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医药杂志

安徽医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安徽省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9-6469
  • 国内刊号:34-1229/R
  • 影响因子:1.94
  • 创刊:1997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75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2005和2009年连续两年被安徽省科技厅和出版局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安徽医药杂志   2016年2期文献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胱抑素 C 以及 N 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血清胱抑素 C(cystatin C ,CysC)以及 N 端脑钠肽前体(N -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s ,NT -pro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8月来该院救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120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心动图以及实验室指标情况,并且对观察组中的死亡组与存活组的临床特征、超声心动图以及实验室指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 CysC、NT -proBNP、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4.27,P <0.05);(2)死亡组患者的血 CysC、NT -proBNP、左室射血分数与存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68,P <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胱抑素 C 以及 N 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均较健康人大幅度提高,均可作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加重的判定指标,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刘良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EX527对胰腺癌细胞 PANC1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

    目的:应用 EX527特异性下调胰腺癌细胞 PANC1中 SIRT1的去乙酰化活性,观察其对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方法使用 EX527处理 PANC1细胞,下调 SIRT1乙酰化转移酶活性,通过 transwell 侵袭及划痕实验,观察 EX527对 PANC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应用 Western blot 方法观察其对侵袭转移相关因子 MMP -2和 MMP -9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EX527可以明显降低细胞去乙酰化转移酶活性,但对 SIRT1蛋白表达无影响。与对照组相比,经 EX527处理后的 PANC1细胞的侵袭及转移能力呈现明显抑制作用,且细胞 MMP -2和 MMP -9的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EX527可以下调胰腺癌细胞 SIRT1去乙酰化活性,明显抑制胰腺癌 PANC1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 MMP -2和 MMP -9表达相关。

    作者:张秋莲;张晓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阑尾切除术后致大网膜扭转1例报道

    目的:总结阑尾炎术后致大网膜扭转的诊疗经验,提高诊疗水平。方法对该少见病的一般资料、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诊疗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通过术中探查确诊了该病例,通过早期的手术治疗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大网膜扭转是一种临床罕见疾病,而由于阑尾切除术后导致大网膜扭转的病例更为少见。早期通过临床表现较难诊断,CT等辅助检查可以有效的提高确诊率。

    作者:贾黎;汪泳;万圣云;喻宗繁;周连帮;于刚;钱波;程云生;刘志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GLD 与 CHOP 方案一线治疗外周 T 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 GLD(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地塞米松)与 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表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一线治疗外周 T 细胞淋巴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4月诊治的外周 T 细胞淋巴瘤患者35例。17例采用 GLD 方案,18例采用 CHOP 方案。对比两组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GLD 组与 CHOP 组客观有效率(ORR)分别为64.7%和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 NK/T 细胞淋巴瘤亚型的 ORR 分别为100%和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GLD 组与 CHOP 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12月 vs 4月)及2年生存率(73.2% vs 36.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GLD 方案治疗外周 T细胞淋巴瘤近期疗效与 CHOP 方案相似(NK/T 细胞亚型疗效优于 CHOP 方案),远期疗效优于 CHOP 方案,不良反应可耐受,是值得推广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张腾腾;顾康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肾移植后双“J”管附生结石致拔管困难的处理及原因、预防措施分析(附2例报道)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双“J”管附生结石致拔管困难的处理,分析其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2例肾移植术后双“J”管附生结石致拔管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2例患者出院后均存在尿路感染,分别于肾移植术后第45、58天拔双“J”管困难,明确为双“J”管结石附生。经体外冲击波碎石后顺利取出双“J”管,结石成分为碳酸磷灰石、一水草酸钙。结论肾移植后短期内双“J”管附生结石致拔管困难,一般为感染性结石,存在尿路感染是其重要原因。其防范措施主要是及时控制尿路感染、尽早拔出双“J”管。体外冲击波碎石是其首选、有效的方法。

    作者:赵飞;廖贵益;赵奇;钟金彪;唐亮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对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对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5例 MCA 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门诊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检测双侧 MCA 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颈动脉血管超声测量双侧颈总动脉(CCA)收缩期血管内径(Ds)、CCA 平均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并记录 CCA 及颈内动脉(ICA)斑块的回声强度、数目及斑块累及的血管数。结果脑梗死组 CTA 双侧 CCA -Ds、CCA -IMT 均高于对照组(P <0.05);脑梗死组双侧 MCA -RI、MCA -PI 均高于对照组(P <0.05);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混合回声和低回声斑块发生率、多发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可以协助早期诊断 MCA 粥样硬化性狭窄。

    作者:侍艳;张迎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住院患者伴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风湿免疫科 SLE 伴感染的住院患者105例,利用药敏试验K -B 法及细菌耐药监测软件 WHONET 5.6系统对感染菌株、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105例感染者共发生各部位感染133例次,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所占比例高,达42.9%,其次为泌尿系感染占22.5%;分离的148株病原菌中,前6位分别是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泛耐药(XDR)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分别为76.5%、80.0%、62.5%、36.4%;革兰阴性菌耐药率≥50.0%的有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氟喹酮类和磺胺类等抗菌药物;死亡病例共9例,其中混合感染6例、合并深部真菌感染 5例、全耐药(PDR)肺炎克雷伯菌1例。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伴感染患者病原菌广泛复杂且耐药情况严重;应加强监测并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素。

    作者:汪凯;汪国生;李向培;厉小梅;鲁怀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肝源性糖尿病的 C 肽、胰岛素水平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肝源性糖尿病(HD)的C肽、胰岛素水平与肝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完整收集2011年10月—2014年12月该院103例H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28例临床资料,同时对HD患者按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分为A、B、C三组,对其血糖、胰岛素及C肽进行检测。结果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C肽在HD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而餐后血糖、餐后胰岛素及C肽两组间差异明显;按肝功能分级的HD的组间比较发现,空腹血糖、胰岛素及C肽在三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餐后2h血糖、餐后2h胰岛素及餐后2hC肽在B组、C组中较A组明显升高,而餐后2h胰岛素及餐后2hC肽在B组与C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但C组的血糖较B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肝源性糖尿病存在胰岛素抵抗,同时胰岛素抵抗随肝功能损害的加重而加剧,但也可能存在胰岛素相对缺乏。

    作者:骆成林;马春涛;王少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心衰患者心脏介入手术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心衰患者心脏介入手术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0月于该院就诊的480例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 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对术后诱发迷走神经反射56例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情绪紧张、血容量不足、术后疼痛、拔出鞘管、空腔脏器压力为诱发迷走神经反射的危险因素。结论情绪紧张、血容量不足、术后疼痛、拔出鞘管、空腔脏器压力与术后诱发迷走神经反射有一定的相关性,积极预防迷走神经反射能够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郑兆斌;陈永宏;张松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In Room CT 与电子射野影像系统在头颈部肿瘤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中配准的对比研究

    目的:应用 In Room CT 与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PID)技术测量分析头颈部肿瘤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的摆位误差,并评价 In Room CT 在放疗中摆位修正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施行 IGRT 的头颈部肿瘤患者20例,每周1次于放疗前行 EP-ID 摄片后,行 In Room CT 扫描,将 EPID 图像与 DRR、In Room CT 图像与计划 CT 图像配准得出摆位误差值。以 In Room CT的误差值进行修正后放疗,放疗后再行 EPID 片的拍摄并与 DRR 配准。计算三组数据的均值、标准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放疗前 EPID 组与 In Room CT 组在 X,Y 轴方向配准结果较为相近(P >0.05),Z 轴方向(P <0.05);通过修正前后 EPID配准比较,应用 In Room CT 修正,缩小了放疗摆位误差,Y、Z 轴方向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In Room CT 与 EPID图像都能很好地验证放疗靶区位置。In Room CT 图像可以分析三维方向的影像误差,降低了 EPID 图像因影像重叠对摆位误差所产生在影响。

    作者:龙腾飞;王凡;孔令玲;童铸廷;汪志;曹泓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鼻窦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鼻窦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患者舒适度的差异。方法将50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5例,观察组行鼻内镜下鼻窦球囊扩张术,对照组行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比较两者手术舒适度、症状、窦口开放率、手术安全性。结果术后12个月共45例患者回访,其中对照组23例,观察组22例,45例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鼻内镜检查观察组窦口开放率为78.1%,对照组窦口开放率为84.8%,对照组与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主观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窦口开放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出院前患者对手术舒适度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鼻窦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但在手术舒适度方面,鼻窦球囊扩张术明显优于传统鼻内镜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徐嘉;郑涛;黄孝华;冼志;黄河;张贵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清白介素-18、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白介素-18(IL -1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 -9)、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稳定性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该院治疗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1例为 AMI 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38例为 UAP 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为 SAP 组,同期因胸痛疑似冠心病住院并行 CAG 检查单支血管狭窄<50%或者无狭窄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 IL -18、MMP -9浓度,采用凝固法检测患者血浆 Fib 含量,并分析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特点。结果(1)AMI 组、UAP 组患者血清 IL -18、MMP -9、超敏 C 反应蛋白(hs -CRP)、血浆 Fib 较对照组、SAP 组明显增高(P <0.05)。相比 UAP组,AMI 组患者血清 IL -18、血浆 Fib 水平明显增高(P <0.05);(2)三支病变组血清 IL -18、MMP -9、血浆 Fib 明显高于单支和双支病变组(P <0.05),且双支病变组血浆 Fib 高于单支病变组(P <0.05);(3)极重度病变组血清 IL -18、MMP -9、血浆Fib 明显高于轻度、中度和重度病变组(P <0.05)。重度病变组血清 IL -18、MMP -9、血浆 Fib 明显高于轻度病变组,且血浆Fib 明显高于中度病变组(P <0.05);(4)血清 IL -18、MMP -9、hs -CRP、血浆 Fib 与 Gensini 积分之间具有正相关性(P <0.01)。结论血清 IL -18、MMP -9、血浆 Fib 的增加与 ACS 的发生和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稳定性密切相关。

    作者:许涛;刘和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 EnCor 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在乳腺良性肿块切除中的应用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320例患者的445个良性肿块运用 EnCor 真空辅助活检系统病例资料。结果445个肿块中433个完全切除,12个可见残留肿块,长径3~6 mm。32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感染。320例患者中局部血肿发生 1 0例,发生率3.13%,3个月后复查均消失。320例患者术侧乳腺形态未见改变,皮肤切口处瘢痕隐蔽。结论EnCor 真空辅助活检系统在乳腺良性肿块的切除上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在超声引导下可减少进针次数、减少组织损伤,可取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毕玉;姜凡;彭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围手术期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风险与营养支持情况分析

    目的:调查消化道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状况,评估营养支持的使用合理性。方法自2014年10月—2015年9月,以某三甲医院普外科和胸外科为对象,以 NRS 2002为工具,采用连续抽样方式对围手术期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发生率进行调查,并收集临床资料。结果有效调查人数为1162例,营养不足者146例,占12.6%,营养风险总发生率为35.7%。各病种人群中存在营养风险者比例如下:结肠癌44.0%、胃癌40.0%、直肠癌33.3%、食道癌和肝癌分别为36.0%和33.0%。共453例(38.9%)接受营养支持,存在营养风险者中实施营养支持297例(71.6%),无营养风险者中实施营养支持156例(20.9%)。结论住院患者存在营养不足和营养风险比例较高,并且临床应用营养支持尚有不合理之处。

    作者:陈博;徐阿曼;胡孔旺;韩文秀;张嘉炜;李霆;韦之见;熊茂明;孟翔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监测在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意义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血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 -21)监测在诊断2型糖尿病中的意义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52例、糖耐量受损患者85例和健康对照80例,收集所有入选对象一般临床资料以及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利用 ELISA 法对血浆中 FGF -21水平进行检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 FGF -21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甘油三酯(TG)和超敏 C 反应蛋白(hs -CRP)均高于糖耐量受损患者和对照组,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受损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 -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糖尿病患者血浆 FGF -21水平和 FBG 水平均高于糖耐量受损患者和对照组,且糖耐量受损患者均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受损患者空腹胰岛素(FIns)高于对照组,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分泌指数(HOMA -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均高于糖耐量异常患者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earson 相关分析显示,糖尿病患者及所有研究对象血浆 FGF -21水平均与 TG 呈正相关(r =0.316和0.381,均 P <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 -ISI 和 HOMA -IR 是影响糖尿病患者血浆 FGF -21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r =0.294和0.366,r2=0.105,均 P <0.05),TG 和 HOMA -ISI 是影响所有研究对象血浆 FGF -21水平的独立危险因素(r =0.483和0.352,r2=0.184,均 P <0.05)。结论FGF -21在初诊糖尿病患者血浆中出现升高,且与 TG 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有关,可能与糖尿病发病机制相关,可能能预测糖尿病风险。

    作者:张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生长激素及其受体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和生长激素受体(GHR)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及其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免疫吸附(ELISA)和免疫组织化学(IHC)法分别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血清 GH 和组织 GHR 的表达水平。结果实验组血清 GH 水平(5.98±3.48)μg·L -1明显高于对照组(2.39±1.63)μg·L -1,并且 GH 水平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 TNM分期密切相关(P =0.017,P <0.001,P =0.005);其中血清实验组0+Ⅰ+Ⅱ/TNM分期 GH 水平(5.07±3.44)μg·L -1明显高于血清对照组(2.39±1.63)μg·L -1;实验组组织 GHR 表达(79.2%)明显高于对照组(61.1%),并且 GHR 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 TNM分期密切相关(P =0.019,P =0.015,P =0.035)。结论GH -GHR 轴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其表达水平,有望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郑立平;钟征翔;王晓光;宋政炜;倪全法;费建国;姚元春;刘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泌尿外科收治的复杂性尿路结石患者100例。按照治疗的方法不同分为同期组42例、分期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同期组采用经皮肾镜与输尿管软镜同期进行治疗肾结石。分期组先进行经皮肾镜碎石术,7 d 后进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对照组单独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记录三组患者取石情况及结石残留情况,并统计患者的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分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高于同期组;对照组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的幅度高于同期组和分期组。三组患者的血肌酐水平在术前和术后的变化无显著差异。同期组患者中结石清除率为88.1%,分期组患者中结石清除率为92.9%,对照组患者中结石清除率为76.7%。与对照组相比,同期组和分期组的患者结石清除率高,残留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同期组相比,分期组和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延长。分期组和对照组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同期组,P<0.05,对照组的出血率明显高于同期组和分期组。结论经皮肾镜联合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疗效显著,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唐浩;陈松宁;杨水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液透析的不同模式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及对肾功能、电解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的不同模式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的有效性。方法按随机数字将68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即血液透析组和连续性血液净化组,每组34例,血液透析组采用血液透析模式治疗,连续性血液净化组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模式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透析前后的肾功能指标、电解质和 pH 的异常情况。结果(1)两组在年龄、性别、病因、ARF 严重程度、透析疗程、肌酐、尿量、尿素氮等临床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2)血液透析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3.53%,连续性血液净化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47%,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5,P=0.785>0.05);(3)两组透析前的电解质和 pH 的异常率均无明显差异(P >0.05),透析后,两组的电解质和 pH 的异常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连续性血液净化组电解质和 pH 的异常率明显低于血液透析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尿素氮和肌酐的影响因素,性别、透析方法等变量与尿素氮和肌酐无统计学关联;(5)连续性血液净化组的血清肌酐、尿素氮低于血液透析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透析与连续性血液净化方法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效果较好,均能有效地清除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肌酐、尿素氮,连续性血液净化较血液透析更有效地纠正电解质和 pH 的异常。

    作者:林正均;罗昭强;金仙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基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与淋巴细胞比值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该文通过分析白细胞计数水平(WBC)及淋巴细胞的比值(NLR)能否作为评价 ACS 患者危险分层的指标及发生心脏终点事件(MACE)的预测指标,并判断其有无统计学意义,论证 WBC 及 NLR 究竟有无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37例 ACS的患者,对所有患者行冠脉造影术(CAG)明确血管病变并植入支架1~3枚,患者出院后均予积极的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调脂类等药物,平均随访(6.32±1.21)个月,根据临床资料,比较心肌梗死(MI)组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之间 WBC、NLR 有无差异,且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比较彩超提示室壁运动异常组与无室壁运动异常组之间 WBC、NLR 有无差异;分析 WBC、NLR 与 MI 标记物如肌钙蛋白 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和血管造影结果有无相关性;再根据出院半年内发生 MACE 的有无分为阳性组和阴性组,通过 Logistic 回归分析,判断 WBC、NLR 与MACE 的发生有无相关性,且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MI 组的 WBC、NLR 明显高于 UAP 组,且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分析WBC、NLR 与 cTnT、CK -MB、血管造影结果的相关性,证实 WBC 与 cTnT、CK -MB、血管造影结果呈明显的正相关,而 NLR 与cTnT、CK -MB 正相关,与血管造影结果无显著相关;而去除其他因素干扰,出院后半年内 MACE 阳性组的 WBC、NLR 亦明显高于阴性组,也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WBC、NLR 作为容易检测且价格便宜的炎性指标,对于 ACS 患者的危险分层有着重要的提示价值,为临床医生对于高危患者的识别提供依据;而其亦可作为判断 ACS 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为临床医生针对高危患者可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进行早期干预。

    作者:王凯;胡广全;盛建龙;方玉;吴继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观察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原因,并探讨其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于该院肾内科进行治疗且符合条件的13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生化指标检查结果。采用 Kaplan-Meier 方法对患者的生存率进行计算,使用 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136例患者中,37例患者死亡,其中14例(37.84%)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8例(21.62%)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7例(18.92%)患者死于脑血管疾病,5例(13.51%)死于恶性肿瘤,3例(8.1 1%)患者死于其他原因。采用 Kaplan -Meier 法计算生存率结果显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88.24%,2年生存率为72.79%。死亡组患者的年龄、糖尿病肾病比例及高敏 C 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P <0.05);而其尿素清除指数、血红蛋白、白蛋白及高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存活组(P <0.05)。Cox 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尿素清除指数较低、低白蛋白及高水平高敏 C 反应蛋白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心脑血管疾病及感染中毒休克是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年龄较大、透析不充分、营养不良及高水平高敏 C 反应蛋白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王韫芳;杨冉;薄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血清人附睾蛋白4联合糖蛋白抗原125对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以及病理分型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联合糖蛋白抗原125(CA125)对卵巢肿瘤鉴别诊断以及病理分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135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102例卵巢良性疾病患者、40例健康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先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 曲线)确定血清 HE4、CA125鉴别诊断卵巢肿瘤的佳 cut -off 值,并计算相应的诊断性能指标,然后再对比分析不同病理类型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之间血清 HE4、CA125水平。结果(1)三组研究对象血清 HE4、CA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卵巢恶性肿瘤组血清 HE4、CA125显著高于卵巢良性疾病组(P <0.05),卵巢良性疾病组血清 HE4、CA125显著高于健康妇女组(P <0.05);(2)ROC 曲线分析显示血清 HE4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佳 cut -off 值为55.7 pmol·L -1,曲线下面积(AUC)为0.909,其对应的灵敏度(SEN)、特异度(SPE)分别为82.39%、90.85%。血清 CA125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佳 cut -off 值为48 IU·L -1,AUC 为0.754,其对应的 SEN、SPE 分别为76.73%、89.44%;(3)采用平行试验对血清 HE4、CA125进行联合分析,其对应的 SEN、SPE 分别为91.19%、88.03%;(4)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血清 HE4、CA125显著高于非卵巢上皮性肿瘤(P <0.05),浆液性卵巢恶性肿瘤患者血清 HE4、CA125显著高于黏液性卵巢恶性肿瘤(P <0.05);浆液性囊腺瘤患者血清 HE4、CA125显著低于浆液性肿瘤患者(P <0.05)。结论血清 HE4与 CA125采用平行试验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且这两个指标与卵巢恶性肿瘤的病理类型密切相关。

    作者:胡文辉;程海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探讨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CHF 住院患者,每位患者均进行血常规、血生化检测以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进行分组,各组之间进行相关指标比较;采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随着 NYHA 心功能分级增高,RDW 和 LVEDD 明显增高,LVEF 明显下降,三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VEF 降低组与 LVEF 正常组比较,降低组 RDW 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增高;降低组 LVEDD 明显大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患者 LVEDD 增大,RDW 水平明显升高,LVEF 明显下降;三组间患者 RDW、LVEF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RDW 水平与 LVEF 呈负相关(r =-0.400,P =0.000)。RDW 与 LVEDD 呈正相关(r =0.028,P =0.011)。结论RDW 水平可反映 CHF 心功能变化,随着 NYHA 心功能分级增高,LVEF 降低,LVEDD 值增大,RDW 值显著升高;并与 LVEF 呈负相关,与 LVEDD 呈正相关,其检测有助于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王勇;夏家栋;杨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未分化白血病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急性未分化白血病(acute undifferentiated leukemia,AUL)的诊疗标准,进一步提高 AUL 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 AUL 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2例 AUL 患者其骨髓细胞形态学及组织化学均无特异性分化特征,不表达淋系或髓系特异性抗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结论对于 AUL 应完善各系列造血细胞抗体检测,并行 T 细胞受体(TCR)和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探索细胞起源,以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张前鹏;韩永胜;皖湘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完全性右束传导阻滞的临床与预后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的临床特点及其与预后的相关程度分析。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4月住院的急性初发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76例,按是否合并新发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分为2组,观察组(AMI 合并新发 CRBBB)者18例,对照组为单纯 AMI 患者58例,观察 2组患者其 CRBBB 的发生率及有无 CRBBB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肌钙蛋白-I(TN -I)峰值;心功能 Killip 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值);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及住院期间的病死率之间有无差异等进行分析。结果(1)观察组心肌梗死部位前壁或前间壁要明显高于下壁或后壁;(2)观察组 CK -MB、Tn -I 峰值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3)两组心功能 Killip 分级方面,Ⅱ级不显著,观察组平均级别及Ⅲ级以上比例均高于对照组;(4)两组超声心动图所测得的 LVEF 值,观察组较对照组恶化严重;(5)观察组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缓慢型心律失常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室上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差异不显著;在病死率方面,观察组死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MI 合并 CRBBB 多示梗死范围较大,主要表现急性前壁及前间壁心肌梗死,罪犯血管多为左前降支,且病情严重,病死率高,需高度重视。

    作者:巩洁;任晖;李静;王甲文;郑时康;高天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转移抑制基因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鼻咽癌中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鼻咽癌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1(MTSS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鼻咽癌和26例慢性鼻咽炎组织中MTSS1和MMP-9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蛋白的表达与鼻咽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鼻咽癌中MTSS1的阳性表达率为66.7%(40/60),低于慢性鼻咽炎中的92.3%(24/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中MMP-9的阳性表达率为71.7%(43/60),高于慢性鼻咽炎中的34.6%(9/26),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鼻咽癌中MTSS1和MMP-9的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鼻咽癌中MTSS1与MMP-9的表达呈负相关(r=-0.288,P<0.05)。结论MTSS1的低表达和MMP-9的高表达在鼻咽癌的发生及转移方面可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两蛋白的表达对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及转移判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关键词:鼻咽癌;转移抑制基因1;基质金属蛋白酶-9;免疫组织化学

    作者:陈应超;李泽文;周洁;肖兰;刘汉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血清维生素 D 水平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PCOS)血清维生素 D 水平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3月该院妇产科就诊的118例 PCOS 为研究对象(PCOS 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月经正常的80例育龄期妇女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25-(OH)D 水平、肥胖相关指标(BMI、腰围/臀围比值、瘦素)、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胰岛素、HOMA -IR、HOMA -β、QUICKI),分析血清25-(OH)D 水平与肥胖相关指标和胰岛素抵抗相关指标的相关性。结果PCOS 组血清25-(OH)D 的水平和 QUICKI 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 PCOS 组中 BMI 指数、腰围/臀围比值、瘦素水平、胰岛素水平、HOMA -IR 和 HOMA -β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体质量指数的 PCOS 组25-(OH) D 水平和 QUICKI 指数均低于对照组,胰岛素水平、HOMA -IR 和 HOMA -β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COS 组中胰岛素抵抗患者25-(OH)D 水平低于非胰岛素抵抗患者,BMI 指数、腰围/臀围比值、瘦素水平均高于非胰岛素抵抗患者(P <0.05)。相关性的分析结果显示,血清维生素 D 水平与 QUICKI 指数呈明显正相关,而与 BMI 指数、腰围/臀围比值、瘦素水平、胰岛素水平、HOMA -IR 和 HOMA -β均呈明显的负相关。结论PCOS 血清维生素 D 水平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均呈明显的负相关,三者与 PCOS 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郭小芳;文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502例报道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5月—2015年6月该院开展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的502例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02例患者均穿刺成功,其中14例因术中出血,终止手术后压迫止血,1周后再行手术。结石大小为15~48 mm,平均(21±5.9)mm,手术时间为30~124 min,平均(50±15) min,结石清除率93.8%,31例有小结石残留,其中19例2周后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除14例术中出血终止手术外,余患者出血量在50~250 mL,平均(1 1 0±3.5)mL,无术后大出血病例。术后感染 12例,无中转开放手术,无胸腹腔脏器损伤,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肯定,手术安全。

    作者:许全超;郭亮;张桃福;范欣欢;陈德钢;徐鹏程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78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的诊断及处理方法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该院2004年1月—201 4年1月间收治的78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术前 B 超诊断率为57.69%;35例患者行肿瘤标记物检测,CA12514例异常,CA1997例异常,AFP 异常2例;孕期自然消退7例,14例阴道分娩后定期随访,产后一年内5例手术;62例手术治疗病例均经病理诊断:妊娠合并卵巢良性肿瘤59例(占95.16%),以上皮性肿瘤及生殖细胞肿瘤为主,2例为交界性黏液性囊腺瘤,1例为未成熟性畸胎瘤;孕期发生卵巢肿瘤蒂扭转7例,破裂 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54%,孕中期较早、晚孕期更易发生并发症,直径>5 cm 的肿物更易发生并发症,肿瘤病理类型与并发症发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足月妊娠76例,早产 1例,流产 1例,77例新生儿无异常。结论超声检查在诊断与监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中有重要指导作用,肿瘤标记物对卵巢肿瘤的性质的判定可供参考,选择适宜的手术时机和处理方式是治疗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保证母婴健康安全的关键。

    作者:苏玲;张祖涛;沙玉成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部 CT 扫描在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诊断及预测预后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腹部 CT 扫描在急性胰腺炎并发症诊断及预测预后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3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病史及 CT 影像学检查结果,其中,104例患者行 CT 平扫同时进行增强,利用 Bahhazar -CTSI 评分系统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分析 CT 平扫表现与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症及死亡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并发症发生率48.6%,病死率3.9%。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肥胖、中度脂肪肝、重度脂肪肝、胃裸区受侵、肝上间隙积液、肾上腺受侵和肾周间隙受侵均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肥胖、胃裸区受侵、肝上间隙积液和肾上腺受侵是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构建的 Logistic 回归模型诊断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灵敏度82.0%、特异度90.7%,正确率86.5%,诊断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死亡的灵敏度37.9%、特异度98.9%,正确率96.4%;Spearman 等级相关分析显示,CTSI 评分与预测患者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呈正相关(r =0.893,P <0.05)。结论腹部 CT 扫描可反映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周围组织和器官受累情况,且周围组织和器官受累与患者并发症及死亡发生密切相关,可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的评估。

    作者:夏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病毒低病毒载量与血清标志物表达研究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低病毒载量 HBV -DNA 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 e 抗原(HBeAg)定量及血清学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运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系统定量检测 HBsAg、HBeAg,利用超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实时荧光检测技术检测 HBV -DNA。结果在高浓度与低浓度载量标本中,HBsAg 浓度与 HBeAg 浓度差异有显著性(P <0.001)。在低浓度拷贝水平下,HBsAg 浓度与 HBeAg 浓度呈正相关(P <0.001,rs =0.457),HBsAg,HBeAg 定量与 HBV -DNA 检测结果之间不存在相关性。HBeAg 的浓度分布以>0~<1组占的百分数多,达64.28%,≥100组占的百分数少,仅为2.68%。不同浓度 HBeAg 组的 HBV -DNA 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低浓度 DNA 拷贝下,以 HBsAg、乙肝 e 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阳性模式为常见,以 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HBeAg、HBcAb 阳性模式的 DNA中位数值高,但各模式间 HBV -DNA 差异无显著(P >0.05)。结论在低浓度病毒拷贝下,病毒呈低水平复制;HBsAg、HBeAg 与 DNA 拷贝数无相关关系,呈现独特的血清学模式和特点。

    作者:石玉如;戚应杰;岳莉;姚余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Pentacam 系统在青少年近视患者治疗中的监测价值

    目的:探讨 Pentacam 眼前节分析系统在动态评估青少年近视患者在使用角膜塑形镜过程中的监测价值。方法前瞻性、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在该院治疗的青少年近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角膜塑形镜组)和对照组(普通眼镜组)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治疗后不同时间点(1周、1月、6月)的视力、角膜屈光度、曲率以及眼前节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各个时间点(1周、1月、6月)观察组患者的裸眼视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球镜度数低于对照组(P <0.01);而在治疗 6月后观察组患者的角膜水平、垂直曲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 1周、1月、6月后的前房容积、前房深度、前房角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结论Pentacam 系统可以对使用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的眼前节相关参数进行监测,对患者的临床病程的监测、不良后果的预防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作者:刘月君;高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过表达 SOCS2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中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建立过表达 SOCS2的 HMCs 细胞模型,检测各组 HMCs 中 JAK/STAT 信号通路的活性,观察 DN 炎性因子的表达,明确过表达 SOCS2对细胞模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腺病毒感染的方法使细胞模型中过表达 SOCS2,实验分为CG 组、CG +Ad -null 组、CG +Ad -SOCS2组、HG 组、HG +Ad -null 组、HG +Ad -SOCS2组。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各组细胞模型中 JAK/STAT 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ELISA 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 IL -6、TNF -α的表达。结果与 CG 组相比,高糖诱导后的 HG 组、HG +Ad -null 组、HG +Ad -SOCS2组中 p -JAK2、P -STAT3、IL -6、TNF -α的表达量均升高(P <0.01);与 HG 组相比,HG +Ad -SOCS2组中这些指标均显著下降(P <0.01),而 HG +Ad -null 组则无显著差异。结论SOCS2通过抑制 JAK/STAT 信号通路来降低细胞模型中炎性因子 IL -6、TNF -α的表达。

    作者:周月宏;田坚;沈静雪;赵晓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性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性激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确诊52例 PCOS 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正常育龄妇女3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雌二醇(E2)、睾酮(T)、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等指标的差异,并根据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对 PCOS 患者分成各亚组进行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 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患者的 T、LH 值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RL 值显著的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和对照组的 FBG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患者的 FINS、Homa -IR 值显著的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PCOS 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患者的的 E2、T、LH、PRL 值组间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Homa -IR >1.95组和 Homa -IR≤1.95组的 E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Ho-ma -IR >1.95组患者的 T、LH 值显著的高于 Homa -IR≤1.95组、PRL 值显著的低于 Homa -IR≤1.95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Homa -IR 与 PCOS 患者的 T 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 <0.05)。结论PCOS 患者的性激素水平发生显著的改变较正常人群,同时雄激素水平与 PCOS 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具有相关关系。

    作者:岳欣;全会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吡嗪酰胺化疗对肺结核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影响及苯溴马隆的干预治疗

    目的:调查吡嗪酰胺治疗肺结核患者前后血尿酸水平变化,并探讨苯溴马隆治疗对其的影响,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3—2014年来该院治疗的197例肺结核患者为研究组,84例非结核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及84例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样本血尿酸水平的差异;观察肺结核患者接受吡嗪酰胺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以及苯溴马隆干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的变化。结果三组人群入院时的血尿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3,P =0.280);入院时三组中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15,P =0.041);197例肺结核患者中有10例初始为高尿酸血症患者,对187例正常尿酸水平患者使用吡嗪酰胺治疗后140例(74.87%)患者血尿酸水平超过正常值,治疗前后尿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6.65,P <0.001);对其中血尿酸持续性增高的31例患者使用苯溴马隆干预后26例(83.87%)血尿酸水平明显降低,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3.31,P =0.0024)。结论肺结核患者使用吡嗪酰胺抗结核治疗后血尿酸水平增高明显,但不影响多数患者继续治疗。对于持续性增高患者使用苯溴马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

    作者:杨江华;王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急性发作期前列地尔临床用药研究

    目的:对前列地尔在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间68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根据病历号将其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硝酸酯类、抗血小板凝集药物、钙拮抗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联合前列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调查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评价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患者治疗效果评价总有效率为76.5%,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实验组患者心电图改善评价有效率为97.1%,对照组为70.6%,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实验组有2例头痛、1例心悸病例;对照组患者有6例头痛、7例心悸病例,两组患者均无肝肾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病例,两组情况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前列地尔在老年冠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作者:戴榕;周军;冷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平消胶囊在重度乳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平消胶囊在重度乳腺增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3年4月—2014年7月收治的192例重度乳腺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维生素 E 和三苯氧胺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平消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及复发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胃肠道症状、白带增多以及月经紊乱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平消胶囊可有效改善重度乳腺增生患者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及复发发生率。

    作者:郭艳;黄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聚乙烯醇滴眼液联合预防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以下称为典舒)和聚乙烯醇滴眼液(以下称人工泪液)及两者联合应用对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的防治效果。方法将该院152例(184眼)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典舒组、人工泪液组、联合用药组四组。四组均于手术显微镜下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组于手术后应用相应滴眼液滴眼4周。术后随访观察翼状胬肉复发情况、泪膜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舒适度。结果用药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复发率低;人工泪液组和联合用药组修复泪膜功能与典舒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但人工泪液组和联合用药组比较无差异,典舒组和对照组亦无差异;用药组舒适度评分低于对照组,联合用药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人工泪液组和典舒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典舒联合人工泪液对翼状胬肉的复发发挥更有效的防治作用,两者呈一定协同作用,对眼表无明显药物性损害。

    作者:贺玮;孙长青;于建国;齐世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肝叶切除术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方法85例择期行开腹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组(n =44)和丙泊酚组(n =41),麻醉诱导:七氟醚组所有患者吸入8%七氟醚,等意识丧失后,用0.2 mg·kg -1顺苯磺酸阿曲库胺和0.4μg·kg -1舒芬太尼静脉注射;丙泊酚组所有患者将1~2 mg·kg -1丙泊酚、0.2 mg·kg -1顺苯磺酸阿曲库胺和0.4μg·kg -1舒芬太尼静脉注射。麻醉维持:七氟醚组患者持续吸入2%~3%七氟醚,丙泊酚组患者将0.5~0.8 mg· kg -1·h -1丙泊酚持续静脉输注,维持 BIS 值在40~60之间。记录两组患者手术一般情况,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术毕(T1)、术后1 d(T2)、3 d(T3)和5 d(T4)时,检测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指标。结果与 T0时相比,两组患者 T1~4时 ALT 升高, T1~3时 AST 升高,T2~4时 TBil 和 DBil 升高,T2时 ALB 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七氟醚组患者 T2~4时 ALT、TBil和 DBil 均低于丙泊酚组,T2~3时 AST 低于丙泊酚组,T2时 ALB 高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 T0时相比,两组患者 T2~4时 Cystatin C 和24 h 尿微量白蛋白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七氟醚组患者 T2~4时 Cystatin C 和24 h 尿微量白蛋白均低于丙泊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于丙泊酚复合麻醉,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更有利于减轻肝叶切除术中缺血—再灌注损伤对患者肝肾功能的影响。

    作者:杜小兵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维格列汀对经二甲双胍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维格列汀对经二甲双胍治疗的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并评估该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均为二甲双胍单药控制不佳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1000 mg bid,po),观察组为二甲双胍(1000 mg bid,po)联合维格列汀(50 mg bid,po),两组患者规范治疗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用力呼气流量(FEV1)、大呼气峰流速(PEF)、大自主通气量(MVV)、肺总量(TCL)、一秒率(FEV1/FVC)、肺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单位体积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VA)、外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 -Px)、活性氧类物质(ROS)活性及其丙二醛(MDA)浓度、体质量指数、腰围、糖化血红蛋白(HbA1 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2hPBG)的变化情况,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VC、FVC、FEV1、PEF、MVV、TLC、FEV1/FVC、DLCO、DLCO/VA 均高于治疗前(P <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低于观察组(P <0.05)。治疗后,两组 ROS、MDA、FBG、2hPBG、HbA1 C、体质量指数、腰围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SOD、GSH -Px 活性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治疗过程中两组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 >0.05),观察组头痛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纠正外周血清氧化与抗氧化物质的失衡来改善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肺功能,同时能降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腰围等指标,且不增加低血糖风险,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赵晓伟;田坚;沈静雪;杨立新;周月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常用丹参制剂活性成分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常用丹参制剂,包括复方丹参片、丹参片、冠心丹参滴丸、复方丹参滴丸、丹参注射液、丹香冠心注射液和注射用丹参冻干粉等,主要活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方法采用 Kinetex 柱(100 mm ×4.6 mm,2.6μm),以0.1%三氟乙酸水—乙腈为流动相,柱温为30℃梯度洗脱,丹酚酸类检测波长280 nm,丹参酮类为254 nm;测定丹参制剂中9种酚酸和4种丹参酮类成分的含量。结果复方丹参片、丹参片、复方丹参滴丸和冠心丹参滴丸等口服制剂化学成分组成与丹参药材相似,酚酸类成分主要为丹酚酸 B,丹参酮类主要为丹参酮Ⅱa。丹参注射液和注射用丹参冻干粉中主要酚酸类成分为丹参素,检测不到丹参酮类成分。结论不同组方和不同厂家丹参制剂活性成分组成和含量有明显差异。口服制剂中成分与丹参药材相似,而注射制剂中主要含丹酚酸类成分,检测不到丹参酮类成分。

    作者:周国军;郭从友;温利民;杨尚彦;周铜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葛酮通络胶囊 HPLC 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研究并建立葛酮通络胶囊指纹图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 RP-HPLC 法以甲醇—乙腈(70∶30)和0.05%磷酸溶液进行二元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 -1,检测波长250 nm,测定10批样品的指纹图谱。结果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和精密度较好,且各峰分离度较好,确定共有峰12个。结论建立的葛酮通络胶囊 HPLC 指纹图谱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牛海军;李晓亮;李光辉;许亮;杨小梅;郅立平;李玉梅;李亚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氨薄荷搽剂中薄荷脑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分别建立气相色谱法和旋光度测定法测定氨薄荷搽剂中薄荷脑的含量,并将两种方法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采用 DB -WAX (30 m ×0.25 mm ×0.25μm)色谱柱,柱温初始温度120℃,保持12 min;进样温度250℃。载气为高纯氦气,汽化温度为250℃,流速为1.0 mL·min -1,按外标法计算结果;旋光度测定法参照2010年版中国药典。结果气相色谱法测定氨薄荷搽剂中薄荷脑含量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500~1500 mg·L -1(r =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13%, RSD =0.34%(n =9);旋光法测定氨薄荷搽剂中薄荷脑含量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 1 0~30 g·L -1(r =0.9994),平均回收率为98.65%,RSD =0.85%(n =9)。结论气相色谱法与旋光度法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二者均可用于氨薄荷搽剂中薄荷脑含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略优于旋光度测定法。

    作者:刘俊丽;段松冷;曾蔚欣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伤湿丸中的新北美圣草苷、柚皮苷、乌索酸和鸡矢藤苷甲酯的含量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伤湿丸中新北美圣草苷、柚皮苷、乌索酸和鸡矢藤苷甲酯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 kro-masil C18柱色谱柱(250 mm ×4.6 mm,5μm),以乙腈(A)—0.4%冰醋酸溶液(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25℃;流速为0.9 mL·min -1;进样量为20μL;新北美圣草苷和柚皮苷检测波长为λ1=283 nm,乌索酸和鸡矢藤苷甲酯检测波长为λ2=345 nm。结果新北美圣草苷、柚皮苷、乌索酸和鸡矢藤苷甲酯,在给定浓度范围内线性范围分别为4.72~94.40 mg·L -1(r=0.9994)、5.11~102.20 mg·L -1(r =0.9997)、7.14~142.80 mg·L -1(r =0.9998)、5.15~103.00 mg·L -1(r =0.9992),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n =6)和 RSD 值分别为99.19%(0.93%)、97.90%(1.02%)、99.31%(0.70%)、96.92%(1.45%)。结论该文建立的 HPLC 方法可同时测定伤湿丸中新北美圣草苷、柚皮苷、乌索酸和鸡矢藤苷甲酯含量。方法简便、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为评价伤湿丸质量控制提供可靠方法。

    作者:白荣;谭艳菊;邱海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HPLC -MS/MS 法测定人血浆中左乙拉西坦浓度的不确定度分析

    目的:对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 -MS /MS)法测定人血浆中左乙拉西坦浓度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用HPLC -MS /MS 法测定人血浆中左乙拉西坦浓度,对测试过程进行分析,对各个影响因素,包括测定精密度、标准曲线拟合、称量、标准溶液的配制、含药血浆的配制、提取回收率、基质效应、仪器等进行分析评定,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血浆中低(0.1002 mg·L -1)、中(2.004 mg·L -1)、高(30.06 mg·L -1)左乙拉西坦浓度测定的合成不确定度为0.010 50、0.1233、1.9580 mg·L -1,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0.02100、0.2466、3.9160 mg·L -1。结论HPLC -MS /MS 法测定人血浆中左乙拉西坦浓度的不确定度主要由标准曲线拟合(低浓度)、仪器误差、标准溶液的配制和含药血浆的配制引入。

    作者:宗顺麟;张全英;俞蕴莉;王蒙;王猛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月之汤饮对实验大鼠血液流变性及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月之汤饮对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正常大鼠血栓抑制率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雌性成年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月之汤饮低、中、高剂量(2.5、5.0、10.0 g·kg -1)组、空白组、模型组、复方丹参片组(0.33 g·kg -1剂量灌服复方丹参片混悬液),各治疗组分别灌胃相应的药物,共7 d,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加冰水浴法复制大鼠血瘀证模型,观察月之汤饮对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正常大鼠同法给药,共7 d,手术测定动静脉旁路血栓质量及抑制率影响,测定凝血时间。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月之汤饮5.0 g·kg -1剂量组的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较模型组显著延长(P <0.05),月之汤饮2.5、5.0、10 g·kg -1剂量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较模型组显著延长(P <0.05),月之汤饮2.5 g· kg -1剂量组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 <0.05);月之汤饮5.0、10.0 g·kg -1剂量组的血栓干、湿重量显著低于空白组(P <0.05或 P <0.01)。月之汤饮2.5、5.0、10.0 g·kg -1剂量组均能显著延长大鼠凝血时间(P <0.01),凝血时间分别为25.20、21.11、20.10 s。结论月之汤饮能够抑制血栓形成,改善急性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参数,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作者:钟宇富;刘国洪;杜英娟;林经翔;时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黄芩苷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黄芩苷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体外抑菌作用。方法采用倍比稀释法研究黄芩苷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体外抑菌作用;用管碟法研究黄芩苷浓度对抑菌效果的影响;涂布平板法研究黄芩苷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体外抑制率。结果黄芩苷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低抑菌浓度为0.0625 g·L -1,浓度为0.5 g·L -1时的抑菌率为(57.0±4.6)%。结论黄芩苷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在体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抑菌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浓度增加而增强。

    作者:刘彬;卢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于心肌梗死大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选取 SD 大鼠,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选取造模成功后大鼠2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8只。造模观察24 h 后,阿托伐他汀按照8 mg·kg -1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假手术组均采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每天1次。3周后处死大鼠,取心肌并分离血清。TUNEL 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ELISA 检测血清 CK、TNF-α、IL-10及 IL-6的含量;Western检测凋亡相关蛋白 bcl-2、bax、caspase9/3、cyto C 以及 XIAP 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凋亡率显著上升,CK、TNF-α、IL-10及 IL-6含量升高,cyto C、bax 以及 caspase 蛋白的表达显著提升,而 bcl-2和 XIAP 的表达则显著降低;阿托伐他汀降低了心肌凋亡率和血清中 CK、TNF-α、IL-6的含量,提高了 IL-10的含量,抑制 bax、cyto C 和 caspase 表达,bcl-2和XIAP 的表达升高。结论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氧化应激的产生,改变线粒体膜的通透性,影响凋亡相关蛋白 XIAP 等的表达以及改变炎性因子的释放有关。

    作者:赵洋;李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神经病理性疼痛小鼠背根神经节河豚毒素敏感型钠电流的变化特征

    目的:在小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上,观察背根神经节(DRG)细胞河豚毒素敏感型(TTX -S)钠电流的变化特征。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 CCI 模型及正常小鼠 DRG 细胞 TTX -S 钠电流,比较其电流变化特征。结果CCI 模型小鼠热疼痛阈值较正常小鼠下降约50%。在 CCI 小鼠 DRG 细胞上,TTX -S 钠电流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大激活电压由-10 mV 左移为-20 mV,大激活电流也由正常组的-(96.3±7.7)pA /pF 增加至-(146.6±12.7)pA /pF,其稳态激活和失活曲线分别向较负和较正电压方向偏移 14.9和5.1 mV,但通道失活后恢复动力学特征不变。结论CCI 小鼠增加 TTX -S 钠电流。

    作者:黄云;张广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唑来膦酸注射液对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了唑来膦酸注射液对骨质疏松大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SD 大鼠30只,采用切除卵巢法建立骨质疏松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同时选取 1 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模型建立成功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100μL 生理盐水,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均腹腔注射100μL 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后12周对各组大鼠骨密度和骨代谢水平进行分析。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密度明显下降(P <0.05)。经唑来膦酸治疗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骨密度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 <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1,25(OH)2 D3、骨钙素和钙含量明显下降(P<0.05),经唑来膦酸治疗后,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大鼠1,25(OH)2 D3、骨钙素和钙含量较模型组显著增加(P <0.05)。而血清磷含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唑来膦酸能显著改善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以及骨代谢,为临床治疗骨质疏松提供了依据。

    作者:马玉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行根治性前列腺癌切除术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该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行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30例患者与传统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护理疗效进行观察,比较两组住院病人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尿管拔除时间、住院费用、疼痛程度、患者满意度差异。结果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天数、尿管拔除时间、疼痛程度、患者满意度均优于传统腹腔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达芬奇机器人腹腔镜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势,并可提高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更增加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春霞;丁萍;宋真;王敬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护理工作的要点、流程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164例经桡动脉急诊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措施,心理护理贯穿手术全程,术前尤其注意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及时正确服用,术中尤其注意心电监测、冠脉内压力监测,对可能的手术并发症,注意严密观察和预防,术后注意健康教育和随访等。结果绝大部分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出现,血运重建效果良好,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 PCI 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规范周到的护理工作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

    作者:耿旭影;徐明明;牛鹏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某院利奈唑胺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利奈唑胺(linezolid)在医院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某院2013年1月至2015 年 1月两年间接受利奈唑胺注射液治疗的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从 HIS 系统中提取微生物检查结果、用药情况等相关资料,分析其用药合理性。结果两年间使用利奈唑胺的患者共84例,其中痊愈9例(10.71%),显效17例(20.24%),进步26例(30.95%),无效19例(22.62%)。发生不良反应31例(36.90%),其中,血小板减少症13例(15.48%);谷丙转氨酶(ALT)升高9例(10.71%)。用药的科室分布以重症监护科、呼吸科为多,重症肺部感染、腹腔感染和术后感染为主要应用疾病。结论利奈唑胺的临床疗效较好,但用药不合理现象比较严重,临床实践中需要进一步规范利奈唑胺的合理使用。

    作者:何争民;周家军;孟祥云;张正升;季文军;代文婷;曹荣娟;陈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长期服用华法林患者围手术期抗凝治疗分析及药学监护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患者围手术期的药学服务内容和作用。方法通过对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患者围手术期出血风险及栓塞风险评估,临床药师帮助临床医师制定规范、合理的个体化抗凝方案,并提出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的监护重点。结果通过合理、有效的围手术期抗凝治疗,可在不增加栓塞风险的基础上避免围手术期不良出血事件;同时还可通过药物合理选用及剂量调控,积极有效的规避抗凝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在长期服用华法林抗凝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中,临床药师应根据患者栓塞及手术风险,从术前评估、是否给予桥接治疗、术后抗凝、抗凝药物选择及剂量等方面,为患者提供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面。

    作者:吴癑;徐航;彭燕;戎佩佩;李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1例多发性骨髓瘤伴肺部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的分析

    目的:为多发性骨髓瘤伴肺部感染患者的药物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临床药师参与1例多发性骨髓瘤伴肺部感染患者诊疗过程,通过与临床医师密切沟通与配合,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协助医师为患者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对患者进行相关药学服务,同时关注药物不良反应,为合理用药提出有益的建议。结果经过诊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并趋于稳定,由重症监护室转入普通病房。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诸慧;金剑;吴飞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安徽医科大学于2010年开始招收来华学习的全英文教学本科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随着对外交流的进一步加强,留学生的招生数量和招生规模也有所增加。该校高等教育中,留学生教育已成为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专业留学生必修的课程中,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提高留学生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习效果,是该课程教学中要研究的重要方向。根据历年教学中总结的经验和留学生本身的特点,该教研室提出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中建立一套新的适合留学生教学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提高留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兴趣、减轻学习压力,终达到提高该课程学习效果的目的。

    作者:张素梅;周青;汪渊;朱华庆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浅谈“5+3”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骨科学教学改革

    为适应当前“5+3”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更好地开展临床骨科教学,通过分析当前骨科研究生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按照该省“5+3”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要求,提出新形式下骨科临床教学改革方案,从而适应当前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医学人才的需求,培养出理论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医学人才。

    作者:荆珏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致血脂异常的研究进展

    血脂异常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引起的较为常见的并发症。长期大量的使用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引起了胰岛素抵抗并且抑制了血中胆固醇的转化,从而影响了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造成血脂异常。随着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脂异常发生率也在不断升高,该文就其研究现状及发病机制等予以综述。

    作者:郗建雄;邹延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透明质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病变,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关节性病变。目前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佳治疗方法仍存较多争议。该文通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现状、发病机制及透明质酸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详细全面阐述透明质酸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

    作者:杨骁;周建林;彭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二甲双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双胍类药物抑制肝糖输出,增加葡萄糖的利用和胰岛素敏感性,可与其他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联合降糖。但与其他药物联用时,可能发生与酶药动学相关的反应,双胍类药物可致乳酸性酸中毒、肝毒性、低镁血症。该文就二甲双胍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作一概述。

    作者:孙建然;夏同佳;许敏;邓大同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新的抗血管生成药物阿柏西普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新生血管生成是结直肠癌发生、生长和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阿柏西普作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可溶性诱饵受体,作用于靶点 VEGF-A、VEGF-B 和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IGF)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近多项研究表明阿柏西普对多种实体瘤尤其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mCRC)有明确的抗肿瘤作用。而且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欧洲药物管理局已批准阿柏西普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和伊立替康方案(5-fluorouracil,leucovorin,irinotecan,FOLFIRI)可用于二线治疗对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耐药或进展的 mCRC 患者。该文就阿柏西普抗血管生成的作用机制和在 mCRC 中的临床试验作一综述。

    作者:常晋瑞;牛利刚;朱娟霞;朱永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支架内再狭窄是冠心病介入治疗中面临的重大医学难题,也是研究的热点,其主要发生机制是平滑肌过度增生,血管壁的重塑,炎性反应等。防治支架内再狭窄的方法有生活方式的改变,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支架的再植入,新型支架材料的应用等。现就支架内再狭窄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阎之仪;汤圣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药物性白内障及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白内障在全球致盲性疾病中始终占居首位,给全球带来了巨大负担。白内障的发生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年龄、辐射、糖尿病等。临床上有些药物的使用也是其危险因素之一,如糖皮质激素、吩噻嗪类药物、他汀类药物等。该文回顾了近年来一些药物性白内障的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阐述了与白内障相关的多种药物和其相关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以期望可以对临床医师和不同类型白内障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作者:姜波;吴章友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