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和肽素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诊的疑似心肌梗死的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的受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抽取患者的静脉血检测和肽素和肌钙蛋白(cTnI),使用ROC曲线和AUC表示诊断性能,同时根据两种方法的阳性率计算灵敏度和特异性.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和肽素和cTn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肽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900,标准误为0.0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5%CI:0.833-0.967.当和肽素水平超过0.519时,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灵敏度为73.3%.特异性为50%.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结论 和肽素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联合cTnI检查能够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冯雁明;杨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的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回顾分析.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患者的糖尿病病程更长,收缩压更高、尿蛋白量更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比例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确区分糖尿病肾病和非糖尿病肾病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赵双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联合检测对贫血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贫血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2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叶酸[(7.21±3.23)nmol/L]、维生素B12[(261.38±124.35)pmol/L]和铁蛋白[(65.62±22.83)ng/mL]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血清叶酸[(18.75±4.52)nmol/L]、维生素B12[(424.54±136.87)pmol/L]和铁蛋白[(152.34±44.58)ng/mL]水平(P<0.05).观察组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和铁蛋白水平三者联合检测贫血的检出率为86.67%,与血清叶酸(60.83%)、维生素B12(50.00%)和铁蛋白(75.83%)水平单独检测贫血检出率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 血清叶酸、维生素B12、铁蛋白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贫血早期诊断的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魏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统计分析近5年本院开放性外伤患者清创前伤口分泌物病原菌种属分布和耐药情况.方法 对骨外科和创伤外科新收治开放性外伤患者清创前伤口分泌物进行病原菌检测和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8,057份清创前伤口分泌物中检出致病菌2,484株,致病菌检出率为30.83%;其中革兰阳性球菌789株,所占百分比为31.7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革兰阴性杆菌1,671株,所占百分比为67.27%,以大肠埃希菌多见,真菌24株,所占百分比为0.97%.结论 统计发现我院清创前的开放性伤口病原菌分布情况和临床文献报道基本一致,但耐药率低于临床文献报道.了解本医院开放性伤口清创前伤口感染病原菌的组成结构及其耐药变化趋势,可加强临床医生抗感染治疗的针对性,为临床取得佳的感染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避免滥用抗菌药物而使细菌产生多重耐药.
作者:夏寅辉;邓小芳;敬金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CRP和外周血白细胞联检在上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109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资料,分A组(68例)和B组(41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患儿30例为C组,A组为细菌感染性患儿,B组是非细菌性感染,即病毒性或是其他类型感染患儿,对三组患儿皆实施CRP及外周血的白细胞联检,分析三组检查结果.结果 A组WBC为(15.20±3.01)×109/L,比B组(9.10±2.87)×109/L及C组(7.11±1.56)×109/L均高(P<0.05);CRP在细菌性感染中敏感性诊断为91.18%(62/68),比WBC的60.29%(41/68)及NEU的70.59%(48/68)高(P<0.05).结论 CRP、外周血白细胞在上呼吸道感染中实施联检诊断价值高.
作者:姜桂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与分析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乙肝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全部临床资料,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将检测结果分为两组,即对照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300例)和观察组(化学发光法,300例),检测指标为HBcAb、HBeAb、HBeAg、HBsAb、HBsAg等.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结果 观察组对HBeAb、HBeAg、HBsAg的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45例检出低水平(0.06 IU/mL-3.00 IU/mL)HBsAg,而对照组检出33例,占比73.3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检测浓度0.03 IU/mL与对照组0.14 UmL相比显著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批次内、批次间检测的精密度(变异系数)分别为<3%、<5%与对照组3%-5%、5%-10%相比显著较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化学发光法具有检出率高、重复性好、特异性好、敏感度强、操作简单等优势,且检出低水平HBsAg的几率较高,因而可有效防止发生漏诊、误诊等情况,值得应用推广.
作者:吴红兵;陈小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贫血患者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4月于我院诊治的贫血患者中抽取65例作为研究组样本,同期抽取6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样本;对2组受检者实施血液检验,并就2组受检者的血液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研究组受检者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其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重度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低,其次是中度贫血患者,后是轻度贫血患者,不同病情的贫血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两两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贫血患者诊断中,血液检验的临床应用效果肯定,血液检验能准确检出贫血,并判断贫血患者病情.
作者:蓝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并分析其疗效.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常规组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基础上再加强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血压情况.结果 干预组血压水平下降明显,临床疗效效果显著.结论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卢文琪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常规检验中血涂片分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2016年5月-2017年4月间经化验的2,100例异常血标本以及680例正常血标本,并对其进行分析比较,以充分了解血涂片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优势.结果 680例正常血标本经涂片检查提示异常9例,假阴性率为1.32%.2,100例异常血标本涂片检查提示正常983例,假阳性率为46.81%,且血涂片中存在异常红细胞、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异常淋巴细胞以及幼稚细胞.结论 做好血涂片镜检工作不仅能显著提高患者病情诊断的准确性,同时还能为其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房翠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PCR检测在儿童EB病毒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研究临床资料来自2016年8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768例疑似EB病毒感染的患者,对患者分别进行PCR检测与血清学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EBV血清学检测中患者NA IgG参数的阳性率高,为54.3%;在EBV感染患者中血浆EBV-DNA阳性率为33.3%,全血EBV-DNA阳性率为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DNA检测在原发感染与再激活中的阳性率高于血浆DNA与血清学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EB病毒感染性疾病诊断中PCR检测的准确率较高,应当推广应用.
作者:李树敏;何述祥;韩旭晨;莫殿军;王海明;陈晓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糖尿病肾病诊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2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y水平会随着糖尿病肾病的病情发展逐步上升,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蒙桂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的效果.方法 随机从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诊危重患者中抽选100例,根据护理的方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给予患者全程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抢救成功率明显更高,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明显更短(P<0.05),且通过满意度调查显示研究组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全程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缩短抢救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同时患者对护理更为满意.
作者:孙悠昀;茅安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如何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及通过各种护理手段保证患者较好的睡眠质量对ICU清醒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8月近14个月来的87例ICU神志清醒且病情较稳定的术后患者,选取的患者随机被分为对照组(n=41)及观察组(n=46),对于对照组的41例清醒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的46例清醒患者,除了常规进行护理外,同时着重加强心理护理.晚夜班交接班后,清醒患者区域关掉病区大灯改床头小灯,以降低病房亮度,对区域同时有危重患者及清醒患者时,采用一次性口罩等临时代替眼罩;另交班后减少不必要的噪音,对仪器报警及时处理;对因改变环境引起睡眠障碍、疼痛及疾病原因无法入睡等,汇报医生后,及时给予对症处理.结果 因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后,转出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40,P<0.05).结论 对ICU术后清醒患者有效进行心理干预措施、并通过各种方法保证其夜间的睡眠质量,能够提高护理质量,有效减轻清醒患者一系例抑郁、焦虑甚至谵妄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在患者转科时能拥有较好的心情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作者:王琎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联合替硝唑治疗慢性牙周炎(CP)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4例CP病患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患者行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研究组患者行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及替硝唑联合治疗,分析两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研究组牙龈指数为(0.50±0.21),低于对照组的(1.13±0.30)(P<0.05);研究组疗效比对照组疗效更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2/47),对照组为6.38%(3/47),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和替硝唑共同对慢性牙周炎病患实施治疗效果佳.
作者:劳均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不同骨折创伤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差异.方法 以2017年4月-2017年10月为时间区间,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916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查每例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血浆D-二聚体在不同骨折创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胫腓骨骨折、足骨骨折、多发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骨折,且胫腓骨骨折、足骨骨折、多发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阳性率分别为83.63%(143/916)、82.28%(65/916)、59.45%(129/916),明显高于其他部位骨折(P<0.05).急性骨折组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非急性组,且D-二聚体阳性率为66.32%(380/573)明显高于非急性骨折组的17.78%(61/343)(P<0.05).结论 不同部位、急性和非急性骨折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当中可以根据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的骨折状况做出诊断.
作者:欧志红;王滋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综合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及解决对策.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11月-2016年12月接收的500份需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标本,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结果 500份需要进行微生物检验的标本中有92份不合格样本,占18.40%;92份不合格样本中有40份标本受到污染导致不合格(占43.48%)、9份标本采集时间发生错误导致不合格(占9.78%)、15份标本送检不够及时导致不合格(占16.30%)、28份检验环境不够规范导致不合格(占30.43%),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研究微生物检验标本的不合格原因,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送检过程更为规范、协调,从而降低不合格发生率.
作者:谢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索沙门菌临床检验中全面生化反应和血清学检验的应用性.方法 选取2016年3月11日-2017年3月11日期间我院收治的肠热症100例患者,抽签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常规检测方式和全面生化反应联合血清学检验.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检验有效率(94.00%)高于对照组检验有效率(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确诊沙门菌感染患者时,加强全面生化反应联合血清学检验,能够提高诊断正确率.
作者:叶莎;王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6年9月收治的患者共254例,将其按照是否存在颈动脉斑块进行随机分组,用颈动脉超声进行检测,其中斑块组186例,对照组68例,同时检测254例患者空腹的SdLDL-C、Hcy水平,并比较斑块组与正常组SdLDL-C、Hcy水平的差异性.结果 斑块组SdLDL-C(P=0.001)、Hcy(P=0.00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颈动脉斑块影响因素分析显示,SdLDL-C(P=0.001)、Hcy(P=0.001),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水平SdLDL-C和Hcy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建议临床将这两大因素作为干预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内容.
作者:陈社安;张文斌;马婉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探讨血浆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收治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实验组,并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研究对象的血浆BNP、CRP和HCY,对检测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在血浆BNP、CRP和HCY水平方面,实验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检测血浆BNP、CRP和HCY水平,能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俊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C反应蛋白的检测及其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7年5月-9月来我院就诊的95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后检测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953例患者为发热患者和咽喉炎患者,治疗后均获得满意疗效.治疗前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27.62±5.53)mg/L,治疗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为(7.69±1.14)mg/L,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786,P<0.05).结论 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在机体发生感染时明显上升,可用于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和评估感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红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提升消化止泻口服液质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Waters Symmetry色谱柱,甲醇-水-磷酸(47:53:0.2)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77 nm.增加陈皮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以及黄芩苷的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薄层色谱显示斑点清晰,阴性对照无干扰;黄芩苷在10μg/mL-80μg/mL(r=0.999,9)线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3%.结论 所建标准简便、准确,能更好地控制消化止泻口服液的质量.
作者:刘旻虹;钱红荟;栗金权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在感染性疾病患者诊断过程中联合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与白细胞计数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3月我院接诊的80例感染性疾病患者,将感染性疾病患者依照不同给药方式分成单一检测组(n=40)和联合检测组(n=40),对两组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别实施白细胞计数检测及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结果 单一检测组感染性疾病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与联合检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检测组优于单一检测组.结论 相较于单一实施白细胞计数检测,在感染性疾病患者临床诊断中联合应用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与白细胞计数检测的临床价值较为显著,具有更高的检出率.
作者:刘延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综合治疗进行了分析.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3月的94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性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74%,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70.2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止泻时间为(32.59±1.28)h,对照组为(39.27±1.27)h;观察组患儿的脱水纠正时间为(36.97±1.07)h,对照组为(43.97±1.22)h,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方法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付元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老年食管癌放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来我院诊治的150例老年食道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展开了常规护理和人性化护理的应用研究,分析人性化护理在老年食管癌放疗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老年食道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53.24±3.56)分,远高于对照组老年食道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42.17±3.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总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食道癌放疗过程中应用人性化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高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白蛋白19片段(CYFRA21-1)、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在甲状腺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4月-2017年7月我院本科室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87例,患者均经过手术组织病理检查终得到确诊.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甲状腺滤泡状癌组(n=32)和甲状腺良性病变组(n=55).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2组CYFRA21-1和TSGF水平,分析CYFRA21-1和TSGF在甲状腺肿瘤患者中的诊断效果.结果 甲状腺滤泡状癌组CYFRA21-1、TSGF水平均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P<0.05).甲状腺滤泡状癌组CYFRA21-1诊断符合率为84.38%(27/32)、TSGF诊断符合率为81.25%(26/32)、二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6.86%(31/32);甲状腺良性病变组CYFRA21-1诊断符合率为87.27%(48/55)、TSGF诊断符合率为83.54%(46/55)、二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6.36%(53/55).结论 将CYFRA21-1联合TSGF用于甲状腺肿瘤患者中效果理想,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能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参考.
作者:孙燕翔;黄建平;杨乐;刘兆龙;杨华;刘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分析拓展高校结核病健康教育形式的具体效果,构建无结核病的校园环境.方法 选取某学校2015年6月-2016年9月的1,260名高校学生,根据不同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形式将其分为四组(课堂教育组、媒介传播组、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组和面对面访谈组),每组均为315名.统计分析四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结核病基础知识知晓率.结果 干预前,课堂教育组、媒介传播组、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组和面对面访谈组学生的结核病基础知识知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课堂教育组、媒介传播组、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组和面对面访谈组学生的结核病基础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媒介传播组学生的结核病基础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课堂教育组、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组和面对面访谈组(P<0.05).结论 在高校学生中开展防结核病基础知识能够显著受到学生欢迎,尤其是采取媒介传播宣传教育形式能够提高学生的结核病基础知识知晓率.
作者:沈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已经成为威胁我国老年人生命的重要因素[1],血糖、血脂水平监测对于糖尿病、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而基层社区卫生院、卫生服务中心因各种条件限制,无法引进完善的检测系统[2],检测结果差异性较大.以通过ISO:15189实验室认可的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测结果为目标靶值,以玉溪市红塔区北城中心卫生院检测结果为比对对象,利用相关系数观察检验结果的相关性,配对检验判断检验结果的差异性,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郭洪奎;赵莹;王永博;倪燕;潘丽旭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检验免疫功能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我院收治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94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幼儿92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幼儿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的水平.结果 研究组患儿IgA、IgM、IgG等免疫蛋白和C3、C4补体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检测其体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
作者:闵志梅;贺秀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针刺配合自拟方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017年本科室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4例.治疗组选用针刺外治、自拟方内服;对照组选用秋水仙碱、苯溴马隆片口服.结果 治疗组治愈32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治愈24例,好转20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1.48%.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尿酸的变化及疗效有无差别.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疗效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尿酸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外治配合自拟方内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在临床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程远东;樊奥;蒋晴;唐流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布鲁氏菌病患者血清PD-1和PD-L1的表达特点.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53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研究组)和同期来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集两组对象血液标本,检测PD-1、PD-L1表达水平.再根据病程的不同将研究组患者分为急性期组和慢性期组,对比两个亚组患者的PD-1、PD-L1表达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PD-1、PD-L1表达水平分别为(25.09±4.82)%、(48.52±6.69)%,高于对照组的(10.98±5.01)%、(20.17±3.50)%(P<0.05).急性期组的PD-1、PD-L1表达水平分别为(33.72±5.13)%、(54.43±6.80)%,高于慢性期组的(17.60±4.88)%、(42.39±6.38)%(P<0.05).结论 布鲁氏菌病的发生可导致血清PD-1和PD-L1明显升高,且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会随着病程变化而变化.
作者:汪露;刘芳;李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采用免疫阴阳平衡抗风疗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5月1日-2016年4月30日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将64例患者,计算机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其中,一组患者采用别嘌醇治疗(对照组),另一组采用免疫阴阳平衡抗风疗法治疗(观察组).对比两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中医症候评分以及血尿酸水平.结果 观察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治疗后的中医症候评分和血尿酸水平均比对照组患者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免疫阴阳平衡抗风疗法应用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优越.
作者:祁冬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旨在探讨盆底超声检查在女性盆底功能性障碍性疾病的临床应用.方法 使用抽样的方法,收集西安市北方医院功能科2015年8月-2016年9月接收的女性盆底功能性疾病患者18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59例器官脱垂患者,42例阴道后壁膨出患者,87例尿失禁患者,以上患者选入为观察组,同时选择非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盆底超声进行检查,比对两组患者不同状态下的盆底结构各参数变化结果.结果 在静息状态下,观察组患者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左右支夹角、耻骨内脏肌厚度、肛提肌裂孔横径的各超声显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张力和缩肛状态下,分别观察组患者肛提肌裂孔前后径、肛提肌裂孔面积、肛提肌左右支夹角、耻骨内脏肌厚度、肛提肌裂孔横径各超声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盆底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盆底解剖结构变化,是辅助临床诊断的关键性检查,方便获得一手病例资料,为进行下一步诊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杜燕;沈美玉;张宁宁;程漫峰;何莉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在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科室接收的160例行血常规检验的健康体检人群进行研究,将其分为静脉组(80例,予以静脉采血)、末梢组(80例,予以末梢采血),分析检验指标结果.结果 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以及红细胞计数等指标,静脉组检验指标结果高于末梢组检验结果(P<0.05),白细胞计数、血小板、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平均红细胞体积以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等指标,静脉组检验结果与末梢组检验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采血的检验结果准确性更高,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赵倩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探讨不同教学模式在临床免疫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的有效性.方法 将2014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实习的90名免疫检验实习生作为本研究对象,根据学生的综合素质将其分成A、B、C三组,每组均为30例,分别选择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B组、C组的考试总成绩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对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的评价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然而在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时,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进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师资力量等因素;针对师资力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有限的医院,实施传统教学模式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更加有效.
作者:张瑞娴;吴有全;郑雪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在冠心病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探究对患者NT-proBNP(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hs-CRP(高敏C反应蛋白)、Fib(血浆纤维蛋白原)及心脏功能(LVEDD、LVPWD)的影响.方法 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选取54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6年1月-2017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7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曲美他嗪,实验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NT-proBNP、hs-CRP、Fib及心脏功能(LVEDD、LVPWD)对比参照组患者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参照组患者心脏功能(LVEF)对比结果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冠心病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可显著改善患者NT-proBNP、hs-CRP、Fib及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引应用.
作者:韩会来;秘嘉伟;段丽丽;尹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价值.方法 选本院在2016年的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99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组,择同期72例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对两组皆施以尿微量白蛋白及尿糖的联合检测,比对两组检验的结果.结果 尿糖的平均含量研究组是(3.67±0.42)mmol/L比对照组(1.14±0.50)mmol/L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糖检测阳性率研究组为80.81%(80/99)比对照组0(0/72)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早期肾损伤行尿糖、尿微量白蛋白联合检验的价值高.
作者:郭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新生儿的输血策略和输血前期的检验.方法 此次抽取我医院治疗的新生儿ABO溶血症患儿(60例)为分析的对象,收集患儿标本的血清和放散液,并选取5份ABO同型的红细胞制剂进行主侧交叉配血,分别为凝聚胺法与微柱凝胶卡法,对比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血清和放散液的不合格次数.结果 采用微柱凝胶卡法检验的不合格率明显高于采用凝聚胺法(P<0.05),且凝聚胺法检测阳性的患儿微柱凝胶卡法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微柱凝胶卡法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患儿凝聚胺法检测则部分为阴性,两种技术交叉配血结果一致性较差.结论 微柱凝胶技术是较为适用于新生儿溶血病患儿输血前检验的方法,根据检验结果选择与患儿相容性高或者同血型血样进行输血,从而保证输血的安全性.
作者:张保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相关性举措对检验所得结果可靠性、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以2016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免疫检验的120例患者为本次观察对象,按照研究需求将他们随机分成对照组(血液检测行常规质控)、实验组(血液检测采取严格质量控制),比较不同组患者其临床效果情况.结果 两组检验质量问题发生几率方面,研究组(0.0%)与对照组(6.7%)相比更具优势;临床效果获得情况方面,研究组(96.7%)与对照组(78.3%)相比更具优势(P<0.05).结论 落实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措施,可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降低问题发生率、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作者:金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脑卒中疾病患者的主要家庭照顾者接受针对性降负荷干预的临床效果,并总结对该类人群负荷水平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方法 选取以往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疾病患者的主要家庭照顾者100例,随机分组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减压干预;研究组实施针对性降负荷干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对临床减压干预模式的满意度、在干预前后负荷评分的改善幅度.结果 研究组研究对象对临床减压干预模式的满意度达到94.0%,高于对照组的82.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前后负荷评分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疾病患者的主要家庭照顾者接受针对性降负荷干预,可以在短时间内降低其负荷程度,减少不良事件的同时,提高满意度.
作者:傅煜;胡国庆;郭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糖化血清白蛋白(GA)在糖尿病(DM)患者临床检测期间发挥的作用,验证其可行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收诊的25例DM患者(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参与体检的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糖化血清蛋白、空腹血糖、动态血糖均值以及糖尿定量等指标.结果 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值、糖化血清蛋白值、空腹血糖值、动态血糖均值以及糖尿定量均显著低于观察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结果对DM患者诊治方案的编制起到导向作用,在DM患者临床治疗期间具有普及与应用价值.
作者:孙建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肝硬化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进行联合检测,为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测70例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指标,并与70例健康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肝硬化患者的PT、TT以及APTT明显和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FIB方面,肝硬化组下降的幅度又明显更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肝硬化患者进行凝血和血小板参数的检测结果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判断预后和降低出血风险及病死率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马红萍;牛莉莉;王昌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纤支镜灌洗液结核菌培养结果及耐药性分析.方法 对本院在2015年2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488例患者进行研究,采用分枝杆菌快速培养法对罗氏培养基进行培养,并进行相应的药敏实验.结果 在所有488例患者中,灌洗液结核菌为阳性的共有114例,占23.36%;其中包含了4例非结合分枝杆菌;5例牛型结核分枝杆菌;105例结核分枝杆菌;而这105例结核分枝杆菌对于异烟肼、链霉素、乙胺丁醇、利福平、氨基水杨酸以及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分别为15.24%、6.67%、1.90%、12.38%、2.86%、5.71%、0.95%.结论 对纤支镜灌洗液结核菌的培养对于结核病的临床诊断有着重要意义,而其耐药性实验结果则是临床治疗中重要参考依据.
作者:韦旭;可国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联合检测CEA、CYFRA21-1、ProGRP、CA125对于肺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9月本院肺癌患者50例视作观察组,另外选取5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1组,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2组,均进行CEA、CYFRA21-1、ProGRP、CA125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 观察组CEA、CYFRA21-1、CA125指标结果明显高于另外2组,ProGRP指标结果与对照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鳞癌患者CA125、CYFRA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CEA、CYFRA21-1、ProGRP、CA125能够提升肺癌临床诊断阳性率,保证临床诊断准确性.
作者:张翠红;陈丽;王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在早期异位妊娠的诊断中,应用联合检测患者血清孕酮、β-HCG、雌二醇的价值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分别选取180例临床确诊为异位妊娠的患者及46例同期就诊的早孕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检测血清中β-HCG、孕酮、雌二醇的水平,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及异位妊娠组各项联合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正常宫内妊娠组的各项指标要明显高于异位妊娠组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β-HCG的临界值为1,013 IU/L时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2%和72.7%,孕酮的临界值为15.4 ng/mL时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5.9%和77.8%,雌二醇的临界值为404 pg/mL时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5%和61.4%;异位妊娠组β-HCG联合孕酮、β-HCG联合雌二醇以及三项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2%、77.6%、89.2%、84.3%、81.2%、92.3%,漏诊率和误诊率分别为20.8%、22.4%、10.8%、15.7%、18.8%、7.7%.结论异位妊娠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宫内妊娠;血清β-HCG、孕酮、雌二醇三项联合检测优于单项或者两项联合的检测结果,对于异位妊娠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的提升以及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有显著效果.
作者:王亚武;李维金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有效方法.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接受检验的64份免疫血样作为本次临床调查研究资料,其中32例血样为质量控制前接收,为对照组.32例血样为质量控制后接收,为观察组.通过对比两组免疫血样检查结果,对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方法做出评价.结果 观察两组免疫血样各项指标变差异指数,观察组的C-肽、血清胰岛素、甲胎蛋白、CA724、CA199、CA125、癌胚抗原等相关检验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我院采用的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方式可以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作者:张立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系统评价超声内镜(EUS)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准确性.方法 在计算机上检索CNKI、CBM、万方及维普中文数据库,检索年限均从建库到2017年5月,全面收集国内中文发表的有关超声内镜对食管癌术前分期的相关研究,同时扩展检索相关杂志、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及相关参考文献等.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筛选研究并提取数据,采用Meta-Disc 1.4版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3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入组本系统评价,共计1,827例食管癌患者入组.Meta分析结果显示:超声内镜检查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准确性均较高,其中T1-T4分期的合并敏感度分别为59.0%、71.0%、86.0%、70.0%;合并特异度分别为99.0%、89.0%、81.0%、98.0%;N分期的合并敏感度和合并特异度均为80.0%.结论 EUS对食管癌术前TN分期的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以作为术前诊断、术前分期的重要方法,它对指导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斌;杨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放疗科收治118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护理干预,对比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放疗后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干预组骨髓抑制13例,放射性皮炎27例,鼻腔出血2例,对照组骨髓抑制25例,放射性皮炎40例,鼻腔出血10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干预组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降低鼻咽癌患者骨髓抑制、放射性皮炎、鼻腔出血等毒副反应.
作者:高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多拉司琼对腔镜胆道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预防和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0月因胆囊结石在本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麻醉时间>2 h)的患者121例,实验组(n=56)术后常规给予多拉司琼12.5 mg静脉滴注,对照组(n=65)常规不使用止吐药,根据呕吐程度进行分级统计例数.结果 实验组发生恶心呕吐情况为轻微症状者8例,明显症状者3例,频繁恶心呕吐症状者2例,无恶心呕吐症状43例.对照组发生恶心呕吐情况为轻微16例,明显8例,频繁1例,无症状40例.结论 使用多拉司琼对手术时间较长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进行预防效果显著.
作者:王静;吴开花;李立波;孟凡芝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探讨北京九强(循环酶法)同型半胱氨酸在贝克曼AU68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检测的性能验证.方法 依据CLSI-EP相关文件,在AU680生化分析仪上对该试剂盒的准确度、重复性、线性、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临床可报告范围、回收实验等方面进行性能评价.结果 准确度偏差<5.48%、重复性CV<2.09%、线性R2=0.999,6、灵敏度=0.379,6、批内精密度(CV)为1.34%、批间精密度(CV)为1.31%;线性范围1.5μmol/L-50μmol/L,大稀释倍数为8,临床可报告范围1.5μmol/L-400μmol/L;抗坏血酸<20 mg/dL、血红蛋白<1,200 mg/dL、胆红素<20 mg/dL、甘油三酯<2,500 mg/dL,对试验无明显干扰、回收率101.7%.结论 北京九强(循环酶法)同型半胱氨酸在贝克曼AU680全自动生化仪上的分析性能良好,可用于临床检测.
作者:帅奉飞;毛万成;田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种类变化,了解常见病原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支持.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取尿样进行细菌培养后开展药敏试验.结果 泌尿系统感染菌种主要为大肠埃希菌(38.81%)、克雷伯杆菌(19.40%)、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9.70%)三种,其大耐药性分别为氨苄西林(90.38%)、氨苄西林(96.15%)、复方新诺明(84.62%).结论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杆菌这两种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比例也有所增多.且各类致病菌均会对抗生素产生一定耐药性,临床治疗感染性疾病时需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
作者:郭璞;孔祥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及尿微量白蛋白(U-mAlb)三联检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于本院接受治疗的42例早期糖尿病肾损伤患者与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2例健康者志愿者为观察对象,依健康情况将其归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两组观察对象均实施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微量白蛋白三联检测,观察并比较两组对象的相应观察指标.结果 观察数据表明,研究组HbA1c、Hcy、U-mAlb等检测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HbA1c、Hcy、U-mAlb等指标异常检出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高,相关指标数据对比均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加之三联检测的诊断阳性率可见优于单项检测与相应二连检测.结论 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尿微量白蛋白三联检测在应用于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疾病诊断中可获得较良好的诊断效果,并显著提升诊断阳性率,可为血糖控制提供良好的指示信息,其在临床上具备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王玉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3月17日-2017年3月17日我中心收治的200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重症组、一般组,各100例,再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50例),对比3组观察对象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结果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组数据存在高度的差异性(P<0.05).结论 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能够直接反映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值得推广.
作者:祁冬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常规性的血液检查联合C反应蛋白(CRP)检验手段在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中诊断的作用.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的100例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性全血的检查,而研究组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患者进行常规性全血检查联合全血CRP的检查,比较两组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患者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对照组中一共检查出32例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患者,其准确率为64%,而研究组中一共检查出48例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患者,其准确率为9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性的血液检查联合全血CRP检查的诊断手段,能够提高细菌感染性的儿童疾病患者的准确率.
作者:唐永华;胡新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ys-C)检测对于早期诊断肾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将2016年4月-2017年3月本院接受的52例肾功能损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采取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UV-GLDH法以及Jaffe法检测患者血清中Cys-C、血肌酐(Scr)及尿素(Urea)水平.结果 观察组肾功能正常期及肾功能储备下降期患者仅Cys-C同对照组差异显著,而肾功能不全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患者在Cys-C、Scr、Urea三项均比对照组显著.结论 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中,应用血清胱抑素C检测肾功能损伤要比血肌酐与尿素检测肾功能损伤的价值更加突出,通过血清胱抑素C准确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具体变化,以此确定早期肾功能损伤患者,为患者早期疾病治疗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范博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比对数例脂肪肝患者和健康体验者的研究数据,研究脂肪肝临床生化检测指标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了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62例脂肪肝患者和6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研究组各项脂肪肝临床生化检测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基本影响因素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习惯因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脂肪肝临床生化检测指标异常与脂肪肝患者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因素有关.
作者:尚应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探究在大量蛋白尿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大量蛋白尿免疫球蛋白A肾病患者4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在对照组患者中采用甲泼尼龙进行治疗,而在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对照组药物的同时采用环孢素A,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进行为期24周的治疗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完全缓解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两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尿蛋白含量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与观察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大量蛋白尿免疫球蛋白A肾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环孢素A联合糖皮质激素,不仅治疗效果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图木勒巴根;宝山;白玉山;于勒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老年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应用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42例在我院接受多发性骨髓瘤诊治的患者,给予所有患者常规剂量的地塞米松联合来那度胺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患者完全缓解,14例患者部分缓解,6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5.71%.全部研究对象均出现乏力现象且均未超出患者耐受度.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为14.29%,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19.05%,40.48%患者发生轻度周围神经病变,没有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结论 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应用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能够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具有较高的应用安全性.
作者:刘荟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质量控制研究过程中的常见故障以及排除方法.方法 通过对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日常故障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探究其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以及对策,而后归纳其日常故障的排除方法.结果 经归纳分析,得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应当将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及时进行维修调整,并跟踪观察,分析其故障成因,及时进行维修.结论 在使用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过程中,每一个使用细节都非常重要,需要格外注意,而对于日常易见仪器故障,则需要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进行及时的故障分析,并及时进行维修.
作者:韦荣禄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骨外科患者感染伤口的细菌检查结果,并分析其耐药情况.方法 随机收集我院2016年8月-2017年9月期间接收的骨外科感染伤口患者262例标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结合检验结果和问卷调查等回顾性整合.结果 在262例骨外科患者伤口感染标本中,共筛出136株病原菌,阳性率为51.91%,筛出的病原菌多成较高的耐药性,并且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2.79%,大肠埃希菌占25.00%,鲍曼不动杆菌占15.44%,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13.24%.结论 通过对骨外科患者感染伤口标本的回顾性调查显示出其病原菌耐药菌株问题的严重性,临床应加强对骨外科伤口的护理,科学使用抗菌药物,在保障患者疾病恢复的同时,也要提高对病原菌、耐药菌株监控工作,以更好治疗感染性疾病,值得推广.
作者:孙志艳;张兰兰;郑喜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HCY水平与糖尿病发展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8日-2016年8月31日在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正常的志愿者6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循环法检测两组血清中HCY的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研究的实验组患者的血清HCY为(18.23±4.17)μ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1.46±2.5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HCY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更高,定期监测HCY水平有助于评估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刘仕发;何俊;田光云;陈晓勇;王艳;李峰;田兰茂;杨俊勇;王亮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析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WBC)检测在布鲁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187例血培养阳性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感染菌属不同,将其分为布鲁氏菌组(n=36)、葡萄球菌组(n=48)、肠杆菌组(n=62)、链球菌组(n=41)、正常对照组(n=40).对四组患者的PCT、hs-CRP和WBC指标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四组患者的PCT、hs-CR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升高,但与其他三组相比,布鲁氏菌组患者两项指标的升高幅度相对较低(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单核细胞百分比与其他三组相比呈中等程度升高(P<0.05).结论 在布鲁菌病诊断中,可根据PCT、hs-CRP和WBC中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百分比的检测结果进行早期辅助检测和诊断,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作者:汪露;张峰波;贾斌;朱玥洁;李智伟;甫拉提?热西提;庞盼;丁剑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少白细胞技术与常规输血技术对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收治的80例输血患者,根据输注成分进行分组,即为参照组(n=40)与实验组(n=40),以常规输血患者选为研究参照组,以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患者选为研究实验组,观察两组输血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前后发热情况.结果 实验组输血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前后发热情况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少白细胞技术与常规输血技术应用在输血患者中均存在一定效果,但少白细胞技术输血更具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李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39例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血清前白蛋白、白细胞和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39例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降钙素原、前白蛋白水平、白细胞及血气分析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和前白蛋白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雪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析新生儿黄疸病因鉴别诊断中应用血型血清学检测的作用.方法 选择我院输血科2014年4月-2017年4月所收治的70例黄疸患儿,经血型血清学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0例黄疸患儿阳性检出率为25.71%,共检出18例血型血清学阳性患儿,包括游离抗体试验单项阳性患儿、抗体释放试验单项阳性患儿、游离抗体试验和抗体释放试验两项阳性患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和游离抗体试验、抗体释放试验三项阳性患儿各3例、4例、9例、2例.结论 血型血清学检测可对新生儿黄疸病因进行鉴别诊断,检出率较高.
作者:葛一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医院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管理对策,旨在提升医院护理服务质量,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几率.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2月于我院治疗的78例护理不安全事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参考组和综合组.参考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综合组采用改进后的护理方式,探讨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例数,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身体舒适程度和身体恢复情况等.结果 综合组患者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2例,综合组患者满意程度为82.05%,身体舒适程度为82.05%,身体恢复情况为84.61%;参考组患者发生护理不安全事件8例,患者满意程度为43.58%,身体舒适程度为23.07%,身体恢复情况为25.64%.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医院护理不安全因素进行改进,执行规章制度标准,落实护理人员责任,显著降低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促使患者更快更好恢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作者:王小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与探讨急救护理校内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效果.方法 选择本校14级护理大专11班54名学生作为A组,12班55名学生作为B组.给予A组任务驱动型教学训练加同伴合作综合训练,给予B组传统教学训练.对比其健康教育水平、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分数.结果 A组的健康教育水平评分、操作技能评分、理论知识评分、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 急救护理校内实践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训练加同伴合作综合训练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利于教学效果提升.
作者:孙芸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于我院进行体检的32例健康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资料,对其进行抽血实验,将其溶血标本作为此次研究的对照组,并将非溶血标本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组,分析两组血标本17项常规生化检测值.结果 对照组血标本的血糖较观察组低,其余值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血标本生化检验值,二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患者所提供的血液样本发生溶血反应后,其对生化检验结果影响较大,基于此,为了提升临床生化检验准确度,则需要注意患者血标本是否发生溶血反应.
作者:王延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医院各科室的感染流行情况以及其耐药情况,为较好地预防和控制MRSA在医院内的感染流行,指导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分离出的188株MRSA菌株进行患者性别、科室分布、及耐药性的统计分析,并进行年度间的比较.结果 188株MRSA标本中男性占83.5%,女性占16.5%;科室分布数目以重症医学科病房、神经外科二病区、小儿科病房为主,同时重症医学科病房检出率也很高;MRSA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呋喃妥因、喹努普汀/达福普汀敏感,对其他药物有不同程度耐药性,对于复方新诺明耐药率有上升趋势;整体而言MRSA在医院3年检出率有升高趋势.结论 对医院感染工作进行更严格控制,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原则进行严格的执行,对重点科室、易感患者人群进行MRSA筛查和处理,结合患者感染MRSA的耐药特点以及患者自身的状态,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及治疗策略才能有效的控制和预防MRSA的医院感染.
作者:汪璐;曲远青;肖瑞;邹自英;万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无创气道咳痰机与叩背排痰对肺结核患者排痰效果观察.方法 将80例老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无创气道咳痰机排痰,对照组采用常规叩背方法排痰.比较两组患者的排痰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排痰治疗耐受程度、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与排痰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创咳痰机用于老年肺结核患者较叩背排痰效果好,且患者耐受程度高.
作者:罗晓莉;杨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应用金水宝、奥美沙坦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入我院就诊的10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参照组与试验组,每组患者50例.参照组接受奥美沙坦酯治疗,试验组接受金水宝、奥美沙坦酯联合治疗,对比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前,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UTP、mAb/Cr、NAG对比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参照组患者的UTP、mAb/Cr、NAG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应用金水宝、奥美沙坦酯联合治疗,有助于降低蛋白尿,延缓糖尿病肾病进展,值得推广.
作者:蔡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分析当前农村老年人对主要致盲性眼病知晓情况.方法 调查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051名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是了解调查对象对高血压、糖尿病和白内障致盲知晓率情况.结果 农村老年人调查对象对高血压、糖尿病和白内障致盲知晓率在性别、年龄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农村老年人调查对象对高血压、糖尿病和白内障致盲知晓率分别为31.97%、37.01%和86.96%,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今后农村老年人低视力和盲的防治工作中,要将防治工作重点由白内障转向高血压、糖尿病上.
作者:章立新;宋伟;余永飞;裴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与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浆白介素及C反应蛋白变化.方法 选取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择30例健康检验者为对比组,取两组患者血液进行白介素与C反应蛋白检测,比较两组检验者的检测结果.结果 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次进行就诊的患者与心肌梗死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检测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白介素及C反应蛋白能够在临床中作为急性冠状动脉发病与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检测指标,也是临床中预防急性冠状动脉发病的重要检测方式,在临床检测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朱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温肾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排卵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基本方为温肾方,对照组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疗程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通过检测性激素(T、FSH、LH、E2、PRL、P)水平及超声监测排卵以观察患者排卵障碍改善情况.结果 ①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有统计学差异.②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血清睾酮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组间比较,睾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治疗后与停药3个月后比较,对照组睾酮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睾酮水平比较,停药3个月后,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对照组每月月经来潮为激素撤退性出血,中药组在改善排卵功能方面较对照组有显著优势(P<0.05).④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肾方可明显改善PCOS患者的排卵障碍,恢复正常月经周期,且疗效稳定,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陈怡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轮状病毒性肠炎对婴幼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影响.方法 轮状病毒性肠炎婴幼儿11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就诊的非轮状病毒性肠炎婴幼儿11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入院心肌酶谱,以及两组心肌酶异常者治疗前后的心肌酶谱变化.结果 观察组入院时血清AST、LDH、CK和CK-MB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肌酶异常者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轮状病毒性肠炎更易导致婴幼儿心肌损伤,在治疗时应注意心肌酶的检测.
作者:程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检查胎儿肢体畸形的适时间.方法 将经过产前超声检查确诊为有肢体畸形的所有畸形儿利用连续顺序追踪超声法对产前超声检查的时间和结果进行准确及时的记录,同时对照其与产后的结果.结果 通过研究可知,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肢体畸形符合率为69.7%;在13周-15周产前超声检查胎儿肢体畸形的诊断符合率为64.7%.结论 在产前诊断胎儿肢体畸形中主要的方法就是超声筛选,在13孕周-15孕周期间初次进行产前超声筛查能够及时发现胎儿肢体畸形状况.
作者:罗梅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8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300例患者的尿液标本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每例患者的尿液标本分成均等的2份,全自动组运用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检测,而显微镜组则运用显微镜进行检测.本次研究检测工作均由同一位主管检验师完成,观察两种检测方法,并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取得的WBC、类酵母菌、RBC、EC、CAST、结晶及等指标的阳性符合率.结果两种方法对类酵母菌及结晶的阳性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自动组RBC、WBC、EC及CAST检出率显著高于显微镜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尿液有形成分检测中具有操作简便、敏感度高及准确率好等优势,检测视野广阔,是显微镜检测视野的10倍左右,用于尿液有形成分检测具有突出的高效性及准确性.
作者:蔡德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联合超声与钼靶X线对老年乳腺癌患者定性及TNM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抽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进行乳腺疾病监测的老年患者90例共96个肿块作为研究对象,使用常规超声、彩色多普勒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进行检查,同时进行钼靶X线协助检查,比较联合超声与钼靶X线对老年乳腺癌筛查率、灵敏度、特异性及对TNM分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联合超声假阳性率要明显低于钼靶X线(P<0.05),二者乳腺癌检测阳性率、真阳性率、真阴性率及真阴性率未发现明显的差异(P>0.05);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构建ROC曲线,发现联合超声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钼靶X线检查(P<0.05);尚未发现两种方法检测不同TNM分期的阳性率及错误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联合超声技术在乳腺癌的预检诊断价值优于钼靶X线,但对不同TNM分期的诊断价值和钼靶X线比较无显著差异性.
作者:沙娅.衣利亚斯;张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电化学发光免疫及其在临床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48例乙肝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每组各自24例,分别设定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依次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分析患者血清中AFP及CA15-3含量.结果 血清中肿瘤标记物检测阳性率AFP方面,观察组为91.67%,对照组为6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液中糖类抗原15-3含量、甲胎蛋白AFP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对肿物患者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进行检测,可有效提高检验准确率,为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积极的作用.
作者:杨静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新生儿细菌感染性肺炎的临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100例,根据患儿细菌性感染情况分为观察组(54例细菌感染性肺炎)及对照组(46例非细菌感染性肺炎).两组患儿均检测其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 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血清PCT及hs-CRP阳性检出率,比较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PCT及hs-CRP阳性检出率.结果 观察组血清PCT、hs-CRP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1周后,观察组血清PCT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hs-CRP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血清PCT及hs-CRP阳性检出率均明显低于治疗1周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PCT水平对新生儿细菌性肺炎的鉴别诊断较血清hs-CRP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治疗期间定期为患儿检测其血清PCT水平可帮助治疗效果进行有效评估,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更为有力的指导及参考.
作者:周维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鼻咽分泌物EB病毒DNA(EBV-DNA)检验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6年3月3日-2017年9月3日在本院就诊的50例鼻咽癌患者(观察组)和50例慢性鼻咽炎患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都接受鼻咽分泌物EB病毒DNA(EBV-DNA)检验,对比EBV-DNA阳性率和平均值.结果 观察组EBV-DNA阳性率(70.00%)、平均浓度[(4.95±1.16)×102 copies/mL]都高于对照组(8.00%、0×102 copie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分泌物EB病毒DNA的定性、定量检测有利于鼻咽癌的诊断.
作者:何矣然;游义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检测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在我院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377例患者,按照患者手术后是否有深静脉血栓形成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有深静脉血栓形成(32例),乙组患者无深静脉血栓形成(34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水平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术前,甲乙两组的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浓度水平及术后第7天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14天两组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及术后第1天、第7天、第14天两组D-二聚体浓度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浓度水平的检测对于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钟巧妮;黄变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循证心理护理策略改善脑梗塞后遗症患者认知功能、心境状态和生命质量的机制.方法 本研究以60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场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循证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认知功能、心境状态和生命质量.结果 干预前后,对照组患者MMSE、SCL-90量表、SF-36量表评分无明显变化,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MMSE、SCL-90量表、SF-36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心理护理有效改善了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心境状态与认知功能,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顺秀;金璐;彭翠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生化检验中采用血气分析的动脉剩余血对减少其检验性失血的可行性.方法 挑选100例ICU重症患者,并根据采集血液标本方式进行分组,分为研究组(采用固体肝素锂锌平衡动脉血气针进行采集患者动脉血液2.5 mL)与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注射器于进行采集患者肘静脉血液6.0 mL).比较分析两组的生化检测结果、患者失血量.结果 两组的生化检测结果无差异(P>0.05);对照组失血量明显高于研究组(P<0.05).结论 给予ICU重症患者采用血气分析的动脉剩余血做生化检验结果可靠,且检验性失血量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晨;叶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分析检验标本前的质量控制,探究合理干预措施,提高标本采集质量.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0月间采集的检验标本627,39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313,699份标本.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检验标本分析前质量控制手段,观察组给予临床对护理和检验人员专业培训后的检验标本分析前质控,并整理影响标本质量的相关因素,采取科学手段干预.结果 检出不合格标本6,119例,总不合格率为0.98%,其中观察组标本不合格率为0.64%,对照组标本不合格率为1.31%,观察组标本通过加强护理与检验科的沟通、指导后,各类标本的不合格率比对照组标本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巩固加强护理人员与检验科室的相互沟通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对于提高检验标本的质量、标本采集及分析结果准确性等相关环节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借鉴.
作者:刘丹;张晶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综合分析D-二聚体检测对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变化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10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作为实验组(根据出血量的多少分为少量脑出血组和多量脑出血组),再选取同一阶段我院健康体检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水平.结果入院时,实验组和对照组等研究对象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 d、2 d和3 d时,实验组中的少量脑出血组D-二聚体水平显著低于多量脑出血组D-二聚体水平(P<0.05),少量脑出血组D-二聚体水平在入院1 d时达到高峰,多量脑出血组D-二聚体水平在入院2 d时达到高峰,实验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D-二聚体水平与脑出血量呈正相关(r=0.868,P<0.05).结论 在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治疗中,D-二聚体水平检测可以作为评价病情的标准.
作者:曾兆云;王定波;华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单调性全身运动新生儿的运动功能的影响.以在临床上指导全身运动为单调性全身运动(PR)的新生儿进行早期干预,改善运动功能.方法 ①以2016年12月-2017年4月入住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并请我科会诊进行神经系统的评估及GMS评估为单调性全身运动的新生儿20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家长意愿,分为早期治疗组(n=102),对照组(n=103).②早期干预:治疗组在婴儿入住新生儿重症医学科并进行GMS评估为单调性全身运动的新生儿给予早期干预,进行直接干预并且同时指导家长干预的方法.③比较各组新生儿不安运动阶段的不同.结果 治疗组正常不安运动的发生率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干预可以提高单调性全身运动的新生儿正常不安运动的发生率.
作者:崔静;毕锋莉;赵瑶凡;邸卫华;王德强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检测在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5月收治的249例疑似菌血症的发热患者,分别进行血液细菌培养检测和外周血中PCT的检测,根据PCT结果与血培养的检测进行比较分析,观察PCT检测对血流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PCT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5%和65.4%,PCT的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1.8%和97.2%.结论 临床可参照PCT检测结果,结合细菌学培养,早期诊断血流感染,及时治疗.
作者:吕守彦;张庆;刘广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酒泉市城乡居民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血脂、血糖水平及其分布规律.方法 对酒泉市2013年-2014年筛查出的城乡居民中的脑卒中高危人群1,237例进行血脂、血糖水平检测和比较分析.结果 城区男性和女性高危组血糖(GLU)、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男性和女性高危组GLU、TCH、TG、高密度脂蛋白(HDL-B)、LDL-C水平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男性和女性高危组GLU、TG、LDL-C水平高于农村高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女性高危组HDL-B水平比城区居民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年龄分组,同年龄段城乡间比较显示:城区居民高危组每一年龄段GLU、TG、LDL-C水平高于农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村高危组各年龄段HDL-B水平均比相应城区居民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城区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血糖、血脂水平异常值百分率为:GLU(25.04%)、TCH(41.2%)、TG(37.4%)、HDL-B(5.55%)、LDL-C(34.81%);农村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血糖、血脂水平异常值百分率为:GLU(9.9%)、TCH(39.6%)、TG(32.01%)、HDL-B(4.13%)、LDL-C(33.33%).结论 血脂、血糖测定在脑卒中筛查中有重要意义;城区居民脑卒中筛查高危人群血糖、血脂水平和异常值百分率均比农村组高,对高危人群应进行早期干预,减少降低脑卒中发生.
作者:贺伟;高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阿托伐他汀,探究其对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 利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所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样本人群,就诊时间段是2016年1月-2017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48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4例患者.参照组患者:应用基础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基础治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TC(血清总胆固醇)、LDL(血清低密度脂蛋白)、TG(血清三酰甘油)、颈动脉IMT均显著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 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期间采用阿托伐他汀可稳定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确切.
作者:秘嘉伟;韩会来;尹红;段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在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期间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研究其对患者疗效以及卵巢功能、血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愿参与原则在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所收治的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中选取54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27例.参照组患者应用口服和达那唑治疗,实验组患者应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将两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统计学分析结果的相关数值.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血清E2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停药恢复月经时间、血清皮质醇水平均显著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复发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血皮质醇水平,对显著改善患者的卵巢功能也存在一定的积极作用,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段丽丽;尹红;韩会来;秘嘉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针对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前路内固定在边远基层医院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本研究选取2012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54例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后路内固定的方式治疗;观察组采用前路内固定的方式,并针对边远基层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临床讨论,提高可行性.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的椎体平均刚度、强度上优于对照组,且病情改善情况更佳,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脊柱胸腰段爆裂骨折的患者,采用前路内固定的方式更加有效,是基层医院治疗的有效方案.
作者:王治兵;徐秋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妇科门诊加强宫颈疾病防治的具体措施及成效.方法 选择宫颈疾病患者100例,均为我院妇科门诊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常规管理(对照组,n=50)与依据病情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及科学、合理的健康宣教等管理(观察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所选择的宫颈疾病患者痊愈率为68%,明显高于对照组40%,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身治疗、阴道塞药、阴道冲洗、物理治疗等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临床收治的宫颈疾病患者,依据病情制定针对性的防范对策,并行全面的健康宣教,可提高治愈率,增强知识知晓率,降低复发风险,对维护整体健康水平意义重大.
作者:黄华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分析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寰枢椎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寰枢椎脱位患者46例,均采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6个月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年、2年患者的JOA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患者带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症状,按照ASIA分级,D级9例,C级5例.术后6个月,14例患者的神经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9例术前ASIA分级D级患者恢复到E级,5例术前ASIA分级C级患者恢复到D级,无螺钉松动、断钉、寰枢椎再移位等现象.结论 运用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寰枢椎脱位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史相钦;孙彦鹏;彭晓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并探讨临床免疫检验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解决策略.方法 开展回顾性分析,选择我院2016年8月-2017年7月行酶联免疫检验的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探讨免疫检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到有效的解决策略.结果 临床免疫检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主要分为:样本质量、采集时间、送检时间、标本质量、试剂平衡时间、洗液更换、检验人员素质、湿度、实验室温度.结论 对免疫检验过程中每一个环节开展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保证免疫检验结果的实效性及准确性.
作者:康凌燕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在生化检验中血液标本的采集部位不同、送检时间不同对结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此次抽取于我院治疗的210例患者当做分析对象,其中男性112例,女性98例,均进行血液标本的采集并送检,选择104例患者分成甲组(52例)、乙组(52例),研究甲组抽取输液同侧血液标本,研究乙组抽取输液异侧血液标本;选择106例患者分成丙组(53例)、丁组(53例),研究丙组规范送检,研究丁组在规范送检时间后1 h送检.对甲乙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丙丁两组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总结.结果 乙组的氯浓度、钾浓度、肌酐浓度都大于甲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丁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都小于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丁组的肌酸激酶大于丙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患者的生化检验来说,血液采集部位不同以及送检时间不同会对检验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作者:龚向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胃功能三项[胃蛋白酶原(PG I)、胃蛋白酶原II(PG II)、胃泌素17(G-17)]检验对慢性胃病变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所选对象为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诊断不明的慢性胃病变患者8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研究对象均给予胃功能三项检验,比较分析对照组和慢性胃病变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慢性胃病变患者的胃功能三项检验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性胃病变进行胃镜检查前,可以将胃功能三项检验当成首选筛查方式,该检查方式易普查,操作简单方便,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李美珠;陈展泽;李炜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将2016年6月-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妇科疾病治疗的300例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基础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前150例为对照组,后150例为观察组,观察组采用阴道分泌物干扰排除检测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尿检方案,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观察组的红细胞检出率为14.0%,上皮细胞检出率为6.0%,白细胞检出率为1.3%,蛋白质检出率为8.0%;对照组的红细胞检出率为26.0%,上皮细胞检出率为20.7%,白细胞检出率为12.7%,蛋白质检出率为22.7%;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的尿常规临床检查中阴道分泌物会对检查结果形成一定的影响,因此,为提高尿液检测的准确率应当尽可能消除阴道分泌物的干扰.
作者:韩金;李平难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固定技术在乳腺癌体外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进一步提高精确放射治疗的摆位精度.方法 将接受体外放射治疗的64例乳腺癌患者平均分为两组:A组应用乳腺托架固定体位;B组应用乳腺托架+真空垫固定体位.所有患者均在直线加速器的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下拍摄正、侧位射野验证片,与CT模拟定位图像重建的数字化重建图像(DRR)进行比较,得出摆位位移数据.比较各组摆位误差的不同.结果 两组各方向摆位误差如下:左右(X轴):(1.309±1.273)mm和(1.261±0.014)mm(P<0.05):头脚(Y轴):(1.926±1.816)mm和(1.636±0.930)mm(P<0.05);腹背(Z轴):(1.896±1.239)mm和(1.962±1.163)mm(P>0.05).结论 在定期的EPID验证条件下,采用两种不同固定技术,应用乳腺托架+真空垫的固定技术在左右(X轴)及头脚(Y轴)方向上优于单纯乳腺托架,而腹背(Z轴)方向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作者:何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妊娠期甲状腺功能异常给孕妇带来一系列不良后果,包括妊娠高血压、死产、早产、流产及低体质量儿等风险.母体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是妊娠期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因此选择妊娠期孕妇甲状腺功能指标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孕妇100例,孕周(12周-24周)不同期孕妇,进行游离三碘甲状腺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血清促甲状腺素(TSH)检测.结果 FT3、FT4随着孕期的延长逐渐减低,TSH则随着孕期的延长逐渐升高.结论 对妊娠早、中期妇女筛查TSH、FT4、FT3等几项甲状腺功能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和治疗临床甲减,亚甲减,对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和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孝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液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的联合应用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测的40例患者,分别对患者进行血液分析仪检测与血细胞形态学检测,对比检测准确率.结果 血液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显示的成熟红细胞体积大小相同,对于其他异型红细胞形态无法提示(P<0.05);血液分析仪与血细胞形态观察对幼红细胞的提示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分析仪在血液寄生虫,粒细胞内的空泡、变性以及中毒颗粒检测上无提示;血液分析仪能够提示幼稚粒细胞、核左移现象,对粒细胞形态无法判断.结论 临床诊断中血液分析仪仅依靠细胞的几种物理特性而无法达到完全的准确性,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对于异常血样还应当联合血细胞形态观察检测.
作者:潘艳;吴旭;刘大庆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针对医疗单位检验科生物安全的隐患进行分析以及探讨,并结合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从而全面降低医院内部可能出现内部感染的可能性,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通过检验科室内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以及相关意识,并且全面提升其个人专业能力以及素养,让工作人员将防护意识放在第一位,全面提升并改善生物安全问题,全面强化医院的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并且采用全方位的监督方法,将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进行消毒处理.对于生物科室内出现的感染情况有着很大的改善.通过对生物安全隐患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采取提升工作人员防护意识、加强安全基础建设、实时监控废物处理情况等方式能够有效减少生物安全感染事故的发生.
作者:林善姬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在临床诊疗中,检验发挥着重要作用,长久以来,基层医院检验科只对实验室内部的检验工作加以重视,却忽略了与临床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也很少参与到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导致检验与临床治疗中无法有效融合,共同发展,由于检验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存在的不协调关系也使得检验科的发展受到制约,因此,本文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对基层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作者:马媛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在医学检验中,生物安全防护变得越来也重要,因为生物方面涉及的不可控因素太多,但是现在医学检验的学生生物知识浅薄,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本文通过医学检验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现状做了全面的分析,并阐述了一系列应对的措施,目的是解决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问题,提高实验室的安全保障,提升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也保障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
作者:许晓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本文就结核杆菌实验室检测技术与其临床实际应用做如下综述.
作者:严芝光;周丽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截止2012年统计数字显示,宫颈癌全球每年新发病例约52万,死亡约26万.我国截止2015年预估每年新增病例9.8万,死亡3.08万人.宫颈癌已经成为仅次于乳腺癌致妇女死亡的第二大恶性肿瘤,大量临床、分子学及流行病学资料表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是引起宫颈癌的主要病因.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全面普及高危HPV检测,我国近两年才逐步意识到HPV检测的重要性,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hin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CFDA)也在2015年出台了HPV检测指导原则,因而本文就目前HPV检测的主要技术作一综述,旨在推动HPV检测的普及,使国内宫颈癌筛查与国际接轨.
作者:安顺;鲁清月;李振红;杜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近一个世纪以来,抗菌药物在人类战胜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日益突出的多重耐药菌问题已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以细菌的耐药机制为着点,对五种常见广泛耐药菌的基础抗菌药物治疗作如下探讨.
作者:鲁千凤 刊期: 2017年第04期
IgA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反复的肉眼血尿(感染同步性血尿)、无症状尿检异常、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慢性肾衰竭等,其病理表现特征性较为明显,以肾小球系膜区IgA颗粒状或团块状沉积为主,该典型表现也是IgA肾病临床确诊的重要依据.IgA肾病的病理类型复杂多样,临床治疗也不够理想,仍需进一步提高其临床治疗水平.为此,本文对IgA肾病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付正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随着临床医疗的发展,检验科的管理要求日渐繁琐且规范,它包含了质量、环境、设备、耗材、信息、数据、人员、临床沟通等多方面.本文针对性地对基层中医医院检验科的安全管理提出一些实用性的策略,以期帮助基层医院检验科的质量管理,实现安全生产.
作者:邓小芳;夏寅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原发肿瘤或其转移病灶经被动脱落(shedding)、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等方式逸入外周循环所形成的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和循环肿瘤微栓子(circulating tumour microemboli,CTM)与肿瘤的发生、早期转移、病情进展及预后休戚相关.业已证实,对CTCs进行临床检测,掌握各类肿瘤实时动态,有助于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及其疗效、预后的评估,是罹患肿瘤患者实施个体化诊疗、精准医疗的试金石.本文就该技术概况、研究进展、利弊权衡和前景展望做粗浅综述.
作者:余坤;周永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医学实验室急诊检验是检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急诊检验项目和报告时限的设置方法,分析在应用上出现的现象或问题.设置一些监控指标进行监控,以达到急诊检验应用合理,缩短急诊检验报告时间.
作者:彭华;董家书;黄志卓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临床医学管理人员需要加大临床医学重要环节的检验力度,对其检验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确保临床医学重要环节检验的结果符合国家制定的相关要求标准.本文通过对临床医学检验环节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期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准确性,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全面发展.
作者:马文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致畸性性疾病,早期诊断、早期规范治疗可明显降低其致畸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就抗MCV抗体与RA患者疾临床预测价值及研究新进展进行阐述.
作者:李旭旭;茹晋丽;靳雪琴;刘艳琼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医院检验信息系统(LIS)的应用能够显著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促进医院的现代化的建设.本文就对医院检验信息系统(LIS)进行了简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医院检验信息系统(LTS)在门诊流程中和住院流程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进一步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作者:孙福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随着当前我国临床医学的迅速发展,临床医学中的检验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升,在对患者进行临床诊断的过程中,通过应用检验技术能够使患者的病情得到进一步的确诊,为患者疾病的诊治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提升检验技术质量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主要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对策进行分析,旨在提升当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整体质量.
作者:李文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在当今的生物医学领域中,传统的身体检测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而基因芯片的价格又居高不下,当前医学界迫切需要新型基因检测系统来改善这种状况.本文主要对以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技术为基础研发的新型基因检测系统为中心,进一步针对该新型基因检测系统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作者:胡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随着现代临床医学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临床医学检验也在向着精细化、系统化的方向进军,这也为现代临床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受很多的因素所干扰,致使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大都偏低,同时也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因此,加强对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质量管理就显得尤为的重要.
作者:李文波;李文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儿科细菌性感染疾病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儿科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间收治的细菌性感染性患儿共74例进行诊断实验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血常规检验诊断,观察组采用联合全血C反应蛋白检验诊断,比较两组检验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总检出率,评估方案的应用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检验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疾病总检出率(94.59%)显著较对照组(62.1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了提高细菌性感染性疾病的总检出率,保证诊断准确性,建议临床对儿科细菌性感染性疾病患儿应用全血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验诊断.
作者:肖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临产孕妇进行凝血四项检测,观察和分析临床孕妇的凝血四项变化和凝血功能状况,研究凝血四项对于孕妇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0例临产孕妇和800例非妊娠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800例非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800例临产妇女作为实验组,分别对其进行凝血四项检测并对两组检测结果的差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对照组四项检测中的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高于实验组,纤维蛋白原(FIB)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产孕妇与非妊娠妇女在凝血四项中具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孕妇在临产期间的凝血四项检测对预防血液高凝等现象具有很重大的意义.
作者:刘治红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将血浆BNP水平测定用于心功能不全(舒张型)患者中,探析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2月本院诊治的30例心功能不全(舒张型)归于实验组研究样本,并抽取同时期的30例非心功能不全患者归于参照组研究样本,予以两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测定,观察两组的血浆BNP水平统计值,以及心功能分级不同的心功能不全(舒张型)患者其血浆BNP水平改变状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统计值和参照组患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功能不全(舒张型)患者血浆BNP水平统计值随其心功能分级增加不断升高,且两两比较呈现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心功能不全(舒张型)患者测定血浆BNP水平对其临床诊断具有价值.
作者:陈敏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塞托溴铵在哮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海选资料查证法筛选我院2014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依照治疗药物选用策略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0例应用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治疗治疗,观察组60例联合塞托溴铵,观察和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临床疗效70.00%(42/60)明显低于观察组临床疗效[93.33%(56/60)];观察组潮气量(VT)、补吸气量(IRV)、深吸气量(IC)、肺活量(VC)、肺总量(TLC)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塞托溴铵在哮喘治疗中的疗效确切,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治疗对哮喘患儿临床症状、肺功能恢复和降低复发率,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覃春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在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诊断为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120例患儿进行超敏C反应蛋白测量,为观察组,对同期健康体检的120例患儿抽取静脉血分离血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明显(P<0.05).结论 采用超敏C反应蛋白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意义较高.
作者:龚萍;龚莲;黄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细菌定量计数结合尿沉渣白细胞检测与尿细菌培养诊断尿路感染的比较.方法 选取我院118例尿路感染患者,选取时间2015年10月1日-2017年2月10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尿细菌培养,观察组患者采用细菌定量计数结合尿沉渣白细胞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检出结果.结果 观察组尿路感染患者检出率为93.2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定量计数结合尿沉渣白细胞检测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吴绍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临床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1月-12月各种标本中分离到的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并对其临床分布、标本来源、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碳青霉烯类耐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1.1%、3.8%、53.0%、0.4%,标本种类以痰及伤口分泌物居多;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室、呼吸内科等科室;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相对较低,而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结论 碳青霉烯类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检出率逐年增多,且耐药状况严重,需采取隔离感染患者、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措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暴发.
作者:侯临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究两种检验方法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集的尿液潜血检验的48例尿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设定为A组、B组,分析两种检验方法的检测情况.结果 A组、B组在尿液潜血检验中的阳性检测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以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为尿液潜血检验标准,得出尿液分析仪检验假阳性率为10.00%,假阴性率为14.29%.结论 在尿液潜血检验中施以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法、尿液分析仪潜血检验法,均可以获取一定的检验效果,各有优点,建议两者联合使用,进一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罗怀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统计无偿献血者ALT不合格导致的血液报废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探寻相应措施来减少因ALT不合格所导致的血液报废.方法 收集2012年-2014年无偿献血者标本的结果,分析ALT不合格情况.结果 因ALT不合格所导致的报废是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比例逐年增高,高温月份ALT不合格率高于其他月份,男性献血者不合格率高于女性献血者,31岁-45岁组不合格率较高.结论 降低ALT不合格率能有效减少血液报废.
作者:姜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血小板参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78例,对照人群85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RDW及血小板的相关参数.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组和对照组的RDW、PLT、PDW及MPV结果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RDW、PLT、PDW及MPV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诊断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48、0.402、0.710、0.647,当RDW诊断佳截点值12.45时,特异性为0.859,灵敏性为0.714,阴性预测值为0.768,阳性预测值为0.820.结论 RDW和血小板参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建国;陶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对吸毒人群的丙型肝炎(抗-HCV阳性率)感染情况的检测分析,探讨吸毒人群传播丙肝的危险性,为预防和控制吸毒人群传播丙肝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496例吸毒人员和456例普通人群的血清丙肝抗体(抗-HCV).结果 吸毒组血清抗-HVC阳性率为64.5%(320/496),对照组血清抗-HCV阳性率为0.65%(3/456),吸毒人员丙肝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者HCV阳性率(88.3%)显著高于不共用注射器具吸毒者(27.0%).结论 吸毒人群是丙肝病毒的重要携带者和传染源,是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管理和干预,防止丙肝在该组人群之间的传播.
作者:王华鸯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血常规检测在缺铁性贫血(IDA)和地中海贫血(THAL)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我科室收治的40例IDA患者和40例THAL患者,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均给予血常规检测,观察其诊断效果.结果 IDA组的RBC、Hb、MCV低于对照组,RDW高于对照组(P<0.05).THAL组的RBC、RDW高于对照组,Hb、MCV低于对照组(P<0.05).IDA组与THAL组的RBC、Hb、RDW等指标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IDA和THAL鉴别诊断中血常规检测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可将RDW作为鉴别诊断要点.
作者:王一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和比较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对照组50例健康人群血浆FIB和D-D水平.结果 脑梗塞组患者血浆FIB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临床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间血浆FIB和D-D水平,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大面积梗死组>中等面积梗死组>腔隙性梗死组(P<0.01).结论 联合检测FIB水平和D-D在预测脑梗死面积和判断病情严重程度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晓;韩利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抗CD137L单克隆抗体阻断CD137/CD137L信号通路对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T淋巴细胞亚群及单个核细胞体外诱生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及其在AA免疫治疗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方法,分析AA患者经抗CD137L单抗刺激前后骨髓T淋巴细胞亚群及单个核细胞诱生细胞因子IL-2、IFN-γ、IL-10的变化.结果 AA患者经抗CD137L单抗诱导后骨髓CD3+、CD4+、CD8+、CD25+T细胞比值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T细胞亚群几无影响.抗CD137L使再障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IL-2、IFN-γ水平降低,但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使IL-10水平升高,但较正常对照组仍显著降低(P<0.05).结论 抗CD137L单抗可使AA患者T细胞亚群恢复或接近正常,使免疫状态得到改善,亦可使体外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IL-2、IFN-γ水平下降,IL-10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志敏;潘学霞;李尊昌;王雨存;王立盼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诊断中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7月-2017年6月本院接诊的乙型肝炎病患50例为实验组,并将本院同期接收的健康体检者50名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均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综合分析两组的检验结果,同时作出比较.结果 实验组的IgG、IgM与IgA水平依次是(16.7±5.4)g/L、(3.9±0.8)g/L、(3.5±0.6)g/L,明显比对照组的(9.6±2.3)g/L、(2.0±0.6)g/L、(1.8±0.4)g/L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型乙型肝炎组的IgG、IgM与IgA水平和慢性乙型肝炎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乙型肝炎病患施以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有助于评估其肝损害的程度,并能为患者疾病预后的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钱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子宫自发性破裂是产科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本文分析我院发生的1例输卵管手术史患者围产期子宫破裂,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桂英 刊期: 2017年第04期
人体组织主要靠血糖供应能量,因中枢神经系统不能合成葡萄糖,且贮存的糖原极少,因此,低血糖可引起明显脑功能紊乱.若长期、严重的低血糖未及时纠正,会导致永久性神经系统损伤甚至死亡.
作者:高利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