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中西医杂志

中华中西医杂志


  • 主管单位:国际激光医学交流培训中心
  • 主办单位:中华临床医药学会
  • 国际刊号:1606-8106
  • 国内刊号:98-0606/R
  • 影响因子:
  • 创刊:2000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西医结合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09期文献
  • 麦滋林-S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目的探讨麦滋林-S颗粒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4例U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麦滋林-S组42例,采用麦滋林-S 2.86g、致康胶囊4粒加生理盐水100ml;激素组42例,采用地塞米松10mg、致康胶囊4粒加生理盐水100ml.两组均睡前保留灌肠,每晚1次,疗程3周.结果总有效率麦滋林-S组是92.8%,激素组是66.7%,两组差异有显著性.复发率麦滋林-S组是10.2%,激素组是40.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麦滋林-S颗粒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激素保留灌肠.

    作者:师新荣;梁宏;蒋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苯可磷治疗急性有机磷中毒106例

    我院每年收治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百余例.过去采用传统的阿托品治疗,效果不十分满意.近年来将苯可磷应用于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抢救,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临床使用情况及与传统疗法阿托品治疗的对比综合报告如下.

    作者:王志一;张淑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老年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与保守治疗的对比分析

    目的观察对比介入治疗与保守治疗老年(≥75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近期及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哈医大二院2001年1月~2003年1月2年中62例高龄AMI患者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分为介入治疗组(PCI)30例和保守治疗组32例,对比观察梗死后死亡率,心肌酶学、心功能、心室重构及心律失常情况.结果介入组与保守组统计分析显示:病死率,心绞痛发生率,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住院时间,室上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ST-T改变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介入治疗组可有效地治疗老年AMI,使梗死相关动脉(IRA)开通率增高,有利于保护心室功能,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刘延红;周淑华;金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保留甲状腺下动脉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保留甲状腺下动脉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1989~1999年收治的62例因甲状腺疾病行甲状腺次全切的患者的病例资料.术中采用了保留甲状腺下动脉的改良手术式,以改进经典甲状腺次全切除术中简单切断甲状腺上下动脉,完全阻断甲状腺血供的方法.结果该术式保证了残留甲状腺的血液供应和功能的正常发挥,有效的预防了术中出血、喉返神经损伤及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对保留甲状腺下动脉术式的解剖、生理学基础及手术适应证的扩大进行分析,充分肯定了该术式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作者:钱一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剖宫产术抗生素应用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合理方法.方法将2021例因不同原因采取剖宫产术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A组1014例,为术前30min加术后24h内用药组;B组1007例,为术后始连续用药4天组.结果 (1)术后感染(包括腹部切口感染、子宫内膜炎、泌尿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乳腺感染):A组13例占1.28%,B组30例占2.9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术后病率:A组29例占2.86%,B组38例占3.77%,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3)晚期产后出血:A组1例占0.10%,B组2例占0.20%,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4)人均抗生素用量:A组每例用药总量4g,B组每例用药总量12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剖宫产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前加术后24h内用药的预防感染效果优于术后序贯用药的传统方法.

    作者:骆月娥;刘志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118例抢救体会

    有机磷农药是国内外应用广泛的一类高效杀虫剂.这类农药有品种多、杀虫谱广、残留量低等优点,在农业生产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由于其毒性强,应用面广,中毒发生率也较高,我院近13年来先后共抢救118例中毒者,现总结如下.

    作者:郑祖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性脑梗塞早期降纤酶治疗临床观察

    我科从2000年10月~2002年12月,应用降纤酶对32例发病24h内的急性脑梗塞病人进行早期治疗,并与发病24~72h内给药的30例对照,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田天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石景山医院发热门诊初诊患者病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SARS发病高峰期间来我院发热门诊就诊患者的情况,分析其临床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病例资料选择了在2003年4月26日~5月6日期间来石景山医院发热门诊初诊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这期间共有560例初诊的发热患者前来就诊,平均年龄(31.17±13.63)岁,其中有19例(3.4%)被确诊为SARS患者,疑似患者19例(3.4%).结论 SARS初诊临床不典型,应全面综合考虑,防止误诊、漏诊的发生.面对新发生的疾病要避免恐慌.目前急需病原学和血清学手段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尚少红;罗燕青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碘伏在手术切口消毒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对碘伏消毒剂临床消毒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取试验组、对照组两组病人各50例,试验组选用0.5%碘伏消毒,对照组选用3%碘酊消毒,在其他条件类似的情况下,对比两组病人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试验组愈合良好者占90%,切口感染者占4%;对照组则分别为88%、4%,两组病人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碘伏具有高效、广谱、安全、方便等特点,且稳定性好,气味清新,无刺激,无过敏反应.

    作者:林海利;阮敏惠;郑周达;陈森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益母草治疗视网膜视神经缺血性病变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益母草对视网膜视神经缺血性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益母草10ml+5%GS 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为治疗组,复方丹参16ml+5%GS 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为对照组.糖尿病者葡萄糖改为生理盐水.结果益母草组优于复方丹参组,P<0.01.疗程治疗组比观察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益母草是治疗视网膜视神经缺血较佳的药物之一,具有使用方便、安全、无毒副作用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珊琪;罗燕珊;林泽贤;郭更生;陈少如;陈葵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真菌性眼内炎眼内容物摘除联合Ⅰ期肌锥内义眼胎植入术

    真菌性眼内炎在临床上虽较少见,却是一严重的眼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常以视力丧失、眼球萎缩或溃破而告终.对于此类患者,为了减少痛苦及改善外观,我们在1999年4月~2002年9月对5例患者施行了眼内容物摘除联合Ⅰ期肌锥内义眼胎植入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惠芸;周广德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的动脉转位术治疗

    完全性大动脉错位(complete TGA)是新生儿和婴幼儿常见的青紫型先天心脏病,占各类先天心脏病的10%左右,若不及时治疗,大多患儿在1岁内死亡[1].近年,随着各种姑息和矫正手术治疗方法的进展,尤其是1975年Jatence[2]提出的动脉转位术(ASO)的进展,使畸形从解剖和生理上得到完全的纠正,使本病的预后有了很大的改善.

    作者:罗林;黄海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第二产程中不同卧位姿势对分娩影响分析

    第二产程是指宫口开全至胎儿娩出,时限为2h[1],若此期处理不当对母婴可造成不良后果.为了缩短第二产程,减少阴道助产和降低新生儿窒息率,笔者对240例产妇在第二产程中取不同卧位姿势进行分娩,以观察分娩情况及母婴状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宣玲梅;韩幸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洛美沙星治疗尿路感染58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洛美沙星对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58例泌尿系感染患者,用洛美沙星100~200mg,每日3次,疗程7天,观察疗效.结果 58例尿路感染患者,经7天治疗,总有效率为87.9%,灭菌率为88.5%,其中下尿路感染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急性肾盂肾炎治疗总有效率为86.7%,慢性肾盂肾炎治疗总有效率为66.7%.结论洛美沙星杀菌作用快,口服方便,组织分布广,细胞穿透力强,且无明显毒副作用,是目前治疗泌尿系统感染较为理想的药物.

    作者:邓美育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若干问题

    自从1995年法国首次报道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TUAE)治疗子宫肌瘤以来,全世界每年有关TUAE的文献报道不断增加,尤其是近3年来,几乎每年都有数十篇的文献涌现,可见人们对TUAE的重视.目前普遍认为,TUAE是一项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为子宫肌瘤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可选择治疗方案.以下就TUAE的若干问题讨论如下.

    作者:陈晓明;罗鹏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体会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评价治疗效果.方法 38例70岁以上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经DHS内固定.经3个月~3年的随访.结果术后均24~48h能坐起,3~6周能扶拐下床活动.除2例因原发疾病加重转内科治疗后好转外,其余均恢复生活自理能力,优良率在95%.结论采用本文介绍的手术方法,操作简便,固定坚强,能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骨折愈合,可降低威胁老年患者生命的并发症,疗效满意.

    作者:占鲤生;陈文煌;林海滨;吴献伟;李荣议;戴建辉;郑祖高;陈金辉;张威;林宇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无C臂用带锁钉治疗胫骨骨折42例临床分析

    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四肢长骨骨折,具有手术切口小,对软组织损伤小,固定牢固并可适时改为弹性内固定,便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尤其是闭合穿针更具有微创及符合生物学内固定的优点.自1999年3月~2002年8月我院在无C臂X线机的情况下,使用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42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正文;张世君;余灵琪;李文刚;周少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重症肝炎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预防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作用.方法 6例HBV相关疾病患者肝移植手术前后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术中无肝期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400IU,然后400IU/次,每周肌注2次,同时监测乙肝血清标志物,血清HBV-DNA.结果肝移植术后予拉米夫定合小剂量HBIg预防用药,6个月未见HBV感染.结论拉米夫定合小剂量HBIg可有效地预防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

    作者:余雷;吴定中;彭志海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静脉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呼气末CO2变化的观察

    目的探讨经鼻呼气末CO2监测法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静脉全麻后及CO2气腹后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呼吸频率的变化.方法选择24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同一种静脉全麻方法下,经单侧不吸氧鼻腔中采样监测并记录患者麻醉前、麻醉后2min,气腹后10min、30min的PETCO2及呼吸频率的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与麻醉前相比,患者除麻醉后2min呼吸频率下降而PETCO2上升外(P<0.01),气腹后10min及30min患者PETCO2比较麻醉前有明显上升(P<0.05),但比麻醉后2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且其均值仍属正常范围;气腹后10min及30min患者呼吸频率比麻醉后2min有显著上升(P<0.01),气腹后30min患者呼吸频率比气腹后10min有明显上升(P<0.05).结论静脉全麻后及气腹后妇科腹腔镜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及呼吸频率比麻醉前有明显改变,要引起重视.经单侧不吸氧鼻腔采样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的方法为静脉全麻下妇科腹腔镜手术提供重要的安全监测手段.

    作者:张伟山;梁明鉴;古伟文;杨成武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透视下闭合性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

    目的观察透视下闭合性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临床疗效.方法自1997年10月~2001年6月采用透视下闭合性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64例,术后X线片观察胫骨骨折愈合情况、关节功能,综合判定疗效.结果术后经6个月~3年的随访:优43例,良19例,差2例,均达到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3.8个月,未发生跛行现象.结论透视下闭合性带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具有骨折愈合率高、固定可靠、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适用于闭合性胫骨横断形、短斜形和螺旋形骨折,对粉碎性骨折尚可,陈旧性骨折较差.

    作者:段喜彦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创伤性浮动胸壁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创伤性浮动胸壁的治疗经验与教训,探讨浮动胸壁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创伤性浮动胸壁的临床资料.结果 186例创伤性浮动胸壁分别进行了棉垫加压包扎、胸壁外牵引固定术及胸壁内固定术,结果治愈174例,死亡12例.结论浮动胸壁是严重闭合性胸部创伤之一,死亡率较高,治疗重点是浮动胸壁的固定与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防治.对于反常呼吸明显而影响呼吸功能者,应尽快采用牵引或手术固定.

    作者:张超玉;杨志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碳纳米管针尖对上皮细胞的高分辨率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碳纳米管原子力显微镜针尖对上皮细胞的高分辨率成像的研究.方法取脐静脉上皮细胞,用含10%胎牛血清和RPMI1640培养基的培养液培养,用胰蛋白酶和EDTA消化后,取悬液加入放有玻片的24孔培养板,待细胞吸附后,贴壁生长24h,弃培养液,PBS洗2次,加入2.5%戊二醛固定30min.将玻片从培养板中取出,PBS液洗3次,晾干后于AFM下观察.结果碳纳米针尖获得的细胞的形貌明显好于Si针尖扫描得到的细胞形貌,与实际形貌相符,细节更丰富,分辨率更高.结论碳纳米管针尖的高纵横比,较小的曲率半径,以及较高的柔韧性能够获得更高分辨率,更真实的生物细胞形貌图像.

    作者:国立秋;董申;张飞虎;赵清亮;梁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大剂量骶管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目的观察大剂量骶管阻滞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用大剂量骶管阻滞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47例,每周1次,3~4周为1疗程.结果 647例中,优253例占39.1%,良241例占37.2%,可124例占19.2%,差29例占4.5%,总有效率95.5%,优良率76.3%.结论本方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陈志坚;黄淦堂;陈富强;王方;沈珊安;沈绍宣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氧载体透射疗法救治肺性脑病32例体会

    肺性脑病是肺心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为肺心病死亡的首要原因,积极抢救肺性脑病对降低肺心病的死亡率具有决定性意义.我院于1997年,采用氧载体透射疗法结合其它综合措施抢救肺性脑病32例,并与常规治疗组32例作对照,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红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6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链激酶(SK)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治疗中的溶栓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2000年1月~2001年5月对16例AMI患者用150万U SK进行溶栓治疗,观察溶栓再通率、急性期死亡率(35天)、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溶栓再通率为68.75%,死亡2例,占12.5%,脑出血1例,占6.25%,上消化道出血1例,占6.25%,发生过敏性休克1例,占6.25%.结论 SK为治疗AMI有效的、安全的溶栓药物.

    作者:蒋芳勇;张林潮;卓柳安;韦红卫;杨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老年和青壮年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特点以及相关危险因素的探讨

    目的比较老年和青壮年冠心病(CAD)患者冠脉病变特点以及两者相关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 187例病人(随机分为老年组和青壮年组),作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测定血脂(Tch、TG、LDL、HDL)及血糖,并记录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病史.结果青壮年组有CAD家族史、吸烟史、高脂血症史明显高于老年组.而老年组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明显高于青壮年组;后组TG、Tch/HDL高于老年组,LDL无显著差异,老年组血糖高于青壮年组.青壮年组正常冠脉支数或单支病变多,而老年组三支病变多.结论老年人冠脉病变程度严重,青壮年冠脉多为单支局限病变;高血压、糖尿病是影响老年人CAD的相关危险因素;而CAD家族史、吸烟及高甘油三酯是影响青壮年CAD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罗天槐;罗义;李广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102例分析

    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因已成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而被广泛应用,减少了病死率和改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1994年至今植入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病人共10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吕荣;尤华;王维中;吴雁鸣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胸部急症395例处理分析

    目的为了提高对胸部急症的处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95例胸部急症的全部资料.结果胸部外科急症中287例为外伤所致,占72.7%;合并ARDS 35例,其中死亡6例;全组病人中共死亡10例.结论胸部外科急症多为外伤所致,发病急、病情危重.根据异物的置留部位而采取不同处理方法是成功救治的重要原则.早期确诊、及时手术,有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降低胸部急症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宋群才;尚进;汪晓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胎盘粘连与人工流产术的关系

    人工流产术作为避孕失败后的补救措施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落实,人工流产术施术率有增加趋势,但受术者中据报道未产妇所占比例近半数.人工流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时胎盘粘连的发生率亦有增加趋势.对我院1999年1月~2000年8月间有较完整资料的17例胎盘粘连病例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胎盘粘连与人工流产术关系密切,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聪荣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20例分析

    高压氧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已成为神经外科一重要的治疗方法,尤其对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恢复期治疗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本文对我科从2001~2002年行高压氧治疗的20例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家焱;周庆福;马乃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30例临床分析

    本文总结了1996~2003年收治的3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反应的临床资料,并对低血糖反应的诱因、预防和治疗进行探讨.

    作者:史正芳;陈云燕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孕妇施行非产科性紧急手术的麻醉处理体会

    我院于1998年12月~2002年12月收治了21例孕妇合并急腹症患者,都施行了紧急手术.现将麻醉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吴雪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小儿药源性水肿14例分析

    由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水肿称为药源性水肿,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水肿原因之一.很易误诊,如得不到及时的诊断,易遭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甚至产生严重后果.本文就近4年来收治的14例药源性水肿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徐艳君;候丽芳;王淑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不同强度运动治疗青春期女性痛经疗效观察

    痛经是青年女性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率为13%.据我们对580名在校女高中生的调查,痛经患者占女生的15%,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学习,应予以高度重视.目前对痛经的治疗方法有药物、针灸、饮食、心理等方法,其中以药物疗法常用.用运动处方来治疗痛经,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笔者自2000年9月~2001年9月采用不同强度运动治疗女高中生痛经1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艳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脊柱后AF椎弓根钉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3例

    胸腰段脊柱骨折或骨折脱位合并脊髓神经损伤为多见,此型骨折需要良好的骨折复位和坚强的内固定,恢复椎管的矢状径使脊髓减压,为受损脊髓功能恢复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可靠的保证.1999年8月~2001年9月,我院共应用脊柱后路AF钉内固定治疗23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范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连续硬膜外麻醉导管折断遗留体内的处理

    笔者就本地区12例连续硬膜外麻醉拔管时,不慎将导管扯断遗留在体内的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岳柏华;李洪林;张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纳洛酮在缺血缺氧性脑病呼吸抑制中的应用

    缺血缺氧性脑病(HIE),尤其是中(重)度HIE,在临床上常有呼吸节律不齐或呼吸暂停的表现.此类患儿虽然经支持疗法和对症处理,也很难在短期内好转,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HIE脑损伤时血液及脑脊液中β-内啡肽的拮抗剂,应用纳洛酮(NALOXONE)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1,2].NALOXONE为体内β-内啡肽的拮抗剂,对呼吸中枢和大脑皮层无兴奋作用,但可阻断体内吗啡受体,防止内源性阿片样肽引起的呼吸抑制.我们对临床诊断HIE并出现呼吸抑制的患儿,应用NALOXONE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郭元伟;王颖;肖勇;殷志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避孕措施与效果的关系及宫颈炎发病情况的临床观察

    为探讨育龄妇女所采用不同避孕措施的效果及与宫颈炎发生情况的关系,我们对680例计生对象进行了调查妇检,并对资料进行详细记录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冬娣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胃镜诊治228例分析

    我院于1996年12月~2002年12月对228例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急诊内镜检查及内镜下止血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分析如下.

    作者:冯金玲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植入心脏起搏器后起搏废用现象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患者在植入心脏起搏器后由于多种原因,原有自主心率恢复并超过起搏器的额定频率,使起搏器长期处于抑制关闭状态而废用旷置在体内.方法长期随访(3~8年)定期ECG、Holter检查,密切观察病人的基本心率情况.结果 16例病人起搏器处于长期废用状态,占我院植入总数的2.7%.对7例病人我们在充分了解其病因及转归和密切观察基本心率的情况下终止了起搏,大限度的减少了病人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结论起搏器的废用现象主要系对植入起搏器治疗的适应证掌握不严格以及对患者的病因、病情及转归缺乏充分的了解所致.

    作者:何志中;杨明智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动态心电图检查对不明原因心悸儿童的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心悸患儿动态心电图表现及心率变异性(HRV)的特点,为心悸患儿的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34例不明原因心悸患儿及27例正常儿童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动态心电图的ST-T变化、心率的昼夜变化特点及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time domain indexes TDI).结果心悸患儿时域指标(SDNN、RMSSD及PNN50)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2).其中15例患儿ST-T改变的特点符合β-受体功能亢进症的诊断标准.结论不明原因心悸患儿的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SDNN、RMSSD、PNN50均有下降,结合ST-T改变的特点,动态心电图的综合分析可以为临床诊断β-受体功能亢进症和心脏神经官能症提供参考.

    作者:郭芳;李长钢;徐卫军;赵维玲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8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灯盏花素组40例,对照组40例,疗程15天,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用药期间的副作用以及随访3个月后患者的死亡、残疾情况.结果灯盏花素组临床总有效率及总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2.5% vs 72.5%,P<0.01,62.5% vs 37.5%,P<0.03),随访3个月患者的死亡及残疾率在灯盏花素组有下降的趋势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5% Vs 5%,P>0.5;35% Vs 40%,P>0.5),灯盏花素组用药期间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

    作者:曹朝阳;朱新建;喻圣广;罗莹;王彦博;徐凤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冠脉造影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度量化评估的探讨

    目的探讨心血管疾病危险度量表在我国心血管疾病危险度评价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将61例冠脉造影确认为冠心病(其中31例合并糖尿病)和30例冠脉造影阴性的患者分为3组(对照组30例,冠心病组3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31例).根据心血管疾病危险度量表对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吸烟史,收缩压,胆固醇,身高,血肌酐,心肌梗死既往史,脑卒中史,左室肥厚,糖尿病史等11项危险因素进行量化,并计算总危险度积分.使用SPSS/PC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的心血管疾病总危险度积分逐渐增加,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对照组与冠心病组,对照组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冠心病组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三组之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并呈递增趋势.结论此量表在量化评估我国心血管疾病总危险度时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作者:宋艾;秦明照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32例报告

    目的观察DHS(Dynamic Hip Screw)内固定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我院从1999年1月~2001年12月用DHS内固定治疗的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类型、手术方法、术后处理及疗效进行总结和随访.结果 32例病例全部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年9个月,均骨性愈合,无钉板断裂、无加压螺钉穿透股骨头、无髋内翻,术后起床活动时间2~4周,患髋关节优良率90.6%.结论 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能早期下床活动,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理想方法.

    作者:宋庆华;高雁冰;邵亚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戊酸雌二醇联合烯丙雌醇诱导反复自然流产患者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联合烯丙雌醇对胚胎种植期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缺陷患者的受体诱导表达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8例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的胚胎种植期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对其中30例受体表达不良患者进行戊酸雌二醇联合烯丙雌醇治疗两个周期,在停药后的第二周期再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治疗后胚胎种植期子宫内膜的雌孕激素受体并了解其受体阳性率的变化.结果不明原因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胚胎种植期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缺陷占44.12%(30/68),雌孕激素受体均缺陷患者约占17.65%(12/68).运用戊酸雌二醇联合烯丙雌醇治疗前后,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胚胎种植期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戊酸雌二醇联合烯丙雌醇对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胚胎种植期子宫内膜雌孕激素受体的诱导作用是明显的.

    作者:王琼;巫岳鹏;姚书忠;罗艳敏;郭惠民;吴惠茜;钟觉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脂肪肉瘤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脂肪肉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58年以来我院曾行化疗的14例脂肪肉瘤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和结果.结果患者年龄2~63岁,中位年龄41岁,所有肿瘤患者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及化疗,大部分进行了放疗.结论脂肪肉瘤治疗效果与肿瘤的病理类型、部位及治疗方法有关,手术治疗是该病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许建萍;张湘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NP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艾迪注射液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作用及对化疗所致毒副作用的影响.方法将68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NP方案化疗加艾迪注射液静滴组(观察组),单用NP方案化疗组(对照组).按WHO肿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分别评价两组患者近期疗效、主要毒副作用及生活质量的改变并进行对比.结果发现观察组在近期疗效、减轻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有明显疗效,两组间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提示中药艾迪注射液具有化疗药物的增效作用、减轻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及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作者:苏加利;周光华;曾鸣;欧阳毅;朱道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国人基因变构IL-2重组克隆的构建

    目的构建基因变构IL-2(88N→R)的重组克隆.方法将正常人的扁桃体细胞经PHA刺激后,获得cDNA文库,并以此为模板,经套式PCR扩增得IL-2的基因编码序列.测序确认正确后,设计含有突变位点的引物,经PCR定点诱变技术获得变构IL-2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 IL-2基因定点诱变成功,并获得了基因变构IL-2(88N→R)重组克隆.结论 IL-2重组基因变构克隆的构建为进一步在原核和真核细胞中表达以及研究制备低毒、高效的新型基因变构IL-2奠定了基础.

    作者:郑长青;冯国基;钱冬萌;王斌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还原型谷胱甘肽合抗震止痉胶囊保护性治疗帕金森病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合抗震止痉胶囊对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的异常行为、黑质抗氧化系统、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神经递质及其代谢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6-羟基多巴胺立体定向注射制作PD大鼠模型.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模型组,GSH合抗震止痉胶囊组,左旋多巴组,假手术组,分别给予相应处理,共45天,给药前后均进行行为学测试,并测定各组大鼠黑质区GSH-Px、MDA、活性氧及线粒体呼吸链酶复合体Ⅰ水平,测定尾状核DA、HVA及MAO-B水平.结果 (1)GSH合抗震止痉胶囊组和左旋多巴组均可部分改善大鼠旋转行为(P<0.05).(2)GSH合抗震止痉胶囊能减轻黑质区氧化应激损伤,而左旋多巴的作用则相反.(3)GSH合抗震止痉胶囊能增强黑质呼吸链酶复合体Ⅰ活性,而左旋多巴的作用则相反.(4)GSH合抗震止痉胶囊组能降低MAO-B活性,增加DA含量及DA/HVA比值,而左旋多巴组则MAO-B活性增强,DA、HVA含量及DA/HVA比值均明显升高.结论 GSH合抗震止痉胶囊能部分改善大鼠旋转行为,减轻PD模型大鼠黑质区氧化应激损伤,保护线粒体呼吸链,降低MAO-B活性,调节纹状体DA的含量及其代谢,提示对帕金森病具有一定的保护性治疗作用.

    作者:陆建明;周厚广;鲍远程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栀子提取液对重症胰腺炎大鼠过氧化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胰腺炎时的过氧化损伤以及栀子提取液对其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造模后给予不同药物治疗,24h后采血测定淀粉酶、丙二醛、谷胱甘肽含量分组对比.结果急性胰腺炎时血淀粉酶、丙二醛水平显著升高,谷胱甘肽水平显著降低.栀子提取液能够降低丙二醛水平,升高谷胱甘肽水平.结论急性胰腺炎时,栀子提取液能够降低丙二醛水平,升高谷胱甘肽水平,提示栀子对急性胰腺炎可发挥有益的影响.

    作者:毛卫;贾玉杰;姜妙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RCA家族SCRs多重序列比较及DAF同源限制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RCA家族SCR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Vector NT1软件包提供的序列对比软件分别对RCA家族具有抑制补体活化的SCR以及不同种属DAF的SCRs序列进行多重序列比较.结果有三个位点变异程度较高.位点Ⅰ所示区域变异程度高,Ⅱ、Ⅲ次之.上述三个位点的同源区域中,猪和人DAF在位点Ⅰ、Ⅲ变化较大,而在位点Ⅱ较为保守.结论位点Ⅰ、Ⅲ可能与DAF的同源限制作用有关,并且可能与SCR和C3b/C4b的结合有关.

    作者:郭波;郑萍;邹强;谢佩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静脉留置导管透析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的使用情况、透析疗效、并发症及处理、影响因素等.方法置管后,观察以下项目:血流量、静脉压、留置时间、使用次数、KT/V、通路再循环,感染、栓塞、血流量不足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处理结果,栓塞者作血液流变学检查,同时比较导管尖端的不同位置及管腔内不同肝素浓度对导管存活、栓塞、血流量的影响.结果导管总体使用情况良好,血流量充分,透析疗效确切,平均KT/V在1.2左右,导管再循环不高(10%).常见的并发症有栓塞、血流量不足、感染,绝大多数并发症能通过尿激酶、反转动静脉通路、抗感染等处理改善,未见严重的并发症发生.5例反复栓塞者血纤维蛋白原明显升高.导管尖端位于右心房者较位于上腔静脉者有更好的血流量,更少的并发症及更小的再循环.管腔内高浓度的肝素能减少栓塞的发生,延长导管存活期.结论静脉留置导管透析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常见的并发症有栓塞、血流量不足、感染等,导管尖端的位置和管腔内肝素的浓度对导管存活、栓塞、血流量等有重要影响.凝血因素可能对栓塞也产生一定作用.

    作者:杨定平;贾汝汉;丁国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肢体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规律的探讨

    目的探讨四肢恶性黑色素瘤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规律.方法经病理证实四肢恶性黑色素瘤106例,分下肢恶性黑色素瘤(Lower limbs malignant melanoma LLMM)组86例和上肢恶性黑色素瘤(Upper limbs malignant melanoma ULMM)组20例,分析转移规律.结果 LLMM组和ULMM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8.23%、65.00%;两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8.82%、50.00%,两组无淋巴结肿大和淋巴结肿大时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70%、28.57%和40.68%、61.54%.LLMM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对远处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ULMM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对远处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无淋巴结肿大对淋巴结肿大时远处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P=0.161,无淋巴结肿大对淋巴结肿大时远处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P=0.146;LLMM组对ULMM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P=0.800,远处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2.结论 (1)LLMM主要转移方式为区域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转移导致远处转移.(2)ULMM组具备区域淋巴结转移与远处转移两种方式,区域淋巴结肿大对远处转移无影响.(3)四肢恶性黑色素瘤区域淋巴结转移相似,但下肢恶性黑色素瘤远处转移低于上肢恶性黑色素瘤远处转移.

    作者:黄克伟;何侠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萎缩性胃炎辨证分型中胃粘膜相及病理改变的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微观辨证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收集CAG患者70例,将之分为五型.分析CAG中医证型与其胃粘膜相、病理组织学表现之间关系.结果 CAG患者:(1)胃阴不足,其粘膜萎缩程度多属重度;肠上皮化生现象较为普遍.(2)脾胃虚弱型其粘膜萎缩程度多较轻.(3)内镜下见胆汁反流者,临床证型多为肝胃不和型.(4)内镜下见糜烂者,大多证属脾胃湿热型.结论 CAG的证型与胃粘膜的镜下表现和病理组织学改变之间的确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规律性.

    作者:罗敬河;邓兰琼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p27蛋白和p16蛋白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p27基因蛋白和p16基因蛋白表达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胆囊癌组织中p27蛋白和p16蛋白的表达,并与14例胆囊良性病变组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43例胆囊癌组织中p27蛋白和p1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5%和48.8%,均明显低于胆囊良性病变组织,且其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相关,p27蛋白表达水平还与组织学分级相关;p27蛋白和p16蛋白表达阳性者其生存期显著长于阴性表达者.结论 p27蛋白和p16蛋白表达水平可以作为判断胆囊癌预后的指标.

    作者:彭绍华;江勃年;李程;邓虹;厉浩;冯德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砒霜磁性纳米脂质体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作用的研究

    目的探索砒霜磁性纳米脂质体对HeLa细胞的作用.方法制备Mn0.5Zn0.5Fe2O4纳米磁性材料和砒霜磁性纳米脂质体,用TEM、EDS等进行表征及特性检测.分三组对HeLa细胞进行干预实验:砒霜磁性纳米脂质体治疗组、砒霜治疗组、对照组.结果对照组HeLa细胞生长良好,砒霜治疗组较多细胞死亡,砒霜磁性脂质纳米脂质体治疗组HeLa细胞全部死亡.结论在同样治疗剂量的As2O3作用下,砒霜磁性纳米脂质体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极佳,且作用时间短,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砒霜治疗组.

    作者:张东生;樊祥山;贾秀鹏;郑杰;顾宁;丁安伟;金立强;万美玲;李群慧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护理人员洗手现状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护理人员洗手后手带菌合格率.方法随机抽查2001~2002年我院对护理人员使用不同的洗手清洁剂、抹手用物,洗手后采集195份标本,采样液接种普通营养琼脂培养基,放置37℃温箱中培养24h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进行细菌计数.结果手带菌合格率低,抽查18个科室195份标本,合格98份,合格率50.26%;不同的洗手清洁剂及抹手用物影响洗手后的效果.洗手后用含氯消毒剂(消佳净或过氧乙酸)浸泡过的抹手毛巾抹手49份,合格26份,合格率53.06%;洗手后用高压蒸汽消毒纸巾抹手,合格率34%;洗手后用高压消毒纸巾抹手加消毒剂擦手液(甘油洗必泰乙醇液)擦手合格率96%;使用经检测为无菌生长高压蒸汽消毒纸巾抹手,合格率为67%;用不合格洗手液洗手,合格率仅10%.结论预防医院感染,阻断医护人员通过手传播病原体,必须采用正确的洗手方法、优质的洗手清洁剂及抹手用物;或洗手后应用快速手消毒剂,可提高洗手效果,使工作人员手带细菌合格率达到96%.

    作者:梁玉婵;李明;林穗卿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发热门诊的心理护理

    由于今年上半年SARS的爆发,使人们的健康及卫生行为有很大的改变.而大众传播健康相关行为影响巨大.

    作者:李红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护理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常反复发作,表现为发作性呼吸困难、咳嗽、哮鸣音、粘液痰,重者呈端坐式呼吸、紫绀及大汗淋漓,久病不愈者可合并肺气肿、肺心病.

    作者:秋燕虹;商国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应用护理程序对晚期癌症患者施行心理护理的体会

    现代科技与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护理学逐渐成为全球性的医学专业,护理学独具与人类特殊紧密而直接的联系,其内涵涉及广泛.护理中,我们的对象是有病理特征心理变异的异常个体,所以护理程序在晚期癌症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强调交流的技巧性,以保证准确的信息反馈,有效进行心理护理,以达到治疗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作者:刘小燕;张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健康宣教在妇科的应用体会

    健康教育在护理领域已成为一门开拓性科学,与护理工作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健康教育在产科尤为重要.孕产妇不同于病人,分娩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对孕妇从入院待产到产后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使孕妇了解到分娩过程中正常的现象,充分调动孕妇的主观能动性,减少产妇因情绪不良造成难产及其它分娩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不可忽视.现将我们的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孙秀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重视门诊观察室的整体护理

    我门诊部原是一所基层医院,三年前被市医院兼并后,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建立了整体护理模式门诊观察室.经过两年多的运作,从单纯的打针服药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模式,与住院病房同样的除完成必要的治疗护理工作外,同时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等工作,使门诊观察室护理工作真正发生了质的变化,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凤;张桂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血液透析中无肝素透析的护理

    慢性肾衰病人血液透析通常使用肝素透析法,以防止体外循环凝血阻塞透析器.我院对危象出血透析患者慎用大剂量肝素透析治疗获得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程进治;纪美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缠腰火丹中医辨证施护的疗效观察

    缠腰火丹因其皮肤有红斑水泡,累累如珠,每多缠腰而发,故名缠腰火丹或火带疱.其特点是发生突然、集簇性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出现,伴有剧烈刺痛、灼痛,治疗难以即刻奏效,患者恐惧心理明显.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的辨证施护措施,为了探索有效的辨证施护方法,我们对37例缠腰火丹病症患者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任竟慧;缪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妇科实施整体护理体会

    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从而使患者早日康复的一种新型护理理论.这不仅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大限度满足了病

    作者:马爱武;黄萍;李亚玲;安智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儿科门诊输液室开展健康教育的体会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儿科就医诊治出现了新的变化.体现在输液治疗上,80%以上家长拒绝患儿住院治疗,而选择门诊输液观察.以至于形成患儿及家长在医院停留时间较短与医护人员接触交流机会减少,加上部分家长医学知识缺乏,导致对孩子所患疾病的治疗及预防、护理过程不清楚,对所患疾病应注意的问题了解不全面等.为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疾病患儿及家长的各种需要,我科自2001年建立了儿科输液观察室,并对患儿家长采取了口头宣教与小组讲课、图片宣传等各种方式的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深受患儿及家长的欢迎,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吕静;赵瑞华;黄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龙血竭、白蛋白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及护理

    糖尿病足坏疽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国内糖尿病足坏疽尚无准确统计,约占0.9%~1.7%.该病目前尚无十分满意的治疗方法.2002年1月~2003年3月我院用龙血竭、白蛋白治疗糖尿病足坏疽10例并实行整体护理,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孟君;祁宏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带教体会

    改革近20年来,护理专业知识与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尤其是在医学模式转换,护理学科内容日益更新和充实的情况下,如何做好护理带教工作,使护士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紧密联系实际,在工作中得到进一步实践显得尤为重要.现将带教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倩;马珍珍;李杨蕊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术前指导对腹部手术病人焦虑的影响

    焦虑是对预期的、迫近的威胁的一种情绪反应.术前阶段有很多因素可引起术前焦虑,如:缺少信息、预后不确定、术后疼痛、全麻的威胁、甚至死亡.术前焦虑将增加手术过程的危险性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效地降低术前焦虑,有助于病人平稳度过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早日康复.

    作者:程建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TORCH宫内垂直感染产前诊断的术前、术后护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口素质的提高及对出生缺陷的监控,人们对各种致畸发育不良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

    作者:黎丽仙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浅谈整体护理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要求

    整体护理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并把护理程序系统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中去的指导思想[1].它是一种先进的思想观念与临床实践方法,是护理人员的行为指南.为了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我院精神科已成功开展了这一先进的护理模式,精神科整体护理的开展,无疑是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挑战,面对挑战与特殊的服务对象,护理人员必须更新观念,提高各方面能力,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来适应这一先进的护理工作模式,下面谈谈整体护理对精神科护理人员的要求.

    作者:申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护理体会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目的在于经外周动脉穿刺、插管,使用球囊导管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后置入内支架,以使血流通畅.我科自2003年3月~5月为6例患者行此术,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刘炜;付刚;高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高龄老年人行股骨头置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常见于高龄老年人的损伤,多见于女性.受伤后髋部疼痛,下肢缩短畸形及不能活动.我院自1997~2003年,收治此类患者32例,视损伤部位及程度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行股骨头置换术23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该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浅谈如下.

    作者:李薇;李园艺;胡广欣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后早期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Bisc herniation,LBH)是因椎间盘退变、破裂、后凸压迫马尾或神经根,引起下肢运动、感觉、括约肌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手术是一种常用而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已在基层医院普及.我院自1990~2001年共行LBH手术850例,术后发生早期并发症27例,发生率为3.2%.由于术后认真观察,及早发现并发症,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使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堰;魏薇;王逸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成功抢救心脏损伤1例护理体会

    胸部手术创伤较大,影响呼吸及循环功能,术后必需密切观察病人,及时处理发现问题,否则可造成严重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严重可危及生命[1].我院于2002年8月成功抢救了1例因外伤致右胸开放性气胸、心脏破裂、右上肺破裂病人,现将抢救成功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梁玉英;张爱连;陈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糖尿病人外科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人围手术期的佳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患有糖尿病的普外科围手术期病人,采取术前心理护理,术后的体位、褥疮、循环系统护理.针对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的特点,加强对呼吸道,泌尿系统感染预防的护理.结合饮食护理并合理应用胰岛素.结果 30例中发生与感染有关的并发症9例,其中切口感染2例,肺内感染4例,尿路霉菌感染3例.5例发生MOF与外科原发病有关.结论通过以上方法护理,使围手术期并发症明显减少.而且这些方法简便易行,容易做到.

    作者:张洁;吴晓倩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点与护理

    新生儿败血症(Neonatal Septicemia)是指致病菌进入血液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全身性细菌感染,由于症状隐匿,又缺乏快速特异的诊断方法,给早期诊断造成困难,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健康和生命.本症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降低新生儿败血症的病死率是我们儿科医护人员的重要任务,现将10年来经血培养结果阳性的新生儿败血症31例予以报告并对其临床特点与护理探讨如下.

    作者:朱晓英;褚先秋;刘强;徐丽;蒋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肛门周围手术后尿潴留穴位推拿按压排尿的护理体会

    肛门周围手术后,如混合痔剥脱、环扎,肛门周围脓肿切开引流术等;由于肛门周围的疼痛及骶管麻醉后的不良反应,导致尿潴留的机会比其他部位手术的病人多,其中有2/3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尿潴留,症状持续1~7天.尿潴留是膀胱内充满大量尿液而不能自动排出的术后并发症.支配膀胱和尿道的神经有三对:盆神经、股下神经、阴部神经;肛门周围部位由阴部神经所支配.手术后随着膀胱内压上升,膀胱牵张感受器受刺激而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入纤维传入到骶髓初级排尿中枢,同时上行至脑干和大脑皮层高级排尿反射中枢,并产生尿意;但由于手术后刀口疼痛,刺激传出纤维的交感神经兴奋,使逼尿肌松弛,尿道内括约肌收缩,而抑制排尿,导致尿潴留.临床表现为下腹部胀痛、排尿感强烈,会阴部干燥、灼热、精神紧张、焦虑、烦躁不安.

    作者:王艳亭;付家芝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一种导尿的新方法

    导尿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操作,但对于一些前列腺肥大或合并有尿道损伤导致尿道狭窄的病人,常规导尿放置困难,常用膀胱造瘘、金属探子,这两种方法损伤大,给病人造成较大的痛苦.我科近年来采用14号橡胶导尿管加2mm左右钢丝为尿道狭窄患者导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魏薇;王逸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手术病人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手术病人对手术、麻醉效果及术后康复都极为关注,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而心理反应又往往影响麻醉及手术效果,因此有必要熟悉病人的心理并及时地给予护理.

    作者:单德平;张萃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自血光量子疗法64例护理诊断及对策

    自血光量子疗法(简称血疗)指将病人的静脉血抽出后经体外抗凝,紫外线照射,同时充分充氧后立即回输给病人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缺血缺氧性疾病以及免疫机能障碍性疾病等.其操作简单,治疗效果好,值得推广.现总结门诊64例病人血疗的情况,阐述其主要护理诊断及所采取的相应对策.

    作者:卓少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小儿脑性瘫痪经络导平治疗的护理

    经络导平治疗仪是根据中医阴阳平衡治疗的原理,治疗脑性瘫痪病儿疗效显著,无副作用,是一种无创、无痛、安全可靠的物理疗法,具有舒筋活血,整复内脏功能,康复萎缩肌肉,达通经络等功效.

    作者:周晓华;赵敏霞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肾损伤44例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及人们社会活动的增加,加之建筑业迅猛发展,使交通事故和工伤事故逐年增加,而肾损伤的发生率亦较前有所上升.现将我院2000~2003年收治的肾损伤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瑞;刘兆宽;侯伯轩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浅谈中期引产健康教育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医学的发展,人类治疗疾病的手段,从单一的治疗躯体局部病症,发展到了解病人的心理状态、情绪变化、性格特点及社会环境等,尤其是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和预后有很大关系.中期引产是指妊娠在12~28周之间而终止妊娠的一种引产方法,在这一过程中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情绪变化,运用心理护理的基本理论,针对性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建立佳的心理状态,对于顺利结束分娩,防止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萍;吕静;马爱武;刘丽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预见性观察与护理体会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较高,首次出血经止血后再出血的几率也非常高,因此预防上消化道出血和重视再出血的预见性护理和观察,对减轻患者痛苦,挽救生命有重要意义.

    作者:商国华;秋燕虹;葛然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肺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肺性脑病是中度或重度呼衰引起的高碳酸血症、低氧血症,是以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是肺心病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昏、白天嗜睡、夜间兴奋、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等现象,严重者出现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谵妄、昏迷或惊厥.有的病人表现无意识的四肢颤动.如及时发现病人的病情变化,采取积极主动的有效护理,会大大降低此类病人的死亡率,提高治愈率,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王加玲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围手术期护理

    2000年1月~2003年8月我院泌尿外科成功开展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TUVP)121例,均康复出院.现将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史美琴;钟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骨筋膜室综合征早期的病情观察

    骨筋膜室综合征即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一旦发生,病情发展快,恶化急剧,如果不及时处理将由轻变重,后发生缺血性肌挛缩、坏疽,甚至不得不截肢以抢救生命.

    作者:逄琴;丁海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精神病人的攻击行为及护理对策

    精神病人由于大脑功能失调,自我控制能力降低或丧失,或受精神病症状支配,常导致攻击性行为,对患者本人及医护人员常造成伤害.本院自1994~2002年底共发生严重攻击护理人员行为8例,现简介如下并提出相关护理对策.

    作者:张翠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结肠造口局部感染性并发症的中药治疗

    在中医辨证中应用膏、散、水剂等中药制剂,可使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发生后亦能迅速控制症状,较快治愈,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沈丽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电针肌群抽缩法治疗坐骨神经炎50例

    笔者应用电针肌群抽缩法治疗坐骨神经炎50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景辉;肖燕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针刺治疗急性腰扭伤50例疗效分析

    急性腰扭伤是腰部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或合并小关节损伤,多发生于弯腰抬搬重物或突然扭转身体等产生暴发力的动作中.笔者对急性腰扭伤患者采用针刺后溪、人中、腰痛穴治疗,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陈爱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连栀汤治疗妇女更年期烘热症500例

    自拟连栀汤治疗妇女更年期烘热症,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国梁;王九一;石瑞舫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手法导引结合药物治疗踝关节扭伤260例

    踝关节扭伤是部队常见的训练伤,在治疗不当或不彻底的情况下容易转化为陈旧性损伤,影响人体的运动功能.1998年10月~2002年10月,我们运用了魏氏伤科中的手法和导引[1],结合药物治疗踝关节扭伤26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文华;许源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胃瘫安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60例

    目的观察胃瘫安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疗效.方法 100例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用胃瘫安,对照组用西药普瑞博思片.结果治疗组饭后饱胀、胃胀、恶心、呕吐、嗳气等消化不良症状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仅为6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瘫安对改善糖尿病性胃轻瘫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促进胃排空有明显的疗效.

    作者:李卓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清肝利湿、活血化痰法治疗脂肪肝33例观察

    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变性.笔者从2002年4月~2003年5月治疗脂肪肝65例,应用清肝利湿、活血化痰法治疗脂肪肝3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立群;刘振华;张爱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香砂理气宽胃汤治疗慢性胃炎33例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多发病.中医治疗疗效显著,具有很大优势.我院于1993年2月~1998年12月,收治33例慢性胃炎患者,通过临床采用香砂理气宽胃汤治疗,并对该方临床应用作了多方面的动态观察研究,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业彪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失眠的针灸推拿治疗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症,在一般门诊患者中,成年人失眠率达10%~20%,6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50%存在慢性失眠.其病因是复杂的,首先是躯体上的某些不适,如心悸、咳嗽、瘙痒或者疼痛、尿频等,是引起失眠的常见原因.其次快节奏和竞争加剧的现代社会,紧张、焦虑、抑郁等心理方面引起的失眠日见增多.还有诸如倒班、旅行、易地、噪音以及娱乐过度等,也是城市人群中引起失眠的常见原因,这些原因又给失眠症的治愈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从丰富的针灸学文献及近代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和资料来看,针灸推拿疗效显著,效果可靠,无依赖性、成瘾性等副作用,显示了其科学性和优越性.

    作者:赵冬玲;毕宏观;孙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蛇床子散加味治疗滴虫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1)直接传染:主要通过性交;(2)间接传染:主要通过公共浴池、浴盆、浴巾、坐厕、住宿不洁等.

    作者:张玉英;李咏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药结合耳穴压豆治疗胆石症临床观察

    胆石症是胆道系统内结石形成的总称,根据结石存在的部位而分为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等,以其临床表现的不同,在祖国医学中分别属于胁痛、腹痛、黄疸等证.中药治疗胆石症一直具有较好的疗效.耳穴压豆是祖国医学中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可以运用到多种疾病的治疗,既可单独用,又可与其他疗法配合使用.经过2年临床观察,应用中药汤剂与耳穴压豆结合治疗胆石症,取得了比单纯应用中药更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文杰;龚丽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院前抢救成功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7岁,于1999年5月7日上午8:00突然上腹部疼痛约1min后自行缓解,8:22又感上腹部疼痛,辗转不安,出汗,有便意感,8:25同事发现送入门诊部急诊室,查心电图:ST1弓背向上抬高15mm,aVL抬高13mm,V5抬高10mm,V6抬高8mm,V7抬高6mm.诊断为急性高侧壁、后壁心肌梗死,立即给予吸氧,止痛、镇静,硝酸甘油,利多卡因等药物治疗,8:58,患者突然抽搐,面色青紫,呕吐继之呼吸心跳骤停,心电图示:直线.立即给予胸外心脏按压、吸痰,心电监护示室颤,即给200W*S非同步电除颤.9:00心跳呼吸恢复,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4次/min.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正常,于9:55给尿激酶150万U,稀释后静滴,30min滴完,病人心前区疼痛完全缓解,心率90次/min,律齐、血压14/9kPa,送医院监护病房,溶栓后30min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律齐,心率92次/min,ST1 7mm,aVL抬高6mm,V5抬高3mm,V6抬高3mm,V7抬高2mm,继续巩固治疗,至今病情稳定(随访4年).

    作者:韩强;孟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乙肝免疫复合物致肝性胸水1例报告

    1 病历摘要患者,女,38岁,因胆囊切除术后出现浆膜腔积液1个月于2002年10月21日入院.曾在外院输注白蛋白及对症处理,疗效欠佳.既往HBsAg、HBeAb、HBcAb皆阳性病史14年.入院拟诊: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浆膜腔积液待查.入院体检:神清,一般情况可,体温平,皮肤巩膜未见黄染,肝掌可疑,无蜘蛛痣,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左肺呼吸音清,右肺呼吸音低下,叩诊呈实音,心率86次/min,律齐,各瓣膜无病理性杂音,腹平软,右中上腹见6cm手术疤痕,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外周血象:RBC 2.32×1012/L,Hb 119g/L,WBC 4.05×109/L,淋巴细胞分类0.65,PLT 46×109/L;ALT 22U/L,AST 43U/L,TBA 34μmol/L,A/G 46/34;HBV-M同外院,HBV-DNA 4.62×107/ml;IgG 15.7g/L,IgA 2.21g/L,IgM 1.19g/L,C3 0.63g/L,C4 0.07g/L;肝纤维化指标:HA 493μg/ml,LN 152μg/L,IV.C 111μg/L,PⅢNP 14.4μg/L.胸片、B超和肺部CT均提示:右侧胸腔积液伴右下肺膨胀不全;腹腔积液.入院前后共3次胸腔穿刺,胸水常规生化:李凡他试验(+/-)~(+),有核细胞5000×106~6000×106/L,淋巴细胞为主,占65%~88%,总蛋白52g/L,ADA 14U/ml.胸水HBsAg(+).胸水细菌培养、结核杆菌培养和找脱落细胞均(-).考虑为肝性胸、腹腔积液,予保肝、利尿、泰莱肽联合苦参素抗病毒及支持、对症治疗.患者胸水不退.后发现血支原体抗体IgG(+),IgM(-),并行胸膜活检,电镜报告:电镜下胸膜组织内细胞成堆并连接成不规则的条带状;在细胞内能见到长的微绒毛样结构;细胞内充满着纤维结构(为中间纤维);细胞质内见较多支原体;

    作者:谢怡;黄玉仙;尹有宽;张清波;邬祥惠;翁心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成人分泌性中耳炎2例报告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临床症状多以听力下降和耳闷塞感为主,耳鸣一般不重.但有的分泌性中耳炎病人以耳鸣为主诉,特别是同时患有神经衰弱者,可能误诊为神经性耳鸣、耳聋.笔者近年来遇有7例,先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丁福刚;孙宁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肠系膜淋巴结核漏诊1例分析

    1 病历摘要患者,男,30岁,因右下腹疼痛间歇性发作1年加重伴高热寒战1天入院.PE:T 39.3℃,P 124次/min,R 22次/min,BP 120/75mmHg,热病容,一般情况可,肺心功能无异常,腹平软,肝脾未及,右下腹麦氏点及其周围有压痛,反跳痛,辅助检查:血Rt示:WBC 7.8×109/L,N 0.69,L 0.31,B超示右肾前方肿物.

    作者:牟向阳;李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妊娠剧吐并发Wernicke脑病1例

    妊娠剧吐可引起Wernicke脑病的发生,临床可因诊断及治疗不及时而引起严重后果.现将2000年收治的1例妊娠剧吐并发Wernicke脑病患者治疗经过介绍如下.

    作者:孙金豹;纪江海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医源性腹部遗留纱布的临床表现及预防处理

    剖腹术中,腹内医源性遗留异物给患者带来长期危害.本文就我院1990~2000年收治的4例作分析讨论.

    作者:丁福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脑梗塞致动眼神经麻痹1例

    1 病历摘要患者,男,62岁,2001年4月8日推车时突感眼前发黑,20min后恢复,但睁眼困难,复视、恶心、肢体活动不便,在当地卫生院用新斯的明治疗4天无效,于2001年4月12日来我院.有高血压病史10年.体检:体温 36℃,脉搏54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22/14kPa(1kPa=7.5mmHg),神清合作.肢体活动尚自如,膝腱反射减弱.Babinski征阳性.眼部检查:右眼视力4.6,左眼4.8.右上睑下垂,遮盖瞳孔,睁眼受限,眼球向上、下、内侧活动障碍,瞳孔圆形,直径4mm.左睑裂开大3cm,眼球向上、下、内侧活动受限,瞳孔圆形,直径3.5cm,双侧瞳孔对光反应迟钝.眼压:双侧均为2.12kPa.眼底:右眼视乳头色较淡,视网膜动脉呈银丝状;左眼视乳头边界清,色近正常,视网膜动脉细,反光强,动、静脉有交叉压迫症.

    作者:段淑芳;张义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西药治疗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600例临床分析

    我院自1986年6月~2002年6月对600例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的病人采用中西药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初步小结如下.

    作者:钟银鹏;黄山;罗建辉;程波;杨伟;宋朝理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消化性溃疡是内科的多发病、常见病,此病多数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自1995年起,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对2001年1月~2003年1月2年中治疗的典型148例溃疡患者的疗效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徐云珍;刘阿利;高维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鱼腥草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241例疗效观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常见疾病,多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以病毒引起为多见,约占80%以上.发热是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常见症状.我科自2001年1月~2002年12月应用鱼腥草注射液(正大青春宝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24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文政平;狄小燕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化脓性关节炎

    化脓性关节炎为关节内的化脓性细菌引起的感染,它对关节造成的危害极大,一旦治疗不及时,将会留下永久性残废[1].自1998年1月~2003年1月我们采用关节穿刺或关节闭式冲洗术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化脓性关节炎7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相明;游道锋;侯桂芳;赵月芸;郭焕胜;呼巧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我院自1995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病毒性心肌炎100例,在综合治疗基础上,40例应用生脉散加减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晓晖;张梦茹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4例临床观察

    慢性乙型肝炎由于病毒持续感染,免疫功能紊乱,致使病情迁延不愈,治疗非常困难.苦参素注射液是一种中药制剂,我科自2002年4月~2003年4月用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4例,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桂芹;宋英杰;樊泽琨;周淑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康莱特注射液配合介入治疗晚期肝癌疗效分析

    原发性肝癌预后极差,早期发现后手术切除仍为目前的首选方法,但相当部分的患者因各种原因,确诊时已失去手术时机,对于这些患者,主要采用各种综合治疗.我们采用动脉导管介入治疗前后应用康莱特注射液治疗不能手术的肝癌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育川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黄芪加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

    笔者自1998年3月~2001年7月以黄芪加清开灵注射液为主,综合治疗急性病毒性心肌炎37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柏涛;王毅;王建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灯盏花素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观察

    我院自1999年6月~2002年6月应用灯盏花素针治疗急性脑梗死50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轶;魏群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双黄平喘冲剂对组胺致喘豚鼠的作用

    目的探讨双黄平喘冲剂对组胺致喘豚鼠的作用.方法双黄平喘冲剂(SP)灌胃给药连续1周,1日2次,予2mg/ml组胺致喘豚鼠.结果双黄平喘冲剂(SP)能够明显抑制豚鼠哮喘反应,灌胃SP 20.0g/kg哮喘潜伏期延长157.2%,灌胃SP 10.0g/kg哮喘潜伏期延长126.7%.结论 SP能明显延长豚鼠哮喘潜伏期.

    作者:付刚;牛佳牧;张成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复方定喘口服液中麻黄碱的含量测定

    复方定喘口服液由麻黄、桂枝、甘草、干姜等药物组成,具止咳平喘、化痰的功效.麻黄为方中主药,盐酸麻黄碱为方中主要活性成份,本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为控制本品的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颜素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黄连素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我们应用黄连素治疗经电子结肠镜检查排除结肠器质性疾病的肠易激综合征(IBS)126例,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文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观察阿司匹林的解热作用在昼夜间差异的实验设计

    生物的昼夜节律现象是哺乳动物生物节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实验由于这种昼夜节律的存在而得出不同的结果.

    作者:那迪;宋岩;冯晶;薛蓉蓉;冯甲棣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SARS预防和临床管理的新建议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曾对我国和世界上30多个国家人民的健康和经济造成严重的损害,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SARS,笔者针对SARS的预防和临床管理提出如下建议.

    作者:徐汉友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新疆农一师十二团768名中学生性知识心理行为调查分析

    进入初中的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随着生理的变化,性发育不断成熟,就会萌发性意识,并对异性产生兴趣,两性之间交往日益增多,这种现象应是正常而又普遍的,这就需要正确的社会道德规范去树立健康的性观念,防止青少年因性好奇而走上歧途,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危害.

    作者:王进成;满文军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肺动脉高压治疗进展

    肺动脉高压(PAP)是指静息肺动脉平均压>25mmHg,或运动>30mmHg,正常肺动脉平均压13~17mmHg.长期PAP,可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导致右心室肥大,后发展为右心衰竭.临床上PAP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PAP是一少见疾病,病因不明,继发PAP较常见,常继发于胸廓及肺部疾病,心脏病,肺血管疾病等.现有的治疗药物许多在降低肺动脉压的同时可引起体循环血压下降,导致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和心功能更加恶化,反而对PAP的持续治疗不利.近年来,PAP治疗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外科肺移植,药物降低肺动脉高压,逆转肺血管的病理变化仍是目前研究重点之一.本文主要就其中西药治疗现状及进展作一简述.

    作者:江秋玉;田道法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糖尿病人餐后脂代谢紊乱的意义

    脂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的基础,糖尿病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病变与AS密切相关.近年来,人们认识到餐后高血糖对并发症的影响越来越清楚,而对餐后高血脂的临床意义重视不足.据此,在这里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李嘉萍;叶红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的CT诊断

    目的分析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CCF)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6例外伤性CCF病人的CT表现.结果 CT主要表现为:(1)海绵窦扩大;(2)眼上静脉扩张;(3)眼球突出.结论 CT平扫及增强诊断CCF具有快速、方便、特异性高等特点.颅脑平扫时注意比较双侧海绵窦大小及密度改变.

    作者:胡绍曦;卢新喜;阙松林;马小敏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特殊急救中超声诊断操作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在特殊急救中超声诊断的操作方法.方法 (1)检查者持超声探头的手下缘要与探头平面在一个水平面上.(2)检查者未持超声探头的手要扶着伤病员的身体.(3)检查者持超声探头的手与未持超声探头的手不在伤病员的同侧.(4)检查者立姿或蹲姿于伤病员的左侧或右侧并要紧靠伤病员.结果 (1)检查时间明显缩短.(2)超声图像明显稳定.(3)提高了在特殊急救中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论为在特殊急救中超声检查找到了新的方法,并提高了特殊急救中超声诊断水平,为伤病员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作者:王东;李玉友;刘子文;周增祥;李华斌;刘燕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输尿管结石的B超诊断分析

    本文报告经超声显像及X线检查拟诊断为输尿管结石70例,均经体外震波碎石排石证实诊断,本文就诊断方法及如何提高诊断率进行探讨.

    作者:徐红梅;董海珍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CV感染情况分析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地区,为了解慢性乙肝患者HCV的感染及其程度变化和HBV复制合成的影响,我们对136例慢性乙肝患者血清进行分析,检测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CV,并与乙肝病毒血清标志及血清中的ALT对比分析.

    作者:戎爱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怎样搞好免疫组化染色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开展,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有了进一步发展,人们对其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成功与否,除决定于试剂的质量及染色各环节的操作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标本取材、固定、切片等染色前准备工作.这些准备工作处理不当,在随后的染色过程中往往无法补救,可导致染色失败.

    作者:张有兵;杨喜民;刘建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清CO2测定结果的影响

    血清CO2是判断酸碱平衡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酶法试剂盒的逐步普及使用,酶法测定血清CO2越来越广泛,不少医院已列入肾功能或电解质的套测项目,酶法单试剂测定简便,但影响因素较多,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标本的放置时间对结果产生影响.为此,我们进行了如下试验.

    作者:倪昕;何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常见的ABO血型系统定型不符原因分析

    准确鉴定ABO血型是输血前重要的工作之一,这一项工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能否安全输血,而ABO正反定型不符是血型鉴定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笔者将在工作中遇到的几种常见的正反定型不符原因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刘建萍;陆淼;英俊贤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依法建院,让法制精神渗透到医疗工作中--医院聘用常年法律顾问的做法

    聘用常年法律顾问在我院已实践1年了,这期间医院在依法建院,依法管院方面受益匪浅.尤其是在改善医院内部环境,提升医院社会形象,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实力上,常年法律顾问发挥了较好的作用.特别在处理医疗纠纷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倪利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疥疮误诊20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疥疮误诊的原因,探讨防止误诊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03年8月诊治的200例疥疮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基层医院单位误诊182例,典型病例误诊168例,婴幼儿误诊10例,经性接触传染误诊59例.结论基层医务工作者缺乏皮肤病专业知识、患者症状不典型、未详细询问病史及认真查体、未做必要的辅助检查是导致误诊的主要原因.加强对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培训、详细询问病史及认真查体、做必要的辅助检查、注意鉴别诊断是避免疥疮误诊的主要措施.

    作者:唐承伟;李俊林;张莲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宫外孕误诊30例分析

    宫外孕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本病多数发病急,病情重,一般不难诊断.但在临床实践中,也可见到不少病例,由于各种原因而被误诊.本文选择我院1992~2002年宫外孕被误诊为其他疾病或其他疾病被误诊为宫外孕30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探讨误诊原因,吸取教训,提高诊断率.

    作者:司维霞;李群;肖红香 刊期: 2003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