目的:探讨康宁克通A(曲安奈德)与地塞米松预混局部注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方法:将58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分为甲组(曲安奈德与地塞米松预混局部注射组);乙组(单用地塞米松局部注射组)及丙组(强的松口服组),观察3组疗效.结果:3组均能有效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但甲、乙组在改善临床症状、降低血沉及减少副作用方面明显优于丙组,甲组注射次数明显少于乙组,而甲状腺功能及甲状腺显像恢复方面,3组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而亚急性甲状腺炎复发率方面,3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曲安奈德与地塞米松预混局部注射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起效快、注射次数少、安全、疗效好.
作者:邓爱民;林延德;王国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神经内、外科临床的常见病,目前国内治疗方法较多,疗效不一.本文回顾性分析1998年11月至2000年7月间行小切口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治疗78例,并与1997年1月至1998年10月间行骨瓣开颅或(和)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62例进行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荣南;罗云平;吴雪松;刘增庆;吴维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稽留流产是临床上较难处理的一种流产类型,以往采用口服已烯雌酚后行钳刮术,但钳刮术进行较困难,且易出现并发症.近年我们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静玲;张永兵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气管支气管异物是好发于小儿的一种危急重症,该病症的治疗主要靠手术取出异物,手术危险性较高.我院 1986~ 2000年收治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病人32例,经精心救治,除 1例术后呼吸神志未恢复,家属放弃治疗死亡外,其余全部抢救成功,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覃文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是治疗冠心病有效和重要的方法之一.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即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是目前冠心病外科治疗的一种新趋势+{[1]}.我院1999年9月至2001年2月施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2例,其中在体外循环下和非体外循环下各施行6例,效果良好.报道如下.
作者:黄保堂;谭典模;刘祖定;李进华;于晋;潘禹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胎盘早剥为中晚期妊娠的严重并发症,占晚期妊娠出血的3%.本病起病急,发展快,母围生期死亡率为0.5%~5%,婴围生期死亡率为50%~80%+{[1]}.本文对我院产科近8年来诊断为胎盘早剥的17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蒙俊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免疫功能率乱所致的慢性全身性疾病,约50%~60%的SLE有心脏损害[1],但多数患者呈亚临床进展而导致临床活动性狼疮性心脏损害受累估计困难.本文对46例SLE患者心脏损害的情况进行超声心动图观察并与正常对照组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索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方法.方法:选择经MRI或CT检查证实为偏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采用侧入法硬膜外穿刺,向患侧硬膜外腔置管,注入胶原酶1 200 U.结果:术后1~2年随访30例,6个月至1年内10例,总优良率90%.结论:棘间孔进路硬膜外腔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进路近、成功率高、简便经济、安全有效等优点.
作者:翟才栋;刘家天;郑贵永;周惠萍;方华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有效的术后镇痛无疑能为手术病人的康复提供有利的条件[1].近年来关于术后镇痛的研究已有较多的报道,但由于副作用的发生率较高[2],而使镇痛效果不尽人意.本实验旨在通过芬太尼镇痛复合液和吗啡镇痛复合液用于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对比研究,寻找一种更合理、并发症更少的术后镇痛方法.
作者:郑贵永;刘家天;翟才栋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常见的髋部疾病,在治疗上方法也较多.随着科技的发展,人工髋关节置换在临床上的应用已日趋广泛.我院1997~2000年6月共行人工关节置换术25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长期吸烟可致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升高的现象已被证实,但其亚组分的改变如何,尚未见资料报道.笔者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电泳法对吸烟者血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顾国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7~2000年,我科应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法对158例吸烟者进行戒烟,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观察组共158例,男153例,女5例,年龄大80岁,小为16岁.吸烟史长者达50年,短者2年,吸烟史在25年以内者多,为120例,占75.91%;吸烟量多80支,少为15支,以20~40支为多.
作者:黄伟贞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超声波预备根管治疗死髓牙效果.方法:将132例患者的174颗死髓牙按数字随机法分为2组,分别用超声波器械(实验组)和手持器械(对照组)进行根管预备.结果:术后1周内疼痛发生率,实验组7%,对照组29.72%;断针率实验组4%,对照组14.8%;超声波扩锉弯细阻塞根管成功率94.73%,对照组72.72%.结论:超声波预备根管治疗死髓牙疗效明显优于手持器械,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蒙坚;梁锐森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999年8月至2000年8月,我院采用CT定位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23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洪;关心;杨志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吗啡注入硬膜外腔用于术后镇痛已有22年的历史[1],对术后镇痛使用吗啡剂量研究较多,大多数学者认为1.5~2.0 mg/次效果较好[2],且副反应也较少.但在什么时间注药镇痛效果较好报道不多.1993~1999年笔者观察不同时间从硬膜外腔注入吗啡作术后镇痛共18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爱兰;莫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50年代末,骨髓活检开始应用于临床[1],80年代后国外多数血液病机构均常规进行骨髓活检与涂片标本的二重检查以诊断血液病[2].而骨髓瘤细胞(MMC)的检出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主要诊断依据之一.我院1996年1月至1998年10月对18例MM在瘤细胞的检出率及细胞定性方面,进行骨髓切片与涂片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漓漓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易行、灵敏经济的DNA直接银染测序法.方法:以标准DNA pGEM○ R ++-3Zf(+)(1 g/L)为测序模板,测序电泳后,分别用银染试剂盒的银染色法及改良的银染色法进行染色,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改良的银染法具有操作简便、对显影温度不苛求,耗费少等优点,所显示的DNA带型与传统的方法比较,同样清晰可读.结论:优化的DNA直接银染测序法因简便经济,无放射性污染,更适合大多数实验室使用.
作者:潘尚领;龙桂芳;陈萍;林伟雄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科于1998年5月至2000年5月应用磷霉素静脉滴注治疗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72例,获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作者:沈开颜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脑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3位,许多研究表明其主要危险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As),在形成As的各种因素中血脂代谢异常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g)含量增高起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脑出血17例,脑梗死27例及对照组21例的血脂成分及Fig含量的检测,探讨血脂,载脂蛋白及Fig与脑血管病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久发;胡志强;沈岳飞;石胜良;毕桂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的效果及其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8例(348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观察术后近期视力和术后早期并发症.结果:术后视力恢复到0.5以上的263例,263眼,占75.6%,0.5以下的85例,85眼,占24.4%.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效果好,视力恢复快,花费少,适于基层医院应用.
作者:李民坚;黄明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又称肾错构瘤,是比较常见的肾良性肿瘤,是术前唯一能够定性诊断的肾肿瘤[1].近年来由于B超、CT及血管造影技术的应用,使大多数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术前诊断成为可能.我院 1986年4月至1999年12月共收治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1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桂晓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新式剖宫产与传统剖宫产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将新式剖宫产96例与传统剖宫产82例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排气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新式剖宫产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排气时间与传统剖宫产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肠排气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宏丽;农木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急性放射性肺炎是肺癌放射治疗常见并发症之一,我科1991年1月至1999年5月对90例肺癌行放射治疗,其中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9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雪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超声乳化技术因其手术切口小,术后散光轻,裸眼视力恢复快而稳定[1],被国内外专家所接受.1998年7月至2000年8月,我们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方法,行白内障摘出人工晶体植入术3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经河;谭汉提;刘柏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腰椎不稳,是造成腰腿痛的主要原因,导致腰椎不稳的原因有:外伤致腰椎骨折和脱位;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后,椎间隙变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松弛等.手术是治疗腰椎不稳有效的方法.1991年6月至2000年8月我院共收治18例,分别选择了3种手术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唐运鹏;林健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并重要器官损害的临床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72例重型颅脑损伤并重要器官损害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呼吸系统损害72例,消化系统损害44例,泌尿系统损害22例,循环系统损害12例.其中累及2个器官损害者66例,累及3个及3个以上器官损害者6例,死亡41例,显示颅脑损伤愈重,受损器官愈多,病死率愈高.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并重要器官损害应重视原发脑伤的紧急处理,以阻断发生重要器官损害的序贯过程.
作者:陈垂尖;李超强;庞宏谋;梁庆文 刊期: 2001年第03期
小儿隐睾是常见的泌尿系统先天性畸形.隐睾是不育和睾丸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对隐睾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我院1996~2000年共发现23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庞宇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近年来,国内外报道重型颅脑损伤的病死率为30%左右[1].我院神经外科1999年1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94例,在规范化、系统化治疗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陆伟水;甘渭河;罗红伟;冼克聪;梁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的严重并发症,也是直接造成肝硬化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常见出血原因有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肝源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如何判定出血原因,是抢救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成功的关键.我科1990年以来共收治肝硬化234例,其中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79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梁荣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递增剂量(IDE)在心肺复苏时的作用.方法:将177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分为IDE(96例)和标准剂量组(SED组)(81例),分别按递增剂量及标准剂量肾上腺素静推,观察两组病例自主循环恢复率及存活率,并进行比较.结果:IDE组自主循环恢复率(RSC)为30.2%,SDE组为12.3%,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率IDE组为5.2%,SDE组为4.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上腺素递增剂量能显著提高自主循环恢复率,但不能提高存活率.
作者:俞宁;唐玉梅;唐宇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是一种全新的手术,是目前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受关注的代表性手术之一.我院1999年4月至2000年4月,共完成腹腔镜鞘内子宫切除手术12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韦继红;徐建平;李忻琳;吴秀芬;杨芳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病人自控镇痛 (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镇痛方法,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术后疼痛、创伤及癌痛治疗.本文通过对不同年龄组术后病人应用小剂量吗啡和布比卡因混合液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的比较,探讨自控硬膜外镇痛效果是否存在年龄差异,以避免临床应用的盲目性.
作者:曾涟;蒋宗滨;谭冠先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我科于1997年3月至1999年4月在B超定位、引导,经皮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1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张燕;陈燕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急性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目前已成为公认的疗效显著而安全的疗法.但因老年患者出血风险大及并发症多,一般采用年龄<65岁为溶栓指征+{[1]}.本文对比分析我院老年AMI患者溶栓治疗30例及非溶栓性治疗25例的临床资料,旨在进一步探讨老年AMI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其安全性.
作者:翁羡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导致颈内动脉向颅内供血障碍,但是否引起脑缺血症状,除了与血管狭窄程度有关外,还取决于颅内和颅外的侧支循环是否完善+ [1]}.我科1993年以来利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19例一侧颈内动脉(ICA)颅外段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现就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分析如下.
作者:林慧琼 刊期: 2001年第03期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7例均为我院1994年1月到1998年12月患者,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肾母细胞瘤.分为化疗组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大8岁,小7个月,平均3岁.临床分期:Ⅱ期3例,Ⅲ期9例,化疗后临床分期:Ⅱ期转为Ⅰ期3例,Ⅲ期转为Ⅱ期3例,Ⅲ期6例.一期手术组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大10岁,小9个月,平均3.5岁.Ⅰ期5例,Ⅱ期8例,Ⅲ期2例.两组性别、年龄及分期情况相似.1. 2 治疗方法:化疗组用长春新碱静脉注射,1.5~1.75 mg/m+2,每周1次,5例加用顺铂15 μg/m+2静脉滴注,连用5 d.化疗前、化疗后2~4周用B超,CT测定肿瘤体积(左右径,前后径,上下径).两组手术方法均采用腹部横切口,单纯患肾切除.术后根据分期常规化疗.
作者:唐咸明;杨体泉;谭志忠;陈嘉波;罗意革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肺炎衣原体(Cpn)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技术检测65例冠心病患者与65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抗Cpn IgG 和IgM抗体.结果:患者组IgG抗体阳性率为63.1%,对照组为24.6%;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3.0%和6.1%.两组IgG和IgM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0.025>P>0.01).结论: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朱华;杨霞芳;覃桂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影响外科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的各种因素.方法:对63例各种类型的高血压脑出血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死亡15例(23.8%),恢复良好26例(54.2%),生活半自理10例(15.9%),植物生存3例(4.8%).资料表明,年龄越大,血肿量越多,部位越深,意识障碍及脑疝程度越重,发病至行手术时间越长,病人预后越差.结论:年龄、血肿部位、瞳孔大小、血肿量、发病后意识状况、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预后均有明显的影响.
作者:苏一家;莫永保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长期服用茶多酚对大鼠肝药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大鼠分别按833 mg/kg.d-1和83.3 mg/kg.d-1茶多酚灌胃给药,生理盐水对照给药,6个月后测定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含量、氨基比林N-脱甲基酶(Aminopyrine N-demethylase, ADM)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sferase ,GST)活性.结果:茶多酚能非常显著地提高雄性大鼠的P450和 b5含量,显著提高雌性大鼠ADM活性.结论:①长期服用茶多酚能诱导肝药酶的含量和活性,并可能提高大鼠肝脏的解毒活力.②正常情况下和茶多酚诱导的肝药酶的变化存在性别上的差异.
作者:刘滔滔;梁宁生;李艳;杨帆;陆益;黄仁彬;蒙子卿;张丽生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氨甲喋呤(MTX)与米非司酮(RU486)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A组用MTX每次50 mg/m2,每天1次,治疗1d,B组用MTX 50 mg/m2,每天1次,治疗1 d,RU486,150 mg/d,连用2 d.每周测定血、尿HCG判断治疗效果.结果:A组治疗成功率为78.6%,B组成功率为83.3%(P>0.05);当附件区包块在3~6 cm、HCG>2 000 IU/L,B组治疗成功率高于A组(P<0.05);B组尿HCG转阴时间较A组短(P<0.05).结论:MTX联合RU486治疗异位妊娠, HCG下降快,住院时间短,在附件区包块大且HCG水平高的病例中治愈率高于单独使用MTX.
作者:蒋凤艳;龙凤宜;赵艳琼;欧奇志;徐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单光子断层扫描(SPECT)对颅内非局灶性病变致癫的无创性定位诊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并与EEG、MRI进行比较.方法:对88例癫病人分别在1~2周内行SPECT、EEG、MRI检查,比较3种方法的检出率、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结果:SPECT的检出率、准确度、敏感度、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MRI(P<0.05),其特异度显著低于MRI(P<0.05).SPECT的检出率、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与EEG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PECT检查在癫定位中优于MRI,其对单一癫灶的检出亦优于EEG.
作者:韦云飞;赵伟佳;刘建荣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治疗眼表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甘油保存的人羊膜对复发性翼状胬肉8例(10眼),睑球粘连4例(4眼),结膜肿瘤2例(2眼),大泡性角膜病变2例(2眼)进行治疗.手术方法:清除眼表病变组织,分离眼表粘连组织后进行羊膜移植治疗,并随访观察术后疗效.结果:随访3~10个月,16例(18眼)羊膜移植后未发现羊膜排斥性溶解及感染现象,复发性翼状胬肉8例(10眼)无一例复发,4例睑球粘连得到改善或解除,2例大泡性角膜病变患者疼痛症状明显减轻,2例结膜肿瘤术后1例未见复发,另1例术后1个月复发.结论:保存的人羊膜无抗原性,具有促进上皮愈合,抗纤维化,抗新生血管,抗炎及抗粘连作用,是理想的基底膜.羊膜移植是治疗眼表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卢荣强;谭少健;黄明汉;庞玉英;廖士贤;班胜刚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CD44和抑癌基因nm23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30例乳腺癌及10例乳腺良性肿瘤组织中CD44V6和nm23-H1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D44V6及nm23-H1的表达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CD44V6及nm23-H1的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分期和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无关.结论:CD44V6和nm23-H1异常表达是乳腺癌发生发展、浸润转移的重要分子学改变;同时检测两者可更好地预测其进展程度和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
作者:刘剑仑;杨南武;张传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恶性黑色素瘤(恶黑)细胞凋亡、PCNA表达水平关系,找出评价恶黑预后的可靠指标.方法: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共20例恶黑石蜡包埋标本.结果:恶黑组织中有细胞凋亡与PCNA阳性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和100%;有50%恶黑组织同时有细胞凋亡与PCNA表达.结论:细胞凋亡及增殖异常与恶黑发生发展有关系,二者的比值可能是判定恶黑预后的又一可靠指标.
作者:张锡流;唐农;梁健;何燕玲;朱世龙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支架治疗心肌梗死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操作方法等.方法:采用球囊扩张法对33例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内支架植入.结果:33例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RA)均恢复TIMI Ⅲ级血流,血管开通率100%.结论:冠脉内支架植入是心肌梗死患者的一个安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掌握其适应证、操作特点及术后抗凝至关重要.
作者:林虹;王风;林英忠;徐广马;刘伶;袁军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抑制致龋变形链球菌的粘附作用.方法:将银杏叶提取物与含细菌的培养液混合,分别装入24只试管,采用对倍稀释,稀释成4个浓度组,另设一组不含提取物的细菌培养液为阴性对照组,一组含甲硝唑的细菌培养液为阳性对照组.均放入厌氧箱37+oC培养48 h,然后观察抑制致龋变形链球菌的粘附作用.结果:观察到对抑制致龋变形链球菌的粘附作用有效浓度为5 g/L,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天然植物银杏叶提取物具有抑制致龋变形链球菌的粘附作用.
作者:何克新;李兰;吴煜;苏大荣;朱莲娜;莫少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阿霉素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30只体重250~300g的Wistar雄性大白鼠随机分为3组,给模型组和SOD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7.0 mg/kg,SOD组于注射阿霉素30 min后,每天尾静脉注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1.8 mg/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于实验第7天、第14天、第28天分别用代谢笼留取24h尿液,测定尿蛋白,第28天末处死动物,取肾皮质做常规病理检查、电镜检查,并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肾小球、肾小管细胞凋亡情况,肾皮质匀浆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分别用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还原型谷胱甘肽消耗法测定.结果:模型组肾小球、肾小管细胞凋亡数及肾皮质MD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GSH-Px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SOD组肾小球、肾小管细胞凋亡数及肾皮质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GSH-Px水平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阿霉素肾病病鼠发病与病鼠肾小球、肾小管细胞凋亡有密切关系,而病鼠肾小球、肾小管细胞凋亡与氧自由基(OFR)有关.
作者:李树全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预测梗阻性IVP不显影无功能肾脏肾功能恢复的客观指标.方法:对21例23肾不同原因引起的梗阻性IVP不显影无功能肾脏行术前检测.结果:保肾手术17肾,肾切除6肾(26.1%),切除肾术前检测尿pH值>7.3,肾盂穿刺引流尿量第1周内平均<400 ml/24 h,尿pH值>7.3,引流观察无明显下降,经B超检查肾实质厚度<2 mm且肾盂穿刺引流后,B超动态观测肾实质厚度亦无明显增加.保肾者经半年至3年随访17肾,肾功能恢复到Ⅰ~Ⅱ级;切除肾病理检查肾皮质菲薄,大部分<2 mm,光镜下无正常肾小球及肾小管.结论:不能仅凭IVP不显影等影像学检查来判断梗阻肾脏有无功能,术前应综合分析各项检测指标,以判断肾功能的可复性.其中尿pH值、肾实质厚度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特别是患肾动态1周以上测定的尿pH值>7.3、肾实质厚度<2 mm、尿量平均<400 ml/24 h时,可作为患肾功能不可复的参考指标.
作者:罗开玲;王晓平;李志斌;梁宏;苏小壮;孙毅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肝炎患者及献血员TTV(Transfusion transmitted Virus,TTV)其感染状态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斑点杂交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不同人群共83例及7例不同类型肝病病人的肝组织TTVDNA.结果:TTV在各组肝炎病总检出率为22.9%,7例肝组织TTV阳性率为28.6%,而且在非甲-非戌型肝炎病人中检出率高(38.9%).结论: TTV在不同人群中均能检出,而非甲-非戌型肝炎患者中检出率高,提出TTV可能是一种损肝病毒,而且可致肝重度损害.
作者:王金科;阎惠平;鲁文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结合雌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及依从性。方法:将114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安慰剂组。研究组69例按联合序贯方案每天口服结合雌激素0.625 mg,28 d为1个周期,周期的第15~28天每天加服醋酸甲孕酮4 mg;安慰剂组45例每天服用安慰剂。两组分别用药半年以上,于用药前、后对更年期综合征症状进行综合评分,观察血E2、FS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乳腺、体重的变化,记录服药反应、中断治疗原因及继续服药意愿。结果:研究组用药后更年期综合征症状评分显著下降,血中E2水平显著升高、FSH下降(P<0.05),安慰剂组用药后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P>0.05);研究组因症状无明显好转而中断用药的比例明显少于安慰剂组(P<0.05),用药前、后体重和子宫内膜厚度的变化及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结合雌激素能有效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是提高结合雌激素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临床依从性的关键。
作者:王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筛查异常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及对母儿的影响.方法:随机对190例孕妇行50g葡萄糖筛查,异常者进一步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口服50g葡萄糖后1h血糖≥7.8mmol/L者74例(38.95%),进一步行OGTT试验,发现妊娠期糖尿病(GDM)10例,发生率为5.26%,妊娠期糖耐量降低(GIGT)24例,发生率为12.63%,50g葡萄糖筛查阳性率为45.94%.有不良孕产史、家族遗传史、孕期体重增长率>25%的孕妇为高发人群,妊高征、羊水过多、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均明显增高.结论:妊娠期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糖耐量降低,在妊娠期行糖尿病筛查可以使妊娠期糖尿病得到及早诊断和及时处理,尤其是对有高危因素的孕产妇在妊娠晚期更应加强监测.
作者:唐卉;李启金;陈悦;杨晓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三七总皂甙(TSPNS)对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体重200~250g,分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2只),应用免疫学细胞技术,进行免疫功能指标测定.结果:TSPNS能明显提高肺泡巨噬细胞(AM)(40.8±5.8,59.8±8.5,P<0.001)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74.1±4.5,82.5±5.6,P<0.001)的吞噬率;降低外周血白细胞移行抑制指数(MI)(0.387±0.172,0.238±0.122,P<0.05);对脾细胞特异性玫瑰花环形成细胞率(SEAC)(10.7±4.2,14.3±6.5,P>0.05)无明显影响.结论:TSPNS能提高大鼠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
作者:周小玲;李永伟;李逢春;杨志平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HBV在胃十二指肠粘膜的分布、复制、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地高辛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62例HBV感染者胃十二指肠粘膜HBV DNA的分布状态,并与血清HBVM、胃十二指肠粘膜HBsAg、HBcAg、肝炎病情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62例HBV感染者,27例(43.55%)胃肠粘膜检出HBV DNA ,检出率与肝炎病情程度、血清HBsAg、HBeAg无明显相关,与血清HBV DNA、胃肠粘膜HBsAg、HBcAg密切相关;胃肠粘膜HBV DNA的表达表现为4种模式。结论:HBV DNA可在胃肠组织原位复制,其不同的表达模式反映了病毒复制或整合的状态。
作者:江建宁;韦敏怡;梁秀就;周桂英;赵伟佳;玉艳红;姜海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ATMOS-200型鼻压力计在预测慢性鼻炎疗效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60例有鼻阻塞症状的慢性鼻炎患者术前、用麻黄素或肾上腺素收缩鼻甲后及术后鼻阻力,并与正常人作对照.结果:麻黄素或肾上腺素收缩鼻甲后鼻气道阻力(NAR)与术后和正常人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术前NAR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应用鼻压力计检测NAR可以较客观直接地预测慢性鼻炎术后疗效.
作者:郝晓民;韦弘;常捷燕;周小林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泌尿道感染常见菌群分布及其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分析 474例从临床尿标本分离出的菌株并测定其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泌尿道感染常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大肠杆菌对阿莫西林/棒酸、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为24%~38%,对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为12%~22%,绿脓杆菌和阴沟肠杆菌耐药率较高,且多重耐药.结论:定期系统的细菌耐药性监测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米华;朱莲娜;钟品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眼镜蛇毒因子(CVF)对豚鼠-大鼠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的影响,探讨其应用的可能性.方法:给受者大鼠进行CVF(160 μg/kg)、CVF+CYP (160 μg/kg+20 mg/kg)、CYP(20 mg/kg)腹腔注射处理,耗竭其体内补体,随后对耗竭体内补体的受者大鼠进行颈部豚鼠-大鼠异种心脏移植.测定移植供心的存活时间.结果:经CVF处理后移植供心存活时间获得延长至(36.3±5.1)min.加用环磷酰胺(CYP)延长尤为明显[(53.4±7.4) min],CYP对移植供心存活时间也有一定的延长作用[(31.7±6.0) min].结论:CVF可延长供心的存活时间,对非协调性异种心脏移植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班建东;蓝秀万;舒雨雁;汤圣希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观察 Graves病合并糖耐量异常(IGT,DM)红细胞胰岛素受体的改变.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Graves病合并糖耐量异常组(简称Graves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红细胞胰岛素高、低亲和力型受体(R1,R2)数目,并以相应的亲和常数K1,K2反映受体结合力的大小.结果: Graves病组空腹R1,R2,K1 ,K2均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餐后2 h R1 下降,血糖、胰岛素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 Graves病合并糖代谢异常存在红细胞胰岛素高亲和力受体的异常.
作者:梁杏欢;秦映芬;罗佐杰;林健;沈寒蕾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应用胎儿生物物理相评分、脐动脉血S/D比值对高危妊娠的孕妇进行产前监护,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预测围生儿预后.方法:对41例高危孕妇进行胎儿生物物理相评分(BPP)及脐动脉血S/D比值测定,胎儿出生后取脐动脉血进行分析,测脐血pH值.结果:胎儿生物物理相评分越低,其羊水污染、胎儿酸中毒、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越高.BPP评分越低,S/D比值异常的发生率就越高.结论:BPP及脐动脉血S/D值对高危孕妇的监护及指导临床处理、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马燕;袁华;李慕军;欧奇志;韦业平;赵艳琼;韩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RANTES(Regulated upon activation, normal T cell expressed and secreted)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作为评价哮喘气道炎症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2例过敏性哮喘患者、8例非过敏性哮喘患者、10例无哮喘的过敏体质者以及10名正常对照者的血清,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RANTES水平.结果:哮喘患者无论是过敏性还是非过敏性的,血清RANTES水平均明显高于有过敏体质但无哮喘的患者以及正常人;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治疗后RANTES水平即明显下降,可达正常水平.此外,血清可溶性IL-2受体和嗜酸阳离子蛋白水平与RANTES水平密切相关.结论:RANTES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其机制很可能与它能够激活炎症细胞有关.监测血清RANTES水平的动态变化虽然可以较好地反映出气道炎症的反应过程,但对哮喘无太大的诊断价值.
作者:阳显慧;覃寿明;邹小英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为舒血宁注射液提供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CLC-ODS1柱,流动相磷酸溶液(4→1 000)甲醇(50∶50),检测波长360 nm,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血宁注射液中银杏总黄酮苷含量.结果:线性范围30~300 mg/L,加样回收率99.12%(RSD=1.01%,n=6).结论: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舒血宁注射液中银杏总黄酮苷的含量,具有测定准确、重现性好、操作简便等优点,据本品10批测定数据,规定其含量限度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
作者:李梅;陆敏仪;刘华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重症肌无力(MG)伴胸腺瘤的病理与临床关系.方法:分析32例MG伴胸腺瘤手术切除后病理学改变与临床表现.结果:32例MG伴胸腺瘤Osserman分型:Ⅰ型3例(9.3%),Ⅱ a型8例(23.5%),Ⅱ b型14例(43.8%),Ⅲ型4例(12.5%),Ⅳ型2例(6.25%)和Ⅴ型1例(4.65%).Masaoka分期:Ⅰ期10例(31.25%),Ⅱ期14例(43.75%),Ⅲ期8例(25%).病理分型:上皮细胞型16例(50%),淋巴细胞型5例(15.6%),混合细胞型9例(28.1%),梭形细胞型2例(6.25%).结论:MG伴胸腺瘤的病理分型以上皮细胞型和混合细胞型为主,分期以Ⅰ、Ⅱ期为主,临床分型以Ⅱ a、Ⅱ b为主.危象发生率,死亡率以恶性胸腺瘤伴MG为高.
作者:秦超;莫雪安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扩张后的额部皮瓣行鼻再造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扩张术将额部皮肤扩张,转移扩张后的额部皮瓣行鼻再造术.结果:7例鼻再造手术皮瓣全部成活,鼻外形满意.结论:应用扩张后的额部皮瓣行鼻再造术方法切实可行,术后额部瘢痕小.
作者:陈石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提高复杂性肾结石碎石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应用输尿管肾镜及气压弹道碎石机、体外冲击波碎石机联合治疗复杂性肾结石32例.结果:29例成功击碎结石,成功率90.6%,随访1~6个月,结石排尽率达87.5%,无梗阻、感染、输尿管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输尿管肾镜及气压弹道碎石术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具有提高碎石效果,减少单纯ESWL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的优点,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范永毅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型肥胖与血压、血糖、胰岛素、血脂的关系.方法:将730例被调查者根据体重指数(BMI)及腰臀比(WHR)分为3组.腹型肥胖组(A组):280例,男性BMI≥25,WHR≥0.9;女性BMI≥24,WHR≥0.8.非腹型肥胖组(B组):42例,男性BMI≥25,WHR<0.9;女性BMI≥24,WHR<0.8.非肥胖组(C组):408例,男性BMI<25,女性BMI<24.分析3组的血压、血糖、胰岛素、血脂的差异及与BMI、WHR的相关性.结果:血压、血糖、胰岛素、胆固醇、甘油三酯A组均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除空腹胰岛素外,余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B组与C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WHR、BMI与血压、血脂、血糖、胰岛素呈低度正相关,WHR与血压、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的相关性大于BMI;与胰岛素、高密度脂蛋白的相关性小于BMI.结论:腹型肥胖比非腹型肥胖具有较高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腹部脂肪分布较BMI增加与血压、血糖、血脂增高关系较为密切.
作者:余佩玲;邹劲涛;胡世红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受试者血清T3、T4、FT3、FT4、TSH的水平,用己糖激酶法测定血糖.结果: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并发症者,血清T3、FT3水平明显降低(P<0.01),T4、FT4、TSH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T3、FT3明显上升(P<0.001).T3、FT3与 FBG、PBG呈负相关(P<0.001).结论:对糖尿病患者测定血清T3、FT3、T4、FT4对糖尿病病情估计、判断预后及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萍;傅一明;吴世凤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带蒂腰椎椎板楔形截骨瓣再植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或并椎管狭窄症病人以带蒂椎板截骨再植进行腰椎管成形.结果:86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带蒂腰椎椎板截骨瓣血供丰富,再植易愈合,可有效地防止术后脊柱不稳及瘢痕粘连.
作者:钟家云;李藤标;朱贤康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单抗)对过敏性小鼠哮喘模型肺组织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应用鸡卵清蛋白致敏和刺激小鼠以复制过敏性哮喘模型,收集肺组织T细胞并以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增殖反应,以及活化后产生白细胞介素-5(IL-5)的能力.结果:哮喘小鼠肺组织T细胞的增殖反应明显增强,肺组织局部所产生的IL-5的水平也显著增高.经抗ICAM-1单抗处理后,T细胞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同时,抗ICAM-1单抗还可以抑制IL-5的产生.结论:抗ICAM-1单抗能够抑制肺组织局部T细胞的增殖以及IL-5的产生.
作者:龙学明;吴聪;谢正福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在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恢复及在防治术后并发症与吻合口瘘的作用.方法:将574例食管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术后常规静脉输液,B组术中放置十二指肠营养管,术后3 d给予肠内营养.两组病人监测术前1 d,术后5 d和术后10 d的体重、血浆蛋白及尿中24 h尿素氮.结果:两组病人在体重、血浆蛋白及尿素氮方面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明显(P<0.01).结论:十二指肠营养管进行肠内营养具有易于维持机体营养,促进机体康复,尽快恢复正氮平衡,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优点.
作者:黄耀元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尖锐湿疣(CA)反复发作的诱因,以便更有效地防治复发性、难治性CA.方法:对65例复发性尖锐湿疣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5例患者中的48例(73.9%)伴有系统或局部疾病.在治疗CA同时积极治疗并存疾病,治愈率达86.2%,显效率12.3%,总有效率98.5%.结论:CA发生、发展和复发与多因素的作用有关.治疗时采取综合方法是取得高治愈率的保障.
作者:梁伶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根尖周指数对超声波技术治疗根管效果的评价.方法:对95例106颗患慢性根尖周炎的牙齿进行超声波预备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后,以同期治疗81例94颗慢性根尖周炎牙齿作为对照,2~4年间复查,采用根尖周指数(periapical Index,PAI)评定X线片并结合临床检查,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超声波与常规手持器械根管预备方法对根管治疗效果影响有一致性(P>0.05).结论:超声波根管治疗具有一次性根管充填治疗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实用性.PAI系统对评定根尖周病疗效具有良好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作者:关淑妮;梁登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高间胆)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住院的高间胆病婴的感染组(A组)和非感染组(B组)以及对照组进行血清IL-6、IL-8及胆红素的检测,比较各组的胆红素、IL-6、IL-8水平,黄疸消退前后IL-6、IL-8水平,并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结果:A组总胆红素(344.03±74.5)μmol/L,较B组高[(277.83±45.12)μmol/L],间接胆红素(间胆)(322.9±72.12)μmol/L,较B组高[(254.29±44.8)μmol/L],A、B两组IL-6分别为(101.62±38.77)ng/L、(75.13±13.77)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0.66±3.17)ng/L],A、B两组IL-8分别为(190.02±59.03)ng/L及(150.54±25.62)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8.30±7.37)ng/L];两组黄疸消退前后的IL-6及IL-8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多因素相关分析,IL-6与感染因素密切相关(P<0.01),IL-8与间胆呈正相关(P<0.001).结论:IL-6及IL-8水平高低可作为高间胆病因及免疫自损程度诊断手段之一.
作者:潘革;梁秀云;吴曙粤;王淑萍;陈素芳;王彩珊;李惠玲;凌明;赖春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门静脉大剂量持续化疗对预防结直肠癌行根治术后并发肝转移的价值.方法:将病例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病人在行根治术后,选择大肠各汇流静脉(如左结肠静脉、肠系膜下静脉、乙状结肠静脉等)或胃网膜右静脉,将导管自所选择的静脉远侧端向门静脉方向插入至门静脉内,立即经此导管行5-Fu持续化疗.5-Fu用量为600 mg/m2*d-1,化疗共持续7 d.对照组则于术后2周开始全身化疗.5-Fu用量为450 mg/m2*d-1,化疗共7 d.结果:研究组病人5年生存率及5年内并发肝转移率分别为72.4%(55/76)及22.4%(17/76);对照组病人5年生存率及5年内并发肝转移率分别为55.7%(39/70)及38.6%(27/7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结直肠癌根治术后即辅以门静脉大剂量持续化疗能明显降低肝转移,提高5年生存率.
作者:朱一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了解c-erbB-2和bcl-2蛋白在粘液表皮样癌中的分布,评价它们在粘液表皮样癌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41例粘液表皮样癌和10例正常涎腺组织的c-erbB-2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c-erbB-2蛋白在正常涎腺中的分布特征为导管上皮全部阳性(10/10),而腺泡上皮仅有1例阳性(1/10);粘液表皮样癌的癌组织阳性率(85.4%)低于正常涎腺的导管上皮(100.0%),但阳性程度强,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的腺泡上皮(10.0%),P=0.000.bcl-2在粘液表皮样癌的阳性率有高于正常涎腺的趋向,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正常涎腺中c-erbB-2主要分布在导管上皮;粘液表皮样癌c-erbB-2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涎腺的腺泡上皮,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指标;未发现在粘液表皮样癌中bcl-2和c-erbB-2表达的预后意义.
作者:徐胜美;吴铭;杨亦萍;卿海云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对86例行肝部分切除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人优良率为89.71%,差者为10.29%,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09%,无手术死亡.结论: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梁驰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比较23,25,27G腰麻穿刺针行椎管内联合阻滞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将90例患者(ASA I~Ⅱ级)分成3组,每组30例.分别为A组(23G)、B组(25G)、C组(27G),行椎管内联合阻滞.结果:3组间的麻醉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失败率27G与23,25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头痛发生率23G与25,27G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管内联合阻滞好选用25G腰穿刺针.
作者:覃纲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对急诊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的安全性和疗效的影响.方法:2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有7例在急诊PTCA术前、术中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6例经电除颤和胸外按压,1例经静注利多卡因转复窦性心律,其中2例合并呼吸停止或呼吸浅慢,需行气管插管、呼吸机或气囊人工辅助呼吸.结果:7例患者均完成急诊PTCA,术后无一例出现与心肺复苏相关的出血并发症.结论:心肺复苏后继续完成急诊PTCA是安全的,且不影响PTCA的效果.
作者:卢军;王风;林英忠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前列腺癌组34例、前列腺增生组98例、泌尿系其它疾病组28例,健康对照组134例,测定血清PSA,并进行比较.结果:健康人的年龄与血清PSA浓度呈直线相关(r=0.341,P<0.01),前列腺癌的血清PSA与其它各组比较,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以血清PSA≤4 μg/L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临界值适用于我国男性;血清PSA浓度受诸多因素影响,应用PSA定量分析进行诊断时应结合直肠指检和超声直肠检查.
作者:雷树勇;黄承乐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抗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单克隆抗体(单抗)对抗原引起的气道炎症的影响,加深认识ICAM-1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鸡卵清蛋白致敏和刺激小鼠以诱导嗜酸性粒细胞(EOS)聚集到气道,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并检测ICAM-1分子的表达水平,观察静注抗ICAM-1单抗后BALF中EOS数以及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变化.结果:小鼠经抗原致敏和刺激后BALF中可以见到大量的EOS,经抗ICAM-1单抗处理后EOS数降低了63%,抗ICAM-1单抗可抑制肺组织IL-4的产生.结论:抗ICAM-1单抗能够抑制气道EOS浸润,其作用机制很可能与抑制局部IL-4的产生有关,提示抑制气道抗原呈递细胞的活性有利于哮喘的治疗.
作者:邹小英;吴聪;覃寿明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CD3AK细胞介导细胞因子抗肿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卵巢癌细胞株(A2780)分成两组,实验组采用CD3AK+A2780,对照组采用LAK+A2780,分别共育24h并于作用前和作用后每4h收集一次上清液以检测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共育前、后上清液中均有TNF-α和IFN-γ分泌,但共育后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显著高于共育前(P<0.01),且同一效靶比的实验组TNF-α和IFN-γ分泌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3AK细胞可通过分泌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杀伤肿瘤细胞.
作者:匡志鹏;梁安民;谢裕安;罗小玲;吴继宁 刊期: 2001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临床预测妊高征的方法.方法:对469例孕妇检测桡动脉血流参数进行妊高征的预测.结果:预测妊高征阳性率 45%,且初孕年龄及孕周越大,阳性率越高,妊高征患者的阳性率比血压正常组明显增高.结论:通过对桡动脉血流参数检测可作为临床预测妊高征的手段.
作者:丘小霞;黄鸿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胫前部、足跟部严重创伤后,软组织缺损或坏死造成骨、肌腱外露,创面较难覆盖.采用带腓肠神经的远端筋膜蒂皮瓣修复,具有血供好、局部耐摩擦等优点.与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和胫后动脉岛状皮瓣相比,不需牺牲肢体的一条主要血管,不会导致足部血供不足,对于合并有足背动脉损伤者,更显其优越性[1],且手术操作简易,不需显微外科技术,宜于基层医院推广. 1999年4月至2000年4月,我院创伤骨科应用该方法修复胫前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6例,皮瓣全部成活,效果良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郑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手术是一种更贴近生理状态下的新兴的心肌保护措施和新的心脏手术技术+{[1]}.我院1996年1月至2000年10月为206例小儿在心脏不停跳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
作者:温秀芬 刊期: 2001年第03期
患者男性,70岁,反复劳力性心前区闷痛2年.2年前出现劳力性心前区闷痛,休息后缓解.近日上症加重药物治疗无效.有高血压史,无糖尿病史.查体:血压20/10.7 kPa;心电图示窦律,明显心肌缺血;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前壁运动明显减弱;血总胆固醇6.1mmol/L.临床诊断冠心病、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冠状动脉造影示左冠脉主干85%狭窄(在左主干开口处至左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叉前),无侧支循环.患者因高龄拒绝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于2000年8月18日行左主干PTCA+冠脉内支架(Stent)置入术.按常规方法操作,先置入临时起搏电极,经动脉鞘送带侧孔的JL4导引导管至左冠状动脉口.将SCIMED 3.0 mm×20 mm球囊导管送至病变处,高压扩张一次,残余狭窄40%,再送入带球囊的JOMED 3.5 mm×9 mm的支架至病变处,留1.5mm在左冠脉开口处外,高压扩张2次,造影示左主干残余狭窄0%,TiMi血流3级,手术过程顺利,术中无任何并发症.同时回旋支开口无任何影响.治疗后,静息及活动后ECG均已正常,活动如常.术后第4天平安出院,坚持服用有关药物. 讨论:冠心病左冠脉主干病变(尤无侧支循环保护者),传统观念列为PTCA的绝对禁忌证,均应及时行冠脉搭桥术治疗.但近年来由于心导管操作技术的不断熟练掌握,同时冠心病介入治疗材料如PTCA材料的不断改进和Stent的使用,逐年有此类病例在国内少数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成功地进行PTCA治疗.经检索,左主干病变PTCA+Stent置入术治疗在我区尚无报道.本例患者介入治疗成功且无任何并发症发生,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本例的PTCA适应证选择恰当,即该患者的左主干狭窄病变的部位在开口至左前降支和回旋支分叉处之前,故在植入Stent时不会影响回旋支开口;②采用带有侧孔的导引导管,尚保证少量血流经导管注入左冠脉内;③球囊加压扩张时间短(20s),较高压力(10个大气压),选择支撑强度高的管型Stent,释放Stent时扩张时间短,高压力(时间20~30s,12个大气压)共2次;手术效果与CABG效果相似,避免开胸手术,因而术后恢复快.因此,只要选择好病例(左主干开口或体部病变为PTCA适宜对象),对一部分无保护的左冠脉主干病尤其对病变严重而冠脉搭桥术条件差或拒绝外科手术的患者,可考虑使用PTCA+Stent置入术治疗.
作者:黄晓明;黄超联;李桂祥;马柳英;孙义兰;庞振瑶;赵印平;李勇胜;马平克 刊期: 2001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