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吉林医药学院
  • 主办单位:吉林省当代医药论丛杂志社有限公司
  • 国际刊号:2095-7629
  • 国内刊号:22-1407/R
  • 影响因子:
  • 创刊: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吉林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92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医药卫生综合
当代医药论丛杂志   2015年4期文献
  • 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2例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后路手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前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脊柱恢复的情况及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脊柱的融合率及解剖高度的恢复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前路手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效果显著,患者脊柱恢复的效果好,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低。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赵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美沙拉秦与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用美沙拉秦(莎尔福)与益生菌酪酸梭菌活菌胶囊(阿泰宁)治疗活动期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美沙拉秦和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进行治疗,在为其用药治疗8周后对比分析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与结肠镜下病变的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结肠镜下病变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t值为4.85),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相比,联合应用美沙拉秦与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更理想,安全性更高,可更有效地保护肠道黏膜,促进病变组织的愈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申云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42例合并鼻中隔偏曲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进行诊治的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合并鼻中隔偏曲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进行临床诊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2例合并鼻中隔偏曲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42例患者均进行临床诊治,对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这42例患者均成功止血,对这些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后其鼻出血均未复发。结论:对合并鼻中隔偏曲的难治性鼻出血患者进行诊治时,应首先对其进行鼻内镜检查,确定其出血点。对于没有明确出血点的患者,不应盲目对其进行鼻中隔矫正术。如果患者鼻中隔偏曲对进行鼻内镜检查造成了影响,应使用鼻中隔矫正术联合低温射频术对患者进行治疗。

    作者:豆正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进行三种不同手术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干眼症发生情况的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进行三种不同手术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三组患者均进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在此基础上,为A组患者进行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为B组患者进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为C组患者使用丝裂霉素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观察比较三组患者干眼症的发生情况,并比较在进行手术前后三组患者的BUT(泪膜破裂时间)及SIT(泪液分泌试验)的结果。结果:手术结束后,B组患者干眼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C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进行治疗前后,三组患者的BUT及SIT结果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患眼角膜缘屏障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干眼症的发生。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贾趁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改良的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探析

    目的:探讨用改良的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9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使用改良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改良的大隐静脉曲张高位结扎联合剥脱术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显著。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寇吉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间我中心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12.34)mmol/L,饭后两小时血糖水平为(14.65) mmol/L;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11.63)mmol/L,饭后两小时血糖水平为(15.21)mmol/L,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6.89)mmol/L,饭后两小时血糖水平为(8.97)mmol/L;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为(9.33)mmol/L,饭后两小时血糖水平为(11.45)mmol/L,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不仅能有效降低社区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还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志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云南省迪庆州孕妇感染乙肝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云南省迪庆州孕妇感染乙肝的情况。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云南省迪庆州医院进行分娩的614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6140例孕妇感染乙肝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她们中感染乙肝孕妇的治疗情况和妊娠结局进行了研究。结果:经调查发现,这6140例孕妇中有248例孕妇感染了乙肝,乙肝的感染率为3.87%。在这248例感染乙肝的孕妇中,有藏族孕妇194例,占感染乙肝孕妇总数的78.22%。感染乙肝的孕妇发生死胎、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和产后出血的几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的孕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感染乙肝的孕妇中,进行免疫阻断治疗的孕妇其胎儿感染乙肝的几率明显低于未进行免疫阻断治疗孕妇的胎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目前,云南省迪庆州孕妇感染乙肝的几率尚处于正常的范围内。在以后的工作中,云南省迪庆州的医务人员要重点向藏族孕妇大力宣传预防乙肝的重要性,以降低她们发生死胎、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产褥期感染和产后出血的几率。此外,云南省迪庆州的医务人员还要注意指导感染乙肝的孕妇及时进行免疫阻断治疗,以降低其胎儿感染乙肝的几率。

    作者:文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按照不同体重标准使用右美托咪啶对肥胖患者进行经鼻气管插管麻醉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按照不同体重标准使用右美托咪啶对肥胖患者进行经鼻气管插管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需进行经鼻气管插管麻醉的肥胖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30例)、B组(30例)和C组(30例)。在实施经鼻气管插管麻醉前,为A组患者静脉滴注咪唑安定0.05mg/kg体重;为B组患者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啶1μg/kg体重(以患者的总体重为标准);为C组患者静脉滴注右美托咪啶1μg/kg体重(以患者的去脂体重为标准)。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给药前及给药后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给药前,三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T1、T2、T3时段,三组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发生了较为明显的波动,但C组患者的波动幅度小,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B组及C组患者呛咳症状的发生率及躁动症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去脂体重作为标准使用右美托咪啶(1μg/kg体重)对肥胖患者进行经鼻气管插管麻醉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联合使用NB-UVB照射疗法、卤米松和他卡西醇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疗效探究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NB-UVB照射疗法、卤米松和他卡西醇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3例患者。我院使用NB-UVB照射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NB-UVB照射疗法(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卤米松和他卡西醇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皮损面积、严重程度指数)的评分和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在治疗前和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的PASI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4周时和治疗8周时,两组患者的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4周时和治疗8周时的PAS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使用NB-UVB照射疗法、卤米松和他卡西醇治疗寻常性银屑病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为4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为4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7月-2014年7月来我院就诊的4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开放性阑尾切除手术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毕至肛门排气的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术中出血量均较少,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疗法治疗急性阑尾炎的疗效确切,导致并发症的几率较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崔明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微创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用微创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自发性脑室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微创引流术和尿激酶灌注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35.7%。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微创引流术联合尿激酶灌注术治疗自发性脑室内出血的疗效确切,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其死亡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赵孟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疗效探析

    目的:探讨对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4月~2013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子宫切除术的8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运用随机数字法将这84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43例患者,对照组有41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的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对观察组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局麻药的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以及进行麻醉诱导的时间短等优点。该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凌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3例患儿。我院给对照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儿在使用利巴韦林(方法与对照组患儿相同)的基础上,加用热毒宁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临床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的用时以及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水平均较治疗前得到明显改善,其中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白细胞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其中性粒细胞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皮疹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的用时和发热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的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大体相当,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疗效确切,可快速、有效地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而且安全性高。此药可作为临床上治疗重症手足口病的优选药物。

    作者:周马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行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高危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进行心血管介入诊疗的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高危因素。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来收治的60例进行心血管介入诊疗后发生心脏事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发生心脏事件的高危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发生心脏事件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偏大、患有高血压、患有心肌梗死、患有糖尿病、有心绞痛病史等。结论:年龄、罹患高血压、心肌梗死、糖尿病、有心绞痛病史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介入诊疗后发生心脏事件的主要高危因素。在为此病患者进行介入诊疗期间应针对上述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干预,降低其心脏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王林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七氟烷联合骶管阻滞麻醉术对行疝修补术的患儿实施麻醉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用七氟烷联合骶管阻滞麻醉术对行疝修补术的患儿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疝修补术的4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4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1例患儿。在这两组患儿进行手术时,我院使用七氟烷对对照组患儿进行麻醉,联合使用七氟烷和骶管阻滞麻醉术对观察组患儿进行麻醉。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T0(麻醉开始时)、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切皮时)、T3(手术开始20min时)、T4(手术结束时)、T5(进入恢复室10min时)的MAP(动脉压)和HR(心率)以及发生麻醉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T1、T2、T3、T4和T5的MAP及HR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发生术中体动的几率、呼吸抑制的几率和苏醒期躁动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七氟烷联合骶管阻滞麻醉术对行疝修补术的患儿实施麻醉具有麻醉效果好、患儿发生麻醉不良反应几率低等优点。因此,此麻醉方法可作为进行疝修补术患儿的首选麻醉方法。

    作者:王鹤;王文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无菌生物护创膜治疗小儿面颈部烧伤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无菌生物护创膜治疗小儿面颈部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面颈部烧伤患儿74例作为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7例),使用润烧伤膏为对照组患儿进行治疗,使用无菌生物护创膜为治疗组患儿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发热时间为(2.21±1.01)d,创面愈合时间为(7.52±2.13) d;对照组患儿的发热时间为(3.95±1.21)d,创面愈合时间为(8.86±2.41)d。治疗组患儿的发热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儿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无菌生物护创膜治疗小儿面颈部烧伤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郑光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对进行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对进行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期间,我院使用异丙酚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麻醉,联合使用异丙酚(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和瑞芬太尼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麻醉。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手术结束时、拔除气管插管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从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以及发生麻醉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和拔除气管插管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从手术结束至拔除气管插管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麻醉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异丙酚联合瑞芬太尼对进行手术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麻醉可有效地缩小其血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波动的幅度,缩短其气管插管的时间,而且安全性高。此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陶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联合应用舒肝解郁胶囊与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舒肝解郁胶囊与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8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4例患者。为两组患者均使用舒肝解郁胶囊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加用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消化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和用药进行治疗的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使用舒肝解郁胶囊与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联合应用更昔洛韦与热毒宁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更昔洛韦与热毒宁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方法:对2008年5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9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更昔洛韦组和更昔洛韦与热毒宁联合组,为更昔洛韦组患儿应用更昔洛韦进行治疗,为更昔洛韦与热毒宁联合组患儿联合应用更昔洛韦和热毒宁进行治疗,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肺外并发症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在进行治疗后的CD4+、CD8+及CD4+/CD8+值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更昔洛韦与热毒宁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安全性均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侯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56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8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进行辅助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的时间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气喘、咳嗽及肺部啰音等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於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全身麻醉与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的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对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分别进行全身麻醉与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髋部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为观察组患者进行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前、手术结束时和麻醉后其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心率、肺动脉压指标变化的情况以及麻醉的效果。结果:麻醉前,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输出量、心率、肺动脉压的指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结束时及麻醉后,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手术结束时,两组患者心输出量均明显低于麻醉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手术结束时及麻醉后,对照组患者肺动脉压指标均明显高于麻醉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的优良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麻醉的优秀率(7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3.33%),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行髋部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腰丛神经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的效果较好,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稳定。此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曹娟;刘贺;卢伟东;庞志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为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在为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对比分析其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CD-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在进行8周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药物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为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可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而且较少引起不良反应,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师静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行开腹手术的胃癌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原因的调查分析

    目的:对行开腹手术的胃癌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预防的方法。方法:对2011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开腹手术的50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50例患者手术后,我院对他们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和原因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在术后的30天内,这50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发生了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性别为女性、年龄在40岁以上、患有胃黏液腺癌、胃印戒细胞癌以及肿瘤体积过大、病灶存在淋巴结转移和远端转移、在手术过程中清扫淋巴结的范围过大和术中失血量过大是导致行开腹手术的胃癌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结论:在临床上,可引起行开腹手术的胃癌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有很多,临床医生只有在手术前做好对患者身体的评估、在手术过程中严格控制清扫淋巴结的范围和手术的时间、在手术后注意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合理地给其使用抗生素,才能有效地降低其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

    作者:宣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联合应用步长稳心颗粒和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步长稳心颗粒和美托洛尔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三年来我院心内科收治的39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使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步长稳心颗粒和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显效率为60.0%,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的显效率为36.9%,总有效率为73.7%。两组患者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用美托洛尔相比,联合应用美托洛尔和稳心颗粒治疗心律失常的疗效较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符明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进行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进行早期抗抑郁治疗对脑血管疾病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脑血管疾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抗抑郁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的评分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2W后、4W后、6W后及12W后,两组患者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前,两组患者MAS评分及ADL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的MAS评分及ADL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且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7.29±4.50)天,治疗费用为(6400±170)元,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9.83±4.12)天,治疗费用为(6390±168)元,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血管疾病患者进行早期抗抑郁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效排解其抑郁、不安的不良情绪,还能显著提高其生活质量及预后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红;王金桃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2月~2014年1月期间沈阳市某医院收治的92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6例患者。该医院使用头孢曲松钠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痰热清注射液和头孢曲松钠(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起效的时间和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起效的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头孢曲松钠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具有起效快、疗效好的优点。此联合用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杜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3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3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2013年期间我院收治的3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32例患者均根据其骨折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对这些患者进行5~20个月的随访,并使用X线对其进行复查。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在这32例患者中,有24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优,有6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良,有2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合格,治疗的优良率为93.75%。结论: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其康复的速度。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蒋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PTCD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54例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其采取PTCD进行治疗,并分析其进行治疗前后IBIL(间接胆红素)、DBIL(直接胆红素)和TBIL的水平(总胆红素)的变化情况及穿刺的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进行治疗前相比,本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IBIL、DBIL和TBIL的水平较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治疗时,本组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其一次性穿刺的成功率为100%。在本组患者中,有50例患者的黄疸消退明显,皮肤瘙痒的症状基本缓解,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9%(50/54);有4例患者治疗无效,其中有1例患者继发感染,因肝功能衰竭而死亡。本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85%。结论: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创伤性较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此姑息性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谭仲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与脑梗死复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时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将其分为Hhcy组(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组)和Nhcy组(正常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组),对两组患者3年内的病情复发率及死亡率进行观察和比较。再根据这100例患者的病情复发情况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后将上述对比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Hhcy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为68%,死亡率为6%;Nhcy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为30%,死亡率为2%。Hhcy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及病死率均明显高于Nhcy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为(20.36±3.87),对照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为(11.64±5.05),观察组患者的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是导致脑梗死患者病情复发的高危因素。

    作者:刘少静;王艳玲;张秀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蛋白琥珀酸铁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用蛋白琥珀酸铁治疗妊娠期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2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采用蛋白琥珀酸铁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富马酸亚铁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的结果、铁代谢指标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与进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HCT、Hb、MCV的指标明显较高(P<0.05),MCH的指标明显较低(P<0.05),RBC的指标有所降低(P>0.05)。在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SI的指标明显升高,FEP的指标明显降低,与进行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X2=6.3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蛋白琥珀酸铁治疗妊娠期贫血的效果确切,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雪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散发性戊型肝炎临床特点的分析

    目的:探讨散发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77例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结果:在这些患者中,男性中老年患者较多,其职业主要是农民,在1~4月份发病的患者较多。这些患者在临床上的表现主要是乏力、巩膜黄染、纳差、发热、恶心呕吐、腹胀、肝肿大、大便色变浅、脾肿大、皮肤瘙痒、腹水。患者的年龄越大,住院的时间越长,总胆红素的水平越高,ALT值和白蛋白值越低(P<0.05)。重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重叠酒精肝患者的总胆红素明显高于仅患有AHE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发性戊型肝炎患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全年皆可发病,其中冬季和春季发病较多,老年患者病情重、病程长、病死率高,重叠感染患者重型肝炎的发生率较高。

    作者:王飞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用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实验组患者在施行GP化疗方案(顺铂+吉西他滨)期间加用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西妥昔单抗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仅采取GP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在为两组患者进行6周的治疗后比较其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癌抗原125(CA125)、癌胚抗原(CEA)、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临床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2.5%,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CA125、CEA、EGFR等临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0%,二者相比差异显著(X2=4.11,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施行化疗期间加用分子靶向单抗类药物西妥昔单抗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导致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南翔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采用辛伐他汀与贝那普利单用或联用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采用辛伐他汀与贝那普利单用或联用的方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肾病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1组(29例)、对照2组(29例)和试验组(29例),单纯使用贝那普利为对照1组患者进行治疗,单纯使用辛伐他汀为对照2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贝那普利与辛伐他汀为试验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治疗前,三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TG水平、HDL-C水平、LDL-C水平、TC水平、BG水平、Scr清除率、AlB水平、尿清蛋白水平及尿清蛋白排泄率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半年的治疗,实验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1组患者和对照2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更好地保护患者的肾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尚秀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瑞芬太尼对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用瑞芬太尼对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的5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50例患者进行手术的过程中,我院使用瑞芬太尼对他们进行麻醉。手术结束后,观察这50例患者手术过程中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从手术结束至苏醒的时间以及发生麻醉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这50例患者麻醉起效后、进行气管插管时和拔除气管插管时的舒张压、收缩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这50例患者从手术结束至苏醒的时间为5.5±2.1min,其发生麻醉不良反应的几率为4%。结论:用瑞芬太尼对进行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和患者在术后苏醒快的优点。瑞芬太尼可作为临床上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的优选药物。

    作者:邓万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生活干预疗法联合药物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用生活干预疗法联合药物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这13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67例患者。我院给对照组患者使用埃索美拉唑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埃索美拉唑(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生活干预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2%,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57%。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生活干预疗法联合药物疗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绮丹;王圣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3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疗效显著,且患者的出血少、恢复快。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袁世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为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症状缓解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受孕率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肾结石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标准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为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结石清除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为92.5%,观察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高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此手术具有手术用时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燚;王万东;聂乐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3年12月间我院儿科收治的重症肺炎患儿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使用抗生素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为观察组患儿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观察组25例患儿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儿有21例,为有效的患儿有3例,为无效的患儿有1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在对照组25例患儿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儿有11例,为有效的患儿有10例,为无效的患儿有4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4%。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实施常规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丙种球蛋白为小儿重症肺炎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国英;麻瑞芹;李靖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与克氏针近端弯折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术与克氏针近端弯折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32例锁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6例患者),分别为其采用克氏针近端弯折内固定术与重建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效果的优良率为81.25%,观察组患者手术效果的优良率为93.75%,二者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在治疗锁骨骨折方面的疗效优于克氏针近端弯折内固定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合治疗粉碎性或复杂性锁骨骨折。与重建钢板内固定术相比,应用克氏针近端折弯内固定术治疗锁骨骨折的安全性略高,费用较低,更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王洪;李治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中药汤剂联合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用中药汤剂联合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联合使用西药和雾化吸入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中药汤剂和雾化吸入疗法(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药汤剂联合雾化吸入疗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确切,可快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树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为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探析

    目的:分析为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60例妇科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开腹手术治疗,为试验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康复的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较低,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妇科急腹症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可取得理想的疗效,显著缩短其病程,降低其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春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慢性高血压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导致慢性高血压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高血压孕妇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发生子痫前期的1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将未发生子痫前期的1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在孕早期、孕中期及孕晚期的平均动脉压(MAP)、24h尿蛋白含量及第20周的血液学指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孕前期,两组患者MAP和24h尿蛋白含量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孕中期和孕晚期,观察组患者的MAP和24h尿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妊娠20周时,两组患者PLT水平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观察组患者的血红蛋白水平、Hct、尿酸水平、LDH水平及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AP水平升高、蛋白尿含量升高、Hct升高、尿酸水平升高及尿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含量升高是导致慢性高血压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因此,监测孕妇的血压、尿蛋白及血液学指标对预测子痫前期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羊小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39例患者。为实验组患者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为常规组患者使用普罗帕酮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导致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微创手术和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用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9年5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我院使用微创手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开颅手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手术的用时、住院的时间和术中的出血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的用时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进行开颅手术相比,用微创手术治疗脑出血具有效果好、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和患者在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因此,进行微创手术可作为临床上治疗脑出血的优选方法。

    作者:康绍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炎琥宁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用炎琥宁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1例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1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52例患儿,对照组有49例患儿。我院给对照组患儿使用头孢哌酮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儿在使用头孢哌酮(用法于对照组患儿相同)的基础上,加用炎琥宁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和临床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的用时。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发热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的用时、咳嗽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的用时和肺部啰音基本消失的用时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炎琥宁治疗小儿肺炎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此药可作为治疗小儿肺炎的优选药物。

    作者:黄学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的高低将其分为A组(60~69岁)、B组(70~79岁)和C组(≥80岁),三组患者的人数分别为34例、39例和32例,观察对比三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及诱因分布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心功能分级为IV级的患者中,A组患者有6例(占患者总数的17.65%),B组患者有9例(占患者总数的23.08%),C组患者有11例(占患者总数的34.38%),随着年龄的增高,心功能分级为IV级的患者人数逐渐增多,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是导致老年人群发生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因。在因感染和心肌缺血而致病的患者中,C组患者的人数明显多于A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诱因主要是感染和心肌缺血,其心功能的衰竭程度普遍较为严重,需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叶雄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脑梗塞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可取得理想的临床疗效,改善其血液流变学的指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云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对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进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6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非心脏手术的8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8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4例患者。我院对观察组的患者进行硬膜外麻醉,对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认识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及MMSE评分。结果:在术后第1天及第7天,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患者,其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进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硬膜外麻醉及全身麻醉均可导致其发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不过,进行硬膜外麻醉对其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相对较小,故该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家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微波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用微波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9例患者。我院使用常规药物疗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微波疗法和干扰素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和病情的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和病情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微波疗法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宫颈炎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和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情复发率的优点。因此,此疗法可作为临床上治疗慢性宫颈炎的首选方法。

    作者:李荣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支撑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疗法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用支撑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疗法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05月至2011年05月我院收治的98例喉乳头状瘤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表法将其分成A组与B组,为B组患儿进行传统手术治疗,为A组患儿进行支撑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治疗,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及病情的复发率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相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支撑喉镜下二氧化碳激光术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的疗效显著,较少引发不良反应,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建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用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72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6例患者。我院给对照组患者使用氨氯地平进行治疗,给观察组患者联合使用氨氯地平(用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和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治疗前后血压和体重指数的变化情况以及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体重指数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和体重指数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体重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完全相同,二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用氨氯地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压和体重,而且安全性高。此联合用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裕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甲状腺结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6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甲状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A组患者进行腹腔镜小切口手术,为B组患者进行小切口电凝刮切术,为C组患者进行传统的甲状腺切除术。手术结束后,观察比较三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及病情的复发率。结果:手术结束后,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好于B、C两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这三组患者均进行12~15个月的随访, C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A、B两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腹腔镜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韩丽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联合使用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用雾化吸入治疗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2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1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16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8例患儿。我院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儿相同)的基础上,联合使用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各种临床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的用时和住院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各种临床症状得到完全缓解的用时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使用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具有疗效好、起效快和治疗时间短等优点。因此,此疗法可作为临床上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首选方法。

    作者:蒋小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74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病人进行的临床治疗体会探讨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欣母沛联合宫腔纱条填塞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3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单双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7例),采用宫腔纱条填塞的方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欣母沛联合宫腔纱条填塞的方法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率及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情况均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纱条填塞的平均时间为8~14min,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有9例,无一例患者发生隐性出血、活动性出血、纱条取出困难及纱条血染的情况,无一例患者死亡。对照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1197.2±163.7)mL,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率为(11.48±4.97)%;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827.5±101.6)mL,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率为(7.13±3.12)%。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血红蛋白下降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12±1.13)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98±1.08)d,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的差异并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腹部切口的愈合程度均达到了甲级愈合的标准,均未发生晚期出血及产褥感染的情况。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随访,B超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子宫切口的愈合情况均良好,均未发生盆腔炎等不良症状,子宫复旧情况良好。结论:应用欣母沛联合宫腔纱条填塞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沈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为严重眼部烧伤患者进行早期羊膜移植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为严重眼部烧伤患者进行早期羊膜移植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20例(20眼)眼部严重烧伤患者进行早期羊膜移植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术后1个月,本组患者移植的羊膜植片均被溶解吸收,无法用肉眼观察到。与进行手术前比较,本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视力明显较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组患者在术后1~2个月其眼角膜均陆续恢复透明的状态,其眼角膜恢复透明状态的平均时间为1.6±0.2个月。结论:采用羊膜移植法治疗早期严重眼部烧伤的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视力,提高其眼球的保存率,改善其视力,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永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宫外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5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宫外孕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9例患者。我院为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的时间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宫外孕具有患者的创伤小、住院的时间短、术中的出血量少、术后恢复速度快等优点。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耿洪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不同年龄段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后的生存质量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层次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后的生存质量。方法:对2011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A、B、C三组,分别为其进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并对比分析其进行治疗前后的生存质量评分。结果:在进行手术治疗后,A组患者疗效的优良率为92.5%,B组患者疗效的优良率为90.0%,C组患者疗效的优良率为80.0%,三组患者疗效的优良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与进行手术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生存质量的评分均较高,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各年龄层次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提高其生存质量,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晋芳;王洪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联合应用宫腔填塞法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宫腔填塞法与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76例进行剖宫产术的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常规疗法的基础上应用宫腔纱条填塞法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总住院时间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中输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子宫次全切除率、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及术后发热(体温≥38.5℃)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宫腔纱条填塞法和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操作简便、止血快速有效,可保障患者的子宫及生育能力,而且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韦小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重型颅脑损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及指标观察,对比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和未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相关指标,归纳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并将归纳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60例患者中,被确诊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有20例(占患者总数的33.33%),其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愈的患者有13例(占患者总数的65.00%),死亡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35.00%)。经统计学分析,高龄(年龄>50岁)、接受开颅手术、伴有胸部外伤、存在误吸及呕吐的情况、脑挫裂伤程度严重(>Ⅱ型)及GCS评分较低(3~5分)是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ADRS的主要危险因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接受开颅手术、伴有胸部外伤、存在误吸及呕吐的情况、脑挫裂伤程度严重及GCS评分较低是导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并发ADRS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加强对存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以降低其死亡率。

    作者:曾斌华;王新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7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使用子宫压迫缝合术对这75例产妇进行治疗。结果:经手术治疗,这75例产妇中有74例产妇止血成功,有1例产妇止血失败,止血成功率为98.7%。这75例产妇在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失血量为985.6±284.7mL。结论:用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产后出血止血成功率高,可有效地降低产妇的出血量,而且不会影响其生育能力。此手术方法可作为临床上治疗产后出血的优选方法。

    作者:冯家兵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进行不同剖宫产术的产妇发生术后并发症几率和切口愈合情况的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进行不同剖宫产术的产妇发生术后并发症的几率和手术切口愈合的情况。方法:对2011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9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9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5例产妇。我院使用传统剖宫产术对对照组产妇进行剖宫产,使用改良的剖宫产术对观察组产妇进行剖宫产。剖宫产结束后,比较两组产妇发生术后腹腔粘连的几率、发生腹腔损伤的几率、疼痛症状的评分和手术切口的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发生术后腹腔粘连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发生腹腔损伤的几率和疼痛症状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手术切口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进行传统的剖宫产术相比,用改良式剖宫产术对产妇进行剖宫产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生腹腔粘连和腹腔损伤的几率,减轻其术后疼痛的症状,提高其手术切口的甲级愈合率。此剖宫产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甄斐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接受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及相应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及相应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的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4例)和观察组(24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及相应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观察组24例患者中,发生出血的患者有1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17%;在对照组24例患者中,发生出血的患者有2例,发生高碳酸血症的患者有1例,发生肾周血肿的患者有1例,发生皮下气肿/气胸的患者有2例,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5.00%。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腹腔镜嗜铬细胞瘤切除手术的患者进行有创血压监测及相应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不仅能及时准确地为医护人员提供患者动脉血压变化的详细数据,帮助患者安全地度过肾上腺危象期,还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死亡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其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其实施包括创面护理、基础护理、皮肤水疱护理在内的综合护理干预,并将治疗和护理的效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及护理,在这45例糖尿病足患者中,创面愈合的患者有45例,治疗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100%,平均创面清洁时间为(7.9±1.5)天,平均住院天数为(20.8±2.9)天。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帕孜拉提·肉扎洪;杰恩斯古力·帕提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接受年轻恒牙牙髓牙根再生手术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年轻恒牙牙髓牙根再生手术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1日间我院牙科收治的接受年轻恒牙牙髓牙根再生手术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28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全面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4.75±2.67)天,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95±2.62)天,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2067.13±474.51)元,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为(3074.67±562.74)元,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2.86%,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8.5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年轻恒牙牙髓牙根再生手术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实施全面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曲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研析

    目的:探讨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常规康复期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康复期护理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进行综合性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SDS和SAS的评分情况。结果:进行综合性护理前,观察组患者SAS和SDS的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进行综合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和SDS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改善其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负性情绪,有助于其心理状态的快速调整。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素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实施手术全期护理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心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手术全期护理对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患者心理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手术全期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睡眠质量,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前及手术后的S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术前睡眠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患者实施手术全期护理干预不仅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其睡眠质量,还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促进其术后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2例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1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住院治疗的心血管病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可有效地促进其病情的康复,缩短其住院的时间,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刘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住院治疗的脑梗塞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对住院治疗的脑梗塞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00例脑梗塞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00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arthel(巴塞尔)指数的评分、AD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的评分和ADL的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的评分和ADL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的评分和ADL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住院治疗的脑梗塞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地促进其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赵淑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行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体会

    目的:探讨对行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进行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成A组和B组,每组各25例患者。为B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A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止血的时间、手术持续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A组患者止血的时间、手术持续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明显优于B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产后出血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因严重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因严重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5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4例因严重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均进行积极的抢救治疗,在此基础上,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及其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护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因严重感染导致的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进行全面护理的效果显著,可促进其生命体征的恢复,提高其治疗效果,确保其生命安全。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金玲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在肾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在肾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4年3月间我院肾内科收治的患者97例及在编护理人员1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包含患者48例、护理人员6名,观察组中包含患者47例、护理人员6名。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及护理人员实施风险管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医疗风险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医疗风险的发生率为6.1%,对照组患者医疗风险的发生率为22.9%,观察组患者的医疗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9%,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75.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肾内科护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医疗风险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汪向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对晚期先兆流产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

    目的:探讨分析对晚期先兆流产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晚期先兆流产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为其进行药物治疗、心理护理及基础护理等护理干预,并将护理的效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这40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治疗成功的患者有36例,保胎失败的患者有4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共有6例,其中发生心动过速的患者有2例,发生呕吐的患者有2例,发生胸痛的患者有1例,发生气急的患者有1例,经对症治疗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完全消失,未对后续治疗及护理工作造成影响。在这40例患者中,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的患者有25例,表示基本满意的患者有9例,表示不满意的患者有6例,总满意度为85.0%。结论:对晚期先兆流产患者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雷旭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体位管理对产妇产程进展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产妇进行体位管理对其产程进展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产科收治的2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20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00例产妇。为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的产程指导,为观察组产妇进行体位管理。分娩结束后,比较两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的时长及分娩方式。结果:分娩结束后,观察组产妇第一、第二产程的时长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进行剖宫产手术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进行阴道分娩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产妇进行体位管理的效果显著,可以纠正胎儿胎头的位置,缩短产程的时长,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围产期母婴并发症的发生。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温睿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人性化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健康体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0例受检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500例受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50例受检者。为两组受检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受检者进行人性化护理。体检结束后,观察比较两组受检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体检结束后,观察组受检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受检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健康体检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有利于提高受检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许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用药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用药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高血压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护理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护理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用药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变化,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施护理干预前,护理组患者的收缩压为(152.9±23.4) mmHg,舒张压为(91.9±12.4)mmHg,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为(153.7±25.8)mmHg,舒张压为(92.6±13.8)mmHg,二者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实施护理干预后,护理组患者的收缩压为(135.6±14.2)mmHg,舒张压为(84.2±14.2)mmHg,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为(142.6±15.9)mmHg,舒张压为(90.2±17.5)mmHg,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较护理前均有明显的下降,且护理组患者的下降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用药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杰恩斯古力·帕提汗;帕孜拉提·肉扎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糖尿病肾病合并感染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肾病合并感染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肾病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结果:在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其感染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有21例,其感染的控制率为52.5%。在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其感染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的患者有33例,其感染的控制率为82.5%。观察组患者感染的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糖尿病肾病合并感染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能够有效地缓解其临床症状,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高学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5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5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有7例患者,观察组有8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同时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进行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7.14%,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7.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有效地改善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谢昭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论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2年9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2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手术室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手术室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及手术前后其SCL-90中各因子的评分情况。结果:手术前,观察组患者SCL-90中各因子的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均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手术后,观察组患者SCL-90中各因子的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及其对护理质量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可有效地缓解患者在术中产生的不良情绪,进而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朱美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在癌症化疗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体会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癌症化疗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癌症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舒适护理,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种护理方法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癌症化疗患者进行舒适护理可以明显改善其治疗的效果,有助于其早日康复。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敦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卵巢囊肿摘除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卵巢囊肿摘除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卵巢囊肿摘除术的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在围手术期,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卵巢囊肿摘除术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璐;李俊晓;孙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论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12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每组各有30例患儿。我院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为护理组患儿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患儿正确使用激素类药物的几率、复诊率以及平均住院的天数。结果:护理组患儿正确使用激素类药物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其复诊率、平均住院的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哮喘患儿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患儿及其家属对哮喘疾病的认识,进而提高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袁开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行宫腔镜检查手术的不孕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行宫腔镜检查手术的不孕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宫腔镜检查手术的186例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8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93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进行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在进行护理前后的SDS评分、SAS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在进行护理前,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1)。进行护理后,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进行护理前的水平,且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对行宫腔镜检查手术的不孕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伍冬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细节管理对临床上输液治疗护理品质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细节管理对输液治疗护理品质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我院急诊输液室收治的100例患者及在我院急诊输液室工作的50名护理人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进行细节管理,对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未进行细节管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管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急诊输液室的护理服务进行细节管理的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件及护患纠纷的发生。此管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顾佳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腹部术后疼痛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腹部术后疼痛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实施腹部手术的160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8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并将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为92.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为6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实施腹部手术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其术后的疼痛感,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朱雅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行引产的妊娠中期瘢痕子宫孕妇进行综合性护理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对行引产的妊娠中期瘢痕子宫孕妇进行综合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1月~2014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引产的30例处于妊娠中期的瘢痕子宫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30例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5例孕妇。我院为对照组孕妇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孕妇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孕妇相同),进行综合性护理。然后对比两组孕妇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产后的出血量、引产的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孕妇在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产后的出血量、引产的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孕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行引产的妊娠中期瘢痕子宫孕妇进行综合性护理,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生子宫破裂及并发症的几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罗燕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胃癌化疗患者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对改善其焦虑情绪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胃癌化疗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对改善其焦虑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胃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96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SDS和SAS的评分情况。结果:护理前,实验组患者SDS 和SAS的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实验组患者SDS 和SAS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胃癌化疗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显著改善其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的焦虑情绪,有助于患者心理状态的快速调整,进而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柯蕊芳;张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定期的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定期的血压监测对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5月~2013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唐山国矿楼小区的108例1级、2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1]。我们将这10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48例)。为两组患者均进行饮食护理及生活指导,在此基础上,为观察组患者进行定期的血压监测。1年后,对两组患者均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其服药的依从性及血压的控制情况。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服药的依从性、血压的控制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血压监测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稳定其血压。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邸艳荣;艾华;师芳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29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使用洼田饮水法对患者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情况及其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有吞咽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海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门诊输液室常见差错事件的发生原因及解决对策

    目的:探讨分析门诊输液室常见差错事件的发生原因及对其进行解决的对策。方法:对近几年我院门诊输液室差错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结果:我院门诊输液室常见的差错事件主要有输液反应、静脉穿刺失败等,相关单位应从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增加对输液患者的巡视频率、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及专业素养、严格进行无菌操作、营造洁净的输液环境等方面着手,以减少输液室差错事件的发生。结论:引起门诊输液室发生差错事件的原因有很多,相关部门应提高对输液室护理工作的管理力度,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蒋合秀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与康复训练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与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21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21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07例患者。对这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进行优质护理与康复训练。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病情的复发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其病情的复发率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行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优质护理与康复训练的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秦琳琳;韩志芳;徐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住院治疗的老年COPD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住院治疗的老年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5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24例老年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12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63例患者,对照组有61例患者。在这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能力的评分、心理能力的评分、生活能力的评分、住院的平均时间、住院的平均费用和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结果:在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能力的评分、心理能力的评分和生活能力的评分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治疗后,两组患者运动能力的评分、心理能力的评分和生活能力的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提高,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运动能力的评分、心理能力的评分和生活能力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其住院的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住院治疗的老年COPD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可有效地促进其运动能力、心理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恢复,缩短其治疗的时间,降低其治疗的费用,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研析

    目的:探讨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门诊输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门诊输液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门诊输液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78.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4.0%。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彩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产科护理新模式对提高产妇分娩质量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产科护理新模式对提高产妇分娩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产科进行分娩的7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6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8例产妇。对对照组产妇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产妇使用产科护理新模式进行护理。然后,比较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SAS评分、疼痛的程度及其改行剖宫产的比率。结果:观察组产妇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疼痛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产妇改行剖宫产的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产妇使用产科护理新模式进行护理,可有效地减轻其焦虑心理和疼痛的程度,提高其分娩质量。此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丁宏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63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前后SPB、DPB、FBG、PBG及生活质量评分的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这些患者的SPB、DPB、FBG、PBG及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进行护理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改善其生活质量,有效地控制其血压和血糖。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铁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人性化护理在妇科疾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科疾病临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进行人性化护理。护理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情绪的发生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的发生情况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好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妇科疾病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谈来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接受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接受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的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6.2±1.8)d,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8.9±1.4d),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62%,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8.1%,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不仅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还能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曾娅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在PICC置管护理工作中成立静脉置管小组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在开展PICC置管(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相关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成立静脉置管小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我院成立PICC置管小组前在我院进行PICC置管的41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成立PICC置管小组后收治的457例进行PICC置管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由我院各科室的护士长和护士为对照组患者进行PICC置管及相关的维护。由PICC置管小组的成员负责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会诊,讨论为其进行PICC置管的合理方案,并为其进行PICC置管及相关的维护。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进行PICC置管穿刺的成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进行PICC置管穿刺的成功率、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开展PICC置管护理工作的过程中成立静脉置管小组可有效提高为患者进行穿刺的成功率,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林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临床医生和患者对我院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方法:对2013年6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操作的医生和接受手术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回顾性研究。在此期间,我院手术室共完成手术220例次。我院对这220例次手术的患者和进行手术的医生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这220例次手术中,医生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1.73%。他们对护理服务不满意的项目主要包括术前物品准备不充分、巡回护士未能关注手术的进展、器械护士配合手术操作不熟练、护理服务管理不到位、护理人员态度不佳和手术环境欠佳。在这220例次手术中,患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90.91%。他们对护理服务不满意的项目主要为护理人员服务态度不佳。结论:总体来说,我院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尚处于令医生和患者满意的状态。在以后的工作中,我院手术室的护理人员会将提高业务水平和改善服务态度作为工作的重点。

    作者:韩雪琴;雷春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妇科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妇科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妇科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安全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康复率及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6.5±0.5) d,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为(12.5±3.6)d,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率为96.7%,对照组患者的康复率为80.0%,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8.3%,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6.7%,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妇科患者进行护理安全管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方法不仅能缩短患者的疗程,提高患者的康复率,还能提高其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叶佩如;欧惠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析ICU进行气管插管清醒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其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ICU进行气管插管清醒患者的心理特点及对其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60例进行气管插管清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我院ICU进行气管插管清醒患者常见的心里问题有缺乏安全感、常伴有无助感和孤独感以及易产生焦虑感和恐惧感。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9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为70%。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ICU进行气管插管的清醒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章伶俐;付显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为腹部手术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为腹部手术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行腹部手术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4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研究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的时间、生活质量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临床表现改善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腹部手术后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临床疗效,缩短其病程,提高其生活质量,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红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哮喘病患儿进行持续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哮喘病患儿进行持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0例哮喘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35例患儿。我院对对照组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的患儿进行持续护理干预。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哮喘症状持续的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哮喘症状持续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哮喘病患儿进行持续护理干预有利于缩短其住院的时间及哮喘症状持续的时间,从而减轻其痛苦。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尤俪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接受光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接受光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光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及其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4.68±0.68)d,住院费用(2689.23±83.23)元;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6.96±1.35)d,住院费用(3234.23±94.32)元。实验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5%,对照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7.5%,实验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家属,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光疗的新生儿黄疸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何晓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腰椎骨折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腰椎骨折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腰椎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实验组(40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实验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治疗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85%,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65%,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腰椎骨折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不仅能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良玉;张薇;王艳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进行手术治疗的足部骨折患者实施专科护理的效果探究

    目的:探讨对进行手术治疗的足部骨折患者实施专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5例足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45例患者的围手术期内,我院对其进行了专科护理。手术结束后,观察这45例患者骨折部位恢复的优良率。结果:这45例患者中骨折部位恢复为优者有30例,骨折部位恢复为良者有11例,骨折部位恢复为中者有3例,骨折部位恢复为差者有1例,骨折部位恢复的优良率为91.11%。结论:对进行手术治疗的足部骨折患者实施专科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骨折部位恢复的优良率。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牛慧娟;郭婷婷;张晓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重症胰腺炎并发肠外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重症胰腺炎并发肠外瘘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例重症胰腺炎并发肠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院对这8例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在这8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痊愈,有1例患者由于多次并发肠外瘘导致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结论:对重症胰腺炎并发肠外瘘患者进行引流护理、瘘口护理,营养支持及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干预可促进其康复,提高其临床治愈率。该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沈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对孕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对孕产妇进行心理干预对其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生产的83例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中有43例孕产妇,对照组中有40例孕产妇。为对照组孕产妇按常规进行普通护理,为研究组孕产妇在进行普通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心理干预,然后比较两组孕产妇的生产方式、胎盘娩出后2h出血量、SDS评分、SAS评分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情况。结果:经过护理后,研究组孕产妇的阴道分娩率、胎盘娩出后2h出血量、SDS评分、SAS评分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孕产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娩出新生儿Apgar评分的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产妇进行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其阴道分娩率,促进其产后身体的恢复。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俸元秀;林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妇产科术后疼痛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妇产科术后疼痛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00例进行手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妇产科术后疼痛患者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好,可有效地降低其术后的疼痛感,促进其早日康复。此护理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启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进行产后早期乳房按摩在促进产妇乳汁分泌方面的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为产妇进行产后早期乳房按摩在促进乳汁分泌方面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80例足月分娩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为参照组产妇进行产科常规乳房护理,在为试验组产妇进行常规乳房护理的基础上于产后第1d进行乳房按摩,并对比分析两组产妇在产后乳汁分泌的情况。结果:与参照组产妇相比,试验组产妇在产后开始泌乳的时间较早,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产妇护理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产妇,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进行传统的乳房护理相比,为产妇进行产后早期乳房按摩能使其尽早分泌乳汁且增加其乳汁的分泌量,显著提高其进行母乳喂养的成功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1例患儿使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后出现利尿反应的原因分析

    目的:探讨1例患儿使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后出现利尿反应的原因。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例咳嗽、喘息患儿使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后出现利尿反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出现利尿反应的原因。结果: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该例患儿使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治疗后出现的利尿反应与该药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肾血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松弛尿道平滑肌、升高血糖、降低血钾的作用及患儿的年龄较小,体质较敏感等因素有关。结论:支气管炎患儿使用氨溴特罗口服溶液进行治疗时容易出现利尿反应。此情况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作者:高丽霞;霍会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副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副作用。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40例患者均使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分析这40例患者副作用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在这40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出现了副反应,对这8例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其副反应未影响临床治疗的效果。其中,出现变态反应的患者有6例,出现血液系统副反应的患者有1例,出现消化系统副反应的患者有1例,其中,以变态反应为常见。结论:用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但副反应的症状均较轻微。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一旦发生副反应,应立即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进而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作者:祁建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氢氧化钙抗生素糊剂治疗年轻恒牙外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用氢氧化钙抗生素糊剂治疗年轻恒牙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8例(82颗患牙)年轻恒牙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7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9例患儿,40颗患牙)和对照组(39例患儿,42颗患牙)。为两组患儿均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儿使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儿使用氢氧化钙抗生素糊剂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这两组患儿均进行1年的跟踪随访,比较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氢氧化钙抗生素糊剂治疗年轻恒牙外伤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红花黄色素在动物体内的稳定性及药动学指标研究

    目的:分析红花黄色素在动物体内的稳定性及药动学指标。方法:分别以人工配置胃液、肠液及大肠液进行HSYA模拟肠道稳定性试验(实验一)。以红花黄色素原料、丹参复方注射液为实验试剂为大鼠进行灌胃,取血进行血药浓度实验(实验二)。结果:进行实验一的结果显示,HSYA的系统适应性、线性关系、精密度均符合相关的实验要求。取0.12mg的HSYA进行回收试验,平均回收率达到98.91%。HSYA在进入人工胃液内6h后其质量减少0%,在进入人工肠液6h后其质量减少4.2%,在进入人工大肠液中6h后其质量减少32.7%。进行实验二的结果显示,HSYA的系统适应性、标准曲线、精密度、回收率均符合相关的要求。应用红花黄色素溶液、丹红注射液为大鼠进行灌胃的吸收率常数、消除速率常数、清除率、转运速率常数等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单方组大鼠的HSYA曲线下面积、峰值时间、分值浓度均低于复方组大鼠,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经肠道给药时,红花黄色素的稳定性欠佳。若为患者口服此药应尽量使其在胃部被充分吸收。应用红花黄色素的复方制剂为患者进行治疗可提高其对该物质的吸收度。

    作者:张珂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对急性喉炎患儿进行雾化治疗的效果

    目的:探讨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对急性喉炎患儿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79例急性喉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同时使用氢化可的松为其治疗。为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9.2%。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急性喉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能够明显提高患儿治疗的效果,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孙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在剖宫产手术麻醉中使用小剂量的舒芬太尼对预防产妇发生寒战和牵拉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在剖宫产手术麻醉中使用小剂量的舒芬太尼对预防产妇发生寒战和牵拉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3年1月期间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0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产妇。为观察组产妇使用含有小剂量舒芬太尼的麻醉剂进行麻醉,为对照组产妇按常规进行麻醉,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寒战和牵拉痛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麻醉后,观察组产妇寒战和牵拉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剖宫产手术麻醉中使用小剂量的舒芬太尼可明显减轻产妇寒战和牵拉痛的发生率。此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冯莉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联合使用阿卡波糖和格列齐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阿卡波糖和格列齐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130例患者均使用阿卡波糖和格列齐特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这130例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后的FPG、HbAlc、PPG水平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这130例患者的FPG、HbAlc、PPG水平均显著优于进行治疗前的水平,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这些患者低血糖的发生率为23.08%。大部分低血糖事件出现在剂量调整期,其发生率与使用剂量的增加无明显联系。这130例患者的体重在进行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部分患者出现了腹泻、腹胀等不良反应,但症状均较轻微。结论:联合使用阿卡波糖和格列齐特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柴学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消炎痛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出血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消炎痛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在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发生阴道出血的患者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使用安络血联合云南白药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消炎痛联合云南白药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8.97%,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1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79%,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4%,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但差异并不十分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消炎痛联合云南白药治疗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1月~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29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NIHSS(脑卒中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巴塞尔指数)、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未接受再灌注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为其进行治疗,并将治疗的效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前,这60例患者的血压水平为(130.7±1.5) mmHg,心率为(79.3±1.5)次/min;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这60例患者的血压水平为(113.5±1.2)mmHg,心率为(66.3±1.6)次/min。治疗后,这60例患者的血压水平及心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这60例患者中,经治疗无效死亡的患者有1例,死亡率较低(仅为1.67%)。结论: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周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及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及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74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7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黄芪注射液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儿使用利巴韦林、黄芪注射液联合喜炎平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其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喜炎平联合利巴韦林及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显著。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安培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黄体酮注射液联合乐孕宁颗粒治疗先兆流产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黄体酮注射液联合乐孕宁颗粒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先兆流产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6例),单纯使用黄体酮注射液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黄体酮注射液和乐孕宁颗粒为研究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79%,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57%,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黄体酮注射液联合乐孕宁颗粒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老年人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对老年人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老年高血压患者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开出的所有使用高血压药物的处方及283例老年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我院的数据中心将所有使用抗高血压药的处方调出,再将其进行聚类分析,从中找出使用抗高血压药进行治疗的老年患者的处方,对这些处方中抗高血压药物的金额及用药频度进行计算。同时,在门诊接待处使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老年患者进行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83份。对这283例老年患者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意识和行为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老年患者抗高血压药物消费金额排在前三位的药物为: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DDC排在前三位的药物为:钙通道阻滞剂、复方降压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DDDs排在前五位的药物为:氨氯地平、美托洛尔片、脉君安片、氯沙坦钾片、尼莫地平片。日均费用排在前五位的药物为:颉沙坦、氯沙坦钾片、硝苯地平控释片、培哚普利片、贝那普利片。这283例老年患者的购药意识为:有71.02%的患者完全相信医师的推荐,有57.6%的患者注重药物的效果,有34.28%的患者为亲友推荐,有28.27%的患者认为便宜无好药。在这些患者中,有65.02%的患者用药完全遵医,有24.37%的患者在病情好转时自行停用药物,有36.75%的患者擅自改变用药方案,仅有26.50%的患者注重用药安全。在这283例患者中,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50.53%。结论:老年患者选用抗高血压药的类型和品种较为集中,中药复方制剂比较受到老年患者的青睐。由于老年患者选药容易受价格、亲友推荐等因素的影响,而且其用药不遵医嘱的现象较严重。因此,基层医疗机构应建立高效的药品服务咨询平台,及时解答患者在日常购药及用药中的疑难问题,提高其合理用药的比率。

    作者:李凤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用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0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使用克拉霉素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克拉霉素治疗慢性鼻窦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樊秀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使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使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9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每组各45例患者。为观察组患者使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为参考组患者使用硝苯地平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血压控制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压下降的幅度大于参考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考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略高于参考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卡托普利联合硝苯地平治疗高血压效果显著,安全性高。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吕宏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使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使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胃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阿莫西林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雷贝拉唑、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效果显著,并能够减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雪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影响拉莫三嗪稳态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拉莫三嗪(LTG)稳态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我院收治的45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为这些患儿使用拉莫三嗪进行治疗。然后测定拉莫三嗪的稳态血药浓度,并采用逐步回归法对影响拉莫三嗪血药浓度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拉莫三嗪稳态血药浓度与患者的体重、使用剂量、联合使用VPA(丙戊酸)进行治疗等因素呈正相关性;与患者的年龄、联合使用CBZ(卡马西平)进行治疗等因素呈负相关性(P均<0.05);而患者的性别则与拉莫三嗪稳态血药浓度无显著的相关性(P>0.05)。结论:拉莫三嗪稳态血药浓度可受患者的年龄、体重、使用剂量、联合使用VPA或CBZ进行治疗等因素有关,故临床上使用拉莫三嗪治疗小儿癫痫,特别是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治疗小儿癫痫时,仅凭给药剂量很难推测拉莫三嗪真实的血药浓度。因此,有必要对患儿拉莫三嗪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以使治疗方案更具个性化。

    作者:王璐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癔症性精神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癔症性精神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癔症性精神病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单纯使用喹硫平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联合使用喹硫平和丙戊酸镁缓释片为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观察组35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28例(占患者总数的80.0%),为有效的患者有4例(占患者总数的11.4%),为无效的患者有3例(占患者总数的8.6%),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4%;在对照组35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显效的患者有19例(占患者总数的54.3%),为有效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20.0%),为无效的患者有9例(占患者总数的25.7%),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4.3%。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喹硫平联合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癔症性精神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廖东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早期妊娠孕妇进行药物流产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预防其相关并发症的效果

    目的:探讨妊娠49d内的孕妇进行药物流产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预防其相关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人工流产的284例妊娠49d内的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284例孕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142例孕妇。为对照组孕妇使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进行流产。为观察组孕妇在使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进行流产后,在其孕囊排出以后为其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然后,比较两组孕妇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孕妇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孕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孕妇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孕妇,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妊娠49d内的孕妇进行药物流产后口服屈螺酮炔雌醇片,可减少其流产后的流血量,促进其子宫内膜的恢复,降低其生殖系统并发症的发生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朱福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泮托拉唑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用泮托拉唑钠联合阿莫西林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4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6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8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使用泮托拉唑钠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泮托拉唑钠进行治疗(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HP的转阴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0%。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HP的转阴率为95.83%,对照组患者HP的转阴率为77.08%。观察组患者HP的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17%,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2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胃溃疡患者使用泮托拉唑钠联合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疗的效果,安全性高。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析对半夏使用硫磺进行熏制的时间对半夏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对半夏使用硫磺进行熏制的时间对半夏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三氯甲烷提取法提取经硫磺熏制过的半夏和未经硫磺熏制过的半夏中的生物碱,并对其进行纯化。将纯化后的生物碱提取液用三氯甲烷定容于25ml的容量瓶中作为供试液。精密称取5.2mg的盐酸麻黄碱对照品+适量的蒸馏水,制成每毫升含0.2080mg盐酸麻黄碱的对照品溶液。然后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经硫磺熏制过的半夏和未经硫磺熏制过的半夏中的总生物碱含量。结果:通过实验测得,未经硫磺熏制过的半夏中的总生物碱含量为0.312mg/g,今年经硫磺熏制过的半夏中的总生物碱含量为0.272mg/g,去年经硫磺熏制过的半夏中的总生物碱含量为0.268mg/g。结论:对半夏使用硫磺进行熏蒸加工后,其总生物碱的含量会有所降低。但去年经硫磺熏制过的半夏的总生物碱含量与今年经硫磺熏制过的半夏的总生物碱含量相比,降低的幅度不是很大,这说明对半夏使用硫磺进行熏制的时间对其生总物碱的含量影响较小。

    作者:张浩波;陈晖;麻文霞;梁慧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形成的疗效评析

    目的:探讨用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使用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钠联合奥扎格雷钠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液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进行治疗前的水平,且观察组患者血液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相对低分子质量肝素钠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脑血栓形成的效果显著。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志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86例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3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方法与对照组相同),使用盐酸氨溴索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儿的发热、咳痰、咳嗽、哮鸣音等症状消失的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患儿,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两组患儿进行常规检查,其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在进行治疗期间与治疗结束后两组患儿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二者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玉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胺碘酮治疗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用胺碘酮治疗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9例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对这39例患者均使用胺碘酮进行治疗。然后,观察这些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且计量其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这些患者第3d治疗的显效率明显高于第2d,第2d治疗的显效率明显高于第1d,第1d治疗的显效率明显高于治疗后12h时,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这39例患者中,出现胸痛复发的患者有4例,发生房颤、房扑、室上速的患者有3例。这些患者在进行治疗的3天后,其左心室射血的分数明显高于进行治疗前,其心率、QTd的水平均低于进行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胺碘酮治疗因急性心肌梗死导致的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显著,患者的心率、左心射血分数、QT间期等临床指标均可得到显著的改善。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杜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生长抑素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生长抑素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0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质子泵抑制剂、止血敏等常规药物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生长抑素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生长抑素治疗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止血时间,改善其生活质量。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天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氯诺昔康配伍液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注射用氯诺昔康配伍液的稳定性。方法:将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注射用氯诺昔康进行配伍,并在25±1℃的环境下观察和检测这两种药物的配伍液在配伍后8h内外观、pH值及两种药物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配伍后的8h内,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注射用氯诺昔康的配伍液其外观和pH值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化,而且配伍液中氯诺昔康的含量也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但在将这两种药物配伍8h以后,其配伍液中头孢匹胺的含量下降为96.6%。结论:在25±1℃的环境中,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注射用氯诺昔康的配伍液较为稳定。但在配伍8h以后,该配伍液中头孢匹胺的含量会明显下降。因此,临床医护工作者应在注射用头孢匹胺和注射用氯诺昔康配伍后的8h内使用其配伍液。

    作者:杜红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社区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和综合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对社区高血压的患病情况进行调查和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青岛市某社区20岁以上的4300名常住居民罹患高血压的情况使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在这4300名居民中,对其中50名居民未能进行有效的调查,实际接受调查的人数为4250名。对这4250名居民均使用问卷调查及血压测量的方法,对其罹患高血压的情况进行调查。对其中被确诊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进行6个月的综合干预,然后比较这些患者进行干预前和进行干预后,其血压的控制率、治疗率、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其合理用药的比率。结果:在这4250名居民中,有998名居民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3.48%。对这998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后,这些患者对高血压的控制率、治疗率及对高血压疾病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进行综合干预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这些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干预后其合理用药的比率明显高于进行综合干预前,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社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比率较高,对其进行短期的有针对性的综合干预可提高其疾病的控制率及合理用药的比率。

    作者:王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安氟醚对老年患者心肌酶谱的影响

    目的:探讨实施普通胸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使用安氟醚进行麻醉后其心肌酶谱受到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4月~2013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普通胸外科手术的60例老年患者的麻醉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硬膜外麻醉,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硬膜外麻醉(方法与对照组患者相同)的基础上,加用安氟醚进行麻醉。手术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的时间以及麻醉前后SP(收缩压)、HR(心率)和心肌酶谱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诱导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后的SP和H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进行麻醉前,两组患者LDH1(乳酸脱氢酶同工酶1)、CKMB(肌酸激酶同工酶)、LDH(乳酸脱氢酶)、CPK(磷酸肌酸激酶)和AHBD(ɑ-羟丁酸脱氢酶)的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麻醉后,观察组患者LDH、CPK和AHBD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安氟醚对进行普通胸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实施麻醉虽然能提高其麻醉的效果,但会使其心肌酶谱发生明显的改变。因此,临床医生应谨慎使用安氟醚对老年患者进行麻醉。

    作者:郭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联合应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90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单用美托洛尔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联合应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7.8%,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1%,二者相比差异显著, 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胺碘酮和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季成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对比

    目的:对比分析应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治疗组(47例),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手术,为治疗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52.3±8.7)min,疼痛症状的消失时间为(38.1±3.4)h,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为(14.5±4.2)h;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82.9±12.6)min,疼痛症状的消失时间为(79.6±9.0)h,术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间为(27.6±9.5)h。治疗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1.9%,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伏勇;席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几种常用的中药质量检测方法

    中药质量的好坏可对中药治疗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中药行业十分注重中药质量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中药质量检验中获得了广泛的运用,且中药质量研究越来越依赖于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下促使中医药发展不断的现代化,产业化,国际化。因此,通过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中药质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中,笔者将对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在中药质量研究中的作用进行分析探讨。

    作者:杨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的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的工作中加强护患沟通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5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患沟通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6.92%,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84.62%,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护患纠纷的发生率7.69%,观察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护患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的过程中加强护患沟通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不仅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率,还能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高秀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MCM2、p63和p16标记物在宫颈病变分级中的研究进展

    宫颈病变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危害妇女身心健康,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法研究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家族2(MCM2)、p63和 p16标记物在宫颈病变分级中的表达,并进行综述,分析其在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的作用,探讨宫颈病变的发生机制。

    作者:黄敬皓;陈玉华;何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不同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不同方式进行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昆明市五个城区内在社区进行登记的1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6例患者随机分为电话回访研究组、社区教育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2例患者。为电话回访研究组患者使用电话回访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为社区教育研究组患者使用社区系统教育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患者则不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一年后,比较三组患者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病情的复发率、再次入院的比率及其PSP评分和PANSS评分。结果:在患者出院一年后,进行电话回访研究组患者和进行社区教育研究组患者的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进行电话回访研究组患者和进行社区教育研究组患者的病情复发率及再次入院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进行电话回访研究组患者和进行社区教育研究组患者的PSP评分、PAN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电话回访的方式和社区系统教育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均可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明显地改善其精神症状,提高其社会功能。其中,进行社区系统教育的患者,其精神症状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朱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析双心疗法对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探讨双心疗法对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诊治术的128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64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双心疗法进行治疗。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出院的前1天和出院后的第3个月,使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对其焦虑程度进行评分。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SAS评分。结果:在入院时,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出院的前1天与出院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双心疗法对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术患者的焦虑情绪有良好的影响效应,可明显缓解其焦虑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夏梦君;王晶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90例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患者。为实验组患者采用制定好的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并对比分析其遵医行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COPD合并肺部感染患者采用健康教育的临床路径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预见性、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其遵医行为、对健康知识的掌握度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邹秀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末梢血和静脉血进行血常规检查的准确性对比

    目的:分析不同采血方式对血常规监测结果的影响。方法:以参加健康体检的80例员工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去所有研究对象末梢血、静脉血各一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采血方法不同分为静脉血采集组与末梢血采集组,均应用我院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比较两种采血方式血常规结果的差异性。结果:血常规检测结果显示末梢血采集组RBC、Hb、Hct、MCV、MCHC、PLT指标明显高于静脉血采集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集静脉血用于血常规检测更能够准确的反应血常规指标变化情况,且数值波动较小、精确度较高,血常规检查,临床应提倡采用静脉血作为检测标本。

    作者:周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彩超检查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研究

    目的:探讨彩超对乳腺肿瘤确诊的作用,并分析探究其意义。方法:选取于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乳腺肿瘤女性患者100例,观察组采用西门子G50型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10MHz。所有受检者呈仰卧姿势,前胸暴露在外,以乳头为中心分4个点,采用直接接触法,多切面扫查双侧乳腺以及邻近组织,然后进行双侧对比。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检查,观察两组之间的确诊结果。结果:采用彩超检查的确诊率高于常规检查的确诊率。结论:彩超对乳腺肿瘤确诊有着重要意义,能帮助医务人员判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

    作者:姜卫波;郭苏浩;宋晓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CT检查及MRI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CT检查及MRI检查在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价值。方法:对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疑似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对这60例患者均进行CT检查及MRI检查,并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X线、CT、MRI等综合检查和诊断,这60例患者均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CT检查的阳性率为86.67%,进行MRI检查的阳性率为88.33%,二者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用CT检查诊断钙化和椎间盘积气的效果明显优于用MRI检查的效果,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用MRI检查诊断椎间盘变性、硬膜囊受压及脊髓变形的效果明显优于用CT检查的效果,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CT检查及M RI检查在诊断神经根受压的效果相比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中,CT检查与MRI检查各具优势。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为其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作者:金勇;赵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放射剂量的评估

    目的:探讨分析肺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有效放射剂量,从而为使用低剂量螺旋CT普查早期肺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9月至2011年7月间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剂量组(21例)和低剂量组(21例),为常规剂量组患者进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为低剂量组患者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扫描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统计,肺部低剂量组在CTDIw、DLP、毫安秒、放射剂量等方面均明显低于常规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比例分别是24.1%、25.6%、26.0%、25.8%。结论:肺部低剂量CT扫描的X线放射剂量是常规剂量扫描的25.8%,具有辐射量小、检查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对肺癌高危人群的早期普查,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赵海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B超检查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B超检查在诊断妇科盆腔肿瘤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103例经治疗性诊断及病理检查证实患有妇科盆腔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为其进行B超检查在诊断其肿瘤类型及病情分期方面的准确性。结果:在本组103例患者中,有95例(占92.23%)患者在进行B超检查后其肿瘤类型得到准确的诊断。在本组患者中有26例恶性肿瘤患者,其中有19例患者的病情分期经B超检查得到明确的诊断,其诊断的准确率为73.08%。结论:为妇科盆腔肿瘤患者进行B超检查可准确诊断其病情,降低其病情的误诊率,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张莲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临床检验过程中部分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目的:对临床检验过程中部分项目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方法进行探究。方法:使用三种不同型号的全自动分析仪(sysmex XT1800、STA compact及R oche c6000)对生化、血液及免疫项目进行检验,选择其中的14项指标,对其测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估。结果:采用扩展值表达(平均值±不确定度)来表示测量结果,其中配套检验系统对14项指标进行了不同浓度不确定度的测定,并做出了详细的评估和报告。结论:评估临床检验当中部分项目测量的不确定度,可充分显示出被检验指标测定结果的分布特征,总结测量结果的概率分散趋势及分布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胡晓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高频彩色超声技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疾病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高频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4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72例患有肠系膜淋巴结疾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高频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对其进行检查和诊断,着重对患儿的右侧腹部及肚脐周围进行检查,对淋巴结的长短径、形态、大小及数量进行记录,并将检查的结果及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检查,这72例患儿高频彩色超声多普勒图像的特征主要是:在其肚脐周围和右侧腹部可以很容易地观察到多个大小不等的低回声结节,结节的数量均为3个以上,其中存在回盲部结节的患儿有26例,存在脐周结节的患儿有19例,存在混合型结节的患儿有27例,这些结节通常以圆形或椭圆形的形式存在,大面积为22mm×13mm左右,小面积为7mm×5mm左右,长短径比均大于2.3,且边界清晰明显,光点呈均匀分布状态。CDFI检查结果显示在淋巴结内有一些树枝状的血流信号和条状血流存在。结论:高频彩色超声多普勒技术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诊断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疾病的技术,具有方便、快捷、无痛等优点,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卢先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应用肿瘤标记物CEA、CA50、CA199、CA125、CA153辅助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肿瘤标记物CEA、CA50、CA199、CA125、CA153辅助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100例(设为实验组)及呼吸道炎症性疾病患者100例(设为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分别对其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50、CA199、CA125、CA153进行检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CEA水平为(16.5±1.5) U/ml,CA50水平为(30.6±2.1)ng/ml,CA199水平为(37.5±2.3)ng/ml,CA125水平为(20.7±1.2)ng/ml,CA153水平为(27.8±1.9)ng/ml;对照组患者的CEA水平为(2.0±0.2)U/ml,CA50水平为(8.2±1.7)ng/ml,CA199水平为(7.2±0.3) ng/ml,CA125水平为(27.4±1.6)ng/ml,CA153水平为(8.5±2.0)ng/ml。实验组患者各项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50、CA199、CA125、CA153的灵敏度分别为0.67、0.67、0.65、0.67、0.61,其特异度分别为0.65、0.63、0.61、0.61、0.61,其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0.68,特异度为0.96。结论:应用血清肿瘤标记物CEA、CA50、CA125、CA199、CA153辅助诊断肺癌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米热古丽·阿不都热合曼;哈力木拉提·艾木肉拉;刘丹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高密度脑电图进行癫痫痫灶定位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用高密度脑电图进行癫痫痫灶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收治的痫灶定位困难的顽固性癫痫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256导联高密度脑电图源定位检查及SPECT检查,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性,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颅内电极脑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在这30例患者中,存在局部性病灶的患者有8例,存在一侧多灶的患者有16例,存在双侧病灶的患者有6例。256-chdESI检查结果显示,在这30例患者中,存在局部性病灶的患者有8例,存在一侧多灶的患者有15例,存在双侧病灶的患者有6例,定位的准确率为96.67%。SPECT检查结果显示,在这30例患者中,存在局部性病灶的患者有6例,存在一侧多灶的患者有12例,存在双侧病灶的患者有4例,定位的准确率为73.33%。256-chdESI检查的定位准确率明显高于SPECT检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高密度脑电图进行癫痫痫灶定位的准确性较高,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游里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用彩色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用彩色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3年4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126例疑似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了彩色超声检查。结果:这126例疑似甲状腺疾病的患者经彩色超声检查后有67例患者被诊断患有甲状腺腺瘤,有40例患者被诊断患有结节性甲状腺肿,有9例患者被诊断患有甲状腺癌。经病理试验检查证实,这126例患者的病理实验检查结果与彩色超声诊断结果相符合的患者有116例(符合率为92.1%),与彩色超声诊断结果不符合的患者有10例(误诊率为7.9%)。结论:用彩色超声检查诊断甲状腺疾病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诊断信息,具有准确率高,无创伤、费用低和操作简单等优点,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敦晋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动态心电图检查与食道电生理检查对病态窦房结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动态心电图检查与食道电生理检查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50例动态心电图患者的检查资料作为研究对象,选取R-R间期超过1500ms的患者进行食道电生理检查,有36例患者被确诊患有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结果:窦房结恢复时间≥2000ms,窦房结传导时间≥220ms,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750ms,患者动态心电图的检测结果显示长R-R间期>1500ms,有部分>2000ms,呈现明显的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房传导阻滞。结论:当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显示患者的长R-R间期>1500ms时,应为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在临床检查中将两者结合起来能更好地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作者:杨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临床检测样本进行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对临床检测样本进行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需要进行各类免疫检验的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75例)和研究组(75例),在为两组患者进行免疫检验的过程中,为对照组患者的检测样本进行常规免疫检验质量控制,为研究组患者的检测样本进行严格的临床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根据临床免疫检验的结果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在研究组75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的患者有48例(占患者总数的64.00%),为显效的患者有20例(占患者总数的26.67%),为有效的患者有6例(占患者总数的8.00%),为无效的患者有1例(占患者总数的1.33%),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8.67%;在对照组75例患者中,临床疗效判定等级为痊愈的患者有39例(占患者总数的52.00%),为显效的患者有23例(占患者总数的30.67%),为有效的患者有7例(占患者总数的9.33%),为无效的患者有6例(占患者总数的8.00%),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00%。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讨论:对临床检测样本进行严格免疫检验质量控制有助于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对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惠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为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患者进行结核蛋白芯片检查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为肺结核及肺外结核患者进行结核蛋白芯片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肺结核患者、50例肺外结核病患者及50例非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对其进行结核分枝杆菌蛋白芯片检测,并对比分析其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结果:非结核病组患者与肺结核组患者、肺外结核组患者检测结果的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肺结核组患者和肺外结核组患者检测结果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结核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肺结核患者及肺外结核患者进行结核蛋白芯片检测的阳性率均较高。但与肺外结核患者相比,肺结核患者进行结核蛋白芯片检测的阳性率更高。在临床上,结核蛋白芯片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肺结核的首选方法。

    作者:刘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乳腺疾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钼靶X线诊断乳腺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乳腺疾病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钼靶X线检查,观察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及钙化病灶的检出率,并将对比的结果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钼靶X线检查对恶性病灶的确诊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超声检查对良性病灶的确诊率明显高于钼靶X线检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钼靶X线检查的钙化病灶检出率为53.12%,超声检查的钙化病灶检出率为23.96%,钼靶X线检查的钙化病灶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钼靶X 线检查对于乳腺微小病灶及恶性肿块具有较高的敏感性,检出率明显高于超声检查,而超声检查在检测良性病灶方面的准确率则明显高于钼靶 X 线检查。在临床诊断乳腺疾病的过程中,超声检查与X线钼靶检查均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将两者联合应用进行诊断的检出率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曹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进行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测对诊断生殖器疱疹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进行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测对诊断生殖器疱疹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我院收治的生殖器疱疹患者56例及健康体检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将其设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使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对这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标本进行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测,观察对比两组研究对象的检测结果,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I型血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和II型血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健康体检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I型血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IgG和II型血清单纯疱疹病毒抗体IgG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抗体IgM的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生殖器疱疹患者进行单纯疱疹病毒抗体检测的阳性率较高,可作为临床诊断生殖器疱疹的重要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梁军;余勋;王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析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4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患有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2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采用动脉插管血管造影技术进行检查,为研究组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技术进行检查,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相应的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及其病情得到诊断所需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相关的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病情得到诊断所需的时间相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技术诊断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的准确率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潘小平;赵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目的:探讨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在不孕不育患者中的检测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一2014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不孕不育患者436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108例,用ELISA法对不孕不育患者及健康体检者的不孕不育患者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进行检测,并对比研究。结果:108例健康体检者及436例不孕不育患者的EMAb、AsAb、AcL检测中,不孕不育组EMAb、AsAb、AcL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与不孕不育密切相关。

    作者:印炜;董君肖;董炳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探析

    目的:探讨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4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2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采用以腰椎电动牵引、口服非甾体镇痛药及功能锻炼为主的常规疗法进行治疗,为研究组患者采用以手法治疗、针灸治疗、中医辨证治疗及功能锻炼为主的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0%。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为25.00%。研究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提高其治疗的效果,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牟怀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用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性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我院门诊收治的116例老年性坐骨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联合应用西药布洛芬缓释胶囊和强的松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用扶正祛邪法进行中医治疗,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7%,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6.2%。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医扶正祛邪法治疗老年性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消除患者腰部及坐骨神经区域疼痛、肢体麻木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覃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痤疮患者实施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疗效探析

    目的:探讨对痤疮患者实施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4年我院收治的296例痤疮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2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48例患者。我院为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辨证分型疗法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西医常规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30%(144/148),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22%(98/148)。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痤疮患者实施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的疗效显著。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孙克湘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为47例慢性尿路感染患者进行中医药辨证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为慢性尿路感染患者进行中医药辨证治疗的疗效。方法:对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慢性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口服左氧氟沙星胶囊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x2=4.3742,P<0.05),有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Scr、ALT的指标高于对照组患者,BUN、AST的指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慢性尿路感染患者进行中医药辨证治疗可取得确切的疗效,显著改善其血常规指标及肝肾功能,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益气化瘀足浴方辅助治疗0级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用益气化瘀足浴方治疗0级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气虚血瘀型0级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瘀中药足浴方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益气化瘀足浴方辅助治疗0级糖尿病足可取得确切的疗效,此法可作为治疗糖尿病足的首选辅助疗法。

    作者:江树舒;李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使用中药治疗孕产妇便秘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使用中药治疗孕产妇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中心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74例便秘的孕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中药对这些孕产妇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这些患者的症状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使用中药治疗孕产妇便秘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云剑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滋阴疏肝安神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用滋阴疏肝安神法治疗顽固性失眠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87例顽固性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西药治疗,为观察组患者采取滋阴疏肝安神法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66.6%,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顽固性失眠患者采取滋阴疏肝安神法进行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郭太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藿香正气水治疗夏季常见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藿香正气水治疗热痱、慢性荨麻疹、压疮及夏季空调综合征等夏季常见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6月~2012年9月期间我中心收治的80例夏季常见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在这80例患者中,有20例患有热痱的患者,有20例患有慢性荨麻疹的患者,有20例患有压疮的患者,有20例患有夏季空调综合征的患者。我院使用藿香正气水对这80例患者进行了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在20例患有热痱的患者中,有19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有效,其治疗的有效率为95%;在20例患有慢性荨麻疹的患者中,有17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有效,其治疗的有效率为85%;在20例患有压疮的患者中,有18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有效,其治疗的有效率为90%;在20例患有夏季空调综合征的患者中,有19例患者的治疗结果为有效,其治疗的有效率为95%。结论:用藿香正气水治疗热痱、慢性荨麻疹、压疮以及夏季空调综合征等夏季常见病可取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该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王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西药进行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使用西药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医辨证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患者使用中医辨证法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于建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胃痞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用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胃痞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9月~2014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胃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使用中医外治疗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中医外治疗法治疗胃痞的疗效显著。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应文;贺康拯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为颈椎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的远期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为颈椎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的远期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针灸科收治的10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研究组患者进行针灸治疗,为对照组患者单纯进行针刺治疗,并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第1个月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第3个月、第6个月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进行针刺治疗相比,为颈椎病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可取得更理想的远期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郑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活血凉血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应用活血凉血法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为研究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活血凉血法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Pro-BNP及胆红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Pro-BNP、血清总胆红素的水平较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活血凉血法进行中医药治疗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降低其体内Pro-BNP和胆红素的水平,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颁;姜丕桥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胆结石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用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2012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8例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笔者将这9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9例患者。笔者使用西药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使用自拟中药汤剂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8%。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1.4%。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用笔者自拟中药汤剂治疗胆结石疗效显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吴常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中药联合中医食疗法治疗虚寒型胃溃疡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用中药联合中医食疗法治疗虚寒型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虚寒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40例患者。我院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中药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使用中药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医食疗法进行辅助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5%。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虚寒型胃溃疡患者使用中药联合中医食疗法进行治疗,可有效地缓解其临床症状。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耿喜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谈肉桂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抑制作用的研究进展

    肉桂是一种药食两用中药,临床上应用范围极其广泛。近年来,关于肉桂及其提取物可抑制癌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报道屡见不鲜。本文综述了不同种类肉桂的药理作用,分别从中医和西医两个角度整理、总结了肉桂及其提取物对肿瘤细胞生长、增殖的抑制作用,并对使用肉桂进行抗癌治疗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刘卓锋;丁井永;史恒军;郑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探析

    目的:探讨用补中益气汤治疗缓解期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5月~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5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将这12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有63例患者,对照组有62例患者。我院为观察组患者使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使用西医常规疗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0.97%。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1、FVC和PEF的水平均有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FEV1、FVC和PEF水平改善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使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可有效地改善其肺功能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水平,进而提高其治疗的效果。此疗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旭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探析在医院药房中实施综合管理模式的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医院的规模也随之扩大,患者对医院药房的服务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的医疗机构在药房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传统的药房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及医院发展的需求,综合管理模式的运用在医院药房管理工作中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目前医院药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索在医院药房实施综合管理模式的方法及意义。

    作者:陆明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盆腔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盆腔炎的疗效。方法:将36例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常规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施行中药灌肠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盆腔炎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自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和对疗效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抑郁症效果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刘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康复期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康复期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本院进行康复治疗的80例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各4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为治疗组患者在进行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进行治疗,在为两组患者治疗3个疗程后对比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康复期脑梗塞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进行治疗可取得显著的疗效,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燕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病案分析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中应用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病案分析教学法在妇产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市某医学院60例妇产科专业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学生。为对照组学生进行常规教学,为观察组学生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基础上使用病案分析教学法进行教学,然后比较两组学生学习的效果。结果:经过教学后,观察组学生考试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医学院妇产科学生在进行常规教学的基础上使用病案分析教学法进行教学效果显著。此外,相关教育研究人员还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作者:武芸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老年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老年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西医治疗,为试验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低于试验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发生恶心、呕吐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发生腹泻的几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老年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毛艾香;郭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月经失调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月经失调的效果。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月经失调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为观察组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月经失调效果显著,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金月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浅论对精神病患者陪护家属进行管理的措施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的模式已经从封闭管理转变为开放式管理,病区设置逐渐趋向家庭化,由患者家属进行陪护的方式已在各精神科医院中广泛应用。由于精神科患者的病情具有特殊性,其住院进行康复治疗的效果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当的家属陪护会对患者的康复效果及医院的病房管理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对精神病患者陪护家属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及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高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参与性教学法在传染病实训教学中应用效果的探析

    目的:探讨参与性教学法在传染病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44名进行传染病实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班级将其分为传统教学组和参与性教学组,传统教学组中有123名学生,参与性教学组中有121名学生。对传统教学组学生使用传统教学法进行教学,对参与性教学组使用参与性教学法进行教学,然后比较两组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实验技能的考核成绩、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授课教师的评价。结果:经过教学后,参与性教学组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成绩、实验技能的考核成绩、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对授课教师的评价、对实训课的满意度、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学生,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参与性教学法对学生进行传染病实训教学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此教学方法值得在实际教学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媛玲;黄玲;赵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GRP78指标在诊治胃癌中的价值及相关研究

    葡萄糖调节蛋白78在胃癌患者体内呈高表达,被证明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亦可作为靶点应用于肿瘤的探测和治疗,可为胃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证实,钙离子螯合剂BAPTA-AM、钙离子载体A23187、维生素E琥珀酸酯、衣霉素及饥饿诱导均可引起GRP78表达水平的改变。

    作者:李玄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大方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的分析

    目的:探讨大方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控制该县手足口病的发生发展、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大方县2013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期间发生手足口病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该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3年大方县共有583例患儿发生手足口病,该县手足口病发病的高峰期为4月到9月,其中5岁以下的患儿占总病例数的95%,1岁患儿占重症病例数的50%。大方县大方镇手足口病的发病率高。有75例患者的病情经实验室检验确诊,其中EV71病毒感染的患者较多。结论:大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加强对本县儿童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对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率较高的乡镇进行重点防治,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的力度。

    作者:罗祖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对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为制定相关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我市7所中小学校的976名学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3年我市7所中小学校的976名学生。我们按照整群分层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我市城区、农村的各1所初级中学、小学,在小学,选择三、四、五年级的学生,在初级中学,选择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每个年级各选择1个班。对这些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在这976名学生中,检出存在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学生有57人,其感染率为5.84%。小学生出现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几率大于中学生,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学校的学生发生蛔虫感染的几率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学校的学生发生肠道蛲虫、鞭虫、钩虫感染的几率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农村学生发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几率大于城区学生,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地区学生发生肠道蛔虫、蛲虫、鞭虫、钩虫感染的几率相比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相关单位应加大对中小学生卫生知识的宣传力度[4],为不同地区、性别、年龄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加强其自我防护意识,使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的发生。

    作者:徐宗国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