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心电学杂志

实用心电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江苏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江苏大学;中国医师协会
  • 国际刊号:1008-0740
  • 国内刊号:32-1857/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1993
  • 周期:双月刊
  • 发行:江苏
  • 语言:中文
  • 邮发:28-438
  • 全年订价:14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被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网络版》(Ulrichsweb)和《史蒂芬斯全文数据库》(EBSCOhost)收录
  • 心血管系统疾病
实用心电学杂志   2002年6期文献
  • 老年下壁急性心梗时侧壁、下壁导联ST段改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下壁急性心梗(AMI)时侧壁、下壁导联ST段压低,对梗死相关动脉的判别价值。方法 将24例下壁AMI早期ECG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①下壁AMI62.5%RCA阻塞,25%LCX阻塞,②ST_(Ⅰ、aVL)下降≥0.1mV诊断RCA的敏感性93.3%,特异性83.4%。ST_(aVL)↓>ST_Ⅰ↓诊断RCA阻塞敏感性73.3%,特异性100%;ST_Ⅲ↑>ST_Ⅱ↑诊断RCA阻塞敏感性86.7%,特异性83.4%;ST_Ⅱ↑>ST_Ⅲ↑诊断LCX阻塞敏感性66.7%,特异性100%。

    作者:张洪钦;韩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不同类型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其心律失常特点

    目的 应用24h动态心电图(DCG)分析20例高血压病(EH)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AST)(A组)、22例EH对称性左室肥厚(SLVH)(B组)、23例EH无左室肥厚(NLVH)(C组)及20例正常对照者(D组)的心律失常特点。结果 A组和B组总室性心律失常和复杂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D组与C组明显增加(P<0.05~0.01);而房性心律失常增加仅见于A组(P<0.01)。结论 提示AST和SLVH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复杂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均增高,前者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也增高。

    作者:张春盛;仉晓虹;邹雪燕;张小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心率变异、血压昼夜节律和负荷值与高血压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HRV)、血压昼夜节律及负荷值与高血压病(EH)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用动态心电(DCG)观察HRV,用动态血压(ABPM)观察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值,用二维实时显像结合彩色双功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和血流受阻程度。结果 24h的HRV、血压昼夜节律及血压负荷值在EH之A、B2组与正常对照组(C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显著差异,P<0.01。而A、B2组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RV降低、血压昼夜节律消失及血压负荷值明显增高将使心脑大中血管内膜长期处于高负荷压力下,与EH病期发展和颈动脉扩大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作者:余平;费民毅;戚文航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心电图指标与梗死面积的关系

    目的 58例未接受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在首次就诊或入院时描记体表12导联心电图,分析其各项参数。方法 分别在入院后≥72h.7~10d、15~20d、25~30d追踪描记,用Selvester系统计算QRS积分。并对早期心电图各指标与QRS积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前壁组中,ST段抬高的导联数与QRS积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6);而下壁组中,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的总数值与QRS积分之间有较明显的相关性(r=0.58)。结论 AMI者早期心电图各指标与梗死面积之间有密切关系。AMI早期SI段抬高及异常Q波的范围和大小,可作为梗死面积的早期预测手段之一,为临床评价干预性治疗的疗效、判断预后提供1个简便方法。

    作者:姚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高血压左室重构与舒张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关系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左室重构与心室舒张功能及室性心律失常(VR)的关系。方法 对EH肥厚组(A组)、非肥厚组(B组)及对照组(C组)作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UCG)及动态心电图(DCG)检查,测量左室重量指数(LVMI)、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VR的发生率。结果 LVMI与心室舒张功能减退相关,三组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有显著差异。A组、B组的VR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 EH伴有左室肥厚(LVH)者,其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并有较高的VR危险性。

    作者:曹春林;卜培莉;张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QT离散度与高血压合并Ⅱ型糖尿病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QT离散度(QTd)与高血压(EH)合并Ⅱ型糖尿病(NIDDM)的关系。方法 测量52例EH合并NIDDM(A组)和52例EH无并发症患者(B组)以及50例正常人(C组)的同步12导联心电图及其大Q-T间期(QTmax),小Q-T间期(QTmin),QTd=QTmax-QTmin。用Bazett公式计算校正的QTd(QTcd),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QTd、QTcd:A组分别为(55.8±13.2)ms和(63.8±13.6)ms;B组分别为(40.6±8.4)ms和(46.1±10.O)ms;C组分别为(40.0±9.7)ms和(44.1±10.9)ms。A组与B组、A组与C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QTd、QTcd与高血压合并Ⅱ型糖尿病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其心血管受损程度的敏感指标。

    作者:张品菊;曹洪浩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91例充血性心衰者室性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及其关系

    目的 探讨心脏病者不同功能时的室性心律失常(VA)和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 采用24h动态心电图(DCG)检测191例。结果 显示心功能不全者的复杂VA较心功能正常者显著增加。HRV时域指标各项指数均明显下降。两者都随心功能恶化而出现显著改变。结论 提示复杂VA和HRV之间有密切关系。

    作者:刘江潮;娄青;杨静;施有为;张君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心电图与彩色多普勒显像对比

    目的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心电图(ECG)表现与彩色多普勒(CDFI)显像对比,进一步探讨其心电图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用CDFI测量34例AHCM心尖部室壁厚度,与心电图R波高度、ST段压低程度及T波倒置深度进行对比。结果 心尖部室壁的厚度与R波的高度、ST段压低程度及T波倒置深度成正比。

    作者:王春丽;丛阿萌;于爱莉;陈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豚鼠体表心电位场分布的研究

    目的 研究豚鼠心电位场的分布形式。方法30只豚鼠第1、4、7肋间隙,采用头胸导联(HC),记录体表不同方位的心电图。根据心电图R(r)波的分布,确定体表心电的分布形态。结果 在所有8×3个测试点上都记录到明显的R(r)波。结论 体表心电位场是一致向外的拟球状面分布形态,并非“左右各半”的偶极分布。

    作者:周翔;尹炳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犬急性右室梗死ST段改变头胸导联与Wilson导联的对比

    目的 比较犬右室梗死(RMI)时ST段在头胸导联(HC)及Wilson导联(WL)的改变。方法 采用勒流器阻断16只杂种犬右侧冠状动脉,复制出近似于临床RMI的动物模型,并与同数量的正常犬,取相同位置的测试点,经多导生理记录仪,同步记录胸背部相同测试点的心电图。结果 2种导联在胸背部的相应测试点都记录到ST段规律性降低,HC ST段变化较WL明显,经配对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阻断右侧冠脉可以成功复制犬的RMI模型。HC对RMI的诊断优于WL。

    作者:周翔;尹炳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冠心病正常心电图患者T向量环改变研究

    目的 分析心向量图T环形态改变,探讨T环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心电图ST-T正常的45例冠心病(A组)与45例健康者(B组)做VCG检查,分析额面(F面)、右侧面(SR面)、横面(H面)T环形态改变。将T环形态改变分为8种类型,仅1种改变为单纯型,2种或2种以上改变为复合型。结果 A组9例呈单纯型,36例呈复合型。其中T环运转相反(46.7%)、T环长/宽值缩小(33.3%)、QRS/T值增大(33.3%)、T环振幅过大(17.8%)、QRS-T夹角增大、畸形T环(11.1%)呈单纯型与复合型2种形式;T环双支对称(17.8%)、线型T环(15.6%)仅呈复合型。B组有8例呈单纯型T环改变,余37例T环形态正常。其中QRS/T值增大(2.2%)、T环振幅过大(6.7%)、QRS-T夹角增大(8.9%)与A组差异分别为P<0.01、P>0.05、P>0.05。后2种虽然与冠心病组差异不显著,但属正常变异。B组其它类型改变均无。P<0.01。结论 心向量图T环形态改变对冠心病正常心电图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牛景美;张晓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28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死亡病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 研究前壁急性心肌梗死(AMI)死亡病例的心电学特征。方法 报告2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结果 ①急性左心衰竭发生以后,窦性频率加快,如发生窦速,频率在120~150次/min之间,提示左心功能不全;②心脏破裂的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是心脏起搏点下移,直至全心停搏;③大面积心肌梗死并发心室颤动(Vf)电击复律成功率低,病死率高。

    作者:高岚岚;卢喜烈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86例儿童多脏器功能障碍者心脏损害分析

    目的 对86例儿童多脏器功能障碍(MODS)进行心肌酶谱和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 心酶谱异常69例,阳性率80.02%,尤以CK、CK-MB升高显著。CK>1000U/L有17例;重症肠炎、败血症、有机磷中毒各2例,1例溺水、10例有机氟中毒(其中2例CK高达19855U/L和17500U/L、CK-MB高达257U/L和175U/L)。心电图检测65例,异常55例,阳性率84.61%(其中各种心律失常占69%,ST-T改变占31%),4例严重心律失常,败血症、重症肺炎各1例,均合并高血钾,2例有机氟中毒。这4例的CK都>1000~U/L。结论 MODS儿童其心脏损害是严重的,CK、CK-MB同时升高对心肌损害具有特异性,心酶谱和心电图可作为预测心脏损害及其严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作者:吴惠芳;俞杰;蒋晓天;陈舒;赵建美;曹金德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心电图QT变量对心肌梗死预后预测的研究

    目的 探讨QT变量对心性猝死预测的价值。方法 对59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71例心绞痛病人进行分类研究。结果 QTc、JTc延长者,其室速(VT)、室颤(Vf)及/或心性猝死(SCD)的发生率明显>QTc、JTc正常者(P<0.05或0.01),VT、Vf及/或SCD者,其QTd、JTd、QTcd明显长于无VT、Vf及/或SCD者,(P<0.05或<0.01)。结论 上述指标是预测AMI、急性心肌缺血预后的敏感指标。

    作者:杨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11例心房颤动与左房内径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进一步探讨心房颤动(Af)发生与左房内径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电图、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对217例心血管病人(Af 111例,非Af 106例)左房内径、心率的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Af组左房内径显著大于非Af组(P<0.01)。不同病因的Af患者,其左房内径大小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 Af时心室率快慢与左房内径的大小相关无显著性(P>0.05)。

    作者:王无锡;祝玉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3相右束支阻滞引起交接性逸搏QRS正常化1例

    患者男,48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陈旧性前间壁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厚。此次因心前区疼痛而入院。听诊有心脏漏跳现象,余无异常发现。心电图以V_1导联为例分析:多数窦性P波下传心室,P-R间期较固定为0.18s,下传的QRS波形态有几种,即①R1呈qR型,时限正常0.10s,为正常下传的……

    作者:谢文英;冯桂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VVI起搏合并尖端扭转型心房扑动1例

    患者男,63岁,1W前因受凉心慌胸闷入院。T 37.1℃,HR 65次/min,R 20次/min,BP 130/85mmHg,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患者3年前因冠心病,心房扑动(AF)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置入VVI起搏器。 入院查心电图:V1导连续记录P波消失可见AF的F……

    作者:阿米娜;贾邢倩;龚晓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心得安过量致加速性房室交接性心动过速1例

    患者男,65岁。因房性早搏(PAS),自服心得安110mg,半小时后出现心慌胸闷、元气急。入院查体:血压110/70mmHg。神清语晰,无紫绀。胸廓无叩痛,呼吸音清。心界不扩大,心率110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无杂音。肝脾未扪……

    作者:梁荣;黄兴林;吕东岭;张道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阵发性房速伴复合性电交替并双束支传导阻滞1例

    患者男,14岁,阵发性心悸2年。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图1)示:电轴-79°,P波固定0.08s,P-R时限固定0.12s,R-R间距0.36s(频率约167次/min),QRS时限0.12s,Ⅰ导联呈qRs型,Ⅱ、Ⅲ、aVF导联呈rS型,SⅢ>SⅡ、……

    作者:祝海颖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胸水振荡致酷似QRS尖端扭转1例

    大量胸腔积液挤压心脏引起心脏移位或心脏被掩盖,导致心电图QRS振幅降低或呈阶梯现象很常见。但以QRS沿着基线发生尖端扭转为表现的电交替却很罕见,现就遇见的 1 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53岁,农民。发热、胸痛20d,呼吸困难1W入……

    作者:丁润香;金银生;罗道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并起源于双阻滞区下方的双重室性并行心律

    患者男,70岁,因心悸、胸闷3d伴下肢浮肿于1998年7月30日来院作检查。临床诊断:冠心病、慢性心衰。图1示第1~3行为常规12导联,第4行系和第1~3行同步记录的长Ⅱ导。……

    作者:陈麦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加速性交接性心动过速伴双向二度传出阻滞1例

    患者女,18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律失常。心电图(图1上2行)Ⅱ导联梯形图示3个窦性P波直立,仅P2下传心室,P1与交接性激动在心房相遇,形成房性融合波,P3与交接性激动发生干扰未下传心室。逆行P-波明显可见,其P--R间期不等,提示交接性激动逆传呈文氏型,下传呈……

    作者:顾法霖;顾方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Brugada综合征图形动态改变1例

    患者男,45岁,韩国人。因扁桃体周围炎症伴发热就诊耳鼻喉科并收入院。入院后,当天下午患者稍感胸闷、气短。随查体表12导联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69次/min,P-R间期150ms,QRS时限120ms,Q-T间期360ms,QRS波V1~V2……

    作者:王秀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间歇性双束支阻滞致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心室反复停搏3例

    双束支传导阻滞是指左右束支或其分支出现的传导阻滞,严重时可发展成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易发生心室停搏,临床表现为晕厥或阿-斯综合征,病情凶险,预后不良。笔者遇见3例,现报道如下。 例1 男性,53岁。因胸闷、气短4月,加重1W入院。……

    作者:曾潮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频率依赖性左右束支阻滞1例

    患者女,71岁。因反复头昏、胸闷1年,加重1W于1998年7月6日9:00时急诊入院。9:30病人突然出现抽搐,面色苍白,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BP 97/53mmHg,HR 120次/min,经使用肾上腺素、阿托品、胸外按压约10min后心跳呼吸恢复;……

    作者:张媛;罗园柳;李馥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动态心电图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3相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1例

    患者男,28岁,因发作性晕厥入院。心界不大,心率51次/min,律齐,无杂音,常规心电图检查示窦性P波形态及振幅均正常,P-P间期恒定为1.20s,窦性心动过缓(SB),P-R间期恒定为0.16s,V1导联呈rsR′型,宽度为0.16s,V5导联呈Rs型,S波粗钝,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1A)。临床诊……

    作者:陈丽洋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房室交接区逸搏心律伴一度逆向阻滞及室性早搏呈三联律1例

    患者女,40岁,2W前因患感冒后渐胸闷来诊,HR 50次/min,律不齐,元杂音。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示各导联均无窦性P波,图1 V6导联R1、3、4、6、7、9为室上性,时限0.09s,R2、5、8_时限0.14s,为室性早搏(PVS),与室上性激动形成三联律,各R波前均无任何P波,室上性R波后有逆行P波,……

    作者:李琳;牛景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小儿高大F波心房扑动1例

    患者女,7岁。发现心脏杂音5年,心悸、气急1年。于2001年10月8日入院。体检:T 37.7℃,P 160次/min,BP 90/60mmHg。发育稍差,心尖搏动增强,向左移位,心率160次/min,心律整齐。胸骨左缘2~3肋间闻及Ⅲ级收缩期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晰,未扪及震颤。心脏三位片示:肺血增多,右……

    作者:董薇;孟晓彤;杨守益;王朝晖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房性早搏致房内差传酷似窦-房游走心律1例

    患者男,65岁。冠心病史12年,因胸闷、心悸于2001年12月6日来院就诊,重点以Ⅱ导作讨论。 P_(1、7~9)属窦性起源,P-P 0.90~0.92s(65~66次/min),R_2提前出现,前有倒置P′,P′-R>0.12s,下传QRS振幅略有提……

    作者:杨妙珍;沈准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慢传型隐性旁道伴房室结内双径路参与的快-慢型心动过速1例

    患者男,38岁,因发热、胸闷住院,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既往无心动过速史。住院期间未发作心动过速时心电图正常,未见显性WPW综合征心电图表现,窦性心律71次/min(图略)。本文图1是心动过速时Ⅱ导联ECG,除长间歇后第1个P波是窦性P波外,余心房波都是逆行P波。多数R-R……

    作者:隋敏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伴有不典型A/B型交替文氏周期的心房扑动1例

    患者女,46岁。临床诊断: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图1Ⅲ导联示:F波规则以2:1~4:1下传,以梯形图可知为典型A型交替文氏周期转变为全部4:1下传。aVL导联示F波均以4:1下传心室。全图F-R间期有长、短2种,R-R间期也有长短2种,且交替出现。aVR导联QRS波都呈Qr型,但r波……

    作者:顾法霖;顾方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胸部钝性损伤致心电图酷似急性心肌梗死样演变1例

    患者男,19岁。扎钢筋时被压伤,伤后头部多处流血及双上肢活动受限3h而入院。呼吸21次/min,血压96/67 mmHg,心率106次/min,神志清楚,心律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心界不大,胸廓……

    作者:范华昌;傅金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吲哒帕胺治疗原发高血压75例疗效观察

    吲哒帕胺是具有扩血管作用的利尿剂,属新型抗高血压药物。我们对75例原发高血压(EH)病人,采用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结合诊室血压观察其降压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季宏权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29例缺血性心肌病的临床特征

    心肌病是指病变主要累及心肌的心脏病,包括病因明确的继发性(如感染性、中毒性、代谢性、结缔组织病及肿瘤性等)及病因尚不明确的原发性心肌病。其中将冠脉病变所致心肌长期缺血引起心肌弥漫性纤维化,在临床表现上酷似……

    作者:冯湘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倍他乐克对心脏的少见影响1例

    对1例口服倍他乐克(Betaloc)引起室内3支传导阻滞报道如下。 患者女性,68岁,以“心慌2h”为主诉就诊。既往冠心病(CAD),CLBBB 10……

    作者:孙德利;周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活性及其昼夜节律变化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指收缩压≥160mmHg,而舒张压≤90mmHg。此型高血压多合并严重动脉硬化,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大,发生脑卒中多,死亡率也高。心率变异(HRV)可无创定量评价心脏自主神经活性,是预测心血管疾病死亡的独……

    作者:冯湘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200例动态心电图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现将我院1999~2001年检测的200例24h动态心电图(DCG)进行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200例24h DCG记录检查使用加拿大产WISMAGO5.0版本软件分析系统。……

    作者:孟鲁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慢性肺心病并心律失常204例临床分析

    慢性肺心病时心律失常十分常见,急性发作期发生率更高,且是常见死亡原因之一。现报告204例肺心病合并心律失常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院近5年收治肺心病358例,其……

    作者:赵海芹;门雪琳;王丁丁;庄业韶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慢性心衰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干预治疗16例

    慢性心衰者由于反复心衰加重来院就诊或住院治疗,劳动耐力减低,给个人及社会造成重大经济负担。制定心衰治疗方案时既要考虑药物经济学,又要从长远的疗效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考虑。近年来,心功能不全治疗方面有较大进……

    作者:温丽芳;蔚艳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7例起搏心电图随访分析

    我院自1997年4月~2000年1月以来,共为21例患者安装了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其中4例资料不全。现将17例起搏心电图随访结果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姜素清;何运眆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78例急性心梗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分析

    动态心电图(DCG)作为1种长时间观察心电变化规律的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为更好了解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R)对预后的影响,对78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王雯;盛洋;赵光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02例心电图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系多种原因致甲状腺泡细胞病态分泌过量的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素T4及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亢时常伴有明显的心动过速,并可有各种心律失常。现将我院1998年1月~2000年1月所见甲亢患者的心……

    作者:朱月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心脏性猝死的心电图分析

    心脏性猝死50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本组男性36例、女性14例,男:女=2.6:1,年龄多数在25~35岁之间,少数在60~70岁之间。健康者27例,先心……

    作者:王莹;张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58例糖尿病者Q-T和J-T离散度的改变

    QT离散度(QTd)作为1种简单、无创的检测,其反映心室复极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已广泛受到重视。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QTd及由此派生出来的JTd等在Q-T延长综合征、心肌梗死、心肌……

    作者:季宏权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89例临床与心电图分析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为常见病,多见于老年人,出现心电图改变较为常见。若发生严重心律失常而不及时抢救,病死率很高,现对1997年3月~2001年2月所见89例住院病人报告如下。……

    作者:吴瑞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频率相关性持续倒置T波的分析(摘要)

    探讨以R波为主的导联T波倒置与心率相关。患者平卧先记录1份正常心电图,然后让患者起卧多次,在连续记录中心率增加大于10次/min;结果T波倒置的深度却变浅、上升幅度可达3mm,与……

    作者:刘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1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者P波离散度分析

    近年来P波离散度(Pd)与房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Af)的关系时有报道,为探讨二者的关系,对110例阵发性Af者窦性心律时的12导联同步心电图的Pd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颅脑外伤手术前后心电图分析

    为探讨颅脑外伤手术前后的心电图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本文对我院50例行颅脑手术的病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50例经CT检查确认为颅脑外伤。外伤部位:额叶、颞叶、丘脑下部、枕叶及……

    作者:颜杰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以咽痛就诊于耳鼻喉科的急性心肌梗死与心绞痛3例

    1998年以来我科在秋冬季节,先后接诊了急性心肌梗死(AMI)2例、心绞痛1例。其主要、首发症状均为剧烈咽痛,现报告如下。 例1 患者女,47岁。因反复咽痛2d,在当地诊所治疗无效,疼痛加剧。查体:神志清、精神紧张,咽部无充血,扁桃……

    作者:丛玉滋;张秀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剧烈活动诱发特发性室速1例

    室性心动过速(VT)被认为是1种十分危险的心律失常,绝大多数发生在心肌严重缺血、瓣膜严重病变、先天性心脏病或原发性心肌病变的心肌严重损害者。易引起休克、心衰和心室颤动(Vf),更严重者可引起心脏猝死。特发性VT(非持续性)是1种良性的心律失常,与常见的VT相比较,其临……

    作者:范红;刘光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伴低钾致窦性停搏1例

    患者男,35岁。因突发四肢无力6h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心慌胸闷,四肢无力,四肢肌力Ⅱ级。心电图示:窦性停搏,房室交接性逸搏,一~二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图1A)。化验检查K~+2.2mmol/L,临床诊断为周期性麻痹。在心电监护下给予吸氧、补钾等治疗,1h后窦性停搏……

    作者:黄兴林;梁荣;吕东岭;张道斌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剧烈运动致心绞痛1例

    患者男,15岁,初中二年级学生。上体育课参加长跑活动中,突感左胸部闷痛不适,并向左上肢放射,伴呼吸困难,胸部压迫感,大汗淋漓,头晕,周身疲乏无力等。急送我院就诊。体检:P 107次/min,BP 120/80mmHg,神志清,面色苍白,心界不大,心音弱,律整无杂音,临床诊断为心绞痛。心电图……

    作者:于华;赵翠云;王雪燕;毕晓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恙虫病引起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不全1例报告

    患者男,8岁,于2000年6月15日发热,T39.5℃,在村卫生室用青霉素等治疗疗效不好,于6月23日入院。自诉12d前上山在草丛中玩半天。T38.8℃、P98次/min,R22次/min,W21kg、BP95/60mmHg,脐左下有1×1.5cm~2椭圆形焦痂,周围红晕,左腹股沟有一蚕豆大淋巴结、压痛(+)。右下……

    作者:喻为人;李玉珉;喻青青;柳畅华;骆世明;黄雅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分支型室性心动过速随访5年1例

    患者男性,34岁,阵发性心悸反复发作5年,多次在本院门诊和住院治疗。5年前,患者因心动过速发作,多次在杭州市市级医院急诊,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予以异搏定、心律平等静脉注射复律治疗。1997年12月23日夜间因心动过速发作来本院急诊,急查心电图。心室率……

    作者:程普新;钟美娣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以肘关节不适为首发症状的心绞痛1例

    患者女,80岁,因自觉阵发性左肘关节不适1月余,近日加重来院。 入院查体:BP 150/90mmHg,一般面容,双肺呼吸音清,无罗音;心率9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无杂音。腹软,无压……

    作者:温丽芳;蔚艳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迷走神经介导性阵发性心房颤动1例

    心房颤动(Af)可呈阵发性或持续性,发生Af的原因和诱因颇多,常见的是有器质性心脏病,也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近年来研究认为神经系统对Af的发生有着重要影响。本文报道1例迷走神经介导性阵发性Af。……

    作者:顾春晓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腹部手术诱发急性心包炎致明显ST段抬高1例

    急性心包炎常引起显著心电图改变,我院收治一黑斑息肉病(Pentz-Teghers综合征)致肠梗阻患者,行肠切除术后第2d出现急性心包炎,呈明显ST段抬高表现,现报道如下。 患者女,42岁。因腹胀、腹疼10d,停止排气、排便5d,于……

    作者:张鸿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肌注右旋糖酐铁致心房颤动1例

    右旋糖酐铁注射给药时不良反应较多,且严重,必须严格掌握指征和剂量,现报告该药引起的心房颤动(Af)1例于后。 患者男,60岁。因右睾丸鞘膜积液入院。HB 66g/L,余各项检查均正常。2002年6月9日下午深部肌注右旋糖酐……

    作者:孙红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炎致ECG急性梗死样改变及三分支阻滞1例

    患者男,14岁。因“发热、心慌5d”入院。心音低钝,心界扩大。B超示:“心肌收缩能力差”。查CK、CK-MB、AST、LDH均增高,血沉30mm第1h。图1A示:P波规律,频率107次/min,房室比例2:1,P-R间期0.21s,QRS波0.10s,Q-T0.38s,心电轴-49°。QRSⅡ、Ⅲ、aVF呈rS型,SⅢ>SⅡ,aVL呈qR……

    作者:仇苓苓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心脏起搏器置入术中反复室颤1例

    患者女,74岁。因头晕、晕厥反复发作3年于2000年5月10日入院。近3年来在劳累及情绪激动时常有头晕和晕厥,晕厥发作时神志丧失,偶有小便失禁,约1~3min可自行缓解。多次心电图检查为:窦性心动过缓(SB)。查体,一般情况可,血压95/60mmHg,颈静脉无怒张,双肺未闻及干湿罗……

    作者:田明;孟祥忠;李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DCG显示长R-R间歇1例

    患者男,59岁。因经常头昏和晕厥1次就诊。体检:HR47次/min,律不齐,T36.5℃,BP 130/80mmHg,神清清楚,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界不大,双肺无殊,肝脾不大,超声心动图、X光胸片、血、尿常规及电解质测定均正常。常规心电图(略)示:①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平均心率45次/min);②房……

    作者:吕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误诊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患者男,74岁,因发作性头晕2次入院,入院检查:血压120/70mmHg,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清,TNT:阳性,心肌酶升高,心电图(略)示:窦性心律88次/min,室率75次/min,R-R间期均等,P-P间期均等,QRS时限0.12s,第1、2、3、4与10、11、12、13的P波与QRS之间似乎有关,其P-R间期逐渐……

    作者:杨晓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例主动脉夹层心电图改变

    患者男,54岁。因不定时胸疼背部疼痛3d,加重半天于2002年4月5日来院就诊。有高血压病史2年,就诊时血压130/84mmHg,双肺未闻及干湿罗音,心率72次/min,律齐。心电图检查时突感胸部疼痛,向胸前及背部放射,疼痛剧烈,难以忍受,30min后逐渐好转。疼痛时意识清楚,血压145/90-……

    作者:张俊;王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高血钾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2例

    例1 患者男,45岁。因活动后心累、气促4年,胸闷20d入院。查体:BP 150/67.5mmHg。心率98次/min,心律齐,主动脉瓣区闻及舒张期叹气样杂音。X胸片:主动脉关闭不全、肺瘀血。彩超示:风心病、主动脉瓣脱垂伴重度关闭不……

    作者:孟晓彤;董薇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脑挫伤所致罕见巨大J波1例

    患者男,45岁。因车祸致头部外伤,意识障碍6次入院。体检:T 37.0℃,R 17次/min,BP 72/41mmHg,HR 50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实验室检查:二氧化碳结合力17.1mmol/L、血K~+3.45mmol/L,I临床诊断:脑挫伤。心电图(图1)示:窦性P波,P-P间期1.22s(49次/min),P-R间期0.14s。常规……

    作者:孙东江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口服普罗帕酮致窦性静止1例

    患者男,69岁。因心悸、胸闷1W就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频发房性早搏(PAS),短暂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PAT)。门诊给予口服心律平0.15g,tid,消心痛5mg tid,3d后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AS,部分呈阻滞型。病人仍继续上述治……

    作者:笪星星;高诚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探讨

    冠状动脉造影(CAG)是目前诊断冠心病可靠的方法,属金标准。但CAG费用高、有创伤性,不是所有可疑冠心病者都能接受。心电图却是诊断冠心病简便易行、费用低、无创性方法,患者……

    作者:杨苏萍;岑梅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CO中毒患者心脏受损的心电图表现

    CO中毒为冬季多发意外性事故,对人体损害的主要机理为CO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组织缺氧坏死,主要损害器官为脑和心脏。现将其心脏受损后的主要心电图改变总结如下。……

    作者:冷俊红;张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病人术后心电监护及长期随访的临床意义

    安装永久起搏器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有效而可靠的1种方法,安装过程仅是其中的一个治疗环节,关键是术后的监护及对起搏器的程控。本文对我院9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术后的心电监护,……

    作者:吴武萍;李启富;郭忠则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胸导联心电图改变对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

    从胸导联上发现正后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线索,对16例正后壁AMI者V1~3进行分析,并与其V7~9改变作对照。V1~2R/S≥1,r波时限≥0.04s,V1~3ST段压低,T波直立高耸,对正后壁枷有重要诊断价值。……

    作者:张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氯丙嗪与氯氮平致心电图异常分析

    为分析比较氯丙嗪与氯氮平对心电图(ECG)的影响,对1995年5月~2000年5月精神科住院患者应用两药者每月查ECG 1次常规12导联,进行比较。结果氯丙嗪组(A组)ECG异常较氯氮平组(B组)多、且较严重,ECG异常与用药剂量、用药时间长短、年龄均有一定关系。……

    作者:郑亚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178例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室性心律失常关系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较易产生室性心律失常,且随着心力衰竭加重,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增高。本文旨通过对我科1998年1月~2000年12月178例不同心功能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总结分析,以进一步探讨心功能级别和室……

    作者:娄青;刘江潮;杨静;殷丽琼;张君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52例维持性血透尿毒症患者的常规心电图分析

    临床上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发心血管疾病,这也是其死亡的1个重要原因。现报告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尿毒症患者的常规心电图于后。 1 临床资料……

    作者:王敏;刘晓洁;李川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心导纳图测定100例孕妇心功能改变的分析

    采用国产HNCPA-2型心血管功能无创性微机检测分析仪(简称CPA-2)对我院100例门诊围产期孕妇进行心电图、心功能检测,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作者:贺亚玲;王国兴;汪海英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房性心律失常与P波离散度关系的探讨

    P波离散度(Pd)是指同步记录的12导联中,不同导联测定的P波大时限(Pmax)与P波短时限(Vmin)间的差值,多数人该值<40ms,当其>40ms时,提示心房内不同部位存在非均质性电活……

    作者:陈月英;朱海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24h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61例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是指窦房结及其周围的器质性病变,引起窦性激动发放过缓、激动形成或窦房传导障碍等心律失常。其病因包括窦房结动脉疾病(如冠心病、炎症性疾病、风心病、特发……

    作者:刘红;罗向阳;孟宪琴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病人气管插管期间的心电图变化

    气管插管时可发生一过性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心动过缓等变化,且极易出现。我们观察32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CRBBB)病人气管插管期间的心电图变化,总结如下。……

    作者:何龙江;杨凌岚;莫东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非梗死性异常Q波与心肌梗死的鉴别

    心电学将时间≥0.04s,深度≥后继R波1/4,或在任何导联中深度>3mm的Q波,称为异常Q波,多见于心肌梗死(MI),也可见于非MI者或正常人。由于认识不足往往误诊,造成患者精神紧张,……

    作者:陈静;沈文;李易红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并行心律19例心电图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并行心律(PSR)并不少见,现报告19例于后。19例均为门诊及住院病人。男12例、女7例。年龄16~70(40±7)岁。冠心病6例,高血压2例,病毒性心……

    作者:黄荣;杨坤友;周从义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老年人便秘与心律失常关系探讨

    为研究便秘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对66例便秘者检查发病前后心电图。结果便秘时心率、房性早搏(PAS)、室性早搏(PVS)、心房颤动(Af)和ST-T缺血性改……

    作者:邹剑铭;慈书平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42例小儿心律失常心电图临床分析

    心律失常系由多种病因所致的1种临床表现,在儿科疾病中并不少见,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较高,现分析如下。……

    作者:朱秀梅;刘桂华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DCG监测中缺血性ST段改变的预后意义

    DCG检查中常可见到缺血性ST段改变,且大多数为无症状性,对其临床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尤其是预后的评价尚无定论。本文对271例监测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彭晓榕;梁玲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心率变异性参数选择及其正常值

    选择24h SDNN(所有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作为心率变异性(HRV)分析指标,共分析385例正常人HRV测定结果,并与文献参考值作比较。①若不考虑年龄因素SDNN测定值与文献参考值相符,P<0.01;②若考虑年龄因……

    作者:徐秀芬;胡建荣;毕爱华;倪春苗 刊期: 2002年第06期

  • 心电图定量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QRS记分法和ST段运算法

    对QRS记分法和ST段运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作评价,此法虽不能用于所有AMI者,但对于ST段抬高这类病人仍具有一定意义。方法简单实用、经济无创伤,适合于基层医院。……

    作者:武宝林;韩秀;梁莉莉;李俐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