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建立连钱草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材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反相Symmetry C18柱 (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和0.4%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7 nm;柱温30℃;流速1.0 ml/min.进样体积20 μl.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确定18个峰构成连钱草药材的指纹特征,各批次药材均具有上述特征,但特征峰的相对含量分布差异导致色谱概貌存在一定差异.确定了连钱草药材HPLC 中绿原酸、木犀草素二个黄酮成分所对应的保留时间一致;10个批次的连钱草药材HPLC 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3.结论该方法准确、简单、稳定,其色谱指纹图谱可用于连钱草的鉴别和质量控制.
作者:朱玲英;钱大玮;段金廒;钱士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生命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在国内译法众多,包括生活质量、生命质量或生存质量等,其本质并无太大差别,故简称为QOL.
作者:慕晓艳;赵爱光;郑培永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同时测定头花蓼中没食子酸与槲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RP-HPLC(DAD)]法,梯度洗脱,测定头花蓼中没食子酸与槲皮苷的含量.结果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2%,97.16%(n=5),RSD分别为2.85%,1.07%(n=5).结论该方法准确、简捷,可为评价头花蓼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吴红梅;贺祝英;王祥森;何顺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多民族常用的植物药透骨草进行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结果透骨草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等方面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结论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图能够很好地鉴定透骨草.
作者:李厚聪;刘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HEK细胞Nav1.5电流电压依赖性Na+电流失活与激活曲线, 甘松挥发油对电流-电压关系(I-V),电导-电压关系(G-V)曲线的影响, 以及对快Na+通道失活(H-I)的影响.方法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HEK细胞Nav1.5电压依赖性Na+电流失活曲线, I-V和H-I曲线.结果正常自然依赖性失活曲线向超极化移位,移动速度10 min内是4 mV.甘松挥发油能降低I-V曲线Na电流的峰电位,但不能改变其Na电位(ENa)从内流向外流的反转电位的方向.G-V曲线明显向超极化方面移动,Vg1/2 =(-59.8±4.22) mV是对照自然失活曲线;Vg1/2 =(-58.8±5.69) mV 是10 PPM甘松挥发油;Vg1/2 =(-68.0±4.36) mV是药物被洗脱后失活曲线(P<0.01,n=6).在除去自然移动值后10 PPM甘松挥发油的Na电位失活作用明显.甘松挥发油应用前, 应用10 PPM甘松挥发油以及药物洗脱后H-I曲线与自然失活曲线比较,校正自然失活因素后10 PPM甘松挥发油实际移动Vg1/2是(18.0±4.50) mV (P<0.01, n=5),洗脱40 min后接近对照状态.结论甘松挥发油对I-V,G-V曲线有向超极化移位的影响.对快Na+通道有加速失活与抑制激活的作用, 然而电压依赖性Na失活是可逆性的.这一作用奠定了甘松挥发油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
作者:葛郁芝;吴志婷;胡朗吉;Yeh Jay Z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更加科学、严谨的小叶榕浸膏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浸膏的小叶榕药材进行鉴别;采用灰分测定法测定浸膏的无机盐含量;采用浸出物测定法测定浸膏80%乙醇浸出物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浸膏的总黄酮含量. 结果建立了小叶榕浸膏更加安全、科学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制订了浸膏灰分和80%乙醇浸出物的控制标准;建立了浸膏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该法的总黄酮加样平均回收率为98.54%,RSD为0.84%. 结论实验所建立的小叶榕浸膏质量标准更加安全、科学、可靠.
作者:陈路;蓝鸣生;李永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响铃草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打孔琼脂扩散法和稀释法对响铃草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抑菌实验研究.结果响铃草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供试细菌和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藤黄微球菌、绿脓杆菌以及黄霉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响铃草提取物有明显的体外抑菌作用.
作者:周英;王慧娟;段震;李燕;黄赤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长白楤木根、茎、叶中所含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于360 nm波长处测定.结果总黄酮在4.08~32.64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A=0.018 3C+0.012 7,R2=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63% (RSD=1.9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长白楤木的质量控制.
作者:宁德利;阮洪生;韩承伟;黄金仁;殷奎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影响沉香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反应的各因素进行优化,建立适用于沉香RAPD的佳反应体系.方法采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基因组DNA,变化单一因素的方法对模板 DNA浓度、Taq酶用量、dNTPs、引物浓度、Mg2+浓度、退火温度对RAPD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建立了适合沉香RAPD分析的佳反应体系:在20μl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用量20 ng、Taq酶1.0 U、dNTPs浓度为0.3~0.4 mmol·L-1、随机引物浓度为0.6 μmol·L-1、Mg2+浓度1.5~2.0 mmol·L-1.PCR反应条件:94℃,10 min;94℃,1 min;36℃,1 min;72℃,2 min;45个循环,72℃,8 min.结论该反应体系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重复性.
作者:邵敏;周鹤峰;唐历波;刘银花;李官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提取分离强心Ⅰ号方强心作用的有效部位.方法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分离材料,将强心Ⅰ号方组成药材的水提物、醇提物分别经蒸馏水,10%乙醇,30%乙醇,50%乙醇,70%乙醇,95%乙醇洗脱制得样品,然后通过离体蛙心试验观察受试样品的强心作用.结果水提物经30%乙醇,50%乙醇洗脱的样品和醇提物经30%乙醇,50%乙醇洗脱的样品对离体蛙心作用明显,其强心作用的半数有效浓度分别为:0.017g生药/ml,0.58 g生药/ml,10.11 g生药/ml,21.44 g生药/ml.结论强心Ⅰ号方中各味药材的水提物经30%乙醇,50%乙醇洗脱的样品和醇提物经30%乙醇,50%乙醇洗脱的样品具有明显强心作用.
作者:胡军娜;贾继明;王宏涛;赵宝华;郑亚杰;唐思文;徐登峰;赵韶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优选新疆锁阳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比较不同产地新疆锁阳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以芦丁为对照品, 用分光光度法比较了回流法、超声法、煎煮法从锁阳干燥肉质茎中提取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率,采用正交表进行实验优化了超声法的提取工艺.比较了不同地区不同生长期的锁阳中总黄酮的含量. 结果固液比和超声时间对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效率有显著影响,乙醇浓度对提取效率影响不显著.结论佳提取工艺为60%乙醇、1:60固液比、超声1.5 h,且总黄酮含量以奇台地区的锁阳高,出土期比开花期高,花中总黄酮含量高于茎中.
作者:康新平;热娜·卡斯木;刘亚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黄芪(AS)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适应样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间断静脉推注AS模拟预适应的实验方法,观察大鼠双侧颈总动脉栓塞再灌血清中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组织Na+-K+-ATP酶、Ca2+-ATP酶活性的变化.结果AS(10,8 g/kg)预处理可明显降低血清中MDA含量,同时增加血清NOS、NO含量及脑组织Na+-K+-ATP酶、Ca2+-ATP酶活性和NO含量.结论黄芪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缺血预适应样的保护作用.
作者:阮耀;黄川锋;岳兴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翻白草的化学成分.方法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等多种柱色谱分离,得到单体化合物,用各种有机波谱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鉴定为坡模酸(pomolic acid,1),3-O-乙酰坡模醇(3-O-acetyl-pomolic acid, 2),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3),2α-羟基白桦酯酸(2α-hydroxyl betulinic acid, 4), 槲皮素-3-O-β-D-葡萄糖(quercetin-3-O-β- D-glucoside,5),山萘酚-3-O-β-D-葡萄糖(kaempferol-3-O-β-D-glucoside,6).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翻白草中分离得到.
作者:刘普;李军波;李立英;余华宁;秦琳琳;尹卫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补虚祛瘀法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愈合的机理.方法采用改良付氏大鼠模型为研究对象,分为生理盐水组、复黄生肌愈创油膏组、补虚方组、祛瘀方组、康复新组,运用免疫组化法分别研究各组第18天创面瘢痕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3的变化.结果第18天时,复黄生肌愈创油膏组TGF-β1表达高于生理盐水组,而Smad3分子的表达低于生理盐水组.结论瘢痕形成重塑期,补虚祛瘀法对TGF-β1 → Smad3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秦海洸;何长杰;唐汉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多民族常用的植物药五爪金龙进行生药学鉴定,为其鉴别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鉴别方法.结果五爪金龙在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等方面具有专属性的特征.结论通过原植物、性状、显微、薄层色谱图能够很好地鉴定五爪金龙.
作者:焦涛;刘圆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薄荷(青茎和紫茎)以及留兰香资源中上部叶片无机元素种类和含量差异.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结果薄荷和留兰香中Ca和Cu含量均高于土壤中含量,其对Ca和Cu有富集作用.Ca,Mn,Cu,Cr,Pb,As含量在供试材料中存在极显著差异,但各元素含量间相关不显著.薄荷和留兰香资源无机元素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其中,薄荷资源各无机元素含量普遍高于留兰香资源无机元素含量,而青茎和紫茎薄荷无机元素含量差异不显著,野生和栽培薄荷资源无机元素含量间也无显著差异.结论薄荷叶片无机元素含量普遍高于留兰香.
作者:杨国丽;吴卫;郑有良;陈黎;张旭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琉璃草属为紫草科植物,全世界约有60种,我国有10种,2变种.该文综述了琉璃草属植物化学成分、药理活性、毒理作用及应用,为其进一步开发和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徐庆军;张德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黄姜皂素清洁生产工艺.方法采用预发酵法、分离法、酶解法、预发酵-黑曲霉发酵法、双分离法等提取黄姜皂素.结果双分离法的纤维素的平均得率为46.36%,淀粉的平均得率为32.75%,黄姜皂素的平均得率为预发酵法的86.47%,但酸用量为预发酵法的8.33%.结论双分离法为黄姜皂素清洁生产工艺,资源利用程度高,且生产周期缩短.
作者:舒国伟;陈合;李庆娟;王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高良姜中活性成分二苯基庚烷A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Elite,Hypersil ODS 25 μm (4.6 mm×250 mm);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40∶60);流速1 ml/min.结果二苯基庚烷A的线性范围0.45~3.6 μg,r=0.999 93,回收率99.62%,RSD 1.53%.结论该方法简便,线性关系良好,可作为高良姜中二苯基庚烷A分离检测的一种依据.
作者:周改莲;姜建萍;刘凡凡;辛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将病原生物学教学网站与传统课程教学有机结合,探索出一种以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的新型基础医学教学模式.一方面,充实了课堂讲授内容,扩展了授课领域,增强了知识的逻辑联接和学科的交叉融合;另一方面,实现了互动式教学和个性化学习,并且及时直观地反馈了教学效果.试点和调查表明这种教学模式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良好.
作者:张文平;马廉兰;谢水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测定土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为土党参的质量控制及引种栽培等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依利特-ODS 2(250 mm×4.6 mm,5 μm),以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 nm.结果测定了贵州11个不同产地的土党参中党参炔苷的含量,其范围为0.686~4.035 mg·g-1.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用于土党参的质量评价.
作者:孙庆文;黄敏;何顺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虚证状态下乌头属药用植物炮制减毒对药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喂食肥甘生冷食物造成脾失健运的虚证模型.观察虚证状态下药物炮制减毒后对药效的影响.结果在给予相同剂量的前提下,药物经过炮制后毒性降低明显,与炮制后化学成分变化密切相关,而在毒性降低的同时,药效没有降低.结论脾虚状态下乌头属植物经过炮制后镇痛作用没有降低,有的药品经过炮制后镇痛作用略有增强.
作者:刘智;张大方;张志仁;王奕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初步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制得的乌梅炭中有机酸和鞣质含量的变化,为乌梅炭炮制工艺的优选及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Ⅰ部)有关有机酸及鞣质含量测定的方法,对乌梅生品、炒炭品及不同温度的烘制品中有机酸和鞣质的含量变化进行考察.结果乌梅生品中有机酸和鞣质的含量高;随着制炭温度的升高,其含量逐渐降低.结论乌梅制炭后有机酸和鞣质的含量降低.
作者:李景丽;袁武会;于坚;刘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岗松进行分析研究,测定岗松中槲皮素含量,为岗松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岗松中槲皮素含量.色谱柱为Lichrospher C18(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水-磷酸-三乙胺(50:50:0.45:0.2),检测波长370 nm,柱温室温,流速1 ml/min.结果槲皮素在0.08 ~0.48 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4),平均回收率为100.64%,RSD为1.65%(n=9).结论该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作为岗松中槲皮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林霄;刘布鸣;陈明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考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效部位(CLMAF)抗抑郁作用.方法采用小鼠强迫游泳、悬尾、利血平拮抗、5-羟色胺酸(5-HTP)诱导甩头、慢性应激等抑郁动物模型,观察CLMAF的抗抑郁作用.结果CLMAF 20,40,80 mg/kg均能不同程度地缩短小鼠强迫游泳、悬尾不动时间,能拮抗高剂量利血平降低小鼠体温作用,增加5-HTP诱导小鼠甩头次数,改善慢性应激小鼠被动回避能力.结论CLMAF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
作者:康大力;瞿融;朱维莉;马世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通过查阅文献与实地调查,认为<中国药典>2005年版金银花和山银花分列值得商榷,不符合当前与将来金银花的药用需求.建议<中国药典>2005年版增补本和下版药典将金银花的植物来源修订为忍冬和灰毡毛忍冬.
作者:汪冶;文惠玲;梅树模;肖聪颖;郑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多烯紫杉醇脂质体大鼠体内代谢过程.方法优化色谱条件,以萃取浓集法处理生物样品,内标法测定样品中药物含量;SD大鼠尾静脉给药后测定设定时间点体内药物浓度,用2.0版DAS软件分析药物体内动力学参数.结果经优化色谱条件,在0.05~25 μg/ml浓度范围内,多烯紫杉醇线性关系良好.药物体内过程符合双室模型,主要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均值为:分布半衰期(T1/2α)为2.374 min;消除半衰期(T1/2β)为299.038 min;清除率(CL)为0.026 L/(min·mg);表观分布容积(V1)为0.219 L/kg.结论该研究为开发多烯紫杉醇脂质体提供体内动力学参考.
作者:刘睿颖;王盛民;宋庆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揭示H22 荷瘤小鼠邪毒壅盛证肿瘤组织基因表达的特征.方法采用GeneChip Mouse Exon 1.0 ST Array等技术及芯片分析方法,观察H22荷瘤小鼠邪毒壅盛、早期气虚、中期阳气虚及中晚期气阴阳虚证肿瘤组织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筛选到邪毒壅盛证独特性高表达的基因32个,其中包括Tcte3、Phf7、Ldhc等参与睾丸发育、精子或卵子发生的基因22个,Adipoq、Nrcam、Tnfaip6等与肿瘤有关的基因4个,以及Atp8b3、Pnpla3、Retn等其他功能的基因6个.筛选到邪毒壅盛证独特性低表达的基因2个,有Cort和LOC668417.结论邪毒壅盛证H22荷瘤小鼠肿瘤组织中存在大量独特性表达的基因,可能是该证候与其他证候区别的内在特征.
作者:卓少元;FANG Zhao-qin;卢文丽;潘志强;梁超;吴中华;刘小美;侯俐;张辉;廖明娟;高必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优选出地黄中梓醇的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梓醇含量为指标,利用 L9(34)正交实验法,以乙醇浓度、提取次数、加醇倍数、提取时间为因素,每个因素取3个水平,进行实验,来确定佳制备工艺.结果佳工艺为12倍量95%乙醇提取2次,1 h/次.结论经优化后工艺条件可靠,适合地黄中梓醇的提取工艺的参考.
作者:刘影;杨菁;黄雷;许燕;岳春丽;韦忠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为充分利用番石榴叶资源,优选番石榴叶总黄酮的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总黄酮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的方法研究提取番石榴叶总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影响番石榴叶总黄酮提取效果的主次因素为:乙醇浓度>回流时间>提取次数>溶剂用量.结论番石榴叶总黄酮佳提取工艺为10倍量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两次,2h/次.
作者:蔡丹昭;刘华钢;韦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优选超临界CO2萃取薤白挥发油成分的工艺条件.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以萃取的压力、温度、时间为主要因素,考察薤白挥发油的佳提取工艺.结果佳工艺为压力15 MPa,温度30 ℃,时间3 h,其挥发油得率为1.093 %,是水蒸气蒸馏法得率(0.296 %)的3.7倍.结论超临界萃取具有耗时少、效率高等优点,适合批量生产.
作者:蒋合众;马超英;李艳;丁雪娇;罗丽勤;林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考察中性蛋白复合酶法提取大枣多糖的工艺,并验证大枣多糖的部分药理作用.方法对不同提取方法作对比;以多糖的得率和纯度为指标,对效果较佳的中性蛋白复合酶提法安排正交实验,筛选提取工艺;后进行动物实验.结果确定中性蛋白复合酶法提取的佳工艺为:酶液浓度0.15%,pH 7.5,提取温度37℃;大枣多糖的药理实验表明大枣多糖属无毒级,大枣多糖大、中、小剂量对S180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用.结论中性蛋白复合酶法提取大枣多糖工艺有效可行.
作者:石奇;樊君;石异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鸡骨草植株形态及生药学特征.方法石蜡切片法与粉末显微鉴别法.结果从形态、性状、组织结构与粉末显微几个方面能有效地鉴定鸡骨草药材. 结论形态、性状、组织结构和粉末显微结构可以作为鸡骨草的鉴定依据.
作者:刘大强;杨海菊;莫童;孔德鑫;刘榜杰;黄荣韶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黄连多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方法用扩散法研究黄连多糖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并选用黄连水提液和盐酸小檗碱作为对照.结果黄连水提液和小檗碱对菌体均有抑菌效果,黄连水提液的抑菌效果尤为明显;黄连多糖没有抑菌作用.结论黄连多糖在体外条件下,不具有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
作者:姜延伟;王懿萍;吴玉娟;洪鹏举;许伦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瓜馥木Fissistigma oldhamii(Hemsl.)Merr. 根的生药鉴定方法.方法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对瓜馥木生药进行分析.结果描述了瓜馥木根的性状和横切面结构特征,发现其含有草酸钙方晶,螺纹导管等显微特征.结论这些特征可作为瓜馥木的鉴别依据.
作者:彭新生;周艳芳;王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教育模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方法将2004级药学专业36班32个学生分为8组,每组4人,各组设计了不同的提取分离方法进行橙皮苷的提取、分离和鉴定实验.结果各组实验的终产物都是橙皮苷,但产率和纯度有一定的差异.使学生对几种橙皮苷的提取分离方法有一个感性的自我认识和比较.结论异法同步设计性实验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其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在药学教育领域值得提倡和应用.
作者:李子强;段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微波提取女贞子总黄酮的新工艺进行研究.方法不同的提取工艺条件下做平行、正交和对比实验.结果原料0.500 g的女贞子粉末,提取剂为45%的乙醇,提取剂用量为1∶50(g/ml),微波功率为464 W,提取时间为300 s,提取3次为佳的提取工艺.结论与溶剂提取法相比,微波提取女贞子总黄酮的每次提取时间从24 h减少为300 s,提取率从61.39%提高到83.45%.
作者:杨铭;余林;陈润升;梁绍鉴;黎彧;陈坚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杨梅素分散片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保护机制及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制备大鼠实验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测定大鼠脑含水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单胺氧化酶(MAO)的活性和丙二醛(MDA)、乳酸(LA)的含量,观察杨梅素分散片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的影响;采用体内静脉血栓形成法,观察杨梅素分散片对体内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并研究其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杨梅素分散片各剂量组 (140,70,35 mg/kg)均可显著改善脑水肿、减少过氧化脂质的形成,减少乳酸的聚积,并对单胺氧化酶有抑制作用;显著减轻大鼠静脉血栓重量;显著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杨梅素分散片对大鼠实验性脑缺血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并有明显抗血栓形成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脂质过氧化物损害及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改善凝血状态、抑制血小板依赖性血栓的形成有关.
作者:覃洁萍;王乃平;钟正贤;陈学芬;李燕婧;张炜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Bre)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肾脏肥大的抑制作用与机制.方法建立T2DM大鼠模型,给予灯盏花素腹腔注射治疗,测定大鼠血糖、血脂、总胆固醇、血清胰岛素水平、肾脏肥大指数和单根近端小管(PT)钠泵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模型组血糖、血脂、总胆固醇水平都显著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降低;6周组大鼠PT钠泵活性显著升高,但12周组大鼠PT钠泵活性显著降低;12周组肾脏肥大指数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Bre治疗组血糖、血脂、总胆固醇水平都显著降低;6周组大鼠PT钠泵活性显著降低,但12周组大鼠PT钠泵活性显著升高;ISI显著升高;12周组肾脏肥大指数显著降低.结论Bre能抑制T2DM大鼠肾脏肥大,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糖、血脂和总胆固醇水平,升高ISI和稳定PT钠泵活性有关.
作者:罗蕾;刘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学科间相互渗透已成为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大趋势.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结合,是中药专业高等教育的新探索.在分析中药专业课程建设与信息技术结合的理由的基础上,提出了课程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和采取的主要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果.
作者:刘毅;王允;万德光;潘正;陈玉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苦丁茶含片中槲皮素和山柰素的含量.方法以Nova-Pak C18(3.9 mm×300 mm,4.0 μm)为色谱柱;甲醇-0.4%磷酸溶液(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60 nm;流速0.7 ml·min-1;柱温40℃.结果槲皮素的进样量在0.012 99~0.649 6 μg范围内,山柰素的进样量在0.013 34~0.667 2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03%和97.34%,RSD分别为1.16%(n=6)及1.42% (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苦丁茶含片中槲皮素和山柰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路玫;荣延平;蒙大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8种彝药复方制剂胶囊中多种微量元素进行测定并分析.方法选用不同的混酸溶解样品,稀硝酸酸化定容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AES)进行测定.结果8种彝药复方制剂中含有大量钙、镁、磷、铬、锰、铁、锌、铜、镍、铅等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结论8种彝药复方制剂与其药理作用具有相关性.
作者:韦薇;朱光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通过野外考察、标本鉴定以及资料的收集、分析和研究等,对贵州产蹄盖蕨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进行研究.基本弄清了贵州产蹄盖蕨科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贵州有蹄盖蕨科植物共100种,可作药用植物24种,除少数种外,贵州各地均有分布.
作者:赵能武;张敬杰;赵俊华;潘炉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复方鱼腥草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方法含有挥发油类成分的药材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提取;水溶性成分煎煮提取,采用正交实验法进行优选,薄层-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挥发油提取佳工艺:10倍量水,温浸0.5 h,水蒸气蒸馏提取4 h;水溶性成分提取佳工艺:10倍量水,煎煮两次,2 h/次.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可作为复方鱼腥草口服液的提取工艺.
作者:牛玉乐;李焱;孙艳;黄波;张振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正交拆方研究,分析小建中汤配伍效应规律.方法采用3因素2水平的正交实验设计交互作用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化学物质致痛和实验性脾虚模型肠推进率为检测指标;分析处方各因素水平的影响.结果镇痛作用分析以白芍甘草药对作用强;肠推进率实验以生姜大枣作用强;综合指标分析结果提示,小建中汤全方为佳处方组合.结论小建中汤全方为综合分析的佳组方.
作者:陶玲;柏帅;沈祥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蒙药材沙蓬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化学鉴别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详细描述了蒙药材沙蓬的生药学特征.结论为沙蓬的鉴别、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础性研究资料.
作者:强永在;巴俊杰;渠弼;莎日娜;王锦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贵州两个不同种植基地的细叶桉精油的化学成分变化特征.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利用GC-MS进行分析,采用相对保留指数对化合物进行定性,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结果56个化合物被鉴定,主要成分为蒎烯、樟脑萜、百里香素、柠檬烯、松香芹醇、松油醇、龙脑、蓝桉醇.结论两个基地细叶桉的化学成分基本一致;这些化合物的含量有差异.
作者:罗世琼;余正文;赵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不同挥发油提取方法对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提取挥发油采用方法I是乙醚提取,提取物经水蒸气蒸馏提取法;方法II是直接采用水蒸气蒸馏提取法.运用GC-MS-DS联用分析技术和气相色谱保留指数法,比较分析方法I和方法II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用GC面积归一法分别计算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方法I和方法II太子参的挥发油得率分别为0.28%和0.13%.从方法I提取的挥发油中鉴定出9种化合物,有7种化合物出峰的保留时间在30 min后,其中以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相对含量高(87.19%);方法II鉴定8种化合物,均在30 min前出峰,其中以2-糠醇相对含量高(79.76%).显然,方法I和方法II提取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有较大的差别;方法I提取的挥发油中未能检出2-糠醇,2-糠醇是太子参在水蒸气蒸馏过程中生成的,重复实验进一步验证该结果.结论不同提取方法对太子参挥发油化学成分含量和组成有明显的影响;2-糠醇不是太子参的天然成分.
作者:刘义宁;易骏;陈体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用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中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检索到的100篇有关中药治疗PMO的临床研究论文,按照偱证医学对临床试验的设计原则,从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对照、双盲、统计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00篇相关文献中,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占44%;临床对照试验文献占4%;采用随机双盲者占9.1%,随机单盲者占18.2%,说明组间基线可比的占31.8%,有诊断标准的占90.9%,有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占86.4%,说明统计方法的占52.4%,有客观疗效评价指标的占90.9%,说明药物不良反应的占9.1%.结论中药治疗PMO的疗效证据有限,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该方面的临床研究论文日益增多,但随机对照试验比例偏低,研究设计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邓敦;曹成福;周军杰;石继祥;纪斌;成翔宇;赵映;石文俊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通过对何首乌化学成分与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评述,为何首乌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参考.
作者:吴晓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生姜油3个不同部位对四氯化碳(CCl4 )损伤培养的大鼠肝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用大鼠制备含药血清.利用CCl4 体外诱导大鼠肝细胞损伤模型,用比色法检测肝细胞经含药血清处理后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变化.结果生姜油A 部位含药血清能显著降低ALT 和AST 水平,提高SOD 活力,抑制MDA 的产生;B 部位亦能显著降低ALT 和AST 水平,提高SOD 活力,但对MDA 未见有明显的影响;C部位仅能降低AST 水平,提高SOD 活力.结论生姜油3个不同部位的含药血清对CCl4 引起的大鼠肝细胞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但以A 部位的效果较好,其保护机制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作者:沈洪;薛洁;朱路佳;孙晓飞;谢梅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综述了中药消除致病性大肠杆菌耐药质粒的研究,并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消除机理,研究对开发中药消除剂的影响.
作者:彭元丽;邹坤;陈国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确定细毡毛忍冬的佳采收期.方法对细毡毛忍冬花期不同发育阶段的外观形态进行动态观察,并对其不同采收期绿原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细毡毛忍冬从孕蕾到开花可分为小蕾期、青蕾期、绿黄期、黄白期、白花期、黄花期、凋花7个阶段,其绿原酸含量随生长发育的变化差异显著.结论为确定细毡毛忍冬的佳采收期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杨苗;马逾英;周娟;李兴德;彭太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确定实验室超声波提取连翘叶总黄酮、总酚酸的佳处理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对甲醇浓度(A)、超声时间(B)、提取次数(C)和提取温度(D)4个因素进行考察,确定优超声提取条件.结果因素D和C对测定指标均有显著性影响,因素A、B为不显著因素.结论以60%甲醇,超声时间10 min/次,提取3次,提取温度45 ℃为佳超声提取条件.
作者:田粟;唐龙妹;许丽琴;丁月新;刘汝俊;马莉;薛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对海南裂叶山龙眼叶超临界提取物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海南裂叶山龙眼叶的脂溶性部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相对含量.结果从海南裂叶山龙眼叶超临界提取物中共分离出55个组分,鉴定了其中20个化合物,占萃取物总量的89.78%,其中含量高于5%的有7个,主要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15.42%);百秋里醇(13.86%);二十九碳烷(11.37%);1-脱氢睾酮(7.83%);3,5-二烯豆甾烷(6.79%);3-甲基二环[4.1.0]庚烷(5.18%);(1.α.,2.β.,5.α.)-2,6,6-三甲基二环[3.1.1]庚烷(5.09%).结论海南裂叶山龙眼叶的提取物中含有萜类、酯类、烷烃、激素、甾类、维生素、生物碱等各类化学成分,为海南裂叶山龙眼的开发奠定了研究基础.
作者:靳德军;符乃光;梁振益;刘明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系统预试法对银合欢种子可能的化学成分进行预实验,初步探索银合欢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试管反应法,对银合欢种子的石油醚、水、95%乙醇提取物进行研究,通过多种指示剂和显色剂的沉淀反应或颜色反应,对银合欢种子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研究.结果银合欢种子中可能含有氨基酸、糖、有机酸、皂苷、黄酮类、酚类、强心苷、生物碱和挥发油等化学成分.结论初步确定银合欢种子含有多种有效成分,为银合欢种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侯小涛;邓家刚;戴航;周丽霞;郭振旺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地黄的3个炮制品对血虚小鼠的补血作用.方法应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和综合放血造成小鼠血虚模型,观察地黄不同炮制品对血虚小鼠外周血象、CFU-E、BFU-E和CFU-GM的影响.结果与酒炖熟地组相比,生地组明显增强血虚小鼠骨髓粒系祖细胞的生成能力,并能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数;其他各组相比,酒炖熟地组显著增强血虚小鼠骨髓红系祖细胞的生成能力.结论不同地黄炮制品对血虚小鼠补血作用是通过不同的机制实现的.
作者:崔瑛;房晓娜;王会霞;李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Tan ⅡA)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2(Bcl-2)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基因伴随蛋白x(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Tan ⅡA低剂量治疗组和Tan ⅡA高剂量治疗组.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Tan 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分别于术前连续灌胃给予相应剂量Tan ⅡA 3 d,1次/d.除假手术组外的各组于脑缺血90 min再灌注24 h,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和神经症状评分,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额顶部皮质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Tan 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脑组织缺血损伤病理学改变明显轻于缺血再灌注组,Tan ⅡA高剂量治疗组缺血改变亦轻于低剂量治疗组.Tan 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较缺血再灌注组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Bcl-2和Bax表达增加, Bcl-2 /Bax比值下降(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Tan ⅡA高、低剂量治疗组均显著增加Bcl-2表达、减少Bax表达,上调Bcl-2 /Bax比值,高、低剂量组之间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Tan ⅡA对缺血再灌注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通过增加Bcl-2表达,减少Bax表达,上调Bcl-2 /Bax比值抗凋亡有关.
作者:李浩;俸军林;刘开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甘草酸对哮喘小鼠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探讨甘草酸防治支气管哮喘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卵蛋白哮喘模型, 测定正常、模型、激素和甘草酸各组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性的变化. 结果模型组小鼠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性的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 ),甘草酸组血清中NO及NOS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 ).结论甘草酸可降低哮喘小鼠血清中NO含量及NOS水平,对支气管哮喘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作者:吕小华;吴铁;覃冬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参归软肝胶囊(SGR)对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性肝损伤、肝纤维化模型的影响.方法复制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性肝损伤、肝纤维化模型,测定血清ALT,AST,Alb,TP,SA,Hyp,观察肝病理变化,判断SGR对猪血清所致的大鼠免疫性肝损伤、肝纤维化模型的影响.结果SGR组ALT,AST, SA 和 Hyp降低 (P< 0.05),TP和 Alb增加 (P< 0.05),肝脏损伤和纤维化程度降低(中剂量组P< 0.05;高剂量组P< 0.01).结论SGR对猪血清所致大鼠免疫肝损伤、肝纤维化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艳;路西明;王建刚;王淑英;张朝晖;付银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该文结合小儿生理病理及病症特点,分析了儿科病情观察的特殊性,提出了符合儿科特点的中医病情观察原则,认为运用中医基本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把握中医儿科病情观察的要点和方法,是准确获得临床辨证施护第一手材料的重要保证,有利于提高儿科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蒋利群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水蛭素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CTGF)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水蛭素组共3组,每组20只,用40%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 CCl4)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水蛭素干预12周后处死大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肝组织CTGF 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CTGF mRNA 2-ΔΔCt值(3.59±0.52)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02±0.23)(P<0.05),表明模型组CTGF mRNA表达上调.与模型组比较,水蛭素组CTGF mRNA 2-ΔΔCt值(1.83±0.34)显著降低(P<0.05),表明CTGF mRNA表达下调.结论水蛭素可能通过下调CTGF mRNA的表达,抑制肝脏细胞外基质异常增生发挥抗肝纤维化作用.
作者:贾彦;牛英才;张英博;周丽;董妙先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已发现一些非肽小分子物质可模拟胰岛素的作用激活胰岛素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为开发新型抗糖尿病药物提供了新的策略.该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胰岛素受体非肽小分子激动剂方面的研究进展,讨论了从中药中筛选胰岛素受体非肽小分子激动剂的前景.
作者:罗静;陈祥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制备羟基喜树碱的半固体脂质纳米粒(HCPT-SSLN).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优选处方和制备工艺,并对优化条件下制备的HCPT-SSLN纳米溶液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制备的HCPT-SSLN平均粒径为130.5 nm,多分散系数为0.18,载药量为2.51%,包封率为79.19%,ξ电位为-33.1mV;纳米溶液4℃下放置6个月,纳米粒外观、粒径及包封率无明显变化.结论所制备的HCPT-SSLN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粒径分布均匀,稳定性良好,为羟基喜树碱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
作者:西娜;侯连兵;西传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正交实验优选消痤颗粒剂的成型工艺.方法以药液的相对密度、加辅料倍数、混合辅料比例为主要影响因素,以芍药苷含量、成型难易为评价指标,用L9(34)正交实验优选成型工艺.结果筛选出的佳成型工艺为相对密度1.28,加3.0倍辅料,混合辅料的比例为(糊精∶乳糖:糖粉)=2∶3∶1.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靠.
作者:朱小勇;徐冬英;陈卫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短管兔耳草具有多种主治功能,广泛应用于中藏药制剂中.该文综述了近二十几年来短管兔耳草的研究状况,包括化学成分研究、提取工艺研究、药理作用研究、生理活性研究及临床应用.
作者:于瑞涛;陶燕铎;邵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薄层-紫外分光光度(TLC-UV)法测定天山岩黄芪根中芒柄花素的含量.方法在25℃,大吸收波长248 nm 处测定芒柄花素的吸收度.结果此法线性范围1.6~9.6 μg/ml内,r=0.999 6,平均回收率96.68%,RSD=2.6%(n=6).结论用此方法可测定天山岩黄芪根中芒柄花素的含量.方法简便,灵敏和准确,结果可靠.
作者:海力茜·陶尔大洪;何坚;艾尼娃尔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桔梗多糖含量定量测定方法,为评价桔梗药材及新选育品种的质量提供方法.方法桔梗样品用水提取,经多级处理除去杂质制得桔梗精制多糖,精制多糖溶解与苯酚-硫酸试剂显色;用精制多糖测得桔梗多糖与葡萄糖的换算因子,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桔梗样品中多糖的含量.结果建立了一种苯酚-硫酸法测定桔梗多糖质量分数的方法,其平均回收率为97.54% ,RSD=1.44%.对不同来源桔梗中多糖的质量分数进行测定,其范围为8.54%~20.28%.结论此方法简便可行,桔梗多糖供试液在4 h内显色稳定,重复性较好,可作为桔梗多糖的测定方法.
作者:李妍;魏建和;许旭东;师凤华;褚庆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加味瓜蒌薤白白酒汤抗凝和溶纤作用.方法通过凝血实验、体外溶纤实验,研究加味瓜蒌薤白白酒汤对小鼠凝血时间和体外纤维蛋白重量的影响.结果加味瓜蒌薤白白酒汤能显著延长小鼠凝血时间,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能降低体外纤维蛋白重量,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味瓜蒌薤白白酒汤有抗凝和溶纤作用.
作者:吴雪茹;吴启端;符惠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中药灯盏细辛对神经母细胞瘤 (SH-SY5Y) 细胞神经型尼古丁受体表达的影响及其对抗β淀粉样蛋白 (Aβ)神经毒性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比色法测定细胞 MTT 还原率筛选药物浓度安全范围,选取一定浓度的灯盏细辛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部位处理 SH-SY5Y 细胞后,再加入 Aβ1-42 处理,测定 MTT 还原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方法测定神经型尼古丁受体α3、α7 蛋白表达的变化;采用改进的Ellman比色法测定细胞培养基中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及丁酰胆碱酯酶(Butyrylcholinesterase,BuChE)活性.结果灯盏细辛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部位能提高细胞α3 及α7 尼古丁受体亚单位蛋白质表达水平;降低细胞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并能对抗 Aβ引起的MTT还原率降低.结论灯盏细辛乙醇提取物醋酸乙酯部位能上调尼古丁受体亚单位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且能对抗 Aβ的神经毒性作用,在阿尔茨海默氏病的治疗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齐晓岚;黄勇;王永林;王爱民;官志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服用决明子胶囊结合有氧运动,探讨决明子对肥胖大学生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120名大学生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两组均按照计划进行12周中小强度的有氧运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补充决明子胶囊和安慰剂,进行相关指标观察比较.结果12周后,和对照组相比,服用决明子组在体重、体脂百分比、腰臀比、皮脂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两组实验前后晨脉均未出现显著变化,但是实验组的晨压显著降低,实验后,两组受试的肺活量均增加.实验组的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出现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虽然呈现上升趋势,载脂蛋白A1显著增加.结论决明子能有效地控制肥胖大学生的体重、减少体内脂肪的含量、促进脂肪代谢.
作者:马兰军;李峰;李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辛兰芷喷雾剂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辛夷、连翘、白芷进行定性分析;应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腺苷进行含量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10:9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60nm.结果薄层色谱法可准确地对辛夷、白芷、连翘进行定性鉴别;腺苷在0.08~4.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平均回收率为99.63%(RSD=1.79%,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好,可作为该辛兰芷喷雾剂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者:赵良义;邵艳新;谢晓燕;李冬梅;鹿颐;温俊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为达到21世纪教学改革的要求,适应我国药学事业和中药现代化的飞速发展趋势,教学要求,让学生不仅掌握其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成为勤思善学的主人翁,而且理论与实践要结合,使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能力.结合教学实践与科研成果,从更新教育观念、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教学语言与教学形式、评估教学效果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允;刘毅;夏晨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对老年性痴呆(AD)大鼠海马区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及相关基因:环氧合酶2(COX-2)、核转录因子抑制蛋白α(IкB-α)、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Aβ1-40海马区注射,建立AD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观察中药补阳还五汤对AD大鼠海马区β-APP,COX-2,IкB-α及nNOS的影响.结果补阳还五汤能明显降低AD模型大鼠海马区β-APP,COX-2,IкB-α表达,使nNOS表达升高.结论补阳还五汤可能通过COX-2,NF-кB/IкB-α,增加模型大鼠海马区nNOS表达,影响β-APP生成,延缓神经元细胞的早期损伤和迟发性损伤,从而起到治疗AD的作用.
作者:韩玉生;周忠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苦石莲皮中的挥发性成分,并对比普通粉和微粉中挥发性成分异同.方法利用有机溶剂-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苦石莲皮中的挥发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测定,色谱柱为HP-5MS 5% Phenyl Methyl Siloxane弹性石英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 μm),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分离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苦石莲皮普通粉中分离出115个化学成分,鉴定出63个化学成分,检出率为54.7%,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0%有5种;微粉中分离出119个化学成分,鉴定出64个化学成分,检出率为53.7%,其中相对百分含量大于2.0%有9种.两种粉末挥发性成分中有54种相同成分,微粉中含量高于普通粉中相应成分的有28种,其中含量高的分别是柠檬烯(5.311%,普通粉)和亚油酸甲酯(3.388%微粉).结论该实验首次对苦石莲皮普通粉和微粉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研究.
作者:袁月玲;霍昕;高玉琼;刘莹;丁丽娜;杨迺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药牛膝提取物神经再生素(NRF)对小鼠损伤坐骨神经的修复作用.方法ICR小鼠50只,雌雄各半,行坐骨神经夹伤术,随机分成5组:NRF高、中、低剂量组,弥可保组(阳性对照),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术后每日腹腔注射给药.采用小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ciatic function index, SFI)、组织形态学及电镜检查,观察NRF对损伤坐骨神经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NRF可显著改善小鼠的坐骨神经功能.超微结构观察表明,实验组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形态、厚度、成熟度均优于对照组,而变性纤维的数目少于对照组.结论NRF能促进小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及其功能的恢复.
作者:刘小君;程琼;丁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弹性与中医辨证的相关性及其对治疗、预后的价值. 方法采用HDI CV Profilor DO-2020无创动脉功能检测仪(美国HDI公司)对342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大、小动脉弹性指数(C1,C2)测定,同时采集病史,查体及作有关血生化指标.结果与肝火上炎组、痰湿壅盛组比较,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组的C1,C2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动脉弹性检查可为高血压病患者病情判断,辨证论治提供客观证据,对中医临床辨证分型有一定价值.
作者:朱伟;李世军;阮新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苍术挥发油与β-环糊精(β-CD)包合的制备方法及包合佳工艺.方法采用正交方法,以包合物得率及挥发油利用率为指标,对影响挥发油的β-CD包合的条件做了优化实验,选定佳工艺,并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别.结果实验结果显示,佳包合条件为挥发油∶β-CD=1∶8,搅拌时间2 h,包合温度为30℃.结论此工艺可提高制剂稳定性,方法简便易行,能适用于大生产.
作者:俞丹;胡小莳;尹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补肾养经汤对雌性去势大鼠白细胞介素-2(IL-2)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造模后又分成补肾养经汤高、中、低剂量组、去势空白组、六味地黄丸组,观察各组 IL-2,IL-8水平的变化.结果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IL-2、IL-8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补肾养经汤中剂量组与去势空白组比较,IL-2的水平明显增高(P<0.05);补肾养经汤各剂量组与去势空白组比较IL-8的水平明显增高(P<0.05);IL-2与IL-8的水平呈一定的线性相关性,且呈正相关(0
作者:邬御飞;王惠;钟雪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野菊花中蒙花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在室温下,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甲醇-水-冰醋酸(52∶46∶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334 nm.结果蒙花苷的线性范围0.05~2.5μg,r = 0.999 9(n=10);平均回收率99.2%,RSD=2.4%(n=6).结论该法可作为野菊花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
作者:王伯涛;王锋;张同波;王惠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加味四逆散对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的影响效果,从而探讨该方抗肝纤维化的机理.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腹腔注射制备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加味四逆散灌胃给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分析各组大鼠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的含量.结果加味四逆散能明显降低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的含量,与病理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可有效的减少肝组织Ⅰ,Ⅲ,Ⅳ型胶原的沉积,对肝纤维化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郑旭锐;孙守才;李长秦;胡建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了枳实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芦丁、槲皮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同时测定了枳实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Phenomenex Gemini C18柱(150 mm×4.6 mm,5 μm),柱温37℃,流动相为乙腈-磷酸溶液,检测波长280,365 nm,流速1.0 ml/min .采用DPPH·测定枳实提取物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进样量范围:柚皮苷为1.143~5.717 μg,橙皮苷为0.092~0.459 μg,新橙皮苷为1.179~5.895 μg,芦丁为0.024~0.118 μg,槲皮素为0.079~0.395 μg.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04%,100.150%,100.249%.RSD分别为0.515%,4.390%,0.774%.枳实提取物对DPPH·清除作用是柚皮苷的17.6倍.结论HPLC测定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测定枳实类黄酮含量,同时枳实提取物具有较强的自由基清除作用.
作者:焦士蓉;黄承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姜黄素3种不同给药途径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比较姜黄素3种给药途径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姜黄素体内给药和含药血清能够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体外实验证实姜黄素能够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并呈量效关系.结论姜黄素与其代谢产物对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是相反的.
作者:冯文茹;赵秀梅;刘利萍;胡人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研究小球藻提取物对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急性肝损伤,测定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肝组织中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水平及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分析小球藻提取物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小球藻提取物显著降低大鼠血清中ALT,AST以及肝组织中MDA值并促进肝组织中GSH-Px活性及GSH含量的升高.结论小球藻提取物对四氯化碳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作者:孟楠;黄裕景;金容镐;孙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枳术煎液不同剂量对便秘小鼠胃排空肠推进作用的影响,探讨该方对便秘的治疗作用及剂量范围.方法采用炭末推进测定法,观察比较枳术煎液的不同给药剂量对小鼠小肠推进功能的影响,并选墨汁推进率作为检测指标,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空白组、枳术Ⅱ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枳术Ⅰ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而且从枳术Ⅰ、Ⅱ、Ⅲ组的比较研究得知,随着用药剂量的增加小肠推进功能明显增强.结论枳术组方对胃肠功能起到了调整治疗作用,能促进便秘小鼠胃肠平滑肌的蠕动.从实验疗效上看,枳术煎液起效的小剂量不能低于0.4 g生药/kg体重.
作者:江巍;王晶;刘帅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优选穿王消炎分散片的成型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了各辅料的用量.结果确定了以微晶纤维素PH-101为填充剂、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崩解剂、3%聚维酮K30溶液为黏合剂、硬脂酸镁为润滑剂的分散片处方.结论所选处方合理可行,崩解快,分散均匀性好.
作者:赖娟华;王晖;朱红;尧享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为开发利用民族药鸡肉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及理化鉴定的方法.结果鸡肉参为紫葳科植物滇川角蒿Incarvillea mairei(Le'vl)Grierson的根.结论实验结果可为该生药的鉴定、质量标准的制订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杨月娥;段宝忠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欧亚旋覆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采用色谱柱为Inertsil ODS-3(4.6 mm×250 mm,5.0 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0∶9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26nm.结果绿原酸在0.20~8.0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6),回归方程为Y=5 342.2X+1 960.5.平均回收率为100.42%,RSD为1.9%.结论该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欧亚旋覆花中绿原酸的含量.
作者:耿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花生种皮醋酸乙酯及乙醇提取部位对血小板减少型小鼠血细胞数的影响.方法分别将花生种皮的醋酸乙酯提取部位和75%醇提部位设置成高、中、低3个剂量组,以重组人白介素-11(rh1L-11)为阳性组,另设空白组与模型组.小鼠灌胃给药2 d后,环磷酰胺造模.造模的同时持续给药,第12天摘眼球取血观察对外周血小板及相关血细胞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除醋酸乙酯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给药组均能显著提高血小板数(P<0.01).大多数给药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红细胞及白细胞数目.结论花生种皮的醋酸乙酯及乙醇提取部位均可提高血细胞水平,改善血细胞状况.
作者:杨增艳;余胜民;黄琳芸;陈少锋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测定巴戟天低聚糖含量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方法巴戟天低聚糖水解后可形成果糖,果糖在盐酸的作用下生成羟甲基糠醛,照紫外分光光度法在285 nm处测定吸收度.结果巴戟天低聚糖在5~30 μg·ml -1范围内,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102.22%,RSD=2.20%(n=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重复性好.
作者:林芳花;林励;刘晓涵;汪金玉;马艳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比较葛根素衍生物4ac混悬液及其纳米粒在Beagle犬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方法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取血,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血清中葛根素衍生物4ac的血药浓度,应用3P97药动学统计软件对血药浓度数据拟合.结果葛根素衍生物4ac混悬液及其纳米粒在Beagle犬体内过程均符合二室开放模型.结论葛根素衍生物4ac纳米粒较葛根素衍生物4ac混悬液相比能明显提高在Beagle犬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作者:郭东艳;陈士林;杨大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白花蛇舌草对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p53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分别处理人肺巨细胞癌细胞株PG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法观察其对PG细胞p53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经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作用的PG细胞p53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调.结论白花蛇舌草抗肿瘤作用机制可能与p53基因表达增多有关.
作者:李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降糖复方中药提取液中总多糖的含量.方法紫外分光光度法,苯酚-硫酸法.结果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5~40 μg/ml,r=0.999 3,平均回收率为99.36%,RSD=3.15%.结论该方法简便易行,重现性良好.
作者:高伟;王晓娟;刘翊;杜连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半夏中多糖含量的影响.方法硫酸-苯酚显色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吸光度,(测定波长491nm).按照回归方程计算含量.结果半夏生品及其六种炮制品中多糖的含量顺序为:法半夏(石灰甘草制)>姜半夏(姜矾煮制)>清半夏(矾煮)>清半夏(矾泡)>生半夏>贵州法半夏>姜半夏(姜炒).结论不同炮制方法对半夏中多糖的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P<0.01或P<0.001).
作者:杨武德;李晶晶;李伟;王建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考察不同产地知母中芒果苷、多糖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知母中芒果苷的含量;采用硫酸蒽酮法测定不同产地知母中多糖的含量,色谱柱迪马C18柱 250 mm×4.6 mm.流动相为甲醇-3%醋酸溶液(45:55),流速为1.0 ml·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河北、安徽、广东知母中芒果苷的含量为0.50%~1.18%,回收率为101.54%,RSD为2.33%(n= 6);芒果苷的线性范围为1.29~7.74 μg (r=0.999 5);河北、安徽、广东知母中的多糖含量为0.52%~1.91%,回收率为99.15%,RSD为1.94%(n = 6).结论各产地知母中芒果苷及多糖含量间变异较大;以河北知母中芒果苷高,以广东知母多糖含量高.
作者:关红晖;郭秋平;高英;姚小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戒毒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戒毒胶囊中的金银花、丹参、黄芩、栀子、白芍、人参、熟地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对制剂中的绿原酸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条件:用C18分析柱,以乙腈-0.4%磷酸溶液(12:8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27 nm,进样量为20 μl.结果薄层色谱中,供试品溶液色谱在与对照药材或对照品相应位置上出现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高效液相色谱中,绿原酸在1.82~9.10 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9.09%.结论薄层色谱法呈现斑点清晰、特异性强,可用于戒毒胶囊的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精密度高、准确度好,可用于该药的质量控制.
作者:靳怡然;杜英峰;许慧君;郭玮;袁志芳;张兰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验方祛斑汤对A375人黑素瘤细胞株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合成的影响,探讨验方治疗黄褐斑的作用机制.方法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测定验方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用酶学方法测定对酪氨酸酶活性的影响,475nm比色法测定验方对黑素含量的影响.结果验方祛斑汤对体外培养的A375人黑素瘤细胞具有抑制细胞增殖,降低酪氨酸酶活性和黑素含量作用.结论该方能抑制黑素细胞黑素合成,这可能是其治疗黄褐斑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刘邦民;张涓;陶春蓉;苏咏梅;艾儒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采用聚酰胺吸附-铝离子显色法测定乌药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经聚酰胺吸附后的样品,以芦丁为对照品,在420 nm处测定吸收波长,绘制标准曲线,确定浓度.结果总黄酮在0.002~0.10 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该法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5%,RSD为2.76%(n=5).结论该方法简单、可靠.
作者:顾霞敏;许海丹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长春七花和果实的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运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结合计算机检索,对长春七花和果实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分别进行分析和鉴定,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合物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结果共鉴定出67个化合物,其中花得15种化合物,果实得52种化合物.结论两种挥发油的主要成分基本相似,主要成分均为表蓝桉醇,大根香叶烯D和β-水芹烯.
作者:梁波;张小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在蛋白水平的遗传差异.方法利用叶片过氧化物酶和种子贮藏蛋白两种生化标记对白花丹参和紫花丹参进行了分析.结果同工酶分析表明,两种丹参间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存在差异;贮藏蛋白分析表明,丹参种子蛋白主要是以盐溶性蛋白为主,水溶蛋白和醇溶蛋白较少,碱溶性蛋白更少;两种丹参种子贮藏蛋白谱带之间的差异性不明显.结论二者在蛋白水平存在一定差异.
作者:韩琳娜;李红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杭白芷多糖(PAD)体外抗氧化作用.方法羟自由基(·OH)由Fenton反应体系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由邻苯三酚自氧化法产生,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肝匀浆丙二醛(MDA)相对含量来反映PAD对脂质过氧化(LPO)的影响.结果PAD能清除·OH和O2-·,并抑制LPO,达到50%清除率或抑制率所需药物浓度(EC50)分别为250.9,2541.7和670.0 mg/ml;维生素C清除·OH和O2-·以及抑制LPO的EC50分别为113.2,45.8和321.8 mg/ml.结论PAD具有体外抗氧化作用,但其活性较维生素C弱.
作者:王德才;高丽君;高艳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地黄梓醇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血糖的影响.方法雄性KM小鼠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60 mg/kg建立糖尿病动物模型.梓醇以200,100,50 mg/kg剂量灌胃给药2周,观察其对糖尿病小鼠血糖、血脂和糖耐量的影响.结果梓醇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改善糖耐量和血脂水平,并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地黄梓醇对四氧嘧啶致糖尿病小鼠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
作者:赵素容;卢兖伟;陈金龙;段海峰;吴祖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叠鞘石斛的快速繁殖及离体开花的培养体系.方法选用野生的叠鞘石斛带侧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培养在附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结果MS培养基附加6-BA(1.0 mg·L-1),NAA(0.5 mg·L-1)对侧芽的诱导效果佳.而MS培养基附加6-BA(2.0 mg·L-1),NAA(0.4 mg·L-1)适合丛生芽的增殖.把无菌苗培养在附加6-BA(2.0 mg·L-1)的MS培养基中,少数植株被诱导开花,诱导率为10.0%.结论用带腋芽的茎段作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中,附加一定的6-BA和NAA可以诱导丛生芽的产生.
作者:关萍;石建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七灵愈创胶囊的镇痛和抗炎作用.方法选用昆明种小鼠共200只,雌雄按照实验要求定,体重(22±2)g,每个实验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愈伤灵胶囊)、七灵愈创胶囊低(1.944 g/kg)、中(3.888 g/kg)、高(5.832 g/kg)3个剂量组,每组10只.各组小鼠分别连续灌胃7 d,分别在末次给药后做热板法实验和醋酸扭体法实验两种疼痛模型观察镇痛作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实验和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实验,研究抗炎作用;并且与阳性对照组(愈伤灵胶囊)及空白模型组作对比观察.结果七灵愈创胶囊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及降低小鼠耳廓肿胀度,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P<0.05或P<0.01).结论七灵愈创胶囊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并有一定的量-效关系.
作者:吴银萍;王淑英;杜景霞;王建刚;李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蒙成药沏其日甘-5的抗氧化作用.方法通过建立氧自由基(O-2·),羟自由基(·OH),脂质过氧化物(LPO)生成体系研究和探讨沏其日甘-5对自由基的清除和抑制作用.结果沏其日甘-5对O-2·的清除率(S%)是86.0,抑制率(I%)是82.9,对·OH的S%是84.1,I%是78.9.对LPO的生成也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沏其日甘-5在体外有很强清除和抑制自由基作用,是良好抗氧化剂.
作者:乌日娜;许良;孙福祥;王志民;娜仁花;李大力;段云志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膜分离技术分离纯化白藜芦醇,减少污染.方法虎杖苷液态发酵后浓缩,用60%的乙醇以1∶8的料液比在常温下提取,过滤得到滤液,然后将滤液用两级膜进行处理,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白藜芦醇的纯度.结果经微滤膜处理后白藜芦醇的纯度达30.5%,再经超滤膜处理,纯度达55.8%.结论该方法可降低生产成本,不使用有毒有害的溶剂,实现清洁生产.
作者:刘志昌;夏炎;张莹;陈莹;韩骁;万端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考察注射用黄芪冻干粉对大鼠和狗的长期毒性,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大鼠和狗随机分为4个组,高、中、低剂量组连续腹腔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13周,对照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停药后观察4周.给药期和停药恢复期,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体重增长、进食量、血液学指标、血生化指标、脏器系数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等.结果与对照组比,不同剂量的给药组的检查指标统计分析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注射用黄芪冻干粉对大鼠和狗的无毒剂量分别为39.9,19.95 g /kg.
作者:杨宜华;陈玉祥;欧阳红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金黄膏治疗疮疡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疮疡阳证患者3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83例,采用金黄膏治疗;对照组129例采用立至欣软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8%,对照组总有效率6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金黄膏治疗疮疡阳证临床有效率较高.
作者:陈雪清;韩书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的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给予中医药规范化治疗,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口服,同时配合鼻腔喷药.结果一个疗程治愈好转率,治疗组为96%,对照组为84%.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药规范化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更好.
作者:王丽鸣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针灸配合盆底肌锻炼治疗脑卒中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探讨针灸治疗尿失禁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05-01~2007-03在我院针灸康复部住院脑卒中尿失禁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及盆底肌锻炼;治疗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灸及盆底肌锻炼等综合治疗.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40 d后行尿动力学检查,分析膀胱尿道功能.结果治疗组的膀胱大容量增加及尿残余量减少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可提高膀胱大容量,减少尿的残余量,提高膀胱充盈感觉阈值,抑制逼尿肌的无抑制性收缩,从而治疗尿失禁.
作者:徐海燕;张洪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中药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58例应用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并设32例应用三九胃泰胶囊治疗作为对照组,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8%,疗效优于对照组的7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改善胃粘膜慢性炎症、腺体萎缩、肠化生方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疏肝健脾和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显著,远期疗效较好,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陈良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通过查阅国内汉前各类著作中有关肺脏解剖方面的文献资料,参阅后人的有关论述,并与当时的中医学理论相联系、对照,可以推断:早在两汉之前中国古代解剖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其对于中医学有关肺脏理论的形成具重要影响作用.
作者:丁雨;张俊川;董尚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汉唐时期随着人们对于睡眠理论认识的不断深化和脏腑辨证体系的发展,与<内经>时代睡眠和自然界的日夜节律相应的营卫阴阳理论不同,这一时期的医家更加重视神志对睡眠的主导作用.他们以五脏藏神的理论为基础,在辨治上也更加关注脏腑对于睡眠的直接影响.心主神志,胆主决断,两者都与人体的精神情志密切相关,为此,这一时期的医家在对于不寐类疾病的辨治上大多以心胆为中心.了解这些辨治特点,有助于现代临床更加全面地辨证治疗不寐类疾病.
作者:孙洪生;杨洁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从历代医家对情志病的认识, 以及现代研究等方面进行梳理,并从生理、病理、治疗三个方面,探析脾胃与情志的相关性,指出重视二者相关性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宁;张丽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内经>所论和法属广义和法之范畴,其和的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自和、调和、和缓等方面.
作者:孙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清代名医薛雪,字生白,自号一瓢.他所著<湿热病篇>是一部辨治湿热病的重要著作,其对湿热病的论述极为详尽,尤对湿热病的病因病机、感邪途径与传变趋势、辨证要点及治疗方法等方面作了精辟的阐述.笔者通过对<湿热病篇>的研究,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对薛生白辨治湿热病的学术特点进行初步的探析.
作者:黄欢;黄家诏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从经络分布、肝脏生理功能及病机转变论述肝与三叉神经痛的关系,进而对其治法和方药配伍进行探讨.
作者:孙英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王清任是清代具有创新精神的医学家,前后历经12年写出了<医林改错>,其载有33个处方,对中医的气血理论加以发挥,丰富和发展了血淤学说.本文从王氏的气血相关理论和用药特点两个方面探讨其学术思想.
作者:张海啸;杨叔禹;曹洪欣;史载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通过总结<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的养生思想,认为篇中的天人相应观、阴阳平衡观、重视阳气观、阴阳气位观、形神合一观、正气为本观、动静协调观、固护脾胃观不仅奠定了中医养生学的理论基础,而且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钦鹏;徐志玉;李晓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通过对道教养生思想特色的分析归纳,总结出道教养生观对中医养生理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以顺应自然、与天地合参为养生防病前提;以阴平阳秘为养生防病核心;以精充、气足、神旺为养生防病基础.
作者:张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精神状态内属于五神,依附于五脏,外现于五情志.该文对如何运用<黄帝内经>中的五行相克规律,发挥五情志生理功能,避免五情志病理状态,从而调养与治疗人们的心理障碍进行探讨.
作者:高晓静;刘少芸;邓棋卫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优选仙方活命胶囊沸腾制粒的佳工艺条件.方法应用正交实验法,以16~40目颗粒的重量和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仙方活命胶囊沸腾制粒过程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正交实验设计的因素中,喷雾速率和进风温度影响显著,确定的佳工艺条件为:雾化速率40 Hz,雾化压力0.4 MPa,进风温度85℃,出风温度65℃.结论该工艺适合于大生产.
作者:高秀强;李奉勤;赵韶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优选大蒜微囊的制备工艺,制备大蒜新制剂.方法根据影响微囊剂成型因素,选用正交设计法L9(34)优选大蒜微囊的制备工艺.结果工艺优选结果表明,乳化剂的用量对微囊成型影响显著(P<0.5),微囊制备的佳工艺条件为B1D1A1C2,即明胶浓度(A)为3.0%、阿拉伯胶用量(B)为3.0%、乳化剂用量(C)为0.5%、搅拌速度(D)为200 r/min.结论用该法制备的大蒜微囊,性质稳定;工艺简单可行.
作者:鲜敏;丁晓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优选桑黄多糖的提取、精制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选桑黄多糖提取工艺.通过吸附法与醇沉法的比较,选出佳精制工艺.结果桑黄多糖佳提取工艺为:粉碎粒度60目,浸泡12 h,用14倍的水,提取3 h,用壳聚糖吸附法精制多糖.结论浸泡时间对实验影响较大,采用壳聚糖吸附法精制,多糖损失少,此提取精制工艺方法可行.
作者:戈延茹;张春燕;姜树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分析、总结近年来中药材生产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与中药材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工作和文献报道,论述了我国的中药材及中成药要走向国际市场,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中药生产必须规范化与规模化.即按照GAP生产药材,而中药材生产实施GAP,病虫害防治是急需研究、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作者:王红霞;陈随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加、生活节奏的改变,心脏神经官能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该病病因复杂,西医治疗一般以对症处理为主,疗效不佳;中医注重从整体出发,标本兼治,日渐显示出其优势.李应东教授从医20多年对本病的治疗独有神悟,造诣颇深.文章对李老师论治心脏神经官能症之经验进行了简要总结,以供基础与临床研究者参考.
作者:刘清君;刘彩梅;巩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方法通过查阅有关中药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总结、归纳中药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主要表现为药物因素、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应正确认识中药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加大中药不良反应的基础研究工作,以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作者:李鹂;欧伟文;李毅;汪国成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药注射剂(TCMI)的问世,改变了中药以口服给药为主的传统给药方式,突出了速效和高效的特点,为临床医生用药增加了更多的选择.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表明,TCMI 存在的问题较多,认真总结而不是回避这些问题的存在,将有助于TCMI 产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杨兴海;吴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