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萎康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治疗组使用萎康方作为基本方加减治疗,对照组使用口服维酶素片、维生素C以及维生素E胶丸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胃镜疗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对照组为75%,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对照组70%,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萎康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陈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复方九味羌活汤治疗湿热型子宫异常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型子宫异常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用复方九味羌活汤治疗,对照组30例用妈富隆治疗.治疗3个月后再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止血时间、月经规律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控制时间、月经规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九味羌活汤对湿热型子宫异常出血疗效与西药妈富隆相当,但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汤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坤泰胶囊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坤泰胶囊合甲硝唑治疗,对照组单用甲硝唑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阴道细胞成熟指数及复发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 (P <0.01).两组治疗后阴道细胞成熟指数组间比较,治疗组底层细胞明显减少,表层细胞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底层、表层细胞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坤泰胶囊合甲硝唑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作者:李姣;林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性肺炎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用哌拉西林钠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0例单用哌拉西林钠注射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拉西林钠注射液加参附注射液治疗老年性肺炎疗效显著.
作者:邓玉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7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5%,对照组为86.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结合针刺四缝穴治疗慢性喘息型支气管炎有较好效果.
作者:谷伟中;王福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丹参降香汤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小儿肺炎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应用西药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丹参降香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体温恢复时间、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以及体温恢复时间、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降香汤治疗小儿肺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鲁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突发性耳聋患者6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予以丹参多酚酸盐、地塞米松、脑蛋白水解物静脉滴注以改善循环、减轻神经水肿、营养神经,并配合针灸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小柴胡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0%,对照组为70.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损程度越轻,疗效越好,不同程度耳聋总有效率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柴胡汤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突发性耳聋有较好疗效.
作者:曹志;李浩;刘元献;古苑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50例运用柴胡疏肝散合黛力新治疗,连续服药14天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临床痊愈28例,显效19例,好转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4%.结论:柴胡疏肝散联合黛力新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陶金柱;段可杰;曹娟;高旸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生脉饮加味合西药常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76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按需给予沙丁胺醇气雾剂(万托林)吸入,口服茶碱缓释片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脉饮加味口服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行肺功能检查、临床症状问卷调查.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8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3个月后肺功能FEV1、FEV 1%、FEV1/FVC明显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对照组以上指标治疗后较治疗前稍提高,但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饮能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肺功能.
作者:罗明;邓玉艳;陈梦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痛风肾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予西医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5%,对照组为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除对照组Scr水平外,两组Bun、UA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的Scr、UA水平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风肾疗效满意.
作者:董剑出;张宗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与对照组38例,治疗组采用乌梅丸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诺氟沙星胶囊合黄连素治疗.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结肠镜检查积分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80%,对照组为76.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结肠镜检查积分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梅丸加减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较诺氟沙星胶囊合黄连素治疗效果更好,可资临床医师借鉴.
作者:朱中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凉血化斑汤治疗结节性血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结节性血管炎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凉血化斑汤为主治疗,对照组20例以激素为主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化斑汤为主治疗结节性血管炎有较好疗效.
作者:王继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辨识融入社区健康管理对代谢综合征防治的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所在社区存在代谢综合征的常住患者5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4例.两组均接受正规个体化的降压、降脂等药物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门诊随访的方式观察其病情变化,观察组以中医体质辨识为指导进行社区健康管理.干预1年后,对比两组患者的BMI、血压、FPG、TC、TG、HDL-C和LDL-C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过1年的干预后,BMI、收缩压、舒张压、FPG、TC、TG、LDL-C水平均低于干预前,而HDL-C水平则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BMI、收缩压、舒张压、FPG、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HDL-C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体质辨识融入社区健康管理能够更有效地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血脂、血糖、血压等指标,提高代谢综合征的防治效果.
作者:廖剑宏;杨路平;刘青霄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杏仁煎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疗效.方法:将94例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采用杏仁煎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单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87%,对照组为87.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退热时间、咽充血改善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肯定,症状、体征改善较快.
作者:徐莉;王媛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降黄合剂Ⅱ号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合降黄合剂Ⅱ号方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结束后观察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r-GT)、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PTA)等指标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治疗后r-GT、TBIL、PTA水平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黄合剂Ⅱ号方能改善肝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胡依文;杨丹;杨蒋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合消风散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湿热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黄连解毒汤合消风散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结果:痊愈率和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69.77%、93.02%,对照组分别为21.43%、78.57%,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连解毒汤合消风散治疗湿热型湿疹有较好疗效.
作者:李曙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辨证施治给予汤剂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联合甲硝唑灌肠治疗.治疗28d(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痊愈率治疗组分别为92.3%、46.2%,对照组分别为71.8%、15.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口服联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曾劲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蓄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蓄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治疗组各20例.对照1组采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对照2组予美沙拉嗪治疗,治疗组采用美沙拉嗪合葛根芩连汤治疗,3组疗程均为8周.疗程结束后比较各组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末及治疗后第8周末IL-6、TNF-α的水平变化.结果:3组治疗后第4周末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第8周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周末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下降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合美沙拉嗪能使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蓄证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降低,减轻患者的炎症反应.
作者:张理顺;李心茹;鲁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蒿汤加减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肯定.
作者:张健;李海涛;陈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脉络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心血瘀阻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冠心病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患者128例,进行分层区组随机、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分为治疗组63例,对照组65例,治疗组口服脉络通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片治疗.疗程均为4周.结果:高血压疗效、降压分级疗效(Ⅰ级、Ⅱ级)、中医证候疗效、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硝酸甘油停减率、24h高收缩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24h高收缩压用药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症状体征不良事件.结论:脉络通对于冠心病心绞痛合并高血压病心血瘀阻证患者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降低收缩压方面优于复方丹参片,且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李桂伟;刘新桥;胡思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清开灵注射液联合银翘散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上呼吸道感染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清开灵注射液合银翘散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联合银翘散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安全有效方法.
作者:王荣宝;杨翠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白芍七物颗粒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治疗组予白芍七物颗粒剂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予西药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7.06%,对照组为58.8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七物颗粒剂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
作者:宋艳;杨周雨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内镜下表现和特点.方法:对我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9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内镜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169例确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病变范围以侵犯直肠(62.13%)和乙状结肠(34.91%)为主,肠黏膜改变以糜烂溃疡(88.76%)、充血水肿(83.43%)、脓性分泌物或白苔附着(26.04%)为主,未见癌变.结论:溃疡性结肠炎以直乙结肠病变为主,肠黏膜改变以糜烂溃疡、充血水肿、脓性分泌物附着为主要表现,癌变发生率较低.
作者:夏忆澄;闫伟;陈洪林;封以生;吴诗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0例胸痹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汤加减,对照组给予脑心通胶囊.治疗28d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43%,对照组为74.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治疗组在胸痛、胸闷改善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胸痹心痛疗效显著.
作者:任浩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清脑止晕颗粒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痰瘀互结型)的疗效.方法:将95例辨证为痰瘀互结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丹红注射液合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清脑止晕颗粒治疗.观察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为78.7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椎-基底动脉平均流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脑止晕颗粒治疗疾瘀互结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
作者:耿昌;王天玲;潘洪涛;郑作峰;王泰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黄芪四物汤加减联合耳穴对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0例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患儿采用黄芪四物汤加减联合耳穴治疗.结果:经过30d的治疗,40例患者基本痊愈,随访1年,治愈30例,显效7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75.0%,总有效率为92.5%.结论:本方对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显著,有推广价值.
作者:韩玲;柴梅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运用疏肝行气活血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6例.治疗组予疏肝行气活血汤治疗,对照组予水飞蓟素片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血脂、肝脏B超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46%,对照组为69.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TG、TC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其中治疗组TC及TG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肝脏B超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肝脏B超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疏肝行气活血汤能有效治疗NASH,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包晓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肾滋阴清火法治疗老年性失眠症的疗效.方法:将30例失眠症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6例子益肾滋阴清火法治疗,对照组14例子地西泮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对照组85.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滋阴清火法治疗失眠症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主要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杨乐乐;储呈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参榆结肠康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在口服美沙拉嗪的同时给予参榆结肠康保留灌肠,对照组单纯给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两组均以15d为1个疗程,随访3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8%,对照组为81.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榆结肠康保留灌肠联合美沙拉嗪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比单纯口服美沙拉嗪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劲枝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神仙解语丹治疗中风(风痰阻络型)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风痰阻络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神仙解语丹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仙解语丹治疗中风(风痰阻络型)偏瘫有较好疗效.
作者:陈美丽;李赵军;谭赛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2007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提示我国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呈明显增长态势,冠心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该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等范畴,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古籍就已经对胸痹进行了阐述,经过历代医家传承及发扬及当代学者使之与循证医学、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现已形成较完整的诊疗体系.笔者拟就该病的辨证论治现状综述如下.
作者:尹静;蒙定水;黄修解;何晓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随着研究不断进展,现已发现多种细胞因子参与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如Fas、FasL、Bcl-2、Bax等,深入发掘因子通路机制对慢性胃炎的病机效应,已成为指导研究与治疗慢性胃炎的重要策略.现以Fas、FasL因子对慢性胃炎的各方面影响为重点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程臣;林寿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药对即为对药,是中药配伍的小单位,遵循中药配伍的“七情合和”理论,已成为相对固定的组合形式.有研究表明,药对配伍后比单用时药效更加显著[1].配伍后的化学成分也不同于两个单一草药,产生了新的化合物[2],配伍后均显示出了良好的协同作用[3].柴胡与黄芩合用,首见于《伤寒论》小柴胡汤方中,为和解少阳方剂中具有代表意义的配伍.《伤寒论》中柴胡类方6首,均见柴胡、黄芩的配伍.《金匮要略》中柴胡入7方,有柴胡、黄芩药对者6方[4].柴黄配伍,共奏“透散半表之邪、清泄半里之热”之功效.后世得柴黄配伍启发,按不同比例配伍开发出了柴黄颗粒、柴黄软胶囊、柴黄冻干粉针等产品,均由柴胡和黄芩2味药组成.近年来,对柴胡、黄芩这一经典药对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综述如下,以期为更好地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胡煜明;李顺祥;严建业;李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医药治疗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丰富的临床经验.为了更详细地认识心衰的病因病机及治疗,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对当代有代表性的中医各家治疗心衰的经验进行了总结,现综述如下.1 名医经验论述笔者导师关继华认为,心衰主要病机为心肾阳虚;主要病理改变为气虚血瘀;主要临床表现为悸肿咳喘;主要治法是温阳益气、活血利水.结合临床拟定了经验方,以参附汤、芪附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人参黄芪汤为基础方加减化裁组成温心汤.
作者:焦全林;关继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水——生命所必需成分,而维持生命的关键因素就是细胞内外水平衡的稳定.水的跨膜转运是一组与水通道密切相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水通道蛋白(AQP)类属于古老的跨膜通道蛋白家族,是其中的重要成员,也是一组与水通道密切相关的细胞膜转运蛋白.水的跨膜转运对于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及作用.从1991年至1992年,研究者先后对水通道蛋白-1进行了功能鉴定和分子克隆,第一次对水通道蛋白的存在予以肯定.至今为止,人们已经发现的水通道蛋白共13种.在1993年,Fushimi克隆确认了水通道蛋白-2(AQP2),是水通道蛋白家族中的一种[1].
作者:李思思;张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丛集性头痛(Cluster Headache,CH)是原发性血管神经性头痛之一,其特点为局限于单侧的以眶、颞、额等区为主的严重发作性疼痛,并伴有同侧的球结膜充血、流泪、鼻塞等自主神经症状.有典型的丛集期及缓解期.在丛集期内头痛密集发作,因而得名[1],属于中医学“头痛”、“头风”范畴.其终生患病率约为0.12%,部分有遗传趋势,男女比率约为2.5~3.5∶1[2-5].但因其疼痛程度严重,近年来受到神经内科医师的重视.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针刺镇痛机制进一步研究,针灸在治疗痛症方面显示出了独特的疗效,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丛集性头痛方面的相关研究文献,现综述如下.
作者:宋登丽;彭小莉;余葱葱;王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刺血疗法,古代又称为放血疗法,或日刺络法,是指以三棱针、梅花针、毫针等刺破患者相关的腧穴、病灶、病理反应点或浅表小静脉,放出适量血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刺血疗法早见于《五十二病方》中,发展至今更加完善,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临床各个治疗领域.近年来,刺血疗法因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且在儿科常见病中具有较好的疗效,逐渐被患儿家长所接受.本文就刺血疗法对外感发热、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小儿惊厥、小儿遗尿、小儿便秘、小儿腹泻7种儿科常见病的治疗作如下综述.
作者:蔡京华;井夫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退行性腰椎滑脱(DS)又称假性腰椎滑脱,是指由于腰椎退行性病变、关节突关节紊乱、周围韧带松弛、椎体失稳,导致椎体向前或向后滑脱,严重时压迫相应神经根,出现腰痛或下肢麻痹、疼痛等表现的疾病.在所有的腰椎滑脱中,由峡部崩裂引起的滑脱约占15%,退行性腰椎滑脱约占35%.其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29∶1,是引起中老年人活动障碍的重要原因,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1].腰椎滑脱常见的部位是L4~L5及L5 ~S1,其中腰5椎体发生率为82% ~ 90%[1-2],滑脱程度多为Ⅰ°,常合并椎管狭窄、骨质疏松症等疾病.退行性腰椎滑脱是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据统计,腰椎滑脱患者中仅10%需手术治疗[3].
作者:方钢;谢家威;吴成宾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导致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的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以乏力、多汗、易饥、消瘦、焦躁易怒、失眠、指舌震颤、心慌、突眼为主要表现.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瘿气”范畴.西医学目前治疗甲亢主要有3种方法,即抗甲状腺药物、I131和手术治疗,每种治疗方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中医学对甲亢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一定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甲亢的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李艳婷;崔云竹;邵红雨;贾丽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前肿瘤已成为人类生命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其病死率高,且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恶性肿瘤多数进展较快,治疗手段主要为手术、放疗、化疗及中医药治疗,但由于肿瘤具有免疫逃逸和免疫耐受的能力,其临床控制效果仍不理想.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生物治疗已作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应用于临床.目前肿瘤的生物治疗主要包括淋巴因子激活杀伤细胞(LAK)、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CD3单抗激活的杀伤细胞(CD3AK)及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等.其中CIK日益受到肿瘤临床治疗的重视.CIK细胞是一种异质细胞群,其细胞的主要成分是双阳性CD3CD56细胞和双阳性CD3CD8细胞,其特点是杀瘤谱广、杀瘤活性强、增殖活性高.
作者:赵莉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该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患病率和病死率均高.2000年WHO估计全世界有274万人死于COPD,每年COPD影响可能多达6亿人.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估计:1990年COPD在疾病造成的负担中位居第12位,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疾病负担的第5位,并成为第3大死亡原因[1].
作者:高娇;黄修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的遗传性疾病,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滑囊、软骨、肾脏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病损及炎性反应[1].本病属中医学“痹证”、“白虎历节”等范畴.痛风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人类的健康已构成潜在的威胁.西医运用秋水仙碱、布洛芬、泼尼松等药物,均可达到治疗痛风与高尿酸血症的目的,但治疗后易复发且药物毒副作用大.中医药在痛风的治疗上日益彰显其独特的优势.笔者就近年来痛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作如下综述.
作者:崔玲;胡维;王银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肛管直肠脓肿为肛肠科常见病症,临床上许多疾病可表现为肛周红肿等症状,容易被误诊为肛周脓肿;或者表现为肛周脓肿症状,但是存在潜在的基础疾病,易被误诊为单纯的肛周脓肿.误诊误治后,常加重病情,或错过佳治疗时间,甚至反复手术致肛门功能失常.本文综合了误诊为肛周脓肿疾病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借鉴.
作者:呼园园;管仲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指各种病因(大部分慢性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害、自身免疫性肝病等)引起肝脏慢性损伤后,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CM)过度增生和异常沉积所致的肝脏结构和肝功能发生异常的一系列病理改变.这一病理改变形成机制为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肝细胞导致炎症细胞聚集、肝细胞坏死,坏死的肝细胞释放细胞内代谢产物、细胞因子、活性氧族等激活肝库普弗细胞.
作者:李海元;林寿宁;张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总结郭宝荣教授治疗糖尿病的经验.郭教授认为,热毒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病理因素,故以清热解毒法为主,总结出经验方治疗.强调临床运用时应根据糖尿病患者的合并症以经验方加减.并附病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杜丽;赵泉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马融教授在大量临床病例及经验收集整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其病变过程中的热毒、瘀血、腑实3大病理因素,并分别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及通腑泻下3个治疗大法,运用于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刘璇;马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总结李铁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失眠的经验.阐述失眠的病因病机与饮食失调、情志失常、劳逸失度及病后体虚有关.临床治疗以经典为指导,善用栀子豉汤合百合地黄汤为主方,随证加煅龙骨、煅牡蛎镇静安神;茯神、远志宁心安神;炒麦芽、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强调审证求因,辨证论治,积极进行心理调整.
作者:宿德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总结张鸣鹤教授应用猫眼草、猫爪草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临床经验.猫眼草常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累及两手指间关节疼痛肿胀变形的治疗,猫爪草多用于骨关节炎膝部疼痛肿胀的治疗.临床应用时强调合理配伍,并注意控制适当剂量,以防药物中毒.
作者:刘昆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望诊在四诊中居于首位,尤昭玲教授巧用望眼识巢、人中诊巢、望唇辨膜、望舌识瘤、面色察巢、鱼际观宫、望形巢7种方法观形察色辨女性生殖内分泌功能,作为妇科疾病辨证施治的依据.
作者:王肖;尤昭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总结刘家义教授治疗慢性胃炎的学术思想.归纳慢性胃炎的病因病机为外感寒凉、情志刺激、饮食不节,伤及胃腑,致受纳运化失司,升降失常.辨证治疗,注重整体,脾胃共治,肝胃同调.脾胃虚寒治以温运脾阳、健脾益胃,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脾虚气陷治以健脾补气,方用补中益气汤、理中汤加减;肝失疏泄,肝胃不和,治以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加减;燥邪伤胃治以养阴益胃,方用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气滞血瘀治以行气活血,方用失笑散合丹参饮.
作者:杨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总结刘公望教授的学术思想为以下4个方面.(1)方证照合:以方类证,分经审证;(2)合方应用:相加效果,扩大治疗范围,相乘效果,衍生新的治疗作用,相反相成,减少不良反应;(3)临证总结,自创“公望针方36则”;(4)疑难杂症针药并施,特别对于顽固性痛症、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病针药并施,独具特色.
作者:曹楠;周震;王剑歌;赵志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口腔癌为固有口腔的恶性肿瘤,包括牙龈、唇内侧黏膜、颊黏膜、硬腭、舌体以及口底的恶性肿瘤,早期口腔癌预后相对较好,早期病例治愈率高,晚期则相对较差,5年生存率60%左右[1].近年来临床采用中医、中西医结合等综合疗法,使得5年生存率进一步提高.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秀荣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防治工作20余年,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口腔癌的辨证论治具有独特方法.
作者:秦桂超;李慧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热性惊厥属于中医学“急惊风”范畴,来势急暴,变化迅速.其以热为邪,以惊为变.因此,治疗以清热为主,其热不清,则其惊不止.笔者临床按照温病学的卫气营血理论进行辨证论治,疗效满意,现举例介绍如下.1 热入肺卫,治以清热疏表止痉此证常见于感冒夹惊,症见发热,两目上视,欲作搐搦,时有手足抖动,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治以辛凉解表为主,以佐羚羊角、钩藤、蝉蜕等熄风止痉药,选方银翘散、导赤散之属.切忌不可发汗太过,以免引起汗多血虚亡阳险证.
作者:帅云飞;兰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王学岭系天津中医药大学教授,从事中医教学及临床工作30年余,学识渊博,临证经验丰富,在不孕不育症的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笔者在跟师学习过程中收获颇多,现举例介绍如下.1 清热祛湿、温肾填精治疗精少及精弱不育症鲍某,男,35岁.2012年2月5日初诊.婚后3年,性生活正常,仍未得子.配偶妇检未发现异常,性激素六项检查未见异常.该患者形体肥胖,嗜睡,平素喜熬夜,少运动.
作者:赵霞;马佐英;王学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桃核承气汤出自《伤寒论》,其主治太阳蓄血轻症,热重于瘀型,以少腹急结、神志改变伴血瘀征象为辨证要点,功能泻热通便,活血化瘀,导热下行.近年来,有关该方治疗精神科、神经科及妇科的疾病屡见报道,笔者将其应用于外科急重症的治疗收到良好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1 急性肠梗阻患者男,59岁,因进食年糕后腹胀、腹痛就诊于外院,经检查诊断为肠梗阻,给予禁食水、灌肠、液体石蜡口服等对症治疗后未见缓解,症状持续12d并逐渐加重,建议手术治疗,因患者惧怕手术,转诊至我院.
作者:张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调和肝脾的代表方,由柴胡、当归、茯苓、白芍、白术、炙甘草、生姜、薄荷等药物组成.具有疏肝解郁、健脾养血功效,用于治疗肝郁血虚,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而属肝郁脾虚者[1].逍遥散加减在妇产科应用范围很广,笔者在妇科临床中应用本方加减治疗月经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举例介绍如下.
作者:潘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重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已成为终末期肾脏病的第二大原因,仅次于各种肾小球肾炎.由于其存在复杂的代谢紊乱,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脏病,往往比其他肾脏疾病的治疗更加棘手,因此及时防治对于延缓糖尿病肾病的意义重大.糖尿病肾病属于中医学“消肾”、“水肿”、“溺毒”、“消瘅”、“关格”、“尿浊”等范畴.其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外感内伤,情志失调,饮食失宜,劳逸过度和久病等.病机总属“本虚标实”,本虚指阴阳、气血、五脏之虚,标实指痰浊、水湿、痰血、浊毒等产物[1].曲晓璐等[2]依据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将糖尿病肾病分为本证三型(阴虚热盛、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及兼证五型(外感证、水湿证、湿热证、血瘀证、湿浊证).
作者:初立成;刘素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原文107条载:“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其应用范畴和功效有以下几个方面:(1)为小柴胡汤证的变证;(2)因伤寒误用下法而成;(3)基本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火胃火扰心神,三焦气化不利,决渎失司,三阳经气不利;(4)基本功效为和解泄热,镇惊安神.梅教授博采众长,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病机高度概括为肝之疏泄失常.包括气机升降出入失常(包含气血运行失常);脾胃运化传导升降失常;情志精神调节失常;男子精液、女子经水排泄失常.
作者:许国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1].临床上常见带下过多,其发病的主要病机是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所致.湿邪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治疗主要以除湿止带为主.但是对于带下病病程较久的病例,临床一味采取除湿止带法疗效较差.笔者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病程较久的带下病患者1例,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祁引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灸,《说文解字》释为“灼也”,即是以火烧灼之意.灸疗,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和气血、扶正祛邪作用,达到治病防病和养生保健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方法.隔药饼灸是在使用灸法治疗时,将艾柱放置在由中药制成的药饼上施灸的一种方法,属于间接灸的一种.
作者:娄必丹;章薇;黄洁;李金香;刘密;刘迈兰;张国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动物经口灌胃补肾活络方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确定无毒反应的剂量,以评估补肾活络方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以大浓度、大体积的补肾活络方药液经口灌胃昆明种小鼠,2次/d,测定大耐受量;以高、中、低3个剂量(生药量84、42、21g/kg)相当于临床口服剂量的40、20、10倍对SD大鼠进行连续经口灌胃给药26w,于用药13w、26w各组分别处死1/3动物观察大鼠的体质量、血液学、血液生化学、重要脏器组织病理学等指标,停药观察4w后再处死剩余1/3动物并作相同检查.结果:小鼠l天内经口灌胃补肾活络方大耐受量750g/kg,各给药组与对照组各项检查指标经统计分析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鼠经口灌胃补肾活络方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补肾活络方连续经口灌胃大鼠26w无明显毒性反应和延缓毒性反应.
作者:林辉;黄群;符逢春;杨艳;彭桂阳;王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薏苡仁多糖防治化学性肝损伤的作用.方法:分别以0.33g/KgBW、0.67g/KgBW、2.00g/KgBW(低、中、高)3个剂量组对小鼠每日经口进行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灌胃.30d后将各组动物禁食16h,模型组及各剂量组动物按0.01mL/gBW剂量一次灌胃给予CCl4染毒,各受试组染毒4h后继续给予受试样品.染毒24h后摘取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ALT、AST,同时处死动物,取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薏苡仁多糖对小鼠的体质量增长无影响;CCl4模型对照组小鼠的ALT、AST含量比空白对照组高(P<0.05),低、中剂量组的ALT、AST值与CCl4模型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薏苡仁多糖有保肝作用.结论:薏苡仁多糖具有防治CCl4化学性肝损伤的作用.
作者:肖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通管丸对大鼠的镇痛、改善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并研究其急性毒性,以期为临床应用通管丸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提供药效学依据.方法:采用大鼠足底注射福马尔林引起疼痛研究其镇痛作用;肾上腺素致大鼠肠系膜微循环障碍研究其改善微循环作用;同时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通管丸具有明显的外周镇痛、改善微循环障碍的药理作用,且口服未见明显急性毒性反应,拟用日剂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通管丸用于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安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管燕;易师;匡继林;罗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当归散对骨折早期局部血管内皮增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建立开放骨折髓内固定动物模型,分当归散组、生理盐水组.两组分别于术后第3、5、7、14、21d相同时间点每组各取6只处死,取股骨全长标本,观察大体标本骨折愈合情况,并在同一条件下摄正侧位X射线片,在无菌操作下快速取下骨折区组织,RT-PCR检测VEGFmRNA的表达.结果:VEGF mRNA在大鼠骨折第3天表达开始增强,当归散组术后第3天VEGF表达较生理盐水组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5、7、14、21天当归散组表达较对照组强,第7天VEGF表达到峰值,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折早期当归散促进VEGF表达增强.
作者:张秀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儿童伸直旋转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符合伸直旋转型肱骨髁上骨折诊断标准的156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90例采用正骨手法整复小夹板固定治疗,先矫正骨折端的旋转移位,再矫正侧偏移位,然后才矫正向后方移位;对照组66例采用传统手法整复方法治疗.在拔伸牵引下,先矫正侧偏移位,然后矫正向后方移位.手法整复后复查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判断手法整复效果;随访6个月,6个月后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复位效果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于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需要判断骨折瑞有无旋转移位并且向哪个方向旋转移位,对有旋转移位者需先矫正旋转移位后再矫正侧方移位,后才矫正向后移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作者:符名赟;杨延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手法配合撬拨复位经皮穿针“△”形交叉固定治疗胫(腓)骨下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胫(腓)骨下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解剖钢板固定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手法配合撬拔复位经皮穿针“△”形交叉固定进行治疗,观察和比较不同治疗方法对胫(腓)骨下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优良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所需手术时间、骨痂形成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减少,下地负重时间提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配合撬拔复位经皮穿针“△”形交叉固定治疗胫(腓)骨下端骨折疗效确切,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
作者:何乐善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将成熟针刀技术运用到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中,探索新的规范化方案,为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一套规范的、疗效肯定的、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9例采用传统针刀操作方案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优化后的针刀操作方案治疗,对两组进行临床疗效及症状、体征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均为100%,治愈率治疗组为80.00%,对照组为56.4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症状体征评分均增高(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结论:优化后针刀操作较传统针刀操作更安全,更规范.
作者:白小侠;万鹏;刘江;徐晏玲;冯涛;刘蜀映;游丽;代玉;张安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在牵引下予手法调整结合McKenzie疗法对颈椎生理弧度变直、反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颈椎生理弧度变直、反弓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牵引下手法治疗,治疗组加用Mckenzie疗法.对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及DR片颈曲测量法(Borden)C值进行比较分析并统计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对照组为7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颈曲C值改善程度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及对照组治疗前、治疗1个月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 <0.05);两组治疗1个月与治疗前差值及治疗3个月与治疗1个月差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牵引下手法治疗对颈椎变直、反弓有确切疗效,McKenzie疗法能有效改善颈椎生理曲度,并有长远效果.
作者:陈礼彬;李世刚;曾科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LASIK术后干眼症患者56例104眼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8例56眼采用针刺结合人工泪液滴眼,对照组24例48眼单用人工泪液滴眼.记录患者治疗前后干眼自觉症状,裂隙灯下观察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荧光素染色(FL)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62.5%,对照组为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BUT,SIt、F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术后干眼症疗效优于单独使用人工泪液滴眼液.
作者:曾自明;马千;宋才艺;夏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单用电针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复发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2%,对照组为70.9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联合电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用电针治疗.
作者:颜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包括控制血糖、血脂、血压,预防并发症以及必要的营养支持补液治疗等.同时配合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及神经妥乐平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神经妥乐平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较好.
作者:陈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8例确诊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4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治疗,7d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4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改善患者上肢疼痛、水肿以及关节活动度,但治疗组在改善疼痛和增加关节活动度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01,P<0.05),在减轻水肿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显著.
作者:毕钰桢;何绪屏;张大创;燕竹青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蠡沟穴又名交仪穴,首载于《灵枢·经脉》篇:“足厥阴之别,名日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归属于足厥阴肝经,是肝经的络穴,起着沟通肝胆两经的作用.蠡沟是临床常用穴,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疾病.现对蠡沟穴命名、定位及功用主治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关于命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因此,腧穴各有一定的部位和命名,而且腧穴的名称都有一定的意义,故孙思邈《千金翼方》载:“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
作者:马凤君;王彤;卢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扶正祛邪法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IL-8的影响.方法:68例患者按住院的先后顺序,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呼吸机支持与西药治疗原发病;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扶正祛邪中药治疗.比较两组病死率、脱机率、撤机时间、住ICU时间;检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促炎因子表达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促炎因子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能够明显缩短机械通气时间(P<0.05).结论:扶正祛邪法中药可能通过抑制促炎因子表达治疗ARDS.
作者:陈岩;白雪松;李长辉;林萍;李旭;原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通阳宽胸颗粒治疗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122例冠心病冠脉支架植入术后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62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阳宽胸颗粒治疗.结果:心绞痛症状疗效,治疗组为88.33%,对照组为74.19%;心电图疗效,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70.97%;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69.35%.各项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通阳宽胸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疗效.
作者:金小洣;袁丁;曾科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心理行为干预合黄连提取液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轻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心理行为干预联合黄连提取液肠内给药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沙拉嗪栓便后纳入肛门治疗.两组均以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结果:有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合黄连提取液肠内给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在缓解症状和改善身心状况方面效果明显,为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好疗法,且毒副作用小,易被广大患者所接受.
作者:陈明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八段锦对2型糖尿病焦虑患者身心调节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2型糖尿病焦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八段锦运动处方干预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患者运动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SAS量表评分.结果:糖化血红蛋白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SAS量表评分治疗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尤其是表现在焦虑、躯体疼痛、静坐不能、呼吸困难、胃痛、尿频、睡眠障碍、噩梦等子项目上.结论:八段锦锻炼能平稳降低或控制2型糖尿病焦虑患者HbAlc值,而且对糖尿患者焦虑状态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作者:刘红华;陈燕;易霞;张银华;周秋红;余艳兰;黄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总结电子鼻咽喉镜及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及小结摘除术围手术期的整体施护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76例声带息肉及小结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7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声带息肉及小结围手术期进行精心地护理是手术成功及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吕慧彧;张传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膝痹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膝痹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对健康知识掌握度、满意度及住院天数.结果:各项观察结果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膝痹患者健康教育中,中医临床护理路径模式优于常规健康教育.
作者:肖素娟;罗冬华;李攀;谭会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3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康复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以及临床总疗效.结果:洼田饮水试验优良率观察组为86.15%,对照组为53.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8.46%,对照组为8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琚红艳;苏优娴;薛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40例应用常规护理加中药熏洗法进行护理,观察两组恢复情况.结果:优良率观察组为97.50%,对照组为91.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的应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
作者:阳姝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艾灸配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将92例脾胃虚寒型胃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黄芪建中汤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隔姜艾灸神厥、中脘、足三里(双)、公孙(双)等穴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31%,与对照组的80.4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痛程度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配合黄芪建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梁艳妮;梁秋明;朱石宝;陈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治疗高血压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12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和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中药足浴护理.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8.33%,对照组为9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压下降情况组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收缩压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足浴可有效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依从性较好.
作者:曹奕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据临床观察,颈椎病伴有健忘的患者较多,往往易被忽视,现就颈椎病与健忘的相关性简要探讨如下.1 颈椎病、健忘之概念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表现为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的一系列病理改变,如椎节失稳、松动,髓核突出或脱出,骨刺形成,韧带肥厚和继发的椎管狭窄等,刺激或压迫了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椎动脉及颈部交感神经等组织,并引起各种各样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为骨伤科常见病,属中医学“骨痹”范畴.
作者:王荣华;孙西庆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小柴胡汤源于《伤寒论》,是张仲景治疗少阳证的主方,有和解少阳枢机、清热调气补虚之功.当代临床上对其应用远远超出了原方的使用范围,广泛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科疾病等,近年来在肿瘤方面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升降散源自明代龚廷贤《万病回春》所载的内府仙方,后经清代陈良佐改分量、变服法,更名为陪赈散,再经杨璇于《伤寒温疫条辨》二次改名为升降散[1],之后得以广泛流传.杨氏强调了升降散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将其推为治疗瘟疫的首要方剂,指出“表里三焦大热,其证不可言状者,此方主之”.
作者:王园园;周洁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文主要阐明刺蒺藜名称由来、功效,表述刺蒺藜对皮肤色素代谢的影响,展望刺蒺藜双向调节色素代谢分子代谢机制与中药色象理论研究关系.中药色象理论有望通过刺蒺藜双向调节色素代谢机制的研究途径进一步验证,中药色象理论是可用于指导色素代谢异常性皮肤病防治的理论.
作者:路建伟;路世忠;路风琴;杨波涛;杨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因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常见类型.目前冠心病治疗仍以西医治疗为主,但长期服用西药容易产生耐药性.笔者在临床中应用调理脾胃法治疗冠心病取得良好疗效,现将其临床体会浅述如下.
作者:谢格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肿瘤转移是现代医学名词,古代医家虽然不能认识肿瘤转移全部特性,但对转移的发生及传变早有认识.《灵枢·百病始生篇》载:“是故虚邪之中人也……留之不去,传舍于胃肠……留而不去,传舍于胃肠之外,募原之间,留著于脉,稽留而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或著络脉,或著输脉,或著于伏冲之脉,或著于膂筋,或著于胃肠之募原,上连于缓筋,邪气淫佚,不可胜论.”阐述了肿瘤由局部向远处转移的过程.骨转移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多表现为骨骼的持续性疼痛,还可引起病理性骨折,甚至截瘫,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西医治疗骨转移疼痛多以镇痛药配合骨溶解抑制剂等,对肿瘤本身治疗作用较小,且毒副作用较大,特别是成瘾性和胃肠道不良反应更成为临床选择的障碍.而以中医中药理论为指导的治疗,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标本兼顾,疗效确切.
作者:杨岚兰;王文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乌梅丸是医圣张仲景的名方,纵观全方,体现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敛收并用,攻补兼施,辛散苦降,安蛔固涩,通调阴阳的治疗法则.乌梅丸不仅是治疗蛔厥及下利的主方,更擅治疗上寒下热,寒热错杂,阴阳气不相顺接的厥证.1 上热下寒,寒热错杂之病机分析乌梅丸出自《伤寒论》第338条:“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蛔厥者,其人当吐蛔,今病者静而复时烦者,此为脏寒.
作者:刘潺潺;赵天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失眠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引起人们对睡眠问题的关注和研究.1 睡眠的生理基础失眠属中医学“不寐”范畴,又称不得眠、不得卧.中医学理论认为,卫气正常运转,阴阳交泰是保证睡眠的基础.在《灵枢·口问》中详细阐述了睡眠的基础“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主卧.
作者:侯琴;谭子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针对现存舌诊仪存在的稳定性与可重复性差的问题,围绕佳舌露治疗定位、解决措施及望舌操作方法3个方面对舌露出度的一致性研究展开论述,以期达到规范舌象采集标准,建立中医学高保真舌象仪诊断系统的目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中医临床健康辨识、疾病防治及疗效评估.
作者:谢月敏;刘雪梅;张文天;陆小左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不寐是以入睡困难,寐而不酣,易醒,醒后不能再寐,甚则彻夜不眠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枢机理论始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篇》:“三阳之离合也,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笔者认为枢机离合理论对不寐的治疗有积极的指导意义.1 不寐的病机不寐的病机已历经数千年的发展,至今渐趋丰富,从营卫学说至同出一源的阴阳学说,再经后世脏腑辨证理论的加入而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1],归纳起来可以认为营卫调和、阴阳平衡、脏腑协调是保证睡眠的前提.目之开合由跷脉所司.
作者:韦柳庄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五苓散类方是《伤寒论》中以五苓散为主的一类方剂,主要用于水气病的治疗.对这类方剂的鉴别使用既可以了解仲景对水气病治疗的辨证用药思路,也有助于五苓散类方的正确应用.本文通过对五苓散类方方证病因病机和用药治法的探讨总结其用药规律及证治特点,为临床中针对不同病因水气病的处方用药提供了基本思路.
作者:赵志恒;李岩;徐家淳;王剑歌;张仁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癌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进行疗效与方法学质量评价,明确临床疗效的真实程度及可应用性.方法:电子数据库(PubMed数据库、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文献数据库、万方中华医学会期刊数据库)中检索符合纳入标准截止2012年11月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选取应用中药制剂配合西医为干预措施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对非完全随机的临床对照研究进行探索性分析.采用Cochrane协作网专用软件RevMan 4.2.2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7项研究共4533例患者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五类分析指标包括生存率、总有效率评价、生活质量改善率、生活质量KPS评分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作用明显优于单纯西药组(P<0.01);对甲胎蛋白的降低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CD3+T细胞、CD4T细胞上升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CD8+T细胞上升程度并无显著差异,能明显提高NK细胞及白细胞计数的上升程度(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发性肝癌可提高疗效并改善生活质量与免疫功能指标.
作者:郭丽诗;杨芳;田雪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本文介绍PBL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异同点,通过分析PBL教学法的实施方法、优势,以及PBL教学法在中医方剂学教学中具体应用情况,认为PBL教学法应用于中医方剂学教学中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教学效果明显.
作者:王改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文章探讨了如何加强将科学研究纳入实际教学过程,实现科研成果、科研资源向教学的转化,达到教学与科研的有机结合,实现创新型人才培养.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深化教学方法改革,二是加强对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包括培养科研献身精神、信息获取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社会能力等.
作者:卢岩;王彤;张晶;汤继芹;郭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竹叶青蛇是中国十大毒蛇之一,属蛙科螟亚科,管牙类毒蛇,既往人们普遍认为竹叶青蛇毒性较低,被其咬伤不会造成重大伤害,因而容易被轻视.既往研究显示,一条竹叶青蛇的毒量大大低于一个成年人致死量[1],但临床上遇到的病例与研究结果并不一致.近2年在本市区内发生了3例竹叶青蛇咬伤的病例,在住院期间突然病情恶化而终导致抢救无效死亡,故对竹叶青蛇咬伤患者必需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还有多例竹叶青蛇致伤患者出现明显溶血反应而导致病情危重,经过积极治疗病情能顺利康复,现将其中1例报告如下.
作者:喻玲玲;何志球 刊期: 2014年第07期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1].早期识别利于提高社会和非精神科医师对该病的认识,同时需患者及早去精神科就诊,使疾病得到有效治疗,早期康复.现就1例典型临床病案报告如下.
作者:赵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探讨软坚散结药在小儿支原体肺炎治疗中的可能性.主要围绕3个方面对软坚散结药进行了阐述.(1)归经:多归于肝经,从肝论治是中医治疗肺炎的一条途径;(2)功效:或重于清热泻火、或重于解毒凉血、或重于化痰散瘀,可清除支原体肺炎中热、毒、痰、瘀等病理产物;(3)药理作用:抗感染,免疫调节,降血压、血糖、血脂,抗血栓形成,抗氧化,抗肿瘤.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作者:杜洪喆;晋文蔓;魏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医学作为一门临床医学,是长期医疗实践的产物,具有经验医学属性.中医学强调实践性和个性化诊疗,其理论认识不断发展完善,并形成了地方特色和一源多流的学术特点.我们要正确认识中医,寻找符合中医自身发展之路以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
作者:杨硕;何清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总结概括《素问·刺热篇》的学术思想为:阐述五脏热病,分析轻重转归;针刺手法,重选经穴;提出五脏热病色诊及“治未病”理论;护理以寒胜热.其中,“治未病”思想在防病保健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谢慎;刘雨儿;胡薇;刘密;常小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回族高血压病(EH)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进行研究,探讨回族EH的中医辨证分型及其分布特征,以指导临床.方法:采取多中心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444例回族EH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及相关症状、体征等,填写调查表,对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对症状及证型分布进行总结.结果:入选回族EH患者共444例,男174例,女270例.基本证候中肝阳上亢证198例、痰浊络阻证98例、气血亏虚证73例、肾精不足证58例、瘀血阻窍证17例,中医证候分布以肝阳上亢证为主.回族EH患者常见症状有眩晕、头痛、胸闷、胃脘痞闷、耳鸣、肢体肿胀、急躁易怒、气短、心悸、失眠.结论:肝阳上亢证为回族EH主要证型.
作者:李志明;张骞;师常喜;杨学信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银杏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的对策.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医药学期刊中有关银杏资源现状、开发利用情况及科研技术新进展的报道,并予以分析.结果:银杏资源开发中存在原材料利用率低;提取工艺不过关,有效成分低;质量标准不统一;有机溶剂和重金属的残留可能带来毒副作用等问题.结论:积极开展银杏资源的综合保护和合理开发工作具有迫切性和必要性.
作者:郑楠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