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峡药学杂志

海峡药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药学会福建分会
  • 国际刊号:1006-3765
  • 国内刊号:35-1173/R
  • 影响因子:0.64
  • 创刊:1988
  • 周期:月刊
  • 发行:福建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海峡药学杂志   2006年4期文献
  • 正交法优选薄荷脑红外光谱鉴别中压片条件

    目的 探索一种确定薄荷脑红外光谱鉴别中压片佳条件的科学方法,以获得理想的红外光谱图.方法 以三因素的3个水平,即薄荷脑:溴化钾(mg∶mg)分别为0.8∶100、2.3∶100、1.6∶100,压片压力分别为18mPa、24mPa、30mPa,压片时间分别为2min、3min、4min,按正交设计实验,以输出的红外光谱图的基线值和强吸收峰的透光率T%为指标,确定影响红外光谱图的主次因素,从而确定压片佳条件.结果 以薄荷脑与溴化钾比例为1.6∶100,压力为24mPa,压片时间为2min为佳条件,红外光图谱质量好,基线在98%透光率以上,强吸收峰在透光率4%以下.结论 正交法优选薄荷脑红外光谱鉴别中压片条件,能以较少次数操作获得满意结果.

    作者:赖昌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苯乙双胍

    建立了盐酸苯乙双胍在水溶液中的一阶导数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3.0~17.0μg·mL-1,线性方程为[A]=4.4389C(mg·mL-1)+0.0025.对3.0μg·mL-1盐酸苯乙双胍进行11次平行测定,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3%.该法应用于盐酸苯乙双胍片剂的含量分析不需提取分离,直接取样测定就可消除辅料的干扰,与药典法相比,结果满意.

    作者:刘洋;姚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呋喃西林软膏中呋喃西林的含量

    目的 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呋喃西林软膏中呋喃西林的含量.方法 呋喃西林在以N,N-二甲酰胺为溶剂的条件下,在波长为368nm±2nm处有大吸收.可在此波长下测定软膏中呋喃西林的含量.结果 该方法在0.48544μg·mL-1~19.418μg·mL-1时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A=0.0921C+0.0021(r=0.99997),平均回收率为99.2%(RSD=1.2).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迅速,结果准确,可用于快速测量呋喃西林的含量.

    作者:林泉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狼疮定片中的丹参酮ⅡA含量

    目的 建立医院制剂狼疮定片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对制剂中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进行含量检测.结果 丹参酮ⅡA在0.024~0.168μg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33%,RSD=1.08%.结论 本测定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本制剂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

    作者:罗丹冬;丘振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

    目的 用HPLC法测定马来酸氯苯那敏片的含量及含量均匀度.方法C18柱(5μm,4.6mm×150mm);流动相:甲醇-水-36%冰醋酸(50∶50∶2),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62nm,进样体积为10μL,柱温为室温;结果马来酸氯苯那敏在39.4μg·mL-1~275.8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HPLC法能使主成份与杂质更好地分离,提高测量的专属性和准确性,可用于马来酸氯苯那敏片中马来酸氯苯那敏的含量测定及含量均匀度的检查.

    作者:徐苇苇;徐洁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复方氨酚烷胺片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改进

    目的 检查复方氨酚烷胺片中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咖啡因、盐酸金刚烷胺.方法 采用TLC法,以氯仿∶甲醇∶丙酮∶氨水(9∶1.5∶1∶0.012V/V)为展开剂,在紫外光灯(25nm)下检视后,再喷显色剂.结果 供试品溶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荧光斑点及色点.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复方氨酚烷胺片中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氯苯那敏、咖啡因、盐酸金刚烷胺的鉴别检查.

    作者:顾海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熊胆及鸡胆、鸭胆与狗胆中胆汁酸成分

    目的 建立胶束电动毛细管电泳(MECC)法测定熊胆及鸡胆、鸭胆、狗胆和自制掺伪品中胆汁酸类成分含量.方法 采用MECC法,操作缓冲液为溶液(14mmol·L-1硼砂,25mmol·L-1十二烷基硫酸钠,15mmol·L-1β-CD)-乙腈(85:15),操作电压:30KV,进样量:5mmHg·2s;柱温:27℃.检测波长200nm.结果 测定了熊胆及鸡、鸭、狗胆及其掺伪品中不同胆汁酸类成分的含量.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判断熊胆真伪及有无掺伪.

    作者:王勇;吴春敏;卢端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分光光度法测定阿奇霉素分散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阿奇霉素分散片中阿奇霉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pH6.0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溶剂,加入75%硫酸溶液混合,放冷至室温后测量;检测波长为482nm.结果 阿奇霉素浓度线性范围是20~80μg*mL-1,r=0.9936(n=5).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该制剂质量控制的快速测定方法.

    作者:郝万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碘酸滴定法测定肌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碘酸滴定法测定肌苷的含量.方法 用高碘酸滴定法测定肌苷的含量并与紫外分光光度法作对比.结果 高碘酸滴定法作肌苷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快捷,终点变色灵敏,测定结果准确可靠.结论 分析结果准确,重现性好,更有效地测定肌苷的含量,不受仪器设备条件限制.使肌苷的含量测定在容量分析中占有一位置.

    作者:孔令瑞;梁燕芳;陈雄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联苯双酯及其滴丸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联苯双酯及滴丸含量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德国Merck公司LiChroCART C18柱(250mm×4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65∶3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78nm,柱温35℃.结果 联苯双酯在6.04~60.4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原药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RSD=0.53%,n=9),滴丸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RSD=0.85%,n=9).结论 本法用于测定联苯双酯及其滴丸含量,简便、快速,测定结果准确.

    作者:陈力奋;袁国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腰腿痛片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

    目的 建立腰腿痛片中士的宁和马钱子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以乙腈-0.01mol·L-1庚烷磺酸钠与0.02mol·L-1磷酸二氢钾等量混合液(用10%磷酸调pH至2.8)(19∶8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60nm,流速0.9mL·min-1.结果 士的宁在11.2~179.2μg·mL-1、马钱子碱在10.6~169.6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r=0.9999、r=0.9990, 回收率分别为98.21%、RSD=0.74%,99.84%、RSD=1.4%.结论 本法专属性强,操作简便,可作为腰腿痛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唐元军;叶天助;陈育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胶囊中头孢羟氨苄的稳定性考察

    国家药品标准WS-10001-(HD-0699)-2002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胶囊含量测定项下,未对样品溶解条件作详细规定.故通过实验提出:该样品应用甲醇超声溶解(时间为3~5min),并立即转移,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方能使用.

    作者:黄健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棓丙酯注射液中细菌内毒素的检测

    目的 建立棓丙酯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为替代热原检查法提供依据.方法 将3批样品用两个不同厂家生产的鲎试剂按<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XIE方法进行干扰试验考察.结果 本品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有抑制作用,但将 棓丙酯注射液稀释至30倍.对实验不造成干扰.结论棓丙酯注射液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控制热原.

    作者:许友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脉管Ⅱ号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HPLC法测定脉管Ⅱ号胶囊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Hypersil C18(4.6×250mm,5μm),甲醇-0.1%磷酸(用三乙胺调pH为6.0)(55∶4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μL.结果 此法线性范围为5.424~48.820μg·mL-1,r=O.9998.平均回收率为98.5%.结论 方法简便快速,分离度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脉管Ⅱ号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陈丽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藤黄健骨胶囊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藤黄健骨胶囊中有效成分淫羊藿苷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nm,柱温为室温.结果 淫羊藿苷在0.1022~0.8176μg(r =0.9999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淫羊藿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05%(RSD=0.67%,n=6).结论 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以用于藤黄健骨胶囊的质量控制.

    作者:于曼娜;张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风寒感冒颗粒中葛根素含量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凤寒感冒颗粒中葛根素的含量,具有简单方便,稳定性好,准确度高的优点,从而能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林燕;陈志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测定兔血浆中羟基喜树碱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荧光检测法测定兔血浆中羟基喜树碱含量的方法学.方法 色谱柱为Discovery C18(15cm×4.6mm,5μm),流动相为柠檬酸缓冲液-乙腈-75nmol·L-1-磷酸二氢钾(70∶23∶7),75nmol·L-1磷酸二氢钾中含1%三乙胺.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40℃,荧光检测波长为λex363nm和λem 530nm.结果 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3.7656~1957.4468ng·mL-1(r=0.9993).提取回收率和方法回收率分别为 80.90%~103.59%,102.72%~108.16%.日内RSD7.49 %,日间RSD9.40 %.低检测限为5.2ng·mL-1.结论 该方法专属性强,重现性好,操作简便,适用于羟基喜树碱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和血药浓度监测.

    作者:何苏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罗红霉素注射液的热稳定性研究

    目的 考察经羟丙基-β-环糊精和γ-环糊精包合罗红霉素制备出的注射液Ⅰ和Ⅱ的热稳定性,初步筛选出适合临床应用的罗红霉素注射液.方法 研磨法制备包合物,HPLC测定罗红霉素注射液Ⅰ和Ⅱ经不同温度处理后的含量,以初均速法预测其有效期.结果 罗红霉素注射液Ⅰt0.925℃=1.8a;罗红霉素注射液Ⅱt0.925℃=0.87a.结论 由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罗红霉素所制备的注射液,有效期可达1.8年,基本可以满足临床应用.

    作者:唐燕;罗永煌;程千川;李竞;周廷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级管阵列法检测中药制剂中的镇静催眠药品

    目的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RP-HPLC-DAD)技术分析中药制剂中可能存在的镇静催眠药品.方法 采用RP-HPLC-DAD,用临床常用镇静催眠化学药品进行筛选,对中药催眠制剂进行分析.色谱柱:Symmetry C18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40∶6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20nm,卡马西平为内标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所测定的艾司唑仑、硝西泮、三唑仑、地西泮等4种化学药品,能在该色谱条件下与制剂中的中药成分完全分离,结合保留时间和紫外图谱,能快速定性,其浓度也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结论 本方法可用于所测中药制刑中四种镇静催眠药品成分的定性定量分析.

    作者:张学斌;曾茂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头痛片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测定方法的改进

    目的 改进头痛片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C18柱;流动相:甲醇-磷酸盐缓冲液(磷酸盐缓冲液:取磷酸二氢钾0.1g和磷酸氢二钾4.8g混合,加水溶解并稀释至500mL用磷酸调pH至6.5)(60∶4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83nm.结果 改进后的方法能适用于常规硅胶基质键合相填料的色谱柱,而且延胡索乙素的峰型更好.结论 本方法可靠、准确度高,可作为头痛片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苏少鹏;林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RP-HPLC测定精乌颗粒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

    目的 用RP-HPLC法测定不同批号的精乌颗粒中的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以探讨本方的临床应用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Alltech色谱柱,检测波长:320nm,流动相:乙腈-水(16∶84),流速:1mL·min-1.结果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在0.2596~2.5960mg范围内与峰面积的线形关系良好,回归方程:Y=1.863414×106X-2.610214×104,r=0.99999,平均回收率为97.42%,RSDO 1.11%,测定3个批号的精乌颗粒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在1.74~1.80mg·g-1.结论 本方法简便、灵敏、准确.

    作者:叶建晨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分光光度法测定独一味分散片中总黄酮的含量

    目的 建立分光光度法测定独一味分散片中总黄酮(以芦丁计)的含量.方法 用70%乙醇作溶剂,以芦丁为对照,检测波长为500nm.结果 总黄酮(以芦丁计)的线性范围在0.2~1.2mg,平均回收率为99.21%(RSD=1.25%).结论 本法准确、重复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张美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烫伤油的薄层色谱鉴别

    目的 对烫伤油鉴别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薄层层析法,对药品中所含的当归进行鉴别.结果 制定的鉴别方法排除了药品中其它成分对被检成分的干扰,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 本法可用于烫伤油的质量控制.

    作者:吴钢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闽产木立芦荟多糖含量测定显色方法研究

    目的 优化闽产木立芦荟多糖的含量测定条件.方法 以苯酚-硫酸法为测定方法,闽产木立芦荟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法选择佳显色条件.结果 苯酚用量、浓硫酸用量、水浴温度均对提取率有显著的影响,反应时间影响不大.结论 优化的含量测定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为97.35%,RSD=1.62%(n=6).

    作者:史耀勋;张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复方消炎溶液中两组分含量测定的研究

    目的 建立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消炎溶液中盐酸克林霉素和甲硝唑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克林霉素的含量:在310nm波长处直接测定甲硝唑的含量.结果 盐酸克林霉素浓度在16.11~37.5μg·mL-1范围内、甲硝唑浓度在8.18~19.10μg·mL-1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盐酸克林霉素平均回收率为99.0%,RSD为0.79%;甲硝唑平均回收率为99.7%,RSD为0.60%.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复方消炎溶液中盐酸克林霉素和甲硝唑的含量测定.

    作者:余月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RP-HPLC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目的 建立反向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方法 用HYPERSIL ODS-C18柱(4.6mm×250mm,5μm),以甲醇-水(52∶48)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采用标准曲线法.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在2.04μg·mL-1~20.40μg·mL-1浓度范围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06%,RSD为2.30%(n=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良好,适用于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测定.

    作者:诸乐恺;吴伟明;鲍仕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盐酸苯海拉明搽剂中樟脑和薄荷脑的含量

    目的 建立以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盐酸苯海拉明搽剂中樟脑和薄荷脑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DB-WAX毛细管柱,柱温采取程序升温,进样口及检测器温度为250℃,载气为氮气,流速为1mL·min-1,分流比为25∶1,内标为正辛醇.结果 樟脑、薄荷脑检测农度线性范围分别为0.1~1.2mg·mL-1(r=0.9998)、0.2~1.2m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8%、97.88%.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可用于复方盐酸苯海拉明搽剂的质量控制.

    作者:高婷;潘家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氨酚烷胺胶囊中人工牛黄的含量

    目的 建立胆红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波长为453nm.结果 在1.7712μg·mL-1~4.1328μg·mL-1范围内与吸收度A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50,平均回收率为99.2%.结论 该方法简便,定量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含量测定.

    作者:林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头孢米诺钠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学研究

    目的 建立头孢米诺钠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方法 参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干扰试验要求进行试验,确定头孢米诺钠的细菌内毒素限值,用2个厂家的鲎试剂对3批头孢米诺钠进行干扰试验.结果 头孢米诺钠经稀释至5mb*mL-1浓度时可有效地排除其对鲎试验的干扰作用.结论 头孢米诺钠可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检测.

    作者:林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巴唑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地巴唑片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Inertsil ODS-3(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水(80∶2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7nm.,进样量10μL.结果 地巴唑在0.198~1.98m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9%,RSD=1.2%(n=9).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地巴唑片的含量测定.

    作者:于曼娜;周志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痤疮搽剂中甲硝唑和氯霉素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痤疮搽剂中甲硝唑和氯霉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法.结果 甲硝唑和氯霉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RSD%=0.65%)、100.9%(RSD%=0.75%).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

    作者:房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芫花中芫花素含量

    目的 建立芫花中芫花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选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5μm),以甲醇-水-冰醋酸(体积比=65:35: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332nm,柱温为40℃.结果 芫花素进样量在0.1528~0.5524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5%,RSD=1.47%.结论HPLC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品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朱永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酮亮氨酸钙中6种有机溶剂残留量

    目的 测定酮亮氨酸钙中甲醇,丙酮,异丁醛(IBA),2-甲基异丁醛,异丁基甲基酮(MIBK)及苯甲醛含量.方法 顶空气相色谱法,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以甲苯为溶剂,外标法,采用30m×0.32mm涂布厚度5μm的DB-5毛细管柱.结果 3批样品中的6种有机残留均符合规定.结论 方法灵敏,简便,精确,重现性好,可很好地控制本品有机溶剂残留量.

    作者:黄婧;邱涵;陈素俭;叶飞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单氯芬那酸片的含量

    目的 建立用HPLC法测定单氯芬那酸片含量的方法,以排除其它杂质对测定其含量的影响,取代现有容量滴定法测定其含量.方法ODS色谱柱;检测波长290n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80∶20∶0.2);外标法.结果 回收率100.21±1.43%(n=9);线性范围:0.1002~2.004μg.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能很好地定量测定单氯芬那酸片含量.

    作者:章卫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硝酸咪康唑乳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法验证试验

    建立硝酸咪康唑乳膏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该法的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上述试验确定了硝酸咪康唑乳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

    作者:苏智阳;陈建全;邱元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穿琥宁注射液含量测定及有关物质检查

    目的 建立穿琥宁注射液的有关物质检查和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C18(200×4.6mm,5μ Kromasil),流动相为甲醇-0.05mol·L-1磷酸二氢钠(62∶38)用磷酸调至pH=2.5;检测波长为249nm.结果 建立的方法能有效检出有关物质,定量线性范围为12.5~250μg·mL-1(r=0.99999),小检测限为10ng(S/N=3),平均回收率为100.6%±1.4%(n=9).结论 该方法简便、准确,可以用于穿琥宁注射液的有关物质检测和含量测定.

    作者:何培健;王大志;陈利琴;王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霉素地塞米松搽剂中二组份的含量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氯霉素地塞米松搽剂中的氯霉素和醋酸地塞米松含量的方法.方法 色谱柱岛津VP-ODS(5μm,150mm×4.6mm)流动相:甲醇-水(70∶30);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240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μL.结果 氯霉素进样量在 5.00μg~30.00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9.平均回收率为99.70% ,RSD=0.68 % (n=9) ;醋酸地塞米松进样量在 0.13μg~0.75μg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9.平均回收率为99.97% ,RSD=1.38 % (n=9)结论试验结果表明本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以作为氯霉素地塞米松搽剂中氯霉素和醋酸地塞米松含量测定的方法.

    作者:林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考察一组氨基糖苷抗生素在高效液相-蒸发光散射检测器中响应因子的一致性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色检测器(HPLC-ELSD)对一组氨基糖苷抗生素的响应因子的一致性进行测定,进一步探讨建立一些氨基糖苷抗生素,包括多组分氨基糖苷抗生素中各组分相对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用HPLC-ELSD法测定Kanamycin A、B,抗生素G-418,抗生素JI-20B,抗生素TBJ-B和小诺霉素.HPLC条件:柱ODS C18;柱温40℃;流动相0.05mol·L-1三氟乙酸:甲醇(93∶7);流速0.5mL*min-1.ELSD条件:氮气体流速1.3L·min-1;雾化温度70℃;蒸发器温度110℃.结果 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测出一组氨基糖苷抗生素的线性方程为:Kanamycin A:Y=1.312X+5.567 r=0.9999;Kanamycin B:Y=1.329X+5.532 r=0.9991;抗生素G-418:Y=1.334X+5.3 r=0.9995;抗生素JI-20B:Y=1.3X+5.367 r=0.9994;抗生素TPJ-B:Y=1.283X+5.36 r=0.9991;小诺霉素:Y=1.317X+5.345 r=0.9997.经t检验,各线性方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所测定的一组氨基糖苷抗生素在HPLC-ELSD中的响应因子一致.

    作者:郑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霉素软膏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红霉素软膏的含量.方法 采用十八烷基硅烷健合硅胶(5μm)为分析柱.流动相:0.1mol·L-1磷酸二氢铵溶液(三乙胺调节pH6.5)-乙腈(70∶30);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10nm.进样量20μL.结果 在进样量3.0~80.0μg的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重复进样RSD=0.31%.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可作为红霉素软膏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周永娣;兰福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舒筋片中的延胡索乙素含量

    目的 建立复方制剂舒筋片中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酸溶碱沉法分离纯化延胡索中的延胡索乙素,并用HPLC法对其进行含量检测.结果 本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0.2922~1.7532μg,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0.28%(n=12),RSD为1.16%.结论 本测定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舒筋片的质量控制.

    作者:柯鹏颉;李湘力;黄鸣清;张怡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PLC法测定丙谷胺片中丙谷胺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丙谷胺片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Hypersil OSD C18(250×4.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pH7.2的磷酸盐缓冲液(30∶70),测定波长224nm.结果 线性范围12.64~63.20μg·mL-1,r=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RSD=0.5%(n=6).结论 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准确可靠.

    作者:吴巧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县级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探索

    临床药学服务是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县级医院如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药学服务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笔者从病历和处方检查、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新药评价、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入手,将合理用药贯彻药学服务全过程,摸索一条符合自己情况的药学服务之路.

    作者:杨倩倩;苏清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全面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相结合,系统控制输液不良反应

    目的 控制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 通过分析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直接诱因,人为因素,将全面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的理论有针对性地应用在输液不良反应发生的各个环节,采取不同的处理对策.结果 全面分析发生输液不良反应的各种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并对药学服务在控制临床输液不良反应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结论 全面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在系统控制输液不良反应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黄佩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我国药品零售企业存在问题之我见

    目前医药经济正处在转型经济的大环境之中,高速成长的中国医药市场经过近几年的拼争,药品零售企业各种各样的新形态,新模式、新理念,让业内人士眼花缭乱,面临着重新起步,成长的烦恼,需要明确的方向遵循医药发展规律,才能保证我国医药零售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林俊国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医院中药人员对中药药理学的认识与运用

    中药药理学是中药对机体的作用(包括中药药效学)和机体对中药的影响(中药药动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药药理学大大地促进了中医药现代化的进程.本文阐述基层医院中药人员学习中药药理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作者:芦柏震;章红燕;何福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县级医院药学服务的思考

    探索县级医院药学服务的方向,阐述医院开展药学服务的一些措施.药学服务应提高技术含量,药学服务任重道远.

    作者:庄东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民族药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

    民族药是祖国传统药物的重要瑰宝,但是随着加入WTO,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本文主要阐述了民族药的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分析落后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存在问题的对策.

    作者:李旭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浅议临床药学在医院药学发展中的作用

    目的 积极开展临床药学工作,提高医院药学服务水平和医院整体水平.方法 针对目前常州地区临床药学的现状和不足之处,通过加强和规范临床药师培养、药师下临床、加强临床药师继续教育等手段.结果 明确和规范临床药学研究室的工作.结论 临床药学工作是医院药学发展的关键.

    作者:赵茜;邹素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对2005年版《中国药典》的一点修订建议

    本文指出2005年版<中国药典>在植物分类系统的运用方面还存在的缺陷,供大家商榷.

    作者:范世明;黄泽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浅谈药品的拆零经营

    药品的拆零经营有效避免药品的浪费,真正让患者得到实惠.

    作者:陈建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如何通过年终内部评审严把药品采购质量关

    药品的购进管理是药品经营企业质量过程控制的第一关,也是确保企业经营行为合法性,保证药品经营质量的

    作者:蔡朝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预配候取和语音系统在儿童医院门诊药房的应用

    目的 介绍预配候取和语音系统在儿童医院门诊药房的应用.方法 对我院启用预配候取和语音系统的背景、准备、运行的全过程进行回顾、总结与分析.结果 预配候取和语音系统的应用减少了处方调配差错率,提高了配药速度,减轻了窗口压力,提高了服务质量.结论 预配候取和语音系统的实施有利于优良药房服务体系的形成,是一种适应医院药学发展的良好的调剂模式.

    作者:计佩影;金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对药品行政处罚中常见的问题与对策

    本文通过对某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基层监管执法中常出现适用法律法规错误及自由裁量权恣意适用情况等问题的分析调查,提出了在行政执法中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建议和对策,以供借鉴.

    作者:蔡龙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基层医院开展用药咨询服务思考

    药学服务的形式多种多样,用药咨询是一项基础、容易普及、贴近病人的人性化药学服务项目.如何做好这项工作,需要领导的重视,自身的学习,加速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药物咨询工作需要

    作者:徐丽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引起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原因及对策

    目的 通过对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的原因分析.方法 从医疗机构的角度分析上涨原因与对策.结果 与结论要系统地解决各个方面的因素,才能遏制医疗费用增长过快.

    作者:潘木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当前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发展

    阐述目前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开展的重点.

    作者:曾大勇;王长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加入世贸组织后应重视研究医药保健新理论

    本文论述了人体元素平衡与健康状况的关系,提出元素平衡健康新概念.认为在平衡健康理论的指导下,研制调节和补充人体元素平衡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保健产品,并提高技术水平,可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作者:陈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关于我司开展药品分类管理的措施及看法

    本文简述了药品分类的起源和发展,提出并分析药店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必要性和本公司当前开展药品分类管理的可行性,后,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提出实施药品分类管理的若干设想.

    作者:陈红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开展药学咨询服务

    药物咨询是门诊药房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药物咨询服务能够改变传统的药师形象,促使药师自身业务的提高,加强与医护人员和病人的交流,为学习和科研找到方向.

    作者:徐雯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基层医疗机构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医疗机构由于体制配置及投入等原因,药房管理滞后,药品的使用、存储存在比较多问题,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按照我国<药品管理法>要求,建立必要的管理规范,才能更好地保证药品质量,使人民群众用上放心药.

    作者:范善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新形势下的药师职能和职业素质

    目的 剖析当前医院药师职能和职业素质现状,以引起各方面重视,改进工作模式,提高服务质量.方法 回顾其历程,对其现状进行剖析.结果 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我国医院药师目前的工作模式仍处于较低的水平.结论 我国医院药师的工作模式和职业素质很难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急需改进和提高.

    作者:黄小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对中药炮制历史沿革的几点看法

    目的 中药炮制历史沿革存在的几点问题探讨.方法 对炮制沿革历史的研究,文献资料的收集与实践调查,炮制理论的极限性,临床和商业营利.结论 中药饮片炮制应从临床、商品及历史的角度去研究分析,去伪存真,以达到从真正意义上规范中药饮片质量的目的 .

    作者:陈婉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浅谈农村医疗机构用药问题与对策

    通过对农村医疗机构用药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作者:刘枫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识别码在药品名声母编码法中的应用

    介绍药品名的声母编码法在药品名录入中的应用.并针对其重码率高的缺点通过加识别码的方法加以改进.

    作者:胡恩;陈坤全;张淮祥;黄建平;陈清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从药品的营销方式谈流通领域的政府规划

    为探讨解决药品虚高定价和购销中的高额折扣问题.对药品的营销方式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药品挂金销售,建议利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数据库,建立全国性的药品数据中心;建立全国性的药品交易电子网络平台;建立第三方物流系统,改变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行为主体,限定药品投标主体;区域性医药公司承担第三方物流代理,不参与经营;医院应加强药品合理使用的监督管理.

    作者:郭丽珍;苏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浅谈如何突破我国医药物流的困局

    本文分析了我国医药物流发展的必要性,以及我国医药现代物流发展出现的困局.提出我国医药物流企业真实评估自身需求,通过发展第三方现代物流,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是突破我国医药物流发展困局的有效举措.

    作者:魏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浅谈中药饮片现状和规范

    目前中药饮片市场还很混乱,表现在个体药商利用正规的药品经营企业执照经营中药饮片,为了谋取利润而采取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现象时有发生.国家应该要出台更加严密的法规政策,加大对生产、流通领域的监管力度和打击力度,以保证中药饮片市场健康地向前发展.

    作者:张锦铭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医院药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及科研思路的开拓

    目的 探讨医院药学科研的重要性及搞好药学科研的方法.方法 从药品管理、医院制剂、合理用药、人才培养以及目前热点的药物基因组学、肿瘤药敏试验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 与结论医院药学科研对于推动药学工作具有很大的重要性,如何搞好药学科研值得深入探讨.

    作者:肖华;宋洪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手术室药品安全管理办法与体会

    增强药品管理观念,健全药品管理制度,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维护患者身体健康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陈雪英;毛巧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MRSA耐药性的挑战与防治策略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的防治是临床上亟待解决的一个难题.笔者对MRSA的耐药机制以及防治措施、药物选择等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克服MRSA耐药性威胁,提高人类生存质量.

    作者:厉夏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洁阴灵洗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介绍了洁阴灵洗剂的处方、作用,建立了该洗剂的制备方法,阐述了该药中部分成分有关的药理作用,制定了本品的质量标准.为洁阴灵洗剂的临床应用范围和用法与用量、为控制其质量提供了方法和依据.

    作者:刘正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影响ATP片质量稳定性的工艺探讨

    目的 对影响ATP片质量稳定性的工艺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制空白颗粒工艺与原湿法制粒工艺对比,采用包薄膜衣与包糖衣工艺对比.结果 经实验对比,两种新工艺的方法减少了含量的降解,提高了质量稳定性.结论 探索ATP片生产新工艺,对提高质量稳定性尤为重要.

    作者:林天锡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甲钴胺注射液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究

    目的 对甲钴胺(Mecobalamin)注射液制剂处方及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参阅相关文献,并根据同类药物的注射剂处方设计和药物本身性质,通过试验,对甲钴胺注射液制剂处方及工艺进行筛选.结果 筛选出了符合注射剂质量要求的甲钴铵注射液处方及工艺.结论 经过实验筛选确定了甲钴胺注射液制剂处方及工艺.

    作者:林冠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临床科室即时调配优琐的两种简易方法

    分别取爱尔施消毒片3片、佳顺防锈消毒剂150mL,各加纯化水至500mL调配优琐,方法简单,易于操作,特别适于临床随时调配和使用.

    作者:朱功新;李桂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牛蒡子提取液的澄清工艺研究

    目的 确定牛蒡子提取液的澄清工艺.方法 对4种澄清方法进行比较.结果4种方法均可以使提取液澄清.结论 壳聚糖澄清法和ZTC澄清法具备可行性.

    作者:高妮;龚又明;刘利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头孢曲松钠壳聚糖微球制备工艺初探

    本研究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基质材料,头孢曲松钠为模型药物,以乳液复凝聚法制备头孢曲松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球,研究成球的佳工艺条件.结果 显现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壳聚糖与海藻酸钠比例为1∶1,pH值为4.0,反应温度为25℃,搅拌速度为200r·min-1,交联剂戊二醛用量为基质材料2%,体外实验表明结构圆整的载药微球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

    作者:李柱来;王津;陈莉敏;张婉春;赵传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卡波姆凝胶流变学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卡波姆凝胶的流变学性质,并考察浓度、型号、温度、电解质、非电解质对卡波姆凝胶流变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用旋转式粘度计测定不同浓度、不同型号的卡波姆在25℃不同pH条件下的粘度来考察其流变学性质,并测定在两种温度(25℃和35℃)和加入多种电解质,非电解质条件下卡波姆的粘度,研究浓度、型号、温度、电解质、非电解质对卡波姆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卡波姆凝胶属塑性流体,浓度、型号、温度、电解质对卡波姆的流变学性质均有影响,其中离子的影响特别大.结论 以卡波姆作为辅料时应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要考虑离子的影响.

    作者:熊佳佳;王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口服洗肠液质量评价

    目的 评价口服洗肠液质量.方法 建立口服洗肠液性状、pH值、鉴别,并用离子电位法测定电解质含量的方法.结果 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氯化钾平均回收率为101.7%、RSD为1.01%;碳酸氢钠平均回收率98.71%,RSD为1.89%;氯化钠平均回收率98.81%,RSD为1.41%.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简便,质量控制方法快速、准确.

    作者:王友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软管壁厚度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

    目的 建立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软管壁厚度测定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方式.方法 依据JJF1059-1999确定A类及B类不确定度分量合成不确定度.结果 概率p=95% 自由度γ=4.结论 本评定方式适用于医疗器械产品日常长度、厚度检测的不确定度评定.

    作者:魏丹琦;郑锦峰;王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地塞米松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配伍后的6h内地塞米松的含量变化,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莪术油中莪术醇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和微粒的变化.结果 在4℃、25℃和37℃3种温度条件下,6h内配伍液全部澄明,pH、微粒均无明显变化.地塞米松和莪术醇的含量都>98%.结论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6h内可以与地塞米松配伍使用.

    作者:黄素慧;熊建华;孙丽蓉;任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乳康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控制

    目的 探讨乳康口服液的制备,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用水做溶媒对亲水性有效成分进行合理提取.用薄层色谱对芍药苷、贝母甲素、贝母乙素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本口服液相对密度达1.01以上,pH值为4.0~6.0,有效成分的鉴别特征性强,重现性好,质量稳定.结论 本制剂制备工艺合理、质量控制标准可靠.

    作者:沈小萍;黄燕;潘旭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药凝胶剂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凝胶剂是近几年来新兴的一种药物制剂,本文阐述凝胶剂的特点,基质的选择,制备的方法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概况.

    作者:谢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妇炎康栓剂的研制及药动学特性和临床应用

    目的 研制并验证治疗妇科炎症的阴道缓释剂.方法 研究该栓剂的制备方法,建立质量标准和稳定性.根据新药要求进行局部刺激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浆中的替硝唑,在临床上观察疗效.结果 该栓剂质量稳定,无局部刺激性,药-时曲线呈多峰,作用时间长达24h以上,临床治疗滴虫性阴道炎治愈率为90.00%.结论 妇炎康栓剂具有较好的药动学特性,体内释药平稳,作用时间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泽光;廖玉霞;陈勇;方文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臭氧在医药工业获得无菌生产环境中的应用研究

    臭氧消毒作为对无菌生产区的细菌和微生物进行有效控制的消毒方法,与甲醛熏蒸消毒、紫外线消毒等方式相比,不存在二次污染物,不存在死角,对各种细菌和杂菌有较好的杀灭能力,为无菌生产环境的获得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作者:温艳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门冬益肺颗粒质量控制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制订门冬益肺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用薄层色谱法鉴鉴别制剂中黄芪和女贞子作为质控指标.结果 薄层色谱斑点清晰,相互分离良好;临床总有效率87.5%.结论 质控方法简便快速,可作为本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临床治疗慢性呼吸道疾病疗效确切.

    作者:唐风雷;于忠兴;范正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复方氯霉素搽剂的制备及质量标准的控制

    目的 建立复方氯霉素搽剂的制备方法及其质量控制标准.方法 确定了本品中含有的氯霉素和醋酸地塞米松的鉴别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该药中主要成分氯霉素的含量.结果 氯霉素浓度在10~30μg·mL-1范围内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9 99;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为0.93%,n=9.结论 建立的制备方法可行,制定的质量标准可用于复方氯霉素搽剂的控制.

    作者:余美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齐多夫定口服溶液制剂处方及工艺的研究

    目的 对齐多夫定(Zidovudine)口服溶液制剂处方及工艺进行研究.方法 根据齐多夫定本身理化性质和同类药物的口服溶液剂处方设计要求,通过试验,对齐多夫定口服溶液制剂处方及工艺进行筛远.结果 筛选出了符合口服溶液剂质量要求的齐多夫定口服溶液处方及工艺.结论 经过实验筛选确定了齐多夫定口服溶液制剂处方及工艺.

    作者:肖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降脂颗粒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建立降脂颗粒的制备及质量控制方法,为考察其内在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丹参、枸杞;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检测波长为510nm.结果 表明芦丁标准品在0.15~0.90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x=96.36%,RSD=1.25%(n=5).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适合于医院制剂配制检验.

    作者:陈晶;杨丽琴;马全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美洛昔康栓剂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美洛昔康栓剂及质量控制.方法 以S-40和PEG-400为基质,热熔法制备栓剂.结果 栓剂稳定性良好.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可行,性质稳定,质控方法简单可靠.

    作者:吴伟明;诸乐恺;陈丽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半夏与混淆品丽江山慈姑的鉴别

    目的 对半夏(包括姜半夏)及混淆品丽江山慈姑的鉴别提供了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等方法.结果 正品与混淆品具不同的鉴别特征.结论 能准确地对半夏与混淆品丽江山慈姑进行鉴别.

    作者:郑广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2005年版药典一部》药典中四组易混淆中药的性状鉴别

    本文对五加皮、香加皮与地骨皮,肉豆蔻、红豆蔻、豆蔻与草豆蔻,木香、川木香与土木香,白前、白薇与徐长卿4组易混淆中药的性状鉴别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解决其混淆的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保证临床疗效利用的安全.

    作者:林素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药清炒法探索

    通过对中药清炒法目的 、设备与炒制方法及其药材经炮制后的作用进行比较,探索中药清炒法及中药饮片调配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规范中药炮制工艺,制定中药饮片质量的关键问题.

    作者:吴鸿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药伪品的几种作假手法和鉴别特征

    本文介绍平时所见的中药、中成药作假手法和鉴别特征.

    作者:蔡扬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活络草的鉴别研究

    本文对活络草的生药性状、根和茎的显微结构,有关化学成分的理化鉴别进行实验探讨,为该品种药材标准制定提供依据.

    作者:陈松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温度对中药仓库害虫的影响及防治

    温度影响到中药仓库害虫的发育速度和一年发生的世代数,根据害虫对温度高低的不同反应,将温度分成若干温区,根据害虫对不同温区的不同反应,提出几点以温度来防与治害虫的措施.

    作者:叶艳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对我县山药种植情况与使用的调查

    通过植物来源的调查,了解我县山药的种植历史、使用情况以及现状,以供鉴别山药参考.

    作者:阮彩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浙江地区4种习用中药饮片的鉴别

    浙江省地区将浙桐皮作为海桐皮使用,菝葜作为土茯苓使用,广金钱草作为金钱草使用,枸骨叶作为十大功劳叶使用.由于其来源成分、功效、药理完全不同,笔者认为在临床上不能相互代替使用.为了便于实际鉴别,本文从来源、性状、显微三方面作系统总结.

    作者:陆维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白鲜皮与混用品的鉴别

    白鲜皮与混用品锦鸡儿皮是不同科属的药材,它们的性状、性味、功效主治均有区别.近年来我市有发现用锦鸡儿皮混作白鲜皮用,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特将性状、显微、性味功效作一比较.

    作者:朱水永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蒺藜药材HP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采用高效液相法建立蒺藜药材的指纹图谱,以控制其质量.方法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ELSD法测定蒺藜的指纹图谱,并根据向量夹角法计算相似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初步建立了蒺藜药材的指纹图谱.结论HPLC指纹图谱法重现性好,可作为控制蒺藜药材内在质量的标准.

    作者:朱明晓;谢宁;柳文媛;冯锋;任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半夏炮制废水的混凝处理试验

    本文对中药材半夏在炮制过程中所产生的废水进行了混凝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混凝法对半夏炮制废水的处理是有效的,可使废水中的SS的去除率(以浊度计)达到88%~98%,混凝剂(PAC)佳投加量为1.0~3.0g·L-1.但因半夏炮制废水中的CODcr浓度很高,混凝处理后的CODcr仍不能满足排放要求,须作进一步的后续处理.

    作者:赖伟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鲜人参、生晒参和红参的比较研究

    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1].人参由于加工方法不同,可有生晒参、白干参、糖参和红参之分,它们的化学成分随加工方法不同而有所变化,其产生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也不完全相同.本文对其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陈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金银花含片毒性试验研究

    本文观察金银花含片对大鼠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含片无明显毒性,为产品应用的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张代平;杨义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玄参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和分析方法

    概括介绍了玄参各化学成分,相应药理作用,分析方法和质控含量测定方法,以及玄参为君药的中药的含量测定方法,为进行玄参药材及其制剂的全面质量控制和今后的研究发展提供参考[1~5].

    作者:师怡;许晖;阙慧卿;林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腹外斜肌放电测量在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中的应用

    目的 为肠易激综合征模型是否成功探索一种较为客观、有效的评价方法.方法 在SD大鼠新生期用结直肠扩张建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待大鼠第八周后,采用结直肠扩张方法诱发腹外斜肌放电,测量腹外斜肌放电的频率和幅度来评价内脏痛觉敏化是否存在. 结果采用重复测量的ANOVA检验方法比较对照组与模型组腹外斜肌放电的频率和幅度,两组之间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F=5.991,P<0.05).结论 腹外斜肌放电可以作为评价肠易激综合征模型是否成功的一项指标.

    作者:林国威;张睿;林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注射液的安全性试验

    目的 探讨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 根据临床用药方案,进行家兔血管壁刺激试验、溶血试验和豚鼠过敏性试验,观察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注射液对注射部位的影响及是否产生溶血和过敏反应.结果 溶血和过敏反应均为阴性;血管壁及周围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刺激性反应,与对照侧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注射液的安全性试验结果提示其符合注射剂要求.

    作者:林秀珍;吴国士;黄自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我院2004~2005年平喘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平喘药物临床应用情况,供临床用药参考.方法 统计分析我院2004~2005年平喘药物的应用品种、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等数据.结果 从剂型来看,雾化吸入制剂所占比例高;从药理分类分析,糖皮质激素类销售金额居榜首;按药物通用名排序,布地柰德的销售金额及用药频度均居首位.结论 我院平喘药物的应用情况与国内外平喘用药情况基本相符,也符合目前的平喘药物分期分度用药原则.

    作者:张丽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口服大活络丸引起药疹1例

    大活络丸为我国著名且常用的中成药,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理气豁痰的作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中风瘫痪、痿痹痰厥、口眼歪斜、筋脉拘挛疼痛等证.国内尚未见本品引起的过敏反应的报道,现报告1例如下:

    作者:刘可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我院2002~2005年麻醉药品、一类精神药品用量分析

    展望我院止痛药物的使用趋势.经过统计分析.盐酸哌替啶注射液用量逐年下降,吗啡注射液用量逐年上升.

    作者:黄远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2005年我院住院部高血压病用药分析

    了解并分析我院2005年度住院部抗高血压用药情况,以药品消耗金额比例、DDDs等指标判断高血压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提供参考.

    作者:叶顺萍;柳秉苍;谭谦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及其防范

    介绍局麻药毒性反应引起的常见原因、临床表现、预防以及抢救和护理.

    作者:毛巧云;陈雪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介绍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马慧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静脉用中草药注射液的配置和应用

    本文根据文献和实践,叙述了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几类静脉用中草药注射液,并将它们的配置和应用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加以概括,为使中草药这种新剂型、新给药途径在临床上使用安全、有效.

    作者:林琪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静滴双黄连粉针致过敏反应1例

    1 病例资料患者,男,21岁.2005年6月13日下午因咽痛、流涕、头痛1天来我院诊治.患者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6.8℃,R18次/min,P82次/min;BP 120/75mmHg,神志清楚,咽部充血,扁桃腺I°肿大,两侧呼吸音稍粗,心(一),肝脾未触及.

    作者:姚艳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器官移植患者药学监护与实践的探讨

    探讨器官移植患者实施药学监护的必要性和意义.

    作者:丁川;陈元俊;卢玉兰;甘惠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影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肾毒性作用的主要因素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对肾毒性作用可以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主要因素与药物和病人有关.药物有关的因素包括氨基糖苷的治疗剂量、浓度、疗程、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等,老年人、患过肾脏疾病、水电解质紊乱者对氨基糖苷类肾毒作用也有一定影响.

    作者:王益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我院门诊苯二氮(艹)(卓)类药的用药分析

    目的 讨论我院门诊苯二氮(艹)(卓)类(BDZ)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 调查我院门诊2005 年7月1日至9月30日计算机管理系统数据库中门诊处方记录,进行数据分析、计算、排序、统计.结果36~50岁年龄段病人使用多,DDDs排序前三位的依次是阿普唑仑、氯硝西泮、劳拉西泮.结论 基于我院作为精神疾病专科医院,BDZ类药品使用情况基本合理.BDZ类辅助精神药物治疗精神病使用率高.

    作者:黄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我院269例骨科手术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

    目的 了解医院骨科手术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并作客观评价.方法 从病案室随机抽取2005年1~6月期间269例骨科手术出院病历,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分析抗菌药物应用过程中的情况.结果(1)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以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以及广谱青霉素类为主.(2)本组病例抗菌药物的不合理性占22.7%,主要表现为疗程过长,无指征换药等.结论 骨科抗菌药物在给药方案时,应对患者、病原菌、抗菌药物3者的情况进行全面衡量、综合分析,做到合理应用.

    作者:张斯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围产期用药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及对策

    妊娠后,孕妇各个系统和器官均发生了一些变化,使许多药物在体内的过程,非但不同于非孕期,而且还能通过胎盘到达胎儿体内,影响胎儿,或通过乳汁影响新生儿,本文就围产期用药对胎儿、新生儿的影响作一简要叙述.

    作者:吴凤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我院门诊病人静脉给药分析

    目的 为了了解我院门诊静脉给药处方分布、用药特点、初步探讨存在的问题.方法 对2005年1月~5月门诊静脉给药处方12650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门诊静脉给药以小儿内科、呼吸科为主,抗感染药物处方占静脉给药处方的76.0%,不合理用药处方占1.05%.结论 应加强门诊静脉给药的管理,降低不安全给药因素,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李功华;马珂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抗组胺类药物息斯敏的不良反应

    国内外对第二代H1-受体阻断药息斯敏(阿司咪唑,Hismanal,Astemizole)的不良反应持谨慎态度及在英国医药市场上十余年来的使用历程,对该药物的不良反应应有所认识.

    作者:姚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不同级别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门诊用药合理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级别医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合理性.方法 按入院前主要就诊门诊的医院级别的不同,92例2型糖尿糖高血压肥胖住院患者分为,A组43例,一级医院就诊为主,B组49例,二级或三级医院就诊为主.通过询问和查阅门诊病历,统计比较两组入院前门诊各种治疗方案的患者比例.结果B组较A组,单用磺脲类方案比例低(8.2% vs 39.5%),含非磺脲类方案比例高(91.8% vs 60.4%),含二甲双胍方案比例高(85.7% vs 48.8%),含ACEI和(或)ARB方案比例高(81.6% vs 46.5%),阿司匹林方案比例高(83.7% vs 41.9%),P<0.05.结论 二级或三级医院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用药较合理.

    作者:欧剑飞;谢昆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头孢唑肟钠致药疹2例

    例1,男,3岁,因全身多处热液烫伤疼痛0.5h,于2005年11月19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查体:神清合作,体温36.3℃,心率120次min-1,呼吸22次min-1,体重15kg,神志清楚,急性痛苦病容.

    作者:杜青云;林惠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门诊用药咨询情况分析

    门诊药房是医院的一扇窗口,服务好坏直接影响窗口的形象,本文介绍门诊药房几种主要用药咨询,供药房人员参考.

    作者:许颖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静滴克林霉素致过敏性体克抢救成功1例

    本科在2005年7月27日治疗1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因静滴克林霉素致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1例,现介绍如下:

    作者:潘丽芬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麻醉药品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我院麻醉药品的临床应用是否合理.方法 对我院2005年麻醉药品住院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多数麻醉药品的药物利用指数(DUI)<1.0.结论 我院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是按照药品的药理作用、疗效并结合患者病情而选择的,不是集中某一种麻醉药品.麻醉药品使用基本合理.

    作者:于晓凌;杨妙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梁切除术后发生的视网膜脱离1例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之间的分离,分为渗出性、牵引性和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而临床上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为多见,其常见的原因是近视特别是高度近视以及眼外伤等.

    作者:王晓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磷霉素钙甲氧苄啶胶囊致头晕、四肢无力2例

    1 病例介绍例1,男性,28岁,因尿频、尿急、尿痛,腰酸乏力,于2005年8月10日来院就诊.否认药物过敏史.尿常规WBC(+++),RBC(+),诊断为尿路感染,予以磷霉素钙甲氧苄啶胶囊2粒,每日4次口服.

    作者:邱逢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我院降脂药物使用分析

    目的 探讨降脂药物的使用状况及发展趋势.方法 应用DDDs排序法及金额排序法,采用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西药库的出库帐单数据,统计分析其2002~2004年降脂药之用量(DDDs),用药金额.结果 用药频率高为辛伐他汀,金额靠前为辛伐他汀,洛伐他汀,非诺贝特等,且该类药物以前多为合资或国外药厂生产,现在已有一部分是国产了.结论 防治心血管疾病类的降脂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作者:余健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对手术室化学药品危害的自我防护

    挥发性的麻醉药品及手术室外用化学消毒剂在手术室的密闭空间中极易造成对在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的身体伤害.需提高自我防护意识,以达到减少损害的目的 .

    作者:王迎春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非甾体类抗炎药在我院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非甾体类抗炎药在临床使用的特点,了解用药的合理性及药物利用趋势.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门诊处方12000张,选取含非甾类抗炎药处方,采用药物利用指数(DUI)值对其分析.结果 使用的非甾类抗炎药品种13种,绝大多数DUI<1.结论 我院门诊非甾类抗炎药使用基本合理,且朝着高效、低毒方向发展.

    作者:戚双双;吴瀛达;蒋剑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从药品自身因素;使用不当;患者个体差异;说明书不规范等方面分析中药注射剂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提出提高中药注射剂的质量控制水平;改进生产工艺;严格掌握适应症;用药前仔细询问过敏史;证实注射给药的必要性等9条对应措施,大限度地降低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白乐溪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氯化钠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监查分析

    目的 监察分析儿童、老年人与特异体质患者应用氯化钠注射液作药物载体发生一过性钠过多药物不良反应,提醒临床医师慎用.方法 调查56例儿童、老年人与特异体质患者应用氯化钠注射液过量过速输入发生一过性钠过多药物不良反应症状表现、严重程度、转归,进行药物相互作用、耐受性、特异性与发生机制的分析讨论.结果 儿童、老年人与特异体质患者调节、应激、代谢功能的不健全、减退与失调,对药物耐受性与处置机能降低,特发一过性钠过多致剧咳、多痰、水钠潴留并使小儿肺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合并发生肺水肿、血压升高.结论 儿童、老人与特异体质患者因生理生化功能、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的差异,过量过速输入氯化钠注射液易发一过性钠过多药物不良反应.应重视他们的病史、用药史、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史,防止该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刘为义;杨光;李作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衰的研究进展

    本文综述了β受体阻滞剂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研究进展,详细解释了β受体阻滞剂在治疗心衰的作用机理.分析了不同类型的β受体阻滞剂,并进一步提出β3受体阻滞剂在未来治疗心衰的深远意义,以及介绍了治疗心衰联合使用阻滞剂以及激动剂的新方法.

    作者:李小蓓;王礼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千里光的研究进展

    综述了国内近年来对千里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毒理作用、临床研究及分析方法的研究状况.

    作者:陈录新;李宁;张勉;张朝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EGFR酪氨酸激酶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是细胞外信号传递到细胞内的重要枢纽,它在信号传导、细胞增殖、分化以及各种调节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多种癌细胞中过度表达.许多研究表明,抑制EGFR酪氨酸激酶活性,可抑制肿瘤生长.本文对EGFR酪氨酸激酶及其几种小分子抑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罗光顺;陆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药有效成分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血小板聚集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塞、中风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重要因素,本文从影响花生四烯酸代(AA)谢途径、促进血小板内环腺苷酸(cAMP)释放、拮抗膜糖蛋白(GP)受体、抑制血小板膜特异激动剂及受体及增加一氧化氮(NO)等多方面,综述了中药有效成分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为阐明中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作用环节,扩展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邓润洁;寇俊萍;余伯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乳腺癌的抗血管生成及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多步骤过程,它导致已有的血管系统中生成新的血管,它对转移瘤的生长、转移和发展起关键作用.实验和临床数据证明,乳腺癌是一种血管生成依赖型疾病,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家族的高表达和选择性内皮生长因子起关键作用,临床前研究表明血管生成启动发生在乳腺癌发展多步过程的早期.从肿瘤发展的生物学分子通道的靶向治疗已成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其目的是控制肿瘤的生长.

    作者:汤美春;陆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乌梅的研究进展

    对乌梅资源、炮制加工、常见伪品鉴别、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提出了现阶段乌梅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对乌梅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作者:张飞;李劲松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无血清细胞培养基的主要补充因子及研究进展

    无血清培养基是在合成培养基的基础上,引入成分完全确知或部分明确的血清替代成分,使培养基既满足细胞培养要求,又有效避免因使用血清而带来的问题,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和生产中,特别是细胞工程生物制药中.本文概要的介绍了无血清培养基的发展历程和应用,无血清培养基的组成和主要的补充因子及其各自的作用,以及新近研究进展.

    作者:陈锋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HPLC测定人血清中奥美拉唑的浓度

    目的 建立快速分离与测定人血清中奥美拉唑的HPLC法.方法 固定相为Zorbax ODS柱,以pH7.0磷酸盐∶乙腈(73∶27,v/v)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302nm,苯妥英钠为内标,奥美拉唑与苯妥英钠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42min,7.50min.结果 本法在10~1000ng·mL-1间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9.高、中、低浓度样品的日内和日间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平均回收率为102.3±5.27%,低检测血清浓度为8ng·mL-1.结论 本法可用于奥美拉唑的临床药物动力学研究及临床血清浓度监测.

    作者:梁桂才;黎石宝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浸制法在制作中药标本教具中的应用

    中药饮片及原植物、原动物标本是中药专业师生在专业课实验教学中必须用到的教具,然而各种原因导致中药标本容易出现虫蛀、霉变等现象而不易久贮,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药专业的实验教学.因此,寻求制作中药标本教具的方法,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好途径.本文通过介绍浸制法在中药标本制作中的应用,让更多的人了解浸制中药标本教具用于实验教学的优点.

    作者:任瑞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浅谈《中药学》学习中的记忆方法

    介绍学习<中药学>的方法,诸如医与药联系记忆、比较记忆、歌诀强化记忆、联想记忆、功效归纳记忆、趣味记忆等,对我们牢因掌握中药的功效、应用等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李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微生物转化在中草药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中药在我国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何使传统中药的特色和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是我国中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通过综述微生物转化技术在中草药生产应用中研究进展,阐明了利用微生物强大的分解转化物质的能力转化来生产中草药,为中药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空间,是中药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何文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神经生长因子的生理作用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owth Factor,NGF)是一种影响神经细胞发育、存活的多能神经营养因子,不仅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而且有明显的中枢效应,在神经系统发育、损伤修复及正常功能的维持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对NGF和受体、生理作用及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肖清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噬菌体展示技术及其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 Techniques,PDT)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以噬菌体或噬粒为载体,使外源肽或蛋白基因与噬菌体表面特定蛋白基因在其表面进行融合表达,进而通过亲和富集法筛选表达有特异肽或蛋白质的噬菌体,它实现了基因型和表型的一对一转换,提供了高效率的筛选系统,噬菌体展示技术是真正第一个用于体外高通量筛选的技术方法.利用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可以构建抗体库、随机肽库、蛋白质突变体库和cDNA文库,从而广泛用于单克隆抗体的筛选、先导化合物的筛选、疫苗的研制,改造和提高蛋白类药物、酶和抗体的生物学和免疫学属性,尤其是在抗原表位分析、受体与配体结合位点确定等分子间识别机制的研究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吴惠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协定处方质量标准制订中的常见问题

    协定处方是各医疗单位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经过临床应用确认有疗效的处方药,为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进行批量生产的药物,每一批产品质量的一致性是确保该药品疗效的关键问题,我们常看到一些作者这方面的稿件,内容涉及处方、工艺、制法及质量标准的一些共同问题,特提出一些看法与作者商榷.

    作者:王永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关注中药注射剂的安全问题

    近来药疗事件不断,特别是亮菌甲素注射剂致使9人死亡事件,招致哈药二厂停产,所有产品从市场上收回,随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发布停止鱼腥草注射液的使用.

    作者:刘锡钧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