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用于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时对血压(BP)、心率(HR)、呼吸及唾液分泌的影响.方法:60例行扁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术前10 min分别静注生理盐水(A组)、阿托品0.01mg/kg(B组)、长托宁0.01 mg/kg(c组).分别测量并记录注药前后BP、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及患者口干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WAS).结果:c组注药后HK较基础值无明显变化(P>O.05);B组注药后HR显著增快(P<0.05);注药后10 min和拔管后c组的vAs值比B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 h C组的VAS比B组低(P<0.05).结论:术前静注长托宁0.01 mg/kg,可有效减少小儿患者术中及术后口腔、呼吸道分泌物,且不增加HK.
作者:张维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作用的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8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服用步长脑心通胶囊和对照组服用脑得生胶囊28天;同时两组静脉输注706代血浆10天.采用神经功能缺损和生活能力状态评分判定疗效.结果:步长脑心通胶囊治疗组与脑得生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66.1%、36.7%.总有效率分别为94.6%、86.7%.两组比较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步长脑心通胶囊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首选良药.
作者:肖枫;吴凤佳;何艳;杨毅;潘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患者1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舒血宁注射液静滴,治疗组加用生脉注射液.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的硝酸甘油停减率也高于对照组.结论:生脉注射液联合舒血宁注射液为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作者:汤连玲;李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儿清解液治疗儿童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06年10月-2008年5月就诊的原发性疱疹性口炎患儿149例,用随机对照法将患儿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健儿清解液治疗,时照组口服利巴韦林颗粒治疗,两组同时辅以口腔局部涂布西瓜霜喷雾剂,以5天为1个疗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儿清解液治疗小儿原发性疱疹性口炎获得较好临床效果,且无毒副作用,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宋莉;佟玲;李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加味治疗老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2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8例采用黄芪建中汤加味口服治疗,对照组98例采用果导片口服治疗,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41%与65.3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黄芪建中汤加味口服治疗老年便秘优于单纯口服果导片.
作者:雷枭;闫京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采用三维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6月--2008年1月采用三维手法闭合复住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7例,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患者年龄4~12岁,平均7.3岁.患儿在受伤后5~8h内接受急诊手术.从肘关节的功能和外观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时间7~30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骨折均为术后3~5周达到临床愈合,并拔除克氏针,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骨折再移位.术后无一例肘内翻等并发症.按Flynm评分:优31例,良12例,一般4例,差O例.肘关节伸屈活动丢失是影响治疗结果的主要原因,但这种活动受限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有所改善.结论:采用三维手法闭合复住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可以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和外形,减少并发症.
作者:康俊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中医辨证分型及诊疗对策.方法:对785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回顾性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仅有肺内,而且有肺外症状,中医辨证分型风热证占主导地位,仍不可忽视其它证型的识别,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年龄小龄化趋势,治疗时须考虑耐药性及儿童免疫方面的问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科应引起重视,冷凝集试验阳性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确切.
作者:高维银;任辉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着重对血必净注射液对老年脓毒症高热患者体温的控制情况作一临床观察,其结果表明血必净在老年脓毒症的辅助治疗中对患者体温的控制有明显作用且这种良好的控制作用与其应用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陈匡;杨晓琨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内服颈腰痛煎剂Ⅰ号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1例门诊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1例颈腰痛煎剂Ⅰ号治疗,对照组40例口服舒筋活血片治疗.结果:治疗组优15例,良12例,可11例,差3例,有效率92.7%;对照组优13例,良14例,可8例,差5例,有效率87.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而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服颈腰痛煎荆Ⅰ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效果.
作者:金连峰;刘元禄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住院UA患者7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38例,其中治疗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加在5%葡萄糖250mL注射液中日1次静点,连用14天,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对UA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84.2%,两组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可靠.
作者:王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微调3号方预防晚期肺癌患者口服美施康定片所致便秘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口服美施康定片同时,观察组口服中药微调3号方,对照组口服乳果糖.结果:观察组未发生便秘17例,发生便秘4例;对照组未发生便秘10例,发生便秘11例.观察组预防便秘发生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微调3号方预防晚期肺癌患者口服美施康定片所致便秘发生,疗效肯定.
作者:许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应用清胃散化裁方治疗口臭22例,患者治疗前后自身状况比较,结果显示疗效显著.认为口臭与胃火或脾失健运,湿热蕴胃,秽浊之气上冲有关,治疗当清热化湿,解毒散结.
作者:史丽萍;叶丽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肝郁湿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40例,采用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治疗,治疗1疗程后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胃镜改善情况.结果:40例中,近期治愈11例,好转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2.5%.提示:柴胡疏肝散合黄连温胆汤能明显改善肝郁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胃镜下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出血点及组织病理学炎症的损害.
作者:李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自拟中药益气滋阴解毒汤治疗口腔溃疡的疗效.方法:将口腔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用自拟中药益气滋阴解毒汤治疗,对照组以维生素B2和维生素C联合治疗.结果:两组疗效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自拟中药益气滋阴解毒汤治疗口腔溃疡疗效显著,中医辨证治疗口腔溃疡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晓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晚期肝硬化腹水患者应用中药制剂,对其腹水的缓解作用.方法:选取58例肝硬化腹水患者,抽签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口服中药制剂.对照组22例,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记录两组肝硬化腹水病人精神状态、腹水状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精神状态显著较对照组良好(P
作者:姚世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运用跌打软膏外治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经手法复位,外敷跌打软膏;对照组60例,外敷止痛消炎膏,每3天换药1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7%,对照组有效率76.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跌打软膏有活血化瘀、通利经络、消肿止痛、续筋接骨之功,能尽早消除肿痛,加速骨折的愈合,缩短治疗时间,且价廉而效宏.
作者:马志杰;吴锦才;吴晓鹏;张少光;乔广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退黄汤治疗低危组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患儿45例,服用退黄汤.结果:总有效率达93%.结论:中药退黄汤为治疗低危组病理性黄疸的有效方剂,值得推广.
作者:康蓓蓓;孙赫楠;郭枫;房中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通过对肝胆脾胃湿热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的渊源进行探讨,旨在了解历代医家对此的经验精华,发遑古义,推陈致新.
作者:杨雪山;秦微;刘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慢性心衰(CHF)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研究认为,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因子,在心衰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许多研究从西医的神经内分泌指标和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论证了TNF与中医气虚血瘀证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治疗慢性心衰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张可;张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痹证是由于人体感受风寒湿热邪,闭阻经络、气血所导致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1].痹证包括现代医学的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症、骨质增生、系统性红斑狼疮等100多种疾病[2],病程缠绵,迁延难愈.<素问-痹论篇>: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作者:马骏;石月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干祖望中医外科>一书,病因分析、辩证手段的特异与众不同,形成一套合理实用新规律.以前阴病、后阴病的临床思路作为前列腺疾病的辨证基础;治疗前列腺疾病,妙在辨证通窍,包括利湿通窍,活血通窍,补肺健肺、益肾通窍.对指导临床治疗前列腺疾病有一定意义.
作者:袁少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药提取物,不同于植物提取物,来源于自然界(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质,少部分为人工制品如酒、神曲、醋,但也来自于天然产品),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天然物,是对中药材的深度加工,具有开发投入较少、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大、国际市场广泛等优势和特点.
作者:张庆宏;涂瑶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不同品种对五味子种子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五味子甲素为对照品,色谱柱:Agilent TC-C18(4.6×150mm),流动相: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250nm,流速:lml/min,室温:25℃.结果:1号五味子种子甲素含量0.3482%,2号五味子种子甲素含量0.2437%,3号五味子种子甲素含量0.7246%,4号五味子种子甲素含量0.2936%,5号五味子种子甲素含量0.7982%.结论:不同品种对五味子种子质量有一定的影响,需建立统一的五味子药材质量标准.
作者:栗爽;王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建立痛风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Sgilent C18柱(250ra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水溶液(35:65)(用三乙胺调节pH=6.0),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1.0mL/min.结果:延胡索乙素进样量在0.245~1.22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100.1%,RSD为0.88%.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可靠,可用于痛风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娜;初正云;万青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测定高良姜与香附配伍的不同提取方法中高良姜素的含量,确定高良姜与香附配伍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以乙腈-0.5%磷酸(42:58)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6nm,流速:1.0ml·min-1;结果:高良姜与香附的提取方法为乙醇合并提取时,高良姜素的含量高于其他提取方法.结论:高良姜与香附的提取方法为乙醇合并提取时,有助于高良姜中有效成分高良姜素的溶出.
作者:王永振;万琳琳;李可强;张振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考察吴茱萸当归药对中主要成分随吴茱萸当归配比变化的溶出规律.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吴茱萸当归药对不同配伍比例对吴茱萸中活性成分吴茱萸碱和昊茱萸次碱含量的影响.色谱柱:Diamomil C18(4.6mm×1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04%辛烷磺酸钠溶液(45:55);检测波长:225nm;流速:1.0mL·min-1.结果:在所观察的吴茱萸与当归的9个配伍比例中,随着当归比例的降低,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溶出率逐渐增高,以6:4配伍组含量较高,且其后含量增加趋于平稳,与<金匮要略>温经汤配伍比例相符合.结论:以现代研究方法证实吴茱萸当归药对的佳配伍比例与<金匮要略>温经汤中的两药配伍比例相符合.
作者:訾慧;朱会;张振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降酶胶囊中五味子甲素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流速1.0ml. 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50nm.结果:五味子甲素线性范围是0.043~0.431,r=0.9999,平均回收率99.5%,RSD=0.67%(n=6).结论:方法可用于测定降酶胶囊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
作者:郭庆英;张长水;陈扬;王振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采用薄层层析法对喉消炎散中的薄荷、冰片、黄连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色谱宽点清晰,分离度良好,阴性液无干扰,说明所确定的鉴别方法稳定可靠,能较为合理地对处方中各组分进行定性研究,可作为消炎散的质量标准.
作者:李凤;李瑞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优选降脂减肥胶囊中陈皮挥发油β-环糊精(β-CD)包合工艺.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优选佳包合工艺条件,以包合物收得率和挥发油利用率为指标,以β-CD与挥发油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结果:佳包合工艺为:β-CD:油为4:1,包合温度60℃,搅拌时间为3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稳定、简单,适合于大规模生产.
作者:姚凤云;王炳志;石强;肖洪彬;段富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比较3种食用茵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方法:选取辽宁省农科院食用真茵研究所提供的3种鲜菌菇.采用邻笨三酚法对食用菌进行SOD活性的测定.结果:3种食用茵中SOD酶活性均为阳性.结论:3种食用菌SOD酶活性依次递增顺序为鲜金针菇、滑子菇、草菇.
作者:张中林;孙宏伟;郑剑玲;李岩;王美惠;段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文冠果果壳中总皂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选用人参皂苷-Re为对照品,采用分光光度法,高氯酸显色,在321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文冠果果壳中总皂苷的含量.结果:人参皂苷-Re在O.18~0.5m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5),平均回收率为98.45%,RSD为1.77%.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文冠果果壳总皂苷的含量测定.
作者:郭影;王世成;窦德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芎菊上清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版一部收载的传统中成药水丸剂,全方由川芎、菊花、黄芩、栀子、蔓荆子(炒)、黄连、薄荷、连翘、荆芥穗、羌活、藁本、桔梗、防风、甘草、白芷等15味中药组成.
作者:王永伟;赵万顺;宋新波;张丽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方剂的组成,是通过药物的配伍来实现的.药物相反相成的配伍,就是利用配伍之间的性味、功能,作用趋向上的对立,在一定条件下组合在一起,使它们既互相制约又相互促进,取相反相成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错综复杂、互相对立的病症或纠正某些药物偏胜之性的目的.药物的配伍,或因剂量的增减,或因其配伍所处方剂的不同,起功效也会有所改变.由于药物剂量的增减,调整了配伍关系,改变了药物配伍的主次,从属地位.使它的主治重心亦随之转移,功效也就不同了.同一对药物配伍,也可其处在不同的方剂之中,受到他药的影响而产生不同的功效.
作者:李国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十味平痤胶囊的质量标准.方法:以薄层鉴别法对方中的大黄、知母、蒲公英、紫花地丁和当归进行了鉴别:采用HPLC法测定了成品中的大黄素的含量.结果:样品中共检视出大黄、知母、蒲公荚、紫花地丁和当归,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大黄素在0.01792~0.224μg具有良好线性,平均加样回收率100.14%,PSD=0.71%.结论:该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十味平痤胶囊质量的控制.
作者:张丹;朱伟;庄元春;周淑芳;唐灿;周洁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综合分析近十几年来传统时间针灸疗法的临床研究与应用现状,从不同角度验证传统时间针法的临床疗效及合理内涵,力求大程度发挥传统时间针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潘灿雷;曹丰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咳嗽是中医肺系疾病常见的一种症状,包括现代医学中的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结核、肺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出现咳嗽的其它系统疾病.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有利武器,脏腑相关思维展示了中医学治疗咳嗽的优势与特色.目前,中医临床中常从肺、脾、肾三脏论治咳嗽,然而,对于某些顽固性咳嗽效果并不理想.浅谈咳嗽从心、肝两脏论治.
作者:李红华;曲妮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阴虚阳亢是高血压病的常见中医证型之一,近年来各医疗机构治疗高血压病阴虚阳亢型取得了很大进展,将有关研究资料作一综述.
作者:宋红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骨髓干细胞对骨科治疗骨科常见病的进展、问题和前景.方法: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干细胞可塑性研究的文献.结论:骨髓干细胞治疗骨科常见病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有着广阔的前景,同时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作者:董小鹏;王瑞雪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期复发性流产(RSA)与抗心磷脂抗体(ACAb)的关系及治疗.方法:对几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综合、分析,分别从ACAb导致流产的机制、ACAb阳性血液动力学特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几方面进行阐述.结论:ACAb与RSA关系密切,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一定疗效.
作者:李敏;姚美玉;吴校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就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现状从中医辨证分型论治与西医抗病毒方法的结合、中成药制剂及协定效方与西药联用以中药单方及中药提取物结合西医治疗等三方面进行了综述,认为在抗乙肝病毒有效的基础上,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更好的提高疗效、缓解症状和改善肝功能指标,并能减轻西药的副作用和耐药,尤其在降低血清HBV-DNA含量和控制乙肝病毒变异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同时概括了当今辨证尚缺乏统一的客观和微观标准、分型方法尚不一致以及协定的经验效方尚缺乏临床大规模的验证和考核、经验方研制的中成药抗病毒的作用也有待进一步认可、中药提取成分抗乙肝病毒的研究尚不够深入等研究的不足;并提出了展望.
作者:陆霜红;李春婷;朱方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扯根莱(Penthorum chinense Pursh)为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扯根菜属(Penthorum)植物扯根菜(Penthorum chinense Pursh)的干燥地上部分.扯根菜为苗族传统药物,民间以其全草入药.全草性温、味甘、无毒,具清热、利尿消尿、解毒、活血、平肝、健脾、祛黄疸等功效.主治黄疸、水肿、经闭、血崩、带下、跌打损伤,以及各型肝炎、胆囊炎、脂肪肝等.对扯根菜属植物扯根菜的资源概况、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为建立扯根菜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进行文献整理.
作者:池少铃;庄元春;税丕先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针对目前没有统一标准的面神经评价体系,以面瘫解剖,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特点为基础,根据现有评价系统,建立一个相对更好更实用的评价方法,从而更为准确的评价针灸治疗面瘫的效果.
作者:陈文;周鸿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附子为毛莨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enmiehaeli Debx)子根的加工品.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主要产于四川、陕西、云南等地.附子传统的炮制品主要有白附片、熟附片、黑顺片、黄附片、盐附子和胆附子.其味辛甘,性大热,有毒,归心、脾、肾经.
作者:刘玉;唐雪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均证明,七叶总皂苷具有消炎、抗渗出、提高静脉张力、改善微循环的作用,本文详细阐述了七叶皂苷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田晓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特发性肺纤维化是一种原因不明、病死率较高的疾病.目前尚无很有效的治疗措施.从中西医两方面对肺纤维化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作者:张松华;寇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阐述蛋白尿的中医病因病机,分型论治(脾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肾阴不足型),及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对临床治疗的裨益.
作者:刘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则治法、民间验方、实验研究等方面综合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研究成果.为临床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并为临床开发,研究有效的、适合剂型的方荮提供了方向.
作者:金亚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作为现代中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在传统中医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对血瘀证和活血化瘀的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同时也研制出了许多血瘀证动物模型.
作者:黄海军;周迎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通过对近年来文献有关子宫内膜异住症诊断及治疗方法的系统总结,就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及中西医治疗做一综述,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朱惠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阐述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足的研究文献综述,从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和中医药临床治疗,包括:中医辨证论治、中药外治、专方专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论述,及对糖尿病足治疗的展望.
作者:李慧茹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为全面了解目前中医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现状,对有关中药的内服与外用、中药提取物针剂的静脉给药以及针灸、推拿、中医骨伤手法等治疗方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回顾性的综述.
作者:杨世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冠心病属临床常见多发病,其早期症状多不明显,难于辨证论治.运用温病学中的伏邪学说诠释冠心病的发病机理,并对如何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进行冠心病的早期防治进行了初步探讨.
作者:胡旭;周慧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对近3年儿童过敏性紫瘢肾炎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过敏性紫癜肾炎中医病机演变规律加以探讨.对住院145例(符合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患儿观察其临床特点及舌象脉象变化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下焦湿热型湿热瘀阻型、脾虚湿盛型占例数居多为31、44、22例,并分别有向瘀转化者12例、虚17例(气虚、阴虚)热4例.复发病例中湿证占75%、热证占60%、虚证占40%、瘀证占34%,其中以湿热居多.在各证型的病程中湿热瘀阻型病程长,其平均起病时间(从皮肤紫癜到尿异常时间)为72天,肾损时间为193天.结论:(1)湿、热、虚、瘀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及特点,在整个病情发展过程中,湿、热、虚、瘀四者既可单独存在,又可兼夹为病.(2)湿热瘀是导致疾病复发和病程延长的主要因素.湿证占主导.(3)在治疗中清热除湿化瘀是其重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蒋玉秀;赵历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透邪法是使病邪在外透达的一种治法,不属于中医传统疗法,历代医家对透法都有深刻的阐述;因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过程中,临床工作者将透法融于其它治疗方法中,运用不同的手段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周琦;何柳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苦荞麦提取物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血糖、蛋白非酶糖基化反应的影响.方法:用链脲左茵素(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并于第3周开始给予苦荞麦高、中、低(200,100,50 mg/kg·d)剂量和氨基胍(100 mg/kg·d)剂量处理12周.上述动物于第12周末尾部取血,用血糖仪测定大鼠即时血糖.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含量.计量资料采用SPSS14.0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苦荞麦高、中剂量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抑制糖基化产物的形成(P<0.01),并且苦荞麦高剂量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氨基胍组.结论:中药苦荞麦的提取物具有降低血糖、抑制大鼠体内蛋白非酶糖基化反应的作用.
作者:刘洋;柳春;近藤隆一郎;松原惠理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消臌软坚丸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和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法复制肝硬化大鼠模型,以复方鳖甲软肝片为对照,观察消臌软坚丸对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和TGF-α的影响.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间质广泛纤维组织增生,将正常肝小叶分割成大小不等的肝细胞团(即假小叶形成),血清和肝组织TGF-α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低剂量组和对照组肝小叶结构亦受损,少量纤维组织增生,但未见形成间隔.血清和肝组织TGF-α含量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消臌软坚丸能显著改善肝硬化大鼠的肝脏病理组织学损害,同时可降低血清和肝组织TGF-α水平,具有显著的抗肝脏纤维化,阻断肝硬化进程的作用,对腹水的产生与消退也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戚忠玺;耿兰书;耿束华;王少贤;魏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疮愈速的实验大鼠的疮疡模型药效.方法: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茵(皮下注射悬液)和化脓性链球菌(涂布伤口)感染制作大鼠疮疡模型,观察对各项相关指标的影响.结果:疮愈速对疮疡模型大鼠具有降低疮口愈合积分值、增加补体C<,3>及1gG、1gM含量、增加脓性分泌物中溶茵酶含量、增加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的作用(P<0.05~P<0.001),且作用优于阳性对照组(P<0.05).结论:该药的主要作用机制是促进伤口愈合、抗茵消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具有祛腐生肌、散瘀止痛的功效.
作者:韩晓明;罗字慧;施亚芳;孙加洪;李明宏;倪正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通过观察大豆苷元对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和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通过膳食干预途径预防前列腺癌发病的可行性.方法:将PC-3在F12培养基(含10%小牛血清)中采用开放式单层贴壁培养.实验设溶剂对照组、受试物各六个剂量组,采用MTT法对PC-3的增殖情况进行分析,对大豆苷元作用后的雄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存活率、细胞毒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大豆苷元对PC-3细胞抑制效应均具有剂量依赖性,具有诱导凋亡和引起坏死效应,同时能诱导PC-3细胞的(PTEN基因)表达.结论:大豆苷元具有明显抑制前列腺癌细胞PC-3增殖效应,并呈现剂量一效应关系.
作者:赖芸;宋涛;黄志华;肖海;曾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瘦素、TNF-α的影响.方法: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模型.测定大鼠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和治疗后各组大鼠的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测定血脂、血清瘦素、TNF-α.结果:益气养阴活血方能有效降低模型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血清瘦素、TNF-α,提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脂代谢紊乱状况.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方调控血清瘦素、TNF-α水平可能是其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保护胰岛功能的机制之一.
作者:吴元洁;章红;苏晓艳;方朝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固本止咳平喘颗粒的止咳、化痰、平喘作用.方法:采用小鼠氨水诱咳法观察镇咳作用;采用小鼠酚红排泌法观察化痰作用;采用豚鼠卵蛋白喷雾引喘法观察平喘作用.结果:固本止咳平喘颗粒能显著地减少浓氨水引起小鼠咳嗽的次数并延长咳嗽潜伏期,能增加小鼠呼吸道的酚红排泌量,能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并能显著降低豚鼠BALF中白细胞数量.结论:固本止咳平喘颗粒具有明显止咳、化痰、平喘作用.
作者:甘雨;张宏;郭振武;乔世举;杨文奇;付琳媛;李显华;乔敏;孟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肾衰宁颗粒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大鼠肾组织的病理学研究.方法:采用5/6肾切除造模方法复制大鼠的CRF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肾衰宁颗粒组、大黄组.测定各组大鼠灌胃前、灌胃后60天的体重、Scr、BUN、Hb及24h尿蛋白定量值,光镜下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肾衰宁颗粒能显著降低CRF大鼠Scr、BUN、24h尿蛋白定量,升高其Hb.结论:肾衰宁颗粒能有效降低CRF,对改善试验性慢性肾衰有较明显的药效作用.
作者:张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香芪颗粒对双黄连颗粒抗免疫抑制小鼠感染的协同作用.方法:小鼠灌服双黄连颗粒或香芪颗粒与双黄连颗粒同时灌服,皮下注射环磷酰胺和(或)氢化可的松,然后肺内或腹腔注射所试菌株,观察单用双黄连颗粒和香芪颗粒与双黄连颗粒合用,对免疫抑制感染小鼠死亡率的影响.结果:香芪颗粒与双黄连颗粒联合用药,可显著降低免疫抑制感染小鼠的死亡率,作用优于单用双黄连颗粒组.结论:香芪颗粒与双黄连颗粒具有显著地协同抗菌作用.
作者:刘守义;王树鹏;刘书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法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防治及作用机制,为痰瘀同治法防治胸痹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舌下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0.7u/kg建立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观察缺血心肌的T波变化情况,并检测大鼠血清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与化痰法、活血化瘀法相比,痰瘀同治法能明显增强心肌缺血大鼠血清中的SOD活性,显著降低MDA、LDH水平,改善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状况.结论:痰瘀同治法应当成为现代防治冠心病(胸痹)的重要法则和提高临床疗效的主要途径之一.
作者:朱伟;周洁;李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小半夏加茯苓汤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实验和了解毒靶器官.方法:以大浓度药液灌胃给药,24 h内给药3次,连续观察7天.详细观察记录小鼠行为活动、状态、饮食、大便、小便、毛色、分泌物及死亡等情况.结果:全部动物健存.也无明显中毒反应,测得小半夏加茯苓汤大受试药物量为267.60g raw drug·kg-1,为临床患者拟用量的382.29倍.结论:小半夏加茯苓汤对小鼠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
作者:何前松;蒋婧妍;冯泳;冉红应;刘柳;龙苇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及辨证施护在颈椎病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118例颈椎病患者按照辩证分型共同从病房环境,心理护理,病因护理,功能锻炼指导,以及根据不同分型分别对其进行辨证施护.结果:患者对颈椎病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消除了紧张、焦虑、急躁的情绪,增强了治疗的信心,积极主动坚持做颈椎保健操;掌握了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正确姿势,知道如何采取预防措施,效果满意.与此同时,护患之间创造了一个和谐的关系.赢得患者的信赖.
作者:陈少华;冯凯明;刘君;蓝梅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规范化的康复护理对面瘫患者康复的效果.方法:106例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采用常规治疗和一般护理常规,康复护理组(54例)则进行规范化的康复护理,治疗20天时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康复护理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且增加了患者的满意度.结论:规范化的康复护理对面瘫患者的康复具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潘素兰;张冲;覃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医学认为,大肠有传化糟粕,吸收部分水液的功能.大肠吸收水液的同时,可以将药物吸收入体内,由于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吸收药物后可通过经脉上输于肺,肺通过朝百脉的功能将药物输布于全身,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方法:直肠给药法.结论:治疗小儿湿疹效果确切,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于晓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总结1例重症大疱性表皮松解坏死型药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重视了患者的心理护理,注意全身用药的观察,加强皮肤、口腔的护理,给予合理的支持疗法.患者经过25天的治疗和护理,痊愈出院.
作者:赵凤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华法林为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药,在长期服药的房颤患者中,华法林与饮食的相互作用,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阐述运用中医辨证施膳疗法,重视饮食结构,定期监测INK和PT,遵医嘱及时调整给药剂量和饮食习惯,避免不必要的出血和血栓形成,以达到令人满意的抗凝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东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以脏腑、经络为本,以气血为用,男女皆同.但是女性在脏器上有胞宫,生理上有经、孕、产、乳等区别于男性的不同点,所以有经、带、胎、产和杂病等方面的疾病出现.治疗上较为复杂,古有谚云: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妇人.范绍荣主任医师熟读经典,广纳现代医学理论,在妇科疾病上积累了大量经验,治疗上注重脏腑、气血的调理,重视心理因素在妇科疾病发生及治疗上的影响,每获佳效.
作者:甘国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杨积武教授在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运用中医药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临床应用取得良好疗效.
作者:许抗抗;积武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周家俊主任认为治疗老年女性再发性尿感其总的治法为补虚祛邪,补虚以补肾气及填肾精为主,祛邪以清热、利湿、解毒为主;另外强调疏肝理气及灵活使用活血化瘀药.
作者:郭华伟;周家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郑小伟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学验俱丰,擅治呼吸道疾病.笔者有幸随师临证,现将其治疗肺癌之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徐嫚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利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评价中央型肺癌对中央肺血管侵犯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病变在肺门区、术前诊断为中央型肺癌的患者进行SCTA检查,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表面遮盖重建(SSD),肺门血管受侵分为5级,对比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结果:以手术所见和病理观察为金标准,SCTA判断血管与肿瘤关系的正确率高于横断面CT,分别为93.61%、84.04%和88.46%和73.07%,有统计学意义(x,2=4.87,x2=18.61;P<0.05,P<0.001).结论:SCTA能明确判断中央肺动静脉侵犯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应成为中央型肺癌术前检查、确定手术方案的必要手段.
作者:孙全良;张文德;孙久山;赵宝英;孙维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ronchiolitis 0bliterans,BO)是与小气道炎症性损伤相关的慢性气流阻塞综合征,在儿童中是一种相对少见而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愈BO1例,报道如下.
作者:房中华;王雪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药物血浆蛋白结合率是药物体内重要参数之一,它将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游离血药浓度能够影响药物的排泄和代谢速率,对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也有影响,更为重要的是它密切关系到药物的药理作用强度.因此,血浆蛋白结合在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范志静;顾秀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半夏泻心汤始载于东汉·张仲景著述的<伤寒论>一书.由半夏半升,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三两,黄连一两,大枣十二枚组成.其149条云:
作者:左献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三叉神经痛是累及面部局限于三叉神经的一支或三支分布区,反复发作的短暂而剧烈的疼痛,疼痛常突然发生和终止,也可由洗脸、刷牙、抽烟、说话等诱发,患病部位大多为单侧性,仅少数为双侧(5%以下).病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将由明确病因引起的称为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原发性者,其病因病位尚无统一认识.
作者:杨万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笔者在门诊跟随老师临床中,遇到1例沙门氏伤寒菌感染导致肝脓肿,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囡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提高对Peutz-Jegher综合征的认识以助诊断治疗.方法:通过收治的1例Peutz-Jeghen综合征病例,检索文献并收集、整理,对Peutz-Jeghen综合征临床分析.结果:Peutz-jegher综合征与STKll基因有关,可癌变和增加其它部位发生肿瘤的危险性,有三大特征、并发症和其手术适应症,患者要定期做消化道检查.结论:Peutz-Jcghers综合征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作者:陈萌;于永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比较少见,长期以来直被命名为良性间皮瘤或局限性间皮瘤,新近才认识到该肿瘤起源于胸膜间皮下未分化间叶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分化而非间皮来源.本文报道1例巨大胸膜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结合文献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刘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且病情顽固,治疗效果差.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口服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寒湿凝滞型10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体会如下.
作者:杨枫;邵晓琴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降脂保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以降脂保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8例,并以硫普罗宁片作为对照组,三个月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2%,对照组63.1%,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降脂保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效.
作者:李鑫;邢丽;孙丽华;王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通过小儿腹部推拿结合穴位按揉疗法治疗小儿非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观察,发现其疗效显著,治愈率达75.5%.总有效率98%,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世春;徐霞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60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药汤剂口服.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3.33%,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FEvl和FEVI%)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作者:刘娟;徐艳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86例病例,常规手术疗法后,术后常规采用抗生素,中药换药,配合中药汤药口服.结果:一次治愈率为79.07%,二次治愈率为20.93%,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对肛瘘有显著治疗效果.
作者:茅慧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该疗法治疗高位肛痿患者43例,并依据全国肛肠学术会议制定并经统一修订的肛瘘疗效标准进行评价.结果:一次性治愈率达到88.37%,总治愈率达到100%.结论:中西医结合切开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效果良好.
作者:郭君;程雅娟;柳越冬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CHF心功能Ⅱ一Ⅲ级的9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治疗组加服益气活血、温阳利水之中药.4周为1个疗程.结果:两组心功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6.O%,对照组总有效率7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作者:阚淑芳;李亚川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自2003年9月-2008年9月,本院门诊对68例瘢痕疙瘩患者采用首次瘢痕内注射药物,之后配合黑布膏中药外敷,软化瘢痕.防止复发,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高晶;肖斐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中药灌肠与西药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0例,予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口服加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30例,单用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口服,14天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与对照组(80%)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改善症状显著,疗效确切.
作者:崔军;王垂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对应用组合三维多功能外固定架与腓骨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腓骨中下1/3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小切口直视下复位腓骨简单钢板固定,应用外固定架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腓骨中下1/3不稳定开放骨折21例.结果:随访平均15个月,均骨性愈合,其中2例针道感染,1例原伤口感染,2例延迟愈合,优良率95.2%.结论:应用外固定架与简单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胫腓骨不稳定开放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大限度保护了骨折局部的血运,骨折愈合率高,伤口感染率低,是治疗胫腓骨中下1/3不稳定开放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作者:顾明;周广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80例荨麻疹患者均来自皮肤科就诊收住院的病人,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1,有显著差异,说明采用疏风解表,宣肺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与单纯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10mL,口服扑尔敏,赛庚啶比较,疗效显著提高.
作者:吴先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是各种肾脏疾病终末期的共同表现.由于肾单位的严重破坏,造成机体排泄代谢废物的功能减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某些内分泌功能异常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的疾病.其病病程长,用药疗程长,而肾脏是人类药物排泄的重要器官,因而用西药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大.
作者:裴丽娟;毕淑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研究分析对粘连性肠梗阻的治疗情况,评价西医对照组与中西结合治疗组在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上的疗效差异.方法:收集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病例39例,西医对照组17例(占43.59%o中西结合治疗组22例(占56.41%).结果:西医对照组病例治愈9例,占52.94%;有效4例,占23.53%;无效4例.占23.53%:总有效率为76.47%.中西结合治疗组治愈者13例,占59.09%;有效6例,占27.27%;无效3例,占13.64%;总有效率为86.36%.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疗效优于单纯西医组.
作者:张旭;段波;张守鹏;秦晔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将2002年1月--2008年4月于沈阳市妇婴医院就诊的符合保守治疗条件的异住妊娠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00例,采用甲氨喋呤联合中药治疗,对照组68例,只应用甲氨喋呤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HCG下降情况经x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P
作者:赵爽;史玉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观察用针刺疗法治疗脑卒中伴睡眠倒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伴睡眠倒错的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取穴四神聪、印堂、风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药物组服用地西泮(安定),每组各30例,治疗10天.结果:针刺组与药物组总有效率均为100.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痊愈率针刺组(93-3%)与药物组(73-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组治疗脑卒中伴睡眠倒错有效,无副作用,且能改善肢体功能恢复.
作者:曹铁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电围针结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患者随机分为电围针结合叩刺治疗组和药物对照组各21例进行疗效对比,且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治疗后疼痛的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以后,治疗组有效率95.2%.对照组有效率61.9%,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电围针结合叩刺治疗带状疱疹是有效的疗法之一.
作者:杨加顺;孙远征;孟庆辉;王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为电针加推拿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取风池、天柱和c3~C7夹脊穴;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大椎、百会、神庭等督脉穴.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的缓解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68.9%,总有效率95.6%;对照组治愈率26.2%,总有效率78.6%;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作者:龚庆国;岳元辉;王聪;周刚;黄郑昆;韦红刚;向可;唐轲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多病因、异质性肠功能紊乱疾病,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累过度及外感风寒等致脾气虚弱、肝气郁结、肺失宣肃及心气受损,浊气上逆,清气下泄,气机升降失常;久病入络,气滞血瘀,瘀血痰浊阻于肠道;治疗应调理脏腑气血,恢复肠道正常生理功能,常用治法有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泻肺肃气、调心安神、理气活血等.
作者:牛晓玲;孙志广;陆茵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肛肠病术后疼痛是临床肛肠疾病常见并发症和疑难症,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及精神压力,影响术后创面的愈合与肛肠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从中西医方面对近10年来肛肠病术后镇痛方法作一阐述.
作者:李京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eirrhosis,PBC)以肝内小胆管的进行性非化脓性炎症损害为特征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伴随小胆管的破坏、纤维组织增生,终形成肝硬化.PBc病因不清,可能与遗传和免疫机制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表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在人群发病率为每年4~30例/百万,死亡占肝硬化死亡总数的1.6%~2%[1-2].
作者:张厂;李军祥;金周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导赤散通过合理的配伍体现其配伍的增效减毒原理,证实了方剂组方理论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对今后复方的研究有一定实质性指导价值.
作者:崔海月;崔京男;王庆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细胞生物学是包括中医药学在内的所有生命科学的基础课程,从实践角度看,细胞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整个细胞生物学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及优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是激发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能够增强学生再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李士怡;董秀;王守岩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如今,中医越来越为世界医学界所重视.如何能够准确地翻译出中医且能够符合中医内涵这一问题更为重要.浅谈中医英译的3种基本方法在名词术语翻译中的应用.
作者:刘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医学微生物>是中医本科教育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其核心内容微生态的研究目前方兴未艾.笔者在临床带教过程中曾给实习学生教授<医学微生物>,并在教学过程中深深体会到微生态与中医临床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可谓相反相成,现分述如下.
作者:韩捷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国内升清降浊法的应用现状和动向.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83-2007年国内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的关于升清降浊法的研究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我国升清降浊法研究的发展与现状.结果:1983-2007年国内升清降浊法研究的文献有186篇,文献量年度发表量呈增长趋势.升清降浊法国内研究热点是①升清降浊法的具体临床研究;②方剂中的自拟升清降浊方、补中益气汤等;③疾病中消化道疾病、泌尿生殖系疾病、神经系统及感觉器官疾病.结论:升清降浊法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对于升清降浊的经典理论研究还有待深入,而临床研究总体质量有待改善,研究范围亦有待进一步扩大与创新.
作者:徐凯;何春霞;欧爱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从教学对象(学生)的角度对<中医基础理论>教学过程中传统板书与多媒体教学的教学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针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传统板书为主的教学方式比多媒体为主的教学方式更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同时提出,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中,若能够克服多媒体教学的诸多缺点,并配合板书教学则必将会大大提高其教学效果.
作者:刘晓燕;郭霞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通过制药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的设计指导,探索制药工程专业专题指导的方法.通过毕业专题的研究,使学生能够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得到时综合的应用,获得了一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所研究的专题,更具有实际意义,这样的毕业专题既培养了学生又创造了效益,是一举两得好事.
作者:李瑞海;杨欣欣;雷雪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对本院2007级护理本科生尝试开展<基础护理学>中英文双语教学,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思考<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组织和实施中应把握的重要环节,针对教材选择、师资要求、授课形式及具体教学环节四方面进行了探讨.
作者:孙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任务教学法有别于传统教学方法,以工作任务来驱动学习进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中医护理教学与临床实际工作关系密切,可以采用任务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以临床具体实际问题作为任务来确定教学活动,克服了灌输式教学的弊端,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鸿慧;张敏;王雪;熊瑛;宋晓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而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则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内容,如何解决好它们在教学中的作用,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与坏,也反应着教师水平的高与低.
作者:梁学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分析了近年来中医内科学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原因,提出需加强实习生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认为中医辨证思维是中医临床思维的的关键,在临床带教中如何对实习生进行培养与训练提出了一些体会和方法.
作者:韩善夯;朱蓓蓓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医数字化有源罐和按摩治疗结合起来,运用现代微机技术,自动调节和控制治疗过程,使其在拔罐过程中不但能进行负压吸引,而且能间歇压迫患部,起到按摩作用的一种仪器.介绍了中医数字化有源罐的研究,以及在使用时和传统中医疗法比较的优点.
作者:张颖;岳慧平;刘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医学生心理健康是当今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素质教育、现代医学模式发展、当前医护人员及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等多元视角审视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强调加强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作者:陈建伟 刊期: 2009年第05期
PBL教学模式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较多独特的优势.笔者在吸取PBL教学模式精华基础上,根据学院及学生的具体实际对医学相关专业<临床医学概论>课程进行改革.发现:PBL教学模式可应用于高职医学相关专业<临床医学概论>教学;PBL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自主性、学习技能等方面强于传统教学模式;PBL教学模式不能提高学习效率;采用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终生受用的学习习惯.
作者:刘亚莉;刘剑辉;姜涌 刊期: 2009年第05期
药用植物学是中药学、药学、中药营销、中药制药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与中药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商品学等课程的关系十分密切.本课程基本内容分为上篇植物器官形态和显微结构和下篇药用植物系统分类两大部分,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教学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实验和野外实习.
作者:许亮;王冰;王荣祥;尹海波;韩荣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高职发展要以人为本,在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推进专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利用多样化通识结构的<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世界著名油画欣赏>等公共选修课形式开展人文美学素质教育,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建立美好情感和健康人格,积淀综合素质,激发可持续发展创新潜能,实现医学与人文相融所作出的积极探索.公选课的建设方向、教学方法、教材教具、学生管理、考核方式等教学过程的研究是实现美学教育目标的基本保障.
作者:陈维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典型代表之一,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越来越多的中医文本需要被翻译成各种文字,<黄帝内经>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它的翻译水平代表着中医文献的翻译水平,也直接影响着祖国医学的国际化.现在对朱明所翻译的<黄帝内经>做出一些个人看法的同时,对中医翻译现在存在的典型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归纳分析,希望能透过此译本,来窥探中医翻译的现状,提出一些中医翻译的现存问题,以期能够引起业界人士关注,从而能提出更多更好的方法来解决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在表达出完整准确的医疗信息的同时传递传统的祖国文化信息,从而将祖国医学发扬光大.
作者:陈岷婕;黄嘉陵;肖忠琼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作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护生的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中的后阶段,也是学员将书本知识运用于临床实践的开始阶段,它在护理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临床实习可以增强学员的感性认识,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密切结合,巩固课堂上学过的书本知识,学会应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学习各种护理技术.如何做好带教工作,对带教教师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仅以临床护理带教工作中的-个新兵,谈淡自己的想法,供同道参考.
作者:高嵋 刊期: 2009年第05期
结合教学实践体会,认为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病案分析具有很高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正确合理地应用病案分析法能提高学生学习基础课程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锻炼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今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和步入临床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赵勇;白谮 刊期: 2009年第05期
在中澳两国传统文化的交流中,中医推拿学的交流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自推拿传播到澳大利亚,经历了传入衰落、接纳使用、直至发展的艰难历程.纵观中医推拿在澳大利亚的历史发展情况,揭示出中澳两国对推拿的认知异同.从推拿教育特点,尤其在课程分类、学制与课时、实践技能的培养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中澳两国高等中医教育中的推拿教育现状,对我国更好地进行推拿对外教育将有所启迪;同时如何保持中医特色、继承发扬推拿精髓的有效内容和形式,是中医推拿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点.
作者:王红;白杨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它是以人体解剖学为基础,同时阐述各系统所对应的生理功能.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既掌握各系统的解剖学知识又理解其对应的功能,是每位教师不断思索的问题.
作者:于仙玫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中医药学是整体科学,是先进科学;而现代科学是在结构上不断还原深入的不断走向整体的还原科学,中医药学是超过现代科学的,完全可以指导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医药学必须建立自己的基因组学和心理学体系.
作者:周忠科;刘家强 刊期: 2009年第05期
亚健康的中医学研究是近年来中医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从中医心身相关理论出发,对其与亚健康状态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预防治疗等方面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提示中医心身相关理论的研究,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孟华;曹勇;黄进 刊期: 2009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