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氨伽黄敏胶囊中人工牛黄的含量.方法色谱柱C18柱(4.6mm×260mm),流动相:甲醇:氯仿:0.1%磷酸(80:6:6),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449nm,柱温30℃,进样量20μL.结果在6.61μg·mL-1~52.88μ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9.907X-16.43,r=0.9976.平均回收率为99.4%(n=9).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定量准确,可用于氨伽黄敏胶囊中人工牛黄的含量控制.
作者:黄金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复方消炎颗粒中黄芩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Lichrospher OSD柱(4.6×250mm,5μm)分析,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30:70),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结果本法精密度高,稳定性好,黄芩苷进样量在0.0472~0.236μg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1%,RSD=0.75%(n=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重量现性好,可作为核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林素华;叶秋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阿奇霉素颗粒的含量方法色谱柱Hypersil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0.1mol·L-1磷酸二氢钾(含0.2%三乙胺,用磷酸调节pH6.0)-乙腈(70:30),检测波长:205nm.进样量:20μL,流速1.1mL·min-1,柱温:40℃.结果在0.2805mg·mL-1~3.3660m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387.32X-3.20,相关系数r=0.9999,平均回收率:99.6%(RSD=1.25%,n=9).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阿奇霉素颗粒的含量.
作者:黄健浩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考察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物体外释放度,探讨其体外释放机制.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二部附录释放度测定法转篮法,以0.1mol·L-1盐酸溶液为溶剂,转速为100r·min-1,温度为(37±0.5)℃,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检测波长为270nm.并将释放数据分别用Peppas方程、Higuchi方程、一级方程、零级方程进行拟合.结果线性范围为20~100μg·mL-1,r=0.9998.1h累积释放25.42±0.81%,4h累积释放58.37±1.36%,10h累积释放92.67±1.08%,以Higuchi方程为佳释药模型,并且释药机制为非Fickian扩散.结论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的体外释放符合缓释制剂要求.
作者:王飞;严伟;俞建;李芸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考察生脉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中国药典2005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用不同厂家鲎试剂对不同批号的生脉注射液分别进行干扰试验,以考察确定生脉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结果生脉注射液可用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测,并能通过半定量法估算细菌内毒素的含量.结论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可用于生脉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测.
作者:倪立坚;潘娟桦;王宁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辣蓼中没食子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Hypersil ODS柱(4.0×250mm,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74nm.结果没食子酸的平均回收率为100.7%,RSD为1.0%(n=6).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辣蓼的质量控制.
作者:赖东美;施连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测定益母草颗粒中盐酸水苏碱的含量方法.方法采用雷氏盐剩余比色法测定盐酸水苏碱的含量,测定波长为520nm.结果本方法在0~12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9.2%,RSD=1.20.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专属性好,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潘娟桦;黄荔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探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氨酪酸片的含量,并与相应的国家标准方法比较,本实验参考了有关文献资料[1~4],加入适量的HC1及甲醛溶液,采用EQP滴定法,以NaOH标准溶液(0.1mol·L-1)为滴定液,以两个等当点间所消耗的NaOH的量计算γ-氨酪酸的含量.结果表明,本法重现性好,且本实验简捷方便,与国际[4]所采用方法比较,两者测得的结果非常接近.
作者:陈永建;刘刚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测定双黄连胶囊中金银花(以绿原酸计)含量.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25:75:1);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325nm;柱温30℃.结果绿原酸在22.8μg·mL-1~114.0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4%,RSD为1.3%.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双黄连胶囊中绿原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黄曦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颈痹颗粒中芍药苷的高效液相测定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KromasiC18(5μm,250mm×4.6mm)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水(33:67),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30nm.结果精密度、稳定性好,芍药苷在0.0824~0.412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γ=0.9993,平均回收率为97.50%.结论该方法准确,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颈痹颗粒中芍药苷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李月琴;何建华;钱永昌;许勇;冷静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米诺环素中甲醛的残留量,方法采用C18色谱柱,柱温为30℃,以0.06mol·L-1磷酸溶液(pH2.85)-乙腈(50:5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6nm.结果甲醛在0.21~2.47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本法准确、简便、快捷,适用于测定盐酸米诺环素中甲醛的残留量.
作者:黄婧;苏智阳;王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测定咳喘宁颗粒中麻黄碱,完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用Inertsil ODS-3 C18色谱柱,甲醇-0.02mol·L-1磷酸二氢钾溶液(含0.2%三乙胺,用磷酸调节pH值至2.5)(8:9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7.18%,RSD=1.79%(n=5).结论该法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
作者:陈荣;蒋寿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酞丁安滴眼液中酞丁安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Phenomenex C18柱,以甲醇:0.01mol·L-1磷酸二氢钠溶液溶液(60:4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347nm.结果酞丁安在4~36μg·mL-1范围内峰面积与进样量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回归方程为y=0.0127x+0.3882,平均回收率为100.59%,RSD=0.91%,日内稳定性RSD=1.3%.结论本法简单,准确,快捷,可作为酞丁安滴眼液中酞丁安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梁记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方法色谱柱C18柱(4.6mm×260mm),流动相乙腈-0.3%十二烷基硫酸钠溶液-磷酸(60:40:0.2),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μL.结果在0.0396mg·mL-1~0.0924m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3.57×104X+5.82,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6%(n=9).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定量准确.
作者:林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跳骨片中柚皮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以ODS C18柱(250mm×4.6mm,5μm)柱为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20:8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4nm.结果柚皮苷在0.09936~0.9936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2).平均回收率为97.62%,RSD=0.43%.结论本法快速简便准确,可用于跳骨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郑广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决明子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法对决明子中主要成分大黄素进行定量分析,采用Nova-pakC18柱(250mm×4.6mm,10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80:2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结果大黄素在0.1~0.5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653.95X(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7.11%,RSD为1.28%,重现性RSD为1.89%.结论本法简便,快速,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决明子的质量标准.
作者:张靖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应用双波长吸光光度法测定钙加锌口服液中锌的含量.方法在pH4.2~7.5的范围内,在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存在时,锌与1-(2-吡啶偶氮)-2-萘酚可形成稳定的1:2配合物.在558nm和442nm处有正、负两个吸收峰,且正负吸收峰处吸光度的绝对值之和与锌的浓度呈线性相关.结果在实验条件下,锌浓度在7.1×10-7~1.8×10-5mol·L-1范围内符合Beer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每厘米6.85×104L·moL-1,灵敏度比单波长法提高约1.3倍.结论测定钙加锌口服液中锌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宋迎权;刘鹏;潘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增液汤的几种配伍中梓醇含量的差异.方法方法以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增液汤不同配伍情况下的各处方中梓醇的含量.结果地黄单味药梓醇煎出量为1.13%,其他配伍煎出量为1.21%~1.51%.结论地黄与其他药味合煎可促进梓醇的煎出,其中与麦冬合煎梓醇的煎出量高.
作者:王艳伟;熊赣平;杨中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5种常用消毒剂对念株菌的杀菌作用,以获得改进有关预防和治疗的措施.方法应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了5种常用消毒剂对6种70株念珠菌的小杀菌浓度.结果不同消毒剂对同种念珠菌的小杀菌浓度不同,同一消毒剂对各种念珠菌的小杀菌浓度也不一致.其中白念珠菌抗力强.作用时间可影响消毒效果.结论应用这些消毒剂应考虑适宜条件以增加消毒效果.
作者:严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为了完善和提高赛胃安胶囊的产品质量,适应目前对含冰片中成药的质控要求.方法用气相色谱法建立以龙脑、异龙脑为对照品测定冰片的含量方法.色谱柱:Agilent 1237032 DB-WAX 30m×0.32nm×0.25μm石英毛细管色谱柱,柱温:程序升温.结果龙脑、异龙脑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该方法可行,重复性好,能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庄秋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芩连胶囊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方法色谱柱C18柱(4.6mm×260mm),流动相1.0moL·L-1磷酸二氢钾(40:6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65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μL.结果在0.0021mg·mL-1~0.01477mg·mL-1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3.700×105X+66.56,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8.5%(n=9).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定量准确,可用于芩连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盐酸麻黄碱和甲硝唑的含量.方法采用C18柱,以乙腈-0.1%磷酸(用三乙胺调pH为3.5)(7:9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7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盐酸麻黄碱和甲硝唑分别在0.4997~1.499mg·mL-1和0.2907~0.8720mg·mL-1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8和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97%和99.70%,RSD分别为1.77%和1.19%.结论此方法可快速、准确地同时检测甲麻滴鼻液中的盐酸麻黄碱和甲硝唑的含量.
作者:王立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4种主要药用菊花中不同成分的含量.方法以挥发油、总黄酮和绿原酸为指标,对4种药用菊花的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挥发油含量以滁菊高,杭菊低;总黄酮含量以贡菊高,毫菊低;绿原酸含量以杭菊高,贡菊低.结论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均高者才是优良品种.
作者:李鹏;陈崇宏;张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呋塞米片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C18柱(250mm×4.6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磷酸盐缓冲液(500:493:7)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6nm.结果呋塞米在0.597~3.980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99.31%,RSD为1.01%,n=9.结论本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较好.
作者:陈庆伟;陈华锋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测定益安宁中人参皂苷Rb1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色谱柱:Diamonil C18(4.60×250mm)柱;流动相:乙腈-水(35:6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03nm.结果人参皂苷Rb1在0.5232~4.3600μg(r=0.9998)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40%(n=6),RSD为1.65%.结论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灵敏高度,重现性好.
作者:罗志毅;包国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随着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逐步开展,介绍我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构成和建设方案,并提出建立该体系的方法.
作者:李榕;陈崇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调查我院中药饮片的包装改革,推广单剂量小包装.方法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我院3年内小包装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从2002年9月~2005年8月3年中小包装饮片占总用药量的比例逐年增加,从73.78%到85.45%.结论中药饮片单剂量小包装饮片值得推广.
作者:麦思慧;蔡庆群;任结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简要阐述了推行药学监护的必要性,以及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的方法和步骤,同时指出目前我们开展药学监护存在的问题和难度.
作者:林立敏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上市药品的再评价是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社会人群中的疗效、不良反应、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等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和估计.该文就上市药品的再评价的必要性、内容、作用及我国在药品再评价方面的现状进行了概述.
作者:朱炳富;任国娟;严炎中;徐雯宇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门诊药房作为医院一线服务的重要窗口,药师要直接面对病人提供服务,其言谈举止、精神面貌、服务意识及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医院在病人心目中的形象.如何调节病人的心理,使其有一种愉悦、乐观的心理状况,医学心理学者认为,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采用心理方面的支柱疗法,并为其创造一种和谐、宽松、温情的周围环境,使患者改变对疾病的悲观情绪,增加了对药物的疗效和信赖度,增强了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而愉快、乐观的情绪也能提高机体各方面的机能,使药物治疗产生更好的效果.
作者:洪月懿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介绍医院信息系统药剂科子系统的先进性和科学性.方法通过应用医院信息系统药剂科子系统,对其在门诊药房、住院药房、药库中的具体应用作了有效的分析,对其科学性和规范性进行了总结.结果我们对医院信息系统药剂科子系统有了全面的了解,改变了药剂科管理的传统习惯,使药剂科管理更加科学、规范.结论医院信息系统药剂科子系统在药剂科管理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姜海云;梁永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阐述了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建设的步骤,以及信息化建设给企业带来的效益分析同时根据作者在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切身体会,结合作者所在企业的实际案例进行了简单阐述.
作者:卢丽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了贯彻<医疗机构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GPP),我院制剂室加强了硬件的建设.分析了硬件建设中对厂房改造、净化设施、生产环境、工艺流程、仪器设备、仪表等的要求.针对如何使医院制剂的配制更加规范,为临床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制剂,提出了一些看法.
作者:陈立;庄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以酮康唑、薄荷脑为主药,配以表面活性剂及其他赋形剂制成香波型洗液,用于头皮癣及其他癣症的治疗,治疗确切,使用安全.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波长244nm处测得酮康唑的含量,薄荷脑及其他辅料干扰影响小.
作者:林蕊云;陈旭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对银黄注射液制剂工艺进行研究.方法参阅相关文献,并根据该制剂本身性质,通过pH值筛选试验,对银黄注射液制剂工艺进行研究.结果筛选出了符合银黄注射液质量要求的佳pH值范围.结论 pH值的调节是本制剂稳定性的关键.
作者:林冠雄;廖荣寿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对四川川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小金丸的质量进行了检查与评估,经过水分限度测定、丸剂重量差异限度检查、丸剂装量差异限度检查、丸剂溶散时限测定,微生物限度检查证明6个批号的小金丸药品质量符合质量标准.
作者:方孝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司氟沙星栓剂的制备方法及制剂质量标准.方法司氟沙星含量的紫外测定,波长为292±1nm.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0.56%.结论制剂工艺简单,质量可控,司氟沙星阴道栓用于治疗妇女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有较好的前景.
作者:诸世远;朱炳富;任国娟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的纯化工艺.方法以葛根总黄酮和葛根素为指标,对萃取法、盐析法、活性炭吸附法以及大孔树脂吸附法四种纯化方法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大孔树脂吸附法进行了工艺优化.结果四种纯化方法中,大孔树脂吸附法效果佳.非极性大孔树脂更加有利于葛根总黄酮及葛根素的纯化,且以HPD300佳.结论 HPD300树脂吸附纯化时,以上样液浓度1g·mL-1(相当于原生药),20%乙醇洗脱效果佳,其中葛根总黄酮可达90%以上,葛根素纯度可达50%以上,能满足大工业生产的要求.
作者:陈幸苗;杨中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提高灌封过程中Vit.C的质量.方法 1.化学过滤;2.安装压力表控制好压力.结果保证Vit.C灌封过程的质量.结论灌封过程要控制好N2的纯度和气体的压力.
作者:戴华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过氧乙酸原液配制后放置的佳时间;不同浓度、温度、光线对过氧乙酸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过氧乙酸原液配制后放置不同时间测定其含量;以及测定过氧乙酸在不同浓度、放置在不同温度、不同包装(白色塑料瓶、棕色塑料瓶或白色塑料瓶外包黑纸)含量的变化.结果过氧乙酸原液在配制后放置48~60h含量高;过氧乙酸浓度越低,贮存温度越高,分解越快;白色塑料瓶包装分解快,棕色塑料瓶分解较慢,白色塑料瓶外包黑纸分解慢.结论过氧乙酸应高浓度贮存在阴凉遮光处,使用前48~60h配制过氧乙酸原液,使用时进行含量测定并稀释成适当浓度,并好用深色瓶包装,以减少过氧乙酸的分解.
作者:张春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菟丝子酊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制定了菟丝子酊的性状,用两种化学方法和一种紫外吸收特征的方法鉴别了该药,并简要阐述了其中的原理,并进行了装量检查.结果 3种鉴别方法可用于菟丝子酊的鉴别.结论所制定的性状、鉴别和检查项目可行.为制备菟丝子酊和控制其质量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作者:邱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考察25℃下6h内注射用呋布西林钠与10%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0.9%氯化钠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0~6h内注射用呋布西林钠与4种输液配伍后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其紫外吸收光谱、外观、pH等变化.结果 25℃下6h内,注射用呋布西林钠分别与4种输液配伍后含量、紫外吸收光谱、外观、pH基本不变.结论注射用呋布西林钠在6h内可与上述4种输液配伍使用.
作者:李笑慧;熊建华;张丽娥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优选甲硝唑注射液的佳制备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对可能影响甲硝唑注射液的三个因素(注射用水温度,静置时间,活性碳的用量)在三个水平上进行考察,并对试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与方差分析.结果甲硝唑注射液的佳制备条件是:注射用水温度:80℃,静置时间:15min,活性碳用量:0.025%.采用佳制备条件进行了两次试验证明,测得其含量为:99.31%,99.35%,较前9个试验号的结果都高;并且不溶性微粒的检查及格.结论优选的制备条件是可信的.
作者:黄舒雯;刘雅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用正交试验考察丁香油β-环糊精包合工艺的影响因素.方法饱和水溶液法.结果优选的佳工艺是丁香油与β-环糊精之比为1:10(ml·g-1),丁香油与乙醇之比为1:5,包合时间为1h,包合温度为60℃.结论影响工艺的主要因素为油:醇的比例,优选工艺经重复试验结果满意.
作者:夏春秀;李宗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了辨明防风、半夏与常见伪品的鉴别,本文就其性状、显微、TLC法的鉴别方法加以讨论.
作者:廖跃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通过对中药现代化的含义和研究内容、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开发途径和方法、存在的问题、突破口和关键点的探讨,在中药研究思路上有所帮助.
作者:郭素华;廖华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从性状、显微、理化、及薄层色谱等方面对金钱草及伪品聚花过路黄进行比较,为实际鉴别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刘知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牡丹皮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鉴别方法.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迪马公司Diamonsil 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量:1mL·min-1.检测波长:280nm.以丹皮酚为参照物.结果指纹图谱共有色谱峰的稳定性、精密度和重复性试验中的RSD均小于6%,符合有关规定[1].结论本研究可作为鉴定牡丹皮药材质量的方法之一.
作者:刘传华;陈沪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对猪殃殃的基原、生物性状以及与拉拉藤的鉴别进行综述.近年来,猪殃殃一直被人们当作是麦田里的杂草,亦记载于1977年版药典,作者就猪殃殃与其混淆品拉拉藤的生物性状作具体介绍.结论 1977年版药典猪殃殃的标准中用于实际检验有一定的模糊性.
作者:程梅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乌岩岭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种类和蕴藏量.方法采用线路调查、样地调查和计算蕴藏量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非核心保护区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有药学、经济及科研价值,但蕴藏量不匀,有些甚至处于濒危状态.结论本调查报告可为该区域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林观样;蔡进章;林崇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红花注射液对细胞呼吸的作用.方法应用微量呼吸检压仪测定豚鼠肝细胞耗氧量.结果红花注射液增加细胞呼吸活力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红花注射液具有改善细胞呼吸的作用.
作者:郑雨沛;黄澜;翁鹭娜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诺得胶囊润肠通便功能研究的方法和结果.方法实验按受试物推荐量0.03g·kg-1bw的5、10、20倍,设3个剂量组,另设对照组.每天1次,连续喂养10d.小肠推进实验,计算墨汁推进率.结论诺得胶囊高剂量组对小鼠小肠运动有促进作用,差异呈显著性(P<0.05),且呈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杨义雄;王宫;林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肺清颗粒镇咳、祛痰、平喘和抗菌作用.方法以小鼠氨水引咳法、小鼠枸橼酸引咳法和豚鼠枸橼酸引咳法观察其镇咳作用;以小鼠酚红排泌法观察其祛痰作用;以豚鼠乙酰胆碱-组胺引喘法和豚鼠离体气管条试验观察其平喘作用;采用抑菌圈测定法观察肺清颗粒的体外抑菌作用.结果肺清颗粒对小鼠氨水引咳具有显著的镇咳作用,对乙酰胆碱-组胺所致的豚鼠哮喘具有显著的平喘作用;对组胺或乙酰胆碱致痉的豚鼠离体气管条有显著的解痉作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肺清颗粒对实验动物具有显著的镇咳、祛痰及平喘作用,并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作者:王红平;马世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总结了1996年以来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等13家杂志上刊登的药物不良反应致尿潴留的报道,共涉及药物19种,供临床合理用药参考.
作者:陈瑞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根据时辰药理学的规律,依据人体生理的昼夜节律波动规律,指导患者选择佳用药时间,可减少不良反应,发挥药物佳疗效.本文介绍抗高血压药,抗糖尿病药、皮质激素类药、强心药等的佳服药时间.
作者:高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概述了近国内外资料报道的拉米夫定的一些不良反应:如引起过敏反应,锥体外系反应,血液系统损害,致精神障碍,泌尿系损害等不良反应,供临床工作者在运用此药时引起注意.
作者:马慧芬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就影响中药汤剂疗效因素进行分析,发现中药饮片质量不佳是其主要原因,其他如处方调配不当、煎煮方法不当、中西药物的相互作用和服药方法不当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要提高中药汤剂疗效,需从多方面入手,选用合格的饮片,正确处方调配,煎煮方法适当和注意药物、食物的相互作用等.
作者:李志勇;付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介绍加强药事管理,促进合理用药的具体措施.方法总结工作并加以综述.结果通过加强药事管理,杜绝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结论加强药事管理是促进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家平;欧阳称英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为了解我院急诊儿科用药情况,并评价其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5年3月~8月急诊儿科处方2300张,对用药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8.83%,中成药使用率为64.23%,给药途径中静脉给药为24.3%,临床主要使用的抗菌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阿奇霉素,克林霉素.结论药物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柯金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为临床合理应用几种常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分析国内文献报道几类中药注射剂致不良反应病例.结果归纳总结出了几类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特征.结论临床在应用几类中药注射液时,应重视其不良反应的严重危害.科学、合理、规范应用.
作者:姚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常见分离菌流行分布及抗生素耐药性.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分离、鉴定的556株细菌并作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 556株细菌中,G+菌188株(33.8%),G 菌368株(66.2%).常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不动杆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克雷伯菌等.葡萄球菌中,MRSA和MRSCN分别为54%和61%,但对万古霉素均敏感.7.1%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大部分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四环素、妥布霉素、复方新诺明等高度耐药.亚胺培南对大多数细菌有强大的抗菌作用.结论基层医院同样需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时掌握细菌耐药的新动态,以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率.
作者:蔡天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调查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的情况,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减少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的发生.方法回顾性调查本院2003年1月~2004年12月出院患者真菌培养阳性报告的病例.结果抗菌药物继发真菌感染多发生在年老(>60岁)、患有多种基础病的患者,真菌感染主要好发部位是呼吸道,其次为口腔粘膜,诱发真菌感染的抗菌药物以第三代头孢菌素及氟喹诺酮等强效、广谱抗菌药为主,多为三联以上抗菌药联合应用. 结论减少三联以上抗菌药物的联用,防止连续长期和频繁更换品种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应以病原学检查+药敏结果为依据,结合临床病人情况,单用抗菌药物,并以窄谱抗菌药为首选.
作者:林柳卿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为了指导病人能在佳的时间,用合适的方法安全用药.参考了有关医学书籍和医学期刊进行归纳、分析、介绍.本文介绍了时辰药理学与人体生物节律的关系,及许多药物成份与某些食物可产生相互作用,使其疗效降低,毒性增加.因此临床用药应掌握和应用时辰药理学知识,且避免药物、食物间的不良影响,提供佳治疗方案,提高疗效,并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罗庆红 刊期: 2006年第02期
1病例介绍患者女,60岁,体重60kg.因腰椎反复疼痛,体检无内分泌、代谢性、风湿性疾病,无心、肺、肝、肾等疾患.骨密度测定为轻度骨质量丢失.
作者:叶顺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介绍几种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周晓洁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克林霉素是林可霉素的衍生物,临床上广泛用于敏感阳性球菌及厌氧菌感染.其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极少数病人可产生伪膜性结肠炎.
作者:吕艳霞;吕向群;郑苏芹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对我院2002~2004年口服钙拮抗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3年,我院用药金额排名靠前的药物是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用药频度排序靠前的药物是尼群地平、桂利嗪、氨氯地平.我院口服钙拮抗剂的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辉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肿瘤病人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个体差异,肿瘤药敏实验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就肿瘤药敏实验、肿瘤耐药机制、近年国内外开展的肿瘤药敏实验进行介绍.
作者:陈新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分析我院2005年第三季度抗高血压药物应用情况,说明我院抗高血压药物应用较经济合理.
作者:林素珍;苏悦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了门诊药房发生药品差错的原因及防治措施,以提高药学相关人员对心理学因素的认识,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
作者:许江涛;蔡昭和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综述头孢克洛的不良反应,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查阅1994年~2005年国内有关头孢克洛不良反应的文献,进行分析及汇总.结果头孢克洛的不良反应临床常见有消化道反应、皮疹外,还有血小板减少、尿频、过敏反应、锥体外系反应等.结论应重视头孢克洛的不良反应.
作者:朱幸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通过对影响中成药质量多种因素的分析,探讨提高中成药质量的对策.
作者:黄建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根据文献和临床实践,归纳常用几种抗生素(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大环内酯类)的临床应用,特别提到护理工作者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使临床用药更加合理、安全、有效,对护理工作者药物素质的提高起到一定作用.
作者:林琪望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综述他巴唑的一般常见不良反应及一些罕见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供临床应用他巴唑参考.
作者:路玫;荣延平;韦莉迪 刊期: 2006年第02期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肺纤维化发生、发展及治疗方面研究的一些新进展,从细胞因子、成纤维细胞、细胞凋亡、炎症反应等方面阐述了AngⅡ受体拮抗剂延缓肺纤维化进程的机制.
作者:郑敏辉;戴木森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介绍银杏叶提取物和山楂提取物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综述.结果总结了银杏叶提取物和山楂提取物的主要药理作用.结论银杏提取物和山楂提取物在药理研究方面都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它们在心血管和降血脂方作用尤其令人关注.
作者:危华玲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白细胞介素-16 ( IL-16) 是1995 年新命名的细胞因子, 过去称之为淋巴细胞趋化因子(Lymphocyte Chemotactic Factor ,LCF) ,主要由CD+8 T 淋巴细胞分泌,属分泌型糖蛋白,其cDNA 基因克隆及表达均已成功.IL-16 能诱导CD+4 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酸性粒细胞迁移,诱导人CD+4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IL-2R 表达,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抑制免疫缺陷病毒-1 (HIV-1) 的复制.现将其来源、分子结构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近况加以综述.
作者:刘春凤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综述蕲蛇酶注射液的开发过程、药物性质、药理作用、与同类产品的比较以及在临床上的应用等,为探讨蕲蛇酶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提供帮助.
作者:詹学雄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介绍买麻藤属植物的研究概况和研究进展.方法以近几年发表的国内外文献为依据,从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等方面对买麻藤属植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结果与结论买麻藤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结构独特,药理活性多样.买麻藤属植物具有重要价值,对其的研究也将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作者:王健伟;梁敬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介绍在临床使用的糖尿病治疗药物或正在研制的有关药物.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归纳和综述.结果根据糖尿病的病理特点,对糖尿病治疗药物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结论未来糖尿病治疗药物将更丰富.
作者:张莹芳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人血清中苯巴比妥、卡马西平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ODS-Hypersil (4.6 mm×100 mm,5μm)色谱柱,以甲醇:水(55:45)为流动相,紫外检测波长为254nm,以苯妥英为内标.结果苯巴比妥在2.5~4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平均回收率为100.69%,RSD为1.8%;卡马西平在1.25~20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8.67%,RSD为2.1%.日内和日间RSD均不大于3%.结论本方法准确、快速、简便,可作为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血药浓度监测的常规方法.
作者:鲍仕慧;张友婷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加替沙星在家兔体内的药动学特性.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内标法,色谱柱:ORBAX Extend-C18柱,流动相:0.01 mol·L-1磷酸二氢钾缓冲液-乙腈(18:5),流速1.0mL·min-1,室温25℃.紫外检测波长为292nm,内标物为诺氟沙星.分析耳缘静脉推注加替沙星(10和20mg·kg-1)后家兔体内的血药浓度,用药物和统计软件(DAS ver1.0)进行房室模型拟合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加替沙星在0.025~4 μg·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3),在家兔体内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T1/2为1.25h.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能满足加替沙星药动学分析.
作者:华俊彦;田伟强;朱雅艳;虞惠康;吴丽兰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与头孢克洛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经济效果.方法选择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均分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头孢克洛组.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400mg,1日3次;口服头孢克洛组250mg,1日3次.疗程均为7~14d,采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组与头孢克洛组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80.00%,细菌清除率90.00%和75.00%,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和6.67%.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好、安全,经济效果优于头孢克洛.
作者:方子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国产与进口罗红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的经济效果.方法选择120例呼吸道感染者,随机均分为国产罗红霉素组,进口罗红霉素(罗力得)组.口服国产罗红霉素组150 mg,1日2次;口服进口罗红霉素组150 mg,1日2次.疗程均为7~14 d,采用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效果分析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国产罗红霉素组与进口罗红霉素组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91.67%,细菌清除率为80.00%和81.67%,不良反应发生率6.67%和5.0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国产罗红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好、安全,经济效果优于进口罗红霉素.
作者:沈旸;方子正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头孢曲松与洛美沙星两种方案治疗细菌性感染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 129例中至重度下呼吸道感染或泌尿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头孢曲松、洛美沙星治疗,对该两种治疗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头孢曲松治疗有效率及痊愈率高(P有效=0.01897,P痊愈=0.02692),细菌清除率与洛美沙星相当(P=0.06957),治疗费用低于洛美沙星.结论头孢曲松是治疗细菌性感染的优良药物,运用药物经济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可使有限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作者:刘金发;龚一珍;李枝端 刊期: 200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对同一疾病所产生的经济效果.方法将21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阿奇霉素(A组)、克林霉素磷酸酯(B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C组)治疗,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结果 3种方案的抗菌药物成本依次为640.00、760.00、1328.00元,总有效率分别为82.85%、80.00%、81.42%.结论 A方案为佳治疗方案.
作者:蒋国军;杨招友;金萍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苦杏甙的含量是衡量苦杏仁、桃仁等中药材及以其组方的制剂质量的主要评价指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含苦杏仁甙的中药材及中药制剂测定时的前处理及测定方法,为苦杏仁、桃仁等中药材的进一步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葛静 刊期: 2006年第02期
血管内皮功能状态与多种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以及防治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简要介绍西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作者:施利兴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分离纯化技术是现代生物技术药物制造工艺的核心,是决定产品的安全、效力、收率和成本的技术基础,其中如何保证生物新药热原安全是制造商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结合分离纯化技术,讨论了内毒素的产生、预防、检测及去除内毒素的多种方法.
作者:蔡慧丽 刊期: 2006年第02期
在筛选微生物来源抗MRSA抗生素中从一株链霉菌FIM99501的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到一个具有抗MRSA的化合物FW99501,经理化性质研究和光谱分析,证实它与尼日利亚菌素同质.FW99501对几株耐不同抗生素的MRSA菌株和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强抗菌活性,此外它还具有免疫抑制活性.
作者:卓锦明;徐兰;林永勉;江红;魏天恩;程振泰;郑卫 刊期: 200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