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对珠海市2009年6月- 2011年5月流感样病例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珠海市流感病毒病原学特征.方法 收集珠海市流感监测哨点送检的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RT- PCR)法检测流感病原,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珠海市流感的病原学特征.结果 共检测样本3 598份,阳性991例,阳性率27.54%(991/3598).其中2009年6-12月阳性率为38.25%(490/1281),2010年为22.90%(419/1830),2011年1-5月为16.84%(82/487).所有标本中,A型季节性流感269例,阳性率7.48% (269/3598);B型季节性流感191例,阳性率5.31%(191/3598);甲型H1N1流感531例,阳性率14.76%(531/3598).流感病例数与流感样病例数两者存在线性正相关关系,其复相关系数为0.64(P<0.05).结论 珠海市流感流行强度高于全省水平,发病人群以青少年为主.
作者:徐郁;周勇;周伴群;焦亮;谭爱军;李德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15℃急性冷暴露4h及室温复温24h对大鼠下丘脑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及MAPK通路在此过程中的调控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9只,体重(230±10)g,随机平均分为室温对照组(n=3)、冷暴露组(n=3)和冷暴露并复温组(n=3).观察每组大鼠下丘脑神经元细胞增殖水平及MAPK通路活性的变化.结果 冷暴露4h导致大鼠中心体温显著降低(P<0.05),复温24 h后,中心体温恢复至冷暴露前水平;大鼠下丘脑Ki67表达水平和JNK磷酸化水平在急性冷暴露4h后显著升高(P<0.05),室温复温24h后下降至基线水平.ERK2磷酸化水平在急性冷暴露4h后显著升高(P<0.05),室温复温24 h后磷酸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结论 急性冷暴露引起的中心体温下降导致大鼠下丘脑增殖活性增加,MAPK通路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的调控.
作者:陈迎雷;王基野;黄冠鹏;戴鹏;付中伟;张文斌;陈耀明;郑刚;柯涛;沈学峰;骆文静;陈景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健康成年女性饮茶习惯对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影响.方法 整理1996年11月- 2001年3月期间长沙马王堆等社区2 185名28~91岁健康汉族成年妇女骨密度资料,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饮茶习惯组骨密度均数进行比较,运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差异.结果 饮茶组女性多部位骨密度较总体人群及不饮茶组均降低(P<0.05),且大量饮茶组较中量组骨密度降低;饮茶组成年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与总体人群及不饮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饮茶组骨质疏松发病率较总体人群、不饮茶组均升高[(OR值分别为1.43(95%CI:0.62~2.24)、2.36(95%CI:1.64~3.09)];且随饮茶量增高骨质疏松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 女性饮茶者骨密度较不饮茶者显著降低,且随饮茶量的增加骨密度下降有一定线性趋势;且通过饮茶习惯对骨质疏松患病率的分析看,女性饮茶者较不饮茶者显著升高,且随饮茶量的增加患病率升高.
作者:王小红;曾莎;谢辉;罗湘杭;廖二元;伍贤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初步了解结核分枝杆菌北京基因型菌株在中国不同地区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间隔区寡核苷酸分型(spacer oligonucleotide typing,Spoligotyping)方法对1 603株分离自7个省、市、自治区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分型分析,确定北京基因型菌株在不同地区所占的比例.结果 根据Spoligotyping分型结果及北京基因型菌株的定义,1603株结核分枝杆菌中1 158株为北京基因型菌株,占72.24%.北京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所占的比例高为92.59%,其后依次为西藏(90.38%),吉林(89.88%),陕西(80.00%),新疆(65.36%),广西(55.29%),福建(54.50%).结论 北京基因型菌株为主要的流行菌株,但是不同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所占的比例并不相同,北方地区北京基因型菌株的比例高于南方地区.
作者:赵秀芹;董海燕;刘志广;吕冰;蒋毅;张媛媛;李桂莲;万康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的生命质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住院的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在入院前后,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EQ- 5D量表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因素的多元线性同归方法分析EQ-5D评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81例住院病人,其中流感病例12例,非流感病例69例.入院时的评分低于出院前评分.入院时回答有困难的维度中,疼痛/不舒服高(73%),其次为日常活动(62%).出院前所有五个维度回答有困难的比例均下降,其中,疼痛/不舒服降至25%,日常活动降至3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入院时的自我评分和地区是可能的影响因素.结论 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病例的生命质量受到入院时健康状况的影响.EQ5D量表可作为评价传染病生命质量、评估疾病无形负担的方法之一.
作者:周蕾;金辉;邓志红;程秀伟;李忠;胡世雄;刘磊;冯奥;苏琪茹;王显军;冯子健;许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菌血症患者血液,医护工作者、非感染性疾病入院患者以及社区健康人群前鼻腔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基因分子特征.方法 用PCR和multiplex- PCR方法对277株菌的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oxic shock syndrome toxin -1,TSST-1)和肠毒素(staphylooocal enterotoxin,SE)编码基因进行了扩增.结果 277株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有142株(51%)肠毒素基因检测结果为阳性.从医院内各人群组(包括医院菌血症患者组、医护人员组和非感染性疾病入院患者组)分离菌株的阳性率在50% ~59%,要比社区健康人群组阳性率(36%)高(x2=10.86,P<0.05).医院内各人群组分离株的SE基因主要以A型为主,而社区健康人群组的分离菌株则以D型为优势型别.另外,菌血症患者血液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基因tsst-1的阳性率要高于其他人群组(x2=21.91,P<0.01).结论 本研究表明不同人群分离得到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抗原分子特点具有特异性,对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诊断治疗和流行病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崔晶花;柳必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间歇性冷刺激对大鼠耐寒能力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12只,按体重(110±5)g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n=3)、间歇性冷刺激组(n=3)、急性冷暴露组(n=3)和间歇性冷刺激并急性冷暴露组(n=3).间歇性冷刺激组(3 w)与间歇性冷刺激并急性冷暴露组(3w+cold)接受4℃,4h/d冷刺激,共21 d;对照组(con)和急性冷暴露组(cold)进行室温饲养.3周后,cold和3w+cold组在第2d接受-15℃,4h冷暴露,观察大鼠肛温变化及棕色脂肪组织形态和功能的改变.结果 - 15℃冷暴露4h导致急性冷暴露组(cold)大鼠肛温明显下降(P<0.05),下降(2.64±0.182)℃,而间歇性冷刺激并急性冷暴露组(3 w+cold)大鼠肛温无明显改变,下降(0.32±0.531)℃;棕色脂肪组织形态观察显示:急性冷暴露组(cold)大鼠肩胛间区棕色脂肪面积较小边界不清,充血明显,色泽呈暗红色,间歇性冷刺激并急性冷暴露组(3w+cold)肩胛间区棕色脂肪面积较大,边界较清晰,充血明显,色泽呈深棕色.Western blot检测发现,间歇性冷剌激可使大鼠棕色脂肪组织线粒体CoxⅣ及解耦连蛋白1(UCP1)含量明显升高.结论 21 d间歇性冷刺激可以显著提高大鼠耐寒能力,棕色脂肪组织形成、线粒体CoxⅣ和UCP1含量增加可能是其耐寒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
作者:黄冠鹏;王基野;陈迎雷;陈耀明;戴鹏;付中伟;张文斌;柯涛;郑刚;沈学峰;骆文静;陈景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中国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现状.方法 通过对全国1661户农村家庭进行人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对农村居民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的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调查农村居民的两周患病率为17.4%,不同特征人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周就诊率为16.4%,住院率为9.3%,高于全国农村地区平均水平;两周患病未治疗率为17.6%,应住院而未住院率为33.4%,农村居民卫生服务利用率有待提高.结论 应加大对农村卫生服务重点人群的关注和保障力度,在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的同时满足居民合理的卫生服务需求.
作者:吕晖;李云飞;罗五金;项莉;王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构建结核分枝杆菌PPE60的GST融合蛋白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融合蛋白.方法 以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H37Rv基因组DNA为模板,经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克隆到pGEX - 4T -1载体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筛选阳性克隆.进行质粒的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对重组的大肠杆菌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菌体蛋白,凝胶密度扫描分析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鉴定融合蛋白.结果 正确构建了pGEX-PPE60融合表达载体,载体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分子量约为70kDa的重组蛋白,占菌体总蛋白的50%.该融合蛋白能与GST抗体产生阳性反应.结论 成功构建了GST - PPE60融合蛋白的表达载体,并能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为PPE60蛋白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熊志红;朱琰;李仁德;庄玉辉;程小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金山区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金山区2008 - 2010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系统上报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 - 2010年金山区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3 370例,年发病率在130.13/10万~209.37/10万之间,呈“V”分布;男性发病高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为主,集中于0~5岁组,占发病总数的95.04%;病例集中分布于5-6月份;各镇(街道)均有病例发生;幼托机构是发生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主要场所,占疫情总数的94.57%,病原学监测以肠道病毒CoxA16为主,占39.16%,引起重症病例的病原体主要是肠道病毒EV71,占重症总数的90.00%.结论 金山区手足口病发生有明显的年龄、性别、职业和季节差异,应做好社区5岁及以下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是当前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者:李俊;宋灿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高校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寻找危害高校教职工身体健康的高危因素,为高校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从而进行有效防范.方法 对某高校教职工2006年、2008年、2010年体检结果汇总分析.结果 该高校教职工三年各种疾病检出率为71.00%~81.12%.前七种疾病依次为高脂血症、脂肪肝、心电图异常、胆囊炎/胆石症、尿十项异常、高血压、高血糖等.其中高脂血症、脂肪肝、心电图异常、高血压、高尿酸血症、高血糖、乙肝病毒携带、肝功能异常的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胆囊炎/胆石症、肾结石的检出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体检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该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该充分重视并积极预防和治疗发病率高的疾病,为提高教职工的健康水平和生命质量,很有必要加强学校卫生宣教工作.
作者:黄海杰;刘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评价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裂解疫苗(简称甲流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设立主动监测点,通过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全市接种甲流疫苗和主动监测点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后的AEFI个案信息,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邯郸市常规报告接种甲流疫苗后AEFI发生率14.64/10万,以一般反应为主,占88.57%,症状主要为38.5℃以下的低热,无严重不良反应和接种事故发生.主动监测点接种甲流疫苗后AEFI发生率752.63/10万,全部为一般反应,以发热为主.主动监测点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后AEFI发生率203.14/10万,全部为一般反应,均为发热.结论 甲流疫苗接种后AEFI发生率高于季节性流感疫苗,但低于欧盟流感疫苗评价指标.甲流疫苗接种后AEFI反应类型以一般反应为主,且多为低热.甲流疫苗是安全的.
作者:李瑞芳;李建坡;李琦;张连山;张富斌;尹增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安化县2010年甲型流感住院患儿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 对244例甲型流感住院患儿的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甲型流感住院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咽痛、发热、乏力、头痛.住院患儿年龄主要集中在6个月~6岁.患儿的住院高峰集中在1月份和11月份,以冬春季节为主.结论 应采取有效措施监测甲型流感的流行状况,防止其暴发流行.
作者:田灿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北京海淀区户籍与流动儿童少年家庭食物选购及消费教育状况,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二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原则,选取北京海淀区969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结果 25.3%的家长当孩子表现好时给零用钱作为奖励(海淀区户籍儿童少年家长的比例低于流动儿童少年家长,P<0.05),14.1%的家长想到孩子需要就给零用钱,2.3%的家庭中孩子要多少零用钱家长就给多少.76.9%的家庭由母亲经常购买食物,31.8%的儿童少年经常和家长一起购买食物.19.7%的儿童少年经常独立购买食物(海淀区户籍儿童少年的比例低于流动儿童少年,P<0.05).海淀区户籍和流动儿童少年选购食物时经常考虑的主要因素前四位相同,依次为“是否卫生”、“食物的新鲜度”、“食物的味道”、“食物的品质”.22.5%的儿童少年经常要求家长购买某种食物(海淀区户籍儿童少年的比例高于流动儿童少年,P<0.01).对于儿童少年购买食物的要求,5.6%的家庭中孩子要什么家长就给买什么(海淀区户籍儿童少年家长的比例高于流动儿童少年家长,P<0.001),14.0%的家庭由家长决定是否购买,但不加任何说明,2.4%的家长一律不准购买.结论 海淀区户籍与流动儿童少年家庭在食物选购及消费教育方面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应积极采取措施对儿童少年及其家长进行干预,改变不合理行为.
作者:朱淑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湖南省1983 - 1992年疟疾发展演化模型.方法 利用基于重心模型的时空演化模型定量化表达方法,并以发病空间分布数据为权重,通过计算每年度疟疾重心坐标,生成疟疾重心转移曲线,从而定量地表达湖南省疟疾的时空演化过程.结果 分析得出了全省10年间疟疾演化转移过程曲线,大致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转移.结论 通过对比实验证明方法的可行性与正确性;疟疾演化过程模型与统计分析的空间尺度无关.
作者:殷俊华;曾绍琴;李光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本地1~59岁不同人群的麻疹血清免疫水平现状,为消除麻疹制定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 799人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麻疹抗体IgG.结果 渝北区1~59岁人群麻疹免疫水平的总体阳性率为92.94%,1~9岁组的阳性率为95.58%,10~29岁组90.99%,30~59岁组为94%.城区人群的麻疹IgG阳性率为94.03%,农村为91.50%.结论 渝北区10~59岁人群麻疹免疫总体水平没有达到消除麻疹应维持95%以上的要求,农村及10~29岁组更为显著.
作者:任强;何九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影响海洛因成瘾患者强制隔离戒毒期满入组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影响因素.方法 运用队列研究的方法,在强制隔离戒毒所海洛因成瘾患者出所前问卷调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家庭状况、吸毒史、心瘾状况、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相关知识宣传的状况,随访患者出所后6个月是否入组MMT,将结果进行成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10年3月-2011年3月期间出所198人,2009年1-12月期间出所200人,追踪6个月,结果入组MMT患者53人,成组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婚姻状态、宣传情况、年龄段、居住状态、家庭关系、生育史影响海洛因成瘾患者人组MMT.单身的病例较在婚的病例进入MMT的OR值为609.03,接受宣传的病例较未接受宣传的病例进入MMT的OR值为14.92;年龄每增加一个等级进入MMT的OR值为0.50,独居者对与父母、妻儿同居者进入MMT的OR值为0.05,家庭关系紧张者对关系一般、融洽者进入MMT的OR值为0.06,未生育者对生育者进入MMT的OR值为0.18.结论 强制戒毒期满出所的海洛因成瘾患者在婚、未接受专业宣传、年龄大、独居、家庭关系紧张、未生育者,不容易进入MMT治疗.MMT门诊可采取综合措施增加患者出所后的参治率,让患者接受专业的MMT宣传、让患者与亲人同住、改善患者的家庭关系等,提高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覆盖率.
作者:傅志勇;吴英;朱小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家庭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的原因和特征,为今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流感暴发家庭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患者咽拭子,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根据调查结果分析甲型H1N1流感家庭暴发疫情特征,讨论甲型H1N1流感的发病规律和流行因素.结果 本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为一起家庭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4名家庭成员3人发病,其中1例死亡.结论 本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主要是因家庭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引起,甲流H1N1病毒对某些患有基础性疾病的个体有较强的致病性,易感人群以青壮年为主,传染来源为社区感染后引入家庭,首发患者没有及时隔离治疗是造成家庭内暴发的主要原因.尽早发现与报告传染源,严格执行甲型H1N1流感患者居家隔离治疗措施,对于控制甲型H1N1流感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积极主动地预防控制疫情暴发流行,都是非常关键有效的防控措施.
作者:樊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祁阳县法定传染病漏报原因,探讨其解决方法,为基层医疗卫生单位法定传染病漏报问题提供改进依据,确保法定传染病发病信息准确.方法 按照《湖南省2011年医疗机构法定报告传染病和死亡病例漏报调查方案》方法和内容,对辖区内4家县级医院和20家镇级医院开展法定传染病漏报率调查.根据自行设计“法定传染病漏报问卷调查表”对该24家医院的疫情报告员、门诊医师、住院部医师及医技科医技人员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祁阳县法定传染病漏报率为21.74%,县级为6.50%,镇级为34.89%;诊治医生未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是漏报的主要原因占92.31%,其中诊治医生怕麻烦不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占47.50%,医院不重视相关科室无报告卡占29.17%,科室之间相互推诿未填报传染病报告卡占20.83%.结论 加强医务人员报病责任感,增强医务人员报病自觉性,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是降低法定传染病漏报率有效的办法.
作者:方虹英;唐悃;许伦红;唐亚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常德市民营医疗机构卫生质量水平.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市直管18家民营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和灭菌效果进行调查和检测.结果 2011年民营医院消毒样品总合格率与2010年的总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56,P=0.059),但是2011年消毒物品合格率较2010年高(x2=5.535,P=0.019);院内不同区域比较得到不同区域消毒质量不全相同(x2=10.743,P=0.013).其中普通手术室高于产房(x2=6.785,P=0.009),病房高于产房(x2=9.327,P=0.002).结论 常德市民营医疗机构消毒质量与卫生质量管理水平均有待提高;在民营医疗机构内,应加强产房的卫生质量管理.
作者:周应育;赵炜哲;吴传业;王兵;李明晖;王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厦门市各类食品的重金属污染状况,为政府部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 -2011年从厦门市超市和农贸市场随机抽取各类食品样品,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检测食品样品中的铅、镉、汞含量,依据GB2762 - 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19643 - 2005《藻类制品卫生标准》和(EC)NO629/2008《欧盟食品中重金属限量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共检测19类食品320份,总合格率为88.7%,各类食品中大米的合格率低,仅为64.7%,其次是食用菌、藻类、叶菜类蔬菜合格率都在80%以下.结论 不同种类食品受重金属污染程度不同,应重点加强对大米、藻类、蔬菜的卫生监督管理,以提高食品安全性.
作者:周娜;白艳艳;王文伟;贾玉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宝鸡市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简称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状况,发现本市受单增李斯特菌污染的高危食品,为预防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检验方法进行菌株分离,鉴定用APIListeria生化鉴定条和VITEK 2 COMPACT高智能全自动微生物仪.对2005 - 2011年采集的971份食品进行检测.结果 本市单增李斯特菌的阳性检出率为12.05%.2005年阳性检出率高,为24%;2011年检出率低,为6.29%.检测的13类样品中,8类食品受到单增李斯特菌不同程度的污染.生禽肉检出率高,为32.94%;冰淇淋、果汁、面皮、糕点及饼干、沙拉都均未检出单增李斯特菌.结论 宝鸡市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比较普遍,污染率较高,应该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
作者:张丽萍;高涛;张克俭;席桂绒;薛彩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农村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污染状况,探讨有效防治措施,为改善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提供依据.方法 按国家有关水质检验标准对2011年湖南省93个县(区)2006处农村集中式供水点的饮用水水质进行监测,统计分析不同条件对水质微生物指标的影响.结果 4012份农村集中式供水末梢水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40.28%,不同水处理工艺、水源类型的集中式供水微生物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枯水期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优于丰水期(P<0.001),菌落总数与浑浊度呈正相关.结论 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与集中式供水水处理工艺、水源类型等多种因素有关,提示要提高农村集中式供水水质,应完善水质净化工艺,加强水厂卫生管理,提高水源防护力度,同时在农村进一步普及卫生健康教育.
作者:陈帅;吴传业;黄涛;胡建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某企业球类制作生产线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生产线主要存在苯、甲苯、汽油、二氧化硫、丙酮、丁酮、丙烯酸、环己烷、甲醛、炭黑粉尘、滑石粉尘、橡胶粉尘、其他粉尘、噪声、高温热辐射、高频电磁场等;其中丙烯酸、粉尘存在超标,经整改后各种有毒物质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结论 该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防护措施可行、有效.
作者:付必惠;潘健;黄宏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临沂市河东区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病情和改水降氟工程现状.方法 2011年,在河东区地氟病村进行饮用水氟含量、儿童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患病及降氟改水工程状况调查.结果 检测36个供水工程(覆盖113村)的36份水样,氟含量超标率为19.44%; 10个改水工程均正常运转,其中水氟含量合格工程6个,合格率60%;固定监测3个病村8~12岁儿童203人,氟斑牙检出率71.92%,缺损型氟斑牙检出率18.72%,氟斑牙指数1.66;调查25岁以上成人150人,氟骨症病例10人,检出率为6.67%,其中轻度病例9例,中度病例1例.结论 河东区改水降氟工程运行情况较好,但改水后部分工程水氟浓度超标严重,河东区的地方性氟中毒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各部门应加强协作,重视供水工程的预评价及除氟处理,加快未改水地区的工程建设进度.
作者:宋红广;李学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十一五”期间益阳市职业病发病状况,为“十二五”期间控制和减少职业危害提供科学决策的信息支持.方法 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新发职业病的发病特征、行业分布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十一五”期间,益阳市共发生职业病新病例403例,其中尘肺364例,急性中毒2例,慢性中毒34例,其他职业病3例.其中尘肺占总数90.32%,慢性职业中毒占8.44%,急性职业中毒占0.49%,物理因素等其他职业病占0.74%;至2010年,尘肺累计报告2 731例,现患尘肺2 130例.结论 尘肺是该市常见职业病,应重点加强对煤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行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加强个人防护,提高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田娇;刘富强;张国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邵阳市危重孕产妇的病因分布、医院分布及转诊情况等,为提高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总结危重孕产妇抢救的经验与教训,加强管理,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对邵阳市2010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发生的危重孕产妇抢救案例63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抢救危重孕产妇案例中前3位病因为产科出血(61.5%)、妊娠高血压疾病(21.2%)、心衰(3.9%).②直接产科原因540例,占85.6%,间接产科原因有91例,占14.4%.直接产科原因中宫缩乏力184例,占47.4%,中央型前置胎盘147例,占37.9%;间接产科原因中心脏病25例,占27.5%,重症肺炎12例,占13.2%.③抢救医院以市级三级医院为主,占46.0%,其次为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占27.3%.④危重孕产妇中59.0%为流动人口,75.4%为计划外妊娠.⑤转诊一次病例占29.3%,转诊两次病例占11.9%.转诊病因主要为间接产科原因,占53.9%.抢教成功631例,成功率98.4%.结论 保持孕产妇急救绿色通道畅通,重视产科出血的防治,加强流动人口、计划外妊娠孕产妇的保健管理及高危、贫困救助,发挥市县两级产科急救中心的抢救优势,是提高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作者:朱秋蓉;宁美华;张晔;唐诗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心理疏导配合自制中药贴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把12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按照年龄相近、证型相似的随机原则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自制药贴配合理疗仪治疗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对照组自制药贴配合理疗仪治疗,不配合心理疏导.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85%,对照组愈显率6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35,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91.67%,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3,P>0.05).结论 心理疏导配合自制中药贴治疗乳腺增生病加强了对病因的干预,增强了治疗效果,是较为积极的综合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蔡春茹;吴文华;张雅娟;邓鑫;陈尔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复合先露的主要发生原因,探讨主要发生原因变化与分娩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36例发生复合先露且经阴道分娩的产妇病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复合先露分娩的产妇中,以经产妇腹壁松弛为主要原因,占36%,第二位无明显原因的8例占22%.结论 复合先露的主要发生原因已经发生变化,多是足月产,且对分娩有一定的影响,应该引起广大助产人员的注意.
作者:刘翠英;佟志云;张凤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总结分析青少年儿童Lennox-Gastaut综合征(LGS)手术治疗效果,探讨胼胝体切开术(CCT)用于学龄期儿童LG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3年2月- 2007年1月在本院接受胼胝体切开手术治疗的28例13~18岁的Lennnox - Gastaut综合征患者,统计病人的发病、检查及手术治疗情况,并统计术后1年(1FU)和5年(5FU)癫痫控制情况、智商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发病年龄平均5.57岁,病程平均9.71年;影像学异常7例(25.0%).智商测定结果示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FIQ≤50)12例(42.86%).1FU和5FU时无发作者分别为:17.86%(5例)和10.71%(3例).同时癫痫发作减少≥50%分别为64.28%(18例)和57.14%(16例).其中1FU和5FU时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FU时总智商改善46.43% (13/28),总生活质量改善64.28% (18/28).智商和生活质量的变化与癫痫控制情况无关.术后早期并发症4例,无远期并发症.结论 前部CCT可以明显减少青少年LGS患者的癫痫发作,提高QOL和IQ水平,且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因此前部CCT可以用于慎重选择的LGS的手术治疗.
作者:杜程钢;梁树立;胡晓红;贺赛琳;孙雅静;于晓曼;张绍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高压氧对缺血缺氧脑病(HIE)新生儿神经行为测试的影响.方法 选取70例缺血缺氧脑病患儿,男孩37例,女孩33例,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儿性别、分娩方式、围产期情况、父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以及居住环境相似,实验组胎龄(34.70±2.26)月,出生体重(2.38±0.60)kg,Apgar评分(4.60±1.80)分,对照组胎龄(35.65±1.96)月,出生体重(2.68±0.82)kg.APgar评分(4.86±1.46)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35例新生儿通过高压氧和触、听、视觉训练进行早期干预,对照组常规触、听、视觉训练,对两组新生儿分别于1、3、6、12、24月龄时进行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检测.结果 实验组MDI在治疗后明显升高,3、6月时增长快,12月达高峰,24月与12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1~24个月内存在升高趋势,但是升高数值明显低于实验组,且6月后升高趋势明显减小;PDI在实验组治疗后明显升高,6、12月时增加快,24月时达高峰;对照组也在3、6月时出现增高,12月达高峰,12~24个月间无明显升高;但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实验组相应月份增长值.结论 高压氧早期干预有利于缺血缺氧患儿生长发育,智力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检测可监测患儿发育状况.
作者:李雅秋;曹艳华;张丽云;付卫国;韩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本院2007年10月- 2009年10月36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且孕期注射过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孕妇及其新生儿为观察组,以380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且孕期未注射过乙肝免疫球蛋白的孕妇及其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两组HBV宫内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并分析乙肝免疫球蛋白对观察组HBsAg滴度以及HBV DNA拷贝数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宫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剂量与HBsAg滴度以及HBV DNA拷贝数无关(P>0.05).结论 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HBV宫内传播可能不具有保护作用,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可能对孕妇体内的病毒载量无影响.
作者:陆祖添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无锡市出生缺陷发生情况,为制定降低出生缺陷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无锡市61 425例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1年无锡市出生缺陷发生率为4.98‰,并逐年下降.出生缺陷发生在城乡间、本地与外地、男女性别、胎产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市高于农村,本地高于外地,男性高于女性,第一产高于第二产及以上.在发生季节和产母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锡市出生缺陷前五大类依次为肢体畸形、唇腭裂、先心、耳部畸形、消化系统畸形,占总缺陷3/4以上,其中,多指(趾)、先心、唇裂、唇腭裂、并指(趾),前五位占总出生缺陷1/2以上.结论 出生缺陷发生率不断降低,出生缺陷监测质量不断提高.应重点针对前五位出生缺陷病种,寻找突破口,实施有效地三级预防措施,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眭茜;韦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移植前胰岛提取过程中胰岛细胞凋亡情况,以及细胞因子与氧化-抗氧化因素变化,以阐明胰岛细胞凋亡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胰岛保护策略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选取15例人胰腺,进行胶原酶灌注、消化以及梯度离心分离胰岛,在此过程中取材,采用TUNEL法进行胰岛细胞凋亡检测,胰腺或胰岛组织中TNF -α、IL-8、IL-1等细胞因子采用ELISA法检测,而组织中SOD与MDA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同时进行HE染色、双硫腙染色观察胰岛及胰岛细胞形态改变.结果 在人胰腺灌注与消化过程,形态学观察发现胰岛周围组织疏松以及部分胰岛结构的损害,有TUNEL染色阳性凋亡细胞出现,伴随较高水平的TNF-α、IL-8、IL-1以及MDA出现,在灌注前、灌注后与消化中均显著高于胰岛分离后的水平.结论 移植前胰岛提取过程中胶原酶灌注以及消化可引起胰岛细胞凋亡,可能与细胞因子与氧自由基水平升高有关,提示抑制细胞因子的释放与抗氧化可以作为胰岛保护策略切入点.
作者:文宁;孙煦勇;秦科;农江;赖彦华;董建辉;聂峰;蔡文娥;黄莹;曹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PCT、hs- CRP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 对本院住院73例新生儿患儿根据感染程度分为二组即败血症组、局部细菌感染组,另选取本院新生儿科30例同期无感染的儿童为对照组,对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30例的患儿同时进行PCT、hs-CRP、血培养、WBC、ESR五项目平行检测,并做对比分析.结果 败血症组PCT、hs- CRP、WBC、ESR四项目水平均明显高于局部细菌感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败血症组中pCT、h s-CRP、血培养、WBC、ESR五项目阳性检出率为PCT(93.75%)>hs - CRP(81.2%)>血培养(46.8%)>WBC(34.3%)>ESR(28.1%);PCT、血培养败血症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局部细菌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s- CRP、WBC、ESR局部细菌感染组阳性率均接近于败血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结果经抗生素治疗后快速下降,hs- CRP结果抗生素治疗后下降缓慢.结论 hs- CRP可以作为新生儿一般性感染的实验室指标;PCT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指标,动态监测PCT水平可以观察疗效,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马勇;覃艳玲;李志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离子色谱法测定血液等生物样品中氟乙酸钠类(氟乙酰胺)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标准.方法 采用《血液等生物样品中氟乙酸钠类(含氟乙酰胺)离子色谱测定法》,应用于测量不确定度理论分析该方法测量的不确定度.结果 检验方法的扩展不确定度为:U=0.13 mg/ml.结论 该检测方法的研究中进行不确定度的分析,能较为直观了解测试条件,建立分析方法能达到现行的相关标准及其灵敏度的要求,用测量不确定度对该方法进行有效可行性评估.
作者:胡培勤;赖少阳;熊敏;冯奋栋;张文琪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液标本采集后放置时间不同对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从丽确定标本采集后的佳测定时间.方法 采集200名健康志愿者血液各24 ml,分别置于6根试管中,每管4 ml.分别于0min、20 min、1h、2h、4h、8h后在25℃(室温)下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全血黏度0 min与2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h、4h、8h与2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0 min与1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聚集指数在不同放置时间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变形指数在放置2h、4h和8h后降低,与20 min相比有显著变化(P<0.05).红细胞刚性指数与红细胞变形指数相反,刚性指数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升高,放置1h、2h、4h、8h与20 min相比均有显著性变化(P<0.05).血浆粘度电泳指数,红细胞压积两者不同放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室温25℃情况下,全血黏度好在采血后1h内进行结果检测;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好在采血后20 min内进行结果检测;红细胞聚集指数在不同放置时间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粘度电泳指数,红细胞压积两者则不受放置时间影响.
作者:李亦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迈瑞BC - 5380两项研究性参数异常淋巴细胞和巨大未成熟粒细胞异常时在过筛复检中的指导意义及两项参数的报警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 收集本院441例两项研究性参数异常的标本,涂片染色显微镜镜检分类.以显微镜法的结果为标准把441例异常结果分成七种类型,分别进行探讨.结果 第一种类型:巨大未成熟粒细胞增高,149例用BC - 5380检测巨大未成熟粒细胞增高的患者,与涂片显微镜法比较,BC- 5380检测数值x=9.8%,SD=7.3,显微镜法检测数值x=6.5%,SD=6.5,两种方法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P<0.05),BC5380检出巨大未成熟粒细胞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9.8%;第二种类型:异常淋巴细胞增高或异常淋巴细胞和巨大未成熟粒细胞同时增高.79例用BC- 5380检测异常淋巴细胞增高的患者与涂片显微镜法比较,BC - 5380检测数值-x=6.6%,SD=4.0,显微镜法检测数值-x=15.3%,SD=10.4,两种方法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P<0.05).BC- 5380检测异常淋巴细胞的灵敏度为68.0%,特异度为92.5%;第三种类型:24例患者因淋巴细胞比值减低:-x=8%,异常淋巴细胞显示***;第四种类型:27例患者因中性粒细胞比值减低:-x=7%,巨大未成熟粒细胞显示***,以上两种类型都是由于淋巴和中性粒细胞比值太低,不需复检;第五种类型:30例患者因白细胞数值太低:-x=1.0×109,两项研究性参数都显示***,这30例患者为低增生性白血病和白血病化疗后,镜检偶见原始和幼红细胞,需显微镜复检;第六种类型:60例血液病患者白细胞分类***,两项研究性参数都显示***,涂片显微镜分类原始幼稚细胞平均值大于36%;第七种类型:72例患者因为干扰导致白细胞散点图异常,白细胞分类、两项研究性参数都显示***,涂片显微镜法分类正常,72例患者中18例全血模式改成稀释模式进样可以分类.结论 两项研究性参数异常淋巴细胞灵敏度差、特异度好;巨大未成熟粒细胞灵敏度好、特异度差.联合观察这两项指标是异常标本过筛、复检的关键性参数.本研究为针对BC- 5380的复检标准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作者:李小斌;朱海兵;郭威;贺菊晖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渗透压检测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入选的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早期组(A组)35例、糖尿病肾病组(B组)15例,健康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均行尿渗透压、血清渗透压、尿素、肌酐、尿酸检测.结果 A组、B组、健康对照组三组的尿渗透压、尿/血渗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尿素、肌酐、尿酸的检测分析中,B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渗透压检测有助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
作者:陈建设;罗浩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水平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栓前状态的影响以及发生血栓栓塞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组、窦性心律的慢性心力衰竭组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98±0.92 ng/ml vs 2.21±0.50ng/ml、4.66±0.95 ng/ml vs2.21±0.50 ng/ml,P均<0.01).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浓度水平与纽约心功能分级、左心房内径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结论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和窦性心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均存在血栓前状态.二者并存时存在血栓前状态,且随心力衰竭程度加重而明显.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评估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和窦性心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或二者共存时的血栓前状态.
作者:黄玉艳;黄全跃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监测在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08年11月-2011年9月诊治的脓毒血症患者72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治的非脓毒血症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将脓毒血症患者按照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40例和死亡组32例,测定患者的PCT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PCT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水平变化明显,且影响到患者的预后,可以作为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观察指标.
作者:刘林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子宫是女性的重要器官,子宫全切术是妇科手术中常见的术式之一,应用于妇产科临床已有数个世纪的历史.每年全世界约进行60多力例子宫全切术,1/3的妇女在60岁左右有行子宫切除的可能.子宫切除的主要病因为子宫肌瘤,只有10%的子宫切除是因为早期子宫癌症,包括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子宫肉瘤等.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进步,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子宫切除术后产生的一些问题渐受重视.生物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同时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子宫全切术后患者疗效的影响亦倍受关注.本文通过介绍子宫全切术对患者的影响.重点探讨医学模式的转变.目的是呼吁医务人员重视和注意生物因素对患者所致的身体疾病,同时应重视和注意社会心理因素对患者的影响,真正做到医学的人文关怀与医学的科学性的辩证统一.
作者:李巧燕;方小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甲型肝炎(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HAV)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引起的传染性肝炎.甲肝是与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水平有关的世界范围内的传染病之一[1].我国是甲肝的高流行国家,但各地存在差别.1988年1月,上海地区曾暴发大规模甲肝流行,持续了三个月,感染者31万余例,死亡11人[2].20世纪90年代中期,甲肝疫苗的推广接种以来,全球甲肝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降低[3],甲肝大流行基本上得到有效控制,但小规模流行仍不断发生.本文将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黄建华;蒙世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控制方法及效果.方法 将医院2011年6-12月收治的100例二型糖尿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饮食控制,比较两组的干预前后营养素、血糖、血脂和并发症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在能量、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控制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FBG)、糖化血红蛋白(H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 C)的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饮食控制有利于加强对营养素的控制,改善血糖、血脂水平,减少并发症,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石瑞新;裴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意义,以及对于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作用.方法 将社区治疗的168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84例采取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8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高血压健康教育.两周后统计并对比两组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一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状况.结果 对照组对高血压相关知识仅39人知晓,知晓率为46.3% (39/84),观察组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为92.6% (78/8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2.82,P<0.01);1年后观察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生活健康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高血压患者对于疾病知识与日常护理常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健康教育可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健康度,有助于良好的控制血压水平.
作者:姚春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替米沙坦40~80 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依那普利5~10 mg口服,每日1次.观察两组的降压疗效,比较两组尿微量白蛋白(MALB)、24h尿蛋白、胱抑素(CysC)的变化.结果 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替米沙坦组尿微量蛋白尿、24 h尿蛋白、CysC水平较依那普利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 替米沙坦、依那普利均能有效控制血压,替米沙坦在降压的同时有可能延缓肾功能损害.
作者:全昌发;陈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健康管理是利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从社会、心理、生物学的角度,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以提高生命质量为目的,其宗旨是调动个人及集体的积极性,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来达到大的健康效果.深圳市福田区已在4个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建立健康管理平台,实施健康管理试点工作,现有120名居民加入卫生部“健康管理服务系统”,在评估个人健康状况和相关疾病危险性的基础上,通过膳食和能耗管理,全面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帮助使用者降低健康危险因素,预防或推迟疾病发生,已取得初步的成效.
作者:林中;潘建清;曾念彬;于小岑;林惠玲;王焕玲;赵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长沙市第一医院486株铜绿假单胞菌分离情况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07年7月20日-2010年7月20日本院临床送检的痰、伤口分泌物、尿液等标本培养的资料,分析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细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 - 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鉴定;药敏试验方法,采用K-B(Kirby- Bauer)法,严格按照CLSI标准判定敏感菌株.结果 共分离到铜绿假单胞菌486株.药敏结果提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及头孢曲松高度耐药,其敏感率均不到50%;β-内酰胺类及第三代、四代头孢菌素类其耐药率明显上升,而β-内酰胺类加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则敏感率有所增加,尤其是舒普深具有较高的药物敏感率,其敏感率高达95.7%.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等药物由于临床大量应用,明显增加了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性,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情况严重,临床应加强药敏测定,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作者:袁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对乙肝病毒复制和慢性乙肝患者治疗HBsAg、HBeAg以及前S1抗原转阴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3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皮下注射,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后HBV- DNA定量、乙肝五项检查以及前S1抗原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34例患者治疗前的HBsAg、HBeAg以及前S1抗原均为阳性(阴性率均为0%),HBV DNA含量平均(8.36±1.75) copies/ml;治疗后半年和一年时HBsAg转阴率分别为(55.88%、70.59%)、HBeAg转阴率分别为.(50.0%、61.76%)以及前S1抗原转阴率分别为(61.76%、73.53%),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治疗时间延长各指标转阴率逐渐增加.治疗后半年和一年时HBV - DNA含量分别为(5.39±1.59)、(3.23±1.48)copies/ml,逐渐降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不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聚乙二醇化干扰素α-2a(派罗欣)具有较强的抗病毒功效,可有效控制病毒复制,并且可以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获得满意的HBsAg、HBeAg以及前S1抗原转阴率.
作者:王元海;周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α-甘露聚糖肽是一种免疫增强剂,能调节机体自身免疫功能,刺激骨髓造血机能,提高机体防御能力,具有激活免疫细胞,升高白细胞的作用.近十几年来,随着α-甘露聚糖肽使用量的增加,有关该药使用中所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增多,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多起,还有数例致死例子发生.本文就该患者使用α-甘露聚糖肽注射液中出现过敏性休克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多篇文献报道,建议修改α-甘露聚糖肽说明书,使用α-甘露聚糖肽前需做皮试,特别有青霉素过敏史者须慎用.同时使用过程中,须严密监护且须有抢救措施的条件下使用.
作者:江慧星;文晓柯;肖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早期诊断高脂血症患者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意义.方法 120例单纯高脂血症患者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后测定2h血糖(2hPG),分析葡萄糖耐量降低(IGT)及代谢综合征检出情况,并比较正常组、IGT组及代谢综合征组患者空腹血糖(FPG)、2h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及体重指数(BMI).结果 120例患者经OGTT检出IGT 46例(38.3%),代谢综合征32例(26.6%).三组FPG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及代谢综合征组患者2hPG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P<0.01).三组TG、TC均高于正常值,代谢综合征组TG、TC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而IGT组TG、TC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代谢综合征组BMI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IGT组与正常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高脂血症患者应及早行OGTT试验和BMI检查,以期及早发现代谢综合征发病情况,早期干预,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和死亡风险.
作者:赵立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的感染现状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清苑县妇幼保健院2010年1月-2011年8月收治的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560例的临床资料,支原体感染254例,对该254例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做体外支原体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支原体感染阳性率为45.4%.单纯解脲脲原体(Uu)感染率为63.8% (162/254),明显高于单纯人型支原体(Mh)及Uu+ Mh混合感染率9.5%(24/254)、26.8%(68/2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Uu感染对克拉霉素、交沙霉素敏感,Uu与Mh混合感染者对强力霉素敏感,单纯Mh感染对强力霉素敏感.结论 本院女性泌尿生殖道炎症患者支原体的感染以单纯Uu感染为主,不同生物型支原体感染对抗生素敏感率不同,临床医师应根据支原体的感染现状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选用合适的抗生素.
作者:马新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老年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72例老年性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注射液2ml关节内注射,每周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的基础上用生姜擦拭皮肤后贴敷镇骨驱风贴,每贴贴3d,十贴为1个疗程.同时嘱患者加强主动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8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ysholm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VAS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患者恢复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建劳;刘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131 I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甲状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将2006- 2011年在某医院住院治疗的15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 131 I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以131 I治疗,两组对象均随访观察6个月.根据治疗后疼痛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判断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5%(73/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58%(55/70),两组治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90%(72/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14%(54/70),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为白细胞和血小板Ⅰ~Ⅱ度下降,少数患者出现一过性骨痛加重,出现轻微恶心呕吐,两组主要不良反应的差异不明显.结论 131 I联合唑来膦酸治疗甲状腺癌骨转移是一种综合有效的治疗方法,比单用131 I治疗甲状腺癌骨转移的效果更好,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石峰;杨土保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衡阳市医患双力对医患关系现状及医疗媒体报道的评价,探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对策.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三个不同级别医院中按比例随机抽取医护人员和患者,调查衡阳市医患双方对医患关系现状及医疗媒体报道的评价.结果 71.0%医务人员和59.3%患者认为目前医患关系比较紧张,以公立医院的医患关系差,医务人员较患者认为医患关系更紧张(P<0.01).医务人员认为“医疗费用过高”是造成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首要原因,其次为“患者看病难”;患者认为“服务态度恶劣”是造成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首要原因,其次为“医疗费用高”.60%多的医务人员认为媒体报道不客观,55%的患者认为媒体报道比较客观.结论 衡阳市医患关系较紧张,主要原因是医疗费用过高、服务态度恶劣、患者看病难;医患双方对媒体报道的评价不同.
作者:周云鹏;张平;郭卫珍;吴成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实施控盐限油及健康教育,评价其干预效果.方法 在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南山街道选择依从性较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44人(其中干预组211人,对照组233人)进行控盐限油健康教育干预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以及血压、血脂、体重等指标的检测.结果 干预组盐、油摄入量知晓率分别从22.75%提高到59.24%、从6.16%上升到57.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盐勺和控油壶的使用率分别从1.90%提高到95.26%、从2.37%提高到93.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盐饮食率和清淡少油饮食比率提高到36.51%和43.13%.干预组血压控制率由6.84%提高到31.62%、血脂达标率由22.26%提高到76.15%、体重指数正常率由22.48%提高到60.30%,干预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各指标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控盐限油措施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盐、油的摄入,有效改善高血压患者不良生活习惯,有效促使血压血脂等达标,对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练玉银;江志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门诊男性性病患者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通过比较不同特征患者知晓情况差异,探讨可行的综合干预措施.方法 以首次在该综合医院皮肤性病门诊求诊、年满15周岁的男性性病患者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患者的社会人口学资料、艾滋病知识知晓情况.结果 215例男性性病患者艾滋病知识知晓平均得分为9.19±2 697(全距0~12分),尤其是对艾滋病传播方式的知晓不足.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个人月均收入水平、病情初发或复发以及不同初次性行为发生年龄间的男性性病患者艾滋病知识知晓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根据不同特征的男性性病人群建立有效的、可及的健康教育措施,促进性病患者正确观念、性行为和求医行为的形成.
作者:晏强;颜艳;曹群良;唐华文;卢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掌握斗门区男性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知识及相关行为,为流动人口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与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流动人口人群哨点监测(健康调查问卷)》一对一问卷调查,采集血清检测HIV抗体.结果 调查823名男性外来务工人员,艾滋病传播途径知晓率为73.39%,非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近一年,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时,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占18.51%,从未使用的占46.52%;与性服务人群发生过性行为的有41人,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占51.22%,从未使用的占14.63%;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的有135人,每次使用安全套的占44 44%,从未使用安全套的占16.30%.有10人曾有吸毒行为,1人注射吸毒,未与他人共用针其.未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者.结论 促进流动人口性观念转变和安全性行为的建立对于预防艾滋病尤为重要.
作者:赵泳瑜;黄利群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南通大学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态度及行为现状,为制定适合大学生特点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南通大学629名在校大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87.87%,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半数以上的学生对于公开艾滋病患者的身份和与艾滋病患者相处持谨慎态度,92.37%的学生认为学校应该加强艾滋病教育.性行为发生率为18.44%,而在性行为中,同性性行为的发生率高达17.24%.性行为危险因素分析显示,男生、非医学专业、看过黄色图文或电影、注射过违禁品、赞成在校发生性行为、安装安全套自动售套机无所谓的学生性行为的发生率较高.结论 在校大学生的艾滋病防治工作要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倡导安全性行为应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陈沄渟;庄勋;侯晓艳;邢易天;陈雪萍;张雁翔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描述芜湖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疫情报告及随访管理状况.方法 使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系统中截至2010年12月底芜湖市病例报告卡数据库和截至2011年3月底的随访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8-2010年芜湖市累计共报告HIV/AIDS142例,死亡19例.男性89例,占62.7%;20~39岁年龄组占77.5%;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及同性传播为主,分别占31.7%和26.1%;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病例占47.8%;2010年累计报告存活的HIV/AIDS病例的随访率为98.8%,CD4检测率为87.2%.结论 芜湖市艾滋病总体仍处于低流行,HIV以性途径传播为主,近年疫情呈上升趋势,应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加大监测力度,加强HIV/AIDS管理,控制HIV的进一步传播和流行,并减少HIV/AIDS病例死亡.
作者:琚腊红;程周祥;吕金伟;方艳娇;豆正东;成国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基础护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邯郸市第一医院2009年的700份病例资料,统计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针对性加强基础护理工作,于2010年随机抽取800份病例资料,统计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并与2009年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观察基础护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的作用.结果 2009年院内感染发生率为5.9%,针对感染原因加强基础性护理工作后,2010年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6%,与2009年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础护理在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明显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保证安全、和谐的就医环境.
作者:马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 60例接受血液透析的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患者在接受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护理措施外强化饮食营养指导,在营养指导3个月后采用SGA评分法评价患者营养状况、检测血清CRP、IL-6、TNF -α等炎症相关因子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营养干预组患者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且血清CRP、IL -6 、TNF -α等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合理的营养干预可改善透析患者的营养不良和微炎症状况.
作者:秦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一种简单易行的股静脉采血方法,减少标本的溶血.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住院的520例病理性黄疸的患儿,分别采用真空采血针和注射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股静脉采血,比较两种采血方法的成功率及标本合格率.结果 两种采血方法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真空采血针采血的标本合格率(97.43%)优于对照组(8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67,P<0.05).结论 采用真空采血针采血,可以减少标本溶血.
作者:黄美华;罗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流程管理与对患者进行分层在优化急诊儿科护理服务的有效性.方法 运用流程管理的理论和方法,调查分析急诊儿科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流程改进,结合在急诊儿科已建立门急诊静脉药物输液中心的基础上重新制定出更加规范、科学的工作流程,同时引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进行分层次管理并不断改进;统计新的管理方式执行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病人满意度、护士工作效率、护士满意度.结果 新的管理方式执行后:(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2)病人满意度明显增加、投诉发生率明显降低;(3)护士工作效率明显提高;(4)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运用流程管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对患者进行分层可以优化急诊儿科护理服务.
作者:石小毛;胡余明;阳秀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后患者预防和自我护理能力的调节.方法 选自2008年6月-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130例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n=65)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n=65)给予有效的整体护理干预,包括指导服药、改善生活方式、心理护理、管道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等,干预时间为6个月,比较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生活质量评分表(FAC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干预6个月后干预组ESCA及FACT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净化治疗高血脂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后进行系统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蒋志芳;唐玉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结核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6月- 2011年8月60例住院老年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2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以及生活自理能力(ADL)总分和生活满意指数(LSIA)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 出院时2组患者的PSQI、ADL总分较入院时明显降低,LSIA评分较入院时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出院时睡眠质量和生活满意指数提升较对照组显著(P均<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老年结核患者睡眠质量和生存质量.
作者:李慧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