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检测穿透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能否诱导小鼠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NO)及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以了解穿透支原体潜在的致病性. 方法 用SP-4培养基培养穿透支原体并提取其脂质相关膜蛋白,用提取的脂质相关膜蛋白刺激小鼠巨噬细胞,以ELISA法检测NO的产生,并用MTT法检测其对小鼠巨噬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穿透支原体脂质相关膜蛋白能以时间和剂量依赖方式刺激小鼠巨噬细胞产生NO,并且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结论 穿透支原体的脂质相关膜蛋白能诱导巨噬细胞产生一氧化氮,且能抑制巨噬细胞的增殖,因而可能与其致病性相关.
作者:曾焱华;吴移谋;游晓星;余敏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ACE基因I/D多态性与卡托普利咳嗽副反应、ACE水平的关系. 方法 筛选高血压病患者,检测ACE基因I/D多态性,按ACE I/D基因型分为Ⅱ型、ID型和DD型三组,给予卡托普利降压治疗8周,随访观察患者咳嗽副反应发生情况,紫外法检测治疗前后ACE水平.比较三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并分析其间的可能关系. 结果 ACE Ⅱ组咳嗽副反应发生率(57.1%),显著高于ID组(P<0.05)、DD组(P<0.05);ID组咳嗽副反应发生率较DD组为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治疗前、治疗后ACE水平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01);治疗前DD组显著高于ID组(P<0.001)、Ⅱ组(P<0.001),ID组显著高于Ⅱ组(P<0.001);治疗后结果相同(P均<0.001). 结论 携带ACE Ⅱ基因型的高血压病患者服用卡托普利,咳嗽副反应的发生率高于其它两型患者,ACE水平低于其他两型患者,ACE水平较低是高血压病患者出现ACEI相关性咳嗽的重要原因.
作者:唐晓鸿;袁洪;李丽军;黄志军;阳国平;邹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血吸虫病脾脏厚度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探讨应用无创性的检查方法来评估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程度. 方法 收集169例血吸虫病患者脾脏切除和术中肝活检组织标本,测量脾脏厚度(SPT),应用苦味酸天狼猩红特殊染色,对肝组织进行纤维化分期诊断. 结果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S1~S4期对应的脾脏厚度分别为(54.7±4.9)、(56.6±6.4)、(63.8±10.5)、(70.4±16.3)mm,S1~S4期脾脏逐渐增厚;肝纤维化S3或S4期与S1或S2期之间的脾脏厚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脾脏厚度对诊断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陈栋良;刘佳新;李俊;李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现况,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管理决策和工作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湖南省30家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大型医院进行现场调查和卫生监测. 结果 调查30家单位,合格率13.33%,共采集46份冷却水、冷凝水样:军团菌阳性检出率41.30%. 结论 医院内军团菌、真菌等生物性污染的防治是医院集中空调卫生管理工作的重点.政府应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对医院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污染的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系统,同时规范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行为.
作者:李四海;黄涛;吴传业;庞浩;杨新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山西省城乡老年人生命活动能力的情况,发现城乡老年人之间存在的差异,为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编制的<世界卫生组织老年人生存质量测定简表(WHOQL-BREF)>调查问卷对山西省2 640位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建立SPSS 11.5数据库,就城乡对比进行分析. 结果 城市老年人对自身日常生活条件和能力的评价,均优于农村老年人:城市老年人的精力更加充沛,农村老年人很少有机会进行休闲活动;但城乡老年人对身体活动能力的自我评价没有差别. 结论 城乡老年人生命活动能力的总体水平较高,能较好的应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但城乡之间仍有差异,城市老年人的状况优于农村老年人.
作者:田志强;龙云婧;陈显久;李文军;胥航;焦伟蓉;张文娟;王红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为期一年的前瞻性监测及时准确地了解宅安地区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状况,为适时监控,预防与控制MRSA医院感染的传播与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本地区三家医院同时进行MRSA感染的监测,筛选MRSA菌株并进行敏感性试验,及时获得MRSA感染者的临床数据. 结果 MRSA感染55例次,MRSA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检出率34.81%,医院感染占90.91%,社区感染占9.09%,经X2检验(P<0.05),感染主要分布在烧伤科、外科系统及呼吸内科,年龄以31~45岁为高发病阶段.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烧伤、皮肤创面感染是感染MRSA的主要危险因素.药敏试验显示:对万古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丁100%敏感,复方SMZ/利奈唑烷97%敏感. 结论 前瞻性监测能及时了解掌握MRSA感染的动态.重点科室的监控,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预防与控制外科尤其是烧伤创面感染至关重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采取有效的消毒隔离措施,正确的洗手是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
作者:魏全珍;罗立民;肖丽华;刘丽华;张惠珍;钟定;钟馥霞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妊娠糖尿病(GDM)患者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利用ELISA方法检测51例妊娠糖尿病患者和45例糖耐量正常(NGT)孕妇的血清hs-CRP水平,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葡萄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结果 (1)GDM组FPG[(6.09±0.79)mmol/L]、FIns[(17.03±7.58)mIU/L]、HOMA-IR(3.88±2.01)、hs-CRP[(11.07±3.69)mg/L]分别高于NGT组[(4.30±0.50)mmol/L、(13.39±3.17)mIU/L、(2.56±0.69)和(6.08±2.54)mg/L](P<0.01);(2)血清hs-CRP水平与HOMA-IR(r=0.288,P<0.01)、FIns(r=0.301,P<0.01)、BMI(r=0.196,P<0.01)相关. 结论 慢性炎症与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hs-CRP升高是GDM的发病的一个预测因子.
作者:赖丽萍;陆泽元;邵豪;李翠吟;庄荀芳;张国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测算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单位费用,分析其影响因素和时间序列规律,为艾滋病项目规划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利用中原7省的艾滋病项目数据,以省为单位,每半年为一周期共6个周期,测算自愿咨询检测的单位费用. 结果 自愿咨询检测单位费用随着项目进展迅速下降,各省平均单位费用高时165.97元,低时53.41元;合计累积单位费用为67.19元. 结论 自愿咨询检测单位费用的时间序列依次呈现下降期、平底期和上升期,呈U形变化;低疫情地区的单位费用相对较高,但其下降的潜力较大;单位费用时间序列分析的结果对于艾滋病项目规划和管理具有参考价值.
作者:石凯;成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评价三门峡市实施结核病控制项目的 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为财政、卫生部门的卫生资源投入与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4-2005年全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季报、年报及有关调查资料,做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益分析. 结果 两年来利用项目经费160万元,治愈初、复治涂阳肺结核病人1 392例,预计减少的GDP损失和预计减少的收入损失分别为18 211.34万元、11 184.41万元,减少造成新的传染性病人2 088例. 结论 两年来三门峡市利用中央和地方专项经费防治结核病成效显著,是一项投入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的疾病控制项目,完全符合疾病控制与卫生经济学成本的原则.
作者:周红;吴彦领;陈立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症(MS)的危险因素. 方法 在江西省,采用多级分层抽样方法调查MS的患病率,同时进行相关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因素有家庭经济、饮酒、年龄、父亲代谢综合症,肉类摄入(P<0.05).其中家庭经济OR值为1.19,饮酒OR值为1.26,年龄OR值为1.65,父亲代谢综合症OR值为1.50,肉类摄入OR值为0.89. 结论 家庭经济、饮酒、年龄和父亲代谢综合症均为MS的危险因素;肉类摄人为MS的保护因素.
作者:晏渠如;廖兵荣;杨建平;施少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 GCT)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 VEGF)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 COX-2)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7例GCT中VEGF和COX-2的表达. 结果 GCT中VEGF和COX-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3.8%和55.3%;其中,VEGF在肿瘤大小和临床分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病理组织分型和5年内复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在肿瘤大小和病理组织分型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临床分期和5年内复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CT中VEGF和COX-2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卵巢正常组织. 结论 VEGF和COX-2可能参与了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其表达提示GCT预后不良.
作者:沈晓涵;许淑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眼球摘除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和疼痛的影响. 方法 将我院眼科收治的86例行眼球摘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干预组,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其它护理干预措施.分别在入院时、手术前1 d、出院时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和术后7 d的疼痛程度进行测评.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1 d的SAS、SDS和PSQI评分均明显高于入院时,出院时的评分明显低于入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护理干预组较对照组评分改善更显著(P<0.05或P<0.01).两组患者手术当天疼痛分高,以后逐日降低,且护理干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能减少眼球摘除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并能有效减缓患者的疼痛感,为患者早日康复提供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方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超重、肥胖对潍坊市学龄儿童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问卷对儿童生活质量进行测评,利用体重指数对儿童进行分组,利用协方差分析比较正常、超重和肥胖儿童的生活质量状况. 结果 正常体重和超重体重儿童活动能力优于肥胖儿童(P<0.01);正常体重和超重体重儿童生理健康方面优于肥胖儿童(P<0.01). 结论 肥胖对潍坊市学龄儿童生活质量有影响,学生保健部门、学校和家庭三方加强干预,预防儿童期肥胖的发生.
作者:杨淑香;景睿;王勇;李向云;刘成凤;韩连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以RNA干扰技术为手段,HPV编码的癌蛋白E6为靶标,探讨靶向HPV16-E6的siRNA对宫颈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试图阐明该实验的临床意义. 方法 构建靶向HPV16-E6的siRNA表达载体,应用体外转染试剂转染HPV16-E6阳性的官颈癌CaSki细胞.以RT-PCR检测CaSki细胞中E6蛋白的mRNA的表达,借助细胞色素c测定来分析细胞凋亡相关分子的表达和活性,从而研究靶向HPV16-E6的siRNA诱导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结果 RT-PCR检测结果表明,将靶向HPV16-E6的siRNA的表达载体瞬时转染到HPV16-E6阳性的CaSki细胞后,其所含E6蛋白质和mRNA的表达下调;Western blotting检出抑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亦告下调;细胞色素c释放实验结果显示,它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浆中,从而诱导细胞凋亡. 结论 靶向HPV16-E6的siRNA能够有效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它为研究重要致瘤蛋白HPV16-E的功能开辟了新途径,给HPV16-E6阳性肿瘤的靶向基因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并探索了HPV感染及宫颈癌的新基因疗法.
作者:刘立鹏;田智;黄春霞;粟敏;周锋;刘梅;陈娟;郭小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检测血吸虫抗体的应用价值. 方法 采用斑点金免疫渗滤法(DIGFA)与ELISA法对1 088份不同血清标本作平行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 DIGFA法检测急性、慢性、晚期血吸虫病和水牛血吸虫病的敏感性分别为100%、98.30%、82.86%和98.71%;特异性为97.52%~100%;检测肺吸虫病和蛔虫病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6.06%和2.78%,检测结果与ELISA相似. 结论 DIGFA法作为一种血吸虫病快速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操作简便快速,不需特殊仪器设备,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喻鑫玲;刘照武;刘宇;胡平成;何永康;周杰;李岳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伤害的分布规律和暴露因素. 方法 对株洲市芦淞区三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2006-2007年接诊的伤害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结果 三家哨点医院共接诊伤害病例17 228人,多为轻伤(59.66%)且男性为主(65.78%),以25~44岁年龄组多(43.34%);伤害时间主要集中在秋季(27.65%);地点主要为公路/街道(37.26%)和家中(20.70%);跌倒/坠落(28.18%)是首要原因,其次是机动车车祸(26.89%);除中毒和窒息/上吊主要为女性外,其他伤害事件中均以男性居多(男女性别比为1.92∶1);82.67%的伤害罹难者为意外所致. 结论 目前芦淞区伤害事故仍然处于高发阶段,伤害事故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并且可以加以干预.
作者:袁皓瑜;袁晓群;刘加吾;王国良;胡毅柳;叶永恒;李奇;危胜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农村中学生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为更好地开展农村中学生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填式调查问卷方法,对随机选择的1 235名农村中学生进行有关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 结果 电视、网络、报纸杂志、黑板报、宣传栏等为农村中学生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期望获得健康知识的途径中.医生讲课和学校卫生课成为主要途径之一;90%以上的中学生对健康教育持积极态度;农村中学生关心营养与健康(70%)、生长发育的生理(60%)和心理卫生(60%)等健康知识;高中生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卫生行为形成率均高于初中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学生,尤其是初中生,健康教育工作,提高中学生的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
作者:王政;罗家有;杨瑞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新密市农村地区30~59岁年龄段妇女对子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率. 方法 2008年5~6月,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在河南省新密市大隗镇30~59岁年龄段的妇女中,随机抽取2 143名妇女,采用现场一对一的方式问卷. 结果 30~44岁组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组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应地高于45~59岁年龄组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组(P<0.05). 结论 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的 开展提高了新密市调查对象的癌症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特别是30~44岁组和高中及以上文化组人群.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对45~59岁年龄组和初中及以下文化组人群宫颈癌防治知识的宣教力度.
作者:于晓;刘玉玲;李晓莉;李长卿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补充微量营养素对不同糖化血红蛋白(HbAlc)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感染的影响. 方法 将196名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组再以HbAlc 6.5%为界分为两个亚组,分别补充微量营养素制剂和安慰剂,持续服用6个月.研究开始时记录饮食、运动和感染情况;研究期间每月随访一次,每隔两周记录饮食运动和感染情况. 结果 结束时共有14人退出研究,失访率为7.1%,获得有效数据者182例.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叶酸水平显著升高,不饱和铁结合力显著下降,且干预组CD4+、CD8+、CD4+/CD8+比例的变化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发热时体温和发热持续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中HbAlc≥6.5%亚组在研究期间感冒、发热、皮肤脓肿与破溃的平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HbAlc<6.5%亚组在研究期间阴道炎或泌尿道感染以及口腔溃疡的平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适量补充微量营养素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机体内微量营养素储备情况,提高机体抗感染能力,可降低HbAlc≥6.5%的2型糖尿病患者呼吸道和皮肤感染的发生率,而对HbAlc<6.5%的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其泌尿生殖系统和口腔感染发生率.
作者:徐庆;孟丽丽;刘英华;于晓明;张永;郑子新;王觐;薛长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检测乳腺癌组织中肺癌肿瘤抑制物1(TSLC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探讨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乳腺癌标本中TSLC1蛋白表达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TSLC1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其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结果 TSLC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0%(20/50),而在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92%(46/50),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SLC1蛋白在乳腺癌(非浸润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4%(5/7),而在乳腺癌(浸润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4.9%(15/43),阳性表达率随乳腺癌侵袭范围的扩大而降低,但癌组织两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淋巴结有癌转移组中TSLC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0%(11/22),而淋巴结无癌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9%(25/28),淋巴结有癌转移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淋巴结无癌转移组,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表达与肿瘤大小、年龄及临床分期无关. 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有明显的TSLC1蛋白的表达缺失,TSLC1蛋白阳性表达率随乳腺癌侵袭范围(非浸润性癌-浸润性癌)的扩大而降低,提示TSLC1蛋白表达缺失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丁勇;李小荣;杨开焰;胡桂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检测金黄葡萄球菌肠毒素A的PCR方法,了解引起临床感染的金黄葡萄球菌携带肠毒素A基因的情况. 方法 根据金黄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编码序列设计一对PCR引物来特异性扩增靶基因片段,建立快速、特异、灵敏的检测金黄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的方法.同时对我院2006年8月-2008年10月临床分离的120株金黄葡萄球菌进行肠毒素A基因检测. 结果 成功的对肠毒素A基因进行检测并进行基因测序.在我院120株受检金黄葡萄球菌中,基因阳性株占83.3%. 结论 用PCR技术检测金黄葡萄球菌肠毒素A基因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速度快和易操作特点.金黄葡萄球菌肠毒素A阳性株在临床分离的金黄葡萄球菌中占有较高比例,应予以足够重视.
作者:曹虹;王敏;李先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温度热疗对体外培养肝癌HepG2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方法 采用水浴对肝癌HepG2细胞行43℃、46℃、48℃、50℃实验组和37℃对照组热疗,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热疗后24 h的细胞形态变化,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凋亡和坏死率. 结果 46℃、48℃、50℃与43℃、37℃比较,细胞增殖明显受抑制,24、48、72、96 h分别为54.9%、78.0%、82.0%、65.2%、80.3%、87.7%、72.3%、87.5%、91.0%、82.7%、91.3%、92.8%(P<0.05).而43℃细胞增殖抑制不明显(P>0.05).46℃组的细胞凋亡率高为34.17%±1.75%,与其它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0℃组的细胞坏死率高为57.36%±4.07%,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46℃及以上的热疗能够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引起明显的细胞凋亡与坏死.
作者:杜乐辉;王晓文;周菊梅;王桂华;谢小雪;廖遇平;唐劲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过氧乙酸消毒实验动物屏障环境空气后的残留量消减规律的研究及其消毒效果的评价. 方法 用改良的过氧乙酸含化学测定法评价实验动物屏障环境过氧乙酸的残留量;用现场消毒试验评价不同含量的过氧乙酸空气消毒效果. 结果 在实验动物屏障环境的实验条件下,过氧乙酸消减规律符合一种对数消减模型,即y=16.549-7.864ln(x)(R2>0.99);用不同浓度过氧乙酸(500、1 000和2 000 mg/L)喷雾实验动物屏障环境20 min后,各采样点平均残留量值分别为2.54、5.78和11.44 mg/m3.现场消毒试验中,用2 000、1 000和500 mg/L的过氧乙酸水溶液按8 ml/m3用量喷雾作用30 min,自然菌平均消亡率分别为98.45%、95.13%和83.76%. 结论 过氧乙酸消毒实验动物屏障环境空气时,过氧乙酸残留量随时间延长而呈对数变化趋势;宅气过氧乙酸残留量也随施药浓度的增加而升高,而其降解时间却随之延长;实验动物屏障环境所需过氧乙酸消毒剂用量比普通环境动物房消毒剂用量少,其低有效作用浓度为1 000 mg/L.
作者:黄跃龙;刘建高;陈贵秋;庄世锋;宋江南;胡怡秀;丘丰;刘晓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调查掌握珠海城区市民对流感的认知和行为,为改进流感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公共卫生学建议. 方法 本次调查为横断面的调查,抽样方法为随机拨号抽样法(Random Digit Dialing,RDD).自行设计人群流感知信行调查问卷,通过电话调查的方式直接询问被调查者,共成功调查463名城区居民. 结果 本次调查共拨通了500个电话号码,其中成功访问463名居民,应答率为92.6%.珠海市城区居民对于流感的知信行现况有良好的方面:有73.0%的居民认为流感与普通感冒是不一样的;有88.8%的居民认为流感是一种传染病;超过6成(65.9%)的居民在感冒发热后会主动请假而停工停课,只有13.8%的人称会坚持带病上班或上课.令人忧虑的方面有:有82.7%的城镇居民对流感不重视,认为自己不大可能甚至不会罹患流感;学生人群中只有2.4%的人会在罹患流感后请假休息;医务人员在罹患流感后的就诊率和休假率都比其他人群相对要低;仅有12.5%的人在近一年内曾接种过流感疫苗. 结论 珠海市城镇居民普遍具备流感的一般认知,但对于流感的发生缺乏警惕性,流感疫苗接种率不高.建议在今后的流感宣教工作中,侧重于流感的危害和注射流感疫苗的重要性等方面.
作者:叶中文;黄利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攸县麻疹发病的规律,探讨控制麻疹的策略和措施. 方法 对攸县1998-2007年疾病监测报告管理系统和麻疹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1998-2007年攸县共报告麻疹病例339例,年均发病率为4.46/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5~10岁儿童,共发病247例,占总病例数的72.86%,发病高峰期为3-6月份,共发病262例,占总病例数的77.29%.病例中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分别为241例和60例,各占总病例数的71.09%和17.70%. 结论 未接种麻疹疫苗是造成麻疹发病的主要原因.攸县麻疹接种工作还存在薄弱的地区和环节,应加强麻疹常规免疫,提高免疫接种率,及时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疫苗复种并有计划地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作者:周新良;李建平;侯玉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44团、52团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情况,为开展中小学生常见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44团、52团中小学各3所,按<学校卫生情况年报表填报说明及技术规范>规定要求进行中小学生健康测评. 结果 2006-2008年三年共体检4 176人,视力不良率为4.50%,沙眼患病率为0.45%,龋齿患病率为22.20%,贫血率为19.92%. 结论 龋齿和贫血患病率较高,龋齿和贫血是两团中小学生常见的疾病,是学校卫生工作的防治重点.
作者:唐开哲;魏宏;成培荣;李小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湘潭县传染病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传染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3-2007年湘潭县法定传染病资料应用Excel2003软件采用描述流行病学进行分析. 结果 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7.25/10万,居前五位的依次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痢疾和麻疹,占总发病数的92.40%,年均死亡率为1.00/10万,狂犬病死亡42例. 结论 重点要加强肺结核、乙型肝炎、淋病、痢疾、麻疹、梅毒、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的预防控制的工作,也要加强新发传染病的监测.
作者:周红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绵阳市MSM人群艾滋病性病感染现状. 方法 采用RDS对男男性行为者(MSM)人群进行招募和自填式匿名调查和采血检测. 结果 共调查采血111人,HIV感染率为7.2%,梅毒累计感染率23.4%,梅毒现症感染率17.1%,HIV、梅毒合并感染率26.1%,丙肝感染率0.9%.不同文化程度HIV感染率、不同婚姻状况梅毒感染率和梅毒现症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感染者以初中文化程度高,梅毒感染者和现症感染者已婚高;梅毒现症感染率随文化程度上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近半年内与MSM朋友是否到过公共浴室、MSM活动公园梅毒累计感染率和HIV、梅毒合并感染率,是否经常浏览MSM网站梅毒累计感染率差异显著,梅毒累计感染者HIV感染的危险性是未感染者的6.51倍. 结论 绵阳市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率相对较高,与社会特征相关,应针对性加大干预力度.
作者:王毅;张洪波;张光贵;杨宏武;樊静;贾蜀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分析影响秦皇岛地区农民工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区域结核病控制的行为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以秦皇岛地区2006-2007年结核病控制项目中登记发现的农民工中的240名结核病人为病例组,采用1∶1配比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发病危险因素. 结果 1、病例与对照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农民工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对结核病的发病有影响,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家庭人口、个人收入、家庭收入及在居住地收入比较,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生活压力、精神压力、社会经济状况等因素亦是本地区农民工结核发病的危险因素.通过对农民工采取多种因素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结核病的发生.
作者:卢凌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对河北省贫困地区肺结核病人发现与治疗效果的影响. 方法 通过实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强化地方政府在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中的职能作用,快速提高贫困地区结核病控制工作质量,实现提高病人发现水平和疗效. 结果 通过开展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地方政府及时承诺当地结核病防治规划,投入逐年增加176万元/年,贫困地区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由项目初期的39.26/10万提高到期末的46.73/10万,提高了7.47/10万,新涂阳病人任务完成率由94%提高到121.74%,新涂阳治愈率达90%以上,实现了<规划>所规定的目标. 结论 通过实施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推动了贫困地区结核病控制工作的开展,提高了结核病的发现水平,保持了涂阳病人高治愈率.
作者:李俊娟;樊利红;王丽芳;李国刚;王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郴州市甲乙类传染病流行规律,为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1997-2006年报告的甲乙类传染病进行分析. 结果 1997-2006年郴州市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9种,共计69 154例,年均发病率152.20/10万,死亡565例,年均死亡率1.24/10万,总发病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居前五位的病种是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麻疹,占发病总数的93.42%;死亡数居首位的是狂犬病,占传染病死亡总数的63.89%. 结论 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麻疹是郴州市流行广泛的传染病,近6年来,狂犬病、HIV/AIDS疫情上升较快,急需采取有效防制措施.
作者:张勇平;段良松;姚令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桂林市城区与山区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2006年城区和山区发生的疑似麻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用ELISA方法检测疑似病例及正常儿童的IgM、IgG抗体. 结果 发病率城区10.42/10万,山区50.36/10万;城区发病人群以外来流动人口居多(52.70%),山区以本地人口居多(94.05%);发病形式城区以散发为主并局灶性暴发,暴发病例占14.86%,山区呈片状大暴发,占全年病例100%;发病年龄城区以2岁以下为主,山区成年人较多,涉及各年龄段;城区麻疹传播有自限性、波及面小,山区传播速度快、波及面广;城区和山区发病人群有同源性,均来自农村.血清学检测IgG抗体,城区青少年阳性率100%,山区疑似病例阳性率59.65%. 结论 城区和山区在麻疹防控工作中都应加强基础免疫和麻疹复种工作,山区工作做得好,流入城区的人口有较高的免疫水平对城区控制麻疹有重要意义;山区要加强麻疹监测,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采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蔓延.
作者:潘定权;黄群艳;汤杰;唐国荣;蒋美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掌握情况,为今后开展医务人员培训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普查方法,对农五师医院205名医务人员现场问卷. 结果 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正确应答率为69.84%;职业暴露自我防护意识行为应答率为58.78%;愿为艾滋病人服务应答率为38.05%,治疗艾滋病有经验应答率为20.49%,接受职业暴露培训应答率为76.59%,对职业暴露知识培训需求应答率为61.95%. 结论 农五师医院医务人员普遍缺乏对职业暴露防治知识、自身预防行为和艾滋病服务意识与态度,应加强这方面有关知识的培训.
作者:石明才;苏新国;王桂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临湘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效果,为结核病控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政策依据. 方法 根据临湘市1993-2007年结核病登记年报表、季报表、病例登记本进行汇总分析及转归分析. 结果 临湘市1993-2007年共登记涂阳病人2 451例.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涂阳登记率初治、复治治愈率逐年提高,分别由1993年的16.65/10万、65.15%、70.00%提高到2007年的41.62/10万、92.61%、88.88%. 结论 临湘市结核病控制取得了项目预期效果,肺结核传染源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唐春波;张栋梁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并总结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采用左氧氟沙星、微卡(冻干治疗用母牛分枝杆菌菌苗)联合治疗的效果. 方法 将临床确定为耐多药肺结核6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其中观察组34例采用3PZ+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左氧+微卡/15力克肺疾+丙硫异烟胺+左氧;对照组33例采用3PZ+丙硫异烟胺+卷曲霉素/15力克肺疾+丙硫异烟胺方案,以探讨左氧氟沙星、微卡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疗效. 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18月后痰菌阴转率分别为61.8%、3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左氧氟沙星、微卡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可取得满意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王广群;伍子健;袁立明;莫罡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铜川市人群麻疹血清抗体水平,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原则,在四个区县按年龄分层随机抽取235人为调查对象,采样调查血清抗体水平. 结果 共采样调查235人,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2.77%,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城市与农村间麻疹抗体阳性率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铜川市人群麻疹血清抗体阳性率较高,短期不会发生麻疹流行.
作者:刘新利;王云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双峰县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为今后的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双峰县2007年麻疹监测数据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07年全县共报告麻疹疑似病例206例,确诊148例,麻疹发病率为16.44/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1-2月和4-6月份,占全年发病数的83.11%.发病主要以散在流行为主,暴发病例占全县总病例数的22.97%,发生在边远山区学校.发病年龄在2岁以下的占38.51%、7~14岁占20.95%、≥15岁占22.30%.在148例病例中,有免疫史占27.02%、无免疫史占35.14%、免疫史不详的占37.84%. 结论 双峰县麻疹流行主要原因是部分乡镇的MV常规免疫工作未落实.应在加强MV常规免疫的同时,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适时开展强化免疫和扩大免疫,健全和完善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同时,科学设置预防接种门诊和预防接种点并实行儿童信息化管理,消除免疫空白,提高接种率.
作者:肖朴;肖维;曹旭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狂犬病Ⅲ级暴露人群应急免疫效果,为制定狂犬病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5-2008年新宁县动物咬伤门诊处置登记资料、疫情报告资料及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用χ2检验做统计学处理. 结果 共接诊狂犬病Ⅲ级暴露者2 101例,其中,男性1 487例,占70.78%;女性614例,占29.22%,男性多于女性(χ2=179.76,P<0.01).儿童(<14周岁)820例,占39.03%,狂犬病发病10例,占83.33%,死亡10例.成人1 281例,占60.97%,狂犬病发病2例,占16.67%,死亡2例.儿童发病构成显著高于成人(χ2=7.66,P<0.01).头面部暴露发病9例,占75.00%,其他部位暴露发病3例,占25.0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8.95,P<0.01).在县疾控中心处理的1 780例中,有2例发病,发病率为0.11%;在乡镇卫生院处理的321例中,有10例发病,发病率为3.12%,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97,P<0.01).按要求注射过狂免+狂苗者1 477例,发病4例,发病率为0.27%;单纯注射狂苗拒注狂免者624例,发病8例,发病率为1.2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0.86,P<0.01).首次注射狂苗者1 785例,发病12例,再次接种者316例,无发病病例. 结论 狂犬病Ⅲ级暴露人群应急免疫效果与暴露部位,接种处理单位,年龄大小,首次免疫和再次免疫以及接种狂免+狂苗和单纯接种狂苗相关.在狂犬病防治过程中,应尽可能避免这些因素的影响.
作者:周前富;田祖健;邓顺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益阳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置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05-2008年益阳市各区、县(市)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 结果 2005-2008年益阳市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3起,发病1 365例,死亡4例;事件类型为传染病暴发和食物中毒,以3、6、9、11、12月份为相对高峰;事件主要发生在农村中小学校,发病人群主要以学生为主. 结论 农村卫生工作,特别是农村地区学校卫生工作是以后工作的重点.
作者:谢立芝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飞行学员抑郁状况及个性特征. 方法 将我校飞行学院178名大学二年级男性飞行学员划入飞行学员组,从本校同龄男性理工科学生中随机抽取201名学生人对照组,在同一时间段对两组人员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测试并进行比较. 结果 飞行学员组抑郁检出率为11.80%(19/178),低于对照组的抑郁检出率18.67%(35/2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EPQ测验中,与对照组比较,飞行学员EPQ-E分高,EPQ-N和:EPQ-P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人格分型上飞行学生组外倾型(E分>56.7)、情绪稳定型(N分<43.3)所占比例高,神经质(N分>56.7)比例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员精神病质(P分>56.7)和内倾型(E分<43.3)所占比例均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飞行学员按SDS得分划分为抑郁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人员人格组成,抑郁组的神经质和内倾型比例高,外倾型所占比例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飞行学员SDS分值与EPQ-N分呈正相关,与EPQ-E分呈负相关,与EPQ-L、EPQ-P分无明显相关. 结论 我校飞行学员心理健康状况和个性良好,适应飞行职业需求.
作者:张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祁东县健康人群流脑带菌状况和免疫水平,预测流脑发病的趋势,为流脑的防控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全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监测方案>要求开展流脑监测工作,采集<1岁、1~2岁、3~4岁、5~6岁、7~14岁、15~19岁、≥20岁7个年龄组人群的咽拭子及静脉血,分别进行健康人群带菌调查及人群抗体水平检测. 结果 祁东县健康人群检测出C群脑膜炎奈瑟氏菌(简称Nm)1株,总带菌率为0.42%(1/240).健康人群A群流脑IgG抗体阳性率93.64%(206/220),C群流脑IgG抗体阳性率82.73%(182/220). 结论 祁东县健康人群Nm带菌率较低,A群和C群流脑IgG抗体的阳性率维持在较高水平,出现A群或C群流脑暴发流行的可能性不大.小于3岁年龄组健康人群C群抗体阳性率低,提示今后祁东县应提高A+C群流脑结合疫苗的接种率,以达到保护小于3岁年龄组人群的目的 .
作者:邹永庚;陈剑成;李太平;罗贤君;伍朝龙;彭建军;戴德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电话督导对肺结核患者治疗管理的效果. 方法 对确诊的新涂阳肺结核患者采取县、村级医师电话督导的管理方法,以保证病人完成标准化治疗疗程. 结果 共纳入新涂阳结核病人175例,其中接受电话督导者174例.疗程末对观察对象的治疗结果进行队列分析,治愈率达到89.1%;规律治疗率达93.1%;中断治疗率为2.2%.与上年同期登记新涂阳病人疗程末治疗转归相比,治愈率、规律治疗率和中断治疗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电话督导在保证高肺结核患者的治愈率和规则治疗率的同时,又可保护病人隐私,操作方便、简单、经济,是一条新的肺结核病人治疗管理有效方法.
作者:蔡红琼;涂光敏;白丽琼;杨华林;包昌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2007年变更后流感毒株生产的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方法 在江苏省射阳县选择500名观察对象,按随机的原则开展现场临床试验. 结果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2007年变更后流感毒株生产的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全身及局部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4.67%.血清学检测表明,免疫后H1N1型、H5N2型、B型HI抗体阳性率(抗体滴度≥1∶40)分别为99.13%、99.13%和100%.免后HI抗体4倍增长率,除13~17岁组H3N2型为52.83%外,其他各组中各型别HI抗体均达到78%以上.各型各组免后HI抗体GMT增长倍数较免前均>3.9倍. 结论 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陈昌标;郑春早;顾建祥;王树巧;柴文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华容县结核病流行现状. 方法 15岁以下儿童采用国际卫生组织统一标准的PPD-RT232TU,在左前臂屈侧作皮内注射,经72 h后测量皮肤硬结直径,硬结直径≥10 mm者进行胸部透视,胸透异常者,拍胸部正、侧位X线片,查痰等检查,15岁以上的人群问诊和X线胸部透视.咳嗽、咳痰3周以上者查痰、拍片. 结果 此次调查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422.3/10万,农村结核病率远远高于城市. 结论 加大防治经费投入,把结核病的防治重点投向农村.
作者:蔡鹏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什邡市气象因素与菌痢发病关系. 方法 将什邡市2005-2007年菌痢月平均发病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可能影响菌痢发病的平均温度、低温度、高温度、云量、湿度、气压、风速、日照时数、降雨量等9项研究变量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结果 菌痢的发生与温度和降雨量呈显著性正相关,通过回归分析,低气温对菌痢发病影响较大. 结论 气象因素是对菌痢发生及预测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鲁瑜娜;李健;刘强;王海平;陈刚;郑兴华;刘昌凤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2007年全国报告的水源性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7年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全国水源性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 结果 2007年全国报告水源性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73起,占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量的2.56%,多发生在4-9月份,75.3%事件发生地在农村地区.93.2%由生活饮用水污染引起,未经消毒处理和供水系统管网破损是引起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 结论 加强农村地区(包括乡村中小学校)生活饮用水管理和监测,提高居民防病意识,是有效预防控制水源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
作者:王利波;王子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乳腺增生症患者心理状态及临床疗效的影响. 方法 将14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紧张、抑郁、恐惧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紧张、抑郁、恐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0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提高治疗效果,从而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廖荣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分析一起生活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的原因,探讨及时有力的控制措施. 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水源污染原因、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资料和实验室检验结果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此次生活饮用水污染事件共计造成869人发病,发病率为32.24%,首发病例发生于5月9日上午8:00,12日下午5:00后无新发病例,潜伏期为2~6 d.患者年龄小1岁,大75岁.经统计学分析不同年龄之间发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51,P<0.05),且以低年龄组儿童及年老者发病居多.男女发病比例为1∶1.1.受污染的井水和居民生话饮用水感官指标差,浑浊度大于5度,可闻及粪腥臭味,肉眼可见絮状物及黑色泥沙样沉淀:阴离子合成洗涤剂浓度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2001)限值,为对照水样的70~80倍,余氯低于标准限值,氨氨、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等指标均严重超标.并从被污染的2份末梢水中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为O55.从2例患者的粪便中培养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 结论 本次突发事件是一起水型感染性腹泻暴发,卫生监督机构应加强饮用水监督,确保饮用水的安全卫生.
作者:杨纲;周新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深圳市宝安区2003-2007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 结果 深圳市宝安区2003-2007年共报告麻疹205例,年发病率为1.93/10万~11.41/10万;常住和流动人口发病分别为159和46例,各占77.56%和22.44%,常住人口中外来工病例占42.14%(67/159);205例中<8月龄儿童发病13例,占6.34%,≥18岁136例,占66.34%,病例中有麻疹疫苗免疫史者占15.61%(32/205),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者占84.39%(173/205). 结论 人口频繁流动和免疫空白及免疫失败人群的自然积累是麻疹发病回升的主要原因.高覆盖率的常规免疫结合强化免疫活动和有效的疾病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的策略.
作者:徐立中;谢金娜;叶发忠;蓝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2004-2007年永定区肺结核发病水平及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肺结核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根据<中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实施工作指南>,对登记病人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4年间永定区肺结核年平均发病率为152.93/10万,涂阳登记率为69.14/10万,涂阳发现率为45.21%;以青壮年发病数为高,发病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多于女,以农民为主,城区及城郊发病率高于农村;初治涂阳患者治愈率高于复治. 结论 重视城市流动人群的肺结核防治,继续坚持推行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提高肺结核病人发现率,加强归口管理和督导治疗.
作者:王铸;田际雄;张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南宁市近五年各类饮食单位公共餐具消毒质量的变化趋势,为提高餐饮具消毒的质量和监督管理效果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4-2008年南宁市各类餐饮单位及学校食堂的食具消毒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4-2008年南宁市餐饮具消毒合格率分别为74.15%、70.16%、66.64%、61.51%和66.73%,其中小餐具的合格率略有提高,大餐具(菜碟、汤碗)的合格率下降(χ2=358.77,P<0.01). 结论 南宁市部分餐饮具的卫生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餐饮具的消毒管理存在盲区,餐饮具的总体卫生质量不容乐观.应加强餐具消毒相关知识的宣传及餐具消毒重点环节的指导和监督管理.
作者:苏萍;龙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了解常德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管理状况,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42家不同类别的公共场所,按照<规范>的要求进行现场调查和抽样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42家集中空调使用单位的空调送风(PM10、微生物)、风管内表面积尘量、风管内表面积尘中微生物、冷却(凝)水中嗜肺军团菌的合格率分别为65.31%(33.65%、79.66%)、55.88%、44.24%、47.06%.其中,12家集中空调使用单位的空调送风、风管内表面积尘量、风管内表面积尘中微生物、嗜肺军团菌等的合格率比清洗前有明显提高,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按照<规范>由有资质的专业清洗机构清洗消毒后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卫生要求.加强对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监管和行业自律,才能为人民提供舒适和卫生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
作者:赵炜哲;吴传业;王兵;舒祖刚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温、噪声联合暴露工人高血压发病及心电图的改变. 方法 对某陶瓷厂生产工人422名男性工人(暴露组235人,对照组187人),采用问卷、现场调查及环境监测、测量血压及描记心电图的方法. 结果 暴露组高血压患病率(21.4%)明显高于对照组(10.3%),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R为2.26;随工龄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在>15年工龄段暴露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暴露组心电图异常者占20.4%,对照组心电图异常者占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RR为2.27. 结论 长时间高温、噪声作业是造成高血压和心电图异常改变的危险因素.
作者:李鹏宾;黄绍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解宁乡县学校集体用餐食堂食品卫生现状,为卫生监督执法制定相应的管理对策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 对宁乡县84家集体用餐学校食堂按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标准进行卫生学调查,并现场抽取餐饮具样品按<餐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进行消毒效果检测. 结果 共调查学校集体用餐食堂84家,卫生许可证持证率67.8%,城区学校高于农村;食品从业人员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证持证率为63.83%,餐(饮)具消毒合格率77.08%,城区学校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与卫生知识合格率比农村地区学校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6、22.48,P<0.01). 结论 宁乡县学校食堂食品卫生不容乐观.学校对自身管理不够重视,食堂整体投入不足,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不高,从业人员卫生知识抽查合格率较低,存在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发生的隐患,应全面推行和实施学校食堂量化分级管理,加强对学校集体用餐食堂食品卫生安全的监管力度.
作者:刘继军;彭志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部分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的基本情况,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制定专用表格,对全省部分已完成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被调查的61个建设项目中60个采取了防噪、防毒技术措施,47个采取了防尘措施.防噪措施是选择低噪声设备、隔声、消声;防毒是通风排毒、密闭负压、事故应急报警;防尘是抽风除尘、个体防护. 结论 各建设项目防噪、防毒、防尘措施已建立,但防护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作者:彭仁和;何卫红;巫一芳;聂云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道县医疗机构消毒卫生状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消毒的质量和加强监督力度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2002年版<消毒技术规范>、GB15982-1995(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0-1995<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卫生标准>、GB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对道县各级医疗机构进行采样检验. 结果 2005-2008年样品合格率依次为69.7%、73.6%、80.5%、84.6%;县直医疗机构合格率为81.8%,乡镇卫生院合格率为75.1%,个体诊所及村卫生室合格率为72.8%. 结论 道县医疗机构的消毒效果存在较严重问题,应加强卫生监督监测工作,进一步提高消毒质量.
作者:唐准珠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解怀化市市直暨怀化市卫生局核发卫生执业许可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质量,有效地控湖南省怀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湖南怀化 418000)制院内感染. 方法 采用现场随机抽样方法,对全市34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医疗灭菌用品(手术灭菌包、灭菌敷料、灭菌器械、灭菌干筒等)、压力蒸气灭菌试验进行采样监测. 结果 2002-2008年,共监测9 982份,合格9 048份,总合格率为90.64%.其中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医疗灭菌用品、压力蒸气灭菌试验合格率分别为70.42%、96.35%、90.36%、99.49%、95.12%和98.26%.经统计学处理,不同年度的消毒与灭菌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室内空气尤为突出(χ2=267.01,P<0.01).市直医疗机构与县市区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消毒与灭菌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51,P<0.01). 结论 怀化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消毒与灭菌工作逐步规范,合格率逐年提高,以使用中消毒剂、医疗灭菌用品和压力蒸气灭菌质量为优.
作者:杨荣华;郑永红;龙军;张海军;卫学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用综合指数法对某钢管厂ψ100钢管技改项目工作场所职业卫生防护措施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学现场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相结合. 结果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合格率噪声91.4%、粉尘95%、毒物100%、高温63.6%、工频电场90%、单项指数达标率>90%. 结论 该项目工程综合指数I=0.7,评价为Ⅰ级,职业卫生综合评价合格.
作者:张养元;巫一芳;高喻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三年围产儿死亡情况,探讨影响密云县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干预措施的提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05-2007年所有围产儿病例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 三年来围产儿死亡率,死胎占第一位,早期新生儿死亡占第二位,死产占第三位.导致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畸形、早产. 结论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加强孕期保健知识宣传,提高人群的健康意识;加强和完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提高围产期保健质量;提高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水平,杜绝严重缺陷儿出生;此外,定期产检,高危妊娠监测,预防早产,产、儿科配合,提高窒息复苏成功率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作者:季凤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对母儿的影响因素. 方法 选择在我所建卡跟踪随访的364例妊娠合并乙型肝炎(大三阳、小三阳)患者为观察组,364例同期怀孕无妊期乙肝病毒感染的健康孕妇为对照组,就其妊期贫血、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等发生率,及孕期干预和子代联合免疫后子代感染率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妊期贫血、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后出血、剖宫产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与早产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大三阳孕期干预者子代乙肝感染率较未干预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孕妇乙肝感染可造成不良妊娠结局,乙肝大三阳者孕期干预和子代联合免疫有利于降低子代感染率.
作者:易娟;伍尚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对儿童气质特征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分析气质对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的影响.为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随机选取四川隆昌县某幼儿园4~5岁儿童进行NYLS 3~7岁儿童气质及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按气质划分的易养型、中间型、难养型三种类型儿童在活动水平、趋避性、适应度、反应强度、情绪本质、坚持度、注意力分散度、反应阈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难养型儿童与其他两种类型儿童相比患反复呼吸道感染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质的9个维度因子对反复呼吸道感染影响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反应强度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子.结论 难养型气质儿童患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几率较其他类型儿童高.气质维度中的反应强度是让儿童暴露于引起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的危险因子.
作者:李朗;邱英;刘坤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RhD血型检测在新生儿溶血病(HDN)产前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对产前检查的孕妇7 230例做RhD血型检测,对其中27例RhD阴性孕妇的配偶采血用双管PCR法做RhD基因定型,了解其RhD基因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以预测由于RhD血型不合引起HDN的风险. 结果 7 230例孕妇中RhD阴性有27例,占0.3796,对其配偶的RhD基因检测显示,19例为RhD+/RhD+纯合子,另外8例为RhD+/RhD-杂合子. 结论 检测RhD血型及基因型在RhD血型不合引起HDN的产前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丹;李力;李霞;钱汉珍;肖慧;李金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微刺激联合拮抗剂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促排卵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9月接受IVF-ET/ICSI助孕治疗的80例患者,其中使用标准长方案者42例(对照组),使用微刺激方案者38例(研究组).分别检测两组患者Gn使用剂量、天数,平均获卵数、移植日内膜厚度、受精率、卵裂率、MII卵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冷冻胚胎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Gn使用总量、使用药物天数和获卵数在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移植日内膜厚度、MII卵率、受精率、卵裂率、妊娠率、种植率、冷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微刺激联合拮抗剂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促排卵中能取得与标准长方案相似的临床效果,同时也大大地降低了Gn的使用总量、减轻了患者单次IVF-ET治疗的花费.
作者:阳翎;高士友;邓朝晖;唐慧珍;陈辉莲;李燕;汤倩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女性生殖道感染状况,探讨女性生殖道疾病与相关病原体的关系. 方法 采用培养法、免疫检测法、镜检法等多项临床检验学方法,分别进行相关病原体实验室检测. 结果 门诊患者中80.92%患生殖道炎症,BV感染25.66%、支原体感染25.00%、霉菌感染13.16%、需氧菌感染6.58%、衣原体感染5.26%、滴虫感染1.97%、梅毒感染1.97%、淋球菌感染1.32%;两种病原菌混合感染占13.16%,三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占1.97%. 结论 女性生殖道感染情况严重;阴道炎患者以BV感染为主,宫颈炎患者以支原体感染为主;多种病原体合并感染在女性生殖系感染中比例较高,并且病原体合并感染的组合也有一定规律.加强对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多项病原学检查,以避免造成漏诊和误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霞;徐小平;佘吉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妊娠并发症的发生和治疗,了解危重孕产妇的分布和预防. 方法 回顾性分析192例危重孕产妇的临床资料. 结果 192例患者中,初产妇58例(30.21%),经产妇134例(69.79%),农村孕产妇154例(80.21%).产科出血157例,占81.77%,其中108例失血性休克,106例经输血抢救,子宫次全切除10例,子宫全切2例,转上级医院20例,死亡1例,孕产妇抢救成功率89.06%,乡镇产科建设达标的县,住院分娩率高的县,产科急救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结论 发生产科抢救的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创建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产科建设达标,加强农村孕产妇的围产保健,提高住院分娩率能减少产科急救,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朱秋蓉;宁美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苯丙酮尿症疾病发病率. 方法 采用酶标法和细菌抑制法对出生72 h后的新生儿外周血滤纸标本,进行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及苯丙酮尿症的筛查. 结果 36 453例新生儿确诊甲状腺功能低下的32例,发病率为8.78/万,确诊苯丙酮尿症2例,发病率为0.55/万. 结论 新生儿疾病筛查使患儿得到早期诊治,足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作者:邵细琴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p27KIP1和Ki-67抗原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关系.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6例乳腺癌中p27KIP1和Ki-67的表达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 p27KIP1的高表达率为41.1%(23/56),低表达率为58.9%(33/56),Ki-67的高表达率为66.1%(37/56),低表达率为33.9%(19/56),p27KIP1蛋白与Ki-67的表达间存在着负性相关(P<0.05). 结论 p27KIP1、Ki-67的异常表达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癌细胞增殖活性的改变直接与肿瘤的恶性程度有关.
作者:陈湘;许淑媛;梁青春;罗鑫;张立群;李美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超对卵巢囊性肿瘤诊断的图像特点及手术对照体会分析,分析其误诊原因,以进一步提高对此病的诊断率. 方法 通过72例85个卵巢囊性肿瘤进行经阴道与经腹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测,并对比各种卵巢囊性肿瘤的图像特点,并与手术病理诊断对照. 结果 72例85个卵巢囊性肿瘤患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83.5%(71/85),其中,良性肿瘤69例,恶性肿瘤3例. 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卵巢囊性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其与周围脏器的关系,肿瘤周边及内部血流的显示,特别是恶性卵巢肿瘤内部血流的显示明显高于良性肿瘤,组织中血流RI值显著低于良性卵巢肿瘤.
作者:王梅香;余红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了解汕头市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状况和保健需求,提出合理的围绝经期保健措施. 方法 采用统一调查问卷和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汕头市756例35~59岁妇女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生率为63.49%,前两位保健需求为定期体检(61.92%)和围绝经期咨询(57.67%). 结论 汕头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症发生率与国内其他城市水平相似,围绝经期保健需求迫切,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保健意识和保健行为.
作者:黄春琴;郑少玲;丁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大兴区0~4岁儿童先天畸形死亡现状、死因构成及分布特点,并提出预防策略. 方法 对大兴区1998-2007年0~4岁儿童先天畸形死亡监测数据及81例死亡病例进行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 10年间大兴区0~4岁儿童先天畸形死亡均占0~4岁儿童死因顺位的第一位,无下降趋势;先天性心脏病、唇腭裂、多发畸形为前三位死因;儿童死亡年龄分布新生儿占58.02%、婴儿占90.12%、1~4岁占9.88%. 结论 降低婴儿及0~4岁儿童死亡率的重点工作应为降低先天畸形的死亡,先天畸形引起死亡的干预工作尤为重要.
作者:刘秋明;刘志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动态观察肢体缺血预处理(RIPC)对婴幼儿心脏手术后心电图(ECG)变化、心律失常情况,从心电图角度评价肢体RIPC的心肌保护效果. 方法 选取60例体重7 kg以下室间隔缺损婴幼儿,随机分为预处理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预处理组在心脏手术前予以上肢RIPC两次;于RIPC实施时、术后1 h及24 h描记12导联ECG,术后持续ECG监测记录24 h内心律失常发生情况. 结果 RIPC实施过程中,ECG无ST-T改变,无心律失常;手术后2组患儿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 h,对照组ST-T改变发生率高于处理组(7/30,4/30,P=0.01),术后24 h内对照组出现心律失常事件22例,高于处理组16次(22/30,16/30,P=0.04). 结论 从ECG及术后心律失常方面,可反映出RIPC对婴幼儿心脏手术相关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保护效果.
作者:杨哲;陈文娟;胡南;罗元芝;刘勇;周文武;高纪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确保《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以及《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行动计划(2002-2010)》目标实现,南平市在国家级、省级监测点的基础上扩大样本量,制定该市以住院分娩为基础出生缺陷监测方案(2003-2010).
作者:应爱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索长沙市围绝经期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的影响因素,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提供依据. 方法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接受体检的全市各单位围绝经期妇女,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定骨密度,对确诊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及非患者分别进行相关因素的调查.对所获资料进行χ2检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城市围绝经期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因素. 结果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重指数高是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保护性因素,而年龄、怀孕次数、生育次数是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体重指数高是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保护性因素,OR值为0.430,而年龄是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OR值为3.580. 结论 围绝经期妇女维持适当的体重有可能对骨量丢失有保护作用,并可能降低其骨质疏松症发病的危险.
作者:刘建建;邓静;龚灿辉;吴颖岚;杨桂莲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株洲地区围产儿出生缺陷现状,探讨出生缺陷发生的可能影响因素及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对策. 方法 对株洲地区2004-2008年28家医疗保健机构的围产儿出生缺陷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株洲地区2004-2008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发生率为145.78/万,5年间出生缺陷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前5位出生缺陷类型依次为先心病、唇腭裂、指(趾)畸形、先天性脑积水、外耳畸形.孕母年龄小于20岁、大于35岁,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增高;男婴出生缺陷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婴;产前B超监测对及早发现胎儿畸型,降低病残儿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出生缺陷发生与孕早期异常情况、遗传有一定的相关性. 结论 做好出生缺陷监测,加强出生缺陷的综合预防工作,有利于减少出生缺陷的发生.
作者:宋兵文;陈勇兰;吴玲;陈科;黄爱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株洲市城区妇女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主要病种、顺位、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 方法 对株洲市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2008年妇女病普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共检查了4 006名妇女,妇女妇科病患病率较高,为80.55%;妇女常见病前四位:宫颈炎、乳腺增生、子宫肌瘤、阴道炎;疾病高发人群:宫颈炎30~40岁,乳腺增生30~50岁,子宫肌瘤40~50岁,阴道炎40~50岁. 结论 妇女生殖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在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普治的同时,应加强健康教育,促进妇女增强自我保健防范疾病意识,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妇女病患病率,做好妇女保健工作.
作者:方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产后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研究产后出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防治.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8年11月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233例产妇资料. 结果 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1%;在导致产后出血的原因中,宫缩乏力占66.1%,胎盘胎膜因素占24.0%,产道损伤占6.9%,凝血功能障碍占3.0%.不同孕周、分娩方式、第三产程、多胎妊娠、有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以及不同胎儿体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产后出血发生原因主要有宫缩乏力、胎膜胎盘因素、软产道损伤及凝血功能障碍,并且与孕周、分娩方式、第三产程、多胎妊娠、有无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和胎儿体重有密切关系.应该加强围产期保健,正确处理产程,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进而降低因产后出血引起的合并症及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张华琳;冯玉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一种检测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快速且特异的PCR方法. 方法 针对编码奇异变形杆菌脲酶调节子(ureR)的基因序列设计2条PCR引物,扩增片段长度为225 bp;通过对2株奇异变形杆菌和14株非奇异变形杆菌进行PCR检测、利用该PCR方法和传统分离培养法同时对60份食物中毒送检标本进行检测来评价其特异性;将奇异变形杆菌菌液做一系列10倍稀释后进行PCR检测来对其进行敏感性分析. 结果 2株奇异变形杆菌出现PCR扩增反应,扩增产物经测序鉴定正确,14株非奇异变形杆菌没有出现PCR扩增反应,且PCR检测奇异变形杆菌的结果与传统培养方法一致,PCR方法相比传统培养方法更快速,在4 h内即可完成扩增反应;PCR方法敏感性为30 cfu/ml.结论 建立了一种快速,准确检测奇异变形杆菌的PCR方法,适合奇异变形杆菌日常监测和快速诊断的需要.
作者:林红乐;文岚;张如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尿中碘化物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 方法 采用重铬酸钾、硫酸、丁酮与碘酸钾反应,用苯作萃取剂,HP-5毛细管柱分离,ECD检测器检测,峰面积定量. 结果 本法检出限为0.025 μg/ml,Ⅰ在0~1.0 μg/m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82.7%~93.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0%,与砷铈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中氟化物、氯化物不干扰碘化物的测定. 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可靠,用于实际尿样的测定,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张爱霞;刘楠;武和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银染法观察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生长变化的可靠性. 方法 建立细菌生物被膜,分别用银染法和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生物被膜的变化. 结果 银染后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对生物被膜变化的观察结果完全相符. 结论 用银染法观察细菌生物被膜的变化可靠、便捷.
作者:王燕;佟金平;范琳;王婷婷;李丽;王惠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空气中微量过氧乙酸残留量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室内空气先用过氧乙酸喷洒消毒,空气微量过氧乙酸用吸收法进行采样并进行浓度测定. 结果 该方法检测下限为3.8 mg/L,采样10 min,流量为1 L/min和采样20 min,流量为1 L/min的低检测浓度分别为3.8和1.9 mg/m3.平行样变异系数为1.21%~4.53%.回收率为94.15%~104.18%.采样吸收效率>90%. 结论 该改良方法适用于室内空气消毒中微量过氧乙酸测定;因过氧乙酸极不稳定,测定空气过氧乙酸须现场进行.
作者:刘建高;刘晓革;伍英;彭琦;张兆强;赖天兵;丘丰;黄跃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对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碘含量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分析讨论,以求得其结果的不确定度. 方法 根据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碘含量的测量原理,比较全面的考虑了整个分析过程的不确定度来源,建立数学模型,并计算其测量全过程的各不确定度分量,后得出结果的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结果与结论 本法可适用于过硫酸铵消化-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碘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作者:胡世红;张攀;吴锦如;周方求;张首帆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浓集菌涂片抗酸染色法(涂片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结核培养(L-J培养)和血清学方法检测血清结核抗体(TB-Ab)对临床结核诊断的应用价值. 方法 用涂片法,FQ-PCR法和L-J培养,对200份疑似结核病人呼吸道标本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其TB-Ab. 结果 200份标本,总阳性率涂片法为20.5%,FQ-PCR法为32.5%,培养法为25.0%,血清结核抗体为42.5%;四种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涂片法36.8%和94.3%,FQ-PCR法64.2%和96.2%,培养敏感度为50.5%,特异度为98.1%,血清结核抗体63.2%和76.2%. 结论 结核培养作为结核诊断的金标准仍是不可缺少的方法,但周期长;FQ-PCR法快速特异性高,有较好诊断价值;血清学方法检测血清结核抗体方便,简单;涂片法直观、简便、价廉,仍将是结核病实验诊断的重要手段.同时检测可从不同方面满足临床需要.
作者:周世亮;周旭;蒋建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新西兰兔脑组织局灶性缺血后再灌注实验动物模型的制作,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新西兰兔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制备兔局灶性脑缺血3 h再灌注6 h、12 h、1 d、2 d、3 d、4 d及对照组动物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HIF-1)α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HIF-1α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新西兰兔在缺血后再灌注6 h开始,缺血侧脑组织梗死灶周边HIF-1α蛋白开始呈阳性表达,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阳性表达进一步增强,一直持续到第3 d,第4 d开始下降;RT-PCR检测HIF-1α在6 h后已有表达,随再灌注时间的延长,HIF-1α的表达呈上升的趋势,在第3 d达高峰,第4 d显著下降.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诱导HIF-1α表达增强,提示HIF-1α对缺血性脑损伤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毛新发;吴志国;蔡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横向塞曼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锑. 方法 通过各种条件实验,对方法的各参数进行优化. 结果 方法的检出限为0.8 μg/L,标准曲线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1,加标回收率为92%~112%,相对标准偏差为2.8%~9.2%. 结论 该方法准确可靠,适用,具有实际意义.
作者:魏滨;汪洋;任聪;何漪;王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从某例儿童患者咽喉部分离出的淋病奈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耐药情况. 方法 头孢硝噻吩以及tetM基因的PCR分别检测PPNG和TRNG株;K-B法检测淋病奈瑟菌对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结果 该菌为质粒介导的同时对青霉素和四环素耐药的PPNG/TRNG株,在测定的6种抗菌药物中,对青霉素、四环素、环丙沙星均耐药;对头胞曲松、壮观霉素、头胞吡肟均敏感. 结论 淋病奈瑟菌有可能通过间接传播造成儿童淋菌性咽炎,耐药情况较严重,须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刘兴;陈立华;李宁沙;沈辉;龙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对水产品中霍乱弧菌进行实验室鉴定、毒力基因(ctxA和TcpA)检测及药敏分析. 方法 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按照卫生部疾病控制司<霍乱防治手册>(第5版)1999提供的方法进行;用PCR方法对霍乱弧菌的ctxA和TcpA 2种毒力基因进行检测. 结果 从277份水产品中检出1株小川型霍乱弧菌、1株稻叶型霍乱弧菌和7株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阳性率3.25%;1株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ctx A阳性,TcpA阴性,其它菌株的毒力基因ctxA和TcpA均为阴性;9株霍乱弧菌菌株对15种药物的敏感度完全一致,其中耐药的抗菌药物有复方新诺明、四环素、链霉素等3种,敏感的抗菌药物有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8种,中敏的抗菌药物有强力霉素、红霉素等4种. 结论 在霍乱防治工作中应密切监测水产品中霍乱弧菌的药物敏感性以及携带毒力基因的情况;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等抗菌药物可作为抗菌治疗和预防性服药的首选药物,而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和链霉素则不应被选用.
作者:刘英豪;楼萍;罗小成;李哲婷;邓婵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10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择肝癌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肝癌组),以同期住院非肿癌患者30例作为对照(对照组),同期同法检测10种肿瘤标志物,将两组阳性率及检测值进行对比. 结果 AFP、CA-199、Ferr、CA-125、CEA在肝癌组阳性率分别为52.9%、25.7%、21.4%、12.9%及7.1%;对照组则分别为22.9%、10.0%、7.1%、8.6%及10.0%.两组比较检测值AFP、CA-199及Ferr显示肝癌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CA-199、AFP+Ferr、AFP+CA-125联合阳性率肝癌组可达55.7%;AFP+CA-199+CA-125、AFP+CA-199+CEA、AFP+Ferr+CA-125肝癌组阳性率可达57.1%. 结论 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肝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联合检测可适度提高诊断阳性率.
作者:禹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血清中Glypican-3(GPC3)蛋白的表达和意义,及其与AFP联合检测在HCC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35例HCC患者,24例肝良性病变患者以及6例正常对照术前血清标本,采用westernblotting检测血清中GPC3蛋白,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AFP. 结果 35例HCC患者、24例肝良性病变患者以及6例正常对照GPC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1%、0%、0%,AFP的阳性率分别为60%、38%、0%.单独用GPC3蛋白或AFP对HCC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51%、60%(P>0.05).特异度分别为100%、70%(P<0.05),Youden指数分别为0.51、0.30(P<0.05);而用GPC3蛋白+AFP联合检测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Youden指数分别为91%、70%和0.61. 结论 GPC3蛋白在HCC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表达,可作为HCC早期诊断的标志物,GPC3蛋白+AFP联合检测可提高HCC的确诊率.
作者:刘湘林;龚燕飞;方谷芬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本地区近年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药敏的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由支原体引起的NGU,正确用药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 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及药敏一体化试剂盒对825例NGU门诊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并对阳性标本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825例中支原体培养阳性712例,阳性率为86.3%;其中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Uu+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70.2%(500/825),3.5%(25/825)和26.3%(187/825).Uu单纯感染对11种抗生素敏感性高的是美满霉素和阿奇霉素;耐药性强的是罗红霉素,其次为司帕沙星.Mh单纯感染对美满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敏感性很高(均在90%以上),而对环丙沙星耐药性强.Uu+Mh混合感染对交沙霉素、阿奇霉素敏感,对环丙沙星和司帕沙星耐药性强. 结论 近年来本地NGU患者支原体感染率较高,特别是解脲支原体感染,且对罗红霉素、司帕沙星等有较强的耐药性,并有多药耐药现象.目前本地区治疗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首选抗生素为美满霉素、交沙霉素、阿奇霉素.
作者:王晖;王跃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 E2/E6基因表达与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关系. 方法 收集我院妇科2006-2008年共125例HPV检测阳性患者经手术切除及组织活检的标本,采用RT-PCR检测E2/E6基因的表达情况,结合阴道镜检查、宫颈多点活检,比较子宫颈炎组、子宫颈癌前病变组、子宫颈癌组中HPV16在细胞中E2/E6的表达情况.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子宫颈癌组HPV-E6表达情况(56.7%)明显高于癌前病变各组(5%/6.7%/12%),HPV-E2表达(23.3%)明显低于癌前病变各组(55%/56.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E6的表达与E2的表达呈负相关(r=-0.76). 结论 HPV-E6基因表达与细胞恶性程度呈正相关,HPV-E2基因的表达与细胞恶性程度呈负相关.E6的表达受E2的负性调节.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E2/E6的表达情况有助于子宫颈癌的诊断.
作者:钟菊香;付先辉;陈兰芳;刘晓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本院门诊四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的感染情况及流行情况,为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收集STD感染患者标本42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420例STD患者农原体(CT)、淋球菌(GC)、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人乳头瘤病毒(HPV)四种病原体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四种病原体阳性率分别为CT:21.90%、GC:15.71%、HSV-Ⅱ:8.57%、HPV:11.67%;女性宫颈分泌物GC阳性率(23.19%)高于男性(12.06%);两种病原体感染阳性率为12.38%,两种以上混合感染阳性率1.43%. 结论 四种常见STD中CT阳性检出率居第一位;男女阳性检出率比较GC病原体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混合感染以两种病原体同时感染为主.
作者:杨岚;伍斌;谢红付;陈明亮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碱熔-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氟的方法. 方法 用氢氧化钠碱熔固定茶叶中的氟,去离子水溶解,用离子色谱仪进行测定. 结果 用碱熔-离子色谱法检测茶叶中氟,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精确度好. 结论 碱熔-离子色谱法测定茶叶中氟获得满意结果.
作者:周方求;黄学仲;张攀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用改良分子信标-荧光PCR检测法和传统方法对引起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的致病菌进行检测,为突发事件现场调查处理及患者的治疗及时准确提供信息和依据. 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和广东卫生防疫1990年增刊<病原微生物学检验常规>[1]和自行设计研究的改良分子信标-荧光PCR等检测方法进行. 结果 在某大学实验餐厅采集了3名厨房熟食间工作人员的肛拭子及手拭子均未检出可疑致病菌,在实验餐厅厨工10份和餐厅工作人员32份及食物中毒患者28份肛拭子中,检出鸭沙门菌29份(其中学生9份,实验餐厅厨工3份,实验餐厅工作人员17份),检出率为41.43%,23份可疑食品和7份剩余食品及10份生产加工场所环境涂抹拭子中,在1份剩余食品(烧鸭)检出鸭沙门菌. 结论 改良分子信标-荧光PCR检测法能快速准确的为传统方法提供检测方向信息,为现场疫情处理措施提供初步依据.
作者:林一曼;兰全学;刘涛;石晓路;李远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在保存期内质量指标的变化情况,寻找冰冻红细胞经解冻洗涤后运用于临床输注的佳时间,以进一步保证血液成分质量和临床输注效果. 方法 通过检测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在(4±2)℃保存条件下不同时间段的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回收率、残留白细胞、残留血小板、残留甘油含量、体外溶血试验等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游离血红蛋白含量在0、24 h时间段发生明显变化,差异有显著性;在0~24 h内随时间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至9 h起发生明显变化,差异有显著性;其余质量指标变化不明显. 结论 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在保存期内应尽快输注,且好于6 h内进行.
作者:刘晓洋;禹晓彬;李锡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长沙市区两家三级甲等医院受血者输血前四项传染性标志物的阳性率,为预防院内交叉感染提供数据基础. 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对输血前2006-2008年两院112 106例患者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乙肝表面抗原(HBsAg)、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和分析. 结果 112 106例标本中,抗-HIV1/2阳性患者79例(0.07%),抗-HCV阳性患者1 120例(0.99%),HBsAg阳性患者13 461例(12.00%),抗-TP阳性患者2 860例(2.55%).各指标均存在交义阳性,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结论 患者输血前四项血清传染性指标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率,受血者输血前血源性感染指标检测能更好控制医院感染,对保证安全输血及保护医患双方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勇军;桂嵘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对4例疑似手足口病患儿的肛拭子标本进行EV71的分离与鉴定. 方法 采集患儿不同病程肛拭子17份接种Hela细胞,盲传3代,观察细胞病变;提取RNA,逆转录,设计三对肠道病毒特异性引物PCR扩增细胞培养物上清中的EV71,分离鉴定. 结果 具体样本均能引起Hela细胞产生CPE;细胞培养前肛拭子EV71的RT-PCR阳性检出率为52.9%(9/17),培养后细胞上清的阳性检出率为88.2%(15/17);4例患儿全部诊断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 结论 病毒分离和核酸检测的联合应用能为肠道病毒EV71的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依据;通过病毒分离能提高EV71的核酸检测的阳性率.
作者:符蓉;谭黎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紫锥菊提取物中乙醇与乙酸乙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方法 以SPB-5(30 m×0.32 mm×0.25 μm)为色谱柱,FID检测器结合顶空进样器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结果 在优化条件下,方法的线性较好,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8%~10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结论 本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测定紫锥菊提取物中的乙醇与乙酸乙酯的残留量.
作者:孙边成;严付华;张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转基因生菜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方法 采用Agilent-ZORBAXSB-C18 5 μm 4.6×250 m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45+55),流速1.0 ml/min,波长303 nm. 结果 线性关系良好,白藜芦醇r=0.9999,回收率86.0%~97.8%,变异系数6.6%,低检出量0.0113 μg;白藜芦醇苷r=0.9991,回收率81.6%~95.6%,变异系数7.0%,低检出量0.0159 μg. 结论 以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转基因生菜中白藜芦醇和白藜芦醇苷,操作办便、快速、准确度高.
作者:林春晓;朱春燕;徐小作;朱志良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的变化与血清肌酐(Creatinine Cr)、内生肌酐清除率(Crestinine clearance, Ccr)的相关性,评估其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 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的13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同时测定血清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并以健康成人检测结果为对照组. 结果 慢性肾功能不全者Cys C检测结果为(4.40±3.11)mg/L,正常对照组为(0.81±0.12)m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Cys C与Ccr呈负相关(r=-0.843,P<0.01),与Cr呈正相关(r=0.775,P<0.01). 结论 血清胱抑素C测定可代替血清肌酐及内生肌酐清除牢用以判断肾小球功能.
作者:黄丝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妊高征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对63例妊高征患者、86例正常妊娠妇女和51例正常非妊娠妇女的血液采用凝固法测定PT、APTT、FVIIa、FVIIIa、FIXa,透射免疫比浊法测定FBG,仪器法测定PLT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D-D等,比较各检测指标在不同组别中的差异. 结果 正常妊娠妇女PT、APTT均缩短,FBG、FVIIa、FVIIIa、FIXa、D-D等升高,与正常非妊娠妇女(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征患者与正常妊娠妇女变化相同,但各指标变化程度加大,且随病情加重而加剧,血小板亦下降. 结论 妊高征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监测,对预测妊高征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何准发;林应标;何娟华;郭旺源;曾光萍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及安令性. 方法 选取60例因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采用埃索美拉唑20 mg+羟氨苄青霉素1.0 g+替硝唑0.5 g,每日2次,连续一周,然后继续单独给予埃索美拉唑20 mg,每日一次,连续一周.对照组采用雷尼替丁50 mg+羟氨苄青霉素1.0 g+替硝唑0.5 g,每日2次,连续一周,然后继续单独给予雷尼替丁50 mg,每日一次,连续一周.测定用药前及用药后24、48、72 h宅腹胃液pH值并评价其疗效. 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优于对照组(73.33%),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24、48、72 hpH值均逐渐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pH值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现不良反应. 结论 应用埃索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上消化道出血有效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刁世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不同途径营养支持治疗对食管癌术后早期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取1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n=93)和肠外营养组(PN,n=67),监测血浆蛋白、免疫指标及氮平衡,观察有无消化道症状、胃肠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两组血浆蛋白、免疫指标及氮平衡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组胃肠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较PN组明显缩短. 结论 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需求,胃肠功能恢复快.
作者:汤建华;许克勤;刘及时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舌-口底-颈部垂直连续切除在根治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舌癌变中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08年8月间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舌癌变患者60例(原发灶T2或T3),同期行舌颈联合根治术,术中沿舌部原发灶外安全范围垂直切除至舌骨水平,并沿下颌骨内侧牙龈切开,将舌、口底及颈部淋巴组织作连续切除.同期收集另外一组未行垂直连续切除的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舌癌变患者临床资料54例,比较两组患者间复发率与颈部转移率.结果 实验组局部无复发,对侧颈部转移9例,转移率15%.对照组局部复发18例,对侧颈部转移9例,复发转移率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舌-口底-颈部垂直连续切除可以明显提高口腔粘膜下纤维性变舌癌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荐.
作者:郭峰;翦新春;周晌辉;闵安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 方法 采用解剖学诊断与诱导痰检查相补充的方法,对154例持续8周以上的咳嗽患者进行病因诊断,并进行一般止咳及有针对性的治疗,评估诊断及治疗的效果. 结果 在154例慢性咳嗽患者中,148例(96.1%)的病因得到明确.其中鼻后滴流综合征占76例(49.35%)、咳嗽变异型哮喘占36例(23.38%),感冒后咳嗽占25例(16.23%),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占23例(14.94%)、反应性咳嗽13例(8.45%)、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占8例(5.19%)、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相关咳嗽占5例(3.25%)、气管肿瘤1例(0.65%)、气管异物1例(0.65%).明确诊断的患者中经过有针对性的治疗139例(93.91%)得到临床缓解,而未明确病因的6例患者中有2例临床症状获得缓解. 结论 鼻后滴流综合征和咳嗽变异型哮喘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对慢性咳嗽明确诊断后针对性治疗可取的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许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中药注射剂是指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从中药或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无菌溶液、混悬液或临用前配成溶体的灭菌粉末供注入体内的制剂.
作者:叶亚智;韩连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异常的影响. 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随机分成两组;常规组52例给予常规治疗,他汀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顿服;分别在发病24 h内及14 d后抽血检测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比较两组间差异. 结果 入院初两组患者血清hs-CRP、TC、LDL-C、HDL-C和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低于常规组(P<0.001);而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短期即可发挥抗炎作用,且此作用不依赖于调脂作用.
作者:李凤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估语言治疗训练对功能性构音障碍儿童的疗效. 方法 针对功能性语言障碍儿童制定出训练方案进行专业系统的训练,利用发声诱导仪(启音博士)进行训练,每周1~2次,每次约20 min. 结果 经过综合训练,197例儿童共计训练1 044次,平均每例5.3次,其中有141例完全纠正,32例部分纠正,治愈率72%,总有效率达87.8%.结论 纠正儿童的错误发音可以提高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改善语言交流及朗读水平增强儿童的自信心,以改善儿童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宗文;罗红艳;卿小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次血浆置换治疗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63例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反复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比较置换前后患者症状、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变化和有效好转率. 结果 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TBIL、PTA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前后TBIL分别为(429.56±143.65)μmol/L和(268.93±92.86)μmol/L,治疗前后PTA分别为(31.94±12.02)%和(52.36±12.15)%.63例患者中28例好转,35例无效(包括肝移植或死亡),好转组TBIL、PTA在治疗结束第3 d TBIL反弹幅度均较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好转组患者在结束治疗第3 d TBIL反弹至原来水平的(0.78±0.23),而无效组反弹至原来水平的(0.98±0.19),治疗好转组患者在结束治疗第3 d PTA能保持在血浆置换后(0.81±0.23),而无效组为(0.58±0.19).同时在多次血浆置换中治疗好转组TBIL平均数值呈现逐步下降趋势,而无效组显示无明显下降. 结论 人工肝血浆置换能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生化指标,监测TBIL及PTA的变化有助于决定是否多次行血浆置换治疗.
作者:刘鸿凌;游绍莉;荣义辉;赵军;王岩;貌盼勇;辛绍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氨氯地平片联合倍他乐克对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病的降压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将1、2级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8例随机分成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组(A组,n=50)、氨氯地平组(B组,n=49)、倍他乐克组(C组,n=49)3组.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组(A组)50例患者服用氨氯地平片5~10 mg,每日1次,倍他乐克12.5~25 mg,每日2次;氨氯地平组(B组)49例患者单用氨氯地平片10~20 mg,每日1次;倍他乐克组(C组)49例患者单用倍他乐克25~50 mg,每日2次;均随访8周,观察3组降压效果,对心率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组降压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6.0%、16.0%,氨氯地平组为93.9%、28.6%,倍他乐克组为81.6%、22.4%.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组(A组)、氨氯地平组(B组)两组间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A组)与倍他乐克组(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氨氯地平组(B组)与倍他乐克组(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氨氯地平片联合倍他乐克有协同降压作用,适用于中青年高血压的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是救治严重呼吸衰竭的一种呼吸支持方法,是挽救呼衰患者生命十分重要的措施[1].
作者:翟丽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的技术对乳腺肿块的诊断及在术前评估价值. 方法 收集临床乳腺肿块38病例,证实乳腺癌22例,重点多层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 结果 38例乳腺肿块中纤维腺瘤,乳腺增生病变和恶性组平扫CT平均值分别为(22.24±6.24)HU、(17.20±5.2)HU和(24.60±8.43)HU(P>0.05),增强后△CT值分别为(22.22±8.8)HU、(12.33±5.1)HU和(36.36±15.27)HU(P<0.01);良性病灶△CT值均<35 HU,乳腺癌△CT值>35 HU.CT在乳腺肿块中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肿块,三维重建22例乳腺癌病例,显示肿块周围水肿环,肿块邻近皮肤水肿6例,乳头内陷、导管增粗6例,8例肿块与胸壁相连,CT对转移淋巴结的总检出率为75%(9/12),其中6例同时显示胸小肌后淋巴结,1例显示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结论 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三维重建不仅对乳腺肿块增强前后CT值变化鉴别良恶,而且对其内部结构、周围组织之间关系显示更为直接,可全方位对乳腺周围淋巴及其组织结构进行影像学观察,为临床术前评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新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邓立勇;简颂;郭秋林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乳腺肿块患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及肿块超声诊断图像特征对乳腺肿块的诊断价值. 方法 收集166例乳腺肿块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对166例乳腺肿块患者的二维超声图像进行分析;用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肿块内及周边血供情况. 结果 166例乳腺肿块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乳腺肿块高发年龄在18~50岁,均为女性,文化程度不等,部分职业女性有熬夜的习惯,部分女性母系家族中有乳腺肿块史.全部病例中,良性肿块134例,占总数的81%;恶性肿块32例,占总数的19%.超声对乳腺肿块检出率100%,良恶性肿块在二维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的表现有较大的差异,乳腺恶性肿块的典型特征为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砂粒样钙化.后方衰减,同时彩色多普勒检出较丰富血流. 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判断肿块的良恶性准确性较高,对指导临床手术有较高的价值.
作者:刘亮;陈红天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 方法 对我院2004-2006年332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结果 ADR,以抗感染药多,其次是中成药、心血管类.ADR病例中以静脉用药为主.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损害、消化系统损害等. 结论 应加强ADR监测,以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保证用药安全性.
作者:周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 方法 采用连续病例监测的方法,对医院2005年1月-2008年12月39 538例住院患者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该院住院患者39 538例,发生医院感染1 279例,感染率为3.23%;例次数1 430,医院感染例次率为3.6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占首位,为36.5%;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结论 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需要医生、护士、患者、管理人员等多方人员的共同努力.
作者:谭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分析思密达甘油治疗小儿溃疡性口腔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 我院2006年6月-2007年6月溃疡性口腔炎患儿8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4例.治疗组采用思密达甘油治疗;对照组采用1%复方龙胆紫治疗,观察两组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 治疗组的口腔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口腔溃疡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思密达甘油对小儿溃疡性口腔炎治疗效果较好,并且可明显缩短溃疡愈合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景燕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光固化树脂与玻璃离子封闭剂对第一恒磨牙的防龋效果. 方法 选择7-9岁儿童160名,口腔内第一恒磨牙无龋.每名儿童一侧的恒磨牙用常规光固化窝沟封闭,另一侧用玻璃离子封闭剂封闭窝沟,随访1年,观察两种材料在牙面上的保留情况和患龋率. 结果 封闭后部分和完全脱落率均随封闭时间延长而增加,封闭1年和6月完全脱落率和完整保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固化树脂窝沟封闭的完整保存率较玻璃离子略高,但在两种方法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儿童磨牙窝沟封闭后,6个月时检查患龋率,光固化树脂组(320颗)和玻璃组(320颗)患龋率分别为1(0.31%)和2(0.63%);1年时分别为12(3.75%)和14(4.38%).两种方法预防龋齿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两种窝沟封闭均能有效防龋,光固化树脂适宜在条件较好的牙科诊所进行,玻璃离子适用于大面积提供口腔保健,对于缺乏投资设备的地区,能用较少投入和较短时间达到龋病预防目的 .
作者:宋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左旋氧氟沙星与克拉霉素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成本-效果和不良反应分析. 方法 将8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40例:口服左旋氧氟沙星0.2,阿莫西林1.0,泮托拉唑40 mg,各2次/d;对照组40例:口服克拉霉素0.5,阿莫西林1.0,泮托拉唑40 mg,各2次/d,两组疗程均为10 d.观察两组治疗方案的疗效、不良反应并运用药物经济学成本-效果分析法进行评价. 结果 实验组Hp根除率为97.5%,高于对照组9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溃疡愈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成本-效果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左旋氧氟沙星与克拉霉素均能有效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左旋氧氟沙星成本-效果优于克拉霉素,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伍小青;吴亦雄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长托宁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效果与护理体会. 方法 59名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被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采用长托品治疗,对照组以阿托品治疗,所有病人均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在药物化时间、给药次数、住院时间、CHE恢复时间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心率加快的副作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其引起精神症状的副作用较严重,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长托宁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效果明显,但药物副作用大,在应用长托宁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应注意剂量控制,加强防护,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作者:谢顺利;刘桂华;熊赛球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难治性癫痫的致痫灶精确定位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 对99例难治性癫痫患者应用影像学、视频脑电图、PET-CT等检查综合行癫痫灶定位和多种术式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结果 随访评估疗效满意者51例(51.5%),显著改善31例(31.2%),良好6例(6%),较差7例(7%),无改善4例(4%).除1例额顶叶星形细胞瘤术后有偏瘫,1例再次手术出现偏瘫、失语者,1例行立体定向手术后出现偏瘫外,其余无明显及永久性神经系统并发症,无死亡病例. 结论 应用影像学、电生理、PET-CT等检查进行术前癫痫灶定位和多种术式进行外科治疗,可使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作者:卢军;蒋宇钢;黄红星;曾其昌;王琴;邹叔骋;李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舒洛地特联合氯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 方法 将65例DN患者随机分为3组;舒洛地特组给予常规降精治疗的同时肌注舒洛地特600 LSU,1次/d,治疗4周后改为口服250 LSU,2次/d,疗程4周;氯沙坦钾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同时每日晨口服氯沙坦钾50 mg治疗8周;联合治疗组在常规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舒洛地特(600 LSU,肌注,1次/d,4周后改为口服250 LSU,2次/d,疗程4周)和氯沙坦钾(50 mg,口服,1次/d,疗程8周).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SCr)、尿素氮(BUN)以及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的变化. 结果 治疗后三组UAER均有下降:舒洛地特组UAER下降28.53%,氯沙坦钾组下降26.67%,联合治疗组UAER下降43.72%.其中,舒洛地特组与氯沙坦钾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3组PAI-1在治疗后有一定程度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SCr与BUN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洛地特联合氯沙坦钾能够减少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效果优于单一用药,能更好的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作者:邹进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不同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疾病状态的差别,并通过随访研究TPOAb在亚临床甲减病情变化中的作用. 方法 通过测定促甲状腺激素(TSH)和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血清含量确定亚临床甲减患者,再依照血清TPOAb水平,将235例亚临床甲减患者分为阳性组(93例)和阴性组(142例),并且在不干预亚临床甲减的情况下定期检测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FT3、FT4和TSH),判断其功能变化情况. 结果 TPOAb阳性组患者TSH值为(9.6±8.1)mU/L,阴性组为(7.1±4.2)mU/L,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POAb阳性组甲减发生率为6.5%,阴性组为0.7%,且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P<0.05). 结论 (1)TPOAb血清学水平与亚临床甲减病情程度相关;(2)TPOAb血清学水平可作为亚临床甲减向甲减转化的预警指标,临床上应密切观察并可适时干预.
作者:朱红江;张玉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技术在急性胰腺炎(AP)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65例临床上诊断为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AP组,60例无胰腺疾病的患者作为正常组,两组患者均采用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扫描.应用Per-fusion-3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分别计算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峰值时间(TTP)和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结果 ①AP患者BF和BV明显下降,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TP、P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MAP胰腺CT灌注参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患者与MAP患者及正常组比较BF、BV下降明显,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PS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SCT多层灌注扫描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简便、有效的方法,对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作者:乔远罡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耐药酶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脑胶质瘤患者MGMT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其与WHO分级的关系;同时对MG-MT表达为阳性的40例患者,分别采用化疗药物TMZ和CCNU进行化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有效率、控制率. 结果 根据WHO分级,MGMT蛋白在Ⅰ~Ⅳ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5%、66.7%、78.6%和100.0%.经χ2趋势检验,各等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强化CT或增强MRI判断病灶变化情况,TMZ组有效率(CR+PR)为22.7%,CC-NU组有效率为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MZ组控制率(CR+PR+MR)为59.1%,CCNU组控制率为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GMT表达对判定肿瘤的恶性程度对于制定化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TMZ较CCNU更适用于MGMT表达阳性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
作者:崔守章;张宏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水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环境资源之一.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水资源受到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人们对饮水的安全及饮水与健康的关系十分关注.本文对近年来模糊数学在饮水安全评价中的应用以及饮水的健康风险评估等内容作一概述.
作者:张建江;马永红;张华;王黎;董路宁;吴静怡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新生血管生成和炎症浸润是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的重要特点,其产生的分子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缺氧诱导因子-1是一个能在缺氧状态下发挥活性的转录因子.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缺氧诱导因子-1通过α活性亚单位调控多种靶基因表达而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促进炎症反应和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导致病变进展.
作者:伍明;范学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糖尿病微血管合并症是指糖尿病患者合并肾病、视网膜病变、心血管病变等的临床症状.因糖尿病合并症导致死亡的病例逐年增加,对其病变的发生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助于确定该病的早日诊断和判断治疗效果的指标.
作者:骆荣;尹建平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群中高胆固醇水平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人们远未对高胆固醇血症的危害引起重视.尽管高胆固醇血症的病因尚未阐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对高胆固醇血症的防治措施是有效的,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适当的药物干预可有效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险事件的发生.
作者:钱伟;钱志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髓过氧化物酶是一种主要由中性粒细胞分泌的白细胞酶,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包括发病初期、发展及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复合病变期,MPO及其介导的炎症途径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MPO可以作为心肌损伤、治疗和预后的标志物.
作者:王天菊;卿之驹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湖南省安仁县居民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现状. 方法 现况研究方法,对安仁县322例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安仁县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5.71%;人群总吸烟率为24.84%,男性吸烟率为56.43%;被动吸烟率为57.14%;主动吸烟、被动吸烟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知晓率分别为18.63%和21.12%;酗酒率为12.11%;男女主被动吸烟率、酗酒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莺牢为22.36%,肥胖率4.04%;89.13%的调查对象缺乏体育运动. 结论 安仁县居民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暴露率较高,居民心血管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心血管疾病防制措施和策略呕待加强.
作者:李成华;黄民主;吴心音;凡琴;明辉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冠心病的社区及家庭预测,提出早期干预措施;通过预测阻断由无症状性冠心病向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的发生;网络示警使初显症状患者及早得到医疗服务. 方法 采用静态、负荷心电图全面检测,抽取血样标本(疑似患者中进行),致患因素及相关症状问卷调查,身体体格普查及构建示警平台;组成医疗小分队,深入岳阳市平江、华容县、岳阳楼区12个乡镇,帮助社区中心卫生站对40岁以上中、老年人,建立冠心病症状示警电脑平台. 结果 检测78 989人,占12个社区总人口19.98%,占40岁以上中老年人95.52%,综合各种资料诊断冠心病1 594人(2.02%),疑似冠心病2 387人(3.06%),曾出现轻微症状但未证实,追踪人数3 985人(5.04%). 结论 社区预测能争取早期发现各型冠心病,网络示警能及时阻断心绞痛、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
作者:陈治贵;蔡芬;陈皓;杨文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调查永州市零陵区农村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情况,探讨与高血压形成的相关因素及了解知晓率,为防止高血压病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永州市零陵区石岩头镇随机抽查12个行政村,长期居住在本地的40岁以上的村民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体格检查、血压测量、相关危险行为及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等情况的调查. 结果 在5 412名调查对象中,正常血压者2 038人,占37.6%;正常高值者1 246人,占23.0%;高血压患者2 128人,占39.3%,其中1级高血压患者1 483人,占患者人数的69.7%,2级高血压患者401人,占18.8%,3级高血压患者244人,占11.50%.在各年龄组中,以≥70岁年龄组高血压患病率高,为60.0%,65岁年龄组次之,为55.0%,以40岁年龄组低,为28.0%,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9,P<0.01).男性高血压患病率为42.6%,显著高于女性的35.4%(χ2=29.1,P<0.01).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患病率高,为63.4%(49/77).危险因素暴露率前3位依次为高钠摄入、饮酒和超重,分别为64.8%、60.4%、32.6%;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前3位依次为发病与肥胖有关、发病与生活紧张有关和发病与饮酒有关,分别为33.0%、28.9%、27.2%. 结论 高血压病已成为影响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进行干预,遏止高血压发病随年龄增长而发病增高的趋势,因此,进行早期健康教育尤为重要.
作者:唐跃军;黄四新;孙秀成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零陵区城乡居民肿瘤防治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教育需求情况. 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样本单位3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应用EP16.0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肿瘤相关知识11项危险因素中,知晓率高的是吸烟(66.49%),知晓率低的是危险性行为和生育(9.34%),有7项农村与城区居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早期相关信号识别率高是疣或痣增大(71.12%),对信号识别差的是长期声音嘶哑、持续消化不良、发热、大便习惯改变,识别率分别为15.75%、21.47%、21.93%、21.93%.除疼痛1项外,余11项识别率农村与城区居民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相关预防措施中对坚持运动的预防措施认知高(83.09%),对防止慢性感染的预防措施认知差(25.17%).农村与城区居民相比较,10项措施中,除不酗酒1项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9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相关不良生活习惯依次是饮酒(50.27%)、常吃盐腌熏烤食品(46.95%)、吸烟(31.81%).10项行为中,8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仅饮酒、常吃蔬菜2项城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以上的城乡居民愿意学习、了解肿瘤相关知识. 结论 零陵区城乡居民对肿瘤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危险因素早期信号识别率以及预防措施知晓率均较低,城乡居民对肿瘤疾病危害和影响人民的生活、生存质量和平均寿命没有足够的了解和重视.提示,尽快加强相关防病知识与预防措施的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危险因素和早期信号尤应成为重点的教育内容.
作者:黄四新;唐跃军;秦建明;张勇;唐仲荣 刊期: 2009年第02期
选用临汾市人民医院2002年9月-2007年12月之间发病人数资料和相应的逐日气象资料、临汾市环境监测资料,对呼吸道疾病与气象要素的关系作专门探讨,结果表明,各种呼吸道疾病与前1 d的要素有很好的关系,只是与各疾病相关的要素不同,在不同的季节系数不同,所建立的预报方程均通过0.05的信度检验.并以此技术路线,先后建立四种疾病不同季节预报统计模型6个.在此基础上建立预报系统,实现计算、预报功能.
作者:史海萍;秦爱民;康秀青;王智娟;吴海婷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从信息素养的概念入手,论述了培养医院员工信息素养的必要性,探讨了培养医院员工信息素养的具体内容和途径,并正确认识信息道德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和处理好信息道德与信息法律的关系.
作者:李爱勤;陈敏莲;胡珊珊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根据临床检验仪器学这门课程的特点,从方法手段、教师带教、实习安排、教学内容等方面对<临床检验仪器学>的教学进行探索.
作者:陶莹;郑兰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从教、学和考三个角度阐述组织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法,探讨改革思路.
作者:文礼湘;吴长虹;张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对医学生环境素质的影响,探索适宜高等医学院校环境教育的方式. 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医学生进行问卷调壹. 结果 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后学生对环境保护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高于未接受环境教育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课后80.8%的大学生关注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较未开课的49.6%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课后9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在大学生中进行环境教育.72.4%的学生愿意主动参加环境保护相关活动. 结论 开设环境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的环境素质提高产生较大影响.
作者:翟敏;张振中;岳喜同;李海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可以引起以细胞免疫缺陷为主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作者:谭永卫;王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全面了解掌握黑河市一般人群艾滋病知识及态度,及时制定和调整艾滋病宣传和行为干预策略.方法 以随机抽样方式抽取黑河市金兰社区和温馨社区的680名15~49岁居民. 结果 艾滋病综合知识知晓率为80%,艾滋病三种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分别为98.8%、98.2%、64.2%,在对待同事、家人、同学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态度上,同意留在单位、家中、学校并给予照顾的分别为71.4%、74.7%、89.1%,在获取艾滋病知识信息主要来源中90.1%为电视,其次为报刊56.5%、广播46.8%、书籍41.8%、宣传广告栏27.9%. 结论 黑河市社区居民艾滋病的整体认知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较强,大多数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持理解和接纳的态度,在今后的健康教育工作中,应继续加大多种宣传渠道的宣传力度,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和相关技能.
作者:李冰;李健;吴学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为了解攸县高危人群中艾滋病流行趋势及危险因素,为决策部门评估攸县艾滋病防治工作效果及制定防治策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个案调查进行分析. 结果 性接触传播是目前攸县HIV感染的主要流行传播模式.经过4年的时间,攸县HIV感染的流行从个例到局部广泛流行. 结论 对于目前攸县日趋严重的HIV感染流行状况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缓流行速度.
作者:阙定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攸县在娱乐场所开展100%安全套推广使用项目效果. 方法 项目实施前后从业人员问卷调查和生物学检测. 结果 项目实施1年后娱乐场所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上升313%,安全套使用升高112%,娱乐场所女性性服务人员性病感染患病率下降了11.37%. 结论 在娱乐场所开展100%安全套推广使用项目效果明显,需要大范围的推广,同时需要进一步关注小型的休闲场所.
作者:符三乃;李建平;董新豪;邓永成;唐伟 刊期: 2009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