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婴幼儿鼠伤寒沙门菌肠炎的临床特点及对抗生素的耐药监测。方法:对31例散发性鼠伤寒沙门菌肠炎的临床资料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1例中,2例因家属要求转院,2例好转自动出院,其余均治愈;药敏试验显示,对青霉素、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对泰能、头孢噻肟/克拉维酸、磷霉素敏感性较高。并发现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株17株,耐泰能株3例。结论:鼠伤寒沙门菌肠炎多见小于2岁的非母乳喂养儿,主要表现为解粘液便或血便,伴有发热等。目前,鼠伤寒沙门菌耐药严重,对常见的头孢三代抗生素耐药率高,选用抗生素时应参考药敏试验。
作者:黄应希;周飞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地屈孕酮和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36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观察组给予地屈孕酮,对照组给予黄体酮,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和孕激素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地屈孕酮治疗先兆流产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人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急剧的血流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持久的缺血、缺氧进而导致心肌发生坏死。临床常表现为胸骨后剧烈的疼痛、发热等不适,血清心肌坏死标志物升高及心电图出现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典型的胸痛超过30分钟,硝酸甘油无法缓解;典型的心电图变化,持续异常的Q 波或两个以上的导联出现 QS 波,持续24 h以上;血清学变化酶测定值或心肌蛋白标志物持续异常或先升高后降低[1]。如何在发病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对降低急性期死亡率有重要价值。我们对97例AMI患者采血检测肌红蛋白( MYO)及高敏肌钙蛋白( hs-TNT )含量并与同期健康体检者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华;林鹏;方先松;陈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混合痔术后切口注射布比卡因与亚甲蓝合剂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80例采用传统外剥内扎手术方法的混合痔患者,术后于切口及痔结扎线处注射布比卡因与亚甲蓝合剂。注射深度2 mm,每次约0.5 mL。观察1周内术后镇痛效果并记录。结果:除2例患者肌注颅痛定外,其余78例患者术后1周内均未用镇痛药物。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与布比卡因及亚甲蓝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布比卡因与亚甲蓝合剂镇痛方法简单,药物便宜、用量小、安全,且镇痛疗效显著,作用时间长,可用于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作者:李家发;何玉峰;王洪保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36例,随机分为2组,各68例,观察组应用三联疗法治疗,对照组应用二联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4周后的疗效及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以PPI为主的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作者:龚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分析本市健康育龄妇女高危型hPV感染情况。方法:2013年7~12月参加本市“免费两癌筛查”妇女共7852人次,对人群中农村户口、城镇户口、外来人口高危型hPV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接受筛查妇女总人数7852人次,高危型hPV阳性人数434人次(阳性率5.5%),其中农村户口4324人次,高危型hPV阳性人数261人次(阳性率6.0%);城镇户口3009人次,高危型hPV阳性人数137人次(阳性率4.6%);外来人口519人次,高危型hPV阳性人数36人次(阳性率6.9%)。结论:三组人群高危型hPV阳性人数,外来人口、农村户籍的比城镇户籍更高,应加强外来人口及农村户籍人口的宫颈防癌力度。在人群中以高危型hPV-DNA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手段,适用于大规模的筛查及细胞学技术人才缺乏地区。
作者:艾红云;罗建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改良超滤在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中的应用。方法:1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改良超滤组(80例)及常规超滤组(80例),分析160例患者接受心脏直视手术时体外循环中的临床资料。结果:体外循环结束当时抽血样查血气分析,改良超滤组:血红蛋白(hb)>11 g·L-1,乳酸(Lac)<2.0 mmol·L-1;常规超滤组:血红蛋白(hb)9 g·L-1,乳酸(Lac)3.3 mmol·L-1。结论:在体外循环中应用改良超滤技术,可以提高术后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降低乳酸水平,减少体外循环后发生炎症反应综合征。
作者:蔡隆仁;钟丰文;罗列;唐志洁;曾淦华;吉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鸡胆、鱼胆混合中毒引起的暴发性肝肾功能衰竭在临床上罕有报道。近我科收治并成功抢救了1例进食鸡胆、鱼胆中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MOF),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女,29岁,家庭主妇,因“乏力、纳差、恶心、呕吐11天,精神异常2天”于2013年8月25日13:00急诊入院。
作者:万丽春;孟新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股方肌骨瓣和缝匠肌半骨瓣植入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后骨不连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疗效。方法:采用带股方肌骨瓣和缝匠肌半骨瓣植入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后骨不连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2例,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10例骨不连患者术后骨折均愈合,未发生股骨头坏死;22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中17例术后效果明显,复查X片示股骨头坏死塌陷停止,患者患髋功能接近健侧,无明显疼痛不适及活动受限。余5例发生股骨头坏死或加重而采取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结论:此项技术较为经济,手术创伤小,且保留了自体股骨头,为日后髋关节置换保留了较多自体骨质,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杨福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河源地区围产期出生缺陷的临床现状。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2年孕满28周至生后一周所有的出生缺陷情况,分析其发病现状并寻找合适的防治策略。结果:本地区2010~2012年出生缺陷平均发生率11.11‰,发生率居前5位的为水肿胎2.22‰、先心0.88‰、多指0.82‰、脑积水0.80‰、唇腭裂0.75‰。结论:目前本市出生缺陷仍然偏高,干预措施不足,降低围产儿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任务重,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是预防出生缺陷的有效途径。
作者:张余凤;钟玉旋;杨心琼;欧四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注射液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对血压影响的疗效。方法:4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胎儿娩出断脐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舌下含服卡孕栓1 mg,实验组:胎儿娩出断脐后子宫切口上缘注射缩宫素20 U,子宫切口下缘注射益母草注射液2 mL,12 h后臀部肌内注射益母草2 mL。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方法无升高血压及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明显升高血压且有恶心呕吐腹泻及寒战高热不良反应。两组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无明显差异。结论:益母草注射液联合缩宫素注射液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好且对血压无明显影响,安全、无不良反应、价格便宜,值得临床推广,特别适合基层医院。
作者:蓝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对乳腺癌患者诊疗行为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43例接受传统治疗模式的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未入径组),52例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的乳腺癌患者为研究组(入径组),对比两组的平均住院总费用、平均住院药品费用、平均住院日、药占比。结果:研究组平均住院总费用为13820.6元,少于对照组14889.8元(t=3.88,P<0.01);研究组平均住院药品费用为3703.5元,少于对照组5225.5元(t=8.70,P<0.01);研究组平均住院日为12.6天,低于对照组14.2天(t=4.47,P<0.01);研究组药占比为26.8%,低于对照组35.1%(t=13.91,P<0.01)。结论:临床路径应用到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后,对降低住院费用、缩短住院时间、节约医疗成本、规范诊疗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可获得较好的实施效果。
作者:张凯清;黄文祯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安宝(盐酸利托君)注射剂及片剂用于预防先兆早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先兆早产孕妇100例,分为安宝组( n=50)和硫酸镁组( n=50),观察安宝和硫酸镁在防治早产方面的差异性。结果:安宝防治早产成功率比硫酸镁增加,起效快,延长孕期,减少住院天数,增加了新生儿出生体重,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结论:及早对先兆早产的孕妇采用安宝进行治疗可以改善胎盘血液循环,改善宫内供氧环境,利于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提高新生儿成熟度及存活率,改善新生儿预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作者:钟玉旋;蓝彩旋;邱海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贮存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择期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自体输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86例骨科择期手术患者采用术前采血400 mL,在术中或术后回输,对采血前后及输血后各项血液指标进行分析。结果:选择贮存式自体输血的骨科择期手术患者在采血时仅有1例出现轻度头昏,休息片刻即缓解。在血液回输时,无寒战、发热、过敏等输血不良反应,各项指标采血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贮存式自体输血科学安全有效,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输血方法之一。
作者:刘小华;刘文俊;张子晖;李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经皮椎体成型术( PVP)治疗老年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疗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46例老年患者,做好充分术前准备后,采用PVP技术治疗,观察其效果。结果:本组PVP穿刺注射成功率100%,患者术后24~48 h腰痛明显缓解即可下床活动,无因骨水泥椎体外泄露造成神经压迫症状。随访3~15个月,平均7.5个月,40例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2例疼痛无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总有效率为95.65%。结论:应用PVP技术治疗老年胸腰椎体压缩性骨折,能缓解腰背痛迅速,可提早离床活动,提高患者受伤后的生活质量,并且可以有效增加压缩椎体的厚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陈小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加醒脾养儿颗粒在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58例确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加醒脾养儿颗粒;对照组使用常规剂量抗炎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显效46例(58.2%),有效28例(35.4%),无效5例(6.3%)。对照组显效51例(64.5%),有效24例(30.3%),无效4例(5.0%),二组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猴头菌提取物颗粒加醒脾养儿颗粒在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中疗效满意,且比较安全。
作者:谢代彬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例泌尿系结石并发尿路念珠菌感染患者抗感染治疗过程的病例分析,介绍临床药师参与协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的过程和体会。结果:临床药师积极查阅指南及相关文献,参与制定治疗方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药物治疗水平。结论:临床药师积极参与药物治疗,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李棠;陈芳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女性,58岁。入院前5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排全程肉眼血尿2次,量中,无血块混杂,无腰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痛腹胀,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等。就诊当地医院,门诊查B超:“泌尿系未见明显异常”,后肉眼血尿自行消失,未进一步诊治。5个月来偶有少量肉眼血尿,无腰痛,无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饮水后血尿症状缓解,未予重视,仍未进一步诊治。10天前再次出现排全程肉眼血尿,量多,混杂较多血块,无腰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排尿困难,无面色苍白等。于当地医院止血等对症治疗后,肉眼血尿症状缓解;为进一步诊治而就诊,彩超示:“膀胱右前壁实质性占位考虑恶性肿瘤”;CT示:“膀胱及其上方囊实性占位,考虑脐尿管囊肿并恶性肿瘤可能”(图1-2);膀胱镜检查:“膀胱巨大占位”,膀胱镜活检病理示腺癌,分化Ⅱ-Ⅲ级。遂拟“脐尿管癌”收住院,行膀胱切除术。
作者:张文书;张望望;杨庆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手术后联合中药灌肠及盆腔理疗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盆腔粘连分离,输卵管伞端成形或输卵管伞端造口术,疏通输卵管,恢复盆腔正常解剖术后,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中药灌肠及体外短波治疗仪理疗,观察术后一年内两组患者的妊娠情况。结果:术后一年内,观察组妊娠率43.75%,对照组妊娠率21.88%。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进行腹腔镜下盆腔粘连分离、恢复盆腔正常手术后,联合中药灌肠及盆腔理疗法,可提高不孕患者的妊娠率。
作者:张玉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的安全性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需行剖宫产术的妊高征患者分别实施腰硬联合麻醉( CSEA)和硬膜外麻醉( EA),术中分别记录麻醉效果、起效时间、注射局麻药至胎儿娩出时间( ID-D)、使用麻黄碱人数、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CSEA组起效时间与注射局麻药至胎儿娩出时间( ID-D)明显短于EA组,麻醉效果也优于EA组,使用麻黄碱人数多于EA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麻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对母婴健康影响小,用于妊高征患者剖宫产术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柯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自制引流管在腹部切口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3例腹部切口感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41)。对照组给予乳酸依沙吖啶溶液纱条引流至切口愈合或换药至肉芽生长新鲜后行二期缝合;治疗组给予自制引流管引流。结果:治疗7天后,治疗组疗效为(2.6±0.3)分,对照组为(1.8±0.9)分,经比较,P﹤0.05,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模拟视觉评估、治愈时间、平均换药次、切口瘢痕宽度及换药费用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自制引流管引流治疗腹部切口感染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为有效降低跟骨牵引患者足部压疮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舒适度,特设计制作了一款用于跟骨牵引患者足部,集保暖和防压疮作用于一体美观、穿脱方便的足套,达到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舒适度和满意度,方便护理人员护理目的。
作者:钟惠琴;宋志美;罗金莲;钟义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并分析家庭单位下高血压前期社区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2年6月社区内舒张压在80~90 mmhg、收缩压在120~130 mmhg范围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共40例。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对于高血压前期患者定期组织管理培训课程,制定好饮食与运动指导方案,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及时了解患者饮食、运动情况,根据患者与家属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类健康问题进行指导,统计干预前后患者生化指标变化情况、不良生活方式变化情况以及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本研究入组的40例患者与54例家属都顺利的完成随访。结果显示,社区护理干预后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降低,运动次数与运动时间得到有效的提升,干预后患者不良生活方式也得到有效的改善,患者与家属对于高血压知晓情况也显著优于护理干预前,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家庭单位下的高血压前期社区护理模式成效显著,值得在社区中进行进一步的推广和使用。同时,为了强化教育效果,社区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与责任意识,掌握沟通的技巧,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发挥出社区服务中心的作用。
作者:蓝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CRBSI)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选取158例重症监护病房内行中心静脉置管的患者随机分为运用改良型方法进行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观察组),及采用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护理(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1.9%,较对照组11.3%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和传统的中心静脉置管临床护理方法比较,改良型护理方法能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聂亮;谢艳梅;幸莉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为了更好配合示范病区的开展,进一步提升儿科病区的护理质量。方法:根据儿科患者病情观察的项目、常规治疗、健康教育等主要内容制成儿科护理巡视记录单,挂置患者床头,全面及时地记录各项护理,保证了护理巡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结果:护理满意度从设施前的87.5%升至93.4%,护理质量考核分由实施前的90.30分升至98.3分。结论:儿科护理巡视单的使用细化了护理工作、方便了病情观察、提升了护理满意度和护理质量。
作者:段美华;王香香;刘红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 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在救治重型闭合性腹部外伤合并腹膜后血肿中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普通外科收治的21例严重闭合性腹部损伤合并腹膜后血肿患者的DCS治疗和护理干预。结果:21例患者行DCS原则救治和护理干预后,死亡5例,病死率23.8%。结论:对于采取DCS原则救治的重型闭合性腹部外伤合并腹膜后血肿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应用合理的护理策略,能为患者行确定性手术赢得好时机,降少了死亡率,提高了生存率。
作者:骆方芳;李立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阳性强化护理方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衰退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采用阳性强化方式进行护理,整个过程中强调个人与集体训练相结合,同时进行健康、心理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了3个月的阳性强化护理后,患者在责任心、技能、计划性以及参加社会活动方面有着明显的提高,与对照组差异明显( P﹤0.05)。结论:利用阳性强化方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护理,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患者的社会生存能力,提高生活的质量。
作者:杨柳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炉甘石用于水疱大疱性皮肤病治疗与护理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水疱大疱性皮肤病用炉甘石治疗与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54.76%,治疗时间一般10~12天。观察组总有效率100%,治疗时间一般4~5天。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炉甘石用于水疱大疱性皮肤病治疗效果明显,经济方便,操作简单,无不良反应,安全,疗效短,愈合后不留疤痕,保护了皮肤的完整性,发挥了皮肤的正常生理功能,减少了皮肤破烂的发生,有效的预防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叶水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社区整体护理对促进产妇产后心理健康的有效性及可行性。方法:80例产后访视中发现有产后心理疾病的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健康护理,观察组除一般健康护理外,结合社区卫生服务项目的要求,对产后访视进行全方位整体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和康复指导等内容。分析两组患者SDS、SAS评分。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方位整体护理能够有效改善产妇产后心理健康问题,患者易于接受、易学易用,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梅娟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流产后关爱( PAC)服务在流产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200例人工流产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则按常规处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PAC服务措施的干预,宣传保健知识,并分别于术后1~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掌握患者的避孕、月经、重复流产等情况。结果:观察组避孕知识和流产后保健知识掌握优良率均高于对照组,重复流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AC对女性流产后有效避孕干预效果明显,为女性生殖健康和身心健康做好保障。
作者:黄小青;吴闽君;张六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的影响,并分析护理干预后效果。方法:以218例首次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且符合CCMD-III诊断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9例。对照组采取氯氮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体重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体重指数均高于入院时体重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体重有一定的影响,采取护理干预后,能有效缓解体重增加情况。
作者:叶秀青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甘露醇对急性颅内高压征危重患儿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 TCD)监测25例急性颅内高压征危重患儿,使用甘露醇前、后大脑中动脉频谱形态和血流速度变化。结果:23例急性颅内高压患儿注射甘露醇0.5 h后收缩期峰流速( Vp)、舒张期末血流速度( Vd)、平均血流速度( Vm)均增加,搏动指数(PI)降低(P﹤0.05),20例TCD频谱改变呈高阻力型,2例注射甘露醇前后均无脑血流信号。结论:急性颅内高压患儿使用甘露醇治疗可改善脑血流灌注,但对于TCD频谱变化明显异常、舒张期血流消失或反向血流的患儿甘露醇疗效不佳,预后差。
作者:罗开源;王华彬;钟小明;罗娟娟;王长浦;廖红群;赖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相关性,以求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化依据,从而指导临床高血压病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对121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血清β2-MG检测,并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标准对每位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血清β2-MG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肝火亢盛型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血压病阴阳两虚型血清β2-MG与阴虚阳亢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的进一步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均值比较为:阴阳两虚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肝火亢盛型。结论:①高血压病痰湿壅盛型、阴虚阳亢型和阴阳两虚型的血清β2-MG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且具有一定相关性;肝火亢盛型的血清β2-MG则不具相关性。②阴阳两虚型的血清β2-MG在各中医证型中升高的程度大,可以将血清β2-MG作为高血压病阴阳两虚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作者:尹宝;陈涛;韩立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牵正止痛汤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瘀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52例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片,治疗组口服牵正止痛汤。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三叉神经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8.5%,对照组为84.6%,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两组临床疗效相当;两组安全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表明治疗组安全性优于对照组。结果: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牵正止痛汤治疗安全有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映辰;程齐来;贺新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稳定期行运动平板试验的安全性,探讨运动平板试验对确定冠脉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的意义。方法:对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常规抗栓治疗后,2~4周后行运动平板试验,初步判断罪犯血管及狭窄严重程度。所有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术,评价血管病变,并与运动平板试验结果相比较。结果:行运动平板试验过程中,1例患者出现室速发作,2例患者检查后出现反复胸痛发作,其余患者均安全完成检查。阳性者78例,阴性者12例。阳性患者中,出现ST 段抬高者6例,ST段压低者72例,其中Ⅱ、Ⅲ、avF导联压低者28例,Ⅱ、Ⅲ、avF、V5、V6导联压低者18例,Ⅱ、Ⅲ、avF、V4、V5、V6压低者6例,V1~V4导联压低者12例,V1~V5导联压低者3例,V1~V6导联压低者5例。行冠脉造影术对比,12例阴性患者中仅2例造影阳性。78例运动试验阳性患者,有51例患者造影阳性。其中21例阴性者均为Ⅱ、Ⅲ、avF导联或合并V5,V6导联压低者。前壁导联ST段改变多为前降支病变,而下壁导联改变多为右冠状动脉或回旋支病变。高侧壁导联ST段改变者多为回旋支病变。avR导联ST段抬高者多为左主干或三支病变。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治疗后行运动平板试验是安全可行的。通过运动平板试验可以初步判断罪犯血管的部位及严重程度。
作者:廖祥中;陈朝晖;谢东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 APC)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Barrett食管( B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Barrett食管患者进行镜下APC治疗,术后予埃索美拉唑维持12个月,分别于3、6、12个月各进行一次内镜随访,对其疗程、疗效、并发症进行评估。结果:30例均完成治疗,其中26例仅需1次APC治疗。随访12个月发现29例(96.67%)Barrett食管成功消除,1例复发。未出现出血、穿孔及狭窄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BE安全有效。
作者:黄海辉;张小敏;李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经B超、造影或宫腔镜检查诊断为黏膜下肌瘤,而行宫腔镜下子宫肌瘤电切术,术后放置曼月乐42例,根据术后月经改善情况、是否有肌瘤复发、剩余肌瘤有无增长、是否再次手术等将疗效分为满意和不满意,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应用宫腔镜手术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术后满意度为95.24%,其中0型、Ⅰ型术后满意度100%,Ⅱ型子宫肌瘤术后满意度66.67%。结论:宫腔镜手术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有效、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龙礼华;唐丽霞;郭壮志;邹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 TCD)动态评价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通过TCD检查60例首次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根据患者是否规律服用阿托伐他汀分为服药组和非服药组各30例,发病3个月后再次随访TCD。结果:发现服药组患者发病3个月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均较发病1周内有上升(P﹤0.05),搏动指数(PI)较发病1周内有下降(P﹤0.05)。非服药组患者发病3个月后双侧MCA 的PI、血流速度均较发病1周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善有一定的作用。
作者:陈朝晖;廖祥中;谢东明;赖丽萍;余海;刘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在判断窒息新生儿早期肾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NICU住院的窒息足月新生儿60例为研究组,其中轻度窒息30例,重度窒息30例。随机选择同期本院产科出生的无窒息及无产伤的正常足月新生儿30例。分别检测两组患儿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mAlb/Cr)。结果:重度窒息组尿mAlb/Cr异常率为73.33%(22/30),轻度窒息组尿mAlb/Cr异常率为26.67%(8/30)(P﹤0.05);重度窒息组尿mAlb/Cr为(3.26±1.16)mg·mmol-1,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2.17±1.02)mg ·mmol-1和对照组的(0.98±0.84)mg·mmol-1(P﹤0.05);轻度窒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与新生儿窒息程度和肾损害密切相关,是窒息新生儿早期肾损害监测的灵敏、有效的指标。
作者:张俊;杨嘉琛;朱绪亮;程卡米;李海珍;陈莉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国产陶瓷托槽的粘结性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将60颗上颌前磨牙包埋后随机分成6组,分别用光固化复合树脂粘结剂、化学固化复合树脂粘结剂粘结国产陶瓷托槽、进口陶瓷托槽、国产金属托槽,用Instron万能材料力学实验机测试其抗剪切强度,同时计算牙面粘结剂的残留指数( Adhesive Remnant Index, ARI),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国产陶瓷托槽与进口陶瓷托槽、国产金属托槽之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统计结果显示2种粘结剂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ARI指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陶瓷托槽的抗剪切强度明显低于进口陶瓷托槽和国产金属托槽;国产陶瓷托槽无论与光固化复合树脂粘结剂还是化学固化复合树脂粘结剂联合使用,都能满足临床需要;所有组别中,粘结破坏多位于托槽与粘结剂界面。
作者:张秋芳;李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帝视内窥镜用于高血压患者气管内插管时的观察与比较。方法:选择择期手术合并高血压患者40例,年龄40~72岁,ASAⅡ~Ⅲ级,其中原发性高血压38例,继发性高血压2例。高血压程度介于109.5/180~100/120 mmhg,平均170/105 mmhg。随机分为帝视内窥镜组(Ⅰ组)和普通喉镜组(Ⅱ组)。记录患者麻醉诱导前(T1)、麻醉诱导后(T2)、插管成功(T3)及插管后1 min(T4)的hR、MAP、BP,心率与收缩压乘积(RPP)。结果:Ⅰ组诱导后的BP与诱导前比明显下降,hR轻度上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插管即刻的BP、hR轻度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Ⅱ组于诱导后的BP及hR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于插管即刻、插管后1 min的BP及hR均高于Ⅰ组的同期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帝视内窥镜、普通喉镜气管插管对血流动力学均有影响,帝视内窥镜在高血压患者气管插管时对血压、心率的影响较轻,不会引起血压、心率的剧烈波动。
作者:袁磊;温小平;王成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出现顽固性低心排量综合征( LOCS)的治疗方法及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辅助的疗效分析。方法:本组28例瓣膜置换术后LOCS患者在药物纠治无效时均使用IABP辅助,并对辅助前后的循环指标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同时观察应用IABP的相关并发症及预后等情况。结果:28例患者使用IABP后循环指标均改善,血管活性药物使用量减少,使用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11例(39.28%)患者IABP辅助后期心功能仍无法恢复,低心排致多器官功能障碍死亡。17例存活患者应用IABP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其中5例行气管切开。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量综合征患者应用IABP辅助,可减少心脏负荷,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有助于心脏收缩功能恢复,改善重要脏器循环,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IABP是成功救治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低心排量综合征患者的重要手段。
作者:熊健宪;李文通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五加生化胶囊联合催产素用于药物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自愿要求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随机分成观察组(350例)和对照组(342)例。观察组常规服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并于服用第3天米索前列醇前0.5 h加服五加生化胶囊(6粒·次-1,Bid)5天。B超确诊绒毛排出后连续3天肌注催产素(10 u·次-1,每天2次)。对照组仅服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高,流产后出血量、出血时间及月经复潮时间优于对照组( P﹤0.05,或P﹤0.01)。结论:五加生化胶囊联合催产素可减少药物流产后出血量多、出血时间长,提高完全流产率,缩短了流产后月经复潮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邓晓燕;杨晓凌;麦健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和复方异丙托溴胺雾化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感染后咳嗽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和复方异丙托溴胺溶液联合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对照组口服孟鲁司特咀嚼片,分别于治疗第5、14 d进行随访,根据咳嗽症状积分表进行评分,观察两组治疗后评分的改善率。结果:治疗后第5天,观察组评分(2.25±0.7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76±0.8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39,P﹤0.01);第14天,观察组评分(1.67±0.32)分虽较对照组(1.81±0.41)分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7,P>0.05)。治疗前后2组症状改善率(67.95±11.23)%、(64.30±10.67)%接近。结论: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复方异丙托溴胺联合孟鲁司特在改善小儿感染后咳嗽的症状方面有明显疗效。
作者:曾令礼;陈良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全程联合应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hbsAg)携带者母亲所生的婴儿(以下指高危人群)阻断乙肝病毒( hBV)母婴传播,提高高危人群免疫效果。方法:181例hBsAg携带者母亲分娩的婴儿,根据自愿接种的原则分成两组。观察组出生后4h内婴儿大腿前部外侧肌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100 IU,并分别于出生后24 h内、1个月和6个月三角肌肌注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对照组于出生后24 h内、1个月、6个月分别三角肌肌注重组乙肝疫苗(酵母)10μg。婴儿7月龄时检测hBsAg。结果:观察组血清hBsAg阳性率为4.63%,明显低于单独使用乙肝疫苗的对照组17.81%。结论:采用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全程联合应用,对阻断hBsAg携带者母亲分娩的婴儿hBV母婴传播,提高高危人群免疫效果明显。
作者:张爱玉;詹宝游;陈伟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血清中S100β及NSE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4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常规治疗组及丹参酮组,每组20例。常规治疗组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采用治疗指南方法进行规范治疗。丹参酮组为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另选取同期收治的黄疸和新生儿肺炎患儿1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分析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在经治疗后的第1、4、7天取患儿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S100β及NSE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其他2组患儿S100β及NSE的水平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丹参酮组与常规治疗组患儿S100β及NSE水平均降低。治疗第1天(即开始用药第1天抽血查血清S100β及NSE含量)丹参酮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治疗第4、7天血清S100β及NSE含量,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 P﹤0.05)。2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可做进一步临床推广。
作者:刘光慧;龚俊飞;陈祥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左侧气胸患者心电图改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X线胸片证实为左侧气胸患者的心电图改变。结果:窦性心动过速15例(34.9%),V5、V6导联QRS波群低电压35例(81.4%),顺时针转位34例(79.1%)。结论:左侧气胸心电图有特征性改变,对气胸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有助于临床医师进行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黄丽嫦;谢再汉;舒予静;李飞;贺晓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在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巩固治疗的疗效进行了临床研究。方法:选择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给予GnRh-a巩固治疗4个月,对照组不予特殊处理,观察两组的临床缓解率、受孕率及复发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缓解率更高,复发率更低,受孕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子宫内膜囊肿术后给予GnRh-a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缓解率、提高受孕率、降低复发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林晓桃;陈建英;陈建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高血压并高脂血症的患者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两种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4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5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27例。其中对照组单纯进行降压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调脂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6.30%(26例),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55.56%(1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舒张压、收缩压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者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两组比较血脂改善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高血压并高脂血症患者实施苯磺酸氨氯地平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用药比单纯降压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蓝希堂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合并动脉瘤治疗策略、治疗方法。方法: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确诊出血的10例患者,根据AVM血流动力学及动脉瘤特点,取不同栓塞策略,先栓塞动脉瘤后栓塞动静脉畸形。结果:畸形团内型5例,用Onyx胶、弹簧圈栓塞,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与供血动脉相关型4例,与畸形团无关型1例,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再Onyx胶栓塞畸形血管。复查DSA,动脉瘤全部栓塞,AVM完全消失5例,3例栓塞80%,2例栓塞60%~80%,1例术后出现病变对例肢体轻度偏瘫。后期再次栓塞畸形血管团2例,行开颅切除畸形血管团1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例。结论: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畸形团供血动脉瘤优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畸形团内动脉瘤则以闭塞该部血流为主,如技术条件允许也尽量先栓塞带瘤血管巢。
作者:张柏林;张震宇;黄锦庆;蒋秋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脑电图( EEG)在小儿脑损伤综合征( BD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以67例脑损伤综合征患儿为观察组,35例非脑损伤综合征患儿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NSE检测及脑电图检查,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脑损伤综合征患儿NSE升高明显,脑电图异常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05)。结论:NSE、EEG对脑损伤综合征早期诊断有一定意义,可用作诊断指标之一。
作者:刘耀宗;邱建武;蒋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分析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99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分为雷贝拉唑治疗组(观察组)101例,奥美拉唑治疗组(对照组)98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等症状的缓解和消失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腹痛消失时间无统计学意义(t=0.47,P=0.656)。治疗第一天观察组腹痛消失为17.17%,对照组为14.43%,无统计学意义(χ2=0.276,P=0.599)。两组治疗后24 h腹痛缓解和白天腹痛缓解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P﹤0.01),而夜间腹痛缓解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腹胀、反酸和嗳气症状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且雷贝拉唑治疗的短期疗效更为理想。
作者:谢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马铃薯联合田七粉外敷治疗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的效果。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发生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72例,均分为二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试验组采用切片马铃薯贴覆联合田七粉外敷。对比两组疗效、血肿消退、局部硬结及血流量情况。结果:试验组(100%)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86.11%)。试验组血肿消退快速,未出现局部硬结,血流量多在200~300 mL·min-1内。两组疗效及各指标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P均﹤0.05)。结论:马铃薯联合田七粉外敷后血肿消散部位效果好,有利于保护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通道,使血液透析够正常进行;内瘘血肿吸收快,疼痛时间缩短,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吴细英;沈朝莲;黄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与传统开放气管切开术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 ICU)56例行气管切开患者,其中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 PDT)组30例,传统开放气管切开术( OT)组26例。对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术后切口感染、术后出血、皮下气肿进行比较并分析。结果:PDT组比OT组的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切口感染率低、术后出血发生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下气肿的发生率PDT组较OT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操作简便、快捷、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且轻等特点,是一种安全性、简易度和效价比优于传统开放气管切开术的微创气管切开术。
作者:徐小强;罗琼湘;李焕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鸡蛋蛋黄的特殊口感和良好的乳化性使它成为许多食品的重要组成成分。随着食品科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蛋黄的化学成分和生物学功能正在进一步完善,低胆固醇蛋黄制品正在开发。同时,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来自鸡蛋卵黄的蛋黄油发挥着清热解毒消肿、滋阴养血润燥、敛疮生肌长肉之功效。
作者:熊丝丝;龚千锋;宁希鲜;李于益;刘健;应亚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冠心病( 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AD)在世界范围内呈现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长的趋势,并有年轻化发展趋势,其并发症多,死亡率高[1]。目前冠心病检查手段包括心电图、常规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心肌声学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脏磁共振检查,冠状动脉多层 CT 血管造影等,其中常规超声心动图以操作简便、无放射性、价格低廉、可重复性高等优势应用为广泛,其中 M型超声心动图的 Teichholz 法及二维超声双平面Simspon’法在形态正常的左心室的容积及射血分数的评估中非常普遍,但是当左心室发生形变、扩大、甚至室壁瘤(如冠心病心肌梗死时),左心室失去原有的椭圆体时,这两种方法评价左心室的容积及射血分数的价值明显下降[2]。由于M型超声心动图的Teichholz法及二维超声双平面Simspon ’法是基于左心室的形态假设前提下制定[3],即假设左心室为标准长椭圆体,其长轴:短轴等于2:1。因此冠心病左心室功能信息的评估迫切需要寻找其它无损伤性、准确的方法。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RT-3DE)与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是近年来在超声领域中研究心肌运动与心室功能的新技术,本文对RT-3 DE及2 D-STI的成像原理、评价冠心病的心功能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盛燕玲;叶军;游宇光;陈卫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肥胖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通过对肥胖发生的生理、遗传及心理等方面的机制进行综述,分析当前影响肥胖发生的社会、遗传、饮食及缺乏运动等因素,旨在为引起人们对肥胖的重视与预防。
作者:葛雪珍;何珏;孙文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胱硫醚-γ-裂解酶( cystathionine-γ-lyase,CSE)在过敏性休克小鼠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通过注射卵蛋白( OVA)制作小鼠过敏性休克模型。将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4组,即:PBS对照组、OVA模型组、OVA模型﹢炔丙基甘氨酸( PPG)组、OVA模型﹢硫氢化钠( NahS)组。各组小鼠致敏第3周诱发过敏性休克致死,未死亡小鼠1 h后颈椎脱臼处死动物。分别于死亡后即时(T1)、死亡后冷冻2 d(T2)和冷冻7 d(T3)三个时间点取心肌组织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心肌组织CSE蛋白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小鼠心肌组织中CSE呈弱阳性表达,OVA诱导的过敏性休克模型心肌组织中CSE呈阳性表达。给予外源性NahS后CSE在心肌组织中表达增强,而给予h2 S抑制剂PPG后,CSE在心肌组织中表达减弱较为明显。各组小鼠心肌组织在T1、T2、T3三个时间点CSE的表达变化不明显。结论:过敏性休克小鼠心肌细胞中CSE的表达增强,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查心肌组织中CSE的表达可为过敏性休克死亡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形态学参考指标。
作者:肖海;刘瑞珍;赵真涵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1( MMP-1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3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30例甲状腺良性肿物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其MMP-11抗体浓度。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血清MMP-11抗体浓度均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血清MMP-11表达水平较良性病变和健康体检者显著升高,因此,血清MMP-11检测可用于术前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诊断存在实际的临床参考价值。
作者:金日群;黄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谷氨酸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谷氨酸诱导PC12细胞损伤模型,加入不同浓度3′-大豆苷元磺酸钠处理,采用MTT法检测PC12细胞活力(细胞成活率),测定乳酸脱氢酶活性及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结果:3′-大豆苷元磺酸钠能提高谷氨酸损伤后PC12细胞的存活率;抑制谷氨酸损伤后导致的乳酸脱氢酶活性变化;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并降低丙二醛含量。结论:3′-大豆苷元磺酸钠对谷氨酸引起的PC12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瑞珍;郭春钰;曾靖;黎晓;黄志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乌药的红外指纹图谱。方法:借助红外光谱的指纹特性,以11种乌药样品红外指纹图谱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为指标,计算了样品相对于该标准品的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并按照共有峰率、变异峰率的大小建立了不同的序列。结果:广东、赣州和福建的乌药样品红外图谱比较吻合,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广东、赣州、福建乌药样品的红外指纹图谱(400~4000 cm-1)共有峰率均大于90%。结论:多维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双指标序列分析法可以对不同产地乌药具有准确、精细且非常直观的鉴别能力,该方法可以准确地区别不同产地的乌药。
作者:钟秋明;刘冰晶;曾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对Aβ诱导的人胚胎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人胚胎大脑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后,以 hTERT重组腺病毒转染神经元,用Aβ25-35诱导神经元的凋亡,72 h后用MTT检测各组细胞数量和活力,并计算其保护率。结果:hTERT重组腺病毒转染后72 h进行Aβ干预,此时hTERT对神经元的保护力为29.8%,活细胞的数量及细胞活力(0.310±0.033)明显高于非转染组(0.237±0.081),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β干预后的神经元,其活力明显下降,而hTERT重组腺病毒转染可以促进神经元存活,对Aβ干预的人胚胎大脑皮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吴灵芝;李水彬;程刚卫;汪华侨;孔令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隆胸术( breast implants,BI)后高频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特点,分析乳腺的结构变化与预后评估。方法:运用PhILIPS-IU22,PhILIPS-hD15等高频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曾行隆乳术的女性乳腺37例,其中,奥美拉定注射隆胸术20例,硅胶植入12例,自体脂肪移植隆胸5例,呈放射状多切面,多角度扫查乳腺与腋下,采集多帧图像,询问相关手术史、临床不适症状与体征,综合分析评估,并追踪观察数年。结果:不同的假体材料和植入方式声像图特点迥异。(1)奥美定注射隆胸术:假体呈液态,弥散于皮下脂肪层、腺体内、腺体后、肌层,甚至乳腺外缘及腋下,分布不规则,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回声浑浊,边界尚清,部分内部见丰富的血流。双乳变形,疼痛,1例合并尿毒症,19例均行手术清除,术后随访,乳腺内及肌层仍有部分异物残留,病理显示:大量变性的异物、吞噬细胞和肉芽组织。(2)硅胶植入术:假体位于腺体后方或胸大肌后方,有包膜,内部回声透亮。双乳坚挺,层次清晰,腺体与皮下脂肪结构完整。随访数年,假体形态位置无明显改变。(3)自体脂肪移植隆胸术:皮下及腺体后脂肪较厚,腺体较薄,脂肪内散在3~4个直径约5~8 mm的类圆形高回声团,未见明显血流。随访数年,硬结(高回声团)形态大小改变不明显。结论:无论何种隆乳术均为异物植入,对机体都有一定的侵害,高频与彩色多普勒超声以其分辨力高,图像清晰,操作灵活,无辐射,可以多切面多角度大范围地探查方式,对假体植入后的乳腺结构的变化与病理改变作出及时有效的评估,为假体的清除与保留提供依据。
作者:段临涛;杨志杰;王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64排CTA在下肢闭合性血管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下肢闭合性血管损伤患者的急诊CTA资料,经二维及三维后处理总结血管损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3例动脉断裂,断端血栓形成;3例血栓形成致动脉闭塞,其中1例出现动静脉瘘;动脉狭窄2例,均为软组织肿胀压迫,其中1例合并假性动脉瘤。CTA表现与术中一致。结论:64排CTA能及时有效地显示下肢血管损伤的程度,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准确的影像学依据。
作者:谢春;邱兴庭;郭少华;许红雨;吴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CT增强扫描对同例病例诊断的各种优劣势。为临床选择检查项目时提供佐证。方法:我院72例肝肿瘤病例,对其超声造影检查,经肘静脉弹丸式注射造影剂SonoVue(声诺维)2.4 mL,观察记录病灶大小、形状、血流分布及分析超声造影各时相特征后,再进行CT增强扫描,各自做出诊断后与病理检查结果核对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与病理结果相比较,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86.1%,CT增强扫描诊断符合率87.5%,超声造影与CT增强在诊断准确率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造影及CT增强扫描对肝肿瘤病变的显示都有特异性的表现,但二者在诊断准确率上无统计学意义。对于临床检查项目的选择,超声造影优于CT增强。
作者:李志海;李燕霞;陈燕娜;杨志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二维模式结合实时三维成像的表面模式以及骨骼模式诊断胎儿脊柱畸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00例中孕期受检并诊断为脊柱畸形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0例中孕期受检胎儿中共检出脊柱畸形胎儿19例,经引产后病理解剖或者X线摄片等方式证实,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产前超声二维模式结合实时三维模式的表面成像以及骨骼成像对于准确、全面诊断胎儿脊柱畸形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曾庆新;任苓;叶军;程玲;游宇光;陈卫华;吴牡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调查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的发生率,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同时调查主治医师对患者抑郁情绪的觉察率。方法:对291例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和自编问卷进行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和分析。结果:①肿瘤患者伴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52.9%,主治医生对患者抑郁情绪的觉察率为18.2%;②与肿瘤患者抑郁情绪密切相关的因素分别为: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满意度、既往化疗史和住院次数;③以是否抑郁为因变量,对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4个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居住地、家庭经济状况满意度、既往化疗史3个自变量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结论:恶性肿瘤住院患者抑郁情绪发生率较高,应提高肿瘤患者对癌症的认识,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从而降低抑郁情绪的发生率。
作者:钟云辉;赵娟;胡明双;唐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对酒依赖患者实施心理干预的疗效,以降低复发率,提高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0例对酒依赖并自愿作为研究对象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戒酒治疗,并配合常规的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认知干预,行为矫正,家庭干预等各种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入组时及出院6个月后由心理医生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90)进行测查,评定患者心理症状严重程度。结果:对照组6个月后复发率为45%,研究组6个月后复发率为20%,两组比较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对酒依赖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的戒酒成功率。
作者:吴联霞;崔竹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针刺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治疗效果。方法:以临床收治的17例青少年网络成瘾者为研究对象,取其内关、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关元、太冲等穴位配伍行针刺治疗4周,采用网络成瘾诊断量表及SCL-90量表评价疗效,对治疗前后心理测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IAT量表得分治疗后(54.76±6.71)低于治疗前(64.12±3.2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6.899,P﹤0.001)。治疗前,研究组SCL-90各因子得分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结束时,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其他等5个因子得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抑郁、焦虑等2个因子得分与对照组无差异( P>0.05)。结论:针刺治疗青少年网络成瘾有良好效果。
作者:陈伟;罗江洪;王井妹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