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
  • 国际刊号:1008-0805
  • 国内刊号:42-1436/R
  • 影响因子:0.88
  • 创刊:1990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68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 中文核心期刊 美国化学文摘统计源期刊
  • 中药学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2017年9期文献
  • 三白草科三种代表类群叶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目的 分析鱼腥草、三白草和裸蒴的叶片挥发性气味成分.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法收集分析鉴定挥发性成分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结果 从鱼腥草、三白草、裸蒴的叶片挥发物中共鉴定出34种成分.其中鱼腥草叶释放的挥发性成分以β-月桂烯(32.11%)、桧烯(13.70%)、顺式罗勒烯(13.30%)为主,裸蒴叶释放的挥发性成分以2,6-二甲基-6-(4-甲基-3-戊烯基)双环[3.1.1]-庚-2-烯(34.15%)、二环大根香叶烯(16.79%)、(E,E)-α-金合欢烯(10.21%)为主,三白草叶释放的挥发性成分以大根香叶D(15.84%)、γ-榄香烯(12.23%)、β-榄香烯(11.91%)为主.结论 鱼腥草、三白草和裸蒴叶片的挥发油成分存在很的差异.该研究可以为物种鉴定提供指导价值,并为公众认知三白草科奇异气味给予科学解释.

    作者:陈玉菡;秦燕;刘旭;张军;刘正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清湿化瘀法对子宫腺肌病小鼠Ras基因和COX2-PGE2-P450arom正反馈环调控机制变化的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Ras基因表达蛋白和COX2-PGE2-P450arom正反馈环中三指标在子宫腺肌病小鼠治疗前后随动情周期变化的表达差异,及其各组子宫腺肌病小鼠自身在位及异位内膜上的表达差异,研究清湿化瘀法对子宫腺肌病小鼠可能的作用靶点,以探索清湿化瘀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8周龄ICR雌鼠,通过异体垂体移植术建立小鼠子宫腺肌病模型,采用高、中、低剂量的内异康复片和孕三烯酮以及丹莪妇康煎膏分别给药治疗,灌胃治疗3月后取样,应用组织病理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周期在位和异位内膜上的Ras和COX2、PGE2、P450arom的表达.结果 ①手术操作过程对造模结果无影响(P<0.01);②造模后与正常组相比,各组的在位和异位内膜Ras和COX2-PGE2-P450arom的表达均升高(P<0.01),且6月模型组显著高于3月模型组(P<0.01),说明Ras和COX2-PGE2-P450arom表达量在造模后随病程进展逐渐升高.③治疗前、后各模型组同期异位内膜上的Ras和COX2-PGE2-P450arom的表达量高于在位内膜(P<0.01).④治疗后,与6月模型组同期相比,内异康复片高、中计量组,孕三烯酮组,丹莪妇康煎膏组的小鼠在位和异位内膜的Ras和COX2-PGE2-P450arom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清湿化瘀法可能通过下调在位及异位内膜Ras基因蛋白表达或抑制COX2-PGE2-P450arom正反馈作用而从某一条或多途径达到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目的.

    作者:王烨;范小雪;屈丽媛;冯婷婷;魏绍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陈皮来源药材中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和辛弗林的含量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陈皮来源药材(茶枝柑、温州蜜柑、大红袍、福橘)中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和辛弗林的含量差异,为陈皮“广东新会皮为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陈皮来源药材中橙皮苷、川陈皮素、橘皮素和辛弗林的含量.结果 茶枝柑、温州蜜柑、大红袍和福橘中橙皮苷含量分别在4.503% ~9.571%、6.065% ~ 10.727%、4.95% ~ 11.25%、5.417%~8.26%之间;辛弗林含量分别在0.138% ~0.46%、0.256%~0.733%、0.23% ~0.356%、0.236% ~0.465%之间;川陈皮素含量分别在0.048% ~0.42%、0.031%~0.769%、0.301% ~1.048%、0.026%~0.895%之间;橘皮素含量分别在0.026%~0.375%、0.011%~0.717%、0.164% ~0.546%、0.012% ~0.627%之间.结论 陈皮“广东新会皮为胜”可能与上述4个主要活性成分含量差异有关.

    作者:宋玉鹏;陈海芳;谭舒舒;胡源祥;杨武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大孔树脂纯化过岗龙总多酚的工艺研究

    目的 考察大孔树脂对过岗龙多酚的吸附性能和较优的纯化工艺参数,确立纯化过岗龙多酚的较优工艺.方法 以过岗龙多酚的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考察纯化过岗龙多酚的佳吸附树脂,并确立其工艺参数.结果 AB-8大孔树脂的吸附解吸性能佳,其纯化过岗龙多酚的佳工艺为:提取液上样液浓度为2.65 mg/ml,上样量12 BV,pH值为3.0,上样流速为7 BV/h,洗脱剂为5 BV的70%乙醇,洗脱流速3 BV/h.结论 在该条件下,过岗龙总多酚纯度由纯化前的23.49%提高到47.38%,说明AB-8大孔树脂对过岗龙多酚的纯化具有显著的作用.研究结果为过岗龙多酚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作者:丁扬洲;冯少斌;崔倩;张清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川厚朴及其炮制品中单萜和倍半萜类成分研究

    目的 分析厚朴炮制前后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水蒸气蒸馏(SD)法提取挥发油化学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鉴定化学成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质量分数.结果 从厚朴生品及炮制品中分别鉴定了55种和49种成分,其中相对质量分数在0.1%以上的分别为36种和39种.结论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厚朴炮制前后的挥发油,其化学成分基本相同,在质量分数上有所变化,炮制后部分成分的含量有所降低或增加,同时新增加或消失了部分成分.

    作者:夏新中;肖静;夏庭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芪莲舒痞方影响CAG癌前病变大鼠突变型p53、Syk、 Survivin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芪莲舒痞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大鼠突变型p53、脾酪氨酸激酶(Syk)、Survivin表达的影响,探讨芪莲舒痞方的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MNNG+雷尼替丁+乙醇+饥饱失调”的综合方法复制Wistar大鼠CAG癌前病变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莲舒痞(QLSP)大、中、小剂量组和胃复春(WFC)组,分别给予药物干预后,免疫组化S-P法检测突变型p53、Syk、Survivin的表达.结果 (1)突变型p53表达:除QLSP大剂量组外,其余各组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率较正常组均显著增强(P<0.01);QLSP大剂量组、WFC组突变型p53蛋白阳性表达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2) Syk表达:模型组、WFC组、QLSP中、小剂量组Syk阳性表达率较正常组显著减少(P<0.01);QLSP大剂量组Syk阳性表达率较模型组显著增多(P<0.01).(3)Survivin表达:胃复春组、QLSP大剂量组Survivin阳性表达率较模型组显著减弱(P<0.05或P<0.01).结论 芪莲舒痞方能抑制突变型p53、Survivin的表达,增强Syk的表达,这可能是其逆转CAG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之一.

    作者:相宏杰;孙善美;宋鲁成;曹志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天麻钩藤饮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的UHPLC-Q-TOF-MS/MS分析

    目的 天麻钩藤饮灌胃给药后在大鼠血中移行成分的鉴定.方法 采用Welch Ultimate UHPLC C18柱(2.1mm×100 mm,1.7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质谱采用电喷雾(ESI)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进行全扫描.天麻钩藤饮照药典法提取后,对SD大鼠进行灌胃给药,收集0.5h,1h,3h,6h,8h,24h血浆,制备含药样品,同条件下与大鼠空白血浆样品,复方提取物样品图谱进行比对,采用PeakView 1.6软件进行分析,挖掘谱图信息,筛选和鉴定大鼠血液中移行成分.结果 建立了大鼠灌胃天麻钩藤饮水提物后血中移行成分的鉴定方法,共鉴定出35个移行成分,其中酚酸类成分6个,有机酸类4个,黄酮类14个,环烯醚萜类1个,生物碱类9个,其他类成分1个.结论 该方法准确,有效,快速,为天麻钩藤饮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体内化学物质基础.

    作者:张晓勇;吴蓓;姚云;李军茂;何明玉;欧阳辉;冯育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产地磨盘草正丁醇部位提取物抗炎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磨盘草正丁醇部位提取物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棉球致小鼠肉芽肿炎症模型观察磨盘草正丁醇部位提取物对急、慢性炎症的影响.结果 各个产地磨盘草正丁醇部位提取物对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对小鼠棉球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有抑制作用(P<0.05).结论 磨盘草正丁醇部位提取物对急、慢性炎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昕;周婷婷;韦丽富;陈勇;魏中璇;叶信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白藜芦醇诱导肾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对肾癌786-0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CCK-8检测细胞活力;propidium iodide (PI)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和PI/Annexin V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白藜芦醇能够呈浓度依赖方式显著抑制786-0细胞生长活力(P<0.05,与正常组比较);周期图谱显示白藜芦醇引起G1期的786-0细胞比例减少,G2/M期的细胞比例增多,周期蛋白Cyclin和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子p21表达上调;另外,白藜芦醇呈药物浓度依赖诱导786-0细胞凋亡,促凋亡蛋白Bax和凋亡切割蛋白Caspase-3表达上调.结论 白藜芦醇能抑制肾细胞癌786-0细胞增殖,使其阻滞在G2M期,并且诱导786-0细胞凋亡.p21和Bax参与了白藜芦醇诱导786-0细胞凋亡.

    作者:张文银;谭宇蕙;王小兰;王坤;占玉娟;杜海燕;肖建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补肾填精方对快速老化模型小鼠活化的T细胞转录核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补肾填精方左归丸对快速老化模型小鼠骨组织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是否与干预活化的T细胞转录核因子蛋白表达有关.方法 取SAMR1同源对照组小鼠8只为对照组(SAMR1),取SAMP6衰老模型小鼠1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SAMP6)、左归丸组(ZGP),每组8只.灌胃给药12周后收集各组小鼠股骨组织,采用HE染色法观察股骨组织形态,采用TRAP染色法观察股骨组织破骨细胞数,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股骨组织NFAT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SAMR1比较,SAMP6股骨组织形态明显改变、破骨细胞数增多、NFAT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与SAMP6比较,补肾填精方能够部分改善模型小鼠的股骨组织形态、减少破骨细胞数、下调NFAT2蛋白表达.结论 补肾填精方左归丸对快速老化模型小鼠骨质疏松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通过干预NFAT2蛋白表达调节破骨细胞功能有关.

    作者:刘立萍;李然;李雪峰;张澜川;张立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珍珠梅黄酮纳米粒调控STAT3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侵袭和转移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中药珍珠梅黄酮纳米粒(5,2',4'-trihydroxy-6,7,5'-trimethoxy flavone nanoparticle,TTF1-NP)调控STAT3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和分子机制.方法 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人肝癌HepG2细胞STAT3和p-STAT3蛋白表达,利用Transwell和细胞划痕技术检测人肝癌HepG2细胞侵袭和转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细胞侵袭迁移的相关蛋白MMP2和MMP9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发现TTF1-NP可以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STAT3的活化表达,通过抑制MMP2和MMP9表达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侵袭和转移.结论 TTF1-NP通过抑制STAT3的活化抑制MMP2和MMP9蛋白表达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侵袭和转移.

    作者:幺雨含;张璇;肖斌;张学武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蒙药长松萝抗急性肝损伤活性部位的筛选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蒙药长松萝醇提物的石油醚、二氯甲烷、正丁醇、水层萃取成分对D-氨基半乳糖胺(D-GalN)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解毒作用机理.方法 以D-GalN诱导建立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观察长松萝醇提物的石油醚、二氯甲烷、正丁醇萃取部位和剩余水层部位对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的作用变化.结果 长松萝醇提物的正丁醇萃取部位有明显降低急性肝损伤大鼠血清ALT、AST活性,有效减轻D-GalN所致的肝组织病理改变.结论 蒙药长松萝醇提物的正丁醇萃取成分具有保肝解毒作用.

    作者:双荣;韩晓静;白梅荣;巴根那;拉喜那木吉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复方麝香按摩凝胶的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复方麝香按摩凝胶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通过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试验、二甲苯致大鼠耳廓肿胀试验,观察复方麝香按摩凝胶的抗炎作用;通过大鼠醋酸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复方麝香按摩凝胶的镇痛作用.结果 复方麝香按摩凝胶能明显抑制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和二甲苯致大鼠耳廓肿胀;对醋酸致大鼠扭体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提高大鼠热痛阈值.结论 复方麝香按摩凝胶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作用.

    作者:李乾;高扬;胡艳平;陈昌欢;乔松;张学龙;周凡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益气养阴通络方对糖尿病足小鼠血管内皮功能、血清炎症因子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通络方对糖尿病小鼠足部溃疡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PF级C57BL/6J雄性小鼠70只,随机抽取10只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小鼠腹腔快速注射STZ(120 mg·kg-1)造模及结扎股动脉、股静脉建立糖尿病足(DF)模型,分为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西洛他唑组(西药对照组)、通塞脉片组(中药对照组)、益气养阴通络方高、中、低剂量组.连续用药2周,动态观测各组小鼠的体重、空腹血糖(FBG)、创面大小等指标,检测血清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PGF-1α)、内皮素-1(ET-1)、hs-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益气养阴通络方能降低FBG,缩小溃疡面积,缩短结痂天数,降低hs-CRP、IL-6、TNF-α、TXB2、ET-1含量,升高6-K-PGF-1α含量.结论 益气养阴通络方可通过降低血糖、良性调节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因子释放,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缩短足部溃疡愈合时间.

    作者:宋莹莹;张赓;王长明;杨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化痰类中药干预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肺组织中Nrf2含量的研究

    目的 探讨部分化痰类药物在博莱霉素所致模型大鼠肺纤维化中的抗氧化作用及途径.方法 采用气管内滴入博莱霉素的方法形成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以天南星、川贝母、海藻、胖大海、清半夏、白前、黄药子、前胡等8味中药的水煎液或吡非尼酮对模型大鼠进行灌胃干预,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中Nrf2的含量变化.结果 8味中药组、对照组(模型组)、吡非尼酮组大鼠肺组织中的Nrf2含量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川贝组、半夏组、天南星组、海藻组、胖大海组与对照组比较均P<0.01,而吡非尼酮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黄药子组、前胡组、白前组等3味中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均P>0.05.之后再将剩余的5味中药组(川贝组、半夏组、天南星组、海藻组、胖大海组)与吡非尼酮组相比较均P>0.05.说明上述5味中药在改善Nrf2抗氧化指标及调控抗氧化基因表达方面与吡非尼酮作用相当.结论 部分化痰类中药能有效提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Nrf2的含量,具有较强的修复细胞及机体解毒能力,其中川贝、半夏、天南星、海藻、胖大海的作用较为突出,证实了部分化痰类中药可以通过干预机体的氧化-抗氧化机制对肺纤维化起到干预作用.

    作者:刘晓明;朱雪;张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活血荣络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JAK2、STAT3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活血荣络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JAK2、STAT3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根据评分分为活血荣络方组(模型+活血荣络方)、AG490组(模型+AG490)、模型组,上述组分别再分为再灌注后6h、12h、24h、72h四个亚组.每组予以相应药物治疗.并分别于相应时间点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后处死大鼠,并立即取脑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1)活血荣络方组及AG490组再灌注24h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活血荣络方组与AG490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各个时间点相当(P>0.05).(2)活血荣络方组12h、24h、72h JAK2、STAT3表达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AG490组4个时间点JAK2、STAT3的表达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活血荣络方组6h的JAK2、STAT3的表达高于AG490组(P<0.05),其余时间点与AG490组相当(P>0.05).结论 活血荣络方可通过下调JAK2、STAT3的表达,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周颖璨;王洪海;周德生;陈瑶;刘利娟;李中;胡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连翘苷对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斑块形成的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 评价连翘苷对主动脉斑块形成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ApoE-/-小鼠喂养西方膳食饲料的方法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建模同时用连翘苷低、中、高三个剂量(5 mg·kg-1、15 mg·kg-1、45 mg·kg-1 BW)进行灌胃干预,连续12周.12周后,比较各组主动脉斑块面积以及AcLDL刺激下的骨髓来源巨噬细胞PPAR-r、ABCA1、ABCG1、SR-B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连翘苷中、高剂量组的主动脉斑块面积减少(P<0.05),骨髓来源巨噬细胞PPAR-r、ABCA1、ABCG1、SR-B1基因表达均上调(P<0.01,P<0.05).结论 连翘苷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的途径有关.

    作者:楼彩霞;黄威;王弋;江淑霞;刘盛来;饶子亮;唐小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民族药野蚕豆根抗心肌缺血和抗凝血作用研究

    目的 观察民族药野蚕豆根抗心肌缺血和抗凝血等心血管方面相关的药理活性,为进一步探究野蚕豆根的临床应用方向和开发野蚕豆根的药用价值提供依据.方法 对野蚕豆根进行急性毒性评价后,采用毛细玻管法、小鼠断尾法以及血浆复钙试验探究野蚕豆根相关抗凝血活性;采用盐酸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研究野蚕豆根对心肌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角叉菜胶致小鼠气囊滑膜炎模型观察野蚕豆根的抗炎活性.结果 野蚕豆根用药安全,能明显增加小鼠的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其水、甲醇和乙酸乙酯提取部位也均能显著延长体外兔血浆复钙时间,其中水提取部位时间延长明显;且其能够显著降低小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中血清乳酸脱氢酶和丙二醛的含量,减少炎症模型中前列腺素E2的渗出.结论 野蚕豆根在抗心肌缺血和抗凝血等心血管相关方面均表现出了一定的药理活性,值得对野蚕豆根在心血管方面的药效机制和临床应用作进一步的研究开发.

    作者:杨抒雨;侴桂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大孔树脂纯化饿蚂蝗总黄酮工艺及体外抗HBV活性研究

    目的 采用AB-8大孔树脂纯化饿蚂蝗总黄酮,并评价其体外抗HBV活性.方法 采用AB-8大孔树脂为吸附材料,对影响纯化效果的各因素进行考察,优选工艺条件.运用HepG2.2.15细胞模型研究饿蚂蝗总黄酮对细胞的毒性及对HBV抗原分泌的影响.结果 AB-8大孔树脂的佳纯化工艺为:上柱药液浓度以生药计为0.4g· mL-1,上样量为1.5 BV(树脂床体积),以4 BV的70%乙醇洗脱,洗脱流速为2mL· min-1;纯化后总黄酮含量为61.47%.饿蚂蝗总黄酮对HepG2.2.15细胞的毒性较小,TC50为310.91μg·mL-1;对细胞上清液中HBsAg和HBeAg的分泌有明显抑制作用,其对HBsAg和HBeAg的IC50分别为56.25 μg· mL-1和39.70 μg· mL-1.结论 AB-8大孔树脂能较好地用于饿蚂蝗总黄酮的纯化,饿蚂蝗总黄酮在体外有抗HBV作用.

    作者:刘舒凌;吴燕春;钟振国;黄志其;王满福;黄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生姜HPLC-DAD指纹图谱的优化研究

    目的 优化生姜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AichromBond-AQ C18 (4.6mm×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A)和水(B)流动相,梯度洗脱(0~ 8min,25%A;8~ 20min,25%A→60%A;20~ 40min,60%A→70%A;40~70min,70%A→88%A;70~80min,88%A→90%A;80~85min,90%A),检测波长280nm,流速1 ml/min,柱温40℃.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04A版)”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分别优化色谱柱、检测波长、流动相和HPLC梯度洗脱条件,标定了15个共有指纹特征峰,指认了6-姜酚、8-姜酚、香兰素3个色谱峰,建立10个批次的生姜HPLC-DAD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结论 该方法经方法学考察符合指纹图谱技术要求,为有效地控制生姜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马开;田萍;张迪文;崔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大黄(庶)虫丸对肝纤维化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目的 内毒素血症影响肝纤维化的进展,为明确大黄(庶)虫丸是否对肝纤维化大鼠内毒素血症有影响.方法 用四氯化碳花生油混合液注射大鼠,建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以正常组和模型组作对照,用大黄(庶)虫丸大剂量、中剂量和小剂量灌胃作治疗组,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脂多糖(LPS).结果 大黄(庶)虫丸可明显减轻大鼠肝纤维化,以小剂量组减轻为明显.模型组较正常组大鼠血清ALT、AST、TGF-β和LPS明显升高,ALB明显降低(P<0.001),而不同剂量组均能降低血清ALT、AST、TGF-β1和LPS水平,升高ALB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治疗组各指标与对照组相比,P<0.001),其中以小剂量组效果为明显.结论 大黄(庶)虫丸可抑制肝纤维化大鼠内毒素血症,这可能是其抗纤维化机制之一.

    作者:刘旭东;赵晓芳;唐艳芳;徐新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复元饮对THA术后隐性及快速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复元饮联合局部氨甲环酸(TXA)对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隐性失血及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2例,术前2d及术后6h后口服我院中药制剂复元饮;对照组62例,于术前30 min静滴TXA1g;两组患者术中均局部使用TXA 1g.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3、7天血红蛋白值(HB)、红细胞比容(HCT)值;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第1、3、7天隐性失血量;整体康复评分;不良事件包括输血率、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栓塞(PE)发生率.结果 两组显性失血及术后隐性失血量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的输血率、DVT发生率更低,且整体康复评分更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元饮联合术中局部使用TXA能有效控制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隐性失血,降低输血率,减少DVT发生率,且能促进患者早期整体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缪杰佳;周活龙;卢绍燊;李逸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健脾活血膏方治疗缓解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健脾活血膏方治疗缓解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缓解期RA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抗风湿对症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健脾活血膏方,制膏后分早晚两次口服(每次服用15g,用开水冲服).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关节炎疼痛评估(VAS),DAS28分值,HAQ评分,SF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实验室指标(ESR、RF、CRP;IgA、IgG、IgM、CCP、GPI)变化.结果 健脾活血膏方能有效降低RA疼痛VAS评分、DAS28分值、HAQ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实验室指标(ESR、RF、CRP、CCP、GPU,升高SF评分(P<0.05或P<0.01),治疗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组服用膏方未见全身不良反应,血常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健脾活血膏方有助于改善RA患者临床症状,改善中医症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维持病情稳定,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且安全性好,适合长期服用.

    作者:汪元;刘佳佳;郭锦晨;陈磊;潘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针刺臂中穴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针刺臂中穴治疗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04例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针刺组和针刺臂中穴组,每组各52例.传统针刺取传统针刺穴位进行治疗,针刺臂中穴组以针刺臂中穴为主穴进行治疗,疗程均为42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乳房肿块、疼痛程度、全身伴随症状和中医辨证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以下简称肝郁痰凝证)的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超孕酮(P)、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和泌乳素(PRL)的变化.结果 传统针刺组脱落6例,针刺臂中穴组脱落4例.治疗后针刺臂中穴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8% (44/48),优于传统针刺组的82.6% (38/46,P<0.05);针刺臂中穴组钼靶判断总有效率89.6% (43/48),优于传统针刺组的76.1%(35/46,P<0.05);针刺臂中穴组乳房肿块、乳房疼痛、全身伴随症状和肝郁痰凝症型评分较传统针刺组改善更为明显(均P<0.05);针刺臂中穴组P、E2、FSH和PRL水平的改善优于传统针刺组(均P<0.05).结论 针刺臂中穴为主穴可有效改善肝郁痰凝型乳腺增生患者的乳房肿块、乳房疼痛、全身伴随症状和肝郁痰凝证,改善P、E2、FSH和PRL的水平,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针刺组.

    作者:王飞;王民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加味清解汤治疗混合痔术后的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加味清解汤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发热、疼痛、出血的临床疗效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干扰素-γ(IFN-γ)含量的变化,阐明其治疗混合痔术后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20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加味清解汤组、抗生素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混合痔内扎外切术,术后第1天起每日分别予加味清解汤,抗生素内服,分别于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7天观察患者发热、疼痛、出血情况及术后第1天、第7天检测患者血清中IL-6、IFN-γ含量的变化,HE染色计数炎性细胞分类,并记录各组创面愈合时间.结果 加味清解汤组治疗前后发热、疼痛、出血积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血清IL-6、IFN-γ含量表明,加味清解汤组及抗生素组血清中IL-6、IFN-γ含量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7天加味清解汤组及抗生素组中IL-6、IFN-γ含量与治疗前第1天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味清解汤组与抗生素组治疗后炎性细胞数均低于治疗前;加味清解汤组创面愈合时间优于抗生素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清解汤具有清热解毒、利湿消肿、凉血止痛之功效,能明显缓解术后发热、疼痛,改善术后出血,促进术后创面愈合.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郑文彬;赵诚;陈玉卿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分级电针治疗中风后腕手痉挛的临床观察

    目的 比较中风后腕手痉挛的分级电针治疗与常规电针治疗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二组患者均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电针治疗,针刺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选择2Hz连续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每次3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28天;治疗组于疗前根据肌张力高低进行分级分组,给予个体化电针治疗,选穴手三里、外关、内关、郄门,选择50 Hz、续断比为1∶1的断续波,刺激强度以患者出现抬腕和屈腕动作为度,每次15min,每日1次,分别于治疗第7天、第14天、第21天再次进行评定,根据新的分级给予新的治疗方案,连续治疗28天.分别于疗前、疗后应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ROM测量、Fugl-Meyer评定法、Barthel ADL指数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CSS进行评定.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结果 Ashworth痉挛量表经Ridit分析,治疗组R的均值为0.599166,可信区间不重叠;ROM测量、Fugl-Meyer量表、Barthel ADL指数评分、CSS量表均显示治疗组差值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分级电针治疗可以较快的缓解中风后腕手痉挛,且根据痉挛程度不同给予个体化治疗,使治疗更具有针对性,疗效优于常规电针治疗.

    作者:王东岩;董旭;赵海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EGFR-TKIs结合中医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多因素分析

    目的 研究EGFR-TKIs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与中医药治疗的相关性,为中医药与靶向治疗结合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03例病理明确并且口服EGFR-TKIs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分析性别、年龄、吸烟状况、病理类型、病灶情况、EGFR基因突变情况、毒副反应、中医药干预、治疗方式等9个因素对PFS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烟状况、病理类型、病灶情况、EGFR基因突变、毒副反应、中医药干预、治疗方式等7个因素是EGFR-TK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PFS的影响因素(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吸烟史、鳞癌、弥漫性病灶、中医药干预、毒副反应等5个因素是EGFR-TK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吸烟者的疾病进展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391倍(P=0.018);鳞癌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是腺癌患者的2.45倍(P =0.007).弥漫性病灶、中医药干预、毒副反应三个因素的回归系数均小于0,且其危险度的P <0.05,故均是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弥漫性病灶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较单一病灶患者下降0.629倍(P=0.001);经中医药干预的患者疾病进展风险较未干预的患者下降0.567倍,(P=0.000);发生毒副反应的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较未发生的患者下降0.527倍(P =0.000).采用生存极限(Kaplan-Meier)法计算中医药干预组的PFS为10个月,中医药未干预组的PFS为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EGFR-TK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中,吸烟状况、病理类型、病灶情况、EGFR基因突变、毒副反应、中医药干预、治疗方式等是影响患者疾病进展的因素.吸烟者、腺癌患者、肺部弥漫性病灶者、服用EGFR-TKIs后出现毒副反应者、结合中医药干预的患者较吸烟者、鳞癌患者、肺部单一病灶者、服用EGFR-TKIs后未出现副反应者、未结合中医药干预的患者降低了疾病进展的风险,是影响PFS的独立因素,也是预后的保护性因素.中医药结合EGFR-TKIs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推迟疾病的进展,延长PFS.

    作者:许海柱;张璇;孙建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荣氏系列方剂配合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荣氏系列方剂联合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以荣氏系列方剂配合射波刀治疗,对照组38例,行单纯射波刀治疗.观察两组中医症状评估、肝功能、甲胎蛋白(AFP)及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临床症状积分缓解有效率为36.8%,治疗组有效率为64.7%,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复查均显示治疗组AFP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幅度更大,各组内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组间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T及AST治疗后数值均有下降,但两组间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1月后复查显示对照组数值较前升高,治疗组则较前下降,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BIL变化始终不明显(P>0.05).两组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反应及骨髓抑制,但治疗组发生例数比对照组少,治疗后1周较明显(P<0.05).治疗1月后复查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荣氏系列方剂联合射波刀治疗原发性肝癌可缓解毒副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对比单纯射波刀方案有特殊优势,是一种疗效良好、安全性高、可临床推广的个体化中晚期肝癌综合治疗方法.

    作者:莫春梅;荣震;黄韵;吴发胜;王同彪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益肾活血饮联合减量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38例

    目的 评价益肾活血饮联合减量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以及副作用和安全性,为进一步应用该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对应用益肾活血饮联合减量硼替佐米为主方案至少2个疗程的38例MM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该方案近期疗效、副作用和安全性,随访至2016年12月,计算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分析死亡原因.结果 该方案完全缓解率31.6%,总有效率为76.3%,副作用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5例,血小板减少4例,消化道反应9例,周围神经病变7例,感染8例,中重度水肿4例,心肌梗死2例,心力衰竭2例:随访3~80个月,中位随访24个月,中位PFS为21个月,中位OS为24个月;截止2016年12个月,28例尚存活,10例死亡,死亡原因包括肺部感染1例,疾病复发进展6例;心肌梗死2例;心力衰竭1例.结论 益肾活血饮联合减量硼替佐米为主方案治疗MM近期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代喜平;陈瑶;李琤;王国征;李慧;吴远彬;胡永珍;李达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枳术宽中胶囊治疗老年人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枳术宽中胶囊治疗老年人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的疗效及安全.方法 选择60例65~ 85岁间诊断为糜烂性GERD(内镜下伴有反流性食管炎)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0)应用耐信片(40mg/次,2次/d),治疗组(n=30)应用耐信片(40mg/次,2次/d)联合枳术宽中胶囊(3粒/次,3次/d),均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停药后2周)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分级、GERDQ评分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内镜下反流性食管炎分级及GERDQ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枳术宽中胶囊对老年人糜烂性GERD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熊莉娜;杨旭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自拟逐瘀止痛方联合手法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自拟逐瘀止痛方联合手法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3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分别在牵引基础上给予单纯西医治疗和中医综合疗法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MPQ-PRIT评分、ODI评分、ADL评分、腰椎活动度及血浆β-内啡肽水平等.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MPQ-PRIT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组间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ODI评分和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前,组间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腰椎关节活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浆β-内啡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自拟逐瘀止痛方联合手法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缓解腰腿疼痛症状,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质量,并有助于上调血浆β-内啡肽水平.

    作者:谌德雄;高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旴医谢强之验方消肿散结利喉饮治疗慢性肥厚性喉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具备活血化瘀、化痰开音功效的消肿散结利喉饮(旴江喉科流派谢强经验方)对慢性肥厚性喉炎的疗效,说明运用中药材截断和逆转本病发生恶变及降低喉癌的发病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方法 选用30例慢性肥厚性喉炎血瘀型患者,均需符合纳入标准,口服消肿散结利喉饮进行干预治疗,150ml/袋/次,每日两次,一疗程为14天,观察用药2个疗程.症状体征观察和计算机嗓音分析时间:分别在治疗用药前、用药第14天、第28天以及随访2个月时进行.本研究接纳自身前后对照的方式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用药14天后、28天疗程结束时以及随访2个月时的愈显率分别为46.7%、83.3%和70.0%;治疗前后比较症状体征各项积分及总积分、计算机嗓音分析各项声学参数值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消肿散结利喉饮治疗慢性肥厚性喉炎疗效确切,患者症状体征能有效减弱以及嗓音质量能显著提高,可在其癌变历程中发挥阻截作用.

    作者:甘丽丽;陶波;谢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祛湿法在风湿痹病中的应用

    风湿痹病与湿密切相关,湿既是风湿痹病的致病因素又是病理产物,湿则贯穿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浅议临床常用几种祛湿方法在风湿痹病中的应用.

    作者:程俊敏;张荒生;李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清热解毒与以毒攻毒治法在肿瘤治疗中的比较研究

    中医治疗肿瘤已有数千年历史,清热解毒与以毒攻毒作为肿瘤的常用治法在肿瘤临床中占有重要地位.两种治法在治疗肿瘤时的理论依据、机理、方药以及中药抗肿瘤机制均有所不同.针对以上四方面进行总结归纳,以期对肿瘤治法的相关比较有更加深入的探讨.

    作者:石文静;谭佳妮;沈卫星;徐长亮;程海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刘氏小儿推拿配穴原则及君臣佐使观

    刘氏小儿推拿又称儿科推拿,是中医儿科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与理法方药相结合、以推拿穴位代替药物的一种外治疗法.临床疗效显著,这与其严格遵守归经施治、五经推拿、五行助制等配穴原则和严谨的君臣佐使观密不可分.

    作者:李雪;邵湘宁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锁骨针”法-微针疗法

    “锁骨针”法是陈以国教授依据“生物全息理论”、“天-地-人”三才理论、经络脏腑理论、锁骨处独特的解剖知识和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而成的一种微针疗法.“锁骨针”法是一种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的特殊针灸体系.文章从锁骨与生物全息理论的关系、锁骨与“天-地-人”三才理论的关系、锁骨与经络脏腑的关系、锁骨的现代医学解剖四个方面探讨锁骨针的作用机理.

    作者:刘婷;陈以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运用经方防治慢性心血管病思考

    经方多指汉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现代医家运用经方者,不限于《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剂,更是运用其方证理论治病.作为慢病致死主因的首位,心血管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运用经方治疗心血管疾病行之有效,然而仅守经方不够满足现代防治疾病的需求.文章基于中医药防治慢性心血管病现状,思考并探讨如何运用经方平衡好慢性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王晓景;张军平;周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从脾论治”

    室性期前收缩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多属于中医“心悸”范畴.谢海波医师主张从脾论治,心脾两脏母子相系,气血互动,经脉相连,脾与心在生理、病理上互相影响,息息相关.同时根据脾为后天生化之源,从调理脾胃论治功能性室性期前收缩,并举例以飨同道.

    作者:谢海波;李杨;周岚;卢青;王敏;陈旭;罗尧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黄帝内经》中几个常见针灸相关问题的探讨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其中对经络、腧穴、针灸都均有论述.针灸不仅是《黄帝内经》的主要内容,而且针灸理论在其中已经比较完善.然而,由于人们的认知不同,所以对《黄帝内经》中载有的一些常见针灸问题的解读就略显差异,甚至于出现误读的现象.文章拟选取《黄帝内经》中常见被误读的几个针灸相关问题的典型原文,并予以解释,以期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黄帝内经》的原旨.

    作者:冯文林;贺松其;肖炜;余娅娅;周灵通;吴春晓;孙小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浅析“得气”之本态

    文章从几个方面认识“得气”的本态:第一、得气是刺中腧穴气至针下而产生的针感;第二、谷气与邪气有别,得气则表现各异,谷气来时针下产生徐而和,邪气来时针下产生紧而疾的不同针感;第三、百姓血气各不同形,得气快慢亦不相同,或针后即刻获得针感,或针后适时获得针感,或出针后才有针感,或反复针刺后始有针感.同时,得气是针灸临床取效的前提与关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唯有重视得气,方能提高自身技艺,更好地为患者驱病疗疾.

    作者:洪亚群;黄浏姣;唐克乐;王静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养阴清热法联合异维A酸治疗痤疮的理论探讨

    通过查阅国内文献,结合用药实践,以临床疗效为依据,对养阴清热法联合异维A酸治疗痤疮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认为异维A酸虽对痤疮治疗疗效确切,临床应用安全可靠,但其副反应中皮肤黏膜干燥症状仍不可避免.中医认为其发生多因“伤阴”而致,故提出“养阴清热法联合异维A酸”治疗痤疮.二者结合可以达到“减毒增效”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瑞静;彭勇;李淑;王英杰;武宗琴;刘杰;柴维汉;李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犀角地黄汤苦寒药配伍探析

    犀角地黄汤,温病大家叶天士将其列为温病热入血分证的代表方,并沿用至今,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之功效.文章首先对其方源、组方技巧稍做论述,随后重点对该方在实际应用中如何配伍苦寒之品进行概括,即血热未漫者应慎用,气分有热者宜择用,热毒炽盛者需加用.

    作者:黄梦可;魏凯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治未病思想在老年阴血亏虚失眠防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治未病”思想在临床中防治老年阴血亏虚失眠的应用.方法 通过对阴血亏虚失眠病因病机的阐述,揭示中医治未病思想对于阴血亏虚失眠“未病”“欲病”“已病”状态的干预.结果 中医治未病思想通过饮食调理、生活方式改变、运动锻炼、针灸方药等防治阴血亏虚失眠.结论 运用养血、滋阴、安神的治未病思想防治阴血亏虚失眠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培养健康生活方式,保持乐观生活态度.

    作者:张舜波;丁莉;王平;游秋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疏透法在温病卫分证中的运用

    温病卫分证常用辛凉解表治法,以祛邪为第一要义的疏利透达法亦是温病早期的重要治法之一.文章在论述疏透法治疗理论基础上,剖析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用药,分析其卫分证治疗验案,及运用“疏透”药物频次规律,进而阐述温病医家对疏透法的运用.研究“疏透”药物的配伍规律,为拓展外感热病及新发传染病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临床用药依据.

    作者:乔思雨;苏中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十二五”期间我国中医医院科技论文产出评析

    目的 通过对中医医院“十二五”期间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科技论文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我国中医医院科研开展情况.方法 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文献来源,使用计算机检索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检出文献的年代分布、来源期刊、研究方向、论文作者、高引论文、基金资助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文献296510篇,论文数量随发表时间呈逐年递增趋势,有27个学科(方向)的论文数量超过1000篇,有34个期刊发文数量超过2000篇,有27个医院发文数量超过1500篇,有25位作者发表论文超过100篇,有17篇论文被引次数超过100次,有4.1%的论文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结论 “十二五”期间,中医医院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发展,论文数量稳步增长、学科分布较为全面、高水平机构和核心作者群体基本形成、高引论文分布良好、基金资助渠道多样,但人均论文产出并不理想,论文的机构分布和地域分布很不平衡,论文的整体质量也有待提高,我国中医医院科研发展还任重道远.

    作者:徐蕴;汤大朋;王会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采集季节、地点侧柏叶饮片质量考察及药典相关标准的商榷

    目的 对不同采集季节、地点侧柏叶饮片质量进行考察.方法 采用药典法对不同采集季节、地点侧柏叶饮片进行性状、TLC、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分、醇浸出物及槲皮苷含量检测.结果 不同采集季节、地点侧柏叶饮片TLC均检出槲皮素,水分含量在2.99% ~ 6.89%之间,总灰分含量在4.57% ~6.18%之间,酸不溶性灰分含量0.15% ~0.60%之间,醇溶性浸出物在23.24% ~27.12%之间,槲皮苷含量在0.289% ~0.477%之间.结论 12批侧柏叶饮片质量均符合药典标准,但不同季节、地点采集的侧柏叶饮片质量略有差异,建议药典侧柏叶饮片炮制项下进行修订.

    作者:石典花;张军;张乐林;孙立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熟地黄泽泻郁金合煎液中2种成分煎出量的变化

    目的 研究熟地黄、泽泻、郁金合煎液中5-羟甲基糠醛、23-乙酰泽泻醇B煎出量的变化,为探讨三药合煎液的药效物质奠定基础.方法 药材分为单煎-1(熟地黄)、单煎-2(泽泻)、单煎-3(郁金)、合煎-1(熟地黄/泽泻)、合煎-2(熟地黄/郁金)、合煎-3(泽泻/郁金)、合煎-4(熟地黄/泽泻/郁金)等7组,分别制备水煎液干浸膏,超声法提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并计算煎出量(以药材计).结果 5-羟甲基糠醛煎出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单煎-1、合煎-1、合煎-4、合煎-2;23-乙酰泽泻醇B煎出量由高至低依次为合煎-3、合煎-1、合煎-4、单煎-2.结论 与熟地黄、泽泻单煎液比较,合煎液中5-羟甲基糠醛煎出量降低,23-乙酰泽泻醇B煎出量增加,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推测三药合煎液发挥药效作用可能与23-乙酰泽泻醇B有关,一定程度上为阐明三药合煎液的药效物质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袁晓旭;缪红;李洪波;赵桂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炮制辅料药用盐质量标准研究

    目的 制定中药炮制辅料药用盐质量标准,以保证药用盐和盐炙炮制饮片质量稳定.方法 对比不同产地和不同厂家34批食用盐样品,研究比较3种国家标准食用盐和《中国药典》大青盐、氯化钠等规定,鉴别药用盐中钠盐和氯化物,检测药用盐溶液澄清度和颜色、亚铁氰化钾、水分、水不溶物、重金属含量和砷盐含量,测定药用盐中氯化钠(NaCl)含量.结果 初步制定了中药炮制辅料药用盐质量标准.结论 初步制定的药用盐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可靠,为中药炮制辅料药用盐的质量标准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范润勇;孙佳彬;张红玲;覃艺;陈晓玉;王瑾;黄勤挽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部分含人工牛黄制剂中人工牛黄的质量控制研究

    目的 部分含人工牛黄复方制剂中人工牛黄的质量控制研究.方法 用薄层层析对含人工牛黄制剂中的人工牛黄进行定性鉴别,用柱前衍生化HPLC-UV法对含人工牛黄制剂中人工牛黄的含量测定.结果 薄层鉴别方法斑点清晰.柱前衍生化HPLC-UV法含量测定,猪去氧胆酸在0~5.32 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Y=2E+ 06X-69371(Y=0.9991),重复性良好(RCD=1.64%);去氧胆酸在0~5.37 μg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Y=3E+ 06X+ 50467(r=0.9996),重复性良好(RCD=1.39%).结论 实验方法简便可行、稳定准确,可用于含人工牛黄复方制剂中人工牛黄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垒;李圆圆;李敏;田晨颖;庞萌萌;刘晓美;代龙;高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陈皮配方颗粒一步制粒工艺研究

    目的 对一步制粒制备陈皮配方颗粒的工艺进行优化.方法 以颗粒成型率、水分和橙皮苷转移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影响陈皮配方颗粒一步制粒的过程的因素进行考察.结果 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并结合实际,确定一步制粒工艺的佳工艺为喷雾速度为70g/min,雾化压力为1.2bar,进风温度为90℃.结论 优化后的一步制粒法制备陈皮配方颗粒的工艺合理、可行,质量稳定.

    作者:樊如强;夏立武;李进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附子炮制品对阿霉素致急性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附子炮制品对阿霉素致急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方法 阿霉素腹腔注射制备急性心力衰竭模型,造模后给予附子不同炮制品15d,采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心电图并计算心率,计算心脏系数,检测心肌钙酶、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结果 蒸附子粉制剂、炒附子粉制剂高剂量组(0.28 g/ml)、低剂量组(0.07g/ml)溶液具有不同程度抗阿霉素致小鼠心衰的作用(P<0.01).结论 蒸附子粉制剂和炒附子粉制剂抗阿霉素致小鼠心衰的作用较为肯定.

    作者:马君;程阳阳;谭鹏;叶田园;宋阔魁;李志勇;李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广藿香的产地加工与炮制方法现状分析

    为开展广藿香的产地加工与炮制加工一体化研究,文章通过查阅文献和实地调研,对广藿香的资源状况、产地加工及炮制加工方法进行了归纳分析,发现药用质优的广藿香主要分布在广东的肇庆地区,为后期的研究提供了研究对象;广藿香的产地加工与炮制加工在工艺上有重复且存在成分易损失等缺点,需要全面深入研究并优化产地加工和炮制加工一体化工艺,以简化加工工艺,减少成分的损失,生产质优的广藿香饮片.

    作者:徐雯;田雪丽;高林怡;依如格勒;修彦凤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浓度的接骨乳膏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接骨生药对接骨乳膏体外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 以SD大鼠的背部皮肤为透皮实验原料,每隔一段时间,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接收池中总甾酮含量.结果 随着接骨生药量的增加,渗透量逐渐增加.总甾酮的渗透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生药一中总甾酮含量高,接骨生药复方总甾酮含量次之,生药二总甾酮含量少.结论 接骨乳膏有较强透皮吸收能力,接骨乳膏经皮给药能充分发挥其作用.生药一为接骨乳膏中主要成分.

    作者:吴彦;王慧娟;俸婷婷;彭礼军;周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炮制方法对广西莪术挥发油的影响

    目的 考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广西莪术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 利用挥发油提取器提取,比较生品及各个醋炙品中挥发油含量;运用HPLC法测定不同炮制品中吉马酮的含量,色谱柱为C18柱(4.60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67∶ 33),检测波长210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5℃.结果 挥发油的提取结果:麸炒=煨制>生品>醋煮>醋磨>醋炙>醋炒>酒炒>醋浸;吉马酮含量比较:生品>麦麸炒>醋炒>醋磨>醋煮>酒炒>煨炙>醋浸>醋炙.结论 不同的炮制品,挥发油和吉马酮含量差异明显.

    作者:胡晓玲;李健;赖国校;周改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炮制方法对半夏中鸟苷和腺苷含量的影响

    目的 测定半夏不同炮制品(法半夏、姜半夏和清半夏)中鸟苷和腺苷的含量.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UltimateXB-C18色谱柱(4.6mm×250mm,0.45 μm);流动相:乙腈-水;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60nm;柱温:30℃;采用梯度洗脱法测定半夏不同炮制品中鸟苷和腺苷的含量.结果 半夏生品中鸟苷和腺苷含量均高于各炮制品.结论 炮制会降低半夏中鸟苷和腺苷含量.

    作者:庞雪;廖念;周逸群;罗怀浩;赵宏冰;石继连;王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现代米粉制米泔水工艺研究

    目的 优选现代米粉制米泔水的工艺.方法 采用L16 (45)正交试验,以淀粉含量、米泔水性状评分为指标,分光光度法测定,确定其佳制备工艺参数.结果 现代米粉制米泔水的佳工艺:米粉粒度为细粉,米水比为1∶50,搅拌时间为30s.结论 该制备方法稳定可行,为米泔水制备工艺提供了依据,并为其质量研究奠定一定的基础.

    作者:王文凯;杨梅;张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复方党参口服液的制备及免疫增强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正交设计优化复方党参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并进一步研究该口服液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 工艺优选:以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为考察因素,以总多糖、总黄酮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复方党参口服液的提取工艺,为了满足工业化生产的需要,同时考察矫味剂和防腐剂的用量;免疫增强作用研究:KM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复方党参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药28 d后,测定该制剂对脾淋巴细胞增殖效应及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结果 正交试验多指标综合考虑以及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该制剂的佳工艺为:以12倍量水浸泡药材2h,以12、10、10倍的水分别提取3次,每次1.5h,合并提取液,浓缩至适当体积并添加质量分数为0.02%的矫味剂甜菊糖苷和0.1%的防腐剂山梨酸钾,经高温高压湿热灭菌(120℃,20 min)制得.脾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试验结果表明灌服不同剂量复方党参口服液组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程度、胸腺指数、脾指数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优化的该制剂生产工艺简单、可行,活性成分含量高,免疫增强作用研究表明该制剂能够一定程度的对抗环磷酰胺所致的小鼠的免疫器官萎缩,并具有增强免疫抑制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该研究为开发相关的中药保健品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马玉玲;胡林海;白瑞斌;郑晓萍;孙伯禄;胡芳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吴茱萸毒性概述与思考

    历代本草和药典均记载吴菜萸有小毒,有关吴茱萸毒性的现代研究逐年增多,但其毒性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文章通过对历代古籍和新近文献的整理分析,对吴茱萸毒性进行归纳概括,指出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看待吴茱萸的功效和毒性.文章对加强吴茱萸毒性研究、促进吴茱萸的安全使用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为进一步研究吴茱萸毒性提供文献依据和研究思路.

    作者:陈洋;董嘉皓;李斐;袁金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三因制宜”冠心病诊疗规律研究进展

    传统中医药对冠心病的诊疗,尤其在症状改善及远期预后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疗效.“三因制宜”是传统中医辨证的重要原则,但由于时代变迁、经济发展、工作节奏、生活方式及习惯等方面的改变,国人的体质、疾病谱和临床表现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因此,总结因时、因地、因人差异对冠心病发生发展及诊疗的影响规律,对医疗资源的合理安排以及疾病的及时有效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因人、因时、因地制宜三个方面与冠心病诊疗的关系进行总结论述,以期能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借鉴和线索.

    作者:宫萍;李悦;夏楠;姚轶立;姚成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维生素D轴:中医补肾方药的潜在靶点

    中医“肾藏精”功能主要表现为主骨、生髓、营脑、主生长发育、主生殖等几个方面,肾精不足则表现为骨质疏松、老年痴呆、佝偻病、性腺功能衰退等肾虚病症;结合前期提出维生素D可作为肾精的物质基础;推测中医补肾方药可能通过调控维生素D轴发挥防治各类肾虚相关病症;维生素D轴可作为“肾藏精”理论的中医补肾方药治疗肾虚相关疾病作用的潜在靶点.

    作者:陈云志;管连城;高洁;秦忠;李文;陈家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内质网应激的中医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机制研究

    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是内质网受到不良刺激后大量未折叠蛋白在内质网内聚集的现象,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病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研究表明,早期温和的ERS有利于内质网内环境稳态的恢复,而持续长时间的ERS可能加重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和坏死,是引起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原因.故针对不同时程的ERS药物研究可能成为缺血性中风过程中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的新靶点.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治疗临床应用广泛,然而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尚不明了.近年来,中医药通过调节ERS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逐渐被关注,该文对国内外近10年来基于ERS的中医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运用中医药防治缺血性中风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陶薇;王金凤;谭凌菁;冯知涛;蔡三金;周华军;梅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Tergumed脊柱训练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核心肌群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常伴有脊柱、腰椎的不稳定性和肌肉的萎缩,而核心肌群训练和评估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措施.Tergumed系统是近年来的一种新型集训练与评估的脊柱训练系统,在腰椎间盘突出症及核心肌群的评估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相关的新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安军伟;胡零三;雷腾飞;吴海波;张云飞;詹红生;陈东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蜡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研究

    目的 寻找小蜡的主要叶形态-脉序图谱鉴别特征,建立有效的鉴别方法.方法 LMVP(叶形态-脉序图谱法).结果 小蜡叶多卵形.叶两面多被短柔毛.脉序为环结的曲行的羽状脉序,一级脉1条,直行走向无分支,二级脉4~8对,均向上曲行,与上方二级脉环结,脉环明显,二级脉均不达缘.三级脉走向不规则,由一至三级脉围成的网眼直径约1~ 3mm不等.四级脉亦可单独围成网眼,网眼直径约0.5mm.结论 以上小蜡叶的鉴别方法简便、快速,具有一定的操作性.

    作者:李景云;谢思平;郭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福建及甘肃地区海洛因成瘾者中医证素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福建及甘肃地区海洛因成瘾者中医证素特征.方法 对福建、甘肃省下属强制戒毒所共462例自愿参加调查的海洛因成瘾者,开展毒品成瘾者中医PRO量表采集,应用证素辨证法提取中医证素.结果 福建及甘肃地区海洛因成瘾者证素均有差异(P<0.05),甘肃地区证素成立比例明显高于福建.福建排名前三的病位证素为脾、肾、肝,病性证素为气虚、阳虚、气滞;甘肃排名前三的病位证素为肝、肾、脾,病性证素为气虚、气滞、阳虚.结论 毒品成瘾具有多脏腑功能失调,虚实夹杂的症候学特点.肝郁是毒瘾形成的重要诱因,脾肾两虚是主要病理基础,“痰”是“毒瘾”缠绵难愈特性的根本病理因素.在毒品戒断工作中,要加强对于内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地区毒品问题的关注力度.

    作者:安会如;郭明义;宋丽珍;曾东萌;郑学堂;金李;李灿东;杨朝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小针刀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随机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

    目的 对国内公开发表的小针刀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疗效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分析,探讨针刀疗法对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VIP)、万方等数据库关于小针刀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进行Meta分析.经筛选,对终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用Revman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11篇,共795例患者.经Meta分析,11项研究具有同质性(CHI2=7.27,df=10,P=0.70 >0.1,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合并效应量.OR合并后经Z检验,Z=6.15(P<0.00001),表明针刀组与普通针刺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针刀组优于普通针刺组,并且在改善疼痛症状方面,针刀疗法有较大的优势.结论 当前证据显示,小针刀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症的总有效率及改善疼痛症状方面优于普通针剂,但鉴于纳入研究的高质量文献偏少,样本量有限,需要更进一步的设计合理、随机方法正确、大样本、多中心、方法科学的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支持针刀疗法的疗效.

    作者:庞军;王雄将;杨立新;唐宏亮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层次分析法对冠心病痰证辨证依据重要性评估探讨

    目的 评价冠心病痰证各症状的相对重要性.方法 在文献系统评价以及德尔菲法专家问卷咨询的基础上,开展两轮层次分析法专家咨询,对冠心病痰浊证辨证依据的各个要素均进行两两比较.结果 两轮咨询共回收有效问卷81份,第一轮和第二轮分别回收40份和41份问卷,回收率100%.经统计,一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临床症状、舌象、脉象.二级指标权重由高到低依次为苔腻、舌淡、脉滑、脉濡、脉弦、胸闷/胸痛、痰多、肢体困重、痞满、体胖、头重、眩晕、倦怠乏力、纳呆、呕恶、嗜睡.结论 初步探索证候辨证依据的研究模式:包括文献系统评价,德尔菲法定性专家咨询明确证候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建立证候诊断标准专家共识,但还需要从敏感度和特异度等方面进一步进行临床实践验证.

    作者:谢蓉;连新福;彭丹虹;王燕萍;刘晓琪;李先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方剂处方规律分析

    目的 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治疗高血压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CNKI收录治疗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方剂,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处方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73首方剂,涉及122味中药.方中补虚药出现频次高(30.4%),其次是活血化瘀药(21.7%)、平肝息风药(17.4%);出现频率高的药物是丹参(32.0%),药对是丹参-钩藤(23.3%).关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方剂中,常用平肝息风-平肝息风药,活血化瘀-活血化瘀药,活血化瘀-平肝息风药物组合.演化得到核心组合8个,新处方4首.结论 CNKI收录治疗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方剂组方以补肾、平肝、活血、利水化痰为主,以本病继发病同冶,心肝肾并治,邪正兼顾,为中医药临床治疗高血压心肌纤维化提供有力参考.

    作者:赵月;吴智春;于华芸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时机针刺对TBI模型大鼠脑组织Bcl-2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时间点针刺介入治疗TBI的效果,揭示针刺干预对脑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部分疗效机制,为临床针刺治疗TBI的佳介入时间提供依据.方法 将大鼠分为空白、针刺1、针刺2、针刺3和模型组,使用eCCI仪造模,取百会、人中、内关和足三里,分别在造模后第1日、第3日、第5日开始针刺治疗,各组治疗持续10次,在造模后第15日取材,检查脑组织中Bcl-2含量水平.结果 针刺组脑组织损伤皮质中Bcl-2蛋白含量及相应基因mRNA含量明显上调,且针刺1组优于针刺2组、针刺3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BI后针刺早期介入更有利于保护损伤的脑组织.

    作者:郭新荣;王瑞辉;马小卫;吴涛;郭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细胞凋亡参与电针对退变椎间盘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夹脊电针对兔退变的腰椎间盘中细胞凋亡调控基因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细胞凋亡参与电针治疗腰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40只清洁级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模型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组内又分为28d、56d两个取材时间点.造采用克式针横穿椎体后椎体间轴向加压的造模方法;假模型组只穿针,不予椎体间加压;治疗组针刺L4、L5夹脊穴28 d,各组于不同时间点取出椎间盘组织,应用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各组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正常组不同时间点之间Bax和Bcl-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立模型后,促凋亡蛋白Bax表达增强,而Bcl-2表达较正常组及家模型组均减弱,电针干预的方法可降低退变的兔椎间盘组织中Bax的表达,促进Bcl-2蛋白的合成(P<0.05).结论 电针夹脊穴可以通过降低Bax和增加Bcl-2的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或者清除细胞凋亡产物,达到防治椎间盘退变的目的.

    作者:邹璟;姜梦雅;李解;黄国付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火针针刺带状疱疹模型动物“补火助阳”机制的探索性研究

    目的 探索带状疱疹与阳虚之间的关系,比较火针对阳虚动物模型及带状疱疹动物模型cAMP、cGMP的影响,探讨其补火助阳机制.方法 日本大耳白兔30只,分别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A)、阳虚空白对照组(B)、带状疱疹空白对照组(C)、阳虚实验组(D)、带状疱疹实验组(E).阳虚组以氢化可的松造模,带状疱疹以病毒接种方式进行造模,实验组予以火针治疗10天,疗程后进行放免法测试血浆环核苷酸cAMP、cGMP.结果 空白组对照组、阳虚实验组、带状疱疹实验组与阳虚空白对照组、带状疱疹空白对照组cGMP比较P<0.05;空白对照组、阳虚实验组、带状疱疹实验组与阳虚空白对照组、带状疱疹空白对照组cAMP/cGMP比值比较P<0.05;带状疱疹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cAMP/cGMP比值比较P< 0.05.结论 带状疱疹具有阳虚的证型基础,火针可以改善阳虚实验组与带状疱疹实验组阳虚实验指标,其“补火助阳”机理可能为带状疱疹治疗机制之一.

    作者:刘元华;刘源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脊柱推拿干预脑瘫幼鼠生长发育及运动功能的时间量效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不同时长的脊柱推拿对脑瘫幼鼠生长发育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探究推拿治疗时间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将新生40只SD幼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8)和实验组(n=32);实验组又随机分为4个亚组:模型对照组(n=8)和模型+推拿1组(n=8),模型+推拿2组(n=8),模型+推拿3组(n=8).模型制备:幼鼠出生后第3天(3-day-post-natal,P3),采用单侧颈总动脉结扎联合缺氧缺血的方法制备动物模型,造模后1d(P4)开始进行脊柱推拿;各组在相同的时间点检测幼鼠的体重和睁眼时间,并进行倾斜板实验.结果 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体重、睁眼时间以及倾斜板实验结果皆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表明造模成功.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模型+推拿1、模型+推拿2、模型+推拿3组幼鼠体重明显增加(P<0.05),推拿组组间两两对比并无统计学显著差异(P>0.05);睁眼时间:模型对照组>模型+推拿1组>模型+推拿2组、模型+推拿3组,除模型+推拿2组与模型+推拿3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外(P=0.285),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倾斜板角度:模型+推拿2组>模型+推拿3组>模型+推拿1组>模型对照组,各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脊柱推拿对缺氧缺血型脑瘫幼鼠的生长发育及运动功能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推拿的时长并非与效果成正比,选择适宜的时长进行推拿,效果更佳.

    作者:朱博文;熊光轶;张骞;黄学平;邰先桃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复方丹参滴丸完成FDAⅢ期临床认证对中药国际化的启示

    复方丹参滴丸作为我国首例进入美国市场的中药制剂,自1997年获得美国临床试验审批以来,历时二十余年,终于在2016年12月通过了美国Ⅲ期临床认证,标志着我国中药国际化再次取得新突破.文章从政策支持、市场潜力、临床优势、国际合作、产品质量、人才引进六个方面分析了复方丹参滴丸成功通过美国Ⅲ期临床认证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以期为加速中药国际化进程提供经验借鉴.

    作者:刘雪竹;杨毅;田侃;刘秋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脐疗对寒凝血瘀型痛经大鼠神阙穴区肥大细胞的影响

    目的 观察脐疗对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神阙穴区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率的影响,部分阐释其效应机制.方法 将5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组、模型组、隔药灸脐组、药物敷贴组、艾条灸脐组.除空白组外均构建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各治疗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采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大鼠神阙穴区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率.结果 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组大鼠神阙穴区肥大细胞数目及脱颗粒率与空白组大鼠无差异(P>0.05).脐疗组(隔药灸脐组、药物敷贴组和艾条灸脐组)神阙穴区肥大细胞数目均高于模型组和空白组(P<0.05),三脐疗组间无差异(P>0.05);隔药灸脐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高于艾条灸脐组(P<0.01)和药物敷贴组(P<0.01),艾条灸脐组高于药物敷贴组(P<0.05).结论 脐疗能够通过升高寒凝血瘀型痛经模型大鼠神阙穴区肥大细胞数目并促进其脱颗粒而达到治疗目的,其中隔药灸脐法效果明显.

    作者:李姝婧;张晓宁;马凤君;孙铭声;高树中;马玉侠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恐伤孕鼠对其仔鼠脑皮质神经元早期发育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 根据肾藏精主髓,髓充于脑,肾主脑发育理论,研究先天肾虚影响脑皮质神经元早期发育的情况及补肾法的作用.方法 SD大鼠(雌雄2:1)合笼,制备孕鼠,分为模型组、空白组、补肾组.模型组、补肾组采用梅花针叩击孕鼠头部和模拟地震平台两种方法复合不定时恐吓刺激孕鼠整个孕期直至生仔,补肾组在造模过程中同时给予左归丸灌胃治疗,空白组自然喂养至生产;检测出生当日仔鼠脑湿重体质比;血清FT3、FT4含量;光镜及电镜观察脑皮质神经元结构.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仔鼠脑湿重体质比下降(P<0.01),血清FT3 、FT4含量显著性升高(P<0.01),光镜下脑皮质神经元细胞个数明显减少,脑神经元超微结构残缺,轮廓凹凸不平,核形不规整,核膜塌陷;补肾组仔鼠脑湿重体质比下降(P<0.01),血清FT3、FT4含量显著性升高(P<0.01),脑皮质神经元细胞个数增多,脑神经元超微结构接近正常.结论 复合法恐吓刺激孕鼠可引起胎产数下降,仔鼠脑湿重体质比、血清FT3、FT4变化,脑皮质层神经元发育异常;中药补肾法治疗后,可有效改善先天肾虚仔鼠脑早期不良发育.

    作者:萧闵;冯新玲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从运气角度分析南京地区2003~2014年肺结核发病情况

    目的 探讨中医运气学说与南京地区肺结核发病情况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南京地区2003 ~ 2014年的肺结核发病资料,将发病率按照不同时段划分,从运气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从岁运看,肺结核发病率在金运不及之年多;从六气看,以二之气多,三之气次之;从司天看,在少阳相火时高;从在泉看,在厥阴风木时高;从运气相合看,在太乙天符年、天符年、天刑年较高,同岁会年、小逆年及顺化年较低.结论 南京地区肺结核发病情况基本符合运气学说的相关理论,说明运气理论可以较好的诠释南京地区肺结核的动态变化,对于做好肺结核的防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鲁晏武;陈仁寿;孟庆海;曹宜;咸政宇;洪镭;谢国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数据挖掘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选穴配穴研究概况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选穴配穴分析优选腧穴配伍规律.方法 系统收集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现代文献期刊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h和医学文集,对符合条件的数据进行梳理,分析选穴规律和配伍特点.结果 针灸治疗原发性失眠临床应用广泛效果突出,且在选穴配伍方面有律可循,主要以百会、神门和三阴交为主.结论 近年来因针灸在治疗原发性失眠方面以见效快,毒副作用小等优点逐渐为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文章就腧穴的应用、配伍及效应加以综述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出思路与依据.

    作者:高巧玲;杨娇娇;王朝辉;杨永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遮阴处理对白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目的 探明白及在不同遮阴处理下的光合特性.方法 通过田间栽培,测定透光率为100%、50%、30%三个遮阴处理下光合日变化.结果 透光率50%处理下,所体现的生理指标较为良好.结论 透光率50%条件下,白及有着更强的自我恢复能力,在遮阴条件下,PAR成为主要限制因子,不遮阴条件下,Ta为主要限制因子;无论遮阴与否Cond、Tr都是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因子.

    作者:刘海;罗鸣;吴明开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仿野生栽培对知母外在性状和内在质量的影响

    目的 通过对河北易县仿野生移栽和仿野生直播知母的外在性状,仿野生移栽、仿野生直播和野生知母的内在质量进行比较,确定较好的仿野生生产方式.方法 分别于2014年4月,9月,11月取样三批,使用直尺、游标卡尺、分析天平等测定株高,根茎或球茎的直径、鲜重、干重等,使用HPLC-ELSD测定知母皂苷BⅡ的含量,使用UPLC测定芒果苷的含量,并对测定性状和成分含量进行数据比较和分析.结果 不同的仿野生栽培知母和野生知母相比,知母皂苷BⅡ和芒果苷含量差异不显著.仿野生移栽知母的株高、根茎或球茎的直径、干重等指标均显著高于仿野生直播知母.结论 仿野生移栽和仿野生直播知母药用成分含量与野生知母无差异.仿野生移栽知母的外在性状要高于仿野生直播知母.仿野生移栽是较好的仿野生生产方式.

    作者:马春英;蔡景竹;吴立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云南鼠尾草SSR位点信息分析和引物初筛

    目的 初步从滇丹参转录组文库中筛选出EST序列简单重复序列(SSR)位点,为进一步筛选出多态性丰富的SSR引物奠定基础.方法 使用Micro SAtellite (MISA)软件分析滇丹参高通量转录组SSR的分布频率和重复基元的类型特征,利用软件Primer3设计引物,实现SSR引物初次筛选,再使用PCR扩增技术对滇丹参SSR引物进行二次筛选.结果 40对引物共有25对出现特异性扩增片段,其中20对扩增产物与预期产物相符度较高.结论 利用初步筛选出可用的SSR分子标记,为下一步筛选出多态性丰富的SSR引物奠定基础.转录组SSR分子标记开发将有助于滇丹参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作者:刘小莉;张爱丽;赵燕;孙海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牛鼻栓枝中木部与皮部的黄酮含量比较

    通过单因素试验与正交试验,优选超声波提取牛鼻栓总黄酮的条件,并比较牛鼻栓枝干木部与皮部的黄酮含量.结果表明,牛鼻栓总黄酮的佳提取条件为:超声提取时间60min,提取温度70℃,乙醇体积分数50%,超声波功率160W,料液比1∶40.在此条件下,牛鼻栓枝干木部与皮部的黄酮提取率分别为0.371%和1.067%,牛鼻栓枝干皮部黄酮含量明显高于木部的黄酮含量.

    作者:马志慧;包淑云;黄克强;周守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宁夏产甘草内生细菌分离纯化、拮抗植物病原菌菌株的筛选及鉴定

    目的 对宁夏产甘草根茎叶中内生细菌分离纯化,以明确甘草中内生细菌的多样性及分布规律;初步筛选出对病原菌有拮抗效果的细菌作为优势菌种,进一步对其进行鉴定,为甘草内生细菌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组织块法,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分离纯化内生细菌;采用滤纸片法,观察有无抑菌圈及抑菌圈的大小来检测内生细菌对病原菌的拮抗效果;采用16SrDNA测序分析,对比核糖体数据库鉴定典型菌种.结果 从甘草中分离出内生细菌100株,其中根占76%、茎占15%、叶占9%;初步筛选出对西瓜枯萎病菌、小麦根腐病菌、黄花枯萎病菌、烟草赤星病菌、棉花枯萎病菌等病原菌综合抑制效果较好的细菌菌种8种(G2、G3、G5、G8、G9、G15、Y1和Y2),进一步鉴定这8种细菌发现G2为地衣芽孢杆菌,G3、G8为蜡样芽胞杆菌,G5、G9、Y1为短小芽胞杆菌.结论 宁夏产甘草中含有丰富的内生细菌,且以根中居多;其中能够对多种病原菌有拮抗效果菌种为芽孢杆菌菌属.

    作者:郎多勇;张文晋;解植彩;周达;张新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广西野牡丹科药用植物资源

    目的 通过资料查阅及野外调查,基本明确广西野牡丹科药用植物资源的种类、地理分布及药用功效,为进一步开发利用该科药用植物奠定基础.方法 野外调查、标本查阅、资料考证.结果 广西野牡丹科药用植物共有13属39种(含种以下单位),占全省该科总种数的比重为62%,大多数药用野牡丹科植物未能开发利用.结论 野牡丹科植物在广西分布广泛,民间药用历史悠久,亟待深入研究,以期合理开发利用.

    作者:胡营;唐美琼;冀晓雯;缪剑华;赵以民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铁皮石斛活性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目的 开展铁皮石斛活性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研究.方法 采用药典方法测定不同种源铁皮石斛不同生长期的总灰分、醇溶性浸出物、多糖、甘露糖的含量.结果 不同种源铁皮石斛总灰分在12月份到次年5月份缓慢下降,醇溶性浸出物7月份之后缓慢上升,1~2月份达到顶峰,铁皮石斛不同生长期的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多糖和甘露糖含量在5月份到6月份较高.结论 为铁皮石斛新资源食品申报、炮制规范修订以及优良品种造育等提供依据.

    作者:朱卫东;胡凌娟;李明焱;邵清松;谭欣;徐靖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药新药注册申请未获批准原因分析

    目的 找出近年来我国中药新药注册申请不被批准的具体原因.方法 主要通过查阅有关中药新药注册审批方面的研究论文、报道,对导致中药新药品种未获得批准的具体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分类整理.结果与结论 通过分析统计发现,中药新药注册申请未获批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获得批准临床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9大类,而不能获得批准生产上市的主要原因大致可分为5大类.中药新药研究者在进行中药新药研发、注册申报时,如果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好这些问题,中药新药的成药性风险将会大幅降低,注册申报的成功率将大幅上升.

    作者:佟笑;陈玉文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数据挖掘浅析曹吉勋教授治疗肠炎临床经验

    数据挖掘又称数据库知识发现,是从海量数据中揭示出隐含的、先前未知的并有潜在价值的信息的非平凡过程.近年来,数据挖掘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团队前期以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期间曹吉勋教授门诊病历及中医处方作为数据源,采用用药频次分析,Priory关联规则分析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确定核心药物配对方法、各味中药的四性五味等属性及证型与中医处方用药之间的关联性.本文通过分析数据挖掘结果,对曹吉勋教授治疗慢性肠炎经验进行总结分析,并举例佐证,加强对名中医学术思想的传承.

    作者:王栩芮;陈敏;杜勇军;侯艳梅;曹吉勋;黄德铨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张士卿教授辨治肺系疾病经验-消风法的运用

    目的 对消法的理论渊源、临床应用进行了扼要简述,进而指出了消风法亦为消法具体治法之一.同时阐述了张士卿教授对于风邪袭肺致疾的学术观点.张老认为外邪袭肺致病,实风邪夹杂它邪所侵居多,然“伏风”久留为肺系顽疾发病之夙根,并提出了肺系顽疾发病“不止正虚,邪气久伏实为发病之根”的论断.且从外感风邪和久病生风两个方面就病因、病机、临证表型、治则、用药经验等分别论述,附以案例说明.后述及对于外感风邪致病,用风药不宜量多时久,对于肺系顽疾,也不可一味消风.

    作者:高旅;吴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姚梅龄教授病例分析的少阳病表里论治

    “少阳为半表半里”是中医院校毕业生所具有的常识,然而在临床应用时,“半表半里”作为疾病之所在显得较为含混,作为“表证、里证相兼”又失去了其独立存在的意义,且不能囊括少阳的全部内涵.诊察少阳病时将少阳表证、里证分别诊察分析,处方用药时考虑每个病例表证、里证比例关系的不同,可显著提高少阳病诊治的精确度,并延伸少阳病诊断的广度.

    作者:孙寅翔;张光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周仲瑛运用柴前梅连散治疗疑难病证经验

    介绍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运用时方柴前梅连散治疗疑难病证的经验.总结其选用本方以外感与内伤相兼、正损而邪伏不去以及肺肝两脏同病为指征的选取要领,使用本方以解决虚实攻补、邪气外受内生以及邪气伏郁病位等治疗矛盾的运用心法,归纳其临证根据本方主治与组方特点,随证加减进退,或加重养阴透热,或兼以和解清润,或配合化痰除瘀的辨治思路.

    作者:冯哲;叶放;赵智强;王志英;金妙文;郭立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CTM逆向解析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估

    目的 构建CTM逆向解析教学模式并评估其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临床专业方向两个平行班级,分别采用CTM逆向解析教学模式和顺向案例教学模式开展慢性心功能不全章节药理学知识的讲述.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考察两种案例教学法在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知识吸收理解两方面的教学效果.教学一周后,以知识小测评的形式验证两种教学方式所形成的学习效果.结果 两种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而言,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知识吸收理解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效果.其中采用CTM逆向解析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则更显著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率达86.4%,对知识吸收理解提高率为80.2%.知识小测评中获85分以上优秀成绩的学生比例达81.5%,并比采用常规案例教学的比例提高了26.6%.结论 CTM逆向解析教学模式以深入浅出,层层设问,步步递推式的知识讲授法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在《药理学》及其类似性质课程中广泛应用.

    作者:陈银芳;曾文雪;魏学鑫;余日跃;黄丽萍;涂秀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基于“课程设计”的《实验中医学》PBL教学初探

    实验中医学是培养学生中医药科学研究素质以及综合创新能力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提升教学效果是实验中医学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PBL已成为国内高等院校尤其是医学院校广泛使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rning,PBL),实现了基础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文章围绕《实验中医学》课程PBL模式的实践探索,关注“课程设计”在PBL教学中的应用,提出感悟与思考,为进一步深化基础学科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梁超;方肇勤;潘志强;刘小美;卢文丽;张园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立体式”教学在《中医护理养生与康复》课程中的运用

    文章围绕立体式教学的运用展开研究.通过文献回顾、理论分析等研究方法,在充分阅读国内外硕士研究生培养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以核心能力理论、课程目标模式为理论依据,综合运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以《中医护理养生与康复》课程为实践基础,在课程设置、教学安排、考核方法中充分运用“立体式”教学方法,探讨该教学方法在中医护理学硕士培养中的运用,为我国中医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评价和考核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梦盈;艾亚婷;王凌;董新秀;石义容;胡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矩阵二维码标签在中药专业课程教学标本中的应用

    在中药类专业的很多课程中都涉及到中药标本,中药标本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教学资料.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量的增加,传统中药标本标签已不能满足广大群众,特别是中医药学子对中药的认知学习需求.如何把现有的中药信息资源进行归纳整理,构建成信息丰富、功能强大的中药标本信息数据库,实时为学生提供详尽而有效的信息资料,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而迅速发展的二维码技术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作者:黄泽豪;郑丽香;蔡珍华;王河山;徐惠龙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探析Seminar联合案例、情景模拟“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Seminar联合案例、情景模拟“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其可行性和教学效果.方法 将河北中医学院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6人.实验组实施Seminar联合案例、情景模拟“三位一体”教学法,对照组采用课堂灌输式讲授方式,同时也强调以病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学.评估学生的中医护理实践技能以及学生对Seminar联合案例、情景模拟“三位一体”教学法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结果 实验组的课后技能考试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5%的学生觉得Seminar联合案例、情景模拟“三位一体”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动手实践能力,96%的学生认为可以增强学生对知识主动研究探索精神,81%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病案的诊断能力,为以后真正进入临床打下基础,有92%的学生希望继续使用此种教学法,38%的学生认为医患交流不太顺畅,专业术语出现的较多,30%的学生会害羞,操作不到位,23%的学生不知如何在课前搜集资料,35%对病案的辨证分析不够透彻.结论 Seminar联合案例、情景模拟“三位一体”教学法深受学生认可,并有很好的教学效果,可在中医护理实验教学中推广应用;但由于我国护理学生学习负担重、人均资源配备相对不足,所以建议学生多到医院见习,对于中医的诊断疾病、治疗疾病、操作技术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以便使Seminar联合案例、情景模拟“三位一体”教学法在中医护理实验教学中更好的开展.

    作者:徐昭娟;高绍芳;王英芳;白建英;李付平;张秀芬;宗义君;赵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互联网+时代中医药混合教学模式变革之路

    互联网+时代随着时代发展及人才培养的需要,中医药传统教学模式存在不足,需要进行混合教学模式变革.文章分析了混合教学模式的概念,进行相关内涵辨析.提出中医药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路径及方法:转变思想观念,引导学生进入深层次学习,构建教学共同体;中医药在线教学、课堂教学的融通与变革;重视发展性评价,以是否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中医药学习经历和深层次的学习状态为评价标准.

    作者:陈明;郑晓红;陆建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本草纲目》论姜举要

    总结《本草纲目》论生姜、干姜的药性、用法、功用.李时珍深谙姜性,对姜性论之甚详,有独到见解;对姜的用法,不论是生姜还是干姜,均极为多样;临床用姜多为单方,有配伍者则配方简便,便于应用;用生姜、干姜治病极为广泛,对临床各科疾病,轻重缓急诸证,皆有殊功.

    作者:曾楚华;袁德培;杨付明;刘哨兵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