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6-3110
  • 国内刊号:43-1223/R
  • 影响因子:1.39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29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01)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2007年5期文献
  • 较低剂量甲醛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的时相特征及机制

    目的 观察较低剂量甲醛(formaldehyde,FA,浓度为40 μmol/L)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时相特征及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的时相规律,分析甲醛在诱导内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12株)与甲醛浓度为40 μmol/L的DMEM培养基孵育.分别处理一定时间后(0,4,12,24,48,72 h)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MTT法测定细胞的活性;丙酮酸二硝基苯腙比色-分光光度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硫代巴比妥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丙二醛(MDA)浓度;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液中NO浓度;生化分析法测定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免疫细胞化学法测定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蛋白表达;RT-PCR法测定eNOS和iNOS的mRNA表达.结果 较低浓度甲醛呈时间依赖性地促进细胞LDH漏出,以及内皮细胞上清液MDA和NO的产生;降低eNOS的活性,抑制eNOS在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增加iNOS活性,促进iNOS在蛋白和基因水平的表达.结论 甲醛诱导HUVEC-12细胞损伤,机制可能与其抑制eNOS的活性及表达,诱导iNOS的活性及表达,增加病理性NO产生,从而导致内皮细胞损伤.

    作者:尹蔚兰;让欧艳;李恩华;邹丽君;贺彬琪;王穆;李良;让蔚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株洲市某校医学生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现况调查

    目的 调查株洲市医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态度的现状,为制定医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以株洲市某医学专科学校的在校学生为对象,采取普查方法,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的现况调查.结果 株洲市医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因专业、年级、学历层次不同而异,差别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但未发现性别差异;有近半数的医学生对待艾滋病的态度有待改善.结论 医学院校应在新生入学时即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并督促学生利用假期回基层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

    作者:魏高文;夏晓凯;宋海鹏;黎敬章;肖一中;谭克;丘继哲;林萍;罗艳芳;黄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p5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p5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7例非小细胞肺癌VEGF和p53表达,并用抗FVⅢ因子抗体标记瘤组织血管内皮细胞,计算MVD,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 p53、VEGF总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2%(25/47)和38.3%(18/47).VEGF表达阳性者和VEGF表达阴性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29.4%和73.3%,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表达阳性者和p53表达阴性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38.5%和81.0%,差异有显著性(P<0.05).MVD>33者和MVD<33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38.1%和73.1%,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非小细胞肺癌血管生成过程中,VEGF、p53基因表达上调在调控肿瘤血管形成方面起重要促进作用.MVD值增大,非小细胞肺癌易发生转移,3年生存率越低;VEGF、p53阳性表达率上调,MVD值增大,预后亦越差.

    作者:吴开松;刘铭球;徐启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006年河北省新分离Victoria系B型流感病毒变异株血凝素基因序列分析

    目的 分析2006年河北省分离的B型流感毒株HA抗原性和基因特性,阐明HA基因的变异与流感流行的关系.方法 用MDCK(Madin Darby Canine Kidney)细胞分离培养流感病毒,血凝抑制(Hemasslutination Inhibition,HI)试验鉴定型别.提取病毒核糖核酸(RNA),采用RT-PCR扩增病毒HA基因,纯化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软件作分析处理.结果 2006年在河北省流行的B型流感病毒属Victoria系,与北半球该流行期的国际疫苗株B/上海/361/02不同,其抗原性与近的Victoria系代表株B/Hong Kong/330/2001相比已发生较大变异,核苷酸同源性仅为96.5%~97.2%,在抗原决定簇上有6个位点发生了氨基酸替换.结论 2006年在河北省流行的Victoria系B型流感病毒是一个新的变种,在HA1区域发生的变异是今年B型流感流行的主要原因,应该引起重视.

    作者:刘艳芳;齐顺祥;郭瑞玲;刘兰芬;田茶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的浓度及临床意义

    目的 测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浓度,探讨在中国人群中血清APN对CHF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方法 采集症状基本得到控制的CHF患者血清,测定APN与N端前脑钠素(NT-proBNP)、肿瘤坏死因子α(TNF-a)、白细胞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合临床CHF严重程度,研究APN在预测CHF患者死亡率、再入院率的潜在价值.结果 CHF患者APN水平显著升高.随CHF的严重程度(NYHA分级Ⅱ~Ⅳ)APN水平逐渐升高(P<0.05),APN与NT-proBNP正相关(r=0.48,P<0.001),与hsCRP负相关(r=-0.34,P<0.001).血清APN水平升高伴随有死亡率的增加.结论 中国CHF患者APN水平显著升高;APN可预测CHF的死亡率和复发率.

    作者:张凯;谭茗月;李安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血清标志蛋白的筛选

    目的 应用蛋白质组学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筛选单纯性室间隔缺损血清标志蛋白,为从蛋白质分子水平研究其致病机理奠定基础.方法 用CM10芯片检测56例单纯性室间隔缺损患儿、85例儿科常见病患儿及23例其它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血清,分析血清蛋白质谱,筛选室间隔缺损血清标志蛋白.结果 有25个蛋白成分在三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其中,与儿科常见病对照组相比,11个蛋白成分在VSD血清中高表达,14个下调;与其它先天性心脏病组相比,14个蛋白成分在VSD血清中高表达,11个下调.结论 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可能是发现与筛选室间隔缺损血清标志蛋白的快速、有效的蛋白质组学工具.

    作者:曾小云;仇小强;李永红;钟秋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麻杏石甘汤体外抗A型流感病毒作用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麻杏石甘汤体外抗A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 运用鸡胚培养法和微量血凝试验检测麻杏石甘汤对A型流感病毒增殖的抑制作用;运用细胞培养技术和MTT法检测麻杏石甘汤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在治疗给药和预防给药两种方式中,麻杏石甘汤在250、125 mg/ml时对鸡胚中流感病毒的血凝滴度的抑制倍数在4以上.在这两种给药方式中,麻杏石甘汤对A型流感病毒感染的MDCK细胞的治疗指数(TI)分别为2.78、1.71.结论 麻杏石甘汤能通过抑制病毒增殖和保护宿主细胞而发挥较强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作者:张薇;卢芳国;何迎春;肖子增;陆小虹;朱应武;蔡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CEA-rV负荷树突状细胞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对裸鼠结肠癌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目的 探讨负荷了 CEA-rV的树突状细胞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在裸鼠体内特异性的抑瘤作用.方法 在Balb/c裸鼠颈背皮下接种Lovo结肠癌细胞,次日起连续6 d给予不同的效应细胞(CIK、DC+CIK、CEA-rV+DC+CIK)治疗,观察其对结肠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 裸鼠体内实验表明,CEA-rV+DC+CIK能够显著抑制CEA阳性的Lovo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其抑瘤率可达51.2%,明高于CIK组的25.1%以及DC+CIK组的28.5%.结论 负荷CEA-rV的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在裸鼠体内对CEA阳性的Lovo结肠癌有特异性抑瘤作用.

    作者:田慧;祁岩超;王远东;杨波;卢敏莹;申鸿卓;潘东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云南省石林县早死所致生命损失(YLL)分析

    目的 研究石林县的疾病负担.方法 以早死引起的生命损失年YLL为疾病负担的测量单位.结果 伤害、循环系病、肿瘤、呼吸系病是导致石林县人群生命损失的前四位死因,肿瘤对汉族造成的YLL损失比彝族严重,慢性非传染病的YLL所占比重大.结论 慢性非传染病和意外伤害应作为防治重点.

    作者:周尚成;蔡乐;万崇华;毕卫红;黄文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APP-A、GMP-140的变化及与冠状动脉斑块形态的关系

    目的 观察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变化,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选取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3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1例.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用ELISA法定量检测外周血清中PAPP-A和GMP-140.对所有冠脉造影显示狭窄≥30%的病变进行影像学分析,对斑块形态进行分型.结果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中PAPP-A和GMP-140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16.75±2.37 vs 5.37±1.16 mU/l;13.57±2.66 vs 3.82±1.59 pg/ml,P<0.01,respectively);同样较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增高(16.75±2.37 vs 6.27±2.73 mU/l;13.57±2.66 vs 4.96±2.54 pg/ml,P<0.01,respectively).尽管稳定型心绞痛组PAPP-A和GMP-140较正常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不稳定型斑块的心绞痛患者血清中PAPP-A和GMP-140水平均较稳定性斑块患者升高.结论 PAPP-A和GMP-140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外周血中明显升高,可能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可作为反映动脉粥样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作者:李峰;王勇;张育民;谢启应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检测的研究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DN)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为进一步阐明DN的病理过程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87例2型糖尿病(DM)患者以及30例健康对照,根据尿白蛋白排泄量将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30 mg/d的单纯DM组(32例),30~300 mg/d的早期DN组(28例),>300mg/d的临床DN组(26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 1)4组之间在平均年龄、性别比例、体重指数(BMI)等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2)临床DN组患者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高,分别为(15.29±4.03)μg/L和(11.32±2.13)mg/L,显著高于单纯DM、早期DN以及健康对照组(单纯DM组:(7.12±3.01)μg/L和(5.81±1.03)mg/L;早期DN组:(11.23±3.31)μg/L和(6.31±1.99)mg/L;健康对照组:(6.12±2.31)μg/L和(4.25±1.62)mg/L,P均<0.001);且早期DN组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显著高于单纯DM和健康对照组(P<0.05~0.001).3)DN组血清瘦素和脂联素与尿蛋白排泄量呈显著正相关(r=0.515和r=0.453,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瘦素和脂联素水平升高,并与病程相关.

    作者:杨一芬;卿之驹;黄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人蜕膜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建立

    目的 改良人蜕膜细胞(decidual cell)的培养方法,并对其进行特征鉴定,探讨蜕膜细胞的部分生物学特性.方法 取人工流产6~8周妊娠蜕膜组织,机械法分离,复合酶消化,传代自然增殖法纯化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大体形态及体外转化,组织学鉴定、HE染色观察其胞核情况,人催乳素(HPL)免疫组化法鉴定.流式细胞仪测定其细胞周期.结果 分离培养的蜕膜细胞呈长梭形和不规则星形,95%细胞胞浆阳性表达.细胞周期显示约有59.8%的细胞处于G0/G1期.结论 成功分离培养了人蜕膜细胞,方法经济、简单、获得细胞形态一致、成活率高、生长稳定,为进一步研究蜕膜细胞妊娠病理、生理改变提供了可靠的实验对象.

    作者:刘小丽;秦明春;于爱敏;王若光;李春梅;秦梨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γ线照射后小鼠小肠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改变

    目的 探讨γ线照射对肠道辐射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 用γ线照射小鼠腹部,照射剂量为11.5 Gy,照后采用cDNA微阵列观察受照小鼠小肠组织基因表达谱的改变.结果 照射组与正常组相比有48条基因表达发生了明显改变,其中25个为下调基因,有Amy2、SCD-1、Elastase 2、Sprr 2A、NF-κB p65等与物质代谢、细胞增殖、信号转导相关基因表达下调;23个为上调基因,有Catalase 1、RGS16、GST1、rpS17、TSA-1等与代谢酶类、信号转导、DNA损伤、细胞周期相关基因表达上调.在表达异常的基因中,有21条基因是已知功能或部分功能的基因,其余27条则为未知功能的基因.结论 γ线照射可导致小鼠肠组织基因表达谱异常,且下调基因数较多.

    作者:杨文清;任东青;赵涛;张杰;曾桂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日本血吸虫反复感染及多次治疗鼠诱生抗攻击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小鼠受日本血吸虫(Sj)反复感染与用吡喹酮或青蒿琥酯多次治疗后诱生的抗攻击感染保护力.方法 反复感染与多次治疗试验:设A、B两组昆明鼠,分第1、2、6周感染Sj尾蚴.A组在第1和2次感染后15 min经腹部皮肤涂抹吡喹酮,并在第1和2周灌服青蒿琥酯.B组仅在第1和2周灌服青蒿琥酯.第8周两组鼠均灌服吡喹酮,第9周每组剖杀1半小鼠,观察虫荷、检测特异抗体和体外杀童虫试验.抗攻击感染试验:以反复感染与多次治疗两组为实验鼠,对照组用正常鼠,在前述试验第10周,对三组鼠攻击感染Sj尾蚴.感染后第7周解剖冲虫,观察虫荷.结果 反复感染与多次治疗鼠:在A组中,未发现虫体,在B组中,发现1条虫;特异性抗体水平B组明显高于A组;两组鼠血清对童虫具有明显杀伤作用.抗攻击感染试验:与对照组比,两组实验鼠的减虫率均为33.36%,肝卵减少率分别为24.03%和56.46%.结论 反复感染和多次治疗鼠模型可诱生部分抗攻击感染的保护力.

    作者:喻容;蔡力汀;龚燕飞;张祖萍;曾庆仁;沈杰;林雪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柳州市吸毒人群干预服务平台转介模式的研究

    目的 探讨第四轮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干预平台的管理,建立一个以针具交换为中心,把吸毒人员转介到各服务平台,以达到有效地降低危害模式.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及教育方式对吸毒人群进行评估及有效转介干预.结果 转介成功率65%,艾滋病传播知识知晓率:针具交换点的外展服务对象能完整说出艾滋病三大途径的仅有42.5%;在戒毒机构的吸毒者了解美沙酮维持治疗的占70.8%、听说过妇女健康中心的6.06%、抗病毒治疗占9.2%、自愿咨询检测占18.7%、什么都没有听说占18.7%;社会上的吸毒者35.0%听说过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72.0%知道清洁针具交换服务.结论 在吸毒人群中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不高,对艾滋病干预的五个平台了解太少,加强艾滋病宣传教育,建立以针具交换服务点为中心有效地带动五个服务干预平台相互转介的服务体系很有必要性.

    作者:俸卫东;韦启后;白玉;张英霞;单桂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同中医治法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元损伤及海马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鼠脑出血后神经缺损症状和海马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及不同中医治法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Ⅶ型胶原酶于脑内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采用神经缺损积分评定神经功能;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线粒体悬液的荧光强度反映线粒体膜电位.结果 1.大鼠脑出血后迅速出现神经缺损症状,模型组和各中药干预组大鼠神经缺损积分于造模后4 h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第7 d仍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P<0.01),采用不同中医治法治疗后于第1、3、7 d其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于3、7 d平肝熄风汤组积分又比风、火、痰、瘀分治各组明显降低(P<0.05).2.脑出血大鼠线粒体膜电位于术后4 h显著下降,1 d时膜电位下降达高峰,3、7 d逐步恢复,仍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采取不同中医治法后,平肝熄风汤组在脑出血后,3、7 d两个时间点线粒体膜电位明显高于其它治疗组和模型组(P均<0.05).结论 大鼠脑出血后线粒体膜电位下降;采用不同中医治法,均能抑制膜电位下降,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但以平肝熄风汤风火痰瘀同治效果佳.

    作者:萧梅芳;梁清华;谭勇;陈疆;熊新贵;张雨星;曾年菊;范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J江C市段有机提取物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研究

    目的 探讨J江C市段江水有机提取物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方法 固相萃取法提取江水中有机物,以不同剂量给予雄性大鼠亚慢性(90 d)染毒(隔天灌胃剂量分别相当源水2 L、12 L、72 L/kg.bw),观察了睾丸与附睾病理改变,睾丸组织自由基损伤水平,并进行了精子畸形率检测和生殖细胞DNA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 在72 L/kg染毒剂量下,大鼠睾丸可出现以支持细胞空泡变性和生精细胞脱落为特征的病理损伤;睾丸组织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力显著降低(P<0.05),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力显著升高(P<0.05);精子畸形率显著增高(P<0.05);FCM分析提示圆形精子向长形精子的转化过程明显加强(P<0.01).结论 在高剂量时,J江C市段有机提取物具有一定的雄性生殖毒性,主要表现为睾丸的氧化性损伤和对精子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鹏;崔志鸿;杨录军;曹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福州市健康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的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福州市健康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情况及HBV流行株的基因分布特性,为福州市乙型肝炎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免疫学标志物,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含量,用型特异性引物套式PCR进行乙型病毒基因分型.结果 1 710份样品中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阳性率分别为12.51%、50.23%、2.40%、16.73%、60.18%;201份HBsAg阳性样品中HBV-DNA阳性率为76.12%;HBV-DNA阳性标本中,B型62份(41.89%)、C型57份(38.51%)、B、C混合型7份(4.73%)、未能分型22份(14.86%).结论 福州市健康人群中HBsAg携带率为12.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HBV基因型以B、C型为主,应该加强乙肝的预防控制工作.

    作者:姚栩;纪惠玲;郭燕;陈智伟;郑能雄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中bcl-10、survivin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检测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中凋亡抑制基因bcl-10和survivin的表达,探讨其在MALT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和恶性转化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71例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20例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20例胃肠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进行bcl-10、survivin标记.结果 bcl-10、survivin在71例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20例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20例胃肠DLBCL实验组中表达分布有显著临床意义.71例胃肠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中84.5%(60/71)表达bcl-10蛋白,21.1%(15/71)表达Survivin蛋白.bcl-10、survivin两个标记物在MALT淋巴瘤中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cl-10在胃肠MALT淋巴瘤发生发展的上游起作用,主要与基因的异位,突变,诱导凋亡抑制等有一定的关系;Survivin在胃肠MALT淋巴瘤的恶性转化中起作用.本文结果推测bcl-10,Survivin可作为胃肠MALT淋巴瘤早期诊断和判断其恶性转化的有用标记物.

    作者:黄江海;许淑媛;张利群;李美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应用TOPSIS法综合评价医院医疗工作质量

    目的 对某院医疗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应用TOPSIS法对该院3个医疗区和中心医疗区18个科室2006年9项主要医疗工作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该院3个医疗区医疗工作质量以中心医疗区为佳,中心医疗区各科室医疗工作质量以外科系统为好.结论 评价结果与该院实际医疗工作情况相符.TOPSIS法在科学全面评价医院医疗工作质量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作者:张伟;杨土保;吴志坚;彭华保;杨致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生存素和上皮钙黏附素蛋白表达及其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生存素(survivin,SVV)和上皮钙黏附素(E-cadherin,E-CD)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浸润宫颈鳞癌(I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ICC、25例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NCE)中SVV和E-CD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在ICC中,SVV和E-CD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1%(32/45)和42.2%(19/45).ICC中SVV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NCE和CIN(P<0.05),而E-CD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NCE和CIN(P<0.05).SVV高表达和E-CD低表达与ICC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SVV表达和E-CD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 SVV和E-CD可能参与了调控ICC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表达预示ICC预后不良.

    作者:谷化平;周翠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广西城市居民冠心病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目的 了解我区城市居民冠心病的流行情况和危险因素,探讨防治对策.方法 应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调查广西6城市35~74岁居民7 806人.统计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和不同地区人群冠心病患病率.结果 患病率为56.24‰,无性别差异(P>0.05).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显著上升(P<0.01).职业之间差异显著(P<0.01).冠心病家族史、高血压、TG(甘油三脂)、HDL-C(高密度脂蛋白)、职业性质、年龄是冠心病事件的危险因素.结论 冠心病正在成为我区心血管疾病领域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应积极贯彻预防为主策略,开展以健康促进为手段的综合防治.

    作者:陈娜萦;蒙晓宇;韦波;张云;冯启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腰臀比和体重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长沙市某单位职工人群腰臀比值、体重指数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选择2006年4-12月长沙市某单位职工人群3 872例进行健康体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脂、血糖、肝功等指标,并按腰臀比值、体重指数进行分组,分析各组与NAFLD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及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受检者肥胖、超重、中心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血糖、NAFLD的患病率分别为37.8%、25.4%、39.0%、43.1%、23.9%、6.7%、25.3%.中心型肥胖组(按WHR分型)和外周型肥胖组(按BMI分型)NAFLD的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体型和正常体重组.中心型肥胖与外周型肥胖与NAFLD的患病率呈正相关.结论 长沙市某单位职工人群以肥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表现为特征的NAFLD的患病率明显增高,尤其是高脂血症值得关注.肥胖、高脂血症是诱发高血压、高血糖导致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中心型肥胖比外周型肥胖危险性更大.腰臀比值与体重指数都可作为NAFLD的危险预测因素,腰臀比值比体重指数特异性更高,两者结合可明显提高NAFLD风险预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谭德安;府伟灵;陈向大;余术祥;罗智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DNA在非创伤性产前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 用柱分离法提取46例孕妇血浆中的DNA,用巢式PCR技术扩增其胎儿SRY基因,并引入内参照基因ATL1特异序列.结果 28例孕男胎的孕妇血浆中有26例经巢式PCR扩增出SRY基因.18例孕女胎的孕妇血浆中有17例经巢式PCR只扩增出ATL1基因,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26/28)和94.4%(17/18),总符合率93.5%(43/46).结论 应用孕妇血浆中胎儿DNA作产前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是一种非创伤性产前诊断方法,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朱燕;徐克前;王晓春;李登清;周孚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山西省太原市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调查

    目的 掌握太原市5~11岁儿童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为针对性的加强儿童口腔卫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第三次全国口腔调查问卷(5~11岁儿童家长)》对山西省太原市1 880名儿童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建立SPSS 11.5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0%的家长对口腔健康知识能作出正确的选择,但知道乳牙有问题时要积极治疗的家长所占百分比不高(65.96%),知道含氟牙膏有好处的家长仅占39.89%,有65.96%的家长不知道窝沟封闭可以预防儿童龋齿,其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同高中学历及以下的家长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家长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干预行为相关调查中,有61.70%的家长帮助孩子刷牙,虽然检查孩子刷牙效果的家长占总数的60.11%,但能够做到每天检查的家长只有6.38%.结论 有一部分儿童家长的口腔意识淡薄,家长的口腔健康知识和对孩子口腔健康的干预行为还有待提高,应该加强宣传和有针对性的教育.

    作者:殷凤;陈显久;龙云婧;胥航;李文军;焦韦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Cyt-c与Caspase-3的表达及不同中医治法的干预

    目的 观察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Cyt-c与活化Caspase-3的表达情况及不同中医治法的干预作用.方法 用Ⅶ胶原酶脑内立体定位注射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免疫组化检测血肿周围神经元Cyt-c的释放情况与活化Caspase-3的表达,同时用直尺测量不同时间点血肿的大直径.结果 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于6 h即有Cyt-c释放;1 d后阳性细胞表达多;3 d后阳性细胞数减少;5 d后阳性细胞继续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血肿周围于6 h出现Caspase-3阳性表达细胞,1 d阳性细胞计数达高峰,3 d出现轻度下降,5 d明显下降,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采取不同中医治法治疗后Cyt-c与Caspase-3均有所下降,与其他各组比较,平肝熄风汤组治疗后下降明显(P<0.01).结论 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元Cyt-c与活化Caspase-3表达明显上调,采取熄风、泻火、祛痰、化瘀以及风火痰瘀同治等治法均能抑制Cyt-c与Caspase-3的表达,阻止神经元的凋亡,以平肝熄风汤组为明显.

    作者:熊新贵;梁清华;陈疆;谢映;王娟;蒋勇前;刘晓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凯里市2001-2006年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型肝炎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为了解凯里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为公共卫生监督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06年到我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9 383名从业人员采血用ELISA法检测乙肝感染指标.结果 6年HBsAg阳性率为4.06%,其中男性(5.27%)高于女性(3.46%);20岁以下年龄组HBsAg阳性率高(5.89%),随着年龄的增加,阳性率有降低的趋势;从民族来看HBsAg阳性率高的是苗族(5.81%),低的是汉族(2.56%);从文化程度来看HBsAg阳性率高的是具有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从业人员(4.68%).2001-2003年有52.79%体检HBsAg阳性者进行两对半检测,将近1/3的受检者(为模式1、3)正处于急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或复制期,2004-2006年有65.56%HBsAg阳性者进行HBeAg检测.结论 为了阻断HBV传播,首先,必须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和监测工作,对查出具有传染性的人员必须调离该工种;其二,定期进行卫生知识培训;其三,要立法对HBsAg阴性者进行乙肝疫苗的强制接种;其四,加强餐饮娱乐场所环境和物品的消毒和监测.

    作者:卫芳;苏亚玲;龙昌斌;杨斌;狄静;肖泽颖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993-2005年桂阳县涂阳肺结核病中断治疗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桂阳县自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以来肺结核病人中断治疗原因,探求解决方法,以达到提高肺结核病人治愈率.方法 统计1993-2005年涂阳肺结核病中断治疗病例数和原因.结果 1993-2005年涂阳肺结核中断治疗254例,中断率为7.23%,其中初治涂阳为6.29%(171例)、复治涂阳为10.20%(83例),初、复治中断率有显著差异;中断治疗的原因以药物毒副反应为高占35.04%.结论 采取改变服药方式、对症处理、减轻药物副反应等措施,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并加强全程督导管理是降低结核病中断治疗率的关键.

    作者:张解军;朱峻湘;朱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随州市部分儿童意外伤害状况及家长认知水平调查

    目的 通过对随州市部分0~14儿童在过去的1年内意外伤害情况及当前家长认知水平的调查,找出儿童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及加强对儿童伤害预防的切入点.方法 采用分层抽样法在市区内抽取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1所幼儿园及1个儿童预防接种点,在抽到的单位内随机抽取0~14岁部分儿童,将儿童家长作为调查对象.对家长采用问卷的方法进行调查.结果 主要伤害原因为跌倒/坠落、动物伤、纯器伤、刀/锐器伤、烧烫伤及交通事故.1年内伤害的人次数占调查人数的比率分别5.77%(70/1 213)、1.32%(16/1 213)、0.99%(12/1 213)、0.82%(10/1 213)、0.82%(10/1 213)、0.74%(9/1 213).儿童家长对意外伤害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结论 家长应加强对儿童的监护责任,对儿童生活环境应加强整治,对动物要加强管理,同时大众传媒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儿童及家长或监护人进行经常性安全教育.

    作者:张志保;石正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宝安区沙井街道的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控制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2006年的麻疹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年沙井街道的麻疹报告病例209例,年发病率为28.64/1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5、6、7三个月;发病人群主要以4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20~30岁年龄段左右的外来青工为主;86.6%的病例无麻疹疫苗接种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 2006年的麻疹发病率明显高于往年,今后应把4岁以下的散居儿童和外来劳务青工作为麻疹防控工作的重点人群,并适当地开展麻疹疫苗的接种工作.

    作者:刘德坚;马忠元;邓慧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珠海市吸毒人群HIV和梅毒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珠海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状况及其危险行为,为在该人群中开展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定期对珠海市戒毒所的吸毒人员进行调查,按照统一调查表填写,Excel录入,用SAS V8进行统计分析,同时采集静脉血5 ml,HIV抗体检测用酶联免疫试剂,初筛阳性标本用蛋白印记法(WB)进行确证;梅毒抗体检测采用ELISA法.结果 1 264名吸毒者中,检出69例HIV抗体阳性,阳性率为5.46%.静脉注射者比单一口吸者HIV感染率高;共用注射器者比非共用注射器者HIV感染率高;在静脉注射吸毒者中,具有不同注射年限者分为<1年组、1~年组、>5年三组,HIV感染率>5年组高,其次为1~年组,低为<1年组.对1 264名吸毒者进行梅毒抗体的检测,阳性82份,阳性率为6.49%.在安全套的使用情况中,未用过或有时用组比每次都用组梅毒感染率高;在近一次有否使用安全套分组中,未使用组比有使用组梅毒感染率高.结论 静脉吸毒是吸毒人群感染HIV的主要途径,共用注射器具是HI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安全套的使用与否是影响梅毒感染率的主要因素,切断HIV从吸毒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是HIV防治工作的关键,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干预措施的力度.

    作者:张丽荣;姚刚;朱克京;黄利群;张彩虹;阮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娱乐休闲行业服务人员性病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 为了解休闲娱乐行业从业人员艾滋病毒、淋球菌、梅毒等性病的感染情况,找出性病传播重点行业和高危人群,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性病的传播,并为性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查长沙县29家休闲娱乐行业的服务人员,进行HIV、TP、HBsAg的血清学检测,阴道分泌物淋球菌培养、霉菌和滴虫显微镜镜检.结果 175名被检人员中阳性率为21.7%.其中HIV、TP、HBsAg、淋球菌、滴虫、霉菌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5.71%、5.14%、8.0%、1.14%、2.29%.结论 休闲娱乐行业是性病传播的重点行业,其服务人员是性病的高发人群.要加强对休闲娱乐行业服务人员卫生防病知识的宣传,定期开展相关的健康体检,减少和降低性病传播.

    作者:赵双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某医专学生生活应激水平与人格特征的关系调查

    目的 探讨某医专学生的日常生活应激现状、人格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SLSI)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等测量工具对473名学生的生活应激和个性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 农村、家境属于温饱或困难水平的女生应激水平较高,其中农村贫困生在变化、挫折和压力的应激水平明显高于城市的非贫困生;女生在压力、生理和情绪反应方面的生活应激水平明显高于男生;贫困生在生理、行为方面应激反应较非贫困生强烈,而认知反应则较非贫困生低(P<0.01);相关分析发现,生活应激源与应激反应及人格特征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控制人格特征因素后,应激源与应激反应之间的相关性呈下降趋势.结论 来自农村的贫困大学生及女生生活应激水平较高,应注重引导、促使其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积极应对各种日常生活应激,促进其心理健康成长.

    作者:喻静昭;杨渊;胡昌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 520名医学生蠕形螨感染的调查

    目的 了解我校近年来蠕形螨的感染情况,探讨蠕形螨感染与面部皮肤疾病的关系,为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透明胶带粘贴法对1 520名在校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同时对面部皮肤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检查1 520人,累计阳性人数439人,受检学生总感染率28.29%.男女两性感染率分别为39.17%(47/120)、28.00%(392/1 400),有面部皮肤病者244人,感染螨虫者145人,感染率为54.99%,其中痤疮感染率为50.43%(57/1 13),酒渣鼻样皮炎感染率为75.00%(35/48),脂溢性皮炎感染率为51.80%(43/83),而正常皮肤1 276人,感染者294人,感染率为23.04%.结论 本校学生蠕形螨感染较为普遍,感染多为毛囊蠕形螨;男生感染率高于女生;学生采用一般的护肤方法对减低其阳性感染率效果不明显;皮肤的状况与螨虫的阳性感染率关系较大.

    作者:陶艺君;彭凤兰;胡小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衡阳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免疫状况监测

    目的 了解衡阳市实现无脊髓灰质炎后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免疫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29岁以下健康人群128名4个年龄组血清,采集血清作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IgG检测.结果 1995-2004年全市儿童糖丸(OPV)基础免疫与强化免疫服苗率分别98.02%、98.88%,脊髓灰质炎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5%、100%、100%;Ⅰ、Ⅱ、Ⅲ型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1:162、1:179、1:348.结论 衡阳市儿童服苗率及29岁以下健康人群抗体阳性率和平均滴度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已形成了有效免疫屏障.

    作者:周志华;朱玲;谢建民;曾亚雄;贺张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隆回县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隆回县城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患病情况,为预防近视,保护青少年学生视力提供依据.方法 按《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实施方案》的要求,对隆回县城区6所中小学校12 790名在校学生进行视力检查.结果 隆回县城区学生视力低下率为51.49%,小学、初中、高中视力低下率分别为25.2%、59.02%、68.42%,各学段间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各学段女生均高于男生.小学低年级以轻度视力低下为主,小学高年级以中度视力低下为主,中学以后以中度以上视力低下为主.结论 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现状令人担忧,随学习阶段的升高而上升和加重,要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做好学生视力保护工作.

    作者:王丁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湖南土家族学生1985-2005年体质变化及对策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土家族7~18岁学生2005年与1985年的身体形态、机能发育和素质发展的变化趋势.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7~18岁的土家族学生,分别测试其相关身体形态指标、机能指标和素质指标,并与1985年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0年间湖南土家族学生身体形态有明显的增长、生长发育有提前的趋势;血压、肺活量等生理机能指标有所下降;身体素质发展不平衡,耐力和柔韧素质呈下降趋势.结论 湖南土家族7~18岁学生20年体质出现滑坡,建议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营养的补给.

    作者:皮建辉;吴亿中;雷鸣枝;邓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博白县凤山镇一起甲型肝炎暴发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探讨博白县凤山镇甲型肝炎(甲肝)暴发因素和控制措施.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博白县凤山镇甲肝暴发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博白县凤山镇甲肝暴发疫情共报告病例69例,罹患率为3.62%,其中凤山镇二中、凤山小学罹患率分别为4.58%、0.45%,经统计学检验,两者有显著差异.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首发病例发病后的11~20 d,占发病总数的75.36%.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4~16岁,占发病总数的79.71%;发病人群以学生为主,占98.55%.结论 疫情报告不及时,未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存在易感人群以及学校没有设置卫生室是本次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并对甲肝传播途径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作者:廖家武;陈明;庞武贵;刘义威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宁波市镇海区848例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镇海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人群类型、分布情况以及求询动机.方法 面对面开展咨询,对每位咨询者填写《咨询个案登记表》,并免费检测HIV抗体.结果 848例求询者中以女性为主,男女比例为42.28:100,年龄以20~40岁的中青年为主,占80.90%;求询原因主要以自已要求检测为主,占55.07%;求询类别以异性接触为主,占72.29%.求询者中未发现HIV阳性病例.结论 对高危人群和外来人员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VCT工作的重要目标人群,加大VCT的宣传是今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房家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九江市县乡级医疗卫生人员卫生应急认知情况调查

    目的 分析九江市县乡级医疗卫生人员卫生应急知识水平,为制定卫生应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264名县乡级医疗卫生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大多数县级医疗卫生人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有所提高,但是专业队伍素质不高,应急知识较为缺乏,远不能满足卫生应急工作需要.结论 应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加大培训力度,造就一支能适应卫生应急工作需要的队伍.

    作者:吴金灿;肖云;胡芸;何峰宁;朱瑾;代奇波;程琳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邵东县2005、2006年健康人群钩端螺旋体病血清学监测报告

    目的 了解邵东县钩体疫源地健康人群钩体抗体水平及菌群分布,为钩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显微凝集试验进行抗体血清学检测.结果 2005年、2006年采集健康人血清203份,钩端螺旋体抗体阳性123人(阳性率为60.59%),两年监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1.96%(53/102)、69.31%(70/101).抗体阳性率与性别无差异,与年龄密切相关,健康人群含9群钩体血清抗体,以黄疸出血群为主.结论 邵东县健康人群中钩体易感人群有一定积累,且菌种、菌型复杂,以黄疸出血群、流感伤寒群为主,应加强钩体病的监测和防治工作.

    作者:廖清群;唐富国;吴子贵;孔璐;尹超平;宁中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深圳市南山区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抗体水平监测

    目的 了解健康人群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免疫状况.方法 随机抽查部分1~40岁健康人群进行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的抗体水平监测.结果 百日咳抗体几何平均滴度1:77.63,抗体保护率21.97%;白喉、破伤风抗毒素平均滴度1.33IU//ml和0.73 IU/ml,阳性率99.08%和81.92%.结论 对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免疫屏障,但人群百日咳抗体水平偏低,应大力推广百白破联合疫苗.

    作者:严燚;康安华;戴传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湖南省泸溪县2005年家犬感染狂犬病毒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湖南省泸溪县家犬狂犬病病毒感染情况.方法 对全县17个乡(镇)市售家犬采集脑组织,标本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经免疫荧光法初筛和RT-PCR方法确证检测狂犬病毒抗原.结果 家犬脑组织狂犬病毒感染率为1.93%.结论 泸溪县家犬存在一定程度的感染,需加强犬只免疫,对带毒犬只严格监控以及正确处理.

    作者:符胜忠;杨启国;王胜良;龚仁;戴德芳;刘富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北京气象因素与猩红热发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气象因素与猩红热发病的关系.方法 将北京地区1996-2005年猩红热月平均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可能影响猩红热发病的气温、气压、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等5项研究变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猩红热的发生与风速和日照时数成显著性正相关.结论 对猩红热的发生和预测,气象因素是不可忽略的因素之一.

    作者:黎新宇;王全意;高婷;贾蕾;庞星火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楚雄市肺结核项目病人治疗管理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评价楚雄市肺结核项目病人的治疗管理情况,寻找有效的治疗管理方法.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方法对项目病人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05年共治疗管理491例项目病人,初治涂阳治愈率为81.72%,复治涂阳治愈率为78.38%,重症涂阴完成疗程率为93.33%;病死率为4.68%,初治涂阳病死率为4.48%,复治涂阳病死率为5.40%,重症涂阴病死率为4.44%;失败率为3.87%,初治涂阳失败率为2.42%,复治涂阳治失败率为9.91%;丢失率为5.29%,初治涂阳治丢失率为7.24%,复治涂阳治丢失率为9.91%;毒副反应率为2.65%,迁出率为0.41%.结论 楚雄市项目病人治愈率尚未达标(85%),主要原因是督导管理有漏洞,失败率、丢失率和病死率较高.因此,要采取强有力的综合措施,加强全程督导管理工作.

    作者:周云平;杨小刚;何国兴;李明高;金熙云;江永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湘乡市2001-2006年狂犬病流行情况及防制对策

    目的 分析湘乡市近6年的狂犬病流行特征,探讨发病率回升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制对策.方法 收集2001-2006年湘乡市狂犬病病例调查、疫情报告及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报告狂犬病例53例,年均发病率为0.9882/10万;在2003-2004年有一发病高峰;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夏秋季相对较多;96.23%的病例发生在农村;人群分布以男性、10岁以下和40~59岁年龄组、农民为主;致伤动物犬类占96.23%;88.68%的病例未进行任何伤口处理和免疫接种.结论 湘乡市仍为狂犬病高发区,犬只数量多且缺乏监管,犬只免疫率低,带毒率较高、宣传力度不够,群众防疫意识不强,暴露后规范处理和免疫接种率低,疫情监测和报告制度不严等是狂犬病发病率回升的主要原因.必须加强犬类管理,加大健康教育力度,规范暴露后伤口处理,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等.

    作者:陈伟南;付仁和;刘富强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一起甲型病毒性肝炎暴发调查

    2007年5月,湖南省湘乡市某中学发生一起甲肝暴发流行.发病69例,罹患率2.01%,病例全部为该校男性寄宿生.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证实为一起水型甲肝暴发,通过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毅;肖立军;王继杰;李透;刘建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贵州省罗甸县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的调查

    目的 了解贵州省罗甸县人感染猪链球病发生的原因.方法 个案调查和现场调查,无菌采集患者血液、脑脊液标本,采集死亡者心、肝、脾、肾等组织标本,生猪扁桃体和鼻拭子等分离培养鉴定.结果 发生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例为下肢有开放性伤口的宰剖病死猪人员.无皮肤破损宰剖食用病死猪肉者未发病.采集生猪标本258份,阳性52份,阳性率18.21%.结论 生猪携带猪链球菌,不宰剖病死猪和做好宰剖人员个人防护可减少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发生.

    作者:张成宇;田克诚;杜会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大兴安岭林区莱姆病人群患病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大兴安岭林区莱姆病人群患病状况.方法 经IFA检测IgG抗体.结果 共调查755人,其中一般人群671人,精神异常者84人(现患).一般人群中发现292人具有蜱咬史,叮咬率为43.52%,经IFA检测疑似病例96人,IgG抗体阳性70人,阳性率为72.92%,患病率为10.43%.84例精神异常者IgG抗体阳性28人,阳性率为33.33%.结论 该病各年龄组均有发生,主要集中在10~至50~组,以30~组高.不同性别间没有差别,不同职业间叮咬机会以工人和学生为高危人群,患病率以工人和干部为高.阳性病例的临床表现以慢性游走性红斑、类感冒样症状、关节炎等出现率高.林区莱姆病Ⅰ期以ECM和类感冒症状为主;Ⅱ期以心脏异常、面神经麻痹为主;Ⅲ期以关节炎、精神异常为主要表现.

    作者:董景红;朱建华;尹凤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我国钩虫病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

    目的 了解钩虫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以及患者的经济负担.方法 按《全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调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和方法进行调查,采用SAS8.2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钩虫病患者主要是农民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钩虫病患者中有49.87%的出现消化系统症状,13.46%的出现呼吸系统症状,69.00%的有全身症状,81.00%的患者出现贫血症状.钩虫病住院病例平均费用2 104.07元,其中误诊误治费用平均1 101.77元.结论 贫血仍然是钩虫病的主要症状;只要降低钩虫病患者的误诊误治,就能大幅降低患者的经济损失.

    作者:李正祥;唐阳;段绩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辰溪县结核病防治规划中期效果分析

    目的 对《辰溪县结核病防治规划2001-201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实施及中期目标的达标情况进行评估分析,为确保《规划》终目标的如期实现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湖南省结核病防治规划中期评估的统一要求,对资料进行收集、汇总、分析.结果 DOTS乡级覆盖率已经达到100%.2001-2005年共发现结核病人2 100人,其中初治涂阳病人1 016人,复治涂阳314人.2001-2004年共登记治疗涂阳肺结核病人977人,治疗成功902人,治疗成功率92.3%.达到了中期目标的要求,但是结核病三级防疫网络建设不够健全,病人的转诊率较低.结论 辰溪县实施《规划》5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各项指标达到了湖南省结核病防治规划的要求.但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下一步应该认真落实《规划》,继续执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辰溪县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整体水平.

    作者:刘圣文;卢春莲;胡永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深圳市公明街道职业病危害程度分级

    目的 调查深圳市公明街道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有害岗位进行职业危害分级,为更好的做好职业病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86)、《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90)、《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等方法对工作场所监测结果进行分级.结果 本次调查工厂数410家,岗位数2 164个,其中安全作业2 015个,轻度危害108个,中度危害23个,高度危害12个,极度危害作业6个,构成比分别为93.1%、5.0%、1.1%、0.6%、0.3%.危害作业合计149个,占6.9%.超标率从大到小排列依次为三氯乙烯(22.5%)、铅(20.0%)、正己烷(14.4%)、甲苯(9.1%)、二甲苯(7.3%)、苯(5.4%)、噪声(3.6%)、粉尘(3.5%).危害作业点构成中,甲苯多35个,其次二甲苯28个,苯与噪声各19个,正己烷18个,三氯乙烯16个,粉尘9个,铅5个.极度危害作业共6个,其中三氯乙烯3个,甲苯、正己烷与噪声各1个.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的有害作业Ⅰ级危害程度以上30个,塑料制品业29个.结论 有害作业分级是目前职业危害形势非常严峻,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匮乏,有效做好职业病预防控制工作的工具之一.

    作者:徐双喜;廖日炎;朱志良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一起广西某生活饮用水厂供水水质污染事件调查

    目的 调查某城郊饮用水厂供水水质污染事件原因.方法 现场调查与实验室检测相结合,按《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CJ/T206-2005、GB5749-85相应项目进行调查、检测和评价.结果 在该自来水厂水源水(水面下0.2 m)、进厂水(取水点深6 m)、出厂水各取1份水样检测,色度15~100度,浑浊度0.72~17度,水质有微弱异味和弱腥味,铁0.11~2.60 mg/L,锰0.02~0.57 mg/L,氯化物4.29~4.56 mg/L,氨氮0.09~0.17 mg/L,硫酸盐1.14mg/L.取水源水面下3.5 m水样按规范常规项目全分析,除游离余氯外均符合规范要求.结论 饮用水水质浑浊变味可能是由于枯水期水源水库水量减少,水体自净和复氧能力不足,水源取水点上游1 000m内网箱养鱼,来自饲料等有机物厌氧分解,取水点过于接近水库底部所至.

    作者:刘展华;李裕生;李裕利;黄江平;黎勇;龚文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永州市2004-2006年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永州市职业病种类构成及分布情况,为全市职业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卫生部职业病报表、职业病诊断证书及个案调查卡内容,对全市2004年以来所发生的职业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三年来,全市累计查出并诊断职业病431例,其中尘肺类238例,占总例数的55.2%;物理因素损伤类171例,占总数的39.7%;化学因素中毒类11例,占总例数的2.6%;其它职业病11例,占总例数的2.6%;尘肺类职业病例中,煤尘肺98例,铸工尘肺12例,水泥尘肺49例,矽肺70例,其它尘肺8例;职业病人年龄分布,以30~39岁年龄组病例数多,占总病例数的40.3%;接触有害因素年限20年以上病例数为158例,占总病例数的36.7%.结论 永州市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必须深入开展《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加强卫生执法力度,改进生产工艺、改善劳动条件,加强个人防护,积极开展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防治,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确保工人身体健康.

    作者:李立成;凌坤;邓大宏;毕天衡;万彦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深圳市2001-2005年食物中毒情况分析及防制对策

    目的 通过对2001-2005年深圳市食物中毒情况的分析,揭示其分布、原因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各区、镇卫生监督部门上报的食物中毒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学、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1-2005年全市共报告食物中毒146起,从中毒起数看,深圳市食物中毒多发生在集体食堂,占69.2%,中毒人数占70.7%,公共饮食业和家庭次之.而引起食物中毒占首位的食品为肉及肉制品,占39.0%,其次是豆及豆制品和果蔬类.结论 提高食物中毒事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将深圳市食物中毒的发生控制在低限度.

    作者:梁浩;王舟;谭唯;潘柳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006年祁阳县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祁阳县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现状.方法 按照卫生部《全国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 全县共调查了22所托幼机构,17所托幼机构没有申办卫生部门审批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许可证.18所托幼机构的各项卫生保健制度和保健登记、疾病与事故登记不健全.11所托幼机构的保健室内没有流动水设施以及灯箱视力表,12所托幼机构没有身高坐高测量器.11所托幼机构的医务室内没设隔离室的有7所.19所托幼机构无带量食谱,13所托幼机构不进行营养计算.22所托幼机构担负医务保健工作的20人,其中6人未接受过任何卫生保健方面的专业培训,只有1人持有助理执业医师证.结论 要加强对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管理,开办托幼园所须持有教育部门审批的办园许可证,还要有卫生部门审批的托幼机构卫生保健许可证.实行医务保健人员持证上岗准入制度.规范医务室建设,完善各项保健制度,重点做好托幼机构儿童膳食管理和营养指导工作.

    作者:李安清;唐清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食用槟榔加工中氟污染及防治对策研究

    目的 控制食用槟榔加工中的氟污染,提高食用槟榔安全性与产品质量,为制定食用槟榔卫生标准氟的污染限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食用槟榔生产单位加工过程的氟污染进行监测.结果 食用槟榔加工中存在氟的污染,主要来源于槟榔原果及卤水.结论 采取有效的降氟措施,即改进槟榔原果干燥方法,将烟煤熏烤干燥改为电烤或其他方法,同时改进卤水配方和工艺,使用食品级的碳酸钙(生石灰)等措施可有效控制氟污染.

    作者:王友水;蒋小平;刘亮;王浩;潘劲松;谭育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九原区餐饮单位凉菜微生物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为了解包头市九原区餐饮单位供应凉菜食品卫生状况,为卫生部门的日常监督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2003-2006年对九原区沙河镇所属餐饮单位累计264家进行卫生学调查,并对加工供应的凉菜进行随机采样,按照GB/T4789-2003规定方法进行检验.结果 共抽检6类凉菜食品483份,合格271份,总合格率为56.11%.不同年度凉菜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81,P<0.05);6类凉菜间合格率存在差异;不同季节凉菜合格率不同,3-5月份较高,6-8月份低;不同类型餐饮业凉菜合格率不同,大型餐饮业合格率较高,小型餐饮业合格率较低.结论 餐饮单位凉菜卫生状况令人担忧,不同餐饮单位的凉菜污染程度有所不同,重点加强对此类产品的日常监督检测工作.建议国家制定凉拌菜卫生标准.

    作者:王月玲;张莉;杨志明;王建文;陈慧;武秀兰;王俊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佛山市南海区2006年陶瓷行业粉尘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佛山市南海区陶瓷行业生产性粉尘危害现状,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采样规范对南海区陶瓷生产加工企业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及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进行检测,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6年南海区内92家陶瓷生产加工企业粉尘浓度超标率为89.13%,粉尘浓度为0.44~36.00mg/m3,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为12.2%~79.8%.结论 佛山市南海区陶瓷行业生产性粉尘危害现状不容乐观,粉尘危害的治理刻不容缓,作业工人的健康防护亟待加强.

    作者:刘智;赵航;俞沛文;李珊瑜;黄绍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006年珠海市城区幼托机构监测消毒质量分析

    目的 为了解珠海市城区幼托机构消毒管理工作现状,2006年对城区55所幼托机构的消毒情况进行了卫生学监测.方法 按照《广东省医疗机构、托幼机构消毒质量监测技术方案(试行)》要求进行监测.结果 珠海市城区幼托机构消毒卫生消毒状况总体较好,总合格率为90.9%,其中房间空气合格率为94.4%,物表合格率为100.0%,玩具表面合格率为88.1%,老师手面合格率为60.2%,保育员手面合格率为75.6%,学生手面合格率为45.8%,餐具合格率为100.0%;玩具表面、幼师和幼儿的手面等监测指标不理想;公立托幼机构的消毒质量监测较私立托幼机构好.结论 今后要加强玩具和房间的消毒管理,促进幼师和幼儿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作者:余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误食猪甲状腺引起食物中毒15例调查分析

    食用猪甲状腺中毒临床少见,多发生于不认识甲状腺组织而误食者.2007年5月某建筑工地发生15例民工的食物中毒,经卫生部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资料证实,属猪甲状腺中毒,现报告如下.

    作者:易智勇;黄忆明;朱明元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枣庄市市中区2004-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市中区2004-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情况.方法 对2004-2006年间市中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4-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13.36‰、14.54‰、14.42‰,前五位死因为先天异常、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意外和肺炎.结论 加强基层培训,提高产前诊断和治疗技术,加强孕产妇、围产儿保健,扩大健康教育的覆盖面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有效措施.

    作者:张明慧;李兴儒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长沙市雨花区2004-2005年围产儿死亡的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长沙市某区2004-2005年围产儿死亡的影响因素,探讨降低其发病率的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预防和健康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4-2005年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登记,资料用VisualFox2pro建立数据库,并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对围产儿死亡情况相对危险度及人群特异百分比分析.结果 监测长沙市某区2004-2005年围产儿共7 353名,其中围产儿死亡48例,年平均死亡率为6.53‰,高危孕妇发生围产儿死亡的危险是低危孕妇的2.8倍,其人群特异危险百分比为54%;低体重新生儿发生围产儿死亡的危险是正常体重新生儿的40.1倍,其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为52%;<8次产检次数的孕妇发生围产儿死亡的危险是≥8次产检次数的孕妇的2.4倍,其人群特异危险度百分比为41%.结论 从围产儿的总体分析,影响围产儿死亡的因素中,孕产妇高危情况危险度高,其次是围产儿的低体重,次之是孕产妇产检次数.

    作者:沈静;韩哲;邓婷;王沙桠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桑植地区儿童血液中锌、铁、铜、钙、镁含量分析

    目的 检测桑植地区儿童血液中锌、铁、铜、钙、镁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本地区不同年龄、性别儿童中血液中5种微量元素含量的差异和相关性.为指导儿童合理补充营养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S)检测2003年1月-2006年12月间,来本院就诊的1 750名儿童血液中锌、铁、铜、钙、镁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 儿童血液中锌、铁、铜、钙、镁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均值分别为(46.33±14.82)μmol/L、(8.26±1.61)mmol/L、(24.47±8.84)μmol/L、(1.42±0.12)mmol/L、(4.37±0.18)mmol/L.锌、钙含量低于正常对照值,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铜、铁、镁与正常对照无差异.不同性别儿童的6种微量元素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本地区儿童血液中钙、锌元素普遍缺乏.

    作者:谷成祥;方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超声辅助163例经阴宫腔操作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辅助在经阴宫腔内操作治疗妇产科疾病手术中的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在超声实时监测下进行的163例经阴宫腔操作治疗妇产科疾病的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比同期非超声引导下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超声辅助下进行的163例经阴宫腔操作一次性手术成功率为100%,出血量5~35 ml,无严重并发症,相对无超声引导的同类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得到提高.结论 经阴道宫腔内操作手术,尤其是困难手术,配合超声辅助有值得肯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苏;曹蓓;肖萤;徐乐天;郑静;翦羽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异位妊娠误诊行药物流产的原因分析

    异位妊娠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习称宫外孕[1].药物流产(药流)亦称药物抗早孕,是一种用非手术措施终止早孕的方法.效果肯定的药物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完全流产率可达95%~98%[1].

    作者:岳向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定海城区15 016名职工妇女病普查情况分析

    目的 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降低妇女病患病率.方法 对2000-2005年定海城区15 016名女职工普查普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慢性宫颈炎、乳腺疾病、子宫肌瘤患病率位居前三.结论 定期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及早发现妇女常见病、多发病,及时进行治疗,全面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及身体素质.

    作者:倪雅仙;朱苏浙;安亚珠;孙满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产后出血13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降低孕产妇的死亡率.方法 对我院2002年2月-2007年4月分娩的4 659例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生产后出血134例,其发生率为2.88%(134/4 659).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45.52%,胎盘因素占38.81%,产道损伤占5.97%,凝血功能障碍占1.49%,原因不明占8.21%.剖宫产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第三产程时间的长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产后出血与分娩方式、第三产程的长短等有关.

    作者:郭建红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32例急性白血病患儿护理体会

    在我国小儿各种恶性肿瘤中,白血病的发病率高,据调查我国<10岁小儿白血病发病率为3/10万~4/10万,但以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小儿多见[1].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物理、化学、遗传因素有关.自2004-2006年4月我科已诊治小儿急性白血病32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艳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548例早产儿并发症分析及护理

    目的 了解早产儿的常见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0年1月-2006年12月在该院出生的早产儿资料.结果 早产儿的并发症依次为肺炎、颅内出血、低血糖、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结论 密切观察早产儿并发症的出现,及时处理对减少伤残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美华;曹蓓;黄广文;彭湘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评价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腹腔镜诊断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病灶行切除术后,送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腹腔镜对不同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病灶的阳性诊断率.结果 腹腔镜下取得120份子宫内膜异位症腹膜病灶组织与50份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其中蓝色病灶为常见,占33.53%(57/170),其次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占29.41%(50/170).与病理诊断相比,腹腔镜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阳性诊断率为66.47%.其中对蓝色病灶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病理诊断阳性率高.结论 腹腔镜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中对蓝色病灶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病理诊断阳性率较高.

    作者:李芳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900例城镇外来务工非婚女性非意愿妊娠分析

    目的 了解外来务工非婚女性非意愿妊娠的现象和原因,探讨减少非意愿妊娠的方法和策略.方法 对本院900例人工流产的外来务工非婚女性采用填写调查表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1、外来务工非婚女性的非意愿妊娠:1)以低年龄段占多.2)教育程度以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者占多.3)妊娠1次和妊娠2次或2次以上各占一半.2、外来务工非婚女性缺乏正确、系统的性、避孕知识.3、外来务工非婚女性很少甚至没有接受过性和生殖健康的正式教育和培训.结论 为降低外来务工非婚女性非意愿妊娠的发生率,应对其加强性观念的教育,加大避孕知识和生殖健康的宣教力度.

    作者:宁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04例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

    目的 了解邵阳市出生缺陷发生状况、变化趋势及相关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中国出生缺陷监测中心制定的出生缺陷诊断及统计标准,对邵阳市2002-2006年监测医院住院分娩的围产儿进行监测.结果 出生缺陷发生率111.27/万,围产儿死亡率21.61%,出生缺陷围产儿死亡率528.85‰,占围产儿死亡的27.23%,出生缺陷儿死亡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前五位出生缺陷儿依次为总唇裂、脑积水、尿道下裂、脊柱裂、马蹄内翻足和多指(趾);出生缺陷发生率城镇为83.19/万,农村为199.56/万,农村明显高于城镇(x2=24.15,P<0.01).产妇<20岁年龄组和≥35岁年龄组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广泛开展预防出生缺陷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加强孕前、孕期保健、遗传咨询、产前诊断工作是减少出生缺陷发生的有力措施.

    作者:朱秋蓉;陈贡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临床常用分娩镇痛法比较的临床研究

    目的 比较目前临床常用的分娩镇痛方法的镇痛效果和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以合理选择符合分娩环境的镇痛方法减轻产妇分娩的痛苦.方法 选取250例产妇随机分为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组(PCEA组)、笑气吸入镇痛组(笑气组)、药物镇痛组(药物组)、穴位注射无菌用水组(水针组)和未给予任何镇痛措施的对照组,并分别观察五组产妇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预后等情况.结果 PCEA组镇痛效果确切,有效率98%,笑气组次之,有效率66%,药物组和水针组也有一定的镇痛效果,有效率分别为48%和3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五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73.256,P=0.000);五组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产妇自控硬膜外麻醉,对分娩镇痛有确切的镇痛效果,对母婴无不良影响,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作为分娩镇痛的首选方法,笑气吸入、药物和水针镇痛效果虽不及产妇自控硬膜外镇痛,但方法简便易行,对母儿亦无明显的副作用,可在县、乡等基层单位推广使用.

    作者:陆宝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疼痛教育对剖宫产术后康复及泌乳的影响

    目的 通过疼痛教育观察剖宫产术后病人在镇痛需求,术后生理功能恢复、泌乳方面的效果.方法 对200例施行剖宫产的患者随机分为实施疼痛教育组(观察组)和未实施疼痛教育组(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由责任护士于病人手术前一对一实施疼痛教育,教育内容统一(包括疼痛概念、疼痛评估方法、疼痛的不良反应、术后常用的镇痛方法及优缺点等).对照组未予疼痛教育,术后观察比较病人疼痛程度(VAS评分)、镇痛处理、泌乳、术后生理功能恢复(包括首次肛门排气、首次下床时间).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疼痛教育能提高病人术后镇痛需求,改善镇痛质量,促进母婴康复.

    作者:应红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磷脂分析

    目的 探讨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病人血清磷脂(PL)变化与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促法和终点比色法对50例肾病综合征活动期患者、30例肾病综合征缓解期患者和健康对照30例,分别进行血清磷脂(PL)、总胆固醇(TCHO)含量检测.结果 肾病综合征活动期组血清磷脂、总胆固醇含量分别为(400.03±114.48)mg/dl,(11.57±4.08)mmol/L明显高于肾病综合征缓解期组(228.97±28.28)mg/dl,(5.99±0.84)mmol/L和健康对照组(212.17±22.55)mg/dl,(3.82±0.61)mmol/L.结论 血清磷脂检测可及早发现肾病综合征高血脂对肾小球的损害,并有助于提示降血脂治疗的疗效.

    作者:丘世飏;邹明祥;谢卫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健康人群与家鸡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对开封市健康从业人员及养鸡场开展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方法 对从健康从业人员分离到的2 703株大肠杆菌和从鸡粪分离到的1 081株大肠杆菌分别用14种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从业人员及家鸡的大肠杆菌分别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阿莫西林、强力霉素、链霉素具有较高耐药性,且呈多重耐药;而对头孢曲松、磷霉素、新霉素、先锋5号、痢特灵、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具有较高敏感性.结论 关注细菌的耐药监控,控制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防止人畜混用造成人畜抗药性的循环,减少抗生素滥用,降低人群对抗生素的耐药率,延长抗生素的使用寿命.

    作者:桓新;卢大雷;马颖;马瑞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鉴定大肠杆菌O157:H7特异基因的PCR方法

    目的 建立一种特异、灵敏鉴定大肠杆菌O157:H7的PCR检测方法.方法 针对大肠杆菌O157:H7表面抗原O和鞭毛抗原H的特异性基因rfbO157、fliCH7设计引物,分别扩增出目的产物.结果 利用建立的方法对4株大肠杆菌O157:H7菌及12株非大肠杆菌O157进行检测,rfbO157、fliCH7基因的特异性均为100%;rfbO157基因的灵敏度约为6×104 cfu/ml;fliCH7基因的灵敏度可达6 cfu/ml.结论 本方法特异性好,为实验室鉴定大肠杆菌O157:H7提供了一种简单、容易操作的手段.

    作者:温群文;段永翔;刘楚云;曾小思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食品中对位红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方法研究

    目的 研究食品中对位红的高效液相色谱法-串联质谱法测定方法.方法 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采用固相萃取技术,于高效液相色谱仪上分离,再采用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作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 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减少了杂质对质谱仪的污染,而使用串联质谱检测器有效提高了信噪比和灵敏度,该方法检出限为0.01 mg/kg,回收率在88.3%~96.2%之间.结论 本方法测定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应用于食品中对位红的检测工作.

    作者:陈春晓;仲岳桐;康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一起群体发热事件的病因研究

    目的 查找一起群体发热事件的病原体.方法 采集到的咽拭子直接接种到血琼脂平板做细菌培养,然后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反应鉴定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从13份咽拭子中8份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结论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是此次引起群体发热事件的病原体

    作者:陈传德;黎剑华;冷霜;卓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烯啶虫胺原药的急性毒性研究

    目的 研究烯啶虫胺原药的急性毒性作用,为该药的安全性评价提供毒理学依据.方法 参照GB15670-1995《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中规定的试验方法进行试验.结果 雌、雄大鼠急性经口LD50分别为2 610 mg/kg和2 150 mg/kg.雌、雄大鼠急性经皮LD50均>2 150 mg/kg.眼刺激积分指数(I.A.O.I.)高为3.5,眼刺激的平均指数(M.I.O.I.)48 h后为0,对实验兔眼睛无刺激性.皮肤刺激平均分值为0.25(1 h),对实验兔皮肤无刺激性.皮肤致敏试验致敏率为0%,对豚鼠皮肤有弱致敏作用.结论 烯啶虫胺原药急性经口、经皮属于低毒,对皮肤、眼睛无刺激作用,属弱致敏物.

    作者:陈坚峰;陈志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新生儿溶血病实验结果与发病关系分析

    目的 通过对新生儿及其母亲血样的检测,探讨新生儿溶血病发病与母亲体内免疫性抗-A(B)抗体效价的关系.方法 选取252例新生儿黄疸或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及母亲血样,常规鉴定ABO及Rh血型;母婴血型不合,检查患儿血型血清学三项试验,母亲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结果 明确ABO母婴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77例,其中O-A型41例、O-B型36例;发病患儿母亲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1:16共31例(40.3%),1:32-64的共32例(41.5%),1:128-512的共14例(18.2%);HDN血型血清学试验检出一项阳性20例(25.5%),两项阳性32例(42.1%),三项阳性25例(32.4%).结论 湖南地区母婴血型不合HDN,其母婴血型O-A与O-B发病率接近;母亲的免疫性抗-A(B)抗体效价引起HDN临界值应在1:16为宜.

    作者:莫丽亚;成求国;刘建良;宋春荣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高氯消毒片杀灭微生物效果及稳定性研究

    目的 为观察高氯消毒片的杀菌效果和稳定性能.方法 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和化学法进行实验观察.结果 含有效氯25 mg/L的稀释液作用10 mi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杀灭率分别为99.9%、99.93%;以含有效氯1000 mg/L的稀释液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作用20、40 min(ATCC9372)芽胞其杀灭率分别达99.96%、100.00%.含氯量为1 000 mg/L的稀释液在25%的小牛血清条件下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其杀灭结果无影响;在50%的小牛血清条件下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的杀灭效果有轻度影响;经30次物体表面的现场消毒试验以含氯量为1000 mg/L的稀释液作用10 min对物体表面上自然菌的杀灭平均值为92.13%(90.27%~100.00%)且物体表面上残留的菌体总数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 高氯消毒片杀菌效果,稳定性能较好.

    作者:杨和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肺癌患者凝血功能4项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组4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美国产ACL-3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231例肺癌患者和14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同时计数血小板(PLT).结果 231例肺癌患者中40例(17.3%)血小板升高,8例(3.5%)PT延长,42例(18.18%)APTT延长,Fib升高128例(55.41%),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4项凝血指标中PLT、Fib在肺癌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肺癌患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

    作者:朱萍娅;吴白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及耐药分析

    目的 了解亚胺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在我院的分离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 对分离出的细菌采用常规鉴定或用MicroScan WalkAway 96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根据NCCLS/CLSI规定进行判断,用2-巯基丙酸抑制试验测定金属酶.结果 80株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痰及咽拭子标本,占85.0%,其科室分布分别为ICU占22.5%、呼吸科占18.8%、老年内科占12.5%、神经科占26.2%.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和头孢他啶的敏感率高,分别为48.8%和32.5%,,其次为环丙沙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分别为27.5%和26.3%,且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中介率达52.5%.耐亚胺培南菌株金属酶的产酶率为16.3%.结论 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主要来源于呼吸道感染,对其他抗生素的敏感率均比较低,加强监控和优化使用抗生素,对控制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在院内流行有重要作用.

    作者:曹伟;卿之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联合检测脑脊液胆红素与血清γ-GT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中的应用

    目的 检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者脑脊液间接胆红素(CSF-IBIL)与血清γ-谷氨酰转移酶(γ-GT)的浓度变化,探讨其在早期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抽取试验组36例胆红素脑病患儿的脑脊液和血清,检测CSF-IBIL与血清γ-GT的水平,并与对照组44例单纯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相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儿CSF-IBIL与血清γ-GT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x2=14.14,P<0.01).结论 联合检测CSF-IBIL与血清γ-GT对早期诊断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邓永超;莫丽亚;唐喜春;黄彩芝;李先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浓缩椰子浆产品腐败变质原因的研究分析

    目的 寻找浓缩椰子浆产品胖听腐败变质的原因.方法 产品按乳化程度好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按国标商业无菌GB/T4789.26-2003检验分析.结果 对照组各批次均末出现胖听腐败现象,商业无菌检验合格;实验组各批次均出现胖听腐败或细菌大量增殖,商业无菌检验不合格.结论 浓缩椰子浆产品出现胖听腐败变质的原因是产品乳化程度不好、油水分层,致使细菌在罐内大量繁殖造成的.

    作者:罗小成;杨晓峰;刘英豪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血清中HCV抗体与HCV-RNA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与RNA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ELISA法检测934例丙型肝炎可疑患者病毒抗体,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79例丙型肝炎可疑患者病毒RNA.结果 934例患者HCV抗体阳性率为19.16%,379例HCV-RNA阳性率为43.01%.53例为两者均做的病人,RNA和Ab均阳性的占52.8%(28/53),均阴性占15.1%(8/53),两者的一致率达67.9%,Ab的阳性率为81.1%(43/53),RNA的阳性率为56.6%(30/53).结论 HCV抗体联合HCV-RNA检测对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黄大毛;范杰斐;唐发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简便实用的快速冷冻切片固定剂

    目的 研究冷冻切片固定剂以缩小冷冻切片与石蜡切片的差距,减少误漏诊率.方法 用新配方固定剂固定冷冻切片2 min再进行常规染色制片.结果 切片着色鲜明,细胞核、浆清晰,结构分明.结论 新配方冷冻切片固定剂因其高效实用可以应用于临床快速病理诊断.

    作者:杨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砷的不确定度评定

    目的 探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砷的不确定度评定方式.方法 依据JJF1059-1999建立数学模型,合成不确定度.结果 当食品中砷含量为0.22 mg/kg时,合成不确定度为0.008 mg/kg,扩展不确定度为0.02 mg/kg.结论 本评定过程清晰合理,主要影响因素不遗漏、不重复,适用于原子荧光光度法的不确定度评定.

    作者:陈丽丽;张春玲;柳英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MTT法、CPE观察法用于药物细胞毒性实验的比较与分析

    目的 比较和分析应用于检测药物细胞毒性的MTT法和CPE观察法.方法 用MTT法和目测法分别检测麻黄、黄芩、病毒唑对Hela细胞的毒性,通过SPSS软件计算药物的TC50,用统计方法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 MTT法和CPE观察法得到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药物毒性实验中MTT法较目测法更为简单直观.

    作者:阎祖炜;朱欣;李闻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分析

    目的 调查郧西县医院大肠埃希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流行情况,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耐药性.方法 选择该院细菌室非重复分离大肠埃希菌,标准纸片扩散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琼脂扩散法检测其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出大肠埃希菌18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60株,其流行率为33.1%,153株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二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大于90%;对其他β-内酰胺的耐药率在12.5%~55%之间;对氨基糖苷类的庆大霉素、氟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率在70%~90%之间.上述药物中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的MIC50仍在敏感范围,氨曲南的MIC50已达中介范围,其他抗菌药物的MIC50和MJC90均处于耐药范围.只有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全部敏感.产ESBLs和ESBLs阴性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比较: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差异无显著性,其他抗菌药物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 该院大肠埃希菌ESBLs检出率为32.7%,产ESBLs菌株对多类药物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仅对碳青霉烯类的亚胺培南全部敏感.

    作者:彭公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免疫金渗滤试验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的研究

    目的 建立检测食品中大肠杆菌的免疫渗滤方法.方法 用大肠杆菌的混合抗原免疫家兔制取多价抗体,纯化后包被胶体金制备检测探针.结果 常见引起食物中毒的29株大肠杆菌采用免疫渗滤法均可检出,灵敏度为4.5×107 cfu/ml.人工染菌的食品样品经简单处理,即可用于检测.结论 该方法简单快速,适合现场检测之用.

    作者:王中民;王育兵;田葆萍;毛彦杰;石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α稳态、PH稳态下乳酸值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观察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CPBS)各阶段乳酸(Lac)值的变化及两种血气管理方法对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56例心脏病患者分为A、B两组,各28例;A组PH稳态管理血气,B组α稳态管理血气.分别于术前,转流前5 min,降温末,复温末,停机5 min,术后24 h抽动脉血测血气分析(含Lac).结果 两组转流前5 min Lac值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组间、组内差异无显著性(P>0.05),降温末乳酸值均增高,复温末乳酸值高,持续至术毕,降温末与术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温末至停机5 min与术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24 h均恢复正常,组间、组内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CPB期间存在组织缺氧,乳酸含量增高,复温期间采用PH稳态管理血气乏氧程度更严重.

    作者:蒋玲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辽宁省大连市某三甲医院秋冬季急诊科室就诊特征

    目的 了解急诊科室就诊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调查.结果 就诊患者中男女比为1.19:1;年龄段以21~30岁组为主;就诊量主要集中在内科、外科、儿科;就诊量12月份较多;每天的16:00~19:00时为日就诊高峰;国庆节及元旦期间就诊量有所增多.结论 该三甲医院秋冬季急诊就诊特征明显,故应据此合理地分配急诊资源.

    作者:安庆玉;刘宇飞;李晓枫;高晓虹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鞍区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临床处理策略

    目的 探讨显微手术切除鞍区肿瘤的方法以及手术并发症的预防.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1月-2005年12月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鞍区肿瘤96例术后并发症,包括经蝶窦入路34例,单额下入路17例,扩大翼点入路39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4例,颞下入路2例.结果 水电解质紊乱有34例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包括尿崩症、低血钠、高血钠等,占35.4%;意识障碍共6例,占6.3%,其中2例昏迷死亡;高热:11例,占11.5%;视力减退4例,占4.2%;上消化道出血6例,占6.3%,其中颅咽管瘤3例;其他包括动眼神经麻痹2例,脑梗死2例.结论 熟悉鞍区肿瘤显微解剖和提高手术技巧,尽量避免术中牵拉、损伤鞍区正常组织;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电解质、监测尿量,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防治鞍区肿瘤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余敦星;梁建峰;岑宇翔;曾白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腺样体切除术在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腺样体切除术在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中的意义.方法 2006年5月-2007年3月我科住院的儿童慢性鼻窦炎伴腺样体肥大患儿5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30例为治疗组,B组20例为对照组,A组药物治疗加腺样体切除术,B组单纯药物治疗.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 3月后对照组有效率90.0%,治疗组有效率96.6%,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6月后对照组有效率60.0%,治疗组有效率93.3%,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儿童慢性鼻窦炎伴腺样体肥大的患儿,治疗上除了系统的药物治疗之外,还要行腺样体切除术,可提高疗效,尤其以远期疗效显著.

    作者:敬云龙;黄友棣;李赟;赵斯君;陶礼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螺旋CT对视神经管骨折检查的技术探讨

    目的 探讨螺旋CT检查对视神经管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外伤性视神经患者24例行视神经管螺旋CT扫描,用骨算法重建,并对骨折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有6例为双侧视神经管骨折,13例为单侧视神经管骨折,5例未发现骨折.其中视神经管内壁骨折7例,外壁骨折5例,视柱骨折2例,上壁骨折3例,下壁骨折2例.结论 螺旋CT检查可显著地提高对视神经管骨折的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诊断依据.

    作者:欧阳彬;于德玲;张赛君;王伏湘;李静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数字X线摄影的应用探讨

    目的 探讨数字X线摄影(DR:Digital radiography)在临床检查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我院近半年来DR检查的X线影像照片,并对照片质量进行质量分析.结果 DR所得的数字X线影像照片质量明显优于普通屏/片组合所得.结论 DR由于具有采集时间短、成像清晰、及时显示、且具有多种后处理功能,能有效提高放射科的照片质量,进一步提高病变的检出率,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可以尽快开展数字X线摄影检查.

    作者:陈蓓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应用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生早期(24~72 h)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将100例被确诊为ACS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和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组50例,前者只给常规治疗,后者给予常规治疗加盐酸替罗非班持续泵入72 h.用ELISA法测定100例ACS患者治疗前后血清sCD40L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1个月内心脏复合终点事件的发生率及出血的比例.结果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组50例ACS患者经治疗后血清sCD40L水平明显下降,与常规治疗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其心脏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两组出血的比例无显著差异.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用于ACS患者的早期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颖亮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复合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评价

    目的 回顾性研究评价复合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2-2006年间应用外固定和内固定复合固定技术手术治疗的6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应用Tile分类方法对骨折进行分类,应用Tornetta和Matta复位情况评价表评估复位情况,应用Majeed功能恢复评价表评价治疗的功能效果.结果 5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0个月~3年,平均随访21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骨折复位优46例,良6例,可4例,差4例,优良率87%;功能恢复优25例,良18例,可4例,差5例,优良率82.7%.结论 应用复合固定技术治疗骨盆骨折,骨折的复位和功能恢复均满意,并显著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宇林;曾参军;颜晓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无创正压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3年2月-2006年2月长沙市第四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4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24例(常规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药、激素、氧疗、纠正酸碱失衡的治疗)和NIPPV治疗组24例(标准治疗的治疗基础上,采用美国伟康公司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 VERSION型呼吸机进行辅助通气).观察患者PH、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比较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病死率.结果 治疗24 h后,NIPPV治疗组和标准治疗组PH、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均有明显改善,并且NIPPV治疗组明显优于标准治疗组(P<0.05).NIPPV治疗组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病死率较标准治疗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NIPPV可加速改善COPD急性加重期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PH、PaO2、PaCO2、心率、呼吸频率,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病死率.

    作者:朱福绥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对38例子痫前期(重)、子痫治愈的体会

    目的 对成功救治38例子痫前期(重)、子痫患者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2003年1月-2006年12月救治的38例子痫前期(重)、子痫患者施行紧急降压,积极控制抽搐,及时终止妊娠,术后并合理使用硫酸镁不少于48 h,与既往同等病例对比,其处理、治疗措施有着明显的改善.结果 38例患者均获得治愈.结论 近年来治疗手段、治疗措施明显提高.

    作者:朱倩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急诊内镜金属钛夹治疗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护理

    目的 探讨急诊内镜金属钛夹治疗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意义及护理体会,强调做好心理护理,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方法 对60例上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在内镜直视下明确出血部位,选用奥林巴斯(Olympus)HX-5LR-1型钛夹推送器以及MD850型金属钛夹,对准出血部位两端,钳夹出血血管及附近组织,并用生理盐水局部喷洒冲洗,确认完全止血,对于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可联合硬化剂治疗,效果显著.结果 即时止血率达96.7%,无1例出现再出血和并发症;60例患者共用金属钛夹150枚,平均每例2.5枚.结论 经内镜金属钛夹治疗各种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无明显的并发症、止血效果显著的治疗措施,恰当的护理是金属钛夹治疗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关键.

    作者:王蓓;马升高;吴碎英;崔向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奥美拉唑在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80例因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间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奥美拉唑80 mg静滴,2/d,共5 d,对照组加用法莫替丁40 mg静滴,2/d,共5 d.测定用药前及用药后24、48、72 h空腹胃液pH值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24、48、72 h,治疗组pH值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54,P=0.004);两组患者均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应用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率高,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作者:陈玉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脑动静脉畸形并出血的急诊手术治疗探讨

    目的 探讨脑动静脉畸形并出血的急诊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43例脑动静脉畸形并出血急诊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并追踪术后3个月的日常生活能力(ability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结果 与既往病例比较,本组43例脑动静脉畸形并出血急诊手术病人的血肿清除加AVM一期手术切除率有较大提高.结论 脑动静脉畸形并出血治疗的关键在于早期明确诊断并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和佳治疗时机.

    作者:李志峰;周仁辉;龚岳明;张飞翔;童仲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超声造影在低回声非典型肝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低回声非典型肝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49例58个低回声肝血管瘤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与常规超声进行比较,同时对低回声肝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超声造影对低回声肝血管瘤正确诊断率(86.2%)明显高于常规超声(20.7%)(P<0.05),低回声肝血管瘤造影后增强表现可分为四种模式:模式Ⅰ:环状结节状增强,向心性充填;模式Ⅱ:薄环状增强,向心性充填;模式Ⅲ:动脉期快速整体高增强,门脉期高增强,延迟期高回声或等增强;模式Ⅳ:环状增强,内部无充填.低回声肝血管瘤增强方式与肿瘤大小有关:<3 cm的血管瘤多见于增强方式Ⅱ,Ⅲ;>3 cm的血管瘤多见于增强方式Ⅰ,Ⅳ.结论 超声造影可明显提高低回声不典型肝血管瘤的诊断正确率,造影模式与血管瘤的大小和病理特点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胡琳;周平;李瑞珍;朱文晖;罗卓琼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115例老年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与心电图血脂血象的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中医辩证分型与心电图血脂血象的关系.方法 选择115例老年冠心病人按中医辩证分为本虚、标实两型后再将其心电图血脂血象的结果作对照.结果 两组对比上述检测中心律失常、心室肥大、血清胆固醇及血红蛋白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本文结果提示冠心病中医本虚、标实辩证与心电图、血脂、血象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同时说明目前多种现代化检测手段对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王璐琳;王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百忧解与多虑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对照研究

    目的 比较百忧解与多虑平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 100例首发脑卒中后伴有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百忧解和多虑平进行治疗,于治疗前后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治疗药物副反应量表(TESS)作检测.结果 百忧解对脑卒中后抑郁的总有效率为94%,HAMD评分下降速度百忧解明显快于多虑平,副作用百忧解明显少于多虑平.结论 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有效率高,较多虑平疗效快,副作用少.

    作者:何慧芬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红细胞置换术联合高压氧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红细胞置换术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人)和对照组(23人).对照组予高压氧及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1次红细胞置换术.结果与结论 红细胞置换术提高SaO2和PaO2,降低COHb浓度,加快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的苏醒,减少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减少迟发性脑病的发生,不失为一种治疗急性重度一氧化碳中毒的有效方法.

    作者:曾国强;罗自勉;李佳元;肖志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肿瘤切除保肛术临床应用

    目的 总结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肿瘤切除保肛术经验.方法 运用腹腔镜和经肛门外翻切除直肠肿瘤技术,对23例低位直肠肿瘤实施低位切除吻合手术.结果 23例保肛手术成功,手术时间平均160 min(150~220min),出血量平均80 ml(50~200 ml).术后排尿功能正常,术后肛门排气时间3 d(2~4 d).术后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随访6~30月,术后6月盆底肿瘤复发1例,但无腹部辅助切口及Trocar穿刺部位的肿瘤转移复发病例.结论 腹腔镜辅助下低位直肠肿瘤经肛门外翻切除吻合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手术方法.

    作者:马铁祥;李绍杰;王云;王力;刘洁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手术适应征及技巧.方法 对本科2002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的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后路椎间盘镜的手术治疗方法,采用NaKai标准对病人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有1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损伤,无大血管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其它并发症发生;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功能恢复优良率达91.67%.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疗效肯定、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较好方法,熟练掌握操作要点和适应证是手术成功的保证,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心一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之一,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HBV的感染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是乙型肝炎疾病的高发区,其传染性和病死率都很高,大约有10%的人感染或携带该病毒.HBV感染后可出现重症肝炎,急、慢性肝炎等多种临床表现,其中部分慢性肝炎可演变为肝硬化或肝癌[1,2].

    作者:陈晓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瑞香狼毒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近年来,现代医学和中医学研究均发现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 L,SC)具有抗肿瘤活性,很多学者从SC中分离出多种抗肿瘤的有效成分,引起了广大学者和临床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SC的化学成分、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了综述,希望能为SC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樊俊杰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抑郁症的神经内分泌学研究进展

    抑郁症(depression)具有发病率高、患病率高、复发率高、自杀率高,而知晓率低、治疗率低等特点,对社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负担,因而受到全球各国的关注.

    作者:刘莹;王苏;董艳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结构、基因型及病毒变异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结构复杂,易于变异,根据HBVDNA核苷酸序列异质性≥8%为一种基因型的规定,HBV目前分为A~H 8个基因型.有研究显示,HBV变异给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颅后带来了新问题,不同基因型的基因变异、临床表现及对抗病毒、肝移植等的治疗反应存在差异.本文对HBV基因组结构与功能及其变异的研究进展,基因型与变异及临床的相关性研究作了综述.

    作者:江秀梅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FGF和BDNF对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的影响

    神经干细胞为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带来希望,成为神经系统疾病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但这种方法仍不成熟,有许多问题仍有待解决.神经干细胞分化方向是如今一个尚未解决的重要问题,我们这里就主要神经营养因子对维系神经干细胞特性及促进其增殖、分化的特性作一概括介绍.

    作者:裴少琨;涂艳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作为一种与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环境、生物遗传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的疾病,了解与其相关危险因素的进展,开展对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对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策略的制定和有针对性地实施干预措施减少慢性病的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蒙晓宇;耿文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厦门市2004-2005年度恶性肿瘤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评价厦门市恶性肿瘤登记报告工作现状和监测结果.方法 建立恶性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各有关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对确诊的新发病例填写《福建省肿瘤病例报告卡》,直接报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5年度厦门市全市居民恶性肿瘤发病登记率为276.21/10万,男性为324.06/10万,女性为227.23/10万.病种分布以肝癌居首位,占总发病率的12.00%;第二、三位分别是肺癌和胃癌,恶性肿瘤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主要恶性肿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在70~岁年龄组高.结论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尤其是肝癌是影响厦门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在人群中开展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及相关健康促进工作,是降低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张兰;戴龙;谭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8例肠结核临床分析

    随着结核病卷土重来,死灰复燃,在肺结核发病率不断上升的同时,肺外结核也随着增多,由于其发病与相关器官相似,极易误诊,常常使患者病情延误治疗,使病情加重,肺外结核包括多系统、多脏器、多部位、多种类型的结核病变.而肠结核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肺外结核病.

    作者:陈洁;张胜男;郑军;张明影;蒋惠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控烟干预对农村居民慢病预防知识的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农村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认知水平,通过控烟干预促进健康行为达到预防和控制慢病的目的.方法 通过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五莲县3个乡镇的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基线调查2 090人,经过1年健康教育特别是控烟行为干预后调查512人,对吸烟、饮酒、饮食习惯及慢病相关因素的认识有明显提高,对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压预防方面的知识也有提高.结论 控烟等行为干预是提高农村居民预防和控制慢病的有效手段.

    作者:陈先献;苏军英;刘海燕;郭晓雷;王伟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株洲市疾控机构检验人员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株洲市疾控机构检验人员现状,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中该类人员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6年在岗疾控检验人员从年龄、学历、技术职称、从事疾控检验工作年限及性别构成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因素间存在的差异及对总体状况的影响.结果 在岗疾控检验人员65名,占卫生技术人员的13.40%,男性疾控检验人员为25名,占38.46%,从事疾控检验20年以上24名,占36.92%.疾控检验高级职称仅为3名,占4.62%,明显不足.结论 增加疾控检验人员数量,合理调控疾控检验人员学历,性别和技术职称比例,提高疾控检验人员整体素质.

    作者:罗建平;丁愈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医务人员面临锐器伤的危害及其对策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的防范对策.方法 对我院220名医务人员发生锐器伤进行相关资料的问卷调查.结果 83.18%的医务人员在近一年内发生过锐器伤.结论 医务人员面临锐器伤的危险,但部分医务人员缺乏预防锐器伤的知识,缺乏标准预防或普遍预防的知识,应采取必要措施,预防和减少锐器伤.

    作者:陈晓阳;印爱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应用和效果评价

    目的 总结构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的经验与教训,不断提高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法 系统分析湘潭市2003年8月-2007年7月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工作记录和典型结案报告.结果 2003年8月-2007年7月处置了91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效果显著.结论 湘潭市公共卫生体系能够及时发现报告、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作者:周慧明;王继杰;刘亮;成凌志;贺朗秋;李透;蒋小平;刘晋强;艾建琦;马少武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参与的,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临床表现为典型的蝶型红斑或盘状红斑的皮肤损害,并可累及各种器官,以肾脏损害为多见.病情迁延,不易缓解,反复发作可加重病情.

    作者:李利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经内镜钳取上消化道异物的护理

    目的 探讨消化道异物内镜下钳取的护理配合技术.方法 对我们科室2006年2月-2007年2月在内镜下钳取消化道异物36例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配合的回顾性总结.结果 36例消化道异物采用内镜均顺利取出,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诊断明确,加强心理护理,保证治疗器具完好;术中医护密切配合,操作轻柔、熟练;术后护理指导对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十分重要.

    作者:崔向真;王蓓;卢飞琴;贾淑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PACS系统在医院影像管理中的作用

    登记室作为影像科的窗口部门,直接服务于患者,是放射科与临床科室联系的中间环节,也是影像科工作的重要一环.随着科技的进步,高科技在放射科工作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本文从PACS系统在登记室的应用、登记人员应具备的相应素质及PACS系统目前存在的问题方面着手,阐述了PACS系统在登记室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熊晓霞;聂唯;叶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2006年山西医科大学在校学生恋爱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

    为了准确掌握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动态,对大学生恋爱问题进行抽样调查、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李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尘肺病诊断若干问题探讨

    尘肺病是我国主要的职业病,不仅患病人数多,而且危害大,是严重损害劳动者劳动能力、影响劳动者寿命的疾病,也是国家与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赔偿的主要职业病.

    作者:周常喜;刘敏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内镜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的实践

    目的 探讨控制内镜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 通过调查,分析内镜医院感染管理的现状与存在问题.结果 内镜医院感染管理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隐患.结论 严格遵守卫生部颁布的《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4年版)》,加强内镜医院感染规范化管理十分必要.

    作者:龚光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娄底市吸毒人群HIV、HBV、HCV、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娄底市吸毒人群HIV、HBV、HCV、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吸毒人群中这几种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娄底市戒毒所戒毒人员面对面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HIV、HBV、HC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 182名吸毒人员中,HIV抗体阳性1例,阳性率为0.55%、HBsAg阳性24例,阳性率为13.19%、HCV抗体阳性92例,阳性率为50.55%、梅毒抗体阳性12例、阳性率为6.59%,合并感染HIV/HCV1例,占0.55%,合并感染HBV/HCV12例,占6.59%,合并感染梅毒/HCV7例,占3.85%.结论 该市吸毒人群中HCV、梅毒感染率较高,与他们的多性伴和注射毒品行为有关,应积极开展针对性地干预措施.

    作者:袁利和;朱文斌;杨梅;钟江红;刘朵;吴幂;李美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郴州市农村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

    目的 了解农村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水平.方法 自拟调查问卷,对某农村中学1~3年级初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总知晓率为57.83%,各知识点掌握不平衡(19.76%~100%),知识主要来源于电视和报刊(91.62%和80.24%).结论 农村中学生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偏低,应进一步发挥新闻媒体在预防艾滋病中的作用,建立预防艾滋病作为九年义务教育必修课的保障机制.

    作者:王雅丽;黄健;贺莉萍;黄晓;邹亚莉;周少平;周勇;周一平;李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充分利用医学机能学实验中心资源为教学科研服务

    该文介绍了机能学实验中心的资源,以及如何充分利用实验中心良好的仪器设备和动物资源,更好地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服务.

    作者:黄柏胜;刘发益;邬力祥;罗自强;秦晓群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开展多元化形式皮肤性病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

    为了现代医学的发展,在皮肤性病学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措施,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皮肤性病学的兴趣,更新教学内容和调整教学方法,开展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等一系列改革举措,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又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

    作者:张桂英;苏玉文;李亚萍;龙海;文海泉;陆前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融人文教育于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在传统的基础医学教育中,教师都重视学生全面系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本院在基础医学解剖学实验教学工作中,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大胆融入人文素质教育,从而增强了教师的责任感,培养了学生细致严谨的工作态度,促进了学生合作学习、团结精神的形成,提高了教学效果.

    作者:祁宝奎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临床营养教学改革探索

    临床营养治疗是临床综合治疗措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临床营养治疗的理论与技能对临床专业学生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目前我国多数医学院校未设置临床营养学课程,这将严重阻碍学生的综合医疗水平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本文针对预防医学中营养相关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模式探讨,以期在现有课程体制下达到提高临床医学生临床营养专业水平的目的.

    作者:陈骁熠;凌艺辉;王晓燕;魏莲;雷毅雄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基层单位实施健康教育的几点体会

    实施健康教育,关注人类生存质量是医学科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思想认识、教育方法和人员素质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基层单位实施健康教育的体会.

    作者:李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PBL教学结合LBL教学在临床微生物学实验中的初步设想

    临床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一直采用的是LBL的教学模式,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改革,设想引入PBL的教学模式,试对这一设想做一初步阐述.

    作者:张文玲;李闻文;侯珏;龚道科;高戈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不同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近、远期效果评价

    目的 评价不同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的近、远期效果.方法 将1 836名大学生随机分成同伴教育组和专业讲座组,分别采用同伴教育和专业讲座方法对两组进行为期8周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在活动结束1个月、6个月后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两组健康教育效果.结果 活动结束1个月后,同伴教育组持积极态度的人数和传播途径知识得分上高于专业讲座组(P<0.01和P<0.05);6个月后,同伴教育除传播途径得分与专业讲座组差异无显著性外(P>0.05),持积极态度的人数、传播途径得分和预防措施得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同伴教育组低于专业讲座组.结论 在大学生艾滋病健康中两种方法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不同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其近、远期效果不同,在改变态度方面,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显著,但专业讲座的远期效果整体优于同伴教育组.

    作者:高广胜;李龙锦;金周宏;陈军奎;尹秀玲;杨正刚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情景、认知论等多维教学法在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正在对改变人们的健康观、行为和生活方式,建设健康的社区发挥越来越令人信服的潜力.近年来,全国医药高等院校、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相继在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函授生等不同层次学生中,以设置必修或选修课形式,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并越来越被重视.

    作者:罗家有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网络多媒体教学与PBL教学法相结合在诊断学见习中的应用

    诊断学是各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其见习教学一直是临床医学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与否关系到下一步专科临床工作的开展.笔者在总结以往教学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采用网络多媒体教学与PBL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本文对此进行总结归纳,为进一步提高诊断学见习的教学工作质量提供参考.

    作者:孙泽琳;谢启应;杨天伦 刊期: 200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