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温州医学院
  • 国际刊号:1009-7147
  • 国内刊号:33-1253/R
  • 影响因子:0.88
  • 创刊:199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122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哥白尼索引(波兰),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外科学
浙江创伤外科杂志   2012年3期文献
  • 眼眶爆裂性骨折的早期Medpor填充手术的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早期Medpor填充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26例(26只眼)眼眶爆裂性骨折早期行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患者手术前术后视力、眼球突出度、眼外肌运动及复视等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3~6个月,26例患者术后均未出现患眼明显视力下降,术后眼球内陷度数为(0.7±0.3)mm,与术前(3.1±0.8)m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6例患者复视完全消失,以上26例患者均未发现填充物移位、感染或排异反应.结论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术后早期运动训练,是治疗效果的关键.Medpor填充治疗眼眶爆裂性骨折所致复视、眼球内陷,临床效果安全可靠.

    作者:郑志斌;黄慧慧;赵晖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可行性.方法 对本院20例使用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腹股沟疝患者(其中2名使用腹腔镜下腹腔内网片覆盖法,12名患者使用腹腔镜完全腹膜外补片置入术,其余6名患者使用腹腔镜经腹腹膜前补片置入术进行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疝发生率等临床疗效分析总结.结果 20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98分钟,平均61分钟,术中出血量少.所有手术后患者中,修补区域腹壁明显疼痛不适的2例,给予对症处理,1周后疼痛逐渐缓解消失;出现腹胀的1例,术后3天自行缓解.并发腹股沟区血清肿1例,经过3次穿刺抽液及引流后愈合.1 例皮下气肿自行恢复.无阴囊肿胀、切口感染、切口及阴囊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时间4~7天,平均5.5天.随访6个月~2年,平均16个月,无肠梗阻,无复发病例.结论 腹腔镜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患者恢复良好,颇具可行性,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式.

    作者:柯志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创伤致急性肺栓塞2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创伤致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明确诊断的27例创伤后急性肺栓塞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及辅助检查.结果 27例创伤后急性肺栓塞患者占总患者的0.8%,经过治疗后死亡6例,占22%.结论 年龄大于50岁,长期吸烟,有高血压病史,创伤合并骨折与肺栓塞发病相关;D-二聚体检查可以作为肺栓塞的筛选检查,增强CT肺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的金标准.

    作者:王雪峰;张楼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直肠肛门异物7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直肠肛门异物产生原因、不同类型的处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 回顾分析近10年来接诊的78例直肠肛门异物临床资料.结果 按不同异物形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临床效果满意.结论 直肠肛门异物治疗重点在于明确异物性质、形状,处置合理,并发症处理及时,应加大宣教,重在预防.

    作者:沈福兴;吴庆平;冯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年轻妇女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在年轻妇女疾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分析本院因输卵管妊娠或卵巢囊肿年轻患者22例,行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疼痛发生率、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切口疤痕,并与同期传统腹腔镜组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对比,单孔腹腔镜组术后疼痛感、切口美观优于传统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腹腔镜组,但随着病例的积累,手术时间可缩短,同传统腹腔镜组无明显差别;术中出血、术后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无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单孔腹腔镜对比传统腹腔镜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美容效果,但由于学习曲线较长,故应掌握指征,特别适合于美容要求高的年轻患者.

    作者:田国琴;陈建炜;徐虹;倪惠娟;陈琳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创伤性膈疝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创伤性膈疝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09年至2011年本院收治9例创伤性膈疝患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住院时间14~35天,平均21天,1例术后死于严重肺部感染,余8例均恢复良好.结论 创伤性膈疝病死率高,但只要从疾病的本质入手,做好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更多的患者必将能得到挽救.

    作者:俞晓军;郑武俊;姜正科;冯侃;陆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可吸收肋骨钉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96例

    目的 总结可吸收肋骨钉内固定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方法、优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96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采用可吸收肋骨钉在全麻下行手术内固定,随访评价效果.结果 96例均获随访,平均时间7(1~15)个月.骨折于3~6月内均获骨性愈合.2例胸廓稍有不对称,其余均未发现有胸廓塌陷或畸形,胸部无明显疼痛,恢复良好.90例恢复受伤前体力劳动,余6例可生活自理.结论 对于多发性肋骨骨折可考虑行内固定治疗;采用可吸收肋骨钉进行复位固定,方法简单易行,效果满意.

    作者:王欢;陈志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超关节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

    目的 探讨超关节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开放性Pilon骨折均行超关节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将伤口彻底清创后,稳定性骨折复位后可直接固定;对不稳定骨端和粉碎骨块整复后先用螺钉或克氏针固定,不剥离骨膜,使分离的骨折端和骨块互相靠拢以增强骨折端的稳定性,然后超关节外固定.结果 术后随访4~27月,平均13月.36 例中31例伤口Ⅰ期愈合(83.7%);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3个月.踝关节功能活动功能和骨折愈合按Johner-Wruh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11例,良20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91.6%).12例(33.3%)发生针孔部位浅表感染;5 例(13.9%)出现针孔局部疼痛;1例(2.8%)因过度负重而引起固定针断裂;经相应处理均获得痊愈.无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无骨髓炎等并发症.结论 超关节外固定加有限内固定治疗开放性Pilon骨折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其固定确切、操作简单,对骨生长的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环境影响小,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朱慧华;毛兆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可吸收螺钉治疗不稳定型手舟骨骨折26例体会

    目的 总结可吸收螺钉治疗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临床疗效的体会.方法 通过分析26例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结果 26例均获随访,时间6~21月,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5~5.5月.疗效评价:优21例,良5例,差0例.结论 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对腕舟骨骨折治疗效果良好,且可避免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对腕关节损伤小,是治疗不稳定型腕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茅国军;朱少兵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缝合锚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 评估使用缝合锚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9月至2011年3月,应用缝合锚治疗17例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重建喙锁韧带,肩锁关节稳定性.结果 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切口Ⅰ期愈合,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95.6分,主观疼痛评分平均为1.5分.术后3月复查X线片示无锚钉松动,脱出.结论 缝合锚技术操作简单,切口小,软组织剥离少,内固定可靠,临床短期疗效满意.

    作者:王飞雄;徐志坚;徐农;陈焕庆;赵万象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钩钢板联合韧带重建治疗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及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

    目的 评价锁骨钩钢板联合韧带锚钉重建治疗肩锁关节TossyⅢ型脱位和锁骨远端Neer 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08年10月锁骨钩钢板内固定及韧带重建治疗肩锁关节Tossy Ⅲ型脱位21例、锁骨远端Neer Ⅱ型骨折30例.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49例获得随访,时间6~18月,平均10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2~3周肩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根据Lazzcano标准,优41例,良8例.患者恢复工作和劳动为2~5月,平均为3月.内固定取出时间为5~12月,平均为8月.术后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断裂、肩锁关节再脱位、再骨折等并发症.结论 锁骨钩钢板联合韧带锚钉重建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TossyⅢ脱位及锁骨远端Neer Ⅱ骨折疗效肯定,术后肩关节可早期活动,功能恢复较快.

    作者:章慧斌;郑慷;应弋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Angio-seal封堵器用于脑血管介入治疗后股动脉穿刺点封闭的应用

    目的 了解血管封堵器在脑血管病介入诊断治疗中的使用情况.方法 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对102例经皮股动脉穿刺行血管介入诊断和治疗术后病人,分别进行血管封堵器(VCD组)或人工压迫股动脉穿刺点止血.观察患者的止血时间、平卧时间和止血成功率、血管并发症,对部分使用Angio-seal封堵器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随访,观察有无动脉狭窄、假性动脉瘤、动静脉瘘等.结果 VCD组的止血时间、平卧时间明显缩短,两组的止血成功率、血管并发症无差异.结论 使用Angio-seal封堵器可以大大缩短患者止血时间及平卧时间,Angio-seal封堵器在支架成形术的患者有更强的适应征.

    作者:陈献东;孙军;巴华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输尿管镜术治疗腹腔镜手术引起的输尿管损伤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引起的输尿管损伤的治疗方式.方法 对2005年至2010年的23例腹腔镜手术引起的输尿管损伤病人,采用输尿管镜下留置双J管术进行治疗,观察疗效.结果 23例病人中22例病人成功留置双J管,术后3~14天后症状都消失.双J管拔出后随访6~12个月,影像学上未见明显肾积水或者输尿管狭窄征象.结论 输尿管镜术治疗腹腔镜手术引起的输尿管损伤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能减轻病人再次手术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作者:王旭亮;于志坚;廖国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康复治疗200例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例成人下肢骨折患者采用内固定等手术治疗后,采取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措施.结果 早期系统合理的康复治疗使住院期间60%~75%下肢关节功能得到恢复,出院后继续进行院外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后期锻炼,基本达到正常水平.结论 下肢骨折病人内固定术后应早期合理积极康复功能锻炼,同时定期随访和复诊,避免错过康复时间,从而使患肢获得大程度的恢复.

    作者:张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时机的选择

    目的 分析探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采取放射治疗的时机,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筛选本院进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乳腺癌患者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49例,治疗组患者术后5周内予放射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13周后予放射治疗.放射治疗后,分别予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局部肿瘤控制率以及远处转移率.结果 治疗组3年生存率为85.71%,5年生存率为75.51%,胸壁复发率为2.04%,远处转移率为12.2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根治术治疗乳腺癌后的患者,放射治疗时间越早,乳腺癌术后生存率越高,复发及转移率越低,因此应当在临床上及早进行放疗.

    作者:李永强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全额骨瓣开颅大脑镰切开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

    目的 探讨全额骨瓣入路大脑镰切开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2003年1月至2011年6月共32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并脑内血肿的患者,采用全额瓣开颅和大脑臁下切开清除对侧脑内血肿的术式,并随访6个月~9年(平均56个月).结果 28例恢复良好且无精神及行为异常,2例中残,1例重残,1例死亡.结论 对于双侧额叶挫裂伤合并血肿病人选择全额骨瓣开颅和大脑臁下切开等改良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威;周跃;潘旭炎;邱晟;王建华;李晓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常规器械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体会

    目的 通过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比较,探讨常规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脐旁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本院138例胆囊结石及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用普通直行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8例)与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7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脐单孔腹腔镜组63例成功完成单孔手术,时间35~90分钟,平均47分钟.5例因暴露困难或术中出血,转为两孔法或三孔法完成手术.术后随访脐部瘢痕不明显,疼痛程度减轻.传统腹腔镜组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间15~62分钟,平均31分钟.两组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普通直行腹腔镜器械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完全是安全有效的,虽然手术时间略有延长,但手术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佳.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较高,需注意手术技巧的掌握.

    作者:方海星;李国伟;汪春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拇指桡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

    目的 探讨应用拇指桡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应用.方法 从2003年8月至2011年4月,笔者应用拇指桡侧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28人30例.结果 30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5个月~4年,平均1年3个月.皮瓣外观、血运、弹性、质地良好.结论 拇指桡侧逆行筋膜蒂皮瓣,术式操作方便,适宜修复拇指软组织在2.5cm×1.5cm大小的缺损,对于刚开始开展这类手术的医务人员或基层单位的医务人员容易掌握,适合推广.

    作者:占进文;袁西儿;周强;章大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中颅内压监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无创颅内压(NICP)监测在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NICP监测技术对65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前、术后进行监测,同时评价NICP监测在手术治疗中的作用及预后.结果 随访3个月,按ADL评定标准,Ⅰ组42例,2.70≤ICP<5.30kPa,Ⅰ~Ⅲ级32例(71.1%),Ⅳ~Ⅴ级6例(14.3%),死亡4例;Ⅱ组23例,ICP≥5.30kPa,Ⅰ~Ⅲ级4例(17.4%),Ⅳ~Ⅴ级7例(30.4%),死亡12例.结论 早期手术降低颅内压是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成功的关键,无创颅内压监测可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指导手术及判断预后.

    作者:张斌;栗洁;贾丛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改良小骨窗早期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小骨窗早期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相关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106例采用改良小骨窗早期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24小时内复查CT,血肿全部(>90%)清除92例,大部分(70%~90%)清除14例.10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恢复良好34例,轻度残疾38例,重度残疾11例,植物生存7例,死亡或自动出院23例(含植物生存).结论 改良小骨窗早期手术手术具有创伤小、术野显露充分、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可靠等特点,能使移位的中线尽快恢复及脑功能损害的可逆,具有积极作用,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好的救治方法之一.

    作者:孙涛;柳守武;郑祝荣;熊义强;程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本文旨在回顾性分析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横行骨折的疗效.方法 23例髌骨横行骨折随访12个月以上,予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后均不用石膏及支具外固定止动.定期行影像学及功能随访,评价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用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方法治疗髌骨横行骨折,愈合时间9~14个月,疗效优的19例,占82.6%,良3例,占13.0%,可1例,占4.3%,差0例,愈合优良率达95.6%.22例术后9~14个月行内固定拆除.1例术后1个月时发现空心钉偏长,钢丝在髌骨下端空心钉头处断裂,但未出现骨折移位.结论 髌骨横行骨折用空心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方法治疗,并发症少,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该术式不推荐应用于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作者:潘家平;朱秀宝;郑业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处理外伤性肝破裂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处理外伤性肝破裂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合适的外伤性肝破裂病例,在腹腔镜下吸引腹腔积血,确定肝破裂部位、深度,有无合并伤的前提下,行电凝、钳夹、缝扎、氩气凝血器(Argon beam coagulator ABC)等止血及修补裂口.结果 22例修补成功,3例因伴胆管损伤、大血管裂伤及伴胰腺损伤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对肝损伤不严重、无胆瘘及其他严重合并伤的患者,可行腹腔镜下修补.

    作者:马国峰;吴志明;孙伟军;孙玲国;胡德杨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前列腺电切镜联合侧视膀胱镜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110例体会

    目的 探讨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的腔镜治疗方法.方法 联合采用经尿道侧视膀胱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和内窥镜下双极等离子前列腺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110例.结果 110例均取得镜下碎石和电切成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病人术后随访3个月~3年,排尿情况良好,无结石复发和前列腺再次手术病例.结论 采用前列腺电切镜联合侧视膀胱镜治疗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结石是安全、有效的,也符合腔道泌尿外科的发展潮流.

    作者:楼国新;张军平;吴兆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下困难清宫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困难清宫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在超声引导下行困难清宫术115例,对超声引导下行困难清宫术进行实时观察,并评价清宫术的效果.结果 本组病例手术一次性成功率为99.0%(113/115),刮出组织均经病理组织活检,为绒毛、蜕膜及机化组织.术后无严重出血、感染,无子宫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超声引导可明显提高困难清宫术一次性成功率,缩短清宫术操作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此方法应用简便,效果明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蔡银娣;叶少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应用带铜节育器治疗继发性功能性闭经62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带铜节育器治疗继发性功能性闭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继发性功能性闭经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B超检查该组患者的子宫、卵巢正常,无过度肥胖和极度消瘦者,经患者同意,采用宫内放置带铜节育器治疗,总结该组患者的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催乳激素(PRL,雌二醇(E2)的变化.结果 该组患者治疗后52例月经恢复,总有效率为83.9%,且治疗后的FSH、LH、PRL及E2水平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 带铜节育器治疗继发性功能性闭经有一定疗效,可能与其刺激子宫内膜前列腺素的释放有关.

    作者:章秀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T型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28例

    目的 探讨T型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采用T型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2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均愈合.根据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92.8%.结论 T型微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特别是对移位明显的MasonⅡ型及MasonⅢ、Ⅳ型,疗效满意.

    作者:卢焕兴;章银灿;王乃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时机选择

    目的 探讨粘连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时机,总结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粘连性肠梗阻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手术治疗的时机、方法和临床效果.结果 手术治疗的58例中治愈57例,1 例死于中毒性休克.术后伤口感染4例,经换药治愈4例,两次出现梗阻者2例,均经保守治疗缓解.结论 粘连性肠梗阻的佳手术时机应在肠绞窄发生之前.

    作者:季剑芳;潘晓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小骨窗显微外科手术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镜下清除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总结7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均经小骨窗开颅,在显微镜下解剖侧裂池,切开岛叶皮质,清除血肿,术后予综合治疗.结果 随访3~6个月,按日常生活能力分级法评估预后:Ⅰ级6例,Ⅱ级9例,Ⅲ级27例,Ⅳ级21例,Ⅴ级7例,死亡2例.结论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小骨窗显微外科手术具有疗效确切、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等优点.

    作者:陈伟;杨岳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扁桃体剥离术后应用人表皮生长因子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人表皮生长因子在全麻下扁桃体剥离术后应用对疼痛减轻及创面恢复的疗效.方法 分析本院2008年10月至2010年3月全麻下扁桃体剥离术后病例132例,分为两组,治疗组72例术后予人表皮生长因子局部涂抹,1次/天,共3天,对照组60例术后6小时予朵贝氏液含漱,3次/天,共3天.结果 比较两组的疼痛缓解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创面显效率为87.5%,疼痛消失率为72.2%;对照组创面愈合率为56.7%,疼痛消失率为33.3%,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疼痛缓解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 人表皮生长因子具有促进创面愈合功能,可减轻患者扁桃体剥离术后的痛苦,加快创面愈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国庆;边疆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关节镜下有限切除结合Fast-Fix系统修复陈旧性半月板损伤

    目的 探讨陈旧性半月板损伤在关节镜下进行有限切除并结合Fast-Fix系统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21例陈旧性损伤半月板在关节镜下进行有限切除再应用Fast-Fix系统修复.患者术前McMurray征、研磨试验均阳性,磁共振检查显示半月板破裂或退变.治疗前后根据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JOY疗效评分进行评价.结果 全部患者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术后3个月MRI复查,半月板愈合率92%.检查膝关节无肿胀、积液,关节间隙无压痛.术后大部分患者能够从事正常的劳动,无关节活动障碍.术后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及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后JO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的优良率为88%.结论 陈旧性半月板损伤在关节镜下经过部分切除修整,再结合Fast-Fix系统对破裂处进行缝合,大限度地保留了半月板组织,相比传统的半月板切除术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章智伟;廖乐明;刘雪龙;屠玉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儿童少年牙源性颏瘘诊疗分析

    目的 旨在探索儿童少年牙源性颏瘘早期诊断、减少误诊、保留患牙的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X线下颌前部咬合片或牙片对病源牙及瘘道检查,明确诊断.确诊后行开髓扩根疏通、瘘管通过术、根管治疗术、瘘道搔刮术、颏部皮瘘切除缝合术等方法联合治疗颏瘘.结果 经过对23例患者保留患牙的个性化治疗,有22例痊愈,有1例半年后复发.复发者经过X线片检查发现,根管内充填不完全,作再治疗后痊愈.23例经过1.5~5年追踪观察,均无复发.结论 牙源性颏瘘多发生于儿童少年时期,恒前牙外伤所致,多有误诊误治史.对病源牙与瘘道的联合根治和严密完整的根管治疗是,保留患牙治愈牙源性颏瘘的关键.由于儿童、少年时期,身体各部还处在生长发育期,下颌骨还处在改建期,牙列和咬合关系尚处于动态调整期,拔牙后可影响颌面部、牙列、牙合关系的协调性,保存患牙对恒牙列的完整和正常牙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胡丙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氨甲喋呤在治疗异位妊娠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对本院2008年6月至2011年8月确诊为EP 的符合保守疗法的30例患者采用氨甲喋呤配伍中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及副反应现象发生情况.结果 30例患者中,治愈27例,占90.0% ;失败3例;出现副反应现象7例.结论 用氨甲喋呤配伍中药治疗EP,方法简便,副作用小,疗效可靠,但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注意患者体征等相关变化,需定期检查.

    作者:陈志进;阮彩霞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贮存式自体输血在白血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对白血病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40例白血病缓解患者分为贮存式自体输血20例和异体输血20例.贮存式自体输血方式:患者在化疗前3天,采集自体全血200~400ml,于4℃保存,待患者病情需要时回输.结果 自体输血组患者异体输血量远远低于无自体输血组患者,自体输血组患者未出现发热反应和过敏反应等输血不良反应,无自体输血组患者出现2例发热反应,3例过敏反应,P<0.001,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贮存式自体输血可减少异体输血量及输血不良反应,对白血病治疗是科学、经济、有效的输血方式.

    作者:沈少卿;钟永根;桑利勇;冯水堂;金炯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十二指肠损伤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损伤治疗体会.方法 对收治的11例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质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10例,治愈率90.91%,术后并发症1例9.09%,无死亡.结论 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临床特点,提高术中探查的确诊率,根据伤情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建立有效的十二指肠引流减压及术后足量抗酸药物及生长抑素的应用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彭小根;王晓年;邹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老年人脑对冲伤致急性脑肿胀预后不良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人脑对冲伤致急性脑肿胀的预后不良因素.方法 将本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脑挫伤并发急性脑肿胀手术病人51例中的老年16例作为分析对象,了解处理与预后的关系,并将GOS作为生存指标与35例非老年人比较.结果 Ⅰ~Ⅲ级为预后不佳,Ⅳ~Ⅴ级为治疗有效,将其进行组间比较,老年人与17~40岁预后比价χ2=4.69,P<0.05,有显著差异;40~60岁与17~40岁比较χ2=3.38,P>0.05,差异不显著.结论 老年人脑挫伤致急性脑肿胀手术后患者死亡率高,预后不佳,临床上应早期观察、早期治疗,手术后处理全面及时,提高生存质量及生存率.

    作者:贾丛林;张斌;管国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急性颅脑外伤手术患者应用抗氧化剂的脑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依达拉奉注射液对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患者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探讨依达拉奉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2例急性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手术开始切皮时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mg,30分钟内输注完毕.在手术开始前(T0)、手术开始后2小时(T1)、手术后24 小时(T2)测定血清SOD浓度,同时于治疗前、治疗后3、7天检测两组患者血清NSE浓度.结果 两组SOD活性T1、T2与T0相比,均增加明显(P<0.05),但T1、T2时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7天治疗组NSE浓度较对照组显著降低.治疗后14天及3个月治疗组的GO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颅脑损伤有良好的效果,可以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黄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处理的内容和方法.方法 110例60~97岁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合并症、术前准备、手术适应征、内固定的选择以及术后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Tronzo-Evans分型,Ⅰ型21例,Ⅱ型26例,Ⅲ型45例,Ⅳ型9例,Ⅴ型9例.患有不同程度并存症58例.所有患者术后获6~24个月随访.参照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85例,良25例,本组无手术死亡.结论 准确的术前全身情况评估、积极充分的术前准备、合适的内固定器械和术式选择、熟练的手术技巧、合理的用药和功能锻炼,是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围手术处理的重要内容,是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作者:吴圣润;黄永;王剑平;黄其方;吴奇剑;孔晖;缪必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探讨杂交手术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采用杂交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患者均获治疗成功,术后切口处皮下血肿2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无远端栓塞及急性血栓形成病例的发生,随访2~12个月,出现再狭窄病例1例,经再次血管腔内治疗后好转.结论 杂交手术是治疗多节段复杂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国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78例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收集2000年3月至2007年8月间,本院收治的78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资料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78例TNBC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1岁(32~73岁),发病年龄≤35岁者9例(11.5%);绝经前患者47例(60.3%);有乳腺癌家族史(≥1个Ⅰ级亲属患乳腺癌)6例(7.7%),淋巴结阳性患者49例(62.8%),肿瘤大径≥5cm者12例(15.4%),浸润性导管癌66例(85%);病理分级Ⅰ级12例(15.4%),Ⅱ级48例(61.5%),Ⅲ级18例(23.15%);病理分期Ⅰ期11例(14.1%),Ⅱ期40例(51.3%),Ⅲ期22例(28.2%),Ⅳ期5例(6.4%).术后3年内复发转移者37例(78.7%),3年总生存率69.4%,3年无疾病进展生存率为48.6%.结论 三阴性乳腺癌具有确诊时原发肿瘤较大、病理分期较晚、病理分级较高、淋巴结转移数目较多、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率较高等特征,淋巴结转移数目是三阴性乳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作者:任伟丽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在胸腰椎骨折中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治疗方法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了本院2005年5月至2006年6月期间,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加伤椎固定方法治疗的胸腰椎骨折病人21例.术前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丢失57%(46~75%),Cobb角平均26°(18°~39°),平均在伤后5.7天内手术.结果 所选21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0~6.1年,平均随访时间5.4年.影像学资料显示术后即刻伤椎前缘高度平均恢复至96%(87%~100%),术后Cobb角平均为6.5°(0°~10°),复位良好,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平均为89%(81%~94%),Cobb角平均为8.3°(4°~13°).无断钉、断棒等内固定失败.讨论对胸腰椎骨折应用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系统结合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可以增强内固定系统的牢固性,有利于椎体高度恢复和矫正后凸成角,维持矫正效果、减少后凸畸形,减少内固定的失败率,但远期随访仍有一定程度的矫正丢失.

    作者:何勇;冯明录;董涛;朱大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后腹腔镜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联合胆道镜取肾盏结石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盏小结石的临床应用.方法 4年来对12例经后腹腔途径在腹腔镜下使用胆道镜取出肾盏结石的手术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1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90~180分钟,术中出血40~100ml,术后住院5~8天,未发生因器械、设备故障或改变手术方式,术中、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是输尿管上段结石合并肾盏小结石治疗的一个可选择方法.

    作者:翁责茗;贾万伟;薛川;张建球;杨崇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原发性小肠肿瘤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方法.方法 对本院11年来1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肠肿瘤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肠梗阻等,以恶性多见.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较困难,误诊率高,手术是其主要治疗手段,改善病人预后的关键是加强对本病的重视和认识.

    作者:王纲;朱忠良;胡浩忠;张芸;孙勤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超激光治疗膝骨关节炎

    目的 观察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痛点超激光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15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每周1次,5周为1疗程.超激光疼痛治疗仪B型探头痛点照射,每点照射时间5~10分钟,每天1次,每周6次.结果 治疗5周后,88.7%的患者膝关节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 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联合痛点超激光照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尤其对早中期患者效果更佳.

    作者:许丽华;牟朝晖;徐卫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女性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治疗体会

    目的 分析盐酸坦洛新缓释片配合针灸治疗女性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DNB)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35例女性DNB患者采用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片配合针灸治疗,观察排尿改善情况、尿流率改善情况及残余尿量变化.结果 随访1周,18例疗效显著,11例有效,6例疗效不明显.2周后,11例有效者中5例转为显效,6例疗效不明显中2例转为有效.本组无病例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反应.结论 盐酸坦洛新缓释片配合针灸对治疗女性DNB有较好疗效,副作用也小.

    作者:金霆;丁焱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本院收治5例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患者,4例男性,1例女性,平均年龄38岁.所有患者均先试闭合复位内固定股骨颈,闭合复位失败再根据髋臼骨折类型采用前路或后路或联合入路先复位固定股骨颈骨折再复位固定髋臼骨折.术后按照Matta标准和Haidukewych标准分别评价髋臼复位和股骨颈复位.结果 术后随访18~74个月,平均35个月.髋臼骨折4例解剖复位,1例满意复位;股骨颈骨折均复位优,所有患者均骨折愈合.2例患者伴脱位,进行延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患者出现股骨头坏死,行全髋置换,术后患者对功能满意,余3例患者未出现股骨头坏死,对术后功能满意.结论 髋臼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可以恢复髋关节良好功能,髋臼的解剖复位对术后髋关节功能起很大作用.

    作者:周明弟;茅国军;沈建明;汪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非气腹腹腔镜在儿童剖腹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目的 报道临床应用非气腹腹腔镜在儿童剖腹术后并发症诊治中的体会.方法 本院2008年8月至2012年1月应用非气腹腹腔镜诊断和治疗30例儿童剖腹术后并发症病例.结果 30例按手术设计完成诊治,阴性探查2例,术后无1例并发症.结论 非气腹腹腔镜在治疗儿童剖腹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具有积极、微创、准确、安全、少并发症、患儿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詹汉柽;沈方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非手术治疗闭合性肝破裂的临床体会(附30例报告)

    目的 探讨闭合性肝破裂非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年7月至2010年7月采用非手术治疗30例闭合性肝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非手术治疗30例患者中治愈28例,治愈率93.33%,其中2例并发肝脓肿.经B超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冲洗,治愈出院,并发症发生率6.67%.中转手术2例,中转率6.67%.结论 在严密监测及严格掌握非手术治疗适应证的条件下,非手术治疗闭合性肝外伤是安全、可行的.但对非手术治疗期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发生延迟性出血者应及时手术.

    作者:陈军强;厉学民;毛根军;郑樟栋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妇产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心理调查和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妇产科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及相关心理状态,为患者心理支持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2008年2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妇科手术患者100例,术前1天和术后7 天由患者在无干扰的情况下分别自行填写William WK 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2]及自制的与手术相关心理状态调查表,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妇科手术患者手术前后SAS评分均高于常模值(P<0.001),手术前及手术后的SAS评分比较,术后分值较术前低(P<0.001);妇科手术患者SDS术前评分高于常模值(P<0.01),而术后与常模值比较(P>0.05).结论 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前应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解答与疾病及手术相关问题,协助患者提高认知能力并消除或减轻焦虑与抑郁,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王运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患者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患者腹腔室隔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82例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患者,计算腹腔室隔综合征的发生率,多因素分析腹腔室隔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3例 (28.1%) 患者并发腹腔室隔综合征,多因素分析显示APACHEⅡ评分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是腹腔室隔综合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多发伤合并腹部损伤患者腹腔室隔综合征发生率较高,APACHEⅡ评分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是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陈盛;郑旭东;季宪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腹腔镜联合纤维胆道镜胆总管探查术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临床疗效及其微创的治疗价值.方法 对本院自2004年4月至2009年4月56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6例手术均获成功,其中胆总管切开取石后置T管引流32例,胆总管切开取石后Ⅰ期缝合24例,3例发生术后胆漏,1例发生腹腔残余感染.结论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征的情况下,Ⅰ期缝合术较T管引流术更能体现腹腔镜技术的优越性.

    作者:朱建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根管治疗期间发生急性炎症的原因与对策

    目的 探讨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影响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 对265例根管治疗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分析根管急症发生的原因,从而进行策略研究.结果 根管治疗期间急症发生率为11%~14%,EIAE发生率与根管预备超出根尖孔,有无瘘管,上下颌牙位、及根管内药物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管预备长度,牙位及有无瘘管与EIEA发作有显著关系,预备前消毒,根管预备后开放引流等措施可能减少EIEA的发作.

    作者:杨沛蕾;蒋勇联;刘泽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4年12月至2010年12月,对3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组合式外固定器固定,观察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0~65天,平均54天.拆除外固定器时间平均为78天,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时间平均为86天.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定:优18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85.7%.结论 组合式外固定器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操作简单,固定可靠,骨折愈合快,术后效果优良.

    作者:祝小敏;邵荣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手术治疗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探讨

    目的 探讨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骨瓣开颅治疗.方法 分析4例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方法.结果 3例直接骨瓣开颅治疗,效果良好.1例因为手术方式改变,术后部分血肿残留,二次手术治疗,术后出现硬膜下积液,1个月后积液吸收.结论 骨瓣开颅是治疗机化型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主要方法.

    作者:冯玛静;高树山;吕中华;陈江;刘新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复合皮混合移植早期修复踝关节深度烧伤创面

    目的 总结复合皮混合移植早期修复踝关节深度烧伤创面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6年9月至2010年10月,本组12例含踝关节深度烧伤的病例.烧伤总面积18%~65%,Ⅲ度5%~35%TBSA,烧伤后72小时内行踝关节深度创面削痂,采用J-Ⅰ型异体脱细胞真皮(北京桀亚莱福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修复.复合皮移植面积10cm×8cm~18cm×12cm.结果 术后2例因皮下积血部分皮缺血坏死脱落,肉芽形成Ⅱ期自体皮移植修复,其余均Ⅰ期愈合.随访2~24个月,踝关节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 早期削痂复合皮移植是修复踝关节深度烧伤创面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喻三宝;蒋金珩;宗文政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手法治疗梨状肌综合症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法治疗为主的梨状肌综合症患者19例资料.采用VAS评分,观察手法治疗前后的疼痛强度变化.结果 19例患者手法治疗前其VAS评分为>(7.02±0.83)分,手法治疗后VAS评分为 (1.86±1.07)分,手法治疗后疼痛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手法为主治疗梨状肌综合症是一种安全、迅速、方便、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明途;杜光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不同妊娠期孕妇血清总胆汁酸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通过对孕妇不同妊娠时期血清总胆汁酸(TBA)的测定,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第5代循环酶法定量检测150例健康未孕妇女(对照组)和450例不同妊娠期正常孕妇血清TBA浓度.结果 血清TBA浓度:对照组(3.6±1.6)μmol/L,妊娠早孕组(4.2±1.9)μmol/L,妊娠中孕组(5.6±2.3)μmol/L,妊娠晚孕组(7.5±2.7)μmol/L.各组间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50例不同妊娠期正常孕妇中有35例TBA浓度大于正常值,异常率为7.8%.结论 妊娠过程中血清TBA浓度有持续升高的趋势,在妊娠期间定期检测血清总胆汁酸,有利于早期发现妊娠性肝内胆汁瘀积症(ICP),对减少围产儿的病死率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晓岚;马红松;潘辉;范淑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不同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对止血带反应的效果评价

    目的 比较3种不同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对止血带反应的效果评价.方法 上肢前臂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试验A组(腋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照B组(单纯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对照C组(单纯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每组各30例.以止血带下及以远部位疼痛不适作为评价的止血带反应的标准,比较3组间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止血带反应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术中需辅助静脉麻醉的例数及止血带反应时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 试验组与两对照组在止血带反应例数、止血带反应发生时间、止血带反应程度、术中需辅助静脉麻醉的例数及止血带反应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方面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明显优于两对照组.结论 腋路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能有效地减少上肢止血带反应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上肢前臂手术麻醉方法.

    作者:黄任水;周建辉;陈仁云;李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琥珀酰明胶预注对直肠癌手术病人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琥珀酰明胶预注对直肠癌手术病人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其价值.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本院收治ASAⅠ~Ⅱ级无心、肺、肝、肾及血压异常的择期直肠癌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三组,观察其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Ⅱ组、Ⅲ组在T1、T2较Ⅰ组的MAP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琥珀酰明胶预注能有效地提高直肠癌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血容量和灌注压,保持循环稳定,降低血粘度,改善微循环.

    作者:吴伟华;蓝建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帕瑞昔布钠在无痛人流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帕瑞昔布钠在无痛人流术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120例ASAⅠ~Ⅱ级要求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用异丙酚)和帕瑞昔布钠组(帕瑞昔布钠复合异丙酚).在手术过程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R)、心率(HR)、呼吸(R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分别记录清醒后5分钟、0.5小时和6小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同时记录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MAR、HR、RR的低值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清醒后0.5小时和6小时两个时点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丙泊酚用药总量、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痛人工流产术术中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不能即时产生充分的镇痛,但有良好的人工流产术术后镇痛作用,可安全用于人流术后镇痛.

    作者:林佩君;徐韶怡;柯建韩;林江海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新型Airtraq 喉镜(氧瞬得)在困难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Airtraq喉镜在困难气道插管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60例困难气管插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使用Airtraq喉镜插管过程中患者声门显露率、气管插管总成功率和一次插管成功率、插管操作时间、插管操作相关并发症等.结果 Airtraq喉镜组患者声门显露均为Ⅰ级,气管插管均一次成功(100%),插管过程中患者心率和血压稳定,未出现声音嘶哑、牙齿损伤或松动的病例,插管后出现口腔粘膜出血1例,术后咽喉痛1例,分别占总例数的3.3%.结论 Airtraq喉镜对麻醉中困难气管插管理及临床抢救插管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磊;李世文;李清平;王忠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B型超声诊断肾结核与X线肾造影对比观察

    目的 探讨B型超声诊断肾结核与X线肾造影对比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收治的50例肾结核患者临床影像学资料,分别通过B型超声、X线肾造影检查.结果 B型超声诊断肾结核符合率稍高于X线肾造影诊断符合率,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例肾结核患者B型超声与X线肾造影诊断分型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应综合B型超声与X线肾造影及手术病理各自特点进行联合诊断,提高符合率,为治疗肾结核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爱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改良臂丛阻滞在手部手术应用的可行性

    目的 观察改良臂丛阻滞在手部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180例拟行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E、F组,每组90例.E组采用肌间沟、外加腕部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F组为对照组,行肌间沟阻滞加腋路阻滞.比较两组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起效及维持时间,有无局麻药毒性反应,麻醉效果评定(按完全、基本完全、部分阻滞和失败4级标准评定).结果 感觉、运动阻滞维持时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E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快于F组(P<0.05),局麻药毒性反应E组少于F组(P<0.01),E组阻滞效果完全率高于F组(P<0.01).结论 肌间沟阻滞加腕部正中神经、尺神经阻滞,麻醉起效时间迅速,效果完全,局麻药毒性反应少,是手部手术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作者:郦萍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成像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诊断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临床价值.方法 应用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容积探头,对2007年11月至2011年5月间因已婚不孕、反复习惯性流产的子宫发育情况进行检查.结果 发现纵隔子宫124例,双子宫16例,双角子宫11例,单角子宫15例,残角子宫9例,弓形子宫2例.结论 经阴道实时三维超声诊断子宫畸形快速、简便、明确、重复性好、无射线.尤其是纵隔子宫更具有特征性的三维声像特点,是诊断子宫畸形并且区分畸形种类的佳检查方法,可替代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及宫腔镜检查等有创手段,值得在子宫畸形者中应用,有利于优生优育,减少流产儿的发生.

    作者:解左平;金社红;王敏;袁华;周佳梅;刘继荣;钟汉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用一次性输血器改制脑室外引流装置

    目的 介绍一种输血器改制的脑室引流装置.方法 将2付输血器取材改制成脑室引流装置,对2002年1月~2010年10月本院40例脑室出血患者,按脑室引流常规操作,穿刺成功后接输血器改制的脑室引流装置.结果 脑室引流效果满意,临床观察未见有低颅压症状,引流期间2例出现脑脊液培养为阳性,经腰穿放脑脊液配合鞘内注射庆大霉素后恢复正常.结论 输血器改制的脑室引流装置取材和应用方便,效果确切,实用价廉,适于低收入或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柳建生;屠传建;宋大刚;郑刚;顾志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在异位妊娠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在异位妊娠治疗方法选择应用.方法 选择超声诊断80例异位妊娠病例分为保守和手术治疗两种方案.结果 经超声诊断为异位妊娠患者80例,53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其中包含25例患者保守治疗失败转为手术治疗,余28例患者采取药物保守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52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其中27例患者超声诊断立即手术治疗,25例患者为保守治疗失败转为手术治疗.结论 经超声诊断在异位妊娠治疗的选择应用对临床治疗方案选择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伟军;洪尚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原发性结肠癌的彩色多普勒诊断分型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发性结肠癌的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11年10月超声诊断结肠癌47例的临床资料及声像图特征,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 超声诊断误诊1例,共46例彩色多普勒诊断结肠癌与结肠镜术后病理对照符合率约90%以上.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结肠癌是一种方便而有效的检查方法,还能了解病变浸润的深度及远处转移情况.

    作者:徐顺和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创伤部位感染的病原学分布及耐药性调查

    目的 为了解创伤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以便为有效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常规方法对创伤部位标本作细菌和真菌培养,药敏试验采用K-B法,ESBLs检测采用纸片扩散确证法,MRSA和MRCNS检测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结果 共检出病原菌16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分别占57.1%和41.7%;ECO中ESBLs检出率42.6%; MRSA检出率73.5%;SEP中MRCNS的检出率64.3%.结论 创伤部位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ECO,SAU,PAE和SEP;这些细菌的耐药性普遍较强,临床应加强预防措施,并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有效的抗生素,保证创伤治疗的及时愈合.

    作者:赵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房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选择适合封堵的房间隔缺损病人46例,在经胸超声心动图和X线引导下行封堵术,术后通过经胸超声心动图进行动态随访观察.结果 46例患者除1例封堵失败外,45 例封堵成功,成功率达97.83%,术后1例病人有少量残余分流,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经胸超声心动图对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术前病例筛选及指导选择封堵器型号大小、术中放置封堵器过程监测和术后评价疗效起着重要作用,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测方法.

    作者:鲁建兴;郭航远;刘夏天;张丽琼;石鹏;王华;池菊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子宫内膜癌患者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CA125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CA125在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前后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来本院就诊的43例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手术前后检测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CA125变化,及在不同病理分期患者中的变化.结果 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MMP-2和CA125水平者明显增高.在子宫内膜癌患者中,手术前血清中MMP-2和CA125水平在Ⅲ期、Ⅳ期比Ⅰ期明显增高,而Ⅱ期与Ⅰ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血清中MMP-2和CA125有逐渐增高的趋势;手术后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CA125水平明显降低,在Ⅲ期和Ⅳ期患者中降低尤为明显;手术前血清中MMP-2和CA125水平在G2、G3期比G1期明显增高,随着病理分级的增高,血清中MMP-2和CA125有逐渐增高的趋势;而在手术后血清中MMP-2和CA125明显降低.结论 血清中MMP-2和CA125水平变化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疗效判定、评价预后、复发的早期诊断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金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胰腺癌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CA199、CA242、CA125、CEA和OPN联合检测对胰腺癌诊断和疗效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 检测41胰腺癌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和4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CA125、CEA和OPN的水平,比较胰腺癌组术前和术后的变化.并计算肿瘤标志物诊断胰腺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结果 胰腺癌组各肿瘤标志物测定值及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前测定值明显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诊断准确性均比单项检测高,其中单项以CA199敏感性高.结论 CA199、CA242、CA125、CEA和OPN联合检测对胰腺癌的诊断、疗效观察及复发预测是较理想的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洪秀宇;张立清;钱春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HPV6/11、HPV16/18与HPVL1蛋白检测在男性阴茎乳头状增生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调查男性阴茎乳头状增生性病变患者的HPV6/11、HPV16/18和HPVL1蛋白表达情况,确定病理诊断应用依据.方法 回顾性调查130例男性阴茎乳头状增生性病变患者,采用常规病理组织学方法、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男性阴茎乳头状增生性病变患者手术标本的HPV6/11、HPV16/18和HPVL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30例阴茎上皮乳头状增生性病变病例,尖锐湿疣、低级别上皮内病变、高级别上皮内病变和鳞癌分别占64.6%、16.9%、10.8%、7.7%.尖锐湿疣中HPV6/11、HPV L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92.9%和97.6%,高于其他三组病变.低级别上皮内病变HPV16/18表达阳性率为81.8%,高于其他3组病变.结论 对于HPVL1表达阴性的男性阴茎上皮乳头状增生性病变患者应该严格随访.

    作者:钱萍;马祯一;徐广涛;胡泊;沈瑞林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股静脉置管后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低分子量肝素预防股静脉置管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122例下肢深静脉置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9例).治疗组每日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5000IU,对照组采取下肢主被动活动等常规预防方法.观察2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治疗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有无变化.结果 治疗组有7例出现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有15例出现,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APTT、PT、INR、PLT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股静脉置管术后使用低分子量肝素可以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荆山;董燕;胡晓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舒芬太尼或曲马多术后镇痛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通过评价自控静脉舒芬太尼或曲马多镇痛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患者血浆中细胞因子及免疫细胞的影响,探讨不同种类镇痛药物对术后早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80例LC术患者用抽签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患者为术后自控静脉舒芬太尼镇痛;B组患者为术后自控静脉曲马多镇痛.观察麻醉前30分钟、手术后即刻、术后24小时、术后72小时4个时点患者血浆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T细胞总数、NK细胞、CD4+及CD8+细胞的水平,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评价各组患者术后2、24、48、72小时的镇痛效果.结果 术后各时点A组、B组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除术毕即刻T细胞总数较麻醉前基础值升高外(均P<0.05),余时间段T细胞总数、NK细胞、CD4+及CD8+细胞的变化与基础值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毕即刻至术后72小时血浆IL-2水平与麻醉前值比较均降低(均P<0.05),两组患者术毕即刻IL-6、IL-10水平与麻醉前值比较均显著升高(均P<0.05),并持续升高至术后24小时达峰值后逐渐下降,但术后72小时两组患者IL-6、IL-10水平仍高于术前.结论 舒芬太尼和曲马多对LC患者术后均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并且两者的免疫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异.

    作者:胡崇辉;胡桂英;傅理;徐军;陈元良;吴俊琪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非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治疗小腿严重创伤41例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非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治疗小腿严重创伤后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2001年4月至2010年12月,回顾性分析对41例小腿严重创伤病人应用股前外侧皮瓣、背阔肌肌皮瓣移植或组合移植,皮瓣血管桥接或嵌入受损胫前或胫后血管的非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组织移植术覆盖创面,同时改善或重建伤肢远端血供的病人,进行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结果 41例58块组织瓣52块皮瓣Ⅰ期成活,皮瓣坏死膝下及膝关节平面截肢各1例,皮瓣部分坏死VSD封闭引流换药肉芽生长后植皮3例.结论 充分的术前准备,高质量显微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护士严谨的工作态度,严密监测,细致的心理护理,积极有效的各项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作者:潘仙利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2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护理

    目的 摘要:总结28例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的护理.护理重点在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ARDS,一旦并发ARDS要做好良好的气道护理、加强基础护理、维持恰当输液量,同时应用机械辅助通气,防止进展为晚期,才能提高救治率及预后.

    作者:吴丽萍;朱建英;郑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干预措施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实效研究

    目的 探讨干预措施预防住院患者跌倒的实效.方法 建立住院患者防跌工作计划,成立院防跌管理小组,分层次施行防跌工作知识培训,实施规范防跌护理程序,防跌干预措施启用和评定标准及指标以达到干预措施防跌的实效.结果 全院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由7.55 /万人下降到2.82/万人,严重伤害率由82.98%下降到63.42%;患者由宣教前平均掌握人次8.1%提高到76.6%,未掌握人次由51.9%下降到6.5%.护理人员能掌握相关知识由培训前30%提高到培训后82%,未掌握下降到0,陪护人员掌握防跌相关知识与年龄无关,但与学历和工龄有关联,培训前后有明显关联.结论 综合性医院住院患者防跌采用干预措施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和严重伤害率,宣教和指导是住院患者防跌回报率高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防跌意识和技能是降低跌倒发生率的关键,加强陪护人员教育培训和管理是住院患者防跌的保证.

    作者:王谊;林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等热量不同糖成分营养制剂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持续泵入等热量不同糖成分营养制剂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60 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普通肠内营养制剂组(30例)和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组(30例),在相等非蛋白热量(104.6 kJ/Kg·d) 摄入条件下,进行14天不同糖成分的肠内营养制剂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糖影响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两组患者2 周内每日平均血糖水平及每日平均胰岛素剂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28天生存率和改良Rankin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持续肠内泵入普通肠内营养制剂和糖尿病专用型肠内营养制剂对血糖影响差异不明显,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血糖患者可选择该制剂.

    作者:黄建江;施小燕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本院收治的168例脑外伤患者.收集年龄、性别、入院时间、入院时GCS评分、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线移位、环池形态、瞳孔散大、急诊手术、首次CT时间、创伤严重程度评分和APACHEⅡ评分等资料.计算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发生率,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63例(37.5%)脑外伤患者发生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蛛网膜下腔出血(OR=12.421,95%CI=1.263~42.715,P=0.001)和首次CT时间(OR=0.421,95%CI=0.263~0.715,P=0.002)是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发生率较高,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短时间内完成首次CT检查是脑外伤后进展性出血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沈良军;章国海;黄杭斌;吕庆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丙泊酚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丙泊酚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相关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15):假手术组(S组)、重症胰腺炎组(SAP组)、丙泊酚组(P组).以4%牛磺胆酸钠逆行胰胆管注射的方法制作SAP模型.丙泊酚组(P组)在制作SAP模型前30分钟经股静脉注射5mg·kg-1,随后以10mg·kg-1·h-1继续持续输注.各组均于造模12小时后取材,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采用RT-PCR法检测肺组织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湿干重比及对肺脏进行病理学评分.结果 与SAP组相比,P组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湿/干重比、肺组织MDA含量和SOD活性以及血清TNF-α和ICAM-1 mRNA水平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丙泊酚可减轻大鼠SAP相关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减少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中性粒细胞在肺内的积聚,抑制过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卢建喜;杨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乌司他丁联合三七总皂甙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的影响

    目的 观察乌司他丁联合三七总皂甙对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意义.方法 将健康大鼠随机分组,分别测定各组血清炎性因子TNF- α、IL-1 β水平,并相互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水平明显升高,三七总皂甙、乌司他丁均可以抑制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炎性因子TNF-α、IL-1β水平,其中以两者联合应用的抑制作用为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乌司他丁与三七总皂甙联合治疗能有效抑制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炎性因子TNF- α、IL-1β水平,对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有积极意义.

    作者:傅丽霞;罗鸣;陈然;陈俊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五常法区域化管理在神经外科病区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五常法区域化管理在神经外科病区中的作用.方法 对开展五常法区域化管理活动前后8个月科室五常法检查的平均优秀达标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患者对病区环境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与开展五常法活动前相比,科室五常法检查的平均优秀达标率54%上升至75%(P<0.05)、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从13件减少至5件(P<0.05)、患者对病区环境满意度评分从平均住院满意度(21.5±6.5)分上升至平均分数(26.4±2.6)分(P<0.05).结论 开展五常法区域化管理能美化工作环境,护士可控区域改善明显,能加强护士的主人翁精神,促进医护沟通,提高工作效率,促使护理管理体系科学化、规范化,公平化,杜绝差错.

    作者:徐苏芹;沈爱芝;陈金芳;祁海琴;张丽;宋大刚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1例钝性胸部创伤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钝性胸部创伤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1例高处坠落伤致主动脉瓣撕裂、重度关闭不全患者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探讨.结果 患者主动脉瓣左冠瓣叶撕裂,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予以剪除瓣叶,置换Carbomedics机械瓣膜.手术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钝性胸部创伤致主动脉瓣膜撕裂非常罕见,需要积极外科手术治疗,瓣膜置换对于严重的瓣膜撕裂患者是一种良好的选择.

    作者:雷伟;李伟栋;马量;倪一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骨盆开放性骨折并右下肢毁损伤术后感染1例

    目的 报告1例严重开放性骨盆骨折的成功处理体会.方法 开放性骨盆骨折合并股动脉破裂,直肠损伤、前尿道碾挫伤,后期出现严重感染,需敞开创口,加强健侧置管冲洗,加强骶前部引流,加强换药.结果 骨盆开放性骨折,右髋离断创面,经敞开引流,半月植皮存活良好,创面愈合良好.结论 骨盆开放性骨折,截肢创面,需充分敞开创口,健侧置管冲洗,加强骶前部引流,加强换药,腹前有活力组织右移,并左侧相对健康组织VSD引流、植皮手术后,换取创口愈合.

    作者:金掌;张立岩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