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了53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功能锻炼指导方法,包括平卧时翻身、四肢运动及肌肉功能锻炼,腰背肌肉功能锻炼,起床方法及出院后持续功能锻炼,认为通过早期合理功能锻炼,可及时有效的恢复患者的运动能力,可尽早下地活动,避免了长时间卧床的并发症,同时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钱群;赵爱萍;刘世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强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9月~ 2017年10月本院老年下肢骨折患者100例,依据护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实施强化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及便秘、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便秘发生率8%,对照组26%,观察组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为4%,对照组20%,观察组下肢深静脉流速高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直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实施强化护理能够降低便秘和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加快患者术后康复,可在临床推广.
作者:陈汇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带状疱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2月入本科就诊的4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分别比较2组临床疗效、疼痛改善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改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调查满意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状疱疹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满意率,值得临床推荐使用.
作者:周晶;勘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皮损内注射联合电离子治疗睑黄疣的临床效果和护理.方法 收集2015年2月~2017年2月就诊的90例睑黄疣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6例采用皮损内注射5-氟脲嘧啶联合电离子治疗脸黄疣,对照组44例仅采用电离子治疗睑黄疣.治疗周期6周,疗程结束后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100%,对照组治愈率86.4%,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损内注射联合电离子治疗睑黄疣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胡宏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实施综合护理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8月本院接诊的68例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实验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实施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术后腹腔感染控制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在肝胆外科术后腹腔感染中实施,不仅可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还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腹腔感染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胡飞飞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对预防髋臼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4月~ 2017年3月本院接收的髋臼骨折患者8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对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测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的2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86.05%较对照组的67.44%高,(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 髋臼骨折患者术后采取早期量化功能锻炼,可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同时可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张金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行全程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 2015年1月本院所接收的68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对比研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传统组和全程组,每组患者为34例.传统组给予常规护理,全程组行全程护理,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护理前后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心理状态的改善情况.结果 2组护理前的SRSS评分、焦虑(SAS)评分以及抑郁(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全程组的SAS评分(30.57±5.87)分、SDS评分(32.78±5.36)均低于传统组(45.78±6.14)分、(45.71±5.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SS评分(21.08±2.17)分低于传统组(25.92±2.7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患者行全程护理,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不良心理情绪,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作者:刘璐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总结了皮肤外科门诊采用MiraDry微波治疗仪治疗的10例腋臭患者的疗效及护理经验.本组患者中共10例患者,治愈8例,显效2例,治愈率达80%,有效率达100%,且患者满意度高,并发症少,疤痕增生率低.认为MiraDry治疗腋臭的方法效果较好,是治疗腋臭的理想方法.
作者:王敏;姚建军;方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中收治的120例行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PDCA循环护理,比较2组护理干预6个月后的预后效果及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各领域评分以及患者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且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更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侯晓燕;黄纪媛;招敏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一种新型可调下肢抬高器在静脉回流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80例静脉回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应用新型可调下肢抬高器进行干预,对比分析2组患者舒适度,下肢肿胀程度的改善以及护理人员的劳动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舒适度为97.5%,对照组患者舒适度为7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在抬高24h、48h、72h时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人员劳动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静脉回流障碍患者应用新型可调下肢抬高器,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改善患者下肢肿胀程度,缩短护理人员的劳动时间.
作者:刘秋月;沈谢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神经外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围术期排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措施管理,试验组实施精细化管理.比较2组患者术前排尿训练依从性、术后排尿功能、术后发生尿潴留情况、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前排尿训练依从性和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排尿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以及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外科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围术期排尿管理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可提高患者术前排尿训练的依从性,减少术后排尿功能障碍及尿潴留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洪干;廖招娣;朱甜甜;李廷廷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实施品管圈活动,研究其在提高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自护知识知晓率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QCC小组,确立活动主题,对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自护知识知晓情况及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改进方案,按品管圈程序展开实施和效果确认.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自护知识知晓情况由52%提高至74%.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全膀胱切除回肠代膀胱术后患者自护知识知晓率,并且提高患者自我护理技能,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
作者:何秀梅;周红;王海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在本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分别采取常规西医护理与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护理效果.结果 护理前,2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12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w后,研究组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arris评分、SF-12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4w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护理模式应用于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可获得理想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倪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总结了30例颈椎病患者前路手术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包括加强心理护理、适应性训练、康复锻炼;术后重视病情观察、术后康复锻炼指导.认为对颈椎病患者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戴微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冷疗时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纳入66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后连续冰敷72 h,对照组术后冰敷24h,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肿胀程度、VA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术后引流量、VAS评分、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膝关节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进行持续冷疗72 h,可明显减少患者术后引流量、减轻局部肿胀、缓解局部疼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雪萍;王桂娜;肖美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ISBAR沟通工具联合医护一体查房对ICU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2016年本院ICU收治的200名患者并随机分为2组,分别对2组采用传统分体式医护查房和ISBAR沟通工具联合医护一体查房,分析对比2组患者及对医护工作者满意度,住院时间及康复程度,医疗工作者效率.结果 针对传统分体式医护查房和ISBAR沟通工具联合医护一体查房患者满意度及自我效能感分析显示,ISBAR沟通工具的使用对于患者医疗满意度和自我效能感均有显著提升(P<0.05);对于护理工作者的沟通能力、和自身满意度也存在大幅度的提升(P<0.05);实验研究发现,利用ISBAR沟通工具联合医护一体查房后,患者在ICU病房的住院时间、康复程度及住院费用均得到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更先进的ISBAR沟通工具联合医护一体查房对患者的康复和治疗过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大提高了医护工作者的执行效率,并节省了资源,可以将ISBAR沟通工具联合医护一体查房普及到各科室并贯穿患者治疗始终.
作者:潘银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风险中的作用.方法 整理2015年1月-2015年7月手术器械准备不完善的例数作为对照组,整理2015年8月~2016年1月运用品管圈活动后三、四级手术器械准备不完善例数作为观察组.于2015年1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对其品管圈的理论基础、流程、运营环境等进行讲解,医院整体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比实施品管圈活动前后手术室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情况以及在实际应用后,手术时间缩短情况及手术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活动实施后,手术室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少于实施前(P<0.05).活动实施后,手术时间及手术感染发生率均少于实施前(P<0.05).结论 应用品管圈活动可准确降低手术室器械运转效率风险,使手术室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减少手术时间及手术感染发生率,使手术医生满意、患者满意,促进医院实现发展,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作者:梁秀婷;杨慧娟;吴会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ForceTriad能量平台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手术受到能量平台影响率”为活动主题,进行现状把握,目标设定,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组织实施.对比品管圈实施前后能量平台管理效果.结果 实施品管圈活动进行质量改进后,手术受到能量平台影响率,从活动前的65.55%下降为活动后的23.54%,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降低手术受到能量平台影响率,延长仪器器械的使用寿命,提高圈员能力和手术室护理管理质量.
作者:唐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神经内科在2016年1月~ 2017年10月中收治的2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分析优质护理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作用,比较2组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发生跌倒、坠床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神经内科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主要是患者易发生跌倒、坠床、烫伤、输液外渗以及护患纠纷等问题,通过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水平,能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周秋敏;谢振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75例予以常规护理管理模式为对照组,75例予以分层级管理模式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前后的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结果 对照组基础护理评分为(86.36±6.38)分,显著低于观察组(94.45±6.16)分(P=0.000);病房护理评分为(84.34±6.38)分,较观察组差异显著(93.25±3.72)分(P=0.000);优质护理评分为(85.46±4.28)分,低于观察组(92.62±2.37) (P =0.000);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满意度(89.33%)显著低于观察组(98.67%) (P =0.016).结果 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提高护士护理管理质量中作用明显效果显著,显著提升护理工作者综合能力,降低工作风险,有助于医院发展,临床上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周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消化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的持续改进对老年患者(>80岁)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科于2016年将PDCA循环应用于老年患者风险管理,将2016年与2015年本科老年患者的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2016年老年患者不安全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2015年(P<0.05).2016年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高于2015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消化内科将PDCA循环运用于护理安全质量小组的持续改进有效防范了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不仅提升了护士的能力素质,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温慧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自制交接班查检表在喉癌患者术后交接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设计喉癌患者术后交接班查检表,用于喉癌患者术后护理人员交接班,随机将本科2016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57例喉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自制查检表进行交接班,对照组采用传统交接方法.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交接班落实情况及家属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喉癌患者术后交接时间为(3.31±0.61)min,交接班漏项为1项(3.45%),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喉癌患者术后交接班规范化落实情况25例(86.21%),护士对患者病情掌握情况27例(93.1%),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交接班查检表用于喉癌患者术后交接班,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因素,促进临床护理人员的有效沟通,提高护士及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唐雪萍;李雪梅;曹燕;周戌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降低住院患者跌倒所致3级以上伤害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应用PDCA循环的4个阶段8个步骤,对本院2017年4月1日~6月30日住院患者跌倒事件进行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及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比较应用PDCA循环前后患者对预防跌倒措施的知晓率及跌倒所致3级以上伤害发生率.结果 通过应用PDCA循环后,患者对预防跌倒措施的知晓率由应用前的84.69%上升到98.12%,跌倒所致3级以上伤害发生率由应用前的66.67%降至0(P<0.01).结论 运用PDCA循环提高了患者对健康教育的依从性,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所致3级以上伤害发生率,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保障了护理安全.
作者:许义芳;邓亚妮;周莉萍;张玉清;袁娟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门急诊各类患者接受肌肉注射时减轻疼痛的应用,旨在减轻患者对肌肉注射疼痛的抵触心理,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积极配合肌肉注射治疗.方法 选取本院2017年1~6月收治的240例接受肌肉注射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为接受肌肉注射的患者进行基本的卫生宣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积极的护理干预,观察并记录患者肌肉注射疼痛反应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减轻肌肉注射疼痛率高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肌肉注射的各类患者,在采取积极护理干预后不容易发生紧张、害怕疼痛等心理现象,疼痛度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增强,有利于提高注射成功率和治疗效果.
作者:杨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3M透明敷料在降低一次性电极致接触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于本院神经外科住院的皮肤敏感患者69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4例,采用电极片与3M透明敷料组合的粘贴方式;对照组35例,采用一次性电极直接粘贴于皮肤的方法,比较2组治疗期间局部皮肤情况、更换电极片频率、费用及患者舒适度.结果 2组患者治疗期间局部皮肤出现发红、发痒、水泡、破溃的情况,更换电极片频率,费用及患者舒适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M透明敷料能够有效降低一次性电极所致的接触性皮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建华;耿爱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吸痰安全性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ICU收治的12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危重症患者,根据患者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A、B、C3组,每组各40例.A组为浅吸痰,即将吸痰导管插入深度小于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的长度;B组为深吸痰,即吸痰导管插入气管遇到阻力时再上提1 ~2 cm;C组为间歇声门下吸痰:即在喉镜下挑起会厌,窥见声门后插入吸痰管吸痰.比较3组吸痰安全性及吸痰效果.结果 C组呛咳、呼吸困难、心率加快、低血氧症、气道黏膜出血、肺部感染、胃肠道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及B组(P<0.05),B组呛咳、呼吸困难、心率加快、低血氧症、气道黏膜出血率高于A组(P<0.05),而A组肺部感染高于B组(P<0.05).C组日吸痰量、吸痰次数明显少于A、B组,且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短于A组、B组(P<0.05).结论 声门下间歇吸痰技术不仅能有效提高人工气道患者吸痰安全性,降低吸痰引起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能提高吸痰效果,减少护士工作量.
作者:朱丹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系统地评价去枕平卧与非去枕平卧对麻醉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B)、pubmed、medline、cochrane等数据库中有关去枕平卧与非去枕平卧对术后并发症及舒适度的影响的临床对照试验,按照一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将筛选的文献用RevMan 5.3进行分析.结果 终纳入8项临床对照试验,共计1843例术后患者,meta分析显示非去枕平卧组术后头痛[Rr=0.90,95% CI(0.69,1.18),P=0.46]、呕吐[Rr =0.41,95% CI(0.17,0.97),P=0.04]、舒适度[Rr =0.49,95% CI(0.39,0.61),P<0.00001].结论 去枕平卧组与非去枕平卧组对降低术后头痛没有差异,非去枕平卧组较去枕平卧组不会增加呕吐发生率,且在术后能提高患者舒适度.
作者:彭操;赵丽萍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应用脐静脉置管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探讨对脐静脉置管患儿实施集束化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1月在本院NICU应用脐静脉置管救治的10例患几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5)、观察组(集束化护理,n=5),观察2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0%)低于对照组(40.00%)(P<0.05),导管感染、技术操作者失误、患儿过度哭闹、导管移位等为导致相关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原因.护理后,观察组导管留置、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体重增加速度大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明确引发并发症主要原因,给予脐静脉置管患儿集束化护理,可获得更理想的护理效果.
作者:胡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实施PICC规范化管理措施对管道安全及降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肿瘤科于2014年5月~ 2015年5月间随机抽取的65例接受PICC置管患者,划分为对照组,提供一般置管护理流程;于2015年6月~2016年5月间随机抽取的65例接受PICC置管患者,划分为观察组,提供规范化管道管理措施.评价2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管道留置时间.结果 对照组患者置管后出现置管处血栓形成7例(10.77%)、管道堵塞5例(7.69%)、意外脱管6例(9.23%)、过敏性皮炎5例(7.69%);观察组患者置管后血栓形成出现2例(3.08%)、管道堵塞与意外脱管分别出现1例(1.54%)、过敏性皮炎2例(3.08%),观察组患者置管后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过敏性皮炎发生率2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55例(84.62%)、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63例(96.92%),对照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患者管道留置时间平均为(159.23±38.10)d,观察组患者管道留置时间平均为(181.20±35.11)d,观察组患者管道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士对接受PICC患者提供规范化管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延长导管寿命,提高置管一次性成功率.
作者:林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药制剂便秘1号方加米醋灌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5月~ 2017年11月在本院肝病科住院的肝性脑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肝性脑病方法,观察组加用本院中药制剂便秘1号方加米醋灌肠,每天2次,并予护理干预,治疗7d后,比较2组患者血氨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氨均有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药制剂便秘1号方加米醋灌肠联合护理干预治疗肝性脑病具有良好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彩花;赖美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4月~2017年8月间收治的脑梗死后继发癫痫患者共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依次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每组62例患者.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继发癫痫患者对症治疗的同时,配合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能够提高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且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也有积极的影响,故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胡嬿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早期预警评分结合标准化沟通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本院呼吸病房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1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运用早期预警评分(MEWS)对其进行评分,并运用SBAR沟通模式将评估结果汇报医生,进行及早干预处置.对照组患者按常规流程检查处置.2组患者出院后2个月进行追踪随访,比较2组患者反复住院率、平均住院日、转入ICU率、死亡率及护士对患者病情观察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反复住院率、平均住院日、转入ICU率、死亡率分别为[13.33%、(10.63±1.04)、12.22%、3.00%],均低于对照组[27.78%、(14.50± 1.87)、22.22%、7.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士对患者病情观察质量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早期预警评分对AECOPD患者进行评分,早期发现潜在的风险并运用SBAR模式进行医护沟通,给予干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柯斓;陈英美;王自秀;周桌妮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状态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的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30例进行分析,患者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法和人性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法进行处理.护理2个月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采用肾病自我管理能力问卷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进行评分.结果 患者进行护理后,在心理状态指标上,2组患者均取得了明显改善,并且试验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上,试验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人性化护理结合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心理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作者:孟丽霞;赵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医康复护理与常规内科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功能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脑梗死患者84例,按照单盲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实施常规内科护理)和B组(实施中医康复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后记录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FMA)、神经功能缺损(NIHSS)、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FMA、NIHSS、SWAL-QOL、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FMA、SWAL-QOL、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NIHSS评分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干预后B组FMA、NIHSS、SWAL-QOL、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改善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康复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运动及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尹苗苗;姚婕;朱楠;李庆;贾蕊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索儿童青少年1型糖尿病(T1DM)患者血糖控制与照顾者负担、社会支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照顾者负担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10例儿童青少年T1DM患者的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并将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照顾者负担水平、社会支持状况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照顾者负担呈轻度水平的占25.47%,中度占53.77%,重度占20.75%.照顾者社会支持呈中等水平.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与照顾者负担总分、个人负担维度得分、角色负担维度得分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维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但与客观支持、社会支持利用度维度得分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个人负担、主观支持是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因素.结论 减轻照顾者负担、提高照顾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将有利于儿童青少年T1 DM患者的血糖控制.
作者:王惠平;徐蓉;刘芳;李乐之;龚雅琼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对腹膜透析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3年1月~ 2017年8月本院所接收的60例随机分为2组进行研究,按照护理模式的不同分为优质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例患者.优质组给予优质护理指导,对照组给予传统护理干预,比较对照组以及优质组的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优质组的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以及躯体功能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优质组的并发症发生2例(6.67%)显著低于对照组8例(2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腹膜透析患者采取优质护理干预模式,不仅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基于协同理念为导向的护理干预对其心功能水平和负性情感状况的影响,并为这类特殊群体的优质诊疗方案积累循证经验.方法 选取本院急诊科于2015年6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护理照护模式,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基于协同理念为导向的护理干预.记录2组入院时及干预后第7d末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钠尿肽(NT-proBNP)值、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的LVEF和NTproBN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LVEF值为(58.3±4.7)%,高于对照组的(47.1±4.0)%;NT-proBNP值为(416.7±12.9)μg/L,低于对照组的(487.2±15.7)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的HAMA和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HAMA和HAMD评分分别为(12.8±1.1)、(18.7±2.0)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6.9±1.4)、(21.9±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协同理念为导向的护理干预方案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可改善其心功能状况,且能减轻其焦虑、抑郁水平,值得作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如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对AECOPD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及判定.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80例AECEPD呼吸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行传统护理,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行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并对比2组经干预前后的血气指标、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护理的PaCO2低于对照组、PaO2、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AECOPD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采取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的干预效果显著,可以优化患者的血气指标,并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作者:刘敏慧;戚亚琴;徐云庆;毛善侠;黄捷晖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主动脉内膜撕裂,血液通过内膜的破口流入主动脉壁内,将完整的主动脉壁一分为二,形成夹层血肿[1].妊娠合并主动脉夹层起病凶险,孕妇及胎儿病死率高,一经确诊须立即手术治疗[2].本院2016年6月收治1例妊娠晚期合并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同期行剖宫产及Bentall+全弓置换+降主动脉支架象鼻术,并为患者保全了子宫,成功救治了母婴,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余梅;伍沛;周昔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先天性肛门闭锁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疾病,是消化道畸形中常见的一种,发生率可达1/1500~1/5000[1].先天性肛门闭锁在文献中报道多为男婴,男女比例约为3∶1[2],多伴有直肠阴道瘘或直肠尿道瘘,初症状主要便秘,后期大便可从阴道或舟状窝出来.大多数患儿会在婴幼儿时期或学龄前完成肛门再造手术,成人肛门闭锁较为少见.本院于2016年收治了1例成人肛门闭锁伴直肠阴道瘘的患者,经手术治疗和专科护理之后,患者大便情况得到改善,对手术较为满意,现将此案例的术前及术中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欧密;江帆;罗群;王华;孙锋;溥玉秀;王珏;杨明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围手术期系统化护理对后颅窝肿瘤患儿吞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后颅窝肿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实施围术期系统化护理管理时间顺序分为实验组(2016年3月~ 2017年3月)与对照组(2015年3月~2016年3月),观察2组患儿护理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儿吞咽障碍程度分级分别为正常(0%)、轻度(10%)、中度(46.7%)、重度(43.3%),实验组患儿正常(70%)、轻度(23.3%)、中度(6.7%)、重度(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10%、死亡率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0%,死亡率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后颅窝肿瘤患儿围手术期系统化护理有助于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改善其吞咽障碍,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邹欣;李卓;王潜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护理对后期康复的影响.方法 在患儿家属知情同意下选择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2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锻炼护理,将本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2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设为观察组,采用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护理,比较2组康复效果.结果 护理前2组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上肢Fugl-Meyer评分、下肢Fugl-Meyer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2周、4周、6周、8周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2组继发性肢体障碍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病毒性脑炎患儿急性期肢体功能障碍护理能够明显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降低继发性肢体障碍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双云;戴艳;赵伶燕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六针对”强化护理在支原体肺炎儿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六针对”强化护理实施前(2017年1~6月)和实施后(2017年7 ~12月)收住本科的小儿支原体肺炎病例120例做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患儿分设作对照组(60例)与试验组(60例),对照组接受小儿支原体肺炎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六针对”强化护理干预,对2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依从率和护理满意率显著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类小儿支原体肺炎护理对象,(P<0.05).结论 采用“六针对”强化护理对支原体肺炎儿童病例施以干预,可显著提高该类护理对象的治疗依从率,降低其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提升其整体治疗有效率,可获得较高护理满意度评价.
作者:陈涛;龚丽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在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年龄为2~4岁接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药物联合化疗的66例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3例.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患儿采用个体化护理方法进行护理.通过对上述2组患儿的化疗后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感染、出血及贫血等一系列并发症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2种不同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干预组患儿的化疗后平均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15.0±1.4)d和(26.0±1.3)d,较对照组的(23.0±1.1)d和(34.0±1.7)d,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照组患儿化疗后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感染、出血及贫血等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2%、3.7%、3.5%和3.3%,而干预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0.0%、0.0%和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应用在儿童急性淋巴性白血病药物联合化疗中能够明显缩短患儿的化疗后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减轻患儿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感染、出血及贫血等并发症.
作者:胡仁辉;范甜;卓梅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急救方法与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80例小儿癫痫持续状态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急诊救治,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儿应用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急诊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个性化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为97.5% (39/40),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80%(32/40),2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无严重并发症,对照组治疗过程中出现严重并发症者6例占15%,2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小儿癫痫持续状态的患儿急救治疗的同时给予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使患儿的治疗有效率大幅度提高,减少患儿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改善患儿预后.
作者:刘玉娟;王昱茗;张丽;刘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发生新生儿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存在低血糖高危因素的144例新生儿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集束化护理措施.结果 存在低血糖高危因素的144例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率是27.08%,其中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喂养困难、颅内出血、糖尿病母亲娩出儿的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42.9%、33.3%、33.3%及24.4%;不同新生儿体重、胎龄发生低血糖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困难、颅内出血、糖尿病母亲娩出儿低血糖的发生率较高,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常规进行血糖监测,及早采取集束化护理措施进行干预,可以减少后遗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作者:许丹蓉;武彦;陈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结局回溯性特别关注护理在病毒性脑膜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6月未实施结局回溯性特别关注护理收治的病毒性脑膜炎患几47例设为对照组,2016年7~12月实施结局回溯性特别关注护理收治的同类患儿47例设为试验组,比较2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的不良护理结局发生率(10.64%)显著低于对照组(27.66%),不良护理结局及时控制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46.15%),结局回溯性特别关注护理实施后护患双方对护理模式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结局回溯性特别关注护理对病毒性脑膜炎患儿进行干预,有利于降低患儿不良护理结局发生率,提高不良护理结局及时控制率和护患方双方的高度护理满意度.
作者:邹昀彦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授权式教育在急诊发热患儿家属健康教育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按照入院顺序将2017年3月~8月于本院就诊的110例急诊发热患儿及主要照顾家属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取授权式健康教育,应用焦虑状态问卷(STAI)、自制儿童发热照顾及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STAI量表评分情况、儿童发热照顾及相关知识调查问卷达标率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授权式教育让家属参与患儿健康照顾的各个方面,缓解了患儿家属的焦虑情绪,提升了其主动性和参与性,有助于患儿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作者:陈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利用电话回访方式对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2月在本院实施白内障日间手术的2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134例,对照组1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和健康宣教,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术后2d,术后1周分别给予电话回访,跟踪随访,解答问题,强化健康宣教指导等延续性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半个月后的术后遵医依从性、满意度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术后遵医依从性和对医院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利用电话回访方式对白内障日间手术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患者术后遵医行为的依从性,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颉芳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系统对于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基础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本科住院期间诊断明确且采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的T2DM 280例患者,根据性别分为2组.对2组患者实施首日5min标准化教育、电子随访系统管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6个月、12个月空服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遗漏注射及针头重复使用情况.结果 干预6个月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呈降低趋势;干预12个月后,女性患者较同时期男性患者低(P<0.05);干预后,2组患者遗漏注射胰岛素和针头重复使用人数均呈降低趋势,女性患者较同时期男性患者低(P<0.05).结论 电话随访系统干预可以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基础胰岛素治疗的依从性,血糖下降幅度和性别有关,女性下降更明显.
作者:段维;胡细玲;黄丽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电话回访对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以期为造口患者护理指导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5月90名诊断为低位直肠癌并行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采用电话回访方式进行沟通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沟通教育,随访6个月.采用HAMA评分法和ESCA评分法对2组患者进行评分,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和焦虑状态.进一步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观察组患者累计通话时间和HAMA得分、ESCA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HAMA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累计随访时间和HAMA呈负相关(r=-0.802,P<0.01);累计随访时间和ESCA呈正相关(r=0.816,P<0.01).结论 电话回访能增强永久性结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减轻焦虑水平,值得在永久性结肠造口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静静;朱莹莹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7月~2017年7月住院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给予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健康知识知晓率、不良生活方式改变和遵医行为、复发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实施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后,患者健康知识知晓率由72%提高至98%,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改变和遵医行为、复发率均得到改善,护理满意度评分由(79.8±6.1)分提高至(92.4±5.3)分,各项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IMB技巧模型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和护理满意度,改善不良生活方式、遵医行为和复发率.
作者:赵红艳;阿依古力·阿不都克力木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将反馈式健康宣教应用于母婴同室产妇护理,对其负性情绪和认知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 2017年1月本院接收的14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2组,每组7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实施反馈式健康宣教.对比分析2组护理前后负性情绪、产后知识认知度、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负性情绪:2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护理后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知识认知度:观察组产后知识认知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反馈式健康宣教应用于母婴同室产妇护理中可显著减轻产妇负性情绪,加强其对产后知识认知度,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微信在痛风性关节炎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3月在本科住院的90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出院健康宣教,观察组除进行常规出院健康宣教外,还由微信延续护理小组成员利用微信平台对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护理.比较2组患者出院3个月复查时的焦虑抑郁程度、血尿酸指标、服药依从性以及痛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 2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复查时,观察组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亚量表测评结果、血尿酸指标、服药依从性以及痛风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运用微信对痛风性关节炎出院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的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潘琳琳;毕丽丽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干预对乳腺癌PICC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PICC护理方法,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执行集束化护理标准流程,包括准备工作、无菌保护、护理维护和健康教育.比较2组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焦虑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下降,且实验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焦虑情绪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后,2组抑郁情绪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抑郁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研究开展的集束化护理干预有效减少了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保证了患者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张春兰;雷桂军;郑文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护理干预联合有氧运动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17年6 ~12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在术后开始给予常规治疗术后康复指导和辅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术后护理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联合瑜伽有氧运动.2组患者均给予6个月的随访治疗.对2组患者运动及护理前后肺功能、体质指数(BMI)、腰椎骨密度及生活质量(SF-36)、焦虑症状等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运动及心理干预后肺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活量明显增大,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焦虑症状明显减轻,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心理干预联合有氧运动有助于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改善患者生理心理健康状态.
作者:邹夏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穴位按压对食管癌根治术后减轻肠内营养的胃肠道反应的疗效观察.方法 本科食管癌术后患者89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4例)和实验组(45例),2组均采用肠内营养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加用手法按压中脘、下脘、天枢、气海、足三里穴位方法,观察2组首次排气、排例时间以及使用肠内营养后腹痛、腹胀及耐受度.结果 实验组的首次排气、排便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使用肠内营养后腹胀、腹痛率少于对照组(P<0.05),对肠内营养的耐受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按压可减轻食管癌根治术后肠内营养的胃肠道反应,提高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度.
作者:沈翌卉;蔡萍;韩倩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究全程护理干预对胃癌患者疼痛的影响,旨在减少患者疼痛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本科收治的96例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程度、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程护理干预能够减轻胃癌患者的疼痛,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丁凌燕;陈雪琴;徐锦华;林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IKAP模式(信息-知识-观念-行为模式)护理干预对双胎妊娠妇女分娩结局、负面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产科2016年1月~ 2017年10月收治的76例双胎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38例)和干预组(38例),所有产妇均接受常规产检及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模式,干预组给予IKAP健康教育模式,比较2组产妇的分娩结局、负面情绪及满意度评分.结果 干预组的顺产率(71.05%)高于对照组(44.74%),剖宫产率(28.95%)低于对照组(55.26%)(x2=7.14,P=0.01),2组产妇顺产的分娩孕周、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组护理后1周的SDS评分、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KAP模式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双胎妊娠妇女的顺产率,缓解产妇的负面情绪,且护理满意度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林蓉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疗法对子宫切除患者术后元情绪和社会适应性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子宫切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依据正念减压疗法中的身体扫描、正念呼吸、正念冥想、步行冥想、正念瑜伽、正念内省6方面,分阶段、分主次地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特质性元情绪量表(TMMS)、社会适应性问卷(SAQ)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前2组一般资料、TMMS评分和SA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2组TMMS、SAQ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能有效改善和提高子宫切除患者术后的情绪状况和社会适应性,有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曹瑜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基于护理程序的综合干预技术对减少产后泌乳启动延迟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7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分为早接触吸吮组(24例)、早接触吸吮+理论组(22例)、综合干预组(24例),比较3组产后泌乳启动时间、泌乳启动延迟率、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和乳头疼痛/破损率.结果 综合干预组泌乳启动时间早于其它2组,泌乳启动延迟率低于其它2组,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高于其它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护理程序的综合干预技术能够有效促进剖宫产产妇泌乳启动,减少泌乳启动延迟的发生,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作者:吴祝凤;林丽娇;徐琼;骆思华;崔诗敏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危重患者因长期卧床,易造成压力性损伤.而传统的病员服穿脱困难,不方便观察病人的皮肤,并且不利于引流管引流(从衣服开口处穿过,导致引流管容易反折).因此为方便观察与护理,本研究将病员服反向穿,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传统的病员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①衣领高,特别不适用于气管切开的病人.②衣服短,容易暴露患者的隐私.③衣袖长,不利于静脉穿刺,且指南中提到佳的穿刺部位是前臂.④衣服纽扣多易造成压力性损伤,且不利于体格检查及导联线穿过.
作者:胡海珍;唐艳枫 刊期: 2018年第09期
在临床中很多患者由于呼吸停止或通气不足所致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为了挽救患者生命,改善患者病情,急需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长时间呼吸机面罩的使用,使患者脸部受压部位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鼻面部压力性损伤,笔者为了解决呼吸机面罩受压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及护理不便,使用褥疮减压贴保护了患者脸部受压部位,既美观又经济,并在2007年7月起采用此方法在临床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马巧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前,新的体温表在使用前均需进行检测,使用中的体温表每个月也要进行1次专人检测,各大医院常用下述方法来进行体温表检测:将全部体温表的水银甩在35℃以下,同一时间放入40℃(水温计测量36℃~40℃)以下的水中,3 min后取出检查,若出现误差在0.2℃以上、水银柱自动下降或者玻璃管有裂缝,则不能使用丢弃,而合格的体温表则以纱布擦干,放入清洁容器中备用.但在临床检测过程中,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时存在水温会随着多根体温表的放入而下降,且在1支体温表进入水中的过程中,随着体温表受热面的不同,其体温表显示的温度也会不同,因而导致误差在0.2℃的体温表非常多,且水温会随着时间下降,但体温表的温度是不会下降的,会导致体温表上显示的温度与实际温度不符,这样也会导致误差超过0.2℃.
作者:康志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PICC导管以其留置时间长、安全无痛苦、化疗间歇期可带管回家的优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中.但生活上也给患者带来了不便,尤其患者的沐浴问题,一般情况下使用保鲜膜包裹穿刺部位,胶布或橡皮筋封闭其上下缘的方法,但仍会出现水进入贴膜而引起感染、导管脱出等并发症,成了护士与患者困惑的问题,以致于患者带管期间不敢洗澡.从2016年8月,本科开始指导患者使用安全套进行PICC导管淋浴时穿刺部位的保护,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秀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用于实习护生管理的效果.方法 运用PDCA循环进行实习护生管理,比较PDCA运用前后护理教学质控情况、实习护生与临床老师互评的满意度得分.结果 实施PDCA循环后护生护理质量检查合格率明显上升(P<0.05),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老师评价得分显著提高(P<0.05);临床老师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明显提高(P<0.05).结论 PDCA方法运用于实习护生教学管理,能提高临床教学质量,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作者:董琼;王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构建《基础护理学》翻转课堂的内容指标体系.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对授课教师进行访谈,以目的抽样法于2017年5月~2017年12月,采用Delphi法对15名行业专家进行2轮函询,设计出《基础护理学》翻转课堂的内容指标体系,确定并评价该体系的科学性.结果 经过2轮函询后,2轮专家积极系数为100%,判断系数0.806,熟悉程度为0.813,权威系数为0.808,终确定的《基础护理学》翻转课堂内容方案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25个二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结果可靠,具有科学性,形成的方案可以为《基础护理学》翻转课堂教学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
作者:聂珊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中医专科护理水平中的作用,以有效提高中医护理质量,有利于中医专科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保证中医科护理安全.方法 就护理环节质量检查结果中中医科护士专科护理水平低的情况,成立品管圈组织、确定品管圈主题、制定活动计划,对中医科专科护理水平低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对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护士中医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进行比较.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中医科护士中医专科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患者满意度及病区护理质量远远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提高中医专科护理水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荣兰;李昱;付艳萍;徐秀玲;屈佳;陈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总结了新形势下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模式,培养和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采取相应的护理教学管理对策,促进护理教学质量的提高.包括针对胸心外科护理教学老师的现状、实习护士在护理实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护理教学管理工作中,探讨护理教学质量三级管理的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完善胸心外科临床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认为针对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教学管理对策,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为学生走向临床护理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刘小红;王俊峰;李会芝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外地新入职护士的工作压力进行调查及分析,为非本地户籍新护士角色转换提供心理辅导,以便于外地新入职护士可以尽早适应新角色,更顺利地融入临床工作中,降低外地新入职护士的心理疾病发生率.方法 对10名外地新入职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入式访谈,运用现象学分析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外地新入职护士主要有4大压力来源,这使得外地本科新入职护士不能积极地融入到临床工作中,严重危害到其身心健康.结论 应当充分了解外地新护士的压力源,以便于管理者做好外地新入职护士的心理辅导和工作指导.
作者:鲍涵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4所基层医院临退休女性护理人员返聘意愿的调查,分析返聘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 2017年6~8月,对某市城区4所基层医院临退休女性护理人员65名全部采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临近退休女性护理人员对现状工作满意和一般满意分别占47.7%、33.9%,愿意返聘和可以考虑返聘分别占比35.4%、44.6%.其中家庭因素、工作压力、薪资待遇、社会和医院以及同事的认同、身体因素和工作环境是影响退休女性护理人员返聘护理工作岗位的主要因素.结论 合理利用退休护理人员,发挥其自身特长,并根据其特点安排好工作岗位将是基层医院护理的宝贵资源,也是基层医院补充护理力量的主要方法之一,以满足医院护理工作的发展需要.
作者:罗孟兰;翁冰纯;梁锦翠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的科研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与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对全国20个省份300名伤口/造口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科研能力总分为(47.07±23.97)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问题发现能力、文献查阅能力、论文书写能力、科研实践能力、科研设计能力、资料处理能力.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科研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学历和从事伤口/造口专科时间、职称等(P<0.05).结论 伤口/造口专科护士科研能力总体水平偏低,需要从各个层面有针对性开展的护理科研培训,完善专科护理科研团队建设,提升其科研能力.
作者:笪俊;杨明莹;李斗艳;辛辰;李丹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综述了甲状腺手术体位护理的研究进展.主要内容包括:手术体位特征,患者手术体位的训练和护理,手术体位摆放方法,手术体位垫类型等.
作者:何春欣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总结了老年患者卒中后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包括吞咽功能的评估及诊断,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护理,中医康复护理、电刺激治疗和早期综合康复护理,以为老年卒中后患者的吞咽困难的康复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赵雪琴;徐永能;黄巧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从过敏性紫癜患儿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实验室检查,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皮肤护理,关节肿痛的护理,紫癜性肾炎的护理,呕吐、腹痛的护理,健康教育,病情观察,出院指导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做好以上方面的护理,才能促进过敏性紫癜惠几的康复.
作者:赵艳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总结了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的研究现状.主要从国内外研究现状、人文关怀需求测评工具应用现状及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人文关怀需求研究现状几个维度进行了综述,以期给当下精神科护理人文关怀的研究一些启示和借鉴.
作者:戴进军;虞建英;肖英;罗尧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总结了下肢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发生机制和原因,影响因素、评估方法和护理措施,希望能真正为患者减轻痛苦,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作者:李静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总结了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急诊手术中发生锐器损伤的原因主要包括不完善的科室制度、自身防护意识淡薄、经验技术欠缺、急诊手术本身的特殊性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防护措施,加强护理相关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身意识,从根本上降低锐器损伤的发生率.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总结了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不耐受表现、相关因素、评估方法,通过护理干预:改善胃动力措施;优化肠内营养(EN)流程;人员、物品因素的提升;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管理工具的运用;鼻饲流质辅助EN来提高肠道耐受性,其中鼻饲流质辅助EN,仍需大样本数量研究和循证医学证实.
作者:糜群;刘思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小儿鼾症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中应用效果.方法 择取2015年7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98例小儿鼾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所选患儿均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将所选患儿随机分成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常规组行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围术期全程护理,对2组患儿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3.88%,常规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55%,观察组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镇痛药物使用剂量明显比常规组少,且白膜脱落时间明显比常规组早(P<0.05);观察组术后6h、24h、48h、72h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在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治疗小儿鼾症中应用围术期全程护理可以提高疗效,具有显著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杨晓瑜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规范化延续护理模式在鼻内镜下鼻窦术后出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 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90例鼻内镜下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仅实施一般的常规护理举措和出院指导方案,实验组实施规范化延续护理策略,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的总有效率97.78%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7.78%,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4.44%)明显的低于对照组(22.22%),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鼻内镜下鼻窦术后出院患者应用科学的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治疗效率,规范化延续护理模式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并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孔爱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本文总结了125例全麻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其中1例患者出现术后出血,再次手术止血后出血止住,其余患者均无并发症,治疗效果满意.认为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及并发症发生率低等特点,但仍需要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方红娟;汪红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鼻内镜手术患者采用术前适应性模拟练习,探讨其对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收治的鼻中隔偏曲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实验组(n=21)和对照组(n=21),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应性模拟练习,采用疼痛评分形式进行疼痛测验.结果 试验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给予鼻内镜手术患者适应性模拟练习,其术后疼痛程度显著降低,提高其耐受力.
作者:李惠 刊期: 2018年第09期
总结了手术室护士术前访视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包括:术前访视目的的正确理解、方法的熟练掌握、内容的有效落实,以提升护理工作质量,提高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认为术前访视是手术前不可忽视的环节,对手术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作者:施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患者手术前后疼痛灾难化与疼痛及情绪状态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和视觉模拟评分表(VAS)、疼痛灾难化量表(PCS)和正性负性情绪量表扩展版(PANAS-X),对76例TKA患者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疼痛、情绪状态与疼痛灾难化的关系.结果 本组76例TKA患者疼痛灾难化术前总分为(26.36±10.35)分,术后总分为(13.80±7.17)分,术后疼痛灾难化总分比术前下降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地得分在术前与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休前职业得分只在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方式只在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术前PCS总分与术前的VAS得分、基本负性情绪总分及各维度、其他情绪状态总分呈一定正相关(P<0.01),与基本正性情绪总分呈一定负相关(P<0.01);术后PCS得分与术后的VAS总分、基本负性情绪总分、“疲劳”呈一定正相关(P<0.01),与基本正性情绪总分呈一定负相关(P<0.01).结论 TKA患者疼痛灾难化水平与疼痛、负性情绪、疲劳呈正相关,与正性情绪呈负相关.不但术前的疼痛灾难化认知水平影响术后的疼痛和负性情绪,而且术前的疼痛和负性情绪也会影响术后的疼痛灾难化认知水平.护理人员应实时关注围术期TKA患者疼痛症状的变化及情绪状态,根据患者的情绪状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作者:王坤;李海燕;苏晴晴;王田田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目标性监测与干预在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感染中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选取本院骨科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30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16年6月~ 12月,n=110)及观察组(2017年1月~6月,n=120),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干预,观察组进行感染目标监测与预防,以2015年6月~2016年5月未实施目标监测的11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预后情况及患者治疗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假体坏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髋关节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及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假体与组织融合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目标性监测与干预组合能有效降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医院感染率,有助于髋关节术后功能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作者:李亚琴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可控因素风险管理法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胰腺炎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可控因素风险管理法实施前(2016年1 ~12月)和实施后(2017年1~12月)于本院行ERCP手术1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入选者分设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80例)接受ERCP常规护理,试验组(80例)加用针对术后胰腺炎防治的可控因素风险管理法干预,对比2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ERCP手术病例干预后胰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施后护患双方对预防护理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采用可控因素风险管理法对ERCP术后胰腺炎进行防控,可获得较好的胰腺炎预防效果,深受护患双方认可.
作者:叶燕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集束化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6年8月~2017年10月收治的6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观察,将给予常规护理的31例患者设为参照组,将给予集束化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的31例患者设为联合组.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恢复情况、护理满意评分.结果 联合组、参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6%、7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各临床症状开始缓解时间均早于参照组(P<0.05);联合组住院时间、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均低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评分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患者给予集束化护理联合中医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腹痛、发热等临床症状,恢复患者胃肠蠕动功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整体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仲素琴;陈晓芳 刊期: 201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