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国际刊号:1671-4695
  • 国内刊号:11-4749/R
  • 影响因子:1.50
  • 创刊:2002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0-494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7年3期文献
  • 高仟伏X线与高分辨率CT(HRCT)对0+矽肺小阴影影像学的比较研究

    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30例0+矽肺患者分别拍摄高仟伏X线胸片与高分辨率CT(HRCT),对比研究高仟伏X线胸片与HRCT在矽肺小阴影影像学中差异.方法 选取30例0+矽肺患者,分别拍摄高仟伏X线胸片与HRCT.按GBZ70-2002尘肺诊断标准及尘肺诊断标准片阅片,对比观察高仟伏X线胸片与HRCT在矽肺小阴影影像上的差异.结果 在摄高仟伏X线胸片诊断为0+的30例矽肺患者中,HRCT发现其中5例影像学改变符合Ⅰ矽肺诊断标准.结论 在中上肺区小阴影的显示上,HRCT明显高于高仟伏X线胸片.

    作者:孙金凯;陈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

    目的 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 对132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孕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3例选择再次剖宫产,19例孕妇阴道试产,13例成功阴道分娩,试产成功率为68.4%.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并非是剖宫产绝对指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者,严密监护下阴道试产是安全的.

    作者:李彦军;吴俊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复发性翼状胬肉不同术式的疗效研究

    目的 比较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丝裂霉素C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丝裂霉素C联合带蒂结膜瓣转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98眼97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34眼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B组38眼行丝裂霉素C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C组26眼行丝裂霉素C联合带蒂结膜瓣转移术,随访8~36个月,比较各组患者术后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 A组34眼中有14眼复发,复发率41.2%;B组38眼中有5眼复发,复发率13.2%;C组26眼中有4眼复发,复发率14.8%.A组与B组比较χ2=5.81,P<0.05,A组与C组比较χ2=4.67,P<0.05,B组与C组比较χ2=0.02,P>0.1.结论 丝裂霉素C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丝裂霉素C联合带蒂结膜瓣转移术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作者:袁军;叶卫军;张娇;汪晓玲;孙权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对胎儿预后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第二产程胎心监护对胎儿酸血症的预测价值及各不良胎心宫缩图(CTG)图形与不同类型胎儿酸中毒的关系.方法 以216例在第二产程具有满意胎心监护图形的产妇为研究对象.胎儿娩出后,立即做脐血血气分析,记录胎儿结局,并追踪新生儿病率情况.结果 ①第二产程正常、可疑及病理CTG图形预测胎儿酸血症的敏感性分别为3.57%、10.72%和85.71%,特异性为57.45%、61.70%和80.85%,阳性预测值为1.23%、4.00%和40.00%,阴性预测值为80.00%、82.27%和97.44%,准确度为50.46%、55.09和81.48%.②晚期减速、延长减速在代谢性酸血症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呼吸性酸血症组及混合性酸血症组(P值分别为0.001、0.027);重度VD、重度心动过缓在混合性酸血症组明显高于代谢性酸血症及呼吸性酸血症组(P值分别为0.041、0.004);融合减速在呼吸性酸血症组明显高于混合性酸血症及代谢性酸血症组(P=0.006);基线变异消失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68).结论 ①第二产程单用胎心监护识别胎儿酸中毒的能力非常有限,需结合其它监护手段进行综合判断,以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干预.②晚期减速(LD)、延长减速(PD)与代谢性酸中毒有关;重度变异减速(VD)、重度心动过缓与混合性酸中毒有关;融合减速与呼吸性酸中毒有关.

    作者:钟利若;魏晓萍;张立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丙泊酚复合肩胛上神经阻滞配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肩胛上神经阻滞配合手法松解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自2003年以来在本院疼痛门诊治疗的肩周炎病例20例,采取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盐酸罗哌卡因(耐乐品)+地塞米松肩胛上神经阻滞下行肩周炎黏连无痛手法松解,观察患者的术中术后反应和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 术中镇痛和肌松效果满意20例(100%),肩周炎黏连手法松解近期疗效为痊愈者19例(95%),有效者1例(5%),远期疗效为痊愈者17例(87%),有效2例(10%)无效1例(3%).结论 采取丙泊酚静脉麻醉复合耐乐品+地塞米松肩胛上神经阻滞下行肩周炎黏连无痛手法松解术效果确切,镇痛效果好,操作简便,肌松满意,术后麻醉恢复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肩周炎黏连手法松解近期及远期疗效满意.

    作者:张少云;罗启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支气管哮喘儿童的行为调查与分析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儿童与非哮喘儿童在行为方面的差异.方法 对30例3~12岁的喘儿童(哮喘组)和25例非哮喘儿童(对照组)进行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比较.结果 哮喘组儿童行为异常率为53.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两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评分值比较,哮喘组为15.61±4.15,对照组为7.12±4.0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的同时,经常还伴有患儿行为方面的异常

    作者:许鹏飞;孙京惠;夏光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能力和海马乙酰胆碱含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持续时间睡眠剥夺(SD)对大鼠学习能力以及海马乙酰胆碱(Ach)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平台水环境法建立睡眠剥夺模型,以正常组作为对照,使用Y型迷宫测试不同持续时间睡眠剥夺对大鼠学习能力的影响,采用碱性羟胺比色法测定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睡眠剥夺4 d、6 d组学习成绩明显降低,海马乙酰胆碱含量明显减少,睡眠剥夺2 d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海马乙酰胆碱含量无显著差异.结论 睡眠剥夺导致的大鼠学习能力下降可能与其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减少有关.

    作者:刘彤;徐淑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因素分析及防治探讨

    目的 分析阑尾切除术切口感染的多种因素及探讨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15年间收治各种类型阑尾炎1 360例的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行阑尾切除术.结果 1 360例均治愈.术后切口感染48例,总感染率3.53%(48/1 360).其中单纯性阑尾炎881例,切口感染10例,占1.14%;慢性阑尾炎103例,无切口感染.化脓性阑尾炎232例,切口感染3例,占1.29%.坏疽性阑尾炎或阑尾穿孔144例,切口感染35例,占24.31%.结论 针对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或阑尾穿孔术后可能引起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对该病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注意切口妥加保护,避免长时间的手术操作,正确使用和安放腹腔引流物;合理选用抗生素,术后密切观察切口的炎症变化,早期处理,积极治疗与阑尾炎并存的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糖尿病等合并症,就能有效地将切口感染率降低到低限度.

    作者:周先应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附115例报告)

    目的 探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115例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随访11个月.骨折全部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6周.终结果评分采用Johner-wruh评分标准,优95例(82.6%),良11例(9.5%),中8例(7%),差1例(0.9%).结论 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组织损伤小,弹性固定,能早期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应用越来越广泛.

    作者:盖伟;侯林俊;于远洋;晋长皓;杨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阿司匹林在冠心病患者中C反应蛋白及血小板的影响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ASP)对冠心病(CHD)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血小板(Platelet)功能的影响,了解它们与CHD的关系.方法 将90例CHD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口服ASP 50 mg/d,Ⅱ组ASP 150 mg/d,早餐后顿服;8周后检验两组患者的血浆CRP浓度、血小板膜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除Ⅰ组CRP浓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使用ASP 150 mg/d能直接降低血浆CRP浓度、GMP-140水平和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能有效地防止冠状血管的进一步损害.

    作者:黄小琪;林英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自身免疫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17例分析

    目的 总结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恶性肿瘤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2006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所有患者,选取其中并发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自身免疫性疾病并发恶性肿瘤共17例,其中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并发肿瘤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肿瘤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肿瘤2例,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原发性小血管炎并发肿瘤各1例,恶性肿瘤包括鼻咽癌5例,乳腺癌5例,肺癌4例,肝癌、肾癌、多发性骨髓瘤各1例.经正规治疗,只有3例患者红细胞沉降率完全回复正常水平,其余14例只有轻度下降.结论 自身免疫性疾病容易合并恶性肿瘤,其中以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易并发,对经正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无明显下降的患者要排除有无肿瘤.

    作者:谭艳红;刘冬舟;肖学吕;冯小欣;孙保东;洪小平;黄勤;蔡文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药物联合应用在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止痛的研究

    目的 观察联合应用玻璃酸钠+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在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止痛作用.方法 实验采用双盲随机分组,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病人50例,58膝,分为玻璃酸钠(2 ml)+2%利多卡因(2.5 ml)+地塞米松(2.5 mg)(A组,n=15),玻璃酸钠(2 m1)+生理盐水(5 ml)(B组,n=15),2%利多卡因(2.5 ml)+生理盐水(4.5ml)(C组,n=15),地塞米松(2.5 mg)+生理盐水(4.5 ml)(D组,n=13),每例患者于术后关节腔注射,分别在给药后8 h、24 h、72 h、一周时,在病人双足站立膝关节伸展状态下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用q检验.结果 术后8h,A组和C组的止痛效果好于B组和D组(P<0.05)但术后72 h和一周时B组和A组的止痛效果明显好于C组和D组(P<0.05).结论 膝骨关节炎关节镜清理术后联合应用玻璃酸钠+利多卡因+地塞米松在早期止痛和持续镇痛方面有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庄明;商晓军;朱亚平;韦兆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为临床选择更好的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方法 自1997~2006年收治胫骨平台骨折76例,按照Schatzker分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37例,男性31例,女性6例.均经切开复位,严格按照内固定原则分别采用螺丝钉、钢板或外固定架固定进行骨折治疗.结果 37例均得到随访,短19个月,长7年,平均23个月.骨折均愈合,疗效评定参照Merchant标准,术后6个月优良率为83.8%,术后1年优良率为89.2%.结论 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应当考虑手术治疗,术中必须早期处理受损的软组织;内固定物的选择应当灵活掌握.

    作者:杨朝晖;查正;张潇;黄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人强化治疗中应用图文临床路径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图文临床路径在2型糖尿病人强化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进行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人100例,分为2组,路径组(50例)应用图文临床路径进行医疗护理,对照组按常规医疗护理模式进行,比较两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病人满意度,糖尿病知识测评得分.结果 两组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病人满意度,糖尿病知识测评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2型糖尿病人强化治疗中应用图文临床路径可显著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用,提高病人的糖尿病知识水平,提高病人满意度.

    作者:呼庆红;吕凌波;王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Mdm2 bcl-2、AR的表达与脑膜瘤病理类型的关系

    目的 研究凋亡相关蛋白Mdm2、bcl-2和雄激素受体(AR)与脑膜瘤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为脑膜瘤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一些新信息.方法 从华西医院病理科获得2001~2003年间病理诊断明确的脑膜瘤病例共394例,计算机随机抽样60例,将60例蜡块每份切片3张,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测Mdm2、bcl-2、AR的表达.结果 在不同病理级别的脑膜瘤中Mdm2、bcl-2、AR的表达率均有差别,但仅AR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R的表达与脑膜瘤的病理级别有关,提示AR在脑膜瘤的增殖作用中的重要性,它可以作为脑膜瘤的预后参考因子.

    作者:王远传;雷町;冯凌;苟章洋;罗仁国;唐小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28例手术治疗的踝关节骨折进行总结分析,按Lauge-Hansen分类:旋后内收型:3例,旋后外旋型:14例,旋前外旋型:5例,旋前外展型:4例,垂直压缩型2例;疗效根据病史、体征、X线征象做4级评价.结果 本组28例随访2~24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8~16周,平均12周.优23例,良2例,可3例,无差病例,优良率为89.3%.结论 通过切开复位可靠内固定可使踝关节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大限度恢复踝关节功能,获得佳临床效果.

    作者:李文俊;林华秀;王小锋;陈开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微机血糖仪测定血糖的方法学评价

    目的 比较评价微机血糖仪试纸带法测定血糖的可靠性.方法 用血糖仪试纸带法和葡萄糖氧化酶法(GOD),分别对病人的血标本及高低质控标准血清进行测定,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进行相关性比较.结果 实验数据表明,两种方法相关性良好(r=0.955),不受黄疸、高血脂的影响.并且上述两种方法均符合回归方程的线性范围.结论 微机血糖仪纸带法测定血糖,采用未梢血,操作简单,无需较高技术要求,只用1 min时间就能测出结果,仪器及耗材价格的便宜,适用急诊和家庭病床病人需求.

    作者:万德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3例眼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眼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减少并发症的措施.方法 23例眼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的患者应用冠状切口,术中均使用微型钛板或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结果 23例患者均无面神经永久性损伤,未发生手术后切口感染,术后所有咬合关系紊乱的患者均得到满意恢复,面形恢复较满意.术后眼球内陷、复视均恢复满意.结论 眼眶-上颌-颧骨复合骨折适宜使用头皮冠状切口,熟练掌握颞部的解刮层次至关重要,仔细保护种经及血管结构可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邓四海;熊小艳;杨芳;罗和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血清心肌酶变化(附12例分析)

    目的 探讨心肌酶水平对窒息新生儿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2例窒息新生儿为实验组,另外收集10例同期正常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经股静脉穿刺采血2 ml,分离血清,在24 h内测定心肌酶活性,同时做心电图检查,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 两组血清心肌酶测定结果比较显示两组血清心肌酶均值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窒息组均出现心电图改变.结论 血清心肌酶活性测定及心电图检测可作为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早期监测和诊断的指标,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王晶瑶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rt-PA溶栓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类型及其与冠脉再通的关系.方法 57例STEMI患者经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溶栓后90min进行冠脉造影,观察罪犯血管的再通情况.结果 溶栓治疗中46例(80.7%)发生心律失常,冠脉造影再通(TIMIⅡ级或Ⅲ级)42例(73.7%),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多发生在再通组.结论 STEMI溶栓治疗时再通组的再灌注心律失常以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常见,它是提示冠脉再通的较可靠指标.

    作者:具星爱;季宪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生殖道支原体感染262例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 采用支原体药敏检测试剂盒进行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培养,鉴定和药敏检测.结果 在262例支原体培养阳性病例中,UU阳性224例(85.5%),MH阳性4例(1.5%),UU、MH混合感染34例(13.0%).药敏试验结果显示,UU对交沙霉素的敏感率为94.6%,对强力霉素、阿齐霉素的敏感率都为92.0%,其次是克拉霉素敏感率为85.3%,美满霉素敏感率82.6%.MH对交沙霉素、强力霉素、美满霉素敏感.UU+MH混合感染以强力霉素、交沙霉素敏感.UU和MH无论是单一感染还是混合感染,对红霉素、环丙沙星耐药性高.结论 生殖道支原体治疗以四环霉素及大环内脂类药物为敏感,首选药物以交沙霉素、强力霉素、阿齐霉素、美满霉素为主,开展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治疗药物.

    作者:李珍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肝动脉置泵化疗治疗胃肠道肿瘤肝转移

    目的 探讨肝动脉置泵化疗治疗胃肠道肿瘤肝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切除原发病灶后肝动脉置泵术后泵内化疗,并随访B超观察转移灶的生长情况.结果 置泵化疗患者20例转移灶明显缩小或停止生长,3例无效.结论 胃肠道肿瘤肝转移患者行肝动脉置泵化疗可提高术后生存率.

    作者:吴国良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B超监测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258例

    目的 总结B超定位体外震波碎石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及其与结石部位、大小、数目等的关系.方法 对我院2005年12月至2006年11月间收治的258例震波碎石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统计不同部位、大小、数目结石的疗效.结果 治愈率为肾单发结石88.89%,肾多发结石66.67%,输尿管上、中段结石87.80%,输尿管下段结石96.28%.结论 体外震波碎石疗效较佳,值得在临床上有选择地应用.

    作者:陈祖荣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吗特灵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

    目的 研究吗特灵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的疗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及毒副作用.方法 将120例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顺铂(CDDP)、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联合化疗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吗特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46.7%,优于对照组26.7%,两组之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应用此法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安全、有效.

    作者:李君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颈动脉斑块和狭窄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颈动脉斑块和狭窄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为脑梗死的预防提供治疗依据.方法 对6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与36例非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血管形态、内膜的厚度、有无斑块及斑块的性质;血管管腔是否狭窄及狭窄的程度.结果 急性脑梗死病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为75.0%,以不规则、不均质回声斑块多见;非脑血管病组斑块的检出率为13.8%,斑块多为规则的、等回声或强回声斑块;急性脑梗死病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56.67%,非脑血管病组颈动脉狭窄的检出率为5.5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颈动脉狭窄可能导致脑梗死的危险性升高,超声显示不均质回声斑块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

    作者:周雪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双腔支气管插管单肺通气麻醉在胸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60例普胸手术病人均选择双腔支气管导管进行麻醉.结果 全部病人麻醉效果满意,无气道损伤并发症.听诊法1次插管成功38例,成功率65.5%,2次成功20例.插管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发现,导管到位率为30例(51.7%);改变体位后14例听诊肺隔离不满意.结论 使用双腔管的优点:在胸外科手术时,能使术侧肺(或患肺)与健侧肺的通气完全分开,在胸外科麻醉中具有推广的价值.

    作者:陆玉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洗胃在救治急性乙醇中毒患者中作用的商榷

    目的 探讨洗胃在急性乙醇中毒救治中的必要性.方法 对2005年1月至2006年5月期间122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将其分为洗胃组和非洗胃组,其余治疗措施相同,比较预后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非洗胃组与洗胃组在预后上无统计学差异;并发症发生率非洗胃组4.8%,洗胃组18.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统计表明,对于急性乙醇中毒洗胃治疗较非洗胃无优越性,且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因此不推荐洗胃.

    作者:钱进;宁果豪;罗中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食管癌手术中两种压肺方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食管癌手术中二种压肺方法,所提供手术空间的大小,及对生命体征影响的异同.方法 选择20例行食管癌左侧开胸治疗术的病人,开胸后先用肺垫包肺后均匀压肺,使肺的二叶均匀受压膨胀一致,肺的总体积达腔体积的50%,开始第一阶段通气(潮气量为8 ml/kg)并进行手术.随后,在第二阶段首先把下叶肺完全压扁,使下叶肺处于肺不张状态,上叶保持膨胀,使上叶肺的体积与第一阶段上叶肺的体积相当,开始第二阶段通气并进行手术.每阶段通气观察30 min,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的均值(每5 min测一次,共6次均值)和两肺叶的吸气末占胸腔体积的百分比及呼吸道的峰值压.第三阶段,对下叶肺进行膨胀,当塌陷的下叶肺出现膨胀时记录呼吸道压力.结果 ①第一及第二阶段病人的生命体征均稳定,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第一阶段比第二阶段肺的总体积大,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气管的峰值压低于第三阶段的膨胀肺时的气道压.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把一叶肺完全压扁的方法比总体均匀下压肺的方法能为手术提供更多的手术空间,在常规通气下,不张的肺不会复张,既保证正常通气又能保证此部分肺的不张,为手术提供工作空间.

    作者:刘全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宫颈刷涂片在宫颈阴道病变筛查中的使用评价

    目的 评价使用宫颈刷取样涂片和宫颈普通刮板涂片的有效性.方法 对门诊及住院病人采用普通刮板、扫帚形宫颈刷取样,进行宫颈阴道病变对比分析.结果 宫颈普通刮板涂片满意率仅达75.5%,扫帚形宫颈刷取样涂片满意率可达90.3%.结论 采用扫帚形宫颈刷取样涂出的片,可获得丰富的宫颈管细胞,使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的检出率提高,是临床宫颈病变筛查的取样好方法.

    作者:肖永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治疗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方式及术后管理.方法 报告20例患者手术治疗大多采用颈侧颌下切口.结果 术中17例肿瘤完全切除,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治疗咽旁间隙肿瘤应选择适当手术方式,术后注意呼吸及术腔引流.

    作者:宋卫琪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

    目的 探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的方法.方法 对20例22眼急性前葡萄膜炎应用0.5%或1%强的松龙滴眼,从每h1次或每2 h1次或每日4次,根据前房炎症减轻程度逐渐递减至每日3次→每日2次→每日1次,对有前房内纤维素性渗出者口服强的松80~100 mg/d,早上一次顿服,每天减量20 mg,2~3 d絮状渗出吸收后立即停药.结果 所有病例炎症均得到控制,无发生并发症.结论 以足够浓度和足够频度的糖皮质激素滴眼能很好地控制炎症且避免并发症,应根据适应证选择口服糖皮质激素.

    作者:张子武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C型X线机下加压可折式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目的 C型X线机下加压可折式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125例股骨颈骨折的患者采用C型X线机下加压可折式螺纹钉内固定术,并评估其治愈率.结果 118例达骨性愈合且患肢功能恢复优良,治愈率达94.4%.结论 加压可折式螺纹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骨折效果确切、操作简单、损伤小,值得推广.

    作者:李俊;陈丽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清胰岛素测定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INS)水平在诊断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磁珠酶联免疫法检测50例已确诊肥胖型PCOS患者和55名健康人血清INS的含量.结果 PCOS组血清INS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以INS为48.8 mIU/L作判断PCOS临界点,灵敏度为90%,特异度为84%.结论 INS对诊断肥胖型PCOS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龚显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末梢全血不同放置时间对白细胞及血小板检测的影响

    目的 探讨末梢全血采集后不同放置时间对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检测的影响.方法 对40例患者采集末梢全血注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抗凝管抗凝,轻轻充分混匀后立即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然后分别放置10 min和30 min后再次测定;对以上三个时间测定的白细胞数、中性粒白细胞百分率(NEUT%)、中间细胞面分率(MXD%)、淋巴细胞百分率(LYMPH%)、血小板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大血小板比值(P-LCR)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10 min的结果与30 min的结果比较:白细胞数降低,血小板数升高,NEUT%升高,LYMPH%降低,MPV降低、P-LCR降低,两组结果经配对t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血小扳数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MXD%与PDW差异无显著性(P>0.05);30 min结果与10 min结果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30 min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直方图均出现不同程度异常,10 min后直方图恢复正常.结论 末梢全血在采集过程中由于标本或多或少有组织液混入及血小板周围环境的改变,促使血小板短时间内产生一个假性聚集现象,从而影响WBC和PLT结果的准确性,在EDTA-K2的逐渐作用下血小板解聚,结果恢复正常;末梢全血采集后放置10 min后再测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作者:苏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卡马西平治疗儿童癫痫的血药浓度观察

    目的 监测用卡马西平(CBZ)治疗癫痫患儿的血药浓度,为卡马西平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癫痫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服用卡马西平的同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①45例单独用药的患者中,血药浓度<4μg/ml的12例,4~12μg/ml的32例,>12μg/ml的1例.②单一用药的总有效率为73.33%,将单一用药患者的血药浓度水平分布与疗效作等级相关分析,结果rs=0.634,P<0.05,表明血药浓度越高,疗效越好.联合用药的23例患者中仅8例有效,总有效率为34.78%.③将年龄与血药浓度分布作等级相关分析,结果rs=0.512,P<0.05,表明随年龄增高,各年龄组血药平均浓度也增加.结论 通过常规监测CBZ血药浓度,可提高癫痫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裴发光;胡永狮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方法.方法 应用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168例.结果 完成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167例,中转开腹1例,成功的166例恢复满意,无肝外胆管及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6个月,均无后遗并发症发生.结论 应用腹腔镜胆囊大部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达到了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效果,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且病人创伤和痛苦较小,安全、省时,但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手术技巧.

    作者:李汉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进展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组及常规对照组,经治疗14 d后分别进行治疗前后及两组间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预后情况比较.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治疗前轻(P<0.05),治疗后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较对照组轻(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联合疏血通治疗进展性脑卒中效果较对照组好,疗效可靠.

    作者:张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静脉注射胺碘酮(可达龙)和盐酸普罗帕酮(心律平)对阵发性心房纤颤复律疗效观察

    目的 对比观察静脉注射胺碘酮(可达龙)和盐酸普罗帕酮(心律平)转复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47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在常规治疗相同的条件下随机分成可达龙组(24例)和心律平组(23例).可达龙用法为:首剂150 mg,30 min后未转复窦性心律,可再给以150 mg静脉注射,继之0.5~1.0 mg/min持续静滴1~3 d,静脉用药同时给予口服胺碘酮,第一周200 mg,3次/d,第2周200 mg,2次/d,第3周200 mg,1次/d(24 h总量<1 200 mg);心律平用法为:首次负荷量70 mg,若无效30 min后可重复70 mg,大累计量210 mg,次日开始口服心律平片0.2 g,3次/d.观察一周内房颤转复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可达龙组有效率75%(18/24),心律平组有效率43.5%(10/23),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均未见复律后严重心动过缓、窦房和房室阻滞、窦性停搏等.结论 可达龙转复阵发性房颤有效率优于心律平.

    作者:张利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肾病综合征血脂和载脂蛋白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肾病综合征(NS)患者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变化及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 用日立7060型全自动化分析仪测定血清胆固醇(CHO)(CHOD-PAP法)、甘油三酯(TG)(GPO-POD法)、载脂蛋白A(ApoA)和载脂蛋白B(ApoB)(免疫比浊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直接一步法)、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按Friedewald公式计算).结果 241例肾综合患者血清CHO、TG、ApoA、ApoB、HDL-C和LDL-C水平较158例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在给予激素和降脂治疗后,肾综患者血清CHO、TG、ApoB和LDL-C水平逐步下降,ApoA和HDL-C有一定程度的升高.结论 提示临床上应注意对肾综患者血脂蛋白水平变化的监控,有助于对肾综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其血脂和载脂蛋白可作为辅助诊断肾综的生化指标.

    作者:陈伟雄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甲状腺肿块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诊断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7例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肿块高频彩超声像图与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频彩超对97例甲状腺肿块的诊断总符合率为88.7%.结论 高频彩超对甲状腺肿块的术前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沈朝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三种血液样本对测定K+、Na+、Cl-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液样本对测定K+、Na+、Cl-的影响.方法 用电解质分析仪直接电极法测试血清及肝素抗凝的全血和血浆三种血液样本的K+、Na+、Cl-水平.结果 三种血液样本测N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浆和全血K+明显低于血清K+(P<0.01),血浆和全血Cl-明显高于血清Cl-(P<0.01).结论 不同的血液样本对测定K+、Cl-会产生影响,但肝素抗凝血测K+更能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李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前S1抗原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同时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同时检测2 101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前S1抗原和HBV血清标志物.结果 29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g)(+)标本中,有28例S1抗原阳性,阳性率96.55%;784例HBsAg(+)、HBeAg(+)、抗HBc(+)标本中,有679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86.61%;276例HBsAg(+)、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标本中,有197例胆S1抗原阳性,阳性率71.38%;1 012例HbsAg(+)、HBeAg(+)、抗HBc(+)标本中,有468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46.25%.结论 前S1抗原作为病毒复制的指标与HbeAg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又具有其独立的检测价值,可弥补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不足.

    作者:邹享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卡托普利与吲哒帕胺片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40例

    目的 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服用卡托普利与吲哒帕胺的降压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Ⅰ、Ⅱ、Ⅲ级病人共40例,采用单纯卡托普利治疗2周后,对舒张压仍>100 mmHg的患者加用吲哒帕胺治疗,疗程4周.观察用药后血压情况.结果 40例患者经治疗后显效25例,占62.5%;有效11例,占27.5%;无效4例,占10.0%;总有效率90.0%.结论 卡托普利与吲哒帕胺联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其降压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作者:张延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191株鲍氏不动杆菌耐药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2004年8月至2006年11月间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用生物梅里埃公司的ATB expression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 5.3软件分析细菌的耐药性.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敏感率达93%以上,其他抗生素耐药严重,出现多重耐药和全耐药的鲍氏不动杆菌.结论 治疗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必须依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于志军;周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存63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二病并存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方法 对63例糖尿病与甲亢并存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3例患者中甲亢合并糖尿病的有52例(占82.5%),糖尿病合并甲亢的有4例(占6.3%),二病几乎同时发现者7例(占11.1%),二病综合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空腹及餐后血糖均得到较好控制,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均恢复正常.41例心动过速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12例扩大的心脏缩小,8例的心衰得到纠正.结论 应加强对糖尿病与甲亢二病并存的认识和诊断,兼顾治疗.

    作者:王奕晖;谢帕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右心室心肌梗死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再灌注治疗结果.方法 51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37例行介入治疗,10例行溶栓治疗,4例予保守治疗;运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对不良心血管事件及住院死亡率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危险因素的关系作回归分析.结果 51例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37例成功行介入治疗,无1例死亡,发生心绞痛5例;10例行溶栓治疗,临床判定再通4例,7例发生心绞痛,3例死亡;4例保守治疗,死亡1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右心衰合并心源性休克、女性、年龄、多支病变均为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急性右室心肌梗死不良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较高,心脏功能、年龄、性别及血管病变严重性对其具有重要影响;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在降低急性右室心肌梗死特别是合并低血压或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住院死亡率方面优于溶栓及保守治疗.

    作者:吴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高血压脑出血微创吸引术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应用微创置管吸引术救治重型高血压脑出血近、远期疗效.方法 81例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病例根据治疗情况分成微创组及内科治疗组,微创组(41例)采用微创置管吸引术.比较内科组(40例)与微创组近期格拉斯哥评分动态变化及远期随访结果.结果 在重型高血压脑出血救治方面,微创组明显优于内科组.结论 微创置管吸引术较内科治疗能显著改善重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生命预后,降低死亡率,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魏兴汉;俞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全自动五分类动物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影响因素分析

    HEMAVET全自动五分类动物血液分析仪采用电阻抗原理对血小板进行细胞计数和细胞体积测量,血小板凝集、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抗凝剂、放置时间等因素均会影响对标本血小板的计数.

    作者:陈文娜;李曦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胸腔镜下三种手术方式对手汗症疗效的影响

    目的 评价电视胸腔镜下三种手术方式治疗手汗症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2月至2006年10月80例手汗症的外科治疗临床资料,Ⅰ组胸交感神经干T2~T4段切除术21例,Ⅱ组胸交感神经干T2、T3、T4切断术25例,Ⅲ组胸交感神经T3、T4切断+两侧3 cm范围的分支切断术34例,比较3组手术前后的掌温变化、手术效果和躯干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结果 3组病人全部在胸腔镜下完成,3组病人术后掌温比术前上升1~4 ℃(掌温差P<0.01),手术疗效相同(有效率均为100%),术后住院时间1~4 d,平均2.3 d;Ⅰ、Ⅱ和Ⅲ组术后躯干代偿性多汗发生率分别为33.3%(7/21)、32.0%(8/25)和5.9%(2/34),Ⅲ组低于Ⅰ、Ⅱ组(P<0.05),Ⅰ与Ⅱ组统计学上无差异(P>0.05),3组均无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无住院死亡,术后未见复发.结论 三种手术方式都能有效治疗手汗症,安全可靠,但胸交感神经T3、T4切断+两侧3 cm范围的分支切断术可有效降低躯干代偿性多汗的发生率,是手汗症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作者:王厚强;辛军;李伟阳;周伟;张曙;廖永强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微量血锌铁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反复呼吸道感染与血清中微量元素锌、铁含量的关系.方法 取末梢全血0.1 ml,经处理后用QL800微量元素分析仪(济南齐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测定血锌、铁含量.结果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微量元素锌、铁的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儿童(P<0.05).结论 血清中微量元素锌、铁含量降低的儿童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

    作者:周锦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常用EDTA-K2抗凝剂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

    目的 报告因抗凝剂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病例,以引起同行注意.方法 选择不同检验方法进行血小板的检测.结果 血细胞计数中抗凝剂EDTA-K2引起血小板检验结果假性减少,导致对检验结果的错误理解、极易误诊,而且使病人承受不必要的进一步检查,增加了病人的医疗费用及痛苦.结论 目前临床用EDTA-K2作为血细胞计数的抗凝剂,但引起血小板不正常的粘附、聚集,导致抗凝静脉血血小板结果假性减少.所以应引起同行们的注意.

    作者:曹蓓;张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如何提高药房药师的药学服务质量

    目的 探讨药房药师如何提高药学服务质量.方法 药师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病人为中心,与医师及时沟通,努力扎实学好业务理论知识,为病人做好用药指导.结果 保证了临床合理、规范用药.结论 药房药师提高药学服务质量非常重要.

    作者:岳亿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方法 和疗效.方法本组45例,55眼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 55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均正常,滤过泡隆起.并发症:角膜水肿32眼,人工晶体前纤维性渗出膜4眼,经药物治疗4~9 d后吸收.结论 超声乳化治疗白内障,有切口小、损伤小、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陈巧灵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高龄急性胆道感染病人的外科治疗体会(附118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高龄急性胆道感染病人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6年12月内118例高龄胆道感染病人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 高龄急性胆道感染病人并存症多(占50%),术后并发症(占25%),围手术期死亡率(占8.5%).结论 年龄本身不是胆道手术的禁忌证,但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合理处理并存病、适当的麻醉和手术方式,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毛钦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与巨核细胞的关系

    目的 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2000至2006年9月在我院住院的ITP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93例患儿中急性型70例,慢性型有23例,临床表现以轻中度皮肤黏膜出血为主,合并内脏出血较少,93例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的治疗,血小板在2周内、1周内达正常水平分别为95.6%和77.2%.结论 小儿ITP患儿大多数为急性型,预后良好.治疗前巨核细胞数的多少有助于判断疗效.

    作者:戴红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厄贝沙坦与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 将心功能Ⅱ-Ⅳ级的住院患者随机分成厄贝沙坦组和依那普利组.治疗6~8周,观察心功能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厄贝沙坦组有效率为88.4%;依那普利组为87.9%;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厄贝沙坦组无不良反应发生,依那普利组6例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厄贝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CHF均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邹海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再评价

    目的 对空气灌肠治疗小儿肠套叠再评价.方法 对我院于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小儿肠套叠病例,采用空气灌肠治疗结合临床诊治经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前均行B超检查确诊,整复成功47例,成功率为94%.所有空气灌肠的患儿均无肠穿孔.1例空气灌肠复位不成功者转行肠坏死肠切除术,2例手术复位.结论 空气灌肠仍为治疗小儿肠套叠的理想方法,经济简单而又安全有效.

    作者:张丰年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肺结核咯血38例的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肺结核咯血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 对本院自2002年5月至2006年8月收治肺结核咯血患者38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垂体后叶素联用巴曲酶(立止血)治疗肺结核并咯血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垂体后叶素和巴曲酶(立止血)联用,是治疗肺结核咯血有效的止血药.规律抗痨、全面的监护和绝对卧床休息尤为重要.

    作者:李波;舒敏;黄安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重症胆管炎28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4年2月至2003年4月外科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病例资料.结果 5例单纯药物治疗,有3例死亡;手术治疗23例,仅4例死亡.结论 急性重症胆管炎病情危急,并发症多而严重,病死率较高.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差,尽早地彻底解除胆道梗阻的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措施.

    作者:李广旭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瓦斯爆炸烧伤80例治疗分析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瓦斯爆炸烧伤治疗的经验教训.方法 对1996~2003年我院80例瓦斯爆炸烧伤住院病人的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0例患者治愈66例,死亡14例.治愈患者中4人出现功能障碍.结论 瓦斯爆炸烧伤患者病情急、伤情复杂,早期诊断,分组治疗,有利于提高患者存活率.

    作者:李汉伟;姚志伟;杨泽兵;李皓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纳洛酮辅助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15例

    目的 探讨纳洛酮在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患者自主呼吸和神志恢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0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肌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15)与对照组(n=15);对照组采取有效携氧机械通气,突击给予胆碱酯酶复能剂和肝素乐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自主呼吸和神志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时间、意识转醒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有机磷农药中毒呼吸机麻痹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纳洛酮治疗可有效促进患者自主呼吸和神志恢复,值得应用.

    作者:王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诊昏迷误诊分析

    昏迷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危重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需要临床医生及早作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以挽救病人的生命.一些病因明确的昏迷如高血压性脑出血,颅脑外伤等往往容易及时诊断,但有些突发性昏迷,且昏迷原因与原发病并无直接联系时却容易误诊.现将我院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8例急诊昏迷误诊情况报告如下,并对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周云珍;付留长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30例溶栓治疗分析

    自从1959年链球菌培养液提取物链激酶首次用于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溶栓广泛用于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和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急性期治疗.临床实践证明,溶栓治疗心肌梗死能有效缩小梗死面积,改善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使死亡率明显下降.我院自1997年开展溶栓以来至2005年7月,共溶栓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继永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小儿肺炎型哮喘35例临床分析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发病率逐渐上升,我国于2003年再次对儿童哮喘包括婴幼儿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治常规进行了修订.但临床表现类似与支气管炎、肺炎的不典型哮喘也不少见,极易造成误诊,导致长期使用抗生素且病程迁延.本科自1998年3月至2005年2月共收治此类患儿3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翠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26例脊柱外伤院前急救存在问题及对策

    各种创伤在急救病种中占第一位[1],脊柱创伤约占全身创伤的0.3%~1.5%,其中约20%合并有脊髓损伤,现场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与转归.院前急救护理中,有效地保护脊椎,防止继发损伤对防止致残提高治疗康复率尤为重要[2]本人对我科自2005年10月至2006年10月收治的226例脊柱外伤病人院前急救情况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发现院前急救过程中对病人的处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着病人的治疗效果和预后.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晓峰;司红苗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川崎病冠脉损伤高危因素分析(附152例病例报告)

    川崎病(KD)是一种急性、有限性的全身血管炎,主要累及婴儿和年幼的儿童[1].心血管损害在血管炎活动期表现明显,冠脉损伤(CAL)及严重程度是决定其预后的主要因素.目前KD已取代急性风湿热成为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病因[2],因此,研究KD合并冠脉损伤的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田芳;张宗辉;贺云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率存在差异的原因分析

    分布于自然界的支原体有80余种,其中仅少数几种支原体会引起人类和动物患病.肺炎支原体(MP)就是婴儿和儿童肺炎的常见病原微生物之一,已引起广泛关注.目前国内检测MP方法和报告标准不尽相同,是引起MP抗体阳性率差异的原因之一.我院采用MPIgM和MPIgG联合检测,2004年3月至2006年3月共检测1 554例,阳性率48.3%.比其他地区阳性率高.

    作者:张利通;连建谦;刘俐;许振筑;陈丽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30例晚期产后大出血临床治疗分析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是产科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病率占分娩总数的2%~3%[1].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4 h后,称为晚期产后出血.本文对我院2000年6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30例晚期产后大出血的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谢黎碧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反应槽后部透镜污染的分析

    日立7020型生化分析仪应按照防尘、防沙、调节室温的要求使用,2002~2006年通过与反应槽壁上的透镜以及灯泡使用的比较,我们对光度计吸光度值检测过程中反应槽后部的透镜被灰尘污染的程度及对质控试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牟奇成;邢文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临床路径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是医生、护士与其他人员对一特定的诊断和手术做适当的有顺序的和时间性的照护计划,以减少康复的延迟及资源的浪费,使服务对象获得佳的照护品质.我院2006年7月1日至12月31日对200例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实施临床路径的管理,旨在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医疗质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洁靖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骨髓细胞学检查及临床意义

    骨髓检查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检验,操作者需具备一定的临床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而这些常是检验工作者的薄弱环节,这可从有关单位[1]进行的骨髓涂片室间质控调查中得到充分反映.本文就骨髓检查及临床意义的有关问题提几点看法.

    作者:江立千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新式剖宫产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

    我院自1999年12月以来开展了新式剖宫产术(即Misgav-Ladach-Method剖宫产术),其采用Joel-cohen切口及独特的开关腹方式,使剖宫产手术取得了操作时间短、损伤少、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减少等好的近期效果.现将近年来我院再次剖宫产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了解新式剖宫产的远期效果.

    作者:王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四种充填材料对后牙邻面龋齿充填治疗的临床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后牙龋齿治疗的充填材料不断推陈出新.后牙邻面龋齿的充填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操作,操作不当可能引起食物嵌塞、牙龈炎、继发龋、牙髓炎等.现就我科临床上用不同材料治疗充填下颌第一磨牙邻面龋一年临床观察结果,对不同材料充填结果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成晓梅;葛精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肝病患者血清CA-50放射免疫检测结果分析

    糖链抗原CA-50是近几年从多种上皮类原发或继发性恶性肿瘤组织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糖类抗原,它存在于癌组织细胞的表面,它不是特指某一种肿瘤的抗原,而是一种带普遍性的肿瘤相关抗原.本人自2004年以来应用CA-50单克隆抗体免疫放射分析法对161例肝脏良、恶性疾病患者血清进行测定,现将测定结果初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郑云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节段弓丝在矫治牙性畸形中的应用研究

    节段弓丝技术是新近在临床上广泛开展的固定矫治技术之一,虽然它有明显的适应证和应用范围,但由于它具有设计灵活、短小简便、成本低廉、患者舒适等优点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几年来我科采用节段弓丝矫治了60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邓颖惠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经皮肝穿刺注射无水乙醇治疗肝癌18例疗效分析

    2003年2月至2006年10月,我院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瘤内注射无水乙醇法(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 therapy,PEIT)治疗肝癌18例,效果明显,现总结如下.

    作者:郭行雷;蔡友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农村110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糖尿病可引起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是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据糖尿病发病率全国调查情况显示,我国糖尿病患者达4000万人[1],是全球糖尿病患者多的国家之一.目前在农村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且死亡率增长速度大于城市.现将我院收治2005年6~10月农村110例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分析如下.

    作者:李卫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骨科术后使用自控镇痛的护理体会

    疼痛是骨科手术后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不仅使患者感到痛苦,还会带来一系列生理行为反应.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algesia,PCA)是一种新型的止痛方法,近几年来被广泛用于骨科手术后患者的疼痛治疗,具有安全,药量小,疗效好,病人能主动参与到术后镇痛中来的特点.

    作者:陈戈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措施对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对照组仅予常规护理.入院时当天和治疗后6周采用简式Fugl2Meyer评估(FMA)及Barthel指数分别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认知功能.结果 经6周后,康复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增显著高于对照组(P<0101),康复组定向力及记忆力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101).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有利于脑梗死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定向力和记忆力的恢复.

    作者:华小丽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老年人冠心病患者的护理.方法 将不同类型及性格的老年人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类和分组观察,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冠心病组有12例发生焦虑,健康组有4例发生焦虑,发生率分别为30%和1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5.000(P<0.05).结论 老年冠心病病人进行心理护理可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张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胆红素升高引起的皮肤、巩膜及黏膜等黄染的现象,均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其治疗原则除对病因的治疗外,我院儿科彩用蓝光照射进行退黄.蓝光光疗因方法简便、疗效可靠,一直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的首选方法[1].

    作者:程梅枝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的护理纠纷原因与防范

    目前我国医疗纠纷不断增加,尤其是基层医院更加明显.现结合有关资料和自身体会就基层医院的护理纠纷原因及防范措施作如下总结.

    作者:李道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住院病人睡眼障碍与护理对策及探讨

    通过笔者多年的临床护理经验总结,探讨住院病员睡眠障碍的原因,及临床护理工作中,可操作的对睡眠质量简单的评估方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住院病员睡眠质量,促进身心健康.

    作者:吴芳;冯春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夜间疼痛性痉挛,间歇性跛行,神经性水肿,皮肤慢性溃疡,下肢肌肉萎缩,皮温减低,足背脉搏微弱等.可导致病人重复住院、医疗费用增加,甚至截肢,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非常重要.

    作者:张秀璞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手术室整体化护理的应用与体会

    整体化护理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人们的需求也不断提高,病人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手术室开展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化护理,显示了护理人员的内在价值,密切了医护患之间的关系,促进了护理专业的发展,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一致肯定.现就我院开展整体化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与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姚慧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集尿袋更换时间与尿路感染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留置导尿病人更换一次性集尿袋的佳间隔时间.方法 将136例脑出血术后留置导尿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每天更换一次集尿袋;B组3 d更换一次集尿袋;C组给予7 d更换一次集尿袋.与化验室相配合,每天采集三组病人的尿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 尿培养细菌阳性率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与A、C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B组尿培养细菌阳性率明显低于A、C两组.结论 留置导尿病人每3d更换一次性集尿袋为宜.

    作者:曹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黄杆菌属细菌院内感染的护理对策分析

    黄杆菌属细菌(Flavobactenum)为存在于水、土壤和植物等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伴随着临床抗生素的大量应用和有创性检查及治疗手段的广泛开展,院内感染中黄杆菌属感染率逐年增高[1].

    作者:于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 观察经鼻持续气道正压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疗效及其护理.方法 对呼吸紊乱指数>20的患者行治疗并同时进行相应护理.结果 经过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100例患者的日RDI,低血氧饱和度,长呼吸暂停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治疗患者疗效明显,同时进行有效的护理对提高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润禾;王同;李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VEGF-A的研究进展及在脑缺血缺氧中的保护作用

    近年来,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VEGF)在脑缺血缺氧中的治疗作用倍受关注.明确VEGF在其中的具体作用及其机制有着很强的临床实用价值.本文就此作综述如下.

    作者:周欣;段耀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慢性牙周炎和冠心病的研究进展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慢性牙周炎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年研究考虑到两者可能的病因联系机制是:慢性炎症使血管内皮发生变化,同时可使血小板聚集,促使血栓形成,并且改变了血浆脂蛋白的含量,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重度牙周炎还是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的危险因素之一,牙周病是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组成部分,虽然已有很多推理,但两者关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牛勇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对氧磷酶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PON是一类芳香酯酶,它能催化磷酸酯键的水解,降解有机磷酸、芳香羧基酸酯及氨基甲酸酯.由于目前用于检测该酶活性的常用的底物是对氧磷(parason),故该酶命名为对PON.近年的研究表明,PON除能解除有机磷化合物的毒性外,还参与抗脂质过氧化,在一些氧化应激性疾病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对氧磷酶基因家族及其活性以及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姜泽强;刘朝霞;谭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近年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以核酸生化为基础的新技术作为医学检验的新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检验学科的各领域之中.本文具体探讨分子生物学中的分子生物传感器技术、分子生物芯片技术、分子生物纳米技术和分子蛋白组学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并且提出了展望.

    作者:李鹏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抑癌基因RASSF1A及其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RASSF1A基因位于染色体3p21.3区,是一种新型抑癌基因,多项研究表明它可参与细胞凋亡和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在多种肿瘤中失活,该基因的失活与其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有关.通过逆转RASSF1A基因甲基化状态使其重新表达,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周颉;黄耀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临床进展研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或冠心病,有时又被称为冠状动脉病或缺血性心脏病.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常见类型.

    作者:杨丽;刘海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红霉素的非抗菌用途

    大环内酯类药物红霉素(EM)及其衍生物对许多革兰阳性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对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菌、立克次体也有一定抑制作用.其良好的抗菌作用使该类药物在感染性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EM及其衍生物在治疗非感染性疾病方面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就这些方面的临床应用作一讨论.

    作者:张宏年;吴歆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改革药理学实验教学促进创新能力人才培养

    为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教育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对目前药理学实验教学内容、试验考核做相应改革调整,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作者:谭斌;刘思妤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注重高职生理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思维和语言是人类复杂和重要的活动[1],而人类思维主要的特点就在于使用语言[2].教学语言是教师的职业性语言,是师生在教学中特殊交际的语言.教学语言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教师教学语言的修养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作者:郭少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中等医学教育教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医学模式的已实现三个转变.中等医学教育教学只要适应新模式,培养高质量的符合社会需要的卫生人才,才能更好的服务与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促进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事业的发展.

    作者:袁祥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推拿治疗冠心病稳定劳累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推拿治疗冠心病稳定劳累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初步揭示推拿治疗该病的机制.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成推拿治疗组与口服丹参滴丸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其临床症状体征与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的变化.结果 推拿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90.0%.结论 推拿疗法对稳定劳累性心绞痛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改善患者的心脏供血.

    作者:李华东;毛树文;毛德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医心理疗法与催眠术治疗神经症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研究中医心理疗法与催眠术心理治疗神经症的疗效.方法 按中国神经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R)筛选神经症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中医与催眠术心理疗法治疗,以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为疗效评定工具,将两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中医心理疗法治疗有效率83.3%,催眠术心理疗法治疗有效率86.7%.结论 两种疗法治疗神经症疗效显著,但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

    作者:张玖云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48例

    淤胆型肝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肝细胞和(或)毛细胆管胆汁分泌障碍,导致部分或完全性胆汁淤阻为特征的综合征[1].其病程长,黄疸深,医疗费用高,且现代医学缺乏特效治疗[2].笔者近4年多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姚玉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以慢性反复发作性咳嗽、咯痰、气急等症状为主,多发生在40岁以上成年人,为北方地区的常见病、多发病.50岁以上者感冒及受凉是急性发作的诱因,病程迁延多年,晚期由于肺的正常组织结构和毛细血管床的破坏,引起肺动脉高压终演变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本文对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加以讨论.

    作者:何顶发;陈敏明;丁传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灯盏细辛静滴,对照组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静滴,2周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甲襞微循环的各项指标.结果 灯盏细辛注射液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管襻形态积分值、流态积分值、襻周积分值及总积分值,其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可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微循环,对脑梗死患者有一定的疗效.

    作者:向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活血通络汤影响寻常型银屑病皮损基质金属蛋白酶2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31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处基质金属蛋白酶2的表达情况,探讨活血通络汤治疗银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 收集我院门诊及住院寻常型银屑病患者40例,给予活血通络汤口服,检测治疗前后皮损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共有31例患者入选本研究,患者皮损处与正常人皮肤相比较MMP-2表达明显增强,治疗后患者皮损处MMP-2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 活血通络汤能明显减轻患者皮损处MMP-2的表达,该机制是活血通络汤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可能机制之一.

    作者:黎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葛红安神汤治疗心血管神经症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葛红汤中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总结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诊断为心血管神经症的患者31例,用葛红汤加味(葛根、红花、桂枝、凡参、郁金、羌活、当归等)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结果 葛红安神汤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总有效率95.5%,治愈率90.4%.结论 葛红安神汤益气养血、滋阴安神、通阳活络论是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一种有效方剂.

    作者:毛晓刚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明胶、白芨胶载药生物敷料的制备及理化性能分析

    目的 以明胶、白芨胶及中药提取物为原料制备载药生物敷料,并对其理化性能进行分析.方法 以明胶、白芨胶及中药提取物为原料,应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生物敷料.并对该敷料的外观、表面结构、单位体积质量、透气率、吸水能力、抗撕强度、pH值、炽灼残渣测定等理化性能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 制备的载药敷料是一种疏松多孔的海绵状材料,扫描电镜下材料孔隙均匀,互相连通,样品透气率57.3%、密度12.52 mg/cm3、吸水力13.03倍、抗撕强度153g/cm3、pH值为6.02、炽灼残渣0.4%.结论 该载药材料符合敷料材料的理化性能要求.

    作者:彭锐;邹阳;刘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疏血通治疗高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其致残率及致死率高.目前脑梗死急性期的内科药物治疗原则主要包括超早期的溶栓治疗、降纤治疗、抗凝治疗、脑保护剂及一般对症治疗[1].

    作者:赵君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空心钉减压配合中药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47例

    股骨头坏死是由于多种病因造成股骨头缺血和骨细胞坏死的病理过程,已成为骨科临床上的常见病.近年来,创伤性、激素性及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明显增加,1997年世界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设立了国际骨坏死标准,简称ARC分期,得到目前多数学者采用.

    作者:许小桦;王勇;吴官保;董克芳;孙绍裘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复方丹参加盐酸氟桂利嗪治疗早期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脑出血早期应用复方丹参加盐酸氟桂利嗪(西比灵)减轻脑水肿,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2年至2004年10月在我科住院的13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63.6%(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1.6%和9.1%(P<0.01).结论 复方丹参和西比灵联合应用能够减轻出血后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减轻神经功能缺损,降低死亡率.

    作者:黄毓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56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温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疗效.方法 将56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温针灸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 温针灸能明显改善RA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温针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85.86%、56.47%(P<0.01).疗效与病程、病情相关.结论 温针灸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毫针刺组,有较好的抗炎镇痛及免疫调节的作用.

    作者:金永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肺泡蛋白沉着症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肺泡蛋白沉着症是脂蛋白样物质在肺泡内沉积的罕见病,以肺泡内及终末呼吸性细支气管内大量的表面活性蛋白质及脂质沉积为体征,导致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严重受损.

    作者:曾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妊娠合并神经纤维瘤病复发恶化1例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 atosis type 1,NF1)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1],多发性神经纤维瘤是其主要的临床表现,发病率约为4/10万.现报道一例神经纤维瘤病妊娠期伴发,再次妊娠复发恶化的病例.

    作者:周世琼;岳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甲亢性周期麻痹2例误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性周期麻痹发生率为甲亢患者的1.8%~8.8%,西方国家较少见,好发于20~40岁的青壮年男性,男女之比约为70∶1[1].由于部分病人临床表现不典型,导致早期诊断困难,易漏诊、误诊.我院收治2例甲亢性周期麻痹误诊病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官同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社区药学服务实施措施探讨

    药学服务是药学人员利用药学专业知识和工具,通过向社会公众提供与药物应用相关的各类服务,使病人得到安全、有效、经济、合法的治疗药物.社区药学服务作为药学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随着民众保健意识的增强和自行用药现象的普遍、因用药不当导致的药源性疾病不断增加等现象而显得尤其迫切.社区药学服务的实施在我国尚处于初始阶段,真正开展了这一服务的医疗单位不多.本文立足于此,就医疗单位如何结合自身实际,在社区中开展药学服务进行了探讨.

    作者:邓献良;陈吉文;周乐清;黄细莲;赖晓玲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药学服务临床实践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直接关乎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针对药品的服务不同于一般商品的服务,保证药学服务质量是保证大众用药安全、有效,保障大众健康的关键一环.

    作者:叶小燕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医院内部会计监管制度的设计与实施

    医院内部会计监管制度是指一个医院为了保障会计信息质量,保护医院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系统.

    作者:秦迎秋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乙肝疫苗免疫规划的管理与实施探讨

    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是我国目前重点发生的传染病,且传染性强、传染源不易控制、传播途径难以切断,对社会和人民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并且乙肝在临床上易转变为慢性,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而目前又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

    作者:罗莉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医院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近年来,随着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以及会计制度、财务制度的改革,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建立,给医院经营管理带来了很多新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及时调整、完善医院财务管理体制,建立财务管理机制,搞好有偿服务,提高为伤病员服务的水平,保障伤病员健康需要,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和任务.

    作者:庞雁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2005年与2006年我院癌痛患者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癌症患者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情况及用药趋势.方法 对我院门诊癌症患者2005年与2006年麻醉药品的应用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我院癌症患者麻醉药品的用药金额2006年比2005年增加,其中吗啡制剂增幅较大,居首位的仍是哌替啶片,哌替啶注射液的应用也仍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结论 我院癌痛患者使用麻醉药品渐趋合理,但与要求还有差距,需进一步加强麻醉药品合理应用的宣传与监管工作.

    作者:冉莉;张晓萍;蒋红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茂名市城乡居民对乙肝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城市居民肝炎基本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广东茂名市市区和城镇随机抽取的1000名群众乙肝知识水平调查,并对所调查乙肝相关知识的问题当场进行解答和健康教育,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待乙肝的正确态度和行为相对缺乏,乙肝疫苗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乙肝传播途径知晓率较低.结论 加强乙肝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对不同文化水平的群众有针对的进行乙肝知识的普及教育.

    作者:李荣磊;林桂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重庆市万盛区二○○六年性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和掌握万盛区性病流行动态,为有关部门防治性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年全区报告性病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结果 2006年全区报告性病6种,共计532例(外地5例),发病率为197.04/10万,报告发病率与去年相比上升50.28%.发病年龄高峰在20~39岁,占65.04%;职业以无(待)业人员发病高,占39.66%.结论 2006年万盛区性病有上升趋势,如不采取有效措施,性病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广.

    作者:谢跃萍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武汉市下岗女职工生殖系统疾病普查报告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而近20年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全世界每年约有宫颈癌发病例46.6万,其中有13万发生在中国,严重影响女性健康.

    作者:王小薇;周致敢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煤矿事故所致多发性骨折312例的综合分析

    目的 探讨山西省煤矿事故所致多发性骨折的致伤机制、病例特点及治疗情况等因素.方法 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近10年来收治煤矿事故所致多发性骨折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创伤患者455例,其中致多发性骨折共312例,占创伤总数的68.6%.结论 应进一步完善煤矿事故的医疗抢救预案,同时医疗工作者要全面的掌握煤矿事故致多发性骨折的致伤机制及病例特点.

    作者:栗树伟;孙海钰;王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乌兰察布市泌尿系统结石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抽样调查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泌尿系统结石的流行情况,并讨论该病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该市5 720名居民进行了B超检查和性别、年龄等问卷调查.结果 泌尿结石总患病率6.3%,男性为7.2%,女性为5.4%.随年龄增加男女泌尿结石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年龄增加、男性是尿石症发生的危险因素,尿石症防治的重点人群是中老年男性.

    作者:安玉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凉山州民族地区麻疹15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小儿麻疹的临床特征、流行病学.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54例患儿的住院资料.结果 发现发病的季节以秋冬季为主;发病年龄以14岁为主,共98例,占发病人数63.6%,小于8月龄婴儿的发病增多;并发症多,有部分病人的心肌酶升高明显.结论 小儿麻疹的临床表现有新的特征出现.

    作者:郝国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贫困地区妇女病查治分析

    目的 掌握贫困地区妇女病患病情况.方法 1996~2005年10年间对8 093例妇女进行妇女病普查,从发病率与发病年龄、孕产次构成比、阴道炎与生活地区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 患病人数4 380人,平均患病率为71.15%.通过10年的边查边治,患病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贫困地区农村妇女发病率高于城市,患病因素与发病年龄、孕产次、生活环境等有关.结论 改善贫困地区妇女劳动卫生条件、普及卫生知识,仍然是当前妇女卫生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者:冯瑞珍 刊期: 200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