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国际刊号:1008-6358
  • 国内刊号:31-1794/R
  • 影响因子:1.00
  • 创刊:199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2005年5期文献
  • 米索前列醇对产后出血的防治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在预防产后出血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00例无产科合并症及并发症,无米索前列醇禁忌证的产妇.分成三组:A组(米索组):见胎头拨露时,肛塞600μg米索前列醇;B组(催产素组):于胎儿娩出后,宫底注射20IU催产素及静滴20 IU催产素维持;C组(米索加催产素组)于胎儿娩出后肛塞600μg米索前列醇及宫底注射20IU催产素.统计各组产后24 h的出血量和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其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1)三组第三产程时间分别为8.56 min、7.32 min、5.34 min,C组的第三产程时间比A、B组短;(2)三组产后24 h阴道出血量分别为406.87±150.3ml、418.56±103.18ml、199±62.42ml,前两组比较无差异,C组与A、B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3%、4%、0%,C组与A、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单纯米索肛塞与单用催产素对子宫收缩的作用等同,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能有效地缩短第三产程,减少产后出血.

    作者:屠蕊沁;项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颗粒复位手法中的体位限制对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作用

    目的:评价颗粒复位手法(PRM)中的体位限制在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的作用.方法:将后半规管BPPV患者随机分成2组,复位组33例给予PRM治疗加体位限制;对照组32例仅给予体位限制治疗.结果:治疗后第4天复位组和对照组的成功率分别为75.8%(25/33)和15.6%(5/32),两者差异显著(x2=21.28,P<0.005);治疗后第7天两者的成功率分别为87.9%(29/33)和28.1%(9/32),具有显著差异(x2=21.49,P<0.005).结论:PRM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体位限制治疗,凡后半规管BPPV诊断明确者均应给予PRM治疗.

    作者:吴大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流式细胞术分析卵巢癌患者术前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

    目的: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前术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卵巢良性肿瘤和卵巢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液中CD4、CD8、CD56、CD16的变化.结果:卵巢癌患者术前、术后免疫功能有差异.结论:细胞减灭术有利于卵巢癌患者免疫功能的恢复.

    作者:王晓慧;彭芝兰;杨永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N-去硫酸肝素对胃癌血管生成及抑制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N-去硫酸肝素对人胃癌裸鼠模型肿瘤生长抑制、血管生成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人胃癌皮下移植裸鼠模型,随机分成4组.移植1周后,分别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卡铂(5 mg·kg-1·d-1),N-去硫酸肝素(10 mg·kg-1·d-1),及卡铂(5 mg·kg-1·d-1)与N-去硫酸肝素(10 mg·kg-1·d-1),每周3次,共3周.第7周处死动物,测量肿瘤大小与重量、抑瘤率、微血管密度(MVD)、胃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对照组、卡铂组、N-去硫酸肝素组、卡铂与N-去硫酸肝素联合组的肿瘤重量(mg)分别为1750.4±144.2、1655.0±157.4、1118.0±116.2与725.6±130.0,抑瘤率分别为5.6%、36.1%和58.5%.MVD分别为14.8±4.5、13.2±4.1、3.8±1.7与3.4±1.8.凋亡指数分别为1.37±0.19、3.85±0.22、11.81±2.9与18.85±3.24.与对照组、卡铂组相比,N-去硫酸肝素组、卡铂与N-去硫酸肝素联合组的胃癌生长、微血管密度明显抑制,细胞凋亡明显增高.结论:N-去硫酸肝素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N-去硫酸肝素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

    作者:陈金联;陈维雄;朱金水;陈尼维;罗小蓉;耿建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分离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踝关节闭合性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分析1998年2月~2004年8月手术治疗43例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29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45.6岁.根据Lauge-Hansen分类:旋后外旋型21例;旋前外旋型15例;旋前外展型7例.28例未行下胫腓联合固定.急诊手术17例;伤后3~7 d手术24例,2例为陈旧性骨折(伤后3个月手术).结果:术后随访8~35个月,平均18个月.下胫腓固定15例中,10例在术后8~12周取钉;3例因术后1~2年断钉而取出.另2例在术后2年内取钉.使用可吸收性螺钉中2例发生再分离,未固定者均未出现骨性连接和再分离.术中应力位(Mortise)发现下胫腓分离6例,外旋侧位发现3例后踝小骨片.根据Baird-Jackson系统评分:优20例、良17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6 05%.结论:影响踝关节骨折伴下胫腓联合分离手术疗效的相关因素有骨折类型与软组织损伤程度、术中判断与内固定物选择、下胫腓联合固定与否、陈旧性骨折及术后功能锻炼等因素.

    作者:俞瑞传;刘栋;张键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8F-FDG PET在淋巴瘤分期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fluorine-18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18F-FDGPET)在淋巴瘤分期和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淋巴瘤患者(治疗前23例,治疗后22例)18F-FDG PET检测淋巴结和结外病变的结果,并与CT、MRI及骨髓活检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前23例52处病灶18F-FDG-PET检出50处,检出率为96.2%;其中结内29个检出27个(93.1%),结外23个全部检出(100%).CT则共检出36个(69.2%),其中结内检出26个(89.7%),结外仅检出10个(43.5%).18F-FDG-PET对结内检出敏感性与CT类似,而结外敏感性远高于CT(P<0.01).(2)治疗后22例25个病灶18F- FDG-PET阴性18处,特异性为72%;CT为44.0%,P>0.05,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可能与病例数少有关.(3)骨/骨髓受累在45例患者中,40例18F-FDGPET与骨髓活检结果一致,3例18F-FDGPET阳性而骨髓活检阴性,行MRI检查,2例阳性,另外2例骨髓活检阳性而18F-FDGPET阴性.结论:18F-FDG PET在淋巴瘤的分期和疗效评价中具有较高的敏感和特异性,有助于准确分期和残余病变性质的鉴别.18F-FDG PET有一定比率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因此需与其它检查联合进行以提高病变检出阳性率和准确性.

    作者:王晓芳;王椿;颜式可;高彦荣;蔡琦;万里萍;姜杰玲;杨隽;蔡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食管平滑肌瘤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在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我院在2000年1月~2004年12月共施行电视胸腔镜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8例.术前均经胃镜及食道X线钡餐造影确诊为食管中下段平滑肌瘤.结果:8例患者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胸患者,无死亡患者及严重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均证实为食管平滑肌瘤.结论:胸腔镜下行食管平滑肌瘤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微创术式.

    作者:冷云华;夏洪;施向荣;姚宇清;季灿平;陈宏俊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盐酸头孢吡肟治疗急性中、重度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评价国产头孢吡肟治疗急性中、重度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比较35例患者用药前后临床指标评分、影像学改善,并分析综合疗效和安全性.结果:临床指标(咳嗽、咯痰、痰液性状、呼吸困难、干啰音及湿啰音)均有不同程度的消失,消失率为62.86%~100%,临床指标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01).发病时有影象学改变的32例患者中:吸收21例,部分吸收11例,吸收率为21/32(65.63%).35例患者的临床疗效:痊愈13例,显效16例,进步6例,无效0例,有效率为29/35(82.86%).总体细菌清除率为75.00%.不良反应轻微,发生率为5.88%.结论:国产头孢吡肟治疗中重度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可靠,安全性较好.

    作者:吴晓丹;李善群;励雯静;白春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血透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血透患者促红细胞生成素浓度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把接受促血细胞生成素(EPO)治疗的16例血透患者与不接受EPO治疗的9例血透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降压治疗,对照组则给予钙通道阻滞剂或加用α-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前及6个月后分别测定EPO浓度及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应用ACEI组Hb及血清EPO浓度明显下降.结论:ACEI可导致血透患者EPO浓度及Hb水平的下降,影响EPO的疗效.

    作者:周盾;贾艳秋;孙洞箫;冯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0例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肺叶切除术的围手术期处理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对20名中度以上COPD肺癌患者进行静态肺功能评估,并行适当的围手术期处理,研究其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结果:3例术后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12例哮喘发作予支气管扩张药并静脉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缓解,8例术后早期即给予口鼻面罩支持,所有患者术后痊愈出院.结论:术前呼吸减退的COPD肺癌患者并非外科手术的绝对禁忌症,术前锻炼和围手术期无创正压通气(NPPV)支持有助于术后呼吸功能的锻炼和康复.

    作者:吴新天;张胜辉;王轶灵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胰腺囊实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形态学观察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研究胰腺囊实性肿瘤(CSTP)的临床病理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6例胰腺囊实性肿瘤进行临床分析、大体观察、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hionF二步法标记,测定α-1AT、ⅥM、SYN、NSE、CK、CHA、Insulin、SMA的表达.结果:6例CSTP患者,年龄14~21岁,平均17.5岁.女性5例,男性1例.临床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疼痛.肿块位于胰尾部4例,胰头和胰体各1例.肿瘤10 cm×9 cm×9cm~7 cm× 5 cm× 5 cm大小有纤维包膜与胰腺分隔,呈实性及囊性变区.组织学:肿瘤细胞中等大小,形态较一致,细胞间界限清楚,细胞核圆形、卵圆形,无异型,肿瘤组织广泛出血坏死,可见明显乳头样结构.免疫组化:α-1AT、VIM 6例阳性,SYN、NSE 3例阳性,CK、CHA 2例阳性,Insulin、SMA阴性.结论:胰腺囊实性肿瘤(CSTP),发生于年轻人,多见于女性,男性非常少见,组织学显示实性和假乳头两种排列方式,肿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形成假乳头结构为其特征性改变,这种独特的病理学特征有助于对该病的诊断.肿瘤属于潜在恶性~低度恶性.

    作者:丁永玲;朱忠信;周洁;王磊;刘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研究经面罩机械通气(FMMV)对慢性顽固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肺功能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CHF的患者FMMV后的临床表现、胸部X线片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FMMV后,12例患者在30 min内皆能较好耐受FMMV,呼吸困难减轻;2 h后症状明显改善,RR从(35±7)次/min降至(22±4)次/min(P<0.05),HR从(129±15)次/min降至(108±10)次/min(0.05);24 h后继续改善;3~5 d基本缓解,自然呼吸时的RR(16±3)次/min(P<0.05),HR(87±9)次/min(P<0.05).在吸氧流量相同的情况下,2 h后PaO2从(74±8)mmHg升至(96±22)mmHg(P<0.05),24 h后升至(114±18)mmHg(P<0.05).脱机后吸空气时,PaO2为(79±6)mmHg.无明显副作用.结论:FMMV可较快改善顽固性CHF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

    作者:朱蕾;侯静静;王齐兵;周京敏;钮善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1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10月~2004年12月PEG/PEJ共治疗16例患者,其中15例行PEG胃肠营养;1例行PEG胃肠减压加PEJ小肠内营养.结果:手术成功率100%.3/16例次出现造瘘管周围皮下感染.1/16例次出现造瘘口出血.1/16例次出现造瘘管滑脱导致堵塞.所有患者造瘘管置入后营养迅速恢复,停止静脉补液.16例患者随访1~38个月无严重并发症.结论:PEG/PEJ是作为胃肠减压和肠内营养替代鼻饲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安全、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并发症少.

    作者:梁正;姚礼庆;徐南飞;夏加增;孙晓光;周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腔镜肾囊肿切除术两种不同径路的比较 (附56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囊肿切除术两种不同入路优越性.方法:采用经腹腔及后腹腔路径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56例,其中经由腹腔途径25例,后腹腔途径31例.对两种手术途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中转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腹腔途径:平均手术时间56 min,平均术中出血35ml,平均引流时间1.8 d,未中转开腹,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2 d;后腹腔途径:平均手术时间61 min,平均术中出血42ml,平均引流时间2.2 d,平均术后住院时间4.8 d,1例中转开放手术.两种手术途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及术后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腹腔镜肾囊肿切除术已经应用于各种类型的肾囊肿治疗,可作为一项常规术式,取代大部分肾囊肿开放手术.

    作者:张杰;陈永昌;孙利国;马俊;张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横断面调查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MAU)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1059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2型糖尿病MAU的发生率为12.84%.MAU危险因素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表明MAU与糖尿病发病时间、收缩压、胆固醇、血肌酐呈明显的独立正相关,而与年龄、BMI、DBP、FBG、HbA1c、BUN、UA等无明显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中MAU的发生率为12.84%,糖尿病发病时间、收缩压、胆固醇、血肌酐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MAU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闻杰;陆志强;殳雪怡;滕香宇;谭燕;杨永年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经口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在急性肺栓塞合并低氧血症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经口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肺栓塞合并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例确诊的肺栓塞患者在给予抗凝、解痉、消炎等对症处理的同时,经口鼻面罩无创机械通气纠正低氧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无创通气治疗后1 d,患者的PaO2、呼吸频率和心率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3 d后PaO2、呼吸频率和心率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上述数值较治疗后1 d有进一步的改善,特别是治疗3 d后的PaO2较治疗1 d后数值有进一步的改善(P<0.01).结论:无创通气应用于急性肺栓塞伴低氧血症者可以明显纠正低氧血症,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减少心肺意外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林群英;陈挺剑;戴文森;林庆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柴桂合剂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浆促炎症细胞因子、IgG亚类的影响

    目的:探讨柴桂合剂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RRTI)血浆促炎症细胞因子(PIC)及IgG亚类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RRTI患儿急性期和柴桂合剂治疗后血浆IL-6、IL-8、TNF-α和IgG亚类等指标的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部分指标间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RRTI组急性期血浆IL-6、IL-8、TNF-α、IgG1均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IgG亚类缺陷检出率为33.33%.柴桂合剂治疗后RRTI组血浆IL-6、TNF-α均值明显降低,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IL-8无显著变化;IgG1均值则较急性期明显升高;IgG亚类缺陷纠正率达78.57%.结论:IL-6、IL-8、TNF-α在RRTI发病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柴桂合剂可能具有抑制RRTI患儿PIC产生和提高血浆IgG1水平的作用.

    作者:冯学斌;刘德尧;刘凤;袭柱婷;孙丰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与单纯牵引治疗相比较.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牵引配合推拿治疗组和单纯牵引治疗组.腰椎牵引采用仰卧位电脑间隙牵引法,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的得分,对其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腰椎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评分分值有显著差异(P<0.0D)牵引配合推拿治疗后腰椎功能改善优于单纯牵引治疗.2组治疗后评分均与其治疗前评分值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牵引疗效佳.

    作者:朱洁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T灌注成像在脑膜瘤与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膜瘤和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SOMATOM PLUS4螺旋CT扫描机,对24例脑肿瘤患者(转移瘤11例,脑膜瘤13例)进行CT灌注成像扫描.计算出肿瘤与对侧脑组织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峰值时间(TTP)和增强高度(平扫与峰值CT值之差),求出肿瘤与对侧脑组织rCBF、rCBV、MTT之比,比较两组间各灌注参数值及比值有无差异.结果:脑膜瘤的rCBV及其比值和rCBF比值明显高于转移瘤(P<0.05),但2种肿瘤的rCBF及MTT差异无显著性(P>0.05).约15%的脑膜瘤与转移瘤的灌注参数相近.2例复发脑膜瘤的rCBF、rCBV值与原发脑肿瘤相近.转移瘤灌注曲线峰值明显低于脑膜瘤(P<0.02),但2种肿瘤的TTP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转移瘤灌注曲线形态大多与脑膜瘤相似,但一小部分转移瘤(2/11)灌注曲线呈速升-速降-缓降型,有别于脑膜瘤.结论:CT灌注成像有助于脑膜瘤与转移瘤的鉴别,并可检出肿瘤复发.

    作者:徐剑峰;施裕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心律失常10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和引起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方法:对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心律失常104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加重期肺心病患者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而激动传导异常较少.心律失常常见者为房性早搏.PaO2<60 mHg、血钾<3.5 mol/L时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心律失常以激动起源异常多见,其中房性早搏常见,缺氧、低血钾可能是引起心律失常的常见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及诱因有助于控制心律失常.

    作者:颜志军;温雪萍;徐瑞芳;李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透析用导管相关性感染易感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透析用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易感因素.方法: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标准,将本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间120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分为感染组(30例)和非感染组(90例),置管前检测血红蛋白(Hb)、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LY)、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血清补体(C3)、血清白蛋白(ALB)、C反应蛋白(CRP)、内生肌酐清除率(Ccr)等指标,并收集有无合并感染等情况.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等分析透析用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1)感染组的糖尿病肾病比例明显高于非感染组(66.7%vs 3.3%,P<0 05);(2)感染组合并其他部位感染的比例显著高于比非感染组(18/30vs27/90,P<0.005);(3)与非感染组相比,感染组Hb、IgG、LY、ALB水平均明显低下(P<0.05),CRP水平明显增高(P<0.001);(4)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感染与Hb(rs=-0.308,P=0.014)、IgG(rs=-0.248,P=0.008)、LY(rs=-0.452,P=0.009)、ALB(rs=-0.330,P=0.000)水平呈显著负相关,而与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s=0.474,P=0.000).结论:原发疾病为糖尿病肾病、存在其他部位感染、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血清免疫球蛋白IgG低下、低蛋白血症、严重贫血,可能为颈内静脉透析用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易感因素.

    作者:何华平;祝建辉;鲍晓荣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等效剂量舒芬太尼或芬太尼术后硬膜外或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效应的观察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肝脏术后硬膜外患者自控镇痛(PCEA)或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效应.方法:80例ASA Ⅰ~Ⅱ择期行肝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4组(n=20).术后行PCEA(背景剂量4ml/h+PCA 4ml/次,锁定时间8min)或PCIA(背景剂量为2.5ml/h+PCA 5ml/次,锁定时间8min).Bf组镇痛用药为硬膜外0.125%布比卡因+2mg/ml芬太尼;Bs组镇痛用药为硬膜外0.125%布比卡因+0.4mg/ml舒芬太尼;S组镇痛用药为静脉0.8mg/ml舒芬太尼;F组镇痛用药为静脉4mg/ml芬太尼.观察术后2,4,8,12,24,48h镇痛(VAS)和镇静效果、镇痛泵使用情况;记录血压、脉搏和呼吸频率的变化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4组患者均镇痛良好.Bs组各时点的镇痛评分低,与S组相比2、4、48h镇痛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与Bf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S组较F组8、12、24h镇痛评分低(P<0.05),Bs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和镇痛药物使用量少,与其它三组比有显著差异(P<0.05).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四组生命体征稳定.结论:舒芬太尼镇痛是可行、安全、有效的,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沈霞;葛宁花;缪长虹;薛张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中和抗体阳性血浆治疗乙型脑炎的效果评价

    目的:了解静脉输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血浆治疗乙脑的疗效.方法:对42例发病5 d内的乙脑患儿入院当日及次日各静脉给予1次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血浆,每次每公斤体重给予5ml,同时给予综合治疗;对照组38例患儿仅给予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惊厥消失时间、有无并发症、有无恢复期症状、死亡人数及有无后遗症的发生.结果:治疗组比对照组退热时间明显缩短,并发症及死亡人数显著减少.治疗3 d后惊厥消失例数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半年后复查有后遗症者治疗组为0,对照组4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乙脑病毒中和抗体阳性血浆可显著改善乙脑患儿临床症状,加快病情恢复,降低病死率及后遗症率,可作为治疗乙脑的新方法.

    作者:李亚利;张连涛;杨克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CD44v6的表达及与其分型和颅内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7例NSCLC组织标本中CD44v6的表达,以小细胞肺癌(SCLC)为对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CD44v6高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及颅内转移有关(P<0.05),是NSCLC颅内转移的独立风险因子.结论:检测CD44v6蛋白的表达,有可能为判断NSCLC淋巴结转移、颅内转移及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作者:徐健;顾瑜蓉;周范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静脉淋巴管复合组织瓣移植在治疗下肢继发性淋巴水肿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淋巴管脂肪复合组织移植在治疗阻塞性淋巴水肿中的作用.方法:单侧阻塞性淋巴水肿患者10例分别于术前、术后2周以及术后半年进行肢体周径测定、同位素淋巴管造影检查.5例应用大隐静脉淋巴管复合组织结合负压抽吸治疗(A组),5例行单纯肢体淋巴水肿负压抽吸治疗(B组).结果:A组术后2周肢体周径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半年后肢体周径与术前比较亦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2周与术后半年的肢体周径无明显变化(P>0.05).同位素淋巴管造影显示淋巴回流有不同程度改善.B组肢体周径半年内改善较明显,但淋巴回流改善不明显.结论:采用带蒂大隐静脉淋巴管复合组织瓣移植结合负压抽吸治疗单侧肢体继发性淋巴水肿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作者:施越冬;张学军;徐剑炜;顾建英;亓发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1995年4月~2001年10月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24例33髋.手术年龄34~65岁,平均49岁.采用Crowe分型,Ⅰ型14髋,Ⅱ型9髋,Ⅲ型8髋,Ⅳ型2髋.手术中对髋臼强调在真臼或其附近重建,髋臼缺损区自体股骨头植骨,充分植骨床准备,植骨区高度大于臼深20%者用骨水泥固定.软组织松解包括彻底切除关节囊及髋臼周围瘢痕样组织,安放试模时酌情松解髂腰肌、股直肌、股内收肌及阔筋膜张肌等.股骨假体安装对股骨近端发育较差者选用小号股骨假体,为避免前倾角过大,不以股骨颈轴线作为标志而以下肢体位定位.结果:平均随访4年,Harris评分由术前平均43.5分增加到随访时的88分,优良率在82%;2髋髋臼假体有松动迹象,5髋仍存在有轻度屈曲畸形,术后未发生坐骨神经损伤,无关节脱位和关节感染发生.结论:本组全髋关节置换治疗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4年优良率明显低于其它疾患施术的效果,影响手术效果的原因包括髋臼和股骨的变异程度,假体安放位置和角度、软组织平衡、肌力及术者手术经验等诸多因素.强调术前充分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

    作者:祖启明;刘贵堂;刘宪民;项良碧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主动脉弓动脉瘤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目的:探讨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总结42例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手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情况,分析其原因及治疗效果,并与42例升主动脉及主动脉瓣置换术(Bentall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42例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术后出现肺部并发症12例,其中单纯肺部并发症7例,同时并发其它脏器病变5例.经过治疗,绝大多数患者情况改善,其中37例康复出院,5例死亡,死亡率11.9%.结论:降低主动脉弓动脉瘤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主要在于对术前高危因素的重视及术中、术后积极的防治措施.

    作者:赵东;王春生;洪涛;丁文军;杨守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单纯性血尿患儿中尿微量蛋白系列检测的意义探讨

    目的:分析单纯性血尿患儿开展尿微量蛋白系列检测的意义,探讨其在单纯性血尿患儿肾活检时机选择中的参考作用.方法:回顾分析82例单纯性血尿住院病例,检测患者尿微量蛋白系列:尿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RF)、免疫球蛋白G(Ig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所有患者均进行肾活检.对IgA肾病组和薄基底膜病组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82例单纯性血尿患儿中薄基底膜病52例(63.4%),IgA肾病18例(22%),IgA肾病组尿微量蛋白系列总阳性率高于薄基底膜病组,但无显著性.两组间ALB、IgG、TRF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间IgG有显著差异(P<0.01);ALB、TRF无差异;NAG、RBP阳性率和数值比较无差异.结论:在单纯性血尿患儿中尿微量蛋白有明显升高,特别是IgG升高时,提示肾小球滤过膜受损严重,应尽早建议肾活检,明确病理类型,以便早期干预治疗.

    作者:方晓燕;曹琦;徐虹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甲状腺手术并发症的预防(附356例报告)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着重讨论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防护.方法:对356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甲状腺手术,且对术后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声音嘶哑5例,发生率1.4%;低钙血症4例,发生率为1.12%;术后出血、呼吸困难、呛咳及声音低沉各1例,发生率均为0.28%;皮瓣下积液2例,发生率为0.56%.结论:预防甲状腺手术并发症,关键在于熟悉其解剖并有正确的操作技巧,从而使手术并发症降至低.

    作者:赖炎东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方法:2002年7月~2004年7月,采用右腋下小切口(3.5~8.0cm)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92例,年龄10个月~63岁(平均32.7±12.4岁);体重7~67 kg(平均36.3±15.4 kg).先天性心脏病患者73例,其中房间隔缺损22例,室间隔缺损35例,肺动脉瓣狭窄6例,法洛四联症5例,二尖瓣关闭不全3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10例,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8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7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9例,其中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12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6例,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1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10例.结果:全组死亡2例,死亡率2.2%.随访1~20个月,90例患者恢复良好,切口瘕痕小且隐蔽,无胸骨畸形.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可行,适用于大多数心内直视手术;其操作简便、创伤小、显露好、恢复快、瘢痕小、切口美观,是安全的治疗方式.

    作者:刘兵;汪钢;王伟宪;杨学永;王振国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改良Muscle-Sparing剖胸切口在治疗周围型肺部肿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改良Muscle-Sparing(MS)切口在治疗周围型肺部肿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1年4月~2004年5月,应用此切口治疗周围型肺部肿块共62例,另选择同期月常规切口行肺部手术者62例为对照(SP),对两组病例的开关胸时间、手术时间、术野面积等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无大出血、肺不张、肺部感染、胸腔感染或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平均开胸时间:改良MS组11min,SP组13 min;平均关胸时间:改良MS组14 min,SP组22 min ;施行肺叶切除术时,改良MS组术中操作时间平均为142 min,长于SP组;改良MS组术后引流量平均为550ml,少于SP组;改良MS组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7.8 d,短于SP组.结论:只要注意病例的选择,对肺楔形切除术和中、下肺叶切除术,改良Muscle-sparing切口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具有美观、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范虹;王群;蒋伟;徐松涛;郭卫刚;冯明祥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25Ⅰ籽源薄层片植入治疗小鼠移植瘤的效果及可行性研究

    目的:采用125Ⅰ籽源薄层片在荷瘤鼠体内模拟临床植入治疗肿瘤残基,观察对肿瘤的抑制效果、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小鼠皮下接种艾氏腹水瘤细胞后24 h,治疗组在接种部位分别植入1粒表观活度为23.3 MBq(0.63 mCi)和29.6 MBq(0.8 mCi)二种剂量的125Ⅰ籽源薄层片,对照组植入无放射活性的空籽源薄层片.治疗15 d,测量肿瘤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处死小鼠后称取瘤重并计算肿瘤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和电镜观察肿瘤细胞的凋亡情况,常规病理切片观察对肿瘤组织的破坏程度、载体支架周围的组织反应等.结果:治疗15 d,动态观察125Ⅰ籽源薄层片的抑瘤效果显示,2个治疗组随治疗时间的延长,照射累积剂量增加,抑瘤效果显著增加,成瘤率分别是63.6%和63.6%(对照组100%),肿瘤倍增时间从1.6 d延长为2.74 d和2.84 d,抑瘤率分别为63.0%和75.8%,凋亡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约2倍(P<0.001).电镜超微结构观察显示肿瘤细胞出现核固缩、染色质边集和凋亡小体,但2个治疗组间无显著差异.病理切片显示,125Ⅰ籽源薄层片周围从内向外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包裹了载体支架阻止了籽源的移位;邻近籽源的肿瘤细胞由凝固性坏死向外逐渐减弱为变性坏死;其它周围组织无明显变化.结论:125Ⅰ籽源薄层片能明显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瘤生长,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是植入治疗肿瘤残基切实可行又安全的方法.

    作者:于雷;姜逊;陈红红;郯志清;程文英;王文祖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70岁以上老年人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适应性分析

    目的:回顾分析70岁以上老年人支气管镜检查的临床适应性.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12月128例70岁以上老年人采用EBS-40富士能电子支气管镜检查,并根据需要进行活检、刷检、穿刺抽吸、防污毛刷采样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病理学、细胞学和细菌学检查.结果:128例患者确诊为肺癌56例(43.75%),其中鳞癌30例(53.57%),腺癌22例(39.29%),小细胞癌4例(7.14%);支气管肺部炎症病变37例(28.91%),其中30例经防污毛刷采样、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行细菌学培养,病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50%(15例)和40%(12例);肺结核12例(9.38%),其中合并支气管内膜结核3例(25%),刷检涂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找到结核杆菌分别为11例(91.67%)和5例(41.67%),病理确诊为结核性干酪样肉芽肿2例(16.67%);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例(1.56%),肺淋巴瘤1例(0.78%).术中患者血压升高16例(12.5%),心动过速14例(10.94%),术后发热10例(7.81%),小量咯血6例(4.69%),中量咯血1例(0.78%),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结论:70岁以上老年人接受支气管镜检查是诊断肺癌,肺结核的重要手段,也是支气管肺部炎症性疾病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该方法安全可靠,患者易于耐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温雪萍;颜志军;李艳;王忠慧;丁梅芬;张丽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 --附42例报告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999~2003年我科用VATS治疗42例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单纯性气胸38例,血气胸4例;右侧23例,左侧18例,双侧1例;首次发作的2例,2次发作12例,3次以上发作8例;手术方式均为松解胸膜粘连+切除或闭合大疱+胸膜固定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平均手术时间110 min,术中出血30~120ml,术后胸腔引流量267±96ml,均未输血,平均住院时间6.7 d,各例均能早期起床活动,术后X线胸片显示肺部无气胸征象.随访10~24个月无复发.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及符合美学要求等优点.手术成功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彻底处理肺大疱和胸膜固定术.

    作者:管宏俊;陈云琦;陈光成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维A酸治疗伴色素沉着的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探讨维胺酯胶囊口服合并0.025%维A酸霜外用治疗伴色素沉着的脂溢性皮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对不同剂量的维胺脂胶囊口服其临床疗效进行了比较.方法:117例伴色素沉着脂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A、B和C 3组.A、B两组为治疗组,口服维胺酯胶囊并外用0.025%维A酸霜治疗,同时口服杞菊地黄丸、VitC;但在治疗1个月后,A组口服维胺酯胶囊剂量减少,B组维持原剂量不变.C组为对照组,仅口服杞菊地黄丸、VitC等一般药物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评价各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A组与B组临床疗效均优于C组(P<0.05);A组与B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维A酸治疗组局部出现紧崩感及潮热感,能耐受.117例患者均未出现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维胺酯胶囊口服合并0.025%维A酸霜外用治疗伴异常色素沉着的脂溢性皮炎患者疗效肯定,耐受性好.

    作者:王侃;吴惠琍;秦立模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多发性硬化患者中乙肝病毒感染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其它神经科疾病、非神经科疾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中乙肝标志物的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方法:65例多发性硬化患者,71例其它神经科疾病患者和42例非神经科疾病患者分成3组,每例患者各取血液和脑脊液2 ml,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和脑脊液中的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统计各组的阳性率并进行分析.结果:血清中多发性硬化组的乙肝总感染率,HBeAb和HBeAg阳性率以及HBsAg、HBeAg和HBcAb同时阳性的比例高于其它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脑脊液中三组各有8例,11例和4例患者有乙肝标志物阳性,不仅有乙肝抗体成分,也有抗原成分,但3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乙肝病毒与多发性硬化是否相关尚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毛悦时;乔健;吕传真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静脉内曲马多病人自控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静脉内病人自控镇痛(PCIA)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所致应激反应的调制作用.方法:30例拟在全麻下行选择性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静脉内曲马多病人自控镇痛组(T组)和对照组(C组).采用LCP镇痛模式,即负荷量+持续量+冲击量.分别于围术期不同时点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胰岛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采用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和镇静程度,同时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48h内,T组病人VAS评分较低,Ramsay评分则较高,所测各项内分泌应激激素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呼吸功能参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术后静脉内曲马多病人自控镇痛具有良好的镇痛和镇静效果,副作用较少,且对呼吸功能无明显影响.术后良好的PCIA可通过减轻疼痛刺激而部分抑制机体的应激反应,从而对乳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激激素水平及代谢水平的稳定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张中军;梁启恒;瞿舜贤;李亚丽;李菡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50例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病因、诊断及误诊.方法:对50例CVA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35例,女性15例.发作诱因:上呼吸道感染39例,气候变化15例,运动后6例,吸入冷空气后21例,同时具备2种以上诱因21例.误诊为气管或支气管炎36例,上呼吸道感染25例,支原体感染18例,慢性咽炎10例,百日咳或类百日咳综合征4例,免疫功能低下9例.抗生素治疗无效.结论:CVA以慢性持续性干咳为其临床表现,运动、冷空气或上呼吸道感染可使咳嗽加重,支气管舒张剂治疗有效.仔细询问病史,减少误诊.

    作者:王素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子宫肉瘤的临床分析(附20例报告)

    目的:本文探讨子宫肉瘤的临床特征,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1993年1月~2004年3月11年期间20例子宫肉瘤病例的临床资料,并追踪随访.结果:随访率75%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3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子宫增大,阴道异常出血,腹胀或腹痛.MRI对于确诊具有优越性.病理类型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其次为临床分期.结论:围绝经期妇女出现子宫增大,伴阴道异常出血,腹胀或腹痛症状要警惕子宫肉瘤可能,MRI对于术前诊断具有优越性.

    作者:阿瓦古丽;杨丹;韩立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和防治(附10例报告)

    目的:总结胆道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和治疗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例各种类型的胆漏资料.结果:10例胆漏(男7例,女3例)中有8例经非手术引流后治愈,2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充分引流是胆道术后胆漏较为有效的治疗措施.

    作者:彭保国;童洪飞;刘厚宝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硬膜外阻滞复合异氟醚麻醉时电针对镇静深度的影响

    目的:以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为镇静深度监测指标,观察硬膜外阻滞复合异氟醚麻醉时电针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上腹部手术,实施硬膜外阻滞复合异氟醚麻醉的患者24例.根据异氟醚肺泡低有效浓度(MAC)随机分为Ⅰ组(0.4MAC)、Ⅱ组(0.6MAC)、Ⅲ组(0.8MAC)3组.术中针刺合谷、内关穴,记录各个时间点AAI、BIS的变化.结果:电针后,3组BIS以及Ⅱ组、Ⅲ组AAI均无显著差异(P>0.05);Ⅰ组AAI与电针前即刻相比,除在电针时有显著升高(P<0.05),2min后恢复,其余各个时间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在硬膜外阻滞复合异氟醚麻醉状况下对镇静深度无明显作用.

    作者:陆黎;葛圣金;薛张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格列奇特控释片与格列奇特片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比较

    目的:对Ⅱ期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中应用格列奇特控释片和格列奇特普通片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方法:48例符合入组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1:1随机分入格列奇特控释片组(A)和格列奇特普通片组(B),两组各24例,分别服用格列奇特控释片30mg+早餐前2片+安慰剂晚餐前2片和格列奇特普通片80mg+安慰剂,每日2次.所有患者均随访血糖、C肽、HbA1c,记录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h静脉血糖和HbA1c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001),C肽水平有明显升高(P<0.01);降糖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5.83%,所有临床参数的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所有不良事件均为轻度,无患者因不良事件退出研究.结论:格列奇特控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格列奇特普通片相似,安全性良好.

    作者:余丹菁;姚君厘;殳雪怡;吴丹;姜林娣;高鑫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半月节穿刺温控热凝射频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358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采用半月节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358例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及产生并发症的原因.方法:采用侧方入路或前侧入路穿刺半月节进行射频热凝术治疗,效果欠佳者加用眶下孔或颏孔射频治疗,对合并第Ⅰ支痛的加用眶上孔射频治疗.结果:术后疗效优258例(占72%),良72例(占20%),无效28例(占8%),总有效率为92%.共285例随访3个月~5年.1年内复发16例(5.6%);2年内复发25例(8.8%);5年内复发29例(10.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顽固性三叉神经痛采用半月节穿刺温控射频治疗的效果满意,加用外周支组合治疗可提高疗效,该方法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为群;王国栋;韩韬;丁峰;曲元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门诊风湿病就诊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和分析

    目的:了解风湿科门诊的常见病种、发病危险因素和诊治状况等.方法:对2005年7月18日~7月27日就诊于中山医院风湿科门诊的98例患者以问卷的形式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就诊患者以中年者居多,职业多为工人,痛风、类风湿关节炎(类风关)比例在一半以上.患者多在就诊后2年应用改变病情药物(DMARDs).痛风患者以工人、科研工作者、经商者居多.类风关患者平均在关节痛出现3年后服用DMARDs,有81.48%的患者服用该类药物,其中绝大多数患者服用甲氨蝶呤(MTX),其次为MTX与青霉胺或与柳氮磺胺吡啶联合用药.类风关患者HAQ分值高.结论:风湿疾病的疾病谱较前有所改变,痛风成为常见病种.DMARDs的应用率较广,但未被早期应用.风湿疾病中以类风关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较差,痛风者相对较好.

    作者:薛如意;姜林娣;于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空气胃张力计在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空气胃张力计在失血性休克病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失血性休克病人入外科ICU后给予积极复苏治疗,用空气胃张力计来测定24h的胃粘膜pH值(pHi),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资料.结果:空气胃张力计可连续自动测量胃黏膜二氧化碳分压(PgCO2),平衡时间短,不需要特定的血气分析仪;存活组和死亡组病人入ICU后24h内pHi值有极显著性差异(7.38±0.09vs7 25±0.07,P<0.01);pHi≤7.32的病人的死亡率明显高于pHi>7.32的病人(48%vs 10%,P<0.01).结论:空气胃张力计使用方便,其测得的pHi可作为早期评估休克复苏效果的良好指标.

    作者:徐亚军;管向东;陈娟;曹云开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成人急性会厌炎(附72例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会厌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成人急性会厌炎的性别与年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情况.结果:所有病人全部采用抗生素和地塞米松或强的松治愈,无一例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术.结论:对成人急性会厌炎应及时,首选氨苄青霉素及地塞米松或强的松治疗.对伴有呼吸困难者应作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

    作者:关永良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诱导骨髓基质细胞表达神经细胞标记物Nestin,NSE和GFAP:脑源性神经节苷脂定向诱导细胞分化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脑源性神经节苷脂诱导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的作用.方法:成年大鼠骨髓基质细胞传代纯化后,分别在无血清、无外源性生长因子、含2%B27的Neurobasal-A培养基及含2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添加脑源性神经节苷脂作为诱导物,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结果:在无血清、无外源性生长因子、含2%B27的Neurohasal-A培养基中,脑源性神经节苷脂能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其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胞体逐渐变小、折光性增强,突起逐渐增多、延长,部分细胞间可见突起连接、细胞核和核仁;诱导第5 d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显示,神经前体细胞标记物Nestin染色阳性,同时部分细胞可见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NSE及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染色阳性,而少突胶质细胞标记物Nogo-A染色阴性.在含20%胎牛血清的DMEM(高糖)培养基中,脑源性神经节苷脂的这种诱导、分化作用明显被抑制,表现为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Nestin、NSE及GFAP染色均为阴性.两组对照组细胞形态无变化、上述染色均为阴性.结论:脑源性神经节苷脂具有诱导骨髓基质细胞成为神经前体细胞的作用,这种作用不需要外源性生长因子存在,血清可抑制这种作用,脑源性神经节苷脂在成体干细胞可塑性研究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钟春玖;王志军;金莉蓉;汪洋;费国强;胡美玉;刘康达;洪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妇科联合胆囊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妇科联合胆囊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8例患子宫肌瘤、子宫脱垂、卵巢肿瘤、异位妊娠合并结石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多脏器腹腔镜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58例患者全部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55例在腹腔镜下行子宫、附件、输卵管切除及卵巢囊肿剥除,3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结论:多脏器联合腹腔镜手术,既体现了切口创伤小、灵活机动、多病联治,又减少重复开支,其潜在的社会经济效益显而易见.

    作者:徐苑苑;王双;张魁;周建兴;李天秀;庄玉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东菱克栓酶为主治疗和川芎嗪+胞二磷胆碱为主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纤维蛋白原及凝血酶原时间的变化,所获数据采用x2检验和t检验.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3.4%,对照组有效率80.2%,两组基本痊愈和显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降低(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肯定,能明显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减少了并发症和后遗症,疗效优于对照组.

    作者:薛建中;陆建明;周厚广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超声定量分析脂肪肝图像与肝功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肉眼观察超声显示脂肪肝衰减情况及定量测量肝灰阶值反映相对衰减程度与肝功能的关系.方法超声检查90例体检人群;所有检查保证超声调节条件一致;肉眼观察肝脏图像按衰减程度分正常组,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采图后用PHOTOSHOP软件定制直方图取样范围,测量肝深层灰阶值(GSLD)、肝浅层灰阶值(GSLS)、右肾皮质灰阶值(GSK),并计算肝脏浅深层部灰阶比值(GSLS/GSLD)及肝浅层肾脏皮质灰阶比值(GSLS/GSK)反映相对衰减程度;抽血检查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结果所有肉眼观察脂肪肝人群ALT高于正常组;中、重度脂肪肝AST、GGT高于正常组.ALT、AST、GGT与肉眼观察脂肪肝程度呈正相关.ALT、AST,GGT阳性组GSLS、GSK、GSLS/GSLD、GSLS/GS较ALT、AST,GGT正常组有显著性差异.GSLS、GSLS/GSLD、GSLS/GSK与脂肪肝程度呈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相对衰减程度GSLS/GSLD、GSLS/GS与肝功能关系大.结论超声图像灰阶测量可用于定量评估脂肪肝.

    作者:王立;何苗苗;周宇谦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氯诺昔康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流术的效果

    目的:评价氯诺昔康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流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门诊行人流术的早孕妇,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L组,n=30)和芬太尼组(F组,n=30),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mg(L组)、芬太尼1μg·kg-1(F组)后2min,两组均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意识消失及恢复时间、离院时间、异丙酚总量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2min,两组MAP、SpO2均明显低于用药前(P<0.01);该时点SpO2 F组明显低于L组(P<0.01);意识消失时间F组早于L组(P=0.032);两组意识恢复时间(P=0.427)及异丙酚总量(P=0.134),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离院时间L组明显早于F组(P<0.01).清醒后眩晕L组明显少于F组(P<0.01).结论:氯诺昔康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人流术镇痛效果相似,但前者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轻,有利于病人早期离院.

    作者:邱爱军;史永胜;刘高望;刘友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情况的初步调查

    目的:明确社区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及其严重程度.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上海市某社区40岁以上居民进行肺功能测定和居民一般情况、COPD临床症状和危险因素等的调查.结果:共调查624例,COPD患者65例,患病率为10.4%.其中早期患者占72.3%,有临床症状者占18.5%.COPD患者中风的患病率显著高于肺功能正常的居民(12.3%vs.2.7%,P<0.05).结论:该社区COPD患病率较高,以早期患者为主,部分无呼吸道症状的居民中已有不同程度的气流阻塞存在.社区全科医师应加强居民肺功能的监测.

    作者:江孙芳;祝墡珠;周云;阮美娟;陆嘉;孙宇;曾恒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应用巴曲酶对脑梗死和TIA的预防作用

    目的:观察在合并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和间断使用巴曲酶预防脑梗死和TIA复发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伴有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急性脑梗死和(或)TIA患者依治疗情况分为单纯阿司匹林治疗组和巴曲酶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组.根据随访资料观察患者脑梗死和出血性疾病(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内脏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筛选共有93例符合标准的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患者入组,其中阿司匹林组52例,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组41例.在平均3.3±2.5年的随访期内,阿司匹林组有17例(32.7%)患者发生脑梗死和(或)TIA,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组有6例(14.6%)发生脑梗死和(或)TIA,经卡方检验,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组再发脑梗死和(或)TIA的比例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阿司匹林组有1例患者发生脑出血,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内脏出血发生,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组有1例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无内脏出血发生.结论: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相比,间断使用巴曲酶使血液纤维蛋白原水平保持在较低水平,可有效减少脑梗死和TIA的发生.与单纯使用阿司匹林组相比,巴曲酶和阿司匹林联合应用不明显增加出血性疾病的发生率.

    作者:徐格林;刘新峰;张申宁;陈开明;吴文涛;朱武生;张仁良;殷勤;张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肝移植病人的营养支持分析

    目的:探讨制定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以提高肝移植病人的手术耐受力和促进术后的恢复.方法:对3例肝移植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前各自代谢特点,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式.在术后早期1~3 d采用全肠外营养(TPN),并辅以人血白蛋白以维持血浆白蛋白水平;在术后3~4 d开始肠内营养(EN)结合肠外营养(PN),并逐渐过渡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3例病人随访10个月,一般情况良好.结论:术前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可提高手术耐受力.术后视肝功能恢复程度,进行肠外营养(PN),适当控制营养供给量,当肝功能恢复后,应尽早开始EN,可辅以PN,并尽快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

    作者:邵春海;干兆琴;徐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14例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甲减)的误诊原因,提高对甲减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对误诊的14例甲减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误诊病种及主要相关实验室检查资料作比较分析,并针对每一种误诊病种分析误诊原因.结果:14例甲减患者误诊为贫血5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结核性心包炎各2例,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慢性肝炎、单纯甲状腺肿、风湿性心脏病各1例.结论:甲减误诊原因主要是对本病认识不足、思维局限,对病情进展缺乏全面、深入分析和整体观念,满足于个别症状和体征酷似其他疾病的诊断而误诊.

    作者:张敏;李琴;李琼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816例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患者造影剂肾病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造影剂肾病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7月~2005年3月期间住院的816例接受PCI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资料,回顾分析造影剂肾病各危险因素的发生情况.所有患者均应用低渗非离子造影剂.结果:816例患者中,男性572例,女性244例;平均年龄63.5±11.6岁;肾功能不全61例(7.5%),糖尿病90例(11.0%),既有糖尿病又有肾功能不全11例(1.34%),充血性心衰55例(6.7%),用大剂量造影剂208例(25.5%),老年人397例(48 7%),蛋白尿(>2g/d)11例(1.3%),高血压407例(49.9%),高脂血症154例(18.9%),高尿酸血症69例(8.5%).816例患者中无上述危险因素者共147例(18.0%),存在1项危险因素者296例(36.4%),存在2项危险因素者232例(28.4%),存在3项危险因素者104例(12.7%),存在4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37例(4.5%),老年病人肾功能不全和高血压发病率明显高于非老年人(P<0.05),肾功能不全组高血压发生率明显高于肾功能正常组(P<0.05).结论:行冠脉造影和PCI术的患者,存在造影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十分普遍,早期给予积极而有效的预防措施十分必要.

    作者:吉俊;丁小强;邹建洲;方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1CU可调节人工晶体的初步观察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植入Humanoptics 1CU可调节人工晶体的视觉效果.方法:39例(46眼)白内障或半透明晶体超声乳化术后植入1CU可调节人工晶体,分别在术后第1 d、第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时观察远近视力、晶体居中情况、后囊膜混浊情况、近点距离和眩光、光晕、复视等.结果:术后早期角膜透明,前房反应不明显.整个随访过程中后囊膜透明,晶体居中,眼压正常,角膜散光情况与术前无明显差别.54.4%的裸眼视力≥0.7,63.1%的裸眼近视力≥0.7.100%患者对手术后视力满意,没有眩光、光晕、复视等现象.结论:1CU可调节人工晶体可以提供一定范围内预期远近视力,近期效果满意,但也存在有待改进的不足.

    作者:袁非;黎蕾;王历阳;严翔;陈旭;袁源智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手部深度烧伤的早期手术处理

    目的:探讨手部深度烧伤早期手术的几种方法.方法:1995年~2004年,对53例65只手部深度烧伤患者进行早期切削痂,分别采用网状皮移植、大张皮移植、筋膜皮瓣移植及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移植等手术方法.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外形及功能均较满意,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网状植皮为简便实用;大张植皮外观及韧性较为理想;累及深部组织时须行皮瓣移植,筋膜皮瓣移植和真皮下血管网薄皮瓣移植效果满意.

    作者:陆平言;李卫;吴晓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腔镜结合阴道B超早期诊治异位妊娠2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合阴道B超早期诊治异位妊娠原因,以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对2003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0例腹腔镜下治疗的异位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异位妊娠中早期未破裂输卵管妊娠12例,陈旧性异位妊娠4例,宫角妊娠2例,输卵管流产2例,均在腹腔镜下手术治愈.结论:应用腹腔镜能早期诊治输卵管妊娠,降低异位妊娠病灶破裂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作者:吴坚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电图活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目的:比较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ET)与冠状动脉造影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平板运动试验采用Bruce方案,病人均在TET 1周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采用Judkin法.结果:TET敏感性80%,特异性66.7%.结论:TET可作为冠心病诊断首选的无创检查项目.

    作者:周国丽;李青莉;王洁琳;祝琳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75例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保守性手术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12月住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治疗的95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分为腹腔镜保守手术组和剖腹保守手术组,对比观察两组手术效果及手术并发症等.结果:腹腔镜保守手术组血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与剖腹保守手术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保守手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发热、镇痛剂使用例数均明显少于剖腹保守手术组(P<0.01).结论:腹腔镜保守手术组优于剖腹组.

    作者:王华;孙翠翔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手术部位选择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比较在鼻烟窝与前臂部位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应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5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中,鼻烟窝动静脉内瘘192例(54.2%),前臂动静脉内瘘162例(45.8%);鼻烟窝和前臂内瘘患者的平均血管吻合口内径,透析时的平均血流量,内瘘的平均成熟时间,内瘘用于透析的平均时间,内瘘4周、1年、2年和3年通畅率,血栓形成和窃血综合征发生率均无显著差异;前臂内瘘患者动脉瘤的发生率和肿胀手综合征的发生率较鼻烟窝内瘘显著增加.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为血液透析的佳选择;鼻烟窝内瘘较前臂内瘘有更多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汪年松;乔勇;薛勤;盛晓华;范瑛;俞岗;崔勇平;唐令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用CT个体化确定双腔支气管插管型号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用CT片测量支气管起始部内径选择Rober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Double-Lumen endobronchial Tube,DLT)型号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胸外科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A组):根据身高经验选择,观察组(B组)根据CT片上支气管分叉处直径选择与支气管直径寸相同或稍小的双腔导管,用光纤支气管镜观察导管位置.结果:A组导管临床定位满意率只有90%,镜下检查导管位置正确率仅有86%;B组临床满意率100%,镜下位置满意率98%,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测量支气管分叉处直径,选择适宜型号的双腔导管,能达到双肺安全有效的隔离,减少并发症.

    作者:修培宏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凋亡机制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凋亡机制在风湿性心脏病单纯二尖瓣狭窄(RHD MS)所致肺动脉高压(PH)形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原位缺口末端DNA标记技术检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重度肺动脉高压者肺动脉活检标本,检测肺动脉血管壁细胞的增殖、凋亡情况.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RHD患者肺动脉的结构发生明显改建,RHD及对照组肺动脉内都有增殖与凋亡的细胞,但RHD组增殖细胞多而凋亡细胞明显减少.bcl-2在RHD组中表达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ax在对照组中的表达高于RHD组.结论:在肺血淤滞、缺氧等因素作用下,bcl-2和bax两种基因表达比例发生变化,使肺动脉壁细胞凋亡减少,造成细胞堆积,参与引起肺血管结构改建,从而参与导致肺动脉高压.

    作者:杨成;赵强;夏利民;王宜青;陈安清;王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利用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探索阴道成形术的理想术式.方法:对2001年11月~2004年8月收治的38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施行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总结分析其手术情况及手术效果.结果:38例手术中,除2例中转开腹改行乙状结肠阴道成形术外,其余36例均获成功.术后随访近3年,再造阴道深8~10cm,可容窥阴器,阴道粘膜粉红色、湿润、其柔软度、弹性及走向符合解剖结构及生理要求.结论:腹腔镜腹膜阴道成形术手术简单、安全、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临床效果好,是一种较理想的阴道成形术术式,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廖莳;杜敏;许可可;王春平;周明;秦成路;黄志欣;龙隽;罗光楠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胰腺损伤59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胰腺损伤的诊断方法、手术中应对措施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分析59例胰腺损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9例中治愈54例,死亡5例,死亡率8.5%.单纯胰腺损伤7例,合并其他脏器伤52例.发生损伤性胰腺炎3例,胰瘘7例,假性胰腺囊肿5例,消化道出血3例,小肠梗阻1例.结论:剖腹探查是胰腺损伤可靠的早期诊断方法,及时、合理的手术治疗及术后通畅引流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作者:索文军;王保玲;张海林;巩有方;王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在烧伤整形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烧伤后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新的修复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4年16例26个部位深度烧伤及烧伤后期瘢痕整形患者的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手术效果.结果:复合皮成活良好,成活率95%以上,外观及功能接近正常皮肤,取得良好效果.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可有效保证移植部位外观及功能,减轻供皮区瘢痕.

    作者:李卫;陆平言;吴晓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合并糖尿病对冠脉搭桥手术近期结果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糖尿病人与非糖尿病人冠脉搭桥手术术前、术后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探讨糖尿病人行冠脉搭桥手术的高危因素、效果和风险.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月行冠脉搭桥手术1469例,其中合并2型糖尿病人(A组)375例,非糖尿病人(B组)1094例.比较两组病人的术前情况:年龄,性别构成,既往史,冠脉病变程度,左室EF值;术中情况:术中合并瓣膜手术、室壁瘤切除和IABP使用情况,使用动脉桥和静脉桥数;术后情况:术后近期引流量,未输血率,监护室时间和术后总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死亡率,房颤发生率,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心衰;围手术期情况:围手术期心梗,出血重新开胸止血,胸骨裂开重新清创缝合以及下肢伤口愈合不良的发生率.结果:2型糖尿病组(A组)IABP使用率,平均搭桥数平均引流量,监护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死亡率,二次开胸止血,术后发生房颤,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中风发生率,心衰发生率,围手术期心梗发生率,略大于B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1),胸骨裂开重新固定率,伤口愈合不良发生率A组明显大于B组(P<0.01).结论:糖尿病合并冠脉搭桥手术,具有较高的风险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夏利民;赵强;王宜青;杨成;刘岚;孙勇新;朱丹;刘子雄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葛根素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的调节作用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血中氧化/抗氧化指标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成人34例,检测静脉血全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血浆脂质过氧化物(LPO)和丙二醛(MDA)的浓度,然后与难治性心力衰竭组治疗前的此5项指标进行比较;选择76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前均监测静脉血全血SOD、GSH-Px和CAT的活性及血浆LPO和MDA的浓度并评价心功能,然后试验组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合并给予葛根素注射液300mg/d,稀释后静脉滴注,疗程2周;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治疗,2周后,复测上述指标,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全血SOD、全血GSH-Px和CAT的活性比健康对照组低,而血浆LPO及MDA的浓度比健康对照组高,均P<0.01;2)葛根素组试验前后比较,全血SOD、全血GSH-Px和CAT活性明显增高,且血浆LPO和全血MDA浓度明显降低,均P<0.05;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3)葛根素组心力衰竭纠正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机体的抗氧化防御能力降低,葛根素可通过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消除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物,起到纠正心力衰竭的作用.

    作者:刘振威;薛渊;樊帆;黄培志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红细胞免疫功能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目的:探讨红细胞表面补体受体(CR1)、CD58抗原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发病的作用.方法:选择OSAS住院患者20例,同年龄组健康对照组15例.取清晨空腹新鲜全血3ml,测定肿瘤红细胞花环率(ECR1)代表红细胞膜CR1活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红细胞膜表面CD58表达,以此评价红细胞免疫功能在疾病发病中的调节作用.结果:OSAS患者研究组肿瘤红细胞花环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OSAS患者研究组红细胞CD58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直线相关性检验分析显示OSAS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CR1活性、CD58表达无明显相关性.结论:红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OSAS发病机制中,尤其是免疫网络的相互作用中,具有一定的调节意义.

    作者:李艳;温雪萍;王忠慧;陈学奎;颜志军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脉冲震荡技术诊断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研究

    目的:应用脉冲震荡(impulse oscillation system,IOS)技术检测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ce asthma CVA)患儿的肺功能状况,以探讨其临床应用和诊断价值.方法:对45例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儿童,于治疗前予脉冲震荡法检测肺功能,其中25例患儿采用脉冲震荡法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同期检测本市某幼儿园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健康组与CVA组的呼吸阻抗测定值比较,CVA组呼吸阻抗各项测定值均较健康组增高,尤以Zre%,R5%,R20%,X5%为甚(均P<0.01);CVA组采用IOS技术进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其呼吸阻抗测定值的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各项测定值较舒张前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IOS技术适用于幼儿肺功能检测并可用于支气管舒张试验,是辅助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的检测指标之一.

    作者:谢娟娟;钱俊;王文建;项红霞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16例

    国内外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方法颇多,我院自1997年1月以来,对16例先天性无阴道患者行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且对术后处理方法做了一些改进,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正平;郎雁;刘燕;胡晓萍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心脏手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预防和诊治

    急性心包填塞是心脏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及时,可导致患者死亡.本文就心脏手术后急性心包填塞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予以讨论.

    作者:王文睿;陈龙;林金祥;杨胜生;刘道明;徐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CT引导经肺穿刺活检临床体会

    在临床工作中,有一些肺部占位病变经抗炎、抗结核治疗效果不佳,痰脱落细胞学或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未获得明确诊断,且无浅表淋巴结转移的表现,此时通过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对于明确病理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湘农;刘华煌;林朝晖;李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甲亢合并胸腔积液关系探讨(附18例报告)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甲亢合并胸腔积液并不十分常见,其相关报告较少,特点各异.我院在1990~2002年间先后收治18例甲亢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现就两者的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熊晓清;陈上云;郭坚;张扬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药物治疗方案转换的经济性分析

    药物治愈疾病的有效性很重要,用药的安全性与经济性同样重要.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崛起发达,人们物资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的同时,医疗费用、药品价格也有了相应的提高.而上涨的医药费用、治疗成本比例一旦超过社会消费基本水平比例时,就会给社会、消费者的防病治病带来沉重负担,负面影响颇重.

    作者:杜小勤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腔镜手术加用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具有侵袭性的激素依赖性疾病及免疫性疾病.大量的资料已证明[1],近20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痛经、不孕症作为其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自2001年6月~2004年6月对我院收治的8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以腹腔镜手术配合GnRH-A药物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晓瑛;李宝艳;周维;周丽萍;陈云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胆道再手术33例分析

    胆道再手术是普通外科临床较为突出和特殊的问题.本文结合33例胆道再手术病例对基层医院胆道再手术的原因以及如何降低再手术率问题进行讨论.

    作者:林峰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囊性肾癌的诊治体会(附13例报告)

    囊性肾癌临床上较少见,从2000年~2004年,我院共收治囊性肾癌13例,为提高对囊性肾癌的认识,我们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病理学特征等进行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荣福;陈实新;邢金春;庄严阵;陈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干细胞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的研究进展

    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常见的病理生理过程,它参与到多种肾脏疾病中,如急慢性肾衰、移植后急慢性排斥反应[1].其机制涉及到细胞膜损伤、氧自由基的产生、细胞坏死和凋亡、细胞内钙超载、高能磷酸酯的耗竭、线粒体失功能、细胞内pH下降、中性粒细胞损伤与浸润等多种病理生理改变.

    作者:李金锋;朱同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肝细胞癌肝移植现状

    肝移植由实验室走向临床历经40余年.1963年Starzl施行首例原位肝移植,揭开了人类肝移植的序幕.开展初期的适应证中肝细胞癌(HCC)占多数.世界上初11例临床肝移植中的9例是各种肝癌,HCC占一半以上,术式均为原位肝移植.先存活1年之久的是上述第11位HCC受体.与国外相似,我国的肝移植起步阶段也选择中晚期HCC患者为主.HCC一直是肝移植试图解决的疾患之一,并在充满争论和挑战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完善.

    作者:黄修燕;周俭;樊嘉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多排螺旋CT诊断肺栓塞进展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为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PTE为PE常见的类型,约占PE90%以上,本文所涉及的PE即PTE[1].PE是一种常见疾病,在美国,它是除了心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外的第3大死亡原因[2].

    作者:单飞;张志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甲状腺结节的诊治近况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组织内的局限性肿块,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内分泌腺疾病.据上海市普查资料统计,其发病率男性为612/10万;女性为2501/10万[1].能被触及的甲状腺结节约为4%~7%,女性比男性多10~20倍,其中多发性结节是单发性结节的3倍左右[2].朱明炜等综合分析了国内2299例甲状腺结节的手术病理报告,发现其中以甲状腺腺瘤为多,达64.4%;其次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占22%;再次为甲状腺癌,约10.6%;另有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约占3%[3].

    作者:张惠健;张轶斌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乙状结肠脂肪瘤1例

    大肠脂肪瘤十分少见,其发病率在大肠良性肿瘤中属第2位.国外文献报道大肠脂肪瘤发病率仅为0.035%~4.4%[1].Mayo等收集4000例消化道良性肿瘤中,结肠脂肪瘤为119例,占3%.国内从1949~1992年仅报道30例.本病无明显的性别差异,国外个别报道以女性多见,而国内报告男:女为2:1.大肠脂肪瘤发病年龄为10~84岁,以60岁左右居多.我院于2005年6月17日收治1例乙状结肠脂肪瘤病人.

    作者:魏强;许剑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宫颈妊娠15例处理分析

    宫颈妊娠是一种极罕见的异位妊娠,孕卵着床及发育位于宫颈管内,胚胎往往植入宫颈壁层,甚至直接侵入子宫血管[1].故处理该妊娠常常会引起大出血而危及生命.现将我院5年间对15例宫颈妊娠处理方法作回顾分析,供同道参考.

    作者:肖爱玲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巨大阑尾黏液囊肿1例报告

    1 病史摘要患者,男性,56岁,因右下腹间隙性疼痛5年加重48h急诊入院.体检:急性痛苦面容,T38.8℃,P 84次/min,BP135/75 mmHg.

    作者:王建球;陈跃宇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Rh阴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接受Rh阳性供心移植1例

    我院于2004年4月7日为1例Rh阴性B型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施行Rh阳性供心移植,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昊;王春生;洪涛;宋凯;张颖;朱仕杰;姜桢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肝肿瘤CT和MRI诊断与鉴别

    目前肝脏病变的影像诊断中,除超声(ultrasound,US)检查外,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常用的无创性检查技术,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CT和MRI机已发展成为多螺旋CT(64层/周扫描)与高场强MRI机(3T),其扫描速度、组织对比度和空间分辨率均显著改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提高,在肝癌(主要是小肝癌[≤3.0 cm]和微小肝癌[≤1.0 cm])的诊治和随访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3].

    作者:曾蒙苏;严福华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直肠类癌的内镜诊断和治疗

    直肠类癌发生于直肠粘膜内APUD(amine precursor uptake and decarboxylation)细胞,其组织学结构像癌,具有潜在恶性的特点,但生长缓慢,临床少见.近年来文献[1,2]报道直肠类癌占胃肠道类癌的首位,可能与肠镜广泛应用有关.

    作者:周平红;姚礼庆;秦新裕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腹腔镜和手辅助腹腔镜活体供肾切取术

    肾移植是终末期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DR)的理想治疗手段.由于尸肾来源匮乏,活体供肾移植的比例逐年增加.与尸肾移植相比,活体供肾移植的植肾功能和存活率均优于尸肾移植,人/肾存活率高,对病人和移植物长期存活有利.

    作者:孙立安;朱同玉;王国民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髋关节翻修成形术的骨缺损处理原则

    髋关节翻修术的目标是缓解疼痛和改善功能,但由于摩擦以及摩擦碎屑和炎症引起的严重骨溶解,使置入假体初期稳定性和解剖关系的恢复受到影响.

    作者:林建琛 刊期: 200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