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后期,由于学习和生活的群体性,是结核病的高发人群。而一旦得了结核,又缺乏正确的认识,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同时易受疏远、偏见与歧视,诱发多种心理障碍[1]。结核病患者治疗期间的督导管理工作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项重要工作,本文自2010年起对辖区内4所大学结核病患者进行督导管理时,根据每位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全面的心理干预介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佳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我国1986~1988年间流行病学的调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年发病率为0.69/10万,其中成人ALL约占其20%~25%,而老年(≥60岁)ALL约占成人的16%~31%。由于老年ALL存在高龄、较多基础疾病、骨髓造血功能相对差等多种不利因素,造成老年ALL预后很差。与此同时,对于老年ALL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的研究却仍然较少,故作者回顾本院16例老年(≥60岁)ALL患者,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童雅君;匡跃敏;黄黎;朱艳;高新芳;罗信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前甲状腺癌的发生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左右,在神经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中占90%以上。据统计大约5%~10%的人在一生中可能会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甲状腺结节[1]。p73基因是抑癌基因p53家族成员之一,由Kaghad[2]等于1997年发现。由于其具有和p53相似的结构及诱导凋亡、活化转录、调控细胞周期等活性,因此该基因被发现后倍受人们的关注。Survivin蛋白为凋亡抑制蛋白(IAP)家族中新近发现的一种。作者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甲状腺肿瘤组织中p73和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着重探讨p73和Survivin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为甲状腺肿瘤的诊治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报道如下。
作者:吴颖;周细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已得到广泛应用。Chung等[1]发现内镜下乳头气囊扩张(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ion,EPBD)较EST操作更简单、安全,不但能保留乳头括约肌的功能,而且出血、穿孔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被认为是可替代EST治疗胆管疾病的方法。但后来研究发现EPBD增加了术后胰腺炎的发生率。近年来,有报道经乳头括约肌小切开(sEST)联合内镜下乳头大气囊扩张术(EPLBD)与EST同样安全有效[2]。本研究通过随机对照临床实验,探讨sEST+EPLBD对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作者:钟文贵;薛成俊;沈阳;何峰;胡冬梅;夏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妊娠糖尿病发病率的增加,糖尿病母亲婴儿(IDM)的出生率增加,此类患儿是高危儿,早期易出现多种并发症,需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本科于2010年7月至2012年12月收治IDM 5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湘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结肠血管畸形(vascular malformation,VM)又称肠血管发育不良,是无明显原因下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老年患者的VM出血,常表现量大、势猛,常规止血效果欠佳。近年来,采用内镜钛夹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已受到广泛关注,但钛夹治疗老年VM引起的大出血鲜有报道。本文对一组老年人VM急性出血病例的临床表现及内镜下治疗效果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罗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营养状况不良、心血管并发症及插管、穿刺等操作的影响,极易发生感染。在长期血液透析患者中,肺部感染的发生率高达50%[1]。据美国肾脏数据系统(USRDS)的数据表明,感染是尿毒症患者死亡的第二位原因,约20%死于肺部感染[2]。及时控制肺部感染对于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生存意义重大。作者对93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肺部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指导临床用药。报道如下。
作者:邵丽娜;樊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在>50岁男性发病率>50%,其公认的病因、发病基础是老龄及有功能的睾丸组织。在不同时期可表现出尿频、排尿困难、慢性尿潴留等症状;由于上呼吸道感染、饮酒后、劳累等方面的原因,前列腺突然充血水肿,可出现急性尿潴留[1]。后者常需导尿处理。作者采用随机对照观察表明非那雄胺短期较大剂量冲击治疗可提高一次拔管成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小波;王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心绞痛是由于心肌暂时缺血、缺氧引起,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的临床表现。中药治疗能通过扩张冠脉,促进血液循环,降低心脏负荷,减低心肌耗氧量从而有效缓解心绞痛。由于心绞痛的预防和治疗通常是一个长期用药的过程,药物选用的原则为高效、安全及成本[1]。因此本文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对本院两种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方案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了回顾性的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CEA)[2],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和优化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作者:王好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由于我国对枪支弹药的严格管理,临床上非战时火器伤主要以霰弹枪、鸟铳等近距离冲击炸伤较多见,而其局部皮肤软组织毁损严重及术中难以准确判断其坏死范围,临床治疗过程中常因无法准确判断坏死组织范围,导致多次行清创术。作者自2005年10月至2013年2月,对四肢火器伤患者给予急诊清创,使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uumsealingdraina,VSD)结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rhEGF)处理,避免了再次甚至多次清创手术,降低创面感染率,疗效显著。报道如下。
作者:钟俊;杨淮河;何树清;刘驰星;俞新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期研究表明,脑梗死患者Hs-CRP浓度的高低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正相关,提示Hs-CRP可以作为判断患者病情轻重的指标之一[1]。
作者:罗丹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多节段非相邻型椎体骨折(multiple noncontiguous vertebral fractures),是指椎体发生多处骨折,其中骨折椎体至少相连一个正常椎体[1],或者在三个椎体间有两个椎体骨折[2,3]。因暴力等原因致椎体多处发生骨折,可致漏诊或延迟诊断,影响患者后期康复,甚至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死亡,故临床上需对此类患者仔细检查、诊断及治疗。作者对本院2007年1月至2011年l0月收治28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海;季承;吴贵忠;陈昊;袁晨曦;杨惠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常见的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尤其是二尖瓣狭窄者术前常合并房颤。房颤不仅影响心功能,而且易使左房形成血栓,致脑中风的风险增加。COX迷宫术治疗房颤有良好效果,但因其手术复杂,手术时间长,术后有潜在出血风险,且仍有部分患者在手术后发生各种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颤复发等弊端,限制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广泛运用[1]。本院自2007年12月至2012年6月对59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于心内直视下行心内膜房颤射频消融术,疗效确切,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有斌;余云生;沈振亚;叶文学;黄浩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来,早期(24~48h)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对重症患者,在维护肠道黏膜屏障、肠道动力与调节免疫方面的特殊作用,引起了高度重视。但重症创伤手术患者早期利用传统的胃管、鼻十二指肠管实施肠内营养易发生胃肠排空障碍,反流误吸,导致肺炎,加重病情。因此选择佳的管饲方案,减少并发症是肠内营养安全实施的必要保障。作者选取ICU31例重症创伤手术患者,在置入鼻肠管肠内营养的同时放入胃管胃肠减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晓月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早在《皇帝内经》中就提出“肝主情志”,表明肝病患者不仅存在躯体疾病,也会并发心理问题。自尊心受损是肝硬化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1]。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框架下,患者的心理因素与所处的环境越来越被重视。家庭为社会环境的基本单位,肝硬化患者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其自尊关系尚缺乏研究。本研究以136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与其自尊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为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陈金玲;林霞;包巧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前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消化道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1]。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老年人是高发人群。而近年来胃癌有年轻化的趋势,特别是青年人胃癌的患病率不断增高的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因青年人胃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加上医生对青年患癌的警惕性不高,容易造成误诊。为进一步提高青年人胃癌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作者通过其与老年人胃癌比较,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等进行探讨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钱江;姚伟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前置胎盘剥离后,子宫下段胎盘附着面常不易止血,故产后出血的发生率甚至子宫切除率均增高。作者自2003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本院16例前置胎盘子宫下段出血的患者进行改良B-Lynch缝合术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永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前,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由于其视野小,操作部位深,易出血,且难以止血,临床上普遍采用控制性降压麻醉的方法。有关右美托咪定在FESS中的应用少有报道,本院自2011年5月至11月在FESS时采用右美托咪定控制血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晓霞;乐新会;杜光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肝囊肿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疾病,巨大的囊肿或有临床症状的囊肿需要手术治疗。本院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行腹腔镜下肝囊肿开窗术25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北锦;廖南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腓骨多段骨折已成为临床常见骨折类型,源于高能量的直接暴力损伤,以胫腓骨双骨折多见,也存在腓骨的单独骨折。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适用于腓骨A、B型骨折,对于C型骨折的固定缺乏稳定性,尤其在腓骨多段骨折固定中,且手术创伤大不利于胫腓骨骨折愈合。作者自2007年2月至2012年3月用AO弹性髓内钉(TEM)内固定治疗腓骨多段骨折19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胡海军;章中良;李宁建;范天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属中医“泄泻”、“肠风”、“滞下”、“肠澼”等范畴。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病程迁延,且反复发作。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UC较之单纯使用西药效果明显[1,2]。作者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对本院消化科因UC住院的58例患者,分别给予单纯美沙拉嗪口服治疗和美沙拉嗪口服联合蒲芩败酱汤保留灌肠,结果联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章静;范美庆;冯敏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急诊服务体系(EMSS)的建立,现代急诊被赋予了更深刻的内涵,医院急诊科与院前急救、急诊监护病房(EICU)成为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急诊室在应对突发性事件和多发伤中有重要意义。多发伤因受伤原因复杂,伤情变化快,休克出现早,易出现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应激反应重,易漏诊和误诊,对抢救流程要求特别高。早期积极急救处理和临床特点分析、有效应对,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意义重大[1]。作者对本科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83例多发伤早期救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钱飞;顾彬;于情;戴佳文;尤建权;汪丁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以胃肠道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异常浸润而引起消化道症状为特征的疾病[1,2]。作者对本院消化内科1998年6月至2012年6月诊治的18例EG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探讨EG的发病特点、诊断要点、治疗及其预后,以加强临床医生对EG的认识及提高诊治水平。
作者:林冠斌;励辉辉;陆静静;李访贤;许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研究发现,红霉素及其衍生物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为代表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通过类似激素样的抗炎机制,而减轻哮喘的症状和降低气道高反应性,抑制气道黏液分泌等非抗菌作用,从而有效地减少哮喘的发作[1~4],但其机制不甚清楚。作者通过观察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llt asthma,CVA)患儿克拉霉素治疗前后诱导痰炎症指标嗜酸性粒细胞、IL-5、IL-13含量的变化情况,探讨克拉霉素治疗CVA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作者:阮旦青;陈旭央;王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食管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到中晚期,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但术后并发症较多,术后吻合口瘘是严重的并发症,国内资料显示吻合口瘘发生率2.6%~6.4%,病死率38.4%~53.6%[1],术后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降低吻合口瘘病死率的关键[2],近年来由于围术期处理、外科技术的进步和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仍在3%~5%,而病死率可高达40%[3]。现就食管中下段癌弓上吻合口瘘的病因、早期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予以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刘磊;郑世营;蒋东;汤金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社交增多,急性酒精中毒也呈增多趋势。国外文献报道,急性酒精中毒时酮症酸中毒发生率较高,酒精性酮症酸中毒是急诊科常见的阴离子间隙增高的代谢性酸中毒,可出现阴离子间隙和渗透压阶差的双重增高[1],但国内鲜有报道。本文收集92例伴有意识障碍的急性酒精中毒患者,其中阴离子间隙和渗透压阶差双重增高患者12例,对其进行治疗前后对比并分析,探讨其发生机制。
作者:何斐;李皖生;张伟;徐灵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不稳定锁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骨损伤之一,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目前一致认为需行手术治疗[1]。作者自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应用锁定加压钢板(LCP-LE)和锁骨钩钢板(CHP)治疗锁骨远端骨折的患者进行了随访,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李勇;蒋恒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真菌性角膜溃疡术后易复发[1],再次手术术式选择复杂难度大,并发症多,处理较为棘手。作者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对随访资料较为完整的17例(17眼)真菌性角膜溃疡术后复发病例施行二次穿透性角膜移植术,随访3~11个月,平均5.2个月,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文丽;吕志刚;包菁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股骨颈骨折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以往治疗常以保守治疗或行空心螺钉固定术,患者需长期卧床而出现许多并发症,甚至死亡发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为有效的治疗手段[1]。作者自2005年10月至2012年8月对本院32例>65岁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祝春法;邓红军;周政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产妇分娩临产期间,由于对分娩临产的压力、宫缩的疼痛以及妊娠后的生活产生一定的顾虑。有研究报道,产妇因临产前的顾虑,表现出抑郁15%左右,13%表现出焦虑的症状[1]。此种精神状态,促使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从而影响宫缩,延长产程,增加了剖宫产率[2]。
作者:彭芸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穿透性膈肌损伤系由锐器穿透身体时直接导致的膈肌损伤。作者于1986年10月至2012年12月收住由胸、腹部刺伤导致的穿透性膈肌破裂22例,均行手术治疗,疗效较好,报道如下。
作者:孙恒;赵峰慧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由于尺骨冠状突位于肘内侧,且周围有肌肉和韧带的保护,所以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只有肘关节屈曲位着地,尺骨冠状突与肱骨滑车撞击暴力较大才发生。2002年9月至2012年8月,本院收治尺骨冠状突骨折患者16例,现将治疗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王德宇;李祯华;董根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肛肠病患者术后术后炎症介质释放,排便、换药等对创面的刺激,会导致术后剧烈疼痛[1]。术后采用双氯芬酸钠栓直肠给药,可控制疼痛,但药物塞入肛门时造成的剧烈疼痛也给患者带来痛苦。鉴此,本科2012年7月开始采用复方角菜酸酯乳膏润滑双氯芬酸钠栓后再肛门塞入,较好地缓解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疼痛。具体方法报告如下。
作者:熊玲;黄小红;郑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常见的妇女外阴阴道感染性疾病,主要因感染假丝酵母菌所致。假丝酵母菌是一种酵母菌,也是一种条件致病菌,其具有较强的致病性。妇女1年内反复发作≥4次有症状、真菌学检查呈阳性的VVC称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RVVC的临床治疗较困难,目前国内外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案。其治疗规范包括强化治疗和巩固治疗,但治疗时间较长,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作者拟用阴道乳酸杆菌活菌制剂联合克霉唑治疗RVVC,旨在寻找短期内有效治疗RVVC方法,报道如下。
作者:陈红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唇裂治疗一般是唇腭裂序列治疗的第一步,其效果直接决定患者将来的外貌和形象。单侧唇裂是常见的口腔颌面部先天性畸形,其中严重的是单侧完全性唇裂,此病患者不仅组织缺损严重,而且还存在明显的组织移位[1],外科手术是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的唯一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采用的手术方法多,而Millard法的形成为施术者提供了一种可资参考的手术模式,在临床工作中,还需结合施术者自身对各个体唇裂畸形特征的认识,以及解剖和美学知识[2]。在众多唇裂治疗的手术方法中,MillardⅡ式改良法对于单侧完全性唇裂的修复具有良好且持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卫华;汪文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随着我国人口寿命延长、人口结构及生活方式改变,骨质疏松已成为绝经后女性面临的一个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有研究显示绝经前4~5年骨量就已有明显下降。因此,如何对骨质疏松症及其早期的骨量丢失能加以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已成为临床医生的关注方向。本文通过对281例围绝经期妇女骨密度(BMD)检测,了解受测人群骨骼健康水平,旨在重视骨质疏松风险评估和及早预防。
作者:邵梅;来菊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反流性食管炎(RE)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我国发病率7%~8%[1],并且有较高的复发率[2]。,由于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黏膜病变,在临床上主要表现出反酸、恶心、烧心、胸骨后疼痛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RE失治或治疗不当容易形成慢性胃炎,使患者饮食减少和吞咽困难,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消瘦,还容易引发癌变,在临床治疗上应受到足够重视[2]。本院采用雷贝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颜晓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婴幼儿喘息是儿科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目前文献将无个人特应史(过敏性鼻炎、湿疹)和家属特应史的喘息称之为病毒相关性喘息,临床上大部分喘息为病毒相关性喘息。呼吸道病毒感染后反复喘息导致患儿反复门急诊和住院,给患儿带然极大痛苦和家属经济和心理负担,本文采用匹多莫得口服对病毒相关性喘息疾病住院出院后的干预,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武林;许鑫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首选激素治疗,激素无效采用二线治疗方案,如硫唑嘌呤、达那唑、长春新碱、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切脾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是特异性造血调控因子,具有刺激巨核系祖细胞增殖与分化,促进巨核细胞成熟的活性,可增加血小板的生成。作者对国产注射用rhTPO治疗ITP患者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估。报道如下。
作者:苗文春;陈岳华;蒋志相;董晓燕;朱卫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一般而言,<50岁前列腺增生患者以保守治疗为主,不选择手术。临床上对该类患者手术治疗报告较少。2007年6月至2012年6月,本院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治疗13例低龄前列腺中叶增生患者(≤50岁),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慧玲;戴国平;杜小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已成共识。如何有效控制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是现在临床研究的重点。动脉粥样硬化是大血管病主要的病理学基础。作者使用丹参酮IIa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斑块,以颈动脉为观察重点,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范国平;顾占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尺骨冠突骨折常合并肘关节后脱位、桡骨头骨折和尺、桡侧副韧带损伤等,随着冠突骨折治疗理念和内固定材料日益更新,本院自2002年2月至2012年4月利用单针1-0 Dexon可吸收线扭扎固定Ⅱ、Ⅲ型冠突骨折19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求洪杨;俞钻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感染性休克在重症患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率,也是重症病房主要死亡的原因[1]。因此感染性休克是重症医学研究的焦点和难点。临床工作中发现,感染性休克患者常伴有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 Hct)升高,血清白蛋白浓度(Serum albumin Alb)降低,作者试图用二者之间的差值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II APACHE II)及病死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庄载受;梁艳;薛盛东;陈贤源;王晓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祖国传统医学中医中药治疗BPH具有疗效稳定、副作用小等优点,越来越广泛地用于BPH的治疗。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医辨证的准确性,以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需要更多的辨证的手段。作者旨在通过具体数据分析BPH中医证型各自的特点和规律性,对中医证型的量化和客观化做一定的探索。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静;楼水鑫;任黎刚;丁青;章越龙;章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5(IL-5)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FG)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120例肺部感染患儿分成3组,每组40例,观察1组为伴喘息的MPP患儿,观察2组为不伴有喘息的MPP患儿,对照组为临床排除MPP的不伴有喘息的支气管肺炎患儿,分别测定三组患儿血清中IL-5和VEFG水平。结果观察1组血清IL-5和VEGF水平高于观察2组(t=35.46、61.97,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2组血清IL-5和VEGF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0.71,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免疫机制参与的全身性疾病,细胞因子IL-5和VEGF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喘息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安素芬;习伟然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清胰汤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并发感染患者单核细胞HLA-DR表达的影响。方法33例SAP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成3组:SAP并发感染组(Ⅱ组)、GM-CSF治疗组(Ⅲ组)、清胰汤治疗组(Ⅳ组);选取7例SAP未并发感染患者为对照组(Ⅰ组);各组均予常规治疗,Ⅲ、Ⅳ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GM-CSF或清胰汤治疗,一周后检测外周血WBC,血淀粉酶,ET,CRP,IL-6以及单核细胞HLA-DR表达率。结果Ⅱ、Ⅲ、Ⅳ组患者在各项血清学指标均高于Ⅰ组,单核细胞HLA-DR表达水平低于Ⅰ组(P<0.05);而Ⅲ、Ⅳ组患者各项指标较Ⅱ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 SAP并发感染患者存在单核细胞免疫功能缺陷,而清胰汤治疗能够改善这种免疫功能障碍以及过度炎症反应。
作者:汤鲁明;王林霞;孙来芳;龚裕强;孔万权;王志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发伤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临床危险因素,为早期预防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急诊就诊多发伤患者289例,合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为观察组,未合并炎性反应综合征为对照组。病例的评估采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和损伤严重度评分(ISS)。CD4+,CD8+水平测量采用流式细胞仪。胰岛素(Insulin,INS)水平测量采用化学发光法。C-反应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测量采用免疫比浊法。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结果 DIC、ISS、APACHEⅡ评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7,t=2.63、2.51, P<0.05);IL-6、IL-10、INS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4、2.18、2.08,P<0.05);ISS、APACHEⅡ、DIC、IL-6、IL-10、INS是多发伤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其中IL-10的OR值大,其次为DIC。结论 ISS、APACHEⅡ、DIC、IL-6、IL-10、INS是多发伤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治疗多发伤时应注意这6种影响因素的变化。
作者:陈新军;银小辉;姬新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及分析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LAP)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8年4月至2013年7月78例HLAP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随机选取80例胆源性急性胰腺炎(BAP)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相对于BAP组,HLAP组平均年龄低,血清淀粉酶、CRP水平低,血清三酰甘油水平、胆固醇水平、合并脂肪肝、糖尿病比例均显著高于BAP组(P<0.05)。HLAP组重度患者较BAP组少,但是复发率高(P<0.05)。结论本研究中HLAP患者发病年龄低,合并脂肪肝、糖尿病者多,血清淀粉酶升高不显著,轻度患者多,AP易复发。
作者:贺志龙;许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肾肿瘤患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采用腹腔镜经腹腔途径对60例肾肿瘤患者行LPN。病理检查结果为局限性肾透明细胞癌35例,乳头状肾细胞癌1例,嫌色细胞癌1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3例。肿瘤直径2.0~5.0cm,平均直径3.6cm。左侧36例、右侧24例。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6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50~130min,平均时间75min。52例患者平均血管阻断时间15~45min,平均时间2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350m1,平均出血量100ml。1例术后出现迟发出血,予以保守治疗,1例术后出现漏尿。住院时间8~17d,平均住院时间9.5d。随访4~36个月肿瘤无复发。结论 LPN安全、有效、出血少、恢复快。
作者:周东;周小庆;项龙波;尚徐敏;尤升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对呼吸危重症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61例呼吸危重症患者,24h内取血,采用电化学荧光法测定PCT水平,研究分PCT低水平组(PCT<0.5μg/L)和高水平组(PCT≥0.5μg/L),评估两组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评分和Marshall评分,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别评估PCT与APACHEⅡ、Marshall评分相关性。比较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MODS发生例数和死亡例数的差异。结果 PCT高水平组APACHEⅡ评分与Marshall评分明显高于PCT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Marshall评分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0.824,P<0.01;r=0.718,P<0.01)。高水平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MODS发生例数和死亡例数均高于低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T水平对呼吸危重症患者病情严重度、MODS的早期诊断和临床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刘欣欣;凌春华;黄振;张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李氏复位法、Epley法和Semont法三种手法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78例BPPV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李氏法、Epley法和Sement法进行治疗,评定其疗效,随访6个月。结果三种方法治疗有效率在治疗后1、2、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6个月,均无复发。治疗过程中仅3例出现呕吐,休息后好转。结论三种方法治疗有效率相近(P>0.05),治疗时可依据患者情况选择不同复位法。
作者:李爱君;王永宝;刘玉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微侵入经皮钢板植入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 MIPPO)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方法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共收治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男13例,女19例;年龄60~86岁,平均68岁。按Evans分型:Ⅰ型1例,Ⅱ型6例,ⅢA型14例,ⅢB型3例,Ⅳ型8例。32例患者中有高血压病12例、糖尿病8例、脑梗死12例、慢性支气管炎5例。所有患者行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MIPPO技术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1个月。32例患者手术时间45~80min,平均手术时间(45±16)min;术中出血量为60~1l0ml,平均(80±10)ml;全部患者围手术期内无1例输血。开始负重时间4~8周,骨折愈合时间8~16周。全部病例都获得骨折愈合,无髋内翻、螺钉穿出或退钉等并发症发生。Harris髋关节经手术治疗后功能评分,优24例、良8例。结论对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解剖锁定钢板结合MIPPO技术手术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简便,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陈庆军;张善征;钱军;罗志军;方美园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以张力性气胸为主的严重多发伤的急诊救治。方法对46例以张力性气胸为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经急诊救治和病区综合治疗康复出院,其余5例患者由于存在严重颅脑损伤、腹腔脏器损伤及骨盆骨折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床边B超结合诊断性的胸腔穿刺在张力性气胸的诊断上安全、省时;应用“腹腔镜穿刺鞘卡”穿刺置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也因其操作简单、安全、快速、有效在治疗上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李晨;彭海仙;戴焓;张松黎;陈明志;宋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SPIH)是妊娠期特有的,以高血压、蛋白尿为主要症状的疾病,是导致孕产妇、围生儿发病率、病死率增高的产科疾病之一[1]。其发病机制与胎盘缺血、血管内皮损伤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生长因子,对胎盘的发育和功能维持起重要作用[2]。胎盘生长因子(PLGF)是VEGF家族成员,调节内皮细胞的生长,维持胎盘血管通透性[3]。本试验通过研究胎盘病理变化,并检测血清中VEGF与PLGF水平变化,以探讨胎盘病理变化、VEGF、PLGF在SPIH患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作者:程大玲;徐群芳;叶学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肾小球泸过率(GFR)是评价肾功能的重要指标,而肾动态显像测定GFR是目前公认的准确量化分肾功能的“金标准”,但该检查不能提供肾脏及病变部位精细的解剖结构,而CT 扫描具有提供精细解剖结构的优势,并可通过肾脏形态学指标来科学评估分肾功能。作者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7月本院收治的36例成人先天性单侧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性疾病患者,采用螺旋CT 扫描测量肾实质厚度作为评价梗阻侧GFR 的潜在性指标,通过分析二者的相关性,评价梗阻侧肾实质厚度在判断分肾功能的价值。
作者:刘全启;朱再生;吴海啸;吴汉;杨庆;陈良佑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a)为条件致病菌,广泛分布于医院环境中,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多重耐药和泛耐药菌株的出现,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困难。因此耐药性监测对了解细菌耐药性变迁、控制耐药菌株流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对诸暨市三级医院2010至2012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飞燕;阮慧白;周壮丽;陈陪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脑肿瘤分原发和继发两大类,是中枢神经系统主要疾病之一,全世界每年原发性脑肿瘤发病率为7.2~12.5/10万,其中成人发病率为2/10万,而儿童发病率达到25/10万[1]。在我国,近年来脑肿瘤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男性脑肿瘤患者病死率高于女性,不同地区之间的病死率存在较大差异[2]。脑肿瘤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程进展,可能会出现精神障碍、幻嗅、视力骤降等症状。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降低病死率、致残率以及延长生存期的关键。CT通过断层扫描的方式去除颅骨的干扰,对组织无损害,并能清晰显示颅内组织的结构、关系、边缘、占位等,分析颅内正常结构和病变,是早期诊断脑肿瘤首选的检查方法[3]。报道如下。
作者:王宇军;胡利荣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研究表明CAD是由众多免疫细胞和炎症因子参与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过程,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展过程及其导致的并发症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有研究表明了血清中高水平的可溶性白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40配体(sCD40L)、同型半胱氨酸(HCY)和hs-CRP参与了CAD的发生和发展过程[2,3]。本文通过观察CAD患者血清sCD40L、HCY和hs-CRP水平的变化,旨在探讨其在冠心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为预测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提供参考。
作者:陆文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健康及生命的疾病,血栓部分脱落可引起肺栓塞,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创伤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DVT的发病率明显升高。目前DVT的诊断主要依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本文主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尹俊卿;胡小林;郑永财;董大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 PSH)是一种少见的肺内良性肿瘤[1,2],影像表现无明确特征性,术前诊断准确率较低。作者对25例PSH患者CT影像、病理表现及误诊原因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报道如下。
作者:李立丰;王林友;康五根;陈永华;杨登法;沈剑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胆囊癌是近年来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4位,病死率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第5位[1],预后较差,术后平均5年生存率为35%~38%[2]。超声影像检查成为诊断胆囊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相关资料报道[3],其诊断符合率达70%~82%。但对早期胆囊癌诊断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仅为23%。超声造影检查可对胆囊癌灶血流情况进行实质性反馈,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作者自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对本院收治的超声检查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超声造影在胆囊占位性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敏青;李新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卵巢纤维瘤主要由梭形纤维母细胞和纤维细胞组成的良性实质性肿瘤,临床较为少见,相关文献报道占所有卵巢肿瘤的2%~3%[1]。大部分发生于老年绝经期妇女,仅10%发生于<30岁妇女,青春期前更少见。由于卵巢纤维瘤常发生蒂扭转、感染及恶变等并发症,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2,3]。临床主要由超声检查发现,由于其特殊的组织结构超声声像图呈现特殊表现,难以单纯依靠超声进行诊断。作者自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对本院46例卵巢纤维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卵巢纤维瘤的超声诊断特点,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形态为球形的肺部炎症称为球形肺炎,是肺部炎症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上较为少见,其影像学表现与肺部其他球形病灶相似,鉴别有一定困难。作者回顾性分析了临床资料完整并经临床抗炎治疗、影像学动态观察证实的16例球形肺炎的X线平片和CT表现,旨在提高对本病的影像学表现的认识,以避免误诊和漏诊。报道如下。
作者:王宏伟;夏瑞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上消化道出血起病急,病因复杂,可能会造成短时间内的大量出血,主要涉及的部位是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被认为是诊断消化道出血的金标准,但是操作复杂,有创伤,不易被患者接受。近年多层螺旋CT(MSCT)应用于临床,其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准确性强,而且无创伤,易被医生和患者接受[1]。作者对35例怀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行MSCT和DSA诊断,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周光昱;杨玉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官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子宫颈癌和子宫体癌而列居第三位。对妇女生命造成严重威胁。在当前治疗手段中,以手术、化疗、放疗的联合应用为主,但5年生存率在25%~35%。且化疗、放疗引起的严重生理、心理反应给患者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国外的肿瘤化疗后社区医疗保健护理已成为社区卫生服务的日常工作之一,而我国尚未见医院-社区-保健护理干预的研究。作者收录本院200例卵巢癌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了医疗保健护理,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利珍;胡晓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近年来,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作为强抑制胃酸的药物广泛用于治疗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消化系统疾病。另由于非甾体抗炎药物应用(消化性溃疡发生率为10%~25%),需长期配合服用PPI作为预防用药[1]。但PPI运用可引起肝脏损害、胃肠道不良反应、胃嗜铬细胞增生甚至类癌形成,美国FDA近期的研究还发现长期运用PPI有可能导致艰难梭菌相关性腹泻,且很难康复[2]。故本护理团队提出了4P护理对策(PH、Physical Rhythm、Psychology、Pharmacokinetics),观察其在预防并降低长期运用PPI患者副反应发生中的作用及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钱丽萍;姚晓丽;金培英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眼内硅油填充术后患者需严格取强迫体位约2~3周,甚至更长时间,术后1周内每日采取俯卧位的时间应>18h[1]。这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有些患者因难以忍受长时间强迫体位所致的不适而随意改变体位,导致并发症发生,影响了手术的疗效。2010年9月至2012年5月本科将改良头位床应用在硅油眼内填充术后的患者中,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舒苏凤;张王芳;严婉丽;陈俊;吕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乳腺癌术后行化学治疗是治疗乳腺癌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便秘是化疗过程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其发生率达15%左右[1]。同时便秘的发生,可使患者出现腹痛、腹胀,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不适,甚至可伴有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2]。一些严重便秘的患者口服泻药或通便药可获得一时疗效,但因患者机体正气亏虚、津液亏损,长期使用更损伤脾胃,甚至影响化疗的完成。作者对80例乳腺癌化疗的患者分别给与两种不同方法进行自身比较和临床观察,随身灸配合饮食调护预防化疗后便秘的发生,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咏梅;计芬琴;洪丽琴;孙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重型肝炎是病毒性肝炎中严重的一种类型,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本科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门冬氨酸鸟氨酸(商品名瑞苷)联合前列腺素E1脂微球载体制剂(商品名凯时)治疗重型肝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在用药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作者对此进行了观察和有效的护理,现报道如下。
作者:樊淑玉;陈琴娟;饶素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手术治疗是根治直肠癌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技术已经为广大胃肠外科医生、特别是结直肠外科医生所接受,并在他们的外科理念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进食早、肺部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它要求术者具有丰富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经验、护士具有熟练的腹腔镜手术护理技术,医护合作处理。作者对本院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45例患者在围术期进行优质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东梅;周方萍;朱建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乳腺肿瘤整形技术是近20年来开始出现的概念,是将整形外科技术与保留乳房的手术结合,以达到彻底地根治肿瘤和维持乳房良好的美学效果的双重目的。乳房肿瘤整形技术方法主要基于两种不同的方式:组织移位和组织替代[1]。大网膜含大量脂肪组织,血供丰富,柔软性高,可塑性强,抗感染能力和存活能力强,是一种良好的乳腺替代组织,在乳房肿瘤整形外科中受到了一定的关注[2]。随着腹腔镜技术的成熟和完善,其在外科各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本研究组自2012年1月起对10例患者实施了腹腔镜下带血管蒂大网膜瓣乳房肿瘤整形术,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作者:周慧芳;余如平;徐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能力差,不会产生疼痛感,因此,对于新生儿的疼痛长期未引起人们的重视和相应的处理[1]。随着疼痛学的深入研究,疼痛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五生命体征,有报道称胎儿出生后就具有疼痛感知能力,反复长期的疼痛刺激会影响新生儿神经系统和行为能力的发育[2]。作者从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疼痛及其生命体征的影响进行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刘寅素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跌倒事件成为住院病人意外事故的主要、也是经常发生的严重问题。跌倒成为老年人意外伤害所致死亡的第二位原因,既往研究结果显示,>75岁老人伤害性跌倒是该年龄段老人的主要死因之一[1]。骨质疏松的患者骨脆性增加,易引起骨质疏松性骨折,有研究指出[2],目前对骨折的治疗应当从预防骨质疏松转移到预防跌倒。因此,为更好的评估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跌倒危险因素,减少跌倒的发生,作者采用HendrichⅡ跌倒危险评估表对其进行评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方碧媚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女性人群中,23%~45%有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其中约50%为压力性尿失禁[1]。国际尿控协会(ICS)将压力性尿失禁(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定义为患者在运动、打喷涕或咳嗽等腹压突然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不自主的尿液溢出。Delorme等首先提出经闭孔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O)是迄今报道的创伤小的治疗SUI术式[2]。本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治疗SUI患者30例,现将有关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倪利萍;陆星尘;郑旻;张惠萍;凌健丽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期间常出现剧烈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易导致意外事件的发生,保持麻醉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平稳,是提高老年患者围术期安全性的重要环节。作者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采用甲氧明预注的方法取得了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念平;李玉红;金宝伟;郑羡河;胡双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 HCPT)单独及与甲氧胺(methoxyamine,MX)联合用药在抑制神经胶质瘤(SHG44)胶质瘤细胞增殖过程中是否具有协同作用,以期减少HCPT用量,降低毒副反应,为HCPT联合MX应用于抗胶质瘤治疗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联合运用HCPT与碱基切除修复抑制剂MX,用MTT法、流式细胞等方法检测联合用药的体外抑瘤效果及可能的机制。结果 HCPT联合甲氧胺能显著抑制SHG44胶质瘤细胞增殖,随着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其增殖抑制效应也随之增强。流式细胞检测结果表明,HCPT联合MX组凋亡细胞比例明显增多,但与单独HCPT用药组比较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HCPT联合MX对SHG44胶质瘤细胞具有显著增殖抑制作用,且具有明显剂量-时间依赖性。
作者:胡珏;王鸿;吕庆华;郑英;朱永坚;郑鸣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深部小肝癌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5月至2013年4月诊治的36例深部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深部小肝癌术前确诊率低,术中定位困难,易残留,如行广泛切除,病死率及肝功能衰竭发生率高。结论(1)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深部小肝癌术前诊断阳性率。(2)术前超声引导下经皮肝穿刺美蓝定位,使术中病变定位准确,可减少肝组织损伤及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风险。(3)在美蓝定位基础上,行不规则肝部分切除术,病变切除彻底,且在切除病灶基础上使更多的肝组织得以保留,进一步降低术后病死率及肝功能衰竭发生率,实用价值很高。(4)术中对肿瘤切除创面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能进一步提高深部小肝癌治疗效果。
作者:许世江;郑书伟;余发全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估As2O3和TACE对肝癌根治术后预防复发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2010年4月至2012年2月收治48例肝癌根治性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s2O3组(A组)24例和TACE组(B组)24例,随访1年,比较两组药物毒副作用、肝癌复发率。结果 As2O3组,1年复发率低于TAC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2O3实验组的Ⅰ/Ⅱ级,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TACE对照组(P<0.05);两组均出现轻-中度肝功能异常,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预防肝癌复发方面,三氧化二砷组略优肝动脉栓塞化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纪渊;丁国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评估As2O3和TACE对肝癌根治术后预防复发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2010年4月至2012年2月收治48例肝癌根治性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As2O3组(A组)24例和TACE组(B组)24例,随访1年,比较两组药物毒副作用、肝癌复发率。结果 As2O3组,1年复发率低于TACE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s2O3实验组的Ⅰ/Ⅱ级,恶心/呕吐、发热/寒战、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TACE对照组(P<0.05);两组均出现轻-中度肝功能异常,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预防肝癌复发方面,三氧化二砷组略优肝动脉栓塞化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纪渊;丁国善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冠状动脉病变(简称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因有心绞痛病史或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而进行冠脉造影的254例患者根据其HbAlc水平分组。A组:HbA1c<7.0%(n=102);B组:7.0%≤HbA1c<9.0%(n=95);C组:HbA1c≥9.0%(n=57)。据冠脉造影结果,评价HbA1c水平与冠心病,冠脉病变支数及冠脉病变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组间BMI、WC、FPG、TG、TC、UA等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HbA1c水平的升高,冠心病患病率升高(P<0.05)。HbA1c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积分显著相关(r=0.243,P<0.01;r=0.248,P<0.01)。结论随HbA1c水平升高,冠脉病变逐渐复杂且严重,故有效控制血糖水平对预防冠心病及冠心病进展甚为重要。
作者:仇冬霞;杨向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IgA肾病是指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性血尿为主要特点,在我国约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26%~34%[1],10%~20%的患者将发展成为尿毒症[2]。目前尚无特效措施[3]。本文采用meta分析评价中西医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IgA肾病的效果。
作者:张新苹;孙美娟;熊佩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耳鸣(tinnitus)是指患者耳内或颅内有声音的主观感觉,但外界并无相应的声源或电刺激存在[1]。耳鸣发病率较高[2],并且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有自杀倾向。
作者:李晶晶(综述);赵荣祥(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astic syndrom,MDS)是一组异质性、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骨髓中原始细胞增多伴一系或多系发育异常(病态造血)并具有高风险向急性白血病转化的风险。目前仍认为是不可治愈的。由于MDS 的异质性,其诊断尚无“金标准”,治疗也无明确的方案,虽然从2004年FDA 制定胞苷类似物阿杂胞苷为MDS 治疗指定药物,以及近几年地西他滨的临床应用提高了MDS 治疗疗效,但明显的骨髓抑制限制了临床的应用。为此研究者们不断地研究MDS 的发病机制及从不同角度研究达到抑制MDS 细胞增殖的通路。本文主要针对近年来实验室在抑制MDS 细胞增殖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李静(综述);林圣云(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患者男,71岁,于2013年7月10日入院治疗,临床诊断II型糖尿病。心电图查检如下,基础心律为窦性心律,PR间期0.16s,P~P间期不等,QRS时限0.09s,P1~P2间期与P3~P4间期大于平均PP间期。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窦房交界区早搏未下传(见图1)。
作者:黄华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卵巢成熟性畸胎瘤恶变率较低,卵巢甲状腺肿,为一种高度特异性畸胎瘤,恶变率更低,现将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卵巢畸胎瘤伴继发甲状腺滤泡癌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夏丽群;朱海斌;夏雅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卵巢巧克力囊肿是常见的妇科病,但是临床上,卵巢巧克力囊肿大至如孕足月子宫大小,实属少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麻慧琴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患者于2013年7月11日因车祸外伤入住我院骨科病房,经临床体检和放射检查诊断为骨折,有明确手术指征,完善术前准备后,于3月15日在本院中心手术室接受择期手术,常规麻醉下完成手术。报道如下。
作者:马国平;刘松;杨京利;顾懿;黄成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专科医生应具有内科医生的临床思维方式,对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肾功能损害的病人,在对症治疗的同时应对肾功能损害的原因进行分析。轻视病史,对合并症的处理与分析明显不足,表现为对药物所致的肾损害的认识、发生肾损害而采取的相关检查的实际运用能力,甚至对肾功能正常,尿蛋白质+-时已存在肾小球与肾小管的损害认识不足。作者对本院2013年2月7日入院的一例以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的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李文;刘燕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药学监护(pharmaceutical care,PC),又称为药学保健或药学服务,亦是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全优的药学服务,为一种全新的药学服务模式,药师应用药学专业知识向公众提供直接的、负责任的、与药物使用有关的服务(包括药物选择、药物使用知识和信息),以期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与经济性,实现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理想目标[1,2]。本文通过对1例高龄患者行胃空肠短路手术后进行药学监护,对抗菌药物预防感染、营养支持等用药方案进行评估,参与诊疗过程,配合医生为患者提供佳的用药方案,使患者获得优良的医疗服务。
作者:吴春美;梁晓美;吴明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人参二醇对鱼藤酮、MPP+诱导的小鼠小胶质细胞活性下降的影响。方法以小鼠BV2细胞为研究对象,以鱼藤酮(0.03、0.1、0.3、1、3μmol/L)或MPP+(10、30、100、300、1000μmol/L)处理24h和诱导细胞活性下降。设阴性对照组、人参二醇对照组(100 mg/L),鱼藤酮(0.1μmol/L)或MPP+(100μmol/L)损伤组,人参二醇治疗组(10、25、50、75、100mg/L)。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各浓度人参二醇对BV2细胞的活性无明显影响。鱼藤酮或MPP+处理24h可诱导BV2细胞活性下降,各浓度人参二醇不能逆转鱼藤酮或MPP+造成的细胞活性下降。结论人参二醇对鱼藤酮或MPP+诱导的BV2细胞活性下降无保护作用。
作者:金晓蓉;孙馨;林筱洁;苗青;高瑞兰;方桂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影响。方法 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5组:AD模型组,LBP高、中、低剂量干预组,空白对照组,每组24只。通过双侧海马注射Aβ1~40,建立AD大鼠模型。采用LBP连续灌胃6周作用于AD大鼠,观察各组大鼠行为学、海马SOD、GSH-Px活性和MDA含量以及BrdU标记阳性细胞表达的变化。结果(1)与AD模型组比较,LBP低、中、高剂量组潜伏期明显缩短、过平台次数明显增加(P<0.05)。(2)与AD模型组比较,LBP低、中、高剂量组海马SOD、GSH-Px活性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3)与AD模型组比较,LBP低、中、高剂量组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多(P<0.05)。(4)LBP中、低剂量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均有明显差异(P<0.05)。LBP高、中剂量组比较,上述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LBP可能通过提高海马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以及增强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表达,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
作者:贺婕;彭贵海;黄琪;李德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国际康复医学与教育专家认为,物理医学与康复的实践必须根据各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和其他习惯传统而定,不能有统一的模式[1]。综合型康复治疗模式是当前我国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的主要需求。而专科康复治疗单元是否可成为康复专科医院未来需求,值得探索和研究。本文就综合性与专科性康复治疗发展模式及康复治疗人才队伍的现状与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李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原发性颈部淋巴结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其发病率近年有升高趋势。由于其早期症状不典型,患者常因颈部肿块至门诊就诊,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常延误诊断和治疗。现将2003年1月至2013年4月本院诊治的22例颈淋巴结结核误诊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缪爱林;陈玉芳;周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肺泡蛋白沉着症(pulmonaryalveol proteinosis, PAP)以肺泡和细支气管腔内大量的嗜伊红性磷脂蛋白样物质沉积为特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肺部弥漫性病变。临床少见,易误诊为其他疾病。近期本院收治2例特发性PAP患者,现报道如下。
作者:管彩虹;楼雅芳;丁旭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适用于金属对金属人工关节假体植入术后血浆钴、铬、钼等痕量元素离子浓度的检测方法。方法对比3种方法对GBW 090006标准牛血清中的钴铬钼离子浓度测定的差异:(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微波消解。(2)ICP-MS-电热板常压消解。(3)原子吸收光谱(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AAS)-微波消解。结果 ICP-MS-微波消解法测定GBW 090006中钴、铬、钼元素离子浓度的回收率为:93.52%~106.8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8%~1.90%。结论 ICP-MS-微波消解法具有检出限低、快速、不易污染、不易损失、准确等优点,适用于金属对金属人工关节假体植入术后血浆中钴铬钼等痕量元素的测定。
作者:刘鹏;林俊;杨惠林 刊期: 2014年第01期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创新推动社会发展的世纪。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创新教育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生理学是研究生物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传统的生理教学以教师向医学生灌输知识为主,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拟结合生理学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孟巍;黄碧兰;余良主;王柏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治未病思想早在战国时代的《内经》及《难经》已经提出,且贯穿于传统中医辨证施治及调摄养生的全过程[1]。中医体质辨识、体质养生教育是“治未病”工作的重点,作者自2007年5月至2012年12月在社区健康教育中运用现代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开展了中医体质辨识工作,随机抽取气虚质、阳虚质人群各50例,对其作出健康状况个性化的评估,制定出详细、可行的个体化调护方案,经调理后的体质评分有了明显改善,说明具有中医“治未病”特色的辨体养生是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干预可借鉴的模式。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明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