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 主管单位:江苏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苏州大学
  • 国际刊号:1673-0399
  • 国内刊号:32-1674/R
  • 影响因子:
  • 创刊:1960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28-81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
  • 医药卫生综合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杂志   2004年6期文献
  • 股骨髁冠状面骨折13例报告

    分析13例股骨髁冠状面骨折的受伤机制、诊断和治疗.其中10例为车祸及高处坠落等高能量伤;股骨外髁损伤9例,内髁损伤4例.手术治疗11例,其中2例为保守治疗失败病例;完全保守治疗2例.13例均获12~20个月的随访,骨折均愈合,按Hohl膝关节功能评分优7例,良4例,中1例,差1例.功能恢复不良者均与保守治疗有关.认为股骨髁冠状面骨折的受伤机制均与受伤过程中膝关节屈曲位有关,对X线片上移位不明显的可疑病例应作CT检查;手术复位、内固定的疗效良好,可有效避免骨不连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作者:施卫东;杨惠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拔T管后胆漏的预防及处理(附11例报告)

    1996年至2001年共进行胆总管切开置T管引流手术247例,对其中11例拔T管后胆漏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中,8例经保守治疗痊愈(72.7%);3例再手术(27.3%),其中2例痊愈,1例死于肝肾综合征.总治愈率为90.95(10/11).认为拔T管胆漏的预防是多方面的,出现胆漏后保守治疗是有效的,但必要时需再手术.

    作者:马莱;倪忠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肠间质细胞瘤的诊治(附10例临床分析)

    分析该院经免疫病理证实的10例小肠间质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现,临床表现以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多见;免疫组化示CD34表达阳性8例(8/9),波形蛋白表达阳性7例(7/7),Desmin表达阴性8例(8/8),S-100表达阴性7例(7/7).认为小肠间质细胞瘤的诊断依赖于免疫组化,手术切除为小肠间质细胞瘤的主要治疗方法.

    作者:郭健政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放疗前、后钙和微量元素的代谢研究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肿瘤放疗患者从接受放射治疗第2 d起(简称放疗前)和放疗结束前3 d(简称放疗后)检测其食物、尿液、粪便中钙和微量元素铁、锌、铜、锰水平的变化.结果:患者接受放疗后元素铜、锰较放疗前升高,其他元素均呈下降趋势,但只有元素钙的变化具有统计意义(P<0.01).

    作者:李新莉;朱圣陶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CD40和CD40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6例胃癌组织和32例癌旁正常组织中CD40分子的表达,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11例胃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CD40mRN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CD40分子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9%,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差异具显著性(P<0.01);RT-PCR检测发现CD40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2.7%,而在癌旁正常组织中无表达;CD40和CD40mRNA阳性表达均与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01~0.01),与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瘤块大小无关(P>0.05).结果表明:CD40及其mRNA在胃癌组织中异常表达,且其表达与侵袭转移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有可能作为胃癌诊断、评价转移及预后的客观指标之一.

    作者:李锐;陈卫昌;刘强;柴玉海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胰岛素泵加诺和锐治疗糖尿病11例初步观察

    将诺和锐加入胰岛素泵中,对糖尿病患者进行短期治疗.治疗期间对血糖进行监测,比较治疗前后空腹以及餐后血糖的变化.结果:11例患者在治疗后第3 d空腹及餐后血糖即有明显下降,1周后趋于稳定.治疗中无1例患者发生低血糖.认为诺和锐配合胰岛素泵使用,可以更快、更安全地使糖尿患者的血糖得到控制.

    作者:钟绍;沈鲜安;朱文华;曹雪明;潘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植入性胎盘15例诊治分析

    分析15例植入性胎盘的产科情况.结果:15例均在分娩期第三产程发现,其中合并前置胎盘7例,发生产后出血8例;5例行子宫次全切除术,7例行保守性手术,3例行药物保守治疗;全部病例均治愈.认为植入性胎盘的发生与子宫内膜致病因素史有关,随孕次、产次增多发病率相应提高;第三产程胎盘滞留不下,行徒手剥离困难或将胎盘部分剥离后无法继续进行或在人工剥离及钳刮术时,有宫壁一起被拉感觉且出血量多时,应警惕植入性胎盘的可能;若及早诊断,正确处理,可减少产后出血量,为保守治疗提供机会.

    作者:常藕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微生态制剂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将70例临床诊断为病理性黄疸的患儿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25例.治疗组加用微生态制剂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黄疸消退时间,同时做血清胆红素值治疗前后的比较.结果:两组患儿临床黄疸消退时间比较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测定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加用微生态制剂对新生儿黄疸有满意的疗效.

    作者:金忠芹;武庆斌;孙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斑块检测的临床意义

    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2例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老年患者行颈动脉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9例高血压患者中,31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生率为79.49%;25例脑血管病变患者中,16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生率为64.00%;1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5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生率为50.00%;8例糖尿病患者中,3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发生率为37.50%.结果表明:高血压、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老年患者多继发颈动脉粥样斑块;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对其进行形态学评价,为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老年血管性病变患者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林和平;查月琴;沈卫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配伍甲氨喋呤对异位妊娠的疗效观察

    对先后收治的54例患者分甲氨喋呤(MTX)单次注射(A组)、米非司酮口服(B组)及米非司酮配伍甲氨喋呤联合治疗(C组)进行比较.结果:3组成功率分别为60%,78.5%、90%;3组在年龄、孕龄、治疗前血β-HCG值和异位妊娠包块直径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认为米非司酮配伍甲氨喋呤对异位妊娠疗效好,副作用小,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徐建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Lev病与冠心病引起房室传导阻滞起搏治疗的预后分析

    按病因将42例植入永久性起搏器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分为Lev病组与冠心病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随访后心功能和死亡数的变化.结果:术前心功能与随访心功能分别为:Lev 病组为1.60±0.50级和1.75±0.44级(P>0.05),冠心病组为1.91±0.43级和2.60±0.75级(P<0.05).冠心病组2例死亡.结果表明:Lev病引起的慢性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后的长期预后较佳.

    作者:周勇;蒋金法;罗文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膝关节伸屈过程中胫骨旋转的动态磁共振成像评价

    目的用动态磁共振检查膝关节伸屈过程中胫骨的旋转,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30名健康志愿者在0°~40°范围内屈曲和伸直膝关节时作横断面胫骨平台成像.将每次横断面成像重叠,测量胫骨内外旋转的角度.结果通过测量显示,随着屈膝时胫骨向内旋转,伸直时胫骨外旋,胫骨内外旋转角度无显著性差别(P>0.05),未发现男女性别及左右膝关节旋转角度的差异.膝关节屈曲0°~24°以内与屈曲24°~40°胫骨旋转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正常人的胫骨随着膝关节的伸屈具有旋转功能,认为主要是由韧带和关节囊结构及股骨髁的几何形状决定的;同时这种胫骨旋转又形成旋转回旋机制,使膝关节更加稳定.

    作者:陈海南;董启榕;汪益;郑祖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385例临床特点分析

    对385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尤其是肾损害相关因素以及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999年至2003年过敏性紫癜患儿占住院患儿的比率分别为0.41%、0.62%、0.76%、0.79%、1.22%.(2)诱因:感染235例,占61.03%,进食特殊食物79例,占20.52%,接触过油漆20例,占5.19%;其他诱因51例,占13.25%.(3)出现肾脏症状181例,发生率为47.01%;79例皮肤紫癜者15例出现肾损害,占18.99%;76例皮肤紫癜加关节症状者,21例出现肾损害,占27.63%;128例皮肤紫癜加消化道症状者中78例发生肾损害,占60.94%;103例皮肤紫癜加消化道症状加关节症状者中63例发生肾损害,占61.16%(P<0.005).(4)362例治愈好转,占94.03%.6例血C3降低者中2例分别在1~2年后出现典型的SLE表现.结果表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患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以感染为诱因占首位;早出现肾外症状愈多,发生肾损害的可能性愈大;HSP 早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有助于及早发现肾损害.

    作者:朱国际;魏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将56例心功能(NYHA)为Ⅱ~Ⅲ级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采用超声心动图观察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对心室重构、心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组反映心室重构指标、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而对照组仅为58.3%.结果表明,缬沙坦联合美托洛尔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

    作者:黄鹤楼;陈群;陆永怡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嗓音声学分析在电子喉镜手术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电子喉镜手术前后声学参数的变化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Dr.Speech 3.0软件,对329例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患者于电子喉镜手术术前及术后10 d、20 d、30 d分别发稳态元音([ae])、([i:])、([ɑ:]),并进行声学测试,与已建立的正常嗓音和病理嗓音数据库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判断电子喉镜手术的疗效.结果在329例声带小结、声带息肉患者中,其主要的声学参数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shimmer)及噪音能量(NNE)手术以后均明显较术前降低(P<0.05),尤以NNE的敏感性高.结论 jitter 、shimmer、NNE值的变化对手术疗效的观察与评判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建群;高下;王健;陈峰;杨烨;胡宇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复合皮移植治疗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和瘢痕挛缩

    采用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与自体刃厚皮片复合移植治疗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和瘢痕挛缩14例.结果:对3例采取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移植7 d左右再植自体刃厚皮片的二步法进行复合移植,其余11例采取一步法即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与自体刃厚皮片同时复合移植,成活率为100%.复合皮移植成活后皮片收缩轻,外观平整,色泽接近正常皮肤,触软,弹性佳,功能良好.

    作者:张九恒;林伟;徐启文;罗立群;徐祗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在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中的作用

    应用彩超与彩超引导下穿刺活检,对43例经活检后病理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给予口服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片3~6个月,定期超声随访,然后进行手术治疗.分析服药前后超声检查显像,记录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并与同期手术的术前未口服左旋甲状腺素50例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比较.结果:43例服药者中,38例在服药后彩超测量结果提示甲状腺腺体体积较服药前缩小,4例无变化,平均缩小有显著性(P<0.05);服药前后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变化无显著性;服药组比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果表明:小剂量甲状腺素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本身治疗作用不明显,但可以促进病理的发展,部分缩小整个甲状腺腺体,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朱学明;邓星城;石润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利培酮联合氟派啶醇与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症状的疗效比较

    对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联合小剂量氟派啶醇组(n=40)及单用氯氮平(n=40)治疗组,疗程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SAPS)及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于治疗1周、2周、4周、6周、8周后进行评定.结果:利培酮联合小剂量氟哌啶醇组与单用氯氮平治疗组总体疗效相当,能较早、较好地出现治疗效果,而无严重副反应.结果表明,利培酮短期内联合小剂量氟哌啶醇治疗能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的兴奋症状.

    作者:陈宇晖;李益民;李绍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晚期卵巢癌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1986年1月至1997年12月该院收治的有子宫肌层浸润的20例Ⅲ期卵巢癌资料.采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描绘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生存率差异,Cox'S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肿瘤子宫肌层浸润性卵巢癌占同期Ⅲ期卵巢癌的7.5%,5年生存率为0,与同期卵巢癌的23.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后影响因素分析显示,残留灶直径>1 cm(P=0.0000)、肿瘤侵犯子宫肌层(P=0.0029)、有难治性腹水(P=0.0000)和透明细胞癌(P=0.0038)是影响卵巢癌总体生存率的危险因素;而粘液性癌和接受辅助静脉和腹腔化疗是保护因素.结果表明,子宫肌层肿瘤浸润是影响晚期卵巢癌预后的不良因素之一.

    作者:夏宗懿;戴志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胃癌及癌旁组织EGFR和Ki-67抗原表达的免疫组化研究

    目的研究胃癌及癌旁组织中EGFR和Ki-67抗原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胃癌浸润、转移等生物学行为间的关系,从而探讨其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的价值.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48例胃癌及癌旁组织、86例胃良性疾病中EGFR和Ki-67的表达.结果 (1)胃癌和癌旁组织EGFR、Ki-67呈高表达.(2)EGFR表达与胃癌生长方式、组织学分类、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PTNM分期有关;Ki-67表达与胃癌的生长方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与否及PTNM分期无关,仅与组织学分类有关.结论 (1)EGFR和Ki-67的检测对胃癌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2)癌旁组织显示增殖活性增高的趋势,显现出增殖不稳定状态,具有癌变可能.因此对胃癌患者行手术治疗时,应注意原发灶的切除范围,大限度地减少残留病灶的可能性.

    作者:严辉;陈卫昌;蔡衍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综合疗法治疗大龄儿童弱视37例(53眼)疗效观察

    对37例(53眼)大龄弱视儿童患者,采用在常规遮盖加精细作业的基础上口服左旋多巴治疗.结果:治愈28眼,好转20眼,无效5眼,总有效率为90.57%.认为对于大龄儿童弱视,综合疗法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洁;杨效群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病毒性脑炎伴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对137例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特征、脑电图、脑脊液和影像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首发症状为症状性癫痫49例(其中大发作38例),头痛42例,精神障碍33例;脑电图异常率为86.8%;CSF异常率为66.1%;36例MRI检查中,24例异常(占66.7%);78例CT检查中,22例异常(占28.2%);MRI强化4例,其中1例血管强化.发病1个月后复查有软化灶者9例.结果提示:病毒性脑炎以症状性癫痫、头痛、精神障碍起病多见;脑电图在早期诊断中有较高敏感性,其严重性和预后有关联性;影像学检查特别是MRI对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对有较大软化灶者要考虑到血管炎,并积极诊断和治疗,以免造成严重的后遗症.

    作者:赵强;许丽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脾破裂合并严重胸外伤67例诊治分析

    分析67例脾破裂合并严重胸外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其中全脾切除59例,部分切除2例,脾修补3例,保守治疗3例,胸腹联合手术5例,死亡8例.提示早期诊断需全面认真检查,正确判断伤情和酷似症状鉴别.抢救治疗应积极抗休克,保持呼吸道通畅,宜早期手术止血,行全脾切除或胸腹联合手术.

    作者:胡玉道;黄坚;汪智卿;肖接承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辐照猪皮与含碘猪皮在灼伤创面的运用效果观察

    对80例灼伤患者按灼伤面积大小随机分成二组,常规切削痂后,分别用辐照猪皮和含碘猪皮覆盖灼伤创面,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方法,观察灼伤Ⅱ°创面愈合时间及对Ⅲ°创面的保护效果,发现二者均能达到减少渗出、减少感染机会和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但从保存方法、相对易感染程度及配套治疗等方面进行比较,辐照猪皮的优点多于含碘猪皮.

    作者:郭于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延迟性脾破裂34例临床诊治分析

    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03年12月收治的34例延迟性脾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4例中,首诊误诊4例,终均经病史、体检、诊断性腹腔穿刺、B超、CT、手术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32例手术治疗,其中27例行脾切除术(5例行脾组织片大网膜移植),3例行脾修补术,2例行脾部分切除术.6例腹腔出血回收自体输血.所有患者均一期治愈.认为延迟性脾破裂易被忽视及误诊;治疗以抢救生命为原则,尽可能保留脾脏或足够多的脾组织;可行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回收式自体输血可在部分患者中应用.

    作者:卢先州;曹苇;张丰;过兆基;胡浩;朱麟;徐乃元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冠状切口径路行颞骨区肿瘤的外科治疗

    对6例原发颞骨区肿瘤行冠状切口径路的颅颌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全部病例外形与功能均无影响,术后经5个月~2年的随访,无复发.认为冠状切口径路的颅颌外科手术是治疗颞骨区原发肿瘤的有效术式.

    作者:龚中坚;唐友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74例临床分析

    74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按血清胆酸的变化分低、中、高3组,分别对3组临床症状、肝功能、分娩方式和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ICP患者血清胆酸>50 μmol/L组肝脏受损严重,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高(92.3%).认为血清胆酸测定对ICP的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有参考价值.

    作者:谭丽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技术在肝移植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CDFL技术对5例成人原位肝移植患者进行术前评价、术后监测,观察受体供肝门静脉、肝动脉、肝静脉、胆管及移植肝周围的情况;利用彩色多普勒及频谱多普勒技术对门脉、肝动脉、肝静脉血流进行检测;及时发现血流参数的变化及狭窄、血栓等并发症.结果:5例肝移植病例中,术后近期门脉流速增加,肝硬化组较非肝硬化组恢复时间长,术后1个月后门脉、肝静脉吻合血流流速加快,吻合口轻度狭窄4例,肝动脉栓塞1例,经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证实移植肝排斥1例.认为CDFI技术可用于移植肝手术前后的血流检测,动态观察血流参数的变化,早期发现血管并发症.

    作者:张伟民;包作伟;时常乐;朱亚青;吴国祥;何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皮肤扩张术在整形外科中的应用

    对烧伤后瘢痕、瘢痕性秃发及先天性器官畸形共24例采用皮肤扩张术治疗,手术分两期,第Ⅰ期安置扩张器,10 d后拆线开始注水,6~10周后行第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及皮瓣转移修复创面.结果:24例均未出现并发症,经随访1~2年,扩张皮肤无明显回缩,外观及功能良好.认为在充分做好术前设计及严防并发症发生的情况下,皮肤扩张术为烧伤、创伤后瘢痕及先天性器官畸形等引起的组织缺损提供了较为理想的修复方法.

    作者:林伟;张九恒;祁强;沈国良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儿腹痛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分析

    为探讨小儿腹痛与幽门螺杆菌(H.pylori,Hp)感染的关系,对50例健康儿童和179例(4~15岁)主诉腹痛的患儿应用14C尿素呼气试验和大便Hp抗原检测,结果对照组和腹痛组阳性率分别为16.0%和41.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Hp感染与小儿腹痛密切相关,是小儿腹痛的重要病因.

    作者:尤海章;黄勇;周玉林;武庆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t-PA含量变化及其在危险分层中的意义

    选择1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21例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16例正常对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t-PA含量,并对不同严重程度(Ⅰ级、Ⅱ级、Ⅲ级)的UAP患者进行分层比较.结果:UAP组患者血浆t-PA含量显著高于SAP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UAP组Ⅲ级患者血浆t-PA浓度显著高于Ⅰ级、Ⅱ级(P<0.05).结果表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纤溶功能异常,并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加重,从而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

    作者:吕克;刘志华;蒋绮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心先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46例临床观察

    将4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心功能Ⅱ~Ⅳ级患者,在常规应用ACEI、洋地黄类、利尿剂等药物治疗心衰仍未控制的情况下,加用心先安静滴或微量泵静注.结果:心功能明显改善Ⅰ~Ⅱ级,总有效率为86.9%.心先安在CHF的治疗中疗效确切,安全范围大,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作者:吴玉芬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bcl-2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bcl-2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bcl-2、CD117、CD34等在肿瘤中的表达.结果 51例GIST中,CD117和CD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和76.5%;bcl-2阳性45例,阳性率为88.2%,其中良性、潜在恶性及恶性GIST中,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1.7%、82.8%,bcl-2阳性表达率与GIST良恶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bcl-2蛋白可作为诊断GIST的辅助性标记物之一,但不能作为判断GIST良恶性的指标.

    作者:鲁常青;谈敏;李青;陈同钰;谈炎;曹留斌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阻塞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对34例阻塞性黄疸(恶性19例,良性15例)应用1.5T磁共振成像仪进行常规MRI,2D HASET序列MRCP检查.结果:MRI和MRCP对阻塞性黄疸定位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和100%,定性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8.2%和82.3%,MRI+MRCP定性诊断准确率提高到94.1%.结果表明,高场强MRCP对阻塞性黄疸具有重要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结合MRI和MRCP可提高定位和定性诊断准确率.

    作者:许建铭;范觉昕;须同禄;罗健君;刘仁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和24 h尿蛋白定量的临床评价

    目的研究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 方法对76例不同肾脏疾病和不同程度肾功能的患者进行24 h尿蛋白定量和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的相关分析,同时按血浆白蛋白浓度、肾小球滤过率以及是否为糖尿病肾病将患者分为不同组别,分析各组间两种尿蛋白测定方法的相关性. 结果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具有相关性(r=0.667,P<0.05). 结论晨尿尿蛋白/尿肌酐比值可替代24 h尿蛋白定量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贺丹;柴华旗;黎曼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氟西汀联合西沙比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观察

    将6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实验组给予氟西汀10 mg/d,每晚睡前口服,西沙比利5mg每餐前口服,3次/d;对照组单用西沙比利5 mg,每餐前口服,3次/d.两组疗程均为8周,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药物,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的第2、4、6、8周及随访时(第12周)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实验组治疗2周、8周、12周时的总有效率分别为36%、88%和85%,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6%、32%和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果表明,氟西汀联合西沙比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黄福娟;丁宇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相关临床指标分析

    目的探讨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临床指标与出血的关系. 方法对76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患者的出血情况和临床指标进行分级评分,然后进行非参数等级相关分析和多分类有序反应变量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按标准化回归系数的绝对值大小排列为内镜总分(3.051108,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1.090042,P<0.05)、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总分(0.306172,P<0.15).结论出血分级的影响因素按影响程度大小依次为内镜总分、凝血酶原活动度、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总分.

    作者:唐净;王少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先天性内斜视与婴儿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对比观察

    对31例先天性内斜视和20例婴儿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的发病年龄、起病情况、远视程度、斜视度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两种斜视在起病情况、远视程度、斜视度数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区别两种斜视的关键在于患儿的屈光状态.

    作者:冯柯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双核素显像在评价AMI患者心肌灌注与活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201Tl、99Tcm-HL91双核素心肌显像与18F-FDG显像结合99Tcm-MIBI心肌显像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肌代谢及血流灌注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10例AMI患者行10 min和3 h 201Tl与99Tcm-HL91双核素心肌显像,采用17节段分析法来评价201Tl显像节段性稀疏缺损与乏氧节段性显影;对25例AMI患者在PCI术后2周行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及99Tcm-MIBI静息心肌显像,行圆周剖面半定量分析评价局部心肌灌注、代谢与室壁运动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果 (1)75%(21/28)的201Tl灌注缺损心肌节段在乏氧显像中该节段显影,提示有存活心肌,7个不显影节段均为下壁节段,99Tcm-HL91显影节段数明显大于201Tl灌注缺损区.(2)AMI患者术后2周心肌运动正常节段(n=284)99Tcm-MIBI%、18F-FDG%分别为83.71%±15.67%和89.40%±13.62%,高于运动减弱组(n=51)的68.45%±17.34%和71.19%±18.56%,高于无运动组(n=65)的32.26%±14.91%和56.08%±18.83%,运动减弱组高于无运动组,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与99Tcm-MIBI缺损百分率呈正相关(r=0.791,P<0.05).结论 201Tl、99Tcm-HL91双核素心肌显像与18F-FDG显像结合99Tcm-MIBI心肌显像均可用于临床判断AMI患者的存活心肌及血流灌注.

    作者:章斌;吴翼伟;杨向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剥除卵巢成熟畸胎瘤30例分析

    对30例腹腔镜手术剥除卵巢成熟畸胎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肿瘤直径≤6 cm 24例中,有3例术中发生肿瘤破裂,无化学性腹膜炎发生;肿瘤直径>6 cm 6例中,3例术中发生肿瘤破裂,有1例出现轻度化学性腹膜炎.认为腹腔镜手术剥除卵巢成熟畸胎瘤疗效好,但需仔细操作,以防化学性腹膜炎的发生.

    作者:王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乳腺癌PCNA、C-erbB-2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对65例乳腺癌标本进行PCNA、C-erbB-2蛋白测定.结果:65例乳腺癌中PCNA、C-erbB-2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94%(61/65)、66%(43/65).PCNA高表达从数量上看与肿瘤大径、肿瘤体积、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有关,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蛋白高表达与肿瘤大径密切相关(P<0.01).而PCNA、C-erbB-2蛋白同时表达(65%,42/65)与肿瘤大径、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密切相关(P<0.05).认为可将乳腺癌PCNA、C-erbB-2蛋白同时表达与肿瘤直径大、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多一样视为危险预后因素.

    作者:王忠明;许昌韶;孙咏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CagA阳性幽门螺杆菌诱导人胃粘膜上皮细胞系(GES-1)白细胞介素-1 β分泌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

    目的分析CagA+幽门螺杆菌及不同激酶抑制剂对幽门螺杆菌诱导人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白细胞介素-1 β(IL-1β)分泌的影响.方法将CagA+幽门螺杆菌与人正常胃粘膜上皮细胞系(GES-1)细胞共同培养,IL-1β分泌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检测,比较蛋白激素A、C、G和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对幽门螺杆菌诱导胃上皮细胞IL-1β分泌的影响.结果 CagA+幽门螺杆菌显著增加胃上皮细胞IL-1β的分泌;蛋白激酶A、C、G的抑制剂不能阻断幽门螺杆菌诱导的GES-1分泌IL-1β,而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剂可阻断这种IL-1β的分泌.结论 CagA+基因型幽门螺杆菌可显著增加胃粘膜上皮细胞IL-1β的分泌并且依赖于蛋白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作者:李岭;陈卫昌;江家贵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长春新碱佐治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28例疗效观察

    将52例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随机分为治疗组(Ⅰ组,n=28例)和对照组(Ⅱ组,n=24例),两组均采用泼尼松中长程疗法.Ⅰ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长春新碱(VCR)治疗(0.05~0.075 mg/kg),每周1次,共治疗10周.结果:治疗组患儿初次复发率(28%)和二次复发率(7.1%)均较对照组患儿初次复发率(62.5%)和二次复发率(33%)为低,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VCR治疗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可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

    作者:徐琴英;封其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外伤性脑室出血52例治疗分析

    分析1992年12月至2002年12月收治的52例外伤性脑室出血的临床资料.52例(其中GCS≤5分30例)中,手术治疗44例,开颅清除血肿后置脑室外引流22例,单纯行脑室外引流并使用注入尿激酶治疗22例;保守治疗8例.结果死亡11例,存活4例,经随诊6个月~3年,其中29例恢复正常.认为及时行脑室穿刺外引流+尿激酶治疗,可解除急性脑室出血而致的全身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周仲明;黄法初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重症急性胆管炎(ACST)术后胆汁增多28例报告

    回顾性分析该院1999年至2002年间28例重症急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持续引流组7例中,死亡3例,住院时间为15~25 d;早期夹管组21例中死亡1例,住院时间为7~10 d.认为对重症急性胆管炎术后胆汁增多,采取早期夹管可能会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赵海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卡维地洛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

    将49例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和组间心功能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卡维地洛组和美托洛尔组能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P<0.0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卡维地洛和美托洛尔均能有效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王允;刘王明;张虹;韩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初探

    目的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前哨淋巴结活检的临床资料,用美兰标记法检测前哨淋巴结15例,采用石蜡连续切片法作出病理诊断.结果美兰注射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灵敏度为87.5%(7/8),准确率为80%(12/15),假阴性率为12.5%(1/8).结论美兰注射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对乳腺癌腋淋巴结的转移状况有一定的提示意义;术前彩超有助于对乳腺肿块的定性及腋淋巴结转移状况的判断.

    作者:蒋国勤;曹华;吴浩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卡维地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随机将心衰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采取常规治疗加卡维地洛尔,对照组34例用ACEI、利尿剂、强心剂等常规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结果,两组疗效比较HR、BP、LVDd、LVEF和CI有显著性差异(P<0.05).认为对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尔,可减轻心衰的症状,改善心衰的预后,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谈代勇;刘树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胎儿窘迫的诊断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分析195例以胎儿窘迫为指征行剖宫产的病例,按胎儿窘迫的不同诊断标准进行分组比较,统计其新生儿窒息率及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百分率,并统计各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的百分比.结果:①随着胎儿窘迫诊断指标项目的增多,发现检出的新生儿窒息率和胎儿窘迫相关因素百分率也相应升高.②胎儿窘迫的主要相关因素为脐带因素、胎膜早破、羊水过少、产程异常、胎盘因素等.认为对于胎儿窘迫应采取多指标来诊断,以提高诊断准确率;对于有胎儿窘迫相关因素者,应密切监护,积极处理,适时行剖宫产术.

    作者:贝水琴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气化术后排尿困难的原因及治疗

    对22例前列腺电气化术后排尿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尿道狭窄、膀胱逼尿肌功能紊乱是引起术后排尿困难的主要原因.认为尿流动力学检查对术前选择病例、术后排尿症状改善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强;董卫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多发伤伴四肢骨折184例急救与早期手术治疗

    对多发伤伴四肢骨折184例先行抢救,后行颅脑血肿清除术75例,行血气胸闭式引流术69例,剖腹探查术 58例.伤后早期行骨折手术:24 h内 94例,24~48 h 44例,3~5 d 19例.结果:成功手术157例;治愈出院148例,死于脑挫裂伤、胸腹部外伤、ARDS、FES、MOF等36例.获随访10~36个月127例中,有功能障碍32例,骨折延迟愈合27例,骨不连7例,钢板断裂4例,髓内钉断钉或退出5例,感染3例;合并神经损伤无恢复4例.认为对多发伤伴四肢骨折患者实施抢救性手术的同时早期行骨折手术,是提高成活率、防止并发症、降低致残率的关键.

    作者:龚辉;朱东波;王建;江振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rhIL-24刺激PBMC产生IFN-γ、IL-6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4(rhIL-24)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的刺激效应.方法正常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含有rhIL-24的CHO细胞表达上清刺激48 h、72 h,取其刺激PBMC培养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IFN-γ和IL-6含量.结果加含rhIL-24的CHO细胞表达上清的实验组上清中IFN-γ和IL-6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rhIL-24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FN-γ和IL-6具有刺激效应,说明rhIL-24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功能.

    作者:叶建新;陈雄艳;盛伟华;丁云芳;谢宇峰;缪竞诚;杨吉成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及其移植对兔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影响

    目的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体外转化为肌细胞,为心力衰竭的细胞心肌成形提供较为理想的移植细胞.方法从兔股骨头处抽取骨髓,用Ficoll细胞分离液分离MSCs,体外培养,经5-氮杂胞苷(5-aza)刺激24 h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肌源细胞中肌节肌动蛋白(Actin)、肌钙蛋白Ⅰ(Troponin Ⅰ);用RT-PCR检测肌球蛋白重链(MHC)的基因表达;用电镜观察肌源细胞的超微结构.并将诱导分化后的MSCs移植到结扎兔冠状动脉前降支致心肌梗死(MI)的模型中.移植后6周用心脏超声多普勒和血流动力学参数评价心功能.结果 MSCs经5-aza刺激后,免疫组化染色肌节肌动蛋白、肌钙蛋白Ⅰ呈阳性;有肌球蛋白重链的基因表达;有多核肌管形成;透射电镜下可见明显的肌丝形成、糖原颗粒丰富、核居中.诱导分化MSCs移植组的左室射血分数、二尖瓣血流E/A、左室前壁和间隔收缩速度均有显著增加(P<0.05),左室舒张末期压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 MSCs可在体外环境下向肌细胞转化,移植诱导分化的MSCs至MI区域后,能改善MI后的心功能.

    作者:陈建昌;蒋文平;刘志华;程绪杰;李红霞;洪小苏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DMN诱导的小鼠慢性中毒性肝炎过程中IL-18、TNF-α mRNA及Fas mRNA的动态变化

    目的观察二甲基亚硝胺(DMN)所致小鼠慢性中毒性肝炎时肝组织损伤与IL-18、TNF-α mRNA、Fas 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取30只小鼠作为模型组,腹腔注射0.1%的DMN14 mg/kg,每隔4 d注射1次,共注射5次.分别在第1、3、5次注射后2 d(即实验第3 d、11 d、19 d)及停止注射14 d(即实验第31 d)眼球取血后分批处死动物(每次处死6只),检测血清IL-18、肝组织TNF-α mRNA及Fas mRNA的表达.对照组6只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每隔4 d 1次,共5次,于第31 d处死,检测指标同模型组.结果小鼠第一次注射DMN后肝细胞气球样改变为主,炎症、坏死不明显.随着注射次数的增加,炎症、坏死逐渐加重.停止注射后,肝组织逐渐修复.血清IL-18、肝组织TNF-α mRNA及Fas mRNA水平随着炎症、坏死的加重而升高,且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DMN所致小鼠中毒性慢性肝炎的IL-18、TNF-α mRNA、Fas mRNA的改变与肝组织病理改变同步,呈正相关关系,与人类肝炎时有一定的相似性.

    作者:吴建成;柏淑禹;王泽荣;万千红;王爱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内皮素对兔视神经乳头微循环的作用

    目的研究玻璃体注射内皮素后对视神经乳头微循环血流灌注的短期影响.方法取成年白兔16只,对其中8只右眼玻璃体内注入10-6mol/L的内皮素-1 50 μl,对其余8只右眼注入等量的载体,分别在用药前、注射后1 d、3 d、5 d和1周时用HRF(heidelberg retinal flowmetry)和HRA(heidelberg retina angiography)测量视神经乳头处的血流量和视网膜循环时间.结果兔视乳头的血流量在给药前为294.7±68.7,给药后1 d为137.9±26.6(P<0.01),给药后3 d为198.6±24(P<0.05),第5 d和第7 d分别为274.81±65.8、273.5±44.5.视网膜循环时间在给药前为5.9±0.4 s,给药后1 d为13.9±2.7 s(P<0.01),第3 d~7 d分别为7.1±1.0 s、6.4±0.8 s、5.9±0.3 s.而药物载体眼视神经乳头血流和视网膜循环时间在给药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向兔眼玻璃体内注射0.25 μg内皮素后,视神经乳头在3 d内维持持续的低灌注状态.

    作者:陆云峰;褚仁远;孙兴怀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Flt3配体重组腺病毒感染胃癌细胞的体外研究

    目的研究Flt3配体重组腺病毒(AdmFL)体外感染前小鼠前胃癌细胞的情况.方法体外分别以不同MOI(mutiplicity of infection)的AdmFL感染胃癌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计算感染率,对体外感染后的胃癌细胞连续计数并绘制生长曲线,RT-PCR检测转染后的细胞内mRNA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mFL蛋白的浓度.结果 MOI为10、100、500的AdmFL感染小鼠胃癌细胞,荧光显微镜下2 d后根据GFP的表达计算的感染率分别是5%、60%和98%;以MOI为100的AdmFL对体外感染后的胃癌细胞无直接的生长抑制作用;在感染后的胃癌细胞内RT-PCR扩增到了mFL的mRNA,ELISA法检测到mFL蛋白的浓度为60.3±5.2 ng/ml.结论 Flt3配体重组腺病毒能有效地感染小鼠前胃癌细胞,并能介导所携带的mFL高效表达.

    作者:匡玉庭;赵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腺病毒介导的基因在人退变髓核细胞的表达

    目的通过对人退变髓核细胞的原代培养,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并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至细胞内,观察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方法培养人退变髓核细胞,建立体外髓核细胞培养模型,同时进行细胞活力测定,并用腺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转染至髓核细胞内,观察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1)人退变髓核细胞贴壁及生长的速度均十分缓慢;(2)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及传代,细胞活力逐渐降低;(3)转染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髓核细胞可以持续发出绿色荧光达4周.结论 (1)兔腰椎间盘髓核细胞的生长能力较弱;(2)外源性的基因可以在髓核细胞内得到持续的表达.

    作者:刘巍;唐天驷;李涛;史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热休克预处理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热休克预处理对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新西兰白兔66只随机分为3组:①假手术组(sham-operation, S组)6只; ②缺血再灌注组(ischemia/reperfusion, I/R组)30只; ③热休克预处理组(heat shock preconditioning, HP组)30只.缺血再灌注后8 h,16 h,24 h,48 h,72 h从I/R组和HP组随机抽取6只兔,检测后肢运动功能,并取脊髓组织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的表达,TUNEL染色观察神经元凋亡情况.脊髓匀浆液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及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各个时间点上,HP组的运动功能评分优于I/R组;免疫组化染色,HP组阳性率远高于I/R组;TUNEL染色,HP组阳性率低于I/R组;SOD的活力HP组高于I/R组,MDA含量HP组低于I/R组.结论热休克预处理后可能产生了大量HSP,并提高了SOD活力,通过抑制神经元凋亡,减少自由基对脂质膜的破坏等途径对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作者:管华清;徐浩;顾晓晖;杨惠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电离辐射和三氧化二砷联合对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的杀灭作用

    目的研究电离辐射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脑胶质瘤SHG44细胞的杀灭作用.方法以SHG44细胞为实验对象,用四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不同剂量的电离辐射、单独As2O3及不同剂量的电离辐射和As2O3联合对SHG44细胞的杀灭作用;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1)照射与As2O3联合组SHG44细胞存活率低于单独相应剂量照射组(P<0.01)和单独As2O3组(P<0.01);(2)2Gy剂量照射+4μmol/L As2O3组对SHG44细胞杀灭作用强于6Gy剂量单独照射组(P<0.01),相当于8Gy单独照射组(P>0.05);(3)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As2O3处理组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变化.结论电离辐射和As2O3联合对SHG44细胞的杀灭作用分别强于电离辐射和As2O3单独作用;As2O3对SHG44细胞的杀灭作用机制主要是诱导细胞凋亡所致.

    作者:黄辉;刘芬菊;陈剑;宁萍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与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来源于人脐血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分化成神经元样细胞的可行性,以及在体外分离、纯化和扩增的条件.方法无菌条件下收集正常足月剖腹产胎儿的脐带血,经肝素抗凝,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脐血的单个核细胞,以偏酸性的MesencultTM作为培养基进行培养和纯化,获得贴壁细胞,取扩增第三代后的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诱导分化.用免疫荧光标记方法检测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结果来源于脐血的单个核细胞种植于特定的培养基中后,可产生贴壁细胞,主要表现为破骨样和间充质样细胞;传3代后,这些细胞可得到纯化、扩增;免疫组化标记显示经诱导后的MSCs表达神经丝蛋白(NF)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结论源于脐血的MSCs在体外可以培养、扩增,并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可作为神经干细胞的来源而用于实验研究和临床.

    作者:喻永涛;惠国桢;陈镭;陆华;苗宗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对膀胱癌细胞的辐射生物作用

    目的评价125I-脱氧尿嘧啶核苷(UdR)对膀胱癌细胞Sca-BER生长的辐射生物作用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将125I UdR加入Sca-BER细胞培养基中,测量细胞摄取125I UdR的放射性活度,用细胞克隆形成法测定125 I UdR对Sca-BER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将125I UdR和MTX同时加入Sca-BER细胞培养基中,测量细胞摄取125I UdR的放射性活度,观察MTX协同125I UdR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培养基中125I UdR浓度与Sca-BER细胞摄取量,两者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9999);Sca-BER细胞存活分数与125IUdR浓度,两者呈负相关(r=-0.9),半数致死剂量(LD50)为(1.17±0.27) kBq/ml.125I UdR组细胞存活分数明显低于Na125I组;相同浓度125I UdR作用于Sca-BER细胞生长过程中,在24 h内细胞摄取量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24 h后达大;甲氨喋呤协同125I UdR抑制Sca-BER细胞生长,使细胞摄取量提高10倍.结论 125I UdR能掺入到Sca-BER细胞中,并对其有显著辐射抑制效应,说明125I UdR可以进一步应用于膀胱癌的放射治疗研究.

    作者:朱然;杨辰;范我;许玉杰;侯建全;李金泉;劳勤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60Coγ线照射联合Tamoxifen体外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研究

    目的探讨Tamoxifen(TAM)和60Coγ线照射对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及凋亡影响.方法用3H-TdR掺入法测定TAM单用以及和60Coγ线联用对脑胶质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AM和60Coγ线照射对脑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结果 TAM对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TAM与60Coγ线联用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TAM能诱导细胞凋亡,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表现为核固缩或核碎裂,可见凋亡小体. 结论 60Coγ线和TAM联用在体外能有效地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生长.

    作者:宁萍;刘芬菊;黄辉;陈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鼠髓系树突状细胞上4-1BB分子的功能性表达

    目的探讨小鼠髓系DC(CD8α-)中4-1BB的功能性表达.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检测DC上4-1BB分子的表达,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DC分泌的IL-2和IL-12.结果小鼠髓系DC前体细胞中已有4-1BB分子表达,且随着DC的分化发育和成熟,其表达上调.激发型抗4-1BB分子的抗体2A刺激的DC分泌IL-2和IL-12能力增强,而2A抗体联合TNF-α刺激的DC分泌IL-2和IL-12的量明显高于两者单独刺激组(P<0.05).结论小鼠髓系DC表达的4-1BB具有功能性.

    作者:李敏;陈成;张烽;古涛;朱一蓓;於葛华;马泓冰;戴俊;张学光;顾宗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同种异体左全肺移植术的麻醉体会

    肺移植患者术前均为双侧肺严重终末期病变,心脏功能亦受到不同程度损害.要维持围术期呼吸、循环的稳定,对麻醉医生是一场严峻的挑战.我院于2004年6月27日成功地对1例双侧肺移植术患者施行了麻醉,术后已3月余,情况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建亚;须挺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胎盘多发性贫血性梗死致死胎1例

    2000年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收治胎盘多发性贫血性梗死致死胎1例,现报告于下.1 临床资料患者27岁,G1P0G38周死胎临产,RSP,轻度妊高征,于2000年2月23日下午5时入院.妊娠史:妊娠48 d时曾行人流术,但手术失败,妊娠2个月时第2次行人流术,仍未成功,之后任其妊娠,妊娠38周时产检无异常情况,2 d后自感胎动频繁,继之胎动消失入院.

    作者:李红英;徐萍莉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从1例Wegener肉芽肿的诊治经过谈临床诊断思维

    临床医学生经过4年的理论学习后进入临床.此时他们发现尽管花了大量时间,书本知识背了不少,但对临床具体病例的处理仍感到束手无策.特别是在对某些疑难疾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时更是如此.我们拟从1例Wegener肉芽肿的诊治经过对临床诊断时,年轻医生或医学生应该特别注意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作者:柴华旗;贺丹;黎曼;沈蕾;熊重祥;李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心理指导对待产妇自然分娩率的影响

    妊娠晚期,孕妇迫切期待分娩以终止妊娠,临产前又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心理变化,此时加强孕妇的心理指导非常重要.本文收集我院1998年12月收住的未进行产前心理指导的足月分娩产妇与2003年12月实施产前心理指导的足月分娩产妇各60例进行分娩方式的抽样对比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顾晓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频通气治疗重症肺结核Ⅱ型呼吸衰竭

    重症肺结核患者由于病程较长、慢性迁延,有时会急性发作,加重病情,甚至引起呼吸衰竭(多为Ⅱ型呼吸衰竭),此时必须进行抗呼吸衰竭治疗,而氧疗是很有效的方法.但是传统医学认为呼吸机的使用对于Ⅱ型呼吸衰竭效果不佳,我院作为专科结核病医院,又引进了呼吸机设备,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重症肺结核引起的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疗进行了研究,尤其是呼吸机(高频通气)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韩水金;李玲妹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栀地汤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96例疗效观察

    口腔溃疡是一种多发性溃疡.我们应用中药养阴清热泻火治则治疗96例,收到了满意疗效,现将中医药详细辨证治疗用药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宋志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老年人肺部感染60例临床特点分析

    本文就我院内科近两年收治的老年人肺部感染60例作一简要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0例中,男性43例,女性17例;年龄60~69岁31例,70~79岁19例,80岁及以上10例.病程2~7 d.冬春季节发病41例,夏季发病19例.原发病为慢阻肺42例(70.0%),支气管及肺炎7例(11.7%),心脑肾病变8例(13.3%),肿瘤晚期3例(5.0%).临床表现主要有:咳嗽咳痰41例(68.3%),胸闷、呼吸困难13例(21.7%),发热25例(11.7%),循环衰竭11例(18.3%),神经系统症状31例(51.7%),消化系统症状19例(31.7%),肺部罗音46例(76.7%),血白细胞增高24例(40.0%),X线肺部征象60例(100.0%).

    作者:李兴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阿昔洛韦加奥平栓治疗生殖道疱疹的临床观察

    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女性生殖道感染是一种性传播疾病,严重威胁着妇女及儿童的身心健康.我院妇科门诊2002年1月至12月确诊的39例生殖道疱疹中,15例采用口服阿昔洛韦治疗,24例采用口服阿昔洛韦加α-干扰素(奥平栓)阴道局部应用,后者可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玉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青霉素过敏患者抗生素的选用

    青霉素类对人体细胞的毒性很低,对G+球菌疗效明确,且价格低廉,是基层医院的一线抗菌药物.但由于其较多的过敏反应,及过敏患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有一定的交叉过敏反应,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一旦引发感染,抗菌药物的选择就显得十分重要.

    作者:张勤;周黎;周凤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头孢泊肟序贯治疗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30例疗效观察

    头孢泊肟(cefpodxime proxetil,日本三共株式会社生产,商品名:搏拿BANAN)的抗菌谱和抗菌强度与其他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1].我科从2002年2月至8月,用搏拿序贯治疗30例老年人下呼吸道感染,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晓军;曾刚;王志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胸部钝性伤致肺深部裂伤8例的外科处理

    通过对8例肺深部裂伤(deep pulmonary laceration, DPL)的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肺深部裂伤尤其是并发胸内出血多甚至休克、需要立即剖胸探查的DPL的发病机制、X线特征及外科处理原则.

    作者:李森;陆志荣;丁兆祥;陶国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毛细支气管炎并发心肌损伤28例报告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儿时期的呼吸道感染,常同时累及上、下呼吸道,在苏州地区,多发于冬、春季,尤其是春节前后.该病消化系统并发症多见,合并心肌损伤的病例也不少.自2000年1月至2004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毛细支气管炎患儿240例,其中合并心肌损害2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兰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胆囊炎胆石症并存糖尿病的围手术期处理(附32例治疗体会)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发展,胆囊炎胆石症伴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增长,且二者互为因果,糖尿病严重干扰着人体的免疫、代谢等功能,并常伴随多器官、多部位的异常,术后其潜在的危险性增高[1].多数研究证实,糖尿病患者在行胆囊切除术时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2].1999年7月至2003年11月我科收治并存糖尿病的胆囊炎胆石症32例,为了重视其围手术期的处理,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朱卫民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放射性核素治疗骨转移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恶性肿瘤患者骨转移的发生率比较高,一旦癌肿转移到骨,控制骨痛及改善患者余生的生活质量是医生所面临的主要问题[1].转移性骨肿瘤疼痛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药物及核素治疗,其中常用的姑息疗法是放疗[2].对于局限的骨转移灶,放疗可起到很好的镇痛作用.但对于广泛多发的骨转移灶,放疗的作用是有限的.而核素治疗可以更广泛和持久地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1,3,5].利用放射性药物治疗骨转移癌和缓解肿瘤骨转移引起的疼痛,是近年来治疗核医学发展快的领域之一.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放射性药物对骨转移癌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对转移病灶有明显缩小、消退作用[1,3,6],同时也发现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应引起注意,现分述如下.

    作者:桑士标;李清茹;吴翼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小儿基底节区梗死13例报告

    小儿基底节区梗死在临床上少见,有其特殊性.我院自1994年8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13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3例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1个月~12岁.有外伤史6例,脑炎2例,烟雾病1例,脑肿瘤2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颅内动静脉畸形1例.

    作者:解晓埝;杨旭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37例

    自1999年至2003年以来,我院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中下段骨折37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37例中,男性30例,女性7例.年龄18~68岁,平均34.2岁.原因:交通事故伤23例,工伤11例,其他3例.骨折根据AO分型[1],IO2型9例,IC2型11例,IC3型5例,IO1型2例,IO型7例,IO3型3例.对于开放性骨折,于伤后8 h内行手术复位及交锁髓内钉内固定,伤口污染严重或者其他部位损伤较重、无法急诊内固定者,先行急诊清创及跟骨牵引或石膏托固定,待炎症控制后二期行髓内钉固定术.对闭合性骨折则在伤后24 h内或伤后4~5 h手术.

    作者:高真华;谢晋炎;徐卫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全自动蛋白电泳分析的实验观察

    采用INTERLBA全自动电泳仪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分析.按说明书严格操作,分别对电泳时间的选择、电泳数量与缓冲液的关系、烘干时间的选择、灵敏度和精密度等进行检测.结果:全自动蛋白电泳分析能灵敏地分离出各类异常蛋白区带,其批内和批间的精密度CV均小于5%,适当的电泳时间和热烘干时间分别为12 min和8~10 min,电泳缓冲液和浸膜缓冲液电泳次数不超过22张电泳薄膜.认为全自动蛋白电泳分析速度快,稳定性好,且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精密度,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全自动蛋白电泳分析方法.

    作者:周金苟;金晓华;黄惠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加味止嗽散有效部位群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目的研究加味止嗽散有效部位群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取一定的提取工艺分离得到加味上嗽散有效部位群,以芦丁为对照品,利用AlCl3显色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加味止嗽散有效部位群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芦丁的线性范围为0.0064~0.0384 mg/ml,回归方程为A=8.13125 C+0.0982,相关系数r=0.9999.加味止嗽散有效部位群中总黄酮含量平均为6.65‰.结论该测定方法简便、快捷,提取工艺稳定可靠,可作为加味止嗽散有效部位群中总黄酮含量的测定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之一.

    作者:徐乃玉;顾振纶;谢梅林;周文轩;郭次仪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维生素C的含量

    对血浆样本经预处理后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进行测定.结果:血浆中的VitC得到良好分离,线性范围为3~1000 μg/ml,r=0.9995,日内差异和日间差异分别为0.25%和1.33%;回收率为96.16%.认为该方法能简单、快速、准确、灵敏地测定血浆中VitC的含量.

    作者:肖本富;石建;缪丽燕;夏运岳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旋光法测定复方麻黄素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素的含量

    采用旋光法测定复方麻黄素滴鼻液中盐酸麻黄素的含量.结果:线性范围为5~25 mg/ml,平均回收率为100.1%.认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

    作者:李春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注射用头孢他定粉针在3种输注液中不溶性微粒的考察

    将在有效期内的头孢他定粉针分别用100 ml 0.9%的NS、5%的GS、5%的GNS溶解,用GWJ-3微粒检测仪测定每1 ml复配液所含不溶性微粒数.结果:复配后,在0.9%的NS中不含25 μm以上的粒子,10 μm以上的粒子<20粒/ml;在另两种输液中,10 μm以上及25 μm以上粒子数均达到中国药典(2000版)的要求,分别小于20粒/ml及2粒/ml,但存在较大差异.结果表明:临床上使用头孢他定粉针时,以NS或GS作为溶媒较好.

    作者:张永刚;邹建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不同厂家生产的注射用头孢他定粉针剂中不溶性微粒的考察

    将5个厂家生产的在有效期内的头孢他定粉针溶配于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0ml中,利用GWJ-3微粒检测仪测定每1 ml复配液中所含不溶性微粒数.结果:复配后有2个厂家生产的头孢他定粉针不含25 μm以上的微粒,占样品总数的40%,10 μm以上粒子数<20粒/ml的及25 μm以上的粒子数<2粒/ml的达到100%.结果表明,各样品复配后的注射液基本符合中国药典(2000版)对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的限度要求,但不同厂家的产品差异很大.

    作者:邹建华;张永刚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降糖舒胶囊及降糖宁胶囊中格列本脲含量的检查

    采用HPLC法与TLC法检测两种降糖药中格列本脲的含量,两种方法检出的结果基本一致.认为可以采用HPLC法与TLC法检查降糖药中的格列本脲.

    作者:陈丽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不同冻存方法对脐血造血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冻存方法对脐血造血细胞的影响.方法冻存前后脐血单个核细胞通过台盼蓝拒染率、对K562杀伤活性及总集落形成数来进行检测.结果控制冻存保护剂浓度和程序性降温可减小对脐血造血细胞的损害.结论该研究可为脐血建库提供一种较好的冻存方法.

    作者:白艳艳;缪竞诚;张占英;张澜生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91例监测分析

    采取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太仓市1993年至2003年的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太仓市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人数91例,死亡率平均为267.7/105,1~4岁是意外死亡的高发年龄段;溺水和意外窒息是意外死亡的第一、二位死因.认为根据该地区的环境特点、儿童的年龄特点,加强对家长的健康宣教及建立和完善意外伤害的社会急救体系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儿童意外伤害的死亡率.

    作者:张玉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苯对作业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

    对115名接触苯的作业工人进行了健康相关指标的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结果发现:随着工人苯接触总量(即累积浓度)的增加,以神经衰弱为主要表现的不良症状以及牙龈出血、月经异常的检出率增高,与低累积浓度接触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所有接触组白细胞、血小板以及血红蛋白平均值均显著低于低浓度接触组及对照组(P<0.01);接触苯的工人B超检查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主要表现为胆囊病变;但4组间心电图异常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表明,作业工人接触苯总量越高,神经系统和血液系统损害越严重,且可以产生胆囊病变.

    作者:徐国彬;周建华;张满珍;朱祥荣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血液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60例血液肿瘤患者进行了心量测评.结果:SCL-90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及躯体化、抑郁、恐怖、精神病性各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病程在3个月以内组的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抑郁因子分高于病程在3个月以上组.结果表明:血液肿瘤患者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常规的心理评估,可为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作者:徐英;王金华;陈文;朱霞明;孙爱宁 刊期: 2004年第06期

  • 失语症患者语言康复与社会因素关系的调查

    通过对临床汉语失语症患者的话语中所表现的言语特征进行多维透视,意在从社会因素的视角对失语症患者言语交流康复过程中的运作机制进行尝试研究,在描述分析临床语料的基础上力图发现更多的有关社会因素对其康复过程的影响以及语言学研究和失语症康复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

    作者:葛红;姜瑾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