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脑出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观察护理治疗是否合理及时,直接关系到病人的生存及愈后 .我院从2005-01~2007-12共收住院脑出血并发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56例,经进行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段慧玲;高重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宫腔镜手术治疗重度宫颈粘连的护理.方法 术前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对46例重度宫颈粘连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术中密切配合医生手术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结果 46例重度宫颈粘连患者心理状况好,无1例并发症发生.结论 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严重疾病,多由于缺氧或产伤引起.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兴奋或抑制状态为主要特征.病死率较高,存活者也常有神经系统后遗症.我院2004-01~2008-01共收治38例,现将临床识别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胥素平;赵梅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随机将82例癌症化疗病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探讨心理干预对癌症化疗病人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评症状量表(SCL-90)对2组病人进行心理状况评定.结果 干预后2组SCL-90各因子分及总分、总均分比较,均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住院时间对照组(15.8±3.90)d,观察组(10.8±2.10)d,2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提示护理干预可促进病人身心健康,减轻化疗反应,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姚春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1995-04~2007-12我们对1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实施舒适的护理干预,经过精心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桂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我国脑卒中发病率不断增高,且病死率及致残率高,已成为威胁老年人生命和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研究脑卒中患者的心理特点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身心合一的整体护理策略,对降低卒中病死率,减轻致残程度,提高治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现将我院近几年急性脑卒中非昏迷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策略分析如下.
作者:于素贞;徐琳;张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舒适是使人在生理、心理、灵性、社会上达到愉快状态或缩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探索舒适护理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应用,满足患儿舒适需求,现报道如下.
作者:丁利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急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窗口,而急诊输液留观作为门诊工作的重要部分之一,具有环节多,工作量大,治疗时间集中,患者年龄跨度大,病情复杂多变,药物品种繁多,患者发病急,迫切需要护理人员关心和照顾等特点,往往容易造成护患纠纷.
作者:李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高血压性脑出血是神经内科急危重症,病死率及致残率高.我科自2004-10~2006-10,采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微创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0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杨雪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护理继续教育,从广义上讲.就是建立在已获得知识的基础上,对过去所掌握的知识、技术和工作方法不断加以改进的终身学习过程,在职护士的护理继续教育也是提高护士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我国的继续护理学教育起步比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引入了继续医学教育的概念,尽管在这项工作的开展中取得不少成绩,但还存在内容局限性大,仅局限于护理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缺乏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内容[1],尤其是健康教育和医患沟通技巧等知识.三年来我们在护理工作中对全院护士强化健康教育和沟通技术的培训和应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总结如下.
作者:陈爱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总结2例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真红细胞增多症的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例以急性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急性期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配合做好静脉放血前后的护理及饮食指导.结果 实施周密综合的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2例病重患者均未发生并发症,治愈出院.结论 精湛的护理技术,全面观察各项检查指标,及时配合抢救护理,有针对性的健康知识宣教及出院指导,能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促进其康复.
作者:祝小丹;彭伟英;曾桄伦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用具有可比性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疗程10d,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复方丹参20ml静滴疗程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78%.结论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其不良反应少,便于观察与护理.
作者:吕文秀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服务意识等凸现及由此而引起的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融洽护患关系,共同创建文明的和谐医院,自2006年以来,我们加强了相关方面的工作,成绩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佳娴;姜稳妮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我院神经内一科自2006-2007年共收治脑出血病人183例,其中合并脑疝36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长英;张天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冠心病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供血不足和缺氧,出现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或心力衰竭,常危及患者生命.目前,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逐年增高趋势,尤以老年患者居多.
作者:闫保君;黄秋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脑血管造影术是目前诊断脑血管病准确的方法.它是采用介入的方法,应用在X线显影的造影剂,对脑部血管进行检查.适用于疑有颅内外血管性病变,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观察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性,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1].现将我院 2005-06~2008-01 24例经动脉造影术后患者常规护理及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雅琴;张丽娜;唐娟;王冬梅;齐海燕;刘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医院感染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与前瞻性调查一年内我院儿科住院病人1806例,进行医院感染因素分析.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76例,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和消化系统感染为主.结论 针对医院感染因素,应以预防为主,加强管理,减少发病率.
作者:杜彩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脑干损伤是一种常见的创伤性疾病,发生率在创伤中常属前位或仅次于四肢骨折.如何避免或减轻损伤对脑功能的影响,提高存活率和生存质量则至关重要.
作者:杨永荣;贾红岩;刘秀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帕金森病是一种锥体外系疾病,主要病理中黑质多巴多巴胺神经元进行性坏死,黑质纹状体通路受损引起多巴胺从黑质转运到纹状体含量减少,从而引起静止震颤,强直步缓,姿势障碍等临床征候群[1].据文献报道,美国约有100万病人饱受震颤之苦,其中50万人有帕金森病;我国发病人数约200万,发病率高达1%以上[2].我院自2005-05始应用世界先进lecksell-G型框架立体定向仪采用立体定向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是一种先进的治疗方法,我们并给予该病人系统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焕芹;刘敬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小儿脊髓栓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训练要点.方法 做好入院评估及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术后生命体征监测,伤口护理,防压疮、防粘连,康复训练.结果 397例中367例伤口1期愈合,28例发生脑脊液漏后伤口延期愈合,19例经再次手术修补后愈合,2例死亡.多数患儿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做好小儿TCS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患儿家长对手术治疗和护理的理解和配合,有助于及早防治并发症,大限度地恢复脊髓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淑敏;武慧玲;刘福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及院后影响.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43例脑外伤患者进行心理分析,了解其精神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精神支持和心理安慰.结果 经过耐心、细致的心理护理,除2例死亡外,其余41例术均取得临床及院后较满意效果.结论 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有利于手术配合和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习改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先进的、高精密、智能化的医疗设备成为各医疗单位进行医疗、科研、教学,以及预防保健等各项工作的基础.它为临床提供了许多便利,给患者提供许多可靠的诊断技术及治疗手段.大型、多功能、技术含量的医疗设备成为医院医疗水平的一种标志[1].因此充分发挥医疗设备在医院工作中的效能,是取得佳诊疗效果,好科研成果和好经济效益,促进医院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云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激素的广泛应用以及艾滋病的出现和蔓延,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发生有增高趋势,且病情较重,常易误诊,病死率高[1].本病的治疗首选两性霉素B.2004-08~2007-08,本院成功应用静脉联合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1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章惠如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低危患者早期康复训练的对比研究,旨在探讨康复训练对此类患者心脏射血分数的影响.方法 将64例急性心肌梗死低危患者按随机抽样法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32例/组,2组除予以常规治疗外,康复组采用为期2周的早期康复训练计划.结果 入院第2周末进行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康复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入院第4周末进行超声心动图测定LVEF≥55%者康复组(93.7%)高于对照组(59.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低危患者,采用早期康复训练,是安全、有效的,有利于心功能的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刘俊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阿米替林治疗脑出血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在脑出血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阿米替林25mg,3次/d,3周后疗效欠佳者可逐渐递增至150~300mg/d,维持量50~150mg/d;对照组采用安慰剂.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中度以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汉密顿量表评分(HAM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米替林治疗脑出血后抑郁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经德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预防进展性卒中的效果.方法 将起病在72h内的85例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治疗组)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3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连用14d,同时用低分子肝素钙0.4ml, 2次/d,腹部皮下注射,连续7d.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只加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前后检测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TT、PT、APTT 轻度延长,但均在正常范围内.而治疗组与对照组NIHSS评分和BI评分在治疗后2周、4周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较好,有利于进展性卒中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
作者:卜淑芳;尹帅领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地尔硫(艹卓)(合贝爽)联合硝普钠与单纯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用于脑膜瘤手术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临床效果.方法 30例ASA Ⅰ-Ⅱ级脑膜瘤病人,随机分为2组:硝普钠组(Ⅰ组)和地尔硫(艹卓)联合硝普钠组(Ⅱ组),各15例.监测控制性降压即刻(T1)、降压至预期值即刻(T2)、降压后20min(T3)、停止降压后20min(T4)四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并记录T2到T1的时间.结果 Ⅰ组在T2、T3的心率较 T1增快,T4的平均动脉压较T1增高(P<0.05).Ⅱ组T2、T3的心率较 T1,T4的平均动脉压均无显著变化.血压﹑心率的变化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从T1达到T2所需的时间分别为(9.4±2.5)min(Ⅰ组)和(6.2±1.7)min(Ⅱ组),Ⅱ组快于Ⅰ组(P<0.05).结论 地尔硫(艹卓)联合硝普钠比单纯硝普钠控制性降压用于脑膜瘤手术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平稳,起效快,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李斌;王勇;张洁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进展性卒中的有效措施,从而改善急性进展性卒中的预后.方法 将92例进展性卒中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6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U腹部皮下注射,2次/d,连用7d,同时尿激酶30万U+生理盐水100ml静滴,1次/d,连用5d,余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46例,血塞通500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共14d.结果 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卒中有明显疗效,使用简便、安全,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付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100例脑出血患者应用奥美拉唑对并发应激性溃疡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40mg静滴,1~2次/d,共2周,其间观察有关上消化道出血的指标以及对病死率等的影响.结果 预防组和对照组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急性期病死率分别为2%、18%和19.4%、33.01%(P<0.01).结论 奥美拉唑不仅可明显降低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而且可以改善急性期的预后.
作者:叶科军;冯国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丁咯地尔加奥扎格雷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的疗效.方法 随即选择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40例为治疗组,静滴丁咯地尔加奥扎格雷(丁咯地尔100mg/d,奥扎格雷80mg/d),40例为对照组,静滴血栓通针280mg/d,15d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应用经颅多普勒血液诊断系统(TCD)测定VA、BA、PCA血流速度.结果 丁咯地尔加奥扎格雷治疗后VA、BA、PCA血流速度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05).结论 丁咯地尔加奥扎格雷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作用快,疗效好,不良反应少.
作者:王奎;柴京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咪达唑仑在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 对4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2组在年龄、性别及APACHⅡ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监测心率(HR)、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气分析,观察自主拔管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HR和RR减慢、MAP降低、SpO2和动脉血气结果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自主拔管率要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 在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应用咪达唑仑治疗,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用药安全.
作者:李拥军;李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显微手术联合脑室、腰大池引流治疗四脑室扩张性血肿的效果.方法 对14例病人采用了经后正中开颅显微手术联合脑室、腰大池引流治疗四脑室内血肿.结果 术后死亡4例;10例存活者ADL分级,I级2例,II级2例,Ⅲ级3例,Ⅳ级1例,V级2例.结论 显微手术联合脑室、腰大池引流是一种治疗四脑室扩张性血肿的有效方法.
作者:娄晓辉;郑海军;余一骏;曾上飞;陈鹏;杨晓清;杨瑞疆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后颅窝肿瘤特点及显微手术方法、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45例后颅窝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病理结果包括:星形细胞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血管母细胞瘤、胆脂瘤、畸胎瘤、脑膜瘤、听神经瘤、血管畸形.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14例,大部分切除6例,术后死亡2例.结论 后颅窝结构复杂手术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掌握手术原则,采用合理的手术技巧和术式,注意术中肿瘤切除与功能的保护,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李光;张景龙;李治国;侯前亮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置入喉罩静脉全麻与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80例手腕部神经损伤修复术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A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B组(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组).诱导:A组瑞芬太尼2.5μg/ml+丙泊酚3.0μg/ml,B组芬太尼3μg/kg,丙泊酚2mg/kg,诱导后均置入喉罩.术中维持:A、B组均靶控输注丙泊酚(效应部位浓度3μg/ml),分别采用复合靶控瑞芬太尼和间断静注芬太尼维持麻醉.记录各组麻醉前(T0)、诱导后(T1)、置入喉罩后(T2)、拔除喉罩(T3)各时点血压、心率变化,记录手术时间、睁眼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结果 2组诱导时间(A>B)、术毕睁眼时间(A>B)、定向力恢复时间(A>B)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患者诱导后心率明显低于A组;A组T1、T2、T3时收缩压明显低于B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置入喉罩静脉全麻可以安全有效地用于手腕部神经损伤修复术,术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术后苏醒迅速,是较理想的麻醉方式.
作者:姚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舒乐安定为新型抗焦虑药,具有用量少、疗效显著、起效快、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其镇静催眠作用比硝基安定强2.4~4倍,临床上已经广泛使用,测定该药的方法有薄层分析法[1]、紫外分光光度法[2]、气质联用技术[3]、高效液相色谱[4]、及荧光法[5]等.本文应用硫酸显色反应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血清中的浓度进行测定.
作者:李淑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脑电图在小儿病毒性脑炎康复中的监测作用.方法 对6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中脑电图异常的54例进行跟踪观察并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电图首次检查正常6例(10.0%),异常54例(90.0%).病毒性脑炎患儿脑电图多以弥漫性θ、δ波为主,本组弥漫性异常48例,占88.9%.以低波幅δ波为主的重度异常和局限性阵发性异常者多见后遗症和继发性癫NFDCC.结论 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虽无显著特异性,但有较好的敏感性,特别是对病毒性脑炎后的继发性癫NFDCC在临床发作前可捕捉到癫NFDCC波.脑电图对病毒性脑炎康复中脑功能恢复的判断、治疗效果、疾病复发、后遗症的产生等监测同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郝义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电运动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效果.方法 对27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运用电运动治疗.结果 电运动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总有效率为92.6%.结论 电运动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有消炎、镇痛,解除腰部肌肉痉挛,改善局部神经和组织营养代谢作用,使腰疼痛症状得以缓解.
作者:崔豫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6例SAH患者行MSCTA检查,随后行DSA检查对照.结果 26例SAH患者MSCTA显示动脉瘤13例,AVM 3例,脑血管狭窄1例,正常9例,MSCTA漏诊1例小的后交通动脉瘤,其余25例患者的MSCTA诊断结果与DSA一致.结论 MSCTA对检查SAH病因的敏感性高,是一种简便、少创、准确性高的诊断方法,可做为SAH病因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李艳艳;沈彦坡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甲氨蝶呤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神经精神性狼疮的效果.方法 对72例神经精神性狼疮患者应用鞘内注射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头颅CT或MRI及脑脊液分析.结果 66例(91.7%)患者神经精神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35例(48.6%)患者复查头颅CT或MRI有好转,并且治疗后脑脊液压力下降.结论 甲氨蝶呤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冲击是针对神经精神性狼疮行之有效的一种治疗方法.
作者:徐建银;刘泽有;郑献召 刊期: 2008年第09期
2004-07~2007-06我院对130例神经外科头部手术患者术后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报告如下.
作者:王华;赵纯;王玮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AF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结核的效果.方法 自1999-02~2007-01,选择28例胸腰椎结核病人,采用后路AF系统内固定,侧前方彻底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结果 所有病人早期均取得满意效果,28例病人经随访1~3年均达到满意和基本满意,无1例不满意.结论 后路AF内固定,能使胸腰椎结核的椎体得到早期稳定,能促进椎体间骨性融合,矫正后凸畸形.
作者:罗良雨;靳峰;朱书朝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我们于1999-07~2002-07,应用YL-1型特制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穿刺针进行微创穿刺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ICH)119例(超早期),现分析如下.
作者:张军亚;杨亚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的部位及容积与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出血性卒中患者的SCT扫描资料.结果 78例脑出血病人37%伴随脑室内出血,丘脑和脑干的血肿合并脑室内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67%和40%.结论 约1/3以上的脑出血患者发生脑室内出血,脑出血的部位和容积预示脑室内出血的可能.
作者:陈哲;郭君武;冯广森;李兆强;郑惠延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本科2000-01~2008-02收治的脑梗死268例中继发癫(癎)36例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相文;杨新春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血液黏滞度的调节机制异常和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探讨脑梗死的预防性治疗新方法.方法 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综合征(GS)患者检出情况以及红细胞比积(Hct)与抗利尿激素(ADH)水平.结果 病例组GS检出率高于正常对照组,Hct和ADH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GS亚组的ADH分泌不随Hct的增加而增加.结论 分水岭脑梗死的GS患者中,ADH有相对性的分泌不足,主要表现在Hct高水平时的峰值分泌不足.
作者:刘运良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临床上以病变侧周围性面瘫为主要表现.面神经不同部位病变,除具备周围性面瘫外,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其中,伴有眩晕及眼震的临床表现文献报道较少.2000-2007年我院共收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共42例,其中有10例伴有真性眩晕症状,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宗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东菱迪芙、胞二磷胆碱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运用东菱迪芙、胞二磷胆碱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结果 经40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87.5%.结论 论述东菱迪芙、胞二磷胆碱的有效性、安全性.
作者:石卫东;田光;裴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选择适当的时机吸痰.方法 采用无菌吸痰方法,吸取病人的痰液.结果 病人呼吸道通畅,减少了支气管黏膜损伤.结论 适时吸痰是保证呼吸通畅,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王颀;吴开丽;张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动脉的主干或其分支血管痉挛,狭窄或闭塞,造成脑局部供血区血流中断,发生脑组织缺血、缺氧,软化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作者:林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糖尿病(DM)并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病因.方法 选取2005-2007年收治的147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CT和临床资料研究发现32例并发无症状性脑梗死,对代谢控制状况进行检测,并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DM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生率随高血糖、高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高血脂、年龄、病程的增高而升高.结论 高龄、病程长、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是DM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
作者:段德霞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CAPN)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肌电图检测52例CAPN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神经和胫神经的NCV,并与26例健康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CAPN患者的NCV异常率为73.12%,明显高于对照组;下肢NCV异常率(80.77%)高于上肢异常率(76.47%);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异常率(82.73%)高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异常率(75.26%).结论 NCV检测可作为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方法之一.
作者:陈雪芬;王灵芝;冯雪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肝性脊髓病是肝硬化较少见的并发症,以逐渐发生的进行性痉挛性截瘫为主要特征,是继发于肝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神经系统继发症.我院自1990-2007年共收治该病10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予川;张自富;范波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 Sturge-Weber 综合征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提高对Sturge-Weber 综合征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16例Sturge-Weber 综合征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相关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本病是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的疾病,以癫NFDCC为首发症状,同时伴面部血管瘤、青光眼.以对症治疗为主,临床治疗不同,预后不同.结论 Sturge-Weber 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以颜面和颅内血管瘤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皮肤综合征,增强MRI是首选诊断方法,早期诊断、治疗可防止病变的发展.
作者:陈国洪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降纤、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联合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发病后6~24h符合颈内动脉系统闭塞的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给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测定及凝血功能测定,并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得分2组治疗前后均有进步,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57%,2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凝血功能检查,FIB治疗后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PLT、PT、INR、APTT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降纤、抗凝、抗血小板聚集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效果好.
作者:陈碧琳;涂冬敏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6例.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注意用抗凝及脱水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针30mg加生理盐水100ml静滴,2次/d.2周后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78.62%,对照组有效率52.91%,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安全有效.
作者:张素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Tolosa-Hunt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Tolosa-Hunt综合征患者的起病情况、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类固醇激素治疗的效果, 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6例Tolosa-Hunt综合征患者以动眼神经损害为主,激素治疗头痛症状在48~72h内迅速缓解,眼肌麻痹症状恢复较慢,2例10d左右缓解,3例随访2个月缓解,1例随访4个月好转,6个月时仍有轻度复视.结论 Tolosa-Hunt综合征老年人多发,急性起病,头痛伴眼肌麻痹,激素治疗敏感,头痛症状缓解快,眼肌麻痹恢复慢,预后良好,头颅影像检查有鉴别诊断意义.
作者:李照凯;郭雅聪;郭月叶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手术后再出血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 结合复习有关文献,对我科122例微创术中16例再出血进行总结及原因分析.结果 本组16例病人中短拔管时间48h,长6d,经 CT证实血肿清除率为95%~98%,死亡6例,病死率37.5%.结论 多靶点微创手术方法简单安全、创伤轻微、疗程短.高龄体弱和重要脏器有疾病的患者也可采用.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提供很好方法,可降低其致残率及病死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王宏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2例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该病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与治疗方法.结果 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本组2例影像学均表现为双侧丘脑、基底节病变,经头MRV证实为颅内深静脉血栓形成,给予抗凝治疗,症状缓解.结论 本病发病因素多,临床表现复杂,头MRV检查是重要确诊手段,及时合理抗凝治疗,可获得良好疗效.
作者:赵利;杨清成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我科在1998-2006年从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中共做脑脊液置换239例,脑脊液置换测得的脑脊液压力变化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玉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吞咽障碍程度与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脑梗死部位、大脑梗死面积、并发肺部感染和预后等的关系.方法 入选的68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05-04~2007-04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的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以往无脑卒中史,意识清醒,能正确提供病史,配合体格检查,理解一般指令,能接受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障碍程度评估.根据吞咽障碍程度分为轻、中、重度3组进行比较.结果 吞咽障碍程度与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等无明显关系(P均>0.05).与脑梗死部位、大脑梗死面积关系密切,重度吞咽障碍多见于脑干梗死和大脑大面积梗死患者(P<0.05、0.01).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明显多于轻、中度患者,预后也差(P均<0.01).结论 脑干梗死和大脑大面积梗死患者常合并重度吞咽障碍,并发肺部感染多见,预后也差,临床上应提高警惕.
作者:杨柳;王蕾;朱晓东;陈哲萌;尤克;丁美华;马娟妹;徐红卫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通心络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了解通心络发挥作用的病理生理基础及作用环节.方法 将我院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基础治疗加脑复康.治疗组:基础治疗加通心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治疗前后2组的疗效、肢体功能康复及认知功能.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肢体功能康复、认知功能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心络治疗脑梗死疗效可靠,通过消除体内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减轻脑缺血后的炎症性损伤及微小循环障碍等,从而保护脑组织、减少神经功能缺损及梗死体积,改善血脑屏障,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
作者:王宗元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小儿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组织学上具有一般肿瘤的特性.临床上尚未见其恶变的报道,尽管小部分小儿血管瘤有时可因血管栓塞而消退,但生于头面部的血管瘤可能严重影响美观,因而,小儿头面部血管瘤还需要尽早积极治疗.
作者:楚天骄;雷冬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工作中长期接触过量无机氟化物会导致以骨骼改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并会累及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而引发神经衰弱、四肢麻木等症状.我们对本公司电解铝厂电解车间长期从事氟暴露作业的工人和普通工人进行了常规脑电图(EEG)和事件相关电位(ERP)的检测,旨在通过对比了解职业性氟暴露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作者:王心刚;赵妍妍;安亚君;白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纳洛酮试验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前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 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进行纳洛酮试验,神经功能评分减少8分以上为阳性,减少8分以下,无改善或增加为阴性.观察溶栓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变化,同时观察脑内出血并发症.结果 纳洛酮试验阳性患者42例,ESS评分治疗前(48.5±11.3)分,治疗后24h (72.3±14.6)分,治疗后14d分(81.1±13.6)分;纳洛酮试验阴性患者26例,ESS评分治疗前(47.9±15.7)分,治疗后24h分(62.6±16.9)分,治疗后14d分(70.5±16.8)分,与治疗前比较,t=2.85, P<0.05 .纳洛酮试验阳性患者脑内出血4例,阴性患者脑内出血9例.结论 纳洛酮试验阳性患者溶栓疗效好,脑内出血发生率低,选择纳洛酮试验阳性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相对安全.
作者:智睿;陈东;丁朝兵;陈海东;李小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14d为1个疗程,分别进行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治疗前后分别为(21.6±6.4)和(10.2±7.3),对照组分别为(20.5±7.8)和(13.4±8.6),2组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2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减少分别是(11.3±2.6)和(7.1±4.6),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显效率为68.3%,总有效率为86.6%,对照组显效率为46.6%,总有效率为70%,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奥扎格雷钠可有效改善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生活质量,而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冯晓丽;冯国栋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科学实施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提高标本送验质量,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方法 设置标本存放间,制订标本送验程序及管理条例,实行巡回护士、专职标本核对护士、病理室人员三级签名负责制.结果 保障病理标本的安全送验, 杜绝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结论 实施手术标本安全管理,保证了病人术后治疗的安全性,为手术人员自我防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作者:曾昭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对急性脑缺血期血流动力学方面的影响.方法 应用美国Triage诊断仪检测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晨起空腹血BNP水平.结果 急性脑梗死组BNP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且BNP水平与脑梗死面积呈正相关.结论 BNP水平与脑梗死以及梗死面积有相关性,且在经过治疗后BNP水平明显下降,BNP的利钠、利尿、扩血管作用致血压下降,血容量减少,使脑灌注减少,从而引起梗死周围缺血半暗带脑组织缺血进一步加重,造成坏死.同时也会减少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水肿的发生.
作者:骆金玺;魏琦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讨论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机制与相关因素.方法 对254例脑卒中患者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现状调查.结果 254例脑卒中其中93例患者有抑郁症状,发生率为36.61%,其中左侧51例,右侧42例(P>0.05);皮质部位58例,皮质下部位35例(P<0.05);前部病灶67例,后部病灶26例(P<0.01);治疗前NDS为(19.28±6.28)分,4周时为(7.02±4.31)分(P<0.05).结论 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有病灶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负性生活事件,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可能是神经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董秦川;张召平;马红茹;王恩长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我科自2003-01~2006-09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153例,其中以呼吸障碍为主要表现的5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素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ABO血型正反定型是血库实验室中重要也是基本的日常工作,经常会遇见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情况,给血型鉴定带来困难.作者将2000-03~2007-12 169例正反定型,出现定型困难者,回顾分析如下.
作者:高旭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我院在近5年的时间里,共收治88例脑梗死患者,诊断符合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指定的诊断标准[1]并经CT和(或)MRI证实,年龄56~68岁.
作者:王传花;康继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自2002-05~2004-04我们采用自拟脑康液颈总动脉注射治疗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军;李静;张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中学女教师在事业和家庭一肩挑,身体心理上所承受的压力.方法 对2007-12 5所中学在册女教师600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600名女教师心理压力来源.结果 此次共发问卷600份,收回532份,有效卷503份.就不同调查内容、人数所占比率的调查,认为有思想压力的465人,占92.45%,无思想压力38人,占7.55%.结论 绝大多数女教师在事业和家庭一肩挑的情况下,当各种压力成为心理负担时,能自我想法调节,并希望得到有利于身心健康心理压力疏导.
作者:黄秀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静脉输液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治疗手段,2007-01~2008-01为了确保输液安全,对输液患者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使安全隐患从原来的5%下降至1%,从而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现对具体的做法总结如下.
作者:王小芳;郑艳;胡雅琴;黄爱丽;张丽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混合性脑卒中是指脑内2个血管区同时或短时间内相继发生的出血和梗死[1].混合性脑卒中治疗上存在一定困难,因为它既有出血又有梗死,治疗存在着矛盾.治疗的共同点:卧床,观察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和意识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护理,防止压疮,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控制脑水肿,防止感染及应激性溃疡.
作者:许建国;贵航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颅脑损伤后脑积水大多是因为车祸造成颅脑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包括脑室内积水和硬脑膜下积液,如果未能及时得到诊治,将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我院从1996-2006年共收治颅脑损伤后脑积水病人25例,总结如下.
作者:张卫兵;刘晓帆;胡荣;赵红武;刘静磊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儿童癫(癎)为常见病、多发病.本文总结我科近年来收治的156例儿童原发性癫(癎),就影响其疗效与预后的诸多因素进行总结.
作者:白振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29例非脑梗死患者(对照组)分别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记录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量、性质和部位.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72%)明显高于对照组(34%).不稳定性斑块的发生率(86%)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50%).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动脉窦部多(49%),其次是颈总动脉(31%)、颈内动脉(20%).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密切相关,早期发现并早期干预对于减少和推迟脑梗死发生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牛殿英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196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现状调查.结果 75例脑卒中患者有抑郁表现,发生率为38.2%,经Logistic以多元回归分析,脑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与负性生活事件、心血管病史、抑郁症史、病灶数目病灶部位以及脑卒中史有关.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心血管病史、抑郁病史、病灶数目病灶部位以及脑卒中史等是脑卒中后抑郁有意义的相关因素.脑卒中后抑郁的发生可能是神经生理学和社会心理学共同作用的结果.
作者:蒋陆平;韩天明;李银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血浆置换治疗儿童吉兰-巴雷综合征的疗效以及总结治疗过程中并发症的防治及临床观察.方法 2006-06~2008-04期间,选择我院儿科住院吉兰-巴雷综合征患者19例,在其发病后6d内接受血浆置换治疗,血浆分离速度3~5ml/min,一次置换血浆的量占患者体重的4%,治疗次数≥2次.结果 14例患者痊愈后出院,5例患者好转后出院退出治疗.结论 血浆置换是治疗吉兰-巴雷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治疗过程中正确的临床观察为该治疗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作者:李素珍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2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护理,对照组采取随意体位并进行功能训练,治疗组同时采用良肢位摆放及早期康复训练.结果 良肢位摆放治疗组在肢体痉挛、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痛、足下垂、废用综合征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别.结论 良肢位摆放有利于降低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1 一般资料患者发作性右侧肢体活动不便半天,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入院.共发作3次,发作时右侧肢体肌力0级,肌张力低,体检:神志清,伴轻微头晕及恶心.由于患者发作频繁,发作时右侧肢体完全瘫痪,遵医嘱,给予生理盐水100ml尿激酶50U溶栓治疗.患者在静滴尿激酶后约2min出现胸闷憋气,考虑为尿激酶过敏所致.遵医嘱给予更换液体并静推氟美松5mg,持续吸氧,处理后患者胸闷憋气症状逐渐缓解并消失.
作者:付春红;朱秀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40岁,因交通意外致头部外伤后昏迷入院,入院时颅脑CT检查示: 右额颞顶区急性硬膜下血肿,脑组织挫伤,脑疝形成.
作者:毕建海 刊期: 2008年第09期
POEMS综合征是一组以多发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为突出表现,常有多系统损害及浆细胞瘤相关的临床症候群[1],临床十分少见.国内自1987年首例报告以来,迄今已有近百例报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1例,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
作者:曾国熙;马香莲 刊期: 2008年第09期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致偏头痛、痴呆、妊高症、抑郁症等多种疾病,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就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及与部分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马聪敏;李亚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垂体腺瘤是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起源于垂体前叶细胞,位于蝶鞍内.垂体腺瘤发生在其他部位者极为少见,称为异位垂体腺瘤(EPAs).异位垂体腺瘤的诊断早在1909年就有报道,70年代后期以后随着诊断设备等技术的提高,报道例数逐渐增多.
作者:高飞;张鹏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近20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脑卒中和痴呆的发病率逐渐增高,伴有血管性因素的认知功能障碍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笔者就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的概念、意义、流行病学特点、分类、危险因素、病理生理及防治策略等方面综述如下.
作者:汪皖君;王新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52例脑外伤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西医结合治疗)29例和对照组(西医治疗)23例,治疗组采用西药、心理治疗并配合中药和手法治疗,对照组只采用西药和心理治疗,共治疗6周.结果 治疗组痊愈14例,好转4例,有效6例,无效5例;对照组痊愈7例,好转3例,有效6例,无效7例.2组比较采用Ridit分析,(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外伤综合征优于常规西医保守治疗.
作者:王文彪;赵新利;王剑新 刊期: 2008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