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
  • 国际刊号:1009-6663
  • 国内刊号:34-1230/R
  • 影响因子:1.42
  • 创刊:1996
  • 周期:月刊
  • 发行:安徽
  • 语言:中文
  • 邮发:26-174
  • 全年订价:321.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50周年金笔奖
  • 呼吸系统疾病
临床肺科杂志   2012年5期文献
  • 纤支镜引导下小容量肺叶灌洗治疗Ⅲ、Ⅳ期矽肺近期疗效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小容量肺叶灌洗治疗Ⅲ、Ⅳ期矽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我院近3年来已确诊为Ⅲ、Ⅳ期矽肺且进行过肺灌洗的病例中抽取103例为观察组,同时抽取40例矿区已确诊为Ⅲ、Ⅳ期矽肺但未进行过肺灌洗的病例为对照组,观察临床症状、肺功能及胸片检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肺功能部分指标改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对于Ⅲ、Ⅳ期矽肺患者,虽然无法进行全肺大容量灌洗,但及时通过纤支镜吸引予小容量支气管肺泡灌洗,可有较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石;李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S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细胞块对周围型肺部占位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SCT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细胞块检查对周围型肺部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在SCT引导下进行定位穿刺,应用细胞块制作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2例未与胸壁粘连周围型肺部占位进行诊断.结果 明确病理诊断39例,其中肺癌34例,良性占位5例.结论 SCT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块切片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细胞排列和组织结构,并且可多张切片做特殊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可组织定位和分型诊断;对周围型肺部占位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殷建团;邱跃灵;潘玉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8例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观察组)和34例全肺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分析两种术后生存率和肺功能改变情况,并比较其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差别.结果 观察组术后肺活量、第1秒肺活量和大通气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3及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支气管肺叶袖式切除术治疗中央型肺癌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

    作者:罗强;钟醒能;黄绍华;蓝碧洋;张晓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支气管镜对隐匿性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与治疗(附22例报告)

    目的 研究分析支气管镜对CT检查考虑单纯肺结核患者合并支气管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22例肺结核合并支气管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2例患者CT检查均未发现明显支气管狭窄及堵塞征象,临床表现为:顽固性咳嗽、大量排菌、肺部病灶变化大、痰菌难以转阴等;气管镜检查示炎症浸润型6例,溃疡及干酪坏死型8例,肉芽增生型6例.所有患者根据个人差异采取全身用药结合局部治疗,所有患者2个月内症状完全缓解,痰菌转阴,仅3例遗留轻度气管狭窄.结论 对于CT检查考虑单纯肺结核患者,尽早行支气管镜检查,并早期干预.

    作者:王剑利;李净;俞珊;陈红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佛山市流动人口肺结核病医务人员与家庭成员联合督导管理模式研究

    目的 评估医务人员和家庭成员联合督导管理模式对流动人口进行DOTS的执行效果.方法 对本院2009年6月登记的400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分成医护人员与家庭督导管理联合组、家庭成员督导组进行短程化疗效果观察.结果 联合组完成治疗200例,家庭组完成治疗193例,联合组完成治疗率(100%)高于家庭组(96.5%)(χ2=5.23,P=0.022).联合组间断用药比例(13.0%)低于家庭组(29.0%)(χ2=15.27,P<0.001).治疗转归中,联合组的成功治疗率,高于家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联合督导模式在病人管理和治疗效果等方面,较家庭成员督导模式的效果显著.

    作者:周杰;袁磊凌;钟倩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螺旋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螺旋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经螺旋CT扫描及病理证实的60例周围型肺癌,其中34例行增强CT扫描,对其CT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周围型肺癌的主要CT征象有:结节状、肿块状、斑片状、分叶征、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或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血管集束征等.增强CT扫描周围型肺癌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CT值增幅约20~60 Hu,CT值增幅小于20 Hu则提示良性病变如结核球,CT值增幅大于60 Hu考虑炎性病变可能性大.结论 螺旋CT及增强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苏毅;王乐乐;倪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胸水和血清ADA、TB-Ab-IgG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探讨

    目的 探讨胸水/血清腺苷脱氨酶(ADA)、结核抗体(TB-Ab-IgG)联合检测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试验(DIGFA)和酶连续监测法对234例胸腔积液进行胸水/血清ADA和TB-Ab-IgG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174例其胸水、血清中TB-Ab-IgG的阳性率分别为62.0%和70.1%,特异性分别为93.1%(56/60)和86.6%(52/60).ADA活性在结核性和癌性胸腔积液中分别为(59.58±29.85)U/L和(15.31±7.36)U/L(P<0.01).以P-ADA>40 U/L做为诊断结核的临界值,其敏感性为79.3%,特异性为86.4%;以P-ADA/S-ADA>1为临界值,其敏感性为97.7%,特异性为95.5%.结论 胸水和血清ADA、TB-Ab-IgG联合检测在结核性胸膜炎与非结核性胸膜炎上具有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杨晓梅;钟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HRCT评价COPD剑鞘样气管指数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应用HRCT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je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剑鞘样气管指数与肺功能检查结果的相关性.方法 从129例经临床诊断为COPD并全部行HRCT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中,根据剑鞘样气管的评定标准,从中选出具有剑鞘样气管改变的患者30例.按照COPD临床严重度分级,其中0级患者5例,1级患者7例,2级患者8例,3级患者6例,4级患者4例.在PASC系统软件上测量其内冠状径、矢状径,计算出气管指数.分析其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 剑鞘样气管内冠状径的长度范围是7.0~15.7 mm,均值为(11.8±2.2)mm,内矢状径的长度范围是17.2~25.4 mm,均值为(21.3±2.2)mm,气管指数范围是0.33~0.67,均值为0.56±0.10.剑鞘样气管指数与FEV1/FVC%呈正相关,(r=0.50,P<0.01)、与FEV1呈正相关(r=0.42,P<0.05),与患者临床严重度分级呈负相关(r=-0.38,P<0.05),与FVC、FRC、TLC、RV、RV/TLC无相关性.结论 HRCT可以精确测量其气管指数,可作为评估气流受限较敏感的指标.

    作者:刘勇彬;陈淮;曾庆思;陈利娜;李雯;郑劲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应用BACTEC MGIT960分析临床结核菌株耐药性分析

    目的 研究我院结核病患者的抗结核药物耐药特点.方法 我院就医的结核病患者抗结核药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分析临床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现状.结果 2008~2010年,耐药菌株为4825株(耐药率为66.68%,4825/7236,MDR为1142株,XDR为105株).XDR-TB比例2008、2009、2010年分别为1.73%(30/1732)、1.33%(34/2548)、1.39%(41/2956).结论 结核病患者的抗结核药物的耐药形势依然严峻,加强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监测,合理使用药物非常必要.

    作者:景玲杰;韩敏;乐军;张燕;高荣樑;王晓飞;陈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Napsin A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天冬氨酸蛋白酶A(Napsin A)在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Napsin A在105例临床胸腔积液标本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的关系.结果 napsin A在原发性肺癌患者胸水中的阳性率为79.2 (61/77),而在转移性肺癌患者和肺良性疾病患者的胸水中未见阳性表达,其检测原发性肺腺癌患者的胸水的灵敏度为85.3%,特异度为89.3%.结论 napsin A对原发性、转移性肺癌患者胸水中癌细胞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雷;贾晓民;赵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肺结核治疗过程中类赫氏反应25例分析

    目的 通过对肺结核治疗期出现类赫氏反应的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分析2006~2010年收治的505例肺结核病人中出现的25例类赫氏反应.结果 类赫氏反应发生率4.95%,多数为青壮年.表现为胸水、病灶暂时性恶化、淋巴结肿大及胸壁结核等,多在抗结核治疗的初1~3个月内发生.结论 类赫氏反应多发生于强化期治疗的肺结核病人,临床诊断上需综合判定,维持原治疗方案和积极对症处理,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崔国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CT表现及误诊漏诊原因分析

    目的 总结支气管内膜结核(EBTB)的CT表现,并对其误诊、漏诊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分析35例确诊EBTB的胸部CT表现.结果 EBTB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内壁不规则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受累范围较长,常与肺内结核并存.CT易误诊为支气管肺癌、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慢性肺炎等疾病.结论 EBTB的CT表现不典型,应加强临床认识、重视CT薄层扫描.

    作者:刘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静脉麻醉与雾化吸入麻醉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 探讨静脉麻醉与雾化吸入麻醉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5年1月~2010年3月间行纤支镜检查的本院住院病人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行静脉麻醉无痛纤支镜检查,对照组性雾化吸入纤支镜检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情况和术中生命体征监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静脉麻醉在无痛纤支镜检查中是一项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的术前麻醉方式.

    作者:田雨;李杨;喻益勇;唐雅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参麦注射液对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Th1/Th2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 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患者给与相同的抗炎、平喘、扩张支气管治疗,治疗组另给参麦注射液每日1次,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外周血Th1、Th2细胞及白介素4(IL-4)、γ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Th1升高,Th2降低,Th1/Th2升高,IL-4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且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能够改善支气管哮喘患者Th1/Th2免疫失衡及炎症介质表达,辅助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显著.

    作者:李惠;邹立华;陈小丹;谢丽华;谭朝晖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及血清中IL-8和IL-10的比较

    目的 观察AECOPD患者诱导痰和血液中IL-8、IL-10的变化.方法 同步收集132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诱导痰和静脉血,检测IL-8、IL-10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4组,观察各组缓解天数,比较不同治疗组IL-8 、IL-10变化水平.结果 AECOPD患者诱导痰上清液IL-8、IL-10浓度显著高于血清(P<0.001),治疗后组间诱导痰上清液IL-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使用激素治疗的两组诱导痰IL-10浓度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痰与血清的IL-10水平具有相关性(P<0.05).好转组与非好转组治疗前血清IL-8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AECOPD患者气道局部炎症较全身炎症显著,血清IL-8有助于预后的评估.吸入激素可以有效提高气道局部IL-10水平,降低IL-8水平.

    作者:朱峥;周奇兴;张云凤;邹盈;李敏;周春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特耐)超前镇痛对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双腔气管插管全麻下择期行肺大疱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麻醉诱导用药与麻醉维持用药均相同,观察组术前15 min静注特耐40 mg,对照组静注生理盐水2 ml.术后15 min、1 h、2 h、4 h、8 h、12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同时观察患者术后呼吸抑制、皮肤瘙痒、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2例(6.6%)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3例(10.0%)发生不良反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超前应用于胸腔镜肺大疱切除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多,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作者:杨永斌;李莉艳;高景;刘晓光;鲍云波;耿恩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两种抗结核板式组合药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依从性及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两种抗结核板式药对老年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12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强化期分别服用抗结核板式组合药A1和A6,对两组患者强化期内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化疗方案调整情况及疗效(2月末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缩小或闭合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1组严重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38.3%、18.3%、16.7%,A6组分别为21.7%、15.0%、10.0%,化疗方案调整率A1组为55.0%,A6组为35.0%,其中严重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及化疗方案调整率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A1组2月末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缩小或闭合率分别为66.7%、81.5%、64.2%,A6组分别为59.0%、77.0%、60.9%,两组相比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抗结核板式组合药A1和A6治疗老年肺结核疗效相似,但服用A6的依从性优于A1.

    作者:吴俊杰;郑强;赵洁;陈银松;周文一;赵俊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启动子区域甲基化对肺腺癌GPC5表达的调控作用及意义

    目的 研究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对肺腺癌细胞GPC5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在线预测GPC5启动子区域CpG岛的分布,合成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ation specific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MSP)引物,甲基化酶特异性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嘧啶核苷(5-AZA)处理肺腺癌细胞系A549、SPC-A1及永生化支气管上皮细胞HBE,检测处理前后GPC5表达的变化.同时用MSP方法检测肺腺癌组织标本中GPC5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甲基化情况,以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结果 GPC5在正常的支气管上皮中不表达,而在肺腺癌细胞系中均有明显表达.5-AZA处理后,GPC5在A549及SPC-A1中的表达均上调,提示启动子区域CpG岛的甲基化参与了GPC5基因表达的调节.但肺腺癌组织标本中GPC5基因启动子区域CpG岛呈现低甲基化状态,提示这种低甲基化状态参与了肺腺癌细胞中GPC5表达的上调.结论 GPC5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参与了其表达的调控,可能是导致肺腺癌中GPC5上调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李燕;苗立云;肖永龙;蔡后荣;张德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儿童血生化检测及分析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儿童血生化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孝感市某2所小学学生的睡眠情况,共收集疑似OSAHS的学生207人,均行血生化和PSG检测.根据PSG检测结果,分为A组(有OSAHS)78例,B组(无OSAHS)129例,对两组血生化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CK-MB、cTnl、ALT、FPG、TC、TG的阳性率及检测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BUN的阳性率及检测值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儿童心脏功能、肝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受损;存在血糖血脂代谢紊乱,与OSAHS可能互为因果关系;对OSAHS儿童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作者:左满凤;舒琼璋;刘贺临;罗望梅;董晶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支气管哮喘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5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提高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在我院呼吸科住院的5例支气管哮喘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5例患者确诊2例,临床诊断3例.痰培养4例查见曲霉菌,2例支气管镜检查病理形态学及特殊染色结果符合曲霉菌感染.影像学表现呈多样性.5例患者均接受伏立康唑治疗,其中2例死亡.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者合并侵袭性肺曲霉菌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和尽早抗曲霉菌治疗可降低死亡率.

    作者:赵伟业;刘学东;葛云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管外型中央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研究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在管外型中央型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101例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镜下示管外型占位没有明确病理诊断的患者行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结果 101例,活检阳性率为100%.鳞癌48例,小细胞癌12例,腺癌29例(其中肺泡细胞癌5例),大细胞癌2例,腺鳞癌4例,神经内分泌癌4例,表皮样癌2例.其中22例行EGFR突变位点检测,突变率为54.5%(12/22).结论 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诊断管外型中央型肺癌阳性率高,为临床提供的病理诊断可靠完整,为后继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张鸿文;张芨;雷娟;林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80例分析

    目的 探讨两种疾病合并存在的相关规律.方法 对2006~2008年来在市结核病防治所完成规则全疗程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80例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肺结核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效果控制水平有关.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有病变范围广、痰菌涂阳率、空洞率高,其预后通常较差;通过积极控制血糖水平,早期合理抗结核药物治疗,能提高肺结核治愈率.

    作者:曹蕾;吴纪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72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吸氧)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给予无创机械通气后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明显改善,pH、SaO2、PaO2、PaO2/FiO2等指标上升明显,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频率、心率、血压、PaCO2,等指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气PaO2明显上升(P<0.05),PaCO2下降明显(P<0.05).结论 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能有效缓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改善患者的各项血气指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耿新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与单纯性肺结核疗效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临床特点与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6~2009年收治的肺结核合并糖尿病与单纯性肺结核患者各50例,进行分析.结果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与单纯性肺结核组病灶吸收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组血糖控制不同情况的痰菌阴转疗效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时两病互有不利影响,血糖控制的抗痨效果更好.

    作者:姜杰;朱纯儒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全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127例.其中右肺上叶19例,右肺中叶12例,右肺下叶17例,右肺中下叶7例,左肺上叶44例,左肺下叶28例;对94例原发性肺癌患者并同期施行纵隔淋巴结清扫.结果 全组手术均顺利完成.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疗效可靠、技术可行,安全、微创、恢复迅速,适用于早期周围型肺癌和需要施行肺叶切除的良性肺部疾病,但需要娴熟的内镜下处理血管和清扫淋巴结等关键技术.

    作者:陈宽冰;石文君;宣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PTEN、NF-κBp6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PTEN、NF-κBp6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两者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及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检测50例非小细胞肺癌,15例正常肺组织中PTEN、NF-κBp65的表达.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组织PTEN平均吸光度(A)值低于正常肺组织(P<0.05),NF-κBp65平均吸光度(A)值高于正常肺组织(P<0.05);随着肿瘤的发展、转移、分化程度的降低,PTEN平均吸光度(A)值降低,而NF-κBp65平均吸光度(A)值增加(P<0.05);NF-κBp65与PTEN呈负相关(r=-0.841,P<0.05).结论 PTEN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NF-κB的活化促进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作者:张建;郝兴亮;崔丽华;冯涛;王世寿;蔺景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58例结核性毁损肺的外科治疗

    目的 总结结核性毁损肺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1991~2010年58例结核性毁损肺行胸膜肺全切除术36例,全肺切除22例.结果 手术失血350~5500 ml,平均1200 ml,合并呼衰5例,无死亡病例,合并支气管胸膜瘘3例.结论 积极手术治疗结核性毁损肺,注意风险,防范手术并发症.

    作者:吴纪峰;王晓彬;刘佳坤;苏月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舒利迭吸入治疗AECOPD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舒利迭粉吸入剂(丙酸氟替卡松500 μg/沙美特罗50 μg)治疗AECOP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4例住院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舒利迭吸入,两组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血气、糖化血红蛋白(HbA1c)、8 AM空腹血糖(8AMFB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的变化.结果 两组FEV1/FVC、FEV1%预计值、PaO2分别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FEV1%预计值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CO2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PaCO2较对照组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HbA1c、8AMFBG及2 h PG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利迭粉吸入是治疗AECOPD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罗光伟;毛先明;万军;黄小龙;杨硕;毛莉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96例老年性肺结核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肺结核的临床.方法 对我院的96例老年肺结核患者从临床症状、体征、合并症、实验室检查、X线胸片、临床诊断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肺结核患者以肺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为主;合并症多,以肺部疾患、心脑血管疾病为主;胸部X片肺部病灶广泛、类型多样,以浸润型为主,易误诊.结论 提高对老年肺结核患者临床特点的认识,要考虑综合诊断方法,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余佳平;黎志良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吉西他滨+顺铂方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5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和治疗组(27例).对照组采用GP方案治疗;治疗组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GP方案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6.7%,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46.2%,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冰;杨卫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经气管镜微创介入治疗146例支气管结核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综合介入治疗与单纯局部介入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6例支气管结核病人随机分为5组,即单纯氩氦刀治疗组、高频电刀治疗组、冷冻治疗组、球囊扩张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高频电刀或氩氦刀或冷冻治疗+球囊扩张),以上治疗均在全身标准四化抗结核治疗及辅助局部注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局部微创介入治疗.观察比较经气管镜局部综合治疗组与各单纯局部治疗组的近期疗效.结果 高频电刀组:平均治疗1.18次,有效率30.23%;氩气刀治疗组:平均治疗1.29次,有效率31.91%;冷冻治疗组:平均治疗0.55次,有效率15.00%;球囊扩张组:平均治疗0.73次,有效率18.69%;综合治疗组:平均治疗0.83次,有效率96.69%.结论 支气管结核全身药物治疗疗效较差,辅助支气管镜局部综合介入治疗疗效显著,其疗效明显优于经支气管镜单纯介入治疗.

    作者:魏喜玲;梁占伟;李志惠;刘欣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乳腺癌术后放疗致肺放射性损伤的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乳腺癌术后放疗致放射性的肺损伤.方法 对106例乳腺癌术后放疗的患者行分析.结果 106例乳腺癌术后放疗患者发生放射性肺损伤22例,与年龄、肺部照射体积、照射剂量、联合化疗和肺部基础疾病有关.结论 乳腺癌术后放疗的老年患者随着照射体积和剂量增加、联合化疗和伴有肺部基础疾病会增加放射性的肺损伤.

    作者:宋永浩;夏炎春;周诚忠;夏海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38例结节病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结节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38例结节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发病年龄54.6岁,女性多于男性;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呼吸系统症状和肺外表现;胸部影像学检查是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检查,纵隔镜淋巴结活检及外科电视胸腔镜下肺活检阳性率高.结论 结节病临床表现多样而且无特异性,尽可能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糖皮质激素治疗有一定疗效.

    作者:赵松林;聂秀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Syn及CD56在肺小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Syn和CD56在肺小细胞癌(SCLC)中的表达.方法 以20例肺小细胞癌标本作为实验组,以40例肺非小细胞癌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Syn和CD56在两组中的表达及在肿瘤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肺小细胞癌中Syn和CD56表达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yn和CD56在肺小细胞癌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联合检测Syn和CD56在肺小细胞癌中的表达对区分两者有一定价值.

    作者:高福平;魏谨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IL-18和IgE在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和免疫球蛋白E(IgE)在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哮喘发作期患者50例,哮喘缓解期患者20例、健康对照者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测定血清IL-18表达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gE表达水平.结果 哮喘发作组血清IL-18和IgE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哮喘发作期患者血IL-18与IgE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865,P<0.05).结论 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IL-l8和IgE表达水平增高,两者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作者:宋斌;许云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PTB合并T2DM患者的血清钙、镁测定结果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检测肺结核(PTB)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钙(Ca)、镁(Mg)的含量,探讨相关因素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2010年7月~12月在我院住院的107例初治PTB合并T2DM患者为DM组,87例初治PTB患者为非DM组,比较各组的血清Ca、Mg异常率和平均水平,并分别与部分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DM组的低血Ca发生率(67.3%)和平均水平(2.11±0.14 mmol/L)与NDM组(58.6%,2.10±0.15 mmol/L)无明显差别,P值均>0.05;DM组的低Mg发生率(13.08%)和平均水平(0.79±0.13 mmol/L)与NDM组(0%,0.84±0.08 mmol/L)有明显差别,P值分别<0.01、<0.05.血Ca与TP、ALB明显相关(r值分别为0.475,0.533),血Mg与年龄、TP、ALB、HbAlc、Ins微弱相关(r值分别为0.111~0.178).结论 PTB合并T2DM患者伴有血清Ca、Mg代谢紊乱,血Ca与血浆蛋白明显相关,血Mg与血浆蛋白及血糖控制微弱相关.检测其血清中Ca、Mg的变化对TB的转归及DM并发症预防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卢春丽;梁国添;曾晶;刘秋玲;简奕娈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高温气体致豚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乌司他丁(UTI)对高温气体吸入致豚鼠急性肺损伤(ALI)的影响.方法 选择40只雄性豚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损伤组(I),UTI 10万u/kg干预组(A),UTI 100万u/kg干预组(B).通过高温气体给I、A、B组豚鼠吸入,制作完成豚鼠ALI动物模型;然后,再把不同剂量UTI分别注射A、B组豚鼠腹腔内作干预治疗;4 h后,用ELLSA法测定豚鼠血清TNF-α、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含量,并测肺湿/干重比(W/D)和动脉血气;选取右肺组织做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A、B组血清TNF-α和弹性蛋白酶含量、肺W/D、病理变化均比I组有显著性差异;A、B组之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UTI可降低ALI炎性介质水平,改善肺通气和病理变化情况;随着乌司他丁剂量增加,保护肺组织的作用逐渐增强.

    作者:常月进;吴升;郝建;刘娟;李树雯;钱钧;王丽君;江庆;尤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保护性肺通气对肺功能正常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保护性肺通气对肺功能正常的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0例腹部手术的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机械通气,研究组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呼吸力学参数的改变.结果 研究组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呼吸系统总顺应性(Cr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呼吸系统总阻力(Rr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机械通气模式对比,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患者的Ppeak、Pmean,PETCO2、Crs显著提高,Rrs显著降低.

    作者:金修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IL-18、MIP-1α和IgE在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的研究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8(IL-18)、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和免疫球蛋白E(IgE)在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三者在哮喘发病中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哮喘发作期组50例(其中哮喘轻度发作期20例,哮喘中、重度发作期30例)、哮喘缓解期组20例、健康对照组2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ABC-ELISA)测定血清IL-18和MIP-1α浓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gE浓度.结果 哮喘发作组血清IL-18、MIP-1α及IgE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哮喘缓解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哮喘缓解组血清IL-18、MIP-1α及IgE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哮喘中、重度发作组血清IL-18、MIP-1α和IgE表达水平均高于哮喘轻度发作组水平(P>0.05);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IL-18与IgE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865,P<0.05);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MIP-1α与IgE表达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r=0.775,P<0.05);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MIP-1α与IL-18表达水平间呈正相关(r=0.796,P<0.05).结论 哮喘发作期患者血清IL-18、MIP-1α和IgE表达水平均增高,且三者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作者:许云霞;张拥涛;宋斌;尹辛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经气管镜局部灌洗治疗难治性肺部感染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支气管肺泡灌洗局部注药对难治性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9例难治性肺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灌洗组36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灌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2周后对两组治疗效果比较.结果 灌洗组痰菌培养阳性率为80.56%,致病菌清除率为75.86%,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痰菌培养阳性率为33.33%,致病菌清除率为45.45%,治疗总有效率为63.6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难治性肺部感染安全有效.

    作者:吴永红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或福莫特罗/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疗效评价

    目的 观察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和福莫特罗/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疗效.方法 将120例中度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50/250),250 μg/次,2次/d,另一组吸入福莫特罗/布地奈德,(4.5/160),160 μg/次,2次/d.评价3个月、6个月内的急性发作次数、夜间发作次数、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和哮喘控制调查表评分.结果 治疗3月的沙美特罗组急性发作次数、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和哮喘控制调查表评分多于布地奈德组,夜间发作次数少于布地奈德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月时沙美特罗组急性发作次数、夜间发作次数、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的次数和哮喘控制调查表评分均少于布地奈德组,但差异仍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度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患者吸入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或福莫特罗/布地奈德干粉剂均能取得同样的哮喘控制.

    作者:杨阳;邹俊;张静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舒利迭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使用舒利迭前后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方法 选择59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组,30例使用舒利迭,29例使用万托林,治疗前后测定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及血中hs-CRP 数值的变化.结果 舒利迭组(试验组)与万托林组(对照组)比较,在治疗前后,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及血中hs-CRP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舒利迭较万托林可显著降低气道炎症及复发,可显著降低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及血中hs-CRP浓度.

    作者:曹刚;郑玉龙;周黎阳;何远强;徐传芹;尹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靶向大鼠Caveolin-1基因的短发夹RNA表达载体的构建

    目的 构建靶向大鼠caveolin-1基因的shRNA表达载体.方法 化学合成靶向caveolin-1的单核苷酸链,经退火成双链.将退火得到的双链DNA克隆至表达载体pLL3.7中得到重组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测序进行鉴定.结果 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测序证实,成功构建大鼠pLL3.7-cav-1表达载体.结论 成功构建了靶向大鼠caveolin-1的shRNA表达载体,为以后进行caveolin-1与ALI/ARDS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岳扬;孙耕耘;尤青海;王楠;邵敏;张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良恶性胸腔积液的病理细胞学、癌胚抗原和铁蛋白检测的对比性研究

    目的 对良恶性胸腔积液(胸液)病理细胞学、癌胚抗原(CEA)和铁蛋白(FT)检测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比较分析48例癌性胸液和32例结核性胸液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血清及胸液CEA、FT测定结果.结果 48例癌性胸液为血性40例,32例结核性胸液为血性8例,恶性胸液CEA、FT比其血清CEA、FT明显升高(P<0.05),同结核性胸液比也较之升高(P<0.05).结论 病理细胞学检查可确诊癌性胸液,CEA、FT检测可以提高该病的检出率.

    作者:程克文;陈广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坦度螺酮胶囊与黛立新治疗COPD患者焦虑症状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坦度螺酮胶囊对COPD患者焦虑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80例COPD合并焦虑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坦度螺酮胶囊组40例和黛立新组40例,观察组进行治疗6周观察.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采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两药疗效相当,坦度螺酮组不良反应明显较少.结论 坦度螺酮胶囊为一种安全有效和耐受性良好抗抑郁药物.

    作者:叶庆红;陈志斌;唐锴;李党育;刘树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生脉注射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毒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生脉注射液防治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引起骨髓抑制、毒副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8例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30例.化疗前3天加用生脉注射液,连续2周.对照组28例单纯化疗.观察两组相同化疗方案后白细胞、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变化和全身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两组比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在对照组比治疗组变化也更明显,P<0.05;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比治疗组更高,P<0.05.结论 生脉注射液对晚期肺癌化疗的患者有增加免疫机能,减轻骨髓抑制,减轻全身不良反应.

    作者:王伟;姚朝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BiPAP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8年1月~2009年1月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重症肺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BiPAP机械通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PaO2、SpO2及HR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pH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时间、气管插管率及死亡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见明显的治疗不良反应.结论 BiPAP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更好,不良反应少,值得应用.

    作者:李佳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舒利迭辅助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利迭辅助治疗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都均采用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孟鲁司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利迭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功能、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1 s用力呼气量(FEV1)、用力呼气流量(PEFR)及肺活量大呼气流速(FRF)、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利迭辅助治疗COPD的疗效较好,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气指标.

    作者:王鹏升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临床疗效回顾性分析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接受无创正压呼吸机的治疗,分为有合并症组A组(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无合并症组B组,分别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比较两组撤机时间的统计学差异性.结果 与A组相比较,撤机时间无差异(P>0.05),治疗后PaO2 、PaCO2无差异(P>0.05);各组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前后PaO2 、PaC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合理利用无创正压通气,可明显改善AECOPD呼吸衰竭患者PaO2 、PaCO2 ;合并症并无降低其治疗效果和延长撤机时间.

    作者:汪家坤;惠复新;邹黎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无创正压通气对COPD急性发作伴高碳酸血症治疗效果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伴慢性高碳酸血症、pH值≥7.35住院患者效果.方法 48例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对照组),药物治疗加NPPV组(NPPV组).比较两组患者呼吸频率(R)、心率、呼吸困难症状评分(DSS)、血气、入住ICU和住院时间差异及并发症.结果 两组动脉血pH和PaCO2均改善,NPPV组变化更明显.NPPV组24 h后R下降较快(P<0.05)、PaCO2(P>0.05)和pH值(P<0.05)改善、DSS减轻更明显.出院时,NPPV组血气值、DSS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均成功地出院,NPPV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腹胀和焦虑是常见的并发症.结论 AECOPD伴慢性呼吸衰竭、pH值≥7.35患者施行NPPV可更快改善血气、减轻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陈兴无;冯小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分支滚环扩增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建立超分支滚环扩增技术(HRCA)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快速检测平台.方法 对60例肺结核病人,38例非结核对照组和20例健康人的痰标本进行检测;同时对鸟分枝杆菌等非结核分枝杆菌检测以评价该平台的特异性.结果 HRCA对H37Rv IS6110基因的检测灵敏度达到740 aM,检测H37Rv菌悬液的灵敏度为200 cfu/ml.鸟分枝杆菌等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60例肺结核病人检测灵敏度(73.33%,44/60)与定量PCR相近(78.33%,47/60),显著高于涂片法(41.67%,25/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分支滚环扩增技术是一种简单实用,结果可靠和具有较强临床应用前景的结核菌检测技术.

    作者:郭艳玲;刘洋;姜广路;时广利;宋长兴;傅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流式细胞检测细胞胸腔积液中总数和白细胞介素-16的意义

    目的 联合细胞技术检测恶性和结核性胸腔积液中的细胞总数和白细胞介素16(IL-16)的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6例为结核性胸腔积液(PE)和32例为恶性积液患者的胸水中的细胞总数和IL16的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的IL16水平.结果 恶性PE中细胞总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高于结核性PE(P<0.05),而结核性PE中巨噬细胞和间皮细胞明显高于恶性PE(P<0.05).胸腔积液中的IL-16在结核性PE中、高恶性PE(P=0.036),而外周血中的IL-16水平,结核性PE高于癌性PE(P=0.089).结论 恶性和结核性PE中细胞类型和IL-16表现出明显差别呈相关性,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

    作者:孙学智;郑春兰;朱琦;曾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老年肺结核并糖尿病49例临床诊疗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121例无糖尿病老年肺结核组中,随机抽样抽取52例作为对照组,与49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进行治疗后的疗效比较.结果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组,中、下叶病灶,干酪渗出性病灶要多于单纯肺结核组,增殖为主病灶少于单纯肺结核.血糖控制良好的病情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良好的血糖控制,是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黎志良;张卫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声雾化吸入尖吻蝮蛇血凝酶和凝血酶治疗咯血

    目的 评估雾化吸入尖吻蝮蛇血凝酶和凝血酶治疗咯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9例各种原因咯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凝血酶1000U、尖吻蝮蛇血凝酶2IU雾化吸入治疗,2次/d,观察止血效果和止血时间.结果 39例中显效21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87%、平均止血时间分别为2.3±0.31 d;无不良反应.结论 雾化吸入尖吻蝮蛇血凝酶和凝血酶治疗咯血起效迅速,疗效确切,安全无痛苦且操作简单.

    作者:张宏伟;于晓锋;董耀众;俞丽敏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结核病院住院肺结核病人菌株分布及耐药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结核病院住院肺结核病人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方法 对住院肺结核病人498份痰标本做各种病原菌培养.结果 共培养出644份菌株.结核分枝杆菌190株,4种一线抗结核药的耐药率是链霉素26.5%、异烟肼24.9%、利福平22.7%、乙胺丁醇10.3%.革兰阴性杆菌318株,耐药率高的依次是氨苄西林、头孢唑啉.革兰阳性球菌34株,耐药率高的依次是青霉素、氨苄西林、庆大霉素.真菌98株,耐药率高的依次是益康唑和氟康唑.结论 住院肺结核病人检出菌株以革兰阴性杆菌多,真菌检出率也较高,结核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对多种药物有很高的耐药率.

    作者:陶波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29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近10年我院收治的29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效果.结果 29例病人男女比例为14:15,100%有淋巴结肿大,72.4%有发热,44.8%患者有咽痛、咳嗽等,超声发现脾肿大者占46.7%(7/15),肝功能异常者34.6%(9/26),白细胞降低者占39.3%(11/28),血沉增快者占59.1%(13/19),C反应蛋白升高者占66.7%(10/15),ANA阳性率9.1%(1/11),抗-EBV IgM阳性率3.3%(3/9),16例患者接受了皮质激素治疗,10例患者自行缓解,另有1例出院后复发而服用皮质激素、1例半年后诊断为成人斯提尔病、1例不除外合并结缔组织病.结论 本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依赖淋巴结活检,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首选,部分病人可自愈.

    作者:张利群;陈杭薇;王四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CD133+肺癌细胞的干细胞特性研究

    目的 收获CD133+肺腺癌细胞并评估其肿瘤干细胞特性.方法 从13例新鲜肺腺癌组织中收获CD133+和CD133-肺腺癌细胞,并进行Transwell侵袭实验、裸鼠成瘤实验等对比研究,观察CD133+和CD133-肺腺癌细胞的差异.结果 13例中有10例发现CD133表达,其阳性表达率高为13.12%,CD133+和CD133-细胞在侵袭性、致瘤能力上有明显区别.结论 CD133在人肺腺癌组织细胞中广泛表达,CD133+较CD133-人肺腺癌细胞具有更强的侵袭性和致瘤能力.

    作者:王树岗;曾志勇;杨胜生;林建生;袁扬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胸部肿瘤患者86例分析

    目的 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 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在胸部肿瘤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通过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11年6月,来我院就诊并行电视胸腔镜手术的86例罹患胸部肿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VATS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行全胸腔镜手术80例,术中转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6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本组患者中肺楔形切除32例,肺叶切除42例,纵隔肿瘤9例,胸膜活检加肺固定术3例.手术持续时间平均89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49 ml,均未输血,术后仅8例出现并发症,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8 d.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在治疗胸部肿瘤时具有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一次性缝合材料配合完全性肺叶切除可达到开胸手术相同的治疗效果,但仍需继续积累相关手术经验.

    作者:罗国军;张利;陈晓波;李卓东;石云;张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新疆不同民族胸壁结核126例的诊治分析

    目的 总结胸壁结核的外科治疗经验,以及如何避免手术后复发.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2002 年 1 月~ 2010 年 10 月期间手术治疗的 126 例手术治疗胸壁结核的临床资料.结果 126 例病人术后伤口全部愈合,2 年内复发17 例,经二次手术治愈.结论 胸壁结核脓肿病灶的广泛彻底切除和手术前后抗结核治疗,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于善海;李德生;吴明拜;伊力亚尔·夏合丁;张力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确诊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治疗,对照组用头孢呋辛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痰热清联合头孢呋辛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良好.

    作者:雷震;左莹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结核病合并HIV/AIDS发病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结核病患者合并HIV /AIDS感染的发病情况和特征.方法 对成都市结防院14054例新入院结核病患者进行HIV抗体检测并按年度统计分析.结果 ①结核病合并HIV /AIDS患者的比例逐年上升;②发病群体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③肺结核合并HIV/AIDS患者痰涂片抗酸杆菌阳性率低;④肺结核合并HIV/AIDS患者胸部X线表现多不典型.结论 结核病合并HIV /AIDS患者发病率日益增高,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多器官、组织受累较多.

    作者:杨铭;岳冀;李曦;周晓飞;何盛华;黄晓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CEA、CYFRA21-1、NSE、LDH在良恶性胸腔积液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及胸腔积液中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乳酸脱氢酶(LDH)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55例肺癌患者和53例良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及胸腔积液中CEA、CYFRA21-1、NSE、LDH检测水平,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建立合理的临床判断临界值及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恶性患者胸水CYFRA21-1、NSE、CEA、LDH的水平高于良性患者(P<0.05).胸水CEA、CYFRA21-1、NSE、LD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9、63.6、72.7、36.4%和98.1、83、67.9、88.7%.血清CEA、CYFRA21-1、NSE、LDH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1、87.3 、32.1、25.5%和92.5、79.2、90.6、92.5%.结论 胸水中CYFRA21-1、NSE、CEA、LDH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巩强进;吕志;吴丹;胡先纬;胡杰贵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肺复张法治疗非心源性肺水肿21例分析

    目的 观察肺复张手法(RM)对非心源性肺水肿伴有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1例非心源性肺水肿伴有严重低氧血症患者行RM,并维持合适水平的呼吸末正压(PEEP) 通气,分别观察患者肺复张前、复张后6 h和48 h的氧合指数(PaO2/FiO2)、经皮脉氧饱和度(SPO2)、肺顺应性、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以及肺复张中止和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RM实施后,患者SPO2、PaO2/FiO2、均明显改善,肺顺应性明显增加(均P<0.01).HR、MAP、CVP无明显变化,血流动力学稳定,无CO2潴留(均P>0.05).结论 RM能改善非心源性肺水肿伴有严重低氧血症患者的氧合状态,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实施过程中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及中止指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我院重症医学科2009年2月至2011年6月对21例非心源性肺水肿伴严重低氧血症患者行RM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刘涉泱;冉景兵;林峰;周干;潘素节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家庭氧疗对COPD缓解期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COPD缓解期患者在家中进行氧疗对疾病缓解的作用.方法 选择缓解期COPD患者50例出院时教会他们使用氧气瓶或制氧机及氧疗方法.出院后常规使用抗生素,配合氧疗呼吸操训练.结果 经一年干预50例患者急性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肺功能、血气指标明显提高.结论 长期家庭氧疗每天>15 h,配合呼吸操训练可明显改变COPD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提高心肺功能、减少住院次数.

    作者:罗卜华;金爱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家庭无创通气的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属于气流受限性疾病,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常因感染或非感染因素急性加重导致呼吸衰竭.无创正压通气(NIPPV)在COPD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合理应用NIPPV可挽救患者生命,无创正压通气已成为COPD的一线治疗手段,而家庭无创通气是治疗COPD的一种主要方法,本文对家庭无创通气治疗COPD患者,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鹏珍;刘艳芹;宋春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肺结核病与肺真菌病临床鉴别诊断探讨

    目的 提高肺真菌病与肺结核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10例误诊为肺结核病的肺真菌病例的临床资料、胸部影像学改变及实验室、病理检查资料.结果 根据诊断结果分类肺曲菌病5例,其中2例为侵袭性肺曲菌病,3例为肺曲菌球;诊断为肺隐球菌病2例,临床诊断2例.根据影像学改变特点分类肺炎型3例,其中1例为曲霉菌感染,3例临床诊断;表现为双肺多发性病灶4例,其中1例为隐球菌感染,2例为曲菌感染,1例临床诊断.表现为孤立性结节1例,为隐球菌感染,表现为空洞内曲菌球3例,均在肺结核空洞基础上发病.结论 肺真菌病病理改变与浸润性肺结核相似,易误诊为肺结核,鉴别诊断需从发病诱因、临床症状、胸部影像学改变多角度观察分析,肺真菌病的确诊终多通过支气管镜或肺穿刺取得标本行病原体检查或通过胸外科手术病理证实.

    作者:马南兰;茅惠娟;沈云飞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凝血酶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疗效观察

    支气管扩张是支气管异常和永久性扩张的一种慢性化脓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咯脓痰和反复咯血.支气管扩张咯血临床较常见,本院联合凝血酶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取得良好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史俊平;刘艳芹;刘鹏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吸人激素对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白介素-17、白介素-8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诱导痰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及其受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影响.方法 将36例哮喘患者按病情分为轻中度21例,规范吸入布地奈德治疗4周,行诱导痰,取其上清液,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痰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并与15例健康对照者比较.同时测定肺通气功能ls用力呼气容积(FEV1%预计值).结果 重度哮喘患者IL-17、IL-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轻中度组;轻中度组高于对照组(P均<0.01).吸入激素治疗后哮喘组IL-17、IL-8水平显著下降(P<0.01),但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EV1显著增加(P<0.01).相关分析表明:哮喘患者IL-17、IL-8与FEV1均呈负相关.结论 IL-17、IL-8均参与了哮喘的发病过程,吸入皮质激素可以下调哮喘患者诱导痰中IL-17、IL-8水平,改善肺功能.

    作者:孙秀兰;黄树红;王桂英;乔秀荣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多巴酚丁胺联合酚妥拉明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01月至2011年0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6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对症治疗)和观察组(在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联用多巴酚丁胺和酚妥拉明),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心电图的变化情况,以及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以及FEV1与FVC的比值(FEV1/FVC)的变化情况,两组治疗方法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6.7%)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增高(93.3%),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肺型P波和肢导QRS低电压例数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肺型P波和肢导QRS低电压例数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例数也明显减少,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FVC(64.1±2.8)、FEV1(63.0±4.2),以及 FEV1/FVC(66.3±4.8)等肺功能指标,都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两组患者都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多巴酚丁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期,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罗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肺泡蛋白沉积症合并重度低氧血症肺灌洗术的麻醉处理体会

    肺泡蛋白沉积症(Pulmonary alveolus protein deposition sickness,PAP)表现为肺泡内大量蛋白样物质沉积,以致通气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多伴有不同程度的缺氧.大容量肺灌洗术是治疗此疾病的有效方法[1].

    作者:雷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C-反应蛋白水平观察

    目的 观察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疗效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方法 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者95例,观察患儿雾化吸入4天后治疗效果、总有效率及治疗过程中患儿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氧饱和度(SaO2)、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血清高敏CRP(hs-CRP)水平变化.结果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4天后,总有效率为97.9%,其疗效显著;雾化吸入后SaO2[(98.4±5.7)%]显著高于雾化吸入前[(81.9±5.1)%];治疗前外周血WBC及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外周血WBC及血清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外周血WBC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血清hs-CRP水平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是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有效方法,血清hs-CRP定量测定可作为病情观察及指导治疗的一项客观指标.

    作者:焦凤兰;杨文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治疗方法的分析

    目的 分析影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选择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两个不同专科监测中心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患者的治疗方法.结果 两组患者使用无创呼吸机分别为19.82%(67/338)、11.79%(23/195),手术27.51%(93/338)、41.53%(81/195),两个专科之间手术治疗病例数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未作任何治疗的分别为34.02%(115/338)、37.94(74/195).结论 采用何种治疗方法,与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经济状况、医生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

    作者:李成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治疗102例肺栓塞发生血小板减少8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栓塞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方法 对102例肺栓塞病人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过程中监测血小板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 102例肺栓塞病人经低分子肝素治疗后有8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结论 低分子肝素治疗肺栓塞时可诱发血小板减少.

    作者:何承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与异丙托溴铵对COPD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单剂量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与异丙托溴铵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静态肺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 26例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和异丙托溴铵后,进行静态肺功能测定.结果 14例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的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速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比值(FEV1/FVC)无明显的改变;深吸气量(IC)增加;12例吸入异丙托溴铵的患者,FEV1,FVC,FEV1/FVC无显著改变,呼气流速指标亦无显著改变但IC增加.结论 单剂量吸入复方异丙托溴铵能够显著改善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

    作者:吴浩;张海霞;颛孙永勋;李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美托洛尔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律失常是否需要联用β2-受体激动剂的研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常见,而其急性加重期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这也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其中,部分患者随肺心病治疗病情好转心律失常减少乃至消失,但仍有一些患者需要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由于慢性肺心病基础多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β-受体阻滯类抗心律失常药的选用一直存在争论和顾虑.我们采用小剂量美托洛尔及小剂量美托洛尔联用特布他林治疗肺心病心律失常进行观察,了解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任志明;李梦杰;王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BODE指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不但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20年COPD将成为全球第5大疾病负担和第3大死亡原因[1].

    作者:陈萌;郭爱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具有潜在危险的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以睡眠过程中频繁发生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为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寿命.国外报道OSAHS的患病率为2%~4%,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是多种全身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国内林其昌等[1]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推算人群中OSAHS患病率为4.78%.目前OSAHS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就OSAHS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彭裕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的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的以炎症为核心的多因素构成的慢性疾病,气流的不完全可逆受限为其特点,其发病过程中有复杂的炎症细胞及炎症因子参与,对症治疗被视为其主要治疗.Usery等[1]对近60年间COPD应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统计分析,发现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改善COPD患者肺功能及减少其发作次数有益,有控制炎症和减轻患者症状的作用.本文就白三烯(leukotrienes,LTs)对COPD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受体拮抗剂的治疗价值进行综述.

    作者:甄立娜;顾玉海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IL-9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呼吸炎症性疾病的关系

    众所周知,人体内有两种免疫应答类型,即先天性免疫应答(又名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又名特异性免疫应答),两者协调作用保护宿主免受病原体侵害,而辅助性T细胞是两者相互联接的桥梁.白细胞介素-9(IL-9)是由活化的辅助性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早由Uyttenhove等从活化的小鼠Th细胞系TUC2.15培养上清中分离得到,由于其在多个辅助性T细胞亚群都有表达及其与呼吸炎症性疾病的紧密联系而引起众多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IL-9 的结构、细胞来源、免疫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呼吸炎症性疾病关系做一简要综述.

    作者:轩伟霞;张建初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表面活性蛋白D与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 是一种多因素,以不可逆气流受限,肺气肿,痰液高分泌和全身炎症反应为特征的疾病,影响着全人类5%~8%的40岁以上的成年人,它每年导致约300万人死亡,直接或间接的医疗花费超过数十亿美元[1],到2020年,COPD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性因素,仅低于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因此,对其病因、诊治及预后评估进行深入的研究显得尤为迫切.

    作者:朱晓红;凌春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进展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一类无细胞壁、大小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可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Mp仅寄生于人类,人群对其普遍易感.Mp感染不但引起呼吸道症状,如支气管炎、肺炎(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首要病原学)等,而且25%感染患者易伴发神经、心血管、血液、免疫和皮肤等多系统损害.近些年来,Mp感染的病例日渐增多,特别是因Mp感染造成的死亡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对Mp感染的诊断一直缺乏令人满意的金标准.

    作者:苑鑫;刘又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外周T细胞淋巴瘤肺部转移1例诊治分析

    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异型 (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 not otherwise specified, PTCL-NOS) 属于侵袭性淋巴瘤,其在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和临床表现上都无特异性,总体预后较差.目前随着基因及分子生物学水平的深入研究,对PTCL-NOS的发病机制、预后因素及有效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都有了更新的认识.

    作者:张凌云;欧敏;孟激光;韩志海;冯华松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诊断和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 2例低分子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通过血细胞分析、凝血五项等检查,诊断为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结果 经给予停用低分子肝素及补充凝血因子等治疗,恢复良好.结论 低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少见症,临床医生应充分认识这一疾病的特点,并在临床中注意预防.

    作者:曾庆为;谢华;郑岩;马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1例多脏器结核病例的临床与实验室检验分析

    近年来,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结核病又呈现复燃的趋势.同时累及多脏器(多浆膜腔积液、脾脏、卵巢、子宫内膜)的病例非常少见,临床诊断困难.本文报道的是1例非常罕见的肺外结核,并不合并肺部病灶.一、资料与方法患者,女,48岁,从事勤杂工作.2011年06月02日因为消瘦,两月下降15公斤,轻度咳嗽伴活动后气喘就诊,门诊胸片提示:双侧大量胸腔积液.住院后,发现患者有午后低热,体温38.5℃,纳差.

    作者:陈丽;王新梅;陈卫花;张衍民;杜永亮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中心静脉导管引流并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62例分析

    目的 通过对比研究的方法探讨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胸腔内注射对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我科2008年10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126例,随机分为胸腔闭式引流注药组64例,常规穿刺组62例,对两组患者胸水引流量、胸膜肥厚及穿刺不良反应进行对比.结果 引流注药组胸水引流量多,胸腔积液消失时间短,胸膜肥厚及穿刺不良反应少,明显优于常规穿刺组.结论 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尿激酶胸腔内注射在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胸穿组.

    作者:许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石家庄市2007年~2010年肺结核病人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初诊肺结核病患者4783例和随访肺结核病患者5709例痰标本结果进行评价.方法 采用萋尼式染色法,按照<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痰涂片镜检质量保证手册>的要求进行.结果 对2007~2010年初诊的4783例肺结核病人进行的痰抗酸杆菌的检测,共检测涂阳806例,4年中平均痰涂片阳性检出率为16.85%,随访病人查痰总人数为5709,检出痰涂片阳性人数99,4年中平均涂片阳性检出率为1.83%.结论 肺结核病人痰结核杆菌涂片阳性检出率对结核病的监测和控制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桦;马立新;张青剑;苏志敏;孙家麟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变化和意义

    目的 观察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方法 检测124例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前组)患者、30例治疗后吸收好转期(治疗后组)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浆FIB和D-D水平,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结核性胸膜炎(治疗前组)患者血浆FIB和D-D水平升高,与治疗后组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核性胸膜炎患者治疗后组血浆FIB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血浆D-D仍较对照组升高(P<0.01).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血浆FIB和D-D水平变化与病情相关,可作为结核性胸膜炎诊断、监测疗效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作者:孙卫红;陈友轩;林镜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全肺灌洗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的围术期护理配合.方法 总结对37例肺泡蛋白沉积症93次全肺灌洗治疗的护理配合经验.结果 术中并发低氧32例次,术毕25例次更换气管导管机械通气支持4 h~24 h,术后呼吸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结论 围术期护理配合对治疗成败至关重要.

    作者:孙莉莉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两种皮肤消毒剂对气管切开处伤口的护理观察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皮肤消毒剂对气管切开处伤口的护理效果.方法 50例气管切开造口分为实验组(n=26)和对照组(n=24).实验组给予安多福(0.1% PVP-I)消毒气管切开处皮肤,对照组给予75%乙醇消毒,观察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处伤口情况.结果 实验组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0.1%安多福消毒是气管切开处良好的消毒剂.

    作者:孟云;张慧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不同方式给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氧合和营养摄入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方式给氧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氧合及营养素摄入的影响.方法 对55例COPD患者随机分组,不干预、进餐时连续鼻导管给氧或餐前面罩给氧半小时,连续监测三组就餐前后SpO2以及营养素摄入情况.结果 不干预组餐后SpO2低于餐前,进餐时间相对延长,营养物质摄入减少.进餐时连续鼻导管给氧及餐前半小时面罩给氧均能提高COPD患者的SpO2和营养素摄入,但连续鼻导管给氧后SpO2幅度变化明显优于餐前面罩给氧(P<0.05),但两者营养素摄入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 重度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可能与患者进餐后发生的缺氧、低氧血症有关,进餐时连续鼻导管给氧及餐前面罩给氧均可以提高COPD患者进餐时的氧合,提高营养素摄入.

    作者:沈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甲型H1N1流感社区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甲型H1N1流感是由A/H1N1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人群普遍易感[1].通过健康教育,使人们掌握甲型H1N1流感的预防知识,本文选择2011年1~3月对襄阳市樊城区万户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站)的留观发热病人和辖区居民两类人员进行甲型H1N1流感知识的健康教育,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家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症状观察与护理

    目的 探讨儿童结核性脑膜炎(结脑)临床症状的观察与护理.方法 分析3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例死亡,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4例,好转25例.结论 细致周到的临床症状观察和护理,及时反馈患儿病情变化、尽早采取相关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谈春芳;彭胜利;罗琼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ABLE引流管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ABLE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ABLE引流管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32例(治疗组),并与中心静脉导管组(对照组)在基本临床资料、疗效、并发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总治愈率上无统计学差别(P>0.05),ABLE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肺复张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P<0.05).结论 应用ABLE引流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操作安全简便,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93例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分析影响临床诊断正确率及肺活检术并发症的因素.结果 93例患者中有90例得到明确的病理学诊断,临床诊断正确率为96.67%.病灶离胸膜距离≤5 cm和>5 cm的肺出血发生率分别是1.67%和1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诊断正确率高,并发症以气胸和肺出血为主,肺出血发生率随病灶离胸膜距离的增加而增高,其安全性较高.

    作者:蒙冲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68例原发型肺结核的CT分析

    目的 分析原发型肺结核的CT表现,以探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68例原发型肺结核患者进行CT扫描,所有病例皆经临床诊断证实.结果 单纯纵隔淋巴结肿大者 11例,单纯肺门增大者25例,纵隔淋巴结肿大伴肺门增大者33例,合并肺内病灶21例,表现为典型的原发综合征者11例.结论 CT明显提高了原发型肺结核的诊断正确率.

    作者:谭刚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双腔支气管导管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双腔支气管导管在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112例择期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比较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的差异.结果 112例患者双腔支气管导管平均插管时间163.2±15.4 s,一次插管成功91例(81.3%);108例患者术中肺萎陷满意,术野显露良好,4例患者经患侧负压吸引后方达到满意效果;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HR、SBP、DBP、MAP、pH、PaO2、PaCO2和SpO2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的HR、SBP、DBP和MAP显著低于术前和术后(P<0.05),PaCO2显著高于术前和术后(P<0.05),而pH、PaO2和SpO2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过程中没有因麻醉原因而中断手术,术中无低氧血症发生,术后无患者因呼吸衰竭再次插管,术后并发症有声音嘶哑32例(28.6%),咽喉痛45例(40.2%).结论 双腔支气管导管可为电视胸腔镜手术提供良好手术视野,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肺隔离方法.

    作者:陈钢;张宇翔;丁浩;杨志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闭合性气胸用深静脉留置针行闭式引流与胸穿抽气的疗效比较

    目的 观察两种方法治疗闭合性气胸的疗效.方法 一组用深静脉留置针穿刺引流,共38例,另一组用常规胸穿抽气治疗,据胸片及体征情况每1~2天抽气一次,共40例.观察两组经治疗7天内的治愈率、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用深静脉留置针引流组引流7天内治愈35例,治愈比35/38,且治愈的35例病人均是引流5天内(含5天)治愈.常规胸穿抽气组7天内治愈36例,治愈比36/40,其中5天内(含5天)治愈23例(23/40),两组病例7天总治愈率对比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5天治愈率对比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静脉留置针引流组发生11例共15次管腔阻塞和引流不畅,胸穿抽气组出现胸膜反应1例.结论 深静脉留置针代行胸腔闭式引流以及常规胸腔穿刺,均可以治愈大多数自发性闭合性气胸病人.

    作者:谈杰;李朝娟;顾峰;肖庆龄;朱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纵隔成熟性畸胎瘤临床病理分析

    病例报告一、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2岁,因左侧胸背部胀感7~8年,胸痛10月余于2005年10月4日入院.患者7-8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左侧胸背胀感,无疼痛,未予重视,当时未做特殊处理,本次予10天前无明显诱因下感左侧胸痛,呈持续性胀痛,左侧卧位时明显,与呼吸无关,当时发热2天,遂来我院,查CT示:左上纵隔囊肿.

    作者:高福平;魏谨;朱有珍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微波辅助治疗脑卒中后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微波辅助治疗脑卒中后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SAP患者按时间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护理基础上,同时给予微波治疗仪辅助治疗.结果 试验组肺部感染评分(CPIS)较对照组下降快,治疗第5天两组间结果即有显著性差异(P<0.05),第10天两组间结果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病情缓解44例,未愈1例,对照组病情缓解40例,未愈8例,两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波用于辅助治疗脑卒中后肺炎效果明显,对卒中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齐志华;梁俊华;吴冬云;王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原发性肺癌合并自发性气胸7例临床分析

    肺癌合并自发性气胸较少见,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0.65~1.13%[1,2],气胸可发生于肺癌确诊之前,也可发生于其后,易误诊为单纯气胸,致忽略基础病变而延误诊治.为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和治疗.现报告7例如下.

    作者:麦转英;阮旭东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胸腔置管引流及博莱霉素与白介素Ⅱ腔内给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目的 应用胸腔置管引流联合局部给药的方法治疗恶性胸腔积液,观察其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予改良中心静脉导管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待胸水放尽后胸腔内注入药物.A组注入博莱霉素1 mg/kg+生理盐水40 ml与白介素Ⅱ200万u+生理盐水40 ml,B组注入博莱霉素1 mg/kg+生理盐水40 ml,C组注入白介素Ⅱ200万u+生理盐水40 ml.每周注药1次,至少2~3周.结果 A、B、C三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6%、63.2%、61.1%.副反应相似.结论 胸腔置管引流并给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方法安全、易行、简便,不良反应小,博莱霉素与白介素Ⅱ联用能有效预防恶性胸腔积液再发生,对缓解病情具有积极作用,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葛艳;杨志芸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肺癌与冠心病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初步探讨肺癌的发病与冠心病的关系,明确冠心病在肺癌预后上的临床意义.方法 统计我院2005~2008年诊治的共计1023例肺癌患者,其中238例合并冠心病,分别进行年龄和性别的分层分析.选取仅进行过4~6周期一线标准方案化疗的Ⅳ期鳞癌病人83例,分为肺癌组(62例)和肺癌合并冠心病组(21例)进行随访,将总生存期定为评价指标.结果 肺癌合并冠心病的百分率为23.26%,肺癌组及肺癌合并冠心病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3个月和12.5个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冠心病为肺癌的常见合并症,对肺癌预后无明显影响.

    作者:韩锁利;张双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23例周围型肺癌侵犯胸壁的外科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周围型肺癌侵犯胸壁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23例周围型肺癌侵犯胸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均给予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本组2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肺部分切除术19例,肺全部切除术4例;其中联合整块胸壁切除术15例,肋骨部分切除术4例,胸膜重建术3例,上腔静脉部分切除术1例,心包部分切除术1例.本组患者1年生存率为91.3%(21/23),3年生存率为65.2%(15/23),5年生存率为30.4%(7/23).结论 采用外科手术治疗周围型肺癌侵犯胸壁效果较佳,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姚立中;朱秉智;庄敏;吴月敏;董建春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COX-2基因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COX-2基因 mRNA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两步法RT-PCR技术检测83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和24例支良性非癌肺组织中COX-2 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83例肺癌组织中检测出44例(53.01%)阳性,24例非癌肺组织中检测出2例(8.33%)阳性,其中在腺癌表达率67.31%显著高于鳞癌表达率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率(65.85%)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2.86%)(P=0.036).低分化组中表达率(85.00%)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表达率(55.56%)(P=0.018).结论 COX-2基因在肺癌组织与非癌肺组织中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COX-2 表达与肺癌病理类型密切相关,揭示了COX-2 可以作为判断病情和预后评价的指标.

    作者:陈怡文;龚享文;刘春云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成人肺原发综合症11例误诊分析

    肺原发综合症占肺结核的10%左右,以儿童为多见[1].近年来由于儿童结核预防措施的普及、流动人口的增加以及糖尿病、免疫力低下等人群,使原发型肺结核在成人显得易感性增加,更为常见.随着CT检查的普及,成人肺部原发病灶与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同时存在的状况经常可见,其影像表现与肺癌极其相似,很容易误诊.本文收集我院近10年来临床误诊为肺癌的成人肺原发综合症11例,重点分析临床资料,以期进一步提高成人肺原发综合症的认识.

    作者:王国庆;章从金;王辉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可予宁预防初治继发型肺结核肝损害

    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中,药物肝损害是较常见的一种副作用,而在抗结核短程化疗方案中,发生药物性肝损害更多,严重影响了病人的治疗,也是结核病患者中断治疗的常见原因.为了找到迅速恢复肝功能,保证肺结核病人顺利完成疗程的有效药物,我们对102例正在治疗初治新发活动性肺结核病人,应用可予宁和护肝片来预防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损害的发生,现报告如下:

    作者:成晓曼;李华;王立春;邹秀梅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入住RICU患者下呼吸道常见致病菌种类及耐药性监测

    呼吸重症监护病区(RICU)主要收治各种病因导致的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有创操作的开展,中心静脉导管的留置,肠内营养,加上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故各种机会菌感染易发生,而下呼吸道是常见的感染部位.目前ICU的感染细菌构成比及耐药性在不断发生变化[1],给临床诊疗、医院感染控制工作带来了不少难度,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变得尤其重要.

    作者:秦辉;黄捷晖;蒯守刚;钟亚君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56份结核杆菌涂片与培养的对比分析

    目的 通过分析涂片与培养的结果,结核杆菌培养对诊断结核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 萋尼氏抗酸染色镜检和改良罗氏(L-J)培养.结果 痰涂片阳性率为26.78%,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为30.35%.结论 结核杆菌培养敏感性优于涂片法.

    作者:李艳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超敏C反应蛋白在AECOPD抗菌治疗前后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

    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多为老年人,常伴免疫功能低下及营养不良,在急性加重期细菌感染时血白细胞往往不高,缺乏敏感的实验室检查手段,诊断及抗菌治疗疗程常常依赖医生对患者临床症状变化的主观判断.国内外诸多文献将C 反应蛋白(CRP) 誉为炎症标志物,认为其可及时反应炎症的消长.本文通过分析50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治疗前后超敏C 反应蛋(hs-CRP)变化特点,探讨hs-CRP在AECOPD诊治过程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彭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痰涂片阴性活动性肺结核支气管镜灌洗液结核菌培养结果分析

    为了提高涂阴肺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将本院自2010年6月~2011年4月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55例涂阴肺结核患者的支气管镜灌洗液及痰培养结果进行分析.临床资料一、男,40人,年龄16~82岁,中位数54岁;女15人,年龄23~79岁,中位数49岁;男女比例3.79:1.

    作者:温建水;张卫东;穆丽萍;徐洪波 刊期: 2012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