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郑州大学
  • 国际刊号:1673-5110
  • 国内刊号:41-1381/R
  • 影响因子:1.13
  • 创刊:1998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河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6期文献
  • 脑梗死并发高血糖20例分析

    近年来,人们在临床工作中注意到脑梗死急性期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血糖升高,高血糖和糖尿病一样可加重脑组织损伤.我院近两年来收治脑梗死患者20例,其血糖分析如下:

    作者:李晓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双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38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组38例(46只眼)视力损害严重,视野缺损多与生理盲点相连.眼底视盘边界模糊、水肿、渗出及出血,部分呈现视盘缺血苍白.眼底荧光造影检查:视盘及脉络膜充盈延迟,视盘低荧光.结果:经多种方法治疗,视力提高32只眼(69.6%),双眼视力相等14例,占36.8%;视野改善21只,双眼视野缺损一致26例,占68.4%.结论:常规治疗方法效果欠佳,应寻找早期预防、诊断的方法及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晓琳;董仰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卒中急性期入院血压的临床意义与分析

    脑卒中早期病人入院时常有高血压,因高血压是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且严重高血压是一种潜在的生命威胁,是急性脑血管病防治的重点.急性降压治疗似乎合乎逻辑,但临床试验证明急性降压对卒中病人是有害的.本研究主要观察测量脑卒中早期血压增高及其在判断病情和估计预后中的意义,为合理降压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陈岚;桂芗湘;李玫;瞿浩;蔡鸿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颅内外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研究

    现收集我院自1990年以来来诊的颅脑外伤386例,其中未进行预防治疗的188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9例,占20.74%;198例给予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治疗,并发出血9例,占4.55%.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贾志斌;侯宽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COPD并脑梗死性疾病61例临床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易并发脑梗死性疾病,虽对患者危害很大,但临床上对此尚不够重视.我院1995-06~2001-12收治COPD 1127例,其中并脑梗死性疾病61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赖伟;阮曙京;莫永恒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结核性脑膜炎并发脑动脉炎12例分析

    结核性脑膜炎合并脑动脉炎者甚为少见,现将我们近10年来所确诊的12例患者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霍松;宋景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低血糖出现精神神经症状的早期诊断

    笔者在近年急诊临床工作中,所遇24例各种原因所致低血糖合并精神神经症状者作一重点分析,并对低血糖的早期诊断作一讨论.

    作者:张新苗;蒋建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β-七叶皂甙钠与甘露醇交替应用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我院自应用β-七叶皂甙钠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24例,疗效显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朱婷;郑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周期性瘫痪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亢性周期性瘫痪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选择周期性瘫痪病例132例,查T3、T4、TsH,符合甲亢诊断36例,予补钾及治疗甲亢药物治疗.结果:周期性瘫痪发作减少或消失.结论:周期性瘫痪患者应常规行内分泌等检查,查明病因,与预后密切相关.

    作者:郭艳平;张向东;杨清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低钠血症的分析

    目的:早期诊断低钠血症,及时治疗,降低HIE死亡率.方法:对1999-01~2001-12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者,于入院24h内抽取静脉血检查血清电解质.血钠<130mmol/L诊断为低钠血症并给予治疗,共105例.以积极治疗原发病为基础,在吸氧、保护脑代谢等综合治疗的同时,对轻度低钠血症患者给予限水、利尿等治疗,对中、重度低钠血症患者补钠.按3%氯化钠12ml/kg提高10mmol/L血钠计算,经静滴注3%氯化钠或生理盐水,无胃肠功能障碍者分次口服生理盐水提高血钠.结果:轻度低钠血症42例,占40.0%;中度52例,占49.52%;重度11例,占10.48%.痊愈83人,治愈率79.05%,死亡14人,死亡率13.33%.因病情危重自动出院8人,占7.62%.结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合并低钠血症临床无特异表现,监测血电解质可早期发现低钠血症,并及时限水、补钠等治疗,以提高HIE治愈率.

    作者:成怡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1例临床分析

    自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又称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IH),是一组病因不明,以体位性头痛为特征,侧卧位腰穿脑脊液压力低于0.686 kPa,并且除外脑脊液外漏、中毒、内分泌疾病、低血压、脱水等情况的一组临床较少见的疾病.该病预后良好.由Schaltenbrand于1938年首先报道.极易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血管性头痛、神经官能症等疾病.本文结合有关文献就我院1986~2001年所收治的11例SIH病人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李志平;谢向东;钱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关系

    本文根据临床及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检查方法,对98例新生儿窒息导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进行分析.

    作者:孙彩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41例治疗体会

    自1998年来,我院采用手术及药物综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1例,疗效满意,明显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生存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传军;布汝文;王建刚;李贵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新生儿窒息与血钙的关系分析

    本文为探讨新生儿窒息与血钙之间的关系,对我院近2年收治的76例窒息新生儿中查过血钙的54例进行分析.

    作者:陈秀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微量泵的应用对新生儿医源性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

    在新生儿输液过程中,液体需要24h均匀持续静脉维持,这样可减少高血糖、低血糖、水肿等医源性并发症的发生.我院1998~2001年有38例早期新生儿在输液时应用微量泵,与同期未用微量泵的30例早期新生儿作对照.结果在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丰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自血光量子疗法对脑梗死治疗的远期疗效观察

    近几年来应用自血光量子(UVB)治疗脑血管病的报道越来越多,但都是对UVB治疗脑血管病急性期的疗效观察,对其远期疗效的观察报道甚少.我科自1993年以来应用UVB治疗脑血管病1500多例,对其中37例脑梗死急性期应用紫外线辐射充氧血液回输疗法治疗的患者,进行1~1.5年以上远期疗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和凤;彭军;王云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臂丛神经根分束切断治疗手部痉挛13例报告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根分束切断治疗手部痉挛的疗效.方法:利用臂丛神经根相互代偿的原理,用选择性臂丛神经根切断术治疗手部痉挛的手术方法.结果:治疗的13例手部痉挛病人肢体痉挛明显减轻,部分患者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本疗法是治疗手局部痉挛的理想方法.

    作者:张鸿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性颅内血肿术后并发脑梗死17例报告

    我院自1996-01~2001-8共收治急性颅内血肿术后并发脑梗死的病人1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明燃;徐宝伟;张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贝尔面瘫治疗时机与临床疗效分析

    贝尔面瘫系指临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其它体征或症状的单纯性周围面神经麻痹,以颜面部表情肌群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1].作者采用综合疗法收治35例贝尔面瘫,疗效比较满意.

    作者:王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小儿急性偏瘫30例临床分析

    我院于1990-01~2000-01共收治小儿急性偏瘫30例,现经随访,结合原始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杨明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腔隙性脑梗死308例临床分析

    腔隙性脑梗死是指脑深穿枝动脉及分支闭塞引起大脑半球白质和脑干缺血性病变.自从CT问世以来,经CT证实的腔隙性脑梗死越来越多,现将我院经头颅CT证实的308例腔隙性脑梗死进行临床分析,以探讨其发病病因及危险因素.

    作者:张丽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RamSay Hunt综合征46例临床分析

    RamSay Hunt综合征亦称耳带状疱疹或膝状神经节炎,因早由RamSay Hunt 于1870年记载而命名,该病较少见,可占周围性面瘫的3%~12%[1].1981~1999年我科诊治46例该病患者,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对本病的病因、临床类型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张昆;郭冬菊;庞聪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囊虫病与脑卒中20例报告

    近年许多报道证实脑囊虫病与脑卒中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来自囊虫病高发区,而无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中青年患者,应警惕囊虫性脑血管病的可能性.现将我院1991~2002年收治的20例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习予祥;秦玉翰;黄志梅;丁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心综合征149例临床分析

    我院对1996-05~2001-12收治的心电图资料完全者39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脑心综合征149例.

    作者:杨中锋;亓伟;张洪臣;左绍祥;徐晓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高热惊厥90例临床分析

    我科于1994-01~2001-01月间收治高热惊厥90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素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出血患者30例康复治疗体会

    我院收治30例脑出血病人,现将康复期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居永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43例临床分析

    脑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死亡率高.现将我院收治的43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作一总结,并进行相应的临床分析.

    作者:贾凤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脊髓型颈椎病10例临床分析

    脊髓型颈椎病起病隐袭,早期症状各异,患者常常反复求诊于骨科、神经科、理疗科等多个临床科室,容易引起误诊.2001-01~2001-12我院神经内科收治该类患者10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向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性瘫痪208例综合治疗探讨

    我院近8年开展脑性瘫痪(脑瘫)综合治疗,采用穴位封闭为主,辅以功能训练及药物治疗,对收治的脑瘫患儿中的208例进行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丽萍;王秀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52例小儿颅内出血的临床报告

    本院从1996-02~2000-11共收治小儿颅内出血52例,其中新生儿33例(63.5%),婴儿17例(32.7%),幼儿2例(3.8%).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继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相关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CT及MRI临床应用,癫痫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为了探讨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临床特征及CT、MRI、脑电图相关因素,本文对我院1996-12~2001-12收治1850例中风病人,其中首次中风后继发癫痫100例,作一临床及影像学回顾性分析.

    作者:张宝朝;潘燕;殷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20例治疗体会

    我院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经前囟或人字缝硬膜下穿刺血肿抽吸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有山;刘玉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过敏性紫癜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17例分析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常见的全身性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为了更好地了解HSP并发中枢神经系统(CNS)损害的临床特点及指导治疗,现将我院两年来住院的17例HSP合并CNS损害的患儿临床总结如下.

    作者:靳秀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卒中患者精神障碍40例临床分析

    作者对40例有精神障碍的脑血管病人进行精神心理疗法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惠萍;陈攸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复发性脑出血68例临床分析

    急性脑出血多为高血压脑动脉硬化所致,但复发性脑出血的病因还不完全清楚,为探索其特点,现对我院3年来收治的68例复发性脑出血进行分析.

    作者:温昌明;张宝朝;朱喜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小儿惊厥临床分析

    现将我科从1997~2001年共收治216例惊厥患儿报告如下:

    作者:田发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征

    我院自1994~2002年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50例,占同期住院各种脑血管病的4.3%,65岁以上者占40%.现将65岁以上(老年组)的20例与同期65岁以下(对照组)的30例进行对比,以探讨老年人SAH的临床特点.

    作者:刘晋山;郭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病人的护理与健康指导

    老年人高血压病是老年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并发症多,作者对1997-11~2001-11门诊的老年高血压病50例,根据患者的知识层次,及患者的不同个性进行卫生宣教,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杨星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6例护理体会

    我院自2000-08~2002-03,在CT定位下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36例,取得了一定疗效,且无1例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桂平;唐荣菊;李光华;李爱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的护理

    目的:探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的护理要点.治疗方法:降纤酶10U+生理盐水150ml,静滴,qd,连用3天,同时应用常规治疗.结果:700例使用降纤酶患者中有2例发生脑出血死亡,并出现针眼处渗血、牙龈出血等.结论:做好脑梗死患者使用降纤酶期间的护理,能减少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作者:王月侠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卒中后抑郁病人的护理

    脑卒中后患者的生活发生了突然的变化,或轻或重的持续性残疾,机能障碍及并发症,这些变化使患者在家庭及朋友间的角色也有所改变,从而可能导致许多情感和行为障碍,其中抑郁常见,称为脑卒中后抑郁(PSD).

    作者:张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的健康教育

    现将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病人的日常生活质量及生命质量、自我保健指导、住院指导、出院指导教育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庞晓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梗死合并脑出血病人的护理体会

    我们神经内科目前收治的脑梗死、脑出血的患者比较多,为了提高对脑血管病的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在此浅谈对1例脑梗死合并脑出血的护理体会.

    作者:陈韵瑜;陈玲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婴幼儿高热惊厥的治疗和护理

    小儿惊厥在临床上发病多突然,表现凶险,发作时间可由数秒至几分钟,甚至时间更长,有时反复发作,而且不经过适应处理和精心护理,相当一部分不能很快恢复,可形成惊厥持续状态.如抢救不及时或处理不当均可危及婴幼儿的生命或发生严重脑组织损伤,留下后遗症.因此对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尤为重要.现将我们经治的30例高热惊厥患儿进行急救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焦启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出血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

    脑出血病人早期给予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的同时结合心理康复与运动康复的护理,对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家庭精神负担及经济负担至关重要.

    作者:李凤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血管病患者鼻饲的护理体会

    脑血管病病人可因双侧皮质延髓束受损,咽后壁的随意运动受到影响,不会咀嚼,我们可针对其特点进行鼻饲,体会如下:

    作者:黄艳玲;马丽影;张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疼痛病人的护理体会

    我科从1996-01~1998-01月收治32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痛患者,现将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温静;马丽影;张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动静脉畸形病人术前术后的观察与护理

    我院自1993-05~2001-05共手术治疗脑动静脉畸形40例,效果满意.现将我们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程爱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出血伴中枢性高热病人的降温护理

    中枢性高热是脑出血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为非感染性高热,多无寒战,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温在发病早期(48h内)可骤然升高至39℃以上,热型多呈稽留热.体温分布不均匀,温度不对称,皮肤干燥无汗.物理降温则有一定的疗效,单纯药物降温效果不好.

    作者:黄燕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应用两种不同剂量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我院神经内科自1998年3月以来应用不同剂量的降纤酶治疗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现将用药过程中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佃芹;刘桂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抑郁症患者心理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评估心理护理对抑郁症的效果.方法:对80例符合CCMD-2-R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除服抗抑郁药外,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对照组只服抗抑郁剂不进行心理治疗.对两组患者采用自编量表评定患者是否安心住院,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的减分率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安心住院率及疗效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助于患者安心住院并提高疗效.

    作者:孙胜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卒中后癫痫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

    现将脑卒中后28例癫痫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45例脑卒中患者均为1996-03~2002-01急诊留观察及住院病人,均经CT或MRI检查确诊.男性185例,女性60例,平均60±13岁.其中脑出血81例,脑梗死12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

    作者:张秋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我院自1998-08~2000-06使用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燕;高亮;迟玉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东菱迪夫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东菱迪夫(DF-521)治疗早期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将起病24h内的12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DF-521组和低分子右旋糖酐加丹参对照组,治疗组首日静滴DF-521 10u,隔日用5u静滴,共用3次.结果:2周后进行疗效评分,治疗组总显效率83.3%,明显高于33.3%的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DF-521具有系统调整凝血纤溶改善循环等多种作用,治疗早期脑梗死,尤其是超早期脑梗死疗效显著.

    作者:高均合;刘洪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对脑卒中患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观察

    目的:评价卡介菌多糖核酸(斯奇康注射液)对脑卒中患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方法:70名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及后遗症期)随机分为预防组、对照组,预防组肌肉注射斯奇康注射液0.5mg,每周2次,共18次,两组病人每2周门诊或电话追踪随访,登记上呼吸道感染次数、天数,观察时间为6个月.结果:在脑卒中患者6个月的观察中,预防组的感染人数及感染天数均比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斯奇康注射液能提高脑卒中患者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能力,减少发病次数,降低患病严重程度.

    作者:周钦;曹传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罗华宁片治疗原发性高血脂症80例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临床用药探讨罗华宁片治疗高血脂症,证实其治疗高血脂症的显效性.方法:对80例原发性高血脂症患者进行口服罗华宁片治疗8周,观察其用药前后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查TC、TG、HDL-C、LDL-C,发现TC、LDL-C明显下降,HDL-C明显上升,TG无显著变化.治疗前后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罗华宁片治疗除单纯高甘油三酯血症以外的高血脂症疗效肯定.

    作者:常红娟;常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拜新同和依那普利联合治疗高血压并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把血压降低到合适水平,可预防脑卒中的发生.从1998~2001年,我们通过对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病人116例采取降压治疗,对预防再次并发脑卒中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武占红;李援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硬膜外阻滞下辅助亚麻醉剂量的氯胺酮和咪唑安定的临床观察

    本文旨在通过观察硬膜外阻滞下,分别辅助氯胺酮和咪唑安定、芬太尼和氟哌利多病人对术中内脏牵拉的反应,评价上述两组药物在硬膜外阻滞下辅助应用对术中牵拉反应的对抗情况.

    作者:付金厚;张彩举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神经源性水肿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刺五加注射液对神经源性水肿的疗效.方法:将68例神经源性水肿患者给予刺五加注射液静滴,每日80~100ml不等,20d为一疗程,可应用1~2个疗程.同时,与常规应用丹参针或川芎嗪针治疗神经源性水肿的40例患者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患者患肢消肿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刺五加注射液对治疗神经源性水肿疗效确切,无副作用,较临床常规治疗者效佳.

    作者:时新艳;李富慧;方建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小剂量熟大黄预防妊高征的临床观察

    妊娠高压综合征(PIH)是妊娠期特有而又常见的疾病,是指妊娠20W后发生水肿、高血压、蛋白尿,严重者可发生头晕、头痛、眼花、恶心、呕吐、甚至抽搐、昏迷至母婴死亡.迄今为止,仍为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国内报告发病率约9.4%,在孕妇死亡原因顺位的第二位,因此加强预防措施非常重要.我院自2000-01~2001-12应用小剂量熟大黄预防PIH的发生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海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不规则服药对脑血管病发生的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不规则服药对脑血管病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166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对其服药规则与否和高血压病程对脑血管病发生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不规则服药并发脑血管的人数显著高于规则服药者.结论: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应正规服药,对减少脑血管病发生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强;乔鹏;杨丽红;杨丽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尼莫地平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报告

    我们采用尼莫地平注射液静滴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曾成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噻氯匹定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探讨

    我们应用噻氯匹定治疗急性脑梗死并与阿司匹林治疗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中华;孙呈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蛋白水解物治疗脑萎缩38例临床疗效观察

    脑蛋白水解物是幼小动物大脑组织的提取物,主要含神经多肽基因、核苷酸、神经介质和神经营养因子等生物活性成分,是调控神经发育,决定神经细胞分化及轴索伸展方向的物质.本文应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38例因脑血管病所致的脑萎缩的患者,发现用药后患者智力、肢体功能、语言能力均有明显改善,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丽;常乐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癫痫患儿服用苯巴比妥时血清浓度、血清游离浓度和唾液浓度的关系与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苯巴比妥(PB)治疗癫痫时的血清浓度(Cp)、血清游离浓度(FCp)、唾液中浓度(Cs)的关系.方法:用Waters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56例单服PB的癫痫患儿的3种PB浓度.结果:不同年龄组癫痫患儿之间PB的平均Cp、FCp、Cs差别无显著意义;Cp与FCp,FCp与Cs有较好的相关性,而Cp与Cs之间相关性不明显.结论:测定Cs可反映FCp的水平,因此可通过测定PB的Cs水平检测PB实际抗癫痫药物浓度.

    作者:王莉;陈国洪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托吡酯添加治疗小儿难治性癫痫12例疗效观察

    难治性癫痫,又称顽固性癫痫,指癫痫发作频繁,应用适当的第一线抗癫痫药正规治疗且药物浓度在有效范围内两年以上,仍不能控制发作而影响日常生活.对于这类病人,临床治疗上比较棘手.1999年3月,托吡酯上市以来,已有个别报道作为一种新型的难治性癫痫的添加新药.现将我们2年来门诊12例小儿难治性癫痫应用托吡酯作为添加治疗临床观察如下.

    作者:李成用;赵秋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A型肉毒毒素治疗面肌痉挛38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治疗偏侧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对38例偏侧面肌痉挛进行面部肌肉多点注射A型肉毒毒素.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完全缓解11例,明显缓解27例,总有效率100%.起效时间平均3d.局部反应轻微,无全身反应及过敏反应.结论:A型肉毒毒素局部肌肉注射是治疗面肌痉挛的一种安全、有效、易行的方法.

    作者:钟建国;宋维庚;陈红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尿激酶和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42例报告

    我们用小剂量尿激酶与低分子量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刘葛霞;尚桂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脑梗死的有效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者关注的问题.近我们采用降纤酶治疗脑梗死50例取得不错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傅继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西拉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我们对38例糖尿病肾病伴高血压患者应用西拉普利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路素品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的近期疗效.方法:对6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运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治疗)32例与对照组(运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29例,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近期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基本痊愈与总显效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性眩晕近期疗效肯定.

    作者:李忠;杨建中;李玉英;纪彦文;王著安;曾家权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6-二磷酸果糖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1,6-二磷酸果糖(FDP)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方法:119例DP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给予甲钴胺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治疗组64例,在甲钴胺治疗基础上加用FDP 10g静滴,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0d.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3.8%,对照组有效率74.5%.两组疗效和症状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FDP联合甲钴胺是治疗DPN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徐磊;张会娟;申丽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纳洛酮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盐酸纳洛酮,为羟二氢吗啡酮的衍生物,为阿片受体纯拮抗剂.

    作者:张环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3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降纤酶(SVATE-4)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在临床上选取急性颈内动脉系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降纤酶10u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滴,隔日1次,共3次,1周后予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静滴,每日1次,同时予肠溶阿司匹林、潘生丁等治疗.两组均以14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能显著降低纤维蛋白原、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CT检查显示治疗组病灶缩小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降纤酶对急性脑梗死近期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且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朱海清;陈泉坤;康平;邓国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乌拉地尔对高血压急症的降压效应.方法:通过对已确诊的40例高血急症患者,先用乌拉地尔12.5~25mg稀释后静脉注射,然后用50~100mg溶于5%葡萄糖水中静滴,5min、15min至90min后进行血压测试.结果:40例高血压急症患者,用乌拉地尔治疗均有明显的降压效果.结论: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急症,临床疗效较满意.

    作者:黄舜娟;杨翼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牵正膏治疗面神经麻痹81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牵正膏对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牵正膏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牵正膏外敷治疗和激素等治疗.结果:牵正膏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牵正膏对面神经麻痹有确切疗效.

    作者:张宗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西比灵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西比灵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疗效.方法:84例发病24h内入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西比灵5mg,口服2/d,同时予止血、镇静、止痛、脱水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尼莫地平60mg口服,4/d,止血、镇静、止痛、脱水等治疗同治疗组.结果:治疗组4例出现脑血管痉挛,占9.5%;对照组3例出现脑血管痉挛,占7.1%.两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口服西比灵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有效.

    作者:宋占龙;许洪发;毕红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忆立福治疗脑血管性痴呆57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促智药忆立福治疗血管性痴呆效果.方法:将57例符合VD标准病人分成二组;对照组Ⅰ组和治疗组(Ⅱ).Ⅰ组用维脑路通0.4g,胞二磷胆碱0.5g.Ⅱ组在Ⅰ组基础上加用忆立福600mg,2周为一疗程,共2个疗程后分别进行智力比较.结果:忆立福提高VD患者的智力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忆立福对血管性痴呆有一定治疗作用.

    作者:陈其寿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赛莱乐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赛莱乐治疗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45例,应用赛莱乐(盐酸丁咯地尔)200mg溶于生理盐水200ml静滴,10天一疗程.对照组40例,应用丹参注射液20ml溶于5%葡萄糖200ml静滴,10天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赛莱乐能迅速有效地控制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致的眩晕症状

    作者:彭小兰;赵静;严雯;吴惠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观察

    自2000年~2002年4月,我们应用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26例,取得较满意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天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观察

    为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有效的治疗方法,1998-02~2001-04我院对出生后24h入院的中、重度HIE患儿应用纳洛酮治疗,并作随访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薛春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刺五加对脑损伤后精神障碍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

    本研究对52例颅脑损伤后患者采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与同期采用常规治疗进行比较,观察疗效.

    作者:刘宏伟;马红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半常规量甘露醇治疗脑卒中对肾功能损害的观察

    我们自1998年6月以来,采用半常规量甘露醇0.5g/(kg*次)治疗脑卒中50例,并与常规量甘露醇1.0g/(kg*次)治疗的脑卒中50例进行肾脏损害的观察.使用半常规量组明显降低了肾脏损害,且降颅压效果基本相同.现报告如下:

    作者:潘凤武;刘永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65例精神分裂症服用氯氮平治疗中的脑电图变化

    氯氮平(Clozapine)系国产的一种广谱抗精神病药物,目前临床使用广泛.现将我们观察的1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氯氮平前后引起的脑电图改变报告如下.

    作者:娄明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评价静脉应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经临床随机、对照实验,并和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比较,应用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及脑梗死体积进行疗效评价,同时比较其血浆纤维蛋白原、D一二聚体及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观察其安全性.结果: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组神经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从治疗后3天即出现明显效果.在治疗7、14d的CT扫描治疗组的低密度缺血灶体积(10.45±2.24ml,8.16±1.81ml)较对照组明显缩小(P<0.05).从总有效率比较显示:治疗组(82.50%)优于对照组(65.00%),有显著性差异(P=0.04).用药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P=0.03),D一二聚体升高(P<0.01);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出血等不良反映.结论:小剂量尿激酶静脉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是有效、安全的方法.

    作者:郭月叶;刘乐喜;刘远洪;郭雅聪;牛好敏;张红菊;郝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出血微创穿刺清除术与开颅手术治疗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研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微创穿刺清除术(下称微创)和开颅手术清除血肿(下称开颅)两种治疗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对1999-09~2001-12内科61例微创清除术和外科同期98例开颅清除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比较其术后死亡率、再出血率、颅内感染率、致残率、生活自理能力、住院花费等指标,分析两种方法之利弊.结果:两种方法在死亡率、颅内感染率、再出血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而微创较开颅能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少住院花费.结论:微创有助于提高脑出血病人的生活质量,节约住院费用,是一种可以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徐建银;钱敏;刘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扫描仪诊断Chiari畸形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低场强磁共振扫描仪诊断Chiari畸形的价值.方法:通过对35例1至60岁该类患者磁共振(MRI)检查结果的回顾,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Chiari畸形第1型31例,第2型4例,第3、4型病例未发现.结论:利用低场强磁共振扫描仪诊断Chiari畸形是一种无创伤、全方位、无放射性,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的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作者:刘爱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颏孔甘油灌注治疗三叉神经痛18例报告

    1998~2001年,作者采用通过颏孔用纯甘油注入下牙槽神经管治疗三叉神经的分支下牙槽神经、颏神经痛[1]18例.本组病例在疗效和复发率方面均优于目前文献报道的各病组.现将1~3年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赵强;宋忠臣;周弘;吕保辉;张彦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早期双鞘内脑脊液置换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分析

    近年来,我们采用早期双鞘内脑脊液置换并鞘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12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超;郭大峰;王东伟;亢慧慧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注氧脑脊液置换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注氧脑脊液置换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效果.方法:113例SAH均行腰穿放出5~20ml血性脑脊液,在鞘内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和氧气5ml,对脑脊液中红细胞消除时间和临床转归进行观察.结果:113例注氧3~6次,平均4次脑脊液中红细胞消除.临床治愈58例,治愈率51.3%;好转39例,有效率35.3%;并发脑梗死9例(7.9%),轻度脑积水4例(3.5%).结论:注氧脑脊液置换可有效提高SAH病人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郎胜利;梁春丽;廉三虎;韩利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神经内窥镜治疗阻塞性脑积水48例报告

    阻塞性脑积水的原因有先天畸形、肿瘤、炎症粘连、寄生虫及血块堵塞等.1995年1月至今,我们采用神经内窥镜技术,对该类疾病进行对症对因治疗,共4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进显;焦政安;宋玉;胡成旺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酶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酶的变化.方法:对11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血清酶的检验.结果:其中血清酶升高者25例(占21.2%),各项血清酶均值高于正常值(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酶的分析有助于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

    作者:王元元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低场强磁共振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在低场强磁共振设备中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价值.方法:对16位29~60岁无明显诱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运用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3D TOF MRA)行颅内动脉血管成像检查.结果:16例患者均为单发动脉瘤,均手术证实.结论:在低场强磁共振设备中运用血管成像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能为其手术治疗提供客观有价值的依据,且无放射性,无创伤,不需要对比剂.

    作者:吴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50例CO中毒性脑病的CT分析

    急性CO中毒是北方冬季的常见病,其首发症状和迟发症状均系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头颅CT对CO中毒性脑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指导意义.现将我院50例CO中毒患者的CT影像改变进行回顾和分析.

    作者:张孟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上肢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

    目的:观察总结上肢神经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体会.方法:对81例102条神经根据不同损伤类型,采用神经松解术,神经端-端缝合术,电缆式神经移植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2~13年,按照神经损伤评定标准四级法评价,优良率85.36%.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上肢神经损伤,可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李红;吴桂勇;郑军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与CT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CT诊断价值.方法:将具有不同临床症状的35例老年患者(60岁以上)均做CT平扫,其中8例同时增强扫描.结果:35例分别表现为等、低、混杂密度血肿,其中以低密度者较多.结论:CT扫描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洪增;王建洲;关文华;顾仁骏;张中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治疗

    我院自1998-01~2001-6手术治疗双侧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34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于华强;孙树立;王春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昏迷患者的胃管置入法的探讨

    昏迷者不能经口进食,为保证患者能摄入足够的营养,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促进身体的康复.往往需要安置胃管进行鼻饲,以供给患者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和药物以达到治疗目的,护士必须掌握好胃管置入的操作,以减少病员不必要的痛苦.

    作者:陈玲红;陈韵瑜;林平冬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我科自2000-04~2002-03对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简称微创)和开颅血肿清除术(简称开颅)在超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报告如下:

    作者:郝彬;马冀;余少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腰穿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脑室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我院自1996年开始对脑室出血患者采用腰穿脑脊液置换方法治疗脑室出血,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富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心电图改变分析

    本文将我院1998~2001年收治的72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报告如下,以探讨SAH对心脏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珍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两种钻颅抽吸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比较

    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逐步由开颅清除血肿向微创伤清除血肿的方向发展,因此,出现了钻颅抽吸术、阿基米德钻血肿粉碎器、贾氏[1]微创血肿粉碎针等一些方法和器械,使治疗变得更为简单和方便.本组资料旨在研究单纯钻颅抽吸术与贾氏微创血肿粉碎术两种方法的比较.

    作者:王永民;张法丞;李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切除脑垂体腺瘤26例报告

    目的:探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处理脑垂体腺瘤的手术方法、操作要点以及术后处理.方法:对26例脑垂体腺瘤患者采用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进行脑垂体腺瘤切除术.根据骨性鼻中隔推开的易难程度,9例采用经单鼻孔-蝶窦直接入路,17例采用经单鼻孔-鼻中隔中段-蝶窦入路进行手术.根据患者鼻孔大小,21例进行了鼻小柱一侧或右侧鼻翼基部切开.结果:手术时间平均56分钟.肿瘤镜下全切20例,次全切除6例,术后发生脑脊液鼻漏和鼻中隔穿孔各1例.经5个月~4年随访,肿瘤复发3例.结论:经单鼻孔-蝶窦入路脑垂体瘤摘除术缩短了手术路径、暴露所需时间短、创伤小,是处理鞍内和大部位于鞍内的肿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许小兵;张永红;刘娟;张景龙;李光;郭勇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自行吸收1例报告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的常见病,发病率为1/10万至2/10万[1].由于其特殊的病理生理基础,血肿会逐渐扩大,不采取手术治疗则血肿难以吸收.我院收治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年半后血肿自行完全吸收,现报道如下.

    作者:严亦平;张宝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极重型格林-巴利综合征救治成功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男,34岁.因四肢无力进行性加重2d,伴声音嘶哑、呼吸困难1d于2001-08-22入本科治疗.于入院前2d出现双下肢无力,迅速加重且上升至双上肢无力,入院当天出现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6次/分,血压15/10kPa,呼吸32次/分,呈吸气性呼吸困难.

    作者:胡团敏;黄永德;何文钦;叶迎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腓骨肌萎缩症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女,42岁.于1997年4月出现双下肢力弱并逐渐萎缩,病症缓慢加重.自2000年1月份起,逐渐出现站立、行走不稳定,垂足.

    作者:杨培全;龙健中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家族性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一家系7例报告

    1病例报告先证者Ⅲ2,女,32岁,2001年11月神经内科门诊。患者于1990年起出现行走不稳、易跌,渐出现语言含糊不清,进食、饮水易呛咳,双手笨拙及意向性震颤。就诊时症状明显,搀扶下勉强行走,生活不能自理,完全依靠家人。查体:站立不稳,双眼轻度水平性眼震,指鼻试验、轮替快复试验、跟膝胫试验、起坐试验、反跳试验均为阳性。无肌肉萎缩,肌力正常,肌张力增高,双侧腱反射亢进,双侧巴宾斯基征阳性,全身深浅感觉未见异常。头颅MRI:小脑萎缩。临床诊断: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

    作者:黄志东;顾承志;黄怀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5例误诊分析

    目的:研究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SIH)的特殊表现,探讨误诊原因.方法:4年来我科误诊5例SIH患者,对其临床表现、脑脊液压力、病史询问、头颅CT和MRI增强扫描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误诊原因常为病史询问不充分;对其产生的特殊临床表现如起立性头痛、脑神经损害不熟悉;对其特殊影像学变化、血性脑脊液不了解.结论:仔细询问病史,熟悉特殊临床表现及辅查(CT、MRI)可排除与SAH、脑膜炎混淆.

    作者:李经伦;席春江;岑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蛛网膜下腔出血23例误诊分析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典型病例诊断不难,对于早期病例及不典型病例极易误诊,以致于影响治疗,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笔者现对1998-01~2001-12遇到的23例SAH误诊病例进行分析.

    作者:朱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进展

    垂体腺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1].人们经过100多年不懈努力,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现代内分泌学、现代影像学、现代神经眼科学、现代病理学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对垂体腺瘤的临床和基础有了较深入的研究.虽然大多数垂体腺瘤属良性肿瘤,但由于其位于蝶鞍区,位置较为重要,且部分肿瘤侵及或(和)包绕颈内动脉或其他邻近重要结构,呈侵袭性生长,手术难以完全切除,造成术后复发,给治疗带来困难.侵袭性垂体腺瘤复发性高和治愈率低,一直是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原因,是目前神经外科领域主要难题之一.随着现代内分泌学、现代影象学等的发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对侵袭性垂体腺瘤发病机制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就其近年来有关病理和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牛光明;薛德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机制及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可高达25%~90%,神经病变可累及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产生疼痛、麻木、运动障碍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上对此尚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基础研究的进展,如神经血流量测定、神经病变超微结构和酶动力学研究,不仅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机制加深了认识,同时为针对性药物治疗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作者:汪保孝;王根绪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45例疗效观察

    我院儿科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病毒性脑炎4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聂树禄;赵兵;赵仙;李玉清;安刚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