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 主管单位: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吉林省医学期刊社
  • 国际刊号:1009-6019
  • 国内刊号:22-1109/R
  • 影响因子:
  • 创刊:1985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12-121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大家健康(上旬版)杂志   2017年8期文献
  • 脑血管病患者继发体位性低血压的安全护理

    目的:探究脑血管病患者继发体位性低血压的安全护理.方法:随机抽选本院2013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脑血管病继发体位性低血压患者50例,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安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安全事故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安全护理应用于脑血管病继发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能够有效降低患者风险因素,降低危险事件发生,能够有效保证患者人身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田倩;王丽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精神科的护理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

    目的:通过对120例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对精神科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保证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人身安全,防止发生意外事件,避免医疗纠纷.方法:采用护士观察量表(精神科监护记录单)对12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找出患者发生意外更确切、更详细的原因,从而针对这些护理风险评估、特征或原因,总结出更好、更科学的护理对策.结论:通过精神科风险评估强化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有效降低了精神科风险发生率,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纠纷,并进行科学管理.

    作者:李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舒适护理在颅底骨折脑脊液耳鼻漏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对颅底骨折脑脊液耳鼻漏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颅底骨折脑脊液耳鼻漏患者240例进行研究,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舒适护理,进行两组护理效果的对比.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脱水药物使用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颅底骨折脑脊液耳鼻漏患者中应用舒适护理能够收获显著成效,促进患者康复同时减少并发症发生,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作者:龙在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静脉留置针在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探讨我科为手术患者手术时使用静脉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的应用体会.方法:回顾分析 300 例手术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情况.结果:300例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有290例一次性操作成功,10例因为多种原因导致二次穿刺,无 1 例发生不良反应,为手术时的输液和用药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从而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度,也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结论:静脉留置针套管柔软、韧性大、不易损伤血管而外渗,便于在麻醉和手术中更换体位及术后返回病房的搬运,保证了一条畅通的静脉通道,便于抢救和治疗,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也减少了患者在术后输液中的穿刺次数,有效地保护了血管,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谭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精神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有关因素调查

    精神科医务人员长期面对缺乏理智行为的患者、并且要热心地给压力较大的患者家属讲解有关精神卫生知识,使其能运用心理卫生理论,以积极的姿态正确对待事物,运用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技术进行自我调整,增强了其心理应激能力,从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这种知识与技术的掌握相对其他人群来说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使其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好.而精神科医生与护士相比较,可能精神科医生的心理卫生知识较护士相对更专业,使精神科医生自我调解和适应能力比护士强,使精神科医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精神科护士好.

    作者:王继委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精准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

    经济的发展促使医疗行业的快速进步,人们对医疗服务的期望也越来越高,所以护理工作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不同,变得不再仅仅局限于技术层次,医疗人员开始将重心转移到改善和尊重患者的准确而迅速的护理上.精准护理将患者利益至上,注重患者生命安全,避免或减少因为医务人员的疏忽或过失而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作者:晏晓英;陈松;王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从护理角度探讨基层医疗机构感染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是评价医护质量和医院感染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清洁、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技术等,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也是护理工作的基础内容之一.因此,护理工作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前卫哨,护理人员是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执行者和监督者,严格的护理质量管理能有效预防和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本文通过对基层医疗机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护理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寻找适应基层的管理模式,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王桂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保护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呼吸内科在职护士32名,2016年上半年,呼吸内科收治患者1614例,2016年8月,尝试加强呼吸内科的护理保护管理,2017年上半年,呼吸内科收治住院患者1679例.对比风险事件、职业伤害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017年上半年护士职业伤害、护士病假发生率、跌倒/坠床、误吸误咽、呛咳、眩晕、呼吸机不协调发生率低于2016年上半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呼吸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临床护理保护,可降低风险事件、职业伤害事件发生发生率.

    作者:黄泽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ICU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ICU气管插管患者意外拔管的原因,采取相应护理措施,预防和减少意外拔管的发生.方法:我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治气管插管病人23例,总插管率11.97 %,其中气管插管意外拔管上报护理不良事件3例,意识清醒镇静镇痛下发生意外拔管率占37.5%.结果:意外拔管与医务人员未遵守操作流程和防范意识薄弱有关,与患者自身身心不舒适有关.结论:通过提高医务人员认识,重视管道管理,采取有效沟通及有效约束,促进患者舒适,能有效预防意外拔管的发生.

    作者:李成;高媛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慢性胃溃疡病人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慢性胃溃疡病人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50例慢性胃溃疡病人在平均分配原则的基础上,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病人应用一般护理,观察组病人在此基础上强化护理干预,护理后,对两组病人具体情况作比较.结果:观察组病人强化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与对照组病人应用一般护理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对两组病人的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比较,观察组要优于对照组,结果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溃疡病人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的满意度,促进了患者的健康.

    作者:白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加强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在神经外科护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有效提高神经外科护理的效果,注重其风险的管理,本文主要针对神经外科护理工作进行分析,提出了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的管理方法和具体的思路、方法,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董天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

    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根据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神经外科收治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性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使用综合护理干预.对照两种护理方法对患者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73.8%,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为92.9%,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效率差异显著(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所有患者均显著,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要显著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外科采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时候,辅以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率,改善患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宋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老年胸腹部手术中循证护理对手术低体温的预防效果

    目的:研究对老年胸腹部手术患者针对手术低体温强调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位胸腹部手术老年住院病患,随机分组后分别实施基础护理以及循证护理,对比手术不同阶段患者平均体温以及手术情况差异性.结果:从手术一小时开始对照组体温呈现明显偏低状态;该组发生寒战机率为32%,切口感染率为26%,观察组则分别为14%以及4%.结论:针对手术低体温实施循证护理可显著预防术中体温过低导致的手术风险,具有应用意义.

    作者:徐芬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干预在行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实际效果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行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实际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6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并对两组临床疗效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病况,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杨恩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甲状腺肿瘤手术治疗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21)和观察组(n=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24、48h疼痛程度以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1、24、48h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沈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8例,按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44例观察组(给予系统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血脂和血糖水平、斑块积分及性质.结果:干预前血脂、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血糖(GLU)、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斑块积分及性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斑块积分小于对照组,斑块较对照组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有效的提高了斑块的稳定性,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作者:赵启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医综合护理实施于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探析

    目的:探析中医综合护理实施于经皮椎间孔镜术后护理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14年以来我院50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手术后选用中医综合护理,主要包括:循证护理、心理护理、健康饮食、药物护理.结果:经过手术后50例患者的伤口均得到完美的恢复,没有感染,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改观率91%~75%,平均82%.结论:根据患者的病症情况来进行中医项目治疗,使用中医治疗的同时还要合理饮食.结果显示患者经过手术后的疼痛及JOA评分有了很大的改善.经过手术治疗后实施中医综合护理效果比较明显,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王淑东;陈慧玲;王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收治的7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35例,对照组给予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既可改善临床指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又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汤雅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及其对患者焦虑症状的改善

    目的:研究焦虑症患者护理中亲情护理的干预效果及对患者焦虑症状改善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的方式,将其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参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再接受亲情护理干预.护理结束后,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前,焦虑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结束后,研究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情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改善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状况,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雪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多重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护理风险与防范

    目的:对多重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临床护理中的护理风险与防范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74例多重耐药性肺结核患者为护理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37例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安全风险针对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理、生理、环境及社会关系WHOQOL-BREF评分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组患者各项评分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护理人员对多重耐药性肺结核患者采用安全风险针对性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护理风险,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杨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预防胺碘酮致心律失常患者静脉炎的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预防胺碘酮致心律失常患者静脉炎的临床效果,为心律失常的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支持和理论指导.方法:本次选取的研究以象为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我院在接受诊治的60例静脉输注胺碘酮的心律失常患者.对这60例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分组,共分为两组,两组名称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30人,实验组30人.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其中对实验组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给予此组患者胺碘酮静脉泵入,同时给予患者康惠尔透明贴,以此作为辅助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数据,对其静脉炎的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在静脉炎发生率方面,对照组30例心律失常患者中,I级静脉炎患者有12例,II级静脉炎患者有8例,III级静脉炎患者有1例,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为70%;实验组30例心率失常患者中,I级静脉炎患者有6例,II级静脉炎患者有2例,III级静脉炎患者有0例,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为26.6%,实验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静脉输注胺碘酮的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时,对此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同时对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有明显的减少,临床上应用此方式,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常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舒适护理对老年人支气管肺炎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了舒适护理对于老年人支气管肺炎的影响程度.方法:将收集到的160例老年支气管肺炎患者随机分配到对照组与观察组之中,其中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80例采用舒适护理这一护理方式.并对两组患者的体温、恢复情况、患者的接收治疗时间以及护理满意程度进行记录.结果:采用舒适护理的观察组其体温状况良好,恢复速度较快,病患接受治疗的时间较短,并且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比较高;采用正常护理的对照组体温下降慢,恢复速度慢,接受治疗时间长,对护理满意程度一般.结论:采用舒适护理的方式能够对老年人支气管肺炎的恢复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并利于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患者满意程度也相对较高,值得临床采用与推广.

    作者:戴媚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收治的8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共2组,对照组采取基础护理,观察组则增加实施护理干预,各44例,对比两组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评分、感觉试验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并且护理满意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增加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进一步改善临床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业艳芬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负性心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负性心理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塞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急性脑梗塞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实施护理干预前后患者负性心理及生活质量的改变情况.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后相对比,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分数均明显下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负性心理及生活质量具有巨大影响,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治愈率.

    作者:王春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

    目的:分析在进行AMI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急诊护理的优化意义.方法:从2016年4月到2017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AMI病人中随机选取90名进行本次实验,将其平均分为2组.其中常规组病人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优化组对其护理进行优化.结果:优化组病人的治疗时间大大缩短,病情复发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同时,护理满意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结论:在病人急救的过程中,对其急救护理进行优化,是非常有必要的,需要进行不断推广.

    作者:胡晓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医院门诊是患者看病就诊的第一站窗口,由于患者的流量较大,疾病种类也较繁多,其服务质量的好坏对整个医院均有较严重的影响[1].以上这些因素就增加门诊护理服务的难度与挑战,临床门诊包含的内容较多,且相应的部门也较多,包括采血部、发热门诊、结核门诊、导诊服务部门、输液部门及换药部门等.在临床上,传统的护理工作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广大患者的需求.随着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革新,对门诊各个岗位进行设置,并与绩效管理相结合,进行综合成绩评估.通过应用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结合的方式,不仅减少护患矛盾与纠纷,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优化门诊护理人员的配置,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的积极性,终提升整体的护理服务质量.本文就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模式的效果进行探讨,希望为临床提供借鉴.

    作者:霍文玉;王文靓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护理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护理技术管理中的应用,为提高眼科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眼科的60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实施持续性质量改进的前后分为对照组(实施前)和实验组(实施后),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分析,并对两组患者眼科护理的质量、操作技术考核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的护理人员,其护理质量、操作技术考核达标率和护理满意度都要明显高于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并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在眼科护理技术管理中的应用,对于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提高操作技术考核率、提高护理满意度等都具有显著的效果,在眼科临床护理中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汪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在手外伤皮瓣移植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行手部皮瓣移植术的患者在不同护理措施干预下终治疗效果的应用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于我院住院治疗并行皮瓣移植术的手外伤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病患临床疗效是否具有差异.结果:列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皮瓣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得出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手外伤行皮瓣移植手术的患者,予常规护理或综合护理干预对终的临床治疗效果均具有正面影响,其中综合护理干预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及相关并发症,具有其优越性,值得在临床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继续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探讨人性化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对手术室护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手术室护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劳动强度过大、健康危害和长期应激.结论护理管理者运用人性化管理激励下属,大限度地调动护士的积极性,保证医疗质量,保障护理安全,共同创造和谐的手术室护理环境.

    作者:刘丹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预见性沟通在护理不良事件中应用成效分析

    目的:探究预见性沟通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相关成效.方法:对比某院2013年-2015年间在引进预见性沟通之前和预见性沟通之后所产生的相关成效进行具体的分析,进一步证明引进预见性沟通在处理护理不良事件中的相关作用.把168名患者平均分到传统组和预见组.传统组的患者只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对其进行护理.预见组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入预见性沟通的相关措施,之后再进行相关的比较.结果:传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 ,预见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传统组的不良事件护理满意度为 ,预见组的不良事件的护理满意度为 .在引入沟通机制之前.医院发生新入院病人猝死、产妇晕厥起床、护工针刺伤等诸多不良事件的发生的次数高,而在引入预见性沟通机制之后,医院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频率明显降低.结论:在医院护理中引入预见性沟通一方面能够使得护理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的频率进一步降低,另外一方面,医患双方的护理满意度也会大幅度上升.

    作者:张兴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评价认知行为及心理护理对恐惧症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恐惧症患者实施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2015年-2017年收治的80例恐惧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认知行为及心理护理干预,n=40)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n=40),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消极情绪评分,护理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依从率分别为95%和77.5%,P<0.05;组间消极情绪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观察组所得结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为理想,P<0.05.结论:认知行为及护理护理干预在恐惧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杨育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对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研究社交恐惧症患者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0例社交恐惧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时均采取自动思维问卷(ATQ)、艾森克人格问卷(EPQ)测试,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20例研究对象均接受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护理.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并针对护理效果进行判定.结果:通过护理,20例研究对象的SAS、SDS评分均比护理前有所降低,且对比差异明显(P<0.05),患者的总护理有效率为90%,护理效果显著.结论:对社交恐惧症患者采取心理特征分析并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整体护理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娅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防护气管导管滑脱的循证护理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危重患者气管导管滑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2年3月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气管插管的患者90例设为观察组,2010年1~12月90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即根据不同问题采用循证方法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导管滑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导管滑脱均造成气管损伤、呼吸困难、缺氧和误吸.结论:在神经外科气管插管患者中应用循证护理,能降低患者气管导管滑脱及不良后果发生率.

    作者:张嬿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质量.方法:选择本院已经住院治疗的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在其住院期间都进行相同的阻塞性肺疾病的常规治疗,并随机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在出院前,对实验组进行全面的护理评估和制定相关出院后的延续护理计划.在出院后,观察组继续进行后续的家庭氧疗护理、电话随访和健康教育等一系列的延续护理,对照组则不再进行延续护理计划.利用12项一般健康问卷(GHQ-12)和乔圣治呼吸问卷(SGRQ)[11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出院75天之后的生存质量.结果:实验组的体质指数高于对照组,相关的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活动受限和疾病影响等数据都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延续护理能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何丽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诊分诊安全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在急诊科护理中应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10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100例患者实施综合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护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进入急诊科的患者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在住院期间的生命质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陈晓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消毒供应中心安全隐患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和护理策略.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前发生在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安全隐患事件,总结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护理策略,于2016年1月开始实施.结果:实施护理对策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18项工作内容的合格率和临床科室的满意度均得到了明显提升,与实施前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分析医院消毒供应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制定护理策略,可有效提高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和临床科室的满意度.

    作者:赵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在呼吸内科临床护理过程中,优质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呼吸内科患者200例,将其使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10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病情知晓率、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所有差异经比较后显示均显著(P<0.05).结论:在对呼吸内科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时,通过优质护理方法可取得明显更佳的效果,有较高使用价值.

    作者:章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延续护理对重度烧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对重度烧伤患者采用延续护理的护理效果以及延续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择自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54重度烧伤患者,将这些患者根据医诊顺序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模式为延续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SAS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后,在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观察组高;在SAS评分(焦虑评分)方面,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下降幅度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SAS评分具有明显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采用延续护理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护理,既能减少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又能降低患者的SAS评分,值得被推广应用至临床上.

    作者:黄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原则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的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原则进行探讨.方法: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15年2月-2017年2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4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其化疗后的感染发生状况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对其护理原则进行探讨.结果:经过化疗后,易发生感染的部位就是呼吸系统,其感染发生率为50.00%(71/142),其次是消化系统,其感染发生率为22.54%(32/142),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感染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不同性别之间的感染发生率无显著差别,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卡氏(KPS)评分≤70分、年龄超过70岁、ANC≤1.5×109/L、住院时间超过14d、肿瘤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化疗时间超过4周期、合并乙肝、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伴有低蛋白血症患者的感染发生率均明显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诱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卡氏(KPS)评分≤70分、年龄超过70岁、ANC≤1.5×109/L、住院时间超过14d、肿瘤临床分期为Ⅲ-Ⅳ期、化疗时间超过4周期、合并乙肝、高血压、糖尿病以及伴有低蛋白血症等,应当在全面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护理,这样方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使患者的生存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

    作者:吴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ICU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炎症水平因子、并发症及预后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ICU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炎症水平因子、并发症及预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ICU病房收治82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举措,就两组炎症水平因子、并发症及预后疗效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相比于对照组,均低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ICU住院花费及时间相比于对照组,少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对其采用ICU综合护理干预举措,可实现其体内炎症因子水平的降低,提升患者免疫能力,减轻患者医疗负担,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张海燕;王静;董媛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所在医院2016年5月-2017年3月7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n=35)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n=35)接受常规护理,比较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费用、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护理人员心理护理、技术操作、护理安全、健康教育等方面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干预模式 临床效果明显,能够满足患者就诊需要,在改善症状,减少治疗时间及提高患者就诊满意度上具有显著价值.

    作者:郑可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优质服务在消化呼吸内科管理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在消化呼吸内科管理中给予优质服务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07月到2016年09月本院的94例接受消化呼吸内科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46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48例在对照组前提下加用优质护理服务.观察两组护理效果与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行优质护理服务后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实验组护理满意度也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对于消化呼吸内科管理中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中应用.

    作者:王俊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建议

    目的:针对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与建议进行探讨方法我院于2016年调查了手术室患者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将这360位调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次调查研究采用两种调查问卷,分别是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和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和护理质量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的是调查手术室患者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对患者进行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采用linkert5级评分法,反馈会来的调查问卷信息显示这360位患者对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的平均分为(4.45±0.45)分,其中患者对于护士性格及特征的评分高,而评分低的是手术室的环境.调查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室护理质量满意度会受到患者的年龄以及患者的学历和患者的从业状况、手术恐惧程度、术后并发症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是因变量.结论:手术患者比较满意手术室护理的质量,调查手术室患者的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开展这项调查不但能够提高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同时也能为其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韦云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胸外科病房中的护理风险管理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胸外科护理治疗并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几率,分析和探讨风险管理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20例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该院肝胆外科工作的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2014年6月-2014年12月)和对照组(2015年1月-2015年6月),其中对照组工作人员在护理过程中选取常规管理方法,而试验组工作人员则采取风险管理,比较不同管理措施对护理质量以风险事件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的护理质量和试验组相比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外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不仅提高护理质量,而且降低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黄瑞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预见性护理模式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

    目的:研究对重症颅脑受损病患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60例我院急诊科、ICU、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组后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以及针对肺部感染的预见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感染率为33.33%,观察组为16.67%.结论:重症颅脑损伤病患住院期间易发生肺部感染,需在护理方面强调预防.

    作者:林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措施应用于脑血栓护理的作用评价

    目的:评价优质护理措施应用于脑血栓护理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偶数奇数法分为常规组(54例,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54例,实施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前NIHSS评分、ADL评分与常规组比较,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护理后以上两指标比较,观察组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有利于促进脑血栓患者脑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和采纳.

    作者:王芝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诊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

    目的:对风险管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在2016年06月~12月,我院未对急诊护理实施风险管理时,选取20例护士和8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再从2016年12月,我院急诊护理实施风险管理之后,再次抽取20例护士和8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象,将2组护士的技术操作和患者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经对比,观察组护士在无菌操作、三基考试、护理文书写作和操作合格率等4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3.7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工作中进行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保证医疗安全,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提高急诊护理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静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酒依赖患者成瘾的心理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成瘾的心理特征及相应护理干预.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我院物质依赖戒断科收治的192例酒依赖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患者心理特征并总结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酒依赖患者心理特征分析并开展积极治疗与护理干预,192例患者中,有174例酒瘾戒断成功,并痊愈出院,痊愈率为90.63%;对患者饮酒观念、睡眠质量、劳动习惯、性欲、记忆力、家庭关系、性格及肝功能等方面均起到积极性作用.结论:对酒依赖成瘾患者进行心理特征分析后再做相应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疗效,对酒依赖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段玲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研究

    目的:骨科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12月骨科术后患者共计100人,并通过随机的方法将这些人平均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均使用较为常规的骨科护理方式,另外,对实验组使用骨科术后的疼痛护理,后,对两者的护理效果进行相关的观察.结果:对两组护理1个月后的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明显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的患者后期满意率进行调查,发现,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骨科术后患者疼痛护理的方式进行骨科的护理,效果较好,适合临床的推广.

    作者:柴晓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护理在羊膜腔穿刺术中的重要性

    目的:了解1746例羊膜腔穿刺孕妇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作用.方法:采用在B超监测下用穿刺针穿过腹壁和子宫进入羊膜腔吸取少量羊水,获取胎儿细胞的方法.结果:1746 例穿刺患者术后胎儿丢失率为1.15‰,无术后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羊膜腔穿刺术中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和护理孕妇患者以及掌握熟练技能与医师配合手术,才能保证手术安全顺利的进行.

    作者:章珍;金克勤;李笑春;沈双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的预防性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预防性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8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24例和研究组2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基本相同的临床治疗.在治疗期间,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预防性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对照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坠积性肺炎发生率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患者中应用预防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坠积性肺炎发生几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褚仁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手术室护理对策探讨

    目的:对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治疗效果手术室护理对策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接收的86例腹股沟疝患者为治疗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43例治疗组采用手术室护理.结果:治疗组采用手术室护理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较好(P<0.05),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应用临床干预护理具有很好的效果,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周淑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手术室护士下肢静脉曲张的自我预防方案初探

    目的:探讨和分析手术室护士下肢静脉曲张的自我预防方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1年至2017年1月期间工作的5例患有下肢静脉曲张的手术室护士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的手术室护士的相关基础资料进行调查.结果: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病率会随着护理人员的工龄长短而增高.结论:手术室护士人员应当注意下肢不能长时间的站立不动保持同样的姿势,需要适当的进行运动,可以使用弹性绷带将小腿缠住,能够有效的促进静脉回流.从而有效的预防下肢静脉曲张的发生.

    作者:马秀娟;梁进才;王彩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综合性护理在MECT术后头痛缓解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并观察综合性护理在MECT术后头痛缓解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的60例MECT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满意度和术后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依从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头痛评分、延期住院、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在MECT术后头痛缓解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作者:许禄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20例呼吸科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实施风险管理的观察组中非计划性拔管、不良事件以及护患沟通不良现象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具有较好的护理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中.

    作者:陈佳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心理护理对减轻空腹抽血患者不良反应的效果分析

    目的:在对空腹抽血患者,应用心理护理减轻其不良反应的临床效果研究分析.方法:选取了180例,在我院空腹进行抽血的患者,进行研究,将其分组后,分别施以常规护理、心理护理,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之后,其不良反应的改善情况,以及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心理护理之后,其抽血时的不良反应明显的减少,且对于该种护理手段满意率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大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空腹抽血时,会产生的不良反应情况,可以使用心理护理手段,以此来减轻患者抽血时的各种不适情况.

    作者:张晔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人性化护理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科技的快速发展为医疗行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撑,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各种疾病的治愈率不断的提高,从而使得患者恢复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显著提升能够得以实现.在进行食管癌放疗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相关的医护人员不仅要全面地了解食管癌放疗患者的实际患病情况,这还要在日常的护理过程当中采用人性化的护理方式,全方面的对食管癌放疗患者护理,以确保食管癌放疗患者能够尽早的恢复健康.本文首先分析了人性化护理对食管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资料,然后进一步的分析了相关的研究方法.

    作者:任洁;匡雅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护理观察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治疗中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本院诊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72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试验组给予延续性干预.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生活质量指数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低血糖、呼吸困难、感染、肌肉痉挛等并发症发生例数均较对照组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试验组护理满意度(94.44%)比对照组高(77.7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应用延续护理模式,可改善其生活质量,也可提高其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邓云莲;袁萍;黄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普外护理的安全因素及应对措施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普外患者对其自身治疗中的护理问题也越来越关注.由于普外患者自身病情的复杂性及特殊性等,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时候,护理工作一定要做到位,进而提高普外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但是,目前而言,普外护理中仍然存在很多的安全隐患问题,仍需要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关注和重视.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经颈静脉穿刺留置针置管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经颈静脉穿刺留置针置管在临床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从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0例经颈静脉穿刺留置针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0例.观察患者穿刺成功率、术后的并发症发病率、滞留时间等情况.结果:采用系统性护理的实验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病率低,并对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颈静脉穿刺留置针置管具有良好的临床作用,不仅保证穿刺成功率,配合系统的护理可以充分发挥颈静脉穿刺静脉置管的作用,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蔡秀娟;黄明;漆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骨科护理中人性化管理的应用分析

    护理管理是保障护理成效的主要院内控制手段,能够有效实现对既有护理模式的优化与控制.而就骨科护理来看,由于骨科患者具备一定的特殊性,所以结合当下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将人性化管理合理应用于骨科护理之中,以此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与成效.对此,护士长必须起好带头作用,革新固有管理理念,以调动护理人员主观动能的方式,确保其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护理工作之中,继而为护理效果的提升打下坚实的为基础.

    作者:陈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预防及其护理管理

    在静脉留置针使用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正确的评估并实施相应的护理管理,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穿刺部位感染、静脉炎、皮下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另外在操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做好健康教育、输液前后、输液过程中及置管期间的相应护理管理措施,提高自身的穿刺技术,通过与患者进行配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在减少患者痛苦的同时也提高了治疗的水平.

    作者:魏娟;邓美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对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作用

    目的:总结分析以家庭为中心开展健康教育对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社区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接诊的6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300例采用社区健康教育,观察组同时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回顾分析两组患者的自我效能.结果:在锻炼、自我监测、饮食、医疗以及效能总分指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过程中强化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范向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电话回访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延续护理中应用的可行性及效果

    目的:针对肿瘤患者PICC置管延续护理中进行电话回访,根据其实际效果加以分析.方法:在本院于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所接PICC置管中首次带出院的肠道肿瘤患者中任选100例,对照组中肿瘤患者50例,采用常规的延续护理.另50例肠道肿瘤患者在常规的延续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电话回访.结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病率(P<0.05).结论:对肠道肿瘤患者在延续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电话回访,根据实际结果分析对比可知,降低了肠道肿瘤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提高了肠道肿瘤患者对导管的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鲁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护理要点探析

    目的:探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护理要点.方法:选择于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本院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术的患者583例,均在围术期给予护理干预,观察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后,583例患者均造影成功,成功率100.0%.造影期间,10例患者出现不适反应,发生率1.7%.583例患者对护理满意,满意率98.3%.结论:利用子宫输卵管造影术检查不孕症患者时,应注意疏导患者的心理状况,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出现.

    作者:胡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共9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水平进行客观的比较.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优良率(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治疗依从性的显著提高,主动积极的接受治疗,有助于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实现对血压的有效控制,相关并发症可以获得有效减少,患者可以积极的进行自我管理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主动对血压进行监测,正确用药,预后效果良好,生活质量显著提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丁玉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和分析

    目的:了解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医院患者满意度的情况.方法:采取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在本科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的 1 年内对 100 名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01) .结论: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明显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促进了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杜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舒适护理理论及实践研究

    随着医疗服务的提升,人们对自身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关注,人们在追求自身无疾病和身体缺陷的同时,对生理和心理上需求的完整性也逐渐重视起来.舒适护理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其目的是确保人们的生理、生理和心灵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大程度的缩减不愉快情况的有效护理方式.为了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在护理的各项工作中都应运用舒适护理.本文就对关于舒适护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汪明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某基层医疗机构45例慢性胃溃疡患者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胃溃疡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卫生队2016年1月-2016年9月消化科收治的慢性胃溃疡患者4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总临床有效率为21例(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16例(72.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溃疡其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苗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持续引流及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持续引流及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7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住院患者,共92例,现根据入院编号将全部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单数为对照组,双数为治疗组,每组各有患者46例,两组患者均进行2HRZE/4HR方案抗结核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胸腔穿刺抽液,观察组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持续引流及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纤维分隔,包裹性积液形成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胸水消失时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胸水引流总量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组,且在胸膜厚度的比较上,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中心静脉导管胸腔持续引流及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是一种高效、安全的临床实用方法,且不良反应不明显,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郭友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的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整取抽样胆道结石患者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2例,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42例,行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各种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诸如手术和排气时间短、切口短、出血量少等,并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道结石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较传统开腹手术更有优势,具有切口小、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戴昌华;宋猛;曾小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骨科开放伤及感染创面的应用

    目的:对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开放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医治的50例骨科开放伤及感染创面患者,将其根据医诊顺序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临床治疗,对比分析患者在治疗后的创面面积大小、换药次数、住院时间、手术治疗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创面面积比观察组大,换药次数比观察组多,住院时间和手术治疗时间比观察组长,且具有明显的差异,由于P<0.05,因而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对骨科开放伤及感染创面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显著,有很明显的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到临床上.

    作者:冯守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眼科手术中不舒适的原因与分析

    目的:眼科手术中患者的舒适影响到手术的进行和术后效果,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方法:将双眼手术病人按手术时间长短分组,病人在局麻下进行手术,第一只眼手术时头下垫薄的软枕,第二只眼手术头直接枕在手术床上.结果手术时间在20分钟内结束的病人感觉区别不大,超过30分钟的病人后枕部常用针刺样的感觉,导致患者疼痛、憋气.结论:对于手术时间超过30分钟的病人,手术开始前要将供氧装置准备好,在手术床上放置薄软的小枕,减少病人术中的通气不足和后枕部的压迫.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雷考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在大学生的临床观察

    目的:本次对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在大学生的临床观察进行探讨.方法:我市某大学在校门诊部确诊的大学生高血压患者68例作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血压正常的大学生68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饮食情况、运动情况、高血压病家族史、身高、血压、体质量指数、心率等各项指标资料进行收集和统计.结果:两组饮食情况、锻炼情况、家族高血压史等各项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体质量指数、舒张压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身高、心率情况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高血压疾病和其家族病史、体质量指数及生活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联系,院方需要积极进行健康教育和监测.

    作者:岳爱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血CRP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究电视胸腔镜手术对创伤性血气胸患者血CRP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基于本院自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50例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临床治疗方式的不同,将这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和观察组(实施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两组各25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CRP水平变化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临床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CRP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临床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CRP水平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且与临床治疗前相比,其下降幅度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5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28%明显的低于对照组60%(P<0.05).结论:给予创伤性血气胸患者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血CRP水平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预后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作者:吴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临床对比研究

    目的:对手法整复及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种方法治疗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至2016年11月接收的86例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患者为治疗对象,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进行治疗,43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手法整复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优良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P<0.05),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和手法整复两种方法治疗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患者均具有很好的效果,但手法整复对于特定的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也可作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乔添柱;王明霞;郝强;滕家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采取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髋关节功能、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本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4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n=27例)与实验组(n=27例),参照组患者予以硬膜外麻醉,实验组患者予以腰硬联合麻醉,对比两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功能、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麻醉总有效率100%、Bromage评分(2.61±0.21)、Harris评分(86.54±4.25)等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且P值均<0.05,分析意义存在.不结论:将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应用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均可获得显著疗效,但是腰硬联合麻醉更值得应用.

    作者:吴志方;闵文平;李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脑微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讨论不同类型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合并脑微出血(CMBs)的阳性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本院从2012年~2017年4月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0例与同期健康体检者35例均进行常规的磁共振成像以及磁共振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检查.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组、心源性脑栓塞组以及腔隙性脑梗塞死组患者的CMBs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短暂性缺血发作组与正常对照组的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磁共振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GRE-T2*WI)对脑微出血敏感性较高,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王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一期缝合与延迟缝合犬咬伤伤口感染分析

    目的:探析犬咬伤通过一期缝合与延迟缝合对于伤口感染的不同预防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12月本院犬咬伤患者20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100例,接受伤口延迟缝合,观察组100例,接受伤口一期缝合,比较两组伤口愈合情况以及伤口感染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伤口感染发生率为2%,对照组14%;观察组换药次数以及伤口愈合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伤口愈合有效率为97%,对照组有效率84%.结论:对犬咬伤伤口实施一期缝合较延迟缝合能够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只要做好严格的伤口消毒,缝合时保证无菌操作,尽早实施伤口缝合的效果更为明显.

    作者:段强;蒋明富;安昊;白忠銘;墙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无创正压呼吸机联合轮椅式担架在院前急救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便携式无创正压呼吸机联合轮椅式担架救治效果.方法:选择院前急救急性心力衰竭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单用便携式无创正压呼吸机行院前急救(对照组,n=40)与加用轮椅式担架行院前急救(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转运过程中,观察组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心率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意外摔伤率低于对照组,均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在院前急救及转运过程中,应用便携式呼吸机联合轮椅式担架成效显著,可使患者生命体征保持稳定,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意外摔伤率,具有非常积极的使用价值.

    作者:王键;戴维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白内障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采用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技术对白内障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我院眼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确诊为白内障的患者86例(108眼).经过常规处理及术前处理后对所有选取的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后的视力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情况:术后视力>0.5者74眼(68.5%),0.3~0.5者28例(25.9%),0.2~0.3者6例(5.6%).与治疗前视力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术中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后囊破裂5眼(4.6%),术后角膜水中发生23例(21.3%),2眼(1.9%)因术后揉搓至透明角膜切口裂开.一过性眼内压升高17眼(15.7%),上述并发症发现后经处理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治愈.结论: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具有创伤小、视力恢复快、并发症轻并可得到控制等诸多优点,是治疗白内障手术的首选方案.只要施术者严格按照操作顺序执行,注意每一个细节点便可使手术达到安全、有效的治愈效果.

    作者:李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氯胺酮、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急性哮喘重症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氯胺酮、无创正压通气联合治疗急性哮喘重症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研究我们抽取了100例急性哮喘重症患者进行比对和分析,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都采取了氯胺酮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无创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对.结果:24小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H值、痰液中硝酸盐/亚硝酸盐、呼吸频率都优于对照组,并且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结论得出急性哮喘重症的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结合氯胺酮进行治疗改善了患者的通气功能,降低了患者气道的阻力,并且减少了气管插管的情况,提高了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值得我们临床广泛推广和使用.

    作者:李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观察和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治疗的1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分别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与此同时,将实验组中的30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该两组患者经过检查发现其幽门螺旋杆菌呈阳性,分别对A组患者进行三联疗法+替普瑞酮治疗,而对B组患者的治疗除了三联疗法+替普瑞酮治疗以外,还要进行叶酸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比对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家族胃癌史、年龄、胆汁反流等等,而B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好于A组患者,两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家族胃癌史、高龄、胆汁反流;运用叶酸对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呈阳性的患者进行联合治疗,能够获得非常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邢大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术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术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6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腰椎结核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入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0例,对照组20例,分别接受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术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和前路病灶清除术椎体间植骨融合联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10.2±80.5min,术中出血量200.4±165.8ml,平均住院天数11,平均住院费用36267元;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60.4±83.6min,术中出血量507.3±183.5ml,平均住院天数23,平均住院费用50435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后路病灶清除术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结核疗效及社会效益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田军;林明慧;高建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探究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在于探讨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实施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112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再对实验组56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对照组56例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固定,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与腕功能指标.结果:实验组桡偏、尺偏、背伸与掌屈的度数都大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腕功能指标可通过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率能够得到明显降低,值得推广.

    作者:范攀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诊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对急诊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中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详细探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措施,对于观察组患者采用急诊普外科治疗措施,对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21/30)70.0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28/30)93.33%,两组患者入院时,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前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均恢复正常水平,观察组治疗后血糖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治疗所带来的创作小,术后不易产生并发症,同时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广泛推广.

    作者:张坤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尿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尿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的50例尿结石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 各25例.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输尿管软镜取石术进行治疗 , 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肾镜手术进行治疗 , 然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行为的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根据对比分析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是96.00%, 而对照组所治疗的总有效率是76.00%,两组之间的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都没有并发症的现象出现.结论:采用经皮肾镜取石术对尿结石病患进行治疗,结石的清除率较高,在清除结石这一方面,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诊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急诊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诊断治疗进行全面的分析,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0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急性腹痛患者,并对临床病症进行诊断分析,且涉及到血常规、腹部CT、肝肾功能等多项辅助性检查.结果:本次实验中,被诊断为急性胃炎的患者有29例,急性肠胃炎的有23例,消化性胃溃疡的有19例、急性阑尾炎的有6例,与此同时,还涉及到急性心肌梗死和胃十二指肠穿孔.在初诊中有68例患者被确诊,其余患者则是在留院观察和辅助检查下得到进一步确认.结论:急诊内科的医护人员全面掌握诊断的具体方面、内容和相关的临床症状,能够快速、准确的确定病因,防止误诊、漏诊问题的发生,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患者满意度,推进治疗的顺利进行.

    作者:谢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26例分析

    目的:研究和探讨同时性原发癌的各种发病特点和镜下表现.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26例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在内镜下的特点和相关的病理特征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调查研究,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的患者发病情况主要以二原发癌的形式为主,其患者数量占全部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患者的2.9%,其中,发病的主要年龄为42-56岁,占了所有的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患者的73.1%,该病的患者中,男性较女性多,另外,多发的部位主要是在食管的下段,其次在食管中段的数量较多,调查其病理学的特征,其中,组织的病理学中主要是以麟癌为主,在镜下的观察中,发现主要是溃疡状,结论:对于同时性食管多原发癌,相关的临床医师必须使用较好的检查手段,如内镜检查,CT等,临床医生在检查的过程中必须仔细的观察食管的全程,对于局限性的溃疡,充血糜烂等的病灶本位进行活检,并切实提高同时性食管多发癌的检出率.

    作者:林萍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比较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

    目的:针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全麻或者腰硬联合麻醉的实际效果加以观察.方法:在本院于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患者中随机抽选64例,盲选组内32例,给予全麻,视为对照组,另32例则给予腰硬联合麻醉,为观察组.针对麻醉效果间差异加以分析.结果:结合统计可知,观察组在术中麻醉药物使用量为(15.32±1.77)mg,而对照组为(115.21±15.63)mg,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在麻醉起效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同样存在有显著优势,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可对麻醉药物使用量合理控制,且起效快,不易导致患者出现各类不良反应.

    作者:党孝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疗效观察

    骨质疏松性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骨病,发病特点为骨骼疼痛、易于骨折,腰椎压缩骨折多由其引起.经皮椎体成型术(PVP)是指经皮通过椎弓根或椎弓根外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达到增加椎体强度及稳定性,防止塌陷,缓解疼痛,甚至恢复部分椎体高度为目的的一种微创手术.

    作者:苏俊;杨富云;王翔;叶茂;仇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与开腹胆囊摘除术进行胆囊摘除的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与开腹胆囊摘除术进行胆囊摘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进行胆囊摘除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胆囊摘除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例,8.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2例,20.0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胆囊摘除术比较,腹腔镜胆囊摘除术能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作者:邓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以随机数字将2015年6月-2017年3月于我院诊治的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2860例分组为: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用常规西药+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全面观察并记录,将所获相关数据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肺功能障碍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充分改善患者肺功能障碍,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魏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经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无张力疝修补术与经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普外科收诊的88例腹股沟疝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无张力组44例,腹腔镜组44例.两组采用不同的修补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长、下床时间、疼痛持续时长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耗时相近,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能够主动下床活动的时间以及术后疼痛持续时长,腹腔镜组较无张力组明显缩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腹腔镜组与无张力组相比手术耗时大致相同,但是术后恢复情况较好.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相似、即患者切口感染、阴囊血肿、尿潴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上所述,无张力疝修补术与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均安全有效,且都具有各自的优势,但从术后恢复情况来说,选择经腹腔镜疝修补术更佳.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个体性差异选择合适的术式,在术中、术后严格按照手术规范及无菌操作进行对治疗效果有更积极的作用.

    作者:燕文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近视应用准分子激光联合飞秒激光制瓣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近视患者共122例,将其均分对比,各组61例,依次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准分子激光联合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联合板层刀制瓣.结果:术后1天、7天,1个月、3个月裸眼视力较术前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及以上方面,观察组不同时间段的各项数据均高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为3.28%,对照组为18.04%,t检验组间,证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近视患者采用准分子激光手术联合飞秒激光制瓣治疗,疗效显著,患者视力恢复好,且方案安全性高,故更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韦志伟;罗英萍;陈娜;刘亭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疾病(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先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所选60例患者依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处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前提下采用中药内服治疗,治疗2周后对比两组疗效及临床指标改善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为90.00%,比对照组76.6%明显要高,统计学差异成立(P<0.05);治疗前两组用力肺活量、呼气峰值流速、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氧分压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各组间数据比较有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的效果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小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分析比较克氏针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手部骨折的疗效

    目的:探究手部骨折(主要讨论掌骨骨折与指骨骨折)治疗时应用微型钢板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疗效,并且对于这两种固定疗法的疗效进行分析比较讨论.方法:将90例(114处)手部骨折(掌、指骨骨折)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第一组为微型钢板内固定组(45例56处),第二组为克氏针内固定组(45例58处),根据美国外科协会评分标准分别对两组固定治疗手术方法分别从手术耗时、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消耗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来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90例患者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8.5±3.7)个月,90例患者的114处骨折均达到了骨性愈合的标准.1.微型钢板内固定组手术法耗时明显长于克氏针内固定法(P<0.05),但是其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小于克氏针内固定法(P<0.05).2.微型钢板内固定组的关节功能恢复评价优良率为90.14%,克氏针内固定组关节功能恢复评价优良率为65.71%.关节功能恢复评价优良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微型钢板内固定组的感染率为7.44%,克氏针内固定组的感染率为25.41%,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手部骨折(掌、指骨骨折)时相比克氏针内固定法来说,它更加有利于骨折愈合,术后关节功能评价明显优于克氏针内固定组,帮助患者进行早期相关的功能锻炼,防止相关运动功能的减退,并且微型钢板内固定组相比于克氏针内固定组来说,骨折愈合时间更短,术后感染发生率更低,所以对于手部骨折(掌骨骨折与指骨骨折)的患者来说,微型钢板固定治疗较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能够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对于此类的骨折来说,微型钢板固定治疗可作为此类骨折的首选方法,微型钢板固定治疗用于手部骨折(掌骨骨折与指骨骨折)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郑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早期康复治疗方案对急性脑血栓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药物治疗急性带状疱疹及预防后遗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8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Barthe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ES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方案在治疗急性脑血栓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作者:张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一共72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眼压测量值、中央前房深度、视力测量值等指标.结果:在本研究中,手术治疗后,治疗组指标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5例);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56%(2例),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X2=1.4242,P>0.05).结论:在白内障临床治疗中,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有着良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应用.

    作者:吕耘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72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36人,实验组患者进行腔镜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开放手术治疗,治疗后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即在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结果:实验组手术出血量为(11±3.2)ml,手术时间为(29±1.9)min,并发症发生率7.8%;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9±1.7)min,手术出血量(56±3.7)ml,并发症发生率28.1%.结论:腔镜治疗急性阑尾炎,不仅手术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具有高效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刘宏;李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鼻内镜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所接收的37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治疗;选取同期在我院接收治疗的37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观察组,予以其鼻内镜治疗.比较这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复发情况等.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及复发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一鼻窦炎,不仅能彻底清除病变组织,同时可以保留鼻腔的正常组织结构,有助于促进临床症状及鼻黏液纤毛清除功能的改善.

    作者:史浪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大动脉炎以心脏症状首发一例

    大动脉炎是一种大血管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好发于10-40岁青年女性,90%在30岁前发病,男女比例1:10.大动脉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部分患者起病即表现为心脏症状,极易漏诊、误诊.我科收治一例大动脉炎以扩张性心肌病为首发症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报道如下.

    作者:王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掌侧锁定钢板、横向克氏针治疗桡尺远侧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失稳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掌侧锁定钢板、横向克氏针治疗桡尺远侧桡骨远端骨折(关节失稳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桡尺远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5)与对照组(n=25).治疗组应用掌侧锁定钢板、横向克氏针治疗,对照组应用内固定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完整随访,对比术后3个月腕关节的旋前、旋后,背伸和桡偏活动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桡尺远侧桡骨远端骨折应用掌侧锁定钢板、横向克氏针治疗,可改善患者预后,有效缩短手术与骨折愈合时间.

    作者:李国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输血对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感染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感染中传播中输血的作用.方法:将本院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本院接受输血的患者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丙肝病毒抗体、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及梅毒螺旋抗体检测,并比较输血前和输血后的各项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结果:输血后丙肝病毒抗体阳性率1.67%、人体免疫缺陷病毒抗体阳性率0.00%及梅毒螺旋抗体阳性率0.50%与输血前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感染等传播中输血并不是主要途径,但为了确保输血安全,应当加强对学院的严格监控.

    作者:段会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腹腔镜卵巢肿瘤切除术患者使用普通喉罩全身麻醉与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腹腔镜卵巢肿瘤切除术患者使用普通喉罩全身麻醉与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进行腹腔镜卵巢肿瘤切除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进行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实验组患者进行普通喉罩全身麻醉.手术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麻醉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并且出现的并发症少,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喉罩麻醉在进行腹腔镜卵巢肿瘤切除术时,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开展.

    作者:汪林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术前干预对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术前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术前干预对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情绪的影响. 方法:2015年10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呼吸内科行支气管镜检查的住院患者,选择其中的32例,以计算机表法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包括对照组与参照组,每组例数为16例,参照组患者予以术前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予以术前对症干预,观察两组支气管镜检查患者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支气管镜检查患者VAS评分为(2.23±0.32)分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支气管镜检查患者VAS评分为(6.54±0.54)分,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将术前对阵干预应用在支气管镜检查患者过程中效果更显著,可降低VAS评分,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岳国庆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病变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利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病变的疗效.方法:抽选(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消化道息肉病变患者7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观察组采取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内镜下高频电动术治疗,将两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息肉切除率(100%)明显高于对照组息肉切除率(71.05%),且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且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较对照组低,且P<0.05,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利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息肉病变临床效果明显,息肉切除率高,且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光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老年营养不良病人中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的应用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营养不良患者中开展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的具体方法和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以往一年之内所接诊的老年营养不良患者资料100例实施回顾性分析,对所选100例患者开展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比较100例患者接受治疗之前以及治疗之后的营养状况,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00例患者接受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之后的营养状况总积分显著优于治疗之前,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老年营养不良患者开展有效的肠内营养联合肠外营养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应该在临床中给予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马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苯磺酸氨氧地平在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苯磺酸氨氧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98例作为观察对象(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采用奇偶数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9例患者实施硝苯地平治疗,实验组49例患者实施苯磺酸氨氧地平进行治疗,观察两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治疗后的舒张压及收缩压、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症状缓解时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针对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实施苯磺酸氨氧地平治疗的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庄绪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骨髓腔内输液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骨髓腔输液的治疗方式在急危重症应用方面的效果.方法:将需要通过骨髓腔输液的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经胫骨进行骨髓腔的输液方式.而对照组则采用经由外周静脉进行输液的治疗方式.对于两组患者在通道的建立耗时、首次进行给药的时间以及补液的速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通道的建立以及首次进行给药的耗时方面,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在未加压条件下,实验组与对照组补液的速度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在加压的条件下,差异不明显.结论:对于临床实践中的急危重症患者,若建立外周静脉的通道存在一定的难度,通过采用胫骨穿刺对骨髓腔进行输液,具有给药快以及加压后快速输液的特点,可有效的达到所需的治疗目标.

    作者:杨殿武;朱元春;李晓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穿刺术与囊肿切除术在卵巢囊肿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穿刺术与囊肿切除术在卵巢囊肿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卵巢囊肿患者74例,并随机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行囊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实施腹腔镜下穿刺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P<0.05);2组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在卵巢囊肿治疗中应用腹腔镜下穿刺术,临床疗效虽与囊肿切除术治疗相当,但此手术方案能明显缩短患者术后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并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董君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及内科综合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特点、内科综合治疗措施、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从我院中选取2015年4月到2017年2月的具有糖尿病足患者共80例,对所有患者均进行严格的诊断和内科综合治疗.结果:在大于70岁、双下肢神经传导障碍、血管粥样硬化斑的患者群体中较为容易出现糖尿病足,而糖尿病足发病的原因是起疱,且在足耻部位较为多发,而治疗的办法一般用综合治疗的方法较为多见且效果较为明显.结论:糖尿病足所具有的显著临床特点主要表现在高龄化、双下肢神经传导障碍、血管粥样硬化斑,并且大都伴随着病发症,而治疗糖尿病足有效的办法是采用内科综合治疗.

    作者:曹文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人这一特殊人群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为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自2013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行急诊直接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年龄≥60岁将患者分为老年组(116例)和非老年组(108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死亡率及再梗死率的差异,从而总结出两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结果:比较分析发现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不典型症状和无症状表现的发生率分别为51.72%和9.26%、48.28%和5.5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再梗死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危害大,死亡率高,临床症状不典型,多表现为不典型胸痛和无症状,且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再梗死率较高.临床医生应特别注意,以今早发现并降低心肌梗死的死亡率.

    作者:符以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后踝骨折患者采用改良后内外侧手术入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改良后内外侧手术入路治疗后踝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法对112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后踝骨折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56例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56例采用改良后内外侧手术入路.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结果:实验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98.21%,并发症发生率为1.79%,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内外侧手术入路治疗后踝骨折并发症少,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能够得到明显提高,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吕延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疗效观察

    目的:对鼻内筛窦切除术结合鼻息肉摘除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作以评价.方法: 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耳鼻喉科先后收治96例鼻息肉患者,本组患者中48例行鼻息肉摘除术治疗(对照组),其余患者联合行鼻息肉摘除术与鼻内筛窦切除术(观察组).将两组临床疗效与术后复发情况作以比较.结果:术后治愈、好转患者在观察组占79.2%,对照组术后达此疗效等级的患者所占比重为64.4%,两组临床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14,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3%近似于对照组8.3%(X2=0.143,P>0.05).结论:鼻息肉应用鼻息肉摘除术与鼻息肉摘除术联合鼻内筛窦切除术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疗效,但就治愈率而言,后一种治疗方案更具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作者:李家容;戚思国;周长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5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究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接诊的58例急性胃穿孔患者进行无差异分组;实验组29人接受胃穿孔修补术治疗;对照组29人接受胃切除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接受治疗的效果、出血情况、住院时间和并发症情况等.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接受治疗后,在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复发等项目上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胃穿孔的治疗应当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采取措施,以降低复发率和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永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早期肠内途径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临床价值

    目的:本实验的课题主要探讨早期肠内途径液体复苏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具有临床效果.方法:先根据随机数字法对本院2010年2月~2017年3月期间的60例SAO患者进行分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均为30例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快速大容量液体复苏,3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早期肠内途径液体复苏,对比两组患者扩容达标时间、平均输液速度、液体潴留总量以及HCT,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扩容达标时间、平均输液速度、液体潴留总量以及HCT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患者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途径液体复苏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具有临床效果,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刘景明;刘晓丹;张召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PFNA内固定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并评价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以2016年2月-2017年2月作为观察时间段,收集该时间段内本院所接收的2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采用DHS治疗,观察组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等手术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等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出血量少、并发症少、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等显著优势,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游启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老年粗隆间骨折内固定与关节置换的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内固定与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间骨折及内固定术的疗效.方法:从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四川现代医院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7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根据治疗(髋关节置换手术)和对照组(内固定),进行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2组临床疗效比较,骨密度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8%,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治疗之后,2组骨密度明显下降,但实验组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伴骨固定方法更优的老年骨质疏松症,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广泛应用和临床应用.

    作者:陈思历;昝中学;唐华;张钟元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疗效,为拟定临床诊疗计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前来我院诊治的144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划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2例.观察组患者给于中药加西药治疗,对照组仅给西药治疗,疗程为期4周.待两组疗程完成后,比较临床疗效、药物副作用.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疾病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经过诊疗后,观察组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药物副作用均较对照组为优;观察组的疾病复发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降低药物副作用,防止疾病复发,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案.

    作者:吕小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体育治疗对慢性精神患者康复效果的探讨

    目的:探讨体育治疗对慢性精神患者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精神病患者100名作为本次观察对象,采用单双数床号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对照组的患者采取基础治疗措施,对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取体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阴性症状评定量表(SANS).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ANS评分均低于常规对照组.结论:对慢性精神病患者采取体育治疗措施,能有效的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董爱红;林战军;董自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心理干预对男性患者一次性导尿成功率的影响研究

    目的:患者一般都会对导尿产生一些心理压力,通过调查查明患者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才会对导尿产生心理压力,并且对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行合理的心理干预,从而对患者的一次性导尿成功概率进行有效提升,使男性患者对待导尿的态度可以正视起来.方法:把患者进行分组,两组的导尿方式分别为进行心理干预的导尿方式与常规导尿方式,并且对发放调查问卷,通过对结果的统计并系统的分析,并且得出结论,从而探讨心理干预对男性患者一次性导尿成功率的影响.结果:患者对于导尿的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自身的心理问题方面,护士带来的心理压力方面以及医生带来的心理压力方面,在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之后,确实有效的对患者的心理压力进行了减轻,从而整体的提升医院对患者的医疗护理质量.结论:对于男性尿导患者在围术期的负性心理来说,可以通过合理的心理干预来进行改善患者的心理问题,对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可以得到有效地提高.

    作者:庞晓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为拟定临床诊疗计划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前来我院诊治的100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划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单独治疗,疗程持续4周.待治疗结束后,将两组的血糖水平、视力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治疗结束后,患者的血糖水平、视力水平都有明显改善.但是,观察组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明显为优;同时,观察者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显著改善血糖水平和视力水平,且药物安全性较高,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林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SBAR标准化沟通模式在手术患者术前访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现状-背景-评估-建议(SBAR)沟通模式在手术患者术前访视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6月-12月采用SBAR沟通模式,通过制定手术室患者术前访视流程,提高了术前访视的效果,提升手术室的护理服务质量.结果:运用SBAR沟通模式进行访视,减少患者术前的应激反应状态,提升手术室护士访视质量.结论:使用SBAR沟通模式可使访视的过程规范化,访视的内容程序化,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术前指导,确保每位手术患者都能正确对手术应急,提高了术前访视的效果.

    作者:谢红巧;粱丽萍;徐燕;杨冬梅;李霞;洪晓鹏;徐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胆囊结石患者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评估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患者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胆囊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患者的疗效显著,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可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玉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影响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分析

    目的:对影响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以供参考.方法:选择于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期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2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对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结石存留情况以及复发情况进行分组,单因素分析患者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126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结石残留,且有21例患者术后复发,导致患者结石残留以及术后复发的主要因素包括结石数目、年龄、胆总管直径、胆总管扩张、总管红素异常以及结石大直径等.结论:在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采取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效果较好,但是,患者的恢复效果虽然较好,对手术效果有影响的临床因素也同样较多,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时,应根据患者的情况以及影响因素,对患者制定适合的手术治疗方案,加强手术效果.

    作者:武永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腹膜后腹腔镜治疗泌尿外科疾病120例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腹膜后腔腹腔镜治疗泌尿外科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泌尿外科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膜后腹腔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手术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膜后腔腹腔镜治疗泌尿外科疾病效果显著,不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减少出血量,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是一种值得临床借鉴的治疗方式.

    作者:廖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疗效

    目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属于临床医学上常见的疾病,我院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展开了调查研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在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这半年时间内,我院一共接受了65例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通过协商手段以及身体检查,当中的64例患者愿意协助并且比较符合我院的研究标准,我院将这64例患者顺序打乱之后重新分组,实验组30人,对照组34人,对照组的患者依旧接受我院常规的西医治疗法,实验组的患者先是接受和对照组一样规格的常规治疗,随后加上中医的治疗方法.我院对这两组患者细心呵护了3个治疗周期之后,对他们进行系统的体检,主要包括两组患者的基本症状和体征、肝功能、肾功能、血液、尿液、粪便以及普通和24h动态心电图.患者在使用药物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不适,我院医护人员同样也做了详细的记载.结果:经过调查发现,这两组患者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症状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实验组疗效更加好一些,有90.00%的患者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对照组效果差一些,仅有66.67%的患者病情有了好转,两组的治疗效果存在着显著性的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我院再对两组患者的体检结果进行了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肝功能、肾功能、血液、尿液等等治疗前后没有受到影响,属于正常水平.结论:传统的西医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效果不是很让人满意,如果可以结合中医学,中西合璧,治疗效果会提升一个档次,我院建议应该将中西方医学巧妙结合在一起,各取所长,才能有效的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

    作者:杨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耳鼻喉术后疼痛程度临床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就耳鼻喉外科而言,其不但引进了很多国际上比较先进机械设备,还在技术上有了一定的提高.耳鼻喉术后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严重影响其术后的恢复和生活质量,因此,本文将对耳鼻喉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进行分析和研究.

    作者:王庆;张茂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老年糖尿病用药依从性差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差的原意以及对策.方法: 对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200例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进行跟踪观察,采取问卷调查形式来查找影响用药依从性的原因.结果:调查的200例患者中,依从性好的只有48例,一般的为60,较差的有92例.用药依从性好患者只占到了24%.结论:影响老年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因素较多,需从多方面来对患者进行教育,提高其对糖尿病的了解,提高其用药依从性.

    作者:曾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内科治疗中晚期胃癌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内科在治疗中晚期胃癌中的临床效果,对治疗方法的推广运用提出相应建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接收的患有中晚期胃癌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中采取常规化疗治法,而试验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对比.结果:经过相同时间的治疗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试验组整体治疗的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常规化疗治疗的对照组,数据中存在的差异性满足P<0.05,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内科在治疗中晚期胃癌有着较为明显的临床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进行相应推广运用.

    作者: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老年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近远期疗效对照

    目的:分析老年直肠癌患者运用腹腔镜和开腹直肠癌根治术近远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所收治的老年直肠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而常规组则采用常规的开腹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近远期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疗效优于常规组,差异显著(P<0.05),而并发症比较,实验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直肠癌患者运用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治疗,取得显著的效果,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得到显著降低,值得运用和推广.

    作者:宋代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某高校医院门诊422例发热病例分析

    目的:对高校医院422例发热病例进行分析,指导今后门诊发热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本院门诊就诊的422例发热学生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发热的主要病因为呼吸系统疾病77.3%(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70.4%,急性支气管炎5.5%,肺炎0.9%,结核性胸膜炎0.5%).消化道疾病是仅次于呼吸系统疾病居第二位.结论:设立发热门诊,建立发热学生患者追踪随访制度十分必要,应加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

    作者:程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用于急性牙髓炎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用于急性牙髓炎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科室2016年10月~2017年6月收治的6例急性牙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观察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疼痛均明显减轻.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术用于急性牙髓炎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应用.

    作者:张亚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影响慢性肺病住院患者戒烟成功的因素分析

    目的:对影响慢性肺病住院患者戒烟成功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之间322例我院慢性肺病住院患者及314例非慢性肺病住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根据分析结果显示,能够影响慢性肺病患者戒烟成功的主要因素可以分为6个,分别是患病、呼吸困难、控制疾病发展、经济原因、家属反对和医护人员劝告,其中因家属反对而戒烟成功的患者占比多.结论:患者发生慢性肺病以后,能够影响其继续吸烟和戒烟成功的因素均有多种,关于戒烟成功主要的因素为患者家属反对,所以对于慢性肺病患者,其家属应积极督促其进行戒烟.

    作者:程玉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临床体会

    肱骨髁间骨折的发病率较高,以青壮年为多.由于损伤程度的不同, 以及所使用的治疗方法不同, 其终效果也有佷大差异.对于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如没有良好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 极易发生骨折愈合不良和关节僵硬、 关节功能差、 肘部畸形等诸多并发症.我科从2007.6~2012.10经采用肱三头肌内外侧入路钢板螺钉固定肱骨髁间骨折 10 例, 获得的满意疗效.

    作者:甘磊;闵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全口义齿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全口义齿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380例来我院口腔门诊进行全口义齿修复患者的资料,在患者佩戴全口义齿后的第1个月、第3个月和第6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满意度的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第6个月时,患者对语音、外观的美观程度、咀嚼功能、舒适度及固位功能的满意度均明显好于第1个月和第3个月;老年人自身特点、解剖学及职业医师的义齿修复技术等因素对全口义齿的满意度有直接影响.结论:全口义齿的满意度与多种因素有关,医师在制作义齿前应与患者做好充分沟通,了解个体特点,适宜选材,制作和佩戴全口义齿过程中应做好个性化选材,尽量满足患者要求,使之满意,提升生活质量.

    作者:刘勇;卓静;邓宝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脑波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脑波治疗对于住院精神分裂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收治的96例拟诊为精神分裂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脑波治疗,治疗前后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DSS量表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上有意义.结论:脑波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甄文洁;王海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仰卧位手法牵引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中的运用

    目的:探析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实施仰卧位手法牵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100例,依据随机原则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50例,接受常规方法治疗,包括颈部制动、理疗以及药物等方法,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仰卧位手法牵引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对照组有效率66%;观察组治疗后症状积分为(6.2±1.1)分,对照组(11.5±2.2)分.结论:仰卧位手法牵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可以帮助颈部动脉血流状态得以改善,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杜红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危险因素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接收的8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观察组)和同期90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为分析对象.并将观察组中幽门螺杆菌为阳性的48例均分A、B两组.A组采用三联疗法+替普瑞酮治疗,B组在A基础上使用叶酸.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率.结果:在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基础性资料的时候,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危险因素有年龄、家族胃癌史、胆汁反流等,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A组治疗效率为79.2%,B组治疗效率为95.8%,A、B两组临床治疗效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危险因素主要有高龄、家族胃癌史、胆汁反流等;以叶酸为主要的方法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呈现阳性的患者,临床效率较为理想.

    作者:李宏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其呼吸症状改善的影响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对其呼吸症状改善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阻塞性肺呼吸衰竭患者,共76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呼吸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有效率57.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心率、pH值、PaCO2和PaO2明显比对照组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慢性阻塞性肺呼吸衰竭的治疗过程中,运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可以极大的增强临床治疗效果和改善呼吸症状,无创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廖秀芬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综合疗法治疗重型斑秃的皮肤镜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治疗重型斑秃的皮肤镜下疗效.方法:本研究于医院内部选取了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8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P<0.05).结论:综合疗法对治疗重型斑秃具有良好疗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复发率较低,宜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更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带蒂皮瓣转移联合负压封闭吸引技术(VSD)在深度创面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吸引技术联合带蒂皮瓣转移术在深度创面修复中的运用.方法:对65例有骨、肌腱、重要神经血管外露的深度创面患者分别采用带蒂皮瓣转移术联合负压封闭吸引技术(试验组)和单一带蒂皮瓣转移术(对照组)治疗.结果:试验组在皮瓣存活率及换药次数比较上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带蒂皮瓣转移术联合负压封闭吸引技术联合效果良好,便于临床推广.

    作者:郑亚立;陈鑫;王国翠;宋锡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老年胆结石73例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寻找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老年胆结石的患者7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观察其手术后的情况.结果:73例老年胆结石患者基本得到治愈,5例手术后存在并发症,经治疗后得到治愈.结论:手术治疗老年胆结石的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可尽快帮助老年胆结石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刘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急诊抢救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急诊抢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3月接诊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70例,将其按照电脑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3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急诊抢救,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4h的生命体征和哮喘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哮喘会缓解情况也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急诊抢救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稳定生命体征,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胡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7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对两种根治术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切口感染、肠梗阻及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的要低.两组患者的两年生存率不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不仅有着与开腹结肠癌根治术相当的疗效,与此同时,还具有能使患者术中出血量少,创伤少,术后康复速度快等优势,值得医学推广.

    作者:陈铭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在骨科创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4月~2017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3例复杂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及开放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传统创面处理方式(对照组,36例)与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观察组,37例)的临床疗效差异以及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植皮后创面愈合36例(97.3%),两次植皮创面愈合1例(2.7%);对照组患者一次植皮后创面愈合20例(55.5%),两次植皮创面愈合7例(19.4%),多次植皮创面愈合9例(25.0%),比较两组患者的植皮创面愈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方面为(15.3±3.2)d,住院时间为(15.12±2.5)d;对照组的创面愈合时间方面为(23.5±4.3)d,住院时间为(25.28±6.8)d,观察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组间结果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t=9.051,P<0.05;t=8.296,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复杂创伤性软组织缺损及开放性骨折时,可采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治疗方式能够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有助于缩短患者在术后的创面愈合及住院时间,可在临床上予以推广应用.

    作者:郭天庆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精神残疾患者致残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和分析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精神残疾患者致残因素,并对其严重程度和精神残疾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12月到2016年12月收治的精神恢复期患者进行调查,运用WHO残疾评定的量表以及简明精神病的性量表等方式门诊复查的恢复期残疾患者展开调查;结果:该病患者在疾病严重程度以及家庭功能与应对方式上都能够直接预测患者在精神残疾方面的状况,以及家庭功能和应对方式因素在患者病情和精神残疾之间出现一些中介效应;结论:为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精神残疾患者实施康复训练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家庭功能和应对方式中的中介效果,把每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路径看做是依托,把全面评估看做是前提,随后给予个体一定的干预措施,进而对患者的精神残疾进行改善.

    作者:龚莹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一次性根管治疗牙体牙髓病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从我院中选取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的具有牙体牙髓科患者共100例,运用随机数表的方法将对其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多次性根管进行治疗,对观察组则一次性根管进行治疗.终,在治疗完成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病发症发生率要明显优于和低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特征(P<0.05).结论:在牙体牙髓病的治疗过程中,一次性根管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和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运用和推广.

    作者:孟佳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慢性胃炎患者抑郁及焦虑状态分析

    目的:对慢性胃炎患者产生抑郁以及焦虑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方法:在我院随机抽取578名慢性患者,通过抑郁调查表和焦虑调查表的填写,来判断他们的行为差异性.从肝胃不和组与非肝胃不和组、证素胃组与非证素胃组、证素气滞组与非证素气滞组的角度进行分析抑郁及焦虑存在的差异性.结果: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患者,在肝胃不和组与非肝胃不和组、证素胃组与非证素胃组、证素气滞组与非证素气滞组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不同年龄、性别、职业的人患有慢性胃炎其心理状态存在明显差异.

    作者:曹京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社区急性腹膜炎患者的急诊急救

    目的:分析和观察急性腹膜炎患者的社区急诊急救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腹膜炎患者为观察对象,对100例患者实施急诊急救措施,并记录和观察患者急诊急救的效果.结果:100例急性腹膜炎患者当中,经过急诊急救后62例患者痊愈回家,治疗天数为1-3天内即痊愈出院,32例患者则经过确诊留院观察,6例患者情况严重则转至上级医院进行治疗.结论:急性腹膜炎患者的救治应当迅速有效,一旦患者情况危急,则应当立即转至上级医院,确保急诊急救效果.

    作者:王修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PENA-Ⅱ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

    目的: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期间采用PFNA-Ⅱ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探究临床疗效以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甘肃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所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中选取152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就诊时间不同将152例患者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就诊时间段是2013年7月至2016年4月)和参照组(就诊时间段是2010年9月至2013年6月),每组76例患者.对于参照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DHS内固定治疗,对于研究组患者来说,在治疗过程中应用PFNA-Ⅱ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机械性并发症、临床愈合时间、恢复至损伤前水平患者例数均显著性更佳,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期间采用PFNA-Ⅱ髓内钉内固定治疗,操作十分简便、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梁维平;马杰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PICC导管堵管原因及分析

    从外周到中心导管的置入过程被称为PICC导管置入过程.通常要经过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和头静脉等几个环节进行穿刺.PICC置管技术是一种尖端的置管技术.这种置管技术并不受患者年龄、性别和疾病种类的诸多限制,外周的穿刺幅度小,风险也不大,终实施手术的成功率也非常高.此外,PICC置管技术还能够避免因为长期输液和高浓度的输入造成对血管的相关损伤,目前在老年患者输液、新生儿监护和其他领域运用范围非常广泛.但是尽管PICC的优点非常多,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导管的堵管问题,而且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其堵管的问题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本文就对PICC导管的赌管原因先进行分析,然后再找出对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吴应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Frey手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 Frey手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在我院进行慢性胰腺炎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其采用Frey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并发症、病死率、疼痛缓解率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后死亡0例,手术期间并发症的产生率为3.33%,对患者术后康复出院后的疼痛缓解,进行调查,50.00%的患者疼痛完全消失,46.67%患者的疼痛得到明显的缓解,3.33%患者的疼痛无明显缓解.患者的总疼痛缓解率为96.67%, 结论:Frey手术治疗慢性胰腺炎,可以有效的将患者的疼痛进行缓解,降低并发症的产生率,同时降低慢性胰腺炎患者的死亡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贾雪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这两种药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0例采用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70例则单纯采用辛伐他汀治疗,两种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发生心绞痛次数、持续时间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比索洛尔联合辛伐他汀这两种药物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符尚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加味四君固本汤联合西药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加味四君固本汤联合西药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正常人群对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加味四君固本汤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流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全血粘度、红细胞电泳、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对照组;而红细胞压积高于对照组;血浆粘度以及血沉两组差异不明显.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性各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血液流变性和甲襞微循环的改变是恶性肿瘤患者明显的特征,采用加味四君固本汤联合西药治疗可以明显的改变患者的血瘀状态.

    作者:王春雨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利拉鲁肽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究利拉鲁肽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格列美脲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利拉鲁肽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对血管内皮功能及胰岛β细胞功能具有较好的影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尹奎夫;刘丽君;候玲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醒脑静联合盐酸纳洛酮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在治疗脑出血后昏迷患者中应用醒脑静与盐酸纳洛酮相联合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08月到2016年10月本院接收的68例脑出血昏迷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2例给予盐酸纳洛酮治疗,实验组36例在对照组给药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以及清醒时间.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要高,P<0.05.治疗前两组GC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实验组GCS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实验组清醒时间显著比对照组长,P<0.05.结论:醒脑静与盐酸纳洛酮相联合对脑出血昏迷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且能有效提高患者认知功能,延长清醒时间,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医学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脑钠素测定联合6分钟步行试验对慢性心力衰竭的评定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机制复杂,预后很差,死亡率很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心健康,因此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慢性心力衰竭的评定指标主要有心功能分级(NYHA)、左室射血分数(LVEF)、脑利钠肽(BNP)及6分钟步行试验(6MWT)等[1].NYHA分级主要根据患者临床症状来划分,有很大的主观性,而LVEF的应用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其数值不但受到操作者的影响,而且对于评定右室功能不全也不敏感;BNP[2]的测定对CHF诊断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和特异性,BNP受到高血压,肺拴塞等多种因家影响,也有一定的局限性,6MWT可能受到医师诱导或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因此对心功能进行综合评估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3],本文仅阐述BNP联合6分钟步行试验对心力衰竭的评定.

    作者:刘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阿立哌唑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经阿立哌唑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笔者单位收治的76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作为本研究受试者,根据不同治疗药物将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38例患者予以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利培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取得了92.1%的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疗效较为理想,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症状,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周云将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米索前列醇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治疗方法研究

    探究米索前列醇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究其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方法:根据患者自身意见,从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中选取自愿参与保守治疗的病人为研究对象,共计80例.将80例病人随机平均分配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仅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的方案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并对比,进而对治疗效果进行分别评价.结果:对照组总疗效率70%,观察组患者总疗效率95%,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数据存在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照组20例显效,8例有效,12例无效,无恶化病例;观察组27例显效,11例有效,2例无效,无恶化病例.结论:米索前列醇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治疗中有确切疗效,与米非司酮联合使用具有较高的总疗效率(95%),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作者:姚丽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宁甲片联合甲巯咪唑(赛治)治疗甲亢88例

    目的:观察宁甲片联合甲巯咪唑(赛治)治疗甲亢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88例甲亢患者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甲组给予甲巯咪唑(赛治)口服治疗,乙组加服宁甲片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者的TSH、FT4、T4、TT3及FT3等临床指标的检查结果均显著优于甲组患者,乙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0.91%,显著高于甲组的75.00%,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甲亢患者宁甲片与甲巯咪唑(赛治)联合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相关临床指标,提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值得推广.

    作者:蒋福政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在晚期结肠癌化疗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

    目的:研究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在晚期结肠癌化疗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观察.方法: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治疗晚期结肠癌的患者中选取87例进行分析,采取随机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44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取奥沙利铂、亚叶酸钙以及5-氟尿嘧啶进行治疗,研究组采取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65.91%)明显比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34.88%)高,经检验,X2=8.3744,P<0.05,差异存统计学意义.从不良反应出现情况来看,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晚期结肠癌患者采取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可促进患者生存率的提高,值得广泛应用.

    作者:乔炜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应用玻璃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和79.17%,研究组明显更高,组间比较,统计学存在比较意义(χ2=3.5124,P<0.05).结论:不同的药物对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患者疗效有所不同,玻璃酸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相比较,后者的疗效更好,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灿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观察

    目的:记录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以此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本实验把我院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参照随机方法设置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人数均为3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患者仅使用奥美拉唑治疗.待治疗结束后,将两组的临床疗效、止血率及平均止血时间、药物副作用进行比较.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疾病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止血率及平均止血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患者的药物副作用与对照组无明显区别,实验数据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时段内,观察组的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数据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使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具有很好的临床症状,提高24小时和48小时止血率,缩短平均止血时间,控制疾病复发率,且药物副作用较小,是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案.

    作者:卢成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抗高血压药物门诊处方的分析

    目的:探究分析抗高血压药物门诊处方的使用情况. 方法:将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我院抗高血压药物门诊处方198张进行观察,统计分析药物的使用品种、数量以及频度等指标情况. 结果:经过分析发现,抗高血压药物中使用频率高的降压药物种类分别为钙离子拮抗剂(CCB),占比51.52%、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占比43.5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占比30.81%;按单品降压药物适应频率排序发现,前三位分别为氨氯地平(30.30%)、缬沙坦(29.80%)、贝那普利(30.81%);抗压药物联合应用处方共111张,占比56.06%,明显高于单独用药,P<0.05. 结论:通过分析抗高血压药物门诊处方的使用情况发现,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国利;何兴凤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舒脉降压汤联合倍他乐克治疗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舒脉降压汤联合倍他乐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n=45)患者应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研究组(n=45)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 应用舒脉降压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治疗的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82.2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981,P<0.05).结论: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舒脉降压汤联合倍他乐克治疗,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丹;戴建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探讨改善危重病患者胃肠道功能大黄的作用

    目的:分析大黄在改善危重病患者胃肠道功能中应用的作用.方法:将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90例内科危重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选择,纳入试验组与对照组(n=45).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方式,试验组应用大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发生率,中毒性肠麻痹发生率、MODS发生率以及患者治疗前后的胃肠粘膜中pHi值转变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应激性胃肠粘膜病变发生率,中毒性肠麻痹发生率以及MODS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各项数据资料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胃肠粘膜中pHi值检测无明显区别,治疗后两组之间数据比较存在明显区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在危重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降低患者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陈长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氨氯地平配伍缬沙坦用于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68例的疗效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配伍缬沙坦治疗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笔者单位收治的68例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受试者,根据不同治疗药物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降糖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予以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发生率为5.8%,对照组为26.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的疗效较好,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张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咪喹莫特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对尖锐湿疣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对咪喹莫特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实施治疗的100例尖锐湿疣患者,依照患者治疗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单纯采用咪喹莫特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上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统计分析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对照组患者相比,明显偏高,差异对比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复发率为2.0%,对照组患者则为14.0%,差异对比显著P<0.05.结论:咪喹莫特与重组人干扰素α-2b在尖锐湿疣治疗中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复发率,值得推广.

    作者:闫永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阿得福韦酯和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疗效和安全性比较

    目的:对比阿得福韦酯、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临床疗效,并对其用药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8月60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组,A组采用阿得福韦酯治疗,B组给予替比夫定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A组耐药性发生率(26.67%)高于B组(3.33%),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临床总有效率(90.00%)与B组(93.33%)无显著差异(P>0.05);B组治疗后ALT恢复正常时间低于A组,且HBV-DNA转阴率(96.67%)高于A组(80.00%),2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得福韦酯、替比夫定治疗乙型肝炎疗效确切,但是替比夫定抗病毒治疗效果更好,能够缩短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提高HBV-DNA转阴率.

    作者:张宏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胆系肿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将2015年5月-2017年5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晚期胆系肿瘤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2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之后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晚期胆系肿瘤患者采取吉西他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可以有效的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推广于临床中使用.

    作者:董子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右美托咪定对椎管内麻醉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对椎管内麻醉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和2016年在我院应用丙泊酚行椎管内麻醉的患者150例为对照组,采用右美托咪定行椎管内麻醉的患者150例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血流动力学.结果:两组患者T1、T2、T3和T4的MAP和HR均低于T0(P<0.05),且观察组患者T1、T2、T3、T4的MAP和HR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应用于椎管内麻醉患者,可降低患者的应激反应,安全性和有效性均比较高.

    作者:陈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巴曲酶治疗中度以上突发性耳聋7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中度以上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中度以上突发性耳聋病例1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7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用药治疗,实验组加用巴曲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结论:巴曲酶治疗中度以上突发性耳聋疗效突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庞战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以及对患者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研究的对象是从本院2014年1月到2017年1月所取来的100例支气管哮喘病的患者.然后通过随机抽取的方法,将这100例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合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的治疗方法是常规基础上的止咳、抗感染等措施;而研究组则是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孟鲁司特纳的治疗方法.然后分别对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分析对比观察.结果:在对两组进行比对之后,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的则是80%;研究组的哮喘症状、不良反应呼吸恢复畅通时间、喘息消失时间、哮鸣和咳嗽消失时间基本都小于对照组.由此可见,两组的比对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孟鲁司特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作者:杨登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匹多莫德联合抗感染药物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匹多莫德联合抗感染药物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0例.对照组使用单一抗感染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匹多莫德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对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治疗时,使用匹多莫德联合抗感染药物可取得明显更佳的临床疗效,有较高使用价值.

    作者:卫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来我院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研究组在常规麻醉基础上增加瑞芬太尼实施麻醉,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指标、镇痛效果、心率、血压状况、血氧饱和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镇痛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血压状况、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行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的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实施麻醉,镇痛效果显著,既可改善心率、血压状况、血氧饱和度,又可改善临床指标,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卡培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47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卡培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入住的晚期胃癌患者47例,全部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顺铂治疗,卡培他滨剂量为1000mg/m2,每日早晚各口服1次,D1-14,连用两周后停用1周.顺铂剂量为20mg/m2,静脉滴注,D1-5.3周为1个化疗周期.患者至少治疗2个周期,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后每6个月随访1次直至2016年12月,统计生存率.结果:全部患者平均完成3.5个治疗周期,完全缓解0例,部分缓解19例,稳定20例,进展8例,总有效率为40.4%.随访显示患者1年生存率为48.9%(23/47).药物不良反应较轻,多为Ⅰ-Ⅱ度,血液学毒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减少(55.3%)、白细胞减少(46.8%)、血小板减少(29.8%),非血液学毒副反应主要为手足综合征(25.5%).结论:卡培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药物不良反应较轻,患者耐受度好,可作为晚期胃癌治疗的一线选择.

    作者:张春荣;毛俊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硝苯地平片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硝苯地平片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 方法:216例秋季腹泻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8例,实验组予以口服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和硝苯地平片,对照组予以口服蒙脱石散. 结果:实验组治愈时间为(1.8±0.3d),总有效率为97.22%,优于对照组(3.5±0.7d)及84.26%(P<0.05). 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硝苯地平片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显著.

    作者:施弼华;施新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百龙止咳合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百龙止咳合剂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同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本院2014年4月至2016年的4月期间的14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0例,治疗组采用百龙止咳合剂治疗,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治疗,并且两组患者实施相同的护理干预,治疗期为4周,停药后随访4周.观察两组患者停药后4周的咳嗽主症积分.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高达92.54%,复发率9.68%;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只有84.61%,复发率达到了29.0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百龙止咳合剂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具有显著疗效,复发率较低.

    作者:韩秀莲;孙宏燕;贾岩;刘化峰;田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治疗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治疗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的疗效.方法:依据治疗方案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30例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患者分为两组,18例以口服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1日3次,2mg/次)展开治疗为治疗组,12例以口服安慰剂为对照组.进行1个疗程周期为1周,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比两组性别、年龄、神经功能缺损评估评分(NIHSS)、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试验分型(TOAST)头痛性质以及部位,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组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效果减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甲磺酸双氢麦角毒碱治疗能缓解缺血性卒中所致头痛患者头痛程度.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作者:郑新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石韦散结合坦索罗辛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研究

    目的:观察输尿管结石应用石韦散结合坦索罗辛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2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64例,A组采用坦索罗辛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石韦散,观察治疗效果.结果:B组排石率高于A组,排石时间低于A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输尿管结石应用石韦散结合坦索罗辛治疗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提高排石率,缩短排石时间,促使患者尽早痊愈.

    作者:蒲建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多索茶碱与舒利迭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与舒利迭联合治疗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慢阻肺患者50 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多索茶碱治疗,研究组采用多索茶碱与舒利迭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48%,对照组为83.72%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使用多索茶碱与舒利迭联合治疗慢阻肺具有明显疗效.

    作者:鲁志群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探讨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对于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对于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90例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作为对象根据随机信封法分组,各有45例.对照组采取单一氨氯地平,联用药组采用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比较两组冠心病伴高血压治疗效果;舒张压正常时间、收缩压正常时间、自发性心绞痛消失时间、心电图正常时间;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水平.结果:联用药组冠心病伴高血压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联用药组舒张压正常时间、收缩压正常时间、自发性心绞痛消失时间、心电图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血压水平相近,P>0.05;干预后联用药组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卡托普利对于冠心病伴高血压患者效果肯定,可良好降压,缩短疗程,控制心绞痛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张春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研究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药物治疗效果及用药注意事项

    目的:分析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药物治疗效果及用药注意事项.方法:在本次研究中选择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给予阿托品药物和盐酸戊乙奎醚药物治疗,对效果分析,后总结用药注意事项.结果:对甲组和乙组的不良反应现象分析,实践证明,乙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明显少于甲组,数据对比后差异突出,对甲组和乙组的中毒后不良现象的消失时间进行分析,实践证明,乙组的肺啰音、胸闷、腹痛、瞳孔缩小消失时间明显少于甲组.结论: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采用盐酸戊乙奎醚治疗,其效果由于阿托品药物,效果突出,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盐酸吗啡缓释片联合阿米替林治疗重度癌性疼痛伴抑郁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晚癌患者重度癌性疼痛伴抑郁状态,分别给予单用盐酸吗啡缓释片、盐酸吗啡缓释片联合阿米替林联合治疗两种治疗方式,评价两种治疗方式对疼痛缓解效果及治疗的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两月以来收治的晚癌重度疼痛患者90例.实验前各实验对象均使用阿片类制剂,疼痛控制较差,同时均伴有抑郁症状.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Ⅰ组40例,Ⅱ组50例.Ⅰ组采用基础吗啡剂量加口服吗啡剂量30 mg/d,Ⅱ组采用基础吗啡加口服吗啡剂量30 mg/d+阿米替林25mg.一周后评价疼痛评分值及HRSD评分值改变情况.结果: 1、病例基本特征分布情况的统计分析,在两组中是均衡分布的,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2、两种方法镇痛效能的比较,及抑郁症状改善效能分析.采用秩和检验,统计软件为SPSS15.0,结果显示疼痛分值改变及HRSD分值改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吗啡联合阿米替林对晚癌重度癌性疼痛伴抑郁患者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用吗啡.2、吗啡联合阿米替林能较好的控制癌症患者的痛苦症状.

    作者:陈姗;张川;叶继彬;蒋建军;张鹤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吸入沐舒坦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吸入沐舒坦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次序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采取超声雾化吸入沐舒坦,观察组采取氧气雾化吸入沐舒坦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来说,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较高,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咳嗽缓解时间之间有差异和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采取沐舒坦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急性症状,而超声雾化吸入沐舒坦则效果较差,所以氧气雾化吸入沐舒坦适合应用于临床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的治疗当中.

    作者:徐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小剂量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干预研究

    目的:探究小剂量红霉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免疫功能的干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常规治疗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红霉素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再服用小剂量的红霉素进行辅助治疗,治疗时间3个月.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肺部功能和免疫功能指标的检测.结果:肺部功能指标方面,红霉素治疗组患者的多项指标都有大幅度增长,治疗效果明显强于常规治疗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方面,红霉素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反应蛋白的含量明显降低,且免疫球蛋白A的含量明显高于治疗前.讨论: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患者服用小剂量红霉素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治疗当中效果明显,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张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研究抗生素单用与联用千金胶囊对慢性附件炎的治疗效果

    目的:比较分析慢性附件炎应用抗生素单用与联用千金胶囊对应的治疗效果.方法:以我社区医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接收的120例慢性附件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0例单用抗生素;观察组60例抗生素联用千金胶囊,回顾分析不同患者治疗的关键资料.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附件炎采用抗生素联用千金胶囊,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余伏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对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采用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患者100例,按照入院顺序将其分为单一治疗组(n=50)和试验组(n=50),单一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试验组在单一治疗组药物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对比治疗效果和血脂变化.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单一治疗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血清TC、TG、LDL-C水平变化优于单一治疗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血脂异常效果较好,能显著改善血脂水平,适合临床用药.

    作者:于红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阿奇霉素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阿奇霉素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患者中的应用观察.方法:选取2016年11月~ 2017年4月,6个月期间至我院门诊收治的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手段进行临床治疗,而给予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常规的治疗手段治疗基础上,联用阿奇霉素进行临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患者治疗后病症改善情况.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21,84%)相对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24,96%)低了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两组患者Cpn-IgA、Cpn-IgG、以及CPR水平等进行记录可知,观察组的治疗后病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较好,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系数高,且该治疗方式的安全系数高,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作者:项庆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步长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方法:对40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上加用山东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步长稳心颗粒,两组疗程均为28d,观察2组患者室性早搏治疗的效果及心电图的改变.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治疗组为8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步长稳心颗粒对室性早搏患者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段晋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晚期恶性肿瘤应用艾迪注射液姑息性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艾迪注射液进行姑息性治疗的疗效,为当前晚期癌症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三年期间收治36例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实验组在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83.33%高于对照组的50.00%,生活质量改善率77.78%高于对照组的33.33%,VAS评分4.23±0.48分低于对照组5.11±0.56分,两组的治疗有效率、生活质量改善率、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姑息性治疗中艾迪注射液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糖尿病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分析

    目的:探究糖尿病降糖药物的合理使用、优化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06月-2017年06月内收治的9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降糖药物使用情况.结果:(1)在落实糖尿病患者治疗时,我院常使用的药物包括胰岛素类(诺和灵30R)、磺酰脲类(格列喹酮)、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片)和双胍类(二甲双胍片);(2)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大多数患者采用单药降糖方案,占总数的58.2%;其次是二联降糖,占总数的30.9%;后是多联降糖(三联、四联),占总数的10.9%;(3)在使用降糖药物时,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代谢障碍、营养障碍、神经系统损伤等.结论:现阶段可用于降糖的药物种类比较多样,在降糖方面都能够收获一定的效果,但是不同类型药物的作用原理不一,可能会引发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因而临床领域在使用降糖药物时,要充分的考虑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药物,尽可能的降低患者的不良情况发生率,提高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王珏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1例胃溃疡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治疗实践

    目的:本文就1例胃溃疡患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循证药学的方法,为临床提供合理意见.结果:临床医师采纳意见后,患者病情得到好转并治愈.结论:临床药师运用专业知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给出了阿司匹林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预防消化性溃疡出血优于氯吡格雷的方案,保障了患者药物治疗的安全、有效.

    作者:刘宏明;王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雷尼替丁、奥美拉唑对浅表性胃炎的治疗效果对比

    目的:在浅表性胃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以下药物:雷尼替丁、奥美拉唑,对比分析治疗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掌政镇中心卫生院消化内科所收治的浅表性胃炎患者中选取180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2年1月~2017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180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9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雷尼替丁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治疗,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后得到的组间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性数值.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参照组患者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实验组患者平均治疗时间明显更短,对比参照组患者而言,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浅表性胃炎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奥美拉唑的临床功效相似于雷尼替丁,但是平均治疗时间明显更短,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白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卡维地洛临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收住100例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采取卡维地洛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为94.0%,对照组为78.0%,两组差异显著;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F、LVEDD及LVESD均显著改善,而观察组的改善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采取卡维地洛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永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 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观察我院2016-05/2017-02间收治的RVO继发黄斑水肿的患者8例8眼,3月内给予3次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0.05mL(0.5mg),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视力变化情况 ,眼底荧光造影(FFA)及眼底出血吸收情况.结果:所选患者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在1周,1、2、3月后平均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检查FFA 显示视网膜渗漏明显减轻,眼底出血明显吸收.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 药物康柏西普治疗RVO继发的黄斑水肿疗效肯定,但远期疗效及注射药物的频率尚需进一步观察与探讨.

    作者:关大禹;徐建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地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地氯雷他定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机体的瘙痒评分以及风团数量、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机体的瘙痒评分和风团数量在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机体的瘙痒评分、风团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采用地氯雷他定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治疗,能快速改善患者皮肤出现的瘙痒、风团等症状,提高患者治疗的效率,且药效安全可靠.

    作者:邹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美沙拉嗪联合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优越性分析

    目的:研究美沙拉嗪与灌肠联合疗法在溃疡性结肠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本科接诊的溃疡性结肠炎病患58例,并以数字抽签的形式将之随机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每组29例.其中实验组联合应用美沙拉嗪与灌肠疗法,对照组应用柳氮磺胺毗啶.观察两组用药后有无出现药物副作用,并对其临床疗效作出比较.结果:实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明显比对照组的17.24%低,P<0.05.实验组疗效的总有效率为96.55%,比对照组的75.86%更高,P<0.05.结论:积极采取美沙拉嗪联合灌肠治疗方案,对溃疡性结肠炎病患施以对症治疗,有助于减轻药物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许静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观察七叶皂苷治疗骨科创伤及其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

    目的:分析七叶皂苷治疗骨科创伤及其术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6月到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74例骨科创伤及术后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纳入研究组与常规组(n=37).研究组应用七叶皂苷治疗,常规组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疼痛评分、肿胀评分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常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3.78%,组间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均低于常规组患者,数据资料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叶皂苷在骨科创伤及其术后肿胀治疗中应用的价值突出,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肿胀程度,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治疗价值与应用效果比较理想.

    作者:赵树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或拉米夫定治疗对血磷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应用阿德福韦酯、阿德福韦酯联合干扰素或拉米夫定治疗对血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CHB患者232例进行研究,治疗后每6个月检测患者肾功能和血磷,分析影响患者血磷的因素.结果:本研究中共有104例患者发生血磷水平下降,发生率为44.82%,其中102例轻度下降,2例中度下降,未发现重度下降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治疗方案、肌酐水平、用药时间等是影响低血磷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或0.01).以是否发生低血磷为应变量,将赋值的自变量进行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40岁、肌酐水平升高和服药时间超过24月是低血磷发生的危险因素(P<0.01).结论:ADV治疗CHB期间患者低血磷发生率较高,以轻度增高为主,年龄≥40岁、肌酐增高和用药时间超过2年是低血磷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对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加强监测和及早干预,预防重度低血磷及相关并发症发生.

    作者:王文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小剂量米非司酮与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在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治疗中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和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有效性.方法:选在我院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血患者92例,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联合组与单治组,每一组患者46例,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联合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总值与单治组患者相比,数值明显要比单治组的大,组间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即存在统计的意义,P<0.05.结论:在围绝经期功血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和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值得应用.

    作者:袁学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及影响

    目的: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通过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96%高于对照组79.5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12%低于对照组20.41%,P<0.05.结论:通过盐酸氨溴索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治疗有明显疗效,能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进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孟鲁斯特纳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孟鲁司特纳在儿童过敏性紫癜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60例过敏性紫癜儿童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临床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皮肤紫癜、关节肿痛及消化道病变消退时间,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孟鲁司特钠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疗效确却,可以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武艳;梁彩桃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性输卵管炎临床药物治疗初探

    目的:分析急性输卵管炎的药物治疗方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输卵管炎患者34例,34例患者均为药物治疗,对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药物治疗急性输卵管炎的方案及效果.结果:34例急性输卵管炎患者有1例形成脓肿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后改为穿刺治疗,1例因盆腔脓肿穿孔破入腹腔改行手术治疗,剩余32例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在急性输卵炎的药物治疗中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可有效的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的转归,可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

    作者:韩孟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预后观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预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以随机数表抽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治疗,对两组患者预后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预后效果较为理想,不良反应发生几率较低,临床推广意义显著.

    作者:兰美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顺铂用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顺铂对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科收治的6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抽取的方式对院内选取的患者进行临床分组,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顺铂对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具有比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应当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刘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发热性疾病,此种疾病有可能引发患儿心血管的病变,临床应该给予重视.丙种球蛋白用于治疗小儿川崎病,不同剂量对于此类疾病所产生的效果有所不同.研究目的:通过实验来观察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对于小儿川崎病的作用效果,研究出有效的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丙种球蛋白的剂量.研究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川崎病患儿58例,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对两组患儿采取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临床治疗.经过一段时间,对于两组患儿的治疗情况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结论: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对于治疗小儿川崎病具有不同的效果,大剂量的丙种球蛋白比常规剂量的丙种球蛋白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戚海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胃炎散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胃炎散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效果.方法:将80例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给予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对照组采用健胃消炎颗粒治疗,研究组应用胃炎散颗粒治疗;均持续治疗三个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患者更明显,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炎散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患者可以显著得到改善,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李玉先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健康教育治疗社区高血压效果探讨

    目的:探析在治疗社区高血压中应用左旋氨氯地平片联合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在2015年02月到2017年0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根据抛硬币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分别为148例和152例.对照组给予左旋氨氯地平片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左旋氨氯地平片用药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应用左旋氨氯地平片与健康教育联合治疗社区高血压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助于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促进病情的恢复,值得医学推广与应用.

    作者:孙卫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肝素钠乳膏与喜辽妥预防奥沙利铂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并比较肝素钠乳膏与喜辽妥预防奥沙利铂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 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综合病房治疗的88例口腔癌症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肝素钠乳膏组与喜辽妥乳膏组,各44例.两组均采用静脉留置针在前臂浅静脉穿刺置管化疗,肝素钠乳膏组在穿刺部位涂覆肝素钠乳膏,喜辽妥乳膏组涂覆喜辽妥乳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静脉炎程度、发生率及转归情况.结果:肝素钠乳膏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25%,其中治愈2例、显效3例、好转6例;喜辽妥乳膏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为6.81%,其中治愈1例、显效2例、好转0例;两组患者的静脉炎发生率及转归情况相比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肝素钠乳膏相比,喜疗妥乳膏用于口腔癌症化疗患者以预防奥沙利铂所致静脉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减少静脉炎发生率,且有利于静脉炎转归,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刘丹;李成均;毕小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过敏性紫癜患儿舒适度的影响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对过敏性紫癜患儿给予护理干预后,观察对其舒适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4月~2017年04月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44例作为实验对象;所有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分组通过随机数表法展开;对照组:传统护理理念;观察组:舒适护理理念;回顾性分析两组过敏性紫癜患儿的生理舒适度以及心理舒适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生理舒适度以及心理舒适度优于对照组过敏性紫癜患儿非常明显(P<0.05).结论:对于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选择舒适护理理念开展临床护理工作,可以对患儿心理舒适化以及生理舒适化做出有效保证,对于当代护理需求可以有效满足,对于护患关系之间的和谐可以有效推进.

    作者:应赟;陈霞;宋元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28例妊娠后期胎膜早破患者的护理体会

    研究妊娠后期胎膜早破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28例妊娠后期胎膜早破的产妇,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对28例产妇进行分析,20例自然分娩,8例剖宫产,无围产儿死亡及产妇感染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通过对胎膜早破产妇,产前、产时及产后的严密观察、监护及时准确的优质护理措施,可以大大减少胎膜早破对母婴造成的伤害.

    作者:刘玉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按照入院顺序抽取我院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70例妇科肿瘤化疗患者,分为研究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SAS评分、SD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结果:与对照组的SAS评分、SDS评分比较,研究组的较低;与对照组的生活质量比较,研究组的较优,差异显著(P<0.05).结论:妇科肿瘤化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对于老年肿瘤患者化疗期间焦虑情绪的改善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大提升了生活质量,安全可靠,值得广大患者信赖和推广.

    作者:姚小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的预防和处理

    目的:研究妇产科护理常见风险及其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妇产科收治产妇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妇产科护理中出现的风险,采用针对性的风险预防措施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能够显著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陈张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在腹腔镜治疗小儿疝气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将舒适护理应用于腹腔镜下小儿疝气治疗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将2015年6月-2017年6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118例小儿疝气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为59例,两组患儿均实行腹腔镜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舒适护理,之后再对比两组小儿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舒适护理应用于腹腔镜小儿疝气患者的治疗之中,可以使患儿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实现有效的降低,有效的提升患儿及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于临床中采用.

    作者:吴琴;高莹莹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母婴同室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究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对母婴同室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抽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60例产妇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其中30例产妇接受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设为观察组;余下的30例产妇接受常规护理,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93.33%和护理满意度评分(97.67±1.2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73.33%和护理满意度评分(85.36±1.2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层级护理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高母婴同室产妇母乳喂养成功率及护理质量,促进婴儿健康成长,值得普及.

    作者:夏彦茵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微波、妇科射频治疗仪、妇科专用高频电刀治疗宫颈疾病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临床上在治疗妇科宫颈疾病的过程中,运用微波、妇科射频治疗仪以及高频电刀三种方式的不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宫颈炎患者159例,按照各自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平均分成53例微波组、53例射频组以及53例电刀组.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术后60天的愈合人数、术中出血量以及复发率.结果:电刀组中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术后60天的愈合人数、术中出血量以及复发率显著优于微波组以及射频组,同时研究发现电刀组在治疗后能够获得整形的效果.结论:临床上运用高频电刀手术治疗慢性宫颈疾病具有显著的疗效,患者术中术后的各项情况表现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孙国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超声引导下人流术中应用647例分析

    目的:探究在人流手术中,使用超声引导的效果和要点,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针对647例人流手术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干预,并归为观察组,针对另外50例人流手术患者仅仅常规手术,并归为对照组,两组共697例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6月到2016年5月间收治;进行手术后对两组情况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针对性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0.3%明显较少(对照组4.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性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手术进行所用的时间明显较短、手术过程中累计出血量明显较少、手术出血停止时间明显较早,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月经恢复时间比较,观察组为26.35±3.15天明显较短(对照组为32.15±3.25天).结论:超声引导下人流术分析发现,其能够相对缩短患者手术进行的时间,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准确进行引导,减少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借鉴.

    作者:席永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大出血风险评估

    目的:对超声在剖宫产瘢痕妊娠大出血中的风险评估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126例,将其分为两组,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剖宫产瘢痕妊娠大出血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病灶大小较高,残余肌层厚度较低,组间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后发现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出现大出血的风险因素包括病灶大小、病灶分型、血流分级与残余肌层厚度.结论:患者病灶大小、病灶分型、血流分级与残余肌层厚度可作为对剖宫产瘢痕妊娠大出血相关风险的预测指标,临床医生在对患者实施检查时需着重对相关指标进行关注,这对预测剖宫产瘢痕妊娠手术中的风险预测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作者:曾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和分析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从本院自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患有慢性宫颈炎的患者中随机抽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利普刀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微波治疗的方式,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3%,明显高于对照组90.9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有助于患者快速恢复健康,值得进行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陶义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超促排卵并发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护理

    目的:对超促排卵并发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2例超促排卵并发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护理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采用护理干预的方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具有明显更高的SDS评分和SAS评分,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超促排卵并发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的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同时采取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卫爱宁;程园园;江继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造口专科护士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造口专科护士护理干预在降低新生儿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造口专科护理干预小组,并进行相关造口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以我科2015年1月至12月出院的15例肠造口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以2016年1月至12月出院的17例肠造口新生儿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肠造口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造口专科护士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17.6%)明显低于对照组(53.3%),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满意度(94.1%)明显高于对照组(66.7%),P<0.05.结论:造口专科护士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新生儿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张爱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的护理效果

    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腹股沟疝患儿作为此次研究的分析对象,并按随机分配数字表达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运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的离床时间与住院时间长于研究组,有统计学差异存在(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手术的患儿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能有效缩短患儿的离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建议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胡汪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超导光波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90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超导光波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功血患者提供常规药物保守治疗,研究组给予超导光波治疗,对其实施1年有效随访后记录各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将所得数据输入SPSS统计学软件后给予相应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功血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功血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1.11%,数据对比P<0.05.结论:应用超导光波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对保障其预后、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郅玉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分析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医院收治的76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护理方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宣教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健康教育.结果:健康教育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如定期血糖监测、严格控制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重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具有显著效果,且能良好改善患者健康行为,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瑞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16例产科急症因素子宫切除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产科急症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和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6例因产科急症导致子宫被切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指征,探究引发急症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和切除术的治疗价值.结果:引发急症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主要有胎盘植入、胎盘早剥、胎盘粘连、宫缩乏力、子宫破裂等,行子宫切除术后,16例患者均已康复出院且预后良好.结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妇产后易发生产科急症,为抢救产妇的生命需采取子宫切除术对产妇进行治疗,将能有效降低急症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许德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预防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对策

    目的:探究分析重症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集束化护理对策.方法:将我院患有VAP的120例重症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回顾性分析其VAP的病因,给予观察组患儿集束化护理干预,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两组患儿痰培养的结果,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及VAP的发生率.结果:由记录的数据可知VAP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给予集束化护理后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及VAP的发生率均较采用常规护理的优(P<0.05).结论:重症患儿VAP的发病机制复杂且致病因素有多种,采用集束化护理对策可有效预防及减少患儿VAP的发病率.

    作者:邹湖;黄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高危妊娠孕妇产前护理需求与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了解高危妊娠病例的产前干预需求情况,再总结专业干预方案.方法:选择92例被确诊为高危妊娠并于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入院的孕妇,在了解其产前干预需求信息的同时,随机分组:47例甲组行护理干预,45例乙组施予一般干预,再统计两组心理状态临床改善水平.结果:47例甲组干预后T-AI计(31.43±2.96)分,S-AI计(39.76±4.23)分,优于45例乙组病例,(P<0.05).结论:产科给予高危妊娠者施予干预时,通过了解其产前干预工作中需求信息,再施以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机体T-AI计分与S-AI计分,推荐应用.

    作者:张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宫腔镜治疗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的生殖预后疗效观察

    目的:探析宫腔镜治疗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的生殖预后疗效.方法:研究时间:2016年3月~2017年3月,选取76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由宫腔因素所致的不孕不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宫腔镜治疗,观察其生殖预后效果.结果:引起不孕不育的宫腔因素主要包括宫腔内粘连、子宫贴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纵膈以及子宫内膜结核等,经治疗后,各项宫腔因素发生率降低,P<0.05,且预后妊娠率较高.结论:应用宫腔镜治疗宫腔因素所致不孕不育疾病,效果较明显,可改善宫腔内情况,提高生殖妊娠率,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童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早期急性乳腺炎的整体护理方法.方法:对2016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86例门诊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开展治疗和护理.依据患者主要护理方问题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必要时给予针对性地护理.结果: 162例患者经一次治疗恢复正常哺乳,一次性治愈率%,18例患者经2-3次治疗恢复正常哺乳.4例患者效果不明显.结论: 给予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有效整体治疗和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病情痊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梁丽华;李月芬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心理护理对妇科手术患者焦虑及抑郁心理的影响

    目的:探究妇科手术患者护理中实施心理护理对焦虑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行妇科手术的78例患者,按照术后实施护理措施的不通过将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39例.常规组实施妇产科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施心理护理,对这两组患者焦虑情绪变化情况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心里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实施心理护理明显改善了妇科手术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田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5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手术方式探讨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5于我院住院行剖宫产术的56例妊娠合并子宫肌瘤产妇,根据其手术方式分为单纯剖宫产组及剖宫产同时肌瘤剔除组2组,比较2组术中术后出血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剖宫产组与剖宫产同时肌瘤剔除组相比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积极可行的治疗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方案.

    作者:安冬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中心抽取中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中心抽取中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产科分娩的50例产妇,并按照护理管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产科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用母乳喂养指导路径进行产科护理管理,对这两种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25例孕产妇整体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其7d内泌乳充足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指导路径在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帮助产妇全面掌握母乳喂养知识,提高母乳喂养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范怀先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人性化护理在产科护理中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工作中加用人性化护理的具体方法及应用效果.方法:对照组提供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产科常规护理服务时增加人性化护理内容,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为77.42%,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负面情绪(焦虑、抑郁)表现程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方法护理后两组各负面情绪量表(SDS、SAS)评分均显著降低(较护理前),观察组SDS、SAS量表评分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拟满意度调查表评分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科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改善其负面情绪,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作者:符书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模式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优质护理模式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到2016年9月收治的18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92例,给予对照组产妇常规产科护理,给予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剖宫产率为8.1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率为4.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为97.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房护理管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极大的降低产妇的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并且能够有效的提升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刘梅;乔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掌握剖腹产指征的探讨(附75例临床分析)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为了降低剖宫产率,严格掌握剖腹产指征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从我院收录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收录的75例剖腹产患者资料,对其病况展开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75例剖腹产患者,主要指征包括:胎儿宫内窘迫28例,占37.3%;臀位11例,占14.7%;持续性枕横位及枕后位8例,占 10.7%;产妇要求7例,占9.3%;妊高征6例,占8.0%;巨大儿5例,占6.7%;羊水过少4例,占5.3%;相对头盆不称4例,占5.3%;疤痕子宫2例,占2.7%.结论:临床熟练掌握剖腹产指征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降低剖宫产率,避免手术不当造成的意外风险.

    作者:杨光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妇科常见病原微生物感染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与妇科常见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关系.方法:抽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间我院妇科收治的15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宫颈与阴道内拭子进行采集,并进行相关检测,以此分析人乳头状瘤病毒与妇科常见病原微生物感染间的关系.结果:采用病原微生物检查出沙眼衣原体 15例(9.93%),假丝酵母菌20例(13.25%),无乳链球菌23例(15.23%),细菌性阴道病26例(17.22%),阴道毛滴虫1例(0.07%).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假丝醇酵母菌感染与HPV感染正相关(P<0.05),除此外,沙眼衣原体、无乳链球菌、细菌性阴道病、阴道毛滴虫感染则于HP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在HPV感染中,假丝酵母菌感染与其存在直接关系,而相关病毒、细菌与微生物病原体至宫颈癌的发生机制仍需进一步阐明.

    作者:杨芙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子宫肌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32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16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初期排气时间、初次下床时间、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掌握疾病知识情况比对照组好(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并实现临床疗效的提升,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

    作者:和玉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人流后放置宫内节育环降低意外妊娠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人工流产后的患者采用宫内节育环放置对意外妊娠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接收的112例实施人工流产的患者为此次实验研究的主要对象,通过利用计算编辑产生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其中常规组为56例,仅实施人工流产术,并采用常规避孕模式,研究组为56例,在实施人工流产术后,对患者放置宫内节育环,比较两组术后感染情况以及术后意外妊娠率.结果:比较分析,研究组意外妊娠率为(5.36%),常规组意外妊娠率为(20.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选择人工流产术的患者,在其术后即时放置宫内节育环,可以有效帮助患者降低意外妊娠情况,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且值得推广.

    作者:左宗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分析小儿传染病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医疗事业的蓬勃复兴,人类的生命质量已经完全超越以往,婴幼儿的出生率也得到很好的保障.但是由于婴幼儿还过于脆弱,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伤害,无论是自然还是人为都在社会当中屡屡发生,因此要呵护儿童的成长就要全方位的进行保护,本文针对婴幼儿时期极易感染的小儿手足口症、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病症进行探讨望能够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作者:蒲冰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助产士门诊在提升产科优质护理中应用及体会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社会,家庭对于医疗服务,尤其是母婴保健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助产士门诊的开放,在提升产科优质护理表现了较为显著的应用价值.助产士门诊,不但是提升医院的优质护理,而且对于助产士技术自身也是提高,在以后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许东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系统性护理在预防产后出血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总结护理方法,提高产科质量,降低产妇死亡率.方法:从本市某三甲医院产科2015-2016两个年度中收治产妇中随机抽样3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h出血量(242.2±106.95)ml,产后24h出血量(320.1±164.80)ml;产后出血率6.67%.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309.47±131.80)ml,产后24h出血量(407.07±199.97)ml;产后出血率22.22%.观察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护理能够有效降低产后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降低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杨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冠心病患者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究血浆脑钠肽和D-二聚体检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本文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建立起观察组,并且根据病情的不同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稳定型心绞痛(SAP)以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P),再选取120例正常患者组成对照组,我们对于两组患者进行血浆脑钠肽以及D-二聚体检测,分别对于两组的数据进行记录,以方便今后的进一步对比. 结果:观察组的血浆脑钠肽以及D-二聚体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脑钠肽以及D-二聚体检测值均不同,但以上两个指标能够良好的对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反应,在今后的临床过程中可以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张建滨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诊断及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心血管内科治疗的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予以患者PCI术后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32例,在急诊PCI术后静脉泵入盐酸替罗非班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中显效15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1.2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等各项心功能指标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I术后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心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田倩;吴长芳;方沛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乳腺超声弹性成像结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诊断良恶性病灶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超声弹性成像结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良恶性病灶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的门诊住院乳腺疾病患者416例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接受二维超声检查、彩色多普勒检查及乳腺超声弹性成像,比较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与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对乳腺疾病良恶性病灶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乳腺超声弹性成像结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对乳腺疾病良恶性病灶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均高于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诊断.结论:超声弹性成像结合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诊断乳腺疾病病灶良恶性,诊断准确率高,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在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索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在尿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5年6月11日至2016年6月11日期间选取100例泌尿科患者的尿液标本为实验对象,且均在光镜下实施尿红细胞形态检查,随后分析此项检查在分辨血尿来源中的意义.结果:肾小球性患者主要表现为多形性,占80.65%,少部分患者表现为均一性和混合性,分别占6.45%、12.90%;非肾小球性主要表现为均一性,占86.84%,少部分患者表现为混合性和多形性,分别占7.89%、5.26%;同时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在肾小球性血尿患者中敏感性、特异性、漏诊率、误诊率分别为96.77%、94.74%、3.23%、5.26%.结论:光镜下尿红细胞形态检查在尿诊断中效果显著,能够利于病情判断,为诊治工作提供依据.

    作者:周秀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MSCT在结肠癌术前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MSCT在结肠癌手术前的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共计60名结肠癌患者的病例进行分期研究,将CT影像学的分期结果和病理学的分期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并对MSCT在结肠癌的手术前诊断准确性进行讨论分析.结果:使用MSCT对结肠癌分期的准确性指数有以下四个方面,首先T指数的分期结果准确性89.3%,N指数的准确性79.5%,M的准确性为99.0%.TMN的指数准确性为70.6%.经过相关分析我们对MSCT对结肠癌的个期准确性和术后的病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终发现诊断的一致性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对结肠癌术前的诊断和分期中有着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胡望福;张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乳腺MR扩散及动态增强成像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和分析乳腺MR扩散及动态增强成像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的50例乳腺病变患者采用MR扩散及动态增强成像检查和诊断的结果做回顾性的分析,将单纯采用MR动态增强成像检查的患者分为对照组,采用MR扩散及动态增强成像检查的患者分为研究组,两组各有25例,并做相应的对比.结果:研究组对于恶性肿瘤的检出率、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相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采用MR扩散及动态增强成像对乳腺病变进行检查诊断的恶性肿瘤检出率较高,同时能够使诊断的特异性与敏感性增加,应用价值相对来说较高.

    作者:葸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动态心电图在变异型心电图中的临床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变异型心绞痛患者确诊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64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每组32人,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心电图进行检查;实验组患者则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应用动态心电图对心绞痛患者进行检查后,实验组患者ST段抬高、T波高耸、室性早搏、房室传导阻滞和U波倒置的检出率明显的高于观察组患者,二者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确诊变异型心绞痛方面,动态心电图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医护人员在临床实践工作中大力应用和推广.

    作者:龚文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垂体腺瘤促甲状腺激素型的诊疗探讨分析

    目的:垂体腺瘤促甲状腺激素型的诊疗探讨分析. 方法:对以往接收过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我院从2015年3月到2016年3月共入院治疗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患者数量100例,这100例患者均符合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相关标准, 其中100例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患者中有男性63例,女性37例,整体年龄小于45岁为10例,45-65岁之间为64例,大于65岁为26例患者.整体平均年龄在(43.8±5.9)岁,而病程在1-312个月,平均在60个月,其中1005例被误诊为原发性甲亢并服用甲亢药物进行治疗,有10例入院后立即确诊,5例患者因头痛和视力障碍进行就诊,在进行85例患者中有5例进行发射性核素治疗,2例进行甲状腺切除手术,其余患者均进行经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结果:接收过100例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患者进行分析后,其中病理均显示为垂体腺瘤,而促甲状腺激素阳性为75例,而阴性25例,生长激素阳性5例,泌乳素阳性2例,手术后针对显示出肿瘤全切除69例,肿瘤残留31例,而后进行随访时间为1-3年,手术后三个月内有86例恢复正常,而在三个月之后复查,促甲状腺激素升高有5例,所以手术治愈率为81/100.结论:通过对接收甲状腺结节(甲亢、甲减)患者进行分析后得知,我院甲状腺激素升高可以判断出是否出现垂体腺瘤作为依据,而此次主要以手术为主,垂体放疗和生长抑素为辅助,进行治疗.

    作者:杨红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糖化血红蛋白筛查妊娠期糖尿病的应用及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筛查妊娠期糖尿病的应用及结果.方法:将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3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象,将同期于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53例妊娠期产妇作为参照组对象,为所有受检者实施糖化血红蛋白检查,对比临床检查的结果.结果:观察组53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白蛋阳性率为98.11%(52/53).同时,观察组产妇与参照组产妇的糖化血红蛋白指标对比具有明显区别,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检验指标相对较高(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筛查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的价值较高,可以作为疾病筛查的有效方式,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早期治疗也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朱晓亮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应用价值的比较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在梅毒检验中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86例梅毒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血清分离后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进行检测,对比其检测结果.结果:酶联免疫吸附法的检测阳性率为97.67%,明显高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87.21%的检测阳性率,且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敏感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等方面,酶联免疫吸附法也高于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且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开展梅毒检验时,可优先选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检测,能够达到更高的检测阳准确性,可为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杨绪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分析

    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常见的误差原因与相应的解决策.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220例患者的血液样本行血常规检验,对检验误差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检测方法、血液样本放置时间以及存放温度等差异均可使血常规检验结果出现误差,检验过程中的仪器、试剂、患者自身以及检测人员是血常规检验误差发生的主要原因.结论:在血常规检验过程中提高血液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严格遵守血常规相关规定进行检验,检验方法的合理选用,血液放置时间的合理放置,调整血液样本存放温度是解决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的有效措施,可使血常规中常见误差的发生率大幅度降低.

    作者:张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样本溶血对肝功能检验结果的影响作用观察

    目的:探究样本溶血在肝功能检测结果准确性方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到2017年4月接收的73例健康人群进行血液采样,分成溶血样本和非溶血样本两组,分别对两组样本进行肝功能检测.结果:非溶血样本组和溶血样本组肝功能检测结果对比,可以发现在AST、ALP、GGT三个指标方面,两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影响了肝功能检验效果的准确性.而在TBIL、DBIL、ALT、ALB、TP等几个项目方面,两组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样本溶血会直接影响肝功能检验的结果,因此需要尽量避免样本溶血情况的出现,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李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在糖尿病诊断中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3月入院就诊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分为单纯糖尿病组与糖尿病肾病组,各组20例,另选取同时期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二者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血清C肽等相关指标.结果:单纯糖尿病组与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清HbA1c、FBG、餐后2 h血糖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肾病组的血清C肽低于单纯糖尿病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C肽与糖化血红蛋白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诊断糖尿病的应用指标,对糖尿病辅助诊断有重要作用.

    作者:黎荣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超声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意义研究与分析

    目的:就超声检查在脂肪肝诊断中的应用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6年8月间5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需行超声检查.跟踪观察患者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超声检查,50例体检者中共检出47例脂肪肝患者,检出率为94.00%,检出男30例(93.75%),女17例(94.44%),出现肥胖合并脂肪肝患者32例,占68.81%,脑力劳动者中出现脂肪肝者30例,占63.83%,非脑力劳动者中出现脂肪肝者17例,占36.17%,脂肪肝轻度患者检出率与中度、重度相比均明显较高;经比较,男性中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患者中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肥胖体检人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力劳动者脂肪肝检出率明显高于非脑力劳动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诊断在脂肪肝的诊断中效果显著,肥胖、男性、脑力劳动者是脂肪肝的高危因素,临床进行体检时,需加强对上述人群脂肪肝检验,以便及早发现病症,及早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周遵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诊断意义评析

    目的:着重于探讨彩超诊断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与价值.方法:根据诊断方式对40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良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行手术病理诊断,实验组行彩超诊断.分析彩超诊断的符合率、超声表现与血流信号分布情况.结果:不同类型的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疾病有明确的超声表现特征;实验组诊断符合率为75%~93.33%,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甲状腺癌少数为周边信号或内部+周边信号,多数为内部血流信号,甲状腺良性肿瘤则相反.结论:彩超检查能够明确诊断出甲状腺良恶性肿瘤,通过血流信号与超声表现特征分析有助于临床治疗决策,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宁建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探析

    目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各个科室的标本,对标本进行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结果: 874份耐药菌株标本中,格兰阴性菌的发生率较多,与其他耐药菌株相对比,存在明显差距(P<0.05);外科、ICU与儿科、内科耐药菌株相对比,存在一定差距(P<0.05)结论:在医院,临床微生物检验耐药菌株的检出率非常高,医务人员应强化抗菌药物的安全和规范管理,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从而有效的避免耐药菌株的发展.

    作者:林丽伟;王威军;郭书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肺功能检查在老年人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老年支气管哮喘诊断中肺功能检查的运用.方法:对225例老年人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诊断剖析,其中观察组(经肺功能检查确诊)114例,对照组(经身体特征确诊)111例,分析两组患者的误诊率.结果:观察组中有7例诊断错误,误诊率6.14%;对照组中则有19例诊断错误,误诊率为17.1% .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通过肺功能检查的失误率低,对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治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曹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静脉全麻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静脉全麻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用数字随机的方法,把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时间段到我院进行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治疗患者30例,均给予双异丙酚静脉缓慢推注一直到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呼吸平稳位置.观察患者操作时间、清醒时间、不良反应、BP、HR值变化情况.结果:30例患者检查治疗均顺利进行,成功率为100%;不良反应率为13.4%;平均操作时间为(4.7± 1.5)min;平均清醒时间为(2.5±1.8)min;检查过程中所有患者均发生不同程度的BP、HR下降和减慢,与检查前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讨论: 静脉全麻在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与治疗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具有显著的镇静镇痛效果,有利于检查完成.

    作者:陆芸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浅谈超声检查在妇科计划生育临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研究超声检查在妇科计划生育临床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于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就医进行清宫及人工流产手术病患78例,所有病患按照随机数表均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参考组,各组39例.其中研究组采用超声检查,并以超声技术诱导开展手术;而参考组则不运用超声检查与技术,仅以医师的个人经验开展手术,对比各组病患的各项指标,并且进行数据对比.结果:根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在各项指标对比方面,研究组无论在手术周期、出血量及感染率等指标均少于参考组,对比结果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传统手术方式,以超声检查配合超声技术引导手术,可以大大减少手术周期,降低手术出血量及感染率,存在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张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评价HPV检测、TCT及宫颈刮片在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筛查中对HPV、TCT、宫颈刮片进行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因宫颈异常进入我院进行检查的353例妇女当作研究对象,均行HPV、TCT、宫颈刮片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HPV与TCT的阳性检出率、与病理活检的符合率均明显较宫颈刮片高,(P<0.05).结论:在宫颈癌与癌前病变筛查中,HPV、TCT检测阳性检出率较高,可对传统宫颈刮片进行替代,使宫颈癌、癌前病变的早期检出率提升.

    作者:祁西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沙门氏菌血清学分型

    国标常见的沙门氏菌属有140个血清型,血清学分型是沙门氏菌检验中的重要鉴定方法,主要有 O抗原的鉴定、H抗原的鉴定、少数菌的Vi抗原的鉴定.血清学分型比较复杂,常出现H因子没有很好生长发育而无法分型的现象,采用位相变异试验来诱导另一相H因子,可以很好地鉴定其血清型.方法:《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GB 4789.4-2016.

    作者:刘庭琨;普茺蔚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多层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分析急性阑尾炎的螺旋CT表现特点,以提高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CT检查后经病理证实的急性阑尾炎病例67例,回顾分析其CT征象及CT诊断技术.结果: 67例中诊断为急性阑尾炎的有55例,其中误诊2例,1例阑尾稍增粗,1例阑尾腔内见细小结石并增粗,CT诊为正常阑尾9例;CT诊为阑尾囊肿3例.结论: 螺旋CT对急性阑尾炎及并发症能够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作者:谢涛;张华;谢永魁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浅谈脑出血患者血清NSE、S100β蛋白与神经功能障碍关系

    目的:探究脑出血患者血清NSE、S100β蛋白与神经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45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外选择在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45例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在1、3、7d的血清NSE、S100β蛋白的浓度,并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 评分.结果:观察组脑出血患者的血清NSE、S100β蛋白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其浓度的变化与出血呈正相关,血清NSE、S100β蛋白浓度越高,精神功能障碍越严重.结论:脑出血患者的血清NSE、S100β蛋白浓度的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脑出血出血量增加的体现,且血清NSE、S100β蛋白的浓度越高,患者精神功能障碍功能越严重,可用于精神功能障碍程度的判断.

    作者:张慧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的比较研究

    目的:探究股骨头坏死患者CT与核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9月间收治的9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CT诊断,观察采用核磁共振诊断,对比两组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和关节积液检出率.结果:在股骨头坏死检出率方面,观察组的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3%,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股骨头关节积液检出率方面,对照组的81.3%远远低于观察组的95.8%,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CT诊断相比,核磁共振诊断应用于股骨头坏死诊断中效果更好,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长辉;康中勤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DR跟骨俯卧轴位投照诊断跟骨骨折的应用价值

    目的:分析跟骨骨折患者应用DR跟骨俯卧轴位检查的诊断有效性.方法:选2015年05月份到2017年05月份在我院检查的58例跟骨骨折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注:全部患者都用DR跟骨正侧位及DR跟骨俯卧轴位拍片).结果:跟骨正侧位患者诊断20例,诊断显示率为34.48%,跟骨俯卧轴位患者诊断54例,诊断显示率为93.10%,跟骨俯卧轴位诊断显示率远大于跟骨正侧位诊断显示率,比较差异较为显著.结论:在跟骨骨折患者中应用DR跟骨俯卧轴位投照,其DR片能够充分显示患者病灶,检查漏诊率低,诊断显示率高,可以应用.

    作者:罗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QRS碎裂波诊断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QRS碎裂波诊断心肌梗塞的临床意义以及应用价值. 方法: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的102例心肌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心肌梗塞类型进行分类,分为急性心肌梗塞组(AMI),以及陈旧性心肌梗塞组(QMI),每组患者均有51例患者.在观察过程中分别对于两组患者进行超声心电图联合心电图QRS碎裂波进行诊断,将两组患者诊断后的结果进行记录,以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结果:超声心动图对于AMI组以及QMI组的诊断准确率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AMI组的准确率明显高于QMI组.并且通过检查结果我们将患者分为三组,分别为高危患者组、中危患者组以及低危患者组,每组均有34例患者,其中高危患者组中患有多支血管病变者较多,明显多于其他两组,满足P小于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超声心动图对心肌梗塞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庞文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研究

    目的:系统分析存在甲状腺结节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对比分析甲状腺结节进行超声检查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甲状腺结节病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入组患者在入院时均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均进行手术治疗,并在术后进行病理检查定性甲状腺结节性质,对比病理学检查情况和超声诊断的符合率,分析甲状腺结节采用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结果:入组的5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彩超诊断符合率为 84.8%(44/52),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共 23例,超声检查符合病理诊断18例,误诊为桥本甲状腺炎2例,甲状腺腺瘤2例,漏诊 1 例;甲状腺腺瘤共 23例,超声检查符合病理诊断 19例,误诊为桥本甲状腺炎 2 例,漏诊1例;甲状腺癌共6例,超声检查符合病理诊断 5 例,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 1 例.结论: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快速准确的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对于甲状腺结节的诊断准确率较高,对临床甲状腺疾病诊断有显著的指导意义,综合超声图像特点和临床表现有利于降低甲状腺结节漏误诊率,对于存在甲状腺结节的患者可采用超声诊断为首选的辅助检查.

    作者:王金惠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运动平板试验结合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运动平板试验结合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使用运动平板试验和动态心电图对患者进行检测,判断两种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准确性、敏感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对比.结果:在冠心病方面的诊断价值方面,运动平板试验检出病变患者152例,动态心电图检测出病变患者180例,两种诊断方式联合使用,串联使用,其特异度为96%,阳性预测值94%;并联使用,其敏感性为94%,准确性为76%.结论:冠心病诊断的灵敏性受到患者病情影响,在实际的诊断过程中,将运动平板试验和动态心电图联合使用,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诊断有效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於德滋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CT分级诊断在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对CT分级诊断在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诊断价值进行总结,有利于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方法:我院从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所有急性胰腺炎病患中进行筛选,从符合要求的患者中随机挑选200例作为研究对象,这些实验对象都要经过CT扫描,造影剂禁忌证的患者进行平扫,其余进行增强扫描,根据患者的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划分CT等级,研究对比临床分级和治疗预后的状况,探讨治疗有效率和死亡率.结果:在200例的实验对象中,CT表现为A级的患者有8例,48例表现为B级,40例表现为C级,20例表现为D级;84例患者(42.00%)表现为急性出血性坏死胰腺炎,在这些患者中,24例CT表现为D级,60例患者表现为E级;A和B级患者经保守支持治疗均痊愈;C级患者中,只有1例患者病情出现反复,其余也都痊愈;D和E级患者中各有1例、5例治疗无效,好转率是97.00%.讨论:CT分级诊断在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其能够直接反映病程范围、变化以及程度等,在临床上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包子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不同部位动脉采血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临床选择科学的采血部位,提升采血成功率,降低患者疼痛.方法:选择2017年05月-2017年07月期间我院经动脉采血并行检验的90例患者作为本次试验对象,将其分为A、B、C三组,各组均为30例,其中,A组30例经桡动脉采血,B组经股动脉采血,C组经肱动脉采血,比较3组采血成功率及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C两组采血成功率明显低于A组(P<0.05);同时,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B组和C组(P<0.05).结论:桡动脉穿刺采集动脉血的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升采血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推广.

    作者:魏秀春;代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研究对象为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的6 000份包括呼吸道、伤口分泌物、血液、粪便以及尿液的临床微生物检测样本,分析比较其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微生物检测结果显示,进行样本微生物检测的阳性率为24.43%.其中,微生物检验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尿液样本的检验阳性率为33.01%,呼吸道样本的检验阳性率高为30.01%,伤口分泌物的检验阳性率为22.76%,血液样本的微生物检验阳性率为16.31%,粪便样本的检验阳性率为8.73%为低,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在不同样本之间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的不同能够大致了解到目前的疾病流行状况,为临床中进行疾病的预防以及诊断提供依据,具有进行临床上广泛推广价值.

    作者:云翰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药封包联合艾灸八髎穴治疗痛经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在痛经症状患者中使用中药封包联合艾灸八髎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本院救治的106例存在痛经症状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运用舒经颗粒、芬必得片以及田七痛经丸进行治疗,而实验组则是实施中药封包联合艾灸八髎穴进行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效果以及疼痛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的疼痛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效果与对照组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痛经患者使用中药封包联合艾灸八髎穴治疗方式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对于患者的疼痛程度有很大的缓解,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钟平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对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豉翅清热颗粒对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的具体疗效.方法:在本院提取100例的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病例的患者,然后将其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的50例给予小人豉翅清热颗粒进行治疗,而对照组的50例则给予儿童感冒灵颗粒进行治疗.两组的治疗疗程都是3周,每一位患者的每一日口服均为三次.接下来的时间里便分别比较两组的退热时间和临床有效率以及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在三个疗程下来之后,发现治疗组的退热时间、总有效率以及症状体征改善率比对照组更加显著.结论:小儿豉翅清热颗粒治疗小儿风热夹滞型外感发热效果较好.

    作者:乔立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生金平喘汤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对照研究

    目的:本次实验将采用生金平喘汤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并探究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月-2017年3月在我院就诊186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生金平喘汤治疗,并对治疗有效性进行临床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49%,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在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喘息消失时间等方面均较短,优于对照组,治疗结果更佳.结论:针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实施生金平喘汤优化治疗具有显著效果,治疗有效率高,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调脂汤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疗效探讨

    目的:探讨调脂汤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治疗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6月至2017年8月我院接收并治疗的78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采用调脂汤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各项血脂水平及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脂汤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的效果确切,可推广.

    作者:陆俊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原因及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中药制剂临床应用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探讨针对性的对策.方法:本文选取我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上报的中药制剂临床应用不良反应报告95例作为实验对象,对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和对策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本次实验研究发现老年人、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高,发生不良反应的主要系统与器官为皮肤及附件和消化系统.结论:临床使用中药制剂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患者可能会出现不良反应,因此,应该掌握不同药物的注意事项,保证用药的合理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曾明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医药治疗大肠癌近况

    大肠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对大肠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等,存在一定局限性.而中医药治疗大肠癌具有独特优势.中医认为大肠癌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湿热郁毒、瘀毒内阻、脾肾双亏、气血亏虚等.国内学者针对其病因病机,从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益肾健脾、补益气血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医药治疗癌病是中医的特色,应深入研究.

    作者:宋志强;王猛;周永坤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药药剂管理中标准化管理的运用分析

    目的:分析中药药剂管理中标准化管理的运用效果.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为时间点,对我院标准化管理实施前后中药药房管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比较实施前后的平均取药时间、用药咨询和服务态度的满意情况.结果:标准化管理实施前后平均取药时间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用药咨询满意率、服务态度满意率为96.8%和97.6%,高于实施前的93.4%和95.2%(P<0.05).结论:促进标准化管理的运用和实施,对中药药剂管理质量及服务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冯建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药外敷配合中医药内治疗法治疗小儿肺炎喘嗽

    目的:评价中药外敷配合中医药内治疗法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60例小儿肺炎患者,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结合中药内治法治疗,予以抗感染、化痰,雾化吸入等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合用温肺散外敷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咳嗽减轻至轻度或消失时间、水泡音评分.结果:咳嗽减轻至轻度或消失时间、水泡音评分、临床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中医辨证与体质辨证基础上,采用中药内服、中药外敷合治小儿肺炎喘嗽,能够加强临床疗效.

    作者:张宁;张葆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疗效观察

    目的:对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接收的62例中风偏瘫患者为治疗对象,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31例治疗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治疗组采用的补阳还五汤加减总有效率为93.55%,与对照组相比较高(P<0.05),比较具有明显差异性.结论:应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中风偏瘫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王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目的:分析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2月到2017年2月收治的131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资料,基于患者所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为辩证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应用维生素B1、甲钴胺等常规治疗,辩证组在此基础上采取辩证分型为气虚血瘀、阴虚血瘀、寒凝血瘀、痰瘀阻络及肝肾亏虚型,分别采用补阳还五汤、芍药甘草汤合桃红四物汤、当归四逆汤、茯苓丸合活络效灵丹及壮骨丸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辩证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3.52%,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58.73%对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论治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作者:刘淋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医内科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效果观察

    目的:对应用中医内科来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探讨.方法:随机抽选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80例特发性间质性肺炎患者,将这些患者根据就医顺序均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模式的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内科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后,一方面,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另一方面,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总有效率有明显的差异,由于P<0.05,故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结论:经过治疗后可以得出对特发性间质性患者采用中医内科进行治疗,不仅能使患者出现较少的不良反应,也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值得被推广应用至临床上.

    作者:周文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刘方柏辨治顽固性便秘的临床经验撷萃

    由于社会老龄化和不良的生活习惯,当今社会患便秘者越来越多,而滥用泻药或久不重视,导致更多人发展成了顽固性便秘.正是基于这种迫切的临床实际需要,刘方柏主任医师深入研究顽固性便秘的病因、病机,从气、阳、阴血津液、脏腑角度精选处方用药,临床疗效显著.本文将跟师所得相关经验体会,撮其要进行整理,并以典型病案加以验证,以期由此对刘老的学术思想,临证思维加以体悟,也希望对临床顽固性便秘的辨治有所裨益.

    作者:陈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小儿宣肺涤痰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在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治疗时,使用小儿宣肺涤痰汤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44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患者使用常规西医治疗,并归为对照组,针对另外4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小儿宣肺涤痰汤治疗,并归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治疗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7%,观察组患者明显较高,两组比较P<0.05则说明差异明显.结论:小儿宣肺涤痰汤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痰热壅肺证的临床效果观察发现,其相比常规的西药治疗而言,能够及时改善患者情况,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因此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作者:王文杰;李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来我院治疗高血压的120例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比较组和研究组,每组各60例.比较组采用西药治疗,研究组则采用中药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不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优于比较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比较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16.7%,比较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研究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温胆汤用于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雒秋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丹参川芎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丹参川芎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的辅助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丹参川芎注射液静滴,14天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P<0.05).两组治疗后均可以明显提高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降低血液粘度和红细胞聚集指数(P<0.05或P<0.01),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注射液可改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病人血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改善血液粘度.

    作者:何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动态血压探讨

    目的:探究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高血压病的动态血压.方法:搜集我院2016年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中医辨证分型治疗动态血压的效果,并与治疗前的动态血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后的动态血压方面,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8.25±10.78)mmHg、(88.03±9.15)mmHg,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07.62±9.40)mmHg、(71.36±8.54)mmHg,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辨证分型应用于老年高血压的动态血压治疗中,疗效显著,有利于动态血压水平的降低,值得推广.

    作者:李丽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76例,采用动态化随机单双号的方式进行分组,共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38例,采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小于0.05),且加用通心络胶囊服用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未增加,两组对比没有显著差异(P大于0.05).结论: 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黄玉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探讨

    目的:利用中西医结合治疗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对其临床效果进行研究讨论.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将其分至两组,一组采用口服西药的方法为患者治疗,另一组则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为患者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心电图疗效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全面检查.结果:临床疗效方面,结合治疗组效果显著率(56.67%)和总有效率(96.67%)均要高于常规治疗组的效果显著率(36.67%)和总有效率(76.67%).心电图疗效方面,结合治疗组的效果显著率(60.00%)和总有效率(90.00%)同样要高于常规治疗组的效果显著率(33.33%)和(70.00%),并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效果明显,心电图疗效显著,且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低,值得推广.

    作者:张乾淑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免疫炎性反应与依巴斯汀临床疗效及机制分析

    目的:探讨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免疫炎性反应与依巴斯汀对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临床疗效与机制分析. 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诊断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120例,均为急性荨麻疹患者.取同龄健康人群组60例作为正常组. 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Th2、Th17与Treg亚群T细胞比例,计算Th1/Th2,Th17/Treg比值,比较两组患者免疫炎性反应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IL-6、IL-10与IL-17水平间相关性.入组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以信封法随机分为依巴斯汀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依据全国高等医学教育本科教材《皮肤性病学》第七版给予对症处理.依巴斯汀组患者给予依巴斯汀10mg/天治疗,观察时间为1个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IL-10、IL-17与Th1/Th2,Th17/Treg比值变化. 结果:变态反应性疾病组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Th1/Th2比值下降,Th17/Treg比值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态反应性疾病组患者血清IL-6与IL-17呈直线正相关(r=0.786,P<0.05),血清IL-10与IL-17呈直线负相关(r=-0.818,P<0.05).给予依巴斯汀治疗后,患者血清IL-6、IL-17水平下降,IL-10水平升高,Th1/Th2比值升高,Th17/Treg比值降低,临床有效率提高,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体内存在免疫、炎性反应.依巴斯汀可以下调血清炎性反应水平,调节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功能失衡,对于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患者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杨晓静;冯冬梅;朱由瑾;温丽英;姚秀叶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在呼吸衰竭急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88例呼吸衰竭急诊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44例患者联合低流量持续吸氧治疗(即为对照组),44例患者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有42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95.5%;对照组有37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84.1%;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vs),实验组患者治疗后PaO2、PaCO2、FEV1%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项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结论:对于呼吸衰竭急诊患者在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能有效纠正个体缺氧以及二氧化碳潴留,临床治疗效果好.

    作者:黄群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老年患者深静脉置管后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方法及效果

    目的:总结老年患者深静脉置管后静脉炎的预防性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行深静脉置管的80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湿热敷预防性护理)及观察组(红外线照射+湿热敷预防性护理)各40例,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率7.5%、护理满意度95%,对照组静脉压发生率17.5%、护理满意度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老年患者深静脉置管后红外线照射+湿热敷预防性护理有助于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可作为优选预防性护理方法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吴聪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的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的发生,为预防、治疗以及健康宣教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提供新的临床指导思路和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5年6月在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此期间2型糖尿病患者DR的患病率为47%.DM病程、吸烟史、饮酒史、合并周围神经病变与DR的发生发展有关.结论:①随着病程的增加,DR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每增加1年,DR发生风险增加10%.②DR多发生在病程长、具有吸烟饮酒史并且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③病程、吸烟史、饮酒史和合并周围神经病变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

    作者:侯丹;张春玲;陈露;刘洹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早期预警评分在肺炎婴幼儿病情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通过对比两种儿童早期预警评分系统的应用效果,探讨更合适肺炎婴幼儿的预警评分系统;方法:应用Brigton PEWS和改良的PMEWS对295例住院肺炎婴幼儿做自身对照的评分,≥4分或得分增加大于2分或出现红色栏目中的任何情况被认为是高危,与患儿是否转入ICU治疗为结局做比较,计算两种评分方法对入住ICU的阳性、阴性预测值,敏感度和特异度等;结果:两种预警评分结果相比,X2=26.955,P <0.01;Brigton PEWS标准评分高危对入住PICU的阳性预测值为0.889,阴性预测值为0.979,敏感度为57.1%,特异度为99.6%,ROC曲线下面积0.963;PMEWS评分高危对入住PICU的阳性预测值为0.778,阴性预测值为1.0,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98.6%,ROC曲线下面积0.993;两种评分的符合率78.6%,Kappa=0.693 .结论:PMEWS更适用于住院肺炎婴幼儿的早期预警评分.

    作者:唐晓燕;黄丽娟;孙艺;岑家蓓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帕米膦酸钠治疗骨转移引起疼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帕米膦酸钠治疗骨转移引起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骨转移癌症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总计30例患者,对其使用帕米酸钠进行治疗,治疗后,观察其止痛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中,显效的为12例、有效的15例、无效的3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0%(27/30),除1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发热的情况,其余患者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并且该患者在经过相关治疗后1日内便退热.结论:帕米膦酸钠治疗骨转移引起的疼痛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的程度,减少患者的痛苦,并且安全性较高,患者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华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和治疗

    目的:分析肝胆手术后胆漏的原因、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0例肝胆手术后发生胆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发病原因、预防措施以及处理方法等进行研究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有1例为Ⅳ型,2例为ⅢC型,1例为ⅢB型,1例为ⅢA型,4例为ⅡA型,1例为I型;对患者进行不同内镜治疗、介入B超腹腔置管引流和不同口手术治疗后,均全部治愈.结论:肝胆手术后胆漏出现的原因错综复杂,临床上应该做好充分的预防工作,处理时注意多元化、个体化相结合.

    作者:张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小儿双清颗粒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价值探究

    目的:探究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采取小儿双清颗粒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我院经诊断确诊为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儿80例纳为本次参研的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前者行小儿热速清口服液治疗;后者行小儿双清颗粒治疗.治疗后统计对比两组疗效、体温恢复时间、不良反应与治疗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疗效97.5%与满意度97.5%高于参照组77.5%、75%,体温恢复时间短于参照组,P<0.05,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可明显差异,P>0.05,统计学意义未成立.结论:将小儿双清颗粒运用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作者:叶万玲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分级加压弹力袜预防与治疗VET的研究进展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发病率高、危险性大,预后不良,病死率仅次于肿瘤和心机梗死.加强护理人员对 VTE 的认识及其有效的预防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护理人员对 VTE 的认识,熟悉 VTE 的常见症状和体征,掌握其紧急救援措施,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宣教,可以有效地避免因分级弹力袜使用不正确带来的损害.

    作者:张晓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应用在献血后穿刺点按压情况方面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了解献血者对施予优质干预的可靠性.方法:选择122例因献血而于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进入我站各采血点献血者,均予以采血,随机分组:Ⅰ组60例施予传统按压干预,Ⅱ组62例则统一施以优质干预,统计其按压情况及其满意率.结果:Ⅱ组献血者穿刺部位的按压质量、满意率均优于Ⅰ组,P<0.05.结论:对于献血者,在对其穿刺部位展开按压时,施予优质干预可靠性强,值得推荐.

    作者:王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探析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副作用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效果、并发症及副作用.方法:将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患者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分别对其手术效果、并发症及副作用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实际临床效果.结果:3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术后疼痛即刻消失有31例,术后3个月疼痛症状缓解率为97.4%;3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14例患者出现眩晕、5例患者出现面部疱疹及面部感觉减退、2例患者出现听力减退、2例患者发生感染及2例头疼.但无疼痛症状消失后再复发患者,无明显副作用.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效果显著,尤其是在动脉压迫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的疼痛缓解效果更佳,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朱俊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一种新型体外皮肤腐蚀TER测试仪的构想与实现

    本研究针对目前体外皮肤腐蚀TER测试试验的实现没有现成的、简便的、可供现场快速筛查的仪器设备这一现状,从实际使用需要出发,研制出了一套新型的体外皮肤腐蚀TER测试仪.该测试仪采用一体化设计,将电阻测量部分和皮肤试验平台部分合二为一,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同时,采用了嵌入式智能处理器,实现了功能的自动化,并采用Windows CE操作系统以实现试验数据的自动记录和存储.另外,还设计了有线网络连接端口,可实现数据的远程共享.配备了多个测试管,可实现多个样本的同时测量,提高测试效率.并设计有防风罩,可降低外在因素的干扰,减少试验误差.还对电极的高度进行了统一规定,使每根电极都带有定位机构,保证测量一致性.该装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陈小青;虞维娜;马中春;孙运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DNA指纹技术研究及应用进展

    本文归纳整理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对DNA主要指纹技术进展及在食品产地溯源、啤酒工业、中药质量控制、亲子鉴定、农作物生产、真菌分类等领域的应用进行阐述,有助于全面了解DNA指纹技术研究进展及应用情况.

    作者:邢露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液透析患者抑郁状况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血液透析患者的抑郁状况,探讨患者抑郁障碍发生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12例MHD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障碍评定量表评分,分为抑郁障碍组和非抑郁障碍组,在组间进行性别、年龄、医疗付费、婚姻情况、文化程度、透析时间和是否在职的比较. 结果:66.4%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障碍;两组间性别、年龄、医疗付费、婚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在职、透析时间和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发生抑郁障碍较高,与文化程度、透析时间和是否在职有关.

    作者:贾凤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表在重症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应用于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历史对照,收集我科室2016年4月到2016年6月间重症患者肠内营养患者50例为对照组,统计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喂养达标率的情况.通过外出学习,改进护理方法,以科室 2017年4月到2017年6月同条件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平均为66.83%,观察组为89.46%,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肠内营养耐受评估表》对重症患者进行规范评估和处理,可以提高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标率.

    作者:李苓;倪龙梅;周伟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清β-HCG与孕酮联合测定对早期异常妊娠的诊断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血清β-HCG和孕酮联合测定对早期异常妊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132例正常妊娠产妇为对照组,同时期78例异常妊娠患者作为观察组,利用免疫发光技术分析检测所有孕妇的血清中β-HCG和孕酮的含量,分析血清中β-HCG与孕酮联合测定对于异常妊娠的诊断价值.结果:经过统计学分析,正常宫内孕产妇的血清β-HCG与孕酮的含量比异常妊娠产妇的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期异常妊娠的产妇临床上用血清中β-HCG与孕酮进行联合测定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冉茂慧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密云区小学生呼气流速指标在空气污染前后变化研究

    目的:研究空小学生呼气流速指标在空气污染前后变化.方法:采用随机分级整群抽样,测量肺功能呼气量指标.结果:肺功能呼气流速指标空气污染前高于污染后.除空气污染后的FEF50%外,空气污染前后PEF、FEF25%、FEF50%、FEF75%不同年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级低.结论:学校、家庭、社会在空气污染时应加强对小学生的防护,尤其是低年级学生.

    作者:滕克强;郑德生;冯月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的手术的临床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使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需接受全胃切除术的病患随机分40例为进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手术的观察组以及余下40例为进行开腹全胃切除手术的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病患在术中平均失血量、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平均住院时长等临床数据差异.结果:和进行开腹全胃切除手术的对照组相比,进行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手术的观察组在术中平均失血量、肠蠕动功能恢复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平均住院时长等方面均具有显著明显的良好结果,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传统的开腹全胃切除手术相比,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其术中失血量较少、肠蠕动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长缩短等临床效果,具有大范围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杩栋赫;张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新型骨牵引支架辅助器具的研发制作与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新型骨牵引支架辅助器具对骨牵引患者预防足下垂及内外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及传统下肢固定保护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给予新型骨牵引支架辅助器具的应用,观察比较两组病人的舒适度、便利性、患者的接受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在病人的舒适度、便利性、患者的接受度上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型骨牵引支架辅助器具的应用能够提高病人的舒适程度、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并且减少足下垂及内外旋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更高的患者接受度.

    作者:潘攀;顾春红;周颖;丁小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也是终末期肾衰的元凶,对人体生命健康的危害极大.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遗传易感性、糖和脂肪代谢异常,血流动力学改变、炎症反应,以及细胞因子等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糖尿病的治疗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其发病机制的探究是治疗的关键,本文就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李巧利;全坤;封迎芳;张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阴道超声在诊断异位妊娠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将2014年12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异位妊娠检查的78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征求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后,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腹部超声检查,然后再进行阴道超声检查,终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正确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进行统计.结果: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检查方法之后,阴道超声组的确诊率为87.18%,腹部超声组的确诊率为73.08%,两组出线漏诊的概率分别为8.97%和12.82%,腹部超声组的误诊率(14.10%)要高于阴道超声组的误诊率(3.85%),两组数据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将阴道超声用于异位妊娠的诊断过程当中,确诊率更高,出现误诊和漏诊的概率低,方法较为简单,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少,效果明显,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不同术式的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不同术式的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80例腹股沟疝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选用开放式的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研究组选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的少于对照组,同时患者在术后出现的并发症情况也少于对照组,组间的数据相对比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相对于采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腹腔镜疝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

    作者:程廷涛;周明强;程晓波;张仲明;王华;谭健;罗孝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病毒性肝炎检测AST与ALT比值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病毒性肝炎检测AST与ALT比值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3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另收集300例健康志愿者,将其设置为对照组.分别对其实施AST(谷草转氨酶)和ALT(谷丙转氨酶)检测,并计算和比较其比值.结果:观察组AST/ALT值0.66±0.14明显低于对照组AST/ALT值1.13±0.31,差异经比较后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病毒性肝炎患者实施临床诊断时,通过检测AST与ALT比值可取得较好的诊断效果,有较高临床意义.

    作者:姚崇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女性基础激素水平测定对卵巢功能的评估作用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联合女性基础雌激素水平测定对卵巢功能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73例不孕症女性为观察组,另选75例正常女性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受检者进行经阴道三维超声与女性基础激素水平检测,分别对经阴道三维超声、基础激素水平检测、联合检查的敏感性、特异度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FSH、LH、E2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FC数目、FI值、VFI值、卵巢体积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VI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检查的敏感度及特异度高于单独经阴道三维超声与基础激素水平检测(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联合女性基础激素水平评估卵巢功能具有较高的特异度、敏感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国丽;徐秋红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2012-2016年灵武市碘缺乏病监测结果及防治措施探究

    目的:对我市2012-2016年碘缺乏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同时探究防治措施.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市居民户食用盐样品中随机选取300户作为样本,现场给予半定量检测并送到实验室进行碘含量检测;然后利用分层抽取样本人群(学生、育龄妇女、孕妇)的方法以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结果:本组探究中,碘盐合格率、碘盐不合格率分别是2012年100%(300/300)、0(0/300),2013年99.67%(299/300)、0.33%(1/300),2014年97.67%(293/300)、2.33%(7/300),2015年96.33(289/300)、3.67%(7/300),2016年90%(270/300)、10%(30/300);碘盐合格率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对于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程度为90.00%(18/20),明显高,育龄妇女次之,分别对比学生组间数据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需要从两方面进行碘缺乏病防治:增加合格碘盐覆盖率、加强碘缺乏病危害以及健康知识的宣教.

    作者:蒋顺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达拉特旗树林召镇0-6岁儿童健康状况及干预措施探讨

    目的:对树林召镇0-6岁儿童健康状况进行探析,同时探析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基层卫生院自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所接诊的来自树林召镇的9个村的4000例0-6岁儿童的临床资料,每年选取1000例,所有儿童均给予健康体检,统计儿童健康状况,包括生长迟缓、肥胖、贫血、营养不良以及视力低下等.结果:2016年0-6岁儿童生长迟缓发病率、营养不良发病率、佝偻病发病率均逐年降低,2016年0-6岁儿童肥胖发病率、视力低下发病率均逐年上升,对比2013年、2014年、2015年对应组间数据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2016年0-6岁儿童贫血发病率对比2013年、2014年、2015年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给予树林召镇0-6岁儿童健康状况针对性干预措施,可促进儿童身体健康成长.

    作者:张美蓉;张文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重庆市某高校教职工健康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该校教职工整体健康状态,为校医院慢性病的防治提供依据,确定疾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制定防病治病措施,指导教职工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方法:对该校568名在职教职工的体检资料为研究资料,重点讨论体检中发现的病种,按照主要疾病进行分析讨论.结果:568例中,体检异常总检出率83.10%,男性异常检出率占所有男性的85.08%,女性异常检出率占所有女性的8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异常前8位依次为乳腺增生、子宫附件异常、心电图异常、盆腔积液、高尿酸血症、血脂异常、痔、贫血.男性异常前8位依次为超重(肥胖)、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前列腺增生、肝肾囊肿、心电图异常、乙型肝炎、肝功能异常.结论:体质指数异常、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心电图异常是高校教职工患病率较高的疾病,男性教职工前列腺增生,女性教职工乳腺增生、子宫附件等专科疾病,也是影响男、女性健康的重要疾病.

    作者:许清华;吴秋桃;蒋宗伦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安亭镇老年人健康状况与照护需求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上海市嘉定区安亭镇老年人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为如何为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自制问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919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从基本情况、健康状况、日常生活自理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老年人的基本信息和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与慢性病患病情况;有2031人患有三高类疾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占调查人群总数的69.6%;有822人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占28.2%;有189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占6.5%.14.6%的老年人有照护方面需求.结论:对辖区内老年人基本情况和健康状况的调研,了解照护需求情况,以家庭医生为主体,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提高并改善老年人健康状况、更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高妍;蔡雨阳;王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一起幼儿园手足口病爆发疫情的调查分析

    2016年11月28日黄坛卫生院通过疾病监测系统发现黄坛镇某幼儿园有2例手足口病,即组织专业人员到现场核实调查,29日至30日又到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随着疫情上升,县CDC也到现场指导手足口病防控工作.疫情发生后,当地政府、学校及卫生部门高度重视,及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疫情于2016年12月15日得到有效控制,共发病14人,罹患率为4.42%(14/317),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告如下.

    作者:陈黎华;范玲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大学生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医学生自我口腔预防保健知识方面的掌握程度,为教学内容的取舍及学校预防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我校09级临床医学、检验医学2个专业216人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学生口腔保健意识差,口腔保健知识欠缺等现象存在,学生期望得到口腔保健预防方面知识.结论:大学生的口腔健康知识较薄弱,行为较落后,必须加强医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树立终生维护口腔健康意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用牙、爱牙、护牙的方法是我校今后应该积极开展的口腔保健预防工作.

    作者:杨树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2013-2016年贵州省黔南州手足口病流行特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贵州省黔南州2013-2016年手足口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的分析,为今后手足口病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对监测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综合分析,对部分手足口病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结果:2013-2016年全州手足口病病例报告1207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93.01/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3-7月,在10-12月出现小高峰,以3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幼托儿童居多.部分患者的病原学检测结果以柯萨奇病毒A16 型(CoxA16)其他肠道病毒为主.结论:黔南州近年来手足口病发病逐年呈下降趋势,但在2016年又反弹升高,仍然是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今后手足口病防制工作应加强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肖靓靓;罗彤;古明宏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饮食控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缓解效果研究

    目的:研究饮食控制对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缓解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均4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饮食控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口腔溃疡缓解效果、口腔疼痛程度、溃疡愈合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结果:研究组口腔溃疡缓解效果明显高于参照组、且口腔疼痛程度、溃疡愈合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给予饮食控制治疗,既可提高口腔溃疡缓解效果,又可减少口腔疼痛感、溃疡愈合时间与恢复正常进食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潘延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7~18岁学生视力低下状况分析

    目的:对7~18岁学生视力低下情况进行分析,为学生视力低下预防控制对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资料来源于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数据,利用卡方检验对率及构成比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视力低下总检出率为57.3%,男性54.0%,女性60.8%(P<0.001);随着年龄增长,视力低下的构成情况由以轻度为主逐渐转向以重度为主(P<0.001).结论:青春期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上升快、视力低下程度进展快,其中乡村学生视力低下检出率仍呈上升趋势.

    作者:胡耀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某单位职工三年体检结果分析及健康促进策略探讨

    目的:探讨开县人民医院职工三年体检结果分析及健康促进策略.方法:随机抽取我市开县人民医院体检中心2013年、2014年、2015年各100例体检职工进行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健康促进策略.结果:男女职工体检异常率高的疾病是:主动脉硬化、尿酸偏高、高血压、血流流变学异常、肝囊肿、甘油三酯偏高、脂肪肝、泌尿生殖系统异常、肝囊肿;其中女职工的检出率高的是阴道炎、宫颈炎、乳腺增生以及子宫肌瘤等.2013年、2014年、2015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该单位的职工威胁健康的因素较多,应该结合职工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提高职工的自我防护能力,进一步强化职工的健康理念.

    作者:陈果;汪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

    本文主要对我国目前的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当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提高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中的安全意识,避免生物安全问题的发生.

    作者:吴庆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多媒体和传统授课方式相结合在泌尿外科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媒体和传统授课方式相结合在泌尿外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 2017年 1月我院泌尿外科临床见习生作为研究对象,共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前者采用传统授课方式,后者采用多媒体和传统授课方式相结合方式,比较两组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对照组和研究组理论知识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研究组实际操作评分分别为(75.7±7.5)和(85.8±7.6),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100.0%,后者显著高于前者(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多媒体和传统授课方式相结合可提高见习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而且更容易受到学生欢迎,值得临床参考和使用.

    作者:杨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基于云计算平台分析社区健康管理的革新思路

    社区健康管理工作是近年来国家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中的重点,其对于社区居民的健康,具有指导和管控的积极作用.目前国内医疗健康社区服务中心存在着相关工作人员不足的普遍问题,导致其工作无法有效开展,无法满足社区居民需求.通过云计算平台技术构建社区系统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对社区内居民的健康情况的实时监测,进而缓解人员不足的问题,提升社区服务质量和居民健康.

    作者:兰君礼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南方梅雨季节的药品保存体会

    目的:总结南方梅雨季节的药品保存体会.方法:选取我院西药房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未实施药品保存管理,观察组根据梅雨季节西药的保存情况实施药品保存管理,对比两组药品的合格率、损失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药品的合格率与损失率依次为83.4%、11.5%,观察组依次为95.2%、6.0%,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为89.0%,观察组为98.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南方梅雨季节的药品保存情况实施药品保存管理措施,可明显提升药品合格率与患者满意度.

    作者:吴颖颖;朱丽琴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PDCA循环管理法在儿科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儿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在本院实习的护生35名作为实验组,采用PDCA循环管理带教方法;对照组选取上一年度实施常规带教的实习护生35名.结果:实验组基础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对教学管理、带教老师的评价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在儿科带教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作者:刘林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普放登记检查流程改进探索

    医药卫生体制的改革在逐步深入,我国医院管理水平也不断发展,由于受检者需求的多样化,对医疗服务的也求越来越高,医患关系的主导权变化,需要医院进一步提高医疗的服务水平.普放科作为医院医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工作质量对医院整体质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普放科检查工作是登记后统筹安排,因此,登记流程直接影响放射科的质量控制效果,本文对普放科登记检查流程的改进进行了探索.

    作者:刘凤君;许国琼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以医院信息系统探究为基础的医院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疗制度的不断完善,对医院的信息管理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的医院信息系统正面向功能的全方位、操作的简明化和数据的大型化方向进行发展.信息系统是医院管理和建设中不可替代的重要成分,良好的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保证医院医疗工作的质量,促进医院的高效运转,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医院的管理成本.文章主要分析了医院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和层次结构,并进一步研究和探讨了医院信息管理体系的构建策略,希望能够有效地促进医院的信惠化建设,进而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作者:刘永涛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以专题讲座为基础结合典型病例分析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索以专题讲座为基础结合典型病例分析在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通过典型病例分析讨论,创建问题情境来引入相关专题讲座进行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教学活动. 结果:观察组实习学生综合成绩优于对照组,在综合分析能力、语言沟通、主动探索性、团队精神等方面明显提高.综合考核和问卷调查显示,81%以上的学生认为专题讲座结合典型病例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专题讲座结合典型病例教学法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独立自主性,增强了对问题的探索精神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作者:张慧;刘建勇;吴卫东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外事工作对医院人才培养的作用及途径分析

    医院作为服务型非营利机构,为了更好的为民众提供医疗服务,需要吸纳和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面对日益变化的内外环境,医院对外交流与合作对人才培养的作用不断增强.加强外事工作管理,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对于丰富医院人才储备,提升医院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促进我国卫生事业快速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郭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分层培训在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研究分层培训在护理人员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6月于我院正常进行工作的护理人员422人,依据护理人员的年龄、学历、工作时间、知识与技能等内容的分析结果分为A、B、C三个小组,制定分层培训计划及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严格的分层培训.评价培训前后专业知识与技能、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综合能力得分;结果:培训后,所有分层培训人员专业知识与技能、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综合能力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层培训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突发事件处置能力、综合能力,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梅;朱德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医院精神心理科水痘爆发的调查报告

    目的:探究医院精神心理科水痘的临床表现、爆发原因和控制措施.方法:以我院2017年3月13日-2017年3 月 19日发生的3例水痘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临床表现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通过对传染源的控制、传播途径的切断以及易感染人员的管理,所有水痘患者全部转诊,进入观察期后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导致本次水痘爆发的原因主要有医院疾病检查工作未到位、精神科医务人员知识及经验的缺乏、病房环境的不干净卫生,通过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以及易感染人群的管理,全部水痘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王录叶;黄敏捷;陈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血袋回收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意义及方法探讨

    医院输血科是为急需抢救患者提供血源的重要科室,承担着血型检查、血源储存、交叉配型等工作[2].近年来,我国输血医学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因输血引发的医院感染报道也有所增多.为确保输血安全,控制输血感染率,应从多方面做出努力.本文从血袋回收及血袋回收制度的基本定义出发,简要分析了血袋回收对预防医院感染的意义,并详尽探讨的血袋回收制度的落实方法,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提供理论参考,以提升血袋回收成效.

    作者:米琳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消毒供应中心清洗环节质量控制与个人防护

    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确保医疗器械等消毒工作的有效落实,加强对预防感染工作的检查验收,是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成效与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重要工作环节.本文主要从建立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选择正确的清洗方法、确保医疗器械的爆管工作等方面入手,保证了供应物品的清洗质量,同时也做好自身防护,避免自身感染,以从根本上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靳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基于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医院人事管理创新思考

    目前社会处于全面高速发展阶段,人们普遍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于医疗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现在进入大数据时代,对于医院医疗建设理念更要推陈出新,加速新型医疗改革创新,构建一个系统化的规范性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其中,加强医院人事管理是医疗改革创新的重中之重,在大数据时代下,结合大数据时代新技术,利用计算机进行医院人事管理,提升医院人事管理水平.以下文中针对大数据时代下的医院人事管理的现实意义和改革创新作出简要分析和建议.

    作者:任婷蕾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幼儿园膳食的合理搭配与营养均衡研究

    幼儿具有旺盛的新陈代谢,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其身体对营养的需求必须得到充分满足,充足的营养来源于膳食的营养搭配.通过加强膳食研究,为幼儿的营养均衡膳食提供理论参考,从膳食观念的深化、餐前活动、食育体验等落实营养均衡膳食.通过膳食的科学调配,提高营养成分摄入的合理性,制定四季膳食,符合幼儿发育规律.通过规范膳食管理,有助于保障膳食质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张丽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牦牛骨小分子肽构筑人体免疫的坚固防线

    牦牛是高原牧区的主要家畜之一,大都繁衍生息在中国青藏高原及周围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因牦牛长期生活的环境属于无污染的天然高寒地带,其全身包括毛、皮、血、骨、骨髓等都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其中占牦牛躯体总生物量的1/3的骨骼营养丰富,不仅含有丰富的钙质,还含有骨蛋白、骨多肽、骨多糖,以及磷、镁、锰、锌、铜等骨生长必需的全骨营养素.为了更好的服务现代人健康,科研工作者应用现代制备工艺,对牦牛骨进行酶解,提取出能够更好作用于人体的牦牛骨小分子肽.

    作者:吴长海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异位妊娠危险因素新研究进展

    异位妊娠为妇产科常见病种,对患者身体及心理都会造成极大伤害.笔者对异位妊娠相关危险因素开展综述,以期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借鉴与参考.

    作者:王国英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小儿手足口病特点及新护理进展

    手足口病是一种因多人肠道病毒感染所造成的急性传染病,通常发于3岁及以上小儿,具有流行性高、临床症状严重等特点.小儿手足口病的管理措施主要为预检分诊和消毒隔离.对于小儿手足口病的护理,主要包括发热护理、口腔护理、皮肤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以及并发症护理等内容及措施.

    作者:卢金桂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重视社区医院影像科的集中读片讨论

    在大数据、云服务等高科技诊疗体系下发展起来的医学影像诊疗中心模式,使社区医院的影像科被取代的风险日趋严峻.借助上级医院专家大查房的机遇,运用多科室协助的方式,创新开展多层面的集中读片讨论会,旨在提高社区医院影像科室的整体诊疗水平,助力社区医院诊疗水平上新台阶.

    作者:李华翔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认知与困惑

    急性胃肠功能障碍是一种继发于创伤、烧伤、休克、全身严重疾病的胃肠道急性病理改变,该疾病的主要特点为胃肠道黏膜损伤及其屏障与运动功能损坏,其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本文综述近几年来对于急性胃肠功能障碍的认知与困惑,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罗立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各亚型临床病理特点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乳头状癌(thyroid papillary carcinoma)是甲状腺癌中常见的一种,甲状腺乳头状癌生长缓慢,但仍属致命性疾病,病变大多局限于颈部,治疗以手术为主.首次治疗恰当,可提高治愈率.由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恶性程度低,肿块生长慢,多无不适.病史可数月至数年,甚至长达数十年.本文将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各亚型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各项研究指标进行综述.

    作者:王薇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以及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疾病和疑难杂症在如今的治疗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医疗技术的进步使得我国居民的健康更加有保障.据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延长导致了中国已经提前进入到老龄化社会,因此随着这种情况的出现人们开始对康复医学逐步了解并重视起来.本文从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的发展现状为切入点,进而为中西医结合康复医学发展的优化策略提出建设性意见.

    作者:罗金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