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AF内固定及脊髓前外侧减压即时减除脊髓压迫,促进脊髓功能恢复.方法:采用AF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胸腰椎骨折,同时行脊髓前外侧减压,双侧横突间植骨融合.结果:31例中,压缩的椎体高度,完全恢复11例,恢复90%8例,85%3例,80%5例,恢复70%3例,恢复65%1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8例术前A级,术后7例无恢复,1例恢复到B级;10例B级术后恢复到C级8例,D级2例;9例C级恢复到D级7例,E级2例;4例D级均恢复到E级.结论:AF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复位固定可靠,结合彻底的脊髓前外侧减压,横突间植骨融合,脊髓神经功能得到明显恢复,减少了病残率.
作者:李福如;张艳珍;高文平;周志琪;梁建全;卢汉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31例长管状骨骨折不愈合的病例,探讨其不愈合或迟延愈合的原因.方法:对其手术方法、固定材料、负重时间以及手术后的X线片进行分析.结果:因手术操作不当造成骨不愈合12例;固定材料选择不当19例,其中单纯钢板过短2例,钢板过短同时有螺钉不合适7例,钢板螺钉不合适同时有骨块处理不当12例;粉碎骨折病人骨折端未做一期植骨24例,其它3例.结论:医源性因素是造成骨折不愈合和迟延愈合的主要原因.
作者:王克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手部掌骨、指骨骨折在手外伤中占很大的比例,习惯上采用手法复位,克氏针、钢丝固定复位,但这些方法都不足以维持骨折部位的充分稳定和手指功能的恢复.本组24例27处骨折,采用AO微型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骨折愈合率100%.伤手掌指关节、指间关节、伸屈功能恢复基本正常,满意率为92%.……
作者:吴强;王建国;董建峰;刘海军;高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通过颈椎单开门手术治疗椎管内占位病变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通过颈椎单开门手术治疗颈椎管内占位病变患者9例.结果:术后无一例出现颈髓损伤或损伤加重.全部病例获得随访6个月~5年,在术前并发颈髓损伤的6例中,除1例由术前的B级(Frank分级)恢复至C级外,其余的均恢复正常.结论:颈椎单开门手术对椎管显露充分,能处理各种椎管内病变,用来治疗颈椎管内占位病变是完全可行的.
作者:陈建;沈宁江;林明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自从1840年Malgaigne率先应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至今已有160年历史,这种方法历史虽然悠久,但实际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才有了很大进展及广泛应用,我院自1999年~2002年应用外固定架治疗四肢骨折8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其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叶成;武新荣;陈凤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临床资料病例1,男,65岁.车祸致伤髋部伴疼痛活动障碍3h,于1995年3月18日在当地医院住院,经补液6000mL,15h后血压回升,休克被纠正,仍口渴,于次日下午转我院,查体BP105/75mmHg,骨盆挤压试验阳性,右下肢短缩5cm,足背感觉消失,足下垂,X片示左耻骨支骨折,左髋臼骨折并股骨头……
作者:陆景华;徐恒旭;王建龙;张雄文;贡炳宏;赵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肱骨髁上骨折为常见肘部损伤,多发生于10岁以下儿童.通常手法复位、骨牵引及外固定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首先方法.但对手法复位失败、肿胀严重、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失去保守治疗机会者宜选择手术治疗.我院自1990年~2001年采用肘后肱三头肌舌状瓣、肘外侧或内侧、肘外……
作者:乔洪杰;张玉盘;李学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们自1995年5月至今对65例肱骨中下段骨折的病人采用先将桡神经内移至肱骨内侧,而后采用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有效地避免了桡神经在术中或术后及取内固定时损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兆生;刘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是骨创临床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保守治疗还是早期手术治疗以及手术入路的选择问题争论颇多,我院自1997年~2001年5月应用Smith—Peterson切口早期手术治疗髋关节后脱位合并股骨头骨折9例,均选用可吸收拉力螺钉内固定,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师玉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不满意原因及水平后脱位的发生和预防.方法:对297例小儿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蛙氏位、人体位(human position)石膏固定后观察.结果:此方法治疗过程中出现水平后脱位6例6髋,对治疗影响较大.结论;手法整复蛙氏位或人体位固定是治疗小儿先髋的一种可靠有效的方法,但并发水平后脱位使患儿丧失了佳治疗时机,应警惕和预防.
作者:董晓斌;孙月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一种发生于关节、腱鞘或滑囊的慢性滑膜疾病,临床上比较少见.少数病例临床表现不典型,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而误诊.本院自1993年~2001年共诊治本病67例,其中误诊7例,报道如下.……
作者:沈延东;郑慷;章慧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优点.方法:从284例中随机抽取三种方法治疗的病例各58例,共计174例,分三组(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为A组,桡侧交叉或平行克氏针固定为B组,双侧交叉克氏针固定为C组,分析其疗效.结果:随访10~28月,骨折完全愈合,参照邱耀元、葛宝丰的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治疗疗效评定,A组:优45例,良13例.B组:优48例,良10例.C组:优52例,良6例.结论:1、三种方法骨折愈合率无差异.2、A、B二组肘内翻、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且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P<0.05).3、C组神经损伤的发生率高于A、B二组,但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且此类神经损伤均在3月内恢复.此类骨折的治疗一旦实施手术,双侧交叉克氏针固定可推首选.
作者:陈德权;王洪俊;秦增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用AO支持钢板治疗胫骨平台Ⅳ型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治疗的18例胫骨平台Ⅳ型骨折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采用AO支持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1年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5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从关节稳定性、活动情况及疼痛三个方面进行评分,优良率达88.9%.结论:AO钢板可通过塑形与髁骨面相贴吻合,螺钉径细损伤小,稳定性好,可在骨内交叉固定,是治疗胫骨平台Ⅳ型骨折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材料.
作者:何方;李国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通过手术治疗,大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获得满意疗效.但仍有5%~20%的患者因多种原因出现某种并发症,从而影响手术的疗效.我院自1992年8月~2001年12月,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59例,其中24例出现不同并发症,我们结合文献就其原因和对策进行讨论.……
作者:蒋尧传;唐志宏;辛桂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髌骨骨折临床较常见,治疗方法较多,本文就我院1994年~2001年间治疗102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中,男65例,女37例,年龄18~68岁,横行骨折59例,粉碎骨折43例,新鲜骨折95例,陈旧骨折7例.1.2 治疗方法1.2.1 丝线环扎荷包法 术中复位后,用10号粗丝线荷包……
作者:张守敏;高月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4年5月~2001年10月,我科应用股前外侧岛状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大面积皮肤缺损10例,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修复足背皮肤缺损4例,拇指外伤性缺损再造拇指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庄景盛;张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带锁髓内钉对下肢长骨多段骨折治疗体会及效果.方法 回顾36例胫骨及股骨多段骨折,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其中20例为小腿多段骨折,16例为股骨多段骨折,术后36例病人均获随访.结果:采用Jonher—wruh评分评准,本组优25例、良10例、差1例,无断钉及严重骨折畸形愈合.结论:带锁髓内钉是治疗下肢长骨多段骨折的首选方法.
作者:杨徐松;于虎;邬祖光;吴照发;张洪;赵国梁;张中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科自1996年5月~2000年4月利用记忆合金对有手术指征的髋臼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男19例,女9例,年龄21~60岁,平均32岁.车祸伤18例,坠落伤8例,墙体压伤2例.4例合并肢体骨折,1例合并坐骨神经损伤,1例合并颅底骨折.……
作者:宗慧凯;娄本海;余健;王培洋;张豪亭;邢建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腰椎管狭窄症为骨科常见病,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并结合CT,MRI,脊髓造影等影像学检查做出.临床上患者常常主诉症状较多,而临床检查体征不明显.腰椎管狭窄症多为中、老年人,影像学检查病变牵涉多节段,所以在手术治疗中往往不能准确判断,做出准确的定位,使手术扩大化或手……
作者:张军华;文益民;葛宝丰;曾述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髋部骨折,包括同侧股骨颈或转子间骨折,临床上称为复杂股骨骨折.这类骨折的治疗方法很多,处理起来彼此矛盾,比较棘手.我院从1998年8月~2002年3月,应用国产加长型Gamma钉治疗了12例复杂股骨骨折,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孔德明;仝超;刘文章;牛志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后路手术治疗失效的原因.方法:自1997年9月~2002年9月采用后路髓核摘除术治疗11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开窗术14例,半椎板切除术62例,全椎板切除术43例.结果:术后症状不缓解或加重7例,占7.2%;术后3个月症状复发者9例,占9.3%;术后6个月以上病状复发16例,占16.5%.按照中华骨科学会脊柱外科组1993年评定标准,3个月内差7例,3个月以上差32例.结论:后路髓核摘除术应注意其适应证、术式选择、手术操作,尽可能减少手术失误.
作者:周洋;张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肩锁关节脱位是较为常见的损伤.由于锁骨两侧的肩锁、胸锁关节解剖形态上的特殊,损伤后常给整复、固定带来很大困难.石膏背心、武装带、双圈固定等多因复位不良、固定不牢而影响疗效,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手术治疗.自2001年以来,作者采用带部分肩峰的喙肩韧带转位重建喙锁韧带治疗肩锁关节脱位8例,疗效满意.……
作者:王庆波;王春松;马力斌;戴祥;胡玉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监视下复位,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粉碎骨折的方法.方法:15例髌骨粉碎骨折在关节镜下复位,达到关节面平整,然后经皮用可吸收缝线行张力带固定.结果:15例髌骨粉碎骨折全部经临床随访,平均15个月.日常生活均无疼痛,12例屈膝120°以上,3例90°~110°,X线检查示骨折愈合良好,无明显创伤性关节炎表现.结论:关节镜下治疗髌骨粉碎骨折,使关节面平整,减少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经皮可吸收缝线张力带固定,有利于早期活动,减少关节僵直的发生,不用第二次手术取出.
作者:许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院自1998年1月~2002年7月,先后应用可吸收内固定螺钉治疗各类骨折患者48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48例中,男39例,女9例,年龄大78岁,小19岁,平均41.5岁.骨折类型:股骨头骨折5例,桡……
作者:陈雷;刁晓明;程立军;叶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继发肘内翻,是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我院骨科自1992年~2000年间针对其发生机理,在复位,固定过程中采用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共治疗此类骨折172例,其中144例得到随访,肘内翻畸形发生率显著降低,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徐建军;陈岳峰;李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脊髓型颈椎病及颈椎损伤系骨科的常见病.长期以来,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被广泛应用于本病的治疗,以解除脊髓压迫,保护和改善脊髓功能.我院自2001年5月~2002年5月采用颈椎前路椎体全切除开槽式扩大减压、植骨,Orion钛合金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损伤,……
作者:陈晓明;李金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手术治疗的必要性,适应证及手术入路问题.方法:我院自1998年对23例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经骨盆内切开复位内固定,对其手术方法和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随访6~24个月,按5项疗效评估分为满意和不满意,满意率达91.3%.结论:掌握手术适应证,严格手术操作,经骨盆内手术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效果良好.
作者:杜敦进;王世松;张鹏程;杨泗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15例,其中男14例,女1例,平均年龄37.8岁,左侧7例,右侧8例,其中开放性骨折5例,粉碎性骨折8例.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12.7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无感染、髓内钉断裂、锁钉断裂等发生.结论:带锁髓内钉扩大了髓内钉的手术适应证,是治疗粉碎性股骨干骨折的理想选择.
作者:金卫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对近8年来21例脂肪栓塞综合征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脂肪栓塞综合征并非少见病,对骨科重症病人应高度警惕其发生.21例中,1例死亡,其余20例治愈.结论:动脉血氧分压对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是一个可靠的敏感的指标;及早纠正低氧血症和早期应用大剂量激素是治疗脂肪栓塞综合征的关键.
作者:韩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桡骨远端骨折临床上十分常见,治疗方法很多,传统的治疗方法有石膏外固定、小夹板外固定、硬纸板外固定等,但这几种方法外固定时间长,松动再发移位的可能性极大,同时腕关节日后活动受限,局部皮肤受压,出现涨力性水泡等都影响了治疗效果,为此,我们自1992年~2001年间采用以……
作者:陶宗勤;范玲;王新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逆行比目鱼肌内侧半肌骨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用逆行比目鱼肌内侧半肌骨瓣转位加中厚皮片,一期修复胫骨远端骨、软组织缺损9例.结果:9例肌骨瓣及游离皮片全部成活,胫骨远端缺损区3~6个月获骨性愈合.结论:逆行比目鱼肌内侧半肌骨瓣修复胫骨远端骨、软组织缺损成活率高,操作简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宏倬;申永平;薛峰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国产微型钢板螺钉固定掌、指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切开复位,微型钢板螺钉固定掌、指骨骨折,术后外固定0~2周,然后去除外固定,进行早期主动性手部功能训练.定期随访摄片,骨折愈合时间为6~10周,骨折愈合后2~3个月取出钢板螺钉.结果:55例患者均获满意疗效,功能恢复优良(96%).结论:国产微型钢板螺钉固定掌、指骨骨折可提供稳定可靠的内固定,又可进行术后早期功能训练,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有利于手部功能早日康复.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的固定方法,值得应用和推广.
作者:何金国;方阳;杨国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脊柱胸腰段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效果.方法:临床收治脊柱胸腰段骨折72例,均采用后路减压,Dick或RF系统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手术前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椎体高度完全或基本恢复占95.8%,神经功能有Frankel一级以上改善,不完全截瘫占90%,完全截瘫占53.1%.随访3~38个月,无螺钉折断、后退及脊柱矫正度丢失.结论:开放复位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景贵;高昀;萧文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1996年2月~2002年2月,对12例(13个肢体)儿童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部骨折采用有限切开复位,L—梯形加压钢板(L—TCP)内固定治疗.其中6个肢体为粗隆间骨折,7个肢体为粗隆下骨折.结果:12例(13个肢体)随访12~72个月,全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2.5~5个月.粗隆下骨折1例术后6个月去除钢板乘车时摔伤发生再骨折.余均完全康复,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L—TCP内固定治疗儿童粗隆部骨折方法简单,固定准确稳定,可尽早行功能活动及恢复基本生活能力,愈合快,并发症少.
作者:程仙甫;夏秀春;张晋华;臧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Pilon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3例患者接受该方法治疗,其中,男16例,女7例.骨折类型:Ⅰ型2例,Ⅱ型3例,Ⅲ型9例,Ⅳ型5例,Ⅴ型4例.Ⅰ、Ⅱ型在“C”臂机监视下闭合复位,“T”型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或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固定.Ⅲ、Ⅳ、Ⅴ型采用踝前小切口,以螺钉有限内固定结合组合式外固定支架外固定.术后平均随访21个月.结果:采用Mazur评分系统评估手术疗效,优:16例,良:5例,可:1例,差:1例.术后并发症包括:针道感染3例,螺钉松动2例.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是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尤其Ⅲ、Ⅳ、Ⅴ型)的较好方法.
作者:李小鑫;吕福润;付万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创伤性浮膝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3年~2001年共收治46例浮膝损伤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治疗方法分为交锁髓内钉,非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保守治疗.将三组的疗效、预后进行分析.结果:采取内固定治疗者其疗效、预后优于保守治疗组,其中以交锁髓内钉治疗者更为明显.结论:在创伤性浮膝治疗中采取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英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清创过程对开放性手外创面常见污染细菌种类的影响.方法:200例开放性手外伤,于急诊室、手术室刷洗创面后、清创后、关闭伤口前分四次取材,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急诊室、手术室刷洗创面后、清创后及关闭伤口前的细菌检出率分别为71.5%(143/200),74.0%(148/200),33.5%(67/200)及25.50%(51/200).术后伤口感染率为3.5%(7/200).结论:开放性手外创伤面菌种分布广泛,彻底的清创及保持手术室常用器具的清洁是降低术后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宏;王欣;陈青山;章伟文;陈德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股骨髁上钉治疗股骨髁部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自1999年6月~2002年9月对52例股骨髁上、髁间粉碎骨折采用小切口复位带锁髁上钉内固定治疗,骨折多为股骨远端骨折AO/ASIF分类A、C型.结果:膝关节功能在4~6周内恢复至正常达95%以上,复查X线片对位良好达100%,3个月内均有明显骨痂形成.结论:股骨髁上带锁髓内钉操作简单,无需广泛剥离,固定牢固确切,重建膝关节的解剖结构,早期功能康复,骨折愈合率高.
作者:曲巧格;于中生;张会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了更好地处理肩锁关节脱位,使患者尽快和大程度康复.方法:应用肩锁关节钢板手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14例,同时注重损伤机制的针对性分析和软组织的修复.结果:内固定物不仅能稳定肩锁关节,而且对脱位能保持持续复位状态,同时允许损伤结构得以重建.另外,还能大程度恢复肩锁关节的运动功能.结论:肩锁关节钢板较张力带钢丝更宜于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作者:杨雷;贾连顺;李家顺;王振文;崔志民;陈长青;滕红林;顾宇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移位椎的定位方法和移行椎对腰椎手术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2例腰椎疾患手术治疗的病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26例,腰椎骨折15例,腰椎滑脱9例,腰椎结核2例,术前均经过X线摄片、CT或MRI检查.结果:腰部疾患合并移行椎的病例并不少见,本组病例占同期腰椎手术病人的5.3%.腰椎出现移行椎,其定位则有L_4~S_1,L_5~L_6,L_6~S_1.结论:腰部疾患合并移行椎时,腰椎数量发生改变,定位诊断非常重要.要确定手术部位,X线定位片(包括术中X线透视定位)、CT或MRI片缺一不可,但必须注意的是,腰椎CT和MRI检查结果是以骶椎为基准定位,也就是从下往上定位,普通X线片是从上往下序列,两者定位诊断的差异,手术时必须高度重视.
作者:叶应荣;袁宏伟;路闯;王灿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以改良Kessler法作为参照,研究卡锁环缝合法在修复伸指肌腱中的抗拉力作用效果.方法:术中随机对50根断裂伸指肌腱平均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卡锁环(Locking loop)法和改良Kessler法进行修复,然后进行屈指活动抗拉力测试观察.结果:两组肌腱出现拉松和缝线拉脱的例数分别为:卡锁环法组2,0,改良Kessler组7,5.结论:卡锁环法抗拉力作用显著,适合于伸指肌腱的修复.
作者:罗志强;黄德山;孙贤德;卢和平;李长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腰段脊神经的解剖特点及这些解剖特点在胸腰段脊柱脊髓重度损伤时的诊断和治疗意义.方法:通过20例局解研究观测腰段脊神经与椎体平面之间的关系,脊神经的形态及移位情况.随访143例胸腰段脊柱脊髓损伤病人,对比观测环行减压和单纯椎板减压的效果.结果:腰段脊神经与椎体平面有相对固定关系,L1脊神经到L5脊神经逐渐增粗,它们在冠状面上虽可向对侧移位但不超过中线.环行减压组有8例术后神经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结论:胸腰段骨折行环行减压时要特别注意保护脊神经,避免过分牵拉加重损伤.
作者:张蜀华;田江华;卫小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应用带血管蒂骨膜植入在治疗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自1996年9月~2000年4月采用滑膜切除,开窗减压、死骨刮除及带旋股外侧血管蒂骨膜植入综合方法治疗儿童股骨头无菌性坏死26例.结果:以髋关节功能和X线片改变为评定标准,本组优良率92.3%,取得了良好效果.结论:该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继东;韦敢;黄国忠;汤正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髋臼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行人工全髋置换治疗的疗效.方法:12例(14髓)因髋臼发育不良所引起的严重骨关节炎患者作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结果:优4例,良6例,中2例.结论:对髋臼发育不良型骨关节炎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适应证应严格掌握,只有当疼痛影响生活质量,功能障碍非常明显而保守治疗无效时方可实施.
作者:陈富强;黄淦堂;沈珊安;王方;陈志坚;陈忆伟;潘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客观参数在儿童化脓性髋关节炎诊断中的敏感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6例6岁以下儿童,检测体温、白细胞计数和血沉在儿童化脓性髋关节炎诊断中的敏感性.结果:平均体温38.4℃,其中65%体温超过38℃.平均白细胞计数是13.5×10~9/L,73%白细胞计数大于0.9×10~9/L.平均血沉是51mm/h,95%大于20mm/h.虽然35%患者体温正常,27%白细胞计数正常,但仅5%血沉正常.新生儿无发热(平均体温36.7℃),白细胞计效无增高(平均0.93×10~9/L),但血沉增高(平均45mm/h).结论:三项指标中,血沉是6岁以下儿童化脓性髋关节炎敏感指标.
作者:刘忠堂;温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的疗效及原理.方法:1998年7月~2002年7月,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8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28例,其中Evans Ⅲ型6例、Ⅳ型19例、Ⅴ型3例.手术以后以髋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及生活自理情况等为观察指标.结果:28例患者经0.5年~4年随访,优良率为85.8%.无一例死亡,未出现假体下沉、松动等现象.结论:人工假体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性骨折近期疗效令人满意,但远期疗效仍需继续观察.
作者:索鹏;石亚萍;梅汉尧;陈永源;王浩杰;周永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手指末节掌侧皮肤缺损皮瓣移植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对手部感觉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146人198指掌侧皮肤缺损的病人分为早期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在感觉训练前和训练过程中,按照国际标准分别评定手的感觉等级及两点辨别觉,康复组89人(112指)术后2周开始康复治疗,对照组仅行一般处理.经过康复一个疗程(6~8周),进行第二次评定,以后每一疗程评定一次,共4~5次.结果:89人康复训练组手的感觉功能优良率达到96%,有效率为99%.结论:经过感觉康复训练组手的感觉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
作者:兰秀夫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是目前临床上应用多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方法.它通过椎弓根这个“力核”达到三维固定.然而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因其脊柱的骨质状况较差,故很难获得稳固的内固定,给脊柱外科手术带来极大困难,如何提高椎弓根螺钉系统对骨质疏松患者脊柱固定的稳定性,是当前脊柱外科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就近年来对加强椎弓根螺钉系统稳定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罗亚平;沈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颈椎后路钢板螺钉是一种有效的颈椎固定技术,它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颈椎不稳、缺损,尤其是后柱的部分缺损.侧块螺钉目前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应用,颈椎弓螺钉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本文对其适应证、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葛玉堂;顾湘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腕骨急性骨折脱位的实际发生率要高于临床上的确诊率,因为X线片上的腕骨重叠等很多因素可影响腕骨急性骨折脱位的早期诊断.另外,有些患者伤后脱位自动复位,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无法发现.如果早期处理不当,将会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导致腕关节不稳、疼痛和功能障碍.因此,及早明确诊断并正确治疗十分必要.……
作者:马玉海;张少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院自1991年8月~2002年1月收治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失败21例,现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1例,男性17例,女性4例.年龄18~71岁,平均39.8岁.自动加压钢板内固定14例,普通钢板内固定3例,钢丝内固定1例,梅花型髓内针固定3例.发生内……
作者:金正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手掌软组织缺损,常伴有手掌肌腱、掌骨及指骨的外露,如果缺损面没有良好的组织瓣进行修复,将会引起手部严重的功能障碍.我院于1998年~2002年采用髂腹股沟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掌软组织缺损1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江银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胫腓骨干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折之一,随着交通事故的增多,骨折的复杂性日益增加.手术内固定作为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主要手段,应用范围在逐渐扩大.然而由于传统手术治疗的并发症以及病人的经济状况,对于内固定材料的选择,是临床医生在术前反复考虑的问题.目前交锁髓内针在……
作者:曹永成;樊大海;郭爱义;冯海元;赵万东;索有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9年5月~2002年2月,我科对27例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中男13例,女14例;年龄39~71岁,平均53.7岁.损伤原因:车祸伤10例,高处跌伤7例,平……
作者:高卫民;张怡五;陈家臻;杨星华;王晓勇;官正华;何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自2000年10月~2001年4月,应用凹槽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12例.并经随访,骨折均愈合,功能恢复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6~72岁,平均43岁,左侧5例,右侧7例,10例并有腓骨骨折.其中小……
作者:陈石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目前在国内开展渐多,因其能维持骨长度、控制旋转及早期关节锻炼和负重等优点,其治疗指征已扩大到对所有的闭合及Ⅲ_B级以下开放性胫骨骨折的治疗.我院1999年2月~2002年4月应用交锁髓内针治疗性胫腓骨骨折23例,效果良好,现分析如下:……
作者:李勇;孙忠霞;王奎友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48岁,维族,因车祸导致全身多处骨折入院,X片显示:左锁骨骨折,左1~10肋骨骨折,并发左肺挫裂伤,血气胸;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左股骨内上髁骨折,左胫腓骨骨折,右胫骨平台粉碎骨折,并有创伤性休克.入院后抗休克、抗炎、补液对症治疗,胸腔闭式引流,左股骨髁上、跟骨持续……
作者:曾宪博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院1993年10月~2002年8月采用截骨矫正,可吸收线内固定治疗肘内翻畸形1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中男19例,女16例;大年龄为12岁,小年龄为5岁,平均8岁.手术时间:1年以内4例,2年……
作者:郑明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软骨细胞在纤维胶内体外生成组织工程化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将4—10×107cells/mL细胞/毫升的软骨细胞植入纤维胶,在体外培养2个月后进行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细胞在纤维胶内产生大量的软骨特异性Ⅰ型胶原和蛋白多糖.结论:纤维胶内的软骨细胞可在体外培养的环境下生成大量透明软骨基质.
作者:张永红;高岩;GB Stark;DJ Schaeler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测试人股骨在相同载荷状态下不同截面和部位的应力分布情况.方法:取健康成人新鲜股骨标本4只,将其自上而下四等分,在其等分点划周线,并将截面周长四等分,确定各面的后内前外,4个标志点.用MTS试验机进行各面各点的纵向压缩、三点弯曲及轴向扭转测试.结果:测试结果显示,股骨干在相同载荷时各个截面所承受的载荷不同,纵向压缩1000N时,压应变在近端1/4内侧点大,平均值为—1.05E—03(mm/mm),张应力在其外侧点大,平均值为6.63E—04(mm/mm).三点弯曲在300N压力时,股骨中间1/2端,内侧点为大张应变,平均值为1.18E—03(mm/mm).轴向扭转对股骨下段以N·m·s的速度施加N·m外翻扭矩时,近端1/4前侧点,扭转角度大为1.85°.结论:在相同载荷下股骨干不同部位所受力不同,揭示了股骨干各种骨折类型的创伤机理.
作者:祁振喜;张德祥;卫岐山;卢汉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西脉记忆合金胫骨髓针固定法,由于顺行穿入,进针点定位不易掌握.自断端穿出时,易出现髓针扭转,而不是理论要求的背靠背.2001年10月~2002年10月我们采用自己总结的改良法固定胫骨骨折24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彦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肩关节周围炎是以肩部疼痛功能障碍为特征的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多见,病程长,痛苦大,功能恢复不全,如积极治疗可缩短病程,加速痊愈.目前我们采用封闭配合功能锻炼,经疗效观察,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珍梅;刘海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8年5月~2002年6月,收治开放胫腓骨下段骨折24例,均应用三维外固定架(山东淮坊产),严重病例采用超关节固定,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王来营;崔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肱骨中下段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中或取内固定术时操作不慎可引起医源性桡神经损伤,致术后桡神经功能障碍,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为避免类似的失误,提高诊治水平,自2000年6月~2002年6月,我们尝试采用术中将桡神经后置的方法,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贺建军;曹凤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氯胺酮麻醉又称分离麻醉,因其诱导迅速,作用时间短暂,临床常用于小儿中小手术的麻醉.现将我科一年来氯胺酮麻醉用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蛙式石膏外固定术患儿139例进行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何富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家庭病房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疾病治疗和健康保健模式.护理工作走向社会,走向家庭,使一些不愿住院,不需要住院或由于各种原因无法接受住院的病人得到治疗和护理,是开展社区医疗服务的方向.我骨科家庭病房多年来实施家庭病床的治疗与护理,收……
作者:郑爱荣;王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记忆合金内固定器材以其独特的记忆形状功能已被临床广泛应用,我院骨科从2002年2月~2003年1月运用形状记忆合金内固定器材治疗四肢骨折63例,疗效满意,现将手术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改存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MRI对膝关节隐匿骨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其MRI的信号特征.方法:使用日立MRP—7000AD(0,3T)永磁型共振仪,分析39例膝关节隐匿骨折的MRI信号特征.结果;常规扫描显示34例,表现为骨髓腔内T1WI低信号,STIR,T2WI高信号;5例微小损伤在反相位GET2WI清晰显示,表现为外周低信号带,中间等、高信号病灶.结论:MRI能清晰显示膝关节骨损伤的范围和程度,应作为膝关节不典型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在膝关节隐匿骨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成德元;秦永春;王孟丽;张军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我院从1997年5月至2001年9月共收治移位性肱骨髁上骨折108例,其中采用整复、小夹板外固定、尺骨鹰嘴骨牵引之中西医结合治疗56例,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昭;刘恢烈;郑光耀;华占强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