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保乳手术在治疗早期乳腺癌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早期乳腺癌治疗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给予保乳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改良根治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的生存情况以及复发的情况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过程中,保乳手术治疗和改良根治手术治疗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保乳手术治疗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更小,成为乳腺外科治疗的主要方法,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姜明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通过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诊治的100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全组病例经采用积极治疗措施后切口在术后9~21d愈合,无1例继发感染。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早期发现,及时有效的处理能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轻病人的痛苦。
作者:谢宗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涎腺导管癌(Salivary Duct Carcinoma.SDC)是一类少见的、由涎腺导管上皮发生的高度恶性肿瘤,在WHO涎腺肿瘤组织学新分类中被列为一类独立的肿瘤[1]本文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发生在舌部SDC,并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
作者:龚宝明;沈国栋;张俊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皮脂腺囊肿是皮肤科常见的囊性病变,发生年龄多在青春期后,发病部位除掌跖和指趾曲侧外遍布全身。大部分患者没有自觉症状,少数有不同程度间断性瘙痒麻木疼痛感。皮脂腺囊肿的治疗目前仍以切除为主。比较经典的切除办法是完整地切除包块,在突出皮肤部分作梭形切口,钝性分离皮下部分,完整取出囊袋,缝合。此方法堪称经典,然而切口相对较大易引起术后疤痕,特别是面部术后疤痕严重影响人的形象,不能满足人们对美日益增长的需求。
作者:王元丰;郑万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自体脂肪移植在颜面凹陷充填中的应用成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到2014年1月在我院实施颜面凹陷充填术的13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凹陷类型方面,9例为感染性凹陷,4例为外伤性凹陷,对本组患者均使用自体脂肪移植术,统计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3例患者经过1到2次脂肪移植后,均取得了理想的恢复效果,其中10例患者凹陷面积小,1次注射即达到了理想的效果,3例患者凹陷面积大,进行了2次注射,随访结果显示,无1例患者出现囊肿、硬结、感染、皮下肿块等并发症,也未形成明显针眼瘢痕。结论:将自体脂肪应用在颜面凹陷充填术中有着操作简单、切口小、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该种技术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作者:程立新;朱慧茹;周著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自体耳软骨与膨体聚四氟乙烯在鼻整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接受鼻部整形术的美容就医者为研究对象,择取鼻翼软骨缘切口+鼻小柱飞鸟形切口,将鼻背皮肤切开,促使两侧鼻翼软骨与鼻软骨充分暴露,沿着中线将弓形分离,并将深部鼻中隔软骨取出,待鼻中隔软骨塑形后置入两鼻翼软骨间,继后缝合形成新鼻小柱(中隔软骨联合鼻翼软骨)。待耳软骨雕刻至杏仁状后于鼻小柱前端固定缝合,并将膨体聚四氟乙烯置入鼻背进行固定,后经切口缝合。结果:40例美容就医者接受鼻部整形术后均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外观自然,手感颇佳,术后随访6~18个月,对鼻形态满意者达95.00%。结论:自体耳软骨与膨体聚四氟乙烯在鼻整形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调整外鼻形态,值得临床积极推广与应用。
作者:庄成全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额肌腱膜瓣悬吊术治疗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0例(45眼)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儿童施行额肌腱膜瓣悬吊术,术后评价近期效果,并随访观察。结果:术后1周评价满意18例30眼,一般11例14眼,不足1例1眼,成功率(满意+一般)97.7%。3个月后随访发现4例5眼由满意退回一般,2例2眼由一般退回不足,远期成功率为95.5%。结论:额肌腱膜瓣悬吊术术式简单有效,操作安全,并发症少,是治疗儿童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的首选方法。
作者:张德勇;郭宝;蔡文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探讨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妇产科手术切口美容教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1级医学院临床专业120人作为研究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人,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教学及手术模式,观察组采取腹部切口美容缝合及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对两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以及相关理论知识考核,后比较两组考核成绩。结果:考核成绩方面,对照组优良率为50.00%,观察组优良率为91.67%,对照组考核成绩明显低于观察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P<0.05);对试验组问卷调查显示,多数学生认为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更加优秀。结论:多媒体结合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妇产科手术切口美容教学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效挖掘其求知欲望,还能促进教学技巧及临床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保障妇女患者体表美观,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朱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自体脂肪来源于组织本身,所以组织相容性好,并且没有过敏反应,在临床中我们常常将多余的脂肪用于填充凹陷的部位,这项技术一直在临床上运用广泛,但脂肪存活率低一直是临床医师们非常头疼的问题。在手术中各个环节都可以影响到脂肪存活,如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将抽出后过滤的脂肪倒入无菌容器内又重新装入2ml注射器,后再注入到患者需要填充的部位。这样的操作步骤不仅繁琐而且在脂肪倒入无菌容器中会就有可能造成脂肪颗粒的破坏和污染的,从而降低了脂肪的存活率,从护理角度出发,我们自制了简易脂肪转换器,希望通过我们的小改进能尽量避免手术操作步骤的繁琐和污染的可能。
作者:王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整形科四肢手术中影响电动气压止血带效果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通过301例四肢手术中使用电动气压止血带效果的临床观察。结果:找到影响电动气压止血带效果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结论:针对不同的相关因素制定、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从而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
作者:丁兆峰;汪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三种给药方式对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RVO-ME)的治疗作用对比研究。方法:RVO-ME患者126例126眼,随机分成3组,每组42例,分别给予曲安奈德三种不同的给药方式,分别为玻璃体腔注射、后Tenon囊下注射、球后注射,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查佳矫正视力、非接触眼压、间接眼底镜检查,OCT测量黄斑厚度。结果:玻璃体腔注射组、后Tenon囊下注射组、及球后注射组治疗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的治疗结果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安奈德三种给药方式治疗RVO-ME均有疗效,疗效及安全性无明显差别。
作者:王洁;董春英;徐殿芳;马秋莎;马艳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口内切口在下颌角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0例下颌角骨折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以口内切口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以传统口外入路行手术切开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咬合关系恢复更佳、且无面神经损伤。结论:以口内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对下颌角骨折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曹恒军;曹静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皮肤内扩张器在小儿疤痕整形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使用皮肤内扩张器治疗的42例小儿疤痕患儿,通过回顾性分析法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42例小儿疤痕患儿的皮瓣成活良好,外观色泽良好,且具有良好的弹性,且瘢痕位置不紧绷。42例患儿中,9例患儿的切口疤痕增生明显,再使用疤痕敌外贴与加压包扎配合治疗后,疤痕恢复平软。在6~12月的随访中发现,42例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皮肤内扩张器在小儿疤痕整形中的应用,治疗效果良好,且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减少皮供区的损伤,提供足够的皮源,有利于患儿正常的生理发育。
作者:黄少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脸型与上颌窦穿刺点及进针角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4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耳鼻喉门诊治疗室接受上颌窦穿刺术的7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成2组,A组75例患者按常规上颌窦穿刺点及进针角度施行;B组75例患者根据患者不同脸型适当调整穿刺点及进针角度,按个性化穿刺方案施行。结果:B组75例患者的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A组患者〈P<0.05〉;出血及疼痛感也明显少于A组患者〈P<0.05〉。结论:根据患者脸型采用个性化穿刺方案对提高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金环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鼻唇沟皮瓣在颜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应用鼻唇沟瓣修复因肿瘤、外伤等原因所致颜面部软组织缺损25例,缺损部位包括鼻部、唇部、颊部等。结果:25例患者手术全部成功,皮瓣均成活,效果满意。结论:鼻唇沟皮瓣用于鼻及口腔颌面部缺损或畸形的修复不失为一个实用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孙明亮;潘实;董贤平;殷佳鹏;樊树强;廖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法在腋臭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0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小切口微创法治疗腋臭48例,术中沿设计线全层切开皮肤,用解剖剪锐钝性相结合分离至,充分游离皮瓣。翻转皮瓣剪除皮瓣上所带脂肪、和真皮深层的顶泌汗腺。待修剪完毕后用纱布擦拭修剪区域冲洗,缝合切口。凡士林纱布覆盖术区,打包堆加压包扎弹力绷带固定。结论:采用小切口微创术式治疗腋臭,切口设计合理,操作方便,瘢痕隐蔽。只要修剪时仔细操作,大汗腺去除彻底,术后打包固定牢固,就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宝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Sox4基因对胰岛β细胞功能代偿作用。方法:构建Sox4过表达载体,包装病毒感染MS1细胞系,qPCR检测感染后MS1中胰腺发育及分化相关基因MafA、Pax、PDX-1和Insulin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Sox4以及Insulin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过表达Sox4慢病毒感染MS1细胞后Maf A、Pax4、Insul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结论:Sox4促进内皮细胞表达和分泌胰岛素可能具有对胰岛β细胞功能代偿作用。
作者:刘淑丹;陈冬梅;范恒;李玉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重睑术是在单睑上形成上睑皱襞的一种美容外科手术。由于东方民族单睑者居多,重睑术也成为东方民族为常见的美容手术之一。埋线重睑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消肿快且瘢痕小等优点,如果患者需要还可以恢复到术前状态,故现在很多求美者都优先考虑此法[1]。传统的埋线法存在易脱线,术后效果不稳定的欠缺[2]。
作者:庞丽娟;李艳玲;郭艳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面部美容中自体脂肪颗粒的应用效果。方法:面部凹陷患者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人工组织代用品植入术,治疗组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完成美容修复,治疗组术后30d和60d的凹陷面愈合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处理后都明显好转。结论:面部美容中自体脂肪颗粒的应用能有效促进面部凹陷的愈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崔荣霞;赵秀云;王玉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微波治疗法与小切口皮下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的疗效评估。方法:应用微波治疗法治疗腋臭42例,小切口皮下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37例,术后6个月至2年随访。结果:两组治愈率分别为90.5%和100%,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均达到100%;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76%和21.6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均可有效治疗腋臭且各有优点。
作者:施伟伟;项铁;范向华;花志祥;陈宇;林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透明质酸填充在面部凹陷和皱纹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06月到2013年06月本院收治的透明质酸填充治疗68例面部凹陷和皱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治疗改善率分别为94.12%、92.65%、91.18%、89.71%。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消失。患者对治疗效果总满意程度为95.59%。结论:在面部凹陷和皱纹治疗中应用透明质酸填充治疗,安全性与有效性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彦凯;刘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标准化患者与医学模拟教育结合在妇产科美容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校2013级86名5年制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的方法将其分成两组,即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名。两组学生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妇产科美容教学,并对其临床综合能力进行评定。结果:采用标准化患者与医学模拟教育结合的方法较传统以示教为主的方法,临床综合能力评定成绩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妇产科美容教育中采用标准化患者结合医学模拟教育的方法可明显提高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
作者:徐括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显微外科在头面部创伤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头皮撕脱伤患者3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修复;观察组进行显微外科修复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随访一年再植头皮成活比例、手术操作时间、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头皮撕脱伤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创伤修复效果显著,适宜广泛应用和开展。
作者:毕卫伟;林治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美容缝合术在面部外伤急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来我院的面部外伤急诊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试验组进行急诊后的美容缝合术,而对照组则只进行一般的急诊手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满意程度。结果:本组86例患者进行急诊清创缝合手术,术后效果理想,疤痕较小,平坦并且无畸形,患者及其家属均较为满意,随访2年内未出现异常。试验组的满意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满意率为48.83%,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容缝合术不但能够到达解剖复位的效果,还能够到达美观的面部的修复,减少患者因生理创伤而导致的心理创伤。美容缝合术在面部外伤急诊患者手术中具有明显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沈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整形外科技术在急诊外伤缝合中的应用及其治疗效果,帮助患者在功能上及形态上得到大程度的恢复。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765例急诊外伤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常规检查,并根据患者情况采用整形外科技术对其进行清创缝合、皮瓣转移等综合性修复,分析患者治疗效果。结果:765例患者中745例Ι期缝合,缝合率为97.4%,730例患者6d切口愈合,15例14d后切口缝合;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6个月随访患者并无异常,且患者对我院均比较满意。结论:急诊外伤发病率较高,疾病类型也比较复杂,临床上采用整形外科技术缝合效果理想,使得患者功能和外形等得到良好的恢复,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毛云楼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阴道后壁粘膜切除联合埋没导引针缝合治疗阴道松弛,尤其是中度以上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治疗28例阴道松弛中度或以上者,先采用阴道后壁粘膜三角形切除,再根据阴道程度于阴道腔隙往深部处采用埋没导引针缝合,辱式缝合1~2组加强(之前采用阴道后壁粘膜切除法)。结果:术后3个月回访效果均较前好,性生活质量均较满意。结论:阴道后壁粘膜切除联合埋没导引缝合法能够更好治疗阴道松弛者,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徐佳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针对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的预后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从2012年6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原发病灶切除并腋窝淋巴结清扫作为手术方式,在手术完成之后采用内分泌治疗、化疗以及放疗等综合治疗的方式针对患者进行辅助治疗。结果:在完成手术的第6到36个月。针对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随访,在这些患者当中没有出现转移和死亡病例,另有3例患者出现局部复发,具有7.5%的复发率,在完成手术后的第六个月评价患者的乳房外形,达到了62.5%的优良率。结论:采用保乳手术治疗的方式针对早期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实现较好的美容效果,并且具有良好的预后。
作者:施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眼袋伴发泪槽沟畸形患者应用改良Hamra眼袋手术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0例眼袋伴发泪槽沟畸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接受传统Hamra眼袋手术者为对照组,以接受改良Hamra眼袋手术者为观察组,每组25例。分别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总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满意者14例,基本满意者8例,不满意者3例,治疗总满意率为88.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满意者10例,基本满意者5例,不满意者10例,治疗总满意率为60.00%(P<0.05)。结论:改良Hamra眼袋手术可明显提高眼袋伴发泪槽沟畸形者的治疗总满意率,临床值得使用。
作者:张瑾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耳部瘢痕疙瘩手术切除及术后综合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126例患者共计152耳。根据瘢痕疙瘩的位置、大小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病变切除和耳部整形。术后24h内对手术区域进行电子线照射,每次3Gy,每日一次,照射7天。对有复发倾向的患者,用曲安奈德1ml(40mg)与2%利多卡因3ml混合后在病变部位注射,每3~4周1次。观察记录治疗后1年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移植皮瓣均成活。93例(109耳)患者随访时间>1年,达到临床治愈。33例(43耳)患者在放疗结束后3~6个月出现复发倾向,给予曲安奈德病变部位注射后,随访1年后未出现复发。根据Darzi的瘢痕疙瘩疗效判定标准,治愈93例,显效33例。结论:耳部瘢痕疙瘩需进行个体化手术切除及耳部整形,术后尽早进行放射治疗及其他方法的综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张帆;张扬;高竞逾;龙瑞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下颌角肥大患者应用磨骨术进行整形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下颌角肥大患者10例,划分为观察组,采用口腔内入口对其进行磨骨术,磨除患者突出的下颌角等局部,以达到整形的效果。同时选取同期未接受磨骨术的下颌角肥大患者10例,作为对比对象,划分为对照组,以此揭示磨骨术针对下颌角肥大的整形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磨骨术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下颌角肥大症状明显改善,整形效果取得预期效果。结论:下颌角肥大整形手术存在不同的风险,而磨骨术能够取得预期的整形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诊面部浅表伤口的急诊处理措施,提高美容缝合在面部伤口修复中的美学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救治的107例面部浅表伤口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其治疗效果。结果:107例患者通过美容缝合伤口后均达到一期愈合,其中103例无明显疤痕,占96.3%。结论;在急诊浅表面部伤口处理中,进行彻底的清创,采用美容缝合技术大限度进行伤口修复,可减少组织畸形及瘢痕形成,达到理想美学效果。
作者:黄官武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颈横动脉颈段皮支岛状皮瓣预扩张后扩大皮瓣利用率,转移灵活,在颈部瘢痕大大扩展了颈部瘢痕修复的临床应用范围,克服了传统治疗方式的诸多弊端,应用灵活,手术成功率高。颈横动脉颈段皮支位置较恒定,解剖简单,易于操作,其适应证及优缺点可以指导临床应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及血流动力学的进一步研究,颈横动脉颈段皮支岛状皮瓣预扩张在颈部瘢痕美学修复中必将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伟鹏;许福源;林桂松;谢玉国;范智凌;曾庆湖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主动自锁托槽与传统直丝托槽在临床应用中操作方法的不同,并将两种托槽对患者的正畸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使用随机抽样的实验方法选取从2011—2013年来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正畸患者40例,并分别分为2组,每组20例患者,分别使用主动自锁托槽和传统直丝托槽进行矫正,记录患者在恢复期间的牙龈状况和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评价。结果:两组患者使用托槽后初戴矫正器一周内患者的不适感比较具有显著差异,并在1年内进行周期性复查发现,使用主动自锁托槽患者的牙菌斑、托槽脱落现象、牙周状况、患者评价都较优于传统托槽。结论:主动自锁托槽可以有效缓解正畸患者初戴矫正器后的不适感,减少对牙周的损害等副作用,治疗效率和有效率都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叶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介绍异丙酚舒芬太尼静脉复合局部肿胀麻醉在硅凝胶假体隆乳术中的应用体会。方法:ASAⅠ-Ⅱ级实施硅凝胶假体隆乳术的患者1337例,给予静注咪达唑仑2~3mg和舒芬太尼12.5~15.0μg行麻醉诱导,接微量注射泵以6~10mg/(kg·h)的速度泵注异丙酚进行麻醉直到手术结束。记录手术过程中各阶段的生理指标及手术不良反应和镇痛满意度。结果: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各时点生理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少数患者术后出现轻微头晕恶心,术后总体满意。结论:异丙酚、舒芬太尼复合静脉麻醉配合局部肿胀麻醉在硅凝胶假体隆乳手术中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王志刚;张静;柴天举;周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联合手术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浮肩损伤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11月至2012年12月13例不稳定浮肩损伤的病例,其中肩胛颈骨折合并锁骨干骨折11例,合并同侧肩锁关节脱位2例,采用联合手术内固定治疗。锁骨采用S形钢板、肩胛颈采用重建钢板、肩锁关节脱位采用锁骨钩钢板固定。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13~24个月。平均愈合时间6~12个月。其中按Herscovici的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本组优9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不稳定浮肩损伤采用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能够早期功能锻炼,疗效确切。
作者:赵孟和;许春雷;岳云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与丙泊酚注射液在医学整形美容手术中的镇静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行美容手术患者104例,其中52例采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进行麻醉镇静,另外26例采用丙泊酚注射液进行麻醉镇静,比较两组患者T0(麻醉前)、T1用药后(10min)、60min(T2)及T3(术毕)时段的Ramsay镇静评分、HR、MAP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T0时段Ramsay镇静评分、MAP、HR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T1- T3时段Ramsay镇静评分均明显升高,升高幅度两组差异明显,MAP、HR平均值均明显降低,降低幅度两组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组中有2(3.8%)例患者出现烦躁反应,丙泊酚注射液组有10(19.2%)例患者出现烦躁反应,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学整形美容手术中,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丙泊酚注射液,前者血流动力学相对更稳定。
作者:唐华明;任羿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自制负压封闭吸引技术在电烧伤早期创面治疗中的临床观察。方法:对65例Ⅲ度电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清创后采用伤安素敷料自制封闭负压吸引技术治疗;对照组33例清创后外用磺胺嘧啶锌包扎,两组待肉芽生长后手术植皮。观察两组创面舒适度,植皮前时间,愈合质量。结果:治疗组植皮前创面修复时间明显缩短,瘢痕较原创面缩小。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在电烧伤早期创面治疗中大限度保留间生态组织,缩短愈合时间,瘢痕范围缩小等优点。
作者:邓兴旺;李传吉;齐旭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治疗老年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老年烧伤患者,对其采用伤湿性医疗技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50例烧伤病人均得以治愈,且无感染与并发症发生。其中浅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时间为7~15d,深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时间为17~24d,Ⅲ度烧伤创面的愈合时间为36d;深Ⅱ度烧伤创面中有2例形成瘢痕,Ⅲ度烧伤创面中有1例形成瘢痕。结论:采用烧伤湿性医疗技术治疗老年烧伤,能使其烧伤创面处于一种生理性的湿润环境之中,加速烧伤创面的再生,降低其瘢痕形成率以及肢体残疾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赖盛飞;聂静;曾群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显露喉返神经在颈部手术中的临床价值及术后切口瘢痕的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普外科诊治的甲状腺结节或者甲状腺癌患者465例,进行甲状腺切除术,术中显露喉返神经,术后对切口瘢痕进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手术切口周围无水肿,瘢痕恢复满意。结论:颈部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术后切口恢复良好。
作者:樊旭;刘建国;肖红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本文对我院眼科自2010年~2013年以来的40例(26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运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进行描述,且对手术以后病人术前术后的眼压和中央前房深度乃至视力状况作对比。方法: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手术方法。结果:手术后病人眼压11~16mm汞柱,手术后视力<0.1患者1眼,0.1~0.3患者6眼,0.3~0.5患者10眼,0.5~1.0患者9眼。患者中央前房深度手术以后增大到2.40士0.29mm。和手术前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该手术法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治疗较为安全、迅速,并且治疗效果非常好,且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的眼压以及提升患者的视力。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脂肪抽吸术是利用各种吸脂工具去除局部堆积脂肪以达到塑形目的美容整形方法。自从1890年法国医生做了首例腹部脂肪抽吸术并取得良好的减肥效果后,脂肪抽吸术开始进入人们视线并迅速发展起来。脂肪抽吸术经历了从一般到微创,从“干性”吸脂到“湿性”吸脂,并衍生而生的“肿胀吸脂”术,随着技术的改进,手术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特别是1987年Klein[1]发明了肿胀吸脂术后。但肿胀吸脂术仍然会发生局部创伤、出血、感染、淋巴水肿[2]等并发症,甚至会出现肺栓塞[3]等严重能引起死亡的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创溶脂术也渐渐进入人们视线,微创溶脂术是通过溶解脂肪细胞,释放脂肪细胞,经循环后被机体吸收从而到局部去脂的目的。本文便对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微创溶脂术作一综述。
作者:温莲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整形改进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包皮过长及包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3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传统式包皮环切术进行治疗,试验组实施整形改进式包皮环切术,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29.41%)显著低于对照组(73.53%),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形改进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皮过长及包茎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颌面外伤整形清创缝合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颌面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外科清创缝合术进行缝合,试验组患者给予整形清创缝合术缝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颌面外伤创面的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50%,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统计学差异比较(P<0.05),有意义。结论:整形清创缝合术应用于颌面外伤的缝合中,可以有效缩短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大程度修复创伤表面、美化伤口,促进患者面部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面部瘢痕的残留,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缩短治疗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周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在整形美容外科手术中女性求美者居多,而她们头发往往比较长,特别是眉部、面颈部手术时,对头发束起的要求更高,在充分暴露手术野的前提下,要求完全把头发遮盖,避免术中头发掉出污染手术创面,影响手术操作。传统的方法是戴一次性手术帽遮盖,由于手术帽边缘是敞口,头发固定不紧容易露出来,带松紧的帽子虽说有松紧可以调节,但大小不合适,并且像头发这样细小的东西很容易从帽子边缘缝隙露出来,还是不能很好地固定头发[1]。
作者:蒋美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面部严重烧伤后导致不同程度瘢痕性睑外翻的修复方法。方法:对20例烧伤后不同程度的瘢痕性睑外翻,采用内眦血管蒂鼻唇沟皮瓣、眼轮匝肌皮瓣修复及瘢痕松解植皮修复。结果:皮片局部皮瓣均一期成活,1例返流轴型耳后岛状皮瓣术后皮瓣远端出现表皮坏死,经换药后创面愈合。随访3~10月,眼睑外翻均得到充分矫正,效果良好。结论:瘢痕性睑外翻病情复杂多样,须根据具体情况采用恰当方法,可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李丽;牛惠彩;李卫卫;王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阴道缩窄术的佳手术方式。方法:采用小切口后壁保留粘膜与脂肪颗粒侧壁移植联合应用治疗阴道松弛。结果:将此方法应用于76例阴道松弛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效果满意。结论;小切口阴道后壁紧缩联合自体脂肪移植在收紧阴道肌肉的基础上,联合脂肪颗粒移植进一步缩小腔隙,更符合生理特性,提高性生活质量,效果确切。
作者:聂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介绍一种创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的治疗腋臭的手术方法。方法:术前标记手术范围,采用局部肿胀麻醉,完全游离皮瓣后组织剪潜行剪除附着于皮下的大汗腺,脂肪,汗腺导管,将剪除的组织挤出,刮匙深入拉锯式反复搔刮,清除皮瓣内皮下大汗腺、脂肪及毛囊等组织,术创置负压引流管,加压包扎。结果:654例病人,随访3~12个月,其中痊愈患者623例,显效患者31例,无效患者0例。结论:微小切口皮下修剪术结合皮下搔刮术治疗腋臭是治疗腋臭安全可靠的方法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巩梦童;周同葵;谢松梅;赵莉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分析胸部浅筋膜下假体植入隆胸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50例胸部浅筋膜下假体植入隆胸术的患者资料。结果:患者术后静止疼痛持续时间为3-5天;上肢活动疼痛持续时间为4-6天。术后半年随访,90%患者均为满意。第二次接受手术的患者也表示十分满意,术后疼痛感较轻,形态也更加逼真。结论:胸部浅筋膜下假体植入隆胸术的临床效果非常好,疼痛感也比较轻,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锡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整形美容技术修复急诊面部外伤的方法。方法:将整形美容技术贯穿在面部外伤处理过程的每个细节中:彻底清创,修剪坏死组织,缝合时做到无张力、无死腔、无直线,大局与局部兼顾,精心设计,注重细节,注重解剖复位,做到一期愈合。结果:2005年01月到2013年12月我院收治面部外伤的病人521例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感染、血肿、皮瓣坏死等并发症,面部器官未出现错位变形,多数患者避免了Ⅱ期修整手术。结论:整形美容技术在修复面部外伤时,使受伤的容貌得到大限度的恢复,同时也减轻了创伤后期患者容貌改变造成的心理压力,带来了可观的社会效益。
作者:郭天武;李志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面中部纤维脂肪垫连续悬吊除皱术的疗效及特点。方法:对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接诊的106例行面中部纤维脂肪垫连续悬吊除皱术的患者进行回访调查研究,探讨该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其特点。结果:术后8h内,2例患者出现面部血肿,予以引流、包扎后好转,其余患者术后随访发现,手术效果明显,切口愈合良好,双侧面部对称,未发现明显并发症。患者满意情况:101例满意,5例不满意。有效率:(84±10)%。结论:面中部纤维脂肪垫连续悬吊除皱术可显著改善面中下部的面部松弛问题,且手术操作相对简单,纤维脂肪垫显露充分,组织损伤较小,安全性及术后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栾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像学检查在眼部异物定位诊断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黑龙江省医院近3年就诊并行手术眼部异物取出的眼内异物患者,共46例(47只眼)经眼科及影像学检查进行异物定位的临床资料。46例(47眼)眼内异物伤患者中,8例(9眼)为眶内异物(包括眶壁异物),38例为球内异物,包括前房异物、晶状体、玻璃体、以及视网膜异物等,其中金属异物40例,非金属异物6例7眼。结果:眼科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对眼部异物进行定位诊断各有适应症,其中三维CT后处理成像系统对眼内异物发现及定位准确率高,其次是眼部B超,UBM对眼前部异物发现及定位准确率高。结论:采用三维CT后处理成像系统对眼内异物进行定位诊断为主,与其他检查联合对异物行定位诊断对手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马艳波;陈海军;马艳华;徐殿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摘除后的骨腔填充羟基磷灰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颌骨囊肿的患者55例,先手术摘除颌骨囊肿,然后将羟基磷灰石颗粒直接填入骨腔,形状恢复正常后用医用胶原膜覆盖,缝合。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及患者的满意度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颌骨囊肿摘除后用羟基磷灰石填充骨腔,操作简单、方便、效果良好,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刘杏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歪鼻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联合整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8月~2012年8月接收的200例歪鼻并鼻中隔偏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其联合整形术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200例歪鼻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联合整形术治疗后,随访12~24个月的结果显示:180例满意,满意率为90.0%,其余20例为基本满意。结论:歪鼻并鼻中隔偏曲患者采用联合整形术治疗后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华海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对审美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总结对于下颌短、后缩的患者采用透明质酸隆下颌联合A型肉毒素放松颏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陈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脂肪移植治疗颜面部凹陷的临床价值。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对颜面部凹陷患者累及皮肤区域内进行真皮下自体颗粒脂肪注射或透明质酸钠注射,提升局部皮肤张力,术后随访3个月~1年,观察两种注射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自体脂肪填充后患者局部凹陷情况改善满意,作用持久,无明显术后并发症。结论:局部自体脂肪移植可使颜面部凹陷部位得到充填和支撑,操作方法简便、安全,疗效持久稳定,花费低,易于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范雅琳;王屹;李慧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皮肤扩张器、皮瓣转移及皮片移植在治疗瘢痕挛缩过程中的佳护理方法。方法:对1例颈部瘢痕挛缩患者行皮肤扩张术、皮瓣转移及皮片移植术,术前给予心理支持;术后给予头皮扩张过程的护理、皮瓣及皮片的护理、饮食的护理、引流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等。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医嘱给予对症治疗。移植皮瓣、皮片术后全部成活。结论:系统完善、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石小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哺乳期乳房脓肿治疗方法及选择。方法:13例采用乳房下皱襞微切口,对注射隆乳未存留结节者,切开及抽吸排脓后,反复冲洗即可;对注射隆乳存留少许结节者,采用先微切口切开引流,后用刮宫器逐个搔刮并抽吸,再反复冲洗。3例注射隆乳存留较多结节且有团块者,采用乳晕切口直视下手术去除,持续加压包扎下换置引流管。1例乳房脓肿皮肤红肿、菲薄,即将破溃者,直接行脓肿切开引流冲洗。结果:本组17例乳房脓肿患者,均痊愈,无明显乳房变形,随访6个月至2年,2例B超复查示术侧尚存少许小结节。结论:在不同情况下,选择采用乳房下皱襞微切口切开引流,搔刮并抽吸冲洗;或乳晕切口直视下手术去除并引流,是处理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后哺乳期合并乳房脓肿的一次性治愈有效方法。
作者:陈平;陈敏建;金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整形美容外科绝大部分手术都十分精细,且手术切口较隐蔽。术前手术切口线的设计、定位、标记显得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手术效果。一般于手术皮肤消毒前由手术医生用记号笔对患者手术部位进行标记,但此种方法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手术进行皮肤消毒时记号笔所画的标记线遇消毒液容易掉色、脱落,导致手术切口线显示不清晰,影响手术医生判断;记号笔笔尖粗顿,用于手术切口划线过粗,定位不精细、不准确;因记号笔是非无菌状态,术中如需反复使用,需重新消毒、铺单,浪费手术时间;记号笔油墨术后不易清除,留有污迹,影响患者美观。
作者:李娅萍;汪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腋后壁V形切口宽U缝合加压法对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121例腋臭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腋皱襞切口打包加压法和腋后壁V形切口宽U缝合加压法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种不同方法临床总有效率和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法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7%和8.3%,腋后壁V形切口宽U缝合加压法治疗腋臭并发症发生率远低于腋皱襞切口打包加压法。结论:两种不同微创手术方法治疗腋臭临床疗效均较好,但腋后壁V形切口宽U缝合加压法治疗腋臭,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痛苦轻,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刘样满;王国安;陈俊杰;王润龙;许慧芳;杜秋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进展情况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近视患者103例共206眼,观察戴镜前后裸眼视力、屈光度、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曲率检查,裂隙灯检查,眼底检查,ORBSCAN检查。结果:患者配戴镜片后裸眼视力均有提高,戴镜1.5y后停戴2周,检查屈光度与入组时屈光度比较,平均每年增加(-0.20±0.16)D。戴镜后角膜前表面的水平曲率(HK)和垂直曲率(VK)均较入组时数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过程中少数患者出现点状角膜上皮点状剥脱、结膜炎等情况,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以角膜中央区较多见。结论:角膜塑形术可有效提高近视患者裸眼视力,可满足患者美容及促进近视儿童心理健康发育方面的需求,较框架眼镜可有效控制近视度数进展;规范的验配可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邱晓荣;施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曲尼司特防治烧伤瘢痕增生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自2013年5月到2014年6月80例烧伤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研究,分成空白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在烧伤创面愈合后口服药物曲尼司特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患者烧伤创面愈合后六个月,通过温哥华瘢痕量表对其进行评定,结果表明治疗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中没有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防治烧伤瘢痕增生的治疗中,服用曲尼司特胶囊能够取得非常显著的疗效,且没有毒副作用,可以在临床中广为推广。
作者:扎西泽仁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乳晕区美容切口在乳腺良性肿瘤手术中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7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试验组患者采用乳晕区美容切口对肿瘤进行切除,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放射状切口对肿瘤进行切除,对两组患者的愈合情况、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等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切口术后愈合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手术平均耗时(27.97±7.85)min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5.32±6.48)min,术中出血量(13.92±5.99)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8.86±5.45)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满意度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良性肿瘤治疗中行乳晕区美容切口手术,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同时可以降低手术创口瘢痕对患者乳房外观的影响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作者:梅泽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关于不同方法治疗耳垂瘢痕疙瘩的效果探讨。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来我院治疗81例耳垂瘢痕疙瘩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根据选取的不同方法分为3组。甲组采用手术切除+局部注射曲安奈德;乙组则采用手术切除+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酶;丙组采用常规的手术治疗。结果:三组切口均为一期愈合,没有感染发生,并且注射曲安奈德和透明质酸酶等药物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12个月,经统计学分析,甲组和乙组的疗效相近,但明显强于丙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切除手术加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或者手术切除手术加局部注射透明质酸酶治疗耳垂瘢痕疙瘩效果好,方法简单,更易于患者的接受和选择。
作者:陈冬旭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切口切除面部皮脂腺囊肿的临床效果及术后面部瘢痕的美容效果。方法:用2%利多卡因加适量肾上腺素,在囊肿中央皮肤及囊肿四周皮肤做浸润麻醉,注意尽量不要刺破囊壁,然后再于囊肿基底部多注射麻药,使瘤体抬高。顺皮纹方向选择囊肿中央作直线切口或梭形切口,长度为瘤体的1/3~1/4,先经量排出囊肿内容物后,用小镊子轻提囊壁,小心分离摘除囊壁,瘢痕粘连四周组织一并切除。结果:136例患者全部治愈,无感染及复发,术后瘢痕较小,不明显。结论:微切口切除面部皮脂腺囊肿操作简单切口小,术后无明显瘢痕,尤其是得到青年男女的接受,美容效果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新春;陈晓莉;王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手术外伤腹部带蒂皮瓣移植护理要点,探讨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收治并行骼腹股沟带蒂皮瓣移植治疗手外伤患者32例给予围手术期路径护理,内容包括心理护理与健康宣教、体位护理、疼痛护理、生活护理、环境控制,统计疼痛水平、舒适度、睡眠时间变化。结果:第12h疼痛评分(3.2±0.8)分高于24h平均(2.1±0.7)分、48h(1.9±0.4)分,72h(1.8±0.6)分,第1日睡眠时间,(6.34±2.10)h低于第3日(6.83±2.42)d、第4日(7.13±2.56)h,24h舒适度(70.5±13.59)分低于,48h(80.7±8.47)分、72h(80.3±12.8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均获成功,断蒂时间16~26d,平均(20.1±1.2)d。结论:手外伤腹部带蒂皮瓣移植围手术期应注重术前、术后早期心理护理,关注术后早期疼痛护理,做好术后生活护理,减轻患者不适感,是有助于降低带蒂皮瓣撕脱、血管危象发生风险,保障移植成功率。
作者:刘廷艳;张耀元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以及体会。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00例胆囊切除患者,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针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护理方法进行研究,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体会。结果:经本院康复护理之后随访10月,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其住院时间为10~21d,平均时间为(15.8±2.5)d,拔管时间为2~7d,平均时间为(4.2±0.5)d。腹腔镜切除胆囊之后有42例患者出现呕吐、恶心等症状,经本院的干预护理,42例患者不良症状获得好转,另外还有3例患者有胸部皮下气肿,经单独处理之后出院。结论:针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值得临床的应用以及推广。
作者:张耀元;庄需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在重症药疹患者的皮肤护理中采用复方紫草油进行临床干预的情况和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皮肤科进行治疗的重症药疹患者96例。将他们按照抽签法平均分成两组,每组各有患者48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临床护理,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复方紫草油进行临床护理,并就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和统计。结果:临床比较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渗液减少、停止、结痂以及脱痂的时间上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在治疗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7.5%),组间比较的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药疹患者应用复方紫草油进行临床治疗,能够迅速缓解皮肤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是一种科学、有效、理想、安全的临床护理方法。
作者:朱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行胆囊切除术患者126例,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63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方法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结果:经过本院的分组护理,观察组在干预效果、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的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采用干预护理可以有效的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且可有效的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庄需梅;刘廷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在皮肤激光美容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行皮肤激光美容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对美容的信任及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皮肤激光美容治疗中,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既能降低患者的焦虑程度,又能提高患者对美容的信任度及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因此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徐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口腔入路下颌角截骨整形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分析护理重点。方法:汇总、分析213例口腔入路下颌角截骨整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结果:口内入路下颌角截骨术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点在于防止术后患者呼吸道梗阻、口腔感染和出血。结论:护理得当可使整个治疗过程安全、快捷,患者经历较少痛苦,及时痊愈出院。
作者:范琳琳;李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爱美人士关注面部皮肤护理,想要拥有一个白皙、干净、透亮的肌肤,恼人的雀斑成为一大杀手。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祛斑治疗。激光祛斑因为独特的优势成为很多人的首选祛斑治疗办法。
作者:马溶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耳穴埋针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8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耳穴埋针治疗,干预组在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未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纯性肥胖患者行耳穴埋针治疗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不良情绪,以佳的状态接受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芦锁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烧伤整形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烧伤整形患儿共90例,随机将其分期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儿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行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患儿感染情况、心理焦虑情况、关节挛缩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不同护理模式后,无论是感染情况、心理焦虑还是关节挛缩,观察组患儿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备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烧伤整形患儿进行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帮助患儿尽早康复,同时减轻患儿焦虑情况,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魏玉建;张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整形外科清创缝合术在急诊面部外伤手术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120例患者,对其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针对患者随访1年恢复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电话回访,其中109例患者,对伤口愈合情况感觉满意,其中7例普外手术缝合伤口愈合不好,均进行第二次修复,随访之后康复,另外4例患者放弃手术治疗,2例出现严重感染,回院清创缝合,2例患者伤口自行愈合但是瘢痕明显。结论:整形外科患者清创缝合术之中,在急诊面部外伤手术中非常重要,且是急诊面部外伤的佳选择。
作者:乐琼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29例老年天疱疮患者在烧伤科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观察,探讨老年类天疱患者在烧伤科采取有效护理对策及方法。方法:护理过程中包括环境准备、基础护理、创面处理,合理的营养支持饮食指导,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及健康宣教出院指导。结果:29例患者均全痊出院,1例出院后13个月复发,再次入院,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17±2.3d,平均住院日为24±1.8d。结论:老年重症大疱性类天疱疮患者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但创面积极有效的处理,加强必要的护理措施可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缩短平均住院日。
作者:刘冬梅;陈慧敏;李明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拔牙后种植位点保存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方式。方法:将我院拟拔牙后进行种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优质护理组患者采用围术期的优质护理,常规对照组的患者则采用传统的护理。结果:优质护理组患者出现术后出血、血肿、感染并发症的例数小于常规对照组患者,且优质护理组患者拔牙3个月后拔牙创的牙槽嵴更适宜种植修复。结论:科学合理的优质护理可以起到对患者拔牙后种植位点的保护作用,为种植修复提供良好的牙槽嵴条件。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管理在工作实践中的应用体会。方法:以人性化护理理论为指导,探索人性化护理管理的举措。结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增强了团队凝聚力。结论:应用人性化护理管理措施,调动了护士积极性,融洽了护患关系,增加患者信心,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王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高。美容整形技术正是基于这种大众心理发展起来。本文通过研究和分析整容手术患者的心理特点,掌握微创抗衰老注射后心理护理和术后回访的方法,以更好地为爱美的人服务,从而推动整容事业的发展。
作者:罗启林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在整形美容手术中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整形美容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传统护理上予以心理干预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传统的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生理、心理状态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整形美容手术中应用心理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理、心理状态,提高整形美容的疗效。
作者:薛春玉;宋文娟;矫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大面积烧伤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1例,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则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的进行心理,行为,饮食,康复等综合护理干预,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满意人数为29人,其满意度为93.5%,对照组的满意人数23人,其满意度为74.2%。试验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对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具有明显作用,因此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社会大众对美的追求一直在持续,爱美人士在收入增加之后便会借助整形手术让本人的容貌更加符合理想要求。其中,鼻部对人的相貌可以产生很大影响,很多人便会通过隆鼻术将原本鼻部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修整。硅胶假体在隆鼻术中的应用让整个手术过程中变得更加简单,但是在应用的过程可能会出现并发症,需要进行专项护理,对此问题进行研究能够解决美容者面对的困难。本文针对硅胶置入隆鼻术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后对术前、术中、以及手术的护理工作进行详细阐述,对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防治。
作者:李中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小切口清除大汗腺治疗腋臭的护理措施。方法:对101例小切口治疗腋臭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术前分别给予调整饮食、心理指导,术后给予饮食护理及并发症的护理及防治措施等。结果:101例患者手术顺利,术后未发生出血、血肿、伤口感染和坏死等并发症,治疗效果良好,均无复发。结论:通过小切口治疗腋臭,术前术后通过高质量的护理配合能提高手术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病人的心理障碍,得到身体和心理的健康。
作者:倪满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整形外科患者的术前心理进行分析并提出教育健康的对策。方法:从2012年2月到2014年3月赴我院进行外科整形的求美者中随机选择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00整形者中有95名20岁以下的整形者、65名20岁到30岁的整形者、40名30岁以上的整形患者。在调查中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整形手术之前的情绪与心理进行调查。结果:通过对问卷调查和实地访问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95%的患者自进行整形手术之前存在着自卑心理、盲目心理、畏惧心理等多种负面心理。结论:在患者在进行整形手术之前,医务工作着要对患者进行认真的观察,根据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减轻患者手术前负面心理对手术的影响。
作者:黄一洪;丽雅;张彦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在烧伤整形患者中的应用方式。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4年6月收治的42例烧伤整形患者纳入本研究,按随机方式分为观察组与常规护理组,观察组除使用常规护理方式外,还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对照组采取为常规护理法,采用SAS评分评判两组患者焦虑情况,采用我院自制量表评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与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常规护理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烧伤整形患者,不仅要开展科学的治疗,还要在治疗基础上应用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措施,这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谭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情景教学法在唇腭裂术后喂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参与研究的186个患儿家庭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90个,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对照组96个,采用传统告知模式。调查并分析他们对唇腭裂术后喂养护理知识与喂养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试验组对唇腭裂病因、术后喂养护理方法、术后喂养注意事项、术后喂养的护理技能的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教学法在唇腭裂术后喂养护理教学中应用,有利于患儿家属更好更快的掌握术后喂养护理知识,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唐凤云;廖佳;荣娥;葛银娟;李颖春;陆娴;覃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健康教育在烧伤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抽取50例,总结并分析在烧伤患者护理中健康教育的作用。结果:50例烧伤患者中有3例患者因烧伤严重,经抢救无效以后死亡,其余患者均痊愈出院,其治愈率为94.0%。健康教育实施前后,患者健康知识水平所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结果的分析可知,在烧伤患者护理中,予以健康教育,所获治愈率较高,不仅可提高患者有关健康知识水平,降低因医患缺乏沟通而引起的一些纠纷以及矛盾,同时还可使患者生活质量得到相应的改善,使其更好地融入至社会。
作者:金世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研究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及有效的防范对策。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3年6月到我院接受美容整形手术的患者70人,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将其随机分成观察(35人)组与对照组(35人)。在进行整形手术期间,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则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有效的防范护理防范措施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统计整形美容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防范对策,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李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语言沟通应用于整形美容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接受整形美容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语言沟通,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77%,较对照组的83.87%显著提高;观察组的心理状态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整形美容护理中介入科学合理的语言沟通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蔡知菊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患者的术后护理效果以及体会。方法:选取本院自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收治的80例胆囊联合阑尾手术患者,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40例/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术后优质护理,对比分析护理效果以及护理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本院的分组护理,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为5~10d,平均住院时间为(6.5±1.2)d,未见并发症。而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7~15d,平均住院时间为(10.5±2.3) d,并发症出现2例,发生率为5.00%,两组患者在护理效果上观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行胆囊联合阑尾切除术,术后需做好疼痛护理、呼吸系统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可以有效确保患者健康康复。
作者:商海琴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慢性放射性溃疡转移皮瓣修复术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86例接受慢性放射性溃疡转移皮瓣修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患者。试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护理,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护理观察,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皮瓣移植存活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其对护理的满意情况。结果:试验组43例患者的移植皮瓣全部存活,对照组患者中移植皮瓣存活39例,存活率为90.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未出现严重的术后不良反应,仅出现1例因术后出血形成血肿,对照组患者2例因术后出血形成血肿,3例因静脉栓塞皮瓣部分坏死,2例溃疡复发。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7%,而对照组的满意度仅为83.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能够大大增加皮瓣的术后的愈合过程,改善治疗的效果,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西霞;孙玉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药物治疗瘢痕增生的有效方法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曲安奈德注射液(40mg/ml)与2%盐酸利多卡因按1:2比例混合摇匀进行瘢痕局部注射,同时配合心理护理和准确操作手法以及细心的用药观察等措施。结果:148例患者经治疗后局部痛痒感基本消失,瘢痕组织变软,颜色变浅,瘢痕疙瘩缩小,变平坦,随访1~3年,总效率100%。结论:采用曲安奈德加盐酸利多卡因治疗瘢痕增生和瘢痕疙瘩,是目前治疗瘢痕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和利用。
作者:罗静;邓平;王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自体脂肪移植颞部凹陷术(autologous fat grafting, ATG)是将人体脂肪较丰盛的部位,如腹、臀、大腿或上臂等处的脂肪,用湿性真空吸脂方法吸出,经过特殊处理成纯净脂肪颗粒后,注射植入颞部凹陷处,[1]以改善面部轮廓后取得满意效果,现护理汇报如下。
作者:王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吸脂机用于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处理的方法以及相关的护理。方法:通过总结吸脂机用于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处理85例的护理经验体会,分析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及相关护理措施。结果:对于患者体内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奥美定)用吸脂机予以清除并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注射隆乳术后并发症常见于硬结、血肿、感染、疼痛四大症状,而吸脂机是目前治疗术后并发症较好的方法。
作者:陈勤勤;汪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手烧伤整形术后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手烧伤整形术的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和对照组14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ADL评分发现,观察组的总分为(19.7±3.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2.8±2.6)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烧伤整形术后通过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手功能和外形恢复,有效调节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在临床应用中进行大力推广。
作者:侯东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幼儿湿疹是婴幼儿期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俗称“奶癣”或“胎毒”,病发部位皮肤常见红色斑点,如治疗不及时,会呈弥漫性继发性损害,如大片红斑、丘疹、丘疱疹或水疱等,严重影响美观且伴有瘙痒等不适感,因患儿难以表达常哭闹不安,无法良好的进食与休息。正确的护理及有效的预防,可以降低小儿湿疹的发生率,缩短病程,本文旨在通过总结幼儿湿疹的发病诱因及综合护理措施,为预防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帮助和理论依据,进而有效减轻患儿临床症状,促进患儿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庞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牙周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7月共收治的60例(66颗)牙周炎患者,将其分为干预组与参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周炎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显著。
作者:张惠;李素英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针对指远节软组织缺损患者,观察对其完成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指组织缺损术后给予护理干预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6月—2014年06月指远节软组织缺损患者104例。针对所有患者实施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指组织缺损术。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所有指远节软组织缺损患者的随机分组。A2组(对照组52例):完成手术后实施常规护理;A1组(观察组52例):完成手术后给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手术患者分别完成术后护理后,在术后护理满意度、焦虑抑郁情绪改善评分等方面表现出的差异。结果:在术后护理满意度方面,A1组明显高于A2组手术患者(P<0.05);在模糊数字评分结果方面,A1组明显优于A2组手术患者的评分结果(P<0.05)。结论:针对实施指背筋膜皮瓣修复指组织缺损术的指远节软组织缺损患者,完成手术后研究有效方法给予临床护理干预,获得的护理效果确切,成功凸显术后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尉秀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耳穴结合刮痧在中医美容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3年12月期间来本院就诊的42例痤疮患者作为临床试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耳穴刺血结合刮痧的方式进行治疗,总结分析42例参与试验研究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42例痤疮患者经过持续3个疗程的治疗后,32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76.00%;10例患者好转,好转率为23.00%;0例患者无效,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结论:针刺耳穴结合刮痧的治疗方案能够在中医美容临床中发挥较大的用,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小等众多优点,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然而,就当前现状来看,有关于针刺耳穴结合刮痧的治疗方案相关研究较少,日后还应当利用多种途径对此进行科学总结,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瞿新明;楚云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疾病,临床表现为痤疮、多毛、肥胖等,可影响皮肤、内分泌及女性生殖系统,治疗周期长、疗效欠佳是本病的患病特点。笔者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证实,PCOS患者(特别是伴有肥胖症状)可从痰湿血瘀论治,并确立了燥湿祛痰、理气化瘀的临床治疗原则,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
作者:包扬;张莲;韩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头部脂溢性皮炎给予伊曲康唑联合应用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头部脂溢性皮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参照组给予2%酮康唑洗剂+氟芬那酸丁酯软膏治疗,观察组应用伊曲康唑联合2%酮康唑洗剂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86%)和真菌镜检率(78.57%)均明显高于参照组(76.19%,57.14%),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参照组比较,观察组的复发情况较少(P<0.05)。结论:头部重度脂溢性皮炎给予伊曲康唑联合应用方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刘向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二硫化硒洗剂在治疗真菌感染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在本院选择患有糠秕孢子菌毛囊炎或手足癣等真菌感染性疾病患者100例,并应用统计学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洗剂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用二硫化硒洗剂和口服氟康唑胶囊治疗,规律用药,疗程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采用统计学比较。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洗剂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有98%和74%,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洗剂组不良反应较少,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硫化硒洗剂治疗真菌感染性疾病的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可想临床推荐。
作者:王季尧;王峰;严伟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小儿湿疹是为常见的小儿皮肤病,多见于出生0~24个月的婴幼儿。根据小儿湿疹的病程不同,病症也表现出阶段性,因而对症治疗和护理是十分关键的。本文从小儿湿疹的病因开始探讨,给出中西医对小儿湿疹的不同治疗方案,结合预防措施,全面论述了小儿湿疹的防治和护理。
作者:沈洪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76例血虚风燥型湿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为38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复方甘草苷片并局部外用派瑞松乳膏,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润燥止痒胶囊,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2.6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疹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王康民;于小璇;梁红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药面膜加物理冷喷治疗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面部二度烧伤后色素沉着患者56例,采用中药面膜联合物理冷喷的方法治疗6周。结果:通过记录治疗后2周、4周、6周的变化。其中40例效果明显,14例色素沉着改善,2例无效。结论:中药面膜联合物理冷喷治疗面部烧伤后色素沉着疗效显著。
作者:王海林;程翔;郑国平;冯国友;邹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白癜风患者开展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的意义,以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白癜风患者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皮肤科2012年01月至2014年01月收治的65例白癜风患者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5例健康人的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商品化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盒检测白癜风患者(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血清中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含量。结果:统计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中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健康人群,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癜风患者群体中,女性患者的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两组数据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皮肤科临床上对与患者开展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对于白癜风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项指标与白癜风患者的临床发病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作者:杨梅;李彬;迟祥;罗萌;王丽媛;施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咪喹莫特乳膏联合卡介茵多糖核酸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面部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0.1%维A酸乳膏,观察组患者采用5%咪喹莫特乳膏。两组患者同时肌肤注射2ml的卡介茵多糖核酸,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面部扁平疣患者使用咪喹莫特乳膏联合卡介茵多糖核酸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王倩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进一步探究润燥止痒胶囊在治疗痤疮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了2012年3月~2013年3月78例治疗痤疮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维A酸乳膏外用治疗,39例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润燥止痒胶囊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2.1%)显著高于对照组(48.7%),P<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与治疗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常规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润燥止痒胶囊,能有效提高痤疮治愈率,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达瓦央金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烧伤创面愈合后的美容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烧伤患者69例,对患者实施皮肤美容护理并对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69例烧伤患者共计57例成功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82.6%。结论:在烧伤患者创面愈合后实施皮肤美容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处皮肤愈合,对于增强患者的生活信心,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李存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左旋咪唑治疗面部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0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30例面部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观察组患者采用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后的起效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起效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面部扁平疣患者使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左旋咪唑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价值意义,可以大力推广。
作者:曹丽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61例女性黄褐斑患者的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分析,结合临床特征,了解女性黄褐斑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异常情况与黄褐斑患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病专业委员会关于黄褐斑的临川诊断与疗效的要求为研究标准,选择61例黄褐斑患者为病例组,36例健康体检女性为对照组。采用放射免疫检测方法结合临川表现对两组的血清性激素进行检测结果对比,对比项目包括血清黄体生成素(LH)、血清促卵泡素(FSH)、血清雌二醇(E2)、孕酮(P)性激素等。结果:通过对病例组和对照组两组的血清性激素项目检测结果对比分析,得出女性黄褐斑组(病例组)的血清雌二醇(E2)、血清促卵泡素(FSH)以及血清黄体生成素(LH)都高于病例对照组,其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性P<0.01。孕酮(P)性激素几乎无差别,其统计学分析差异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检测结果对比分析,结合临床特点分析得出结论,遗传、日晒、化妆品、口服避孕药、内分泌、情绪、其他疾病都可能与黄褐斑的发病有所关联,其中日晒是为直接和为重要的原因。同时,性激素的异常与黄褐斑发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作者:冯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在治疗银屑病的应用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银屑病患者60例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迪银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注射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银屑病,不仅方法简单、治疗效果显著,同时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也很小,减轻了患者的痛苦,达到了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晓波;韩玉;李彬;杨梅;迟祥;赵金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药物治疗+强脉冲光+调Q激光综合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符合标准的该病患者90例,均为女性,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药物治疗+强脉冲光+调Q激光治疗,对照组45例给以强脉冲光+调Q激光治疗,9个月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45例患者中,基本痊愈20例,显效20例,好转5例,无效0例,有效率100%;对照组45例患者中,基本痊愈8例,显效12例,好转14例,无效11例,有效率76%。结论:药物+强脉冲光+调Q激光综合治疗黄褐斑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强脉冲光+调Q激光治疗。
作者:李道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采用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50例银屑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阿维A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口服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甲氨蝶呤治疗银屑病,不仅疗效稳定、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同时价格低廉,能为大众患者所接受,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赵金胜;罗萌;王丽媛;李彬;杨梅;刘晓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治疗皮肤色素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80例皮肤色素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择的不同治疗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患者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激光方法治疗,研究组采用强脉冲光源方法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皮肤色素性疾病和复发率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脉冲光法的治疗时间与观察时间相比激光法时间较长(P<0.05),但是强脉冲光法与激光法相比治疗后的皮肤色素性疾病和复发率均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李荣兴;傅静;温裕庆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医学临床中的Q开关Nd:YAG激光(Q-Switching Nd:YAG Laser Device)以及强脉冲光对不同美容需求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总结出适合目前临床医学激光美容的具体技术。方法:选取在某院皮肤科进行入院治疗的皮肤类疾病患者120例,根据120例皮肤疾病患者的不同症状及体征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对照组患者采用Q开关Nd:YAG激光的方式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则在采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的基础上融合强脉冲光的激光技术进行治疗,在两组患者进行激光治疗的一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和判定。结果:对照组患者进过治疗后显效31(51.7%)、有效17(28.3%)、无效12(20.0%)、总有效48(80.0%);观察组患者进过治疗后显效42(70.0%)、有效16(26.7%)、无效2(3.3%)、总有效58(96.7%)。结论:在目前的临床医学美容治疗过程中,采用Q开关Nd:YAG激光治疗与强脉冲光治疗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其效果要明显好于单纯的Q开关Nd:YAG激光治,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激光美容治疗中大力推广。
作者:兰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痤疮有多种治疗方法,我科采用红蓝光治疗Ⅱ、Ⅲ级痤疮110例,10周(20)次治疗有效率达81.81%,治疗后随访2个月有效率达86.36%。及淡化痤疮后的色印及改善凹陷性疤痕效果佳。结论红蓝光是治疗炎症性痤疮的有效手段。
作者:曹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能脉冲CO2激光治疗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患者采用高能脉冲CO2激光分次治疗。结果:12例患者中痊愈8例,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无不良反应。结论:高能脉冲CO2激光治疗结节性硬化症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作者:曹玲;周同葵;赵莉娜;孟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强脉冲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及抗氧化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接诊的7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同期入组35例无皮肤病患者作为健康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强脉冲激光治疗,每月1次,共治疗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静脉点滴谷胱甘肽600mg/次,于每次激光治疗后开始使用,连续给药2周,共治疗3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色斑面积变化情况,空腹抽外周血复查LPO、SOD水平,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⑴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x2=18.746,P<0.01。⑵黄褐斑组LPO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SOD水平明显低于健康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LPO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SO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LPO明显低于对照组,SOD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强脉冲激光治疗黄褐斑临床疗效确切,恢复体内氧化与抗氧化平衡状态,进行消除或改善黄褐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爱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褐青色痣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应用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机治疗面部褐青色痣患者70例,用波长为1064nm,能量密度400~800 MJ/cm2,光斑直径3mm,频率1~5Hz,共治疗2~6次,术后3~6个月复诊判断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70例患者经2~6次治疗,间隔时间为3~6个月,共治愈27例(38.6%),总有效率100%。疗效与治疗次数成正比。结论:调Q开关Nd;YAG激光治疗面部褐青色痣疗效确切,除有部分患者发生暂时性色素沉着外未见其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作者:赵莉娜;周同葵;曹玲;孟琪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高能超脉冲CO2激光治疗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高能超脉冲CO2激光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病630例。结果:630例患者中全部治愈,其中一次彻底治愈574例(91.2%),56例复诊时发现部分残留,经再次治疗痊愈。结论:高能超脉冲CO2激光治疗面部脂溢性角化病,安全有效,费用低值得推广。
作者:孟琪;周同葵;曹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睑黄瘤的临床疗效。方法:1%利多卡因注射液局部浸润麻醉后,应用能量调节为5~30mJ,频率5~20次/秒的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76例睑黄瘤患者,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76例患者疗效显著,总痊愈率为100%,治疗一次痊愈率为92.1%,二次痊愈率为100%。结论:超脉冲二氧化碳激光治疗睑黄瘤有效、快捷,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李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经牙周手术治疗折断面位于腭侧龈下的冠根斜折前牙后行桩冠修复的保存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30颗断端位于龈下3~5mm的外伤前牙,经完善的根管治疗后行牙周手术,术后12周行桩冠修复,观察临床效果。结果:30颗患牙通过牙周手术后行桩冠修复,牙龈均无炎症、松动及脱落,X线片显示牙周及根尖周情况良好,冠修复效果良好。结论:此种方法对外伤前牙断端位于龈下3~5mm的患牙保留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曾翠敏;沈悦;张岩;马超;邓溪川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树脂在临床口腔美容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接受口腔美容修复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主要为氟斑牙,对照组主要为牙体缺损、畸形,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口腔美容修复,观察两组的临床修复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94.0%vs80.0%),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进行临床口腔美容修复,具有操作简便以及并发症较少的优势,能够起到保护牙体的作用,效果显著,尤其适用于氟斑牙的美容修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席俊明;席小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对不同类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34例口腔颌面部骨折患者,并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采取不同的固定措施和手术方案,术后观察患者的骨折线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患者的总治愈率为96.3%,其中5例(3.7%)患者治疗后张口受限,2例(1.5%)患者神经受损,1例(0.7%)患者出现咬合对位不良,全部患者未发生眼睑异常情况。结论:针对不同类型口腔颌面部损伤患者采用差异性治疗方案能够有效减少患者损伤,具有较高的治愈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李剑锋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牙合平面降低1~2mm的方法在低平牙槽嵴全口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3月~2013年5月门诊低平牙槽嵴全口义齿修复患者38人,随机分为两组,采取单盲法,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作全口义齿,常规法19人,应用降低牙合平面法19人,测试上下颌总义齿的固位力、咀嚼效率和第1月、第3月的全口义齿满意度。结果上颌总义齿固位力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下颌总义齿固位力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咀嚼效率试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第一月和第三月的外观、语音和舒适感等单项满意度在两组间的分值高低略有差别,但均无统计学意义。第一月和第三月的咀嚼能力、稳固感等单项满意度和总满意度,试验组大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低平牙槽嵴患者全口义齿修复中,与常规方法相比,应用降低牙合平面1~2mm的方法,能够明显提高临床修复效果。
作者:李亮;王明;邵鑫;李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口腔正畸患者在治疗中出现牙釉质脱矿的临床观察,了解病损情况及发病原因。方法:观察并分析50例口腔正畸(1120颗牙)患者使用固定矫治器前后的牙釉质脱矿情况。结果:进行固定矫治器使用后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显著提高,矫治前有52颗牙发生牙釉质脱矿,脱矿率4.64%,矫治后有187颗发生了釉质脱矿,脱矿率16.69%,差异有显著性(P<0.05)。上颌牙齿脱矿102颗,下颌牙齿脱矿85颗,上颌牙齿脱矿发生率高于下颌牙齿脱矿发生率(P<0.05)。结论:固定正畸治疗引起牙釉质脱矿是值得关注的问题,加强口腔卫生习惯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可减少固定正畸治疗引起的牙釉质脱矿。
作者:邓海平;曹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玻璃纤维桩和氧化锆全瓷冠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CAM)技术,对78例前牙美学修复的患者,共162颗患牙行玻璃纤维桩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随访2年,调查患者满意度,观察修复体在口内适应情况和牙龈的健康状况等,综合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玻璃纤维桩和氧化锆全瓷冠在口内的适应性良好,患者满意程度高;随访观察中有2颗玻璃纤维桩脱落,1颗牙冠边缘出现牙龈炎,其余修复体均良好。结论:玻璃纤维桩和氧化锆全瓷冠的前牙美学修复效果良好,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宋应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在口腔正畸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试验组(n=47),对照组采用非种植体强支抗治疗技术,试验组进行专用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结果:比较种植体支抗治疗和非种植体强支抗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种植体支抗治疗的结果显示,上中切牙倾角和凸距明显减少,磨牙位移减少量明显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试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微型种植体同时具有较好的正畸、支抗治疗效果和临床使用简单、具备高稳定性能的优点,在未来相关领域具有较高的推广和普及价值。
作者:安忠军;于维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T-scan咬合分析仪是专门用于精确记录和分析咬合力随咬合接触时间变化的工具,由于其能够将咬合接触情况做精确地动态定量分析,故目前该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种植义齿、修复治疗等临床领域,但是其在正畸领域应用相对较少。本文旨对T-scan咬合分析仪的特点以及在口腔正畸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以后正畸医生应用t-scan咬合分析仪分析咬合情况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玉洁;张疆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凝胶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局限性冠周炎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组和对照组50例,分别用透明质酸凝胶和碘甘油进行局部处理及治疗,对比治疗5日后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714,P=0.001),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透明质酸凝胶治疗急性智齿冠周炎的疗效满意。
作者:周震;王亚敏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总结归纳种植义齿手术配合与护理方法的经验。方法:根据种植牙的特点,在术前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采取相应的配合及术后正确的口腔措施。结果:正确有效的手术配合以及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提高了种植义齿手术治疗的成功率。结论:正确有效的种植牙手术配合与术后口腔护理,能够有效避免伤口感染,促进伤口的痊愈,从而提高种植牙手术的成功概率。
作者:周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种植义齿在口腔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9月来我院治疗的种植义齿的口腔修复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32例,采用活动义齿种植修复,对照组32例采用固定义齿种植修复。对两组患者基牙出血指数和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随访1~3年,试验组32例患者中,治愈30例,总有效率为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愈25例,总有效率为7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发生牙龈炎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25%;对照组发生3例牙龈炎,1例固定物脱落,2例慢性疼痛,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的满意人数为31人,满意率为96.9%;对照组的满意人数为25人,满意率为78.1%,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中选用活动义齿修复能够大大加大修复的疗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李智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应用治疗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5月所接收治疗的200例牙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干髓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根管治疗术与干髓术联合应用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牙髓炎患者使用根管治疗术和干髓术联合应用治疗都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依据患者牙髓炎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作者:杨雪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对牙列缺损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选择我院64例行口腔种植术的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患者种植成功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64例牙列缺损患者种植成功率达100.00%。术后,评价患者语言功能、美观程度、咀嚼功能、固位功能及舒适功能发现,满意人数显著多于不满意及较满意人数(P<0.01)。结论:采用口腔种植术治疗牙列缺损具有种植成功率高,语言功能、咀嚼功能及固位功能好,舒适美观等优点。
作者:王国友;赵保东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Elite Smile超冷光牙齿美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诊治的门诊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Elite Smile超冷光牙齿美白治疗,观察治疗治疗。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经Elite Smile 超冷光牙齿美白术后牙齿明显增白,比色板色级和色差值与术前比较均出现明显的改变(P<0.05)。结束时根据评价标准评判脱色效果:有44例为显效,14例为有效,另外2例为无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患者实施为期半年的随访发现,有42名患者为显效,14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Elite Smile超冷光牙齿美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赵晓梅;王多诚;蔡洁凤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口腔美容修复中正畸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口腔美容修复患者,随机均分成两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口腔美容修复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正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情况少。观察组患者中痊愈2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中痊愈18例,有效3例,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70%。结论:口腔美容修复中正畸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并且具有疗效快、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少的特点,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牙齿美观和口腔健康,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卓善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疏通磨牙根管下段钙化的方法。方法:研究组选取50例患者磨牙根管下段钙化的根管62个,采用C型先锋锉(C-Pilot files)结合乙二胺四乙酸(EDTA)凝胶一次或多次联合应用,对钙化根管进行疏通,K锉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侧方加压充填技术完成根管充填。对照组选取52例患者磨牙根管下段钙化的根管60个,采用K锉结合EDTA凝胶一次或多次联合应用,对钙化根管进行疏通,K锉逐步后退法预备根管,侧方加压充填技术完成根管充填。结果:研究组62个钙化根管中合计有50个根管疏通成功,钙化根管疏通成功率为80.65%,术中1例发生根管偏移,无根管壁侧穿及器械折断。对照组60个根管中合计有38个根管疏通成功并完成根管治疗,钙化根管疏通成功率为63.33%,共有4个根管发生根管偏移及台阶形成,无根管壁侧穿及器械分离的发生。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C型先锋锉与EDTA联合应用,通过分次疏通根管的方法,可以提高钙化根管的疏通率,可以作为临床上治疗钙化根管的有效方法。
作者:谈海霞;周燕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究老年口腔修复患者应采取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的77例老年口腔修复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试验组41例患者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治疗措施,对照组36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义齿修复情况没有较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试验组食物嵌塞的发生率为2.4%,对照组食物嵌塞的发生率为16.7%,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口腔修复患者在治疗中主要采取修复义齿的方法,并在修复过程中避免颞下颌的关节病以及食物嵌塞,要注重咬合重建,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谭军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牙隐裂作为临床上非龋性牙体损坏,是除了牙髓和牙周疾病外,导致老年人牙体缺失的大因素。但由于初期细小性裂纹肉眼难以察觉,故错过早期治疗的佳时机,本文就牙隐裂的病因,诊断,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陈雪莲;张疆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前牙缺损临床采用纤维桩联合全瓷冠修复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来我院治疗的前牙缺损,残根或残冠的90例患者(112颗牙),给予进行玻璃纤维桩修复牙齿外形后联合应用全瓷冠修复,在整体治疗后的6个月及12个月对患者牙齿的色泽变化和冠桩是否出现松动、断折、脱落等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90例患者的112颗牙齿在联合治疗后有3颗冠桩脱落、1例出现牙齿跟尖周炎,全部患者112颗牙齿治疗后无断根、无变色。结论:前牙缺损临床采用纤维桩联合全瓷冠修复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美学效果以及显著的生物相容特性。
作者:于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青少年轻中度错牙合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门诊收治的70例青少年轻中度错牙合畸形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依照矫治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试验组(36例)。对照组采用方丝弓矫治法,试验组采用直丝弓矫治法。随后,比较两组的矫治效果、矫治时间。结果:①矫治效果。矫治后,试验组后牙段(前后向、颊舌向、垂直向)各PAR值均比对照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牙错位、覆盖、中线及前牙覆颌的PAR值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知,试验组后牙排列矫治效果比对照组好。②矫治时间。比较两组青少年患者错牙合畸形治疗时间,试验组矫治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直丝弓矫治法对青少年轻中度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治疗时间短,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海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Beyond冷光美白仪治疗氟斑牙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安全性与稳定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氟斑牙患者67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Beyond冷光美白仪对牙齿进行漂白,而对照组采用家庭漂白治疗,用Vita比色板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半年后随访发现,两组显效率都有所下降,两组治疗效果的稳定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漂白效果仍为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Beyond冷光美白治疗氟斑牙的临床效果显著,简便有效、安全可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冯全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比较MK1精密附着体与卡环式活动体两种义齿用于修复牙列缺损对咀嚼效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8例肯氏II类牙列缺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分作两组,对照组34例患者采用卡环式活动义齿实施修复治疗,观察组34例患者以MK1精密附着体义齿施治,对比两种义齿下患者的咀嚼效能。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咀嚼有力率分别为3.53%(25/34)、47.06%(16/34),主观感觉稳固舒适率分别为76.47%(26/34)、29.42%(10/34),对应比较,均为观察组比对照组高, P<0.05。两组在治疗1个月、2个月与6个月时,咀嚼效能分别对应比较,均为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MK1精密附着体义齿对牙列缺损患者进行修复治疗,可有效提升患者牙齿的咀嚼效能,保持牙体的稳固舒适感,应当加以推广。
作者:史莉;宜云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成人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采用正畸后的美容修复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接收的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3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正畸治疗且患者牙齿基本排列整齐、咬合关系正常后,所有患者均采用美容修复治疗,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治疗后,修复体自然美观舒适,中线无偏斜,经随访2年后,未见复发。结论:成人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正畸后采用美容修复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探讨牙种植术同期行膜引导骨再生技术治疗牙种植区骨量不足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牙种植引导骨再生的牙种植区骨量不足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行人工种植体植入手术的同时在患者的骨量不足区域行人工骨粉植入,并使用可吸收膜覆盖,使用膜引导骨再生技术增加患者的牙种植区骨量。分别在手术前后对患者行骨面直接测量、CT二维测量,观察其来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在种植后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38例患者60枚种植体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无一例松动与脱落、牙龈红肿、伤口裂开和膜暴露感染的情况,切口均为甲级愈合。经骨面直接测量和CT二维测量,骨缺损区的成骨率分别为(88.48±1.53)%和(88.12±1.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种植术同期行膜引导骨再生技术治疗牙种植区骨量不足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佳,有利于牙种植手术适应证的扩大,对于再生骨的重建和种植体骨性愈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亮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3年9月来我院接受口腔正畸的患者2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其中试验组采取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则采用一般正畸支抗技术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显效例数为72例,有效36例,总有效率为9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显效32例,有效36例,总有效率6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发生软组织水肿4例,牙龈炎2例,牙齿松动1例,总共发生7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36%,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软组织水肿18例,牙龈炎11例,牙齿松动5例,总共发生3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主要有价格低廉,操作简单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詹美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纤维桩结合牙周翻瓣术治疗前牙龈下冠折的疗效。方法:选择前牙龈下冠折,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后,唇腭侧或唇舌侧牙周翻瓣,暴露断面,充分止血,利用纤维桩及复合树脂行断冠再接,牙周缝合后,进行半年的临床观察。结果:断冠再接后可立即恢复患者美观,短期效果明显,再接后半年后使用满意率达到94.4%。结论:运用纤维桩及牙周翻瓣手术进行龈下冠折的再接治疗,短期效果满意。
作者:杨隆震;戴桂芳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Nd:YAG激光应用于牙齿漂白的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门诊就诊的牙色暗黄要求进行漂白治疗的患者1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4例。观察组应用Nd:YAG激光治疗,对照组应用托盘漂白术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过敏发生率为18.7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0.94%(P<0.05)。结论:Nd:YAG激光应用于牙齿漂白疗效显著且过敏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唐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SUS2下颌前伸矫治器在矫治以下颌后缩为主安氏Ⅱ类错合畸形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例以下颌后缩为主安氏Ⅱ类错合畸形患者,应用MBT直丝弓矫治器配合SUS2下颌前伸矫治器联合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合面像变化,并对治疗前后头颅侧位片进行测量分析。结果:经过18-20个月的治疗,16例患者前牙覆合覆正常,磨牙关系为中性合关系,矢状向变化为下颌骨生长及下前牙唇倾,垂直向变化为下面高增加。Co-Go、Go-Po、ANS-Me、SNA、ANB增加,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S2下颌前伸矫治器与MBT直丝弓矫治器的联合应用,可有效刺激下颌骨的生长,协调上下颌骨的位置关系,改善下颌后缩安氏Ⅱ类错合畸形患者软组织侧貌及咬合关系。
作者:殷飞云;张漫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激光焊接镍铬及钴铬合金腐蚀疲劳强度的影响。方法:将镍铬及钴铬合金铸造成一定规格的试件,进行激光焊接,将焊接后的试件置于茶多酚人工唾液中,90天后取出,测得母材及焊件的疲劳强度和抗拉强度及断裂试件断口的扫描电镜分析。结果:镍铬试件中对照组、激光焊接组、人工唾液组和茶多酚人工唾液组的疲劳强度分别为25126±2037(次),8422±153(次),7119±242(次)8243±132(次);钴铬合金试件中对照组、激光焊接组、人工唾液组和茶多酚人工唾液组的疲劳强度分别为39587±2512(次),15476±1214(次),14879±1011(次),13265±1132(次)激光焊接镍铬及钴铬合金试件的疲劳强度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断口有气泡及断裂裂纹;激光焊接组与茶多酚人工唾液组间的疲劳强度无统计学差异,断口未见疲劳裂纹。结论:激光焊接镍铬及钴铬合金试件在茶多酚人工唾液中的腐蚀疲劳强度无明显降低。
作者:解光明;夏荣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医学美学在口腔修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共收治的50例牙齿烤瓷冠修复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将其分为治疗组与参照组。两组均给予烤瓷冠修复牙齿,参照组采用常规修复法,治疗组则在在此基础上给予口腔修复美学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美观方面,治疗组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在使用功能方面,两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口腔修复中,经济学与美容学相结合,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杨秋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美学修复联合正畸治疗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的疗效。方法:资料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2例,研究组应用美学修复联合正畸法治疗,对照组应用传统牙齿修复法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研究组修复体的大小、颜色、形态以及对应比例的匹配率均比对照组高,且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4.76%比对照组23.81%低,两组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美学修复联合正畸法治疗前牙缺失伴错牙合畸形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修复体功能的恢复,达到预想的美观效果,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黄艳苓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在拔牙间隙中应用常规方丝弓与滑动直丝弓正畸方法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诊的拔牙正畸患者共70例,并以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分成2组,每组35例,将其中实施常规方丝弓正畸技术治疗者纳入对照组,将实施滑动直丝弓正畸技术关闭拔牙间隙者纳入观察组,分析并评估两组病例的临床治疗结局,总结治疗经验。结果:在上中切牙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可取得(0.5±0.2)mm的伸长距离与(4.9±0.4)mm的转矩,这要较对照组的(1.6±0.4)mm和(8.1±0.8)mm更理想,比较差异明显(P<0.05);且观察组的平均疗程要较对照组更短(P<0.05)。在安全性方面,观察组治疗期间共有2例(5.7%)出现不良症状,这要较对照组的28.6%更具优越性(P<0.05)。结论:为拔牙正畸患者实施滑动直丝弓正畸技术关闭拔牙间隙要相对于常规方丝弓正畸技术更具疗效,且安全性相对更高、疗程更短,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作者:莫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氧化锌丁香油根充糊剂与碧兰根充糊一次性根管充填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及分析。方法:抽取我院在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进行根管治疗的患者136例,并随机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8例,治疗组患者选用碧兰糊剂,而对照组患者则选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在两组患者进行了常规的根管预备后,进行一次性根管填充,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后,发现治疗组患者在术后疼痛反应的发病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治疗后,可以发现采用碧兰糊剂进行根管治疗的患者的疼痛反应的发病率明显的低于氧化锌丁香油糊剂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刘国哲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探讨牙种植修复对牙列缺损的影响及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牙种植修复的牙列缺损患者104例(167颗牙)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并在患者行种植体植入之后,对其进行为期五年的随访,分别在其植入1年、3年和5年的时间点对其种植体骨结合状况、周围软组织与修复体情况等进行检查,并对患者的植入成功率、牙槽骨吸收量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观察患者1年、3年、5年后的植入成功率,分别为99.4%、98.2%和96.4%,除部分基台松动外其余种植体均无松动情况,牙龈无充血,患者的咀嚼功能良好,自我感觉舒适,外形也未出现其他变化。经X 线片检查,不同时间点内患者的种植体与骨均结合良好,种植体周围无透视区,1年、3年、5年的牙槽骨吸收量分别为(0.73±0.11)mm、(0.82±0.15)mm、(0.86±0.13)mm,垂直方向上每年的骨吸收小于0.2mm。结论:牙种植技术用于牙列缺损的修复中具有美观性好、舒适性佳,对余留牙咀嚼功能的影响小等优点,在对牙列缺损患者进行牙种植修复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对牙列缺损的全方位准确评估,种植方法及时机的合理选择,获得良好的近远期修复效果,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过硼酸钠对髓室内漂白后牙外吸收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将髓室内漂白80颗患牙纳入研究,其中治疗组(使用过硼酸钠及玻璃离子粘固剂)40例,对照组(过硼酸钠及丁氧膏)40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标准根管治疗。结果:治疗组牙髓室内漂白效果明显,大大降低了牙外吸收的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过硼酸钠对髓室内漂白效果明显,且牙外吸收不明显,大大降低了牙外吸收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宋智全;肖成志;宋如敏;王文峰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口腔健康的行为因素及牙齿的修复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促进人们的口腔健康行为。方法:针对现今常见的影响口腔健康的问题和维护口腔健康的行为以及牙齿修复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结果:个体因素、家庭因素以及社会因素都影响人们的口腔健康,通过进行相关预防及治疗措施能够有效的促进人们的口腔健康。结论:口腔健康行为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以及生活的质量,在促进人们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炳煌;徐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25例口腔颌面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组成观察组,选择我院2011年1月到2011年12月收治的另外25例口腔颌面部患者组成对照组,分别应用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术与常规手术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皮瓣成活情况。结果: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皮瓣成活率为96.0%,对照组为84.0%,观察组皮瓣成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中2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的情况,对照组中3例伤口感染,2例出现皮瓣处瘘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胸大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手术成功率高、不良反应小、并发症发生率低,该种治疗措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作者:杨雪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早期前方牵引矫治骨性前牙反(牙合)引起的牙颌面形态学变化及其对前牙反(牙合)儿童牙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挑选20名年龄8~11岁的骨性前牙反(牙合)儿童,随机分为2组,一组进行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另一组作对照观察.2组儿童在治疗或观察期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定位X线片,行X线片头影测量,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应用前方牵引器进行矫治,每侧初300g力,逐渐加至500~1000g力,每天连续佩戴前牵器12~14h。结果:治疗组儿童的A点平均前移3.5mm(对照组为-1.75mm),代表下颌突度的SNB、SNPg角明显减小,代表上下颌间关系的测量项目ANB角、NA-PA角明显增大.上、下颌骨间不调改正,侧貌改善明显。结论:在替牙中晚期应用前方牵引矫治器治疗,可刺激上颌骨前移、控制下颌骨的旋转及生长速度,使反(牙合)患者的Ⅲ类面型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田春光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安氏Ⅱ1类错牙合拔除上颌病变第一磨牙正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临床已完成的12例由于病变需要拔除上颌第一磨牙的安氏Ⅱ1类错牙合患者做矫治结果的临床研究。患者平均年龄19.3岁,其中拔除/或早失1颗第一磨牙的有4例,拔除2颗的有5例,上颌两侧均有拔除/或早失3颗的有3例,下颌骨大小及形态基本正常。矫治设计上颌拔除病损侧的第一磨牙,已早失磨牙一侧不再减数,健康侧常规拔除第一前磨牙,下颌常规拔除第一前磨牙。所有病例均使用国产网底托槽直丝弓矫治器,采用传统支抗技术。结果:矫治时间为19~27个月,平均23个月。治疗后患者前牙覆颌覆盖正常,第三磨牙与对颌的第二或第三磨牙均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面部侧貌协调。结论:通过正畸治疗涉及拔除上颌病变第一磨牙的错牙合病例,可以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刘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目的:对传统牙周治疗和一次性牙周治疗的短期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接收治疗的46例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住院尾数的偶数将其分为观察组(24例)和对照组(2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牙周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一次性牙周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D和BI降低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附着丧失减少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前牙、后牙牙周袋深度降低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采取一次性牙周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牙龈出血指数,整体疗效较好。
作者:董慧铭 刊期: 201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