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不同临床表型支气管哮喘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情况,以期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3例婴儿短暂的喘息患儿、23例非特应性喘息患儿、41例特应性喘息/哮喘患儿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分析。结果特应性喘息/哮喘患儿CD4+﹑CD4+/CD8+值高于婴儿短暂的喘息和非特应性喘息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843、2.873,均 P <0.05);与FEV1/FVC 和FEV1%呈明显的负相关( r 值分别为-0.654、-0.676;-0.067、-0.675,均P<0.01),且与嗜酸性细胞计数和IgE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6、0.632;0.453、0.676,均P<0.01)。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可能是导致儿童发生特应性喘息/哮喘发病的因素,并且与特应性喘息/哮喘发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楼文倩;柳锡永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高死亡率地区早产儿死亡的死亡路径及就医情况。方法采用典型抽样的方法在新生儿高死亡率地区的4个县开展调查,对死亡早产儿的看护人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结果266例新生儿死亡中有110例(41.4%)为早产儿,这些早产儿平均死亡年龄为2.5天。89.1%的早产儿出生在医疗机构,但是大部分死于家中(45.4%),其次是县级医疗机构(27.3%)。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工作,预防早产发生,提高县级医疗机构对早产儿的护理和抢救水平是降低早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作者:马艺;李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调查沈阳地区新生儿出生体重及分布状况,探讨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亲孕期体重增长的相关性。方法以人群为基础整群分层抽样调查沈阳市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出生的6162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回顾性调查母亲《孕妇保健手册》,获得母亲孕期体重增长指标,同时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沈阳市新生儿出生体重均值为3399.24g,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为3.55%,巨大儿发生率为10.68%。新生儿出生体重与母亲孕期体重增长呈正相关(r=0.15,P<0.05)。结论母亲孕期体重增加越多,新生儿出生体重越大。
作者:李荔荔;黄彦红;杨柳;张雪娇;倪佳;李静;董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产妇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乳汁与血液中病毒载量相关性,探讨乳汁HCMV检测在HCMV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 FQ-PCR)检测疑似HCMV感染的502例产妇乳汁及血液HCMV-DNA,并对其新生儿血清及尿液HCMV-DNA进行检测,观察新生儿的感染情况。结果502例产妇乳汁阳性率12.15%,血液阳性率15.74%,两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96,P>0.05),而血液中平均拷贝对数值高于乳汁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06,P<0.05),且乳汁与血液HCMV-DNA拷贝数对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00)。502例疑似HCMV 感染产妇的新生儿血液、尿液HCMV-DNA检测共63例阳性,阳性率12.55%。母乳HCMV阳性组与母乳HCMV阴性组、母血HCMV阳性组和母血HCMV阴性组比较,新生儿血液、尿液HCMV-DNA阳性检测率均升高(χ2值分别为438.69、63.71、407.48,均P<0.05)。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孕产妇血液与乳汁的病毒载量存在相关性,乳汁携带病毒为婴幼儿发生感染的重要原因。
作者:徐学勤;杨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调查分析2003至2012年咸阳地区登记的宫颈癌患者的发病率、年龄分布以及发病趋势,为制定咸阳地区宫颈癌防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3~2012年间咸阳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共65家确诊登记的宫颈癌患者1241例的发病资料与妇女病普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3~2012年咸阳地区肿瘤登记系统共报告宫颈癌新发病例1241例。年均粗发病率36.81/10万,年均标化发病率28.05/10万。粗发病率由2003年29.39%上升到2012年的47.39%,10年上升161.27%,年均增长速度8.26%。标化发病率10年上升171.36%,年均增长速度8.74%。纵观各年龄组发病率数据,均呈显著上升态势,其中上升幅度高依次为50~64岁年龄组和<35岁年龄组,上升幅度依次为274.76%和235.47%。宫颈癌发病情况也因职业而不同,1241例宫颈癌患者中干部238例(19.17%),工人与无固定职业人员538例(43.35%),农民(农村户籍)465例(37.46%)。结论2003至2012年咸阳地区宫颈癌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发病低龄化,50~64岁年龄组发病率上升快,并且妇女因职业不同而引起的宫颈癌患病率不同。
作者:权艳茹;高玮;王丽鸽;荣爱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不良妊娠结局的现状并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取山东省潍坊市2家医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期间就诊的孕产妇共计698人,通过查阅产妇病例、新生儿出生记录、现场询问和随访获得产妇和新生儿父亲的一般情况、孕期及分娩情况等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妊娠结局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为15.09%;产妇营养状况好为妊娠结局的保护性因素(OR=2.28,95%CI:1.47~3.54,P<0.05);而高龄产妇、有长期服药史、产妇异常孕产史、妊娠合并症、细菌或病毒性感染、有害因素接触史、羊水异常、胎盘异常等8个因素为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鼓励育龄妇女在佳生育年龄段生育;注意孕期营养均衡;减少农药等有害因素的接触;加强孕期及分娩时的健康监护工作,特别是注意预防感染和妊娠合并症,防止胎盘异常和羊水异常等。
作者:李媛媛;张海鲲;李忠良;张成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检测孕妇正常早孕绒毛、自然流产绒毛和稽留流产绒毛端粒酶活性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 mRNA的表达,分析不同流产样本中端粒酶活性的差异。方法采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技术( TRAP)分析30例正常早孕绒毛、30例自然流产绒毛和30例稽留流产绒毛组织端粒酶活性,利用RT-PCR对90份绒毛组织中hTERT 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正常早孕绒毛、自然流产绒毛和稽留流产绒毛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比率分别为80.0%、23.3%、6.7%,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与其它两组绒毛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288、32.851,均P<0.05);hTERT mRNA阳性率分别为83.3%、26.7%、6.7%,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与其它两组绒毛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461、35.623,均P<0.05)。结论自然流产和稽留流产的发生与端粒酶的活性关系密切。
作者:俞春芝;赵现立;白桂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潍坊市1~6岁儿童厌食症形成的原因,为制定儿童饮食行为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及青州市中医院就诊的1~6岁厌食症儿童,对其抚养人进行喂养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断乳时间过晚、过多零食、强迫进食、贪玩为儿童厌食症发病关系密切的高危因素(OR值分别为1.446、1.328、1.422和1.369,均P<0.05)。结论防治厌食症应注意优化家庭养育环境,按时断乳,平衡日常饮食,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并针对儿童喂养做好宣传教育,指导家长科学喂养,以促进儿童健康。
作者:张海军;董晓蕾;王凤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上海市医疗机构妊娠风险预警评估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价,为改进优化措施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在上海市17个区(县)各抽查1家助产医疗机构,获取其中预产期在4~6月并已随访管理结案的重点孕妇共3420名,分析妊娠风险评估管理模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结果妊娠风险预警评估率达97.5%,黄色、橙色、紫色预警标示的孕产妇规范随访比例分别为62.8%、79.7%和44.4%,在控制了孕妇年龄、户籍、妊娠风险预警分类、分娩方式等混杂因素后,助产医疗机构对重点孕妇的随访次数增加(OR=0.594,P<0.05)和进行规范随访(OR=0.268,P<0.05),可降低早产的发生风险。结论上海市妊娠风险预警评估管理工作对于提高母婴安全具有一定效果,但助产医疗机构对于重点孕妇的随访管理仍有不足。
作者:花静;朱丽萍;秦敏;许厚琴;张蕾;俞铮;李芬;施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 HBV)体外感染人绒膜滋养细胞株JEG-3后对细胞凋亡水平的影响,明确HBV感染胎盘的可能机制。方法用人HBVDNA+血清体外感染JEG-3,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HBVX抗原(HBxAg)的表达;用Annexin-V荧光素探针标记细胞表面的PS磷脂酰丝氨酸,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早期细胞凋亡,碘化丙啶( PI)检测中晚期细胞凋亡。结果 HBV体外感染人绒癌细胞株JEG-3后,细胞内检测到HBxAg的表达;细胞的早期凋亡率和晚期凋亡率明显降低。流式细胞仪AnnexinⅤ+PI双染方法检测细胞凋亡状态,HBV血清感染组细胞的早期凋亡水平和晚期凋亡水平均低于正常人血清对照组( t 值分别为3.27、2.01,均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BV 体外感染人绒癌细胞株 JEG-3可表达HBxAg,从而抑制了细胞的早期凋亡及晚期凋亡;其是HBV感染胎盘的可能机制。
作者:王慰敏;魏小华;白桂芹;付逢萍;袁永兴;李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早期家长育儿行为干预对婴幼儿血铅水平的影响及降低小儿铅危害的有效措施。方法于2011年6月至2013年2月,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一附院儿保门诊行健康检查的小于2月龄西安市健康儿童342例进行研究,按照奇、偶编号将被研究儿童分为早期育儿行为干预组(实验组)和常规干预组(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查和喂养指导,实验组儿童家长分别在首次检查、6月龄、12月龄和18月龄时增加铅中毒相关知识及相关健康行为干预;按照知情自愿的原则,在20~24月龄时用原子吸收法检测两组婴幼儿静脉血铅含量,同时对主要喂养人进行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儿童无铅中毒检出,对照组2例儿童被检出铅中毒,实验组儿童血铅水平为37.30±16.73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儿童的43.31±22.01μg/L( t=2.85, P<0.05),对两组儿童家长育儿行为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组在“避免孩子咬玩具、用湿式扫除、不用清晨水龙头第一壶水给孩子冲奶或做饭、重视孩子玩具的含铅情况”等方面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8.82、25.46、20.80和10.58,均P<0.05)。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避免孩子咬玩具、不用清晨水龙头第一壶水给孩子冲奶或做饭,重视孩子玩具的含铅情况,均为影响血铅水平的保护因素,其OR值分别为2.378、2.136和1.699,均P<0.05。结论早期对婴幼儿家长的育儿行为进行干预,与降低婴幼儿血铅水平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王彩燕;闫向东;张璐;刘黎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阿坝州妇女生殖道炎症患病情况与经济文化水平的关系。方法对1881例女性进行妇女病普查,分析阴道炎、慢性宫颈炎、盆腔炎性疾病患病率与经济文化水平的关系。结果牧区妇女阴道炎患病率高于农区(χ2=99.727,P<0.05),农区妇女文化程度越高、家庭年收入越高,阴道炎患病率越低(χ2值分别为7.797、73.815,均P<0.05),慢性宫颈炎患病率也越低(χ2值分别为8.172、17.784,均P<0.05),盆腔炎性疾病患病率在农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家庭年收入妇女中无差异(χ2值分别为5.241、8.268,均P>0.05)。牧区妇女文化程度越高、家庭年收入越高,慢性宫颈炎患病率越低(χ2值分别为7.002、11.036,均P<0.05),而阴道炎、盆腔炎性疾病患病率在牧区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家庭年收入妇女中无差异(χ2值分别5.084、2.378、0.141、1.750,均P>0.05)。结论发展经济、提高妇女文化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阿坝州妇女生殖道炎症患病情况。
作者:徐洲;蒲小燕;严艳;牟全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社区女性尿失禁患者病耻感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社区女性尿失禁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择同期80例住院女性尿失禁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贬低-歧视感量表及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尿失禁患者歧视-感知量表平均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31,P<0.05)。研究组尿失禁生活质量量表(I-QOL)总分、逃避和限制性行为评分、心理社会影响评分、社会活动受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21、3.37、3.55、3.38,均P<0.05)。研究组中尿失禁患者贬低-歧视感知量表与生活质量总分、逃避和限制性行为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263、-0.354,均P<0.05)。对照组尿失禁患者贬低-歧视感知量表与生活质量总分、逃避和限制性行为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37、0.028,均P<0.05)。结论社区女性尿失禁患者的病耻感对其社交活动影响较大,需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方法来改善尿失禁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以降低病耻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陈亮;杨多华;宋德香;奚晴超;吴天红;曲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神木县大气污染与儿童呼吸道感染住院人数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神木县的气象因素(气温、相对湿度)和环境因素: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以及16岁及以下儿童的住院资料。利用SAS 9.3对气象、环境因素和住院人数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判断主要污染物。利用R 3.0.1统计软件的建立Poisson回归的广义相加模型,引入大气污染物浓度及气象因素拟合线性模型,并考虑其滞后效应,评价主要大气污染物对儿童呼吸道感染住院的相对危险度。结果神木县的首要污染物为PM10,PM10与空气污染指数( API)的相关系数为0.917,P<0.01。在控制了长期趋势、“星期几效应”、气象因素及其它污染物的影响后发现,首要大气污染物PM10浓度每上升10μg/m3时,每日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上呼吸道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为1.002(0.996~1.007),t=0.589,P=0.556;下呼吸道为1.000(0.995~1.005),t=-0.007,P=0.995。当日或滞后1~10日内PM10浓度变化均不能显著改变儿童上、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率。结论神木县首要污染物PM10浓度变化对儿童上、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情况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永林;刘娟;陈凤莲;张耀文;史彦华;BILAL HAIDER Shamsi;王强;焦富勇;乔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搔刮术对接受辅助生殖助孕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于南京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鲜胚移植及冻融胚胎移植的患者,内膜形态异常分为搔刮组和未搔刮组,内膜形态正常为对照,比较一般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3组患者在年龄、不孕年限、移植胚胎数、异位妊娠率及流产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鲜胚移植及冻胚移植的患者中,内膜未搔刮组、内膜搔刮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0.005/0.001(鲜胚);0.036/0.009(冻胚),均P<0.05;内膜搔刮组患者临床妊娠率显著高于未搔刮组(鲜胚χ2=0.861;冻胚χ2=4.837,均P<0.05),与内膜形态正常组妊娠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子宫内膜搔刮处理后,可改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容受性,提高不孕患者的临床妊娠率。
作者:董丽;李秀玲;王培;赵纯;张菁;凌秀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伴有软骨基质分泌的乳腺化生性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特点及其组织起源。方法收集5例伴软骨基质分泌的乳腺化生性癌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5例患者年龄37~48岁,组织标本切面灰黄或灰褐色,结节状,界限尚清。镜下见肿瘤细胞围绕软骨粘液样或透明软骨样基质呈巢状,条索状排列,密集的瘤细胞可聚集于周边,中央区细胞稀疏,周边肿瘤细胞向基质移行中无梭形细胞肉瘤样成份。免疫组化结果显示,5例均同时表达CK、Vim及S-100,但不表达ER、PR、Her-2。结论伴有软骨基质分化的乳腺化生性癌是一种罕见肿瘤,具有特征性的病理组织形态和免疫表型,临床过程与普通非特异性浸润性乳腺癌无异。
作者:田延龙;吴宏培;郝小康;张冠军;王一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对卵巢癌耐药细胞株A2780 CP增殖、凋亡及其对顺铂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顺铂和依达拉奉的血药峰值浓度作为联合用药的基础,将实验分为顺铂处理A2780细胞组、顺铂处理A2780CP细胞组、依达拉奉处理A2780CP细胞组、顺铂及依达拉奉联合处理A2780CP细胞组,对照组。培养一定时间后用MTT法检测细胞相对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凋亡状况。结果顺铂及依达拉奉联合处理的A2780CP细胞生长明显慢于单独2780CP细胞,顺铂及依达拉奉联合处理的A2780C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增加( P=0.016<0.05);Annexin V-FITC/PI分析显示,药物作用24小时后,顺铂及依达拉奉联合处理A2780CP细胞能提高细胞凋亡率( P=0.037<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显著提高A2780CP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对顺铂耐药性有一定逆转作用。
作者:韩黎;汪宏波;李艳辉;朱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阴式和腹式全子宫切除手术对于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20例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阴式组66例,腹式组54例,分别采集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的外周静脉血标本,测定免疫球蛋白IgG、IgM、IgA,补体C3、C4,以及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0.719、0.704、0.640,均P>0.05)。阴式组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短于腹式组(t值分别为2.733、14.698,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与术前1天相比,血液IgM、IgA、C3、C4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 P>0.05)。阴式组患者术后第1天、术后第3天血液IgG水平较术前1天降低(P<0.05),而腹式组血液IgG水平虽降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式与腹式手术方式对机体体液免疫的影响均比较小,阴式手术虽较腹式手术存在切口隐蔽等优点,但其对体液免疫功能影响方面是否明显优于腹式手术则还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胡燕;卢昆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母亲患梅毒所生产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母亲患梅毒时新生儿患先天性梅毒的发病及转归情况。方法对住院诊断为梅毒的40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监测新生儿出生后患先天性梅毒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及转归。结果新生儿早期先天性梅毒发病9例,发生率为22.5%;临床特征及表现依次为:皮肤损害、长骨骨骼损坏、肝功能损害。余31例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行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快速血浆反应(RPR),两项试验结果均为阳性,其中TPPA抗体滴度小于其母亲4倍,随诊12个月转阴;行X线及肝功等检查提示无多器官功能损害。结论母亲患梅毒所生新生儿先天性梅毒发生率较高,早期治疗效果好;应对母亲患梅毒所生产未患先天性梅毒的新生儿严格随诊,实验室指标监测至少1年。
作者:李展莉;黄燕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 LEEP)术对分娩期宫颈机能的影响。方法将204例女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LEEP术中宫颈切除深度为10~20mm,对照组LEEP术中宫颈切除深度为21~25mm,比较两组术后的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情况、术后感染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术后1月、2月时,观察组宫颈修复情况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0.542、10.264,均P<0.05)。观察组术后宫颈狭窄情况轻于对照组(χ2=15.711,P<0.01)。术后1年分娩时,观察组宫颈裂伤、宫颈机能不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6.423、6.655,均P<0.05)。结论 LEEP术中宫颈切除深度对女性术后宫颈修复、宫颈狭窄的发病率、分娩时宫颈裂伤、宫颈机能不全的发生率影响较大,而20 mm以下的切除深度对女性术后宫颈生理及机能的影响较小。
作者:林韶华;王燕娇;江雪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ZNF217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探讨ZNF217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宫颈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ZNF217在60例宫颈癌(宫颈癌组)、18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Ⅰ组)、32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Ⅱ~Ⅲ组)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正常组)中的表达。结果①ZNF217蛋白主要表达于宫颈上皮细胞浆。正常宫颈组织、CINⅠ、CINⅡ~Ⅲ及宫颈癌中的ZNF21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33.3%、50.0%、81.5%。宫颈癌组与正常宫颈组、CINⅠ组与宫颈癌组、CINⅡ~Ⅲ组与宫颈癌组间ZNF217阳性表达率有显著差异(χ2值分别为18.755、12.874、7.762,均P<0.01),而正常宫颈组与CINⅠ组、与CINⅡ~Ⅲ组ZNF217阳性表达率无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0.320、1.299,均P>0.05)。 ZNF217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值分别为12.851、6.222,均P<0.05),但与组织类型和临床分期无关(χ2值分别为0.009、6.675,均P >0.05)。结论ZNF217高表达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作者:郝汇平;纪新强;王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和胱抑素C( Cys C)检测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肾损害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72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观察组)及30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总胆红素( TBil)、β2-MG、Cys C、肌酐(Cr)和尿素氮(BUN)的含量,比较两组之间及观察组轻度、中重度患儿之间的检测结果,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TBil、β2-MG、Cys C水平和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血清β2-MG、Cys C水平。结果观察组血清TBil、β2-MG、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2.71、41.10和8.47,均P<0.05);观察组轻度患儿TBil、β2-MG、CysC水平均低于中重度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96、14.16和8.08,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TBil、β2-MG、Cys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5.46、54.21和14.18,均P<0.05);血清β2-MG、CysC水平与TBil水平成正相关(r值分别为0.81和0.53,均P<0.05),BUN、Cr水平与TBil水平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21和0.16,均P>0.05)。结论血清β2-MG、CysC水平检测能够准确反应肾脏功能损伤情况,可作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肾损伤的敏感的准确指标,对病情的评估及临床疗效的判断也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秀云;古家常;李海燕;陈陪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青岛地区妊娠妇女心电图检查结果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安静状态下,采用十二导联心电图工作站对青岛地区9716例妊娠妇女和3218例非孕健康女性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储存记录,分妊娠早期组、妊娠中晚期组、非妊娠对照组,分析其心电图在妊娠期改变的情况。结果青岛地区妊娠妇女的心电图异常率达17.8%。短P-R间期是常见异常心电图,早期妊娠组与中晚期妊娠组相比较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1.32,P=3.85>0.05;两组分别与非妊娠对照组相比,短P-R间期发生率升高,早期妊娠组与非孕对照组比较,χ2=47.27,P=0.008<0.05,中晚期妊娠组与非孕对照组比较,χ2=49.12,P=0.007<0.05。妊娠早期以短P-R间期和ST-T改变异常多见,2~3月后复查,ST-T改变多消失;妊娠中晚期以短P-R间期和窦性心动过速多见。严重的心律失常有心房纤颤和短阵室上性心动过速,分别有4例和5例。心脏彩超确诊9例先天性心脏病。结论心电图检查安全、方便,对早期发现心脏异常,有明确辅助诊断意义,可作为妊娠各个时期的常规检查。
作者:王志燕;徐茜;彭博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考察动态增强核磁共振成像( MRI)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效果以及在病理分级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嘉兴市武警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乳腺肿瘤女性患者78例,年龄17~86岁,平均56.1±13.2岁,其中47例为手术病理诊断,31例为穿刺病理证实。并进行动态增强MRI,观察病灶形态学征象、计冷点Slope、热点Slope、冷点流出斜率和热点流出斜率。结果动态增强MRI对乳腺肿瘤良性病变和恶性病变均能100%显示。良恶性肿瘤在肿瘤形态、肿瘤边缘和均匀性方面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357、3.838、2.532,均P<0.01),恶性肿瘤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规则、回声不均匀。而良恶性肿瘤在肿瘤的边界和环形强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0.973、0.991,均P>0.05),。热点Slope和热点流出斜率在不同级别浸润性导管癌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冷点Slope中病理Ⅱ级、Ⅲ级低于病理Ⅰ级(t=2.14,P<0.05;t=11.0, P<0.01),病理分级Ⅲ低于病理分级Ⅱ(t=12.4,P<0.01)。冷点流出斜率,病理Ⅱ级、Ⅲ级低于病理Ⅰ级(t=3.9,P<0.05;t=6.6,P<0.01),病理Ⅲ级低于病理分级Ⅱ(t=3.7,P<0.01)。结论动态增强MRI可有效辨别乳腺良性和恶性病变,并能在一定程度判断乳腺病变的病理分级。
作者:汪黎明;宋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街道户籍35岁以上高龄妇女的妊娠情况及其对分娩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8例35岁以上孕妇的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情况,并与1691例35岁以下孕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妇科肿瘤的发生率分别为8.1%和2.5%,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和0.9%(χ2值分别为9.072、4.541,均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为70.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χ2=65.736,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重中位数为3250kg,低于对照组的3370kg(z=-2.127,P<0.05);早产儿为5.6%,高于对照组的2.5%(χ2=4.759,P<0.05)。结论35岁以上孕妇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明显增多,剖宫产率、早产率升高。因此应加强对高龄孕产妇的围产期保健管理,预防妊娠并发症及合并症,合理控制剖宫产率,确保母婴安全与健康。
作者:杨欣;邹晓璇;张凤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在儿童哮喘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实验研究策略,选择重症哮喘急性发作期组及其取得临床缓解期组30例,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肺功能检测,采用诱导痰检查法对痰炎性细胞进行分类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痰IL-8、IL-17浓度。三组间均数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任意两组间比较用SNK法;并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经三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哮喘急性发作期组诱导痰中性粒细胞含量、IL-8和IL-17含量均高于临床缓解期组及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2.16、135.69和24.28,均P<0.05)。临床缓解期组诱导痰的中性粒细胞含量IL-8和IL-17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67.80、54.64和17.36,均P<0.05);急性发作期及临床缓解期IL-8、IL-17均与中性粒细胞成正相关(均r>0,P<0.05)。结论中性粒细胞、IL-8、IL-17均参与了哮喘的部分发病机制,对于哮喘病情变化、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探索的基础。
作者:张春霞;任少敏;张晓蒙;王继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监测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孕酮(P)、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和雌二醇(E2)的水平,探讨如何早期诊断异位妊娠。方法选取自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在衢化医院治疗的有异位妊娠症状的妇女40例为研究组、同期正常宫内妊娠妇女25例为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中的CA125、P、β-hCG和E2水平。结果血清中CA125、P、β-hCG和E2值在研究组中分别为:15.60±1.025IU/mL、19.98±1.997nmol/mL、61.36±2.096mIU/mL、21.12±1.508pg/mL;而在对照组中分别为46.36±3.538IU/mL、93.40±5.809nmol/mL、127.94±9.944mIU/mL、85.82±5.216pg/mL,两组各指标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3.223、4.835、3.762、5.499,均P<0.01)。若将CA125诊断异位妊娠的切割点定义为20.37IU/mL,则诊断异位妊娠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96%与85%,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73%;若将P诊断异位妊娠的切割点定义为55.63nmol/mL,则诊断异位妊娠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100%与88%,阳性预测值与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83%。结论血清CA125、P可以作为预测或早期诊断异位妊娠临床较敏感的指标。
作者:郑雅琴;李子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并研究欣母沛的预防效果。方法对631例待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引起产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将有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173例产妇分为治疗组88例和对照组85例,治疗组给予欣母沛,对照组注射缩宫素及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对比两组产妇产后2、24h的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并对比产后24h血红蛋白变化水平。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宫缩乏力、剖宫产、胎盘粘连和胎儿巨大是导致产妇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治疗组2、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524、6.575,均P<0.05),且产后出血发生率及产后24h血红蛋白水平也低于对照组(χ2=4.309、t=5.325,均P<0.05)。结论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主要有宫缩乏力、剖宫产、胎盘粘连和胎儿巨大;欣母沛用于预防产后出血效果优于缩宫素及米索前列醇,具有安全、有效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荣芳;曹征然;王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金丹盆乐汤灌肠联合熏蒸疗法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采用金丹盆乐汤灌肠联合熏蒸治疗的62例患者为观察组,采用康妇消炎栓肛塞治疗的58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血清TNF-α、IL-2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5.16、4.85,均P<0.05),观察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两个疗程后的效果均优于一个疗程(χ2值分别为15.50、10.35,均P<0.05)。观察组和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均下降( t 值分别为2.45、1.74,均P<0.05),而血清IL-2水平均上升(t值分别为4.04、1.75,均P<0.05)。进一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2水平,发现观察组血清TNF-α水平较对照组下降(t=3.84,P<0.05),而血清IL-2水平较对照组上升(t=4.12,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腰骶部胀痛、下腹部胀痛、盆腔压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6.24、5.34、5.04,均P<0.05),两组白带量增多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P>0.05)。结论金丹盆乐汤灌肠联合熏蒸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可明显调节血清TNF-α和IL-2水平,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张小玲;张诗军;徐成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在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的子宫肌瘤患者300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照组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t 值分别为12.00、29.51、15.68,均P<0.01),而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t=23.21,P<0.01)。观察组术后3天、术后2个月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t 值分别为14.67、14.78,均P<0.01),观察组术后尿潴留、伤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8.25、4.23,均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13.40,P<0.01)。结论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优于经腹部手术,且并发症少,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贺英;李立楠;王霞;焦桂清;姬宏宇;梁登辉;刘晓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足月临产期胎儿窘迫的原因,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足月临产期胎儿窘迫558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其发生时间、原因、分娩方式及其新生儿结局。结果558例足月临产期胎儿窘迫中脐带因素230例,占41.22%,在各种原因中居首位;自然分娩、阴道助产及剖宫产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3.28,P>0.05);3种分娩方式其新生儿结局比较,重度窒息儿及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4.73和5.58,均P>0.05)。结论临产期胎儿窘迫的观察尤为重要,胎儿窘迫在产前、产时早期正确判断,针对其发生原因及时处理,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玮;郭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腺肌瘤的临床疗效及医疗费用,探讨其临床实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842例子宫腺肌瘤患者,分别经射频消融术、经腹腺肌瘤切除术及腹腔镜下腺肌瘤切除术治疗,记录术前腺肌瘤体积、痛经程度、月经血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术后半年复诊同时复查阴道超声,记录术后腺肌瘤体积、痛经程度、月经血量。结果总有效率射频消融组与经腹手术组及腹腔镜组相比较,其差别均无显著性(χ2值分别为0.368和0.342,均P>0.05);但射频消融组的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明显减少,与经腹手术组相比:t值分别为75.801、35.922、43.737、283.496和218.955,均P<0.05;与腹腔镜组相比:t值分别为115.162、16.236、30.210、167.036和238.845,均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在治疗子宫腺肌瘤过程中疗效好、创伤小,花费低,是一种临床实用性很高的新型微创技术。
作者:冯莉;麻莉;陈玲;董湘萍;徐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三阶梯技术在诊断孕妇宫颈病变的临床价值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密云县妇幼保健院产科门诊初次检查的孕10~32周、1年内未进行过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的6649例孕妇,先行TCT筛查,对TCT结果异常者在知情同意后进行阴道镜检查和阴道镜指引下宫颈多点活检。结果①TCT筛查6649例孕妇,其中TCT结果异常154例,发生率为2.32%;②114例孕妇的阴道镜图像满意度为93.86%(107/114),阴道镜拟诊慢性宫颈炎12例、鳞状上皮低度病变(LSIL)67例、鳞状上皮高度病变(HSIL)35例;③114例孕妇全部进行了宫颈活检,病理结果为宫颈炎及宫颈湿疣共48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Ⅰ36例、CINⅡ18例、CINⅢ10例、宫颈癌早浸2例;④与宫颈活检病理结果比较,阴道镜检查拟诊炎症和LSIL79例,其中71例与宫颈活检病理结果相同,符合率为89.87%(71/79),79例拟诊炎症和LSIL患者中,无鳞状细胞癌( SCC)病例。拟诊为HSIL的35例孕妇中,20例活检病理结果为CINⅡ或CINⅢ,2例为早浸,符合率为57.14%(20/35);⑤未发生与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活检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对1年内未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的孕妇进行TCT检查是必要的,对TCT结果异常者应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查拟诊宫颈炎或LSIL可以随诊;对阴道镜检查下拟诊高级别宫颈病变的孕妇,应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以明确病理学诊断。
作者:王海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学龄前儿童异常瞬目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西安市儿童医院2011年8月至2012年9月门诊诊断为异常瞬目的83例学龄前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3例异常瞬目的学龄前儿童中,男65例(占78.31%),女18例(占21.69%);有眼表疾患者57例;伴有行为异常者64例;偏食或食欲差者30例;屈光不正者23例。眼表疾患、行为异常、屈光不正为异常瞬目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00.385、239.194和19.699,均P<0.05)。结论儿童异常瞬目是一种多因素疾病,与眼表疾患、行为异常及屈光不正有相关性,应采用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作者:许峰;李红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导致妊娠晚期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并分析不同类型前置胎盘的围产结局。方法对124例前置胎盘孕妇和同期产检的100例健康孕妇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比较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以及不同类型前置胎盘的围产结局。结果观察组中≥30岁孕妇比率高于对照组(χ2=8.576,P<0.05),观察组中孕妇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和剖宫术次数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7.815、3.610、24.628、12.176,均P<0.05)。不同类型前置胎盘间孕妇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和剖宫术次数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3.415、16.690、5.027、27.505、126.350,均P<0.05)。完全性前置胎盘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和剖宫术次数较低置胎盘组升高(F值分别为4.258、7.654、4.366、9.784、22.567,均P<0.05),部分性前置胎盘组孕妇年龄和剖宫术次数较低置胎盘组升高(F值分别为3.879、11.363,均P<0.05),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孕妇孕次、流产次数和剖宫术次数较低置胎盘组升高(F值分别为5.478、9.212、8.854,均P<0.05)。不同类型前置胎盘间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胎盘粘连、新生儿早产、新生儿体重(<2.5 kg)、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54.513、29.279、10.421、30.127、15.328、13.933,均P<0.05),前置胎盘越严重,不良围产结局发生率越高。结论产科高危因素与前置胎盘形成及类型有关,减少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和剖宫术次数对降低前置胎盘发生率有重要意义。完全性前置胎盘的妊娠结局较其他类型前置胎盘均严重,临床应重点监测及随访。
作者:周海蓉;韩兴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奥布卡因凝胶联合心理干预在特殊人群(宫口无扩张史的剖宫产者,宫颈经微波、LEEP等手术治疗者)放置宫内节育器的临床效应。方法将126例特殊人群分成两组,观察组放置宫内节育器术中加用奥布卡因凝胶,并辅以心理干预,对照组常规行宫内节育器放置术。观察两组宫颈软化、疼痛程度、手术时间、心脑综合征、手术满意度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958,P<0.01),而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t=10.572,P<0.001),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t=27.284,P<0.001),心脑综合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8.818,P<0.05)。观察组手术满意度95.31%,对照组手术满意度67.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4,P<0.01)。结论奥布卡因凝胶联合心理干预应用于特殊人群置宫内节育器术中,能有利于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徐萍;汪锡耀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围产期心肌病(PPCM)患者心室结构和功能变化、心率变异性(HRV)和炎症因子的相互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收集的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住院的PPCM患者30例作为PPCM组,选择同期住院分娩、年龄相匹配的30例正常孕妇为对照组。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检测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 SDNN、RMSSD、SDANN和PNN50),同时检测PPCM超声心动图指标(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和幅度)变化。结果30例PPCM患者左心室内径、右心室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后壁厚度均大于对照组(t 值分别为4.256、3.636、2.012、2.003,均P<0.05),而室间隔幅度、左心室后壁幅度和LVEF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3.027、4.015、6.003,均P<0.05)。 PPCM组SDNN、SDANN、RMSSD、PNN5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值分别为4.012、3.158、3.140、2.235,均P<0.05)。 PPCM组hs-CRP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3,P<0.05)。相关分析发现,hsCRP 与SDNN、SDANN、RMSSD、PNN50呈负相关(r 值分别为-0.568、-0.385、-0.328、-0.273,均P<0.05),与左心室内径和室间隔厚度呈正相关(r 值分别为3.89、5.57,均P<0.05)。结论PPCM患者亚临床炎症、自主神经失衡和心室重构有关,随着hs-CRP水平升高,心室重构明显加重,时域指标明显下降。
作者:李晓吉;李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104例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术式的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观察组采取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下床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3d内高体温、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1.760、9.207,均P<0.01),且观察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7.467、17.109,均P<0.01),观察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t=2.294,P<0.05)。两组患者中转开腹率(χ2=0.343,P>0.05)、术后3d内高体温(t=0.683,P>0.05)、住院时间(t=1.492,P>0.05)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χ2=0.070,P>0.05)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腹腔镜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性好,有效节约住院费用,整体效果优于传统术式。
作者:陈刚;高燕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对轻度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肌肉功能恢复情况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就诊的120名轻度尿失禁和性功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对照组凯格尔运动进行盆底肌肉训练3个月,对实验组进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3个疗程。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盆底肌大收缩电位、Ⅰ类肌平均肌电位和Ⅱ类肌平均肌电位以及盆底肌Ⅰ类肌肌力和Ⅱ类肌肌力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523、1.321、1.894、3.263、4.236,均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61.67%),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9.786,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对轻度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具有明显的疗效,且方便安全,无任何副作用,容易被广大患者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徐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症( CMPA)的临床表现及佳诊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科自2012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CMPA患儿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案。结果40例CMPA中(排除了消化道畸形及其他原因所致病变),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者18例,皮肤湿疹者8例,呼吸系统症状者3例,哭闹、拒乳者11例。确诊时平均日龄为(9.6±3.7)d。牛奶蛋白回避试验和双盲食物激发试验均为阳性。确诊过敏患儿在基础治疗上,持续使用游离氨基酸配方粉( AAF)或深度水解配方奶粉( eHF)喂养7~14天后,病情均得到显著缓解。出院后每2周电话随访或门诊复查进一步指导喂养及治疗。经随访后发现22.5%患儿症状反复出现,原因主要为家长依从性不佳。结论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症发生在日龄10天左右,临床表现多样化,且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或漏诊。在保证患儿安全,并有紧急抢救过敏性休克等措施下行牛奶蛋白激发试验是确诊的金标准。治疗上轻至中度过敏可以从使用深度水解配方开始,而重度过敏症使用游离氨基酸配方才是佳方案,并可以达到诊断、治疗二合一的效果。家长的依从性同样对治疗起着重大作用。
作者:何薇;郑玲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近两年来中期妊娠引产的原因进行调查,了解其人群分布特点,对重点人群进行教育干预,以期达到降低中期妊娠引产的发生。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进行中期妊娠引产的56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年龄、婚姻状况、生育史、避孕史、居住地、职业等进行调查,运用描述统计、χ2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在568例中期妊娠引产妇女中有流动人口400人,占引产总人数的70.42%,其中未婚215例,占引产总人数的37.85%;已婚的流动人口231人,占引产总人数的40.67%,未婚的流动人口169人,占引产总人数的29.75%。胎儿畸形引产52例,占引产总人数的9.15%。本地人口、流动人口引产者中未婚、无职业的比例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11.12、25.94,均P<0.01)。结论已婚、无业的流动人口是中期妊娠引产的主要人群;其次是未婚的流动人口;随着产前筛查水平的提高,胎儿畸形引产的比例已近10%。因此,加强对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是减少中期妊娠引产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亚红;卞晓云;丛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产儿血清微量元素与皮肤溃疡之关系。方法对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在郑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病区住院的60例早产儿静脉血清微量元素进行分析,按是否禁食及是否补充微量元素将60例早产儿分为A、B、C组,A组患儿于禁食第14天静脉补充小剂量微量元素;B组于禁食第14天未补充微量元素,其中有6例患儿于禁食3~4周出现皮肤溃疡;C组为未禁食或禁食小于1周的早产儿,于生后第14天口服补充钙、铁、维生素D。 A、B两组于禁食第21天、C组于生后第21天均采静脉血检测血清铁、锌、铜元素;合并皮肤溃疡的6例患儿补充微量元素后第7天复查血清微量元素。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B组血清铁、锌、铜元素值均低于A组和C组,但血清铁元素值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锌、铜元素值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11.52、81.96,均P<0.05)。在B组中的6例皮肤溃疡患儿均于补充微量元素1周后复查血清铁、锌、铜元素值,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升高,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16.07、25.17、10.95,均P<0.01)。结论微量元素尤其是锌参与皮肤溃疡的愈合,微量元素的缺乏能降低患儿的免疫力,纠正微量元素缺乏能增强免疫力,促进皮肤溃疡愈合。
作者:李雪琴;张璋;熊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子宫疤痕妊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间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剖宫产切口疤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结果在5例患者中,1例误诊行药物流产,因大出血行清宫术,术时阴道仍大出血行宫颈注射垂体后叶素及宫腔水囊压迫,再急诊行介入治疗,术中出血量2000mL;1例行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多,急诊行清宫术,清宫术后患者阴道出血减少,1周后停止,但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下降后有上升,再次入院行药物保守治疗治愈,术中出血量300mL;1例在子宫动脉栓塞后行经阴道子宫疤痕妊娠物切除术及子宫修补术,术中出血量20mL;1例在手术室直接行刮宫术,术后阴道出血多,予加强宫缩后阴道出血减少,术中出血量500mL;1例在拟行经阴道子宫疤痕妊娠切除术,术中因膀胱子宫腹膜返折粘连失败而改开腹手术,术中出血量40 mL。结论应根据B超、血hCG值等综合考虑诊断子宫疤痕妊娠,明确诊断后应制定有效的个体治疗方案,垂体后叶素及宫腔水囊压迫在清宫术大出血时可减少阴道出血量。
作者:李玉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婴幼儿严重低钾血症的诊治及其预后,为婴幼儿严重低钾血症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1例婴幼儿严重低钾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补液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分别用以下液体补钾:1/2张含钠糖盐水、1/3张含钠糖盐水、1/4张含钠糖盐水。补钾浓度为0.3%的含钾液。比较3组不同的输入液体盐浓度和血钾上升快慢,病情恢复及预后。结果11例严重低血钾病人中,以1/2张含钠糖盐水补钾3例,第1天均好转,第2天1例因值班医生接到严重低钾报告后以10%纯糖水200mL补钾5mL,故补液张力降为1/4张,并于当天死亡,其余2例病人每天均有好转。以1/3张含钠糖盐水补钾4例,第1天好转2例,无变化2例,第2天、第3天3例好转,1例无变化;1/4张含钠糖盐水补钾4例,3天均无好转。3种不同张力的含钠糖盐水组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1/2张含钠糖盐水组治疗效果优(χ2=13.636, P<0.05)。结论在严重低钾血症时,常合并代谢性碱中毒,应使用含盐较多液体以促进代谢性碱中毒的纠正,促进低钾的恢复。
作者:姚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屈螺酮炔雌醇片应用于人工流产术后,对减少出血、促进子宫内膜恢复、月经复潮的临床作用。方法收集人工流产术后妇女13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于人工流产术后立即给予屈螺酮炔雌醇片、抗生素、五加生化胶囊;对照组仅给予抗生素、五加生化胶囊。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治疗组术后阴道出血量少于妊娠前月经量的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χ2=11.942,P<0.05),阴道出血≤3天的人数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χ2=17.960,P<0.05),术后14天测定子宫内膜厚度高于对照组(t=2.845,P<0.05),人工流产术后≤30天内月经转经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5.210,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流产术后立即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能减少阴道出血量,缩短月经复潮时间,促进子宫内膜恢复。
作者:黄颖;高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蒙脱石散与葡萄糖酸锌联合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安康市中心医院儿科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180例,按照收治时间先后将患儿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纯蒙脱石散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锌进行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3,P<0.05)。实验组的止泻、退热、止吐、纠正脱水时间、住院平均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3.923、10.283、11.023、14.831和18.532,均P<0.05)。结论在蒙脱石散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葡萄糖酸锌对小儿急性腹泻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治愈率高。
作者:刘红;张联合;段武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8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在禁食、减少喂养量及静脉营养的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5mg· kg-1· d-1分两次口服,疗效不佳者逐渐增加剂量,大量为15mg· kg-1· d-1;对照组在给予禁食、减少喂养量及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增加腹部抚触。观察两组患儿奶量、腹围、体重及大小便情况,同时观察两组患儿症状消退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完全喂养量时间、住院天数,监测是否有肝功能损害及菌群失调。结果两组患儿治疗7天后奶量、腹围、体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5.75、6.78、4.00,均P<0.05)。两组的症状消退时间、恢复出生时体重时间、完全喂养量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t值分别为5.48、7.70、2.46、3.27,均P<0.05)。结论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汉玲;冯利;唐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广州市初中女生的月经及保健知识状况,为更好地开展社区青春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华附新世纪学校784名在校女生进行了青春期月经状况及保健知识的调查分析。结果在784名女生中,已有月经来潮746人(95.15%),初潮年龄9~14岁,主要为11~12岁。经期不适中痛经发生率高(61.53%),其次为烦躁易怒、腰酸、乏力等。高年级月经来潮的心理状态表现为正性情绪比率、月经期的保健知识了解率均高于低年级(χ2值分别为100.257、183.628,均P<0.001)。女生获得保健知识的主要途径来自母亲(43.91%)、同学/朋友(27.26%)和学校(20.56%)。在经期不适及应对方法中,女生采取的方法主要为自我调节(29.15%)和找家人倾诉(24.57%)。结论应采用学校、家庭及社会相结合方式加强青春期保健知识宣教,加强低年级女生青春期保健,这对提高女性生殖健康至关重要。
作者:唐志娟;邓文靖;江雪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羊膜移植治疗儿童眼外伤引起的眼角膜损伤的疗效,为儿童眼外伤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13年8月五河县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58例67眼外伤性角膜损伤或穿孔的患者采用多层羊膜覆盖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角膜愈合情况、羊膜开始溶解时间及术后视力变化等情况。结果术后1天58例患者前房均形成良好。术后1个月全部角膜完成修复,其中36只眼角膜透明,16只眼遗留云翳,13只眼遗留斑翳,2只眼遗留白斑。术后1周羊膜开始溶解。术后随访6个月65只眼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多层羊膜覆盖是治疗角膜穿通伤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能维持眼球结构的完整,减轻了炎症反应,为后续的穿透性角膜移植创造了良好条件。
作者:陈学军;梦灵;范秀平;王家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以及不同分级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结局。方法收集房山区中医医院2001年1月至2014年3月92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2082例产妇中共有92例胎盘早剥患者,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外伤因素是主要的发病诱因,分别占38.0%、20.7%、12.0%。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出血、不规则腹痛、血性羊水。3级患者的板状腹、胎心异常、胎心率消失及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20、9.77、6.83、8.42,均P<0.05)。产前诊断为胎盘早剥者59例,产前诊断率为64.1%,Ⅰ度、Ⅱ度、Ⅲ度胎盘早剥患者的产前诊断率分别为36.7%、64.0%、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8,P<0.05)。剖宫产75例(81.5%),阴道分娩17例(18.5%),子宫次全切除1例;并发子宫胎盘卒中4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均为Ⅲ度胎盘早剥患者。围产儿死亡13例,死亡率为13.8%,死胎10例,新生儿窒息21例,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3例,新生儿死亡3例。Ⅲ度胎盘早剥出现死胎、新生儿窒息及转NICU的比例显著高于Ⅰ度和Ⅱ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17、6.10、18.67,均 P<0.05)。结论积极预防胎盘早剥诱因,及时诊断胎盘早剥并积极治疗,有助于减少胎盘早剥的发生,改善母婴预后。
作者:王会英;史秀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产褥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探讨治疗策略及预防措施。方法对荆门市康复医院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间收治的2849例产妇中的30例产褥感染患者进行随诊,观察产褥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方法,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结果不同分娩方式、妊娠并发症、第二产程延长、产前贫血、产后出血、胎膜早破、孕期患有阴道炎、羊水污染、剖宫产≥2次均可增加产褥感染几率,χ2值依次为15.53、4.54、8.39、38.95、8.96、15.07、13.59、8.64、5.88,均P<0.05。在30例产褥感染患者中,治愈27例,3例患者经过再次手术后痊愈。未见死亡病例。结论产褥感染诱发因素众多,需孕期至产后综合预防。对胎膜早破、第二产程延长及羊水污染等高危因素要积极应对,合理应用抗生素,降低产后不良事件发生。
作者:李运芳;张昌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3~6岁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 RRTIs) T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 NK)的变化,指导临床预防用药,避免过度以及不当治疗。方法严格按照入选标准和剔除标准收集3~6岁儿童160例,其中:病例组73例,对照组87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用流式细胞仪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T细胞亚群、NK细胞的检测,并对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进行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表明:CD3+(z=-1.588,P=0.112)、CD4+(z=-0.541,P=0.588)、CD8+(z=-0.733,P=0.463)、CD4+/CD8+(z=-0.315,P=0.753)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NK细胞( CD3-CD16+CD56+)进行t’检验( t’=2.779,P=0.006<0.05;95%CI:0.674~4.003),病例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RRTIs儿童检测T细胞亚群与NK细胞具有显著的临床指导意义,可避免过度使用免疫调节剂引起的用药不当。
作者:席卫平;朱镭;卫重侠;杨建平;任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部不同细菌病原体感染时,人体降钙素原( PCT)、C-反应蛋白( CRP)的血清水平及白细胞(WBC)计数的变化。方法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肺部感染患者83例,分为革兰阴性菌组(49例)、革兰阳性菌组(34例)。入院后对患儿取晨起空腹静脉血5mL,行PCT、CRP测定,白细胞计数等检查。结果革兰阴性菌组PC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P<0.05);两组患儿的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t=0.36,P>0.05)。结论降钙素原可用来区分肺部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感染,而CRP及白细胞计数特异性较低。
作者:邓阳彬;刘小权;安媛;王义;黄菁;楚建平;刘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基层妇幼保健人员的工作现状及满意度情况。方法该调查为横断面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法对北京市海淀区88家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共315名妇幼保健工作人员进行调研。结果在妇幼保健人员中女性308人,占97.8%;平均年龄40.60岁;专职从事基层妇幼保健工作者只有96人,占30.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卫生服务站妇幼保健工作人员在第一学历、高学历、职称、专职从事妇幼保健工作、参加工作年限、妇幼保健工作年限、每周工作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人员的收入低于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χ2=10.879,P=0.00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妇幼保健工作人员比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年龄稍小(t=-2.532,P=0.012),两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基层妇幼保健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保障医护人员的切身利益和提高其对工作的满意度才能使医护人员发挥更大的潜能,更好地服务群众和社会。
作者:赵银珠;邹晓璇;毛康娜;周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社区围绝经期妇女生殖道感染( RTIs)状况,评估综合干预效果,为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基层资料。方法随机选取45~65岁925名围绝经期妇女为研究对象,采取临床筛查和问卷的形式,对生殖道感染的知识、态度和行为;RTIs症状;医疗费用、妇科检查、医疗技术水平、服务态度、保健服务及时性和便利性等进行调查。了解和分析其生殖道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应用方差和多因素Logistic的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社区综合干预。结果 RTIs患病率为31.89%,依次为萎缩性阴道炎(9.30%)、宫颈炎(5.51%)、附件炎(4.97%)、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4.54%)、慢性盆腔炎(3.78%)、滴虫阴道炎(2.92%);经Logistic分析表明:年龄、不良卫生习惯和丈夫RTIs自觉症状是RTIs发生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和公费医疗则是其保护因素。干预1年后,有关RTIs知识、态度、行为正确率及总患病率情况均有所改善(χ2值分别为27.948、16.750、82.137、8.256,均P<0.01)。结论重视围绝经期RTIs,加强社区综合干预,有助于改善围绝经期妇女的生活质量,提高健康水平。
作者:谭琪敏;黄新桥;赵秋彦;罗志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建立高危儿管理网络对高危儿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方法与残疾人联合会合作成立早期干预中心,利用高危儿管理网络的模式(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和妇幼卫生信息系统),对纳入的2140例高危儿进行专案管理;并及时在康复基地进行早期干预和评估。结果在2140例高危新生儿中通过脑损伤五项筛查发现无高危因素的异常婴儿45人;经不同阶段的随访评估诊断为可疑或异常儿童248人,均在张家港市儿童康复基地进行了综合干预,其中196例儿童通过评估已达正常发育水平。结论利用高危儿童管理网络对高危儿进行早筛查、早诊断、早干预,可优化医疗资源,值得在基层推广应用。
作者:邓红岩;张忠良;周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从不孕症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不孕症的相关性研究,其中重点从生物学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等5个方面对不孕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
作者:孟超;吴久玲;宋波;郑睿敏;狄江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一个具有特殊生理特点的阶段,随着雌激素水平的下降而引发的一系列生理、病理和心理变化严重影响着这一群体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该文通过对围绝经期女性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健康服务需求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应用健康管理方法进行有效干预的方法步骤,持续改善其健康状况,平稳渡过围绝经期。
作者:段玉英;江志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更年期1日门诊采用多学科合作的团队式医疗模式,医疗成员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以及药师。根据更年期女性的生理特点,对其进行全身系统性的检查,全面客观地评价其更年期状况,并提供生活方式指导,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作者:杨慕坤;程小侠;席思思;王宝京;吕世一;胡哲文;路敏;苏世萍;陈醒;张婧;孙加鑫;崔一民;白文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卵巢恶性肿瘤是死亡率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尽管标准化的治疗方法(包括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和以铂类/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方案)使得70%的患者得到一定程度的临床缓解,但绝大多数患者仍然会在2年内复发并出现耐药。肿瘤干细胞理论认为,肿瘤组织中有小部分细胞群体具有极强的增殖能力,它们具有类似正常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能通过自我更新和分化来高频度地启动肿瘤的发生发展,它们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和耐药的主要细胞,是肿瘤复发的根源。该文将概述近几年卵巢癌干细胞的各项研究,包括卵巢癌干细胞的分离及其耐药机制、各种治疗方法等。
作者:支小改;吴晓庆;谢静燕;赵树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四维彩超输卵管造影检查术是将微气泡超声造影剂———声诺维注入到宫腔,使原本闭合的宫腔和输卵管扩张,然后进行四维成像,主要用于评价输卵管通畅性和诊断子宫宫腔病变,用以诊断女性不孕的原因,具有准确、安全、无创伤、快捷及治疗作用。该文详细叙述了四维彩超输卵管造影的规范流程。
作者:杨曦;张靖;孟洁;陈俊雅;张潇潇;汪京萍;李琛;郑潇潇;白文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据3月19日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则研究披露,对一项从2009-2012年间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对感染了流感嗜血杆菌的育龄妇女的监测》研究中发现,怀孕与发生这种感染有较大的相关风险,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则与诸如早产和死胎等不良妊娠后果有关。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控制专家委员会血寄分委会于2014年3月12-14日在上海召开了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形势研讨会,部分血防专家和有关领导共20多人参会。会议分析了当前疫情形势和防治进展,研讨下一步工作计划和重点工作建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由西地区新生儿协作组(网)、中华医学会《中华全科医师杂志》编辑委员会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办,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承办的第二届西部新生儿论坛于2014年6月19日至22日在美丽的西部重镇兰州成功举行。本次会议共有20余位国内知名新生儿科专家进行了学术讲座,有近400名来自全国几十个省、市、自治区的新生儿工作者参加。
作者:陈茹娟;王凡;刘俐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英国《BMC医学》杂志11日刊登新报告说,孕妇尿液中的一类代谢分子水平与早产及新生儿体重过轻有关。未来有望据此开发出非侵入式检测手段预测此类风险,并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杂志系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编辑部设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内(地址:西安市雁塔西路76号,邮编:710061,电话:029-82655049)。本期刊未在其他任何地区设立代理投稿、征文机构。
作者:《中国妇幼健康研究》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香烟的成分不仅通过吸烟和被动吸烟造成危险。据发表在《环境国际》(“Environmental International”)的一项英国和西班牙联合研究称,暴露于“三手”烟,比如沉积的室内尘埃,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受国家卫生计生委派遣并应桑给巴尔卫生部邀请,江苏省血防所梁幼生副所长带领该所3名血防专家,于2014年3月24日至4月1日赴桑给巴尔,与世界卫生组织官员一道,商讨中国、桑给巴尔、世界卫生组织三方血吸虫病防治合作试点项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妇产科》( Obstetrics&Gynecology)的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家用地诺前列酮促宫颈成熟是某些低危孕妇的可行选择。研究者分析了将近1000例妇女,每例接受一剂地诺前列酮凝胶治疗,结果发现,与在医院过夜相比,选择回家平均呆11.76小时,并未对母体和新生儿结局造成影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