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手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1月收治的3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手术后患者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压也得到了明显控制,在随后的住院治疗和随访过程中均未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有效控制眼压,缓解患者的病痛,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夏宏涛 刊期: 2013年第26期
我国广泛开展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已二十余年,以“急性心肌梗死溶栓疗法参考方案”《中华心血管病》编委会,1996年7月修订)为指南[1],近10年溶栓疗法也在我院逐渐成功应用。但由于地处贫困山区,在病情危急和条件有限时,我们心内科对十余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采用超标准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临床具体应用情况和有关思考报道如下。
作者:裴印琚;王虎存;付红梅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评价无创呼吸机联合传统药物治疗左心功能衰竭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52例年龄60岁~78岁、左心衰竭左室射血分数(LVEF)<40%、合并COPD的老年患者,按治疗方案分为联合治疗组(使用无创呼吸机加常规药物治疗)和单纯治疗组(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在治疗后2周脑钠肽(BNP)的改变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患者BNP值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2周后联合治疗组BNP值明显低于单纯治疗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使用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左心衰竭合并COPD不仅可以缓解临床症状,而且可明显降低BN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娇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寻降低以胎儿宫内窘迫为剖宫产指征的方法。方法对1047例诊断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和217例剖宫产术中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前胎儿宫内窘迫诊断符合率约为20.79%,术前未能诊断出胎儿宫内窘迫占剖宫产总数的17.17%。结论胎儿宫内窘迫诊断依据应综合考虑,提高诊断正确率是降低医源性剖宫产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赵晓宇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新生儿发生产伤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2月期间出现产伤的113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大于胎龄儿出现产伤的概率更高,组间差异明显(P<0.05);臀位产伤与Apgar评分方面,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伤主要原因包括试产失败、体重以及臀位。应在产前全面检查孕妇各种情况,并对胎儿体重作出评估,准确把握剖宫产指征;接产医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同时对发生窒息的新生儿进行细致查体,以防合并产伤。
作者:闫莉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儿科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3月-2013年3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96例儿童,分为无感染组70例,病毒感染组32例,细菌感染组94例,进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细菌感染组血清降钙素原检测阳性84例,阳性率为89.36%,病毒感染组、无感染组阳性率分别为2例(6.25%)和4例(5.71%),细菌感染组阳性率与病毒感染组、无感染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血清降钙素原为细菌感染特异性指标,能为儿科感染性疾病病原学鉴别诊断提供直接依据。
作者:安慧萍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岁~10岁行手术治疗的6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氯胺酮联合丙泊酚进行麻醉,对照组仅给予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2组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及精神症状、麻醉苏醒时间、体动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在给予氯胺酮后10 min,与注药前相比心率明显增快,血压升高,观察组给予丙泊酚后心率逐渐减低,血压降低;且观察组术后患儿安静,呼吸平稳;对照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的精神症状及体动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麻醉可以稳定患儿的生命体征,术后苏醒快,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志刚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调查营利性和非营利牙科医疗机构口腔医院感染现状,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客观数据。方法设计牙科医疗机构口腔医院感染实况调查表,对营利性和非营利性牙科医疗机构进行综合考评分析。结果非营利性医院口腔科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有先天的优势,对比营利性牙科医疗机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结合口腔科医院感染特点及现状提出科学的管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医疗风险。
作者:王建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食管贲门癌的疗效。方法2009年5月-2010年5月我院诊治80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左胸入路)和观察组(右胸入路),每组40例。观察2组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程度以及术后3年生存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淋巴结清扫更为彻底,明显降低了淋巴结复发率,提高了术后3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贲门癌患者右胸手术入路能够提高术后生存率,但其术后并发症较多,需加以防治。
作者:宋延堂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比较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创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60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患者随机分成全身麻醉组30例和单侧腰-硬联合麻醉组30例,分别于不同时段检测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和补体成分C3、C4及IL-4的含量。结果全身麻醉组在术毕、术后ld、术后3d免疫球蛋白IgG、IgA和补体成分C3、C4及IL-4的含量水平分别与单侧腰-硬联合麻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全身麻醉的老年创伤患者体液免疫功能指标及IL-4水平下降较单侧腰-硬联合麻醉更为明显。
作者:徐振宇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分析丘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奥曲肽与奥美拉唑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9例丘脑出血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甲组(奥美拉唑治疗)30例,乙组(奥曲肽治疗)39例,观察两种药物的止血效果。结果甲组总有效率为56.67%,乙组总有效率为84.62%。结论奥曲肽治疗丘脑出血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效果显著优于奥美拉唑。
作者:权素芳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绝经过渡期功血患者,实施诊刮后的第1天给予米非司酮片口服,服用剂量为12.5 mg,连续服用6个月。在治疗过程中测定患者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的相关激素水平,主要测定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和孕酮(P)水平;测定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本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FSH、LH、E2和P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治疗6个月后FSH、LH、E2和P水平、子宫内膜厚度显著低于治疗后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米非司酮治疗绝经过渡期功血疗效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武辉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接骨术(MIPO)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MIPO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60例,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采用Johne-Wruhs方法评估患肢功能和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5个月~25个月的随访。按照Johner-Wruhs评分评定疗效:优45例,良11例,中4例,优良率为93.3%。结论 MIPO治疗胫腓骨粉碎性骨折,可以减少手术损伤,保护骨折端和骨折碎片的血供,提高骨折愈合率及加快愈合过程,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王钦义;王光焱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剖宫产产妇200例,于L2~3椎间隙进行腰穿,待脑脊液流出后注入0.5%布比卡因1.5~2.0 mL,采用迈瑞(PM-7000)多参数监护仪连续监测心率(HR)、心电图(EC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产妇的麻醉效果及心率、血压,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麻醉效果优良率为100%,其中麻醉效果满意者195例占97.5%,效果欠佳5例占2.5%,无1例无效病例。术中并发症少,血压、心率下降幅度小,新生儿Apgar评分都在8分以上。结论等比重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可以获得良好的麻醉效果。
作者:贾晓霞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角膜异物剔除术后使用贝复舒眼用凝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对角膜创面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角膜异物患者118例(118只眼),将角膜异物剔除术后只滴用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作为对照组,共56例(56只眼);角膜异物剔除术后滴用贝复舒眼用凝胶和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作为治疗组,共62例(62只眼)。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使用贝复舒眼用凝胶的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贝复舒眼用凝胶对角膜异物剔除术后角膜创面有比较明显的加速修复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武建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疗效。方法对83例(双斜疝8例)患者应用美国Bard公司生产的网状补片行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对术后恢复、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83例患者均痊愈,住院时间2d~8d,早3d出院,术后当日下地,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5个月~2年均无复发。结论疝环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术区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张和平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与妊娠并发症及其围生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1月-2013年2月住院的羊水过少孕妇120例,与同期我院分娩的羊水量正常孕妇120例做对照分析,比较2组妊娠并发症围生儿情况。结果羊水过少组胎儿生长受限、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羊水过少组胎儿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及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32.0%,42.5%,3.33%,2.5%,0.83%;对照组分别为17.5%,20.0%,0.83%,0.0%,0.00%;羊水过少组胎儿窘迫、羊水粪染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羊水过少与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增加密切相关,选择佳分娩方式及时终止妊娠可明显改善围生儿预后。
作者:努尔比·吐尔送;伊丽努尔·阿不都热依木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西米替丁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效果。方法将115例婴幼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55例,2组均给予饮食管理、补液、助消化药和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西米替丁15~20 mg/kg静滴,每日2次,疗程3 d~5 d。结果治疗组显效91.6%,有效6.7%,总有效率为98.3%,平均退热天数0.8±0.4 d,平均止泻天数3.0±1.0 d;对照组显效72.7%,有效12.7%,总有效率为85.4%,平均退热天数(2.0±0.8) d,平均止泻天数(5.0±1.4)d,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西米替丁治疗婴幼儿秋冬季腹泻具有疗效高、安全可靠、无毒、无副作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车彦玲;韩小莉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在小腿及足背创面修复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治疗16例小腿及足踝区皮肤缺损。结果术后所有病例皮瓣均成活,14例创面Ⅰ期愈合,2例创面皮瓣下感染,换药后Ⅱ期愈合。随访1年,转移的皮瓣质地、色泽和功能恢复满意,无继发溃疡,耐磨损,感觉亦有相应的恢复。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便,血供丰富,成活率高,抗感染能力强,皮瓣位置可随意调整,远可达足前中部,且对供区损伤较小,是修复足跟、足背、内外踝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治疗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苗兴建;王健;刘淑梅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分析慢性胰腺炎的诊治及疗效。方法对我院诊治的6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诊断、治疗手段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主要为胆管系统疾病、饮酒,分别为25例(36.7%)和15例(22.1%);主要临床症状为腹痛、腹胀、腹泻,分别为46例(68%)、38例(56%)和27例(40%);影像学检查主要提示胰管扩张、狭窄、钙化伴胰管结石;患者行内科保守治疗35例(51%),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治疗24例(35%),行外科手术治疗9例(13.2%)。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近期疗效佳。结论慢性胰腺炎应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进行诊断,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治疗是比较重要的治疗手段,临床应根据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获得较佳的疗效。
作者:李建龙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下徒手机械扩展阴道(仿生)用于第二产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以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下徒手机械扩展阴道的初产妇300例作为观察组,未加干预自然分娩的初产妇30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观察2组第二产程进展、分娩方式、镇痛效果以及母婴结局。结果2组第二产程进展、分娩方式、镇痛效果以及母婴结局等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阴部神经阻滞麻醉下徒手机械扩展阴道用于第二产程,可明显缩短第二产程,降低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新生儿窒息率,而且能缓解产妇的疼痛。
作者:王风月;牛磊;张金平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2012年12月656例神经外科患者,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并观察与医院感染具有相关性的因素。结果所选取的656例患者中有68例出现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0.37%;感染部位主要有下呼吸道、上呼吸道、术后伤口、泌尿道和胃肠道;患者基本资料和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尽量避免侵入性操作,针对性应用抗生素,防止呼吸道感染等措施能够有效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张晓峰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观察红外线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宫颈糜烂患者采用6B-单头红外线治疗仪配合药物治疗。结果轻度宫颈糜烂19例患者一次性全部治愈,治愈率100%;中度糜烂33例,治愈30例,一次性治愈率90.9%;重度糜烂8例,治愈5例,一次性治愈率62.6%。结论红外线治疗仪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宫颈糜烂的良好方法。
作者:赵红玲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卧床休息、降颅内压、降血压、降血脂、控制血糖、抗凝、保护脑细胞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将舒血宁注射液20 mL加入0.9%氯化钠100 mL中静点,1次/d。结果治疗组32例患者显效17例,有效1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7%;对照组32例患者,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8.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具有更显著的疗效。
作者:张冬生 刊期: 2013年第26期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主要方法,一般心肌缺血、损伤、坏死在心电图的ST-T上有特有的表现,尤其是不稳定型心绞痛有其明确的危险分层标准。但临床上确有部分患者发病时心电图不表现出异常,笔者现将临床上遇到的2例患者介绍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1:男,59岁,主因发作性胸憋、气短1年,加重1个月于2012年3月14日就诊于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患者1年前间断发作胸憋、气短,多于活动时出现,偶夜间睡眠时发作,伴后背酸困,不伴出汗、恶心、呕吐、反酸、烧心、腹痛、腹泻,活动发作时,需停止活动,有时打嗝后约10 min症状可缓解。曾在我院就诊,做心电图检查,提示心电图大致正常。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监测期间也有上述类似症状发作,检查结果仍未提示动态ST-T变化。虽未明确诊断,医生仍建议其胸憋、气短发作时含服速效救心丸5~10粒观察疗效,并建议患者行纤维胃镜检查以排除上消化道病变,患者表示观察一段时间再考虑行上述检查。医生又嘱咐如病情加重到上一级医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能明确心绞痛诊断。之后患者病情加重,几乎每日清晨活动时均有发作,每日发作次数增多,持续1个月,家人考虑有必要到条件好的医院进一步明确诊断,遂家人携其到阳泉第一人民医院住院诊治。患者既往体健,查体一般情况好,双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率74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下肢无水肿。辅助检查:心电图大致正常。初步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入院后给予扩张冠状动脉、抗血小板、抗凝、β受体阻滞剂应用、调脂等治疗,并积极做冠状动脉造影前准备工作,期间行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并请消化内科医生会诊排除了消化系统疾病。准备工作就绪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检查结果提示冠状动脉三支病变,累及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前降支开口狭窄80%,中段长段狭窄90%,回旋支远段长段狭窄90%,右冠状动脉第一转折以远长段不规则狭窄70%~90%,中段严重迂曲。后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建议尽快到上一级医院手术治疗。
作者:王桂珍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及心电图改变,提高诊断率。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治的24例确诊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初次就诊时误诊10例(41.7%),疑诊8例(33.3%);初次就诊时确诊6例(25%)。住院死亡1例(4%)。结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隐匿性,容易误诊、漏诊,只有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才能提高诊断率,降低病死率。
作者:樊晓霞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稽留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在宫腔尚未自然排出者。引起胚胎或胎儿停止发育的原因有很多,目前已知有明确关系的包括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因素、解剖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和感染因素等。其中感染因素所引起的流产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沙眼衣原体是引起女性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可导致输卵管性不孕及异位妊娠,也可导致流产、早产、胎膜早破、死胎,并可能通过垂直传播引起新生儿感染[1]。本文旨在比较稽留流产和正常人工流产妇女的沙眼衣原体感染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林莉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小儿恙虫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4月-2012年5月21例小儿恙虫病应用阿奇霉素联合利福平治疗。结果21例恙虫病患儿全部治愈出院,随访无复发病例。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利福平治疗小儿恙虫病安全、有效。
作者:李丽;徐庆玲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总结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体会。方法应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43例。结果全部患者术后1周后切口愈合出院,无1例切口感染。随访4个月~18个月无复发及补片排斥病例。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且手术部位无张力,术后无疼痛,复发率低,适合在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作者:王立广 刊期: 2013年第26期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以其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能早期进行日常活动等优点,已在国内基层医院广泛开展,但如何预防及处理其术后并发症仍是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对我科行腹股沟疝手术出现并发症的13例患者,进行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7年3月-2012年3月我科共行450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其中13例出现并发症。男10例,女3例,年龄35岁~78岁。并发症:复发4例,感染1例,慢性疼痛2例,切口及会阴部异物感2例,切口血肿1例,阴囊血清肿3例。
作者:苏汝康 刊期: 2013年第26期
深度烧伤创面修复较为困难,往往因缺乏适宜的异体皮而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自2010年3月至今,我们采用江苏省启东市东方医学研究所有限公司生产的脱细胞异种(猪)真皮基质与自体微粒皮复合移植,用于烧伤切(削)痂新鲜创面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2例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15岁~58岁,平均年龄31岁。创面为深Ⅱ度偏深或Ⅲ度创面,以Ⅲ度创面为主,部位大多位于四肢;全部采用切(削)痂,移植面积大40%TBSA,小20%TBSA。
作者:王建;苗兴建 刊期: 2013年第26期
丙戊酸钠在精神科作为情感稳定剂使用极为普遍,碳酸锂中毒引起意识不清的案例报告较多,但关于丙戊酸钠引起意识不清的案例较少提及。且很多教科书[1]倡丙戊酸钠作为情感稳定剂起始剂量达到1.0 g/d是一种很普遍的用法。本文通过分析具体病例,探讨丙戊酸钠对意识的影响、表现及具体处理措施及预后,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英;王小媛;张雪芹;高欣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2010年2月-2013年3月86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进行观察,并与同期无剖宫产史足月妊娠自然分娩90例产妇进行比较。结果86例瘢痕子宫再次足月妊娠经阴道试产成功77例,试产分娩成功率为89.53%,分娩后对宫腔进行探查,未发生子宫破裂;9例经阴道试产失败。2组产程、分娩过程中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经阴道自然分娩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不延长产程、不增加分娩过程中出血量、不增加新生儿风险。
作者:李占红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总结中暑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方法对42例中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治愈,6例死亡。结论重症中暑的病死率高,患者持续高热时间较长、重度昏迷、高龄、既往有心肺脑等疾病、合并多器官损伤是中暑患者死亡的高危因素。
作者:肖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自2010年3月开始,绍兴县孙端镇按照《浙江省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规范》的要求,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工作,现将3年来实施综合防治的效果进行评价如下。1资料与方法1.1对象绍兴县孙端镇35岁及以上社区常住居民。1.2方法1.2.1人群分类根据高血压基线调查结果,将社区人群分一般人群、高血压高危人群、高血压人群三类。同时根据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伴发的临床疾患进行高血压危险分层,将高血压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4个层次。
作者:丁兴荣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总结儿童耳鼻咽喉异物的诊断、取出措施。方法对我科2010年-2012年急诊治疗的170例儿童耳鼻咽喉异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措施,170例患儿全部治愈。结论对于儿童耳鼻咽喉异物家长要早发现,早治疗,医生要在正确判断异物性质的基础上恰当选择取出异物的器械和方法。
作者:李莉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观察血脉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予30例患者血脉通治疗,每次3粒,每日3次,停用其他药物,心绞痛发作时可含服硝酸甘油片,高血压给予降压药物治疗,疗程1个月~1.5个月。结果经1个半月的治疗,心绞痛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显效11例(36%),改善15例(50%),无效3例(10%),恶化1例(3.3%),总有效率为86%。心电图改善情况:显效7例(23.3%),改善14例(46.7%),无效8例(26%),恶化1例(3.3%),总有效率为70%。结论血脉通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较好,值得临床适用。
作者:方建军 刊期: 2013年第26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安全可靠、视野广阔,没有明显手术瘢痕及相关并发症少的优点,现已成为临床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术式。近年来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广泛应用,与之相关的并发症越来越引起外科医师的关注,大多数并发症处理起来复杂、棘手,如何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并发症业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我们在理论上和临床工作中进行了追踪和探索,现综述如下。
作者:刘昱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酒精中毒患者神经内科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我院收治86例酒精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结果81例治愈好转,5例患者死于并发症。结论酒精中毒临床表现为神经系统损害,因此,神经障碍是阻碍临床就诊的重要因素,加强酒精中毒患者的神经内科治疗,不仅能够改善其意识状况,同时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段红真;刘四清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实验室传染性5项指标检测对遏制传染性疾病流行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1月-2012年12月2058例需输血、手术、产前以及其他有创治疗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传染性5项指标检测。结果3年来2058例患者中检出抗-HIV阳性1例(0.04%),HBsAg 阳性56例(2.7%),抗-HCV阳性患者无,抗-TP阳性患者无,抗-HAV阳性患者无。结论传染性5项指标的检测,可预防传染病造成院内感染、院外流行,强化职业防护,规避医疗纠纷。
作者:张济伟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不同病因引发浅表淋巴结肿大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64例由不同病因导致的浅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超声诊断。结果超声诊断慢性淋巴结炎症、淋巴瘤、转移性恶性肿瘤致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结核、急性淋巴结炎症、艾滋病导致的淋巴结肿大的回声依次减弱;良性的淋巴结肿大长短径比值(L/S)>2,大多没有血流信号或散状小点血流信号;恶性的淋巴结肿大长短径比值(L/S)<2,且内外部血流信号强。结论现代超声技术可有效诊断出不同病因导致的浅表淋巴结肿大。
作者:彭红卫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60例亚急性甲状腺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甲状腺的形态、大小,低回声区的数目、均匀等情况。结果患者两侧甲状腺多见不均匀低回声35例,单侧见不均匀低回声25例。两侧肿大29例,单侧甲状腺肿大27例;双侧均未见肿大但是有低回声灶4例。经过对症治疗,治愈57例,无效2例,反复1例,反复患者为治疗期间多次自行停药。治愈患者均在低回声区域消失后停药。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治疗中,可以起到观察病情变化、评定药物疗效的作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尚琴 刊期: 2013年第26期
1病例介绍患者,男,23岁,自感右侧腰背部疼痛2个月余。体格检查:右肾区叩击痛(+)。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示隐血(+)。超声检查示:左肾大小形态正常(见图1),肾实质回声均匀,肾盂未见分离,左输尿管未见明显扩张。右肾区未探及正常肾脏声像图,仅见一似肾脏回声异常回声区(见图2),范围为75 mm×50 mm×46 mm,其皮质为中等回声覆盖,分布欠均匀,中间为无回声暗区,其下极与周围界限欠清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示:(双侧对比探查)内血流信号较健侧减少。右输尿管上段及下段部分显示,中段显示不清。
作者:周亚翠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体表心电图对梗死相关动脉的检测价值。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12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体表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肌梗死心电图定位与其主要相关血管密切相关。同时,冠状动脉造影也显示心肌梗死患者并不只是某一单支冠脉病变,双支和多支血管病变的比例也相对较高,分别占32.54%和31.75%。结论心电图较冠状动脉造影操作简便、无创伤、价格低、重复性强,在心肌梗死的诊断中仍具有一定的作用,且在检测相关动脉病变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武旻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分析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对各类感染标本分离出的8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8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共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8株,检出率为9.1%;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青霉素为5.6%。结论 MRSA的耐药趋势增高,万古霉素是目前治疗MRSA为有效的抗生素,加强MRSA检测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秦有年 刊期: 2013年第26期
检验医学在临床中的作用十分重要,检验科能否将准确、可靠以及及时的报告提供给临床科室,直接影响着疾病的诊疗。因此必须做到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紧密结合,以此达到双方共同进步、共同发展的目的。
作者:高英英 刊期: 2013年第26期
1概述细菌培养有血、尿、便、痰、胆汁、脑脊液、穿刺液、鼻咽拭子、脓及创伤感染等九大类标本,痰培养阳性检出率高(这是笔者的经验)。笔者从101例痰培养标本中检出82例有细菌生长,阳性率为81%,其男女比例:男∶女=67∶34,年龄段(以10年为一段,20岁~29岁这一段用2来代替,30岁~39岁用3来替换,以此类推):2∶3∶4∶5∶6∶7∶8=1∶1∶7∶18∶45∶22,从这个比例中不难看出,年龄在70岁~79岁之间发病高,80岁~89岁次之,20岁~39岁这两段发病少,40岁以后逐渐增高,70岁段达高峰,80岁后稍微有所降低。谁说人生七十古来稀,八十耄耋不用提?这说明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延年益寿已司空见惯,那么,怎样才能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呢?为了使患者减少病痛折磨,这就要求微生物检验尽早、准确无误地做出细菌耐药性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作者:赵晖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2008年9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比较2组患儿气促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气促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徐晓琴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究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实施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对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收缩压、舒张压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相对于对照组患者要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王菂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22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双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2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15 d为1个疗程,连用2个疗程,观察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1.2%(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率为3.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7%(P<0.01)。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优于常规西医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建武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2组,研究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对照组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片,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率、用药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绞痛发作频率、硝酸甘油用量、心肌耗氧量及用药不良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能标本兼治,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杜秋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晚期牙龈反复出血1例1病例资料患者,女,淋巴癌伴发肝及腹腔转移,口干、舌红、苔少、脉弱,手部皮肤黑紫、瘀斑。颈部及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肝区肿大压痛。全口口腔卫生状况差,菌斑、软垢、牙石多。上腭部分牙缺失。7645324567处间断出血,2 BI5牙周袋9 mm,松动Ⅲ度。4 BI5牙周袋5 mm,松动Ⅰ度。76534567 BI3牙周袋4 mm,无松动。失血量5~10 mL。血小板计数:42×109/L,白细胞3.5×109/L,红细胞3.3×1012/L。
作者:李佳;常峰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复脉养心汤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3月收治的52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使用复脉养心汤治疗,观察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脉养心汤治疗心律失常较西医药物疗效明显,可以减少药物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军辉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辨证治疗的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观察组60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降压治疗;观察组根据高血压类型,给予不同中药进行治疗,用药方法每日1剂,15 d 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治疗结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7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医辨治高血压在治疗有效率以及改善患者症状方面均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李文清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脑创伤后综合征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行西药+针灸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5%,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西药+针灸治疗脑创伤后综合征效果好。
作者:金虎祥;刘培英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观察升阳健胃汤治疗胃缓(胃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3例胃下垂患者用升阳健胃汤加减进行治疗,15 d为1个疗程。结果123例胃下垂患者服用1~2个疗程后,治愈103例(83%),有效10例(8%),无效10例(8%)。结论升阳健胃汤加减治疗胃下垂效果满意。
作者:郭晓香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笔者自2008年以来,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面神经麻痹3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62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诊断均符合《实用耳鼻咽喉科学》中有关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7岁~55岁,平均年龄36岁;病程7 d~35 d,平均21 d。西药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6岁~52岁,平均年龄34岁;病程6 d~33 d,平均20.5 d。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作者:韩晚生 刊期: 2013年第26期
几千年来,中医临床用药以汤剂为主要剂型,传统中药汤剂是以中药饮片为原料,按照中医理论调剂混合后,加水煎煮,通过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达到预防及治疗疾病的目的。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传统的“手抓戥称”的配方调剂方式以及口服汤剂的用药方法显然跟不上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临床应用的需要。中药配方颗粒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利用现代的科学仪器,现代提取工艺,保留了水煎剂的有效成分,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的对传统饮片进行剂型改革的一项科研成果。配方颗粒也称“单味中药浓缩颗粒”、“中药新型颗粒饮片”、“免煎饮片”等,是以炮制合格的单味中药饮片为原料,经现代工艺提取、浓缩、干燥、成型的中药颗粒。
作者:鞠萍;周广明;孟祥红;董雪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诊治68例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采取一贯煎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和比较2组临床疗效、HBV-DNA转阴率、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率,以及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Ⅲ型胶原(PCⅢ)等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HBV-DNA转阴率、ALT复常率均明显升高,而HA、LN、ⅣC、PCⅢ水平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早期肝硬化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梁文萍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观察锡类散、黄连液、甲硝唑保留灌肠加柳氮磺胺吡啶(SASP)口服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39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9例,采用SASP口服治疗;观察组20例,采用锡类散、黄连液、甲硝唑保留灌肠加SASP口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保留灌肠加SASP口服治疗UC疗效好,值得推广。
作者:陈东兴 刊期: 2013年第26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科常见病,常见于老年人,偶可引起脑炎和脑膜炎,国内有关本病的资料尚少[1]。我科近年来收治2例带状疱疹病毒性脑膜炎,现报道如下。
作者:谭明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调查农村居民对高血压知识的了解程度,为高血压防治提供借鉴。方法设计、发放高血压知识调查问卷对248例农民进行调查,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村民对于高血压的了解程度有明显提高,且文化程度高者高于文化程度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高农村地区人群卫生知识水平和教育水平,能够显著降低高血压的发病率。
作者:王宏宇 刊期: 2013年第26期
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而技术人才更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在当今科技大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人才梯队建设已经成为各部门的重中之重,而在人才梯队建设的进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医疗卫生行业中,医疗技术梯队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是亟需破解的一大难题。
作者:李文蓉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处方点评意见反馈制度对促进医生合理用药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0年第3季度(处方点评意见反馈之前)和2011年第3季度(处方点评意见反馈之后)门诊处方的基本指标(平均每份处方用药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百分率、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基本药物使用率、每张处方药品平均金额)和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实施处方点评意见反馈制度之后,门诊处方基本指标和不合理用药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处方点评意见反馈制度不但对医院合理用药有一定促进作用,还能提高医生业务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延海芳 刊期: 2013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药剂科管理对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影响。方法我院药剂科依据国家《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制定有效管理措施,对实施前后住院处方的抗菌药物使用率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判定加强药剂科的管理是否可以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结果通过加强药剂科的管理,住院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了21.25%,每张处方药品金额平均降低了16.05元。结论通过加强药剂科管理,促进了我院住院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了耐药菌的增长,进一步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并且无形中减轻了患者的医药开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继业 刊期: 2013年第26期
医院药剂信息化管理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社会的进步,也是适应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求,推动药剂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的必经之路,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对提升医院的社会、经济效益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信息化管理的医院药剂管理模式包括从基础应用到顶层设计各方面的内容,诸如药剂采购、药库、药房的管理及药品调价、药剂信息查询、用药信息服务、临床合理用药监测等。其优化的关键措施包括制度和人员管理的加强,其发展趋势主要包括对物流和信息流的要求、利于功能扩展、应用网络化及系统集成化等方面。
作者:朱梅君 刊期: 2013年第26期
门诊药房是医院对外的重要窗口之一,承担着医院药剂科的主要日常工作,肩负着就诊患者处方调配及门诊各科室所需药品的供应工作,其服务质量的优劣及能否准确配方,直接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1],影响到医院的形象和声誉。现对我院门诊药房2011年1月-2012年12月药品调配和发放中出现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
作者:张晓凤 刊期: 2013年第26期
亚硝酸盐是一种白色或微黄色的结晶,易溶于水,俗称工业用盐,在食品生产中常用作食品着色剂和防腐剂。亚硝酸盐为强氧化剂,进入人体后,使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致使组织缺氧,出现紫绀而中毒[1]。2002年2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8例散发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病例,误诊为急性胃肠炎3例,急性支气管炎2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病毒性心肌炎3例,小儿癫痫1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常建刚 刊期: 2013年第26期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症状或惟一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哮喘,临床上易误诊。现将我院2005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8例误诊患者分析如下。
作者:李琴 刊期: 2013年第26期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一种常发生在妊娠中晚期的严重疾病,是在妊娠过程中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代谢异常,其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发生率大约为1%。其发病和饮食结构变化、体力活动减少、环境污染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未能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50%,对母婴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如何正确地诊断和治疗妊娠合并糖尿病对保证妊娠期母婴安全,改善妊娠结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也是内分泌科、妇产科以及儿科的重要研究课题。
作者:黄志 刊期: 2013年第26期
随着我国多年来实施计划生育政策,“421”家庭结构的出现,再加上少数家庭的性别取向,导致小孩在家庭中的受关注度极高,尤其小孩生病已成为家庭中的头等大事,进而对临床儿科医护工作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国内医患关系紧张,人们法律意识增强,医疗纠纷较前明显增多,儿科尤其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现将儿科医疗纠纷的成因及对策分析如下。
作者:朱余德 刊期: 2013年第26期
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因医疗护理发生争议造成医患不和谐为常见。妇产科尤其是产科的医疗纠纷在全国各地、各医院、各科室均排居首位,那么这其中的原因何在?又如何防范产科医疗纠纷呢?笔者在县级医院工作20年,现就基层产科医疗纠纷高发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总结如下。1产科医疗纠纷高发的原因1.1医患关系产科的工作性质是患者多且周转快,病情变化快而复杂,而患方认为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是自然规律,孕产妇是健康人不是患者,对分娩过程的高风险不理解。如今“4-2-1”的家庭结构导致大多产妇都是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其对分娩的期望值过高,只许母子平安,不许有半点不顺,对意外事故容忍度为零。在孕前咨询、孕期保健、分娩方式的选择、产后康复这一漫长的过程中,一旦感觉不满意就立即想到自己的权益是否受到侵害并投诉,而医务人员认为患方是无理要求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作者:刘丽萍;孙改焕 刊期: 2013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