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了10例老年结肠急性穿孔伴粪汁性腹膜炎的术后护理,主要包括一般护理、心理护理、营养支持和专科护理,认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
作者:陈春玲;高燕;吴家菊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36例经皮后外侧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手术体位训练、术后伤口护理、功能锻炼、并发症的预防和出院指导。认为优质、全面、系统的专科护理保证了手术的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作者:张秀萍;邹棉芳;罗华;吴成富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30例钬激光行输尿管结石碎石术后并发肠麻痹的中西医护理措施,主要包括记录每例临床资料,给予患者精心护理,如胃肠减压、活动、理疗及中医饮食等,认为中西医护理结合治疗术后肠麻痹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罗雪梅;夏莉;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经验,以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安全。方法将156例治疗有效的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79例,对照组7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细化和加强护理观察内容,给予干预性对症护理措施、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等内容。比较2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再出血复发率和住院天数。结果2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再出血复发率和住院天数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正确及时的救治和有效的护理对提高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抢救成功率、降低再出血率、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新莉;言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院应用“一站式”平台手术切除了1例巨大左肾癌,其手术难度很大,手术主要有两大难点:其一,由于左肾静脉瘤栓内长段瘤栓,左肾肿瘤与周围组织血管建立弥漫性侧支循环,术中止血困难易导致出血过多;其二,左肾动脉位于左肾静脉上后方,由于瘤体过大显露会非常困难,也可能导致肾静脉瘤栓脱落,发生肺栓塞,导致患者术中死亡。该手术相当的成功,患者术中出血少,伤口愈合好。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艳;宋红莉;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20例行左枕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鞘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继发颅内血肿、肺部感染、脑脊液漏、呛咳和面瘫。经过术前对各种并发症发生的综合评估及检查,结合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变化,及早地预防和发现了并发症,并采取了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20例患者均康复出院。认为有效的预防和护理措施能促进患者的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朱小燕;钟小春;国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应用锁定钢板外固定的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功能锻炼指导及出院指导等,认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锁骨骨折的治疗及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尹雪;叶爱琴;苏长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16例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术前及术后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血钙的监测、预防骨折的发生、术前手术体位训练、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颈部引流管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等。16例患者经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全部痊愈出院。认为充分的术前准备、耐心细致的术后观察、积极有效的心理护理及干预、正确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及对并发症的发现、预防及护理,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丁红英;马少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循证护理在儿童寰枢椎骨折术前及术后的应用,包括在全面、正确分析认识病情的基础上对7例儿童寰枢椎骨折患儿制定出佳护理方案,并联系实际进行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做好功能锻炼指导和营养护理。7例患儿均手术治疗成功,术后随访达平均15.3个月,无并发症发生,术后椎弓根钉位置好,未见松动、断裂,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认为循证护理的应用能提高儿童寰枢椎骨折手术的疗效、增加手术的安全性,为患儿提供有效的护理。
作者:林爱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食道癌食道支架置入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2月在本科行食道癌食道支架置入术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7例,发生率为40.48%;对照组发生31例,发生率73.81%。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8.22,P<0.01)。结论对食道癌食道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孙景玲;刘艳;吴苏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53例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行Fogarty导管取栓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患肢护理、抗凝和溶栓治疗的护理、饮食护理等,认为通过手术治疗和精心的术前及术后护理对保存肢体、降低截肢平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值得临床借鉴运用。
作者:齐秀丽;姚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51例上尿路手术后应用“J”型输尿管导管(双“J”管)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护理观察要点及手术后的出院指导。综合各种手术的置管方法,认为上尿路结石、狭窄、损伤、肿瘤侵犯切除等手术后的患者,应用“J”型输尿管导管并进行周到有效的护理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术后康复。
作者:万亚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2012年对本院手术室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试行,调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情况,正确评价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效果。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满意度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和满意度。
作者:孙青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SWOT分析法在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中的运用。主要包括:分析护士规范化培训中存在的优势、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采取措施,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遇,应对挑战。认为SWOT分析法可以使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从而提高培训成效。
作者:黄晓晖;朱小燕;郑义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运用分组包干式对护理质量进行控制的效果。方法比较2012年实行的分组包干式护理质量控制法与2011年实行的传统护理质量控制法的质控效果有无区别。结果分组包干式护理质量控制法比传统护理质量控制法的效果更好,医生和患者满意度提高,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实行分组包干式护理质量控制法能增强质控者责任心,减少被检查科室的负担,提高护理质控效果,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
作者:孟月仙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医生跟着病人走”模式病房的管理经验。方法比较固定病床管理模式与“医生跟着病人走”模式的收治病儿数量、手术量、床位使用率及病人、医务人员的满意度。结果新模式病房管理下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床位使用率及病人满意率均较传统模式病房管理高。结论“医生跟着病人走”模式管理下医护行为规范,工作默契度提高,保障了护理质量安全,提高了病人满意度,病房运行良好。
作者:杨立利;王玉琼;涂国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估医院加床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实施的效果,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服务。方法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加床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并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评估加床质量持续改进实施效果。结果加床质量持续改进后,因加床、转床导致的隐患显著减少,科室住院患者及医护人员满意度提高,与改进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床质量持续改进过程中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是较成功的举措,有力地保证了加床患者的护理安全,确保了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借鉴。
作者:杜枝梅;田原;李江英;黄婷;袁婷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责任制整体护理在急诊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方法。包括思想上的共识、排班模式的改变、责任到人、加强护患沟通及法律法规的学习。通过两年多的实施,效果明显,患者满意度显著提高,医患矛盾减少,无一例患者投诉。认为责任制整体护理是当今护理界首选的护理工作模式,同时也是较先进的工作方式,它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整体满意度,还提高了护士自身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地位。
作者:周桂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内镜黏膜剥离术治疗消化道隆起病变的护理经验,包括对30例消化道隆起病变行ESD患者进行规范的术前准备、术中病情观察、护理和配合、术后护理。认为规范的术前准备,术中病情观察、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
作者:陆雯;廖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无痛胃镜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配合方法,包括术前宣教,术中配合,术后的饮食和并发症护理。认为无痛内镜下黏膜切除法创伤小、效果好、安全、可靠,是治疗癌前病变的重要方法,精心的护理配合是本病康复的重要保证。
作者:黄雪娟;张春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家属超保护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对120例脑卒中患者出院后随访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为家属照顾无微不至,长期有专人照顾,对照组为家庭条件有限,没有专人照顾,予辅助照顾。出院时和1年后分别运用Brunnstrom分级评定2组患者运动功能。结果1年后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明显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属超保护可以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恢复的程度,从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改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将120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及护理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辩证采用中药治疗和辨证施护,比较2组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和运用辩证施护可明显提高疗效。
作者:王雪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通过优化护理流程管理使糖尿病专科治疗与护理工作运行顺畅、高效、节耗,包括对本院糖尿病专科病房工作效率低的原因分析,设计优化护理工作流程,强化新流程的培训、实施、质控环节的管理落实,改变了糖尿病专科病房护理工作不畅、服务低下、患者满意率低的工作效率。认为系统化实行适宜的护理流程优化管理,能有效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与患者满意度。
作者:周素蓉;包芙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逆向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科52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6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正向静脉穿刺法,干预组予以逆向静脉穿刺法,比较2组患者穿刺成功率。结果2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向静脉穿刺法是一种有效的静脉穿刺方法。
作者:汪凤琼;戴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通过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依病情、病程不同而采取不同的体位护理,同时配合按摩、电针刺等治疗方法,有效预防长期卧床患者的并发症,减少患者疲劳,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悦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两种使用硫酸镁外敷的不同方法对治疗输液外渗的效果。方法将临床226例输液外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13例,实验组用脱脂棉浸湿50%的硫酸镁溶液外包保鲜膜冷敷输液外渗肿胀部位,对照组用纱布浸湿50%的硫酸镁溶液局部热敷输液外渗肿胀部位,比较2组治疗有效率及输液外渗消退时间。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8.23%,对照组有效率为85.84%,且实验组输液外渗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脱脂棉浸湿50%的硫酸镁溶液外包保鲜膜冷敷明显优于传统的50%的硫酸镁湿纱布热敷。
作者:彭辉;刘玉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Y型和蝶式浅静脉留置针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探讨留置针在不同手术上的优势,为手术室患者选择合适留置针提供依据。方法将2013年1月~2月急诊剖宫产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A组和B组,分别采用蝶式和Y型留置针建立静脉通道。结果同一型号的2组留置针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蝶式留置针输液速度明显快于Y型留置针,蝶式血液回流污染率显著高于Y型(P<0.05)。结论应根据Y型和蝶式留置针的性能特点在手术中选择合适的留置针,剖宫产患者在同一型号情况下选择蝶式留置针更能满足手术需要。
作者:周素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不同静脉输液排气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0年12月在本科住院静脉输液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新排气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排气法,2组均使用同一液体、同样型号的普通输液器且操作者为同一名护士。结果观察组莫菲氏滴管下端输液管内出现气泡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排气法能一次有效地达到排气目的,操作简单、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李秀娣;陈炎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6例骶尾部Ⅳ度压疮患者围术期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配合,认为贯穿诊治过程的优质护理能够显著促进骶尾部Ⅳ度压疮患者的手术疗效,有效预防其术后复发。
作者:尤少艳;严晓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拉环式塑料输液瓶开启后瓶口消毒与否的效果进行研究,为临床护理操作寻找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拉环式塑料输液瓶200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病区治疗室内将拉环式塑料输液瓶开启后不消毒直接在瓶口上采样,样本100瓶;对照组为在同一治疗室将拉环式塑料输液瓶开启后用洁尔碘消毒瓶口,2 min后采样,样本100瓶。进行细菌培养,观察2组细菌生长情况。结果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瓶口表面细菌生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环式塑料瓶按操作规程拉开瓶盖后无需消毒即可直接使用。
作者:代建华;赵德会;王婷婷;李海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强化防脱管护理对鼻饲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1年12月运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的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1月~2012年12月采用个体化强化防脱管护理方法进行护理的47例患者作为干预组,观察2组患者胃管留置期间非计划性拔管的情况。结果干预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为10.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鼻饲患者置管期间,采用个体化强化防脱管护理,可有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钟丽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颈外静脉与健侧上肢浅静脉留置针应用于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分析30例脑卒中患者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置管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与同期应用健侧上肢浅静脉留置针32例脑卒中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组留置时间长、静脉炎及堵管发生率明显低于健侧上肢浅静脉留置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应用颈外静脉留置针静脉炎及堵管发生率低,置管时间长,实施早期床边康复训练不受限制,效果优于健侧上肢浅静脉留置针。
作者:庞海云;汪澄;倪朝民;穆景颂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颈外静脉置管是临床唯一为静脉提供高营养及重症抢救等治疗的静脉通道[1]。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由于其置管时间较长,而且对于儿童穿刺难度大,导致发生液体渗漏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因此对于置管的护理及导管渗漏时的应急处理十分重要。
作者:雷宇;刘晓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是重症药疹的一种,发疹部位主要在口腔、外阴部、肛门周围及其黏膜,亦可见于躯干、颜面、四肢。初发为大小不等、略呈水肿性红斑或斑丘疹,境界清楚,红斑表面可迅速出现大疱,疱液澄清或混有血液,疱壁较薄易破,破后呈红色糜烂面,干燥后结成浆痂。有轻重程度不等的瘙痒和疼痛[1]。卡马西平是治疗癫痫的常用药,具有疗效好、价格便宜的特点,在神经外科广泛应用于癫痫治疗。但是本科在2012年7月使用卡马西平治疗1例癫痫患者时出现了重症药疹,经过积极治疗,精心护理,患者药疹痊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倪萍;赵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甲状腺腺瘤是目前常见的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由于甲状腺靠近气管,术后应特别注意观察呼吸情况,预防呼吸道相关并发症,本科发生1例由于甲状腺腺瘤手术致窒息的患者,经过及时处理和精心护理,患者转危为安,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随着促排卵技术的应用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一些缺乏资质的医院和诊所对促排卵药物的滥用,致使多胎妊娠发生也随之增加。体外受精/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后多胎发生率约为28%~34%[1]。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CDC)新发布的美国2009年度全国ART统计资料显示:ART子代仅占美国出生人口的略多于1%,但是ART多胎出生率为30.5%,其中双胎出生率28.9%,三胎或三胎以上出生率1.6%[2]。多胎妊娠的孕产妇其并发症及流产率、围产儿患病率、死亡率均增加[3]。因此对三胎及以上的多胎妊娠实施减胎术是获得妊娠成功有效、必要的补救措施。多胎妊娠减胎术随着助孕技术的开展已被各生殖医学中心普遍采用,作为控制多胎出生的补救措施,技术相当成熟,可为双胎或双胎以上妊娠的多胎进行减灭。以早孕(妊娠8~9周)经阴道超声引导下胚胎减胎术操作简单、费时短、术后并发症少,是目前生殖医学工作者选择的主要减胎方法[4]。现将本中心1例八胎妊娠在B超下成功分次减胎患者护理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吴远菲;周娜;殷潜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股静脉置管术相对来说是一项较为简单、易掌握的操作,在儿科ICU应用较为普遍,采用股静脉置管术能有效减少高渗药液对血管的刺激,且留置时间较长,可减少反复外周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但另一方面,股静脉置管术是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1],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应加强对术肢的观察及护理。本科于2011年6月~2012年7月对78例患者实施了股静脉置管术,年龄在1月~12岁之间,其中3例患者在置管期间及拔管后出现了DVT,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敏;刘美华;黄婷婷;彭建雄;罗天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婴儿痉挛症是一种由各种病因引起的主要发生于婴儿的癫痫发作性疾病,这种类型的癫痫因某种特殊的原因,常常对抗癫痫药而耐药,成为一种难治性癫痫综合征。71%~81%的患儿伴有神、智、体发育迟滞,以语言障碍常见。通过大量的文献和循证医学的论证证明婴儿痉挛症的远期预后是悲观的,长期难以控制的痉挛患儿多数转变为Lennox-Gastaut综合症,其预后极差[1]。婴儿痉挛症的难治性给很多患儿家长带来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
作者:陈阿真;吴春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胃肠外科患者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喂养管堵管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统计了2012年2月~2012年7月通过管饲肠内营养的患者120例,对其中16例肠内营养管堵管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结果肠内营养管堵管16例,患者经采取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后12例再通,4例完全堵塞造成计划外拔管。结论客观评估患者选择恰当途径及管道,制定并严格遵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操作标准,强调冲管间隔时间和方法,加强输注管理和健康宣教,并积极采取防治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肠内营养喂养管堵管的发生。
作者:陈丽晓;葛俐俐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分析了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及护理对策。通过对48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针对易感环节制定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感染控制策略,包括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留置导尿管管路护理、加强主动监测、严格手卫生等措施,可降低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认为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发生与留置导尿管时间密切相关,因此在病情必须导尿并留置导尿管时,一定要严格遵循导尿术操作规程并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管的时间。
作者:宁晓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内科住院患者亲属的心理及应对策略情况,为住院患者家属的健康维护提供相应的依据,并制定有利于患者家属的应对策略。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住院患者中的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应用责任护士主观评定法、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126名患者亲属的心理反应各不相同,主要与患者病情的程度,住院环境,服务态度,诊疗效果,经济状况,思想认识,文化程度,人格类型,应激水平及应对能力等相关(P<0.05)。结论患者住院后,亲属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下降,尤以焦虑、抑郁、敌对、恐惧为突出表现,在护理工作中可以依据不同的人群给予个性化护理,以提高患者亲属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李慧鹏;吴平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调查就诊的女性尿失禁患者社交回避与苦恼的状况,了解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对本院就诊的65例女性尿失禁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性尿失禁患者的社交回避及苦恼总分(11.14±2.50)分,72.3%属于中等水平;多因素分析显示:职业、社会支持是影响患者社交回避及苦恼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应重视社区尿失禁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与教育工作,在临床工作中对不同职业的患者制定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另外要增加患者社会支持的来源,加强护士对患者的支持,从而降低患者的社交回避及苦恼情绪。
作者:刘丽珍;李淑霞;汤嘉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针对武汉市五所三级甲等医院部分男护士的离职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为我国男护士的人才培养和临床管理者稳定男护士队伍提供借鉴。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2年5月曾在武汉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工作、现已离职的男护士共21名作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电话采访相结合的方式收集调查资料、采用质性研究方法进行归纳分析,对男护士离职原因再分析。结果受调查的21名男护士均表示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影响是造成其离职的主要因素,职业风险大、职业成就感和归属感缺乏,薪金待遇低等是他们离职的重要原因。结论我国护理教育管理部门应该采取措施为男护士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加有利的环境,促进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
作者:郝乾;燕雪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交接班现状,分析改进临床带教的方法,提高护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50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对交接班的基本知识掌握不足,完全了解交接班制度的只有6%,参与交接班的工作未达到要求,86%护生从未在晨会上独自交接班。结论交接班的实践能力仍需进一步提高,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其主动性是护生学习临床知识的重点;精选带教老师,采用合理的带教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提高学校与实习单位对交接班的重视是护生掌握交接班相关知识的关键。
作者:邱丽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针对院前急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措施,用于加强院前急救的管理,规范院前急救的行为和急救文件的书写,提高抢救成功率,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方法采用回顾的方法对1500例院前急救情况进行排查,将主要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存在问题9处,包括救治信息不准确、后勤保障不到位、接警出车人员素质偏低、病情观察处置不到位等多个问题。结论加强院前急救人员心理素质和法律素养,职业道德与技术水平,完善医院后勤保障工作和院前急救制度、规范院前急救病历的书写,完善院内外转运,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陆黎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介绍了脑瘫的定义及康复特点,家庭认知现状及影响家庭认知的因素,并从家庭认知对脑瘫康复的影响,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建议,如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社会支持。认为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的心理状态,促进其康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对于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肖锦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实习护生由于环境生疏、经验不足、技术欠熟练以及来自于各方面的压力,缺乏相应的职业防护意识,工作中更容易受到伤害等各方面因素,了解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现状,探讨其原因及对策,对防止本院实习护生受到职业性危害,以及保证本院护生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可为护理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以及完善医院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作者:吴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术后疼痛是临床常见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剧烈的术后疼痛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与不适,还会引起机体强烈的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是指当机体受到各种有害刺激时,发生的以下丘脑-腺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活动增强为主的非特异性反应。适度的应激可以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而过度的应激反应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延缓伤口愈合,影响身心康复,甚至造成后遗症。因此,控制术后疼痛不仅旨在减轻患者的痛苦,还应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提高患者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和自身防御并发症的能力。
作者:Bobby Thapa;梁敉宁;李乐之;张慧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产后汗症的病因机制,对产妇的影响和艾灸的作用机理,产后汗症的治疗现状以及艾灸在临床产妇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认为选取中医穴位对产妇进行艾灸治疗,操作方便、无创伤、痛苦小且能起到持续之疗效,产妇易于接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开发与应用。
作者:高超;莫丽霞;封秀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综述了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诊断及心理护理进展,分别从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心理护理的意义、心理护理措施等5个方面进行了介绍。认为心理护理不仅能改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而且有助于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肯定了心理护理对此类患者的恢复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作者:朱晓嬿;钱艳;张真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镇静镇痛条件下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认为在术前、术中、术后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和细心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吴宏;曹鸿敏;王娟;曾祖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经阴道分娩后预防会阴切口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产前预防、产时预防和产后护理等,认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护理措施能减少产后会阴切口感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桂片;黄葵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亲情干预对初产妇剖宫产率的影响。方法将本院138例无自然分娩禁忌证的初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69例和观察组69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运用亲情干预支持的护理方法。结果护理后观察组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亲情干预可以降低初产妇剖宫产率,为再次妊娠提供可选择性,也能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作者:王俊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12例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观察组行宫颈癌术前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术前常规妇科护理。术后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定2组患者认知功能,分析早期护理干预的影响效果。结果2组患者接受护理前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护理后的认知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宫颈癌术前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术后认知功能恢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张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二次剪脐对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的影响以及预防新生儿脐部感染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2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2组新生儿出生后均按照常规进行脐带的结扎处理。对实验组125例新生儿进行二次剪脐,对照组125例新生儿使用传统方法,不进行人为干预等待脐部残端自然脱落后进行疗效观察。观察对比这2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以及脐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为9~12 d,有8例发生了新生儿脐部感染。而进行二次剪脐的实验组新生儿脐部均干燥,无渗血、渗液,没有1例发生新生儿脐部感染;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为3~4 d,均呈自然脱落状出院。2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和脐部感染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二次剪脐法可以有效缩短脐带脱落的时间,加快脐带愈合并且能减少新生儿脐带感染的发生率,在临床产科工作中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顾宇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赛肤润治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外阴水肿的疗效。方法将34例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外阴水肿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7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硫酸镁湿敷治疗,实验组则采用赛肤润治疗。比较2组患者外阴水肿消退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相同时间内外阴水肿消退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赛肤润治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外阴水肿快速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毛海衡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一次性吸痰管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新生儿气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气胸新生儿33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8例)运用一次性吸痰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对照组(15例)运用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比较2组新生儿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前、术后2 h、术后24 h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经皮测血氧饱和度情况。结果实验组新生儿术后2 h、术后24 h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经皮测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均改善明显,气胸无复发,引流时间为4~10 d,均痊愈出院。结论此方法疗效好,操作简单易行,价格低廉、损伤小、安全性能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燕凤;陶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红霉素软膏在处理包皮粘连分离术后患儿伤口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于本科行包皮粘连分离术治疗的180例患儿,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术后每日常规用呋硼粉溶液清洗伤口,实验组术后每日用呋硼粉溶液清洗阴茎后,在冠状沟及龟头涂抹红霉素软膏。结果对照组一次治愈率为89%,红肿时间较长(平均6.8 d),再粘连率较高(9.75%);实验组一次治愈率为98.9%,术后红肿时间显著缩短(平均3.5 d),再粘连率显著降低(1.02%)。2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红霉素软膏涂抹包皮粘连分离术后患儿伤口,可促进伤口愈合,缩短红肿时间,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孟利霞;杨赛;郭改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高原性心脏病患儿的疗效,并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高原性心脏病患儿7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吸氧、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巴胺、酚妥拉明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64.1%,2组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巴胺、酚妥拉明是辅助治疗小儿高原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彦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口腔是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主要途径之一,神经外科昏迷患者或意识障碍的患者有口腔护理需求。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气管切开后患者不能经口进食和吞咽,咀嚼功能受限,常常牙关紧闭,不能配合,造成口腔内血渍或痰痂清洁不够彻底,口腔异味等容易引起口腔感染。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做好昏迷患者的口腔护理,预防口腔和肺部感染的发生。本科从2012年1~6月对50例昏迷患者用牙刷刷牙,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王莹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鼻胃管喂食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留置鼻胃管若不能妥善固定,容易造成鼻胃管移位、滑脱,从而达不到治疗效果,甚至会因胃液反流而造成窒息等。同时反复插胃管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及医疗费用。为了避免以上弊端,本科采用水胶体敷贴固定鼻胃管的方法,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现介绍方法如下。
作者:陈娇艳;张美蕉;卢雪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PICC置管的出现给肿瘤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的输液通道,现临床上许多医院已开始推行专用的血管超声仪进行肘上PICC置管,因价格问题,有一些医院采取的是普通B超下行肘上PICC置管。但临床上碰到的问题是:探头和连线没有专用的保护套将它们包裹,采用无菌手套反套法,因手套太小,裹不到连线,助手必须帮忙拎着连线,达不到完全无菌状态。为了克服这一弊端,本院采用了3L无菌保护套保护探头和连线,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羽;王一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开展“无痛病房”建设,探讨护理干预对癌痛患者疼痛控制的影响。方法通过提升疼痛管理理念,提高护士疼痛评估的技能,对癌痛患者适时适度实施护理干预,并于干预前后采用数字分级法评估癌痛患者1 d内(8∶00、12∶00、16∶00、20∶00)疼痛程度。结果干预后,癌痛患者的疼痛得到缓解,癌痛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实施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癌痛患者对疼痛控制的认识,明显降低疼痛程度。
作者:周雪江;韦群英;冯羽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比较2种口腔护理方法对化疗后口腔溃疡的干预效果,为化疗患者寻找预防和治疗口腔粘膜感染的佳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3月1日~2012年4月30日于本科化疗后的患者共16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4例,对照组给予血液科化疗后口腔溃疡护理常规,每日用西吡氯胺含漱液漱口4次。治疗组除上述护理外,加服或外洒维生素及预防溃疡的药物联合(根据口腔溃疡分级采取不同的给药途径)。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疼痛、溃疡、影响进食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疼痛持续时间、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患者进食时间明显提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化疗后患者口腔溃疡的预防和治疗,联合维生素等药物的口腔护理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常规护理方法。
作者:杨丽红;杜彬;张新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4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分别实行健康教育路径和常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及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及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路径的科学化、系统化能够使患者得到佳的医疗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李静;刘敏;赵菊芬;霍竹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手册在腔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术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将74例行腔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患儿及其家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健康手册进行护理,入院即发放手册,并在入院当天,手术当天,出院当天进行讲解。结果观察组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住院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手册有利于腔镜下胸锁乳突肌切断术患儿围术期的全程护理质量控制,有利于护患之间的相互配合,提高了住院患儿家属的满意度。
作者:蔡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联络护士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效果。方法对48例下肢骨折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组实施血糖控制,联络组加入糖尿病联络护士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照组由骨外科责任护士实施糖尿病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糖达标时间等指标。结果联络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愈合快,并发症少,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好的血糖控制是下肢骨折顺利愈合的关键,糖尿病联络护士在缩短血糖达标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满意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青青;周秀敏;金朝晖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泌尿系结石患者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成功接受体外震波碎石术或输尿管镜碎石术患者213例,随机分为2组,电话随访组108例和对照组105例,术后随访2年,观察2组术后泌尿系结石的复发率。结果电话随访组健康知识知晓、遵医行为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石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系结石患者术后应用电话随访能有效减少结石的复发。
作者:王菊艳;肖志平;程凤芹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100例骨科手术患者陪护人员的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了解有关疾病与治疗护理的一般知识,认为健康教育后陪护人员能主动与医护人员配合,有效地减少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作者:黄雪梅;董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自我管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通过对80例住院的慢性乙肝患者指导阅读健康教育手册、展板展示、个别指导、集体座谈、安排专业人员以幻灯片播放疾病知识的形式、出院随访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对其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采用慢性乙肝相关知识测试题,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结果与教育前相比,教育后患者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和自我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提高慢性乙肝患者相关疾病知识掌握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但须结合出院随访进行强化教育,使患者在自身健康方面达到知识、信心及行为的长久统一,有效地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作者:徐群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门诊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孕产妇保健服务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将在本院进行初检的1647例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811例在门诊行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836例除常规健康教育指导外,还运用门诊回访软件进行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比较2组孕产妇保健服务效果。结果观察组孕产妇的早孕建卡率、产检5次以上人数、孕期体重良性增长、对医院的满意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实施门诊电话回访有效地提高了健康教育质量,促进了孕产妇的自我保健和自我管理能力,降低了剖宫产率,提高了孕产妇对医院的满意度,在孕产妇保健服务中应用效果良好。
作者:潘芳;朱珍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术前访视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1月~2012月4月期间于本科行择期手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由护士做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由护士根据患者需求,做个性化术前访视,比较2组患者术前焦虑状况及术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状况及术后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术前访视更具针对性,能有效解除患者疑虑,使其焦虑水平明显下降,并增强患者对手术团队的信任,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胡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32例立体定向-癫痫灶切除术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包括帮助患者术前了解手术情况,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护士在手术中熟练使用手术仪器和器械,与医生之间密切配合,确保手术顺利完成。认为应用立体定向技术治疗癫痫并配合精细的护理,可以使电极更准确地置于指定部位,明显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及一系列术后并发症。
作者:谷鑫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运用预见性风险评估及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3月于本科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干预组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产妇术后满意度,以及术中仰卧综合征、低血压、低体温、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术中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干预组较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妇满意度比较,干预组产妇满意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行风险评估和护理干预,可提高产妇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黄蓓蓓;陆宏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78例腰椎植骨融合手术控制感染的管理体会,主要包括手术室的环境管理、患者的管理、参加手术人员的管理及器械和高植入物的管理等。认为在脊柱植骨融合手术中实施有效的感染控制,加强术中管理,对防止患者术后感染,确保手术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惠仪;陈向红;王洁贞;胡开萍;钟晓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12例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主要包括巡回护士的配合、患者术前准备、术中物品的准备、手术体位摆放、术中细致观察、器械护士的配合。认为护士术前熟悉吻合器痔上粘膜环形切除手术操作过程,了解手术器械性能,熟悉手术步骤,才能更好地配合手术,使手术能顺利进行。
作者:吴松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带状疱疹患者负性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住院老年带状疱疹患者57例,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进行常规检查和治疗的同时实施心理护理方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睡眠质量量表(PSQI)作为评定工具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老年带状疱疹皮肤病患者普遍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和抑郁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睡眠质量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老年带状疱疹皮肤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能促进其疗效,降低负性情绪,并提高睡眠质量。
作者:杨燕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前心理焦虑的影响。方法将8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准备和知情同意,实验组在给予常规术前准备和知情同意的基础上给予术前护理干预。应用焦虑自评量表于入院时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前30 min进行测评并比较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焦虑水平。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入院时焦虑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实验组焦虑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前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手术患者的术前焦虑,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
作者:李亚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通过对来景区有自杀倾向者的危机干预,认为对自杀未遂者的心理、家庭、社会支持有利于提高自杀未遂者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其再次自杀。
作者:程利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急诊外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外伤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2例采用常规急诊外伤护理,观察组7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SA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SAS评分无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并且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诊外伤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并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值得推广。
作者:余洪杰;零玲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针对手术室患者不良心理状况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临床制定有效、合理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于2010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84例需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别设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措施,而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2组患者在手术前1 d、进入手术室时进行心率、血压测评、SAS评分、SDS评分,并做好记录。结果在进入手术室即刻,干预组患者的心率为(80.01±7.73)次/min,对照组患者为(89.44±8.04)次/min,2组患者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为(82.04±6.73) mmHg,对照组患者为(88.71±4.85) mmHg,2组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在进入手术室即刻的SAS评分为(61.60±7.30)分,对照组为(69.30±6.80)分,2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在进入手术室即刻SDS评分为(59.30±6.80)分,对照组为(67.10±7.20)分,2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手术室患者,在术前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其手术治疗的依从性,缓解不良的生理应激状况,取得较为可观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菊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喉癌患者全喉切除术后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康复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并制定一套临床有效、可行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方法通过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分别在术前,术后10~15 d,出院当天,出院后2个月进行心理测试,对住院患者进行床旁测试,出院后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测试结果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干预组在治疗与护理合作程度、并发症、平均住院日、生存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喉切除术患者进行系统规范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住院患者的满意度,提升患者心理功能,减少围手术期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缩短平均住院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雷三菊;曹月香;刘秀贞;王喜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评判性思维在ICU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方法将80名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名,对照组按传统的带教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通过以小组形式进行教学查房,反思性教学法,提出问题,深入讨论等措施,逐渐培养和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结果2组护生出科时的理论考核、操作考核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评判性思维可以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临床实习效果。
作者:张宗雪;冯珊珊;林晓君;陈文婷;龙莎妮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研究护生共情能力与护患沟通能力的相关性,了解护生共情能力与护患沟通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中文版杰弗逊共情量表和护理专业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对10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生的共情得分均分(58.47±5.13)分,护生共情能力较低;护生的护患沟通能力获得并理解患者的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护生共情能力与护患沟通能力呈正相关(r=0.324,P<0.001)。结论护生共情能力与护患沟通能力相关性较高,加强护生共情能力的训练,可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庄沁红;江金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烧伤科护理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旨在寻找提高烧伤科临床带教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烧伤科的护生60名随机划为两组,其中30名为对照组,采用一对一的方法带教,其余30名为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带教,以理论、操作综合考核评分,学习积极性为观察指标。结果观察组护生在理论、操作综合考核评分和学习积极性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法应用于护生临床带教中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既调动了带教老师的积极性,又使护生学有所获,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作者:赵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BL教学模式在感染科临床教学中的可行性及教学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5月感染科实习的123名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采用PBL教学,以考试及问卷方式进行反馈。结果 PBL教学法在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分析归纳能力、提高操作技能、发挥主观能动性、临床思维模式的建立等方面均优于传统的教学方法,且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带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BL教学法在临床教学中能提高护生的学习效果,培养护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病区教学质量。
作者:黄翔平;吕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26例应用冲洗并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护理要点,包括体位护理、维持有效冲洗、准确记录冲洗液及引出液量,并做好引流管护理。认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冲洗治疗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创面疗效明显,精心的护理是取得满意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云英;梁剑敏;韦建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将2种血管充盈方式下进行静脉穿刺的成功率进行对比,探讨采用2种血管充盈方式进行静脉穿刺的效果,从而提升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方法选择200例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指尖垂直敲击法使血管充盈,对照组采用传统四指拍打法使血管充盈,然后进行静脉穿刺,比较2组静脉血管的充盈度及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静脉充盈度及一次穿刺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疼痛感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指尖垂直敲击法用于静脉穿刺,可显著提升静脉血管充盈显露状况,从而提高一次静脉穿刺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许春芳;李冰;许春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介入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效果。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在口服甲钴胺片的基础上介入穴位按摩治疗,对照组只口服甲钴胺片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6.67%,对照组为39.5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愈患者的疗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多在第一疗程治愈,对照组多在第三疗程治愈。结论介入穴位按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无论在疗效还是在治疗时间方面都优于单纯口服药物组。
作者:徐贵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腹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外科老年患者功能性便秘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106例患有功能性便秘的外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腹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组62例患者,治愈36例(58.06%),好转23例(37.10%),治疗组总有效率(95.16%)明显高于对照组(70.4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功能性便秘的外科老年患者采用腹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作者:魏小翠;周小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应用小针刀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术前的心理干预,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的伤口护理、饮食护理、体位护理及功能锻炼等。认为在小针刀手术基础上施以精心的护理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梁茜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枳实导滞汤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便秘的效果。方法将180例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与对照组9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开塞露每晚1次塞肛,治疗组给予枳实导滞汤加减日一剂早晚分服,并做好相关护理。结果治疗组患者便秘解除及症状减轻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枳实导滞汤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后便秘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苗木;刘迪;周海春;范晓艳;黄纳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比较2种不同的酒精棉球燃火罐方式对拔罐疗法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10月在本院门诊中医治疗室行拔罐疗法的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手工制作血管钳夹紧直径约2.5 cm的酒精棉球燃罐,对照组采取普通医用酒精棉球燃罐,分别比较2组患者燃罐后火罐的吸罐成功率和罐斑颜色。结果实验组燃罐后火罐的吸罐成功率及启罐时紫红色罐斑患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手工制作血管钳夹紧直径适宜的酒精棉球燃罐方式可迅速提升罐内温度,增加罐内负压,从而提高拔罐疗法的临床疗效。
作者:曹凤;陈桂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用雷火灸治疗86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方法,包括灸疗上星、素髎、印堂、迎香、睛明、合谷穴位及前额、双耳、双鼻孔等部位。认为雷火灸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取得较好效果,而且操作简便、价廉、安全、无毒副作用。
作者:许梅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外来手术器械集中供应的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4月实行集中供应的手术器械为观察组,2010年1月~2010年12月未实行集中供应的手术器械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不合格率和使用满意度。结果集中供应管理法降低了外来手术器械的不合格率,提高了使用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来手术器械集中供应后提高了清洗及灭菌效果。
作者:王孟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使用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抢救ICU危重患者的护理体会,包括体外膜肺氧合的方法,出血的护理,严格无菌操作技术,心理护理,连续肾脏替代疗法的相关护理等。认为此联合方法在抢救危重患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林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快速血糖监测对ICU危重患者临床监护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2年12月需监测血糖的危重患者4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监测血糖;实验组使用快速血糖仪监测血糖。比较2组患者血糖监测在临床监护中的应用效果。结果2组患者血糖监测在临床监护中对病情观察、临床诊断、合理用药等方面的影响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快速血糖监测在临床监护中为病情观察、临床诊断、合理正确用药、佳治疗提供及时、快速、准确的判断依据,保证了抢救治疗的及时进行。
作者:凌星;颜时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饮食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及尿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药物治疗、透析治疗及常规健康教育,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再进行饮食干预。观察干预前、干预3个月、干预6个月的残余肾功能及尿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干预6个月后残余肾功能及尿量低于干预前(P<0.05),对照组干预3个月后残余肾功能及尿量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6个月后残余肾功能及尿量低于干预前和干预3个月后(P<0.05,P<0.01);组间比较,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对残余肾功能及尿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饮食干预能有效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及尿量,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彩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血液透析患者内瘘穿刺的方法,主要包括绳梯样穿刺法和定点穿刺法。认为患者血管条件好且穿刺的血管长度较长时,可以采用传统的绳梯法进行穿刺;但对于血管条件差或惧怕疼痛的患者,好采用定点穿刺法进行穿刺。
作者:胡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30例老年透析患者透析早期急性低血压的原因、防范措施及护理。认为有效血容量减少与血管再充盈率下降是透析早期低血压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恰当的措施能有效降低透析早期低血压的发生。
作者:赵爱花;石巧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优化创伤评估在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优化创伤评估前收治的1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CRAMS,优化创伤评估后收治21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实验组采用优化创伤评估的方法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CRASH-PLAN评估。评估人员由经过创伤专业知识及标准培训的主管护师进行评估,2组客观评价采用指标有:患者与家属对急诊科的满意度、投诉率、纠纷发生率、死亡率、抢救成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与家属对急诊科的满意度92%,无一例因发生误诊或漏诊而发生纠纷,抢救成功208例,死亡10例,抢救成功率96.25%,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创伤评估可为严重多发伤患者的有效救护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同时又可合理利用急诊资源。
作者:吴英;王琪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新版心肺复苏指南在非创伤性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1日~2012年1月1日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院前记录中非创伤性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新版指南组(76例)和旧版指南组(84例),比较2组之间的差异。结果2组的性别构成比、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救护车反应时间、心律失常构成比、基础生命支持时间(BLS)、给药次数和除颤次数比较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新版指南组中13例患者由目击者实施CPR术,而旧版指南组中仅有3例,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1)。新版指南组中36人ROSC,1人在转运途中死亡,35人存活入院,旧版指南组中29人ROSC,23人存活入院,ROSC率和入院存活率比较,2组之间差异显著(P=0.03),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新版心肺复苏指南简化非创伤性心脏骤停院前急救流程,可提高心脏骤停患者ROSC率和入院存活率。
作者:胡秋香;张梅霞;李艳兰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5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一般整体护理,而研究组在一般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再依照本科精神分裂症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1个月后或出院前对2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内容和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研究组患者对健康教育内容的知晓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何秀英;陈剑英;吴风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58例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及护理措施。认为酒精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症状、神经系统症状、躯体疾病、心电图异常及肝功能异常。长期嗜酒对患者的身心都造成严重损害,及早干预并制定护理措施非常重要。
作者:潘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精神障碍伴发骨折患者的护理对策,包括一般护理,躁狂护理,抑郁与应激障碍护理,精神分裂护理,脑部器质性精神障碍护理,骨折护理及心理护理等。认为综合的护理措施对精神障碍合并骨折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生活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
作者:郭东卫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眼部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的疗效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缺血性视神经病70例(88眼),采用眼部注射复方樟柳碱治疗并做好精细的护理。结果治疗前视力低于治疗后视力,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视野明显低于治疗后视野,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药物治疗有效率为95.5%。结论复方樟柳碱眼部注射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疗效显著,结合精细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视力。
作者:黄娟;王在霞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氩离子激光进行局部或全视网膜光凝术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于本科收治的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增殖前期及增殖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188例(360眼),根据病变程度选择不同范围的氩离子激光进行治疗,并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和术后的观察,有效控制血糖、血压水平及做好健康指导。结果治疗有效数为310眼,总有效率86.1%;其中增殖前期195眼,有效180眼,有效率92.3%;增殖期165眼,有效130眼,有效率78.8%,均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认为氩激光局部或全视网膜光凝术,可以有效地阻止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一步发展,而精细的术前与术后护理,可提高治疗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代美虹;唐丽;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近3年来26例输入性疟疾病例的诊治及护理措施,包括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抗疟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护理,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认为在对输入性疟疾的诊治护理过程中,严密的隔离措施,细致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对抗疟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的掌握,特别是加强对输入性疟疾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是杜绝输入性疟疾引起局部暴发流行的重要措施。
作者:杜杨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心理状况,探索心理干预的措施和作用,为临床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MDR-TB)患者122例作心理测试组和非耐多药肺结核患者82例作对照组,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心理评测,研究MDR-TB患者的心理状况;再将MDR-TB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比较MDR-TB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水平,根据心理健康水平和客观临床指标考察治疗的效果。结果122例MDR-TB心理测试组的SCL-90评分除偏执外的其它因子评定指标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值(P<0.05);心理干预组治疗前后SCL-90各因子比较,抑郁、焦虑和敌意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护理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治疗后服用药物的依从率和胸部X片好转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因种种原因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合理有效的心理护理对MDR-TB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因此,对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应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以激发患者生存的欲望及治疗的信心,增加治疗的依从性及积极性,更有利于控制耐多药肺结核的发展。
作者:张翠翠;杨文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温馨提示牌在结肠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1年4月接受肠镜检查的1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常规进行口头宣教指导口服洗肠;2011年4月~2011年11月接受肠镜检查的13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除进行口头宣教外并用温馨提示牌指导口服洗肠。结果实验组肠道清洁效果满意度为92.30%,对照组肠道清洁效果满意度为80.2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馨提示牌应用于结肠镜检查,能有效规范护理人员的服务行为,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增进健康教育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何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评估本院非内分泌科护理人员糖尿病基础知识、胰岛素使用相关知识与注射技能掌握情况,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以指导糖尿病管理小组对非内分泌科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本院其他28个科室共90名护理人员糖尿病基础知识、胰岛素使用相关知识与注射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参与调查的28个科室共90名护理人员,糖尿病基础知识掌握好的仅占15.2%,部分掌握的占29.6%;胰岛素使用相关知识掌握好的仅占32.2%,部分掌握的占54.4%;胰岛素注射完全规范的仅占66.1%。结论非内分泌科护理人员明显缺乏糖尿病基础知识及胰岛素使用相关知识,胰岛素规范注射技能水平也亟待提高,应通过各种形式对其加强糖尿病规范化培训与指导,以达到对住非内分泌科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的健康教育与管理。
作者:蒋国萍;赵锡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对1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的早期康复护理,包括肢体按摩及功能锻炼,床上翻身、坐立、平衡、日常生活能力等训练。认为实施早期康复护理能避免患者发生足部畸形、关节畸形,使能独立进行日常生活的患者明显增多,大限度地恢复了脑卒中偏瘫患者瘫痪肢体的功能,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
作者:焦艳华;陈传英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后迟发型面瘫的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外科收治的78例颅脑外伤后并发迟发型面瘫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用药、康复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和护理干预。比较2组治疗结果。结果研究组经高压氧治疗及护理干预后,迟发型面瘫治疗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联合高压氧治疗对颅脑损伤后迟发型面瘫效果明显。
作者:缪彩娟;任学娟;张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中毒性表皮松解症卧床患者排尿困难的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疼痛护理,诱导排尿,留置尿管护理等。认为护理人员只有重视患者身心护理及提供预见性护理,才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马春梅;海春莲;荀佼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在新加坡血液透析中心工作的体验与感受,主要包括新加坡肾脏基金会人性化的运作模式和护理服务等,认为人性化的管理理念让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疗的过程中感受到舒适、方便、被关怀与被尊重,同时也调动了医护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作者: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麻醉恢复期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通过观察42例老年患者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术后苏醒期呼吸、循环和神经等系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总结有针对性的相关护理特点与方法。结果42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后苏醒期出现3例低血压、4例低氧血症、2例恶心呕吐、3例低体温等,其中1例患者因血氧饱和度不能维持正常水平而行气管插管并送ICU治疗,其余并发症经治疗和合理的护理均能纠正到正常水平。结论神经阻滞复合喉罩全麻用于全麻下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术后麻醉恢复期预防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护理上应加强监测并针对各种并发症进行护理,以确保患者平稳地度过苏醒期,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作者:郑丹华;谢素嫣;刘光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彩色图谱记忆法对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挑选50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老年患者,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在专人指导下进行彩色图谱记忆法训练,每周6 d,每天30 min,持续6个月,利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LD),进行组内及组间比较,评价2组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实验组6个月后MMSE得分(23.45±1.07)分高于干预前(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ADL得分(21.34±1.27)分;实验组6个月后的ADL得分(14.83±0.69)分,较对照组(16.20±0.74)分及干预前(15.57±1.29)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彩色图谱记忆法可以提高老年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认知能力,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胡秀芬;赵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了52例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康复指导。认为充分了解病情,合理指导饮食,控制手术指征,加强术前及术后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顺利度过围手术期的关键。
作者:沈丽华;尤东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矽肺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的配合与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及灌洗中的密切配合等。认为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是医护患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治疗效果明显,不仅能缓解患者症状,减轻患者痛苦,而且能控制病情,延缓病灶进展,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易于被接受和推广。
作者:邵志燕;华秋秋;仇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总结了矽肺合并肺结核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及预防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并发症护理及饮食护理等。认为全面的护理对矽肺患者病情的稳定及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周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雾化吸入在鼻内镜术前应用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20例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按传统鼻科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于术前3~5 d在门诊采用0.9%NS 20 ml+1%麻黄素液1 ml+地塞米松10 mg+庆大霉素80000u进行超声雾化吸入,2次/d,每次15~20 min。比较2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平均出血量及术中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住院费用少、平均住院时间短、平均出血量少及术中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雾化吸入在鼻内镜术前的应用不仅有效减少术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减少平均住院费用。
作者:骆映峰;王翠琴;陈俏玲;黄连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