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右江医学杂志

右江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 主办单位: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
  • 国际刊号:1003-1383
  • 国内刊号:45-1126/R
  • 影响因子:0.77
  • 创刊:1972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广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19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右江医学杂志   2001年4期文献
  • 腹部开放伤64例诊治分析

    对腹部开放伤64例进行诊治分析,提出在治疗中要尽快判断伤情,准确把握手术时机,正确决定手术方案.对于急诊手术探查的指征作归纳.

    作者:周跃宁;王华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诊治体会(附46例临床分析)

    婴儿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临床上较为常见,多以自发性颅内出血为首发症状,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后遗症多(1).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从而降低发病率,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已成为儿科临床的重要课题.我院儿科近10年来共收治本病46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将预防及诊治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宋华;梁克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前列腺素E1治疗肝硬化腹水55例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1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前列腺素E1静滴;对照组加用多巴胺、酚妥拉明静滴,观察两组腹水消长和肝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腹水减少和消失时间,肝功能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前列腺素E1治疗肝硬化腹水具有见效快,肝功能改善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卢晔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清与血浆测定葡萄糖、血脂结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肝素抗凝血浆测定葡萄糖血脂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肝素抗凝血浆在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葡萄糖及血脂浓度,并与非抗凝血清比较.结果:肝素抗凝血浆法与血清法测定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肝素抗凝可完成生化所有项目的检测.

    作者:杨大梅;许丽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50例的外科治疗

    我院自1990年元月~2000年10月共收治重症急性胆管炎138例,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50例.现就老年重症急性胆管炎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情况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50例病人,男19例,女31例.年龄大89岁,平均年龄68岁.既往有类似反复腹疼发作史38例占76%,病史长达30年;腹疼发作时有恶寒发热、黄疸史者22例,占44%;曾经诊断有胆道疾病史36例占72%,其中有明确胆道结石26例,有一次以上胆道手术史12例.同时有并存病28例,占56%,均为各类慢性病,如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糖尿病、肝硬变、肾功能不全、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

    作者:田玉环;张利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雅培-3500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干扰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使用雅培-3500血细胞分析仪过程中对影响血小板(PLT)计数准确性的干扰因素.方法:用EDTA盐抗凝血在日常血细胞分析仪检测中进行手工法和仪器法PLT计数的比较试验.结果:不同的因素对测定结果均存在不同的差异.结论:血细胞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准确性取决于许多因素,所有影响电脉冲大小及数量的因素,都会对仪器测定产生影响.

    作者:黄华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产后出血193例临床分析

    对1988~1998年间的目测加收集测量法诊断的产后出血19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产后出血发生率为3.7%,产后出血原因位次为:宫缩乏力、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其它(妊高征、妊娠肝内胆汁淤积征等)等,产后出血易发于20~24岁组,胎产次增加致产后出血率增加;胎儿随体重增加,特别是≥4.0kg以上时产后出血发生率增高,剖宫产产后出血高于阴道分娩;阴道手术助产与顺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明显,前者高于后者.产后出血病例中79.27%出血量为400~599ml,一般≤800ml.产后出血率的降低重在预防.

    作者:毛京沫;梁毅姝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大面积脑梗死30例临床分析

    脑梗死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易误诊为脑出血,及早行头颅CT检查可得确诊.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治并发症可降低病死率.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0年1月收治30例大面积脑梗死,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共30例,男20例,女10例.发病年龄26~84岁,平均58.4岁.发病人数占同期脑梗死住院总人数的12%,其中高血压病史者15例,脑动脉硬化病史17例,风湿性心脏病并房颤5例,冠心病伴房颤4例,肺心病伴房颤1例,甲亢伴房颤1例,糖尿病史5例,股骨骨折长期卧床1例.

    作者:周学中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放疗前加诱导化疗治疗中晚期食首道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放疗前加化疗对中晚期食道癌的疗效观察.方法:64例中晚期食道癌随机分为两组,单放组32例,为单纯体外放疗,剂量60~70Gy/6~7周,综合组32例,按上述放疗外,在放疗前行2程诱导化疗(CF+5Fu+DDP).结果:综合组与单放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5.9%、46.9%、31.3%和40.6%、31.3%、12.5%,综合组生存率明显高于单放组(P<0.05),且无严重毒副作用.综合组与单放组局控率分别是56.3%和62.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远处转移率综合组为6.3%,单放组为18.8%,综合组明显低于单放组(P<0.05).结论:放疗治疗中晚期食道癌前行化疗是疗效好,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昱明;贾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湿润暴露疗法治疗头面部烧伤51例报告

    目的:探讨湿润暴露疗法治疗头面部烧伤的疗效和价值.方法:按照湿润暴露疗法规范对51例头面部烧伤病员进行治疗.结果:全部自愈,不需植皮.46例上皮化愈合,5例留有少量软而薄的疤痕,不影响美容.结论:湿润暴露疗法是一门独特的烧伤治疗技术,法简效著,应为头面部烧伤治疗的首选方法.

    作者:陈方凯;倪益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转移性肝癌动脉灌注及栓塞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转移性肝癌动脉灌注及栓塞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适应证病例进行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5-氟尿嘧啶、顺铂、足叶乙甙等抗癌药物,肝功能好,病灶小,可用适量明胶海绵栓塞.结果:治疗有效率达85.3%,6个月生存率为100%,1年生存率为67.6%,2年生存率为44.4%,3年生存率为11.7%.结论:超选择性肝动脉灌注抗癌药物及栓塞术可阻断肿瘤供血动脉,痛苦小,疗效好,并发症少,可作为肝转移性肿瘤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国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硬膜外麻用于分娩镇痛140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分娩镇痛术已经在不少医院开展应用,得到了广大孕妇的接受和欢迎.我院采用硬膜外麻镇痛分娩140例,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现介绍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择 2000年5月~2000年10月对140例足月妊娠、头位,无产科、麻醉禁忌证,临产后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作为观察组,并随机抽取了同期条件相当、无实施分娩镇痛者140例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2.麻醉方法在孕妇宫口开3cm时,取L2-L3间隙穿刺硬膜外腔,成功后置管于硬膜外腔,首次注入0.125%布比卡因10ml+2.5mg氟哌啶醇,接微量泵,疼痛完全消失维持在1.5~2小时;在镇痛作用减弱时,硬膜外腔给药,微量泵控制(PCA)持续滴注0.125%布比卡因,滴速4~6ml/min,锁定时间为30min,并同期开通静脉输液(1).

    作者:潘秀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结肠损伤一期手术的选择(附16例报道)

    结肠损伤在腹部创伤外科中为常见疾病,手术治疗可采用一期或二期手术方式.文章从16例结肠损伤一期手术均获治愈的实践,总结了结肠损伤一期手术治疗的要求:①伤后至手术的时间在6小时内,腹腔污染轻,肠管炎症水肿轻;②病人全身情况好,年龄为青壮年,无多发且严重的合并伤及休克.同时,裂口大小在2cm内,裂口数目不超过2个,以及相应的肠系膜和血管弓无受损,则可行一期结肠修补术.

    作者:刘凯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通心络胶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通心络胶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研究预防和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对策.方法:随机将血液流变学诊断为血液高粘滞综合症的12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60例,口服通心络胶囊,每次3粒,一日3次;对照组60例,口服肠溶阿斯匹林,二组的服药疗程均为5周.结果:服用通心络胶囊可使血粘稠度下降,胆固醇及甘油三脂降低,缓冲心绞痛,并能使脑梗塞面积缩小,症状改善.结论:通心络不仅可用于治疗心绞痛、脑梗塞,也可用于治疗高脂血症及血液高粘滞综合症.

    作者:胡冀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肝癌的肝外动脉供血及其介入治疗

    肝癌具有肝外动脉供血(1~3),其在肝癌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了76例具有肝外动脉供血的肝癌病例,重点探讨肝外动脉供血的形成机理、供血规律及对其插管技术、介入治疗作简要讨论.材料与方法1.治疗对象本组76例肝癌病例中,男58例,女18例,年龄27~73岁.其中62例为原发性肝癌,14例为转移性肝癌,均因失去手术切除机会而作介入治疗.2.动脉造影 76例肝外动脉供血的发现除依据常规的腹腔动脉、肝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外,对于位于肝右叶上部肿瘤还作右膈动脉、右肾动脉造影,对于肝左叶肿块作胃左动脉及左膈动脉造影,必要时作腹腔动脉造影.

    作者:俞进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阿替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β-受体阻滞剂阿替洛尔在慢性心衰中的疗效.方法:101例慢性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对照两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阿替洛尔,治疗1个月,观察心率、24h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各项观察指标均明显改善,病人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结论:小剂量阿替洛尔治疗慢性心衰安全有效.

    作者:兰法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胺碘酮对顽固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通过对40例顽固性心律失常用药前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小剂量胺碘酮治疗顽固性心律失常有效率为82.5%,尤其对心衰后心律失常以及预防和治疗房颤优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结论:小剂量胺碘酮确实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作者:孙飞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31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心律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其副反应.方法:在心电监护下先给心律平70mg加入25%葡萄糖20ml静注并开始观察疗效,如无效则采用静滴治疗.结果:90.32%的病例在10~~120分钟内转为窦性心律,9.68%病例出现副反应,经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心律平是终止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的有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张海滨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异舒吉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异舒吉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病例分为两组,A组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加用异舒吉静滴,观察疗效并与B组进行比较.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97.6%,B组为72.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异舒吉疗效明显于硝酸甘油,可作为治疗UAP的首选药物.

    作者:许爱莲;朱海东;朱铁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胸部前弓前后位对肺尖小病灶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胸部前弓前后位对肺尖小病灶病变尤其是肺尖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抽查2000年我院的胸部前弓前后位胸片资料共68份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该位置在肺尖小病灶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68例胸部高千伏胸部正位片中疑有肺尖部病变的病例,经照胸部前弓前后位片,有58例为阳性X线表现,占85.3%,其中43例为肺尖结核小病灶,占63.2%.结论:胸部前弓前后位片对肺尖部小病灶病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胸部正位片上疑有肺尖部阴影者,应首选加照前弓前后位片.

    作者:黄恒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奥美拉唑注射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1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注射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上消化道出血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注射剂;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运用西咪替丁,比较两组病例的止血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0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47%(P<0.01).结论:运用奥美拉唑注射剂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止血效果显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江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善得定与垂体后叶素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8例疗效对比

    目的:观察善得定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8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二组,14例应用善得定治疗为治疗组,14例应用垂体后叶素治疗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3小时、6小时止血率分别为71.8%、100%.对照组3小时、6小时止血率分别为35.8%、50%.结论:经临床验证,善得定治疗食道静脉曲张破裂止血,疗效高、副作用少、优于垂体后叶素.

    作者:杭荣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80例

    前列腺增生(BPH)是老年人常见病,开放手术切除前列腺疗效确切.但由于病人多为高龄,手术并发症有时较严重,其中以术后大出血常见,故手术方式及术中严密止血和术后防止出血一直是探讨的课题.本院自1992年元月~2000年元月共进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80例,均采用膀胱颈缝扎法或加膀胱颈悬吊术,远期疗效好.临床资料本组80例,年龄大78岁,小50岁.病程长10余年,短半年.临床表现均为进行性排尿困难,尿等,尿线变细,尿滴沥.肛检前列腺增大Ⅰ度15例,Ⅱ度55例,Ⅲ度10例,均B超检查证实.合并残余尿感染20例,膀胱结石7例,合并冠心病12例,1例急性阑尾炎入院,阑尾切除术后因排尿障碍第12天行前列腺摘除术.1例因尿潴留行膀胱造瘘术至膀胱腹腔瘘剖腹修补术后再行前列腺摘除术.病人均经B超、静脉肾盂造影确诊,20例行CT检查.

    作者:曾伟雄;莫正雄;卢盛贵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缺铁性贫血红细胞参数变化的临床意义(附123例分析)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参数: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变化情况.方法:用仪器测定123例缺铁性贫血患者MCV、MCH、MCHC、RDW.结果:缺铁性贫血患者MCV、MCH、MCHC、RDW有明显变化.结论:MCV、MCH、MCHC、RDW变化与缺铁性贫血的参效相符,尤其以RDW升高更为敏感,可作为发现早期缺铁性贫血(IDA)筛选的简易指标.

    作者:关文锦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儿氯胺酮麻醉180例的体会

    氯胺酮已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临床,然而近年来有关氯胺酮麻醉后呼吸并发症导致的不幸事件仍有发生.因此,本文分析我院1998~2000年间收集的180例小儿氯胺酮麻醉后的呼吸并发症,并总结、探讨其呼吸管理及防治方法.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小儿氯胺酮麻醉共180例,男性140例,女性40例,年龄3个月~12岁.头面部手术10例,四肢手术60例,腹部手术32例,其他手术78例.手术时间30min~3h.2.方法及剂量本组病例全部予臀肌注射,氯胺酮首次剂量4.22±0.95mg/kg.术前用阿托品0.01~0.02mg/kg,年长儿童加用苯巴比妥钠1~2mg/kg,氯胺酮平均总剂量肌肉注射为91.6±47.8mg(5.7mg/kg).

    作者:李庆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938例丙型肝炎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就诊病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用ELISA法对938份标本检测丙型肝炎抗体.结果:11份抗-HCV阳性、阳性率为1.17%.对11份抗-HCV阳性标本进行HBsAg检测,2份阳性,阳性率为18.18%.结论:HBV(乙肝病毒)与HCV存在交叉或重复感染.

    作者:杨廷荣;岑永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皮肌炎患者心肌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皮肌炎心肌酶水平升高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动力学法对55例对照组和49例皮肌炎的心肌酶乳酸脱氢酶(L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羟丁酸脱氢酶(HBD)、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进行检测.结果:皮肌炎心肌酶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心肌炎心肌酶测定对皮肌炎诊断及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廖淑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作为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金标准,已在国内大中城市得到广泛开展,但由于其技术难度大,并发症仍相对较多较重,限制了此技术在基层医院的广泛开展.我院自1999年12月引进前列腺电气化镜在1年间对32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32例,年龄56~82岁,平均70.2岁,病程1~8年.患者均有进行性排尿困难史,术前均经B超检查及直肠指征检查诊断,术后经病理检查证实.本组中12例曾因尿潴留而行导尿,其中2例伴有肾功能不全,8例伴有尿路感染,2例伴有大量血尿尿,伴有其他脏器疾病如高血压及心脏病7例,脑血管意外后遗症1例,糖尿病2例.

    作者:曹一勇;胡柏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宫外孕破裂出血并失血性休克70例的麻醉与监测

    宫外孕破裂出血并失血性休克是妇科常见急症,我院自1998年元月至2000年12月共收治宫外孕破裂出血并失血性休克病人72例,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72例育龄妇女,年龄20~45岁,平均年龄29岁,均为宫外孕破裂出血,其中右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39例,左输卵管妊娠破裂出血33例.全部病例都有休克典型的临床表现,收缩压降至12kPa(90mmHg)以下,脉压小于2.6kPa(20mmHg).术中统计失血量在800~1500ml,手术时间50~145分钟,平均95分钟.

    作者:黄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联用大黄治疗肾功能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联用大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疗效.方法:患者随机分成Ⅰ(血透+大黄)组与Ⅱ(单纯血透)组,进行血透2~12h/w,3.5h/次,同时,Ⅰ组服用大黄制剂,日一剂,6个月后进行血BUN、Cr上升速率统计,并进行营养状况估计及血透次数比较.结果:Ⅰ组与Ⅱ组相比,血BUN、Cr上升速率及营养状况均有显著性差异,且透析次数显著减少.结论:大黄辅助治疗,可减少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并发症,迟缓病情发展,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刘圣桂;宋风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液透析312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312例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病情轻重,采用醋酸盐或碳酸氢透析液行血液透析,每周1~3次,每次6小时,超滤脱水0.5kg,同时予以对症处理.结果:急性肾功能衰竭43例,40例透析后肾功能恢复,存活率93.1%;慢性肾功能衰竭者经维持血透,尿毒症表现和血肌酐、尿素氮明显好转.老年组并发心脑血管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结论:影响老年人血透患者生存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心脑血管并发症.改善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是提高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必要措施.

    作者:王刚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前置胎盘与胎盘植入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与胎盘植入的相关因素,减少产妇各种合并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果:植入胎盘中,中央性前置胎盘占92.3%,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前置胎盘;胎盘植入深度与产前有无出血及出血次数及出血量有关;粘连面积与植入的深度与产时出血量呈正比,引起内膜损伤的宫腔操作是造成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主要原因之一.结论:胎盘植入与前置胎盘,特别是中央性前置胎盘有直接关系.

    作者:贾军恒;何秋艳;李玉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在男性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在男性消化性溃疡发病中的意义及作用.方法:用放射免疫法测定60例患者治疗前后6种性激素水平.结果:治疗后血清睾酮、促卵泡生成素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雌二醇、孕酮、泌乳素、促黄体生成素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血清睾酮、促卵泡生成素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生发展明显相关.

    作者:陈渝萍;龚飞跃;孙达春;黄永强;黄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天花粉与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天花粉与氨甲喋呤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对50例未破裂型异位妊娠分别采用氨甲喋呤及天花粉治疗,根据随访患者一般情况、血β-HCG、B超检查盆腔包块情况.评估两药的临床疗效.结果:天花粉的治愈率100%,明显高于氨甲喋呤治愈率的80%.结论:天花粉具有方法简便、安全、疗程短、毒副反应轻、恢复快的特点,提高了将来的生育率,值得推广.

    作者:张蕾;陈源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13例X线平片动态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病理形态和动态X线征,提高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1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行常规胸部正侧位平片,动态观察时间段为8-24h、2~3天和4~5天.结果:早期表现为中下肺野沿肺纹理走行之小斑片状、云絮状阴影、呈节段性分布、多发结节灶以及类园形肿块等,进展期表现为病灶迅速扩大,进而有蜂窝状、虫蚀样空洞,肺大泡、类园形肿块、脓肿、脓胸、脓气胸等多种改变.结论:X线动态变化迅速是本病特征性表现,平片检查经济、快捷,在“四定”和指导临床针对性治疗颇具价值.

    作者:王海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剂量卡维地洛尔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小剂量卡维地洛尔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的应用.方法:选择CHF患者30例,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的卡维地洛尔30天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及对心率、病死率的影响,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应用卡维地洛尔后心力衰竭明显改善,有效率达90%,对照组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治疗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尔可明显改善患者心脏功能,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且患者耐受良好.

    作者:朱爱东;张庆康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并发胆漏的防治

    国内外学者对胆总管切开探查是否放置T管引流意见不一,不少学者主张胆总管一期缝合,以避免T管引流的诸多弊端;但多数认为T管可引流胆液、降低胆道内压、控制胆管感染,有利壶腹部和奥耿氏括约肌水肿消退及胆管愈合,防止术后胆漏或胆管狭窄.因而T管引流仍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价值,成为胆道外科的一项基本技术.然而,胆总管切开探查和T管处理不当可致胆漏甚至严重胆汁性腹膜炎等并发症发生.本院自1991年至2000年因T管脱出或常规拔管而发生胆漏8例,就其原因、诊断和防治作一分析.

    作者:吕雄根;许立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纳洛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纳洛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大剂量纳洛酮治疗.结果:有效率为75.0%,有效病例在住院期间休克得以纠正并存活.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时及早加用大剂量纳洛酮有良好效果,使用方便,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提高此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临床价值.

    作者:温志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肺底积液的X线表现(附46例分析)

    肺底积液系指液体积聚于肺底与横膈之间的胸膜腔内.有包裹性与非包裹性之分,是胸腔积液的一种特殊形式.X线表现有其特异性,为减少对肺底积液的误、漏诊,本文收集了46例肺底积液就其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材料本文收集肺底积液46例,男34例,女12例,年龄14~72岁.右侧29例,左侧12例,双侧5例.临床症状主要有发热、咳嗽、气促、胸闷和胸痛,部分有上腹痛等.所有病例均摄胸部X线片,并行多体位透视观察,4例行胃泡充气造影.部分病例同时做B超检查.

    作者:黄忠和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纳络酮临床应用新近况

    纳络酮(NLX)作为一种阿片受体的特异特性拮抗剂,临床上主要用于麻醉镇痛药物过量或中毒引起呼吸抑制的救治.近年来由于对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研究的进展,NLX已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并且取得较好的疗效.现将NLX的药用机理和临床新用途作一概述.1.纳络酮的作用机理自发现阿片受体后,在脑内和外周组织也相继发现β-内啡肽、脑啡肽和强啡肽等内源性阿片样物质.这些物质存在于脑组织、垂体及下丘脑中,诸多的研究揭示,它们可能在调节神经、内分泌活动、睡眠、觉醒以及呼吸运动和心血管等生理功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1).在机体应激状态下,下丘脑促使垂体前叶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β-内啡肽,后者抑制前列腺激素和儿茶酚胺的心血管效应,构成了病理生理的重要环节(2).

    作者:王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创伤性颅脑损伤临床研究新进展

    创伤性颅脑损伤病情变化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目前仍是影响健康的主要问题,随着相关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创伤性颅脑损伤治疗方面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现就其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害大量实验室和临床研究结果证实(1~3),创伤造成的脑损害并不仅仅是在伤后瞬间完成,在伤后几小时到几天内逐渐演化形成的继发性脑缺血,才是创伤后脑损害的主要病理过程.创伤后脑继发性缺血性损害分为两类:一类是微循环障碍引起的脑挫伤灶及其邻近周围的局限性脑缺血损伤,其主要原因是脑微血管结构被破坏,舒缩功能异常,微血流缓慢,血液成分异常和血管通透性改变引起,多发在伤后24小时内,开放性脑损伤重于闭合性脑损伤,伤后6小时明显重于24小时.

    作者:陆明雄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谈提高病历质量管理的实践

    文章报道提高病历质量的管理体会,认为要提高病历质量,首先要制定病历质量的标准和要求,通过质量教育,激发提高书写病历质量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科室把好病历书写质量三关,做到个人自检,质控员检查指导,科主任作病历出科前总检.医院定期组织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评比结果与年终考核挂钩.认为采取上述措施,保证了质量,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

    作者:黄元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微生物学检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加,其耐药机制日益复杂,使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导致条件致病菌引起感染的疾病日趋增多.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发现,目前几乎所有细菌或多或少都获得耐药性.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临床医生如何正确选择抗生素以对病人进行有效的治疗,这就显得加强微生物检测工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用药的重要性.然而基层医院由于历史的原因,对微生物学检验室的建设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病原菌检测及结果报告远未能满足临床治疗的需要,为改变微生物学检验室的落后状况,笔者就基层微生物学检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提出几点措施.

    作者:赖奕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针对护理专业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非常必要,通过明确调查实验目的、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能力的训练及开展兴趣小组等措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作者:章真真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性无痛性心肌梗塞的识别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是老年常见急诊之一.老年性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且无痛性的病例,往往误诊为其它疾病而贻误治疗,所以在急性及接诊工作中,护士对此病须有较深的认识和警觉,采取相应的抢救和护理措施.现将我院2年来,对老年性无痛性心肌梗塞的识别及护理对策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2例,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60~70岁以上,85%的病例出现不典型的胸痛,68%有心悸、恶心和上腹部不适症状,均有典型的心电图改变,进院后60分钟前得到救治,院前抢救及接诊抢救无效死亡占5%.

    作者:潘惠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血管意外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脑血管意外又称脑中风、脑卒中,临床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梗塞等,是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致残率和再发率也高.脑血管病一般发病急骤,但恢复却很慢,如果护理不当,则影响病人的恢复,或恢复后遗留后遗症,不仅病人痛苦,而且造成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现将我院1997年8月至2001年2月收治的脑血管意外病人32例,现将观察和护理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7例,年龄在48岁至89岁之间.其中高血压症1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脑梗塞7例.主要表现为头痛、呕吐18例,肢体瘫痪8例,意识障碍及昏迷6例,经过精心治疗护理后痊愈9例,好转13例,自动出院6例,死亡4例,治疗好转率占68.8%,病情恶化及死亡率占31.2%.

    作者:黄春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100例分析

    锁骨下静脉穿刺插管术是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操作,适用于外周静脉穿刺困难者、急需大量输血、输液、临床急救者,以及需行中心静脉压测定、心血管造影术者.但此操作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难度,易引起各种合并症如气胸、血胸、血肿、血栓等.笔者先后对我院100例病人进行了此操作术,兹总结以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本组100例中均为住院病人,多数为脑血管意外、晚期癌症、全身衰竭及营养不良者.全组病例中有54例处于意识障碍,有12例需行紧急抢救,收缩压在0~80mmHg(1mmHg=0.133kPa)者.男性62例,女性38例,年龄在56~88岁之间,平均年龄69.5岁.

    作者:胡烈洪;叶映雪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支气管哮喘发病时间分析与预防对策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发病时间规律,以便做好预防护理工作.方法:对1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发病时间,按公历及每天发病(1h)分段,应用圆形分布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月发病高峰期为10月中旬至翌年4月中旬,时间发病高峰期为22时45分至翌日11时10分.结论:支气管哮喘发病具有明显的月份和时间集中趋势,掌握其发病规律可为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陆多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患者术后护理

    总结了31例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心电及血压的监护、抗凝治疗、预防出血或血栓形成的观察护理,加强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的意义.

    作者:伍海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宫外孕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与护理对策

    宫外孕破裂或不全流产者病情发展迅速,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历剧烈腹痛、晕厥、休克等,病人及家属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难以接受,往往处于极度的恐慌之中,且病人不仅面临死亡的威胁,还要接受此次怀孕失败的结局,以及再次妊娠挫折,产生自责悲观、气愤等心理反应,对治疗不利.护理人员在积极配合医生采取治疗措施及常规护理同时,针对其心理反应及时采取护理对策,使患者尽快恢复身心健康.

    作者:罗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肺性脑病病人的观察及护理

    肺性脑病是呼吸功能衰竭、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紊乱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肺心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也是肺心病的主要死亡原因.通过精心的护理,及时发现肺性脑病的早期征兆,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可以降低肺性脑病的死亡率.现将呼吸内科的护理工作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52例病人中男38例,女14例,年龄45~73岁,平均年龄67岁,经精心的护理及治疗后,治愈出院21例(40.38%),好转25例(48.08%),死亡6例(11.54%).

    作者:蔡学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脑梗塞并发急性心肌梗塞的护理

    急性脑梗塞引起神经-体液调节功能紊乱,导致内脏功能改变,对心脏的影响尤为显著,临床上称之为脑-心综合征.而急性脑梗塞并发急性心肌梗塞少见,预后差,病死率高.我科自1997~2001年共收治急性脑梗塞480例,并发急性心肌梗塞7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7例中男性6例,女性3例,年龄54~75岁,平均年龄64.5岁,经CT检查确诊脑梗塞,患者发病前均有冠心病史,2例有心房纤颤,5例有高血压病史,1例有糖尿病史.

    作者:潘瑜;黄江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血液标本采集对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临床检验结果日益成为临床诊断、治疗和抢救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人们大多认为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检验人员和设备,这只是一方面的认识,其实临床护理人员对标本的合理采集、送检方法和时间同样非常重要.为了不影响标本检验结果,我们就标本容器、采血时机和方法及标本的采集量等方面进行探讨和改进,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现将体会总结如下.1.标本容器的准备采样容器的合理选择是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常发生标本容器不当而造成标本无法检验或结果不准确,因此,对标本容器的选择不可忽视.不同的检验标本需要用不同的容器,对此有明确规定,护理人员应熟悉掌握.

    作者:黄燕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230例的临床疗效分析

    颅脑外伤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损伤,病死率较高.损伤后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神经系统局灶性体征,以及癫痫样发作.国内外分别于1955年和1964年将高压氧应用于临床,我科于1991年应用高压氧治疗颅脑外伤,现将1996年元月至2000年12月高压氧治疗的230例颅脑外伤作疗效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30例,男183例,女47例,年龄大73岁,小3岁,平均33岁.外伤后至治疗时间短7天,长30.天,其中脑震荡28例,脑挫伤128例并硬膜下血肿49例,颅骨骨折并脑挫伤25例.2.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头晕87例,头痛71例,恶心、呕吐10例,不同程度意识障碍15例,昏迷30例,偏瘫6例,复视8例.

    作者:李锦仙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静脉滴注催产素引产的观察与护理

    在妊娠晚期,由于母体和胎儿的原因,常需人工诱发促进宫缩,加快产程,尽早结束分娩.催产素静脉点滴引产安全、有效,成功率高,是产科经常选用的引产方法,但若使用不当,可发生严重后果,如子宫破裂、胎儿宫内窘迫、产道严重损伤、产后出血等.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使用催产素引产168例.165例引产成功,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168例均为我科住院孕妇,年龄20~39岁,孕周33~43周,初产妇159例,经产妇9例.其中胎膜早破58例,延期妊娠72例,过期妊娠1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3例,计划分娩8例,胎儿畸形3例,死胎4例.静脉滴注催产素浓度高每500ml葡萄糖液体内加入催产素5u,低加入2u,滴速10~50滴/分.本组产妇中165例于3日内引产成功,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作者:吕玉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甲硝唑注射液冲洗会阴切口的效果观察

    会阴切口感染是产科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如何避免和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1998年元月~2000年12月我院对产后有增加会阴切口感染机会的产妇,在缝合会阴切口前采用0.5%甲硝唑注射液做局部冲洗消毒,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住院经阴道分娩,有会阴切口感染机会增高因素的产妇360例,年龄l9~35岁,平均年龄27岁.其中胎膜早破98例,羊水混浊70例,胎粪污染(包括臀位分娩)49例,胎头吸引21例,分阴切口加裂47例,徒手剥离胎盘8例,产前并发阴道炎10例,分娩前体温大于37.5℃29例,以及合并有上述两种以上及其它易感染因素者3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80例,两组间年龄、疾病种类构成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梁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诱因的护理对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为糖尿病(DM)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不及时处理可引起心、脑、肾及消化系统等重要器官的严重并症(1).而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正确的护理是治疗成功的重要措施之一.现对我科收治的26例酮症酸中毒诱发因素进行护理对策,效果显著,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998年元月至2001年4月共收治DKA患者26例,男10例,女l6例,Ⅰ型DM 12例,男4例,女8例,年龄16~56岁,平均36岁;Ⅱ型DM 14例,男8例,女6例,年龄35~68岁,平均51.5岁.26例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的分类标准,尿酮定性均为阳性,其中18例HCO3《20mmol/L;26例中22例有DM病史,4例以DKA为首发表现.

    作者:罗秀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胆管-空肠吻合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胆管-空肠吻合术的护理措施,提高手术病人的治疗效果.方法:对采用胆管-空肠Roux-y吻合术治疗的胆道肿瘤、胆总管下段狭窄等患者,进行内引流术,并对留置的管道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消除对影响术后的各种不利因素,缩短病程,使病人能提早康复.结论: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注重“T”型管的护理,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隆丽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自血光量子治疗脑炎后遗症的护理体会

    我科自1992年开展自血光量子疗法以来,共治疗各种疾病680余例.其中,系统治疗的脑炎后遗症28例,经随访观察,结果疗效满意.本文就自血激光充氧光量子疗法在治疗脑炎后遗症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总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16例,女12例.年龄:《4岁7例,《7岁16例,7岁以上5例.病程:≤15天3例,《30天16例,》30天9例.意识障碍11例,肢体瘫痪21例,大小便失禁15例.全部病例均予以对症治疗的同时用自血激光充氧光量子疗法,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结果:治愈11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治愈好转率为92.86%.

    作者:韦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火器伤术后肢体坏死的教训分析

    由于社会各种原因,火器伤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我院作为城镇基层医院,已治疗多例打猎误伤患者,绝大多数患者短期内痊愈出院.但其中一例因患者受伤部位的特殊性,人体组织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等各种因素,致伤肢、缺血、坏死,教训深刻,现报告如下.

    作者:曾可君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胺碘酮治疗甲亢房颤一例

    病例介绍患者女,51岁,1973年患“甲亢”,规律服他巴唑治疗2年,在医生指导下停药.无突眼,房颤等并发症.此后有阵发性心慌、胸闷发作,均能自行缓解,多次复查甲状腺功能均正常.2000年5月初再次出现心悸、胸闷、全身乏力、多汗、易饥、多食及大便次数增多,无明显消瘦.查心电图示“快速房颤”,心室率112次/分.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左房大,内径43mm,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查甲功七项示:T3 4.62ng/ml,T4 257.18ng/ml,TSH 1μIU/L(《10),Tc41%,TM 52%,FT3 12pmol/L,FT4 28pmol/L,均高于正常水平,自服丙基硫氧嘧啶100mg 1次/日,异搏定40mg 3次/日约1月半,上述症状改善不明显,后以“甲亢性心脏病-房颤”收治.患者既往无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入院查体:血压17/10kPa,脉搏75次/分,双眼球无外突,双眼睑略增厚,挛缩,甲状腺Ⅰ°肿大,以左侧为主,质软,无触痛及结节,未闻及血管杂音;心界不大,心室率95次/分,律绝对不齐,心音强弱不一,心尖部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周围血管征阴性.

    作者:李广兰;贾勤患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胃管停留胃内打结的原因分析及教训

    停留胃管行胃肠减压是外科一项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但因拔管不畅,胃管距尖端2cm处有一死结,实属罕见.现将我科发生1例具体情况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46岁,因被石块砸伤腹部,入住我科,在硬膜外麻下行剖腹探查,并行回肠穿孔修补术.术中遵医嘱用“上海善陀区磁盛医疗器械生产的一次性F18硅胶胃管”由一侧鼻孔插入胃内,插管过程顺利,并接负压引流袋,手术医生手触摸胃查实胃管在胃体内,观察胃管固定牢靠,引流通畅.术后第3天患者肠鸣音恢复,肛门有排便排气,征求主管医师意见停止减压.拔管按操作要求进行,拔管时遇有阻力,即请医师会诊,由医师将胃管硬从鼻腔拔出,见胃管距尖端2cm处有一死结并粘满血性粘液,鼻腔粘膜渗血.患者经止血、抗感染等对症治疗和精心护理,痊愈出院.

    作者:欧添英;罗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老年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误诊三例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可见于无脑外伤的老年人,发病缓慢,其发作性头痛及意识改变与某些内科病相似较易误诊,我院内科几年收治3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老年病人,先后以肺性脑病、散脑、高血压病收入内科.病例介绍例1,女,71岁.因反复咳嗽20余年,加重1周入院.入院诊断慢性支氧管炎、肺气肿、肺部感染.否认头部外伤史.经吸氧抗感染治疗热退,咳嗽及肺症状减轻.次日上午9时无诱因出现头痛并呕吐2次,对症治疗好转.

    作者:赵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恶性疟疾216例临床分析

    疟疾系由疟原虫引起,经按蚊叮人吸血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恶性疟疾变化较为复杂,病情恶凶险,如不及时抢救可造成生命危险.笔者自1998年7月~2000年7月在马里锡加素大区医院工作期间,诊治恶性疟疾216例病人,现作一临床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确诊恶性疟疾216例均为住院病人,男122例,女94例,年龄15~84岁,平均年龄38.5岁.住院时间短2天,长12天,平均4.6天.2.主要临床特征发热201例(93.1%),畏寒187例(86.6%),全身酸痛175例(81.0%),头痛167例(77.3%),恶心呕吐149例(69.0%),腹泻38例(17.6%),腹痛25例(11.6%),贫血41例(19.0%),脾肿大41例(19.0%),肝肿大35例(16.2%),昏迷21例(9.7%),昏迷伴抽搐9例(4.2%).

    作者:董央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液氮冷冻治疗牙髓病临床观察

    牙髓病是口腔常见病,由于病因复杂,传统治疗常用失活法和麻醉法,一般疗程长,就诊次数多.我科自1997年以来采用液氮冷冻牙髓,一次完成干髓治疗130例,同时用传统方法治疗132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选用发病急、疼痛剧烈的龋源性牙髓炎作治疗观察对象.治疗组130例,其中男性66例,女性64例,年龄10~60岁,平均为37.58岁.对照组男性69例,女性63例,年龄17~63岁,平均36.46岁.

    作者:陶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新生儿破伤风五例抢救体会

    我院1993~1999年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5例,治愈3例,自动出院2例(其中1例出院1天后死亡).现将有关抢救体会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5例,均为男性,年龄5~7天,父母均为外地在本地打工的农民.感染途径均为旧法接生脐部感染,潜伏期4~6天.发病24小时出现痉挛者4例,另1例发病后立即入院治疗,当时尚无抽搐.病程中合并肺炎4例,硬肿3例,高胆红素血症1例.2.治疗措施①控制痉挛:根据病情选用鲁米那10mg/kg@次,达负荷量时改维持量.冬眠灵0.5~1mg/kg@次,安定0.3~0.5mg/kg@次,每隔4~6小时交替使用.本组选用3种药物2例,2种3例;②TAT的应用:TAT 2万u静滴,连用2天3例,用5天1例,用10天1例.

    作者:李福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大肠肿瘤25例的B超诊断

    本文回顾性分析1994年1月~2000年5月经B超检查并有手术病理结果的25例大肠肿瘤的声像图表现,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27~71岁,病程半个月~6个月.病人均以腹痛、腹部包块就诊,部分病人伴有腹泻、血便、低烧等.使用仪器为东芝SAL-38B、麦迪逊SA-6000型超声诊断仪及惠普HP-200CF彩超仪,探头频率3.5MHz.检查前1天晚餐后禁食,禁水;疑有乙状结肠或直肠肿瘤患者,查前需潴尿,利用充盈的膀胱作“透视窗”便于观察.检查时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腹部进行纵横多方位扫查,了解病变部位、肿块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其与周围组织和脏器的关系,注意有无转移灶、腹水等,必要时嘱患者饮水500~700rnl,以作胃肿瘤鉴别.

    作者:黄精贤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钩端螺旋体病28例临床观察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人畜共患动物源性传染病,分布区域较广,易感人群较普遍.钩端螺旋体侵入人体形钩体血症,全身毛细血管中毒性损伤,并引起中毒症状,多器官系统如肝、肾、肺、神经肌肉病变与功能异常.我院近8年收住各型钩体病28例,现将临床观察结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我院近8年共收住钩体病28例,均为散发病例.男性23例,女性5例,年龄16~56岁,平均32岁,其中1例为怀孕8周孕妇;以农民为主,共23例(82.1%);发病以5~9月份为主,病后3~7天入院,病前1~3周有明确疫水接触史.诊断根据《传染病学》钩端螺旋体病诊断标准(1).

    作者:曾广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核酪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12例

    核酪注射液被广泛用于预防慢性反复呼吸道感染,本人试用核酪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1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12例均为我院1996年2月至2000年6月内科门诊病人,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15~52岁,平均35.24岁,平均病程4.3个月.以上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1,2):①无明显诱因下持续咳嗽2个月以上.②抗生素和止咳药物治疗无效,用支气管扩张剂或类固醇类药物治疗有效.③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胸片正常,肺通气功能正常.2.治疗方法给子核酪注射液(上海旭东海普药业有限公司产品)2ml肌注,每日1次,共7次,以后4ml肌注,每周2次,疗程为2个月,治疗前后观察病人症状、体征,用微型峰速仪每日早晚8小时各测一次呼气流量峰值(PEFR)及计算PEFR 24小时变异率(△PEFR).

    作者:王军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微波热凝术治疗慢性扁桃体炎86例

    慢性扁桃体炎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门诊复诊率高,患者因反复咽喉部肿痛,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摘除扁桃体,而用微波治疗在国内外尚少报道,我们从1995年3月~2000年5月应用微波热凝治疗慢性扁桃体炎86例,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锡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开展四肢骨折外固定支架手术的体会

    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骨折的临床应用近年来发展迅速,特别对合并软组织损伤的开放性粉碎性的复杂骨折有良好的疗效.我院从1997年6月起开展四肢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至今已手术15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5例病人全部为男性,年龄24~68岁,平均36岁.胫腓骨骨折6例,股骨骨折3例,股骨颈骨折5例,肱骨外科颈骨折1例.开放性骨折8例,闭合性骨折7例.

    作者:杜丹阳;张劲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疤痕子宫人工流产46例体会

    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疤痕子宫逐渐增多,疤痕子宫人工流产者也相应增多.笔者自1994年5月至2000年5月做人工流产2215例,其中疤痕子宫46例,占2.1%.现将疤痕子宫人工流产的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疤痕子宫行人工流产术者均在25~39岁,哺乳期22例,占47.8%;非哺乳期24例,占52.1%.孕龄在6~12周之间,其中75%在孕6~8周即行人工流产术,距剖宫产时间短者仅5个月,长者5年.47%的人工流产时间在剖宫产后1年内.

    作者:李杰虹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会阴侧切两种缝合方法的比较

    在产后42天内随访期间,很多表现为会阴伤口疼痛而不能坐立,侧切口硬结明显,针孔流脓及流出肠线线头,为此,我们将两种会阴伤口缝合方法加以比较,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对象我院1999年5月~2000年12月入院的初产妇887例,会阴侧切者574例,占64.7%.产妇年龄及体质无区别,将其中的5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0人(另外74例采用其它的方法缝合,如皮内缝合及皮肤皮下单层缝合),分别采用传统缝合法及内“8”字缝合法.

    作者:王振文;陈衬兴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干扰素联合无环鸟苷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目的:报道干扰素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临床疗效.方法:干扰素注射用水溶解后作球结膜下注射,配合无环鸟苷眼药水滴眼.结果:平均治疗天数12.1天,总有效率为94.6%.结论:干扰素联合无环鸟苷眼药水治疗HSK,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有推广价值.

    作者:宋兹洋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翼状胬肉术后射频治疗的效果

    翼状胬肉术后复发率高,是目前国内外眼科专家的共识.为了降低复发率,专家们先后多次改进了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一直在寻求一种佳治疗方案.作者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辅以射频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自1997年~1999年共治疗翼状胬肉病人195例206眼,男108例115眼,女87例91眼,年龄23~74岁,平均41岁.原发性胬肉172例,复发性胬肉34眼,胬肉侵入角膜缘内3mm~5mm不等.2.手术方法从胬肉头部开始剥离至内直肌止端前,剪除胬肉及其下方肥厚增生的结膜下组织,暴露近角膜缘处巩膜4mm,用自制鼠尾线固定缝合球结膜两针.

    作者:蔡盈榆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球囊扩张术治疗食管-胃吻合狭窄

    食管-胃手术后吻合口狭窄是临床常遇到的问题.手术治疗后吻合口狭窄,除了采用再次手术外,传统方法是经口插入橡胶或金属材料制成的扩张器进行治疗.该法具有易复发和穿孔的危险.本组对10例食管-胃吻合术后狭窄病人,采用电视导引下球囊扩张治疗.现作介绍如下.

    作者:张超杰;马连顺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脑出血血肿穿刺的治疗观察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近几年呈明显上升趋势,造成社会及家庭沉重负担.尤其脑出血病人的死亡率、致残率明显高于其它脑血管病,给人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作者于1999年元月至2000年12月的临床工作中,对脑出血病人部分进行颅内血肿穿刺抽吸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连顺;晋根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胞二磷胆碱抢救安眠药中毒18例

    胞二磷胆碱多用于急性颅脑外伤,脑部手术后及脑中风所致的意识障碍等疾病,以及用于促使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但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的急性损伤所引起的功能和意识障碍尚少见报导.我院近几年来采用胞二磷胆碱静滴,静注抢救安眠药中毒18例,获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治疗组18例中,女性14例,男性4例,年龄16~35岁,平均年龄29.6岁,其中安定中毒14例,氯氮中毒1例,氯丙嗪中毒3例,服药量30~300片,重度中毒10例,中度5例,轻度3例.对照组18例中,女性15例,男性3例,年龄17~33岁,平均年龄28岁,其中安定中毒12例,氯氮中毒4例,甲丙氨酯中毒2例,服药25~280片,重度中毒9例,中度6例,轻度3例,诊断与分型根据《实用内科学》制定的标准(1).

    作者:叶绿标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30例分析

    腹股沟斜疝是小儿腹外疝常见的一种,其治疗是行疝囊高位结扎.作者于1996~1998年对3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采用了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0例,全为男性患者,年龄小l0月,大7岁,平均年龄2.5岁.单侧27例,双侧3例.择期手术26例,斜疝嵌顿急诊手术4例.2.手术方法本组30例均于静脉全麻下手术,取内环口向耻骨结节斜切口约1~1.5cm,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用皮肤拉勾牵开外环口,用止血钳稍加分离提睾肌,则可在精索内前方找到疝囊,用止血钳沿疝囊后壁分离精索与输精管,用4号丝线交锁缝扎疝囊颈,逐层缝合切口.

    作者:陈锭光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肾下垂67例临床分析

    肾下垂是一种常见病,占成人10%~20%,大多数无临床表现(1),不引起人们重视,而该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化,易长期误诊,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文收集1999年6月至2000年12月门诊病例.男性25例,女性42例;30~40岁46例;农民45例、工人11例、驾驶员3例、职工5例、干部3例.2.症状体征上腹不适29例,腰痛11例,右上腹痛9例,伴有肋痛、腹胀、体重下降,血尿、失眠等,发病时间半个月~7年.瘦长型,体重达不到标准者60例;右侧肾可触及67例,双肾可触及者4例;Ⅰ度下垂24例,Ⅱ度下垂43例(3).

    作者:陈知良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急性心肌梗塞43例并发症的治疗分析

    急性心肌梗塞(AMI)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常见类型之一,其死亡原因主要来自并发症,及时正确的治疗将决定其预后.现将我科1975年5月~1999年12月收治的AMI 54例,其中对资料较为完整的43例的并发症治疗总结,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43例中男38例,女5例,男:女为7.6:1.0,43例中年龄小38岁,大73岁,平均年龄69.4岁.梗塞部位:广泛前壁18例(V1~V6),前间壁6例(V1~V3),下侧壁6例(Ⅱ、Ⅲ、avF、Ⅰ、avL,V5、V6),下壁9例(Ⅱ、Ⅲ、avF),前壁3例(V3、V4)间壁1例(V1、V2);原发病:冠心病28例,高心病8例,高冠心5例,心肌病2例.

    作者:孙宏圻;吉文忠;吉春仁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小针刀加局封治疗重度哮喘30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小针刀加局封治疗重度哮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小针刀术加局部药物的封闭治疗.结果:治疗时间短、疗效显著,临床控制率达80%,总有效率100%.结论:小针刀加局封疗法在难治性哮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罗慧芳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中医药治疗美尼尔氏病58例的临床分析

    美尼尔氏病为临床常见病之一,病人眩晕反复发作,听力下降,甚感痛苦,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目前西药多为对症处理,疗效欠满意,且不能根治.笔者自l995年至1999年采用中药治疗美尼尔氏病58例,疗效较好.临床资料1.一般情况 58例均为门诊病人,男23例,女35例;年龄大59岁,小25岁,平均36岁;病程长33年,短1年,平均8年.全部病例均按照《实用内科学》1(1)诊断.

    作者:罗翊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1995~2000年生活饮用水卫生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对田东县各类生活饮用水共147份进行检测,结果细菌总数合格率22.45%,大肠菌群合格率27.21%,游离余氯合格率23.13%,对采集和检测水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作者:李少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田阳县1991~2000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为了掌握田阳县麻疹的发病现状和流行特点,找出麻疹疫情的发展规律,为以后的麻疹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保护人群健康的目的,对1991~2000年我县麻疹发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资料来源麻疹疫情资料来自田阳县1991~2000年各年度的传染病疫情年报.人口资料来自田阳县统计局编制1991~2000年各年度的《统计年鉴》.

    作者:黄小梅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替硝唑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替硝唑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BET)的干扰试验,以便建立用(BET)代替热原检查(PT).方法:按199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76页“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操作.结果:鲎试剂990105灵敏度复核λ=0.125EU/ml,3批替硝唑注射经5倍稀释后制成的内毒素溶液反应终点浓度λt均为0.07EU/ml,两者均在0.5~0.2 λ口之间.结论:本试验具有准确性、可靠性,适合替硝唑注射液的检查.

    作者:何建恒 刊期: 2001年第04期

  • 氧氟沙星两种用法治疗感染性疾病疗效的比较

    目的:比较氧氟沙星治疗感染性疾病两种用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氧氟沙星静脉滴注和口服与氧氟沙星全程静脉滴注.结果:氧氟沙星序贯疗法组有效率为85.2%,氧氟沙星全程静脉滴注组有效率为84.6%.结论:两种用法其治疗效果无差别.

    作者:陈燕玲;李平理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