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河北省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1-7585
  • 国内刊号:13-1122/R
  • 影响因子:0.74
  • 创刊:1988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河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18-104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2016年12期文献
  • 急诊不同确诊治疗时机对急性肺栓塞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急诊不同确诊治疗时机对急性肺栓塞(APE)的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7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以2周为界限,2周以内确诊并治疗的患者38例作为观察组,超过2周确诊并治疗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和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 PaO2水平和治疗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随访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均<0.05)。结论:急性肺栓塞临床症状多样,误诊率较高,在发病2周内确诊并积极治疗,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苏冬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肛门功能恢复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2015年确诊的肛周脓肿患者120例,采用一次性根治术(实验组),2010-2012年确诊的肛周脓肿患者120例,采用传统分期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肛门功能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治愈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53,P=0.31),两组复发率有统计学差异(χ2=4.25,P=0.04)。实验组无痛、重度疼痛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实验组术后2个月肛门功能正常、严重失禁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一次性肛周脓肿根治术在疼痛及肛周功能恢复方面疗效较好,而且复发率低,疗效确切。

    作者:马洪生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对比

    目的: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以及半髋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率、住院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术后6、12个月的 Harris 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6、12个月的 Harris 评分、髋臼外角以及髋臼前倾角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和半髋关节置换均是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方式,但是半髋关节置换手术更简单、创伤较小,能更好地恢复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作者:王军;薛卫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透析方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脏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行高通量血液透析及低通量血液透析并发心血管病变的差异。方法:收集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治疗组即 HFHD 组(n=36)和对照组即 LFHD 组(n=34),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2个月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心脏结构:AOD 、CO 、LVEF 、IRT 、LVDd 、E/A 、EF 、AC 等指标。结果:治疗组 LVM 、LVMI 、AC 、LVEF 、CO 、IRT 、E/A 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 AOD 及 EF 变化无显著差异。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12个月后,许多心脏结构指标及功能指标改善均优于低通量透析组,对心脏有更好的保护作用,因此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芳;孙秀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锌制剂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及预防腹泻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采用不同锌制剂治疗与预防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13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两组,将给予葡萄糖酸锌治疗的60例设为对照组,将给予锌硒制剂治疗的74例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呕吐、发热及腹泻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IgG 、IgA 、CD3、CD4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高,腹泻复发率为5.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葡萄糖酸锌与锌硒制剂均能有效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但采用锌硒制剂治疗在预防腹泻复发、改善临床症状方面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秀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氯氮平与氟哌啶醇联合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效果评估

    目的:探讨氟哌啶醇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氟哌啶醇联合氯氮平进行治疗,对照组单一采用氯氮平进行治疗,12周为1个疗程并通过 BPRS 、CGI 量表评定疗效。结果:前4周两组 BPRS 评分变化差异不显著,总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低于对照组的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哌啶醇合并氯氮平治疗的有效率高于单一用药,且副作用小,大大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

    作者:张晖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改良肌皮瓣法联合眶隔固定术进行眼袋整形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需眼袋整形的患者采用改良肌皮瓣法联合眶隔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18例患者,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肌皮瓣法联合眶隔固定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40%,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0%,高于研究组的7.9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需眼袋整形的患者采用改良肌皮瓣法联合眶隔固定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患者预后恢复较好,面部无明显瘢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悦迪;李长江;李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患者的疗效

    目的:探析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2例尿毒症患者作为本次观察的对象,将其通过随机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左卡尼汀治疗,治疗组采取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在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上比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 P <0.05);治疗后,两组 Hb 及 Hct 较治疗前改善明显,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 P<0.05)。两组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有1例患者发生GPT 升高,停药后缓解。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好,值得应用。

    作者:张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表皮移植术应用于烧伤后色素脱失性瘢痕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表皮移植术治疗烧伤后色素脱失性瘢痕的疗效。方法:将38例烧伤后伴有色素脱失性瘢痕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表皮移植术和皮肤扩张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修复质地、弹性较对照组差(P<0.05),两组外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周期为(16.4±3.6)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7.4±7.8)d(P<0.05);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结论:表皮移植术治疗烧伤后色素脱失性瘢痕疗效肯定,可作为理想治疗手段。

    作者:张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心肌梗死经绿色通道137例急诊PCI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经绿色通道急诊 PCI 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日-12月23日收治的 AMI 患者137例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74例。观察组给予绿色通道急诊PCI 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先常规住院后行 PCI 的方式。统计两组患者的发病到球囊开启的时间间隔、术后心血管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发病时间到球囊开启时间和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相比于对照组均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绿色通道急诊 PCI 治疗 AMI 患者,能够有效提前球囊开启时间,有助于患者的预后,具有很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刘晓剑;张小勇;黄超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美沙拉嗪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与凝血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美沙拉嗪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炎性因子与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2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配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观察组给予美沙拉嗪联合丹参注射治疗,对照组仅给予美沙拉嗪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及凝血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NF-α和 IL-8低于对照组,IL-10高于对照组,且凝血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着确切的临床疗效,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总有效率,还可有效降低炎性因子,改善凝血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晌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镜与开腹肝左叶部分切除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肝左叶部分切除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肝癌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肝左叶部分切除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下肝左叶部分切除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肝癌患者时,腹腔镜肝左叶部分切除治疗安全可靠,不会对患者预后造成影响,与开腹肝左叶部分切除相比,具有术后恢复时间短、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以及微创等特点。

    作者:翁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恩度联合卡培他滨二线治疗老年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注射液(恩度)联合卡培他滨对一线治疗失败的老年晚期大肠癌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57例老年晚期大肠癌患者,一线接受 FOLFOX 或 FOXFIRI 方案治疗失败,26例老年晚期大肠癌患者为治疗组,接受恩度联合卡培他滨治疗,31例为对照组,采用单药卡培他滨治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61.5%,肿瘤控制率为88.5%;对照组有效率为41.9%,肿瘤控制率为74.2%。两组有效率及疾病控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有消化道反应、腹泻、骨髓抑制、手足综合征等,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线治疗失败的老年晚期大肠癌患者可以接受恩度联合卡培他滨治疗,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微,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庞慧;李琳娜;张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有效性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9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和单纯孟鲁司特钠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咳嗽症状相关指标、治疗后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治疗后实验组患儿的 FVC 、FEV1、PEF%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患儿日间咳嗽评分、夜间咳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咳嗽缓解时间以及咳嗽消失时间与对照组患儿相比显著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孟鲁司特钠联合盐酸西替利嗪对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效果佳,咳嗽症状显著改善,肺功能状况提高,且安全性较高,可以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宋治军;范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W 型小切口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13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 W 型小切口修剪顶泌汗腺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自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科对130例双侧腋臭患者采用腋毛后缘 W 型切口,剪除腋毛区外1cm 皮下组织及顶泌汗腺进行治疗,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固定。结果:108例腋部气味消除满意,治愈率83.08%;明显好转14例,累积显效率93.85%,有效8例,累积有效率100%。并发皮下血肿5例,血清肿6例,局部皮肤坏死8例,切口愈合不良7例,局部皮下囊肿伴感染4例,瘢痕2例。结论:W 型小切口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临床疗效肯定。

    作者:吴金环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对于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影响的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于骨盆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74例骨盆骨折患者,分别进行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在疼痛方面,观察组改善程度为60.8%~86.5%,平均改善程为(78.49±5.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6%~64.5%和(56.21±2.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康复情况方面,观察组显效率为86.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骨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具有良好的效果,应加以推广。

    作者:黄先秀;严焱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瓣膜置换术后经口气管插管两种固定方法比较

    目的:探讨瓣膜置换术后安全、舒适、有效的经口气管插管固定方法。方法:将60例瓣膜置换术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蝶形3M 黏着性棉布伸缩胶带固定法,对照组采用布胶布+寸带固定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固定效果、面部皮肤损伤情况。结果:实验组固定效果、面部皮肤损伤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χ2值:8.619、11.086,P<0.05)。结论:蝶形3M 黏着性棉布伸缩胶带固定法较布胶布+寸带固定法更加安全、牢固、能减少面部皮肤损伤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作者:吴玉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局部氧疗配合药物湿敷对剖宫产术口愈合的影响

    目的:观察氧疗配合庆大霉素+维生素 B12湿敷对剖宫产术口愈合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在本院实施剖宫产的孕妇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除常规护理外给予术口氧疗配合庆大霉素+维生素 B12湿敷,并将术口愈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结果:实验组产妇术口愈合快,且不良愈合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常规护理联合局部氧疗配合庆大霉素+维生素 B12湿敷术口可以促进术口愈合,减少脂肪液化、硬结等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冯养球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肺结核咯血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肺结核咯血的综合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4例肺结核科咯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咯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再次咯血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咯血停止时间、住院时间、再次咯血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为肺结核咯血治疗提供良好保障,缩短咯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有效降低再次咯血率,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倪萍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前瞻性护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价值

    目的:分析前瞻性护理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价值。方法:选取11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前瞻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便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便秘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瞻性护理可有效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便秘,并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

    作者:刘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急性左心衰患者急诊抢救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急诊抢救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入选我院心脏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急性左心衰竭患者200例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常规组)和综合护理干预(综合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综合组护理满意度、临床症状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比例和护患纠纷发生比例均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成功救治没有发生死亡病例。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急性左心衰患者满意度,降低医疗纠纷风险,提高疗效。

    作者:王继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全麻手术患者不同插胃管时机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插胃管时机的选择对腹部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需要术前插胃管的全麻择期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 A 组(清醒状态下插胃管组)、B 组(麻醉前用药后15min 插胃管组)、C 组(全麻后插胃管组),每组30例;比较3组患者插胃管前、插胃管中、插胃管后1min 血压、心率变化以及是否发生恶心、呕吐或呛咳反应和一次插管成功率。结果:C 组患者置管前、后血压、心率变化明显低于 A 、B 组,且插管过程中不良反应少,一次置管成功率高。结论:全麻后置胃管可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痛苦,满足患者对舒适的要求,提高置管成功率,是可行的护理方法。

    作者:吴阿凡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护理干预解决便秘对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影响

    目的:探究并分析护理干预解决便秘对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12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0例患者采用护理干预解决便秘问题,对照组60例患者采用普通的护理解决便秘问题,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不同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中出现脑水肿的比例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减少便秘对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静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痛经灵胶囊对痛经患者E2/P、PGF2α/PGE2水平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痛经灵胶囊对痛经患者 E2/P 、PGF2α/PGE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妇科门诊痛经患者79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采用阿司匹林泡腾片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采用痛经灵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E2/P 、PGF2α/PGE2水平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 E2/P 、PGF2α/PGE2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 E2/P 、PGF2α/PGE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痛经灵胶囊通过显著降低痛经患者 E2/P 、PGF2α/PGE2水平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彦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45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我院收治的非瘢痕子宫剖宫产产妇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主要分娩方式为剖宫产,原因主要为社会因素;两组的子宫破裂及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量以及产后恶露持续时间相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中,采用剖宫产分娩具有较高的风险,临床实践中,应该严格评估产妇是否符合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慎重选择分娩方式。

    作者:张雪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光动力疗法联合微波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联合微波治疗宫颈尖锐湿疣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来我院治疗的60例宫颈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光动力疗法联合微波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微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率为86.67%,复发率为13.33%;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66.67%,复发率为33.33%。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光动力疗法联合微波治疗宫颈尖锐湿疣比单纯采用微波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且复发率低,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机械通气联合不同途径止血药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治疗新生儿肺出血使用机械通气联合不同途径止血药的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例新生儿肺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例,对照组患儿使用呼吸机联合静脉注射血凝酶(巴曲亭),观察组使用呼吸机联合气管内滴入注射用血凝酶,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肺出血停止时间和呼吸机停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愈率和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机械通气联合不同途径止血药治疗新生儿肺出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缩短患儿病程,降低患儿死亡率,值得推广。

    作者:肖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宫腔镜电切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宫腔镜电切治疗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的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12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甲氨蝶呤注射,然后对照组给予传统清宫术治疗,实验组给予宫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β-HCG 降至正常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同时实验组患者在术后7d 的血β-HCG 下降程度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68.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比传统的清宫术疗效更好,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郭海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腹腔镜治疗高位肛门闭锁经验总结

    目的:探讨腹腔镜技术在治疗小儿高位肛门闭锁中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我院6例腹腔镜手术治疗高位肛门闭锁患儿临床资料。对患儿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患儿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术后1例发生肛周皮肤糜烂,对症处理后好转,其余恢复良好。术后随访肛门功能,恢复优良率达83.3%。结论:腹腔镜治疗高位肛门闭锁损伤小,术中盆底结构辨别清楚,瘘管处理简单,患儿预后良好。

    作者:魏剑圣;刘升;邓立才;张敏艳;林芃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清尿素氮与消化道出血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尿素氮(BUN)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选择2011年11月-2013年6月我院消化道出血患者509例,根据其血红蛋白(HGB)浓度分为正常、轻度出血、中度出血及重度出血四组,分析比较各组患者的 BUN 水平。结果:无论出血程度如何,其血清 BUN 水平均较对照组高(P<0.01)。消化道出血患者其血清BUN 水平与其 HGB 浓度呈负相关(r=-0.4280,P <0.001)。结论:消化道出血后 BUN 水平升高明显,且 HGB浓度越低,血清 BUN 浓度越高,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顾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肠梗阻患者经多层螺旋 CT 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肠梗阻患者84例,并随机将其分为 A 组和 B 组(各42例),A 组行多层螺旋 CT 诊断,B 组行 X 线平片诊断,归纳两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结果:A 组患者经多层螺旋 CT 诊断的符合率(88.1%)明显优于采用 X 线平片诊断的 B 组(54.8%),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肠梗阻患者采用多层螺旋 CT 诊断的符合率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MR表现在癫痫诊疗中的应用价值初探

    目的:探讨儿童腺样体肥大的 MR 表现在癫痫病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9例儿童临床拟诊为癫痫且合并腺样体肥大的 MR 图像及临床表现,测量咽后壁软组织厚度,计算腺样体指数。结果:磁共振表现:腺样体位于鼻咽部顶后壁,呈占位样,局部厚度增加,咽腔呈不等程度的狭窄。腺样体肥大患儿临床表现:常表现为打鼾、头晕、记忆力下降、呼吸不通畅、听力下降等,本组患儿多合并癫痫的各种临床表现方式。结论:MR 检查是儿童腺样体增生肥大诊断的重要手段,为儿童癫痫病因分析提供了思路,在单纯使用抗癫痫药物外,要考虑到腺样体肥大存在的可能性,去除病因从而达到治愈此类患儿的癫痫疾病。

    作者:姜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耐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机制研究

    目的: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及耐药机制。方法:对2012-2014年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共计24株进行分析,药敏采用 MIC 方法检测,用 WHONET 5.6软件进行分析,KPC 表型检测采用改良Hodge 试验,基因检测采用 PCR 方法。结果:24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改良 Hodge 试验阴性,基因测序为KPC-2型。结论:KPC-2基因是引起本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主要原因。

    作者:平玉卓;梁绍栋;姜景红;王春艳;宋伟;王丹;王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组413例患儿同时行 EEG 、CSF 及头颅CT 检查,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EG 检查轻度异常者137例(33.17%),中度异常者109例(26.39%),重度异常者68例(16.46%),正常者99例,总阳性率76.03%。 CSF 检查异常者243例(58.84%)。头颅 CT 检查组异常者38例(9.20%)。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 EEG 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 CSF 和头颅 CT 检查组,EEG 在小儿病毒性脑炎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海生;钟卫东;邱雪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TCT与HPV联合筛查宫颈病变在社区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 TCT 与 HPV 联合筛查对宫颈病变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4年3月-2015年8月行宫颈病变筛查的2500例妇女为观察对象,分别行 TCT 、HPV 检查,统计 TCT 、HPV 单测、联合检测结果,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各检测方法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准确率。结果:TCT + HPV 筛查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94.87%、98.56%,显著高于 TCT 的56.41%、97.00%,HPV 的62.82%、95.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TCT +HPV 、TCT 、HPV 筛查特异度分别为98.68%、98.31%、96.16%。结论:TCT 与 HPV 联合筛查敏感度、准确度明显比 TCT 或 HPV 单独检测高,可作为社区宫颈病变筛查的重要手段。

    作者:赵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预防新生儿出生缺陷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站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4526例妇女和未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3106例妇女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记录实验组妇女疾病检出情况,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结果:实验组4526例妇女中传染病检出率高(20.61%),其次为妇科疾病(16.08%),第三为乳腺疾病(9.99%),感染性疾病(2.12%)、内科疾病(2.25%)和性病(2.70%)检出率较低;实验组新生儿神经管畸形、指(趾)畸形、唇腭裂、先天性心脏病及其他出生缺陷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对妇女健康和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聂德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微量元素缺乏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目的:分析探讨微量元素缺乏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3月我院儿科就诊行微量元素水平检测的患儿386例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检测结果微量元素水平异常分为观察组203例,检测微量元素水平正常为对照组183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微量元素测定情况,采用 Z评分法评估两组患者生长发育状况,并比较两组患者元素缺乏性疾病的发病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微量元素水平较对照组低,且生长发育评分状况在正常范围内的例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元素缺乏性疾病发病率高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用微量元素干预措施对患儿进行针对性治疗,明显使得患儿生长发育状况得以改善,元素缺乏性疾病发病率明显降低。

    作者:朱嫣峰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早孕期超声在系统评估胎儿解剖结构及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

    目的:分析探讨早孕期超声在系统评估胎儿解剖结构及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产检的250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2500例产妇均给予产前超声诊断,分析产妇早孕期超声检测出的胎儿异常情况。结果:经超声诊断,2500例产妇中共有46例胎儿为解剖结构异常,其中30例(65.2%)解剖结构异常是经早孕期超声检测出来的,对其中6例进行染色体检查,染色体异常胎儿共4例;16例(34.8%)胎儿解剖结构异常是经中孕期和晚孕期超声检测出来的。孕早期超声总检出率明显高于孕中期和孕晚期超声总检测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孕期超声在系统评估胎儿解剖结构及染色体异常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能够有效地显示出胎儿的解剖结构,及时检查出胎儿染色体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作者:唐敦艳;贺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甲状腺结节患者92例作为观察对象,共108个甲状腺结节,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将接受常规超声检查的4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接受超声弹性成像技术检查的46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对比。结果:实验组特异度为92.76%,灵敏度为93.25%,准确率为91.68%,对照组特异度为76.54%,灵敏度为77.85%,准确率为78.9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登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Coulter LH750对嗜酸性粒细胞分类结果的性能评价

    目的:了解 Coulter LH750与手工法对嗜酸性粒细胞分类结果的方法学差异,能否不需要手工复检就可满足诊疗临床需要。方法:(1)通过仪器法和手工法分别对正常组、轻度增高组、中度增高组及总的180份 EDTA-K2抗凝静脉血的分类进行比较。(2)将88例标本嗜酸性粒细胞与其他白细胞进行 VCS 结果分析。结果:两种方法对嗜酸性粒细胞的分类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 P>0.05,在 VCS 分析中,嗜酸细胞的参数 S 与其他细胞的 S 差异较大。结论:应用 LH750对嗜酸性粒细胞分类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满足临床的诊疗需要。

    作者:张小梅;周小芹;汪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品管圈活动提高低年资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可行性分析。方法:2012年10月-2013年6月由10名护士自愿组成“朝阳”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选定“提高手术室低年资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质量”为活动主题,在现状调查及要因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品管圈活动后,低年资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明显得到提高,护理文书书写缺陷率为12.4%低于活动前的29.8%(目标设定为12.7%)。在品管圈活动的带动下,低年资护士的书写能力、沟通能力、应急能力、理解能力、配合手术计划性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低年资护士护理文书书写能力及质量,提升低年资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持续改进的目的,从而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董琼虹;苏增标;林秀华;郑月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右美托咪定在小儿外科麻醉和镇痛中的应用进展

    右美托咪定(DEX)是一种新型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药理作用包括镇静、镇痛、不抑制呼吸、抗交感神经及减轻寒战反应等作用。虽然 DEX 在小儿麻醉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报道了其在镇静、镇痛、气道管理、术中麻醉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应用,但仍属于说明书外应用。目前的资料,对于儿科患者 DEX 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仍不完全清楚。本文拟回顾分析 DEX 在小儿外科麻醉和镇痛中的应用新进展情况。

    作者:王鹏;单世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妊娠糖尿病的筛查诊断和临床药物治疗进展

    妊娠糖尿病(GDM )诊治目的是使围产儿的预后改善,妊娠期间血糖水平对妊娠结局有重要影响,药物为主要治疗本病的手段,需选择低血糖事件少、对胎儿影响小、可有效控制血糖、患者依从性好的药物,虽现阶段 GDM 治疗以人胰岛素为首选药物,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显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二甲双胍、格列本脲在 GDM 治疗中也具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故取降糖药口服,可作为新的治疗 GDM 的选择。本研究对近年来 GDM 的诊断和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文立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胰头癌可切除性评估研究进展

    胰腺位置较深,且其周围解剖关系存在较大复杂性。胰头癌接受诊断时往往部分已经发展为晚期,因此术前对胰头癌可切除性进行评估存在较大难度。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加强对胰头癌可切除性评估进行深入研究,对疾病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先兆子痫发病机制临床研究进展

    先兆子痫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产科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在高血压、蛋白尿基础上,出现头痛、眼花、恶心、呕吐、上腹不适等症状。本文主要就先兆子痫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其不但同母体的排异反应与基因遗传存在一定的关系,同时还与人种民族、身体肥胖、营养不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精神状况存在密切相关性。因此,本文就近些年来国内外关于先兆子痫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

    作者:李敬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一定时间内,出现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进行或阶梯性恶化或加重的症状。20%以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即使给予规范性治疗后,仍可能发展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其发生机制与病理生理学机制、血流动力学机制及生化机制等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糖、血压、炎症介质等是其高危因素,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伴随病症较多,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是高危人群,而这又进一步影响了患者治疗的预后。因此,应对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筛查,给予对症干预。

    作者:李杰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儿科门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教学法在儿科门诊实习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9名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43名和观察组46名。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带教,观察组按临床路径教学法带教。比较两组实习生的理论、操作、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及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理论、操作、临床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带教方法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路径教学法可提高儿科门诊实习的效果。

    作者:李雪青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我院高职高专医学检验专业《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探索

    血液学检验是检验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同时也属于血液学的范畴。这门课程是采用各种实验室检查方法和技术分析、研究血液和造血系统及器官的病理变化,从而阐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协助诊断、治疗观察和预后判断的一门科学。现将多年来在《血液学检验》课程实践及理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一些改革探索加以阐述。

    作者:韩志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行为回放式教学法在骨科物理诊断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行为回放式教学法在骨科物理诊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第二军医大学2012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员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实验组40名学员,采用行为回放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对照组40名学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结果:实验组学员的操作能力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在学习兴趣、理论知识理解、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面对患者自信心四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行为回放式教学法在骨科物理诊断教学中可行性强,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教学效果和学员素质,值得提倡和推广。

    作者:范天奇;孟通;周磊;缪吴军;林在俊;宋滇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3~5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与相关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对3~5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和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方法:在我市幼儿园中选取1200名3~5岁儿童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对其实施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儿童的乳牙患龋影响因素。结果:1200名儿童中乳牙患龋656名,乳牙患龋率为54.67%。饮食习惯与乳牙患龋密切相关,父母对含氟牙膏的知晓率与孩子乳牙患龋密切相关,父母对孩子刷牙效果检查和乳牙患龋密切相关。结论:3~5岁儿童乳牙患龋和家长对口腔健康评价、家长学历以及儿童进食糖水具有密切相关性,因此这些均属于儿童乳牙患龋的影响因素,需要强化家长正确掌握口腔健康知识,以此进一步提高儿童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水平。

    作者:张建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妇产科医生职业压力与健康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妇产科医生职业压力现状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使用临床医生工作压力源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150名妇产科医生进行调查。结果:压力源7个维度和总得分情况显示,职业压力排前3位的是医患关系、工作负荷、职业发展分别为(3.43±0.49)分、(3.12±0.51)分和(2.82±0.62)分;各年龄组间分析结果可见,环境资源、专业水平、待遇负荷、医疗风险压力源和压力总评分在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医生因面临严重的职业压力而产生心理健康问题,专业水平、医疗风险等职业压力是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小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社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日常生活工作的改善观察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日常生活工作的改善。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3月某社区内处于恢复期的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专业的康复医师所制定的康复训练,康复护士每周1次到患者家中对其进行指导;对照组患者则采取自行训练。3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的改善情况。结果:康复训练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68.56±13.9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64±14.06)分,其观察在的认知能力评分(24.12±6.4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03±5.46)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康复训练能够明显的改善脑卒中患者恢复期的日常生活工作能力,并对患者的认知能够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作者:宋长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延续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心内科近年收治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出院健康教育指导,研究组患者常规指导外行院外延续性护理,所有患者在出院前3d 及出院后6个月时使用 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进行预后效果评定,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的问卷调查各维度分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冠状动脉介入患者行出院后延续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

    作者:苏彩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程序化训练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程序化训练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4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观察组按程序化实施吞咽障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程序化训练可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蔡玲;韩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阳西县小儿支原体感染的现状调查

    目的:调查肺炎支原体在阳西县地区小儿阶段感染现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12月252例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采用金标免疫渗滤试验(GIFA )原理定性测定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 IgM 抗体,观察其肺炎支原体感染率与季节、年龄、性别的差异。结果:MP-IgM 抗体总阳性率为32.94%(83/252),其中春、夏、秋、冬的阳性率分别为31.43%、29.51%、25.00%、47.37%,明显冬季的高(P<0.05);<1岁、1~3岁、3~5岁、>5岁的阳性率分别为9.52%、25.58%、26.74%、41.18%,明显>5岁的高(P<0.05);男孩、女孩的阳性率分别27.14%、40.18%,明显女性的高(P<0.05)。结论:小儿支原体感染四季均可发病,尤以冬季高,且多见于>5岁的小儿,且女孩发病率更高,这对阳西县小儿支原体感染的防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卢海燕;黄李瑞;陈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情志护理联合太极云手练习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用情志护理模式配合太极云手练习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患侧上肢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干预组通过电话、微信和上门回访方式实施情志护理,指导患者行太极云手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出院指导及回访。观察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后1、3、6个月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及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干预组出院后1、3、6个月的功能锻炼依从性均较出院时高,且高于同期的对照组(P均<0.05)。出院后3、6个月,干预组患侧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同期的对照组(P 均<0.01)。结论: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实施情志护理模式干预配合太极云手练习指导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依从性,促进患侧上肢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敏香;苏爱建;彭玉兰;谢丽叶;曾坤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常用口服降糖药物的药效量化分析

    目的:分析常用口服降糖药物对2型糖尿病(T2DM )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降糖药效。方法:将250例 T2DM 患者随机平均分5组,组1:口服盐酸二甲双胍片,组2:口服格列美脲片,组3:口服盐酸罗格列酮片,组4:口服阿卡波糖片,组5:口服瑞格列奈片。5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12周后5种降糖药物的降糖效力。结果:降糖效力以 HbA1c 为标准:组1下降1.5%,组2下降2%,组3下降1.3%,组4下降0.6%,组5下降1.6%。各组间HbA1c 降糖效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用口服降糖药降低 HbA1c 的药效为:α-糖苷酶抑制剂(拜唐苹)<噻唑烷二酮(海美欣)<双胍类(格华止)<格列奈(诺和龙)<磺胺(亚莫利),单种药物对 HbA1c 较高者很难达到6.5%的理想控制水平合理,参考实验结果联合应用降糖药物,既可以减少低血糖发生又可以量化控制血糖,使T2DM 患者的 HbA1c 控制到理想水平。

    作者:李红雷;曹新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1b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

    目的:观察重组人干扰素α-1b 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患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雾化吸入重组人干扰素α-1b 20μg ,治疗前及治疗后2个月观察免疫状态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 T 细胞亚群,采用免疫透射法检测免疫球蛋白水平。随访至停药后12个月,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外周血 CD3+、CD4+、CD4+/CD8+治疗后显著升高,CD8+治疗后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外周血 IgA 、IgG 、IgM 治疗后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外周血 CD3+、CD4+、CD4+/CD8+、IgA 、IgG 、IgM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 均<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62.5%(χ2=10.771,P<0.01)。结论:重组人干扰素α-1b 雾化吸入是治疗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方法,不仅能够起到直接抗病毒作用,通过调节患儿免疫系统的作用以纠正免疫功能紊乱也是其起效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黄莺;林绍琼;陈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探讨Pro-ADM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质素前体(Pro-ADM )的血清浓度与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我院7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及我院体检中心健康成人1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 CAP 患者血清中 Pro-ADM的浓度,同时收集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资料。根据 PSI 评分、CURB-65评分将 CAP 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采用 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结果:(1)CAP 组 Pro-ADM 、CRP 、PCT 血清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 Pro-ADM 与 PSI 及 CURB-65呈正相关(P<0.05)。(3)Pro-ADM 与两个评分系统密切相关,r 值均>0.8,差异显著(P <0.05),而 PCT 、CRP 的相关性较弱。结论:(1)血清 Pro-ADM 、CRP 水平对CAP 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2)血清 Pro-ADM 、PCT 水平随 CAP 的加重而明显增加,其水平越高提示 CAP病情越重。

    作者:刘克亮;常晓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泪道激光与高频电灼联合不同类型引流管植入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泪道激光成形术、泪道高频电灼术联合不同类型的硅胶引流管植入术治疗鼻泪管阻塞或伴慢性泪囊炎的疗效差异。方法:419例鼻泪管阻塞或伴慢性泪囊炎的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三组,A 组:泪道激光成形+泪道引流管植入;B 组:泪道激光成形+泪道再通管植入;C 组:泪道高频电灼+制备硅胶管植入。比较三组患者术后3个月、12个月疗效的总有效率。结果:三组患者3个月、12个月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是 A 组76.24%、65.50%,B 组79.57%、68.44%,C 组88.68%、81.13%。术后12个月疗效均不及术后3个月,疗效随时间延长均有下降。术后3个月、12个月时 A 组与 B 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 组与 A 、B 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C 组的近远期疗效均优于 A 、B 两组。结论:手术方式上泪道激光成形联合再通管植入简便、时间短、痛苦少、植管固定良好;手术疗效上高频电灼联合制备硅胶管长期效果更佳。

    作者:王羽琦;张熙伯;余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气管内喷雾利多卡因对甲状腺手术全麻苏醒期呛咳的抑制

    目的:观察2%利多卡因气管内喷雾对甲状腺手术全麻苏醒期呛咳的影响。方法:40例 ASA Ⅰ~Ⅱ级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C 组)和利多卡因组(L 组),每组20例,比较两种患者气管拔管前、后不同时间段平均血压、心率、气管拔管时间及麻醉苏醒期呛咳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利多卡因组患者麻醉苏醒期呛咳程度显著减轻(P<0.01),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P<0.01),全麻苏醒期更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P<0.01)。结论:气管内喷雾利多卡因能有效抑制甲状腺手术全麻苏醒期呛咳,减轻气管拔管期间血流动力学波动,不增加不良反应。

    作者:薛刚;孔明健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泉州地区16738例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对儿内科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非细菌病原体 IgM 抗体血清检测,了解本地区导致呼吸道感染常见的非细菌病原体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16738例明确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嗜肺军团菌(LP)、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衣原体(CP)、腺病毒(AD)、流感病毒 A 型(FluA )、流感病毒 B 型(FluB)和副流感病毒(PIV)8种常见病原体的 IgM 抗体。结果:在16738例血清标本中,FluB 、MP 阳性率较高,其次为 FluA 、RSV 、LP 。 MP 在两年间5、6、7、8月份的阳性率均较高。 FluB 在6、12月份的检出率髙于其他月份。 MP 在各个季节间的阳性率不同,春夏季较高;MP 与其他非细菌病原体的混合感染有278例,约占1.7%,其中主要是 MP 和 LP 的混合感染,占33.5%(93/278)。2岁以上的患儿 M P 阳性率高于2岁以下的患儿,2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感染 RSV 。结论:近3年泉州地区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非细菌病原体主要是 FluB 、MP 。不同病原体的阳性率与季节有一定相关性,泉州地区 MP 在春夏季的感染率较髙,在2岁以上儿童中阳性率高,RSV 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中阳性率高。

    作者:郑敬阳;张晓红;彭伟林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个体化营养支持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个体化营养支持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疗效。方法:前瞻性选取2015年1-12月于我院呼吸内科住院诊断为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在抗感染、舒张气道及对症治疗基础上,观察组(86例)精确计算每位患者每日能量需求,经肠内或肠外补充;对照组(80例)不给予饮食干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尿素氮、血气分析、FEV1% pred 、BODE 指数及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血清尿素氮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观察组 PaO2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CO2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均较对照组改变明显(P <0.05)。观察组 FEV1% pred 较治疗前明显升高,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间BODE 指数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观察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0.68±2.44)d ,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2.49±2.22)d(P=0.002)。结论:个体化营养支持有利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病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上应用及推广。

    作者:陈锋;高丽颖;韩雪峰;乜庆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肾病与骨密度的关系

    目的:观察男性、未绝经女性和绝经后女性糖尿病肾病患者不同分期各组间骨密度的差别。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5年10月在福建省老年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37例,根据尿蛋白排泄率,分为正常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使用双能 X 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骨密度值,比较男性、未绝经女性和绝经后女性在糖尿病肾病不同分期时腰椎 T 值变化情况。结果: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临床蛋白尿组 T 值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绝经及绝经后女性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组间腰椎 T 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男性患者中,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与无合并肾病患者比较,腰椎骨密度更低。糖尿病肾病进一步加重,骨密度降低更加明显。而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有无合并糖尿病肾病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林婷;李若男;吕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探讨

    目的:选择不同的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并分析其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硬通道锥颅血肿引流术,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病死率为2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0%;两组在偏瘫开始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迟发再出血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要考虑到患者的个体情况,选择佳的手术治疗时机与手术方式,实现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与预后的效果。

    作者:杨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