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
  • 国际刊号:1008-6706
  • 国内刊号:34-1190/R
  • 影响因子:1.00
  • 创刊:1994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82-948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本刊“健康教育”栏目被评为安徽省科技期刊特色栏目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   2014年7期文献
  •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和血清内皮素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 CSF )和血清内皮素-1( ET-1)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对照组以GCS评分分组( GCS≤12分为中/重型颅脑损伤组、GCS>12分为轻型颅脑损伤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患者CSF和血清ET-1浓度进行检测。结果颅脑损伤中,中/重型颅脑损伤组CSF中ET-1浓度[(38.89±9.50)μg/L]显著高于轻型颅脑损伤组[(22.25±8.55)μg/L](t=5.453,P=0.000)和对照组[(15.67±7.72)μg/L](t =8.347,P=0.000);轻型颅脑损伤组 CSF 中ET-1浓度也高于对照组(t=2.390,P=0.023)。中/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ET-1浓度[(107.02±17.25)μg/L]显著高于轻型颅脑损伤组[(46.21±11.19)μg/L](t=12.176,P=0.000)和对照组[(32.34±10.64)μg/L](t=16.163,P=0.000);轻型颅脑损伤组血清ET-1浓度也高于对照组(t=3.751,P=0.001)。在所有研究对象中,血清ET-1浓度高于脑脊液(t=9.974,P=0.000)。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ET-1水平与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

    作者:李娜;程晋成;齐一龙;张文娟;孙灵迪;邵先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在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82例,按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蒙脱石散(思密达)对症治疗继发性腹泻,观察组40例在其基础上口服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统计两组患儿腹泻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P<0.05);观察组腹泻持续时间[(2.3±1.1) d]、肺炎治疗疗程[(4.4±1.9) d]、住院时间[(4.5±2.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4±1.6)d]、[(6.8±2.3)d]、[(7.1±2.4)d](t=7.39、7.35、7.39,均P<0.05)。结论采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素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针刀疗法与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针刀疗法与颈椎牵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5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78例,以小针刀治疗;对照组78例,以颈椎牵引治疗,同时配合服用中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70例(89.6%),总有效率96.9%;对照组治愈44例(56.7%),总有效率83.3%。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χ2=22.02、11.57,均P<0.05)。结论针刀疗法治疗颈椎病优于颈椎牵引,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郝俊;张晓伟;宇光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必净注射液对卒中相关性肺炎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卒中相关性肺炎的治疗作用以及血浆CRP水平的变化。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并发肺炎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加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用7 d。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T、外周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RP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T、WBC、中性粒细胞和CRP分别为(36.92±0.31)℃、(8.01±0.60)×109/L、(60.99±3.01)%、(21.78±2.02)mg/L,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t=9.99、24.09、12.44、43.98,均P<0.05);对照组治疗后T、WBC、中性粒细胞和CRP分别为(37.05±0.16)℃、(10.53±0.54)×109/L、(72.76±1.56)%、(33.31±3.40)mg/L,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t=15.95、20.12、4.14、16.53,均P<0.05);治疗组治疗后观察除T外,其余三项指标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3、6.15、7.93,均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协同抗生素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效果显著,比单纯抗生素治疗更有效,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王延民;孙洪涛;程世翔;魏正军;廖余平;张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观察的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两组,甲组(n=32)行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乙组(n=28)采用单纯颈椎牵引治疗,根据疼痛程度评分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后10 d、20 d、30 d、90 d疼痛程度评分分别为(4.61±0.70)分、(3.71±0.57)分、(3.30±0.65)分、(4.44±1.04)分,乙组分别为(5.88±1.47)分、(5.61±1.35)分、(4.83±0.86)分、(5.50±0.87)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5、1.06、1.30、7.51,均P<0.01)。结论颈丛阻滞配合颈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优于单纯颈椎牵引,适于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

    作者:金春祥;黄冰;姚明;陆雅萍;侯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连续脑电监测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连续脑电监测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预后判断的准确性。方法40例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根据病情进展与否分为恶性组(14例)和良性组(26例),入院24 h内进行连续床旁脑电监测,分析脑电图变化与恶性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恶性组患者连续床旁脑电图( CEEG )异常检出率为85.71%(12/14),与良性组[65.38%(1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05,P=0.001)。恶性组脑电图呈重度异常者4例,入院第2天昏迷,中度异常者6例,轻度异常者2例,正常者2例。结论早期连续脑电监测对大脑中动脉供血区脑梗死患者的预后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作者:苗青;张干;宫鑫;周媛;孙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 B1和糖类抗原72-4在早期胃癌患者检测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糖类抗原72-4(CA72-4)在早期胃癌患者检测中的价值。方法50例早期胃癌患者作为胃癌组,45例胃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胃部良性病变组,100例健康查体者作为健康组,测定并比较入选人群血清HMGB1和CA72-4。结果早期胃癌组血清HMGB1和CA72-4阳性率高于胃部良性病变组和健康体检组(χ2=33.69、82.95、51.41、104.74,均P<0.01),而胃部良性病变组的阳性率与健康体检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0、1.90,均P>0.05)。 HMGB1诊断早期胃癌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95.2%,准确度为88.7%;CA72-4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为80.0%(40/50),特异度为97.2%(141/145),准确度为92.8%(181/195)。联合检测时,诊断早期胃癌的敏感度为94.0%(47/50),而特异度为93.1%(135/145),准确度为93.3%(182/195),高于单项检测的敏感度与准确度。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血清HMGB1和CA72-4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t=2.927、4.096,均P <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HMGB1和CA72-4可以早期诊断胃癌,并对患者预后进行判断。

    作者:张新房;胡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Ⅰ期切除吻合术对结肠癌肠梗阻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Ⅰ期切除吻合术对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的影响。方法92例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对照组46例,观察组采用Ⅰ期切除吻合术,对照组采用Hartman术,术前、术后测定两组患者血清IGF-1和VEGF的表达。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4.9±6.4)d,短于对照组的(28.3±9.6)d(t=5.426,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分别为2例、1例,对照组分别为3例、1例,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19、1.29,均P>0.05);两组术后血清IGF-1和VEGF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 t=3.064、2.394,均P<0.05)。结论Ⅰ期切除吻合术可以明显减少左半结肠癌急性肠梗阻患者血清IGF-1和VEGF的表达。

    作者:潘福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益母草注射液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出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益母草注射液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行剖宫产手术并有潜在出血征兆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益母草注射液进行预防治疗,对照组60例采用缩宫素进行预防治疗,比较两组防治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产后2 h、24 h出血量分别为(422.41±213.49) mL、(35.29±16.44) mL,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89.64±345.21)mL、(69.31±29.47)mL(t=6.732、8.915,均P<0.05);观察组无1例发生产后出血,对照组发生产后出血5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73,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益母草注射液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出血具有显著的效果,可减少剖宫产子宫出血的发生并减少出血量,促进子宫复旧,有利于产妇的康复。

    作者:丁霄雁;冯涛;耿慧;刘芳;马爱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探讨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临床拟诊的冠心病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冠心病诊断“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的应用价值。结果108例受检者,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74例,阳性检出率68.5%;静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43、6.37、163.55,均P<0.05)。单支病变中19例冠状动脉造影未见明显狭窄(狭窄<50%)或正常,而根据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表现及家族史或高血压等高危因素,临床作出了冠心病的诊断。结论冠状动脉造影作为冠心病诊断重要的微创手段,与其他无创检查方法相比,对冠心病的检出率及准确性高,并可明确冠状动脉病变位置、范围,宜作为冠心病诊断的常规方法。

    作者:余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及维生素B12与老年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叶酸( FA)及维生素B12( VitB12)与老年血管性痴呆( VD)的相关性。方法检测96例VD患者、152例脑梗死非痴呆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者Hcy、FA、VitB12水平并分析其变化;按MMSE评分标准评估VD患者的认知功能,按痴呆程度将其分为重度、中度及轻度三组,并检测各组血清Hcy浓度,分析Hcy水平与痴呆程度的关系。结果 VD组及脑梗死非痴呆组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26、3.14,均P<0.01),其中以VD组高;VD组及脑梗死非痴呆组血清FA及VitB1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3.16、2.98、3.21、2.91,均P<0.01),其中以VD组低。 VD患者血清Hcy水平随痴呆程度的加重而升高,Hcy浓度与MMSE评分呈负相关(r=-0.69,P<0.05)。结论高Hcy血症与VD具有相关性,高Hcy血症可能是导致VD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FA及VitB12缺乏可引起Hcy的增高,FA及VitB12缺乏可能是导致VD发生的间接因素。

    作者:田华;王红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微创手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与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RLU)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CNL治疗23例( PCNL组)和采用RLU治疗29例( RLU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1周结石清除率、手术并发症等。结果52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PCNL组[(45.12±11.56) min]短于RLU组[(82.03±12.45) min](t=10.13,P<0.01)。术后1周结石清除率PCNL组为95.6%(22/23),RLU组100.0%(29/2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均无明显出血及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两组均未发现结石复发及输尿管狭窄。结论 PCNL与RLU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均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可视患者具体情况、单位设备条件、术者经验酌情选择。

    作者:操志宏;周国保;余运旵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与传统手术的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的临床疗效,评价腔镜在该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经胸乳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腔镜组)治疗的20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并与同期行传统手术(传统组)治疗的20例甲状腺肿瘤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美容满意度分别为(97.2±15.6) min、(17.8±8.6)mL、(30.2±11.8)mL、(4.7±0.9)d、15%、90%,传统组分别为(70.3±19.0)min、(24.6±15.2) mL、(35.6±19.6)mL、(5.2±0.6)d、10%、30%,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引流量、美容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3、-2.427,χ2=54.432,均P<0.05)。结论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且颈部无瘢痕,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

    作者:包召玉;谢芳;王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半导体532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半导体532激光光凝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半导体532激光对50例(95只眼)非增殖性和增殖性DR患者进行局限性视网膜光凝、格栅样视网膜光凝或全视网膜光凝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眼底血管荧光造影及眼底OCT的变化,光凝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光凝术后36眼(37.9%)视力提高,视力无变化52眼(54.7%),视力下降7眼(7.4%),总有效88眼(92.6%)。伴黄斑水肿者26眼,经光凝后黄斑水肿完全或部分消退,未出现新的黄斑水肿。结论半导体532激光光凝术治疗DR安全有效。

    作者:王云;谢驰;于燕;李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急性胰腺炎131例病因分析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 AP)常见病因的分布情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13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记录并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病因、胰腺炎临床分型等,以胆道疾病、暴饮暴食或高脂餐、酗酒、高脂血症、其他病因等进行病因分组,以18~29岁(青年组)、>29~44岁(壮年组)、>44~59岁(中年组)、>59岁(老年组)进行年龄分组,对不同原因AP的性别、年龄段及不同临床分型等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胆道疾病61例(46.3%),暴饮暴食或高脂餐38例(29.4%),酗酒21例(16.1%),高脂血症8例(5.9%),其他3例(2.3%)。壮年组暴饮暴食或高脂餐、酗酒及高脂血症构成比高于其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1,df=12,P=0.085)。不同临床分型在各种AP病因构成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df=4,P=0.753)。结论胆道疾病是AP的主要病因,其次为暴饮暴食或高脂餐、酗酒,高脂血症性AP有明显上升趋势,治疗上需去除病因,加强对AP综合管理。

    作者:张宏伟;郭永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对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的影响。方法8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治疗,共治疗24周。测定患者肝功能、HBV DNA和血清TGF-β1。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LT、总胆红素、白蛋白均有明显改善( t =6.724、13.306、3.064、4.172、2.924、3.172,均P<0.05),观察组改善更明显(t=2.469、2.160、3.064,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HBV DNA转阴率为90%,对照组HBV DNA转阴率为75%,两组转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均有明显降低(t=6.842、8.062,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3.178,P<0.05)。结论恩替卡韦可明显减少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TGF-β1,减轻肝脏纤维化。

    作者:邹同;陈彩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 PAE)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和预防泛耐药菌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和评价2010年5月至2012年6月347例老年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PAE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结果347例老年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PAE对抗菌药物的耐药较严重,氨苄西林、头孢唑啉耐药率均为100.0%,氨苄西林/舒巴坦、妥布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分别为95.1%、86.8%、83.6%。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已达19.6%,泛耐药菌的检出率为4.9%。结论老年患者医院下呼吸道感染PAE耐药性日趋严重,应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防止泛耐药菌的产生与流行。

    作者:尚旭明;栾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和对心功能影响。方法7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以双盲法1瞷1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采用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36例增加氯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心功能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心功能( LVDP、+DP/dtmax、-DP/dtmax、LVEDP)变化程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141、75.458、18.562、21.254,均P<0.05);LDH、超氧化物歧化酶、一氧化氮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951、15.694、8.552,均P<0.05);观察组有效率89.47%,对照组有效率78.95%,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χ2=16.951,P<0.01);观察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7.89%,对照组10.5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5,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临床可考虑二联用药,从不同机制改善患者心功能。

    作者:张丽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浆置换技术对重型肝炎患者血生化指标及黄疸症状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技术对重型肝炎患者血生化指标和黄疸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浆置换技术治疗50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前后血生化指标的变化、黄疸症状的改变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AST、ALT、凝血酶原活动度( PTA)、ALP、GGT、结合胆红素( DBL)、总胆红素( TBL)、血清总胆汁酸(TBA)和LDH等指标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21、7.58、4.31、11.63、10.23、8.26、4.13、16.48、7.32,均P<0.05),而TP、ALB、CHE和PA无明显变化;治疗后,大多数患者黄疸症状消失或减退,有黄疸症状者36.0%(18/50)显著低于治疗前(χ2=27.06,P<0.05);急性、亚急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0.0%(14/20),略高于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50.0%(15/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置换技术有效改善重型肝炎患者血生化指标,改善黄疸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有效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素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肱骨近端加压锁定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加压锁定钢板( LPHP )与传统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肱骨近端骨折患者58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行加压锁定钢板治疗,对照组26例行传统的T型钢板、三叶草钢板治疗。根据Neer功能评分对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58例患者均获得11~15个月的随访,治疗组未发现螺钉及钢板断裂、骨折不愈合、肱骨头坏死,4例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Neer功能评分优15例,良12例,可5例,优良率84.4%。对照组有3例患者螺钉松动、2例钢板断裂、3例骨折不愈合、2例肱骨头坏死、7例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Neer功能评分优6例,良9例,可3例,差8例,优良率57.7%。两组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13,P<0.05)。结论相比传统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确切、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期进行康复锻炼。

    作者:樊柳龙;张青元;宋保中;许延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手术与保守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多导睡眠图监测参数的影响

    目的:探讨手术与保守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多导睡眠图( PSG)监测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术处理。应用PSG 监测设备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每小时发生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指数( AHTI)、呼吸暂停低通气的总时间( AHT)、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SAT 90%),低SaO2和平均SaO2等。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SAT90%为(38.4±13.4)%、(17.5±12.5)%,均显著降低,低SaO2两组分别为(79.6±12.4)%、(83.7±11.2)%,均显著升高,平均SaO2为(85.4±16.3)%、(90.8±12.4)%,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0.13、22.42、4.76、9.76、3.65、6.65,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t=17.32、3.76、3.76,均P<0.05)。两组治疗后AHI、AHT及AHTI分别为(22.4±3.4)次/h、(14.5±2.5)次/h,(9.6±2.4) min、(5.7±1.2) min、(1.4±0.3)min、(0.8±0.4)min,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3、12.12、7.51、19.27、21.42、10.63,均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t=8.97、9.76、6.57,均P<0.05)。结论 OSAHS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各PSG监测参数显著改善,优于保守治疗,应作为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雷;王言森;杜向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美罗培南两步输注法治疗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两步输注法治疗老年人COPD并院内获得性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老年COPD并院内获得性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112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观察组采用两步输注法,第一步,在30 min内把单次剂量中的一半药物快速滴注完;第二步,把单次剂量的剩余一半药物在2.5 h内持续缓慢滴注。对照组采用美罗培南常规30 min滴注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细菌学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2.2%(46/56)、57.1%(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85,P<0.05);观察组、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5.0%(42/56)、46.4%(2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65,P<0.05)。结论使用美罗培南两步输注法治疗老年人COPD并院内获得性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疗效优于传统输注方案。

    作者:吕燕平;刘炯;潘春香;冯羡菊;喻东;梁珍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复方卡力孜然酊治疗白癜风8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卡力孜然酊应用于白癜风治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白癜风患者纳入研究,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 NB-UVB )照射治疗,观察组43例采用复方卡力孜然酊辅助NB-UVB照射治疗,观察两组的皮损疗效和皮肤病生活质量( DLQI )评分。结果观察组第1、第2、第3疗程总有效率分别为32.56%、58.14%、81.40%,均高于对照组的25.58%、41.86%、60.47%,组间第3疗程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68,P<0.05);观察组治疗第1、第2、第3疗程后的DLQ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1.916、t2=4.298、t3=4.661,均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28%、11.6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87,P>0.05)。结论复方卡力孜然酊辅助治疗白癜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微。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目的:评价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女性60例,男性38例,年龄75~94岁,平均83.5岁。骨折按Tronzo-Evans分型Ⅲ型56例,Ⅳ型42例。均采用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的方法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例术后X线片显示转子间骨折均复位固定良好,假体位置良好。术后96例获得6~24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按Harris评分,优良率85.4%。结论骨水泥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具有术后功能恢复快、负重活动早、可避免长期卧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合理的手术方法。

    作者:柏文昆;鲁木;胡红耘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关于书写论文作者单位名称的要求

    不少作者在投稿时,对所在单位的中、英文名称的书写不够规范,不少单位在开具推荐信(即介绍信)时,使用的公章与文稿中所书写的不一致。单位名称书写不规范,将影响编辑部与作者、读者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及文稿发表后文献计量学的统计等工作。为此,本刊就作者单位名称的书写要求如下:(1)作者在投稿时,首先应列出单位名称的全称,具体到所在科室,并且写明单位所在城市名及邮编。(2)单位的英文名称应根据所在单位统一的英文名称书写。(3)单位科研部门开具文稿推荐信上的公章内容,须与文稿中所书写的单位名称一致。(4)由不同单位共同撰写的文稿,各个单位的名称均须分别列出,由论文的资料提供单位(一般即为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开具文稿推荐信。(5)如文稿作者为集体作者,英文摘要的作者项中,应列出本文稿第一整理者(即第一执笔者)的姓名及工作单位。(6)如文稿第一作者在投稿后工作单位有变动,英文摘要的作者项中,应同时列出第一作者的原单位及现在单位。(7)通信作者要附上通信地址和电子信箱。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曲普瑞林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体质量指数及终身高的影响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类似物( GnRHa)曲谱瑞林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ICPP)女童体质量指数(BMI)及终成年身高(FAH)的影响。方法总结及追踪回访120例ICPP女童。62例ICPP女童接受曲普瑞林治疗(治疗组),观察治疗后6、12、18、24、36个月的骨龄(BA)、生长速率(GV)、BMI、预测身高(PAH),终身高及达终身高时的BMI。未治疗组(对照组)也观察相关的指标如BMI及终身高。结果曲普瑞林治疗后骨龄的增长低于年龄的增长,预测身高随着治疗疗程的增长有所提升。治疗后12、18、24、36个月PAH分别为(153.4±7.1)cm、(154.6±6.2)cm、(155.7±4.7)cm、(156.9±5.9)c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2.67、3.01、2.88,均P <0.01);BMI 分别为(16.37±1.41) kg/m2、(16.99±1.21) kg/m2、(17.17±1.38)kg/m2、(17.02±1.42)kg/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9、1.28、0.89、1.11,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终身高分别为(158.2±3.9) cm、(153.7±2.8) 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1)。达终身高时两组BMI分别为(19.1±1.9)kg/m2、(18.7±1.8)kg/m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5,P>0.05)。结论曲普瑞林能有效抑制ICPP的性征发育、骨龄增长、改善成年终身高,对BMI无明显影响。

    作者:冯海英;张蕾;周燕;黄邀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在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使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 PiCCO)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 EGD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诊断明确感染性休克患者42例,于确诊0 h、6 h、24 h记录HR、MAP、CVP,PiCCO组(n=26),根据监测心排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及CVP指标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n=16)仅采用监测CVP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液体复苏治疗后6 h、24 h的效果,观察PiCCO组患者CVP升高2 mmHg、GEDVI增幅是否大于10%分析CVP、GEDVI与C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iCCO组液体复苏6 h后HR、MAP较对照组改善明显[(101.3±7.8)次/min比(119.4±7.2)次/min,t=-7.520,P<0.05;(71.8±7.6) mmHg比(51.5±8.9) mmHg,t=7.873,P<0.05],早期液体复苏成功率较对照组高;APACHEⅡ评分、乳酸清除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住ICU天数较对照组减少[(17.0±3.4)分比(22.7±4.1)分,t=-4.978,P<0.05;(53.6±11.5)%比(-16.5±5.2)%,t=9.283,P<0.05;(13.8±2.6)d比(23.3±2.2)d,t=-5.075,P<0.05],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162,P>0.05);PiCCO组中液体复苏前后GEDVI的变化与CI的变化呈正相关(r=0.799, P<0.05),CVP变化与CI的变化无明显相关(r=-0.446,P>0.05);GEDVI随CVP升高而增加的16例中0 h CI≥3 L· min-1· m-2有13例(81.3%),GEDVI不随CVP升高而增加的10例中0 h CI≥3 L· min-1· m-2有3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9,P<0.05)。结论 PiCCO监测所得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导下的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能有效地提高液体复苏的成功率。与CVP相比,GEDVI更能有效反应心脏前负荷,在感染性休克并心功能抑制患者中,CVP与GEDVI之间的变化关系更能有效反应心脏功能。

    作者:汤文杰;叶高峰;温兴杰;崔健;林士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吉西他滨单药与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初治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吉西他滨单药与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的临床效果。方法Ⅲb期和Ⅳ期老年NSCLC患者5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吉西他滨单药治疗组(单药组)与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组(联合组),每组28例。单药组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天,21 d为1个周期。联合组化疗方案为:吉西他滨1000 mg/m2,第1、8天;奥沙利铂化疗剂量按曲线下面积=5的剂量水平给药,第2天静脉滴注,21 d为1个周期。两组方案均化疗3个周期。结果单药组完全缓解( CR)1例,部分缓解(PR)12例,有效率为46.4%;联合组CR 1例,PR 13例,有效率为50.0%,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单药组中位生存时间为9.7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31.3%、12.5%;联合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1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33.8%、15.6%,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743、1.529、1.739,均P>0.05)。联合组3~4度白细胞减少及3~4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0.0%、46.4%,明显高于单药组的28.6%和18.0%(χ2=4.41、4.69,均P<0.05)。肺癌症状量表观察者表评分显示单药组治疗后食欲缺乏、乏力及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2.687、2.789、2.603,均P<0.05),而联合组无明显改善;治疗后单药组有3种症状评分均明显高于联合组(t=2.986、3.569、2.764,均P<0.05)。结论治疗老年人晚期NSCLC,吉西他滨单药化疗方案与联合化疗方案疗效相当且耐受性较好。

    作者:陈明;程东苗;苏兆顶;李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氟尿嘧啶联合顺铂和紫杉醇治疗晚期胃癌

    目的:观察氟尿嘧啶(5-FU)、紫杉醇( PTX)和顺铂三药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42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紫杉醇4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顺铂(6.5 mg/m2)和5-FU(350 mg/m2)第1~8天静脉滴注。每3周为1个化疗间歇期,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2例患者中,部分应答(PR)9例,应答率21.4%,病情稳定(SD)15例,总的病情控制率(PR+SD)为57.1%。中位生存时间10.9个月(3~36个月),中位进展时间(TTP)为7.1个月(1.1~21.8个月)。1年生存率为33.3%,2年生存率为22.1%。结论5-FU、PTX和顺铂三药联合化疗方案用于晚期胃癌有很好的肿瘤控制率,患者有很好的耐受性。

    作者:王在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及父母养育方式与青少年发生精神分裂症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发生精神分裂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住院青少年精神分裂症患者101例(病例组),另选择无精神病史的患者101例为对照组,采用家庭环境量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 F1)为保护因素(OR=0.643,95%CI=0.235~0.863,P=0.01;OR=0.582,95%CI=0.168~0.906,P=0.01;OR=0.478,95%CI=0.174~0.834,P=0.01),而矛盾性、父亲惩罚严厉(F2)、父亲拒绝否认(F5)及母亲过分干涉(M2)为危险因素(OR=1.535,95%CI=1.096~2.187,P=0.01;OR=1.516,95%CI=1.097~2.096,P<0.01;OR=1.375,95%CI=1.034~1.989,P=0.01;OR=1.347,95%CI=1.272~1.915,P<0.01)。结论良好的家庭环境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减少精神分裂症的发生。

    作者:史青;李丛梅;崔中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山东省东营地区2004-2012年中药及制剂致药源性疾病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发生中药药源性疾病患者一般资料、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给药途径、主要临床表现、转归等。方法收集2004-2012年东营地区(东营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提供数据)中药及制剂导致的药源性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中药及制剂导致的药源性疾病共计3446例,共涉及603种中药,包括中药制剂599种,中药饮片4种。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高。结论急需建立中药制剂致药源性疾病的防御体系,对中药药源性疾病进行系统的资料收集、监测和分析,并通过有效途径及管理措施为临床医生提供合理用药信息及咨询服务,为药品管理行政部门提供修改说明书的依据,大限度降低药源性疾病的发生,维护公众用药安全。

    作者:王金英;李挺山;胡峰霞;刘从华;陈金泉;张翠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精神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433例分析

    目的:分析精神专科医院药品不良反应( ADR )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某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的ADR报告433例,按照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433例ADR报告中涉及药物以抗精神失常药物居首位(35.2%),抗感染药物居第二位(19.7%);患者年龄>60岁ADR发生率高(47.6%);ADR为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消化系统损害(23.5%)。结论应加强对抗精神失常药物和抗感染药物的安全性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作者:沈霞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与传统手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闭角型青光眼患者107例(107只眼),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对照组53例,采用传统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视力水平和眼压。结果治疗后两组的视力均有所改善,观察组视力水平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03、4.21、8.33,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眼压分别为(17.68±5.13) mmHg、(11.23±2.06)mmHg,对照组分别为(17.74±6.33)mmHg、(14.28±3.18)mmHg,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2、4.85,均P<0.05),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3.26,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降低眼压,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林素琼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氯沙坦联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氯沙坦联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口服氯沙坦片,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灯盏花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4周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肌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t=3.124,P<0.05),而24 h尿蛋白定量以及尿素氮水平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876、2.672,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以及血肌酐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t=2.992、3.013、3.245,均P<0.05),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t=3.154、3.022、3.263,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41/4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3/4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3.876,P<0.05)。结论氯沙坦联合灯盏花注射液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能够显著减少患者尿蛋白,有效保护肾功能,控制病情的发展,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周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7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者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阿司匹林、肝素、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常规治疗。强化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连用8周。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 mg,每晚1次,连用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血清hs-CRP、IL-10和MMP-9水平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较前明显下降,血清IL-10水平较前明显上升( t=2.44、2.27、2.45、3.05、2.90、2.93,P<0.05或P<0.01),且强化组下降或上升值较对照组更明显(t=2.31、2.37、2.24,P<0.05);强化组临床总有效率(91.4%)明显优于对照组(68.6%)(χ2=5.71,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具有较好的效果,能降低血清hs-CRP和MMP-9水平,提高血清IL-10水平,从而抑制斑块局部炎性反应,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作者:张雄斌;陈卓亮;蔡磊;陈维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乙酰半胱氨酸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对放射性肺损伤的干预作用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肺癌患者按随机抽号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放疗;治疗组于放疗同时应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每次600 mg,2次/d。两组放射治疗前、后测定血浆TGF-β1,比较两组放射性肺损伤发生情况。结果放射治疗前后两组血浆TGF-β1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6.52、2.76,均P<0.01);对照组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为35.48%,高于治疗组的28.13%(χ2=5.16,P<0.05)。结论乙酰半胱氨酸能抑制放射治疗后血浆TGF-β1的过度表达,可有效降低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值得在肺癌等胸部肿瘤放射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段昕波;刘伟;徐鑫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关节镜辅助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关节镜辅助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28例,采用关节镜协助操作,检查关节面的复位情况。内侧固定采用小T型或重建锁定钢板,外侧采用加压。结果28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的伤口均能达到一期愈合,另1例患者感染坏死采用皮瓣修复后完全愈合。该组28例经6个月至3年的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6个月;按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92.8%。所有病例无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结论关节镜辅助下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是简单有效的办法,内固定稳定,疗效较好,并发症少。

    作者:马宁;夏宁晓;周小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2014年上半年增刊征文通知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重症COPD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例重症COPD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生化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患者的病情转归。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pH值、血氧分压、碳酸氢根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血二氧化碳分压、尿素氮、血肌酐、B型脑利钠肽以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2.897、3.015、2.681、3.241、3.266、3.334、2.815、2.784、3.248,均P<0.05);100例患者中,81例病情得到良好控制后出院,7例由于经济原因放弃治疗,12例死亡。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有效清除重症COPD患者体内过多的水分和有害物质,提高该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曹校校;陈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瘦素诱导下乳腺癌组织中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的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瘦素诱导下端粒酶反转录酶与乳腺癌发生机制的关系。方法选取以乳腺癌MCF-7细胞系为处理对象,通过细胞培养传代得到足量乳腺癌细胞,以1×105个/孔种植于96孔板,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观察组以10 nmol/L瘦素处理细胞,对照组饥饿后不做任何处理。分别利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分析瘦素刺激前后两组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端粒酶反转录酶单表的表达情况的改变。设计针对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的特异性实验,下调乳腺癌细胞中STAT3的表达水平,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下调STAT3表达水平前后及瘦素刺激前后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经瘦素处理后,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都出现了倍数增加,其中端粒酶反转录酶mRNA比对照组增加了(3.2±0.5)倍(t=2.675,P=0.009),端粒酶反转录酶蛋白比对照组增加了(2.5±0.3)倍(t=2.352,P=0.032)。在人乳腺癌细胞MCF-7 STAT3表达水平下调的情况下,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水平也随之下调(t=2.019,P=0.045),而且经瘦素处理后,瘦素对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水平上调的现象也没有出现(t=2.348,P=0.037)。结论瘦素通过STAT3信号途径上调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参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丁敏;崔世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高分辨率 CT 检查分析

    目的:分析肺淋巴管肌瘤病( PLAM)的高分辨率CT( HRCT)表现及病理表现,探讨HRCT对PLA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并行HRCT检查的PLAM患者8例资料,分析其病理表现与HRCT特点。结果病理检查结果示肺组织呈弥漫性囊状改变,增生的不典型平滑肌细胞沿细支气管壁、肺泡壁、淋巴管壁和血管壁周围分布,形成结节。所有病例HRCT可见两肺弥漫、多发、分布大小不等的类圆形薄壁囊腔影,囊腔影直径约3~32 mm,囊壁厚小于2 mm,囊壁外可见贴壁的血管影。2例囊腔间可见正常肺组织,伴发胸膜下肺大疱1例,气胸2例,小叶间隔增厚2例,局限性磨玻璃影1例,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乳糜胸2例,胸腔积液4例,腹部淋巴管肌瘤、乳糜腹1例。结论 PLAM的HR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HRCT可显示PLAM的病理特征,对明确诊断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赵永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诊断和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妊娠( CSP )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CSP患者35例(观察组),采用piliph超声诊断仪对患者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子宫、双侧附件区及盆腔,观察孕囊着床位置和子宫切口位置的相关性,记录回声情况。另选择同期接受检查的有剖宫产史(无切口处假腔)再次妊娠者4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宫腔内多数无明显的异常回声,多数患者存在子宫切口假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79、9.21,均P<0.05);观察组切口肌层厚度和孕囊与切口距离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t=6.35、36.52,均P<0.05);观察组血流指数(0.51±0.07)较对照组(0.68±0.1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5,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是CSP主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CSP的诊断、疗效评价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珍;罗琳娜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下咽癌术前 BPF 方案化疗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术前行BPF方案化疗在晚期下咽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4例晚期下咽癌患者行术前化疗+手术治疗,化疗方案为奈达铂+博安霉素+氟尿嘧啶,观察化疗疗效、副作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颈部增强CT扫描显示CR 4例,PR 32例,NC 6例,PD 1例,有效率66.7%,恶心呕吐发生率为59.0%,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0.0%,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4%。结论下咽癌术前行BPF化疗,能缩小病灶,降低分期,提高保留咽喉功能的安全性,且化疗副作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项洋锋;郭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水囊压迫在剖宫产后瘢痕妊娠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子宫瘢痕妊娠( CSP )治疗中Foley水囊压迫的临床止血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3例剖宫产术后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过甲氨蝶呤( MTX)+米非司酮药物治疗1个疗程后,在超声引导下行刮宫术和宫腔Foley水囊压迫法止血,分析临床效果。结果17例出现多量阴道流血,术中出血量为(207.0±59.1)mL,予宫腔下段水囊压迫,阴道流血明显减少,水囊压迫后出血量(50.6±13.3)mL,水囊存留时间(35.6±9.1)h。1例水囊压迫止血后,持续阴道流血,每小时达150 mL,行急诊剖腹探查,行子宫切口病灶楔形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1个月超声检测包块均消失,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降至正常。结论 Foley水囊压迫法在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治疗中,能快速有效地控制出血,适宜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作者:陈妩;陈美秋;温明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与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宫颈环形电极切除术( LEEP )与微波治疗宫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宫颈炎患者77例,采取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例接受微波治疗,观察组40例接受LEE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轻度慢性宫颈炎治愈率(100.0%比93.3%)、总有效率(100.0%比10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中重度慢性宫颈炎治愈率(87.5%比63.6%)、总有效率(100.0%比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6、14.3,均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阴道排液时间分别为(5.3±3.2)mL、(8.1±3.5)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2±3.7)mL、(14.8±4.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12.6,均P<0.05);观察组术后创面感染发生率、宫颈外翻、宫颈瘢痕率、脱痂出血多、复发等发生率分别为0.0%、2.5%、2.5%、2.5%、2.5%,对照组分别为5.4%、5.4%、13.5%、16.2%、10.8%,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3、10.4、14.9、15.8、13.0,均P<0.05)。结论与微波相比,LEEP应用于中重度糜烂的慢性宫颈炎疗效确切,副作用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泮萌萌;李梅兰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校对注意事项

    为保证作者文稿刊出准确无误,作者校对校样时,请按以下要求校对:(1)必须回答编者提出的问题(有“?”或横线处)。详核文题、作者姓名和单位名称(邮编)、科室。(2)对正文(包括外文字母及大小写、刊名缩写是否规范)、标点符号、数据、图表、计量单位、参考文献等认真细致逐一校对。无原则问题,尽量不改动。(3)若改动,宜在校稿的空白处写出(毋须重描编辑已改过的字符),只需直接订正,毋须重新誊印文稿。(4)务请核查文内角码是否与文末参考文献序号相对应。参考文献缺项的内容,按本刊规定格式补充(如前3位作者全录,卷、期要同时写明)。(5)认真核查法定计量单位及药物剂量;认真核校文内、表和图中的数字有无计算错误;认真复核统计学处理,写出统计量的具体值(如χ2值、t值、P值的大小)。(6)校毕请在校样上签名(以示对样稿负责),并于收到校样3日内将改动校样挂号回寄责任编辑收,以免延误刊登。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息肉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内镜下黏膜切除术( EMR)与息肉切除术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方法收集大肠息肉患者共820例,简单随机抽样分为两组,EMR组410例行EMR治疗,常规组410例行息肉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以及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EMR组治愈率为100.00%,高于常规组的97.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19,P<0.01)。常规组出血发生率为8.05%,高于EMR组的1.9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6,P<0.01);两组均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与息肉切除术相比,EMR治疗大肠息肉出血并发症少,治愈率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邵捷;汤绍迁;谢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栝楼根提取物诱导 Hela 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栝楼根提取物( EOT)诱导人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EOT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发生率;应用Western blot 法和RT-PCR法观察Hela细胞Caspase-3酶原和mRNA表达的变化;用Caspase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8,9的活性。结果同一浓度EOT分别作用Hela细胞12、24、36、48和60 h后,细胞凋亡率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但长时间(60 h)作用主要导致细胞坏死;在EOT诱导Hela细胞凋亡的过程中,Caspase-3酶原的蛋白表达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在EOT作用Hela细胞的过程中,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高;Caspase-3,8,9活性均有时间依赖性增高的趋势,并且Caspase-8和9早于Caspase-3被激活。结论 EOT诱导Hela细胞的凋亡是通过Caspase-3的活化来实现的,且活化的Caspase-8和9共同参与了Caspase-3的激活。

    作者:吴震宇;万明发;李欣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妊娠期贫血176例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接受分娩的孕产妇进行Hb水平检测,并对其中贫血者(贫血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孕晚期贫血的发病率,统计贫血对孕产妇妊娠结局影响,并与同期分娩的非贫血孕产妇(对照组)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贫血组剖宫产率(50.57%)明显高于对照组(29.79%)(χ2=17.62,P<0.05)。贫血组孕产妇产后更容易发生贫血和早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1.15、13.44,均P<0.05);两组孕产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早剥、胎膜早破及低体质量儿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36、0.52、0.85、0.48,均P>0.05)。结论贫血与妊娠分娩不良结果存在因果关系,因此,应加强妊娠期贫血的防治,动态监测Hb和RBC变化,从妊娠中期常规补铁,降低妊娠期贫血的发生率,保障母婴健康。

    作者:王月姣;郭俊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宫腔粘连患者经阴道超声检查的临床资料,将三维超声检查结果与二维超声、宫腔镜/病理诊断结果分别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经阴道三维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价值。结果72例宫腔粘连患者,轻度粘连41例,中重度粘连31例;三维超声诊断轻度与中重度宫腔粘连漏诊率分别为24.4%、6.5%;三维超声对宫腔粘连的检出显著优于二维超声;三维超声对轻度宫腔粘连的检出显著低于宫腔镜(χ2=7.842,P<0.01),而对中重度宫腔粘连的检出率与宫腔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92,P>0.05)。结论经阴道三维超声检查方便、安全,不受月经周期影响,并可清晰显示宫腔结构,对确诊宫腔粘连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杨军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匹多莫德在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匹多莫德在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呼吸系统反复感染患儿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吸氧、化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加用匹多莫德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再感染次数和感染持续时间,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为6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 t=5.34、4.78、4.56、4.92,均P<0.05)。观察组再感染次数及感染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t =7.11、5.66,均P<0.05)。结论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可以明显减少患儿呼吸道感染复发率,缩短病程,疗效高,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任新燕;马玉凤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胎盘早剥晚期早产儿临床特征及应对策略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晚期早产儿的临床特征及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选择胎盘早剥晚期早产儿58例(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分娩的非胎盘早剥早产儿58例(对照组),对两组出生、产程等情况及并发症、住院时间、出院体质量、治愈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在胎龄、多胎、出生体质量、胎盘早破史、小于胎龄儿、母亲年龄、妊娠糖尿病史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 =2.124,χ2=30.082, t =2.945,χ2=33.956、χ2=6.170,t=2.354,χ2=4.921,均P<0.05),两组早产儿分娩方式、先兆子痫、宫内窘迫及出生窒息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出院体质量、治愈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胎盘早剥新生儿胎龄较小、出生体质量较轻、一般多胎并多见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患儿的母亲年龄也偏大,并多有妊娠期糖尿病史,对胎盘早剥患儿应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

    作者:余深锁;束龙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产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025例接受产前检查的妊娠中晚期孕妇进行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与剖宫产术及助产分娩进行对照,比较不同脐带绕颈周数及不同胎位对超声诊断符合率的影响。结果超声对绕颈1周的诊断符合率(95.89%)明显高于绕颈2周(76.47%)(χ2=28.45,P<0.05),对头位的诊断符合率(95.89%)明显高于臀位(50.00%)(χ2=44.37, P<0.05)。321例超声检查提示脐带绕颈新生儿中出现轻度窒息21例,重度窒息5例,窒息率为8.10%(26/321);704例超声提示无脐带绕颈中18例轻度窒息,1例重度窒息,窒息率为2.70%(19/7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2,P<0.05)。结论超声可观察到胎儿是否有脐带绕颈、缠绕周数及松紧度如何,可以提高胎儿脐带绕颈的诊断率。

    作者:李洁凤;黄文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神经内镜微创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32例

    目的:探讨在神经内镜辅助下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在神经内镜辅助下治疗(内镜组),通过直视下冲洗、清除絮状的血肿、清除分隔,并部分打开血肿腔内包膜等方法治疗。另选择采用常规钻孔外引流方法治疗的3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6个月复查,内镜组无血肿复发,无残留,硬膜下积液3例。对照组血肿复发1例,血肿残留3例,硬膜下积液7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P<0.05)。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方法简单、微创、有效,术后并发症少,优于钻孔外引流方法治疗。

    作者:陈炜毅;任浩君;陈光烈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患者38例39眼。经过药物治疗后眼压在36~67 mmHg,术前做前房穿刺,静脉滴注20%甘露醇以降低眼压,2%利多卡因2.5 mL进行球后麻醉。做以上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止血;做以上角膜缘为基底的巩膜瓣,约4 mm ×3 mm大小,继续放出一点房水,然后在巩膜瓣下行小梁切除术。结果39眼经过手术治疗及6~20个月的回访,眼压控制正常稳定30眼,占84.6%;37眼视力明显提高,占94.9%。结论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作者:方伟昂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人严重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老年严重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Ⅰ组30例与Ⅱ组30例,Ⅰ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或人工股骨头置换,Ⅱ组行内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6个月进行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Ⅰ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1.7±48.4) min、(662.7±324.3) mL、(1.9±0.9)周、(87.2±15.5)分、23%,Ⅱ组分别为(151.8±64.3) min、(393.2±304.1) mL、(11.3±6.5)周、(70.6±20.8)分、60%,两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8.484、12.224、5.615,χ2=8.297,均P<0.01)。结论髋关节置换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各有优劣势,无严重合并症且能耐受卧床的患者应首选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不能耐受长期卧床,追求早期下地活动者,可选择行髋关节置换术。

    作者:吕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胃镜活检标本中性粒细胞、淋巴滤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胃镜活检标本中性粒细胞、淋巴滤泡与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的相关性。方法以接受胃镜检查的患者312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Hp结果分为A、B两组。 A组为Hp阳性患者,共1500例;B组为Hp阴性患者,共1628例。 A组行胃黏膜活检372例,B组行胃黏膜活检253例。比较胃镜活检标本中性粒细胞、淋巴滤泡的检出情况。结果共625例患者进行活检,157例患者观察到淋巴滤泡形成,发生率为25.12%;A组发生率(30.91%)明显高于B组(16.60%)(χ2=19.285,P<0.05)。共116例患者的活检标本观察到中性粒细胞,发生率为18.56%;A组胃黏膜中性粒细胞检出率(27.96%)明显高于B组(4.74%)(χ2=29.371,P<0.05)。结论 Hp阳性患者的胃镜活检标本中性粒细胞、淋巴滤泡检出率明显高于Hp阴性患者,中性粒细胞浸润、淋巴滤泡形成为Hp阳性患者胃黏膜活检的重要特征。

    作者:姜旻亮;朱赛英;张笑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黄体剥除联合甲氨蝶呤在预防继发性腹腔妊娠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黄体剥除联合甲氨蝶呤( MTX)肌内注射在预防继发性腹腔妊娠中的作用。方法观察组为宫外孕手术探查术中未找到绒毛而采用术中黄体剥除联合术后MTX肌内注射治疗的宫外孕患者,共25例;另选取2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输卵管妊娠患者为对照组,对比术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情况,β-hCG降至正常持续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无1例发生继发性腹腔妊娠。治疗前两组β-hC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两组血β-hCG值均下降,但观察组[(3542.5±142.13)IU/L]与术前[(4142.54±153.23)I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P>0.05),对照组[(1596.38±112.03)IU/L]与术前[(4257.46±122.01)I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P<0.01),两组术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P<0.01);术后72 h及7 d两组间血β-hC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分别为(7.6±2.0)d、(15.8±3.7)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9.237,P<0.01)。两组术后β-hCG降至正常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黄体剥除联合MTX肌注在预防继发性腹腔妊娠中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胡勇;陈春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颈丛阻滞甲状腺手术患者呼吸抑制的半数靶浓度分析

    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用于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患者呼吸抑制的半数靶浓度。方法择期拟行甲状腺切除术患者50例,年龄23~67岁,体质量45~73 kg,ASA分级1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瑞芬太尼组( R组)和右美托咪啶复合瑞芬太尼组( RD组),每组25例。 R组和RD组切皮前分别静脉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和右美托咪啶0.8μg/kg,输注时间10 min,同时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设为2μg/mL,12 min后开始靶控输注瑞芬太尼。采用序贯法进行试验,R组和RD组初始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2.5μg/L和3.0μg/L,待血浆靶浓度达峰后切开颈部皮肤,30 min内观察呼吸抑制情况,无呼吸抑制下一例患者采用高一级浓度,有呼吸抑制则下一例患者采用第一浓度。计算瑞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半数靶浓度(EC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RD组瑞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EC50为1.7μg/L,95%可信区间为1.5~1.9μg/L;R组瑞芬太尼引起呼吸抑制的EC50为2.5μg/L,95%可信区间为2.2~2.7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P<0.01)。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2.0 mg/L)下,微泵输注右美托咪啶0.8μg/kg可降低瑞芬太尼引起甲状腺手术患者呼吸抑制的EC50。

    作者:余功敏;程李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瘢痕子宫意外妊娠患者行人工流产的特点及结局分析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意外妊娠患者人工流产的特点及结局,为同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瘢痕子宫意外妊娠患者129例为观察对象,其中手术流产组( A组)54例,药物流产组( B组)75例;另选取同期非瘢痕子宫意外妊娠患者220例为对照组,其中手术流产组( A′组)105例,药物流产组( B')115例。对两组术后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血清hCG下降至正常时间、流产后疼痛感、完全流产、不良反应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组与A′组相比、B组与B′组相比,流产后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血清hCG下降至正常时间及流产后疼痛感显著提高,而完全流产率则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 tA-A′=3.521、3772、3.962、3.425、3.776,均P<0.05;tB′-B=3.712、3.476、4.021、4.115、3.863,均P<0.05);手术流产组(A组+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5.85%,药物流产组(B组+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68%,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68,P<0.05)。结论瘢痕子宫意外妊娠者行人工流产时应严格掌握患者流产指征,以便对患者采取合适的流产方式,降低患者流产风险。

    作者:李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敏C反应蛋白在高血压并肾功能不全疗效评估中的价值

    目的:评估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对高血压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96例I级高血压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依据血压情况予降压治疗,观察组同时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维生素C)治疗。4周后评估患者血压和hs-CRP变化情况,分析hs-CRP与血压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hs-CRP水平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收缩压、hs-CRP分别为(139±5) mmHg、(2.4±0.4) 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46±3)mmHg、(3.1±0.4)mg/L(t=1.03、0.86,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hs-CRP与收缩压呈正相关(r=0.842,P<0.05),与舒张压无明显相关性(r=0.506,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检测血浆hs-CR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降压药物疗效。

    作者:伍传琦;许文水;赵华平;韦宏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时间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贫血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对早产儿贫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80例早产儿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A、B、C、D四组,每组各20例,四组早产儿自出生第1周起口服维生素E、元素铁及叶酸片,于第4周注射维生素B12。分别于发现血红蛋白( Hb)下降后第1周、2周、3周、4周开始给予EPO治疗,每周200 IU/kg皮下注射,隔天1次,每周分3次使用;同时每天口服铁剂5 mg/kg,维生素E 25 mg,维生素C 25 mg。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6周,测定红细胞比容( HCT)、Hb、血清铁(SI)﹑网织红细胞(RET),并均于4月龄查HCT、Hb、SI ﹑RET,对4项贫血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B组HCT、Hb、SI、RE及ALT治疗前与治疗后的第2周、4周及6周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5.292,5.033,4.118,3.799,4.556;t2=6.099,7.112,4.383,5.936,6.039;t3=7.114,5.565,4.399,5.103,6.778;t4=7.388,6.113,5.882,4.190,6.664,均P<0.05),且B组治疗后与其他三组治疗后对应的时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1=6.727,5.332,4.117,5.050,6.118;t2=3.393,4.134,5.996,4.176,5.002;t3=3.679,5.668,3.737,6.011,5.338,均P<0.05),但其余三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四组早产儿4月龄时HCT、Hb、SI及RE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b下降后第2周给予EPO治疗,其效果显著,为佳治疗时间,能够起到有效预防早产儿贫血的作用。

    作者:余宇龙;李绍锦;方全中;黄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两种方法治疗手足口病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手足口病患儿12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蒲地蓝口服液治疗,观察组在蒲地蓝口服液治疗基础上加甘草锌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率为56.7%,对照组显效率为31.7%,两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8,P<0.05)。结论在清热解毒治疗的基础上加甘草锌颗粒治疗手足口病有很好的疗效。

    作者:钟列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利多卡因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行无痛胃镜检查的患者204例,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A、B两组,各102例。 A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2%利多卡因2 mg/kg,B组患者给予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比较两组丙泊酚诱导剂量、追加剂量和总量,以及检查中呛咳反应、体动的发生率,麻醉时间,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医生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A组丙泊酚诱导剂量[(1.51±0.39)mg/kg]较B组[(1.69±0.47)mg/kg]减少约0.17 mg/kg,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P<0.05);其余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利多卡因用于无痛胃镜检查麻醉,能减少丙泊酚诱导剂量。

    作者:董丽萍;刘虹;柴建威;方林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在急诊脓毒血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急诊脓毒血症患者128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72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均参照2004国际拯救脓毒症战役( SSC)指南给予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小剂量氢化可的松。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72 h的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降钙素原(PCT)、CRP、机械通气时间、E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28 d内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治疗72 h时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下降(t=11.12、7.23,均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t=4.32,P<0.05)。两组治疗72 h时PCT及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9.45、12.31、5.87、9.10,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t=4.91、5.12,均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EICU停留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9.60、5.12、13.60,均P<0.05)。观察组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发生率、病死率分别为34.72%、26.39%,对照组分别为55.36%、38.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1、4.22,均P<0.05)。结论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用于急诊脓毒血症患者可快速逆转病情,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作者:顾益萍;唐和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改良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改良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腺瘤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改良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分别采用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与传统甲状腺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并随访两组术后6个月的粘连情况。结果改良手术组患者的切口长度[(4.95±0.87)cm]、手术时间[(37.21±9.82) min]、术中出血量[(13.41±3.79) mL]及术后住院时间[(3.25±0.81)d]均明显优于传统手术组[(6.42±1.04) cm、(49.18±10.75) min、(18.95±4.16) mL 和(4.71±0.94)d](t=2.19、2.21、2.38、2.32,均P<0.05)。改良手术组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皮下积液1例,术后继发出血再次手术1例。传统手术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其中皮下积液3例,喉返神经损伤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05)。术后随访6个月,改良手术组术后粘连程度明显低于传统手术组(χ2=11.08,P<0.01)。结论改良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瘤具有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术后颈部粘连较轻和美容效果好等优点。

    作者:沈晓波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乳化剂及稳定剂对酮康唑乳膏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考察不同乳化剂加入乙二胺四乙酸二钠( EDTA )对复方酮康唑乳膏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和三乙醇胺做乳化剂分别加入EDTA和不加EDTA做稳定剂,考察制剂在恒温、恒湿下放置3个月的氧化变色情况及乳膏中酮康唑的含量变化。结果十二烷基硫酸钠做乳化剂未加EDTA的乳膏3周就开始变色;用三乙醇胺做乳化剂未加EDTA的乳膏14周开始变色;用十二烷基硫酸钠做乳化剂加入EDTA的乳膏2周开始变色;用三乙醇胺做乳化剂加入EDTA的乳膏16周未见明显变化。结论三乙醇胺做乳化剂并加入稳定剂EDTA可以明显防止复方酮康唑乳膏变色及有效防止酮康唑降解。

    作者:王家鑫;于士龙;宫国信;汪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三种不同光固化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光固化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牙齿楔状缺损患者60例(患牙共计132颗)为研究对象,按照修复材料的不同,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牙分为A、B、C三组,A组使用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缺损,B组使用FX-11玻璃离子修复缺损,C组使用FX-11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缺损,分析并比较三组患牙治疗疗效。结果 A组、B组、C组修复成功率分别为81.4%、88.6%、95.6%,A组、B组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成功率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6、3.92,均P<0.05)。结论使用FX-11玻璃离子水门汀+光固化复合树脂填充的方式修复楔状缺损临床效果理想,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

    作者:刘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半髋关节置换与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240例)和对照组(24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半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实施PFNA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并比较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的优良率和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分别为(78.4±5.3)min、(9.5±1.4)cm、(145.6±23.4)mL、(86.3±12.4)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6±6.1)min、(5.0±1.3)cm、(110.2±20.6)mL、(64.2±11.3)mL(t=13.04、10.79、20.06、15.88,均P<0.05),观察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8.6±2.7)d比(14.2±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50,P<0.05);观察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4%,高于对照组的3.3%(χ2=7.320,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6.7%、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5.8%,对照组分别为58.3%、19.6%,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005、7.892,均P<0.05)。结论半髋关节置换与PFNA均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半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身体状况良好的患者,但早期并发症较多,PFNA适用于身体状况差的患者,术后疗效佳,但晚期并发症较多。

    作者:贺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老年脂肪肝患者血尿酸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检测对老年脂肪肝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老年脂肪肝患者17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健康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尿酸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血尿酸异常发生率为50.3%,高于对照组的10.0%(χ2=7.43,P<0.05);观察组血尿酸为(473.21±56.85)μmol/L,高于对照组的(349.14±62.73)μmol/L( t=9.63,P<0.05)。结论脂肪肝可引起血尿酸异常,应对老年脂肪肝患者定期检测血尿酸水平,对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及预防其他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40例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工流产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自愿要求行无痛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12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40例,采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B组40例,采用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C组40例,采用单纯丙泊酚麻醉。比较三组麻醉前、注药后2 min、苏醒时的MAP、HR、SpO2,并记录丙泊酚总用量、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和术后腹痛情况等。结果 A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术中体动反应发生率、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苏醒后30 min下腹痛VAS评分分别为(3.8±1.0)min、(4.6±1.1)min、(111.0±14.5)mg、5.0%、10.0%、7.5%、(1.0±0.9)分,B 组分别为(3.9±1.1) min、(4.7±1.2) min、(108.9±13.6) mg、7.5%、45.0%、27.5%、(4.4±1.9)分,C组分别为(5.0±1.1) min、(5.8±1.2) min、(137.3±18.7) mg、42.5%、15.0%、5.0%、(5.0±1.7)分,A组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B组(χ2=12.29,P<0.05);A组、B组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总用量、术中的体动反应发生率评分均优于C组( t=5.11、4.47,4.67、4.10,7.03、7.76,3.25、2.16,均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术中呼吸抑制较少,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并发症少。

    作者:陈森林;李建平;聂成;蔡青;温剑华;邹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晚期癌症患者家庭病床实施缓和医疗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索晚期癌症患者家庭病床实施缓和医疗的护理模式。方法采取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步骤操作对209例患者的护理模式进行分析。结果209例患者观察治疗生存>6个月占74%;生存≤6个月占21%;自动出院(因经济拮据)占5%;使用2、3阶梯镇痛药的占41%。结论建立以医院-社区-家庭-患者为主体的家庭病床缓和医疗服务标准化作业模式,服务于终末期癌症患者,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将成为当前社区医疗机构及相关服务机构的服务方向。

    作者:王逸如;王萍;邱德林;黄继红;张勤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两种溶媒用于阿奇霉素注射局部刺激性疼痛的比较

    目的:探讨5%葡萄糖注射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两种溶媒对注射用阿奇霉素局部刺激性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阿奇霉素静脉滴注的患者120例。根据患者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时应用溶媒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5%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对照组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对比两组患者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过程中出现局部刺激性疼痛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局部刺激性疼痛0度21例(35.0%),对照组局部刺激性疼痛0度42例(70.0%),两组局部刺激性疼痛0度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74,P<0.05)。结论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时,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可减少局部刺激性疼痛的发生,有助于帮助患者顺利完成治疗。

    作者:叶荣荣;朱红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协办单位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精神病患者109例攻击行为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外走、冲动伤人、毁物及自杀等)的原因,探讨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09例发生攻击和暴力行为的住院精神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精神病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原因主要为:受精神症状的影响47例(43.1%),自知力缺乏19例(17.4%),与病友矛盾16例(14.7%),护患关系不融洽15例(13.8%),其他原因12例(11.0%);发生在白班61例,发生在夜班48例。结论对有攻击和暴力行为倾向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应认真做好评估,积极治疗原发疾病,落实安全制度、加强病房管理,进行有效的心理支持、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消除不安全因素。

    作者:王新纯;张文仿;李旭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循证护理对冠心病支架置入术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术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160例冠心病支架置入治疗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0例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80例给予循证护理监护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与患者的舒适度。结果通过医护的默契配合,两组无死亡病例。观察组心律失常和低血压的发生率为3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71,P<0.05)。观察组介入术后0、6、12、24 h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5.39、11.43、4.38、14.37,均P<0.05)。结论冠心病支架置入手术过程中,严密手术过程中心脏并发症的循证护理监护是手术顺利进行和成功的关键。

    作者:张晓燕;胡翠花;常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产科医院感染的因素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产科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住院产妇124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临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发生医院感染1例(1.6%),对照组发生医院感染9例(14.5%),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29,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价满意46例、一般11例、不满意5例,对照组分别为13例、21例、28例,两组临床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85,P<0.05)。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于降低产妇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且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

    作者:陈冰;郭鸿慧;张玉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手术室药品管理路径的优化研究

    目的:规范手术室药品的管理,确保手术室药品按时应用,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以保证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方法以2011年采用常规手术室药品管理制度563例手术作为对照组,2012年采用优化手术室药品管理制度619例手术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手术的护理缺陷、满意度、手术药品配送时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药品护理缺陷发生率为0.4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6%(χ2=2.18,P<0.05)。观察组手术者与麻醉师满意度为97.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5%(χ2=4.32,P<0.05)。观察组每天配送药物时间平均为(37.87±3.29)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5.00±6.74)min(t=4.73,P<0.05);观察组每例患者的药物配送时间平均为(4.26±0.75)min,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84±2.16)min(t=2.18,P<0.05)。结论优化手术室药品管理制度能够显著降低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显著缩短配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秀娥;张燕;曲正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分度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表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表应用于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一级护理"医嘱的SAH患者1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79例,对照组患者按"一级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生理指标、意识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DL)、心理需要、潜在合并症的危险度"五方面进行评估,将一级护理进一步分为A、B、C三度,同时根据意识、瞳孔、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头痛、尿量的不同程度改变制定SAH个性化护理表,分别制定详细的护理内容和标准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再出血12例次,死亡2例;对照组再出血28例次,死亡11例,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23、6.72,均P<0.01);观察组FMA、NDS和ADL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5.31、4.23、5.71,均 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2%,对照组为78.5%,两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8,P<0.01)。结论分级护理结合个性化护理表应用于SAH,可提高康复效果和护理服务满意度。

    作者:胡建华;宗福群;杨碧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液透析诱导期的个体化护理

    目的:总结血液透析诱导期间患者个体化护理经验。方法对58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及家属进行了个体化护理,做好充足的透析前护理,加强透析中患者和透析装置的监护和管理,透析后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层次及不同家庭背景,个体化指导患者克服诱导期心理障碍,指导患者改变饮食结构、加强血管通路保护。结果58例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诱导期患者改善了透析质量和生活质量,安全地度过了透析诱导期。结论对诱导期透析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能使患者尽快转入到维持性透析的角色,减少透析中的并发症。

    作者:周利文;杨亚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腹部手术术中寒战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术中发生寒战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80例腹部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输液及腹腔冲洗液均为室温,观察组采用输液加温、冲洗液加温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寒战发生率为7.5%,对照组寒战发生率为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P<0.01)。结论通过输液加温、冲洗液加温等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减少腹部手术的寒战发生率。

    作者:韩晓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后雌激素下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

    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VF-ET)治疗周期中,控制性超促排卵( controlled 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COH)在改善卵子质量、保证获得优质胚胎和总的妊娠率的同时,导致内分泌水平改变尤其是雌二醇( E2)在黄体期迅速下降,本文旨在就黄体期雌激素的下降对妊娠结局的影响及除补充孕激素外是否需补充雌激素作一综述。

    作者:李汝斐;吴洪波;李柳铭;姜小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某综合医院主要住院指标的管理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某综合医院平均住院日等主要住院指标的管理效果。方法收集2007-2012年某院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的年度数据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2010-2012年间各项指标的每月数据绘制时间序列图进行分析。结果平均住院日与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次、手术人次、次均住院费用指数、平均药占比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在工作量逐渐加大的情况下,平均住院日呈不断下降趋势,次均住院费用相对收入水平的增长并未增加,平均药占比得以控制,但危重症患者比例有所下降。结论近年来的指标管理使平均住院日逐渐缩短,在基本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促进整体医疗效率的提高。

    作者:路阳;郭阿娟;席峰;陆晨;李士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胃镜检查患者术前焦虑的价值

    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干预对降低胃镜检查患者术前焦虑的价值。方法76例胃镜检查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38例。两组均实施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插镜前5 min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4.005、-3.479,均P<0.05),观察组心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t=-4.997,P<0.05);观察组焦虑发生率及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6.001,t=-8.024,均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应用于胃镜检查,有利于减轻术前焦虑,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海亚;戴满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本期广告目次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