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方式和性行为与HCV、HIV和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于2004年5~7月,从社区中招募吸毒人群调查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近3个月直接和间接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方式和近6个月性行为情况.采集血样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 结果在调查的451名吸毒人群中HCV和HIV感染率分别为64.1%(289/451)和15.1%(68/451),HIV和HCV混合感染率为14.4%(65/451).口吸吸毒者和静脉吸毒者HCV感染率分别为17.3%(14/81)和74.3%(275/3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HCV感染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近3个月内共用针头或注射器静脉吸毒(OR值为2.27;95%CI为1.41~3.66)和未结婚或同居(OR值为2.21;95%CI为1.45~3.36).未见性行为因素对吸毒人群HCV感染的影响. 结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吸毒人群HCV和HIV感染率高,应加强对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行为的干预.
作者:谢联智;陈曦;胡薇;边会珍;刘莉;邢志惠;杨正宁;梁姝;张莉;尹潞;王君;陈康林;秦光明;阮玉华;邵一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尿液中特异性循环抗体在幽门螺旋杆菌诊断上的应用.方法采集经C14尿素呼气实验确诊的幽门螺旋杆菌患者尿液,ELISA法测定尿液中抗幽门螺旋杆菌特异性IgG及亚类(IgG1,IgG2,IgG3)抗体;同时用健康人群尿液作为阴性对照.结果C14尿素呼气实验幽门螺旋杆菌患者尿液中抗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的检出率为96%(47/49),其中IgG1为96%(47/49),IgG2为20%(9/49),IgG3为32%(16/49),健康人群尿液中有4%的假阳性,但在健康人群中无幽门螺旋杆菌IgG2和IgG3特异性抗体检出.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患者尿液中存在抗幽门螺旋杆菌的特异性循环抗体,提示尿液中的抗体可以作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标志,特别是尿液中的IgG1抗体可以作为幽门螺旋杆菌病的诊断的依据.
作者:吴永胜;高世同;黄达娜;耿艺介;张仁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海口市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的效果和取得成效的原因. 方法对1992~2001年海口市结核病控制项目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年间共检查可疑肺结核症状者20 607例,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996例,其中涂阳病人503例,占活动性肺结核的50.50%,肺结核病人年均登记率为20/10万.初、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分别从1992年的80.64%和64.71%提高至2001年的93.88%和85.71%初、复治涂阳病人治愈率分别为91.24%和80.90%,愈后5年细菌学复发率分别为1.69%和3.33%. 结论10年来海口市结核病控制水平整体提高,显示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对今后海口市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吴光吾;云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克隆日本血吸虫组织蛋白酶B基因,构建真核表达重组质粒,转染真核细胞,观察其表达情况.方法用PCR技术从已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BC SK+/Sjcb2中扩增出Sjcb2基因片段,重组入克隆载体pUCm-T.再将Sjcb2基因片段亚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进行PCR、双酶切和DNA序列鉴定后,运用电穿孔技术将重组体pcDNA3.1(+)/Sjcb2转染HeLa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技术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 结果成功扩增出Sjcb2基因片段并构建DNA疫苗;重组质粒在HeLa细胞中获得表达.结论Sjcb2基因能够在体外真核细胞中表达.
作者:胡永轩;肖建华;黄家芳;杨秋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2(IL-12)水平分别与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 RNA)含量和谷丙转氨酶(ALT)水平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测定100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 RNA含量,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酶法分别检测患者血清IL-6、IL-12和ALT水平,并与100例健康者比较. 结果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6、IL-12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与血清ALT水平呈明显正相关.免疫治疗完全应答组血清IL-6、IL-12水平与其HCV RNA含量呈正相关,而与免疫治疗无应答组IL-6和IL-12水平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 结论检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IL-6和IL-12水平可反应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及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对预测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陈忠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输入性登革热传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特点,进而提出针对性控制对策.方法建立了病例主动发现、报告的加强监测系统,根据病例的流行病学暴露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诊断;采集患者血清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和病毒分离与序列测定. 结果2004年7月22日~10月14日,浙江省慈溪市共报告了83例登革热病例,其中逍林镇82例,浒山街道1例.实验室诊断病例68例,临床诊断病例15例.男女性比为1:1.9(29:54).发病年龄为7~76岁,20~50岁组占78.31%(65/83),无明显职业特征;分离到登革热1型病毒,且与泰国的毒株有很高的同源性.结论病原学证实这是一起由登革1型病毒引起的输入性登革热爆发疫情,经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后,迅速控制了疫情.
作者:许国章;施南峰;董红军;周爱明;程志华;陈国华;刘建毅;方挺;叶建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为探讨胆碱酯酶及出凝血试验在反映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合成功能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贝克曼CX9全自动生化仪对177例肝脏疾病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进行胆碱酯酶测定,同时用ACL9000测定出凝血各项指标,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肝炎重度组、肝硬化组、重症肝炎凝血4项指标和CH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慢性肝炎轻中度组与对照组比较PTAA和CHE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仅血浆PTA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1800U/L和PTA<20%的肝硬化患者和重症肝炎患者死亡率与CHE>1800U/L和PTA>20%的肝硬化患者和重症肝炎患者死亡率比较明显增高(P<0.01).结论CHE和出凝血功能可作为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良好指标,与病情及预后有关.
作者:周云英;卢冰贤;郑庭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PCR及Dot-blot法对先天感染DHBV筛选的效果. 方法分别利用PCR法及Dot-blot法对先天感染DHBV筛选,并进行比较. 结果与Dot-blot法比较,PCR法有简单、快捷、敏感度高等优点,且可避免Dot-blot带来的放射性污染.但PCR法所需费用高,易因交叉污染而导致假阳性结果. 结论PCR与Dot-blot法筛选先天感染鸭乙肝的方面各有其优缺点.由于PCR法更为敏感、快捷,很有必要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
作者:董伯振;李向阳;符林春;周红燕;朱宇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索广东省特定人群野生动物接触与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关系. 方法采用ELISA法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联合检测野生动物接触人群血清SARS冠状病毒IgG抗体(SARS-IgG),以判断SARS冠状病毒感染情况;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野生动物接触与SARS冠状病毒感染之间的关系. 结果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触山猪、黄猄、果子狸、蛇、穿山甲、巨蜥、猴和山鸡是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81(P=0.000)、4.64(P=0.000)、3.31(P=0.000)、1.93(P=0.039)、12.98(P=0.029)、19.89(P=0.001)、11.05(P=0.001)和2.21(P=0.018);与非野生动物从业人员相比,从事野生动物销售、果子狸饲养和在经营野生动物酒家从事野生动物相关职业是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1.55(P=0.001)、14.32(P=0.018)和8.14(P=0.043);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接触山猪和果子狸是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97(P=0.002)和2.95(P=0.022);与非野生动物从业人群相比,从事野生动物销售是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可疑危险因素,OR值为31.99(P=0.004). 结论从事野生动物销售可能增加SARS冠状病毒感染机会;山猪和果子狸是广东省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可能来源.
作者:汤洪伟;黄吉城;何剑峰;李晖;梁文佳;邓爱萍;李灵辉;方艳;方苓;代吉亚;罗会明;林锦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加味小柴胡汤对D-氨基半乳糖(D-GalN)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以D-GalN致肝损伤动物为模型,观察小鼠SOD、MDA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探讨加味小柴胡汤保护肝损伤的作用和机理. 结果加味小柴胡汤能增强SOD活力,降低MDA水平,改善肝组织病变. 结论加味小柴胡汤对D-GalN所致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张学敏;谢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肺结核病人对抗结核FDC制剂治疗可接受性的情况.方法对373例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例,随机分为FDC制剂组和广泛使用的组合药组.在治疗期间对病人的耐受性、副反应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监测.结果与组合药组病人相比,更多的FDC组病人认为服药方式可以接受,药片大小合适,药片数适中(P<0.05);但药片吞咽情况、药片苦不苦、药片是否粘喉等问题上两组病人回答结果接近(P>0.05);FDC组病人强化治疗期流感综合症的出现率略高于组合药组(P<0.05),其余副反应(包括消化道症状、皮肤反应、神经系统症状以及视听神经症状)的出现情况两种药物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FDC组AST异常率高于组合药组,但TBIL异常率低于组合药(P<0.05),两组肝功能异常者ALT、AST、TBIL的分布一致(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组合药,病人对FDC制剂的接受性改善,但FDC组流感综合症和AST异常率高于组合药组.
作者:赵梅桂;赵安贵;龙卫军;林仕平;钟云辉;潘海宏;文善适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硫酸镁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采用Feeney法造成TBI模型.损伤组大鼠在致伤后5min内分别按不同剂量给予25%MgSO4腹腔注射.24h后检测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情况. 结果颅脑创伤后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基因表达均显著增加,使用MgSO4治疗后神经细胞凋亡显著减少,Caspase-3基因表达降低.不同剂量MgSO4组之间神经细胞凋亡与Caspase-3基因表达未见差异显著性.结论硫酸镁可显著抑制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基因活化,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周育瑾;甄云;黎国雄;黄振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患者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并进行病毒载量检测. 结果对接受抗病毒治疗中的28位患者进行病毒载量测定,平均病毒载量为2.00 log拷贝/ml,其中16人血浆中检测不到艾滋病毒,占57.14%.30例患者的CD4细胞均不同程度升高,增高从26个/μl到517个/μl,平均增高(193.27±51.91)个/μl;治疗2年以上者CD4细胞平均升高(221.08±87.65)个/μl.病人机会性感染得到明显控制,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死亡率从44.44%下降到2.50%.病人中能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的比例由治疗前的13.33%上升到治疗后的30.00%.结论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符合治疗条件的病人应及早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
作者:叶晟;冯宇良;柯云峰;余方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家蝇幼虫Cecropin-His-6抗菌肽基因生物学功能. 方法从家蝇幼虫体内扩增Cecropin-His-6抗菌肽基因,构建pcDNA3.1/Cecropin-His-6重组表达质粒并用脂质体转染CHO细胞中,G418筛选,HisTrap HP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琼脂糖平板抑菌试验检测目的蛋白的抗菌活性. 结果pcDNA3.1/Cecropin-His-6重组质粒成功转染入CHO细胞中,并获得具有抗菌活性的Cecropin-His-6目的蛋白. 结论家蝇幼虫抗菌肽哺乳动物型工程细胞表达系统的建立,为进一步制备抗耐药菌的肽类抗生素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建华;朱家勇;金小宝;许琴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对因哮喘急性发作的老年及青壮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46例,合并低钾血症者20例,发生率高达43.5%,明显高于青壮年组(P<0.05).其中,病情重、病程长并发率明显高于病情轻、病程短者(P<0.01).多种原因导致低钾,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低钾血症的发生率高,潜在危险性大,应及时有效补钾.
作者:易卫平;卢文标;崔华中;邓利芝;徐小莉;林小荣;李炯;冯欣衡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全身性硬皮病(SSc)病人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方法对28例SSc病人和33例健康对照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病例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几何平均数和95%可信区间(IC95%)明显增高(362ng/ml,Ic95%;361~363ng/ml VS 229ng/ml,IC95%:228~231ng/ml,P=0.005).将病例组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组,局限型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血浆D-二聚体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弥漫型组则明显高于局限性型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弥漫性硬皮病血浆D-二聚体浓度增加,反映了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级联反应潜在激活,使得这类病人终可易罹患血栓性疾病.
作者:范丽梅;蔡白振;胡春玲;赵一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MSCT影响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操作因素.方法应用SIEMENS Sensation16层螺旋CT对67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检查,采用回顾性分析成像质量,并分析操作中病人心脏或呼吸本身状态及造影剂使用情况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67例中,2例因药物控制心率无效而放弃检查,2例因心房纤颤、3例因呼吸位移造成成像模糊,余60例成像可用诊断评估.20例冠状动脉无异常,异常40例共检出软斑块钙化及狭窄等异常185处.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与稳定的心率,规则的心律及呼吸控制直接相关.对比剂浓度与剂量,注射速度、扫描参数及后处理方法也与成像质量有关.
作者:陈晶;韩向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超声表现.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对本院43例经超声诊断后,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结节性甲状腺肿进行检查分析.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多为多发,少数为单发,大部份为低回声,边界清楚,形态规则,无晕环,多数伴有囊性变或钙化,结节内部及周边血供均不丰富.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具有很高的分辨率,为临床提供了手术与否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魏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早期梅毒的皮肤粘膜损害表现多种多样,易与其他皮肤疾病混淆,如不及时进行相关血清学的检测,易造成误诊、漏诊.东源县计划生育服务站门诊部发现22例早期梅毒病例曾在外院就诊时被误诊,现报道如下.
作者:黄桥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年龄、TSH、病程长短和病程分期对血脂的影响.方法检测56例治疗前甲减患者和56例健康对照组空腹血的游离甲状腺素(FT)、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及血脂.采用x2检验.结果56例甲减患者中,血脂超出参考值范围29例,血脂正常27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x2=11.12,P<0.001).<50岁组血脂正常14例,血脂超出参考值范围9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x2=4.06,P<0.05);≥50岁组血脂正常13例,超出参考值范围20例,与对照组比较(x2=7.4,P<0.01).在甲减患者中<50岁组与≥50岁组血脂比较(P>0.05).TSH≤12mIU/L组,血脂正常8例,超出参考值范围18例;TSH>12mIU/L组,血脂正常19例,超出参考值范围11例(P<0.05).病程长组血脂正常12例,超出参考值范围16例;病程短组血脂正常20例,超出参考值范围8例(P<0.05).亚临床甲减组血脂正常8例,超出参考值范围9例;临床甲减组血脂正常19例,超出参考值范围20例(P>0.05).结论在甲减患者中,年龄和病程分期对血脂影响不明显;TSH水平和病程长的对血脂影响较明显.
作者:林琛;林少达;欧阳亮;王鲁华;方琳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67例HBsAg阳性的血清作前S1抗原及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进行检测. 结果在HBsAg(+)、HBeAg(+)、抗-HBc(+);HBsAg(+)、HBeAg(+);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c(+)等5种模式中,前S1抗原检出率分别为60.5%(245/405)、59.8%(52/87)、14.3%(72/504)和7.0%(5/71).HBeAg阳性者与HBeAg阴性者前S1抗原检出率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同时亦能反映HBeAg阴性患者体内是否有病毒复制,与传统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可相互补充.
作者:罗晓红;段朝晖;黄松音;王英;刘德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与丽珠赛乐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 方法治疗组90例,用400mg葛根素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丽珠赛乐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3d.对照组90例,单用葛根素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77%,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葛根素与丽珠赛乐合用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鼻咽癌远处转移发生率高,死亡者中远处转移率高达45%~60%左右[1],可见远处转移是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影响鼻咽癌远处转移的主要因素是病理类型、临床分期,尤其是N分期,活检方式对鼻咽癌的远处转移也有影响[2].为了全面探讨鼻咽癌远处转移的因素,以便采取更积极的治疗方案,回顾分析48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出现远处转移与血小板计数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符强;陈显钊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在乙型肝炎中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同时检测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结果慢性乙肝患者和慢性重型乙肝患者IgG、IgA、IgM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慢性乙肝和慢性重型乙肝组之间IgG、IgA、IgM水平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0.05).恶化组的PTA值明显低于好转组,IgG、IgA、IgM和TBIL水平高于好转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可反映肝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评估乙肝患者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唐昭喜;欧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高危儿童应用氨苯砜预防麻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麻风病人在院内生育的76名子女为预防组,应用氨苯砜(DDS)作预防用药,用药时间2年;治愈出院病人在院外生育的87名子女为对照组,用维生素B1作安慰剂,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随访观察的163人中,完成25年全程随访者152人,占93.25%.预防组未见发病者,而对照组先后有8人发病,发病率为9.2%. 结论DDS预防麻风显示有效,且具有近、中期的预防效果.
作者:杨溪;林威;李安;游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索血清谷氨酰转肽酶(r-GT)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奥林巴斯AU-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提供的试剂盒,运用酶动力学法进行血清r-GT含量的测定.随机顺序定100例r-GT>50U/L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00例血清r-GT>50U/L的病例中,肝癌27例,占27%;胆囊癌5例,占5%;胰腺癌4例,占4%;肝硬化6例,占6%;急性肝炎15例,占15%;慢性肝炎14例,占14%;胆囊炎7例,占7%;胆石症8例,占8%;其他14例,占14%.结论血清r-GT含量的明显升高,对肝胆系统实质性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血清r-GT含量的轻中度升高,结合ALT的含量,这对肝胆系统炎症的诊断和疗后观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潘崖;符新颖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子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中常见的局部特征,是由于宫颈长期浸于刺激性分泌物中,鳞状上皮脱落引起,常表现为白带量、颜色、性质及气味的改变,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疾病.海南省人民医院自2003年8月~2005年7月采用WB-100微波多功能治疗机,共治疗宫颈糜烂5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亚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慢性盆腔炎是常见的妇科性疾病,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病稳迁延所致,因与周围粘连抗炎药物不易进入,因此中医药疗、TOP治疗机对照或针炎甚受关注.
作者:刘德喜;潘惠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丽珠得乐冲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盲法随机分组,治疗组采用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丽珠得乐冲剂治疗;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吗叮林联合治疗.疗程8wk.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和内镜下食管病变,改善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和内镜下评估结果差异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奥美拉唑联合莫沙比利、丽珠得乐冲剂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稳定、治愈率高.
作者:邹科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儿童哮喘进行脱敏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皮肤点刺试验和体外过敏原诊断技术进行过敏原测定.对其中85例屋尘螨及粉尘螨过敏患儿采用德国阿罗格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副反应,做好护理工作.结果脱敏治疗总有效率78.8%,哮喘患儿的喘息发作次数由治疗前平均(6.9±4.2)次/年降至(0.8±0.2)次/年(P<0.01),治疗前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为(68.8±19.1),治疗后为(90.4±13.2)(P<0.01);治疗前PEF(大呼气流速)为(66.7±18.9),治疗后为(92.3±14.1)(P<0.01);ECP(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治疗前平均(14.2±5.7)μg/L,治疗后为(4.9±2.9)μg/L(P<0.01). 结论采用尘螨脱敏治疗作为哮喘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可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
作者:刘萍;吴敏;王莉;刘晓莉;郑跃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提高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心律失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肺心病因下呼吸道感染而急性加重并发生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115例情况.全部病例均于入院时及治疗后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行连续动态心电监护.分析心律失常类型及与肺部感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心力衰竭及合并症如冠心病、肺性脑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关系,总结心律失常的治疗对策与转归的关系. 结果本组以室上性心律失常为多见,共103例,室性激动异常、传导阻滞及多种心律失常并存均可见;缺O2、CO2储留、酸碱平衡与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等均与心律失常明显相关.抗心律失常治疗以治疗原发病、改善呼吸功能及纠正内环境紊乱为主,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为辅.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室上性心律失常为多见,积极纠正缺O2和CO2储留、防治感染为纠正心律失常的关键.
作者:何端满;陈尊杰;吴素芳;熊建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0~2005年皮肤科门诊的63例妊娠合并外阴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仅进行激光治疗(激光组)和激光治疗后局部外用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二周复查两组患者疣体复发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后1~3月两组患者疣体复发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孕激素水平改变等因素使疣体较非妊娠者更易复发,激光后局部外用α-2b干扰素凝胶能有效控制其复发.激光联合局部外用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妊娠期尖锐湿疣3个月痊愈率达96.7%,对胎儿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可继续妊娠.
作者:张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以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发神经、心肌及呼吸系统损害的文献报道较多,但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报道较少.为提高对AOPP消化系统表现的认识,对近10年来218例AOPP住院病例进行分析,其中有各类消化系统症状体征和实验室异常者共180例(82.6%),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志国;符晓燕;王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发生机制,了解高压氧联合纳络酮综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探讨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新方法.方法用高压氧联合纳络酮的方法,对2002年7月~2005年10月收治的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综合治疗. 结果经高压氧综合治疗后,痊愈共24例(80.00%),有效共4例(13.33%),无效共2例(6.67%),迟发性脑病1例(3.33%),无死亡病例. 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具有病死率少,中毒性脑病少,并发症少的特点,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应尽早给予长疗程的高压氧综合治疗.
作者:袁飞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增强CT和MRI在鉴别腰椎间盘术后瘢痕组织形成和椎间盘突出复发的价值和准确性.方法通过对45例因腰椎间盘突出术后症状复发而再次手术病人的CT和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且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结果25例患者增强CT诊断椎间盘复发17例,瘢痕结节粘连8例,其中有4例与手术结果不符,诊断符合率84%.增强CT显示椎间盘复发均无强化;瘢痕组织形成有轻到中度强化.20例MRI检查患者均行Gd-DPTA增强前、后矢状位、轴位成像,椎间盘突出复发14例,诊断瘢痕组织形成6例,其中1例与手术结果不符,诊断符合率达95%.14个椎间盘突出病例早期均没有强化,6例瘢痕组织在注射对比剂早期均有弥漫性持续强化. 结论增强CT扫描和MRI均能够有效鉴别腰椎间盘术后突出复发与瘢痕组织形成,但MRI总体优于CT.
作者:舒仁义;张霞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uEPO)治疗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3例慢性肾衰合并肾性贫血的血透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8例,采用日本麒麟鲲鹏公司出品的rHuEPO利血宝6000U皮下注射1次/周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利血宝3000U皮下注射2次/周治疗.治疗期间,监测患者血红蛋白(Hgb)、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Hgb、RBC、Hct比较,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9%和82.9%,P>0.05. 结论每周1次大剂量皮下注射rHuEPO与每周2次应用rHuEPO比较有相同的效果,且安全性可靠.
作者:周启声;陈伯良;王辉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短时受精在IVF中的临床作用.方法35例IVF-ET患者经促排卵治疗后获得的卵子,孵育4~6h,先与精子共培养3h后,一半的卵子经洗涤后去除外周的精子,在新鲜培养液滴中培养,作为实验组,剩余的一半卵子在精子液滴中过夜培养至16~18h,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受精率(2PN、1PN、≥3PN)、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卵子数为219个,受精率、2PN率、1PN率、≥3PN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分别为73.6%、59.7%、6.1%、3.6%、95.7%、43.4%,而对照组卵子数为228个,受精率、2PN率、1PN率、多PN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分别为75.9%、58.9%、5.4%、9.8%、96.1%、45.8%.两组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正常受精2PN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精受精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短时受精可作为降低多精受精的一种补充办法.
作者:郭江华;冯丽英;黎平;李锦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以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32例,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和锥体外系反应量表(ESR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的疗效,其中有效率87.5%,显效率62.5%. 结论阿立哌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杨庆雄;张云志;黄胜;黄进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与癌组织中P-糖蛋白(P-gp)表达的关系.方法对98例未经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进行99Tcm-MIBI早期(10min)与晚期(120min)平面显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术后标本中P-gp的表达,根据免疫组化的结果将患者分为2组,对84例99Tcm-MIBI显像阳性的患者分别比较肿瘤的早期和晚期与健侧放射性计数比值(T/N)以及肿瘤部位的放射性清除率(Washout rate,WOR).结果53例P-gp表达阳性患者的早期T/N值明显高于31例P-gp表达阴性患者(P<0.001),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的WOR差异也有显著性(P<0.001).5例P-gp表达阳性和9例P-gp表达阴性患者99TcTcm-MIBI显像阴性. 结论99Tcm-MIBI乳腺显像与WOR的测定有助于预测未经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P-gp表达情况,但对乳腺显像阴性的患者难以判定.
作者:黄斌豪;林大任;徐万里;周卫华;甄作武;伍日照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998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35例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临床控制者10例,显效18例,好转7例.空腹血糖控制在5.3~8.2mmol/L.结论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控制血糖,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作者:黄新苏;郑宗茂;韩飞;郑衍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内服外敷龙血竭胶囊在治疗寻常痤疮方面的效果.方法将216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14例应用龙血竭胶囊内服外敷治疗寻常型痤疮,并将其与102例口服罗红霉素和外用玫芦消痤膏治疗的对照组作比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皮损的数目及副作用.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明显改善寻常痤疮皮损等临床症状,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6例出现ALT轻度升高,4例胃部不适、恶心、头晕,有2例发生皮肤刺激症状.结论龙血竭胶囊在治疗寻常痤疮有较好疗效,可用于寻常痤疮的治疗.
作者:黄捷;赖伟珍;王太;张小帆;陈庆芬;张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双胍类与磺脲类两种不同药物治疗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 方法对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分别以双胍类与磺脲类两种不同药物治疗,观察治疗2个月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100g馒头餐后2h血糖,空腹C肽及胰岛素水平的变化. 结果双胍类药物具有与磺脲类药物相似的降糖作用,且避免了磺脲类药物的不良之处.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初始治疗可选用双胍类药物,且能避免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
作者:何颖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海南气候温暖潮湿,霉菌性鼻窦炎较多见.现收集1999年9月~2005年10月收治的霉菌性鼻窦炎36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方法.
作者:曾春荣;黄素静;李丰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结核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常易误诊.现对曾收治的38例不典型肺结核的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减少今后误诊.
作者:林涌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对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开放、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78名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口服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照组38例,继续原降糖药治疗.疗程16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岛素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变化.结果两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在降低血清胰岛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方面,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用药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
作者:陈竑;宋钦华;王转锁;谭丽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对比吡喹酮加胆石通联合治疗华支睾吸虫病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把140例华支睾吸虫病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患者分为2组,每组70例,治疗组给予吡喹酮总量100mg/kg,分1d 2次,2d服完,并加胆石通胶囊4粒,1d 3次,连服5d.对照组单用吡喹酮100m/kg,分1d 2次,2d服完.两组病人均在治疗后3周复查血清谷丙转氨酶,3个月后复查粪便虫卵. 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80%,治疗组血清谷丙转氨酶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轻微.结论吡喹酮加胆石通治疗华支睾吸虫病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海华;李万兴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提高神经科临床医生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病人的识别能力.方法对5例长期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甲减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成年人甲减常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诉,症状与脑动脉硬化症相似,可出现共济失调,肌病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常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结论本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避免误诊的关键在于对本病的警惕,提高临床综合分析能力.
作者:吴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肾病综合症(Nephrotic Syndrome)是一组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症群,以浮肿、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质过低、血脂过高和尿中常有脂肪小体为特征,包括慢性肾炎肾症型,类脂性肾病,膜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肾病型,糖尿病型肾病综合症和一些原因不明的肾病综合症等.肾病综合症患者通常以肾功能损伤为主,因此可引起某些血清微量元素的潴留和丢失,使肾病综合症患者血清微量元素的含量升高或降低,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肾性贫血和人体电解质紊乱等.
作者:胡艳;吴立红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提高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发急腹症的认识,总结治疗经验.方法对35例SLE伴发急腹症的病例做回顾性分析. 结果SLE并发急腹症表现多样,包括急性胃肠炎,消化道出血,缺血性肠炎,肠梗阻,肠穿孔,急性胰腺炎,急性腹膜炎,假性肠梗阻等,以急性胃肠炎常见.治疗后33例病情得到控制,2例死亡. 结论狼疮活动是急腹症的重要病因,加大激素治疗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潘楚瑛;武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运用全身骨显像(SPECT whole body bone imaging),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骨转移与未转移患者明确临床诊断及肿瘤标志物(Tumour Markers)的优化组合检测,探索在早期骨转移临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13例NSCLC患者应用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99mTc-MDP)进行全身骨显像.并分别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CEA,和免疫放射分析法检测CA-50、CA15-3血清检查.结果NSCLC 113例患者提示为60.2%(68例)出现骨转移,其中多发转移灶58例,单发转移灶10例.提示为39.8%(45例)肺癌患者未出现转移.68例骨转移肺癌患者与45例未转移者CEA对照比较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CA-50对照比较(P<0.05)差异有显著性;CA15-3骨转移患者差异显著高于未转移(P<0.01);68例骨转移与45例未转移CEA、CA-50和CA15-3血清检测浓度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差异显著.结论NSCLC易发生骨转移,以多发性和溶骨性损害为特征,其中腺癌骨转移发生率较高.好发部位为胸部占50%(34/68),胸部又以肋骨多见占79.4%(27/34).骨转移患者与TM有着密切关系,提示TM优化组合检测,可弥补全身骨显像的假阴性率,提高临床诊断NSCLC骨转移的阳性率,有效监测肺癌早期骨转移一项辅助诊断指标.
作者:王鲁华;李俊雄;林琛;方琳丽;麦芒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茂名市农村人群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和对艾滋病感染者及病人的态度,采用集中看VCD加现场交流方式、张贴健康海报和发放健康资料自学三种健康教育方式,探索在农村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措施的有效途径.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茂名市高州2个镇的3个行政村的人群分别开展集中看VCD加现场交流方式、张贴健康海报和发放健康资料自学的健康干预活动,对调查对象在健康教育前后采取自制问卷调查,比较健康教育前后调查对象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以及三种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之间的效果,对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进行回归分析,探索农村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影响因素. 结果健康教育后,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较大提高(P<0.05);性别分布上,男性知晓率高于女性知晓率(P<0.05).年龄分布上,55岁以上人口知晓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P<0.05);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知晓率也较高.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人和感染者态度变化不明显.在三种健康教育模式中,以VCD加现场交流方式获得的成本-效益高. 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对提高农村人群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有良好效果,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影响居民艾滋病知识水平,健康教育前后居民对艾滋病人的态度改变不大.
作者:许桂锋;李清汉;李波;吴文锋;张松梅;王惠敏;刘美珍;陈伟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湛江市碘盐的生产和居民食用情况,为消除碘缺乏病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全国碘盐监测方案>和<广东省碘盐监测实施细则>对碘盐生产加工或分装批发企业和居民户的食用盐进行连续四年的抽样监测.结果2002~2005年生产层次碘盐的批质量合格率均在90%以上,盐碘含量均值在31.23~34.03之间.居民户层次的非碘盐率由4.99%上升到33.85%,碘盐覆盖率由95.01%下降到66.15%,碘盐合格率由95.03%下降到74.98%,合格碘盐食用率由90.29%下降到49.60%.结论今后应加大对私盐和非碘盐的查处力度,进一步提高碘盐的生产质量,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柯艳珠;黄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评估在超声引导下建立经皮肾镜取石术(PNL)肾脏通道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上尿路结石患者建立经皮肾镜工作通道后,行碎石取石术. 结果35例均能准确进入肾盏目标位置,建立取石通道.16例患者一次取净,7例症状不明显的残余结石,PNL术后自然排出体外,12例需要其它辅助方式治疗,手术平均时间158min,无工作通道建立过程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超声引导穿刺可以为PNL提供安全、准确的工作通道,对PNL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焰;文春华;黄密伶;梁坚;李峻;李文雄;严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博罗县井水水质状况,探讨其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 方法对120份井水的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在所检项目感官性状指标、一般化学指标、毒理性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共25项目中,全部合格的有25份,合格率为20.8%;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是铁、锰、pH值、浊度、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其超标率分别是24.16%、28.33%、60.83%、26.66%、20.00%、37.50%、32.50%. 结论应选择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水源;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安装净水设备,以便能提供卫生安全的饮用水.
作者:杨科明;邓寿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艾滋病医学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于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而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恶性传染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三种: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人类对HIV普遍易感,机体感染HIV后可以在长达5~10年的潜伏期内不发病,即为HIV感染者.
作者:孙宝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为了解惠州市托幼机构细菌污染状况,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方法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采用现场抽样调查,对2002~2005年托幼机构细菌污染状况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87.59%、物体表面87.06%、玩具80.71%、口杯79.93%、幼教人员手77.87%,口杯大肠杆菌检出率10.62%;市级托幼机构合格率高于县(区)级高于乡镇级,三者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33.32,P<0.01). 结论全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逐年提高,但仍存在细菌污染隐患,应加强托幼机构的消毒管理工作及从业人员的消毒知识培训.
作者:贺可俭;邹添明;张芝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缩短达到全胃肠营养的时间,观察治疗剂量与体重的关系.方法将225例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治疗一致,干预组予红霉素2~8mg/kg.d加入5%葡萄糖液静滴,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结果干预组在达到全胃肠营养的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剂量随体重升高而降低,且无抗菌效应及毒副作用. 结论小剂量红霉素能促进胃肠动力,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治疗作用,且安全性好,体重≤1 500g,治疗效果不明显,体重越小应用的剂量越大.
作者:宋龙秀;林祖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对一起中学生胃肠炎爆发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中学胃肠炎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2月5日,梅县一所中学高二级、高三级师生共2 600多人返校.2月7~13日,该中学有200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腹泻、低热等症状;随机采集患者的6份粪便用酶联免疫法(ELISA)进行诺瓦克样病毒抗原检测,4份出现阳性.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排除了食物中毒等因素,确定为一起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暴发疫情. 结论经启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从2月14日起连续5d无新发病例发生,所有患者经梅县人民医院治疗全部治愈出院,无后遗症、无死亡.
作者:吴献国;郭息平;谢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1987~2003年海南省居民收入与膳食结构的变化趋势. 方法利用<海南年鉴>的资料,选取1987~2003年海南省居民收入、食物消费资料,以各种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居民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作为评价的指标,分析海南省居民人均收入对恩格尔系数及其食物消费行为的影响趋势. 结果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与居民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尼克酸、维生素E、磷、锌、铜、锰呈高度负相关,与铁摄入呈负相关.结论海南省居民消费中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居民生活水平逐渐升高.
作者:杨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现状和成因. 方法对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WHO QOL-BREF量表对其生存质量进行分析. 结果35~60岁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84.9%,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与年龄、文化程度、丈夫关系、孕产次数、亲友支持、经济收入、围绝经期知识、慢性病等有相关性.结论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具有发生率高和年龄趋前的流行特点,给社区妇女带来身心困扰和影响其生存质量.开展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的全科医疗服务,对围绝经期症状进行综合防治,有利于提高社区妇女的生存质量.
作者:练坚贞;甘达强;程颖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调查三甲基氯化锡(TMT)职业接触者血钾含量水平. 方法对广东省两家使用有机锡塑料稳定剂企业进行卫生学调查及对186名作业工人的尿锡和血清钾进行分析,并与154名对照组工人相比较. 结果生产原料中均检出TMT;接触组尿锡异常率为27.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5%(P<0.01),接触组血钾异常率为38.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0%(P<0.01);尿锡与血钾之间有一定负相关关系(r=-0.21,P<0.01),但相关性不密切.结论三甲基氯化锡职业接触者可出现低血钾,血钾可作为有机锡塑料稳定剂作业人员TMT危害的早期检测指标.
作者:陈朝东;唐小江;刘焕珍;谢国强;吴邦华;陈瑞梅;卢敏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评估XT-1800i血液分析仪对异常细胞报警的可信度.方法对XT-1800i血液分析仪提示有异常细胞报警的标本进行手工涂片、瑞氏染色、显微镜油镜复检.结果以手工涂片、染色显微镜油镜复检为金标准,XT-1800i血液分析仪对异常细胞报警的灵敏度为98.32%,特异性为78.23%.阳性预测值为80.14%,阴性预测值为98.20%.结论对XT-1800i血液分析仪显示异常细胞报警的标本都应该进行涂片、染色和显微镜复检.
作者:李志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绥宁县肺结核分布的聚集性,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对策.方法对2003~2005年新登记的肺结核病例进行泊松分布及x2检验,对随机抽取的新登记肺结核病例采用二项分布及x2检验进行家庭聚集性分析.结果不符合泊松分布和二项分布.结论绥宁县肺结核病例按村分布及家庭分布均呈现非随机分布,具有聚集性.
作者:兰世禄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中亚型的确认试验结果. 方法应用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和唾液血型物质抑制中和试验检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 结果共检出38例ABO血型亚型,占12个种类,其中B3、Bx等B亚型较多,占本例检出的78.9%. 结论当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时,应优先考虑亚型的可能性,必须进行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和唾液血型物质实验以确定红细胞上的弱抗原或血清中的弱抗体.
作者:邹文涛;何子毅;罗广平;刘赴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台山市台城地区中、小学生HBsAg和抗-HBs阳性率的分布现状,为制订和评价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血清HBsAg和抗-HBs,对台山市台城地区17间中、小学在学校学生进行血清学检测.并对HBsAg和抗-HBs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共调查在校7~18岁学生5 854名,HBsAg总阳性率4.85%.不同年龄组HBsAg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1.42,P<0.05);其中17岁的年龄组HBsAg阳性率为高(11.82%).8岁的年龄组HBsAg阳性率低(1.03%);随着年龄的增加HBsAg阳性也不断升高(但18岁年龄组除外).抗-HBs总阳性率59.5%,不同年龄组抗-HBs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2.17,P<0.01). 结论台山市自1992年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统一管理以来,学生的抗-HBs水平不断升高,而HBsAg阳性率不断降低,尤其对低年龄段学生效果尤为明显,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乙肝的免疫水平.
作者:刘仲昌;许美玲;朱艳芬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机关公务人员肥胖及其相关疾病的发病情况. 方法使用流行病学调查及相关分析方法.结果3 866名公务员超重肥胖2 090人,占54.06%.BMI与年龄无明显关系,WC与年龄显著相关;男女两性超重与肥胖发病率和肥胖类型有显著性差异;肥胖相关疾病聚集越多,BMI越高,WC越大.结论机关公务员超重肥胖比社区一般人群严重,BMI、WC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正相关.
作者:王维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热带地区佝偻病儿童治疗效果. 方法利用常规方法治疗,包括补充浓缩鱼肝油和钙剂和每日户外活动半小时. 结果经过6至12个月治疗,所有佝偻病儿童经治疗后均达到治愈. 结论热带地区儿童应定期进行生长监测,一旦发现骨碱性磷酸酶(BALP)升高,应及早干预.
作者:林兰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调查多药滥用对女性海洛因依赖者月经周期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强制戒毒的女性海洛因依赖者,采用自制调查表进行吸毒前、后月经周期紊乱及脱毒治疗后月经周期改善的调查,并与结果作自身对照分析.结果吸毒前月经周期紊乱6例,吸毒后紊乱72例,前后比较有差异显著性(P<0.05);脱毒治疗后,72例月经周期紊乱者全部恢复正常,其中单纯烫吸者恢复较快,烫吸、肌肉及静脉注射混合者恢复较慢,2组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多药滥用能引起女性海洛因依赖者月经周期的紊乱,脱毒治疗后6个月内月经周期可全部恢复正常.
作者:胡秀香;汪鸿声;张淑琴;朱锦萍;吴金裕;黎华;胡坚;林惠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影响神经精神性狼疮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死亡为阳性结局,对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狼疮活动指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措施等36项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计算OR值及其95%CI.结果95例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中23例死亡,占24.2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器质性脑病、脑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肝功能损害、心功能不全、合并感染、SLEDAI>30、MRI阳性、CTX冲击治疗、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和MTX/DXM鞘内注射均与NPLE的预后有关.进一步多因素分析发现,脑血管意外、心功能不全以及SLEDAI>30是神经精神性狼疮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规则的CTX、甲强龙冲击治疗和MTX/DXM鞘内注射是保护性因素.结论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合并脑血管意外、心功能不全、和SLEDAI>30提示预后不良;规则运用CTX、甲强龙冲击治疗和MTX/DXM鞘内注射可以减少死亡,改善预后.
作者:梁志安;俞万香;罗伟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随着新的知识和治疗手段的获得以及人工呼吸机等技术的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高于以往任何时期.随着极不成熟新生儿存活的增多,支气管肺发育异常(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的发病率居高不下[1,2].全球在出生体重为500~1 000g的新生儿中,BPD的发病率约为43%[2].
作者:鲜于舒铭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调查改水后较低水平水氟超标对儿童健康敏感指标氟宽牙、尿氟、发氟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校同班以饮用超标水氟村的儿童为暴露组,饮用水氟正常村的儿童为非暴露组进行调查检测. 结果饮用水氟含量与氟斑牙、发氟有相关性,与尿氟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氟斑牙及尿氟、发氟可作为评价氟化物对人体健康状况影响主要判定指标,用尿氟为指标时应注意排除干扰因素.
作者:张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治疗组和对照组共80例病人,并对治疗组采用规范化康复治疗(两组均用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利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结果治疗前两组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周和4周),康复治疗组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科学系统规范化康复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能促进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避免患肢出现废用综合征,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欧小凡;林铁琴;赵振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接触苯及其化合物职业人群腹部B超的异常声像图.方法对248名苯接触职业人群及241名对照组早上禁食体检,接受B超肝、脾部位检查,并对结果进行x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苯接触组B超异常检出率为35.08%,明显高于对照组14.5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接触组11~20年工龄段的腹部B超异常检出率为46.84%,明显高于0~10年工龄25.55%异常检出率(P<0.05),与该工龄段的对照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提示工龄对接触组的影响远远大于对照组.结论苯接触者腹部B超异常检出率随工龄的延长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可将腹部B超作为苯接触人群慢性肝、脾损害的动态监测指标,以便及时掌握苯危害的发生状况.
作者:曾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查清食物中毒原因,为预防以后发生类似中毒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查. 结果综合事件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该事件为一起误食有毒钩吻生物碱(大荼药)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华南地区广泛分布大茶药,常易引起误服,建议加强宣传教育,避免中毒事件发生.
作者:肖奎光;黄念先;刘思强;巫卓英;熊杏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当前自来水的卫生状况,同时了解某些卫生防疫机构监测监督情况. 方法对广州某区卫生防疫部门连续8年的饮用末梢水、二次供水的卫生指标检验结果进行动态分析. 结果1996年~2003年某区卫生防疫部门检测末梢水样品579份,其中游离性余氯不合格的有21份,浊度不合格的24份,铁离子超标的32份.二次供水共检测样品361份.其中游离性余氯不合格的181份,浊度不合格的38份,细菌总数不合格的4份,大肠杆菌不合格的1份,砷超标的2份.结论经常监测点各项指标的合格率高,二次供水及末梢水应全面随机抽样检测,以提高饮用水的卫生指标合格率.
作者:江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检测应用.方法采用宝灵曼快速定性分析试剂,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心绞痛组不同时间段和正常对照组抽取静脉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 结果63例AMI患者发病3h后血中肌钙蛋白有60例呈阳性,心绞痛组42例中仅有2例阳性,急性心肌梗死组cTn阳性率明显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而心肌酶(AST、LDH、CK、CK-MB)并不升高,直至发病7h后才开始升高. 结论心肌肌钙蛋白(cTn)检测具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在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治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林伟华;陈华英;林妙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论证营养平衡米膳食、改善中学生的钙、铁、锌、硒营养状况.方法采用称重法作三天膳食调查,调查了中国平衡米膳食佳模式. 结果中学生的Ca、Fe、Zn、Se全部达DRIs标准. 结论中学生营养平衡米膳食佳模式每人每日TE摄入量分别为Ca 1345mg、Fe 21.52mg、Zn 24.51mg、Se 168.07μg,比原来普通稻米膳食的Ca523mg、Fe 10.72mg、Zn 10.91mg、Se 58.07μg高,这是全面改善学生营养.则中国营养平衡米膳食Ca、Fe、Zn、Se全部达到DRIs标准.建议在中学生中推广食用中国营养平衡米膳食佳模式.
作者:林岳程;刘振熙;徐建华;苏碧华;林长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梅县儿童建卡、建证情况及本地外出流动人口儿童的人数等基本情况. 方法由各镇计育办提供2002年10月1日~2004年6月30日出生儿童名单与计划免疫建卡名单进行核对. 结果计育实际出生9 549人,计划免疫建卡6 523人,占全县计育出生人数的68.30%,外出流动人口儿童3027人,占全县计育出生人数的31.70%.结论加强外出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陈复才;黄建平;古旭珍;李彩琼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广西鼠疫疫区啮齿动物种类、构成及密度情况. 方法采用布笼法捕获啮齿动物,对捕获的动物进行分类鉴定,并计算鼠密度. 结果该地区(隆林县和西林县)啮齿动物有2目3科10种,以黄胸鼠为优势鼠种.结论广西隆林县和西林县属于黄胸鼠鼠疫自然疫源地.
作者:梁江明;曾竣;周树武;林新勤;韦锦平;陈达宗;廖生华;王利荣;宁代杰;林泉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高州市近年狂犬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规律,探讨有效防制措施.方法对高州市2000~2005年狂犬病疫情报表、2000~2005年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高州市2000~2005年共发生狂犬病2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30/10万,病例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2000~2005年狂犬病个案例流行特征为:病例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市.结论加大狂犬病防制力度,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防病意识和能力,采取政府干预多部门联合防制措施,是预防狂犬病感染和发病的重要因素.
作者:曾培宇;许振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用生存质量Qol量表测评肺结核(TB)流动人口社区干预的效果.方法运用SF-36量表等调查表,对20个干预社区403例流动人口活动性肺TB,进行Qol测量和社区干预效果评价.结果社区干预后,流动肺TB患者的平均SF-36总评分及8个分项目的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肺结核KAP评分和BIP评分均大幅提高(P<0.01);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工作及居住环境、劳动强度、生活方式、营养饮食、健康教育和家庭支持. 结论社区干预是有效地防治肺结核病的必要手段之一,运用生存质量测评指导社区干预的规划、实施和效果评价,是一种简便、可行、高效的方法.
作者:黄玲;刘丽红;彭石潜;赵梅桂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罗城县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罗城县1985~2004年甲、乙类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1985~2004年罗城县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64.77/10万,年均死亡率为1.12/10万.20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分别为痢疾、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麻疹、伤寒,五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90.26%;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是狂犬病、新生儿破伤风、乙脑、流脑、病毒性肝炎,占总死亡数构成的90.91%.结论痢疾、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是罗城县近20年来的主要传染病,1990年以后,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发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痢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伤寒、麻疹和淋病、梅毒、HIV等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作者:廖显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临海市自1991年成立性病监测点以来,性病的发病呈迅猛增长之势,己成为一个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临海市性病发病现状,进一步探讨其流行趋势,为决策部门制定性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现对1991~2005年报告的性病疫情分析如下.
作者:王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老年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现状和特点.方法总结分析近3年共435例老年性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性病患者中老年人占5.7%,以男性、个体职业、大专以上文化人群发病率较高,主要病原体为支原体、衣原体和淋球菌.结论性传播疾病有老龄化增多的趋势,该人群应加强STD健康教育.
作者:刘香萍;徐小红;温云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目测法与酶标法判定的ELISA检测结果,验证目测法的可靠程度,探讨使用目测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实验根据旋毛虫病ELISA诊断试剂盒的操作要求进行,实验结果分别用目测法与酶标法加以判定,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两者方法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与酶标法相比,目测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0.03%和98.05%.结论在判定ELISA检测结果时,目测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基本能代替酶标仪法.
作者:刘慧;李春富;李菊升;董莹;李丽;郭晓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商丘市2000~2005年的疟疾疫情,为当地疟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商丘市2003~2005年疟疾疫情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商丘市2000~2005年共报告疟疾病例1028例,全部均为间日疟,平均年发病率为2.09/万,2003~2005年疟疾发病比上年分别增加23.00倍、7.04倍和3.17倍.位于东部地区的永城和夏邑两县市发病数占疟疾病例总数的93.68%(963/1 028).青壮年发病为主,10~50岁发病623例,占发病总数的60.60%.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27:1.学生和农民为主要发病人群,分别占发病总数的23.54%和67.70%.夏秋季节发病为著,8~10月发病占总数的78.21%,其中9月发病290例,占28.21%.结论商丘市部分县市近3年疟疾疫情快速回升,应当加强各项疟疾防治措施,尽快遏制疫情上升势头.
作者:张红卫;苏云普;周广超;刘颖;许汴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中山市1980~2004年狂犬病流行特征,为控制狂犬病流行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回顾流行病学进行综合分析、统计处理.结果除了1980年发生狂犬病的爆发流行外,余各年均为散发,流行年平均发病率为0.42/10万.犬是人狂犬病的重要传染源,占92.0%.散发狂犬病的因素:一是犬养殖数增加,管理措施滞后.二是群众狂犬病防制知识匮乏,自我防范意识薄弱.三是农村养犬以散养为主,流浪犬时有出现.四是输入性病例逐年增加.结论加强犬类的管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用多种通俗易懂的形式,多部门合作,提高群众狂犬病知识的学习和自我防范意识,提倡暴露前免疫接种.
作者:吕海英;吴宝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流行现状,为制定水痘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深圳市348名健康人群血清血标本进行抗-VZV IgG抗体检测.结果348份血清标本中,抗-VZV流行率为61.49%.1~5岁、6~10岁、11~15岁、16~20岁、21~30岁、31~40岁年龄别流行率分别11.36%,43.59%,70.83%,82.28%,93.18%,94.00%.水痘流行率以1~5岁低,仅为11.36%,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高于男性并有统计学意义(x2=5.314,P<0.05). 结论水痘病毒在人群中流行率很高,学龄前儿童为水痘的高危人群,托幼机构存在水痘爆发隐患,建议学龄前儿童普种水痘疫苗.
作者:王雅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茂名市狂犬病流行病学特点及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影响因素,为制定狂犬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2005年茂名市138份狂犬病个案资料录入EPIDATA数据库,运用SPSS10.0进行单因素行列卡方分析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茂名市狂犬病病例主要分布在农村(以男性青少年为主),被自家犬或邻居犬伤者占65%,8%的病例被猫、老鼠咬伤,四肢及头面部咬伤占90%,伤口处理率及狂犬病疫苗接种率分别为8%、10%;伤口处理、伤口深浅及伤口消毒与狂犬病疫苗接种呈正相关. 结论茂名市不存在动物致伤暴露人群的经济因素制约狂犬病防制处理(伤口处理、狂苗接种),做好公众狂犬病防制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暴露后伤口处理率及免疫接种率是当前卫生部门狂犬病防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者:孙立梅;吴文锋;许桂锋;张松梅;李波;侯春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登革热是由登革1、2、3和4型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流行较为严重.近几年,除输入性病例外,云南尚无人间疫情报告,但以往的监测不仅从白纹伊蚊中分离出登革病毒,而且还从人及动物血清中查到登革抗体,并发生过散发病例和局部地区的流行[1].云南作为全国登革热重点监测省之一,2005年按照<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开展了常规监测和监测点监测工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海林;张云智;冯云;杨卫红;王静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温州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气候温和,全市现有11个县(市、区),人口700多万.温州地区是疟疾流行可接受的地区,由于人员流动频繁,流行的危险随时都可发生.建立疟疾流行的预警监测体系,防止温州地区疟疾再度流行极为重要.现将2005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陈袆;邵永强;张孝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小磨高速公路沿线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进行沿线居民带虫调查、疟史访问、施工人员带虫调查、两个乡卫生院近2年发热病人疟原虫检出情况及媒介按蚊调查. 结果2003~2004年居民及小学生疟史率在12.4%~15.4%之间,平均13.9%;带虫率分别为0.58%(2/345)、0.33%(1/306).勐仑、磨憨两个卫生院2003、2004年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分别为5.6%(89/1597)、11.6%(24/207),平均8.3%,其中勐仑乡卫生院来自于内地的流动人口感染疟疾平均65.8%. 结论小磨路沿线目前疟疾流行严峻,急待加强施工人群的疟疾防治工作.
作者:李春富;杨品芳;车英;肖育江;赵来发;刘江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经蚊媒传播人畜共患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季.2005年宁波市的乙脑发病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2005年全市共报告乙脑病例23例,与去年的12例相比,发病数上升91.67%.现将全市今年乙脑的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陈炼红;朱利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2005年海南省的霍乱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为今后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现场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霍乱流行病学调查表开展现场调查,用EXCEL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7~9月全省共报告霍乱确诊病例45例,带菌7名,发病率为0.56/10万;病例分布在6个市(县),以海口市和定安县为主,分别占总发病数的60.0%和26.7%;流行高峰期在9月中旬,报告病例30例,占全部病例数的66.7%;男女性别比为1:1.1,以20~49岁人群为主,占53.3%,农民与商业服务人员为主要发病人群,分别占全部病例数的25.0%和20.5%;所有病例均经食物传播,80.0%的病例在病前5d内有海产品进食史.流行菌型以稻叶1d型为主,占96.2%;流行形式有散发和爆发,其中爆发三起,报告病例35例,占全部病例数的79.5%.结论聚餐爆发是海南省2005年霍乱的主要流行形式,经食物传播是唯一的传播途径,海产品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言;孙莲英;曾昭长;劳世军;陈莉;阎秀娟;苏新元;李臻;吴维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百色市1950~2005年伤寒发病情况和发病规律,为伤寒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百色市历年伤寒疫情统计年报表和爆发疫情专题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百色市1950~2005年共发生伤寒29463例,死亡280例,历年发病率波动在0.38/10万~86.96/10万之间,1987年发病率高达86.96/10万.常年各月均有病例发生,但以夏秋季节较多,10~30岁年龄段是该市伤寒的高发人群,病例以农民和学生为主.1999~2005年与1992~1998年比较,年均发病率由22.52/10万降至7.39/10万.结论百色市1992~2005年伤寒发病率呈下降趋势,10~30岁年龄段的学生和农民是预防的重点对象,建议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开展伤寒(Vi)多糖菌苗的免疫预防接种和全面进行环境卫生整治.
作者:汤健闻;柳智豪;江超穗;梁华庆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为了解在同一地区、同一免疫策略、但不同生活质量人群的乙肝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采取对策措施.方法定点观察记录1997~2004年出生儿童437名,对他们的HBsAg携带率、乙肝疫苗接种、家庭生活质量、母亲HBsAg携带等情况,对其统计分析. 结果HBsAg携带率为在家分娩者高于住院分娩,山区高于县城;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和HBsAg阳性呈负相关;母亲HBsAg阳性与儿童阳性呈正相关.出生地点、胎次、家庭从事职业、家庭成员和经济收入的不同对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新生儿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是阻断母体HBV垂直传播的重要举措;人群生活质量等对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有显著影响.
作者:朱秀兰;龚富强;刘国良;肖文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由于绦虫幼虫是高致病性病原,诊断绦虫幼虫感染就显得很重要.本文对目前应用的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影像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病原学诊断只是在囊性棘球蚴病和部分活动性脑囊尾蚴病的诊断中得到有效的和有限的应用.X线,CT和核磁共振(MRI)用于脑囊尾蚴病诊断.影像学诊断用来确诊囊性棘球蚴病和泡型棘球蚴病.X线是便宜的诊断肺部囊性棘球蚴病和泡型棘球蚴病的方法.超声波检查作为诊断囊性棘球蚴病腹部包囊的首选诊断方法.MRI是贵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但仅仅用于诊断颅内囊性棘球蚴病和泡型棘球蚴病.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IgG-ELISA是诊断人类囊性棘球蚴病和泡型棘球蚴病的一种好方法.虽然诊断特异性血清抗体可以获得高敏感度,但仍有部分病人的抗体不能检测出.幼虫囊包的位置、完整性和活性决定了抗体的检测效果.分子生物学技术是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的诊断方法,但是,也是昂贵的诊断方法.现在首选的诊断绦虫幼虫所致疾病的方法是综合影像学和免疫学方法.
作者:李丽;周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在2002~2003年间发生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流行,表明一种新的传染病可以在短期内从局部扩散到全世界.本文参考了SARS流行期间和之后的相关文献,对SARS冠状病毒的起源和进化、潜伏期、传染性、病程和预后,传播动力学及超级传播事件(SSEs)等进行了综述.
作者:金玉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后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疾病.它除出现全身皮疹外,尚可引起腹泻、脑炎,严重病例可导致死亡.在麻疹疫苗问世前,除婴儿短时期内受母传抗体保护外,人人易感,除少数年份外,在传染病发病谱中常居首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1].尽管60年代国内外成功研制了麻疹疫苗,但麻疹仍是疫苗可预防疾病中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存在原因[2],每年约有100万儿童死于麻疹.现将疫苗时代麻疹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及全球麻疹控制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郑诗华;方丽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生物遗传信息从脱氧核糖核酸(DNA)转录为信使核糖核酸(mRNA),然后翻译为蛋白质.特定基因控制细胞制造特定的蛋白质.目前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基因功能的研究已变得日益重要.RNA干扰是由与靶基因序列同源的双链RNA所诱导的一种特异性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能高效特异阻断相关基因的表达,使目的基因表达沉默.RNA干扰是分子生物学领域近年研究的热点,并在功能基因组学、肿瘤基因治疗、抑制病毒复制、药物靶筛选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分析等方面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符生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海洋生物中存在许多天然活性多糖,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三大类,海藻多糖,海洋动物多糖,海洋微生物多糖.由于其中不少海洋生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功能,并有部分已具有工业化生产价值,另一部分则可望开发成新药.现从海洋生物多糖的种类及其生物活性方面对目前国内外海洋药物的研究状态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徐静;谢蓉桃;林强;冯玉红;黄志明;陈太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某市各级医院使用中消毒剂微生物污染情况. 方法无菌操作采集使用中消毒剂、物体表面送实验室检测. 结果调查了某市三级医院1间,二级医院2间,二级以下医院4间共7间医院,使用中的酒精合格率是88.09%、碘酊的合格率是90%、金星消毒液合格率是50.48%,有些科室如手术室、产房等重要科室,使用中消毒剂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合格率较低. 结论加强对使用中消毒剂的管理,对降低院内感染率,避免重大院内感染事故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管辉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及其以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 方法用K-B法检测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依据NCCLS 2004年发布M100-S14的D-试验方法,测定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表型.结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同时耐药分别占80%和54.05%.D-试验阳性占所检测葡萄球菌的26.12%,占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菌株的68.62%.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D-试验阳性即对克林霉素具有诱导耐药性者分别为75%和66.66%.结论临床微生物室应开展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中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指导临床医生更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黄烈;杨来智;张银辉;谭明芳;陆学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海南省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以防止医院感染. 方法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医院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方法对医疗机构各科室的紫外线灯、高压蒸汽灭菌器、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室内空气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结果紫外线灯合格率为91.07%高压蒸汽灭菌器合格率为95.98%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4.78%,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为66.4%,使用中消毒液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5.07%.结论医院消毒质量合格率与各级医护人员认真落实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有密切关系,应加强乡镇级卫生院和个体诊所的监测工作,提高消毒质量.
作者:王春雷;李善文;赖新梅;黄昌和;王衍德;陈婷;王旭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门诊、住院病人葡萄球菌的感染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分离菌种,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60 System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菌种及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门诊病人获得葡萄球菌159株,其中MRS(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占46.1%,以生殖道感染为主;住院病人获得390株,其中MRS占81.7%,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万古霉素和替卡拉宁对MRS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MSS(苯唑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除了对青霉素耐药外,对其它抗生素较为敏感.结论门诊病人以生殖道为主,住院病人以呼吸道为主.万古霉素是抗MRS感染的佳抗生素,其次是替卡拉宁.建议临床医生重视细菌学培养,用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MRS的产生,并对MRS联合用药是必要的.
作者:汤佩莲;陈求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两种支原体感染及其体外对抗生素耐药情况,给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女性生殖道感染者采取标本进行支原体检测,对其中280例支原体阳性者标本同时进行耐药性检测,并依药敏结果选用药治疗,此为观察组;对另200例支原体阳性者未行耐药性检测,只凭临床和经验用药,为对照组,统计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480例支原体阳性者中检出单纯Uu占78.13%,Uu加Mh者占21.04%,单Mh仅占0.83%.支原体体外耐药率高的前4位抗生素分别是环丙沙星(53.6%)、司氟沙星(42.8%),罗红霉素(38.6%)、氧氟沙星(27.8%),治疗观察组280例患者治愈率达96%,对照组200例治愈率仅达64%. 结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Uu加Mh次之,单纯Mh感染较少;对照组治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说明检测支原体耐药性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作者:方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血液病科院内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特点,提高血液病科的院内感染控制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5年11月期间血液内科与呼吸内科、心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老年科等科室检出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结果血液内科院内感染阳性球菌与呼吸、神经、老年、肾内科院内感染菌分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液内科院内感染的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氨基糖甙类的耐药性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苯唑西林、四环素、庆大霉素及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均低于与其它内科.结论血液内科院内感染菌与其它内科病原菌分布有差异,病原菌耐药性低于其它内科,加强病原菌学检查,结合血液病科院内感染病原菌的特点,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黄妙儿;黄云平;周舍典;李小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状况,为临床抗生素的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按照卫生部颁布的全国医学检验操作规程及试剂说明书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按照NCCLs的标准进行判断. 结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株中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为47.7%(82/172).MRSA对多数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高达92%~100%,且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相比,其耐药率显著高.MRSA对万古霉素、利福平和氧哌青霉素/他唑巴坦相对敏感.未发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结论MRSA检出黄色葡萄球菌中占较大比率,且表现为多重耐药;万古霉素、利福平和氧哌青霉素/他唑巴坦可做为MRSA感染的首选治疗药物.
作者:蒋敏;庞韬;张敏;刘娜;江婉婷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龙岗区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为有效预防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按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3年7~9月在龙岗区的2所幼儿园、2所学校及从业人员中采集不同年龄人群血清标本,应用间接法ELISA检测乙脑抗体.结果共采集不同年龄人群血清标本246份,乙脑抗体阳性17人,抗体阳性率为6.9%,其中,<10岁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高,为22.2%,其他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为1.2%~2.5%之间,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抗体阳性率为8.7%,女性抗体阳性率为5.6%,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岗区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较低,要警惕乙脑流行.建议提高乙脑疫苗免疫接种率;开展乙脑监测工作;加大防蚊、灭蚊力度.
作者:陈海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检出细菌的分布及新近的耐药性,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法. 方法收集2005年1~12月ICU各类感染标本作细菌分离鉴定,采用K-B法对检出菌作药敏试验,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972份标本分离出398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199株占50%,革兰阳性球菌155株占38.9%,真菌44株占11.1%.检出菌居前5位的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4.1%,铜绿假单胞菌占10%,鲍曼不动杆菌占8.7%,屎肠球菌占6.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5.7%.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耐苯唑西林达97.9%.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棒酸耐药率为77.5%,对头孢噻肟为75.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2.9%. 结论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ICU检出的主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MRSA感染的比例较高.
作者:林敏;魏衍超;王忠英;庾永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为了防止经餐具引起疾病的传播,引起人们对餐具传播疾病的重视,了解<食品卫生法>颁布发几年以来,餐饮餐具的消毒状况,儋州市于2005年对239家大中型宾馆酒店、中小型排档、个体饮食店进行抽查分析.
作者:阮发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现用同一品牌但不同型号的血液分析仪在日常工作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一致性. 方法选择一台仪器作参比仪器,用同一支新鲜抗凝全血同时在几台仪器上重复检测10次,计算精密度及校正系数.选择WBC、RBC(Hb)及PLT低、中、高三个档次的新鲜全血标本9份,在每台仪器上重复测定三次.利用校正系数对仪器WBC、RBC(Hb)及PLT设置参数进行校正,再用WBC、RBC(Hb)及PLT低、中、高三个档次的新鲜标本9份,在每台仪器上重复测定三次.进行多个参数分析.结果①五台血细胞分析仪的精密度好.②在校正前的对比试验中,各台仪器与参比仪器的相关系数(r)≥0.9990,但有11个差异百分率超出可接受的范围.③在校正后的对比实验中,各台仪器与参比仪器的相关系数(r)≥0.9999,且所有差异百分率均在可接受的范围. 结论①应用新鲜全血对血液分析仪进行比对试验,能及时发现仪器间的系统误差.②用新鲜全血对血液分析仪进行校正,能提高同一实验室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作者:周强;杨静;曹露梅;吴晓蔓;郑小玲;张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食品中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苏丹红Ⅳ、苏丹橙G及苏丹红7B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流动相为乙酸溶液和乙腈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432nm、478nm和520nm,用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外标法定量. 结果6种苏丹红成分在0.5~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995以上,平均回收率在81.6%~97.9%范围内,RSD在0.7%~3.3%之间(n=6),低检出限为20μg/kg. 结论本检验方法具有精密度高、分离效果好、前处理简单、快速的特点,可满足日常样品的检测需求.
作者:韩劲松;徐明霞;陈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本市食品中李斯特氏菌的污染状况,比较不同增菌方法对李斯特氏菌的检出效果. 方法随机采集本市市售生肉、熟肉制品、蔬菜、水产品、生乳及乳制品、冰淇淋等6类484份食品,采用国标LB法、EB法以及改良LB2法进行增菌,分离MMA平板,经TSI和SIM进行筛选,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溶血试验、小鼠致病力试验进行鉴定.结果484份食品中有13份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阳性率2.69%,6份检出英诺克李斯特菌,阳性率1.24%,未检出其它种李斯特菌;各类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率以生肉高(5.74%),其次为熟肉制品(5.0%).三种增菌方法对食品中李斯特菌检测,改良LB2法与国标LB法的检出效果一致,LB法的检出效果明显优于EB法.结论本市市售食品存在不同程度的李斯特菌污染;改良LB2法可快速筛检食品中李斯特菌阴性检品,省时、省成本,适用于基层开展食品中李斯特菌的检测.
作者:林秋云;尹映华;曾树权;邱海锐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快速有效分离已烯雌酚、已酸羟孕酮、醋酸甲羟孕酮、戊酸雌二醇的方法. 方法方法以ZORBAX SB-C18 5μm 4.6×250mm色谱柱,乙腈:水=8:2作为流动相,分离四种组分. 结果四种组分分离良好,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75%~9.22%,检出限:已烯雌酚0.014μg/ml;已酸羟孕酮0.006μg/ml;醋酸甲羟孕酮0.032μg/ml;戊酸雌二醇0.100μg/ml.结论该法灵敏度精密度好,能满足检测要求.
作者:刘祖强;尹江伟;白洁冰;李红华;林春晓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