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肌灌注显像,分析其影像特点.方法:对59例患者进行SPECT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由3位医生分别进行读片(双盲法),分析其影像表现,以6壁段方式分别判断是否有左心室心肌肥厚、灌注异常等征象,有2位以上判断相同者为有效,并记录备用.结果: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的影像表现为灌注异常和节段性心肌肥厚,具有多壁段、多病灶的特点.本文47/59例患者呈现灌注异常,检出率为79.7%;37/59例患者呈现节段性心肌肥厚,检出率为62.7%;在37例节段性心肌肥厚者中有26例同时存在灌注异常,节段性心肌肥厚者并发灌注异常的发生率为70.3%.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常常表现为灌注异常和节段性心肌肥厚,具有多壁段、多病灶的特点,而这些表现与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血流储备能力的改变有关.
作者:游金辉;吴小华;孙秀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相关因素.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经B超证实有脂肪肝但无症状者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57.06±13.32岁.选择同期住院的经B超证实无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性别、年龄进行配对共3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患者的BMI、TG、空腹C-P、餐后2hC-P、2hINS、AST、ALT明显高于无脂肪肝组,(BMI和TG,P<0.01,其余P<0.05).TC、LDL-C及空腹INS也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IAI(P<0.01)和HDL-C(P<0.05)则明显降低.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脂肪肝与肥胖、血脂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并导致肝转氨酶升高.提示:积极减肥,调脂治疗和改善胰岛素抵抗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赵铁耘;李玉兰;李秀钧;刘玉平;冉兴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回顾性总结我院14例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中,因抗凝强度不当导致颅内出血的病例.探讨术后抗凝治疗的防护.作者认为:术后抗凝治疗从开始治疗的第1日起即应监护至一生,这对减少抗凝治疗中出现的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谢自欣;周洪霞;龚仁蓉;蒲护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和特点.方法:应用等离子体双极电切系统经尿道电切治疗前列腺增生症261例.结果:本组病例术中出血少,术野清晰,无水中毒发生;术后全部排尿通畅,无尿失禁发生.结论:经尿道等离子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具有止血效果好、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痛苦小等优点.
作者:蒋诗坤;刘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神经导航下切除颅内病变的价值.方法:使用Vector Vision2导航系统对101例患者进行神经导航,显微镜下切除病变.结果:101例病变显微镜下全切89例(88.1%),术后症状改变或无变化92(90.1%),9例(8.9%)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未出现术中及术后死亡.结论:神经导航精确定位,动态跟踪,术中实时导航,有助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神经功能损伤.
作者:肖顺武;黄光富;廖晓灵;刘同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颞颌关节功能锻炼加口香糖法预防鼻咽癌放疗后张口困难的效果.方法:90例经病理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5例放疗期间开展颞颌关节功能锻炼加口香糖咀嚼法,对照组45例仅行一般张口练习;以门齿距为观察指标,用SOMA标准评价张口困难程度,组间差异采用t及χ2检验.结果:研究组中张口困难发生11例,Ⅰ级8例,Ⅱ级3例,发生率24.4%;对照组中张口困难发生25例,Ⅰ级17例,Ⅱ级7例,Ⅲ级1例,发生率55.6%;研究组与对照组张口困难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鼻咽癌患者接受放射治疗的同时,行颞颌关节功能锻炼加口香糖法直至放疗结束,能有效预防放疗所致的张口困难.
作者:蔡明伟;杜驰;卢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L-ASP)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联合化疗时的严重毒副作用及与临床分型和各化疗阶段的关系,以便针对性地进行预防.方法:对171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应用左旋门冬酰胺酶后的临床表现、血液生化检查进行分析.结果:171例中发生副作用26例(15.2%),其中凝血功能异常9例(5.3%),急性过敏反应6例(3.5%),胰腺损害5例(2.3%),低蛋白血症3例(1.8%),肝功能损害3例(1.8%).用确切概率法及X2检验对这几种副作用发生率与临床分型关系进行统计,结果P均大于0.05,无统计学意义.化疗不同阶段副作用的发生率比较,早期强化阶段占优势.结论:L-ASP引起的副作用与临床分型无关,可能与化疗不同阶段有关,主要发生在早期强化阶段.用药前及期间、之后要定期测血糖、尿糖、血尿淀粉酶、肝功和及时对症治疗,并加强饮食控制,能有效控制副作用严重程度,并防止糖尿病等某些毒副作用的发生.
作者:乌学真;符仁义;朱易萍;许亚红;李红光;刘衡;蒋敏;郭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磁性附着体全口覆盖义齿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问卷法对30例患者进行磁性附着体全口覆盖义齿修复效果的评价,其中19例为种植体结合磁性附着体修复,11例为根管内磁性附着体修复.结果:使用磁性附着体全口覆盖义齿修复后患者总满意度由40.7%上升为97.3%,义齿的固位功能、咀嚼功能、发音功能、美观、舒适度,均较使用前显著提高.结论:磁性附着体可以有效提高义齿的修复质量与患者满意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修复方法.
作者:张留华;杨守明;李廷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静脉自控镇痛(PCIA)和间断肌注镇痛三种方式用于老年患者开胸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90例老年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PCEA组(n=30)、PCIA组(n=30)和曲马多肌注组(n=30),分别记录患者VAS镇痛评分、镇静评分、不良反应及HR、MAP、SpO2值.结果:镇痛评分PCEA、PCIA组低于肌注组(P<0.01),且PCEA组低于PCIA组(P<0.01);镇静评分PCEA、PCIA组高于肌注组(P<0.01),且PCIA组高于PCEA组(P<0.01);不良反应以PCEA组低(P<0.01);HR、MAP、SpO2以PCEA组平稳(P<0.01).结论:老年患者开胸术后3种镇痛方式中,肌注曲马多不能取得完善的镇痛效果,PCIA和PCEA镇痛效果满意,但PCEA优于PCIA.
作者:王耀华;郑祥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测定分析43例胰腺癌患者,54例胰腺良性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的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糖原199(CA199)、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癌胚抗原(CEA)、糖原242(CA242)、铁蛋白(FER)、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甲胎蛋白(AFP)、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糖原125(CA125)、人生长激素(HGH)、糖原153(CA153).主要从真实性、可靠性两方面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联合CA199、CA242、CEA诊断胰腺癌的真实性评价指标:灵敏度86.0%、特异度66.7%、误诊率(α)33.3%、漏诊率(β)14.0%、阳性似然比2.58、阴性似然比0.21、诊断指数153%、Youden指数0.53、粗符合率75.3%;可靠性评价指标(一致性相关系数):CA199(0.846,P<0.01)、NSE(0.858,P<0.01)、CEA(0.906,P<0.01)、CA242(0.864,P<0.01)、FER(0.913,P<0.01)、β-HCG(0.881,P<0.01)、AFP(0.894,P<0.01)、f-PSA(0.836,P<0.01)、PSA(0.875,P<0.01)、CA125(0.866,P<0.01)、HGH(0.887,P<0.01)、CA153(0.875,P<0.01).结论: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诊断系统对胰腺癌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联合CA199、CA242、CEA可显著提高胰腺癌诊断的灵敏度.
作者:张珂;范仲元;雷迅;叶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巨型垂体泌乳素腺瘤合理有效的治疗方式.方法:采用手术全切除及手术与γ-刀联合治疗160例巨型垂体泌乳素腺瘤,并对其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联合治疗组较手术全切除组患者复发率低,且术后并发症少而轻.结论:手术与γ-刀联合治疗为巨型垂体泌乳素腺瘤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段元周;肖其华;毛伯镛;黄思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和药敏系统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32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32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标本来源以脓及伤口分泌物和痰标本为主.其临床科室分布前5位依次是重症监护病房(ICU)、骨外科、皮肤科、普外科和神经内科.322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全部敏感,对复方磺胺甲盓唑的耐药率较低,为5.7%.结论: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以脓及伤口分泌物和痰标本为主,其临床分布主要为ICU和骨外科,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应定期监测MRSA的检出情况,预警MRSA的流行,洗手、缩短住院时间和合理地使用广谱抗生素是预防MRSA感染的主要措施.
作者:陶传敏;陈慧莉;杜晓青;陈文昭;杨廷富;范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晚发支气管哮喘与老年COPD患者气道反应性等呼吸功能特点.方法:36例晚发支气管哮喘与58例老年COPD行通气功能,气道阻力,肺气肿分度及气道反应性比较.结果:缓解期晚发支气管哮喘97%存在气道高反应性(BHR),而COPD组BHR仅为12%,且乙酰甲胆碱浓度为哮喘组的4.8倍(P<0.005),COPD组V25下降达100%,且气道阻力在激发前后无明显改变,肺气肿分度以中重度为主.结论:COPD组小气道损害及肺气肿程度较重,而气道高反应性测定对于老年哮喘患者检出较为敏感,并对差异的可能机理进行了探讨.
作者:王晓霞;陈敏;徐治波;高蜀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测定肾移植术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活性,对比服用不同免疫抑制剂对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活性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肾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采用环孢素A(CsA)预防排斥反应者25例(CsA组)、采用他克莫司(FK506)用药者20例(FK506组) .比较分析两组用药后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活性及总体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浓度,并与正常人(12例)对比.结果: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活性及总体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时间越长其增高越显著,以CsA组为甚,与FK506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存在异常激活,可能参与慢性移植肾病的发病进程,术后采用免疫抑制剂FK506优于CsA.
作者:米永杰;吴雄飞;刘卫华;李鑫;李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索间质性肺炎引起猝死的死亡机制.方法:对20例间质性肺炎引起猝死的案例,根据死者年龄分为成人组及婴幼儿组2组,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并结合案情进行分析.结果:10例成年人死者多为与人纠纷、斗殴或运动时死亡.10例婴幼儿死者均以普通感冒入院治疗,随后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并死亡.结论:在成年人,间质性肺炎是死亡的病理基础,打架斗殴、运动等为死亡的诱因.在婴幼儿,间质性肺炎是猝死的直接死因.
作者:金波;陈伟杰;张奎;廖志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血清HBV DNA反跳发生时间与YMDD变异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分别检测拉米夫定治疗前的血清样本和治疗后不同时间发生HBV DNA反跳时的血清样本中是否存在YMDD变异株.结果:40例发生血清HBV DNA反跳的HBeAg阳性CHB病人,拉米夫定治疗前的血清中均未检出YMDD变异株.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时发生HBV DNA反跳的6例病人,血清中也未检出YMDD变异(0/6);于治疗9个月时发生HBV DNA反跳的13例病人中有3例病人的血清检出YMDD变异(23.08%);于治疗12个月时发生HBV DNA反跳的21例病人中有18例病人的血清检出YMDD变异(85.71%);P<0.01.结论:拉米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V DNA反跳发生时间与YMDD变异呈正相关,治疗9个月以后发生的血清HBV DNA反跳主要是由YMDD变异所致.
作者:杨家红;雷学忠;刘丽;赵连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妊娠高血压疾病(HDP)组孕妇和正常妊娠孕妇外周血中的有核红细胞(NRBCs)的数量并鉴定其来源,探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用来检测HDP孕妇外周血NRBCs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对孕周为30-38周、年龄为23-41岁的10例正常孕妇组、10例先兆子痫轻度组、11例先兆子痫重度组和10例子痫组孕妇外周血有核红细胞进行检测;对检测出NRBCs的14名HDP孕妇进行HbF酸洗脱试验,鉴定其NRBCs的来源.结果:HDP孕妇外周血中的NRBCs大多为胎儿源性(70.97±0.17%);在先兆子痫轻度组、先兆子痫重度组和子痫组孕妇的外周血NRBCs数量较正常孕妇有显著的升高(所有P值<0.05);XE-2100用于检测HDP病人外周血中的NRBCs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常勇;杨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结直肠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治疗组和肠外营养(PN)治疗组,均予以营养支持治疗至第7d.测定手术前后的淋巴细胞计数(LC)、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指标变化.临床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结果:EN组的LC、TP、Alb、Pa、Tf、ALT与PN组无差异,TBil低于PN组.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早于PN组.结论:结直肠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应该首先选择EN.
作者:李月春;伍晓汀;罗婷;张明鸣;黄雄;吴凌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无创性鼻(面)罩BiPAP通气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5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对照组25例,均常规吸氧、解痉、平喘,应用激素、抗感染等治疗,治疗组同时予鼻(面)罩BiPAP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征象、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经BiPAP治疗后,治疗组各参数(pH除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临床症状也明显改善.结论:对哮喘患者包括重症哮喘应用无创性BiPAP鼻(面)罩通气治疗是安全而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建果;郑玉琼;刘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应用于无痛胃镜的可能并发症.方法:300例成年ASAⅠ~Ⅱ患者随机分为三组,芬太尼和异丙酚组(99例)、瑞芬太尼和异丙酚组(100例)以及5%GS和瑞芬太尼-异丙酚合剂组(101例).每ml瑞芬太尼-异丙酚合剂含有瑞芬太尼1.5μg和异丙酚5mg.双盲法静脉缓注5μg/ml芬太尼或5μg/ml瑞芬太尼或5%GS.1min后,静脉缓注异丙酚或瑞芬太尼-异丙酚合剂.异丙酚或瑞芬太尼-异丙酚合剂的用量根据麻醉深度调节,以满足检查需要和不导致低氧血症(SPO2<90%)为准.结果:瑞芬太尼组较芬太尼组:一般体动发生率较低(P<0.05),但是心动过缓和低血压发生率较高(P<0.05).虽然呼吸暂停发生率较高(P<0.05),但是低氧血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剂组较芬太尼组:体动发生率较低(P<0.05),但是低氧血症、心动过缓、低血压以及异丙酚注射痛发生率都较高(P<0.05).结论:瑞芬太尼和异丙酚联合应用于无痛胃镜时,体动发生少,但是低血压和心动过缓较多见,特别要重视瑞芬太尼-异丙酚合剂可能引起的低氧血症.
作者:徐志勇;王晓;李杰;思永玉;吴俊超;刘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食道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全组65例患者随机分为后程加速放疗组(简称后超组)和同步放化疗组(简称放化组).前4周两组治疗方法相同,用钴-60远距离治疗机,常规分割放疗,1.9Gy/次,每日一次,总剂量39.9Gy后,后程加速组改为每次1.5Gy,每日二次,照射总量63.9~66.9Gy;同步放化疗组全程常规分割放疗,照射总量62.7~66.5Gy,放疗第四周加FP方案化疗:DDP20mg/m2,静滴,第1~4天,5-FU500mg/m2,第1~4天.治疗结束1月后摄食道钡餐片评价近期疗效.结果:全部病例有1例失访,随访率98%.中位随访时间:后超组22月(2月~42月),放化组21月(4月~48月),后超组和放化组的1、3年生存率分别是74.87%、75%和43.5%、31.87%,P>0.05,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食道急性反应:后超组0级29.03%,1级38.7%,2级22.58%,3级9.67%;放化组0级38.23%,1级47.05%,2级11.76%,3级2.94%.血液学毒性:后超组0级61.29%,1级32.25%,2级6.45%,放化组0级38.23%,1级26.47%,2级29.41%,3级5.88%组,二组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均为局部复发、未控和远处转移.结论:食道癌后程加速放疗和同步放化疗的1年生存率结果相当,3年生存率后程加速组高于同步放化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后程加速组的2、3级食道反应多于放化组,而同步放化疗的血液学毒性高于后程加速放疗组.
作者:付波;王敏;罗阳超;贺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非典型川崎病(KD)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1年3月至2004年9月住院治疗的141例KD病例资料作回顾分析.结果:141例中113例(80.1%)为典型KD,28例(19.9%)为非典型KD.非典型KD组平均年龄1.33±1.65岁,较典型组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非典型KD只具备KD诊断标准中6项之4项或3项,非典型KD冠状动脉扩张(CAD)和冠状动脉瘤(CAA)的发生率为100%,与典型K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非典型KD组在病程8.9±6.8d接受丙种球蛋白治疗,住院天数为l5.3±6.6 d,均较典型组的7.1±2.8d、11.5±5.7d明显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CAD大多数于3~6个月恢复正常.CAA于1年至2年恢复正常.结论:非典型KD更多见于小年龄的婴幼儿,非典型KD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高,冠状动脉病变是诊断非典型KD的重要依据,临床应重视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作者:张小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早期检测肾移植患者尿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远期慢性移植物肾病(CAN)有无预测作用.方法:自1999年8月~2000年5月期间对144例肾移植时间达1年、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检测尿TGF-β1浓度,然后分别挑选出TGF-β1浓度低和高的各40例患者组建为组Ⅰ、组Ⅱ,对上述80例患者进行至少3年的前瞻性观察;比较2组在3年内肾功能的损失量和肾功不良者的病例数有无差异;分析早期尿TGF-β1浓度与远期肾功能有无相关性;对肾功不良者作移植肾穿刺活检,明确是否为CAN.结果:3年后,组Ⅱ肾功能的损失量和肾功不良者的病例数显著大于组Ⅰ;术后达1年时的尿TGF-β1浓度与3年后的肾功能二者间有着显著的相关性;肾功不良者,移植肾在组织学上均呈CAN的改变.结论:肾移植后早期尿TGF-β1浓度对远期慢性移植物肾病具有预测作用.
作者:徐序广;张艮甫;范明齐;黄赤兵;王平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胸部转移的螺旋CT表现特点及其优势解剖分布.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乳腺癌术后的螺旋CT资料,总结肿瘤转移的类型、解剖部位及其转移时间的分布特点,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中,双肺转移23例(23/40,57.5%);淋巴结转移12例(12/40,30%),主要位于气管前间隙(9/12,75%)、主肺动脉窗(5/12,41.6%)和气管隆突下间隙(4/12,33.3%);胸腔积液17例(42.5%),胸膜增厚10例,心包积液8例(20%).胸壁肿块形成5例(12.5%).肺转移明显高于纵隔淋巴结转移和其他转移类型.肺转移的发生率在术后5年明显高于术后1年,其他阶段无明显差异.结论:乳腺癌术后的胸部转移以血行转移为主要途径.转移类型与发生时间无明显关系.螺旋CT对乳腺癌术后胸部转移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余建群;杨志刚;陈晓荣;原珍团;张优仪;郭应坤;李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孤立肾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992年2月~2004年12月共8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均为孤立肾癌,8例中5例行肿瘤剜除术,2例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离体肾肿瘤切除加自体肾移植术.结果:本组术后无外科并发症,平均随访10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肿瘤转移.结论:孤立肾患者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作者:孙发;杨宇如;魏强;宋超;张广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及其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ssue inhibitor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TIMP-1)的含量变化,探讨其在脑梗死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39例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发病24h,以及32例2型糖尿病非脑梗死患者、26例非糖尿病脑梗死组、36例健康体检者血清MMP-2和TIMP-1的含量.结果: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MMP-2、TIMP-1水平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非脑梗死组、非糖尿病脑梗死组、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脑梗死发病24h的血清MMP-2水平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正相关(r=0.286,r=0.327);2型糖尿病脑梗死发病24h血清TIMP-1水平与空腹血糖呈正相关(r=0.271),与HbA1c呈正相关(r=0.373).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脑卒中分值)、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MMP-2和TIMP-1水平增高且与血糖水平呈正相关,MMP-2和TIMP-1在2型糖尿病脑梗死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欧阳俊;邵挥戈;皮银珍;柳四新;刘罗坤;胡瑛;黄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手术方法.方法:2000年3月至2005年6月利用CT定位,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142例.结果:生存质量按ADL评价:Ⅰ级29例,Ⅱ级42例,Ⅲ级20例,Ⅳ级21例,Ⅴ级1例.死亡29例,占20.4%.结论:应用小骨窗开颅微创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刘跃辉;赵元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继发性眼眶肿瘤的临床特征和组织病理学类型.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眼病理室于1980~2004年间收检的136例继发性眼眶肿瘤的病例资料.结果:眼内肿瘤103例,其中视网膜母细胞瘤88例,色素膜恶性黑色素瘤15例;眼睑肿瘤13例,其中皮脂腺癌6例,基底细胞癌3例,黑色素瘤2例,鳞状细胞癌和Moll'腺癌各1例;结角膜肿瘤11例,其中恶性黑色素瘤6例,鳞状细胞癌5例;鼻腔及鼻窦肿瘤7例;颅内肿瘤2例.结论:视网膜母细胞瘤是常见的眼眶继发性肿瘤.
作者:何为民;罗清礼;唐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ECLIA与RIA测定人血清甲状腺自身抗体的结果分析.方法:临床诊断甲状腺功能检查及病理金标准确诊35例HT样本,28例GD样本及13例其他内分泌疾病的样本,15例正常对照组.按诊断试验常用指标:对ECLIA与RIA测定TgAb、TpoAb值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和似然比等进行分析.结果:①ECLIA测定TgAb、TpoAb的敏感度、特异度均在90%以上显著高于RIA(75%);两种方法分别检测76例样本,经配对资料的χ2检验:ECLIA测定的TgAb与RIA测定TGA,P<0.05;ECLIA测定的TpoAb与RIA测定MCA,P<0.05;两种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均存在显著差异.②ECLIA测定TpoAb阳性率显著高于ECLIA测定TgAb阳性率,更显著高于RIA测定TgAb、MCA阳性率.③由两种方法计算准确度TgAb、TpoAb,ECLIA(91.2%,94.5%)高于RIA(78%,78%),两种方法测定TgAb、TpoAb的一致率基本是匹配的.两者间计算TgAb、TpoAb阳性、阴性预测值ECLIA高于RIA.结论:ECLIA特异性、灵敏性、准确度、阳性率显著优于RIA;ECLIA检测TpoAb诊断HT比TgAb更有优势.
作者:刘英;邓智勇;李进前;韦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在ICU内综合治疗的临床治疗模式和有效方法.方法:对我院1990~2005年连续15年两个不同时期的116例SAP的治疗模式、治疗原则、方法和效果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1990~1999年SAP的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内科治疗为辅,共48例;2000~2005年的SAP收入ICU以综合治疗为主,共68例.结果:后期在ICU的综合治疗,使手术治疗患者的比例减少,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减少,病死率明显下降.前、后两个时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45.8%vs16.2%和56.3%vs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SAP在ICU内以综合治疗的治疗模式和方法,能减少SAP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是治疗SAP的合理模式,值得有条件医院采纳.
作者:雷霆;张应宏;臧泽林;马海;马果丰;尚娟;张海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工肝支持系统(ALSS)对重型肝炎疗效的影响.方法: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对37例重型肝炎患者进行了40次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和血清总胆红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丙氨酸转氨酶(ALT)、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症状改善,血清总胆红素(TBI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明显下降,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明显上升.结论: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生化指标,降低TNF-α水平,提高近期存活率,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梅小平;曾跃;敬雪明;常茂华;李健;唐宁;谭赤县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报告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临床应用和初步体会.方法:22例冠心病患者(男18例,女4例,年龄49~74岁.平均62.7岁).均在全麻常温下经胸骨正中切口行OPCAB术,人均远端吻合口3.0±0.9个.结果:全组1例死亡,其余恢复顺利,疗效满意.术后平均呼吸机辅助时间1194.7分钟,人均输血788.2ml,术后患者心绞痛症状均消失,心功能改善.结论:OPCAB安全、有效,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冠心病的微创手术方法.
作者:蒙炜;石应康;张尔永;赁可;郭应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异氟醚复合乌拉地尔行控制性低血压用于动脉导管未闭(PDA)结扎手术中效果.方法:选择32例行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6例,实验组给予异氟醚复合乌拉地尔行控制性低血压;对照组给予硝普钠行控制性低血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降压效果相似,均能满足手术要求,但异氟醚复合乌拉地尔行控制性低血压,无血压反跳和反射性心率增快等不良反应.结论:异氟醚复合乌拉地尔行控制性低血压用于PDA结扎手术,降压安全、稳定、可靠,可在临床中应用.
作者:李卫东;蒋鹏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2004年关节镜下清理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共49个膝关节(早期22例,28个关节;中期14例,21个关节)行滑膜切除术,其中38个膝关节使用双极射频对残留的滑膜进行清除和止血.术后给予正规抗类风湿药物治疗.治疗后头半年每月随访1次,以后每半年随访1次.44个关节得到了6个月的随访,38个关节得到1年的随访,33个关节得到2年的随访,17个关节得到3年的随访.结果:32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8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6个月的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0.9%(40/44),术后1年为81.5%(31/38),术后2年为72.7%(24/33),术后3年为64.7%(10/17).术后3个月,所有患者的ESR和CRP较术前明显下降.治疗和随访过程中未发现手术并发症.结论:关节镜下清理治疗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具有恢复快、创伤小的优点.双极射频能够彻底清除滑膜,有利于减少关节血肿的发生,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庞显伦;肖睿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40具(80侧)正常成人离体下颌骨截面有关数据的测量,总结其规律性,为下颌角肥大弧形截骨术等临床操作提供参考.方法:40具(80侧)正常成人离体下颌骨标本,在下颌骨下缘低线取6个等分点(下颌孔至颏孔),沿下颌骨长轴横断,共形成6个冠状剖面,从每个冠状剖面上分别测出下颌管内缘至下颌骨舌侧骨板的距离及下颌管外缘至下颌骨颊侧骨板的距离;将每侧下颌骨矢状剖开,分别测出下颌骨下缘低点6个等分点至下颌管下缘的距离.结果:下颌骨左右两侧各组数据无明显差别(P>0.05);下颌管内缘至下颌骨舌侧骨板的距离比下颌管外缘至下颌骨颊侧骨板距离短,两者差别有显著性(P<0.01);下颌管在下颌骨内成弧线形贴近下颌骨下缘走行.结论:下颌管在下颌骨内走行位置有一定规律性,测量所得数据可为下颌角肥大弧形截骨术在下颌骨颊侧骨板表面定位截骨线提供重要的解剖学基础.
作者:王伦安;刘卫华;李鑫;谢拥军;李健;沙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制备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芯片,并利用该组织芯片在分子病理水平探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的发生发展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细胞周期G1期调节基因Rb的功能状态,以及库普弗细胞的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40例HCC肿瘤组织及其相应癌旁、远癌肝组织块制备共含120个标本的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在HCC肿瘤、癌旁、远癌肝组织中,HBsAg、HBcAg和Rb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库普弗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HCC肿瘤组织中的HBsAg、HBcAg的表达率明显低于癌旁及远癌肝组织(P<0.01);Rb蛋白缺失率在HCC肿瘤组织中为42.5%,显著高于癌旁和远癌正常肝组织(P<0.05),但与HCC肿瘤的大小和组织学分级均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肝癌组织中的Kupffer细胞数明显少于癌旁及远癌肝组织(P<0.05).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加和肿瘤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肿瘤组织中Kupffer细胞数量减少(P<0.05).结论:HCC的发生、发展可能与HBV感染、Rb蛋白表达缺失和库普弗细胞数量的减少均有着密切联系;组织芯片是一种有效的肿瘤分子病理研究技术平台,具有检测质控的高度均一性和检测操作的高通量性.
作者:刘凯;刘焱斌;白浪;刘丽;赵连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MMP-2、MMP-9与乳腺癌局部侵袭、淋巴结转移情况的相关性,进而探讨MMP-2、MMP-9在乳腺癌转移发生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不同患者MMP-2、MMP-9的表达情况,然后进行相关性的分析研究.结果:MMP-2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的局部侵袭情况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MMP-9的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情况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我们认为MMP-2、MMP-9作为MMPs(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中的重要成员,在乳腺癌转移发生过程中有促进作用且作用不同.
作者:李治;帅晓明;黄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脏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心肌微观结构的改变.方法:采用M型超声、组织多普勒技术(DTI)和超声背向散射积分(IBS)检测40例尿毒症透析患者心脏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心肌的微观结构.以年龄、性别、体表面积均匹配的4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形态结构及功能改变:左室肥厚,部分患者左室腔扩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IBS值及IBS%值增大,CVIB值减低.结论:尿毒症患者心脏存在形态结构、功能和心肌组织微观结构的改变.声学参数CVIB可评价心肌的收缩功能,该指标仅与心肌细胞的收缩状态有关,不受心脏前、后负荷的影响.
作者:谭静;唐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对急性重型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随机分为盐酸纳洛酮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8例,观察并比较病人的颅内压(ICP)和GCS评分,同时比较伤后6个月时病人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ICP低于照组(P<0.05);GCS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纳洛酮可降低急性重型脑外伤病人ICP增高的幅度,缩短昏迷时间,促进病人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作者:冯桥显;杨玉焕;张艳杰;郭付有;宋来君;游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24小时心率变异三角指数作为冠心病(CHD)心绞痛(AP)、心肌梗死(MI)患者预后危险性分级的定量指标的研究.方法:对CHD AP组6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8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80例,正常组60例,均采用美国PI 200A型动态心电图进行心电实时监测,24小时心率变异三角指数和24小时高频成份的测定按ESC和NASP推荐的方法.融入加权、综合三角指数来衡量24小时心率变异三角指数对CHD AP、MI及其并发症患者与正常组进行对照分析.结果:①AMI组,OMI 组,AP组心率变异三角指数(HRV TI)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5.4±7.6)/(26.5±8.5)/(27.6±9.4)/(37.3±12),P<0.001].②AMI组:HRV TI前壁MI,低于下壁MI[(23.5±3.65)/(27.2±7.85),P<0.05];广泛前壁MI低于广泛下壁MI组[(22.4±6.1)/(28.5±8.5),P<0.01].③OMI组:前壁与下壁梗死、HRV TI的差异消失,然而多部位梗死HRV TI低于单一部位MI[(23.01±73.05)/(27.4±8.1),P<0.05].④32例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HRV TI明显低于68例无合并症的MI患者[(18.8±6.25)/(30.0±7.0),P<0.001].⑤48例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HRV TI低于38例无并发症MI患者,[(24.58±6.05)/(29.88±7.1),P<0.001].⑥按HRV TI>25为正常标准,≤25者预后不良发生率和猝死率分别为>25者8.8倍(24/90∶4/132和8.1倍(11/90∶2/132)的构成比,按HRV TI的降低的程度制定四级标准,即≤25轻度异常.≤20中度异常,≤15重度异常,≤10为极度异常.结论:HRV TI降低的AP、MI患者预后不良,HRV TI降低的程度与MI的部位、面积及合并症相关;且与高频成份降低有关.HRV TI≤25轻度异常.≤20中度异常,≤15重度异常,≤10为极度异常,提示CHD AP,MI患者迷走神经系统功能严重受损,易发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和/猝死.
作者:李厚荣;李庆平;张磅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ogbgill改良憩窒化再简化术治疗十二指肠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6例十二指肠损伤患者采用Cogbill改良憩窒化再简化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5例(93.7%),死亡1例(6.3%).结论:Cogbill改良憩窒化再简化术是治疗十二直肠损伤的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术式.
作者:谭天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病理性瘢痕中脂质过氧化水平的变化.方法: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正常人皮肤(8例)、增生性瘢痕(10例)、瘢痕疙瘩(10例)及成熟瘢痕(7例)组织中丙二醛的含量.结果:与正常人皮肤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P<0.05),成熟瘢痕与正常人皮肤比较无差异(P>0.05);与成熟瘢痕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MDA含量非常显著升高(P<0.01);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病理性瘢痕中自由基含量增加引起脂质过氧化程度加重,瘢痕过度增生可能与此有关.
作者:李伟人;岑瑛;陈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合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4年我科12例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结果:术后4天语言频率上升30~40dB,耳科检查:耳道干燥,鼓膜变白,置管无脱落.结论:鼓膜置管联合腺样体切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的优选治疗方法.
作者:王丛;张玉萍;杨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白芍总苷与萘丁美酮对老年膝骨关节炎(OA)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膝OA患者随机分为白芍总苷治疗组和萘丁美酮对照组各40例,对患者治疗前、治疗6周后的患膝疼痛程度、关节压痛度、下肢日常活动能力及医、患双方对病情的评价等5项指标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均有减轻,白芍总苷组在缓解疼痛、改善下肢功能方面与萘丁美酮组疗效相近(P>0.05),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白芍总苷对老年膝OA具有较好而稳定的疗效,安全性好.
作者:胥方元;杨南萍;谢其冰;干锦华;王忠明;江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治疗胃溃疡的3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A组方案为雷钡拉唑+克拉霉素+甲硝唑+法莫替丁;B组方案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法莫替丁;C组方案为果胶铋+克拉霉素+甲硝唑,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3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方案成本-效果比较低,总有效率高.结论:B方案为佳方案.
作者:徐晓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可能性.材料与方法:报道2001~2004年本科治疗的19例鼻腔上颌窦恶性肿瘤病例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复发间期、生存期.结果:内窥镜鼻窦恶性肿瘤手术患者的生存时间、生存率明显低于文献中因上颌窦癌行常规上颌骨切除的患者.结论:鼻窦内窥镜除可以暂时满足患者对于生存质量的要求外,肿瘤的根治效果明显低于常规手术切除方法,在目前放化疗效果仍不能根治的情况下,不足取用.
作者:李文;王力红;安惠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无张力阴道吊带(TVT)术的手术方法及并发症预防;方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15例,明显漏尿病史平均6年,其中轻中度SUI 10例,重度SUI 5例;结果:全部患者均行无张力阴道吊带术,15例患者术后均获满意效果,并发症中排尿困难、膀胱穿孔及盆腔血肿各1例,治疗后均痊愈.均获随访1~12个月,无SUI症状复发及无排尿困难;结论:TVT是一种简捷的治疗SUI的有效方法.
作者:龚春雨;沈宏;李虹;张朋;李黎;刘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长期以来,国内中型、大型医院手术室内一般都设有一个专门供应手术用品的小型供应室,即手术器械、手术敷料的准备、消毒、灭菌等均由手术室专职人员完成.由于手术室的改建、扩建,手术间的增加,手术台次的上升,工作量随之增加,手术室护理人员严重缺编.为解决手术室护士紧缺现象,让器械清洗、打包、灭菌人员回到手术岗位上来,解除手术室护士非护理工作量,提高围手术期护理工作质量,减少扩建后的层流手术室的环境污染,我院从2003年7月开始,实行手术室与供应室合作.
作者:周晓丽;谢自茂;曾维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预防和减少急性中毒的发生.方法:回顾2003年6月~2004年8月间收治的736例急性中毒患者,统计其中毒种类、原因、年龄、性别、患者职业、时间季节分布.结果:女多于男,安眠药中毒居首位,以城镇女青年为主;酒精中毒居第二位,以男性青年为主;农药中毒居第三位,以农民为主;30岁以下为急性中毒患者的高发年龄段,中毒原因以自杀为主.结论: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减少急性中毒的发生.
作者:陈晓华;王立;邹利群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气管切开是一种抢救重危病人的急救手术,即将颈段气管前壁切开,通过切口将气管套管插入气管,使病人直接经套管呼吸而形成人工气道.气管切开后,吸痰是基本的护理操作.如何有效而安全地吸痰是临床工作中护士长期关注和探讨的问题.现就气管切开后吸痰的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辜德英;余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手术的护理效果.方法: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手术前后给予完善的围手术治疗及护理.结果:178例手术患者效果良好.术后骨性融合达到80%~90%.结论:对于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植骨融合术围手术期护理重点应做好术前的充分的准备.术后的颈椎稳定性,各项生命指标的观察、监测与处理、呼吸道管理及并发症的预防.
作者:刘晓艳;左建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门诊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份,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是面向社会的主要窗口.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分科越来越细,病人对医院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我院在深化以病人为中心,开展优质医疗护理服务的同时,加强门诊导医咨询服务建设,于2003年6月成立了由39名护士及一名护士长组成的导医咨询服务队,他们分布在门诊各楼层及病人必经之处,既有固定岗位也有流动岗位,为病人提供方便、快捷、科学、多层次的医疗护理服务,深受病人的欢迎,报道如下:
作者:刘建萍;廖清书;曾茂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通过对56例感染性患者院前应用抗生素情况的调查及对抗生素知识的了解情况的调查,发现多数患者在院前存在着不合理应用抗生素而造成耐药及二重感染等;对抗生素知识了解也存在许多误区.因而在护理工作中需要对患者做有关抗生素知识的健康教育,同时在治疗方面应配合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并注意对抗生素的药效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作者:敖宇;唐秀英;白浪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临床常见急危重症,血肿破入脑室,其致死致残率较高[1].现将我院25例该类病人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王晓明;陈志远;胡春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CP)是由医生、护士对于一个特定的诊治程序,在适当的时间所采取治疗及护理措施的佳排序.它是一种全新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治疗、护理模式.这种新型的诊疗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不仅保证了医疗、护理质量,缩短病人住院日,降低病人费用,同时还降低了医疗成本,收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此,我们于2004年2月至2005年2月,对结肠多发性息肉行高频电刀切除术的患者,实施了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e pathway, CNP),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安琼;陈克芳;罗劲松;钟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经脐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普外领域的新创手术方式.介绍了对113例行该手术的患者手术前后的护理.手术前进行心理护理,手术野皮肤的特殊准备;手术后密切的病情观察,手术切口的特殊换药法,术后的康复指导.本组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疗效满意.
作者:谢敏;严正容;蒋纯;罗利;唐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们对医疗保健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更加注重所得到的医疗、护理质量的保障,而医学又是一门不完美的科学,因此我国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1].急诊科是整个医院的窗口之一,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前沿阵地,护患之间易产生矛盾,引起投诉和纠纷.面对众多的医疗纠纷,特别是涉及到护理方面,处在医院弱势群体的护理人员更显得束手无策.护患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既能使病人在诊疗期间保持稳定的良好心态,也有利于护理人员保持良好的工作情绪,减少差错事故发生的机率,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本文探讨影响急诊护患关系的因素,提出管理对策.
作者:李源;谢生华;王海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HLA-G(human leucocyte antigen-G)即人类白细胞抗原系统-G是一种非经典的HLA-Ⅰb类抗原,它定位于6号染色体短臂HLA远端300 bp以内,并选择性的在胎盘表达,参与保护胚胎免受母体淋巴系统的攻击.它早于1987年被Geraghty DE克隆[1],1990年Kovats S发现它在胎盘绒毛远端的细胞滋养层特异表达[2].1995年WHO组织的HLA命名大会上Bodmer JG报道HLA-G有G·01011、G·01012、G·0102、G·0103 4个等位基因[3].
作者:段宝凤;李志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脑血管痉挛是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常见的和难治的并发症,是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死亡和严重残疾的主要原因[1].由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脑血管痉挛机理迄今不十分清楚,其临床治疗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近,研究发现[2]炎性反应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启动和维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表明白细胞向颅内血管外浸润在脑血管痉挛的发病机理中是关键因素之一,脑血管痉挛的发生被认为可能是由于蛛网膜下腔的一系列复杂的炎性反应过程所致.本文拟就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有关的成分和过程综述如下:
作者:史焕昌;毛伯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细胞外刺激可通过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介导细胞功能,包括细胞的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和死亡或凋亡、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等.细胞外刺激可主要通过两种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调节细胞的基因转录,一是通过一系列磷酸化酶磷酸化激活下游分子的级联反应,激活胞核中的核转录因子,调节细胞的基因转录;二是通过受体-配体途径激活胞浆内的核转录因子,激活后的核转录因子通过转位进入核内调节细胞的基因表达.1MAPK信号传导途径可通过前一途径调节细胞的基因表达,在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P38 MAPK信号传导通路与IBD的关系及P38 MAPK抑制剂在IBD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易文全;甘华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成体干细胞(adult stemcell,AS细胞)是指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特定组织中的具有自我更新和一定分化潜能的未成熟细胞,主要作用是参与成体组织的更新和创伤修复.传统观点认为,AS细胞只能分化产生所属组织的有限的细胞类型,称之为AS细胞的多能性(multipotency).但近年研究发现,AS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产生不同组织的细胞,如神经干细胞可转化为血细胞,造血干细胞可转化为神经细胞.在不同研究文献中将成体干细胞这种跨系谱(或跨胚层)分化的潜能,称之为AS细胞的可塑性(plasticity)[1,2]横向分化(transdifferentiation)[3].
作者:王宏天;樊均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和厚朴酚(honokiol)是一种从中药厚朴中分离出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据文献报道和厚朴酚具有抗氧化[1]、抗炎[2]、抗焦虑[3]、抗菌[4]、抗血栓形成[5]和抗肿瘤[6]的作用.本文就和厚朴酚在抗肿瘤研究中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郭文浩;曾霞;陈俐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头颈部恶性肿瘤发生率较高,约为14/10万,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6%~40%, 5年生存率为35%~60%.其发病原因仍不很清楚,但目前越来越多地认为与基因表达改变有关.
作者:聂敏;杨建波;刘世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肠道腺癌因其常伴有极高的淋巴结与腹膜转移率使其始终保持较高的死亡率.因此在术前对其转移倾向以及术后对其微转移的判断对癌症治疗措施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有及其重要的作用.而作出这一判断我们需要借助与之相关的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是肿瘤细胞产生的抗原及其寄生活性物质,此类物质在正常组织及良性病变组织中产生或产出甚微,它反映了肿瘤发生过程中相关基因的变化,在肿瘤组织、患者体液及排泄物中可以检测出来.
作者:李昂;陈志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脑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临床类型,发生率低,但死亡率、致残率高[1].发病隐匿,临床表现错综复杂,易于误诊、漏诊,且预后差别很大.现就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介入治疗综述如下.
作者:闫庆;王朝华;魏欣;谢晓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在65岁或以上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2%.大多数PD病因目前仍不明确,但许多与PD有关的基因突变已见报道.特别是其中罕见的单基因遗传的致病基因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包括常见的多基因遗传的PD的发病机制.近报道的DJ-1基因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PD有关.现就DJ-1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文军;彭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 介导的鼻黏膜反应性疾病[1].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约5%~50%.变应性鼻炎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全球性健康问题[2].2001年的<过敏性鼻炎及其对哮喘影响的工作会议报告>(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 on Asthma,ARIA)主要以患者病程的长短和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作为AR分类指标,并由此决定治疗方案,与传统的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easonal allergic rhinitis ,SAR,或称花粉症)和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的分类存在一定的差异,前者注重治疗方案的选择,后者则注重病因的判定.
作者:胥科;梁传余;周光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大疱性表皮松解症(EB)是一组皮肤病,临床上表现为皮肤或粘膜轻微外伤后与深部组织分离或出现水疱.目前除了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外,其他的大疱性表皮松解症都属于遗传性皮肤病.根据其水疱形成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表皮松解型、交界型和真皮松解型,其中的真皮松解型又称为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EB).从遗传方式的角度,又把DEB分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DDEB)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RDEB).近年来在国内外对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临床分型和分子遗传学的研究有了很多新的研究成果,现就其进行综述.
作者:闫薇;冉玉平;周光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自1960年Starr-Edwards球笼瓣应用于临床以来[1],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作为一种治疗瓣膜疾病的有效手段已经44年了.历经40余年的发展,人工心脏瓣膜的质量不断完善,极大地改善了广大瓣膜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了患者的生存寿命.但是目前的人工瓣膜都存在一定的缺陷[2-4]:机械瓣有血栓形成的危险,患者需要终生抗凝治疗;生物瓣耐久性差,容易退变;同种瓣来源有限,并且也容易退变、衰败.另外,现存的人工瓣膜均无生命活性,无法随机体的发育而生长,对于广大的儿童病员来说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到目前为止,尚无一种市场上提供的瓣膜能够满足Harken所提出的理想的瓣膜的标准[5].1995年Shin'oka成功地在体外培养出组织工程心脏瓣膜并应用于羊体内取得成功[6],给心脏瓣膜的研究带来了新的思路.
作者:程力剑;张尔永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是致敏个体的皮肤接触了变应原引起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致敏T淋巴细胞与相应抗原结合而活化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导致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和组织变性坏死为特征的炎症反应.在ACD的发病机制中有多种免疫因素的参与,使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及PCR等技术可以检测ACD皮损处参与免疫反应的各种成分,从而为ACD的发病机制提供直接的证据.
作者:陈妍;郭在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又称免疫细胞化学(immunocytochemistry),是利用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和特殊的标记技术,对组织和细胞内的特定抗原或抗体进行定位、定性或定量检测的一门技术.它是免疫学和传统的组织化学(histochemistry)互相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也可以称为原位免疫学(in situ immunology).免疫组化技术以其特异性强、敏感度高、操作简便并且将形态学改变与功能和代谢结合起来等优点得到了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尤其是在肿瘤病理学中已经成为常规的诊断方法,它不仅提高了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而且在探讨肿瘤病因和发病机制、组织起源、功能分类、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等各方面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作者:赵静;崔勇霞;易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近年研究表明,在卵巢中存在一类亲水性的非类固醇物质,即抑制素(inhibin,INH)、激活素(activin,ACT)和卵泡抑素(follistatin,FS),简称为INH-ACT-FS系统.它们通过内分泌机制调节垂体卵泡刺激素(FSH)的分泌,并且通过旁分泌与自分泌的机制调节卵泡的发育、闭锁和黄体化过程.本文就INH/ACT/FS系统与正常卵泡发育的关系,以及INH-ACT-FS系统与卵泡发育异常的妇科常见病PCOS的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熊冬梅;李蓉;许良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虽然超声心动图检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评价心脏的形态和功能,但在准确定量和定性诊断某些心脏疾病方面仍有一定局限性.心脏超声造影技术显著提高和改善了经胸心脏超声诊断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现代心脏超声显像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延东娥;唐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恶性肿瘤,目前仍然采用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但由于深部肿瘤的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且部位深,在发现时往往已失去手术机会,或病人的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以致放、化疗效果大受影响.目前肿瘤的冷冻治疗在国外已经不仅广泛应用于各种体表的肿瘤的治疗,还广泛地应用于各种体腔深部肿瘤的治疗,如肺癌、胃癌、肝癌、胰腺癌和直肠肛管癌等.由于条件所限,多年来国内深部肿瘤的冷冻治疗技术进展缓慢,常规开展该技术的医院为数不多,多处于试验阶段,有必要对其进展作一总结.
作者:陈姬;钱昆;李福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病理过程.肝纤维化的发生是在病毒性肝炎、慢性乙醇或药物中毒以及营养缺乏等病因作用下,引起肝细胞变性、坏死,导致炎症反应,刺激纤维组织增生而形成的.肝组织中各种细胞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成分有精确的相对比例和特定的相对空间位置,通过细胞-细胞、细胞-细胞外基质通讯精确地调控其结构、功能和代谢,从而成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功能系统.肝纤维化的病理特征是ECM的堆积,涉及到基质蛋白的合成、降解或二者皆有[1],主要是Ⅰ、Ⅲ、Ⅳ型胶原及其它细胞外基质成分增加,破坏肝的组织结构和损坏肝功能.免疫组织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已证实肝硬化时基质蛋白的堆积是由肝内产生ECM细胞所决定的.
作者:苟剑林;卢实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椎管闭合不全(spinal dysraphism)属于一组脊柱先天性发育异常性疾病,其特点是脊柱中线部位间充质、骨骼和神经结构在融合上的缺陷[1],病变常累及皮肤、脊椎、脊膜和脊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典型的椎管闭合不全分为开放型和闭合型两类[2].影像学检查方法是诊断该类疾病的重要的检查手段.现将椎管闭合不全主要病变的病理及相关影像表现综述如下.
作者:陈君蓉;肖家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是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清甲状腺激素缺乏或对甲状腺激素作用发生抵抗,而表现出的一组临床综合病征,主要表现为机体代谢、各系统功能低下和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
作者:邢岩;匡安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 雌激素与女性抑郁症的流行病学研究研究发现女性比男性易患抑郁症,而且抑郁是导致妇女疾病伤残的主要原因.流行病调查表明女性抑郁症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据估计有33%的女性一生中会患重型抑郁.这种差异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和55岁之间,这一段时间女性体内的雌激素常常波动.现已证明女性在经前期、妊娠期、产后和围绝经期等雌激素剧烈减少的时期更易患抑郁症[1].
作者:张郭莺;杨彦春;刘志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肿瘤转移扩散是肿瘤难于治疗、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肿瘤扩散方式包括直接侵润、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种植转移几种.其中淋巴道转移是常见的方式.淋巴管生成(lymphangiogenesis)主要指毛细淋巴管从已有的淋巴管上发芽生长.近年来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淋巴管生成与肿瘤淋巴道转移有关.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D,VEGF-C、-D)的活动能抑制肿瘤淋巴道转移.作者拟就该领域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作者:易成;王国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964年,Detterling首次将同种异体小肠移植应用于临床,但因免疫排斥等问题而失败,其后一段时间的尝试者都未获得成功.随着TPN 的应用,部分小肠衰竭病人长期存活,致使小肠移植的研究被搁置.但临床研究证实,长期TPN会造成肝脏等脏器严重损伤,以及80年代后期环孢素A(CsA)的临床应用,小肠移植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再次被重视.1988年Grant等进行了首例肝-小肠联合移植,并获得成功,临床小肠移植开展增多,但存活时间多不足5年.直到20世纪 90年代,FK506(tacrolimus)应用于临床小肠移植领域后,小肠移植的成功率与存活率才有所提高.2003年5月国际小肠移植中心(International Intestinal Transplant Registry,IITR)报道全球共有20个国家61个移植中心对923例(儿童占61%)病人施行了989次小肠移植,至统计时有484人存活.
作者:卜君;伍晓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胫骨平台骨折往往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1,2],具有较高的并发症,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关于严重胫骨平台骨折的佳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富有争议的[3~6].目前广泛采用的分类方法是北美的Schatzker[7]所提出的分类系统,它把胫骨平台骨折按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分为6类,此种分类方法比较准确的反映了胫骨平台的特性,一般而言,其严重程度依次递增,且预后越来越差.AO/ASIF对所有各种类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基本目标和原则为:重建关节的相互吻合关系;重新恢复胫骨的对线;适当的支撑作用,以维持关节面的吻合和对线;修复损伤的半月板和韧带.Bolhofner和Benirschles[8,9]等认为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指针为: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伴骨筋膜室综合性;经关节骨折移位超过6mm,然而对于年轻或活动多的病人骨折移位超过2mm或许难以接受,轴性对线不良.
作者:朱献忠;黄富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甲状腺疾病主要包括单纯性甲状腺肿、Graves病、甲状腺炎、甲状腺腺瘤(实性和囊性腺瘤)、甲状腺癌和甲状腺囊肿等病变.传统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碘131及手术治疗,介入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已运用在这类病变,并由于其微创、安全、有效等诸多优点,已逐渐成为治疗这些疾病的主要非手术治疗方法.
作者:李治鹏;李双庆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简称PCOS)自1935年首次报道以来,迄今仍病因不明,其病理生理变化复杂,临床表现呈多态性[1].
作者:钟茜;徐克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T)是人体广泛分布的一种肽类激素,它可以抑制包括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胃泌素在内的多种激素释放.近年来的研究还发现,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具有广泛的抑制细胞增殖活性作用 ,能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其中生长抑素类似物TT-232的抗肿瘤作用尤为受到关注,可能成为抑制肿瘤的一种很理想的药物,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作者:杨公利;王春晖;唐承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磷酸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 kinase,PI3K)是生长因子超家族信号传导过程中的重要分子,可被多种细胞因子和理化因素激活,调节多种细胞功能,如凋亡、增殖、代谢、生长转化、膜转运、分泌和趋化等,并在炎症、肿瘤、代谢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
作者:张蒙;甘华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大多数病人病情较轻,重症约占15%~20%,虽然重症病死率有所下降,但死亡率仍可达10%~30%[1].不管起始原因为何,急性胰腺炎病程可分为三个阶段:①局部炎症反应阶段、②可引起单一器官或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全身炎症反应阶段、③由肠菌移位形成的感染阶段[2].
作者:李红光;王永;周总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在对抗恶性肿瘤中的重要作用,肿瘤的生物治疗已经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生物制剂如干扰素、CD20单抗等的治疗作用也已得到了肯定.近年来,随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各种与DCs相关的肿瘤疫苗(细胞类、多肽类、核酸类)也逐渐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开始应用,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效果.
作者:潘竹;朱青青 刊期: 2006年第01期
HBV属DNA病毒,但其复制需经前基因RNA的逆转录才能完成,因而较其它的DNA病毒易于在环境压力及自然进化过程中发生变异,以确保变异株在其复制周期中的生物学优势或在宿主与病毒相互作用下的选择优势.近年来对HBV基因变异与HBV分子生物学、宿主免疫学、临床经过及抗病毒疗效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现就C基因调控区变异与病毒分子生物学意义作一概述.
作者:沈涛;严新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的病因及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病[1].而精神分裂究竟是一种功能性还是器质性精神障碍,仍为众多学者所争论.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研究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遗传因素;2.神经生化病理假说;3.环境中的生物学和社会心理因素;4.脑结构及神经发育异常假说.但精神分裂症病因和发病机制都还处于研究阶段,没有公认的,一致的结果[2].近几年来,脑结构及神经发育异常假说受到较多关注,并取得了许多研究结果,产生了不少相关的理论.现就对近几年精神分裂症脑结构及神经发育异常假说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喆;熊真真;刘志中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癫痫患者除了发作以外,认知功能的损害也极大干扰着其日常生活.而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癫痫的病因,发作严重性以及治疗等.癫痫的主要治疗措施,抗痫药物的使用在控制癫痫发作从而改善认知功能的同时,也可能使得认知功能恶化.因此在评价癫痫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时应综合考虑以期达到好的效果.现就癫痫各方面对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作者:陈波;周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对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性能监控,保证所有的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方法:参照CAP(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s)要求和卫生部<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制定出包括仪器校准、室内质控、不同仪器和不同检测模式间新鲜全血比对、相关性比较、携带污染、精密度、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美国CAP的能力比对和线性检测等9项性能指标;对每项监控指标均有明确规定,需要的材料、每年完成的少次数、操作步骤、计算及失败后的纠正措施等,具有可操作性和规范化.结果:CAP及卫生部临检中心回报结果均为100%.结论:建立血细胞分析仪性能监控在保证不同仪器及同一仪器不同检测模式,检测结果的一致和准确十分重要;CAP及卫生部临检中心回报结果取得的优秀成绩证明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
作者:曾素根;李倚;贾永前;左永太;郭曼英;韩秀华;粟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估非甾体抗炎药物在我院的使用情况,监测用药的合理性及药物利用调查.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共审核2003年度门诊处方134024张,含非甾体抗炎药物处方9784张(占总处方的7.30%)进行分析,调查的内容包括药物在处方中出现的频率DDDs及DUI,应用WHO推荐的药物利用指数(DUI)作为评价医生用药是否合理的指标.结果:共用药品25种(除复方制剂及外用药),使用频率前10种非甾体抗炎药物的DUI均小于1.结论:我院门诊非甾体抗炎药物的利用合理.
作者:赵大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与误诊原因.方法:对11例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例结核性脑膜炎患儿中有8例以不同诊断收入儿内科,误诊率高达72.73%.对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表现不典型认识不足、未对病史进行全面分析、对脑脊液缺乏正确的分析、过分相信辅助检查是误诊的重要原因.结论:婴幼儿结核性脑膜炎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临床医生要加强认识,避免漏诊、误诊.
作者:黄仕琼;王润英;陈建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提高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诊治水平.方法:联合运用相关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治疗上采用离断输尿管后于下腔静脉前外侧复位矫正,恢复输尿管正常通道.结果:8例术前均明确诊断并分型,均经手术矫正复位.术后6~12个月复查,肾及输尿管上段积水扩张均明显减轻,肾功能良好,输尿管通畅,吻合口无狭窄.结论:下腔静脉后输尿管是先天性下腔静脉胚胎发育异常所致,需联合应用各种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输尿管离断复位矫正吻合术是治疗下腔静脉后输尿管的主要方式.
作者:赵剑锋;孙先禹;何俊;曾定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效果.方法:沿腋下第4肋间作长6~8cm切口,切开前锯肌、肋间肌进胸,结扎、缝扎肺大疱或楔行切除较大肺大疱,干纱布摩擦壁层胸膜行胸膜固定术,如术野暴露不良时,可采用电视腹腔镜辅助手术.结果:45例患者手术时间40~80分钟,患侧肺全部复张,平均住院时间5.4天,随访4月~2年无1例复发.结论:腋下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创伤小、复发率低,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惊涛;黄华;陈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母婴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住院治疗的51例羊水过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羊水过少容易发生胎儿窘迫与新生儿窒息,增加围产儿死亡率,而母亲手术产率增高,术后切口感染率随之增加,产后病率也相应上升.结论:羊水过少是胎儿危险极其重要的信号,严重影响母婴安全.
作者:姜薇;张琼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评价地榆升白片(地奥集团.天府药业生产)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作用.方法:105例行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地榆升白片)和对照组(利血生+放化疗).两组均从出现外周血的细胞数下降开始治疗.治疗组用地榆升白片每日3次,每次4片;对照组用利血生片,每日3片,每次20mg.观察外周血白细胞上升情况.结果:治疗组病人第3~4周骨髓抑制明显控制,其总有效率为81.58%,而对照组在治疗第4周才出现缓解,总有效率为60%,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榆升白片对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且无明显的毒副反应,值得推广.
作者:王中苏;惠晓;张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常见的症状及处理方法.方法:对119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M常见的症状及并发症是高钙血症(发生率33.6%),贫血与出血(28.6%),高黏滞综合症(25.1%),感染(19.3%),肾功能不全(10.1%),骨折(15.9%)等,除了进行化学治疗外,针对不同的症状作相应的对症处理.结论:MM的症状多样,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及时对有关症状或并发症进行综合治疗,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袁颖;熊小敏;郑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一种既能彻底切除鼻部肿瘤又能避免面部切口的手术方法.方法:32例鼻部恶性肿瘤病例,应用鼻内窥镜术式及经唇龈切口彻底切除肿瘤,术后均辅助放射治疗.结果:32例鼻部肿瘤,术后随访3年,其中8例复发.结论:该方法能较彻底切除病灶肿瘤,生存率与鼻侧切开联合放疗没有差别,可避免面部切口,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叶刚;李志军;黄刚;李登敏;罗文广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2例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失血量均大于5000ml,多1例达20000ml)病人的抢救处理体会是:剖宫产术中大出血一般较急,量大且止血困难,血源往往不能及时充足供给.应术前充分估计病情备足血源.年龄大于35岁、再次妊娠、有中央型前置胎盘、B超提示有胎盘植入等,术中大出血的机率较大,要充分备血.术中一旦大出血应及时改行全麻以保证氧供,维持麻醉,为手术提供条件.麻醉维持以浅全麻为好,药物选择应对循环、子宫收缩影响小的药物为宜.大出血时凝血功能极度紊乱,应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及时补充凝血药物改善凝血功能对止血至关重要.
作者:黄蔚;林雪梅;李华凤;吕胜;黄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内窥镜支撑喉镜下声带良性病变手术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48例声带良性病变行内窥镜支撑喉镜下声带良性病变手术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患者术后1周发音已恢复正常,16例患者因弥漫性声带息变、声带白斑,术后1~3个月发音渐渐恢复正常.结论:内窥镜支撑喉镜手术具有能观察声带细小病变、手术准确性高、病变切除彻底、重复手术率低的优点,是声带良性病变切除的较好方法,可替代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
作者:王革;钟渠;冯越;郑鹏;李忠万;王忠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血清III型前胶原(PC-III)、IV型胶原(IV-C)、层粘蛋白(LN)及透明质算(HA)在各期肝炎分组病例中浓度变化,评价其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免法检测159例肝病患者及50例对照组血清PC-III、IV-C、LN、HA,分别比较各指标与肝炎临床各期的相关性.结果:纤维化各项标志物和正常对照组进行均数t检验,急性肝炎组及轻度慢性肝炎组除IV-C(P<0.05)外各指标无差异,其余各组间均差异显著(P<0.01).讨论:急性肝炎期肝纤维化标志物无显著变化;轻度慢性期IV-C早于其他指标出现在血清中具有早期诊断意义;各指标增高幅度与随病程加重相关.
作者:李圃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在CT定位下经椎板间孔穿刺行腰椎间盘化学溶解术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100例腰椎平片及CT的影像学研究,观察椎板间孔大横径与相应椎间盘的位置关系,测量椎板间孔大横径、硬膜囊及硬膜外侧腔的宽度,设计椎板间孔穿刺的途径.经椎板间孔穿刺化学溶解术治疗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L5-S1所有病例和L4-5的男48、女47例椎板间孔大横径与相应椎间盘在同一横截面上,其余5例腰椎椎间盘均位于相应椎板间孔大横径上方.硬膜外侧腔宽度由上至下逐渐增宽,L2-3、L3-4、L4-5、L5-S1硬膜外侧腔宽度,分别为:男-0.28±1.58、1.73±1.80、4.64±2.00、7.31±1.69,女-0.85±1.49、0.88±1.47、3.70±1.65、6.28±1.42.经椎板间孔穿刺时,穿刺针可直接通过突出的椎间盘组织进入椎间盘内,根据不同病变类型,可将药物注射到椎间盘或突出物内.穿刺成功率达99%,治疗优良率达92%,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椎板间孔穿刺化学溶解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磊;吴云松;巨辉;白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肝硬化低钠血症的危害.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肝硬化并发急性低钠血症患者83例合并症及转归.结果:轻、中、重度低钠血症合并肝性脑病的发生率为0、13.73%、44.44%.合并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分别为0、23.53%、61.11%.合并顽固性腹水的发生率分别为7.14%、41.18%、77.78%.轻-中度、重度低钠血症的纠正率分别为38.46%、11.11%,病死率分别为3.08%、27.78%.结论:低钠血症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一定程度上表明血钠越低肝功能越差,合并症的发生率越高,纠正率越低,死亡率越高.
作者:陈杰;周晓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142例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生医院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是泌尿道,再其次为皮肤、粘膜.易发生感染的疾病主要是脑出血;感染的细菌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肺炎克雷伯氏菌、表皮葡萄球菌和真菌.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减少侵入性操作,加强基础护理和危重患者的营养疗法,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方向.
作者:邓先芳;甘春燕;钱蓉;辜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对照组54例不用黄芪注射液,两组均给予复方丹参液、低分子右旋糖酐、甘露醇等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5d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照观察两组病人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66.67%,具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
作者:付文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比较氨甲喋呤与米非酮配伍中药用于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4例异位妊娠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肌注氨甲喋呤50mg,隔日一次,共4次,同时以四氢叶酸5mg,隔日一次,肌注解毒,静脉水化及小苏打1g,一日三次口服,碱化尿液;B组口服米非司硐100mg,一日2次,连用3天,同时服中药宫外孕I号方,1剂/天,连用三天.结果:两组成功率分别为75%和67%,A组成功率稍高于B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在治疗前为(2852.71±3024.08)IU/L和(1084.98±1158.03)IU/L,包块大小分别为(3.77±3.10)cm和(2.10±2.24)cm,治疗一周后血β-HCG分别为(563.66±597.52)IU/L和(758.73±809.81)IU/L.两组治疗成功病例的停经天数和年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前血β-HCG水平、包块大小及治疗一周后血β-HCG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氨甲喋呤保守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且优于米非司酮配伍中药.
作者:邹敏;罗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的优点.方法:对45例鼻息肉、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均进行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观察对鼻中隔偏曲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偏曲的鼻中隔均一次获得彻底矫正,未出现鼻腔粘连、塌鼻、鼻中隔穿孔、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验证阿齐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优越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药物阿齐霉素采用序贯疗法与连续静脉滴注作成本-疗效分析.结果:阿齐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与连续静脉滴注治疗支原体肺炎疗效无显著差异,但序贯疗法与连续静脉滴注治疗支原体肺炎成本有显著差异.结论:阿齐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支原体肺炎具有优越性.
作者:严辉琼;唐尧;何文富;孙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从早发型和晚发型的角度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病相关因素和保守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182例,按发病孕周分为早发型组45例(≤34周)和晚发型组137例(>34周),早发型按终止妊娠孕周分为A组17例(≤32周)、B组14例(>32周~≤34周)、C组10例(>34周),比较各组的母儿结局.结果:80.2%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患者未进行正规产检;早发型比晚发型舒张压高、延长孕龄长、剖宫产率低、新生儿Apgar评分低、围产儿死亡率高,P<0.05;早发型延长至>34周终止妊娠,新生儿窒息率(10%)和围产儿死亡率(10%)明显降低,P<0.005.结论:加强产前宣教和管理对于预防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的发生有积极作用.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比早发型妊娠结局好.早发型延长至>34周终止妊娠母儿结局较好.
作者:杨晓华;艾瑛;杨沛;刘兴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着重探讨鞍上脑膜瘤CT表现特征及其病理解剖基础.材料和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鞍上脑膜瘤28例,结合CT横断面和冠状面以及脑窗像和骨窗像,对其肿块CT表现与周围解剖结构关系,作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鞍上脑膜瘤28例具有下述CT表现特征:肿块起于鞍结节14例;蝶骨平板4例;鞍隔3例;前床突3例;以及从嗅沟、鞍旁向鞍上侵犯各2例;骨质增生硬化23例;伴视神经管狭窄2例,眶上裂扩大3例;肿块呈类圆形26例;不规则形2例;肿块大小3~5.0cm 10例;5.1~8cm 18例;肿块呈稍高密度2例,伴斑点状钙化1例;肿块明显均匀强化21例,不均或环状强化4例;肿块推压脑实质移位25例,视交叉移位、脑积水及蝶鞍扩大各2例.结论:采用横断面和冠状面CT增扫,结合脑窗像和骨窗像显示,是准确诊断鞍上脑膜瘤CT表现特征及与鞍区其他占位性病变鉴别的优良影像学方法,并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兰玉梅;邓开鸿;魏懿;庞英泽;吴志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中老年2型糖尿病的胰岛C肽变化.方法:对265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空腹及餐后2小时C肽水平测定,按不同年龄及病程分组.结果<60岁(非老年组)与≥60岁(老年组)单一空腹C肽水平有差异,而病程≥10年较病程<10年的,无论空腹或餐后2小时C肽水平明显下降,提示胰岛β细胞功能随着病程的进展而逐渐衰退.
作者:蒋成霞;曹春晓;张其兰;雷开键;詹云;华燕;夏立强;单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PM/DM的临床及实验室表现.方法:分析PM/DM首发症状,心血管症状、呼吸系统症状、肌酶变化等.结果:首发症状有肌无力、肌痛、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雷诺征,关节痛或关节炎,心肌炎,发热,未梢神经炎.心血管症状发生率15.2%,呼吸系统症状发生率53.3%.结论:PM/DM是一种累及多系统的疾病,易合并恶性肿瘤.
作者:饶志华;刘怡欣;刘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血清钠代谢变化与肝功能Child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27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血钠检查及肝功能Child分级.结果:患者发生低钠血症的程度随肝功能分级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84例低钠血症肝功能A级(ChildA),114例低钠血症肝功能B级(ChildB),78例低钠血症肝功能C级(ChildC),肝功能ChildB级, ChildC级与ChildA级比较,发生低钠血症的例数按四方表格X2检验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肝功能ChildB级与ChildC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肝硬化失代偿期钠代谢紊乱变化与肝功能Child分级正相关.
作者:何启蓉;王英;邹大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检测和观察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CSHB)不同病毒复制水平在病情程度、治疗效果及预后之间的差异和关系,了解病毒复制对CSHB病情的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入院的CSHB病人,共110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复制水平及各项肝功能指标, HBV DNA定量按入院检测结果确定其复制活跃程度,详细记录病情变化情况,后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无或低病毒复制者治疗效果及预后均好于复制活跃者,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毒复制水平对CSHB治疗效果及预后有明显影响,病毒复制活跃者治疗效果不佳,预后不良.病毒处于低水平复制及血液中检测不出病毒复制者,预后及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韩乾国;王文雅;杨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肾功能损害情况,强调早期保肾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防止肾功能衰竭,减少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死亡率.方法:对2004年1~10月我院90例急性胰腺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0例中48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能功损害(表现为BUN和Cre升高);其中,轻症急性胰腺炎的肾功能损害程度与重症急性胰腺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胆源性胰腺炎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与非胆源性胰腺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轻症急性胰腺炎肾功能损害经保守治疗后可恢复正常,而重症急性胰腺炎肾功能损害恢复时间相对长,部分预后差.
作者:王英;何启蓉;赵颖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既能保证工作质量又能较大幅度降低成本的方法,使好的实验方法能在基层医院开展,推动基层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提高,方便广大农村和老、少、边、穷及西部经济欠发达又交通不便地区的人民群众就诊.方法:根据核素衰变规律,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率较稳定的原理,对前一次实验曲线的各项参数进行修正处理,再将修正后的各项参数输入微机,经3/2次方程拟合,就得到一个新的曲线(笔者把它称为模拟曲线,这是为了与实验曲线相区别),用模拟曲线替代实验曲线进行数据处理,求出结果.结果:经过对甲状腺素(TT4)质控品低、中、高(购自北京中国原子能研究所)三个浓度的20次对比研究,其结果与对照组差别不显著(P>0.05).结论:通过质控数据对比发现,用模拟曲线与实验曲线处理求得的结果差异不显著,实验质量和结果的可信性并无明显降低,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说明该方法有较好的实用价值和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邓三宁;李影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评价纤支镜肺灌洗术在治疗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疗效.收集了1999年10月至2003年10月在我院中心ICU、外科、呼吸内科应用肺灌洗术治疗76例难治性肺部感染性疾病取得良好疗效.且在灌洗术中危险性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作者:戴华;陈亚利;陈明菊;易德茂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比较LASIK手术上方蒂与鼻侧蒂对形成干眼和对干眼恢复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观察LASIK手术治疗102例(204眼)患者,右眼作上方蒂,左眼作鼻侧蒂,并分左眼为鼻侧蒂组(102眼),右眼为上方蒂组(102眼).观察指标包括术后半月、3月、6月的干眼症状,荧光素钠染色,BUT,Schirmer'sI试验,比较两组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干涩感:术后半月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月、6月时间点,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鼻侧蒂干涩感患者比上方蒂患者少.异物感:术后半月,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月、6月时间点两组均有显著差异(P<0.01),鼻侧蒂异物感患者比上方蒂患者少.烧灼感:术后两组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P>0.05).荧光素钠染色:术后半月、3 月时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点多数鼻侧蒂术眼少于上方蒂术眼,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6月时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泪膜破裂时间:术后半月,3月时BUT时间鼻侧蒂组术眼多数比上方蒂组术眼时间长,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后6月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泪液分泌量: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LASIK手术蒂位置在减少和加快干眼恢复方面制作鼻侧蒂优于上方蒂.
作者:白小良;曾涛;谢淑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医院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是研究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大课题,经常性的药敏监测可为临床提供合理使用抗生素的科学依据.因此,我们收集了本院2004年度临床细菌培养及药敏实验结果1874份,旨在了解我院病原菌的流行分布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而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作者:王琴芳;吴丽群;宋文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食道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预后差,五年生存率低;但早期食道癌往往没有症状,待出现吞咽梗阻症状时,临床已属晚期,治疗困难.因而早期诊断和治疗食道癌是改善这一疾病预后的重要途径.本文就2004年1月~2005年6月我院诊断的21例早期食道癌进行回顾、分析,以期提高对食道癌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张燕;吴俊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支气管内膜结核是临床常见病,许多支气管内膜结核病人在临床症状,X线检查颇似肺癌,易被误诊.现将我院传染科及呼吸科5年间纤支镜确诊支气管内膜结核18例分析报告如下,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其诊断水平.
作者:赵素芳;李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少见的泌尿系统梗阻性疾病,就诊时常常表现为尿路梗阻的症状:腰痛、积水.为提高对本病的重视,加深对其临床特征的认识,现结合华西医院2000年~2004年收治的3例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为输尿管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例,就其诊治方面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华刚;李响;朱育春;赵俊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渗出性中耳炎是耳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治疗相对不复杂,1989年1月至2004年6月共治疗102例渗出性中耳炎,现将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王金山;蔡波;盛健峰;袁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子宫腔内结石的发生极为少见.宫内节育器(IUD)表面被纤维组织包裹、钙化形成宫腔内结石是宫内节育器的一种罕见并发症.我院2002年2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因IUD被包裹、钙化形成的宫腔内结石患者4例.现报导如下.
作者:文怡;罗国林;高雪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顺铂联合变异LV5FU2(Lc-LV5FU2)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60例进展期胃癌随机分为观察组(Lc-LV5FU2)和对照组(FOLFOX4),就其有效率、临床受益反应率、毒性和QOL评分改善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RR(42%vs46.6%),CBR(84%vs85.6%),QOL评分改善率(25%vs2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的毒性反应为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和外周神经毒性,但多轻微.结论:小剂量顺铂联合变异LV5FU2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有效、安全,毒副作用可耐受,且价格较低,是一个有价值的方案.
作者:任大成;李光明;付曦;郭翠华;文仕民;潘永强;胡欣;别俊;孙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抗感染药物是临床上使用广泛的一类药物,其价格的变化可反映整体药品的价格变化.2001年四川省省级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涉及抗感染药物所有类别,范围较广,采购量较大.本文对抗感染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前后一年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而反映集中招标采购对药品临床使用的影响,为药品的合理、科学采购和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作者:张志勇;徐珽;程艳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Aortic dissecting aneurysm, ADA)是心血管危重症之一,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复杂多变,极易被误诊,常因延误治疗而造成死亡.我们从1997年1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29例ADA,其中18例误诊,误诊率62%.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烯;孙安琼;夏小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古人认为鱼胆有清热,明目作用.故民间相传用鱼胆治病时间已久,故中毒事故频发生.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肝脏损害,心脏损害等致命的多脏器功能损害.我院自2000年12月至2003年12月共收治鱼胆中毒20例,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金能;朱世瑶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 PSM)是由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 PM)感染引起的一种少见深部真菌病.马尔尼菲青霉菌为条件致病菌,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染,可导致皮肤淋巴结和内脏致命性感染.随着HIV/AIDS发生率的增加,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病例也随之增多,被认为是东南亚地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之一.目前本病临床误诊率较高,我国近年已陆续有个案报道[1,2,3].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4年9月收治4例该病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白浪;刘焱斌;宗志勇;刘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女,43岁.因反复右侧腰痛2月于2005年6月21日入院.查体: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右肾未扪及,右肾区轻叩痛.实验室检查:镜下血尿(+),其它无异常.B超提示右肾上份内侧实质内减弱回声团块,内部回声不均匀,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CT扫描:右肾门水平可前份实质内见一大小约5.0×3.5×5.0cm软组织肿块突破肾皮质向肾外生长,呈不均匀轻度强化,肿块与十二指肠降段、下腔静脉、胰腺钩突部关系密切,腹腔及腹膜后间隙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作者:胡佳;王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男,11岁.因家长发现视力不良于2000年4月26日于我院门诊就诊.过去史及家族史均无特殊.体检:全身无异常发现.眼科检查:33cm角膜映光:正位.视力:右眼0.7/0.7,+1.50DC×90°→ 0.7;左眼0.3/0.3,-0.50DS/+1.50DC×105°→0.3.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正常.
作者:舒智宇;李平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患者41岁,孕5产1,因发现下腹包块2年余,于2005年1月以盆腔包块收入院.患者2年前自觉下腹有包块,解大便后缩小,并且伴有轻微腹胀,无食欲下降、尿频、尿急等症状,未予重视.平素月经规律,经量中等,无痛经,白带正常.1月前因停经50+天到当地医院检查,B超提示早孕及盆腔巨大囊实混合性团块,在当地行人流手术.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门诊检查发现盆腔巨大包块,收入院手术.
作者:陈慧;方芳;尹如铁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某女,65岁,因头痛,恶心,呕吐10小时入院,过去史无特殊.查体:体温37.5℃,呼吸22次/分,血压260/120mmHg,烦躁,高枕卧位,皮肤湿冷,面色苍白,唇无发绀,四肢震抖,心界不大,心率140次/分,律齐,无杂音,心音增强,双肺无罗音,腹软,无压缩,未扪及包块,无血管鸣.
作者:刘牧;于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在血液保护中的作用.方法:运用ZITI-2000型血液回收机进行术中自体血液回收与回输共116例,比较回输后HR、MAP、SPO2的变化;随机选择其中部分病例于术前、回输前、回输后、术毕24h采血测定HB、Hct、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份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回收原血和回输血的RBC、HB和Hct.结果:(1)平均每例回收血3379ml、回输血1235ml,异体输血率为25.8%.(2)术中自体血回输后HR减慢(P<0.01),MAP上升(P<0.01).(3)HB和Hct在回输后升高(P<0.01);Plt在回输后择期病例低于术前(P<0.01),急诊病例无显著变化,但术毕24h两者均比术前升高显著(P<0.01).(4)急诊病例FIB、PT和APTT于术后24h增加(P<0.01);择期病例在回输前和回输后FIB降低(P<0.01),而PT、APTT则延长(P<0.01),但均在正常范围.(5)回输血与回收原血比较RBC、HB和Hct均显著增高 (P<0.01).结论:自体血液回输后循环功能较稳定,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可节约血源和避免输血并发症.但出血量较大时,还不能完全避免异体输血.
作者:杨松;郑祥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比较超早期(发病6h内)和其它时间段栓塞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探讨超早期栓塞动脉瘤的技术利弊.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尽可能早地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发现动脉瘤则行GDC栓塞.其中2例患者的治疗时间在出血后6h以内,1例仅在出血后2h开始介入栓塞治疗.结果:出血后超早期行栓塞的2例患者均因术中二次破裂出血而术后死亡,在出血后6h之后进行栓塞的27例患者中1例死亡,2例残疾,其余24例均获得较好的恢复.结论:超早期栓塞治疗动脉瘤对技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开展超早期栓塞治疗动脉瘤须结合自身技术水平,充分认识其中的风险.
作者:谷震;王磊;戴成国;永德;庄永辉;陈昱云;李亚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埃索美拉唑(esomeprazole,EMZ)浓度.方法:血浆样品用二氯甲烷萃取后经YMCC18(150mm×4.6mm,5μm)色谱柱(柱温:35℃),用流动相甲醇-0.02mol·L-1醋酸铵(NH3·H2O调pH7.6)=51:49,以流速1ml·min-1洗脱分离,用卡马西平为内标,检测波长306nm.结果:标准曲线线性范围3.9~2000.0ng·ml-1;萃取回收率70.6%~76.7%;加样回收率89.1%~104.6%;日内测定RSD为4.8%~6.6%,日间测定RSD为2.8%~5.6%.结论:本方法快速、灵敏、准确、简便,适用于EMZ血药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作者:余勤;梁茂植;赵焱;秦永平;邹远高;南峰;黄帮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调查临床生化实验室各分析项目的过程能力指数,为不同项目质控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同时有效降低实验室经济成本.方法:运用未定值质控血清检测24个常规生化项目,确定每个项目的临床允许分析总误差(TEa),并计算其过程能力指数(CP).结果:低浓度质控血清中有13个检测项目CP≥1.33,高浓度质控血清中有18个检测项目CP≥1.33.结论:实验室分析方法的性能指标好控制不精密度(S)<1/4TEa,即CP≥1.33.对于CP<1.33即过程能力较差的项目应进行大化非统计质控和质量改进,使过程能力指数得到提高.
作者:黄亨建;周君;宋昊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三联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胰岛自身抗体(GAD-A、ICA、IAA)检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国内三联蛋白芯片法测定51例糖尿病病人胰岛自身抗体的结果与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的GAD-A,ICA,放免法(RIA)测定IA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蛋白芯片法阳性检出率GAD-A23.5%,ICA7.8%,IAA 27.4%;酶联免疫法检测阳性GAD-A33.3%,ICA 41.2%,放免法IAA 19.6%.上述两组结果进行比较,两组相比ICA有统计差异(P<0.05),GDA-A、IAA无统计差异.两组结果一致率比较 GAD-A 62%;ICA 64.7%;IAA 64.7%.结论:与临床常用ELISA法检测GAD-A,ICA,放免法检测IAA比较,三联蛋白芯片法和ELISA法在ICA阳性检出率有显著差异.
作者:邓智勇;刘英;安振梅;李进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酪氨酸激酶跨膜受体,人类的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过度表达有关.EGFR已成为阳性表达肿瘤的重要治疗靶标.在哺乳动物细胞中,RNA干扰是通过与目的基因特异互补的21-23个硷基的小双链RNA来抑制该基因的表达.有研究表明表达小发夹RNA的载体能诱导产生更好的RNA干扰效果.本实验通过向pSIREN-Shuttle质粒插入一段可被转录成小发夹RNA的双链寡核苷酸序列(其中含有于EGFR基因序列相同的19nt序列)重构了RNAi质粒表达载体.通过细胞转染评价该载体对人鼻咽癌细胞株(HNE1)EGFR基因的mRNA表达抑制效果.结果显示HNE1细胞的EGFR基因mRNA被明显抑制.提示shRNA质粒表达载体介导对EGFR基因的RNA干扰可能是鼻咽癌干预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栾建刚;刘立中;田聆;文艳君;李炯;梁传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筛选制备抗人PCIA1的单克隆抗体,鉴定其生物学特征.方法:采用原核表达并纯化的PCIA1蛋白作为抗原,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人PCIA1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用ELISA进行筛选和鉴定其亚类,并用细胞扒片免疫化学方法检测其反应性.结果:获得了32株分泌抗人PCIA1的McAb杂交瘤细胞,McAb-1A4的染色体呈双亲特点,该McAb与多种人肿瘤细胞株和正常肝细胞株有反应.结论:McAb-1A4可用于PCIA1的细胞内定位研究.
作者:阚兵;严飞;杨金亮;邓洪新;王瑞;魏于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了解载脂蛋白E(Apo E)基因多态性与脑梗塞之间的关联.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对120例脑梗塞及120例正常对照的ApoE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脑梗塞组与对照组相比,ε3/3基因型频率 (0.6917 vs0.8333,P=0.015)及ε3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降低(0.7708 vs 0.8958,P=0.000);ε4等位基因频率显著增高(0.1500 vs 0.0667,P=0.005).结论:Apo Eε3/3基因型及ε3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塞的保护因素,ε4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
作者:张波;张卓伯;刘洪;何柳;姜晓峰;王晓惠;蔡臻林;曾虹;罗祖明;徐严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检测酪氨酸蛋白激酶EphB2受体在不同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恶性肿瘤形成的关系.方法:从各组织中提取总RNA,设计目的基因引物和内参照GAPD引物.采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胃癌、结肠癌、肺癌、肝癌、肾癌、脾癌、腹壁癌7种肿瘤组织及相应邻近正常组织中EphB2受体的表达,应用Bio-RAD凝胶成像系统及在Quantity One软件辅助下分析测定表达结果.结果:EphB2在7种癌组织中均有表达,以胃癌组织中表达高,其余依次为结肠癌、肺癌、肝癌、肾癌、脾癌、腹壁癌.在正常组织中未见表达.结论:酪氨酸蛋白激酶EphB2受体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韩景田;陈小义;马玉珍;叶路;宋月英;闫玉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方法:按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纳入、排除标准及检索策略.在美国医学索引、荷兰医学文摘、Cochrane图书馆及中国生物医学文摘内检索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Jadad质量计分法评价文献质量,资料用统一的表格提取,采用Revman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相关文献6篇,符合纳入标准的4篇,排除2篇.Meta-分析结果表明:前列安栓肛内给药能减少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的白细胞并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和排尿症状,其RR值及其95%CI分别为1.81(1.29,2.53)、1.36(1.14,1.62)及2.25(1.51,3.37),治疗的总显效率有统计学意义[RR 2.36,95%CI(1.79,3.10),P<0.00001].结论:目前资料表明前列安栓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是有效的.但是,由于本研究中纳入的RCT数目有限及样本量较小,结论的论证强度受到一定的限制,有必要进行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韩平;魏强;石明;吴建臣;杨宇如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结节性甲腺疾病非常普遍,一般人群中甲状腺结节发病为4%~7%,偶然超声检查使其发病率增加至19%~69%,美国每年约有25万新增病人.
作者:马艳;董碧蓉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