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华预防医学会 湖南省预防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6-3110
  • 国内刊号:43-1223/R
  • 影响因子:1.39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42-129
  • 全年订价:2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华预防医学会系列杂志优秀期刊一等奖(01)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实用预防医学杂志   2005年4期文献
  • 综合康复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9例急性腰椎间盘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54例和综合康复治疗组55例.治疗时间为3疗程.1疗程为10 d,治疗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综合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优良率分别为85 5%和75.9%.综合康复治疗组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治疗后3 d疼痛有明显减轻,活动能力改善.结论综合治疗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临床疗效.

    作者:邓丽明;孙绍丹;奉飞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后果及干预对策的探讨

    本文系统探讨了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成因、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常见的社会心理问题与社会心理综合干预方法.

    作者:杨放如;郝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霍乱弧菌耐药性连续六年监测研究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霍乱弧菌的耐药变迁,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方法 1998~2004年从广州地区病人、外环境水和水产品中分离到的267株霍乱弧菌,采用WHO推荐的琼脂扩散法(改良K-B法)测定氧氟沙星等22种抗生素对这些菌株的敏感性.结果 6年中,对霍乱弧菌活性高,且历年其活性不减的是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呋辛和头孢曲松(敏感率均为100%),其次是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优立新(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定、头孢哌酮、头孢拉定和强力霉素,它们的敏感率在90 6%~99.6%之间.氨苄西林、头孢氨苄、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分别为89.5%、86 1%、85.0%;氯霉素的敏感率为79.0%;其它抗生素的敏感率不足52.0%.埃尔托型霍乱弧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高达95.6%、89.4%,而O139群霍乱弧菌敏感率仅为56.1%、61.0%(经χ2检验,P<0.005),对痢特灵的敏感性埃尔托型霍乱弧菌(38 3%)明显低于O139群霍乱弧菌(83.3%),两者有显著性差异(χ2=27.97,P<0.005).结论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对霍乱弧菌保持非常高的敏感性,这些药物是霍乱防治的首选药物.

    作者:邓志爱;莫自耀;李孝权;刘俊华;张欣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孕晚期孕妇微量元素含量对新生儿出生状况的影响

    目的探讨微量元素含量对新生儿出生状况的影响.方法用日本产原子吸收光度仪(J800)测定816名孕晚期孕妇头发中Zn、Cu、Fe三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对所有新生儿进行体重、身长的测量及Apgar评分.结果孕晚期孕妇微量元素缺乏者占59.80%,三种元素均缺乏者占12.75%.母三种微量元素均正常者其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高于母三种微量元素均缺乏者或低锌低铁者其新生儿出生时的体重,与后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u=2.62,P<0.01,u=2.17,0.01<P<0.05).一种或一种以上微量元素缺乏者其新生儿出生时的Apgar评分中,<8分的人数构成高于三种微量元素均正常者的新生儿人数,两者间差异有意义(χ2=4.50,P<0.05).结论孕晚期孕妇微量元素含量对新生儿出生状况有一定影响.孕妇在妊娠期间应加强营养,增加体内各种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和活性,保证母婴健康.

    作者:曾孟兰;吴学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湖南省2004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效果分析评价

    目的了解湖南省2004年法定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运转状况,分析评价网络直报效果,为制定下一步的系统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全省2004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网络直报的法定传染病疫情个案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湖南省已初步建立覆盖到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的传染病直报网络,用于网络直报的计算机型以PⅢ为主,2004年系统运转基本正常,通过持续改进,县以上机构直报率达100%,疫情报告及时性、敏感性和准确性不断提高.结论湖南省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实现了传染病网络直报,基本完成了从旧的逐级报告系统到网络直报系统的过渡.解决了各级报告数据不一致、常规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与各专病报告信息无关联的问题.但仍存在乡镇卫生院未实行网络直报、系统缺乏运行和维持经费、培训不到位,传染病报告诊断到报告时间偏长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陈碧云;段红英;饶俊;张程;丁胜非;刘咸桢;罗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西安市人疱疹病毒6型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了解西安市区不同人群人疱疹病毒6型(HHV-6)的感染和免疫水平状况. 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方法检测儿童、成人和育龄妇女血清HHV-6 IgG抗体.结果 6个月~2岁幼儿的HHV-6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MT)分别为92.9%和1:152,高于其它年龄段的儿童和成人(P<0.05).116份育龄妇女血清HHV-6抗体阳性率为72.4%,GMT为1:61;在孕妇和正常妇女之间,以及不同孕期的孕妇之间,HHV-6 IgG抗体的阳性率和GMT均无差异(P>0.05).结论 HHV-6在不同人群中均有较高的感染率;HHV-6感染多可能发生在婴幼儿期,以水平传播为主;妇女妊娠期间无HHV-6的活化.

    作者:刘军连;徐志凯;王德堂;王红英;许东亮;姚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双单抗夹心ELISA方法检测EPF活性

    目的建立双单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用于测定早孕因子(EPF).方法筛选可稳定分泌抗EPF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制备腹水型单抗(McAb)并分离纯化,用改良碘化钠法进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单抗,分析McAb的结合位点,通过抗体配对试验选择合适的捕获和检测McAb,建立双McAb-ELISA检测方法.结果筛选出二株稳定分泌抗EPF抗体的单克隆细胞株;两株单抗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双McAb夹心ELISA法测EPF活性灵敏度可达0.01 ug/ml,线性测定范围在0.01~10 ug/ml,2份同批血清标本分别重复8次测定,平均批内变异系数为7.7%,2份不同批血清分别重复6次测定,平均批间变异系数为5.8%.建立的双McAb-ELISA法灵敏度90.2%和特异度为92.8%.结论建立的双McAb夹心ELISA法,有优异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稳定性强,而且简便、快速,适用于血清EPF检测,并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易传祝;周泉;王家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乳腺癌CD105和CD34标记的微血管密度差异及与VEGF的关系

    目的比较CD105与CD34在乳腺癌及乳腺良性增生组织中表达的差异,探讨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肿瘤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70例乳腺癌及20例乳腺良性增生组织进行CD105和CD34标记的MVD及VEGF的检测.结果乳腺导管内癌及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05抗体标记的MVD分别为98.12±19.58,148.82±35.54;CD34标记的MVD分别为86.49±16.75,106.98±18.64,VEGF阳性率分别为60%和80%.乳腺良性增生组织CD105,CD34标记的MVD分别为48.31±15.67,54.60±18.18,VEGF阳性率为20%.乳腺癌与良性增生组织之间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CD105和CD34标记的MVD在浸润性导管癌中有显著性差异(P<0.01);CD105和CD34标记的MVD与VEGF表达均呈显著性正相关(P<0.01).结论乳腺癌组织CD105标记的MVD显著高于CD34标记的MVD,用CD105评估肿瘤新血管生成可能更有价值;CD105和CD34标记的MVD与VEGF密切相关,均可作为检测乳腺癌发生转移的指标.

    作者:唐明朝;李代强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铅中毒患者尿视黄醇结合蛋白排泄含量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铅中毒与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BP)排泄含量的关系,进而探讨URBP在铅中毒早期筛查、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铅中毒的成年和未成年患者共510例进行URBP检测,同时测定尿铅含量.结果成年组、未成年组铅中毒患者URBP的排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且URBP与铅含量呈正相关.结论铅中毒早期阶段肾小管功能已受到损害,URBP的检测可作为筛查、诊断铅中毒的敏感指标.

    作者:王淑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86例难治性Ⅲ型前列腺炎的药物治疗

    目的探讨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的治疗.方法门诊收治的186例难治性Ⅲ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A组单用左氧氟沙星治疗,B组选用左氧氟沙星+坦索洛辛治疗,C组选用左氧氟沙星+坦索洛辛+芬必得治疗,疗程4~8周.用NIH-CPSI前列腺炎症状评分作为疗效判断的标准.结果 A组与B、C组之间疗效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及P<0.01),B、C组之间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α受体阻滞剂在Ⅲ型前列腺炎患者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钟狂飚;蒋先镇;何乐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出模式及其临床报告

    目的通过分析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模式,对规范乙肝临床报告的可行性进行探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51 746例临床标本常规HBV检测,对常见模式组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对罕见模式组用ELISA进行复检.结果常见模式组占总阳性率的98%.罕见模式组经复检后,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有的出现了多达三种不同模式的改变.结论对于HBV罕见模式,应综合分析,规范处理,方可发出HBV临床报告.

    作者:陈远林;秦立新;张仁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载脂蛋白B基因G11039A多态与脑血管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B基因(apolipoprotein B,apoB)G11039A多态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分析130例脑梗死患者、130例脑出血患者、100例对照组人群apoB基因G11039A多态;并采用氧化酶法测定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LP(a)浓度,免疫比浊法测定apoB100及apoAI浓度.结果脑梗死组apoB基因G11039A多态A等位基因频率(0.065)高于对照组(0.015)(P<0.05);脑出血组apoB基因G11039A多态A等位基因频率(0.023)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脑梗死组及脑出血组中,G/G或G/A基因型亚组的各项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apoB基因G11039A多态可能与脑梗死有关,而与脑出血无关.

    作者:张乐;曾艺;杨期东;杜小平;周艳宏;夏健;刘运海;许宏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气相色谱法分析化妆品中的防腐剂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测定化妆品中的防腐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法,FID检测器分析化妆品中的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用FPD检测器测定卡松.结果化妆品中常用的防腐剂是对羟基苯甲酸酯类;气相色谱法,FPD检测器(S滤光片,393 nm)测定卡松的检出浓度为0.75 ug/g,HPLC法测定卡松的检出浓度为4 ug/g.结论 FPDGC法测定卡松灵敏度较高.

    作者:戴京晶;刘奋;梁伟;司徒潮满;张勇;丘汾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缺锌及补锌对大鼠甲状腺激素的影响

    目的了解锌缺乏及补锌对大鼠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将出生后断乳1周的SD大鼠随机分为缺锌组、配喂组、对照组、补锌组和高锌组,缺锌组、对照组、高锌组分别用缺锌饲料(Zn含量<1 mg/kg),常锌饲料(Zn含量为50 mg/kg)和高锌饲料(Zn含量为150 mg/kg)喂养8周,补锌组用缺锌饲料喂养3周后改用高锌饲料喂养5周,配喂组用常锌饲料喂养,给料量按缺锌组前一天实际进食量添加.8周后处死,用极谱法测定血清中锌的含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中FT3、FT4的含量. 结果缺锌使大鼠血清中锌含量显著降低,血清中FT3含量下降,补锌后恢复正常,缺锌对FT4无影响. 结论缺锌引起甲状腺激素FT3下降,而FT4不受影响.

    作者:邓学良;袁秀琴;谢红卫;童玲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两起儿科病房轮状病毒腹泻院内感染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对两起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暴发的院内感染进行确认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传染源和传播途径进行追踪,以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轮状病毒并行病毒核酸型别鉴定.结果证实这两起暴发均为轮状病毒引起的院内感染,接触性传播和粪-口途径传播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是否经呼吸道传播尚有待证实.季节性的病房环境条件、患儿家属及陪护不良卫生习惯以及病房消毒隔离措施落实不良是主要的传播因素.结论除了注重对婴幼儿住院腹泻病人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强化儿科病房消毒隔离措施和在陪护人群中开展与腹泻病有关的健康教育是控制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院内感染的重点.

    作者:牟瑾;张顺祥;张韶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在血尿来源鉴别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在血尿来源鉴别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肾病内科住院病人血尿患者102人,分别用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检查分析尿液中红细胞的相关参数.结果对于血尿来源,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查的敏感性(93.1%)高于相差显微镜检查的敏感性(83.3%),P<0.05;而相差显微镜检查的特异性(80.0%)高于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查的特异性(53.3%),P<0.05.结论 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与相差显微镜结合使用是血尿来源鉴别的好策略.

    作者:董存岩;唐爱国;莫喜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裂孔的早期发现与氩激光光凝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应用

    目的评价视网膜裂孔的早期发现和氩激光光凝对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作用.方法对早期发现单纯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周边变性合并视网膜裂孔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对侧眼同时存在周边视网膜变性裂孔共36例43眼并采用美国Coherent公司生产的Novus 2000型眼科氩离子激光机光凝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3个月~2年4个月的随访,全部裂孔均封闭,而且无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视网膜裂孔的尽早发现和氩激光光凝能有效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作者:陈嘉莹;肖斯贤;黄瑞珠;张爱斌;陈萍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通过对我院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医生选择安全有效的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检测2002年1月~2004年12月ICU标本1305份,标本经分离培养,用ATB Expression细菌鉴定仪鉴定,用相应的ATB药敏试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检出1147株细菌中,G杆菌为868株,占76%,G+球菌172株,占19%,酵母样真菌107株,占9.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s产生率分别为2002年为72.7%和88%,2003年为92.8%和95.8%,2004年为92%和90.3%.非发酵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耐药情况严峻.G+球菌主要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包括溶血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及肠球菌,MRSA分别为2002年75.5%,2003年83.3%,2004年89.7%,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结论 ICU病原菌多为多重耐药性,临床医生应重视病原菌送检,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蒋桂娟;沈翠芬;冯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外勤交通警察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调查长沙市外勤交通警察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及相关影响因素,为交通性空气污染对人体呼吸系统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对长沙市429名外勤交警的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 (1)外勤交警呼吸系统症状:咳嗽、有痰、咳嗽并有痰、呼吸困难的发生率分别为45.22%、55.71%、36.82%、48.95%,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危险因素主要有外勤工作年限(X1)、吸烟(X2)、年龄(X3).结论外勤交警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随着外勤工作年限的增加而明显升高.

    作者:陈发明;夏放群;曾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某院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现状

    目的了解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对该院1999~2003年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进行统计、总结和分析.结果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氏菌和不动杆菌是常见致病菌.细菌耐药率及ESBLS检出率明显上升.绝大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三代头孢含酶抑制剂及阿米卡星较敏感,氨苄青霉素基本耐药.肠杆菌属中阴沟肠杆菌是近2年随移植中心迅速蔓延的致病菌.结论重视监测资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耐药率及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传播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朱胜平;周建党;郑兰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温州市老年人COPD患病率及与吸烟的关系调查

    目的了解温州市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及与吸烟的关系.方法抽样调查温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群,测定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结果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于女性;老年男性吸烟率为46.61%,其中15.60%患有COPD,高于非吸烟组(P<0.005);吸烟指数>300的老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于吸烟指数≤300组(P<0.05).结论温州市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吸烟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高,且患病率随吸烟量增多而增加,老年吸烟者应尽早戒烟.

    作者:翁海霞;林洁;杨鹏麟;张素勤;徐定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清CA242、CA125、CA199含量对消化系肿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中CA242、CA125、CA199含量对消化系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42例正常人,86例消化系良性肿瘤患者及201例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CA242、CA125、CA199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血清CA242、CA125、CA199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消化系良性疾病组(P<0.01).消化系肿瘤有腹腔及远处转移者,其血清CA242、CA125、CA199含量升高更为明显.结论血清CA242、CA125、CA199均是良好的消化系恶性肿瘤的诊断指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余剑英;李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术中腹腔脱落细胞快速制片的探讨

    目的探讨提高术中快速脱落细胞学检查肿瘤细胞阳性率的途径、方法. 方法观察70例腹水标本,每一例同时分别采用常规离心、涂片、普通固定和一次性病变细胞采集器采集细胞、涂片和超声波固定,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方法制成的细胞涂片上细胞的分布状况和形态特征对癌细胞检出阳性率的影响. 结果采集器组阳性率48.57%,离心组阳性率17.14%,四格表χ2检验P值<0.01,平均制片时间分别是12 min和31 mn.结论一次性病变细胞采集器和超声波固定可以提高术中快速脱落细胞学检查癌细胞的阳性率,更有效的防止漏诊和减少手术医师等待时间.

    作者:周庆;颜亚晖;郑晖;蒋海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全血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测定前期影响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全血中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测定时标本采集与保存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41例EDTA·K2抗凝血浆,肝素抗凝全血及EDTA·K2抗凝全血在室温(25±1)℃、4℃保存下0、24、72、120、168 h及冰冻1周后Phe和Tyr的浓度.结果肝素与EDTA·K2两种不同抗凝剂抗凝时全血中苯丙氨酸和酪氨酸测定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中的Phe和Tyr浓度比血浆中的低.冰冻条件下一周内全血中的Phe和Tyr浓度保持稳定. 结论标本的保存处理方式直接影响到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莫喜明;唐爱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安徽省某农村地区儿童精神发育迟滞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农村地区儿童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安徽省某乡镇的24个行政村所有常住家庭中4~17岁儿童进行入户调查,确诊75名无明确病因精神发育迟滞儿童作为病例组,按年龄、性别进行1:2的配比,在同一村选择智力正常且无其它缺陷的150名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上述儿童进行智力测验、社会适应性能力评价及自制问卷调查.结果单因素分析儿童MR的危险因素有:家庭贫困、母亲文化程度低、父母亲智力低下或癫痫家族史、母亲妊娠前月经周期异常、母孕期发热、母孕期出血、母孕期患有慢性病、早产、出生后第一声啼哭是否需辅助、新生儿发热、惊厥、窒息.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儿童精神发育迟滞危险因素的结果显示,父母亲智力低下或癫痫家族史、母孕期是否患慢性病、是否早产、出生后第一声啼哭是否需辅助5个因素进入终方程.结论社会文化因素、遗传因素及围生期因素与儿童MR的发生相关,应采取综合的干预措施,减少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发生.

    作者:朱鹏;陶芳标;王莉娜;苏普玉;许娟;罗莹莹;黄锟;孙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学生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

    目的对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对大学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佳剂量.方法我校02、03级新生2 048人,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用5μg×3和10μg×3的剂量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结果B组抗-HBs阳转率84.42%(889/1053)高于A组阳转率61.61%(613/995),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女生抗-HBs阳转率76.05%(940/1236)高于男生69.21%(562/812),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大学生中进行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十分必要,接种剂量以10μg×3为宜.

    作者:马晓健;柳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四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端粒酶活性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即糖类抗原(CA125)、铁蛋白(SF)、人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联合检测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5例恶性卵巢肿瘤患者、48例良性卵巢肿瘤患者及31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其血清中肿瘤标志物CA125、SF、SIL-2R的水平检测.结果端粒酶活性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卵巢恶性肿瘤的敏感性依次为端粒酶>CA125>SF>SIL-2R;特异性依次为端粒酶>SIL-2R>SF>CA125;四种肿瘤标志物进行平行试验的敏感性大幅提高(100%),进行系列试验的特异性显著提高(97.9%);其四种肿瘤标志物阳性检出率与病理分期明显相关(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与三种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卵巢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高危人群的肿瘤筛查、病理分期及临床确诊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卫华;吴白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番茄红素抗氧化损伤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番茄红素对臭氧所致大鼠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大鼠吸入臭氧制造损伤模型,同时灌胃番茄红素,6周后检测大鼠血清及肝脏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高、低剂量组与损伤模型组相比,SOD和GSH-Px活力升高,MDA含量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番茄红素对臭氧所致大鼠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辉;张清慧;潘洪志;那立欣;邱向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南瓜提取物对小鼠S-180移植性肿瘤的影响

    目的观察南瓜提取物的体内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S180肉瘤建立荷瘤小鼠模型,给予南瓜提取物后观察荷瘤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及对小鼠免疫系统和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南瓜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能够增强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提高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能够增强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明显提高CD4+和CD8+T细胞的百分率及其比值,增强血清SOD、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结论南瓜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和抗氧化作用及降低脂质过氧化来实现的.

    作者:潘洪志;邱向红;李辉;金建文;于春林;赵景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痹肿消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

    目的观察痹肿消汤(BZXD)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的影响,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该方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RA活动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BZXD治疗组和西药(MTX和普威)治疗对照组;2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血清TGF-β1含量.结果治疗前RA患者血清TGF-β1含量较正常人对照组明显降低(P<0.001);治疗3个月后,两治疗组血清TGF-β1含量升高,均接近于正常,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RA患者体内存在较低浓度的TGF-β1,可能是导致RA发病的机制之一;痹肿消汤能升高血清TGF-β1含量,有助于机体恢复免疫稳定状态,具有类似MTX与非甾体药之联合用药的免疫调节效应.

    作者:罗徐;梁清华;汤天凤;李霞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西药物防制微小牛蜱成蜱的比较性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百部、枫树果对微小牛蜱的防制作用.方法湘南林区9个采样点对带有微小牛蜱的耕牛12头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百部、枫树果乙醇提取液;1%的敌百虫溶液观察比较其对微小牛蜱的击倒作用以及对微小牛蜱的中枢神经团、生殖系统的影响.结果中药组较敌百虫组对微小牛蜱中枢神经团、雄蜱生殖孔有明显的损害作用(P<0.01),中草药组和敌百虫组对微小牛蜱的击倒作用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组和敌百虫组对微小牛蜱均有明显的击倒作用,但对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的影响前者明显优于后者,中草药且有对人畜几乎无毒等优点.

    作者:黄煌;欧录明;郭皖北;刘庆武;刘汉胜;周少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抗心肌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在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检测

    目的通过监测抗心肌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及心功能探讨常规法及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地高辛)和卡维地洛组(常规治疗药物+卡维地洛),随访半年,检测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两种自身抗体及前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常规治疗组治疗后两种自身抗体滴度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卡维地洛组治疗后,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滴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左心室收缩末径、舒张末径及NYHA分级下降,左室射血分数升高(P<0.01),卡维地洛组的上述变化均较常规治疗组明显(P<0.05).结论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监测这两种自身抗体的滴度,可了解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的显著疗效.

    作者:张伟;彭小玲;徐建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营养状况与肺通气功能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营养状况对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49例COPD患者根据其营养状况分为营养正常组和营养不良组,再进行肺通气功能测定,观察指标包括大通气量(MVV),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大呼气流量(PEF),大呼气中段流量(MMEF).结果营养不良组与营养正常组比较,MVV、FVC、PEF、FEV1等反映呼吸肌的指标相差非常显著(P<0.001),且两组在COPD病程同一阶段(肺气肿、肺心病)肺通气功能各值比较也显示营养不良组呼吸肌力等指标比正常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 COPD合并营养不良对与呼吸肌有关的肺通气功能指标有明显影响.

    作者:刘建明;孙圣华;刘备战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大肠癌患者血清MMP-9与VEGF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本文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大肠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探讨其与大肠癌恶性程度、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48例大肠癌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VEGF和MMP 9进行检测.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MMP-9的水平分别为(665.8±232.8)ng/L;(532.7±208.9)ug/L.显著高于对照组(391.6±135.2)ng/L;(317.8±132.2)ug/L(P<0.01).并与组织分化程度、Duke's分期有关.低分化者及C、D期患者较中、高度分化及A、B期高(P<0.01).结论大肠癌患者血清VEGF和MMP-9水平增高,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转移、分期有关,提示VEGF、MMP-9对大肠癌恶性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韩惟青;莫逸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分娩期处理、母婴结局.方法总结1996~2004年在我院产科住院20例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血小板计数均<50×109/L).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原因依次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白血病.治疗方法: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于术前或分娩期给予输新鲜血、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20例中5例阴道分娩,15例剖宫产.产后出血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例.结论在术前和分娩前若能及时补充新鲜血及血小板,使血小板计数≥50×109/L以上者;无产科手术指征可阴道分娩,否则应剖宫产,这是避免或减少母婴不良结局的有效方法.

    作者:邵玉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急性肺水肿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无创性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急性肺水肿的疗效.方法对25例急性肺水肿(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患者在传统常规治疗同时加用BiPAP呼吸机经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aO2)、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PaCO2)、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通气治疗后,25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血压明显下降、氧饱和度上升,低氧血症明显改善(P<0.01),避免了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结论应用无创性BiPAP鼻(面)罩治疗急性肺水肿,有效地通气就能够迅速改善患者症状和低氧血症,避免机械通气,无创性BiPAP通气是抢救急性肺水肿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防治探讨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联合应用甲氨喋呤(MTX)与米非司酮对防治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对149例确诊为输卵管妊娠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行腹腔镜或剖腹保守手术,术中常规在病灶部位输卵管近子宫端注射MTX 20 mg,术后口服米非司酮50 mg Bid×3 d;并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血β-hCG水平,术后β-hCG下降率及β- hCG降至正常的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腹腔镜组术前及术后血β-hCG水平、β-hCG下降率及β-hCG降至正常的时间与剖腹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腹腔镜组持续性异位妊娠(PEP)发生率4.24%(5/118),剖腹组发生率3.23%(1/31),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MTX及米非司酮能有效预防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下保守性手术后PEP的发生,密切监测血β-hCG变化是预测PEP发生的主要手段.

    作者:邓新粮;肖松舒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和脑电图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仪(Transcranial Doppler,TCD)和脑电图仪(Electroencephalography,EEG)对85例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和60名正常对照组进行检测,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TIA组TCD和EEG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CD异常率为77.7%,EEG异常率为68.2%,经χ2检验异常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TCD检查对TIA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结合TCD和EEG检查有助于TIA的诊断.

    作者:黄献;汪文娟;康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胸腔内注射尿激酶治疗248例结核性胸膜炎胸膜粘连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减少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胸膜粘连的效果.方法收治渗出性胸膜炎24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24例.治疗组充分引流后注射尿激酶10万单位+生理盐水20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0 ml;化疗方案等其他治疗方法相同.结果胸液吸收时间治疗组(19.8±5.2)d,对照组(19.1±4.1)d(P>0.05).抽液总量,治疗组(3 458±528)ml,对照组(2 896±468)ml(P<0.01).抽液次数,治疗组(5.1±1 8)次,对照组(4.9±1.6)次(P>0.05).形成纤维分隔、多房积液,治疗组4例,对照组19例(P<0.01).2个月后B超查胸膜肥厚,治疗组(1.02±0.21)mm,对照组(1.43±0.32)mm(P<0.01).肺功能FEV1%,治疗组88.9%±1.8%,对照组81.1%±2.3%(P<0.01).FVC%治疗组94.2%±2.1%,对照组89.9%±2.2%(P<0.01).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能减少胸腔分隔、多房的形成.减少胸膜肥厚,改善肺功能.

    作者:高春荣;高卫红;张叶娜;杨薇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可调节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的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可调节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院2000年5月~2002年5月收治的首次接受滤过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闭角性青光眼79例(91只眼)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39例(48只眼)进行标准小梁切除术,40例(43只眼)进行可调节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并在术后根据眼压水平、前房情况、滤过泡形态适时拆除巩膜缝线,于术后第2 d、1周、1月、3月、1年检查并比较两组的眼压、滤过泡、前房情况、视力.结果两种术式都可以有效地控制眼压;进行巩膜调节缝线组患者术后浅前房、低眼压的发生均低于标准术式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2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对眼压的远期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在早期可调节巩膜缝线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地减少术后超滤过引起的浅前房和低眼压等并发症,增强了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于惠敏;唐仁泓;陈国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清HBV前S1抗原在乙型肝炎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前S1抗原(HBVpreS1-Ag)与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关系,及诊断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方法对276例携带乙型肝炎不同病毒标志物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 preS1-Ag,HBV-M测定并与HBVDNA做对比分析,同时测定患者的生化指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分析前S1抗原与AST、ALT之间的关系.结果 HBV大三阳组与前S1抗原和HBV DNA符合率分别为70.8%,77.1%,P>0.05,患者血清HBV preS1-Ag、HBeAg和HBV DNA检出率高度符合.HBV小三阳组与前S1抗原和HBVDNA符合率分别为29.5%和26.2%,说明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276例患者中preS1Ag阳性组与preS1-Ag阴性组比较,ALT、AST升高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前S1抗原能够敏感的反映乙型肝炎的复制情况,尤其可以反映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

    作者:秦立新;陈新瑞;陈远林;张仁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乌司他丁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28例肝癌行肝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W组)和对照组(C组).乌司他丁组按1万U·kg-1,于麻醉诱导后切皮前加入500ml林格液中静脉滴注.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阻断肝门10 min(T2),恢复肝血流后20 min(T3),恢复肝血流后1 h(T4),术后1d(T5),术后3 d(T6)抽取静脉血,行血浆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测定.结果乌司他丁组的ALT、AST在T3、T4、T5均明显低于C组(P<0.05),TBIL在术后第1 d显著低于C组(P<0.05),TNF-α、IL-6在T3、T4、T5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抑制肝叶切除术患者围术期细胞因子的释放,对肝功能有保护作用.

    作者:李利文;黄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SARS终诊断判定原则的探讨

    目的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终诊断判定原则各指标的判别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荔湾区162例SARS调查个案,按照2004广州市SARS个案调查表终诊断判定原则,对判定为疑似非典组、临床诊断组、实验室确诊组和排除组的各组病例的性别、年龄、职业、各种症状、X线征、患者接触史等变量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和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流行病学史中接触患者(P=0.000)和职业(医院与非医院)因素(P=0.000)、初诊白细胞计数(P= 0.025)、SARS-IgG(P=0.000)因素在不同诊断分类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余的包括动物接触史(P=0.532)等因素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流行病学史和实验室检测可作为诊断的主要判别因素.临床表现和动物接触史则未能成为区分不同诊断的指标.SARS终诊断判定原则能较好区分不同的诊断.

    作者:何庭辉;张瑞丹;范健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乙肝疫苗接种对成人乙肝免疫状态的影响

    目的研究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后对乙肝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乙肝病毒标志物(A=HBsAg,B=HBsAb,C=HBeAg,D=HBeAb,E=HBcAb)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2 820名成人(接种乙肝疫苗组1344人,未接种乙肝疫苗组1476人)的早晨静脉血进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查,然后对两组人群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进行分析.结果乙肝病毒标志物模式共有22种,其中,接种乙肝疫苗组有19种模式,主要的感染模式以B(+)为主(占55.73%),其次为ABCDE(-)、BDE(+)和BE(+)三种,分别占14.36%、8.26%和7.96%,此四种模式共占86.31%.未接种组的乙肝病毒感染标志物模式有22种,主要的模式以ABCDE(-)为主,占44.11%,其次有B(+)、ADE(+)和BDE(+),分别占14.09%、8.88%和6.71%,此四种模式共占73.79%.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未感染率、大小三阳阳性率、HBsAg阳性率、HBsAb阳性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结论成人接种乙肝疫苗仍然可以大大地改变人群的乙肝免疫状态,对于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德勇;刘爱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苦参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用苦参碱注射液60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42例,以阿拓莫兰1.2 g静脉滴注,疗程8周,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标志物HBVDNA和HBeAg,同时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HBV复制指标HBeAg滴度、HBV DNA拷贝数下降水平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HBV复制指标HBeAg、HBVDNA的转阴率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AST、ALT、TBil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苦参碱对乙型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为有效的中药制剂.

    作者:侯周华;谭德明;谢玉桃;鲁猛厚;谢建萍;刘国珍;汪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消除RBC对酶免分析仪测定干扰的试剂选择和应用

    目的选择合适浓度的试剂以消除红细胞对酶免分析仪测定乙肝标志物的干扰.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尿素和草酸铵溶液分别加入到用小牛血清稀释的一系列含RBC且乙肝标志物为阴性的抗凝血浆中,用辉煌之星全自动酶免分析连体机对其进行HBsAg的测定.结果加入不同浓度的CTAB能很快使RBC溶血,但都使测定HBsAg出现假阳性;加入200、100g/L的尿素、10 g/L的草酸铵可抑制低浓度RBC对HBsAg测定的影响;而360g/L的尿素和20 g/L草酸铵能抑制高浓度RBC对HBsAg测定的影响,二者同时应用于32例各种已知模式的乙肝标志物的血液标本的测定(人为造成含各种浓度RBC干扰),只有360 g/L的尿素能有效抑制干扰,乙肝标志物的检测结果与原模式相同.结论选择360 g/L的尿素作为消除RBC干扰试剂,应用于辉煌之星全自动酶免分析连体机检测乙肝标志物能有效抑制RBC对测定的干扰.

    作者:陈新瑞;唐玲丽;杨一芬;唐亚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体外循环中低温保护液肺动脉灌注的肺血管内皮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期间低温改良低钾右旋糖酐(LPD)溶液肺动脉灌注对CPB中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0例行二尖瓣置换术病人随机分成肺灌注组15例,对照组15例.肺灌注组病人CPB术中一次性肺动脉灌注低温改良LPD液,对照组常规行二尖瓣置换术,未行肺动脉灌注.于CPB结束30 min,取右上肺小块肺组织作冰冻切片免疫组化检测肺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ICAM-1)、皮源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结果肺灌注组ICAM-1、iNOS表达明显弱于对照组(P<0.05),肺灌注组eNOS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 CPB中低温改良LPD液肺动脉灌注对CPB中肺血管内皮损伤有保护作用.

    作者:刘立明;胡建国;周新民;李建明;宋国宝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sRBP)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HITACHI7170全自动生化仪上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浊定sRBP,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分析.结果 9组肾脏疾病患者sRBP的结果为:肾病综合征(161 57±83.68)mg/L,尿毒症(358.52±127.96)mg/L,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164.49±106.98)mg/L,慢性肾功能衰竭(348.42±141.12)mg/L,糖尿病肾病(261.78±144.73)mg/L,慢性肾小球肾炎(274 69±129.97)mg/L,慢性肾功能不全(253.17±148.12)mg/L,急性肾盂肾炎(66.80±36.31)mg/L,高血压肾病(222.73±166.02)mg/L;对照组为(71.79±24.50)mg/L,除急性肾盂肾炎组外,各肾病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常规血清肾功能检测项目,sRBP与sβ2-MG显著相关(P<0.01),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和慢性肾小球肾炎组sRBP与各项肾功能指标相关性好.结论 sRBP可以作为反映肾脏滤过功能异常的较敏感指标.

    作者:卿之驹;蒋洪敏;王景秀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湘乡市三中初中生视力低下三年追踪结果分析

    目的为了解湘乡市初中学生视力变化及规律.方法 2000~2003年以追踪观察的方式每年两次进行,测试湘乡市三中308名初中学生视力情况,并用百分构成比分析其视力低下的变化,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视力变化规律作出分析.结果男生的视力低下率由30.63%上升到48.13%,女生的视力低下率由32.43%上升到50.68%,男女生的轻度视力低下率终减少,中度和重度视力低下率逐年增加.结论男女性别视力低下率无显著差异;随着学年的升高,中度和重度视力低下率逐渐增加.

    作者:黄桂湘;曾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宁乡县2004年高中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

    目的了解宁乡县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状况,以指导学校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方法以高中新生为检查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采集血清进行HBV标志物检测,相关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进行HBV感染多因素分析.结果宁乡县学生人群HBsAg阳性率为5.04%,随着年龄的增长HBsAg阳率呈递增的趋势;男生与女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49.02,P<0.005);山区学生与城区学生阳性率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χ2=13.20,P<0.005).HBsAg阳性学生以HBsAg阳性伴抗HBc,抗HBe阳性为主要感染模式.结论加强学生人群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强化HBsAg携带学生的卫生管理及开展健康教育是学校乙型肝炎防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作者:熊灵芝;丁建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004年浙江省部分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使用情况及患者选择用药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浙江省部分医院口服抗高血压药品的临床使用情况.方法根据药理作用分类,统计各类药品销售金额,计算DDDs并进行排序,以分析其用药频率.结果钙拮抗剂、ACEI和沙坦类分别居销售金额前三位,用药频率按DDDs排序前三位为寿比山、硝苯地平和拜新同.结论目前国产抗高血压药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国内厂家应加强自主创新,瞄准市场,开发高效、长效,选择性高、多血管保护作用,不良反应少或轻的药品.

    作者:朱红燕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邵阳市2004年狂犬病调查分析

    狂犬病是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死率100%.该病近几年来发病率邵阳市为全省之首,2004年发病率又有所上升,对全市人民的生命安全威胁极大.为了解邵阳市人们被犬咬伤后的发病因素,指导今后防治工作,降低发病率,保护人们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对调查资料详细的88例狂犬病死亡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戚科胜;李睿佼;李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珠海市某小学甲1型流感局部暴发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调查暴发的特征,了解暴发的病原,探讨暴发的因素.方法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结果发病人数共103人,学生发病率为18.6%,3月2~4日和3月7~10日有两个波峰,病原为H1N1型流感病毒.结论这是一起H1N1型流感暴发疫情.

    作者:阮峰;张志雄;叶中文;林波;杨春晓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奶牛场结核病高危人群PPD调查分析

    2004年12月1~7日,我所对22家奶牛场所有工作人员及随场居住家属进行结核病高危人群普查.现将普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义;林楚雄;刘卫华;钟秋霞;刘汉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一例误诊肺结核治疗致急性药物性肝炎报告

    结核误诊在临床上比较常见[1~3],特别在基层医疗单位现在仍以临床症状、X线、CT影像学和痰结核菌检查等为主要诊断依据[4].抗结核治疗药物对肝脏的毒副作用,早已得到专家学者的共识[4-7],本文对我科一例支气管炎患者误诊为肺结核进行抗痨治疗中致急性药物性肝炎病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志善;候德桥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新田县中、小学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新田县中、小学学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并加以分析,为降低乙型肝炎发病率提供科学有效的保障措施.方法采用乙肝表面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条对全县的中、小学学生进行粗筛,阳性者用酶联免疫法(ELISA)复查.结果乙肝表面抗原快速检测试纸条平均阳性率达13.07%.HBsAg感染男性高于女性,小学生低于中学生,年龄以12~16岁组大、小三阳率构成比达11%以上,城区小学生低于农村小学生,一家兄妹两人或两人以上感染在普查发现有41户83例.乙肝表面抗原试纸条检测阳性(含弱阳性)经HBV两对半复查符合率仅75.0%.结论新田县中、小学学生普查情况来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水平较高,从大、小三阳感染率逐年下降的情况,符合新田县自1992年以来逐步普及乙肝疫苗对新生儿接种工作;1996年来预防接种推广普及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对降低乙肝的感染起了一定的作用.乙肝病毒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提示应大力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从感染乙肝病毒的孕妇的围产期就要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新生儿要提高乙肝疫苗的接种率和24 h内及时接种率,将对新田县控制乙肝的发病率,提高广大群众的健康水平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作者:乐灵;陈启明;陈代顶;郑知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综合医院门诊和住院部被检者丙肝感染的分析研究

    目的对丙肝病毒(HCV)的感染率,性别和年龄特征以及与乙肝重叠感染率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抗HCV IgM和乙肝两对半指标的测定,采用ELISA法,统计医院全年丙肝感染(按性别、年龄、合并乙肝抗体和抗原的数据),统计出来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丙肝的发病有高龄化特征、性别呈男性占多的特征,与乙肝有重叠感染,丙肝患者检出乙肝表面抗原及表面抗体比率少于普通人群.结论分析医院门诊和住院部丙肝的发病年龄特征、性别特征、与乙肝重叠感染对防治乙肝和丙肝有参考价值.

    作者:邓光权;林晟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2004年湖南省中小学校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和控制措施评价

    目的分析湖南省2004年中小学校流感暴发的流行特征,评价疾控机构控制措施,为今后流感的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省、市、县三级疾控机构暴发点的调查处理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疫情处理参照<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15994-1995).结果 2004年湖南省中小学校流感暴发均由甲3型流感病毒引起,发病均在上半年,小学生发病高于中学生和成人,疾控机构采取控制措施的时间越早疫情控制的效果越好.结论流感暴发的控制关键在于及早对疫点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作者:段红英;陈碧云;刘富强;饶俊;张程;刘运芝;陈长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贫困山区O~4岁儿童营养不良调查

    目的探讨江永县贫困山区瑶族乡0~4岁儿童营养不良的患病情况.方法采取随机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全县1166例0~4岁儿童营养不良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受调查儿童中营养不良患病率71.87%(838/1166);以1~3岁年龄组发病率高.结论加强农村儿童保健工作,普及、加大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是提高农村儿童体质的重要有效措施.

    作者:胡宗林;曾一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肇庆市劳教所戒毒人员HIV、HBV、梅毒监测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肇庆市劳教所戒毒人员HIV、HBV、梅毒感染情况.方法对吸毒人员进行询问调查后,采集静脉血进行HIV、HBV、梅毒血清检测.结果检测1 210名戒毒人员的抗-HIV、HBsAg、梅毒,检出感染HIV55人,阳性率为4.54%;感染HBsAg233人,阳性率为19.26%;梅毒52人,阳性率为4.30%.结论吸毒人员是HIV、HBV、梅毒感染高发人群,有关部门应加强对这类人群的监测.

    作者:何彩虹;程洁萍;郭凯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农十师一八三团居民食用盐调查分析

    新疆是我国碘缺乏的严重病区之一,183团地处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了解该团居民食用盐情况,控制和预防碘缺乏病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遂对居民食用盐的情况做了一次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谭亮华;王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一起中学水痘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04年11月3日~2005年12月25日,海南州中学发生一起水痘暴发,相继发病22例,罹患率为1.13%,发病年龄小13岁,大18岁,经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现将此次水痘暴发的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凤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湘潭市423名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放射工作人员健康状况,加强其健康监护.方法对湘潭市423名放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结果受检者的神经衰弱综合症、口腔溃疡及晶状体混浊,发生率有随工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其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液学指标WBC随工龄的增加而降低,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和微核异常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升高.结论长期小剂量的辐射对放射工作人员机体有一定程度的损伤,做好放射卫生防护至关重要.

    作者:马金辉;那明;李三国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云南省四县吸毒人群特征调查

    目的了解云南省吸毒人员吸毒方式、性行为及HIV检测情况.方法选择内地及边境不同地理分布,吸毒人员较多、中度、较少的四个县吸毒人员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问卷收集关于吸毒方式、性行为、HIV检测等方面资料.结果 516人中,485人(94%)首次吸毒使用海洛因,被调查前一月78.6%吸毒者采用注射方式吸毒,一周内人均注射毒品(406人)15.1次,其中人均使用新针具注射(390人)8.3次.仍有(82人)3.3次使用熟人的针具进行注射.部分也使用陌生人的针具进行注射.328名(63.6%)吸毒人员被调查前一月有性行为,与暗娼及临时性伴的性行为者占165人(50.3%).与临时性伴及暗娼发生性关系时,71人(42.8%)从未使用安全套.被调查者中34.7%(179人)进行过HIV检测,24.6%(102人)到过诊所治疗性病.结论注射为主要的吸毒方式,共用针具情况常见,吸毒者不多的性行为中不使用安全套的高危性行为相当普遍.已有部分吸毒人员可能感染性病,对吸毒者知识宣传后的高危行为改变任重而道远.

    作者:朵林;李蕾;张旭东;阮静萍;余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黔东南州儿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调查

    为了解黔东南州儿童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和对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的效果进行评估提供科学的本底资料,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3个县市1377名儿童用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表明我州0~2岁儿童HBsA4g阳性率为4.21%.不同年龄、性别和民族的儿童HBsA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乙肝疫苗接种者和未接种者HBsAg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推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是阻断乙肝病毒传播、降低儿童HBsAg携带率有效的措施之一.因此,提高乙肝疫苗接种率,尤其是首针及时接种率,积极推行安全注射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主要措施.

    作者:卫芳;周峻;潘宏;苏亚玲;周小琴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珠海市沙门氏菌性食源性疾病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珠海市食源性疾病中沙门氏菌的检出及菌株血清型变化等情况.方法采集食源性疾病相关样品按WS/T13-1996和GB/T 4789.4-2003进行检测.结果珠海市2003~2004年食源性疾病中检出沙门氏菌54株,主要在2~3月和6~9月食源性疾病相关样品检出,经血清学分型鉴定有8种血清型.结论由沙门氏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珠海市有两个多发季节(梅雨季节和夏季),菌株具有血清型多样化的特点,有一定的年度差异.

    作者:张彩虹;林波;李罗少;莫韵韶;陆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长沙市2474名小学生龋病情况调查

    目的了解长沙市区小学生龋病流行特征.方法随机抽样调查7~13岁小学生乳牙、恒牙、混合牙列患龋情况.结果 7~13岁小学生乳牙龋患率为50.04%,恒牙龋患率为9.38%,混合牙列龋患率为58.21%;女生龋患率71.22%高于男生48.29%;下颌牙龋患百分比69.01%高于上颌30.09%;左右侧牙龋患百分比分别为48.24%、51.76%.结论应重视并及早预防小学生龋病.

    作者:邓维长;李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一起麻疹暴发流行的调查

    麻疹是贵州省儿童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罹患率和病死率很高.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自实施计划免疫以来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幅度下降,但仍高居全国首位,局部暴发流行时有发生.2003年3~4月在兴义市威舍镇下德赫村出现暴发.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吴国刚;周峻;田兴国;王龙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根除胃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方法比较

    目的寻找经济、高效治疗胃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方法.方法将经内镜检查、尿素酶试验和病理学检查证实有HP感染的132例病人随机分为2组,A组67人,接受奥美拉唑+替硝唑+庆大霉素缓释片(OTG)治疗1周;B组65人,接受洛赛克+克拉霉素+阿莫西林(LCA)治疗1周.停药后1月和6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时对患者行C14呼吸试验确定HP根除率,必要时进行胃镜和尿素酶试验.结果 132例患者两种方案初次随访,HP清除率分别为86.5%和92.3%;6个月后第二次随访两种方案HP清除率分别为79.3%和87.7%.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治疗HP感染相关性胃炎和胃溃疡患者,OTG和LCA方案疗效相当,而OTG费用低,安全性好,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案.

    作者:李毅仁;徐美华;罗映辉;雷荣昌;余俊龙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桂阳县1997~2003年伤寒流行特征分析及防治对策探讨

    目的分析桂阳县伤寒流行特征,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桂阳县1997~2003年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全县伤寒发病率1997年为16.45/10万,2003年下降至9.93/10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发病多见于夏秋季,5~9月份为高发;人群分布,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学生发病为主,发病年龄组以10~40岁为多.结论争取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三级防保网络,继续加强健康教育、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广使用伤寒Vi疫苗接种、规范疫情报告、及时处理疫点等综合防治措施.

    作者:唐泰山;雷源茂;曹亮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安仁县2004年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安仁县中小学生视力低下患病水平与分布特点,为保护学生视力、预防近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技术规范>要求检测学生视力,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视力低下率分别为5.8%、16.2%、40.6%.各学习阶段城镇学生视力低下率均显著高于农村学生,女生高于男生.小学生及初中生以轻度视力低下为主,高中生以中度视力低下为多.结论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随着学习阶段的升高而上升,预防视力低下应从小学抓起,采取综合措施预防视力低下发生.

    作者:张群力;凡琴;谭慧敏;侯美菊;周晓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榆林市1997~2001年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状况分析

    目的为了解和掌握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对1997~2001年连续5年榆林市监测点学校的中小学生进行了视力监测,并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01年榆林市中小学生视力低下率随年级增高而呈上升趋势,乡村学生视力低下率低于城市学生,高中生视力低下率高于初中生,初中生视力低下率高于小学生.结论在提高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同时,中小学生的防近工作仍然很重要.

    作者:李树仲;刘新亚;延芸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如何接种卡介苗

    卡介苗(下以BCG表示)于1978年被纳入儿童计划免疫至今,全国已使用数亿人次.BCG是由卡介菌经培养后冻干制成的,接种后可使机体产生细胞免疫应答而起到预防结核病(TB).接种BCG时,从接种对象的确定,疫苗的吸取,部位的选取,部位的消毒,进针的角度等一系列工序,都十分严格.现浅谈笔者在接种BCG时的一点体会.

    作者:李海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江苏省2000~2004年AFP病例主动搜索分析

    为了解江苏省近年来AFP病例监测情况,2004年在全省范围内对近5年AFP病例进行主动搜索,结果显示:1)近年来全省AFP监测工作的基本情况良好,AFP病例的漏报率为1.35%;2)5例漏报病例中3例儿童在内科就诊,经了解内科医生报病意识较差;3)部分防疫站医生主动监测仅留于形式.

    作者:冯永庄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某戒毒所吸毒人员HCV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某戒毒所吸毒人员HCV感染情况及其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现况研究,通过整群抽样,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吸毒人员相关资料并采集血标本.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抗HCV.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方法为Chi-square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结果 (1)234名吸毒人群中检出抗-HCV阳性者103名,感染率为44.01%.(2)单因素分析以及进一步的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吸毒人群HCV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吸毒时间、吸毒方式、是否合并多药滥用.(3)在静脉吸毒人群中,随着共用注射器伙伴人数、共用注射器频率的增加,HCV感染率增加(P<0.05).在多药滥用人群中,多种毒品同时使用者的HCV感染率高(P<0.05).结论吸毒人群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

    作者:田红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一起麻疹暴发的调查分析

    2003年3月3日~6月14日,铜川市耀州区发生麻疹暴发,共报告麻疹病例72例,无死亡,罹患率为179.12/10万.

    作者:刘新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某大学新生营养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该校新生入学时的营养状况.方法采用全国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对2004年1 450名新生入校时进行营养状况的评价.结果该校新生营养不良学生占29.45%,营养过剩占8.47%.营养不良女生高于男生,营养过剩男生高于女生,城市学生营养不良低于农村学生,营养过剩城市高于农村学生.结论目前学生营养不良与营养过剩同时存在,营养问题较为严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根据性别、城乡特点进行营养干预.

    作者:李小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苏州市郊社区人群糖尿病患病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市郊社区人群糖尿病危险因素.方法对苏州市郊吴中区、相城区的四个乡镇2697名35岁及以上社区居民进行糖尿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结果患病率为2.56%,本次调查新发现的糖尿病病例占患病数的89.9%,男女间无明显差异.4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结论高血压、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张敏芳;殷纪牧;张军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边疆地区人群超重和肥胖症的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超重和肥胖症的影响因素及其与血糖、血脂、血清铁蛋白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5~74岁的1019人进行调查.结果超重和肥胖症标化检出率分别为23.9%和6.5%;经济状况较差和较好人群的影响因素分别是酗酒和吸烟、休闲锻炼和性别;腰围和体质指数与血糖、血脂、血清铁蛋白均表现出关联.结论超重和肥胖症患病低龄化;经济状况较差人群应禁烟限酒,经济状况较好人群要加强锻炼.

    作者:刘英;师艾丽;师玉琼;王淑媛;田跃轩;李昆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海南某中专学校新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为了解中专学生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以供制定预防对策,对海南某中专学校98级和2003级新生分别进行HBsAg检测,通过各项统计结果显示中专新生入校体检有必要增加HBsAg检测,对易感学生进行预防接种,加强健康教育,防止乙肝在学校中传播.

    作者:刘海雁;杨柳庄;陈华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江西省城乡社区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江西省城乡社区人群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建议的我国体重指数(BMI)的分类标准,对城乡社区中20~69岁人群进行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分析.结果城市社区人群超重现患率和肥胖现患率(18.3%,2.3%)高于农村(12.7%,1.3%),城市社区女性(19.7%,2.7%)高于男性(17.3%,1.9%),农村则男性(14.3%,1.5%)高于女性(11.5%,1.3%),差别均具有显著性(P<0.01);超重与肥胖的现患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5059岁达到高峰;城乡社区不同文化程度人群及不同职业人群超重和肥胖现患率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超重和肥胖的防治应采取全人群与高危人群相结合的综合防治策略,特别是要从儿童抓起,根据城乡社区人群的不同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作者:朱丽萍;赵军;吉路;余平;黄晓君;胡洁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湖南省1999~2003年1282例人间狂犬病病例分析

    目的分析湖南省1999~2003年1282例狂犬病病例情况.方法收集1999~2003年湖南省疫情资料及部分狂犬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9~2003年狂犬病发病1282例,流行人群10~15岁年龄组,男性和农民为多,流行季节以7~10月多,1~5月较少.结论养犬数增加、犬的免疫接种率低、疫苗质量及管理把关不严、伤后处理不及时,不规范、各部门之间缺乏协作等是狂犬病发病的原因.

    作者:刘富强;郭绶衡;胡世雄;李原浩;李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病毒性肝炎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的研究

    目的为了探讨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K和λ轻链)的变化与各期病毒性肝炎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对171例肝炎患者及正常对照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急性肝炎除IgM与正常对照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它均无明显差异(P>0.05).慢性肝炎和肝硬化IgA与正常对照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IgM、IgG、KAP、LAM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而C3、C4却明显低于正常对照(P<0.01).结论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与病毒性肝炎有明显的相关性,其检测结果不仅对病毒性肝炎的分期,而且对判断病情、衡量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估计都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良营;张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公共场所现场加工食品基本卫生状况调查

    为了解鹤壁市公共场所中食品现场加工制作的卫生状况,于2004年对市区部分大型公共场所中有关食品现场加工制作摊位及食品加工过程进行了调查.食品加工现场普遍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是:食品加工间基本不具备相应的卫生条件;现制现卖的食品呈暴露式销售,缺少防蝇防尘设施等.针对这些卫生问题,提出了有效卫生监督意见和具体的整改措施.

    作者:刘智勇;韩春雷;步玲;安宇;赵学林;梁萍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四起重大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发生原因及对策

    2002~2004年,湖南省发生硫化氢中毒事故7起,25人中毒,死亡7人,其中重大事故4起,现将事故发生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余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一起水污染中毒事件的调查

    2004年2月24日,海门市某农场部分居民饮用自来水后,出现腹胀、腹痛、腹泻、呕吐等症状,经调查认定是一起擅自将自来水管与河水管道相连接导致自来水管网受污染而引起的饮水中毒事件,现将此次事件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陆鸿雁;李建平;黄裕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中山市城区桑拿浴室卫生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城区桑拿浴室卫生质量,为进一步加强消毒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城区内所有桑拿浴室作调查对象,对其公共卫生用品及冷热水水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共调查城区内20间桑拿浴室,抽取各类公共用品830份,合格688份,合格率82.9%,其中湿方巾合格率只有42.5%,其他公用品合格率均达90.0%以上;冷热水共抽检96份,各项指标合格率差异较大,其中细菌学指标合格率70.0%~87.5%,理化指标中浑浊度合格率83.3%~91.7%,游离余氯合格率只有20.8%~33.1%.结论桑拿浴室内各类公共用品大部分卫生质量良好,个别品种(湿方巾)卫生质量较差;冷水水质尚好,热水水质稍差,游离余氯普遍较低.桑拿浴室仍存在一定卫生隐患,仍需规范落实消毒措施,有针对性地加强消毒管理.

    作者:张瑞红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纯净水生产企业HACCP体系的试点研究

    对纯净水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可能造成的潜在危害进行微生物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点、关键限值、监控程序、纠偏措施、验证程序和记录保持程序,探讨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在纯净水生产中的应用,将生产过程的微生物危害因素降低到低限度,从而提高产品质量.

    作者:王金富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广州市东山区饮食业生产加工场所卫生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对东山区饮食业生产加工场所烹调油烟污染状况进行调查,摸清其污染水平及危害,探索积极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抽取大、中、小规模的饮食店共48间,制定调查表格对其生产加工场所进行现场检查,并对生产加工场所及就餐场所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将结果按照国家GB16153-1996卫生标准进行评价并加以比较.结果东山区饮食店生产加工场所空气质量的好坏与生产加工场所卫生状况、通风情况显著相关.在卫生状况较差的生产加工场所,CO、甲醛、可吸入颗粒及细菌总数等主要污染物浓度严重超标.结论加强饮食生产加工场所预防性卫生监督,重点审核通风排气状况,加强对其日常卫生管理,降低污染物浓度,有效保障从业人员身体健康.

    作者:许斌;付裕;张革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砷污染饮用水致亚急性砷中毒181例分析

    砷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工业毒物,其生产和使用十分广泛.2002年7月,我中心收治一起181例亚急性砷中毒病人,现将其原因、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谢先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湖南省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风管系统卫生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湖南省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风管系统卫生状况. 方法检测空调风管积尘量,积尘中的细菌含量和真菌含量.结果 34家三星级以上宾馆和大型商场、超市三项卫生学指标无差异,严重污染占91.18%,中度污染占5.88%,合格的占2.94%,空调风管积尘量中位数为4.85g/m2,细菌含量中位数8400cfu/g,真菌含量中位数为15000 cfu/g,三项卫生学指标相互之间均无相关关系,使用年限和积尘量呈正相关,和细菌含量及真菌含量之间则无相关关系.结论湖南省的集中空调污染严重,尤其是真菌污染特别严重,要特别加强真菌的防制.

    作者:覃迪;吴传业;湛志飞;李四海;黄涛;王岚;刘建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焊工作业人群泌尿系结石罹患情况调查

    目的探讨焊工作业人群的泌尿系结石患病情况及职业环境对该病的影响.方法对接触组与对照组两组人群进行泌尿系B超检查.结果泌尿系结石患病率接触组为15.84%,对照组为3.91%.结论焊工作业环境与泌尿系结石发病有密切关系,建议将泌尿系B超检查纳入高温作业人群常规体检项目.

    作者:曾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国产GnRH-a(丙氨瑞林)在IVF-ET促超排卵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国产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药物丙氨瑞林(原名为阿拉瑞林)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促超排卵中的应用.方法对30例使用丙氨瑞林长方案降调节与国产尿促性腺激素(HMG)联合促超排卵的IVF-ET周期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者临床妊娠率为36.7%,受精率为83.00%.丙氨瑞林与HMG联合促超排卵在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等方面部有令人满意的结果.结论丙氨瑞林与HMG联合促超排卵是一种简单、经济、有效的控制性促排卵方案.

    作者:阳翎;陈辉莲;汤倩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剖宫产子宫切口早期妊娠绒毛植入的诊治

    目的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部位早期妊娠绒毛植入的诊疗方法,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子宫切除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2月~2002年1月3例剖宫手术后早期妊娠胎盘绒毛植入患者的治疗过程.结果 3例首诊均误诊,导致3例均在人流(清宫)术后出现阴道出血,均为外院急诊转入本院.2例行子宫切口早期妊娠病灶清除术,1例行子宫全切除术.结论对有剖宫产史的经产妇,人流前应常规做B超检查,做出早期诊断,避免盲目行吸宫术.

    作者:孟琳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社会因素剖宫产临床评价及控制策略

    目的对社会因素剖宫产进行临床评价,探讨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的策略.方法总结分析1994~2003年剖宫产的病历资料;在2003年病历中随机筛选出116例社会因素剖宫产病例,并选取同期自然分娩病例进行1:1配对,比较分析两组产妇及新生儿的临床指标.结果 2003年剖宫产率为57.9%,约为10年前的2.6倍,社会因素剖宫产率为16.5%,上升为10年前的33倍;社会因素剖宫产的产后体温、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新生儿体重高于自然分娩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控制社会因素剖宫产率可采取以下策略:加强宣传教育,更新产科医务人员的服务观念,提高医院产科整体质量,积极开展无痛分娩术及社会保险机构进行质控考核等.

    作者:伍平;马建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少见异位妊娠3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少见异位妊娠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方法对1995年2月~2004年8月收治的38例少见异位妊娠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少见异位妊娠占同型异位妊娠4.24%,术前误诊率84.21%.所有患者均经手术后或尸解后证实为少见异位妊娠.结论少见异位妊娠临床表现很不典型,术前确诊较难,一旦怀疑本病应及早手术探查明确诊断,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黄河;姜远正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早孕试纸定量监测血HCG诊疗效果分析

    目的寻求一种简便易行、直观可靠的方法监测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患者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用早孕试纸检测,测算出血HCG值.我们用此法辅助诊治葡萄胎10例,早早孕20例,异位妊娠10例,先兆流产12例.结果数据直观,增减趋势明显且与临床转归相符,其中10例葡萄胎血样用全自动化分析比较,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早孕试纸定量监测血HCG是一种简便易行,直观可靠的监测手段,适用于基层妇产科应用.

    作者:侯美菊;张群力;阳月娥;刘爱群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双氧水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双氧水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6例不孕症患者进行B超监测下双氧水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术,用以检查输卵管通畅程度.结果根据宫腔内推注生理盐水及双氧水时的阻力大小、B超显像宫腔有无分离、液体及微气泡从输卵管伞端的溢出情况、子宫直肠陷窝有无积液来判定输卯管通畅与否,66例中双侧输卵管通畅者36例,一侧输卵管不通畅者14例,双侧输卵管均不通畅者16例.结论双氧水子宫输卵管声学造影术是临床检查输卵管通畅情况的一种新的、准确可靠的诊断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余奇侠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乳腺癌钙化钼靶X线分析

    目的分析乳腺癌钙化的特征,评价钼靶X线摄影对乳腺癌钙化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分析术后病理证实的120例乳腺癌钙化的特征.结果 55%乳腺癌出现钙化,钙化密度偏低且均匀,每平方厘米钙化数目(N/S)大于20个,钙化总数大于30个,混合型钙化对乳腺癌有诊断价值.结论钙化在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阳光辉;刘文英;李青春;杨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羊水过少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发生的发病因素,以及对围生儿的影响,以寻求降低围生儿病死率的方法.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3年12月间的135例羊水过少病例与同期羊水量正常的200例病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羊水过少与脐带异常、过期妊娠、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妊高征、胎儿畸形等关系密切.(2)羊水过少对围生儿的影响主要为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足月低体重儿,其围生儿死亡率为2.22%,阴道分娩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剖宫产者(P<0.01).结论羊水过少是一种妊娠并发症,严重影响围生儿的预后.对羊水过少的产妇,应严密监护,适时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

    作者:李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80例儿童共同性内斜视屈光状态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共同性内斜视与屈光状态的关系.方法对180例3~13岁内斜视儿童采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检影,给予全矫配镜,3~6个月确定内斜视分型.结果内斜视儿童的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完全调节性内斜视多为中高度远视,非调节性内斜视以轻度远视为主.结论共同性内斜视与远视屈光状态密切相关,早期准确屈光检查,及时戴镜矫正屈光不正是内斜视防治的关键.

    作者:熊师;陶利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人类活性蛋白c(rhAPC)治疗严重败血症的研究进展

    人体活性蛋白c是从人血浆提取的活性蛋白c重组产品,具有抗凝、抗炎的作用,动物实验及临床实验表明,用它治疗败血症可以明显改善预后、降低败血症患者的病死率,为临床治疗败血症开辟了新路径.

    作者:肖丽;鲁猛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ACE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和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糖尿病(DM)在世界范围内患病率迅速增高,已成为继肿瘤、心血管病之后第三位严重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达国家中2型糖尿病占所有糖尿病患者总数的85%,发展中国家比例更高,青年2型DM患者逐年增加.DM属于多因子疾病,其发病受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是微血管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常伴有微循环异常,可致多脏器病变,病变分布广泛,尤以肾小球病变,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心肌及肌肉病变为多见,这成为决定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由多因素紧密相关协同作用所形成的病变,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可能有一定的联系,进而开展了从分子生物水平到宏观流行病学的多方面研究.

    作者:胡筱芸;王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我国农村自杀问题的研究状况

    本文在广泛阅读国内外关于农村自杀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农村自杀的流行病学特征、自杀方式、自杀原因及自杀预防,并分析了目前我国自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农村自杀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冯珊珊;肖水源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乙肝疫苗免疫失败原因的近年研究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估计,目前全球约有3亿5千万乙肝病毒携带者,每年有100万~150万人死于与HBV感染有关的疾病.目前世界上尚无治疗乙肝的特效药,而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在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上的良好的保护效果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充分肯定,因此一致认为目前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措施就是接种乙肝疫苗.但是,自从上世纪80年代应用乙肝疫苗以来,不管是血源疫苗还是重组基因疫苗,在按照当今世界通用的0、1、6月程序对健康者进行全程免疫后,仍然有5%~10%[1~3]的接种者抗-HBs始终阴性或达不到保护阈值,重新成为乙肝病毒的易感者,这种现象称为乙肝疫苗免疫失败.

    作者:林君英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外科双语教学实践与思考

    该文结合双语教学的普遍问题,着重从本院外科双语教学的师资、教材等环节阐述现状和问题,提出改革的手段,以保证和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作者:朱颉;罗成群;管志祎;聂华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参与式教学方法的教学探讨

    目的探讨参与式教学方法在预防医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人任教的同一年级同一专业进度的两个教学班级,并随机分为实验班与对照班,实验班用参与式分组教学方法,对照班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时数与教学内容按国家教学计划安排.在完成一学期的教学后,比较两个班级在学习兴趣、学习成绩及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实验班在学习兴趣及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均高于对照班.结论参与式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实践能力方面优于传统讲授教学方法.

    作者:高广胜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乳腺外科教学中的体会

    本文介绍了乳腺外科理论教学、临床见习和实习带教中的几点体会,对提高乳腺外科的临床教学有所帮助.

    作者:丁波泥;聂华林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临床核医学教学的体会

    核医学是医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随着核仪器和核药学及计算机的快速发展,核医学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技术方面都得以快速的提高,为核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也奠定了核医学在临床中的地位,同时给核医学教学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要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这门课程的主要精髓,这给核医学教学的老师提出了新的课题.现将本人近年来从事医学本科生核医学教学中的体会总结如下.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核医学科(湖南长沙410013)

    作者:石光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医学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课件设计与制作的体会

    本文首先介绍了教学多媒体制作软件的选择,然后从素材准备、版面设计、音频及动画素材的使用及课件的交互性设计方面对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医学微生物学多媒体教学课件的一些技巧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作者:邬国军;夏忠弟;刘水平;姚孟晖;马琼山;陈利玉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互联网在预防医学教育中的应用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教育产业的信息化建设的要求,促使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互联网资源与教育教学的相互结合.本文从教学准备与实践的具体情况出发,结合<预防医学>课程教育的实际,介绍一些具体的观点与做法.

    作者:赖延东;吕嘉春;雷毅雄;陈家堃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无偿献血与有偿献血的血液质量分析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和有偿献血血样合格率与血液检测不合格原因,为搞好无偿献血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对长沙市1998~2002年的献血情况和血液检测情况做统计分析. 结果 1998~2002年无偿献血的血液合格率极显著高于有偿献血的血液合格率(P<0.001),检测的ALT、HBsAg、HCV-Ab、梅毒4项指标的阳性率明显低于有偿献血(P<0.001).结论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明显优于有偿献血的血液质量.

    作者:史娟;李咏梅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卫生高等职业教育应以市场为导向

    卫生高等职业教育应面向基层,以护理、药学和医学相关类专业为重点,注重医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全科医学知识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技能型人才.

    作者:刘万福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由SARS引起对公共卫生体制改革模式的思路

    SARS(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症),作为21世纪第一个人类所面临的未知流行病,正迅速在全国和全球蔓延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危害,改革开放25年日益强大日益生机勃勃的中国正面临一场突发性危机,SARS危机作为一场突如其来重大天灾从天而降,对我们的人民身体健康构成重大威胁,也迅速传播于全球五大洲,进而成为全球的重大危害,诚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布伦特兰所言:这是我在担任(WHO)总干事的整个任务内首次不知道病因情况.

    作者:曹群良;裴汉杰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病毒唑、穿琥宁、更昔洛韦治疗108例秋季腹泻疗效分析

    秋季腹泻一般由轮状病毒引起,多流行于每年秋冬季,是婴幼儿每年秋季腹泻流行主要的原因.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大便呈水样、蛋花汤样,重者可导致脱水、酸中毒、严重者可造成末梢循环衰竭,临床上却无特殊治疗方法.2003年11月~2004年12月我院共收治108例秋季腹泻病人,随机分三组,分别给予病毒唑、穿琥宁、更昔洛韦治疗,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楼凌云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79例呼吸衰竭患者动脉血气分析的回顾分析

    目的探讨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变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患者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分析患者动脉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与临床意义.结果血气分析指标中PaO2高低对预后无明显影响;血气分析指标中pH值越低,PaCO2越高,死亡率越高;酸中毒死亡率大于碱中毒,三重性酸碱失衡易导致死亡.结论 PaCO2对预后有重要影响,两者呈正相关;pH值对患者预后有绝对影响,两者呈负相关;同一患者出现二种或以上酸碱紊乱时,预后差,死亡率高.

    作者:胡敏;柳兴其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药物致过敏性休克324例分析

    目的探讨各类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特点和规律,以预防或避免其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按文献计量学统计方法,收集国内34种主要医学期刊2001~2004年10月报道的药物致过敏性休克的个案,总共324例,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抗菌药物、中药和生物制品较易引起过敏性休克,其多发于中年人群,发生迅速,死亡率高,危害性大.结论多种药物在许多情况下可引起过敏性休克,临床应用应提高警惕,以确保用药安全.

    作者:常晓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小儿107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观察分析

    本文对107例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和实验室检查发现,多数ITP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出血和前驱感染史,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循环血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计数低下、贫血,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显示成熟障碍.结合临床和实验室资料对ITP做出早期诊断是ITP治疗的关键,对避免因大出血造成死亡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姣伏;陈新瑞;莫丽亚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我院静脉营养支持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静脉营养(PN)支持临床使用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查阅2511份住院病历10258人次PN配制记录,详细分析其病种、营养评估、原始配制处方及动态营养监测指标等具体资料.结果 2511例患者PN支持情况按不同病种个体化评估与监测,研究表明各营养素的确定、配比及注意事项都有明显特征性.结论规范化的PN支持,能保证用药安全、合理、经济、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降低医疗成本,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作者:雷建平;朱胜平;王学锋;姚永中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清前白蛋白与C3检测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前白蛋白、补体C3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散射比浊法测定182例各型肝病患者血清中的前白蛋白、C3值.结果前白蛋白、C3在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中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肝炎组前白蛋白、C3含量重症肝炎<慢性肝炎<急性肝炎,组间差异显著(P<0.01);肝脏损害严重者重症肝炎、肝硬化、肝癌组,前白蛋白、C3含量较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前白蛋白、C3是反应早期肝功能损害的灵敏指标,前白蛋白、C3检测对肝病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张慧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彩超引导下酒精注射治疗小肝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酒精介入治疗小肝癌的声像图改变及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应用彩色超声引导无水酒精注射治疗21例小肝癌,每周一次,四次为一疗程.结果所有病例治疗后3月彩超检查,其中3例肿块完全消失,18例肿块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肿块中央回声增强,周边呈低回声,境界清晰,肿瘤内血流消失或减少.病人治疗后全身情况好转,症状减轻或消失,饮食明显增加,AFP改善,生活质量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酒精介入治疗对小肝癌的治疗有较好的疗效,安全实用,声像图表现有助于判断无水酒精注射治疗的疗效.

    作者:朱文晖;肖际东;李瑞珍;李俊玲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斯奇康联合化疗治疗肺结核336例临床研究

    斯奇康(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是卡介菌提取物,热酚法去掉菌体蛋白质,用乙醇沉淀提取菌体脂多糖而制成.由湖南九芝堂斯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我中心于2002年7月~2004年7月两年内选择336例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分两组对斯奇康(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以下称斯奇康),在抗痨中的作用进行了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熊正洪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孕妇ABO血型IgG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及其意义

    目的了解改良凝聚胺促进剂一步法(血清灭活30 min待用)(简称凝聚胺30)和改良凝聚胺促进剂一步法(血清灭活120 min待用)(简称凝聚胺120)在ABO血型抗体效价检测的临床实用意义.方法以巯基乙醇法作为金标法,分别与凝聚胺30和凝聚胺120比较.结果金标法分别与凝聚胺30和凝聚胺120比较,效价均无差异(P>0.05).结论凝聚胺30和凝聚胺120可作为ABO血型血清IgG抗体效价的筛查实验.

    作者:胡俊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检测乙肝标志物的工作模式的优化研究

    目的对辉煌之星全自动酶免分析连体机24/30的工作表及洗涤模式进行优化设计,寻求佳工作模式以提高仪器的灵敏度与重复性.方法根据我室的工作量设计出一套大容量工作表;选择临床标本400份以及乙肝表面抗原浓度为0.5 ng/ml的临界值血清,通过固定孵育温度、反应时间、显色时间等参数不变,采用不同洗涤模式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终确定优化的洗涤模式;采用该模式检测不同浓度的乙肝表面抗原质控血清20次,并通过与手工法比较,验证优化后模式的灵敏度与重复性.结果①设计的工作表适合90~360份不同容量的标本检测;②优化后的洗涤模式为:洗液总体积320 μl,洗板次数4次,底部扫洗体积300μl,连续洗涤体积300μl;③优化后的洗涤模式检测不同浓度的乙肝表面抗原质控血清,S/co均值均显著高于手工法,而CV%均低于手工法.结论优化后的检测模式灵敏度与重复性好,能在临床检测上推广与应用.

    作者:杨一芬;陈新瑞;曹虹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肿瘤病人的血小板异常直方图及异常提示的问题分析

    目的准确计数血小板(Pt),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有效信息.方法电阻抗法与手工计数法相比较.结果两种计数方法在Pt<20×109/L、大Pt、小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及部分聚集提示中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要求对Pt异常直方图或异常提示做手工复查.

    作者:左炬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ICP-MS同时测定塑料餐具中多种金属元素的方法研究

    目的建立ICP-MS同时测定塑料餐具中多种金属元素的方法.方法塑料餐具浸泡液用ICP-MS的环境接口(Xi)测定.结果在测定条件下方法Tl~Al共20种元素的检出限为0.003~0.550μg/L,精密度为0.34%~4.01%,回收率为87%~108%.结论本方法线性范围宽、检出限低、精密度高、干扰少、分析速度快,结果准确,是同时测定塑料餐具中多种金属元素的理想分析方法.

    作者:伍碧珍;范荻;冯家力;潘振球;鲁兵;周小迪;方学新;袁春晖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由实践监测所得的Hp(10)估算Hp(3)和Hs(0.07)的探讨

    目的探讨ICRU实用量Hp(d)中的Hp(10)、Hp(3)、Hs(0.07)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个人剂量测量采用北京蓝道尔公司提供的X、γ、β射线胸章剂量计.结果表明Hp(d)中Hp(10)、Hp(3)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结论一般情况下可用Hp(10)导出Hp(3),由Hp(10)导出Hs(0.07)时则要根据不同的工种区别对待.

    作者:谭雄;许志勇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浆PT,APTT若干实验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的了解常见实验因素对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的影响,指导实验室检测.方法全自动仪器法,严格按规程操作.结果标本置常温(25℃)PT结果在4 h内稳定,冷藏(4℃)6h内稳定;APTT结果在4 h内稳定,存放温度无影响.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低于1:7或高于1:11时,两结果均显著延长.标本溶血对结果影响不大(血浆Hb<30 g/L).结论抗凝剂与血液比例一定要准确,好使用专用定量真空采血管,标本离体后4 h内完成检测.

    作者:刘浩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离子色谱法测定水样中氯离子含量不确定度评定

    目的了解水样中氯离子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从而对不确定度进行评定.方法按照测定程序,建立数学模型,根据不确定度传播规律,计算出相对和绝对扩展不确定度.结果水样中氯离子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3.0%(k=2).

    作者:丘汾;戴京晶;刘奋;梁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血培养产ESBLs分离株耐药基因初步分型及低抑菌浓度检测

    目的了解我院导致菌血症的革兰阴性杆菌病原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发生率、基因型分布及耐药性.方法由临床血液培养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58株,采用ESBLs表型确证试验筛选出ESBLs阳性菌株,应用PCR法扩增产酶菌株的bla(TEM)、bla(SHV)、bla(CTX-M)基因,进行初步基因分型.琼脂稀释法测定11种抗生素对所有产ESBLs菌株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共检出19株ESBLs阳性株,总检出率为32.8%;其中8株检出bla(TEM)基因、7株检出bla(SHV)基因、14株检出bla(CTX-M)基因;所有产ESBLs株对亚胺培南敏感,其MIC≤1μg/ml.结论血液感染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ESBLs检出率较高,bla(CTX-M)是常见基因型.

    作者:卢月梅;吴伟元;钱春莲;吴劲松;余涟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113株革兰阴性杆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否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及其耐药性.方法用VITEK-60鉴定细菌,药敏用K-B法,用双纸片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 59株大肠埃希菌和5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产酶率分别为40.68%和35.18%.结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耐药率高,但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

    作者:向开富;崔颖鹏;陈冬梅;曾燕;建美 刊期: 2005年第04期

  • 食物源性寄生虫病的流行形势与控制对策

    1概述食源性寄生虫病(disease of parasite infected by foods)是指进食生鲜的或未经彻底加热的含有寄生虫虫卵或幼虫的食品而感染的一类疾病的总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来源和方式的多样化,由食源性寄生虫病造成的食品安全问题将愈加突出,由此引发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大幅度升高.2001~2004年我国人体重要寄生虫病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发病率在局部地区明显上升,其中,以华支睾吸虫感染为严重,感染率比1990年第一次全国调查的结果上升了75%,流行区的感染率为2.4%,估计流行区感染者达到1200多万人.带绦虫感染率比1990年上升了52.47%,感染带绦虫人数为55万人;另外,由于生食或半生食猪肉和溪蟹等引起的其他食源性寄生虫病,如囊虫病、旋毛虫病、并殖吸虫病、弓形虫病在局部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比较高.食源性寄生虫病已成为影响我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

    作者:段绩辉 刊期: 200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