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国际刊号:1008-6358
  • 国内刊号:31-1794/R
  • 影响因子:1.00
  • 创刊:1994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上海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临床医学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3期文献
  •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诊断及治疗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NETs)非常罕见,在所有胰腺肿瘤中的比例不足5%[1].复习我院近20年的胰腺癌诊治临床资料,属于此类疾病者仅3例.传统认为胰腺NETs起源于胰腺胰岛细胞,而现在认为起源于具有多极分化能力的胰腺导管细胞.胰腺NETs与机体其他部位的神经内分泌癌具有相类似的特征.近年来随着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的广泛应用,对神经内分泌癌的认识有很大的进展,其类型不断增多,然而关于胰腺NETs研究的报道国内外仍然较少.

    作者:戎叶飞;楼文晖;靳大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骨髓干细胞归巢损伤脏器机制的研究概况

    大量的研究发现:当脏器损伤发生后,骨髓会迅速动员多种干细胞迁移至病变处,产生自然的代偿性修复;而通过各种途径引入体内的外源性骨髓干细胞,也会定向归巢至损伤处,发挥治疗作用,但其中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

    作者:马军;葛均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工气管移植的研究

    人工气管的研制,是当前一个研究的热点,也是一个难点,对于气管超限度切除后的替代物的选择和应用依然是气管重建外科所面临的挑战性问题.气管作为单根无匹配结构,具有其解剖结构上的独特性,加上手术的复杂性,特别是在寻找重建气管材料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以克服的困难,使得气管外科的发展较胸外科其他领域相对滞后.

    作者:纪波;曾亮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肾纤维化及γ-干扰素的治疗

    肾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病终末期的基本病理变化.肾纤维化的特点是Ⅰ、Ⅲ和Ⅳ型胶原、纤维连接蛋白、各种蛋白聚糖等在肾组织基底膜和肾间质不恰当的积聚和分布,导致正常组织结构破坏,肾功能丧失[1].因此,肾纤维化已成为近年来肾脏病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拟对近年来肾纤维化研究的重要成果和γ-干扰素在其中作用的研究作一系统介绍.

    作者:刘江;梁华;杨敏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良性肿瘤,呈雌激素依赖性.临床和尸检资料显示:35岁以上妇女中有20%~40%患子宫肌瘤.月经过多为子宫肌瘤常见的症状,其他常见的症状包括痛经、由于子宫增大引起的腹胀和局部压迫症状等.子宫肌瘤还可导致不孕和晚期流产.

    作者:李欣;杨丹;王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物介绍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本期部份作者简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剂量盐酸戊乙奎醚用于全麻术前用药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不同剂量戊乙奎醚作为术前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择ASAI-Ⅱ级病人30例,按照戊乙奎醚的剂量大小分为3组,即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芬太尼、硫苯妥钠、琥珀胆碱快速静脉诱导,异氟醚吸入全麻维持,间断追加维库溴胺和芬太尼维持肌松和镇痛.记录无创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体温和呼吸频率,唾液分泌量、口干程度、麻醉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分别记录.结果:3组病人的组内比较表明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呼吸频率和体温与基础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各时间点的组间各值比较亦无显著差异(P>0.05);对唾液分泌量和口干程度而言,肌注药物后30min和术后1h较基础值有显著差异(P<0.05),以上两个时间点的不同剂量的组间比较表明,以高剂量组的肌注后30min的唾液分泌量和口干程度明显(P<0.05),术后1h时间点3组之间的唾液分泌量和口干程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戊乙奎醚低、中和高剂量均可以安全和有效的作为全麻病人的术前用药,减少围术期唾液腺的分泌和口干程度持续时间更长.

    作者:张爱萍;吴民慧;朱小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二维超声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二维超声对于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7例(44个)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灰阶超声图像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结果:37例中单发35例,多发2例.44个肿瘤中实质性肿块29个(65.9%),囊实混合性肿块1 5个(34.1%),实质性肿块中低回声型多(69%).绝大多数肿瘤边界清晰.不同大小肿瘤中,囊实混合回声型所占比例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二维超声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俞清;刘利民;季正标;袁锦芳;王文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36例桡神经嵌压神经肌电图分析

    桡神经是支配上肢伸肌运动的主要神经,据神经解剖特点,易于在外侧肌间隔(螺旋沟)和旋后肌处发生嵌压.引起受损部位以下的伸肌无力、萎缩.常表现为不同程度垂腕或伸腕力弱和手指不能伸直.本文对1989年~1999年间,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36例有上述症状的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并作如下分析.

    作者:马淑霞;贾月霞;朱文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

    心肌梗死所致的细胞丢失、瘢痕形成和心室重构是影响心脏功能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顽固性心力衰竭的病理基础.目前的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及冠脉旁路手术能够改善心肌缺血,但却不能逆转已经坏死的心肌,而心脏移植的供体少、费用高及慢性排异反应等缺点也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干细胞作为一种新型的细胞移植供体,在治疗心梗及心衰等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着诱人前景.骨髓干细胞的组成很复杂,包括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以及其他功能不明的干细胞.本研究探讨了杂种犬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植入梗死心肌后的分化能力及对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燕;张运;张梅;安丰双;姚桂华;仲琳;孙文宇;丁士芳;张鹏飞;王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2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胃镜检查体会

    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是指十二指肠球部以后的溃疡,即从第一环形皱襞开始至十二指肠空肠曲部所发生的溃疡.十二指肠球后溃疡胃镜检查易漏诊.本文总结我院近5年中经纤维胃镜检出的12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临床表现和内镜特点,供基层同道参考.

    作者:沈家豪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美卓乐联合缓释茶碱布地奈德序贯治疗中度哮喘的作用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美卓乐)联合缓释茶碱(舒氟美)序贯治疗中度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60例中度哮喘急发患者采用开放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两组.(A组)30例:给予美卓乐20mg口服,每日一次,加无水缓释茶碱0.2g,每12h口服一次,加吸入布地奈德400μg每日2次,7d后美卓乐逐渐减量,疗程4周,第4周完全停用口服美卓乐,而继续使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B组用无水茶碱0.2g每12h口服一次,加布地奈德400μg吸入,每日2次,疗程4周.结果:根据治疗后症状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及起效时间,及治疗前后的肺通气功能(FEV1.0)等显示,A组起效快,服药1d症状开始缓解,肺部哮鸣音平均4d消失,治疗4周肺通气功能(FEV1.0)改善显著,而B组治疗3d才开始症状缓解,肺部哮鸣音平均7d才基本消失,治疗4周肺通气功能(FEV1.0)改善没有A组显著.FVE1.0A组比治疗前提高1.27L/s,而B组提高0.36L/s.临床有效率分别A组90%,B组76.6%,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都少,A组胃痛1例,失眠2例.B组肌肉抽搐1例,夜尿多1例.两组对血像及肝肾功能无不良影响.结论:皮质激素、无不茶碱及布地奈德联合治疗中度哮喘发作比仅用后两者治疗更有效.

    作者:吴华;陈永华;刘康宁;李德容;郑劲平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甲亢病人的心率变异性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对31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甲亢组)和31例正常人(对照组)的心率变异性(HRV)的分析,进一步了解甲亢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况.方法:对甲亢组和对照组进行24h HRV对比分析.结果:甲亢组与对照组比较其时域指标:SDNN、SDANN明显降低,频域指标:VLF、LF/HF增高(P<0.001,P<0.05),LF、HF降低,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01,P<0.05).结论:通过HRV的变化,进一步说明甲亢患者的交感神经受损和迷走神经失衡.

    作者:朱加加;张矛;许广实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清一氧化氮对肝硬化患者食管动力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对食管动力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影响.方法:本文采用核素扫描法测定42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EV)和30例健康人(HS)食管液体通过时间和胃食管反流,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血清NO含量;并随访1年.结果:EV组血浆NO含量显著高于HS组(P<0.05);EV组胃食管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HS组(P<0.05);EV组中胃食管反流患者的NO含量显著高于无胃食管反流的患者(P<0.05),EV食管动力异常组血清NO含量显著高于EV食管动力正常组(P<0.05);EV食管动力异常组出血率显著高于EV食管动力正常组(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NO含量的升高可能使食管下段括约肌(LES)松弛而产生胃食管反流,进而导致EVB机会增加.

    作者:孙群;陈尼维;朱金水;罗小蓉;姚惠香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结果分析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脑血管病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了解粥样硬化性狭窄在颅内外颈动脉和椎动脉的发生率,对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对脑动脉狭窄的检测,多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彩色双功能超声及磁共振血管造影,很少有金标准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的资料.国内报道动脉狭窄病变部位及比例与国外数据比较有较大差异.本文总结了我院146例病人的DSA及Duplex资料,以了解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并探讨DSA与Duplex在诊断颅外颈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赵晖;陶庆玲;龚承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低分子肝素钙雾化吸入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雾化吸入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10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雾化吸入,100IU/kg,q.12h,疗程7d,治疗前后监测肺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气分析、血凝及纤溶指标,治疗后评估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平均动脉压下降优于对照组(P<0.05),动脉血氧分压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血凝及纤溶指标有变化但未引起出血现象,治疗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在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变化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雾化吸入可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肺动脉压,改善肺通气功能.

    作者:李海明;张华茹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连续性肾替代治疗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预后的影响

    目的:对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病人使用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研究它对各种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1β,IL-6,IL-8)的清除作用,通过调控炎症反应阻断SIRS向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发展,降低MODS的发生,提高SIRS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应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抢救15例急性重症肾衰伴SIRS患者(Ⅰ组)及23例肾功能衰竭前的SIRS患者(Ⅱ组).结果:两组患者TNF-α、IL-Iβ、IL-6均明显升高,经治疗后均降低,但Ⅱ组降低更明显,两组对照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Ⅰ组15例全部发生MODS,10例死亡;Ⅱ组23例其中6例发生MODS,4例死亡,两组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CRRT能有效地清除各种炎症介质,在肾功能衰竭前的SIRS患者应用CRRT能有效地阻断SIRS向MODS的发展,抢救成功率明显提高.

    作者:容永璋;孙玉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1例过敏性血管炎的临床分析

    过敏性血管炎也称变应性血管炎、白细胞破碎性血管炎、皮肤坏死性血管炎、变应性脉管炎、皮肤坏死性细小静脉炎,它是由于药物或感染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累及皮肤细小血管(细小动脉和静脉,毛细血管),但也可累及其他脏器的小血管而造成多系统病变,呈急性、亚急性和慢性过程.现将我院1993年3月~2003年4月21例有病理诊断的过敏性血管炎住院病人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顾昳丽;徐麦玲;邹和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腹膜透析在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D)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的疗效及机制.方法:24例AHNP患者,在接受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行间歇性腹膜透析(IPD)治疗.PD治疗前后监测病情及生化指标的变化,并测定血中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水平.结果:PD治疗后患者心动过速,呼吸窘迫、腹痛、腹胀等症状明显缓解;总胆红素(TB)、淀粉酶(AMS)、脂肪酶(LPS)、尿素氮(BUN)、肌酐(Cr)明显降低;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和内毒素水平明显下降;24例患者中19例治愈,5例死亡,死亡率为20.8%.结论:PD治疗能降低AHNP并发MODF的病死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杨朝晖;杨军;汪勇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39例SARS疑似病例分析

    SARS病人在暂无快捷特异诊断方法的情况下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和早治疗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对从1630例发热病人中发现1例SARS患者的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刘刚;许宾;邓星奇;陈影;方佩君;徐书生;王晓明;沈英;黄燕;赵燕萍;杨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超声内镜在食管微小平滑肌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在食管微小平滑肌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4例临床诊断微小食管平滑肌瘤患者,行超声胃镜检查后分别予高频电切除或外科手术切除,切除组织送组织病理检查,后对比分析相关资料.结果:24例行超声胃镜检查,显示超声声像以低回声、不均匀回声多见,境界较清楚.12例病变位于黏膜肌层,9例病变位于固有肌层浅层,共21例予高频电切除治疗;3例病变位于固有肌层深层,予外科手术治疗.24例病理检查示平滑肌瘤23例(瘤位于黏膜肌层12例,固有肌层11例).超声内镜检查诊断准确率95.8%(23/24).结论:超声胃镜不仅能对食管微小平滑肌瘤作出准确诊断,而且由于其对肿瘤的起源、范围等探查准确,可为后续治疗的选择提供重要的借鉴.

    作者:李文波;张修礼;陈桂荣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外周血干细胞冠脉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初步临床研究

    随着冠心病发病率的日益升高,如何更有效地降低由此带来的病死率、病残率日益成为研究和关注的焦点.药物、介入、手术治疗能改善心肌缺血和心衰症状,却无法促使梗死的心肌细胞再生,心脏移植也有极大的局限性.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工程技术的发展以及对造血干细胞研究认识的深入,使人们试图将造血干细胞移植到受损心肌组织中增殖替代坏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为缺血性心脏病提供一种全新的治疗策略.国内外研究已取得令人鼓舞的结果.

    作者:马根山;冯毅;陈宝安;高冲;高玲;严金川;丁建东;沈成兴;罗丹;戴启明;陈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胃肝样腺癌临床及病理特点

    目的:为提高对胃肝样腺癌的认识.方法:将本院2例和国内报告的97例胃肝样腺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①临床特点:男性中老年多见.②多发于胃窦.症状无特异性,以上腹部闷痛、腹胀、黑便等消化道症状为主.血清AFP阳性率59.8%.③诊断:钡餐及胃镜可诊断胃癌,由于胃镜下所取组织少,术前确诊胃肝样腺癌较困难,仅占胃癌的9.3%,术后病理诊断是关键.④病理组织学上可见肝癌样区及腺癌区.肝癌样区AFP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占88.7%,AAT阳性表达占91.7%,ACT阳性表达占93.8%.⑤治疗与预后:以根治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预后较胃非肝样腺癌差.结论:胃肝样腺癌与胃非肝样腺癌均为胃上皮肿瘤,血清AFP阳性及免疫组化AFP染色阳性,有助于诊断胃肝样腺癌.而有肝癌样分化是胃肝样腺癌的主要病理特征,也是诊断胃肝样腺癌必不可少的依据.该病易转移至肝脏,预后差.

    作者:许东辉;江显毅;张思宇;方庆全;陈福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以肝脏损害为首发症状的SLE 1例报告

    1临床资料孟素英,女,54岁,因发热伴中上腹不适1个月,乏力伴皮肤巩膜黄染1周于2002年8月3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低热,咽部不适,流清涕等上感样症状,体温38℃左右,不伴尿频尿痛,腹痛、腹泻,咳嗽、咳痰,伴中上腹胀满不适.在外院予抗炎补液及口服中药等治疗,症状未见明显改善.1周前出现乏力、纳差、厌油,继而出现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8月2日外院查肝功能示TB/CB 104.4/82.7(μmol/L),A/G 42/34(g/L),ALT/AST638/858(U/L),同时HBsAg(+).腹部B超示血吸虫肝病,胆囊壁增厚,为进一步诊治入院.患者起病以来神萎,胃纳欠佳,二便尚可,体重未见明显改变.

    作者:佘为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海洛因中毒致急性呼吸衰竭的救治(附98例报告)

    阿片类药物吗啡等因有镇痛、止痛、止泻、麻醉、解痉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甚广.海洛因是二乙酰吗啡,也是吸毒者常用的毒品之一,长期应用可引起欣快症和成瘾性,一次大剂量应用可产生呼吸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现将我们收治的98例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郝桂芳;李辉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方法:选择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用药14d.两组治疗前后评价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率30%,显著进步率35%,进步率20%,总有效率85%;对照组基本痊愈率17.5%,显著进步率22.5%,进步率35%.总有效率75%.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治疗组用药后血液流变学较用药前也有显著改善(P<0.05).结论:银杏达莫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未发现不良反应.

    作者:朱浩佳;王丹;陈荣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FDG PET在监测胃肠道淋巴瘤治疗疗效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FDG-PET在监测胃肠道淋巴瘤治疗疗效中的应用.方法:对19例不同类型胃肠道淋巴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2例霍奇金氏淋巴瘤,15例非霍奇金氏淋巴瘤,2例mantle细胞淋巴瘤).3例为胃部淋巴瘤,14例为小肠淋巴瘤,2例为结肠淋巴瘤.所有患者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PET显像.显像结果与临床结果相比较.结果:19例患者的治疗前扫描中,17例(89%)为FDG摄取明显增强,2例显示病灶部位FDG摄取轻度增强.所有患者治疗后随访PET扫描,13例PET图像上未见明显异常FDG摄取,6例原病灶部位仍存在异常FDG摄取.FDG PET扫描阴性的患者中,仅有1例1年后复发,占7.7%,而所有6例(100%)治疗后PET随访仍阳性的患者,在1年的随访当中复发.结论:FDG-PET在监测胃肠道淋巴瘤治疗反应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修雁;Kumar Rakesh;孙晓光;Potenta Scott;Mavi Ayse;Zhuang Hongming;Yu Jian Q;Dhurairaj T;陈绍亮;Alavi A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肌梗死及其周边区促进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肌梗死及其周边区对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促进血管新生及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方法:以冷冻损伤的方法建立新西兰种家兔心梗模型,4周后,将提取分离的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梗及心梗周边区.分析心梗及心梗周边区病理组织学特点,比较区域内微血管密度,并以Westem blot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心梗及心梗周边区血管生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1)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梗及心梗周边区减少移植区域瘢痕化,增加微血管密度;(2)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梗及心梗周边区使某些重要血管生成相关基因,VEGF,FGF及Angiopoietin-Ⅰ表达上调,于心梗周边区作用更加显著.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植入心梗及心梗周边区可以减少移植区域瘢痕化,增加微血管密度,上调心梗及心梗周边区重要血管生成相关基因.

    作者:孙勇新;赵强;王宜青;杨成;潘翠珍;韩蓓蓓;程蕾蕾;陈瑞珍;杨英珍;史剑慧;邵晶晶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尿毒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尿毒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方法:对52例尿毒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的血尿素氮、血肌酐、血钙、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及出血时间均发现有显著的改变.41例经治疗后好转,11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贫血、低钙、凝血机制障碍、透析不充分等是尿毒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根据其变化尽早防治.

    作者:曹艳玲;邢淑巧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前列腺癌致异位ATCH综合征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5岁.因四肢乏力2个月余,加重3周入院.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渐起四肢乏力,下肢浮肿,血压明显升高,尿量增多至每日4000ml以上.因血压不易控制及顽固性低血钾来我院诊治.既往有前列腺腺癌病史4年,在外院行内分泌治疗3年余,并行睾丸切除术及seeds治疗.入院体检:体温正常血压200/100mmHg(1mmHg=0.133kPa),皮肤菲薄,满月脸,皮肤未见紫纹,甲状腺不大,颈、腋淋巴结未及.双肺呼吸音粗,无罗音.心(-)、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轻度浮肿.

    作者:任凤东;周湘兰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骨髓基质干细胞心肌化诱导过程中转录因子NKx 2.5的表达

    目的:研究5-氮杂胞嘧啶(5-azacytidine,5-aza)和二甲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诱导人骨髓基质细胞(hu man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hBMSC)心肌分化过程中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 2.5表达的变化.方法:取传至第8代hMSC,以3μmol/L的5-aza和DMSO诱导24h.1周后重复诱导1次.在诱导后1、2和3周3个时间点以半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细胞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 2.5的表达变化.结果:hMSC经5-aza诱导后,约1周左右细胞明显变大,2周时细胞走向趋于一致,邻近细胞间连接较前紧密,并形成肌节样结构.RT-PCR的结果显示,5-aza可诱导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 2.5,并一直持续表达3周.在DMSO诱导hBMSC后1周,开始可检测到细胞发生转录水平变化NKx 2.5表达,并均可持续表达至诱导后3周;NKx 2.5表达量有随诱导后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5-aza和DMSO在体外可诱导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 2.5的表达,从而启动hMSC心肌化的过程.

    作者:牛玉宏;史剑慧;胡昕婴;葛均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对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肝炎病毒对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的影响.方法:对384例肾移植患者术后CMV-IgM进行检测,比较肝炎病毒感染组与非病毒感染组术后CMV感染率.结果:肝炎病毒感染组术后CMV感染率(30.5%)明显高于无病毒感染组(11.3%)(P<0.05),若患者术前已有CMV感染,肝炎病毒感染组术后CMV感染率更高(47.4%).结论:肝炎病毒感染能够增加肾移植术后CMV感染率,对术前已有CMV感染的肝炎病毒感染者更应注意术后CMV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病毒活动,避免病情进展.

    作者:王少鑫;高歌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FK506对大鼠液压伤后脑保护和相关机理的研究

    目的:研究创伤性脑损伤(TBI)后FK506短期抗脑水肿的时间剂量效应,以及对炎症介质、自由基生成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液压损伤法制备脑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损伤组、治疗组Ⅰ、治疗组Ⅱ和对照组.对治疗组按给药时间不同(伤后5min、30min和4h),分别再分为3组,每6h腹腔注射一次FK506,连续4次.所有大鼠伤后24h断头处死.结果: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能被FK506在不同时相两种剂量下完全抑制,伤后5min给药组在两种剂量下伤侧半球含水量均明显减少,健侧半球含水量在各时相两种剂量下均明显减少.与损伤组相比,所有治疗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增高,但低于对照组,而治疗组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较损伤组明显下降.结论:按照本实验设计,FK506减少脑水肿的效应具有时相性,而其抑制炎症因子,减少自由基生成对减轻TBI后继发性损伤有较大价值.

    作者:张桂运;崔尧元;卢亦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奥利司他对肥胖者的体重控制及危险因素的影响

    目的:评价奥利司他治疗肥胖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30~60岁,体重指数(BMI)≥28kg/m2<42kg/m2的肥胖患者在给予低热卡饮食的基础上被分为奥利司他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24周.结果:奥利司他治疗组体重下降7.42±3.38kg,较对照组的体重下降4.25±1.62kg有极显著差异(P=0.001);与对照组相比,奥利司他还能显著降低肥胖患者的腰围、收缩压及舒张压、血总胆固醇水平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P<0.05);奥利司他显著降低肥胖合并高血糖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P=0.001和P<0.05),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奥利司他治疗组胃肠道反应大多为轻度,可自行缓解.结论:奥利司他结合饮食治疗可得到更为显著的体重改善,同时有助于肥胖相关危险因素的改善.

    作者:韩青;王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室间隔缺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实时三维超声诊断仪获取28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患者的三维数据库,并利用三维数据工作站对缺损大小进行测量分析,其中18例患者的三维测量值与二维超声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实时三维成像能从多个视角、甚至模拟手术路径立体显示室间隔缺损的全貌,包括缺损的整体形态、部位、大小以及毗邻关系;同二维超声所测直径相比,三维超声所测室缺大长轴径与手术结果具有更好的相关性(r=0.92vs r=0.84).结论:与二维超声心动图比较,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反映了室间隔缺损的立体空间结构,可对缺损大小进行准确的定量分析;与以往三维重建超声相比,实时三维超声可迅速得到室间隔缺损的三维图像,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潜力.

    作者:章朝霞;潘翠珍;舒先红;潘文明;黄国倩;程蕾蕾;施月芳;李高平;陈灏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5-氮杂胞嘧啶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心肌分化

    目的:研究5-氮杂胞嘧啶(5-aza)诱导人骨髓基质干细胞(hMSC)心肌分化过程中心肌特异转录因子和心肌特异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取传至第8代hMSC,以3μmol/L的5-aza孵育细胞24h,分别在诱导后3d、1周、2周和3周4个时间点提取细胞RNA,以RT-PCR方法检测细胞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2.5和心肌特异基因(connexin43、ANP等)的表达.结果:hMSC经5-aza诱导后,形成肌节样结构.RT-PCR的结果显示,5-aza可诱导心肌特异基因connexin43和ANP的表达,随诱导时间延长,connexin43和ANP的表达量逐渐增加.5-aza还能诱导hMSC表达心肌特异转录因子Nkx2.5,并持续表达至3周.结论:5-aza在体外可诱导hMSC向心肌细胞分化,5-aza可能通过诱导心肌特异转录因子的表达而启动hMSC心肌化的过程.

    作者:胡昕婴;史剑慧;牛玉宏;葛均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16例高龄患者无痛性心肌梗死的误诊分析

    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的动态改变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依据,但有一部分高龄患者(≥75岁),由于临床表现特殊,缺乏典型的症状体征,极易误诊.现将我院近5年中住院治疗的16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孙玉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QRS间期与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本研究旨在探讨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CLBBB)时,QRS间期与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李运清;霍雅黎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肝硬化合并脑梗死26例临床分析

    肝硬化和脑梗死均是内科的常见病,在诊断上也并不难,但肝硬化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时并不典型,特别是出现肝性脑病的时候,往往会延误诊断.我们对我院神经消化内科收治的26例肝硬化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水彬;成刚卫;黄秉钦;赖秀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骨髓单个核细胞冠状动脉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新探索

    目的:为研究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冠脉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成人缺血性心力衰竭病人27例,抽取骨髓后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骨髓单个核细胞,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直接将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注入冠脉.结果:术后随访显示病人的活动能力明显改善,NYHA提高>2级12例,>1级4例,EF明显提高(36.4±12.5%,vs 46.3±10.6%,P<0.001),99Tc心脏ECT检查心肌缺血区可见岛状放射性同位素充盈,提示有部分新生心肌存在.因心肌再梗死住院1例,其他1 5例均无明显症状并院外存活.结论:自体骨髓细胞移植心肌细胞成形术,对缺血心肌的恢复和改善病人临床心功能有肯定疗效,该方法在临床上安全、简单、可行,对病人没有明显的负影响.

    作者:高传玉;牛振民;高恩民;黄克钧;李炜;朱中玉;李牧蔚;翟亚平;张茵;段红艳;许文凯;徐予;张静;周晗;张嘉莹;沈玉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TM和ICAM-1在糖尿病大鼠肾皮质的基因表达

    目的:用RT-PCR的方法半定量测定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肾皮质中TM及ICAM-1基因的mRNA表达量,以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参与的机制.方法:选择18只成年SD大鼠,注射STZ成糖尿病模型,其中4只注射胰岛素作为治疗对照组(TC组),其余为糖尿病组(DM组).另选4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每4周测定尿白蛋白定量,14周后取肾皮质匀浆后采用RT-PCR检测其中TM和ICAM-1的mRNA表达,并利用半定量法测定其含量变化.结果:DM组肾皮质内TM和ICAM-1mRNA的含量与N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与TC组无差异;DM组TM和ICAM-1的含量与尿白蛋白定量存在相关性.结论:糖尿病大鼠的肾皮质内TM和ICAM-1的mRNA表达相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上调.且与尿白蛋白排泄存在相关性.提示TM和ICAM-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盛宏光;周颖;郭郁郁;龚家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流量触发通气时的心源性触发现象

    在机械通气中,触发呼吸一般通过两种触发方式实现,一是流量触发,另一种是压力触发,相对而言,流量触发更为敏感,患者的吸气负荷更少[1~4].我们发现一些心脏外科病人术后行流量触发机械通气时,由于心脏的收缩引起胸腔内压力的改变,进而触发呼吸机的压力支持.此类异常触发现象已有许多报道,但并没有解释其发生机制,在本研究中,我们评估了心脏收缩程度和自主触发频率之间的关系.我们怀疑这种心源性触发现象在临床上要比想象中更常见.

    作者:郑志强;韩曙光;吕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血液灌流治疗急性重度中毒

    目的:探讨急性重度中毒病人应用血液灌流治疗的疗效.方法:在采用常规抢救措施的同时,应用装有活性碳或吸附树脂灌流器的血泵机先做预冲,再与锁骨下或颈内静脉穿刺导管连接,开始血液灌流治疗,灌流速度为200ml/min,时间为2~2.5h.灌流时全身肝素化.结果:30例行血液灌流35次,其中5例治疗2次.抢救成功23例,占76.67%;死亡7例,占23.33%.结论:血液灌流是利用固态吸附剂解除血液内的外源性药物、毒物和某些代谢产物.临床用于救治多种重度中毒病人,可有效降低死亡率.

    作者:孙玉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慢性病贫血患者测定血清转铁蛋白受体的临床意义

    目的:评估血清转铁蛋白受体在慢性病性贫血患者中的价值.方法:对42例慢性病贫血病人经骨髓可染铁检测分为慢性病贫血伴缺铁(ACDID)组,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ACDNID)组及30例缺铁性贫血(IDA)进行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容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的检测及计算STfR/SF、STfR/logSF的比值,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42例慢性病贫血患者中骨髓可染铁缺乏22例,占52%;缺铁性贫血组与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SF值比有显著差异(P<0.01),慢性病贫血伴缺铁组与慢性病贫血不伴缺铁组比无显著差异(P>0.05).STfR、STfR/logSF值在IDA、ACDID组均升高,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而ACDNID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慢性病贫血伴缺铁与不伴缺铁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STfR与SF呈负相关(r=-0.39 P<0.01).结论:慢性病贫血患者约有半数合并缺铁.STfR是一种新的反映机体铁贮存状况指标,能准确评估慢性病贫血病人体内贮存铁状况,STfR、STfR/logSF可作为诊断ACD是否合并缺铁的诊断依据.STfR与SF间在缺铁性贫血中呈负相关.

    作者:孙丽华;郑亚路;范小红;邹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老年突发性耳聋诊治体会

    突发性耳聋,为耳科常见急诊.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现将我院1991年3月~2002年10月间住院的45例60岁以上老年突发性耳聋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及预后等进行分析,并与27例中青年突发性耳聋患者进行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华;储俊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胃癌术后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目的:观察、比较胃癌术后肠内与肠外营养的效果.方法:44例胃癌术后病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EN组术后24h启动经鼻肠管输注肠内营养制剂,给热卡25~30kcal·kg-1·d-1,氮0.18g·kg-1·d-1,热氮比为134:1,PN组经外周静脉输注,热量25~30kcal·kg-1·d-1,由葡萄糖及30%Intralipid分别提供50%的热量,氮0.18g·kg-1·d-1(氮源为8.5%乐凡命),共7d.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营养计划.两组术后体重均低于术前,有显著差异(P<0.05).TP、PA、ALB组内比较PN组均下降明显,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PN组PA下降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肝功能的影响PN组术后AST、ALT、GGT升高较明显,有极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PN组术后GGT升高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后经口进食时间EN组早于PN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是安全可行、有效的.EN对于改善营养状况、维持机体血浆蛋白水平优于PN;与PN相比,EN对肝功能影响较小,术后经口进食时间提前.

    作者:何洁依;谢勇;李萍;花天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老年人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老年人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处理原则及方法.方法:回顾分析52例60岁以上老年人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结果:一期切除吻合45例(其中18例使用吻合器),一期切除近端造口2例,单纯造口5例.术后吻合口瘘2例,死亡1例.结论: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胡国庆;孙保军;王学志;高淳;邵俊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凯妮汀治疗经阴道手术前念珠菌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

    念珠菌性阴道炎是妇女常见病,阴道手术前念珠菌性阴道炎必须治疗后才能进行手术.凯妮汀阴道片每片含克霉唑500mg,为广谱抗真菌药物,采用乳酸配方,崩解快,局部浓度高,应用1片即可达到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疗效,使用方便.本文对阴道手术前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患者作了临床研究,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胡萍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式的改进及取栓的时机.方法:53例经股静脉取栓.17例经腘静脉顺行取栓.12例经髂静脉顺行取栓.48例进腹探查髂静脉,发现髂静脉狭窄或闭塞43例,均行人工血管移植.22例加做股动-静脉瘘.结果:40例于术后3d内下肢肿胀缓解,8例于术后5~8d缓解,5例无缓解.随访40例,平均30个月,6例发生血栓后综合征.结论:左髂静脉狭窄或闭塞为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应同时手术处理;并顺着血流方向取出髂、股、脑静脉内的血栓;手术时机应根据血栓形成的时间、术前造影的结果及溶栓、抗凝情况综合考虑.

    作者:郭劲松;李晓强;段鹏飞;唐军建;余朝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无缝合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并发症分析

    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传统的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相比具有切口小、散光小、无缝合、恢复快、接近超声乳化手术效果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了更好的推广普及、提高手术质量,现将我院应用该术式所遇到的术中并发症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陈杨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的经验.方法:腹腔镜手术组47例;开腹手术组51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肛门排气为准)、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使用镇痛剂、术后并发症发生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自主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使用镇痛剂等方面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具有侵袭性小,不干扰腹腔内环境,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作者:洪晓明;孙伟亮;汪路;王超洋;徐浩雄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镇痛分娩对产妇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及其调节因子的影响

    目的:研究镇痛分娩对产妇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及其调节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期望经阴道分娩的单胎头先露初产妇90例,随机分为镇痛分娩组(A)和非镇痛分娩组(N),分别在产前、宫口3cm、胎儿娩出、产后24h、产后48h采静脉血,检测红细胞酵母菌花环率(RY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R)、肿瘤细胞红细胞花环率(TRRR)、红细胞免疫黏附促进率(RFER)、红细胞免疫黏附抑制率(RFIR).去除剖宫产分娩及产钳助产分娩,成功阴道分娩A组及N组各18例.结果:产前及宫口3cm时各检测值无明显变化,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胎儿娩出时两组RYRR、TRRR、RFER明显下降(P<0.05,P<0.01),RICRR、RFIR明显增加(P<0.05,P<0.01),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产后24h,A组各指标已基本恢复至基础值,两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P<0.01);产后48h两组各指标恢复至产前水平.结论:镇痛分娩能显著改善分娩疼痛应激对产妇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及其调节因子的影响.

    作者:张丽文;吴芸;庄婵娟;曹时珍;陈亚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对睡眠中心血管的影响.方法: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研究66例患者夜间血压、心律的动态变化.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其早搏发生的次数和血压较对照组明显增高,病情越重,发生早搏的次数更加频繁,血压升高更明显.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异常,两者具有显著差异.

    作者:蒋光峰;孙炜;李娜;孙彦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骨折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血糖控制对策

    骨折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是直接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岩;黄丽青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9例第1鳃裂囊肿的临床诊治

    鳃裂囊肿是一种头颈部的先天性疾病,系由各对鳃裂未完全退化的组织发育而成,第1鳃裂囊肿较少见.我科从2000年~2002年10月共收治了9例第1鳃裂囊肿的病例,现就其诊治进行分析.

    作者:孙臻峰;赵宁军;万夷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手术方式与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手术治疗方式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术式及疗效.结果:124例中120例(96.8%)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20年5个月,平均为7年10个月.采取肝方叶切除、肝胆管切开取石、整形、高位胆肠吻合术式的87例与采用其它术式的37例比较,残石率、结石复发率及优良率分别为19.8%和38.9%(P<0.05),7.7%和22.7%(P<0.01),92.0%和67.6%(P<0.01).结论:肝方叶切除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有效手段,采取肝方叶切除、肝胆管切开取石、整形、高位胆肠吻合术可明显提高病人的疗效.

    作者:刘俊;殷杰;范崇九;张德进;罗六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治疗前列腺增生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微创治疗.方法:前列腺增生症202例采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除技术.结果:194例一次治疗成功,治愈率96.03%.术中发生穿孔6例.术后并发出血4例,水中毒2例,膀胱颈狭窄6例,无尿失禁.元一例死亡.结论:经尿道汽化切除前列腺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一种好方法,对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死亡率低.

    作者:彭光平;王善良;綦德柱;刘增义;王培耕;胡克清;栾杰;徐炜志;宋兆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卡培他滨(希罗达)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经病理证实的Ⅲ期和Ⅳ期大肠癌患者17例,每天口服卡培他滨2000mg/m2(D1~14),静滴奥沙利铂130 mg/m2(D1).每3周为1个治疗周期.结果:17例患者中CR5.9%,PR29.4%,NC47.1%,PD17.6%,总有效率为35.3%,主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及感觉神经病变,无大于3级不良反应.结论: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是有效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新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向作林;吴铮;曾昭冲;李文如;王健;陈刚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重症急性胆管炎头孢匹美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头孢匹美(马斯平)在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围手术期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5例ACST患者采用头孢匹美治疗,剂量1g,q8h静脉注射,疗程5~7d.结果:总有效率为96%,细菌清除率为94.7%,细菌转阴率为96%,无不良反应.57株致病菌作药敏试验,头孢匹美的敏感率96.5%,较头孢哌酮、头孢唑林、环丙沙星、替硝唑的敏感率高.结论:ACST并肺部感染用头孢匹美治疗安全、有效.

    作者:向宏市;利仕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不同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血中RV基因

    目的:探讨不同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轮状病毒(RV)腹泻患儿血中RV RNA敏感性以及病毒血症的情况.方法:应用2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3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进行外周血血浆和单个核细胞中的RVRNA检测,阳性标本的PCR产物经琼脂糖电泳及测序证实.结果:30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检出RVRNA 1例,血浆中RV RNA检测均阴性,2种RT-PCR方法检测结果一致.阳性标本的PCR产物经测序结果证实属于人RV VP7片段序列,与G1型相似性为94%,与G9型相似性为75%.检测出RV RNA阳性的病例有肠道外脏器损伤的表现.结论:不同PCR方法可以检测到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血中RV RNA,RV可能通过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向肠道外扩散,引起病毒血症造成肠道外脏器损伤.

    作者:刘丽利;黄永坤;魏群德;侯宗柳;周丽芳;王明珠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应用整合酶ФC31治疗1型糖尿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将整合酶ФC31和尾静脉液压法结合用于1型糖尿病的基因治疗.方法:应用尾静脉液压法(hydrodynamic),将携带attB位点的、突变后的人胰岛素原cDNA(mhINS)表达质粒pCMV-mhINS-attB及ФC31整合酶表达质粒pCMV-Int 同时导入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体内.结果:注射后,治疗组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并维持4周,小鼠体重增加,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免疫组化检测证实mhINS在小鼠肝脏有效表达.结论:整合酶ФC31能介导人胰岛素原cDNA在糖尿病小鼠肝脏中持续表达,将是糖尿病基因治疗的有用工具.

    作者:盛卫忠;沈坤堂;秦新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局部晚期和(或)复发性直肠癌热疗加放疗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射频热疗结合放射治疗对局部晚期和(或)复发性直肠癌的安全性及初步疗效,并与单纯放疗的病人比较.方法:分析本院1998~2002年收治的83例中晚期直肠癌患者.其中51例给予单外疗(单放组),予全盆腔放疗,用8MV-X线,放疗剂量(DT)40~46Gy,局部缩野Dr 20~26Gy,总Dr 60~66Gy,均为常规分割.32例予外放疗结合射频热疗(热放组),放疗方法及剂量同单纯放疗组.热疗设备选用ZRL-Ⅰ型射频热疗机.2例为腔内热疗,其余均为腹部透热,提升肿块局部温度达41°~43℃,并维持45~60分钟,热疗2次/周,每个疗程6次.结果:(1)症状的改变:对有疼痛症状者采用自身对比法,热放组共23例,疼痛缓解率91.3%.单放组40例伴有疼痛,症状缓解率67.5%(P<0.05).热放组18例便血,缓解率88.9%,单放组31例,缓解率61.3%(P<0.05).(2)瘤体的变化情况:以治疗结束1个月后的腹盆腔CT检查结果为准,热放组有效率为62.5%(20/32).单放组有效率43.1%(22/51),无显著差异(P>0.05).(3)生存率:热放组1年生存率为87.5%,单放组为84.3%,无显著差异(P>0.05).(4)急性不良反应:热放组肠道放射反应18例(56.3%),单放组28例(54.9%);膀胱放射反应,热放组2例(6.3%),单放组3例(5.9%),但均能耐受;Ⅰ~Ⅱ级骨髓抑制:热放组6例(18.8%),单放组10例(19.6%);皮肤反应:热放组2度以上烫伤未见,轻度烫伤2例.结论:射频热疗结合外放疗,对局部晚期或复发性直肠癌患者安全,与单纯放疗相比,提高了症状缓解率,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晚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及远期疗效尚有待进一步随访.

    作者:向毅晖;吴铮;李文如;陈刚;曾昭冲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小儿及青春期卵巢肿瘤31例分析

    目的:分析小儿及青春期卵巢肿瘤的特征,探讨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我院妇科1999~2003年18岁以下幼少女卵巢肿瘤31例.年龄4~18岁,平均14.8岁.其中上皮性肿瘤10例,生殖细胞肿瘤15例,卵巢瘤样病变6例.结果:全部患者均经手术病理确诊,痊愈出院.2例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患者术后予化疗,随访至今.结论:幼少女卵巢肿瘤大多为良性且生殖细胞肿瘤占多数,其组织类型在各年龄阶段分布不同.儿童及青春期卵巢肿瘤的诊断应注意其特点,减少误诊.除非证实肿瘤为恶性,否则应尽量保留卵巢,如对侧卵巢外观无异常,不应常规活检或楔形切除.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可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术式,除非对侧卵巢或子宫已经受累.PEB方案为术后化疗首选.

    作者:阮晓红;杨爱莲;钟开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厚度变化分析

    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角膜厚度,以评价其角膜内皮细胞功能.方法:应用Orbscan生物测量系统对2型糖尿病患者(60眼)进行测量,分别计算中央、距中心1.5mm、2.5mm、3.5mm、4.5mm处平均角膜厚度,以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各部位角膜厚度均有增加,平均角膜厚度增加3.02%~4.71%,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角膜厚度增加,提示内皮细胞功能低下.

    作者:蒋坚;施彩虹;倪卫杰;沈泽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子宫肌瘤射频治疗41例临床分析

    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病,治疗方法较多,我们应用BBT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成功治疗子宫肌瘤41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国琳;耿蕾;刘玉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65例老年性急性重症胆管炎诊治分析

    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是严重的胆道感染性疾病,好发于以往有胆道疾病及胆道术后患者,发生在老年人则是更加急骤,病情易恶化,病死率高(26%~30%)[1].正确地掌握手术时机,有效治疗合并症和并发症可明显提高治愈率.我科自1990~2003年共收治老年ACST 65例,现将其特征及治疗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江龙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米索前列醇术前使用在异丙酚麻醉早孕负压吸宫术中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及验证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能减少药物用量的终止早孕方法.方法:选择要求终止妊娠、孕周≤10周的健康妇女共92例,随机分为3组.A组32例,术前3h阴道内放置米索前列醇(米索)400μg;B组30例,术前3h阴道内放置米索200μg;C组30例,术前不用米索.三组受术者均以异丙酚静脉麻醉,再行负压吸宫术.结果:A、B、C三组的手术时间、异丙酚用量及术中出血均无明显差异(P>0.05);与C组相比,A、B两组术前宫颈的松弛扩张显著(P<0.05);术前的阴道出血量、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A组显著多于B组(P<0.05).结论:异丙酚静脉麻醉负压吸宫术前应用米索可有效扩张宫颈,但使用与否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异丙酚用量无明显影响;米索200μg与400μg具有相同的宫颈扩张效果,但较小剂量使用时的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方爱华;陈勤芳;刘颖;王彦林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腹腔镜斜疝修补术54例报告

    目的:探讨腹腔镜斜疝修补术的合理性、安全性与手术效果.方法:1992年7月~2003年6月共行腹腔镜斜疝修补术54例(男性52例,女性2例),年龄14~70岁,其中斜疝修补术后复发行第2次手术15例,行第3次手术2例.手术时间15~35min,平均22min.采用脐下缘及双侧锁骨中线脐平面交点共3个穿刺点,在腹腔镜直视下分离内环周围腹膜瓣,置Bard网片于腹膜前间隙的疝内口处,以钛夹固定后,闭合腹膜瓣.结果:腹腔镜斜疝修补术后未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1个月~11年,平均5年6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斜疝修补术符合生理,安全有效,手术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操作简便、损伤小、瘢痕小、病人恢复快.尤其适合于斜疝多次手术后复发的病例,本手术同样适合于直疝和股疝.

    作者:苏旭;李滨;陈福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踝阵挛试验在脊柱侧凸矫形术中脊髓功能监测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踝阵挛试验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脊髓功能监测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患者,在唤醒试验减浅麻醉时进行踝阵挛试验,并与唤醒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49例患者中,45例双侧引出踝阵挛,1例单侧引出,3例双侧均未引出踝阵挛.而所有受试者唤醒试验的结果均为阳性,术后亦无脊髓损伤.因此在本观察中,踝阵挛试验无真阳性和假阴性结果,4例假阳性结果(8.16%).踝阵挛出现的时间明显早于唤醒试验(P<0.001).结论:踝阵挛试验对脊柱侧凸矫形术中脊髓功能的监测具有应用价值,且出现较早、简单易行,应作为常规监测,甚至可取代唤醒试验.

    作者:徐庆;谢文吉;高木良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高压氧对缺血性皮瓣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高压氧对缺血性皮瓣的作用.方法:切取以腹壁上动脉为蒂的鼠腹部皮瓣约3cm×6cm,分别阻断股动脉、股静脉和股动静脉造成皮瓣缺血模型,7d后测量皮瓣存活长度.结果:接受HBO治疗组的皮瓣平均存活长度分别为:5.9cm,4.5cm,2.1 cm,不接受HBO治疗组的皮瓣均坏死,两者有显著的差异.结论:高压氧对缺血性皮瓣存活是有作用的.

    作者:许涛;李裕梅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20种不同的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胺为阳性对照.结果:在2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对粉尘螨和屋尘螨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分别占50%;对13种变应原的阳性反应分别占2%~10%;对其余5种变应原的反应均阴性.选择对螨变应原阳性的50例患者进行脱敏治疗,疗效满意.结论:皮肤点刺试验为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脱敏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也为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提供客观指标.

    作者:徐慧珍;徐林根;姜辉;潘莲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p19ARF和p16INK4a在人胰腺癌、结直肠癌中表达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p16INK4a和p19ARF2种抑癌基因在可切除的人胰腺癌和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形式,从而对其在这两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两种肿瘤生物学行为差异的本质有一个初步认识.方法:胰腺癌和结直肠癌切除标本各30例的石蜡标本,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ABC法同时测定肿瘤组织的p16、p19和p21蛋白的表达.结果:胰腺癌的p16表达率13.3%(4/30)明显低于结直肠癌的40%(12/30,P<0.02);而p19在两者的表达率差异不明显.p16与p19表达无相关性.p16的表达率与胰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和分级呈负相关;有大血管浸润的胰腺癌p19阳性率(20%)低于无血管浸润者(72.2%,P=0.01).P19在局部淋巴结阳性的胰腺癌表达率低于淋巴结阴性者,但无显著差异.而p16和p19与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期、分级、血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均无明显相关.结论:p16的下调是胰腺癌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也是胰腺癌生物学行为明显不同于结直肠癌的主要原因;我们还首次发现,p19下调与胰腺癌的大血管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19异常可能是胰腺癌播散的1种标示.未发现这2种抑癌基因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明显关系.

    作者:陈雨强;林谋彬;蔡端;马保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拔T管后胆漏、腹膜炎的防治

    肝胆管结石病人手术中置T管引流是一种常规而又重要的基本操作.但如果T管放置或拔除不当,少数病人可发生胆漏和胆汁性腹膜炎.我院自1985~2002年共治疗T管拔除后胆漏、腹膜炎2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虞立平;司马衡;史文华;段建春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创伤性膀胱破裂17例报告

    目的:探讨创伤性膀胱破裂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收集本院1990~2002年间创伤性膀胱患者17例,对损伤原因、损伤类型、诊断和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7例患者中腹膜内型5例,腹膜外型9例,混合型3例;膀胱灌注试验阳性率80%;膀胱造影阳性率87.5%;14例行膀胱修补术,13例一期痊愈出院;2例患者单纯留置导尿痊愈;6例后尿道损伤患者同时行尿道会师手术;死亡1例.结论:创伤性膀胱破裂是一种非常见的损伤类型,往往伴有其它脏器的合并伤,应早期诊断,及时处理.

    作者:倪俭;王杭;孙立安;张立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介入疗法治疗胆道大出血

    胆道大出血是上消化道出血常见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诊断及治疗较为复杂和困难,病死率较高.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放射技术的发展,胆道大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显著提高.我们自1996年3月~2002年3月共收治胆道大出血4例,均行选择性肝动脉造影检查及栓塞治疗,诊断治疗同步完成,效果满意.

    作者:雷兴旺;张延成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性重症胆管炎130例诊治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病人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ACST病人的诊治及预后情况.结果:治愈120例,围手术期死亡10例.在中毒性休克6h内行手术者全部存活,超过24h 8例,除1例幸存外,余7例均于术后1~4d死于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ACST病人应在出现休克或精神症状之前采用手术治疗,越早手术效果越好;简单、迅速、有效的手术方式,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李廷坚;候光;郭予涛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急腹症与休克

    急腹症是一种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临床急诊情况.多数急腹症发病急剧,腹腔内病变为进行性,发展较快,如果病人就诊过晚,或接诊医师诊治不及时甚至失误,可造成一定的死亡率.我们近几年共收治15例合并休克急腹症病人,本文对其围手术期诊治情况作回顾性分析.

    作者:甫拉提·居马;刘宏旭;靳大勇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帕金森病药物治疗的个性化方案选择及其思考

    帕金森病是以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现有多种对症治疗的药物.按照正确的顺序、正确的剂量及正确的组合使用这些药物,可以达到佳的疗效和少的不良反应,这是非常重要的.就目前的状况来说,正确地指导应用这些药物的科学研究远远落后于实际的临床需要,临床上目前只能根据经验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因而,从某种角度说,如何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方案是一种临床操作技巧.本文旨在帮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个性化药物治疗方案方面提供一些建议.

    作者:钟春玖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联合血管重建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胰头癌问题

    1概述胰头癌是难治的消化道恶性疾患.迄今,手术仍然是治疗胰头癌唯一有效的方法.胰腺是毗邻大血管多的腹部器官,胰腺癌很容易侵蚀大血管尤其是门静脉,血管受侵犯是影响胰十二指肠切除(PD)彻底性的主要障碍,并被认为肿瘤切除是不可能或者是无指征(Nihilist).许多经典教科书及手术图谱也告诫我们在作Wipple手术时若胰头后部不能与下腔静脉、腹主动脉或肠系膜上动静脉及肝动脉分开者,表明肿瘤已长出腺体之外,不能被切除,应终止PD手术.几十年的外科临床实践始终遵循这一原则而不敢越雷池半步.

    作者:陈福真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肝癌靶向局部治疗新进展

    现代物理医学工程新技术促进了肿瘤靶向局部治疗的迅猛发展.此类技术包括冷冻、激光、微波、射频等,可以通过经皮穿刺、经内窥镜、联合剖腹手术等多种途径使用治疗,多利用其理化效应使肿瘤组织产生变性坏死,具有损伤小、易重复治疗的优点,并有逐步取代传统液氮冷冻、开腹激光或微波等治疗的趋势.目前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已相继开展射频、微波、氩氦刀冷冻等多种局部治疗.虽然局部治疗在原发性和转移性肝癌治疗中已经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手术切除仍是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局部治疗更适合于无法手术切除的患者或作为肝外科的辅助治疗.局部治疗可能存在不彻底性和对较大肿瘤治疗较困难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

    作者:余耀;周信达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淋巴水肿的外科治疗进展

    淋巴水肿是由于先天性淋巴管发育不良或继发性淋巴液回流障碍造成的肢体浅层软组织内淋巴液积聚引起的组织水肿,淋巴水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又根据淋巴管发育程度分为淋巴管发育不全,淋巴管发育不良和淋巴管扩张扭曲三种类型.继发性淋巴水肿常由丝虫病感染、局部感染、外伤、肿瘤切除、放疗等引起.占淋巴水肿90%左右.常见的是乳癌手术后的上肢淋巴水肿及盆腔肿瘤术后的下肢淋巴水肿.淋巴水肿的治疗是一项难题.临床上治疗阻塞性淋巴水肿和原发性淋巴水肿仍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

    作者:施越冬;亓发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人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研究进展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由于冠脉循环改变引起冠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损害,其中常见的原因是冠心病,约占90%.IHD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是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传统的治疗IHD的主要手段是重建血供,而不能修复损伤和坏死的心肌.近几年兴起的干细胞移植治疗IHD,不仅可以再生血管,而且可以再生心肌,使人们看到了治疗IHD的新希望.移植的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骨骼肌母细胞、骨髓基质干细胞等.外周血内皮祖细胞(peripheral blood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PB-EPC)因其取自外周血,可以分化为内皮细胞而在成体引起血管生成(vasculogenesis)以及在特定微环境下分化为心肌细胞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将就EPC的特性及其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赵嫣;史剑慧;葛均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应用现状

    在微创外科时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首选术式.10%~15%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胆总管(common bile duct,CBD)结石,其中90%以上为继发性结石.目前处理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微创方法主要有3种:其一为LC+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其二为LC+腹腔镜经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holedochtomy,LCD);其三为LC+腹腔镜经胆囊管胆总管探查术(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TC-CBDE).我们复习有关文献,分析较好的方法及处理程序.

    作者:沈汉斌;卢小明;郑启昌;蔡小棠;张少炎;周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聚乙二醇干扰素α研究的新进展:聚乙二醇化技术

    蛋白质药物是当前药物研究开发的热点,在临床治疗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以及重组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等,均是临床常用的重要药物.蛋白质药物大的问题存在自身稳定性差、半衰期短及可能存在的免疫原性等限制.近上市的一些新型蛋白质药物采用了聚乙二醇化技术,有望解决蛋白质药物的此类缺陷[1].

    作者:刘昌孝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疾病占所有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50%,其中40%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1].近年,虽然血运重建术使心肌梗死患者的生存率有所提高,但是过量功能心肌细胞丧失引起的心力衰竭仍是影响远期预后的主要问题,现有的内外科治疗手段并不能很好解决功能心肌细胞丧失的问题.实验研究显示移植的干细胞有可能取代受损心肌细胞并建立新的血供通路.目前,尝试用于治疗心肌梗死的干细胞包括:骨髓干细胞,骨骼肌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动物实验显示了骨髓干细胞具有如下优势:(1)骨髓干细胞移植入动物心脏后可以分化为心肌细胞;(2)能与受体心肌细胞进行有效的电-机械耦合,克服了骨骼肌干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移植的缺点;(3)促进缺血区血管新生;(4)易于自体采集,避免了胚胎干细胞移植所面临的伦理学纠纷和免疫排斥反应.实验研究的飞速发展,使骨髓干细胞移植的临床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用于移植的细胞也从原来的混合细胞群逐渐向某个亚群细胞过渡,本文就近年来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作概述.

    作者:张少衡;葛均波;史剑慧;王克强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现状

    冠心病是全人类第一死亡原因,其病情发展结局多是心肌梗死和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医疗费用支出庞大,必须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办法.新的研究表明,有些干细胞可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并能改变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这使得干细胞移植治疗成为心脏病学中研究为活跃的领域.尽管干细胞移植使心力衰竭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但被临床广泛采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许多问题尚未解决[1].如:①干细胞移植适合于什么样的患者群体?②应采用什么类型的干细胞?③干细胞移植的佳途径是什么?④所需移植的细胞数量要多少?⑤干细胞治疗比常规治疗更为有效和安全吗?但毫无疑问,干细胞移植将来会对冠心病的治疗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顾申红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偏头痛的诊断和治疗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在美国,偏头痛的患病率在女性中为17%,男性中为6%.我国国内尚无精确的统计资料.本文就偏头痛的病理生理、分型、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

    作者:毛悦时;汪昕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差的护理对策

    骨折患者治疗的一般原则是骨折的复位、固定及功能锻炼,复位和固定为骨折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而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对机体的整体康复尤为重要,适当的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使血肿吸收快,骨痂生长好.现对我院2003年1月1日~2003年10月30日收治的206例骨折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性及其护理干预作一初步分析.

    作者:程杏云 刊期: 2004年第03期

  • 我院抗高血压药物利用分析

    高血压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是冠心病和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且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抗高血压药物的新品种和新剂型不断出现,探讨其临床用药和发展趋势,可以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我院2003年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作一分析.

    作者:赵文艳;王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