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湖北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
  • 国际刊号:1004-4337
  • 国内刊号:42-1303/R
  • 影响因子:0.47
  • 创刊:1988
  • 周期:月刊
  • 发行:湖北
  • 语言:中文
  • 邮发:38-174
  • 全年订价:33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医药数学会颁发的《中国优秀特色期刊奖》、《现代计量医学最佳论坛奖》
  • 医药卫生综合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年1期文献
  • 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用于口腔肿瘤切除后黏膜组织修复的临床应用

    目的:讨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颌面部口腔黏膜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2013年20例因口腔肿瘤切除、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黏膜组织缺损、并跟踪随访的患者。结果:所有的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均未出现排异反应,存活率高,修复效果满意。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可作为修复口腔黏膜缺损的一种良好材料。

    作者:冯燕;刘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食管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探讨食管间质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2例食管间质瘤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和外科治疗进行分析,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12例患者9例行经胸食管粘膜外摘除术,3例行食管部分切除术+胃代食管术,术后均诊断为食管间质瘤,术后随访18~108月,均无复发及死亡。结论: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手段,食管间质瘤的确诊需要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因其生物学行为变化较大,术后应加强随访。

    作者:马华玲;杨为贵;朱润庆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清铁蛋白、叶酸与维生素B12联合检测对贫血诊断价值

    目的::观察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和维生素B12(VitB12)联合检测对贫血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70例贫血患者及50例体检正常者的SF、FA和VitB12血清水平。结果:贫血患者的SF、FA和VitB12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偏低(P<0.05),采用SF、FA和VitB12联合检测方式,可明显提高贫血患者检出率。缺铁性贫血(4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28例)和正常细胞性贫血(42例)患者SF、FA和VitB12联合检测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单独检测的检出率(P<0.05)。结论:SF、FA和VitB12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三种贫血的诊断效率,为临床的诊疗提供依据。

    作者:蔡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小板指标、免疫球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肝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血清中血小板指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IgG(g/L)、IgM(g/L)、IgA(g/L)免疫球蛋白联合检测对肝炎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将496例肝炎患者进行不同的分组:急性肝炎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然后选取健康正常体检者78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大型血小板体比率(P-LCR)、hs-CRP、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急性肝炎组IgM、hs-CRP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慢性肝炎组血清PLT、MPV、PDW、P-LCR、hs-CRP、IgG、IgM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IgA在肝炎不同类型患者中的变化不明显,其差异不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参数、CRP与免疫球蛋白联合检测有助于观察肝炎病程进展程度,对于临床治疗与预后有重要现实意义。

    作者:张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临床探讨

    目的:分析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表现,提高临床诊断质量。方法:本组抽取某院于2011年7月~2013年7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45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5例患者中,35例患者蛋白含量≥10×109/L,占71.11%,19例白细胞数(WBC)≥500×106/L,占42.22%。37例多形核细胞数(PMN)≥0.5,占82.22%。本组患者中,22例腹水细菌学检查结果呈阳性,阳性率为48.89%,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较为常见,分别占17.78%、8.89%、11.11%。结论:肝硬化腹水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进行临床诊断期间,可将PMN作为病情确诊的重要观察指标。临床治疗期间,可根据患者的腹水细菌学培养结果取抗生素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几率。

    作者:杨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时机。方法:回顾分析102例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情况,分早期组(发病后24h内手术22例)、中期组(发病后24~48h手术60例)、延期组(发病48h后手术20例)。结果:早期组无肠管坏死,住院时间平均9d;中期组局部肠管坏死10例占19.6%,平均住院时间10.5d;延期组肠管坏死9例占45%,住院期间复发再手术2例占9.5%,平均住院时间13d,早期手术组治愈率100%,死亡率为0,中期组治愈率96.67%,死亡率为3.33%,延期组治愈率90%,死亡率为10%。结论: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应及时手术治疗,好发病后24h内手术。

    作者:李颖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药熏蒸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的160例临床探讨

    目的:研究观察采用中药熏蒸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的方法治疗女性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8月符合研究标准的16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组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熏蒸治疗。经治疗一疗程后,对研究对象进行盆底肌肉肌力分级评定,评价两组患者产后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前后2组患者盆底肌肉肌力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盆底肌肉肌力均有所提高,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疗效评价: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与生物反馈电刺激结合治疗女性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振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无柄人工髋关节临床应用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对无柄人工髋关节临床应用近期疗效进行研究,并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29例髋部关节疾病患者,对其采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进行治疗,并对取得的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手术1~2.5年之间对患者进行随访,按照关节功能相关标准将治疗效果分成优、良、中和差四个等级,发现22例为优,5例为良,1例为可,1例为差,优良率为93.1%。结论:采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技术对髋部疾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可以保留患者的股骨颈、颈干角和前倾角,这样有利于治疗,获得了良好的近期疗效,但是远期疗效仍待观察。

    作者:梁英军;孟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胶囊内镜在基层医院消化道出血诊断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胶囊内镜在基层医院不明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某院收治的33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胶囊内镜检查方式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将患者的检查结果和病理证实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3例患者中13例正常,小肠粘膜隆起糜烂5例,小肠多发性点状出血4例,食管下段糜烂或溃疡2例,空肠息肉1例,小肠粘膜多发性溃疡或糜烂(考虑克罗恩病)3例,糜烂性胃炎及急性小肠炎症2例,空肠息肉1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例,胶囊内镜检查结果同病理诊断结果一致率为86.21%。结论:胶囊内镜在基层医院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安全可靠,具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蓝艺明;王施君;黄美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71例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的临床表现、致病菌构成及治疗方法。方法:对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7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诊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1例患者平均年龄(26.4±2.4)岁。急性肾盂肾炎发生在孕早期占21%(15/71);发生在孕中、晚期占79%(56/71)。临床症状中,腰痛为常见,占91.5%。尿培养阳性患者为61例,阳性率为85.9%。61例患者中检出13种病原体,以大肠埃希氏菌为主,占57.4%。结论:妊娠合并急性肾孟肾炎多发生妊娠中、晚期。妊娠期妇女出现单侧或双侧腰部疼痛及肾区叩击痛,首先应考虑急性肾盂肾炎的诊断。大肠埃希菌是常见的致病菌。头孢三代药物因其低毒、有效、无致畸作用,应该作为首选抗生素。

    作者:黄艳芳;张峰莉;姚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产后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产妇产前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产后出血量之间的关系,探讨产前血浆D-二聚体定量检测对产后出血的临床提示价值。方法:通过对1521例孕妊末期正常待产孕妇进行D-二聚体检测并记录其产后出血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本次研究D-二聚体结果有180例小于0.55mg/L,没有发生产后出血;有605例在0.55~1.80mg/L之间,其中有16例发生产后出血;有479例在1.80~3.60mg/L之间,其中有26例发生产后出血,且有1例发生DIC;有170例在3.60~6.60mg/L之间,其中有17例发生产后出血,且有2例发生DIC;有87例大于6.60mg/L,其中有17例发生产后出血,且有5例发生DIC。结论:孕末期孕妇D-二聚体含量越高,其发生产后出血的机率就越大,当D-二聚体含量大于6.6mg/L时,可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保证孕妇生产时的安全。

    作者:龙宏洋;李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在诊断肾脏疾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肾脏疾病诊断中应用超声引导经皮肾穿刺活检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某院2010年2月~2013年7月50例行超声引导经皮肾镜活检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取材长度及次数与检测成功率的关系,并研究病理结果与不良症状发生率。结果:50例患者取材长度位于5~18mm中,穿刺次数1~3次,且成功率均保持100%,LgA肾病、肾小球病变、局灶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以及狼疮肾炎发生例数分别为13例、10例、12例、7例、8例,经活检全部检出。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同时并发症较少,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肖琳;赵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产后大出血患者治疗中D-二聚体监测

    目的: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在产后大出血患者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9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连续监测产前、产后1h、2h、4h、8h、24h的血浆D-二聚体、PT、APTT、PLT等指标,了解其峰值水平和持续时间,以及峰值下降的变化趋势。以患者产前PT、APTT、PLT、D-二聚体的平均值为对照组,产后大出血后连续监测PT、APTT、PLT、D-二聚体的平均值为观察组,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动态观察组D-二聚体的浓度先升高,自产后1h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h达到峰值,随着治疗逐渐下降,但8h、24h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其变化趋势敏感;随后PLT下降及APPT、PT升高,其变化趋势、敏感性相对较差。结论:动态监测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可以作为产后大出血诊疗时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的较好指标。

    作者:颜小平;黄波;黄琳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某院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40例,为2型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病患者;对照组40例,为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结果:对照组患者饮食控制、嗜食荤、甜食、吸烟史、运动意识以及空腹和餐后血糖控制情况均要优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该控制饮食、多食素食、增强运动保健意识、控制好血糖水平,避免心脑血管疾病发作。

    作者:王翔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疗效及糖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对比分析齐拉西酮与奥氮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抽取于2013年6月~2014年5月某院治疗的7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给予齐拉西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氮平,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糖脂代谢变化。结果:(1)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47%,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主要脂质指标并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患者的主要脂质指标却明显升高,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与奥氮平均可有效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但齐拉西酮对患者的糖脂代谢影响更小,奥氮平有可能引起糖脂代谢紊乱,增加并发症风险,在临床使用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影响。

    作者:陈维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血压脑出血急诊微创手术的临床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其治疗手段通常会采用急诊微创手术,并且很容易引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对手术临床观察工作至关重要。阐述了高血压出血病情的概念,并通过选取患者案例分析患者的急诊微创手术的临床情况。

    作者:李海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正畸黏结剂的黏结效果及对牙釉质的影响对比

    目的:探讨不同正畸黏结剂的黏结效果及对牙釉质的影响。方法:选取58例接受正畸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树脂性黏结剂,观察组采用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黏结剂,比较两组黏结剂的黏结强度、牙面残留情况、釉质脱矿情况。结果:两组的黏结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残留黏结剂情况方面观察组0分及1分所占总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1、6、12个月观察组牙釉质脱矿程度为0级,占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黏结剂具有较好的黏结情况,对牙釉质具有更小的不良影响,综合优势明显。

    作者:毛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组织缺损疗效观察

    目的:探索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4例口腔颌面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游离组织瓣移植修复,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64例患者中,成功60例,治疗成功率为93.75%,且手术成功的患者的外形、面部功能和语言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采取游离组织瓣对口腔颌面组织缺损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好、安全性较高,适合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朱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早期应用冷敷的疗效观察

    目的: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早期应用冷敷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自制小冰袋局部冷敷,术后1h开始,每8h1次,每次0.5h,每天2次,共3d,在第1次冷敷后24h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冷敷后72h观察局部肿胀度,以及患者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在减轻术眼疼痛度方面,术后第1次冷敷24h,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00,P<0.05)。在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方面,两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156.50,P<0.05)。结论:眼眶爆裂性骨折术后早期应用冷敷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何鸿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围手术期治疗时间对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术中出血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减少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术中出血量的方法。方法:通过对130例2型2期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进行不同时间的围手术期治疗,比较术中出血量的多少。结果:A组术中出血量为(159.33±31.44)ml,B组术中出血量为(81.00±14.92) ml,C组术中出血量为(70.05±10.91)ml。3组间比较,A、B和A、C两组比较P值均小于0.01,B、C组比较P值小于0.05,说明3组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同样规范的手术操作下,鼻内镜手术中的出血量随围手术期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围手术期治疗3d、7d与14d的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陈蔚华;蓝琼;张凯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层级全责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

    目的:针对血液净化患者展开护理研究,了解对护理人员实施层级全责一体化的护理质量优化效果。方法:选取某院血液净化中心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共2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层级全责一体化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内瘘穿刺成功率、透析期间不适感以及护理缺陷产生率。结果:对照组10例患者内瘘未一次性完成,观察组仅有4例;透析期间对照组有11例患者出现不适感,观察组仅出现2例;护理缺陷发生率方面,对照组为7.69%,观察组未出现护理缺陷。三项对比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层级全责一体化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责任感,减少护理操作中的失误,提升内瘘成功率,减少透析期间不适感,具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江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诊断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外科学关于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诊断与治疗的局限性。方法:选取某院2009~2014年间收治的病人35例,将治疗方法分为两种,归纳总结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在临床实践中的诊治方法。结果:35例病人合并肘关节骨折9例,常规单纯脱位19例,无外伤史幼儿30例,通过复位方法的差异,说明小儿不同年龄段及解剖结构变异导致复位方法产生差异。结论:小儿骨科解剖结构不是成人解剖结构的简单成比例缩小,需要根据具体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对症治疗方法。

    作者:张学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临床护理路径下心内科老年患者的健康护理观察

    目的:探究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下应用健康护理的措施和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心内科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老年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护理干预,观察组老年患者则在临床护理路径下进行健康护理。对比2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以及对护理干预措施满意程度。结果: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更具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措施满意程度为100.0%,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措施满意程度为78.0%,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对心内科老年患者在临床护理路径下进行健康教育不但能够提高患者对健康知识的认识,且有助于进一步拉近护患之间的关系。

    作者:朱敏林;梁丽珠;谢玉梅;黎兴瑞;张艳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工全漆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系统康复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系统康复治疗对增加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减少畸形,提高日常生活活动的影响。方法: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24例(35膝),术后由骨科医护人员给予指导,由康复专业人员进行系统康复干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0d后利用HSS-KS评估。结果:术后20d,患者安静及行走时疼痛,行走距离,转移能力,肌力及屈曲畸形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拐杖的使用率及内外翻畸形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关节的活动度较术前下降,差异有显著性;但关节的稳定性及使用楼梯能力较术前无明显改善。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系统康复可以促进下肢功能的恢复,出院后仍须继续进行正确的肌力、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康复训练。

    作者:林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在慢性盆腔炎提高患者疾病知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某院在提高慢性盆腔炎患者疾病知识中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的实施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根据1:1的分组方法将选取的66例患者分为常规组和个性组,对两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后其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测评。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知识掌握程度并不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护理后,两组患者各项知识掌握程度有了一定的改善,但个性组患者掌握程度更佳。结论:在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护理中,通过实施个性化健康教育护理可针对性为患者提供疾病知识的宣教,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健康教育方法。

    作者:郑定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的改良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置管方法。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600例患者分为两组,即实验组300例采用改良后的置管方法,对照组300例采用传统的置管方法,比较两种静脉留置针哪种更适宜临床。结果:改良后置管方法成功率98%,高于传统置管方法86%。结论:采用改良的置管方法能为患者减轻痛苦,保护静脉,同时也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优于传统的置管方法。

    作者:孙文秀;熊秀萍;孔飞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预防及护理

    目的:为了探究腹腔镜疝修补血清肿发生原因,减少血清肿术后发生率,促进血清肿的吸收,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分析以往患者血清肿发生率,总结查找并发原因,通过改良手术操作及术后进行术区加压,再加上围手术期的积极护理。结果:实施上述治疗护理干预后,血清肿的发生率从2012年的15.03%下降到了2013年的5.01%。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后血清肿的发生,与患者疾病性质有关,通过手术方式的改进,术后的积极预防及治疗护理,能全面有效地预防血清肿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张秀银;吴庆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乳腺纤维瘤手术整体护理干预对预后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乳腺纤维瘤手术整体护理干预对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对49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外科手术治疗,于围术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对所得资料进行总结后得出结论。结果:49例乳腺纤维瘤手术治疗患者中I期愈合率95.92%,总愈合率为100.0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12%。结论: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加入整体护理干预措施,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伤口大多I期愈合,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显著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利于其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周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患者手术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手术护理干预对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某院收治的108例行手术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患者围手术期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4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手术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听力恢复及心理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心理焦虑情况明显改善,其SAS评分(39.78±6.10)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2.57±5.39)分,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0.5kHz、1.0kHz及2.0kHz语频气导听阈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护理干预对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患者临床影响效果显著,患者心理状态改善的情况下提高手术治疗依从性,对患者听力改善具积极影响。

    作者:姜春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效果及认知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治疗效果及认知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间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干预组(50例),为对照组患者在进行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为干预组患者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饮食服药护理及心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患者在体重控制、贫血的纠正,对血液透析基本知识的了解,对抗疾病的信心及治疗的依从性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提高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疗效,改善其对血透的认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秀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矫正超高度近视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 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8月验配RGPCL的超高度近视患者312人(556眼)。在裂隙灯下进行荧光素染色配戴评估后确定处方,定期复查随访6~12个月。结果:556眼均一次配适成功,平均佳矫正视力RGPCL好于框架眼镜(P<0.05)。随访未发现明显眼部并发症。结论:对于超高度近视,RGPCL的视觉效果明显优于框架眼镜,并有较高的安全性,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

    作者:谢小华;常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昏迷患者鼻饲中存在的问题及护理对策

    目的:对昏迷患者鼻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护理方式进行讨论。方法:选取某院2008年4月~2012年4月77例鼻饲进食的昏迷患者,对其在鼻饲进食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的护理对策进行讨论。结果:77例患者中出现腹泻的为31例,反流的患者为20例,误吸的患者为16例,腹胀的患者为6例,呕吐的患者为2例,出现管道阻塞的为2例。结论:昏迷患者在鼻饲中容易出现的就是误吸、反流、腹泻,护理人员要对鼻饲患者的情况进行评估,并要加强巡视,减少风险的发生率。

    作者:章小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产前诊断胎儿单脐动脉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产前诊断胎儿单脐动脉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孕中期使用多普勒超声对胎儿单脐动脉的形态和血流信号特征进行观察,与产后结果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晰显示胎儿脐血管和脐内静脉血流,其检查意义明显优于产后病理检查、染色体检查(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清楚显示两只血管血流情况,从而对畸形诊断提供准确依据,在中期孕检中对单脐动脉进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维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耳科眩晕患者防跌倒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耳科眩晕者跌倒防范护理措施。方法:选取56例耳科眩晕者且给予强化安全意识、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知识、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加强入院健康教育护理措施、心理护理、运动护理、药物护理、康复护理以及应激事件护理等综合性护理措施,同时对跌倒情况加以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56例耳科眩晕者无1例患者跌倒,护理满意度达100.00%。结论:强化综合性护理工作至关重要,能有效防范耳科眩晕者跌倒发生。

    作者:吕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的综合护理措施

    目的:对综合护理措施在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某院2013年9月~12月接诊的36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18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气道管理,观察组18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措施进行气道管理。结果:对照组18例患者,6例出现感染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3.3%;观察组18例患者。2例出现感染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1.1%;观察组患者感染等并发症控制情况明显比对照组更佳,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气道管理,能有效提高预后质量,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适合于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华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内科保守治疗的效果影响

    目的:探讨行内科保守治疗的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4例行保守治疗的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在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内科保守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朱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冠心病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对冠心病(CHD)患者自护能力影响。方法:将88例CH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能有助于提高CHD患者自护能力,促进患者预后。

    作者:于建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机械通气在神经内科疾病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在神经内科中的应用,提高神经内科疾病治疗中针对并发呼吸衰竭抢救的成功率。方法:选取某院6例神经内科疾病中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患者在机械通气前后的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在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治疗后,患者的血气指标和相应的临床症状、体征都得到了有效的改善。结论:神经内科疾病患者并发呼吸衰竭时,应该尽早进行机械通气,以提高患者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梁新明;张保朝;付国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谈助产士助产护理对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究在产妇生产当中怎样发挥助产士的作用为目标,加快产妇生产的速度为。方法:选用了2012年开始在某院使用孕妇保健卡并且无并发症的孕妇100人,随机将100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个组50人。观察组人员使用助产士来护理,在孕期由助产士给产妇讲孕期保健的常识,婴儿喂养方式、护理方式,生产缓解疼痛的能力等常识。并由专业的助产士帮助产妇。常规组使用的是一般的护理,也就是说产妇并没有使用助产士,待产期间没有和助产人员接触。了解并且记录产妇的基本情况。可以发现观察组的50名产妇自然分娩率已经达到90%,而一般常规组的只有70%;剖宫产、产程以及出血量和新生儿窒息率都大幅度的比对照组要低出许多,P<0.05,有着统计学的研究价值。可以通过对比得出在产妇在待产开始展开助产士教育课程,并在生产时开始有整体护理能够合理的减轻产妇时间、减小出血量、新生儿死亡等,加快分娩速度,在临床上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作者:谢闻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产后抑郁症的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探讨相关预防措施。方法:以某院2013年3月~9月收治的80例孕妇为研究对象,以其抑郁状态分为健康组45例与抑郁组35例,并对两组患者的家庭观念、分娩方式、生育观念、新生儿Apgar评分和生育观念等方面进行调查与统计。结果:健康组患者在各个方面都优于抑郁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做好产前分娩知识教育,疏导产妇不良情绪,保持家庭和睦关系,可以有效降低产妇产后抑郁症发生率。

    作者:李海杰;马小敏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护理人员对患者在门诊输液护理室中使用人性化护理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间在某院进行门诊输液室护理的患者共计60例,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采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患者的门诊输液室的护理过程中采用人性化护理,如环境护理、输液护理等。在患者接受护理服务结束后对患者进行调查,了解患者的满意程度以及投诉人数。结果:经过护理人员的护理,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为86.67%,而投诉率达到了13.33%;采用了人性化护理的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总满意程度为96.67%,投诉率仅仅为3.33%。结论:在门诊输液室护理中采用人性化护理能够极大地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减少患者的投诉率,大大避免了医患纠纷的出现,能够提高医院与患者之间的亲密度与和谐度,有着较为实用的意义。

    作者:吴小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案例分析法在内科护理临床中的应用

    案例分析法在临床中应用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教育方法。但是此法也有许多不足,需要广大教育者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完善。

    作者:刘伟;宋文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合理使用抗生素

    药物不良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息息相关。我国抗生素问题非常严重,由抗生素引起的系统不良安全日益增多,如何加强抗生素使用控制,提升抗生素使用配比,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从临床抗生素使用状况着手,对抗生素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依照上述内容提出对应使用要求,望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一些参考。

    作者:黄培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患者内科治疗心理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内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选取某院自2011年7月~2013年7月接受内科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100例,将其按随机抽样方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基本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对照组治疗前后SDS及SAS评分无显著改善,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恶性肿瘤内科治疗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缓解并消除患者的负面心理,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作者:陈岩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的影响

    目的:研究在下肢静脉曲张术后,采取护理干预对缩短患者首次下床时间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随机排序将选取的64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患者提供常规基础护理和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术后24h内首次下床活动率达到了96.88%,而对照组只有75.00%。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帮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是提高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恢复效果的重要方法。

    作者:王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应用效果。方法:将某院2012年3月~2013年8月间,通过手术治疗的16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其中观察组80名采用舒适护理,对照组80名采用常规护理。通过对患者的满意度调查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5%,而对照组的满意度为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入院时的焦虑自评表(SAS)评分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对调节患者的焦虑恐慌情绪有良好的效果,调查结果显示通过舒适护理的观察组总体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总体满意度,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方恩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间质性肺炎患者心理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间质性肺炎患者心理不良反应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收集某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间质性肺炎患者4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调查,对存在不良心理反应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结果:本组40例患者SCL-90各因子与常模比较,间质性肺炎患者的9个因子中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与国内常模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精神病性、偏执、敌对、恐怖、躯体化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因子与国内常模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间质性肺炎患者不良心理状况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生存时间,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慧;刘巧玲;王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5例肺大疱切除术后复发气胸患者再手术的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并分析5例肺大疱切除术后复发气胸患者再手术的护理方式。方法:择某院于2010年1月~2011年11月期间进行肺大疱切除术后复发气胸患者再手术的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专职医师护士对此5例患者的心理、术后引流管以及患者的疼痛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干预,并对患者在进行护理干预后对于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5例肺大疱切除术后复发气胸患者再手术的患者在经过全面护理之后,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均康复出院。结论:对肺大疱切除术后复发气胸患者的围手术期间积极地进行护理,可以使得在手术后患者的恢复时间缩短,提高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更广泛的推广。

    作者:卢华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孕期合理营养及体重控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目的:研究孕期体重控制教育、合理营养对新生儿体重、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阴道试产单胎头位初产妇609位,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围产期保健检查及孕期指导;实验组进行孕期体重控制及合理营养。记录两组产妇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新生儿体重。结果:实验组孕13周至分娩前的体重指数增加≥6发生率、难产率及巨大儿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孕期合理营养、体重控制教育能有效控制巨大儿和难产的发生率,从而改善产妇的分娩结局。

    作者:赵希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20例患者护理及体会

    目的:总结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护理帮助指导。方法:回顾分析20例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全切+回肠代膀胱术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资料。结果:20例患者疗效满意,未发生感染、尿瘘、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结论:膀胱全切术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措施,手术疗效与术前术后护理紧密相联,加强围手术期的护理是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王秀兰;牟宗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了2012年2月~2013年6月期间,把来某院进行治疗的12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软件把120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60例患者。给予对照组患者干扰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两组患者治疗一段时间后,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疱疹、口腔溃疡、退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和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疱疹、口腔溃疡、退热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缩短,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6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两组患者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干扰素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治疗效果显著,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迅速,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提高。

    作者:曲宪成;田苗艳;林参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4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单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甘精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服二甲双胍片,共治疗12周后检测各项指标。结果:经治疗后2组患者HbA1c均有改善,但对血脂水平的影响各有不同。治疗组血清TG及LDL-C降低明显,而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明显。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效果优于单纯胰岛素治疗,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胡春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剂型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紫杉醇脂质体与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方法:回顾性研究近3年收治的7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应用紫杉醇脂质体及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观察组: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组共31例;对照组:普通紫杉醇联合顺铂组共42例,化疗两个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结果:(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3.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化疗后毒副反应在白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肌肉/关节痛上观察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中毒副反应的发生与KPS评分关系无明显差异(P>0.05),而与对照组KPS评分的关系有差异(P<0.05),且KPS评分高的毒副反应发生率低,评分低的毒副反应发生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近期疗效上无明显差异,毒副反应上紫杉醇脂质体组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紫杉醇组,在KPS评分低的患者中优先考虑应用紫杉醇脂质体。

    作者:李菲;李培义;李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磷酸肌酸钠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应用磷酸肌酸钠药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心内科2012年7月-2014年6月所收治的82例老年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临床资料。对82例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之上加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经两周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SD)、收缩末期内径(KVEDD)、射血分数(LVEF)、BNP水平实施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高达91.3%,相比对照组患者72.2%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优,P<0.05,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冠心病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施用常规抗心衰药物同时,加用磷酸肌酸钠药物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张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西乐葆治疗Graves’眼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西乐葆治疗Graves’眼病(Graves’ophthalmopathy,GO)的近期疗效。方法:取Graves’眼病(GO)患者30例52只眼做为研究对象。环氧酶2(COX-2)抑制剂西乐葆(Celebrex)治疗3个月。观察和记录治疗前后其泪液前列腺素E2(PGE2)、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以及眼病指数ophthalmopathy index(O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泪液PGE2、血清IL-1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1),眼病指数OI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西乐葆治疗降低了泪液PGE2和血液IL-1的浓度,对改善Graves’眼病有一定效果。

    作者:何晓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自拟泻肺汤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结合多年临床实践,采用自拟泻肺汤给予毛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型患儿治疗,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按照国际随机字母排列法将54例患儿均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小儿清肺颗粒常规治疗和中药泻肺汤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体征、症状总积分改善情况。结果:运用自拟泻肺汤治疗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0%,采用小儿清肺颗粒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19%;治疗前,两组患儿总积分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总积分明显较之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在毛细支气管炎痰热闭肺型的治疗中,通过自拟泻肺汤进行口服治疗,效果显著。

    作者:许德军;赵志勇;徐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老年人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探讨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老年人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4年2月期间于广州市番禺区化龙医院内科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和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8例,给予口服硝酸酯类等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54例,在此基础上给予大株红景天注射液静脉滴注,整个疗程为15d,观察并记录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变化情况。所得数据采用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治疗组的总体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超声心动图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老年人冠心病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韦俊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剂量咪达唑仑在静脉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小剂量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在静脉麻醉中的优越性。方法:选择年龄18~40岁,择期门诊小手术患者40例,随机双盲均分为两组:芬太尼+丙泊酚(A组)和咪达唑仑+芬太尼+丙泊酚(B组)。B组先静注咪达唑仑0.02mg/kg,1min后,两组均静脉注射芬太尼1ug/kg,丙泊酚2mg/kg,之后根据手术需要追加丙泊酚20~50mg。给药后1min、5min、10min,观察患者氧饱和度、心率、血压变化,有无体动,追加药物情况以及有无术中知晓。结果:与A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种、手术时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氧饱和度降低中也无明显差异,但B组在术中追加药物次数、术中知晓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小剂量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和丙泊酚静脉麻醉不良反应少,安全性更高,效果更好。

    作者:杨鸿刚;陆丽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甲氨蝶呤与米非司酮联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某院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5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编号后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氨蝶呤单一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痊愈率的组间比较结果有明显差异(P<0.05),未痊愈患者经手术治疗后均恢复良好,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早期异位妊娠患者进行保守药物治疗时,可采取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的治疗方案,能够取得更优良的治疗效果。

    作者:洪漫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选取某院2009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共4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23例,予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对照组23例,予两性霉素B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症状的改善时间。结果:研究组痊愈19例(82.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0例(43.48%),比较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相关症状改善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其中溃疡消除时间(15.35±4.28)d显著少于对照组(22.83±7.34)d(P<0.05)。结论: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仕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海参多糖对白细胞减少症模型鼠的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白细胞减少症模型鼠中,海参多糖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小鼠120只,在拮抗试验中取60只,随机按6组划分,模型组及实验1~4组就白细胞减少症模型进行建立,实验1~4组取不同剂量海参多糖腹腔注射,模型组取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不特殊处理,后行白细胞计数;预防试验中,取小鼠60只,分组同上,取海参多糖不同剂量对实验1~4组腹腔注射,模型组注射Cy100mg/(kg·d),对照组不特殊处理,对白细胞进行计数。结果:取海参多糖25~100mg/(kg·d)注射的实验组在拮抗试验的第6d,脾指数及白细胞变化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取海参多糖25~100mg/(kg·d)注射的实验组在预防试验中,白细胞变化率较模型组高,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白细胞减少症模型鼠采用海参多糖应用,对免疫功能有保护作用,可指导临床应用。

    作者:杨杨;石玮;严丹;韦艾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依那普利联合通心络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通心络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疗效。方法:以2014年1~6月间入住某院进行治疗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共60例,将患者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人。其中对照组的患者采用依那普利来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的药物治疗基础上,再联合通心络来实施治疗。两组患者均要进行8~12个月的随访,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经过治疗之后,有20例病患被治愈,7例病患明显好转,3例病患的治疗无明显效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后,有8例患者被治愈,15例患者的病况明显好转,7例患者治疗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77%。两组的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依那普利联合通心络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效果比较好,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少,可有效地治愈和改善患者的病症,有利于将患者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可增强患者的心功能。

    作者:林宇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阿托伐他汀钙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新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新诊断的、空腹血糖>10.0mmol/L的2型糖尿病65例,随机分为血糖控制组32例和联合治疗组33例。两组用优泌乐1日3次、来得时1日1次皮下注射控制血糖,联合治疗组服用阿托伐他汀钙10mg1日1次,连续治疗4月后,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指标、血脂指标、血清铁(Fe)、血清铁蛋白(SF)、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S、PPBS、HbA1c极显著下降(P<0.01);SF、CRP显著下降(P<0.05),且与血糖控制组相比,联合治疗组进一步显著下降(P<0.05);TC、TG、LDL在联合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在血糖控制组有下降趋势;Fe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降低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铁蛋白,预防糖尿病并发症。

    作者:朱圣群;陈接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临床研究泮托拉唑钠对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医疗效果及对人体的安全性。方法:经胃镜检查确认4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每20人1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每天晚间给予泮托拉唑40mg口服,对照组每天晚间给予奥美拉唑20mg口服,服药4周共1个疗程。停药后对40例患者全部进行胃镜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情况、有无不良反应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的愈合率分别为92.5%和89.6%,其他各项症状的改善情况两组患者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效果和治愈情况与奥美拉唑基本一致,疗效相当,对消化性溃疡有比较高的治愈率,临床不良反应较少,症状改善明显。

    作者:付金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奥氮平治疗急性期精神病效果研究

    目的:对奥氮平治疗急性期精神病的效果进行观察、探讨和研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78例急性期精神病患者,给予奥氮平治疗,之后观察效果和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2周的治疗之后,78例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所有的不良反应在治疗之后全部消失。结论:奥氮平对于治疗急性期精神病的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作者:王星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自拟中药方解毒救肝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方解毒救肝汤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将l36例乙肝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治疗组患者给予解毒救肝汤联合拉米夫定进行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单纯给予拉米夫定治疗,均以48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HBeAg转阴率及HBV-DNA转阴率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及血清HBeAg、HBV-DNA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解毒救肝汤联合拉米夫定用于慢性乙肝的治疗,疗效显著,且耐药性低,值得临床加深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张育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儿科手术中应用氯胺酮复合七氟醚行非气管插管全麻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探讨

    目的:研究氯胺酮复合七氟醚行非气管插管全麻在儿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某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满足非气管插管全麻条件的患儿共120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为6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氯胺酮静脉麻醉法,观察组采取氯胺酮静脉麻醉复合七氟醚麻醉方式,对比两组患儿在麻醉诱导期、手术切片期以及苏醒期的平均动脉压、心率以及动脉血氧饱和度,同时就不良症状研究两组患儿用药的安全性。结果:麻醉诱导期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共出现6例不良症状,包括呼吸道分泌物增多2例、呼吸抑制1例、苏醒期躁动2例、苏醒延迟1例,不良反应出现率为10%;观察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10例,呼吸抑制4例,苏醒期躁动7例,苏醒延迟8例,不良反应出现率48.33%,观察组不良症状出现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七氟醚应用于儿科手术可以保证患儿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抑制不良反应的出现,在临床中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作者:苏文婷;黄庆;廖燕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采用诺和锐30特充和诺和灵30R治疗的血糖、血脂及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分析型糖尿病采用诺和锐30特充和诺和灵30R治疗的血糖、血脂及不良反应。方法:以医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接收的39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诺和锐30特充组(20例)和诺和灵30R组(19例),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血脂等都有明显下降(P<0.05),且诺和锐30特充组改善情况优于诺和灵组(P<0.05);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无显著差异(P>0.05);诺和锐30特充组低血糖发生率(1/20)明显低于诺和灵30R组(4/19),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诺和锐30特充和诺和灵30R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等均有一定降低效用,但诺和锐30特充效果更加明显。

    作者:陈梅花;巫金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健康教育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危险意识性健康教育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将116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8例)和对照组(n=58例),两组均给予相对统一的常规治疗、护理,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进行危险意识性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指示性健康教育,观察干预前后两组生活方式的转变情况。结果:研究组干预后生活方式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变( P<0.01)。结论:危险意识性健康教育使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充分认识到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性,建立并保持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了危险因素,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措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覃尚红;俸献珠;韦金华;黄一鲜;刘文伟;马晓萍;明丽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子宫内膜癌组织her-2/neu过表达临床及病理意义的Meta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子宫内膜癌her-2/neu蛋白过表达与临床及病理间的相关性。方法:在pubmed、中国知网、维普全文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检索截止至2014年2月关于“her-2/neu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及病理相关性”的文献资料,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用RevMan5.2.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8个病例对照研究601例子宫内膜癌病例,根据her-2/neu表达的阳性率, her-2在子宫内膜癌与非癌内膜组[RR=3.61(95%CI:1.99,6.57),P<0.000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RR=1.97(95%CI:1.47,2.63),P<0.00001]、子宫内膜癌Ⅰ-Ⅱ期组和Ⅲ-Ⅳ期组[RR=0.51(95%CI:0.27,0.99),P=0.05]以及高分化和中低分化组[RR=0.64(95%CI:0.48,0.86),P=0.003]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浸润深度>1/2和浸润深度≤1/2组[RR=0.71(95%CI:0.33,1.56),P=0.40]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er-2在子宫内膜癌中过表达,其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临床Ⅲ-Ⅳ期及组织学中低分化等特征密切相关,对于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判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郎博娟;马金阳;胡余昌;胡海燕;王晓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大豆异黄酮的摄入与乳腺癌发病率关系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饮食摄入大豆异黄酮与乳腺癌发病率的关系。方法:使用Stata11.0软件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近13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关于大豆异黄酮摄入与乳腺癌发病率的病例对照研究资料,异质性检验,合并OR,并进行偏倚评估与敏感性检验。结果:纳入本次Meta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一共有10项,其中包括4500名乳腺癌病例。以摄入大豆异黄酮的量分为常食组与偶食组,异质性检验结果为I2<31%,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OR=0.89,95%CI为0.81-0.97,Z=2.55,P=0.011,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常摄入大豆异黄酮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是乳腺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作者:李譞婷;华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手足口病病人入院时间圆形分布分析

    目的: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发病季节性,为防治小儿手足口病提供数据。方法:应用集中度法和圆形分步法分析由我院病案室提供住院手足口病病例。结果:患儿年龄1个月~11岁。男性1268例,年龄x±s为2.1384±1.2516;女性729例,年龄x±s为2.0643±1.3395。男女患儿发病年龄无显著性差异(P>0.05)。男女结构比1:0.57。男性多于女性,有显著性差异(P<0.01)。男性、女性和总人数入院时间季节性分布M值分别为:0.3865、0.4639、0.4136,有季节性;平均角为所对应的入院时间高峰日分别为:7月2日、6月23日、6月28日。经平均角的Rayleigh’s,Z值分别为:184.57、154.08、333.89;P值均为<0.01,有季节性;男、女性病人入院高峰差别的Watson add William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能合并;高峰期分别为:4月14日~9月20日和4月13日~9月3日。23例有二次感染住院现象。结论:手足口病发生存在明显季节性。在高峰期前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可降低发病率。防控工作重点在托儿所和幼儿园。

    作者:麦毅忠;王小群;杨统升;杨德恒;袁素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比较分析TCD与DSA诊断脑动脉狭窄的可行性

    目的:比较分析TCD与DSA诊断脑动脉狭窄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4月间某院收治的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TCD与DSA检查颅内动脉闭塞或下摘编情况,并以DSA检查结果为标准做对比分析。结果:TCD与DSA检查诊断一致,动脉数量194支,其中22支TCD检查正常,另外DSA发现36条狭窄动脉TCD检测正常。以DSA结果为标准, TCD敏感性85.03%,特异性98.84%,假阳性率1.46%,TCD误诊漏诊比率15.27%。结论:TCD与DSA诊断脑动脉狭窄均具有可比性,但是互有利弊,二者联合检测效果佳。

    作者:武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1134例初产妇潜伏期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初产妇潜伏期的长短对于分娩方式选择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134例潜伏期正常与潜伏期延长的足月单胎头先露初产妇,发现潜伏期延长组中异常胎方位、头盆不称、阴道助产及剖宫产、分娩期并发症等发生率较潜伏期正常组显著增高。结论:潜伏期延长为头位难产的早期临床表现,应引起充分的重视,提早预防。

    作者:张华章;罗自娟;孙娟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医疗纠纷现状分析

    目的::通过对某市近年来医疗纠纷现状及产生原因调查分析,向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医疗机构提出防范产生医疗纠纷的策略。方法:选取某市2010年~2013年间发生的384例经第三方(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备案的医疗纠纷,从涉及医院等级、分布科室、解决途径、赔偿金额及患者来源地域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某市医疗纠纷发生在三级医院的比例为70.32%,赔偿金额占总金额的78.00%,主要分布于骨科、普外科、妇产科等手术科室。来源于市区的患者占52.08%,郊区或市属县的患者占47.92%。结论:医疗纠纷防范的重点单位是三级医院,重点科室是骨科、普外科等手术科室。医疗机构应加强沟通、注重人文关怀,以防范和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作者:王志刚;郑大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急性期3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急性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某院收治的72例慢性支气管急性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此7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6例。观察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结果:采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7.23%,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56%相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结论:采用的中西医结合方案对慢性支气管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西药配合中药能有效地提高疗效且能控制病情的反复发作,对缓解慢性支气管炎的发作有重要的功效。

    作者:张彦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对42例儿童缺铁性贫血的观察

    目的:探讨儿童缺铁性贫血的原因及干预措施。方法:对辖区内管理的0~3岁儿童6~8月、18月、30月龄分别进行1次血常规检测,对致缺铁性贫血的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354名各月龄儿童血常规检测中发现有42例儿童缺铁性贫血,其中中重度缺铁性贫血2例。儿童贫血与家庭收入,监护人职业及受教育程度,科学喂养均有关系,与生产方式及性别关系不大。结论:针对缺铁性贫血的原因进行干预,效果明显。

    作者:曾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与体会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实践中的应用。方法:将某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妇产科24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120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人性化护理。观察对比两组分娩方式与过程,自制问卷对患者在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及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两组的分娩方式比较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间的痛疼分级及产程时间,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满意度及心理情况的比较,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妇产科的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在分娩方式、患者的满意度及患者的心理状况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值得推广与应用的护理服务模式。

    作者:张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PBL教学法在外科护士带教中的运用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问题引导式教学法)在外科护士带教中的效果,总结带教经验。方法:抽取于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某院外科实习的60名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均进行为期10周的带教,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观察组采用PBL教学法,比较两组的考核成绩以及对带教的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在理论知识学习、临床思维能力培养、自我学习能力提高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为100%(30/30),对照组护生对带教的满意度为76.6%(23/30),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BL教学法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有利于提高护生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浅谈利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培养护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人才的基本要求,是现代护士素质的重要组成因素,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人员的基本素质,更是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对护士的需求。笔者结合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的体会,对在基础护理技术教学中培养护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人文关怀等基本的心理素质进行探讨。

    作者:凌莉;赵旻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病例分析联合置问法教学模式在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病例分析联合置问法教学模式,将该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法、病例分析法及置问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病例分析联合置问法能够更好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将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培养了学生索取知识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高了学生对标本、模型的兴趣及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技巧;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记忆显著增强,整体上提高了学习效率,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模式。

    作者:贾建新;闫旭升;李梁;崔成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等数学“探究式教学”浅谈-以二重积分换元法为例

    以高等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二重积分换元法,包括极坐标换元法为例,阐述“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模式。同时为这一重要高等数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提供一种新的参考。

    作者:王红勇;廖茂新;杨德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案例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模式在外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某校2012级高护1班学生60名,设为观察组,选取同级高护2班60名学生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案例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向两组考生发放测试考卷和调查问卷,比较两组考生的卷面成绩以对教学的评价。结果:(1)观察组的平均成绩为87±7.4分,对照组的平均成绩为74±13.2分,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学生认为案例教学模式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促进记忆、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综合能力,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综合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智慧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MRS在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应用

    认知功能是脑的记忆、注意、语言及视空间技能等高级功能,其是人们适应周围环境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1]。随着脑卒中发病率不断上升,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日益增多,约1/2的患者可能出现卒中后认知障碍,约1/3的患者可发展成痴呆[2]。因此如果在轻度阶段识别并进行早期干预,则有可能延缓甚至阻止痴呆的发生[3]。磁共振波谱分析(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一种测定体内化学物质的无创性检查,对脑部疾病的诊断及其病理生理过程的阐述起着重要的作用[4]。近年来MRS的相关研究发展迅速,现就MRS在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杜远敏;杜柏林;梁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PI3K/PTEN/Akt/mTOR通路在浒苔多糖粗提物调节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功能中的作用

    目的:验证浒苔多糖粗提物上调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免疫功能,并初步探讨其是否通过PI3K/PTEN/Akt/mTOR通路实现。方法:以不同浓度浒苔多糖粗提物干预RAW264.7细胞,干预不同时间后四甲基偶氮噻唑蓝(MTT)比色法测定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率;ELISA法测定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TORmRNA的表达水平;以100nmol/L雷帕霉素、500μg/ml浒苔多糖粗提物、500μg/mL浒苔多糖粗提物+100nmol/L雷帕霉素干预RAW264.7细胞,测定细胞因子IL-6、TNF-α分泌水平。结果:500μg/mL浒苔多糖粗提物干预12h,可获得佳增殖率53.47%;RAW264.7细胞分泌IL-6的水平随着浒苔多糖粗提物浓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在24h达到分泌高峰,TNF-α分泌水平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F=311.63,P<0.001),同时随着干预浓度的提高而增加(F=51.80,P<0.001);浒苔多糖粗提物干预12、24h后,mTOR表达水平增高(F=4.256,P=0.029;F=20.606,P<0.001);较之500μg/mL浒苔多糖粗提物组,500μg/mL浒苔粗提物+100nmol/L雷帕霉素组IL-6水平下降44.58%,TNF-α水平下降65.96%(P均<0.001)。结论:浒苔多糖粗提物促进巨噬细胞RAW264.7增殖,调节其细胞因子释放,可能与PI3K/PTEN/Akt/mTOR通路有关。

    作者:陈洁;吴小南;陈榕芳;黄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鼠尾胶原对过氧化氢所致体外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影响

    目的:探讨鼠尾胶原对过氧化氢导致的离体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的SD大鼠乳鼠心肌细胞随机接种到铺有鼠尾胶原的培养皿和普通培养皿中,均用0uM、100uM、200uM和300uM H2O2诱导。24h后,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乳鼠心肌细胞的形态,应用MTT比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形态,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 Western-Blot检测凋亡蛋白Bax、Bcl-2的表达。结果:铺有鼠尾胶原的培养皿和普通培养皿中,随着H2O2浓度的增高,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状态明显加重,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而在相同浓度H2O2诱导的鼠尾胶原组与普通组中,铺有鼠尾胶原培养皿培养的细胞凋亡状态较普通培养皿培养的细胞明显减弱,且细胞存活率及Bcl-2/Bax比值增高,细胞凋亡率减低。结论:鼠尾胶原对过氧化氢所致的心肌细胞氧化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包馨慧;李晓梅;杨毅宁;马依彤;陈邦党;陶静;陈小翠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雌激素对失血性休克犬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雌激素(Estradiol,E2)对失血性休克(Hemorrhagic shock,HS)犬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犬10只,随机分为2组:HS模型组(HS组)、雌激素治疗组(E2组),每组5只,采用股动脉放血复制失血性休克犬模型,休克60min后行液体复苏,E2组同时给予雌激素治疗。连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肾组织缺氧诱导因子-lα(HIF-lα)水平,HE染色后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Paller评分法评估肾小管损伤程度。结果:与HS组比较,E2组血清SCr、BUN水平和肾小管Paller评分均下降,E2组肾组织HIF-lα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2能减轻HS犬肾脏的病理损害,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E2上调HIF-lα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曾莎青;张达雄;徐亮;王育斌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HPLC测定盐酸溴己新片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

    目的:建立HPLC测定盐酸溴己新片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的方法。方法:通过建立HPLC含量测定的数学模型,找出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并对各个分量进行评估。由此计算合成不确定度,终给出测定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和置信水平。结果:盐酸溴己新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1.9%(k=2),含量测定结果为97.8%±1.9%(k=2)。结论:建立的不确定度评估方法可用于HPLC测定盐酸溴己新片含量的不确定度,使结果更加可靠。

    作者:方兵;张祖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肛肠手术患者术中行中西不同麻醉方法下的麻醉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肛肠手术患者术中行中西不同麻醉方法下的麻醉效果。方法:将54例肛肠疾病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7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西医麻醉,观察组则行中医肛俞穴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满意率为85.2%,对照组患者的麻醉满意率为63.0%,组间比较以观察组显著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西医麻醉方法比较,将中医肛俞穴麻醉应用于肛肠疾病手术患者中能更好地提高麻醉满意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庄凌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疗效对比

    目的:研究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与传统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某院在2013年5月1日~2014年7月1日间收治的32例包皮过长或不完全包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16例病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包皮环切术治疗,观察组实施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与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有3例并发症病例,并发症率为18.8%;对照组中有5例并发症病例,并发症率为31.2%。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阴茎根部皮肤环切术治疗,有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控制并发症率,为患者术后的恢复提供了条件,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更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长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于VBM-Dartel方法对阿兹海默症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脑组织结构分析

    目的:利用MRI图像研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轻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HC)两两组间灰质和白质体积改变的特点。方法:利用DARTEL算法对14例AD患者(AD组)、21例MCI患者(MCI组)及23例健康对照组(HC组)的MRI图像(数据均来于于ADNI数据库)进行预处理,再对MCI组、AD组和HC组的全脑灰质和白质体积进行基于体素的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灰质变化:与HC组比较,AD组的双侧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丘脑、颞中回、尾状核及右侧岛叶、梭状回、前扣带皮层、舌回、内嗅皮层、左侧豆状壳核和顶下小叶等结构灰质体积萎缩。MCI组右侧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楔前叶、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和豆状壳核等结构的灰质体积萎缩。AD组相较于MCI组在右侧海马、丘脑、楔叶的灰质体积萎缩。白质变化:与HC组比较,AD组双侧Extra-Nuclear、Sub-Gyral、胼胝体、前扣带回和右侧海马旁回白质体积萎缩。MCI组双侧海马旁回、右侧丘脑、Extra-Nuclear和左侧梭状回白质体积萎缩。AD组相较于MCI组在双侧Sub-Gyral、右侧前扣带回、左侧中央后回白质体积萎缩。结论:基于体素的MRI形态学测量能够客观揭示MCI和AD早期阶段的脑灰质和白质结构萎缩,对于AD的早期诊断和监测MCI向AD的转变提供了很好的依据和方法。

    作者:蔡洁;周珂;熊刚强;陈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油酸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性模型的建立

    目的:以HepG2细胞为实验材料,用油酸诱导建立肝细胞脂肪变性模型。方法:用不同浓度的油酸培养HepG2细胞,采用MTT法确定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的油酸的佳浓度,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滴形成情况,并检测细胞内TG的含量和培养液的ALT、AST的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CPT-1、FAS、IL-6mRNA的表达。结果:用含0.25mM浓度的油酸的培养基培养HepG2细胞24h,光镜下可见HepG2细胞内有脂滴形成,模型组中细胞内TG含量及培养液中AST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较对照组CPT-1mRNA表达增高,FASmRNA表达降低,IL-6mRNA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油酸建立的体外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可较好地模拟人脂肪肝的主要特征,为脂肪肝的研究提供了简便的方法。

    作者:林晓宇;朱月永;江家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中医临床处方预评价数据库构建的初步探讨

    在目前中医方剂数据库研究建设的基础上,从中医临床处方预评价的角度出发,分析了中医临床处方预评价的数据源及数据结构,提出了基于关系模型数据库的构建方案。通过对预评价数据流的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进一步明确了中医临床处方预评价数据库的构建工具、资料来源和数据标准化方法,完成了对该数据库建设方案的初步探讨。

    作者:赵汉青;王志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康复认知评估系统中基于体感交互技术的手势识别方法

    在当前康复医疗领域中,体感交互技术广泛应用于患者的家庭个性化训练和康复评估中。由虚拟仿真与体感技术相结合的康复评估系统中,需要对患者的手势动作进行准确的识别,获取患者手势运动中的速度、距离和角度等信息。并以此为基础,为患者设计不同层次的训练模式,以帮助患者的早日康复和重返社会。本文针对体感交互技术中的手势识别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用DTW(Dynamic Time Warping,动态时间规整)算法来完成手势识别任务。

    作者:张志常;郑璐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精神康复工作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因素分析和安全管理

    目的:探讨精神康复工作治疗小组在工作过程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的因素和安全管理。方法:运用回顾性研究模式。结果:精神康复工作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是可以减少和预防的。结论:加强精神康复过程中病人和环境的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

    作者:王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于DEA的华南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效率分析

    运用多角度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华南地区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近年来华南地区三省在国家和地方各级医药卫生资源投入的情况下,具体哪个省的投入产出效率比较高。同时还参考了与华南地区相比,国内医疗卫生服务发展水平相近的其它省份和边远省份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华南三省在人财物投入和整体的医疗卫生收入和诊疗覆盖面这个方面效率都比较好,但在将医院总人数和总床位数作为投入,将各省医院总的诊疗人数和体检人数做产出时,仅广东省能达到DEA效率值为1有效,广西和海南的效率值只有0.59和0.49。分析数据提示,因新医改政策增加了医疗卫生投入的同时,各省的医疗卫生管理部门,特别是医院决策层要进一步思考提高服务效率和规模效率优化的问题。

    作者:李翠华;周怡;杜珠英;彭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恶性肿瘤患者城乡双向转诊的现状及对策

    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及死亡率的连年攀升,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在恶性肿瘤的诊治过程中,双向转诊制度是帮助肿瘤患者获得佳的诊疗模式、符合现代医学需要、协助解决当今医疗卫生事业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以武汉城市圈为例,阐述恶性肿瘤患者城乡双向转诊的现状与解决途径。

    作者:蔡刚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新进展

    糖尿病的主要导致因素是患者的血糖时空超出了正常的水平,是一种全身进行性疾病,由于其并发症种类繁多且病情严重,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方式一直在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给其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目前,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治疗技术上,我国对糖尿病的防治水平均已日渐成熟。而现在主要的问题是将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知识推广到社区,提高社区医院糖尿病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社区糖尿病管理模式。首先介绍了糖尿病的相关致病因素,然后介绍了管理模式进展,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建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的应用研究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的整个过程非常繁杂,对其技术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很多,但是其中关键的还是实用病理学诊断技术。任何一个技术操作流程出现疏忽和失误都会影响终产生的结果。

    作者:邓学军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进展

    就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诊治中的应用进程展开了探究。

    作者:朱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板蓝根有效成分抗病毒研究进展

    目的: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功效,总结近几年板蓝根抗病毒成分的进展。方法:对板蓝根的一般化学成分、抗病毒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现有板蓝根生药和现有制剂的疗效研究表明有较好的抗病毒作用。结论:总结已经取得的抗病毒研究成果,对抗病毒有效成分进行跟踪和系统筛选,为现代化的板蓝根制剂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黄伟;陈海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铋量法测柳酸毒扁豆碱滴眼液的含量

    目的:寻求一种相对简易的柳酸毒扁豆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查阅国内文献,查到一种未公开发表,可用而又相对简易的铋量法。结果:经实验,铋量法是一种相对简易而又可行的方法。结论:铋量法是一种可用于药房制剂和制药企业中间体控制质量的方法。

    作者:孙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