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索双源CT图像重建技术在无滑脱型腰椎峡部裂( LSWS)诊断中的技术优势及临床价值。方法收集LSWS患者36例,均应用双源CT进行扫描,其中18例患者进行了X线摄片(包括腰椎正侧位及双斜位)。同时对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 MPR)、容积显示技术( VR)及曲面重建( CPR)等图像重建方式,观察各种图像重建方式对LSWS的显示情况,计算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X线摄片共发现LSWS患者7例,双源CT发现全部36例LSWS患者,其显示率分别为38.9%及100.0%;36例LSWS患者共发现71处LSWS,双侧腰椎峡部裂35例,单侧腰椎峡部裂1例;在各种图像重建方式中,CPR和任意切割VR对LSWS的显示率高,为100.0%。 LSWS的X表现:腰椎峡部局部变细,结构紊乱,骨皮质不连续;CT表现:腰椎峡部见清晰线状低密度影,部分可见断端硬化及碎骨片。结论双源CT及图像处理技术在LSWS诊断中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及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是防止LSWS漏诊误诊的关键,可以作为筛选及确诊LSWS的首选检查方式。
作者:毛锡金;翟峰;杨青霖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镇静麻醉对高血压患者麻醉诱导期心率变异性( HRV )的影响。方法对高血压合并胆囊炎准备行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50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右美托咪啶组(A组)25例,对照组(B组)25例。记录两组术前(T0)、术始(T1)、术中10 min(T2)、术中30 min(T3)、术毕(T4)低频功率标准化值(Lfnu)、低频/高频比值(LF/HF)、总频率(TP)等HPV值的变化。结果 A组在T2~T4时的Lfnu[(66.3±7.8),(64.5±6.0,65.3±6.5)]、LF/HF[(1.9±0.7),(1.7±0.5,1.7±0.8)]、TP [(2283±472),(2197±310),(2108±256)]值均低于T0时和B组,具有统计学意义(tLFnu=5.16、4.15、4.40,tLF/HF=4.55、4.24、3.49,tTP=3.27、1.71、0.96,均P<0.05)。两组各时间点HFnu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镇静对高血压患者全麻诱导期的心率变异性影响较小,可显著降低手术刺激对自主神经系统与血流动力学的危害。
作者:杨开兰;王艳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非高血脂状态下进行强化治疗后的临床心血管事件,提出早期强化降脂的必要性。方法选择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24例,入院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C(LDL-C<3.36 mmol/L),将其随机分为他汀组176例(瑞舒伐他汀10 mg/d)和对照组148例,所有患者均经过强化降糖、抗血小板、抗心肌缺血、戒烟、调整饮食、加强运动等冠心病二级预防治疗,必要时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或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随访(13±6)个月,观察指标:空腹血糖、LDL-C、高敏C反应蛋白及临床心血管事件(心脏性猝死、再发心绞痛及靶血管重建等)。结果他汀组患者空腹血糖、LDL-C及hs-CRP均显著比对照组降低[血糖:(5.3±0.9) mmol/L 与(6.7±1.2) mmol/L,P=0.042;LDL-C:(1.7±0.6)mmol/L与(3.9±1.6)mmol/L,t=-2.36,P<0.01;hs-CRP:(1.4±0.5)mmol/L与(3.8±1.2)mg/L,t=-2.48,P<0.01,临床心血管事件(15.6%与37.1%),χ2=4.78,P=0.032。结论应该早期强化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降脂治疗,即使血脂不高,可以显著降低临床心血管事件。
作者:吴胜志;史小克;朱若佩;陈益飞;廖飞雪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婴幼儿反复喘息性疾病中的诊治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3例反复喘息且常规平喘治疗效果欠佳的婴幼儿的临床资料、纤维支气管镜等辅助检查以及治疗情况。根据患儿年龄分为0~1岁组(114例),>1~3岁组(89例),并分析比较两组病因分布有无差异。结果在203例患儿中,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明确诊断的有163例,其中0~1岁组94例,>1~3岁组69例,占总病例的80.3%。在0~1岁组中,主要病变为炎症表现的有39例(41.5%),气道软化35例(37.2%),先天性狭窄11例(11.7%),异物5例,管外压迫4例;在>1~3岁组中,主要病变为炎症表现的有43例(62.3%),气道软化11例(15.9%),先天性狭窄4例(5.8%),异物10例,管外压迫1例。0~1岁组先天性疾病(包括气道软化及狭窄)的比例高,其次是炎症,异物比例较少;而>1~3岁组炎症的比例高,其次是气道软化及狭窄,异物较0~1岁组高。结论常规平喘治疗效果欠佳的婴幼儿反复喘息性疾病的主要原因有炎症、气道软化、气道狭窄及异物等;纤维支气管镜在婴幼儿喘息病例诊疗及鉴别诊断中有的重要作用。
作者:江进平;黄先玫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宫腔纱条填塞术在处理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止血效果。方法选择剖宫产术中因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72例,采用无菌纱条紧密填塞宫腔止血(填塞组)。另选同期因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经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43例,行B-Lynch缝合法止血(缝合组)。比较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即刻止血率。结果填塞组手术时间(68±4)min,出血量(1070±42)mL,即刻止血率95%。缝合组手术时间(73±5)min,出血量(1245±56)mL,即刻止血率82%。两组即刻止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3,P>0.05)。两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腔纱条填塞术在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患者的治疗中,具有操作简单迅速,止血效果确切,术后取出体内无异物。
作者:宋锐;戴国亮;徐少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老年人吸入性肺炎的肺部X线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根据吸入性肺炎诊断标准,选取96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所有患者均摄取胸部正侧位片,患者不能站立者,摄胸部仰卧前后位及侧位片,观察所有患者的X线特点及结果分析。结果胸部X线的病灶部位分布以同时累及两肺下叶者为多,占39.6%,24例累及右肺下叶,19例累及左肺下叶,总计病灶分布于肺下叶者达84.4%。病变形态以肺纹理粗乱、模糊伴小斑片状影为主,两者相加占77.1%,表现为支气管肺炎的特点。此外肺不张或肺含气不良占11.5%,条索状、网织状伴点状影占10.4%。结论虽然老年人吸入性肺炎X线表现尚缺乏一定的特异性,但仍然是诊断肺部感染的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
作者:柳向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出生24 h内行早期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与出生72 h后行晚期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出生24 h内输注氨基酸(初始量1 g· kg -1· d-1)与脂肪乳(初始量0.5~1.0 g· kg-1· d-1),对照组出生72 h后予氨基酸(初始量0.5 g· kg -1· d-1)和脂肪乳(初始量0.5~1.0 g· kg-1· d-1), PN期间适情给予肠内喂养,记录并对比两组患儿出生7 d后体质量、肝肾功能、血脂、血糖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理化指标变化:两组早产儿出生7 d后理化指标均较之出生后明显提高(治疗组t=2.169、5.963、11.773、5.920、5.870、8.998、2.076,对照组t=1.755、2.610、9.255、4.697、4.062、7.489、2.042,均P<0.05)。(2)并发症比较:患儿高胆红素血症血症、胆汁淤积、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15、0.235、0.173、0.190,均P>0.05)。结论在氨基酸、脂肪乳初始量分别为1 g· kg-1· d-1、0.5~1.0 g· kg-1· d-1前提下,早期PN较之晚期PN更能改善早产低体质量儿的营养状况,两者临床安全性相近;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可考虑在出生24 h内给予氨基酸、脂肪乳的摄入。
作者:徐晓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芪白平肺胶囊中阿魏酸含量的方法,同时比较两种方法(水提和半仿生提取)提取芪白平肺胶囊中阿魏酸含量的有效性。方法采用 Welch Materials-C18(250 mm ×4.6 mm,5 mm)为色谱柱;以甲醇0.1%醋酸(33.67)混合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321 nm。结果阿魏酸组与其它组分离良好,浓度在(0.0134~0.1340)m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8(n=6),平均加样回收率(n=6)为98.93%,相对标准差(RSD)为0.53%。结论该法简单,快速,灵敏度高,能够用于阿魏酸的含量测定,用SBE法提取芪白平肺胶囊阿魏酸含量优于 WE法提取。
作者:孟楣;张贺;魏良兵;王晓玉;李茜茜;李泽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HIE患儿68例随机分为四组:对照组、神经节苷脂组、高压氧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神经节苷脂组和高压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神经节苷脂或高压氧舱治疗,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神经节苷脂和高压氧舱联合治疗。比较各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885,P<0.05),神经节苷脂组和高压氧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略有提高,但无统计学意义。各治疗组患儿在治疗10 d和20 d的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10 d:t=9.451,P<0.05;20 d:t=12.83,P<0.05),且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单用神经节苷脂和高压氧舱组(10 d:t=3.755,P<0.05;20 d:t=3.533,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和高压氧舱两者联合用于HIE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是临床治疗HIE的理想措施之一。
作者:黄素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治疗中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对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患者31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出血部位主要是鼻腔上部的中鼻甲前端对应的鼻中隔面与嗅裂区,其次是鼻腔后部的中鼻甲后端与中鼻道、下鼻甲后端与下鼻道,鼻腔前部的鼻中隔利特尔区出血较少。经鼻内镜下射频止血或膨胀海绵区域性填塞治疗后,治愈3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9.4%。随访3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对于中老年人顽固性鼻出血,经鼻内镜下射频止血或膨胀海绵区域性填塞治疗,方法简单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章流;方佳玲;彭俊荣;陈孝仲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宫颈癌冷刀锥切手术后生育能力及妊娠结局情况。方法收集有生育需求的宫颈癌患者44例,按不同手术方式分冷刀锥切手术23例(观察组)和根治性子宫颈切除手术21例(对照组),随访两组妊娠情况、分娩情况和围生儿情况。结果妊娠情况比较:对照组妊娠15例,妊娠率71.43%,观察组19例,妊娠率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54, P =0.002);分娩情况比较:对照组流产2例(13.33%),剖宫产4例(30.77%),阴道分娩9例(69.23%),平均产程(8.1±1.6) h;观察组流产3例(15.79%),剖宫产6例(37.50%),阴道分娩10例(62.50%),平均产程(7.9±1.5)h;两组比较:χ2分别为1.62、19.654、9.654、0.984;P值分别为0.095、0.000、0.000、0.684。围生儿情况比较:对照组早产2例,胎膜早破1例,出生体质量(3.27±1.15)kg,观察组早产3例,胎膜早破1例,出生体质量(2.81±0.96)kg,两组比较:P值均<0.01。结论与根治术治疗相比,冷刀锥切术术后妊娠率高,剖宫产率高。
作者: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早发性乳腺癌(EOBC)的超声声像图表现特点,探讨超声对EOBC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年龄小于35岁的60例EOBC患者为观察组,年龄大于35岁的乳腺癌患者50例为对照组,两组均行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60例EOBC患者有59例术前超声诊断为乳腺癌,1例误诊为乳腺炎性假瘤。浸润性导管癌、小叶癌、导管内癌的超声多表现为直接征象,髓样癌多表现为间接征象。观察组与对照组乳腺癌患者均以团块型为主,分别占到72.9%和8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93,P<0.05)。两组彩色多普勒血流丰富程度、病灶形态、边界清晰度、有无高回声晕、钙化灶和毛刺征或蟹足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内部回声不均匀、后方衰减程度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EOBC患者癌灶前后径和纵横之比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20、9.285,P<0.05);横径明显高于对照组(t=34.962,P<0.05)。结论早发性乳腺癌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具有横径大而纵横比小、多见内部回声不均匀及后方衰减较少的特征性表现,对筛查年轻女性乳腺癌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钟小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的患者扩散加权成像( DWI)特点及其与放化疗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以26例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放化疗前后进行常规磁共振扫描和DWI检查。记录肿瘤的基线特点包括复发部位、大体肿瘤体积、坏死区和ADC值,勾画扩散受限局灶作为一个单独的ROI并测量ADC值。按完全反应( CR组)、部分反应( PR组)分组,比较组间的影像学特点。结果12例为CR组,14例为PR组。部分反应患者放化疗后的ADC值显著高于放化疗前的ADC值。与CR组相比,PR组患者具有更大的大体肿瘤体积、更高的ADC值和更多的扩散受限局灶,而复发类型、坏死区域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应用DWI获得的ADC值和扩散受限局灶有助于判断宫颈癌复发癌灶对放化疗的反应,这有助于临床医师早期预测治疗效果,对于合理制定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章顺壮;马周鹏;苗永兴;周建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拉氏普罗威登斯菌感染状况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选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39例拉氏普罗威登斯菌感染病例的抗生素耐药性分析。结果39例拉氏普罗威登斯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敏感率分别为87.2%、64.1%。结论拉氏普罗威登斯菌感染病例首选亚胺培南,也可试用阿米卡星。
作者:陈海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胱抑素C(Cys C)的表达与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60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合并肾功能损害患者作为观察组,4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且未出现肾功能损害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肾功能指标和Cys C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肾功能Ⅰ、Ⅱ级亚组患者的 Scr[(62.31±8.85)μmol/L、(63.58±8.01)μmol/L]、Urea 水平[(4.66±0.77)μmol/L、(4.71±0.82)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ys C水平明显升高且表现肾功能Ⅰ级亚组[(1.03±0.21)mg/L]<Ⅱ级亚组[(1.38±0.28)mg/L]<Ⅲ级亚组[(1.71±0.35)mg/L]<Ⅳ级亚组[(1.97±0.41) mg/L];胱抑素C水平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呈负相关,与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Cys C水平与肾功能密切相关并且能够早期反映肾功能损害,其含量越高、肾功能越差。
作者:隋建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索婴幼儿生长发育与家庭喂养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所选的516例研究对象按一般人口统计学信息调查,并在18、24月龄进行身高、体质量、头围、胸围的测量和对喂养行为进行评价。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1)喂养行为得分与婴幼儿体格发育指标呈正相关,(2)婴幼儿18月龄时体质量、头围、24月龄时身长与喂养行为评分呈显著相关(P<0.05)。(3)食物的制备与婴幼儿18月龄时体质量具有显著相关性( P<0.05);婴幼儿行为在18月龄时与婴幼儿本身的身长、体质量、头围、胸围均显著相关;24月龄时与其胸围显著相关(P<0.05);婴幼儿的喂养环境在18月龄时与其身长、体质量、头围均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良好的家庭喂养行为对婴幼儿的体格发育具有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
作者:刘金婵;罗艳;陈亮;王燕;邵子瑜;李李;胡传来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病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1377例,观察心血管并发症与心肺功能、年龄、手术方式的关系。结果术中、术后心血管并发症112例,发生率为8.1%。其中心律失常多发。老年组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18.7%,较一般组显著偏高(χ2=93.100,P<0.05)。术前心肺功能异常的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20.2%,较心肺功能正常组(3.8%)显著偏高(χ2=82.167,P<0.05)。弓上吻合术式组术后发生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术式组(χ2=60.063,P<0.05)。结论术前、术中对患者应用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和心电监护等技术检测患者心电异常反应,并能够及时对围手术期心血管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干预,可以积极改善患者血液流变性,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鄂小青;薛恒川;朱阳春;朱秀梅;王锦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硬镜急诊输尿管碎石临床急诊应用输尿管硬镜碎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输尿管结石急性发作50例,采用急诊输尿管硬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治疗。结果一期碎石取石47例,3例后经B超引导体外碎石击碎。结论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急性发作的输尿管结石具有安全可靠,损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的优点。
作者:李海立;杨立军;张满祥;齐善明;刘新;王小亮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对预测胎儿地中海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产前检查夫妻双方为轻型或中间型地中海贫血患者90例的单胎孕妇为观察对象,同时选取同期接受多普勒超声检查的夫妻双方均无地中海贫血基因的单胎孕妇作对照组,统计两组孕妇在(22.0±3.0)孕周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结果重型地中海贫血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平均为(52.06±11.03)cm/s,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8.20,P<0.01),而重型地中海贫血胎儿博动指数、阻力指数及S/D与对照组相比,χ2分别为1.35、0.49、0.91,P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轻型与中间型地中海贫血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峰值速度与对照组相比,χ2分别为1.63、5.79,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普勒超声测量胎儿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预测地中海贫血有效、可靠、无创、可重复,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罗琴音;李茂谊;吴玉花;张政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调查任丘市2010-2012年手足口病的流行现状以及流行特征。方法收集任丘市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10-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统计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3年中任丘市共发生手足口病病例12293例,重症病例数735例,发病数和重症病例数逐年增高,2012年发病数高,2009年发病数低(r=0.47,P<0.05);发病有明显季节性,6、7、8月份为高峰;发病以聚集性儿童居多;重症病例发生率5.98%,2012年和2011年均高于2010年(r =0.43,0.39,P <0.05);2010年和2011年疫情以肠道病毒CoxA 16为主要病毒株,2012年以EV 71病毒为主。结论任丘市手足口病发病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并呈季节性变化,以聚集性儿童为主,2010年和2011年以CoxA 16病毒株为主,2012年以EV 71病毒株为主。
作者:刘立亚;宏伟;吴华峰;杜秀玲;万志军;左爱平;陈策;马良;张桂云;王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脑梗死( CI)患者血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与血脂水平、梗死面积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老年女性CI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150例健康老年女性作为对照组,测定性激素、血脂,利用CT测定新发病灶的数量和各病灶的大面积。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雌二醇(E2)(84.32±34.16)pmol/L、甘油三酯(TG)(2.11±0.85)mmol/L、低密度脂蛋白(LDL)(4.12±1.17)mmol/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0.87±0.43)mmol/L,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3.88、6.91、9.98,均P<0.05)。同时在多灶型CI中,血清E2、TG和LDL水平较单灶型C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3.08、2.47,均P<0.05);血清胆固醇(Chol)、HDL水平较单灶型CI降低,梗死面积较单灶型CI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3.01、13.43,均P<0.05)。结论老年女性CI患者性激素E2的升高不仅是一种应激反应,而且可能通过影响血脂代谢的机制,缩小梗死的面积。
作者:张慧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止吐膏穴位贴敷预防肿瘤化疗后呕吐的效果。方法将98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治疗组采用穴位贴敷结合静脉注射昂丹司琼治疗,对照组单纯静脉注射昂丹司琼治疗,观察两组预防化疗后呕吐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化疗后呕吐总有效控制率为93.9%,对照组为79.6%,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吐膏穴位敷贴联合静脉注射昂丹司琼预防化疗后呕吐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敏;彭莉;傅敏;胡陵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 COPD 和支气管哮喘患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的肺功能时间变化趋势。方法选择35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哮喘组)和61例COPD患者( COPD组)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吸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采用全自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吸入前、吸入后5 min、吸入后10 min、吸入后20 min、吸入后30 min的肺功能指标,包括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预计值%、用力肺活量FVC、一秒率FEV1/FVC、深吸气量( IC)、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 F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 FEF50%)、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 FEF75%)。结果哮喘组治疗后5 min、10 min、20 min、30 min FEV1、FVC、FEV1/预计值、FEV1/FVC、IC、FEF25%、FEF50%、FEF75%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呈进行性增加趋势, COPD组治疗后5 min、10 min、20 min、30 min FEV1、FVC 、FEV1/预计值、IC、FEF25%、FEF50%、FEF75%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FEV1/FVC和FEF25%在10 min、30 min有所下降,且FEV1/FVC下降至接近治疗前水平,其他指标呈进行性增加趋势,哮喘的FEV1、IC、FEF25%、FEF50%、FEF75%等肺功能改善情况优于COPD组,哮喘与COPD患者的ΔFVC改善程度明显优于ΔFEV1、ΔIC。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中重度COPD和支气管哮喘均可短时间改善肺功能指标,哮喘患者肺功能指标改善均呈进行性增加趋势,哮喘的肺功能改变程度优于COPD。
作者:杨泽辉;陈晓东;张强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应用孟鲁司特联合小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 CVA)的疗效。方法选取CVA患者84例,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治疗,并于必要时使用β2受体激动剂。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孟鲁司特。并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以及各项肺功能指标。结果对照组单用糖皮质激素的总有效率为73.8%,观察组联合用药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46,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的肺功能相比于对照组有显著提高(t=2.873,P<0.05)。结论孟鲁司特联合小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能有效的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可以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毛姣红;张红兵;黄丽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降糖活血方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54例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单纯随机抽样原则平均分为对照组27例与治疗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降糖活血方。观察两组总有效率、血浆糖化血红蛋白,并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中文版以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MoCA)对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37%(χ2=4.358,P<0.05);治疗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MSE及MoCA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降糖活血方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疗效肯定,有助于患者认知能力的恢复。
作者:施婵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腺性膀胱炎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病理证实为腺性膀胱炎的CT影像学及临床资料。结果 CT显示9例腺性膀胱炎病变中,位于膀胱三角区5例,右前壁1例,左后壁2例,弥漫性病变1例。 CT表现为肿块型8例,病变范围局限(部分病灶可伴有囊性变),仅1例表现为膀胱壁的较广泛增厚。病灶增强前后CT值分别为14.0~45.0 HU、25.0~62.0 HU。结论对腺性膀胱炎CT检查敏感性较高,有一定的特征性和诊断价值。
作者:陶毅;陈广颖;王晓茹;刘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了解余姚市尘肺患者生存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尘肺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余姚市尘肺病患者作为病例组,非尘肺病者作为对照组,应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表简表》( WHOQOL-BREF)、《St George′s呼吸问卷》( SGRQ)和自制问卷进行调查。结果病例组社会关系(53.16±13.74)分、心理健康(50.09±12.93)分、环境(46.21±12.05)分和躯体健康(42.94±11.46)分,得分均低于对照组。病例组活动受限(66.43±18.17)分、呼吸症状(62.77±17.35)分和疾病影响(58.12±15.92)分,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每增加1岁,尘肺患者的WHOQOL-BREF总得分下降0.274分,而SCRQ得分增高0.268分;尘肺患者接尘工龄每增加1年,WHOQOL-BREF总得分下降0.237分,SGRQ增高0.301分。此外,家庭人均收入、Covinsky同病得分、尘肺分期也是尘肺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余姚市尘肺病患者生存质量较低,其影响因素为年龄、接尘工龄、家庭人均收入。
作者:胡向前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孕妇细菌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选择孕妇细菌性阴道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乳酸菌阴道胶囊阴道放置,每晚1枚,连用10 d。对照组患者予以甲硝唑片阴道放置,每晚1枚,连用10 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1周的临床疗效和随访6个月后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16,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3例,对照组复发12例。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9.53,P<0.01)。结论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孕妇细菌性阴道炎疗效较确切,能明显降低复发率,具有治疗和预防孕妇细菌性阴道炎复发的作用。
作者:杨美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对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方法206例拟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3例,对照组103例,观察组采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对照组采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测定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N末端B型脑钠肽(NT-proBNP)和肺功能。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LVEF均有明显降低,并且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2.659,P<0.05),两组LVEDD和NT-proBNP术后均有明显升高,并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t=3.226、2.726,均P<0.05)。术后两组的肺功能均有明显降低,与观察组比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t=2.620、2.094、3.016,均P<0.05)。结论非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手术不仅创伤小,而且对心、肺影响小。
作者:佟春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空洞型肺结核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 CD4+CD25+FoxP3+)的改变。方法选择13例空洞型肺结核患者,在手术治疗前、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6个月,分别抽取外周血,采用多色荧光抗体标记,多参数流式细胞似检测CD4+CD25highT细胞及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同时抽取10例健康者外周血与之对照。结果(1)空洞型肺结核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健康者(P<0.01);CD4+CD25+T细胞,CD4+CD25highT细胞及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P<0.01);术后6个月,CD4+CD25highT细胞及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与健康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手术前比较,空洞型结核病患者行手术治疗后1个月和6个月,CD4+,CD4+CD25high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6个月后CD4+CD25high T细胞及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CD4+CD25highT细胞与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之间存在高度正相关性(r=0.878,P<0.01)。结论空洞型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有效手术治疗后明显下降,CD4+CD25+FoxP3+T细胞增殖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的诱导刺激有关,且其表达水平可能与结核分枝杆菌的菌量负荷有关。
作者:吴映娥;彭文光;吴清花;郑高哲;林诗杨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伊托必利和埃索美拉唑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功能性胃肠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消化科常规治疗,使用伊托必利和埃索美拉唑,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黛力新,比较各组治疗前后患者消化道症状积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治疗后消化道症状积分评分明显降低,症状缓解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伊托必利和埃索美拉唑联合黛力新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比伊托必利和埃索美拉唑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常红;王银章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 Cys C)与尿N-乙酰-β-D氨基葡糖苷酶( NAG)在老年人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表达。方法将127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糖尿病1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2组)、糖尿病肾病组(糖尿病3组),另选取38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对照组)。检测血清Cys C、肌酐(Scr)浓度,比色法测定人体尿NAG活性,检测白蛋白排泄率(UAER/24 h)。结果 Cys C、尿NAG、Scr、UAER/24 h分别在四组中呈递增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血清Cys C、尿NAG分别与Scr、UAER/24 h均呈正相关。 Cys C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诊断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6.8%、76.1%、97.8%;NAG分别为83.5%、71.7%、95.6%。结论血清Cys C和尿NAG水平能敏感地反映老年人糖尿病早期肾损害,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 GFR)的理想指标。
作者:张华;陈旭义;杨波;张明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应用椎弓根内固定同时一期后路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段骨折22例,对其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后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恢复满意,随访未发生椎体高度和生理弧度丢失,无内固定松动、感染及医源性神经损伤,术后一年植骨获得骨性融合。结论椎弓根内固定同时一期后路植骨融合手术安全,固定牢靠,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手段。
作者:方成;王怀波;江涛;李一奇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早期(学龄前期)手术、麻醉对鼾症(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患儿智力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3~6岁OSAHS患儿40例,行全身麻醉手术治疗(观察组)。同时选择无手术麻醉史的正常健康儿童40例(对照组),根据每例儿童的性别、年龄、父母文化程度与职业、社会经济状况、教育背景等影响智力发育的主要因素作为匹配条件,采用张厚粲教授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 R)-第四版中文版( WISC-IV)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总智商、言语理解指数、知觉推理指数、工作记忆指数和加工速度指数、一般能力指数、认知熟练指数比较。及智力内部结构四指数之间相互比较两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智力内部结构(言语理解工作记忆)比较,两组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1, P<0.05)。结论 OSAHS早期手术麻醉对其学龄期的智力发育无明显的影响,但是其智力内部结构有临床差异,全身麻醉药对小儿的脑发育、脑功能是否有影响要引起重视。
作者:覃兴龙;蓝雨雁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颅脑创伤患者发生硬膜下积液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343例颅脑创伤患者,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性别、年龄、受伤原因、入院GCS评分、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脑损伤类型、是否应用甘露醇、是否伴有脑脊液漏等对创伤后硬膜下积液发生的影响。结果343例颅脑创伤患者发生硬膜下积液52例(15.16%),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创伤性硬膜下积液与年龄、开颅去骨瓣减压术、脑损伤类型、甘露醇应用、是否伴有脑脊液漏等因素有关,而性别、受伤原因、入院GCS评分等因素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开颅去骨瓣减压、脑损伤类型、甘露醇应用、脑脊液漏因素可视为并发硬膜下积液危险因素。
作者:法焕卿;聂智品;李书元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咽管瘤。方法选择62例颅咽管瘤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肿瘤特点分别采用翼点入路、额下入路、终板入路、经额叶一侧脑室入路显微外科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40例,次全切除12例,大部切除10例。垂体柄保留者38例,切断9例,不能鉴别15例。术后出现血电解质紊乱33例,轻中度尿崩15例,癫痫发作1例,持续高热昏迷1例。术后随访6~72个月,随访57例,56例能正常生活、学习、工作。视力明显恢复53例,未改变2例,下降1例。随访期间复发9例(全切除无复发,次全切除复发2例,大部切除复发7例),全切除与次全切除复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P<0.05);次全切除与大部切除复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P<0.05)。随访中单纯鞍上肿瘤37例,复发4例,鞍内20例,复发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8,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对下丘脑、垂体柄进行保护是手术的关键;切除范围、肿瘤位置、肿瘤炎症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作者:高福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三七总皂苷( PN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 AE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清环氧化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和磷脂酶A-2(PLA-2)水平的变化。方法对10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药物组和三七皂苷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OX-2、PGE-2和PLA-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血清COX-2、PGE-2和PLA-2水平均明显下降,而三七皂苷组下降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三七总皂苷可降低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清COX-2、PGE-2和PLA-2的浓度,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减少气道阻塞,改善呼吸衰竭。
作者:张杰根;戴富林;武凡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两种骨伤方剂在骨科急性创伤疼痛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闭合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复元活血汤(酒大黄30 g,柴胡、天花粉、归尾各15 g,红花6 g,穿山甲10 g,酒浸桃仁12 g),B组采用活血止痛汤(当归12 g,川芎、落得打、乳香、没药各6 g,苏木、红花、陈皮各5 g,水蛭、三七各3 g,赤芍、紫荆藤各9 g),比较镇静、镇痛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B两组治疗期间患者的镇痛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多于A组。结论在骨科急性创伤的疼痛治疗中,宜采用复元活血汤,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患者配合积极,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作者:夏永法;项杰;钱涛;王喜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凝血酶注射治疗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为观察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A组超声引导下行压迫疗法,B组超声引导下行凝血酶注射治疗;同时选取假性动脉瘤手术治疗30例作对照组,统计治疗的成功率、血栓形成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30例,首次压迫成功14例,首次压迫成功率46.6%,重复压迫成功率87.5%。2例后经凝血酶注射疗法治疗成功。 B组腔内凝血酶注射治疗30例,首次注射治愈24例,首次注射成功率80.0%;两次注射终全部治愈。血栓形成时间(0.30±0.05)min。 A、B组首次治疗成功率及血栓形成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手术治疗30例,全部治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A组与B组在首次治疗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及B组总成功率均为100.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定位与穿刺治疗方面,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引导可靠,腔内凝血酶注射治疗成功率及血栓形成时间上显著优于超声引导下的压迫治疗,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炽秋;余力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 BNP)、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选择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60例为观察组,健康人群200例为对照组,对BNP和hs-CRP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观察组BNP和hs-CRP分别为(481.5±57.8) pg/mL和(12.4±2.9) mg/mL,均高于对照组[(41.2±9.6)pg/mL)和(3.8±1.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17,5.28,均P<0.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41.9±6.3)%,低于对照组的(60.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94,P<0.05);随心功能(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变化BNP和hs-CRP均随着分级的增加逐渐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5.20、10.11、12.42、4.18、5.02、3.98,均P<0.05)。经Logistic分析,血清BNP和hs-CRP与冠心病心力衰竭相关。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与BNP和hs-CRP相关,随着分级的增加BNP和hs-CRP均逐渐增高。
作者:傅剑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噻托溴铵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8例COPD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在基础治疗同时给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观察组3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噻托溴铵,比较两组FVC、FEV1和FEV1/FVC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FVC、FEV1和FEV1/FVC分别为(1.90±0.19) L、(2.26±0.25) L和(68.41±5.65)%,均显著高于治疗前(t(观察组)=9.92,11.62,9.72;t(对照组)=9.70、8.76、9.41,均P<0.05)和对照组治疗后(t=8.37、7.72、7.52,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7,P>0.05)。结论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联合噻托溴铵治疗COPD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
作者:杨处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巴曲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影响。方法将3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患者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巴曲酶治疗;B组患者单独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1周、2周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纤维蛋白原并比较。结果治疗前A组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4.2±0.6) mol/L、纤维蛋白原水平(3.6±0.6) g/L与B组的(4.1±0.7)mol/L、(3.7±0.6)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1,0.78,均P>0.05);治疗后1周及2周A组血浆溶血磷脂酸水平分别为(1.6±0.5) mol/L、(1.2±0.3) mol/L,纤维蛋白原水平分别为(2.6±0.5) g/L、(2.2±0.3)g/L,均明显低于B组的(2.2±0.6) mol/L、(1.4±0.4) mol/L、(3.2±0.6) g/L、(2.6±0.4) g/L (t=4.32、3.58、4.87、3.25,均P<0.05)。结论与单独使用依达拉奉相比,联合应用依达拉奉和巴曲酶可以更好的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溶血磷脂酸和纤维蛋白原水平,清除自由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建峰;任芳;崔宏旻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肾病综合征在临床上是以蛋白尿明显增多、血浆白蛋白低、血浆胆固醇高、水肿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肾脏病变[1],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则为其中一种分型,也称作单纯型PNS,( primary nephrofic syn-drome,PNS),统计显示,我国PNS患儿的比例占泌尿系统疾病入院患儿的21-31%[2],本研究观察了30例单纯型PNS患儿经苯那普利与泼尼松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赵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骨科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手术常需输血[1]。但手术中输异体血的风险较大[2]。自体血液回输在外科领域的应用,能够避免和减少输异体血,而自体血液回输对老年骨科手术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3-5]。本研究选择8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探讨自体血回输对老年骨科手术病人的应用效果及对病人围手术期血液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骨科手术创伤大、出血多,手术常需输血[1]。但手术中输异体血的风险较大[2]。自体血液回输在外科领域的应用,能够避免和减少输异体血,而自体血液回输对老年骨科手术相关血液指标的影响尚不十分清楚[3-5]。本研究选择80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探讨自体血回输对老年骨科手术病人的应用效果及对病人围手术期血液指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俊强;施伟民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输库血所引起的感染疾病的风险和其他不良反应认识的增加,自体血回输在临床上开始被大量应用,尤其是在异位妊娠、肝脾破裂等腹腔手术和脊柱等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更加广泛[1-3]。自体血回输具有简单、方便、安全、成本低等优点,但回收血由于受到物理因素和生物代谢的影响,血中血红蛋白含量较多,而凝血因子、血小板、血浆蛋白等相对缺乏,可能会引起凝血功能异常。本研究就术中自体血回输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进行探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钱彦;卢伟良;徐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合并贫血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子宫肌瘤合并贫血患者38例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晚一次,连服3个月,另辅以饮食指导及纠正贫血药物;应用彩色超声监测治疗前后子宫肌瘤体积的变化,同时监测血清雌二醇( E2)、孕酮( P)、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38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均出现闭经,症状缓解。雌孕激素水平均明显下降,子宫体积缩小约31.18%(P<0.01),肌瘤体积缩小约35.26%(P<0.01)。治疗后平均血红蛋白升高19.8 g/L。12例患者出现恶心、食欲减退、潮热、性欲减退等轻微不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有确切疗效,不良反应小。
作者:陈坚;张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楔形缺损( Wedge-Shaped Defect )是一种常见的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以往的调查研究认为,楔形缺损的部位主要集中于牙齿唇颊侧的牙颈部位置。形成牙齿楔状缺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采用横刷的方式清洁牙齿[1],长此以往,就会对牙齿造成楔形缺损。笔者以20~50岁牙齿缺损的746例检查者为研究对象,对牙楔形缺损的部位和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防治牙齿楔形缺损提供有效依据,现将研究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急性重症胰腺炎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的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临床中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常常给予早期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治疗工作经验,对5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分别采用保守治疗与早期手术治疗,以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早期治疗的选择,为临床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万里;周忠勇;秦长江;郑立;谢永铮;任学群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真武汤联合生脉注射液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一般内科治疗,治疗组同时还予以真武汤联合生脉注射液,疗程均为14 d。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生活质量指数评分、中医症候疗效判定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7%,明显高于对照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2,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20.0%(χ2=125.4,P<0.05)。结论真武汤联合生脉注射液能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胡小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比较保乳术、Patey术及Halsted术治疗Ⅰ期和Ⅱ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4例乳腺癌患者(Ⅰ期和Ⅱ期)根据手术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保乳术组、Patey术组或Halsted术组。比较三组患者的清除淋巴结数目、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及远期疗效。结果保乳术组、Patey术组、Halsted术组患者清除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0.53±3.12)个、(12.33±2.82)个、(19.22±4.92)个,Halsted术组明显多于保乳术组及Patey术组(t=3.44、2.98,均P<0.05),保乳术组与Patey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5);保乳术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5.63%,Patey术组为27.66%,Halsted术组为45.45%,Halsted术组明显高于保乳术组及Patey术组(χ2=4.56、3.78,均P<0.05),Patey术组明显高于保乳术组(χ2=8.84, P<0.05);保乳术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92.24±6.21)分,Patey术组为(80.11±5.12)分,Halsted术组为(68.43±4.15)分,保乳术组明显优于Halsted术组及Patey术组(t=3.75、3.83,均P<0.05),Patey术组明显优于Halsted术组(t=2.96,P<0.05);三组患者3年存活率、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当Ⅰ期及Ⅱ期乳腺癌患者有使用保乳术治疗指征时,应首选该手术方式;当患者无使用保乳术治疗指征时,可考虑选用Patey术。
作者:徐乃喜;舒敬德;朱巧俐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诊断小儿心脏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住院心脏病患儿78例,采用动态心电图仪,连续记录常规生活状态下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率变化、心律失常以及ST-T的改变。结果78例患儿中,异常心电图检出73例,占93.6%。在所有异常心电图表现中,心律失常占57.7%,ST-T改变占42.3%。结论动态心电图作为一种无创性、简单、经济、安全、重复性好的检查手段,对小儿心脏疾病诊断可提供可靠的依据,也可以为进一步采取其他诊疗措施如药物或介入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葛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射频皮肤治疗仪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射频皮肤治疗仪治疗腋臭的70例(射频组)、同时选择梭形切除术治疗者20例(传统组)、微小切口搔刮术治疗者70例(小切口组),比较三组手术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传统组、小切口组和射频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5.00%、97.14%、94.29%,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07,P>0.05);传统组术中有神经血管损伤者1例,术后切口裂开者1例,明显瘢痕形成者8例,因瘢痕挛缩,上臂上抬受限者2例。小切口组神经血管误伤者1例;切口裂开者2例,皮下血肿者5例,皮肤坏死者4例。射频组仅有1例患者出现皮肤瘀斑,基本上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射频皮肤治疗仪治疗腋臭损伤小,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瑞菊;徐庆国;徐洪玉;陈璐;皮庆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输血科信息化管理对临床合理用血的优化效果。方法比较2011年临床用血和信息化管理后的2012年用血人数、用血量、不合理用血率和患者满意度等。结果2012年与2011年比较,临床输血率、血液成分的需求均无显著性差异(χ2=2.257,P>0.05)。以RBC用量多,其次为FFP、Plt、全血和Cryo;但2012年的血液消耗量较2011年下降了28.30%,人均耗血量显著减少(t=2.689~3.503,P<0.05或P<0.001)。除Cryo之外,2012年的总体及各单项不合理输血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2011年(χ2=8.873~2.639,P<0.05或P<0.001);在不合理输血病例中,FFP输注者所占比例大,其次为RBC和全血输注者,Plt 和 Cyro 输注者所占比例小。此外,2012年输血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2011年( Z=-21.398,P<0.001)。结论输血科的信息化管理有助于降低临床用血量,缓解“血荒”问题,同时还能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经济效益。
作者:张素英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床边超声应用于早产儿颅内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早产儿1000例,进行床边超声检查,了解颅内出血的情况。结果胎龄低于32周的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概率高于胎龄大于32周早产儿,体质量低于1500 g早产儿颅内出血概率高于体质量超过1500 g早产儿,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高危因素早产儿和阴道分娩的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概率高于无高危因素和剖宫产分娩的早产儿(P<0.05)。结论胎龄越小、体质量越轻早产儿发生颅内出血概率高,阴道分娩及各种高危因素可造成早产儿颅内出血,采用床旁B超可以作为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筛查与诊断的重要检查手段。
作者:林苏苏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奥氮平血药浓度与剂量、不良反应和疗效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用奥氮平治疗8周;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监测其血药浓度,同时记录剂量、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奥氮平日剂量越高,血药浓度越高,两者成正相关;血药浓度10~20μg/L时显效率高;>20μg/L不良反应明显增多。结论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血药浓度以10~20μg/L为合适,疗效佳,不良反应少。
作者:凌迎春;林秀琴;周月琴;沈群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COPD也称为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1],主要特征为呼吸道气流受限,产生慢性咳嗽、咳痰或者呼吸不畅,病理特征为气道及肺部产生慢性炎症。我院对30例COPD患者在给予常规抗感染、平喘、吸氧、祛痰、止咳治疗基础上应用布地奈德吸入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伟峰;赵桂琴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开复位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的股骨干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例患者手术平均时间为60 min,平均出血约300 mL,30例患者获得8~24个月随访,无股骨头坏死、断钉、松动等并发症,骨折全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6周。结论小切口切开复位股骨重建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牢固、易愈合等优点,是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作者:李力;陈德高;闫红旗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麻醉(CEA)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3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手术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照组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麻醉效果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以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5.03、4.09,均P<0.05]而感觉阻滞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则显著长于对照组[ t =4.61、4.18,均P<0.05]观察组的麻醉效果完善率为73.68%(14/19),显著高于对照组[47.37%(9/19),χ2=11.24,P<0.05]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52%(2/19),显著低于对照组[26.32%(5/19),χ2=9.39,P<0.05]。结论相对于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起效时间更短,麻醉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更加适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手术要求,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吴家木;毛伟东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出血性和梗塞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康复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17例初发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因分为梗塞组(314例)和出血组(203例),对其临床结果和治疗前后巴氏指数(BI)、简式肢体功能运动(FM)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AS)评分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梗塞组并发症为7.64%,低于出血组的6.45%(χ2=34.67,P<0.05);梗塞组住院时间为(17.32±5.41)d,低于出血组(21.36±6.75)d(t=3.32,P<0.05);梗塞组和出血组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治疗后梗塞组BI、FM和AS各项评分分别为(61.77±9.38)分、(72.53±4.11)分和(9.26±3.30)分,出血组分别为(58.22±7.96)分、(65.61±3.87)分和(13.62±4.0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1、6.54、3.08,均P<0.05)。结论出血性和梗塞性脑血管病早期诊断和治疗均可明显改善症状,加强脑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使患者大程度地改善和恢复患者的功能。
作者:唐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102例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30 mg/d,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缬沙坦80 mg,早餐后口服,1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P<0.05);两组治疗后SBP、DBP、24hPro均明显降低(t=8.87、6.95、5.78、5.13、4.21、4.16,均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t=4.26、3.91、3.95,均P<0.05);两组治疗后SCr、BUN、HbA1C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84%,对照组为5.8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有更优的降压效果和肾脏保护作用,能显著提高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金传奉;陈笑冰 刊期: 2014年第09期
输尿管上段结石发病率高,是引起尿路梗阻及肾功能不全的常见原因,输尿管上段复杂性肾结石包括了多发性肾结石、鹿角样结石、铸型结石、巨大肾结石等。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肾区及输尿管走行区疼痛,梗阻严重者会导致肾盂积水明显,引起肾脏功能异常,若不及时处理会造成严重后果[1]。开腹手术是常用的传统治疗方法,但其组织创伤大,并发症多。输尿管镜碎石术对结石清除率高,但也属于有创治疗。经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是一种较新的治疗方法,钬激光具有可以粉碎任何成分的肾结石的优势,同时其还可以处理手术中出血,输尿管息肉及狭窄等,利用钬激光的高能量对结石进行粉碎而达到治疗效果,对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效果明显[2-3]。本研究中,研究者通过分组对照研究,着重观察经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蔡海荣;刘晟;张海涛;陶秀林;燕东亮;章雷;胡恩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的出现大大提高了CT 血管造影(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 CTA )的技术水平[1-3]。为此,本研究拟以DSA作为参考标准,探讨多层螺旋CTA在脑动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11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诊治的疑似脑动脉瘤病例120例,年龄26~74岁,平均(48.68±15.68)岁。患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头痛、呕吐、头晕。所有患者均行CTA 和DSA 检查。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与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
作者:王镇章;孙厚长;朱姬莹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2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采用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两组共治疗6月。观察血清ALT、透明质酸( HA)、层粘蛋白( LN)、Ⅳ型胶原( cⅣ)、TGF-β1、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6月后,观察组ALT、HA、LN和cIV、TGF-β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HBV-DNA阴转率和HbeAg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治疗临床效果优于西医效果,且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作用。
作者:赵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肌钙蛋白I和脑利钠肽在感染性休克心肌损伤的临床价值。方法观察52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根据入院后6 h及24 h测定肌钙蛋白,分为升高组(n=29)和正常组(n=23),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肌酸激酶同工酶、脑利钠肽、APACHEⅡ评分、大血管活性药物需要量及病死率。结果升高组脑利钠肽、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105±473)比(324±106)ng/L, t=2.94,P=0.027;(2416±572)比(1085±428) mg,t=3.056,P=0.041;15.4%比9.2%,χ2=3.417,P=0.038],肌酸激酶同工酶及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钙蛋白I和脑利钠肽能作为感染性休克相关心肌损伤早期诊断的简便、快捷、有效指标,同时在感染性休克的预后评估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志华;梅徽;李鹏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异位妊娠( Ectopic pregnancy , EP )是妇科常见急腹症,如抢救不及时或措施不当,可导致病人生命危险。笔者对收治的1056例E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EP的诊治方法。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诸暨市人民医院妇产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EP患者105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经产妇886例(分娩2次以上者366例),未产妇170例;发病年龄:20~45岁,平均28.2岁;发病因素:宫内节育器( Intrauterine device , IUD)206例(19.51%),有输卵管妊娠病史再次发生异位妊娠32例(3.03%),剖宫产史56例(5.31%),其中子宫切口妊娠9例(0.85%),附件炎464例(43.94%),不孕症134例(12.76%),输卵管结扎及输卵管栓塞4例(0.38%),人工流产史864例(81.82%),辅助生育技术9例(0.85%);临床表现:有明确停经史888例,腹痛1002例,宫颈举痛918例,附件增厚或包块965例,腹膜刺激症632例,移动性浊音538例,血或尿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 )阳性898例;B 超检查,显示盆腔积液997例;后穹隆穿刺阳性768例。
作者:宣秀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评价外固定架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C型Pilon骨折患者19例,采用外固定架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7.3个月,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踝关节Mazur评估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平均骨折愈合18.5周(15-27周),术后6个月踝关节Mazur评估:优5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73.7%。1例术后发生关节僵硬,3例出现创伤性骨性关节炎,1例出现骨折延迟愈合。无严重内固定感染病例。结论外固定架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C型Pilon骨折疗效满意。
作者:赵小强;朱建国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纤维板障切除治疗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95例。治疗组46例,予纤维板障切除治疗皮下积液;对照组49例,采取间断细针穿刺抽液治疗皮下积液。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97.83%,对照组为65.31%;治疗周期:治疗组4.13 d,对照组28.88 d,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0.01)。结论皮下纤维板障切除治疗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治愈率高、治疗周期短,是处理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积液范围广、积液时间长的难治性皮下积液。
作者:梁志;徐立成;臧红艳;韩吉玉;巩立国;李淑艳;郝经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分析早期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对预后影响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108例早期直肠癌经肛门局部切除治疗的患者病例资料,采用Cox回归分析进行患者性别、年龄、辅助放疗、肿瘤大体类型、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复发转移、肿瘤的直径、距肛缘的距离、基底所占肠壁的比例与生存周期的关系分析。结果预后单因素Kaplan-Meier分析表明患者的年龄、肿瘤病理类型、浸润深度、复发转移均为预后的影响因素(均P<0.05);Cox回归分析表明,在预后因素中年龄、浸润深度、复发转移情况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经肛门局部切除术治疗早期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肿瘤的病理类型、浸润深度( T分期)、复发转移,尤其适用于T1期、高分化腺癌的患者,辅助放疗可作为一种补救性措施或辅助治疗,能够降低术后局部复发率。
作者:项雄华;张康为;卿艳萍;吴为明;金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适宜的麻醉方式对于保证剖宫产的顺利进行以及产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合适的麻醉方式应当尽量减少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避免由于子宫血流灌注不足而引起胎儿缺氧,甚至死亡[2]。本研究探讨小剂量罗哌卡因联合苏芬太尼蛛网膜下腔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为临床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勇江;殷静静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呼吸系统疾病多以感染性疾病为多,常需抗菌药治疗,规范合理抗生素可有效降低耐药菌株的发生[1]。因此,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是否选用合理与治疗效果息息相关[2]。本研究旨在通过150例呼吸内科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的使用进行分析,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邵正平;叶青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治疗口服降糖耐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疗效。方法选择42例口服降糖耐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完全随机分为艾塞那肽组20例和甘精胰岛素组22例。两组患者均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艾塞那肽组同时给予艾塞那肽5μg,每天2次,餐前1 h内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组同时给予甘精胰岛素10~18 u每晚睡前皮下注射一次,两组治疗12周。治疗前后两组测定FBG、2 h PG、TG、TC、LDL-C、HDL-C、HbAlc。结果治疗前后HbAlc,FBG和PBG均有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体质量、TG、TC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低血糖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口服降糖耐药的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艾塞那肽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改善血脂,控制体重明显。
作者:徐海燕;卢乐;何银辉;陈凯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非传染性疾病,流行于世界范围内,近年来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为心血管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1]。为有效的治疗和控制糖尿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对患者实施包括健康教育、自我管理血糖监测、合理运动、控制饮食、心理护理、应用降糖降压药物、并发症的早诊早治等社区综合干预和治疗策略和措施[2-3]。为验证社区综合治疗策略和措施的效果,本研究选择对实施了综合防治措施的278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效果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肖林秀;韩耀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十二指肠溃疡( duodenal Ulcer ,DU)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大约占消化性溃疡的70%,好发于中青年人群,症状常表现为上腹部节律性疼痛,其中10%~25%患者常常合并大出血[1],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以及平时生活不规律,该病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由于该病病因复杂,一旦患病就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生活不便,因此,如何更加有效的治疗十二指肠溃疡已成为消化内科工作者研究的重点。本研究通过对122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临床分析,探讨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证据。
作者:王青山;原丽莉;张瑞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输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啶对预防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效果,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外科全身麻醉状态下行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5例。 A组和B组患者分别以0.3μg/kg和0.5μg/kg的剂量推注右美托咪啶,C组患者则推注50 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三组其余的麻醉步骤和药物均一致。对比三组患者右美托咪啶注射前(T1)、注射后(T2)、气管插管后5分钟(T3)、意识恢复时(T4)、拔除气管插管后(T5)、5分钟后(T6)、10分钟后( T7)的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情况,对比三组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情况。结果在T1时,三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T2-T7时,A组和B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A组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有8.00%(2/25),B组患者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有4.00%(1/25),均显著低于C组36.00%(9/25)(P<0.05)。结论小剂量的右美托咪啶可有效预防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且不造成血流动力学紊乱,无明显的呼吸抑制,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燕;潘应锋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对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类型及其发生率进行监测,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设计丹红注射液使用情况调查表,对2096份使用丹红注射液的完整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52%,主要类型为皮疹、瘙痒、头痛等。其中皮肤及附件损害4例,占36.36%;神经系统3例,占27.27%;循环系统2例,占18.18%;消化系统1例,占9.09%;其他1例,占9.09%。结论丹红注射液不良反应( ADR)发生率较低,其程度较轻,多数无需处理可自行恢复,属偶见不良反应范畴;但其临床应用过程中存在超适应证现象。
作者:胡岳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对顺产产妇盆底肌康复的作用。方法选择顺产的产妇124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别给予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研究组,n=62)和阴道哑铃训练(对照组,n=62),连续治疗2个月后检查产妇盆底肌力改善情况,并对两组产妇治疗后盆底肌肌力情况和盆底疾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盆底肌肌力评价为Ⅱ级14例,Ⅲ级27例,Ⅳ级15例,Ⅴ级6例;研究组中Ⅱ级6例,Ⅲ级15例,Ⅳ级25例,Ⅴ级16例,研究组盆底肌肌力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U=6.85,P<0.05)。研究组盆底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为11.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32%(χ2=13.65, P<0.05)。结论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用于顺产产妇有利于产后盆底肌肌力的恢复,明显减少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的发生,提高产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甘涛;柯国女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急腹症属于临床常见急症,患者往往发病突然,需要尽早诊断和进行腹部疾病紧急处理。因此,手术室巡回护士急腹症手术配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院自2006年起开始逐渐加强手术室巡回护士手术配合工作管理,已经积累了较多配合经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熊月华;杨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9期
静脉麻醉后气管拔管可发生与气管插管类似的心血管反应,尤其高血压患者在苏醒拔管期更易出现心、脑血管意外[1]。因此,如何减轻气管拔管时的心血管反应对术前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尤为重要。右美托咪啶是一种高选择性、高特异性α2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抗焦虑和镇痛作用,且不抑制呼吸[2-4]。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啶可减少手术期间各种有害刺激如插管期、苏醒期及拔管即刻的血流动力学反应,增加术中心血管稳定性[5]。本研究拟通过手术结束前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啶观察其对高血压患者围拔管期应激反应的影响及护理要点。
作者:孙敏;章玲宾;樊理华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上臂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特点及要求,以提高血液透析患者上臂动静脉内瘘护理的质量。方法对11例上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及使用期内,1例因持续性低血压在使用2年左右时瘘口附壁血栓形成,经导管取栓成功后血流量恢复250 mL以上,其余10例均未发生内瘘阻塞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结论上臂动静脉内瘘系非常规造瘘部位,加强围手术期护理,特别是内瘘血管的穿刺护理,是预防内瘘感染、避免内瘘栓塞及假性动脉瘤形成的关键。
作者:周利文;杨亚 刊期: 2014年第09期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是新生儿中常见和严重的疾病,其治疗相当棘手[1],因而已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2]。2011年全国新生儿学组调查结果显示, NEC在极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发生率为6.6%[3]。早产儿发生 NEC 后病死率可达20%~30%[4],NEC所致的炎症反应可影响新生儿大脑及神经系统发育[5-6]。因此,如何早期诊断和预防NEC以及采取何种治疗方案,仍然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课题。
作者:王新生 刊期: 2014年第09期
心肌病是一大类涉及心肌组织病理变化疾病的总称[1-2],包括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以及其他各种特殊原因引起的心肌疾病[3],扩张型心肌病是所有心肌疾病中对心功能影响大的疾病之一[4-8]。有文献报道加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及院外随访可以达到预防疾病复发的目的。笔者探讨健康教育及院外随访对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海芳;韦霞光 刊期: 2014年第09期
目的:研究互动模式健康教育在改善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中的作用。方法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集就诊于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62例,均予互动模式糖尿病健康教育,采用密西根糖尿病知识测试问卷与密西根糖尿病管理评定量表对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糖尿病知识掌握及自我管理能力评价,并分析比较。结果糖尿病患者经互动模式健康教育后,糖尿病知识自评得分升高( t =6.358, P=0.009),DKT得分上升(t=11.259,P=0.001);自我管理(t =5.125,P=0.011)、饮食控制(t=5.259,P=0.010)、运动锻炼(t=7.568,P=0.006)、药物应用(t=5.685,P=0.008)、血糖监测(t=7.658,P=0.005)、病情控制(t=5.659,P=0.007)等自我管理能力各项得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患者经互动模式健康教育后3月复查血糖水平控制指标与健康教育前相比较,结果显示空腹血糖(t=8.256,P=0.012)、餐后2小时血糖(t=10.248,P=0.002)、糖化血糖水平(t=6.259,P=0.016)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互动模式健康教育能够帮助其掌握糖尿病知识,提高糖尿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配合治疗的依从性与积极性,值得临床护理进一步推广。
作者:何颖;王桂芳 刊期: 2014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