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伤残医学杂志;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国际刊号:11-5516/R
  • 国内刊号:11-5516/R
  • 影响因子:0.45
  • 创刊:1993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黑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黑龙江
  • 全年订价:69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 2002年省科技厅、省出版局、新语言文学委员会评为优秀期刊
  • 外科学
中国伤残医学杂志   2015年9期文献
  • 高血压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结合卡托普利治疗的临床意义研究

    目的:评价高血压患者应用硝苯地平结合卡托普利治疗的临床疗效与综合效益。方法:将选择卡托普利治疗患者89例纳入对照组,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患者80例联合组,对比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压、心率水平变化,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显效率50.00%、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30.34%、71.91%,无效率2.50%,低于对照28.09%,治疗后4周、8周联合组舒张压、收缩压低于对照组,联合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28.75%,高于对照组16.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疗效较好,降压速度快,但可能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不排除部分患者不耐受而退出治疗的可能,医师与患者应综合考虑风险、获益。

    作者:李虎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63例采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运用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方法,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眼科2013年1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126例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6名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患者行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的超声乳化手术方法予以治疗,对2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成效予以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对照组2组患者手术后视力<0.1的病例及眼数情况对比,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内,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变化相对较小,相比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2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改良性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高度近视并白内障病症,所取得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减角膜内皮细胞,规避术后并发症的出现频率。

    作者:张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颞叶癫痫的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前颞叶切除术治疗顽固性颞叶癫痫方法效果。方法:选取36例颞叶癫痫患者颞叶癫痫的外科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满意10例(27.8%),明显改善16例(44.4%),良好5例(13.9%),改善2例(5.5%),无改善3例,手术总有效率91.6%,无效率为8.4%。结论:前颞叶切除术治疗顽固性颞叶癫痫效果良好,一般不引起严重神经功能损害,对因长期癫痫发作造成的脑功能障碍,术后也可得到显著的改善,因此,颞叶癫痫预后良好。

    作者:赵秀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临床体会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手术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就诊的9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麻醉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 n=45)以及观察组( n=45);对照组进行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则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术中各项指标的监测结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低血压、高血压的发生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数据的对比结果显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行股骨颈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而言,2种麻醉方式的镇痛效果均较为显著,但腰硬联合麻醉比之全麻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效果。其不但可以减少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同时也可避免全身麻醉对患者心血管系统造成的损伤,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徐荣莉;赵波;刘丽君;马明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35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药物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本院2008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3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药物治疗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按不同病情分别采用相对的药物治疗,35例重症肌无力患者中34例患者均病情好转出院,1例患者通过手术治疗康复出院。药物治疗有效率97.14%。结论: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患病年龄不同,病发的症状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充分了解该疾病的临床特点将有助于诊断和治疗。选择药物治疗重症肌无力是重要的手段。

    作者:徐玉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应用绷带镜治疗眼表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绷带镜治疗眼表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适应证、应用时机与方法,总结绷带镜在治疗眼表疾病中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近1年期间来我院眼科就诊的眼表疾病患者共98例120只眼为研究对象,应用绷带镜进行治疗,定期观察患者的眼角膜情况,根据裂隙灯、荧光素钠染色、病人自觉症状、验光、眼部综合情况等方面评估绷带镜治疗眼表疾病中的疗效。结果:98例120只眼中,缓解疼痛和异物感刺激的治疗有效率为81.66%(98眼),促进角膜上皮和伤口愈合治疗有效率为80.83%(97眼),引起并发症和佩戴不良所占比例为0.058%(7眼),治疗有效率明显大于引起并发症和佩戴不良所占比例((P<0.05),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应用绷带镜治疗眼表疾病是安全有效的,尤其是针对非感染性眼表疾病,能够缓解眼部疾病造成的疼痛和异物刺激感,促进眼角膜上皮和伤口的愈合具有非常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庆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关于提高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控制的试验研究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无偿献血的血液质量控制。方法:根据2009年~2012年血液非正常报废情况的统计学分析,总结导致血液非正常报废的主要原因,进而探讨如何加强流动采血车的血液质量。结果:因乳糜血报废的占所有报废血的55.53%,因ALT高而报废的血液所占的比例为14.44%,因不足量报废的血液占3.70%,因破损原因报废的血液占3.77%,因过期而报废的血液所占的比例为3.56%,因其他原因而报废的血液比例为18.28%。结论:血液非正常报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的是乳糜血、不足量、破损、过期等其他原因。净化流动采血车的环境、严格消毒各种原辅材料、加强采血员的职业技能、对无偿献血者进行严格的体检筛查等方法可以加强流动采血车的血液质量控制及减少血液资源的浪费。

    作者:陈小嫄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10例电击伤抢救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电击伤患者的观察与抢救。方法:对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电击伤患者10例抢救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抢救30分钟内恢复自主呼吸8例,80分钟恢复自主呼吸1例,死亡1例。结论:对电击伤患者的抢救必须分秒必争,诊断与抢救应同时进行。治疗原则为脱离电源,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和体外心脏按压等紧急抢救,以及创面处理。

    作者:王建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子宫全切与次全切对女性性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比较子宫全切与次全切对女性性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院进行子宫手术的84例患者进行跟踪随访,根据手术方式将84例患者分成2组,全切组与次全切组,每组42例,比较2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及术后盆底脏器脱垂(POP)及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生率。结果:全切组患者术后性快感增强的发生率为0,次全切组术后性快感增强的发生率为1.92%,2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全切组不变的发生率为7.69%,次全切不变的发生率为44.23%,全切组不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次全切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全切组减弱的发生率92.31%,次全切减弱的发生率为53.85%,全切组减弱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次全切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全切组的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生率为26.92%,盆底脏器脱垂(POP)的发生率为44.23%,次全切组的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生率为7.69%,盆底脏器脱垂(POP)的发生率为23.08%,全切组的压力性尿失禁(SUI)的发生率为及盆底脏器脱垂(POP)的发生率为明显较次全切组高(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子宫次全切可降低手术对女性性生活质量及盆底功能的影响,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

    作者:李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从肿瘤根治原则看消化道肿瘤微创治疗

    目的:从肿瘤根治原则探讨微创治疗消化道肿瘤类型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普外科收治的52例消化道肿瘤患者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传统的开腹手术根除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用时与对照组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技术治疗良恶性消化道肿瘤有确切的效果,安全性好,值得临床研究推广。

    作者:李全营;秦长江;郭国校;孙嵩洛;杜冰豫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经膈肌裂孔与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经膈肌裂孔与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食管癌切除术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68例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取经膈肌裂孔食管癌切除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胸食管癌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1年的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复发率。结果:2组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100%;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都完成随访,其中观察组的复发率为14.71%,对照组的复发率11.76%,2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膈肌裂孔食管癌切除术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短期复发率低,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统水;魏建博;冯建华;王全成;刘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2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心脏再同化治疗方案,对比治疗前后心功能分级情况,记录其术前术后6分钟室内平面步行距离试验结果及心脏超声动图检测结果。结果:(1)治疗后,心功能Ⅱ级人数由治疗前的0例增长至16例(P<0.05),Ⅲ级例数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Ⅳ级例数由治疗前的17例降低为0例(P<0.05),心功能改善效果显著;(2)治疗后,6MHWT结果及各心脏超声动图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其中6MHWT结果由治疗前的29.34±10.27m增加到治疗后的298.74±52.43m(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也由(0.27±0.03)提升到(0.49±0.06),左室舒张末内径则明显缩小至65.35±13.75mm(P<0.05),仅二尖瓣反流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3)所有受试患者均成功置入起搏器及导线,无心律失常、冠状静脉窦夹层或穿孔情况发生,治疗后无1例出现造影剂肾病、导线脱位、囊袋感染或慢性阈值升高等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安全性突出。结论:对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方案,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慧娟;谭秦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脊椎旁病灶切除结合固定、负压封闭引流冲洗治疗布鲁氏杆菌病性脊柱感染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布鲁氏菌性脊柱感染合并脓肿形成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2月~2014年6月收治25例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合并脓肿形成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25例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布鲁氏菌病效果不良的患者;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存在神经受损体征。影像学显示椎间隙感染和邻近椎体骨髓炎征象,椎体及周围脓肿形成。实验室检查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血清布鲁氏菌凝集试验阳性。给予行抗炎足量的基础上,脊柱后侧入路,视情况椎弓根固定处置,于病变重侧行椎旁进入,视情况切除部分小关节,切除感染的病灶组织,达到脓肿形成处,给予减压病灶切除后反复冲洗处置,于深部置2~3枚引流及冲洗管处置,关闭切口应用生物半透膜外敷处置,术后行负压冲洗引流处置,术后继续系统抗炎治疗。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治疗效果均达到优良。结论: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合并脓肿形成,可以通过手术椎旁进入、病灶清除、固定、冲洗联合术后冲洗、抗炎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提高患者下床时间。

    作者:李殿发;尹世琦;陆江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肱骨外科颈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肱骨外科颈骨折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临床疗效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使用保守方案治疗肱骨外科颈骨折,有利于促进骨折愈合和肩关节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安全可靠。

    作者:崔金雷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38例闭合性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38例闭合性Pilon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根据RUedi-Allgower分型I型5例;II型20例,III型13例,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结果:术后采用Mazur踝关节功能评分,优16例,良18例,差4例,优良率89.4%。结论:准确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骨折粉碎移位程度,选择合适手术入路及内固定,正确指导功能锻炼,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陈荣庄;阮紫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麻醉实施效果。方法:84例择期接受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比较不同麻醉实施效果。结果:研究表明,观察组患者的见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以及阻滞平面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以及麻醉效果、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情况,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治疗,见效快,镇痛效果良好且用药治疗后效果显著,应用安全可靠,效果显著。

    作者:赵王成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肱骨髁上骨折患者22例的手术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22例切口均Ⅰ期愈合,全部患者术后均骨折复位,随访时间0.6~2年,骨折全部愈合,1例患儿肘关节伸屈不尽满意,较正常屈早少10~15°。结论:对于手法整复后不稳者,或难以复位者,或因骨折后时间太久,无法手法复位者应切开复位内固定;对开放性损伤,在清创的同时可以直视下复位内固定。

    作者:王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DHS与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

    目的:探讨对比动力髋螺钉( DHS)与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9年10月~2013年5月我科收治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6例中,45例患者应用DHS内固定,41例患者应用PFNA内固定,对比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DHS组2例螺钉穿出股骨头,3例钢板螺钉松动致髋内翻;PFNA组1例延期愈合。2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髋关节功能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PFNA组优于DHS组。结论:DHS及PFNA均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PFNA较DHS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操作微创,术后恢复快,PFNA优于DHS。

    作者:王斌;余进伟;陈旭;郭甲瑞;李德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老年无张力疝修补术40例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分析使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外疝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和理论研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针对我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40例老年腹外疝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腹外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6.7±11.8分钟,术中出血量为40.3±10ml,住院时间为4.5±2.0天;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为72.1±14.2分钟,术中出血量为72.3±11.5ml,住院时间为7.1±3.2天。2组结果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外疝的临床效果较好,方法简便,安全性高,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崔凤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与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 Lisfranc损伤的临床疗效进行深入研究及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9例Lisfranc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14例,将其分为2组,分别为一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二组(关节融合术)进行研究,手术后对患者的足部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调研。结果:49例Lisfranc损伤患者中,其中一组出现1例骨性关节炎,经再次手术后解决、2例皮肤边缘坏死,经用药后好转;二组出现3例不愈合、4例延迟愈合及1例足部疼痛,后经处理好转。一组的优良率高达80.77%,比率明显高于二组的52.17%,结果表明2组间优良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陈旧性Lisfranc损伤患者进行治疗比利用关节融合术法更具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杨战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腹腔镜医治卵巢囊肿47例临床剖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医治卵巢囊肿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剖析47例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结果:47例患者全部康复出院,无1例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腹腔镜医治卵巢囊肿安全性高,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杨明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

    目的:浅谈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93例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对93例骨盆骨折患者的系统治疗后93例患者全部满意出院,且预后状况良好。结论:通过对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后,显著提高了患者的康复几率和生活质量,并积极预防并发症。

    作者:王联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全胃切除术治疗胃癌的临床体会

    目的:分析探讨应用全胃切除术对胃癌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6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果:56例胃癌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无1例患者死亡。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患者为8例,接受相应治疗后均得以痊愈。患者术后第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5.00%、48.21%、32.14%。结论:应用全胃切除术对胃癌患者进行治疗,手术成功高,治疗效果明显,患者预后良好,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作者:何翔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异位妊娠患者行阴道B超及腹部B超的诊断效果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并比较异位妊娠患者行阴道B超及腹部B超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妇产科收治的76例异位妊娠患者,按照患者的临床诊断方案分为2组,对照组38例患者予以腹部B超诊断,研究组38例予以阴道B超诊断,分析2组患者临床诊断结果符合率及诊断时间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采用阴道B超诊断结果与临床病理学结果符合率为94.74%(36/38),明显高于对照组76.32%(29/38);研究组患者采用阴道B超检查其包块及孕囊时间平均时间39.24±5.67天,明显少于对照组50.31±6.35天。2组数据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位妊娠患者行阴道B超诊断有效率较高,且操作较为简便。

    作者:黄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未应用抗生素86例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围期不应用抗生素的临床情况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作为临床观察对象,其中36例患者在手术围期使用抗生素辅助治疗,作为对照组;其余36例患者在手术围期未使用抗生素,作为观察组;对比2组手术后的切口愈合情况、住院时间、药品费用、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后的切口感染率、住院时间、药品费用、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甲状腺手术围期不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细菌耐药性,降低住院费用,具有临床推广可行性。

    作者:王忠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2种TLIF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比较

    目的:对两种TLIF手术方法治疗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对90例腰椎滑脱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随访,A组(45例)患者的治疗用Wiltse入路的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进行治疗,并合用椎管潜行减压术,B组(45例)用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并合用椎管潜行减压术。记录并分析术中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VAS及JOA评分、影像学评价。结果:A组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的引流量都比 B组少(P<0.05),AB 2组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各阶段,VAS及JOA评分都比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术后1周2组间腰痛VAS评分及 JOA评分差异明显(P<0.05)。影像学评价2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Wiltse组术中出血和术后引流少,术后的腰腿疼痛恢复快,远期随访评分2组无显著差异。改良TLIF相较于常规TLIF更利于术后腰椎生物力学的恢复。

    作者:王金辉;吕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方案在乳腺癌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沙星新辅助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表阿霉素、环磷酰胺、氟尿嘧啶进行化疗,比较2组治疗1个疗程后的疗效。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总有效率75%,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6.67%,2组相比较x2=10.11,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表柔比沙星新辅助化疗方案对乳腺癌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毒副作用能够耐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胡义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内科保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6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内科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结果:通过内科治疗63例患者中58例成功止血,5例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内科保守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作者:吴怀秀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鼻炎鼻窦炎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为初步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鼻炎,胃窦炎的关系,对我室2010年1月~2013年4月临床送检的60例鼻炎鼻窦炎粘膜活检进行回顾性观察。方法: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血清 HP-IgG及14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 ,HP)。同期选取2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对HP阳性的慢性鼻炎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A、B2组,。 A组用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处方为:奥美拉唑20mg+阿莫仙1.0g+克拉霉素0.5g,2次/d,服7天;B组用维生素B610mg,3次/d,服7天,停药4周后观察慢性鼻炎鼻窦炎的疗效。结果:慢性鼻炎鼻窦炎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83%, A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B组。结论:幽门螺杆菌与CRS的有必然联系,为确定Hp是否为CRS致病菌,及指导临床CRS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性鼻炎鼻窦炎,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广亮;黄春平;刘静虹;叶仁群;李赛琴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时患者呼吸的管理及麻醉处理分析

    目的:研究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患者呼吸管理与麻醉处理的有效方式。方法:以148例VATS患者为研究对象,数字表格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各74例,均以气管插管全麻进行手术,观察组另外给予针对性的呼吸道管理,观察麻醉效果及记录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2组在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及手术时间等指标对比上无差异(P>0.05),观察组术前、术中、术后MAP(平均脉动压)及HR(心率)变化幅度小,而对照组术中、术后2指标明显较术前变化幅度大,2组MAP、HR在术前、术后MAP、HR对比差异不显著( P>0.05),但术中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ATS采取气管插管全麻术的同时应配合有效的呼吸管理,以此提高VATS手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实现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衬云;张曙;黄德辉;何炳华;胡笑明;郭庆聪;叶玉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对内固定手术在踝关节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内固定手术在踝关节骨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为踝关节骨折临床治疗提供相应的借鉴以及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8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疗程资料。结果:在选取的88例患者中,无效患者5例,显效患者13例,有效患者22例,痊愈患者有48例,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1%。对所有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未发现存在骨折不愈合以及畸形愈合情况。结论:内在踝关节骨折临床治疗过程中应用固定手术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加上手术后的康复指导,使治疗效果更加的明显。正确选择手术方法以及手术时间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踝关节骨折的远期效果。

    作者:杨灵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通过运用VSD治疗的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通过运用 VSD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平均分给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给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方法治疗,如清洁创口、消毒、换药处理等,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VSD的方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愈合12例,显效9例,有效8例,无效3例,而对照组愈合3例,显效8例,有效11例,无效10例,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68.7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VSD的方法治疗手足外科难愈性伤口的临床疗效优于其他常规的方法,缩短了治疗的时间,建议广泛使用。

    作者:陈友慈;黄晓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时的量效关系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剂量下血液动力学的变化。方法:选取60例择期静脉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30例患者采用异丙酚静脉靶控输注的形式,浓度为3μg/ml;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的麻醉方式,异丙酚浓度控制在3μg/ml的基础上,分3个小组A、B、C对瑞芬太尼浓度在2 ng~6ng/ml之间,每次增加量为2ng/ml,观察患者意识消失时的浓度,对2组患者的血液动力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据研究数据表明,以3μg/ml异丙酚复合4ng/ml的瑞芬太尼,能够较好的控制患者体内的血液动力,观察组各组( A、B、C)的血液动力学指标基本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诱导在临床上效果显著,针对患者体内的血液动力控制效果显著,以3μg/ml异丙酚复合4 ng/ml的瑞芬太尼麻醉效果好,在全身麻醉上有推广意义。

    作者:江进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13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疗法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中医疗法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结果:134例患者中痊愈78例,好转5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5.5%。结论:中医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郭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输卵管结核超声造影表现分析

    目的:分析输卵管结核超声造影表现,探讨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经腹腔镜证实的输卵管结核的超声造影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0例患者的超声造影表现共分为4种类型,I型:病灶局部的周边环状增强,病灶内部无增强,整体显示呈腊肠样,共14例患者为I型,占35%。Ⅱ型:病灶的周边呈环状增强,内部呈分隔样增强信号,共12例,占30%。Ⅲ型:病灶局部呈不均匀增强,内部不规则无增强,共12例,占30%。Ⅳ型:病灶局部不均匀增强,内部呈现结节样增强,共2例,占5%。结论:超声造影能客观地反映输卵管结核病灶的增强情况,为输卵管结核的诊断提供客观的依据。

    作者:郑章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罗哌卡因在经腹胆囊切除术硬膜麻醉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在经腹胆囊切除术硬膜麻醉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行经腹胆囊切除术硬膜麻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给予利多卡因和丁卡因混合诱导,观察组35例给予罗哌卡因治疗,对比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在呼吸、心率、脉搏氧饱和度、腹肌松弛、感觉神经阻滞节段数以及手术满意程度等方面对比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临床诱导30分钟和40分钟时,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基础值,对照组临床诱导15分钟、20分钟和30分钟时,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低于基础值,且对照组的舒张压和收缩压明显低于观察组,2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在经腹胆囊切除术硬膜麻醉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曹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18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疗法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产后出血非手术治疗无效患者实施介入疗法即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结果:18例产后出血患者中成功止血15例,失败3例,行子宫切除术。结论:介入疗法治疗产后出血具有止血快、创伤小、保留子宫及生育能力等特点,可作为治疗产后出血的首选方法。

    作者:宋桂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基于依达拉奉治疗脑栓塞患者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应用依达拉奉对患有脑栓塞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脑栓塞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脑栓塞治疗方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在常规方案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脑神经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时间和临床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脑栓塞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依达拉奉对患有脑栓塞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潘晓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亚甲蓝定位法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亚甲蓝定位法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与未运用的对比研究,从而分析亚甲蓝定位法的临床运用的优劣点,为临床推广服务。方法:选取我科自2012年6月~2014年6月的149例腰椎手术患者行随机对照研究,对比应用(76例)与未应用(传统解剖标志定位法73例)亚甲蓝进行定位法的患者,关于定位失误率、切口大小、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的对比研究。结果:亚甲蓝定位法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可以降低手术定位失误率、增强术者信心、减小手术切口、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减小手术创伤、减少术中感染机率、减轻术后疼痛、缩短麻醉时间、减少麻醉药品用量、缩短住院时间。结论:亚甲蓝定位法在从各角度方面考虑均对腰椎手术的患者好处颇多,其在腰椎及脊柱手术中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业广;曹亚飞;何升华;孙志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30例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的治疗。方法:对3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显效10例,有效18例,无效2例。结论:急性发作期积极控制感染为主,合理选用抗生素,解痉平喘、祛痰、止咳。平缓后应增加机体免疫力,预防急性发作,防止病情发展。

    作者:门新合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损害30例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损害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甲亢患者为观察对象,将30例合并肝损害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将无肝损害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甲亢性肝损害与患者的年龄、病程及病情密切相关。患者肝功能出现多项指标异常,观察组甲状腺激素指标高于对照组,特别是以FT3和FT4为明显。本组30例病例治疗效果较好,在治疗3个月内肝功能均恢复正常,甲亢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结论:临床医师对甲亢性肝损害应有足够的认识,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体征,进一步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明确诊断后尽早选择合适的方法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赵宏;刘海彤;魏冰;高惠娟;刁迎斌;姜海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过敏性休克64例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过敏性休克的发病原因、早期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抢救措施。结果:64例患者抢救成功63例,死亡1例。结论:过敏性休克起病突然,进展迅速,病死率高,正确诊断、快速施救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李晓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肠梗阻保守治疗及手术时机选择

    目的:探讨肠梗阻保守治疗及手术时机佳选择时间。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救治的156例肠梗阻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和手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本组156例患者急诊手术治疗25例,其中绞窄性肠梗阻18例,黏连性肠梗阻5例,结肠癌导致的肠梗阻2例。保守治疗131例,其中经保守治疗治愈101例,中转开腹手术治疗30例,术后发生切口感染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治愈。结论:对于肠梗阻治疗,要认真检查,针对单纯性肠梗阻要给予保守治疗,多数患者能够治愈,对于在保存治疗12~24小时,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加重者,应抓紧进行手术。对于保守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长期不缓解或反复发作,应采取手术治疗。对诊断或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的患者和肿瘤导致的肠梗阻患者应立即进行手术,不能拖延或采取保守治疗。

    作者:尹井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输尿管镜配合钬激光治疗输尿管阴道瘘10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后输尿管阴道瘘的外科处理方法的选择。方法:2010年1月~2014年6月对10例妇产科手术导致输尿管阴道瘘施行即时经输尿管镜检配合钬激光置入斑马导丝然后再留置双 J管(5例);失败者采用经腹膜外途径输尿管膀胱再吻合术,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5例)。结果:10例随访3~28个月,平均16.2个月,10例均治愈,术后未出现明显输尿管狭窄。结论:输尿管阴道瘘是妇产科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一经确诊应积极处理,治疗措施以恢复正常排尿通路及保护患侧肾脏功能为原则。随着输尿管镜技术的发展,早期通过输尿管镜配合钬激光置管可作为首选治疗。

    作者:赵捷;任新;江典存;张依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体外冲击波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髌骨延迟愈合1例

    目的: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髌骨延迟愈合疗效。方法:对1例体外冲击波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髌骨延迟愈合疗效进行观察,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体外冲击波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髌骨延迟愈合疗效显著。结论:体外冲击波联合脉冲电磁场治疗骨折延迟愈合的方法与采用单一方法治疗相比,可能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范永春;谢瑞红;李雪红;李伟;闫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的比较

    目的:观察和比较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的疼痛情况、阴道出血情况和流产成功率。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7月在我院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220例,分为人工流产组和药物流产组,术后对孕妇的流产成功率、阴道出血时间和出血量、疼痛情况等进行对比,分析2种流产方式的利弊。结果:人工流产组在流产成功率、阴道出血时间和出血量2个方面情况明显优于药物流产组,药物流产组的疼痛程度较人工流产组轻,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两种终止妊娠手术的方法各有利弊,在临床中应根据孕妇实际情况慎重选择。

    作者:樊爱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尿蛋白对肾小管损伤的途径及加重肾脏病变的机制研究

    目的:研究尿蛋白对肾小管损伤的途径与加重肾脏病变的机制。方法:以肾小球微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尿液中总蛋白成分进行提取,进行体外培养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 HK-2细胞。对细胞内增殖水平进行测定,并对细胞合成单核细胞趋化因子( MCP-1)水平、α-平滑肌肌动蛋白水平(α-SMA)、TGF-βmRNA表达及细胞上清纤连蛋白水平( FN)进行检测。结果:尿蛋白成分主要为84.6%白蛋白、1.1%IgG和8.1%转铁蛋白;尿蛋白浓度为0.2~10mg/ml时,可刺激HK-2细胞增殖,与对照组(尿蛋白浓度为0.0mg/ml)相较为其3.32~8.56倍(P<0.05);尿蛋白浓度为0.5~5mg/ml时,与对照组相较其HK-2细胞分泌FN显著增高(P<0.05);尿蛋白浓度为5mg/ml时,其HK-2细胞分泌FN为对照组2.910±0.541倍,与对照组相较HK-2细胞分泌FN明显较高( P<0.05)。结论:尿蛋白可刺激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增殖,合成炎症趋化因子与分泌细胞外基质蛋白,进而诱导肾小管细胞出现表型转化,其均可导致蛋白尿诱导的肾小管间质损伤发生,且可诱导肾脏病变加重。

    作者:王志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对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病使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且对并发症需采取的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探讨其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前HSS评分为44.8±6.2分,术后随访评分为90.5±6.7分,总优良率为93.3%;5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16.7%,均针对性处理后痊愈。结论: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病患者采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临床效果明显,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夏慧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慢性腹泻70例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慢性腹泻的发病原因和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科室就诊的慢性腹泻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临床资料。结果:慢性腹泻的常见病因有:非特异性炎症、功能性腹泻、胃肠手术后腹泻及细菌性痢疾、肠结核、肿瘤、寄生虫病等。临床特点各异。结论:慢性腹泻发病机理不同,临床表现也各不相同,在治疗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合理的治疗方法和理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有利于疾病的治疗。

    作者:张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30例妊娠剧吐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剧吐患者的治疗。方法:选取30例妊娠剧吐患者进行补充液体,纠正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及酸中毒,给与胃肠外营养及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所有患者26例情况好转继续妊娠,4例终止妊娠。结论:妊娠剧吐病人应住院治疗,治疗初禁食2~3天,使胃肠得以休息,给予静脉输液或全胃肠外营养。纠正失水、代谢性酸中毒,维持每天尿量≥1000 ml。

    作者:赵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不稳定骨折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2013年9月我院经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28例老年股骨粗隆部不稳定骨折患者临床资料,骨折类型Evans-Jensen分型:Ⅱa型6例,Ⅱb型15例,Ⅲ型7例,均为不稳定型骨折,骨质疏松Singh指数评价2级13例,3级14例,4级1例。结果:28例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112.7±16.2分钟,术中出血275.6±47.3m1,术后无切口感染、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出院随访8~12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45.1±3.1分恢复至术后83.5±9.3分,无关节脱位、假体松动、下沉、断裂等发生;疗效优16例,良9例,可3例,优良率89.3%。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肯定,临床应严格适应证选择。

    作者:周保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分析CT与MRI对脊柱外伤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与MRI应用于诊断脊柱外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5月~2014年6月接受检查的脊柱外伤患者90例,对其行CT与MRI 2种检查方式,对比其临床诊断效果。结果:2种检查方式均能检查出损伤脊柱的脊髓、韧带、神经根、椎间盘和软组织受损情况、椎弓和椎体骨折情况、脊柱曲度与容积改变情况以及碎骨片位移情况等,但是在特殊部位CT效果更优,而在常规诊断上MRI效果更好,对损伤的诊断范围更宽广。 CT检查方式对脊髓损伤的检出率为25.56%,韧带损伤的检出率为10.0%;MRI对脊髓损伤检出率为57.78%,韧带损伤患者检出率为94.44%。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CT与MRI检查方式各有其优劣,可将二者结合使用,以提高临床诊断率。

    作者:郭奎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37例胃溃疡患者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寻求治疗胃溃疡有效方法,以便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方法:对37例胃溃疡患者治疗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7例胃溃疡患者经过医护工作者的努力,痊愈10例,有效27例,无效0例,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目前我国胃溃疡患者的数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要高度重视胃溃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早诊断早治疗且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作者:张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小儿推拿术治疗小儿厌食症患者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推拿术治疗小儿厌食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就诊的52例厌食症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儿行推拿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愈18例,显效6例,好转1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96.15%;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8例,好转2例,无效7例,治疗总有效率73.08%,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纳差、厌食等症状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推拿术治疗能有效改善纳差等症状,治愈率高,安全可靠,值得在小儿厌食症治疗中进一步应用。

    作者:王蕾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分析R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按患者有无感染获得性肺炎将其分为VAP组(97例)和非VAP组(83例),对比2组患者相关资料,分析VAP发生的原因,并探讨对策。结果:VAP组年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有无气管切开、有无胃管留置、制酸剂的使用以及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均与非VAP组呈显著性差异( 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住院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越长的患者易发生 VAP,而有气管切开、胃管留置者也易发生VAP,机械通气时使用制酸剂、糖皮质激素会降低VAP的发生。

    作者:袁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硫酸镁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吲达帕胺在高血压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来我院诊治的80例患者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实验组联合吲达帕胺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95%治疗效果较好,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指标分别为113±7mmHg、75±5mmHg,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率为37.5%,低于对照组60%( P<0.05)。结论:高血压发病率较高,临床上采用硫酸镁联合吲达帕胺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霆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干化学法检测肝素抗凝血浆与血清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干化学法检测抗凝血浆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差异,探讨急诊生化检验应用干化学法检测肝素抗凝血浆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全自动干化学生化分析仪分别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急诊科进行治疗的98例患者的肝素抗凝血浆及常规血清标本的23项常规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对2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98例标本都顺利完成检验,23项生化指标中有DBIL ,ALT ,TP ,ALB ,CHOL,TG,ALP LDH等13项指标的结果存在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其余AST, TBIL,GLU,CREA,CK,CHE,LDLC,BUN,NA,CL等10项指标无明显差异( 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13项有差异的指标进行临床可接受判断,其中DBIL,ALT,K等3项的检测结果临床一致性较差,其余项目为临床可接受。结论:干化学法检测肝素抗凝血浆进行生化检测时,分离血浆较快,检测结果与常规检查存在差异,但大部分在临床可接受范围,更适合急诊患者需求,但对于ADBIL,ALT,K等3项干化学检测时可重新建立血浆参考范围。

    作者:马冬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老年晚期直肠癌应用替吉奥胶囊联合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通过探讨老年晚期直肠癌应用替吉奥胶囊联合放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为提高近期疗效、降低毒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晚期直肠癌患者82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对照组给予患者放疗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予口服替吉奥胶囊联合放疗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疾病控制率、疼痛缓解率和毒副反应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80%、疾病控制率为80.49%、疼痛缓解率为70.73%,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治疗方式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结论:应用替吉奥胶囊联合放疗治疗老年晚期直肠癌能提高治疗有效率、有效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疼痛和毒副反应,近期疗效显著。

    作者:冯俊岭;闫杏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硫酸镁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价值及可行性研究

    目的:分析硫酸镁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期间诊治的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分组的方式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吸氧、祛痰、抗感染,氨茶碱静滴解痉平喘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治疗,对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19例(63.33%)显效,10例(33.33%)有效,1例(3.33%)无效,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中有12例(40.0%)显效,11例(36.67%)有效,7例(23.33%)无效,总有效率为76.67%,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中有5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2例恶心呕吐,1例面部发热、输液部位疼痛,1例上腹部不适,1例胸闷心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对照组有4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包括1例恶心呕吐,1例面部发热、输液部位疼痛,1例上腹部不适,1例胸闷心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结论:硫酸镁治疗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奚正荣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乳腺癌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51例小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影响对小乳腺癌患者的像素平均密度和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进行分析;另选51例小乳腺良性肿块患者设为对照组,通过对比2组像素平均密度和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指标对高频多普勒超声在小乳腺癌中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小乳腺癌患者的血流显示率显著高于良性肿块组患者;小乳腺癌组患者的彩色像素平均密度也显著高于小良性肿块患者(P<0.05);小乳腺癌组峰值血流速度较良性肿块组高(P<0.05)。结论:采取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乳腺癌患者进行诊断,其价值显著,能显著提高小乳腺癌的临床诊断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邓懋恩;杨银广;陈丽珍;黄祯;郭天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无环鸟苷双途径给药联合IL-2治疗HSK

    目的:研究无环鸟苷( ACV )双途径给药联合白细胞介素Ⅱ( IL-2)治疗单纯疱疹性角膜炎( HSK )的疗效及降低复发的作用。方法:将确诊的 HSK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35例在无环鸟苷双途径给药的同时联合 IL-2全身应用。对照组30例用无环鸟苷滴眼剂点眼治疗,治愈后随访2年。结果:治疗组病程较对照组缩短( P<0.01),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的复发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结论:临床应用ACV双途径给药联合IL~2治疗HSK疗效明显,可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

    作者:苏剑;冯战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1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资料。结果:1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慢性盆腔痛96例,占57.1%,痛经56例,占33.3%,盆腔包块43例,占25.6%;采用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者94例,占56.0%,保留卵巢功能手术者53例,占31.5%,根治性手术者21例,占12.5%,术后药物治疗者96例,占57.1%,术后复发的患者20例,复发率11.9%。结论: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较大、较深的病灶,适当扩大切除范围,达到边缘干净,能够减少复发。

    作者:王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16层螺旋CT在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其后处理技术在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5例临床怀疑肋骨骨折而X线平片检查(包括CR、DR)未见显示骨折的病例,应用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后,将原始数据传输到后处理工作站,在后处理工作站重建,做薄层多平面重建( MPR)、曲面重建( CPR)、大密度投影( MIP)及容积再现( VR)等方法成像。结果:25例病例中发现骨折有31处,5例骨折位于前后肋交界处,9例骨折位于肋骨头近胸肋关节处,5例骨折位于前肋与肋软骨交界,6例骨折位于与横膈重叠处,其中13处为完全性骨折,18处为不完全性骨,经二、三维重建后MPR显示效果佳、清晰。结论:对于位置较隐蔽、重叠结构较多的肋骨骨折及不完全性肋骨骨折 X线平片检查诊断困难,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及强大的后处理技术可以直接的、直观的、准确的、多方位的观察骨折的部位、骨折数目及其周围损伤情况,是隐匿性肋骨骨折诊断检查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农秋益;甘柱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晚期乳腺癌应用表阿霉素及环磷酰胺与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晚期乳腺癌应用表阿霉素及环磷酰胺与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肿瘤科治疗的60例晚期乳腺癌的临床资料,都采用表阿霉素及环磷酰胺与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的方法,连续2个疗程后观察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毒副反应、临床受益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中,完全缓解( CR)13例,部分缓解(PR)28例,稳定(SD)11例,进展(PD)8例,有效率为86.67%;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及脱发,但均可耐受;治疗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疼痛减轻,止痛药物应用减少,KS评分上升等改善情况。结论:晚期乳腺癌应用表阿霉素及环磷酰胺与多西紫杉醇联合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作为晚期乳腺癌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关欣;孙红梅;王桂英;韩宇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咳嗽50例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13年9月~2013年12月期间儿童咳嗽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人。试验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的西医治疗方式进行治疗。2组就治疗效果及疗程进行对比观察、研究。结果:25例试验组儿童咳嗽,有24例治愈,1例无效,有效率为96%;平均疗程为7~8天。25例对照组中,22例治愈,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8%;平均疗程为10~11天。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咳嗽疗效显著,并且能缩短疗程,此法值得推广。

    作者:胡殿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1年7月~2013年2月收治的3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自体骨横突间植骨融合术进行治疗。结果:经6~24个月随访,按Macnab[1]标准进行评价:本组优21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90.3%,未出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现象。结论:经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是目前基层医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陈斌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关节外固定架在高能量Pilon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关节外固定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9例高能量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的原则,将患者分为治疗组45例与对照组44例,术前给予2组患者X线片检查,常规CT检查,开放性骨折患者应用抗生素进行感染预防。对照组患者采用有限内固定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关节外固定支架。术后给予功能锻炼。结果:2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有限内固定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关节外固定架治疗高能量Pilon骨折临床疗效好、并发症少,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马利阁;尹万乐;崔玉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对2013年2月~2014年6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手术麻醉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麻醉病人术中、术后HR、BP、EKG、SPO2和EtCO2平稳,术毕清醒快。结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对麻醉药物的耐受性差,麻醉前仅应用阿托品即可满足要求,极小剂量的镇静药物即可引起严重副作用。

    作者:高连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给予丹红注射液联合硫辛酸,静脉滴注;对照组仅给予丹红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周期为2周,观察给药后2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0%;观察组神经系统功能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期间未见显著性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良好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乔社卿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孕三烯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子宫内膜异位术后运用孕三烯酮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保守型治疗的76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治疗组(术后服用孕三烯酮)和对照组(术后不用药)每组各38例,比较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1%,明显高于对照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复发率分别为10.5%、18.4%。结论:使用孕三烯酮辅助治疗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疗效好,能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辛永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G试验对霉菌性鼻窦炎患者诊断价值初探

    目的:探讨血浆G试验检测对诊断霉菌性鼻窦炎( Fs)的价值。方法:Fs确诊患者35例和健康对照组10例,取患者外周血分离血浆,用G试验方法检测各组血浆(1,3)-β-D葡聚糖( BG)浓度。结果:32例真菌球型真菌性鼻窦炎中,28例BG平均浓度37.6±12.9pg/ml,阳性率为87.5%,4例检测值<5 pg/ml;1例急性暴发型检测值为835.2pg/ml,2例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检测值分别为335.2 pg/ml、695.2 pg/ml。对照组及FS术后检测均<5 pg/ml。结论:FS患者血浆B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提示G试验可作为FS的诊断指标。

    作者:唐婷婷;吉飞跃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左主干急性闭塞15例分析

    目的:探讨左主干急性闭塞导致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2013年大庆油田总医院15例由左主干急性闭塞导致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结果:入选的15例患者术中均植入IABP辅助治疗,3例在IABP的支持下急诊行PCI术,1例存活,2例死亡,1例患者在IABP支持下行急诊冠脉搭桥术术后24小时内死亡。11例冠状动脉造影后在IABP支持下准备择期行PCI术,等待过程中2例死亡,1例未行PCI术存活出院,8例择期行PCI术,其中3例死亡,5例存活出院。结论:左主干急性闭塞的死亡率极高。对于无保护的左主干急性闭塞患者,治疗上建议首先植入IABP辅助治疗,待病情相对稳定后行PCI术是一种较好的选择。而对于有保护的左主干急性闭塞的患者,建议在IABP辅助治疗下行急诊PCI术,急诊冠脉搭桥术是一种选择,但手术要求高,死亡率高。

    作者:刘胜全;李琪;伊洪艳;李彦红;刁秀娟;黎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强化重心转移训练对脑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强化重心转移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偏侧空间忽略患者,忽略程度,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1月住院康复患者68例,均为脑卒中伴偏侧空间忽略( Unilateral spatial neglect USN)患者,随机分成强化组和对照组2组,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和康复训练。强化组在常规康治疗基础上,增加强化重心转移训练内容。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Barthel 指数(MBI)评估2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ADL)。应用线段等分试验( line-bisection test ),线段删除试验( line cross-out test ),画钟试验( clock drawing test )评估4周后2组USN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的BBS,MBI以及线段等分试验,线段删除试验,画钟试验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2组间比较存在差异(P<0.05)。结论:强化重心转移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偏侧忽略患者的忽略程度,平衡功能以及ADL。

    作者:郭天龙;刘景隆;郭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健康宣教在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健康宣教在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护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分析并总结我院在2012年3月~2013年10月期间治疗的70例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高危因素,并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宣教,经过一段时间后,比较2组患者对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疾病的了解情况及钙的补充情况等,并评价2组患者对相应护理方法的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经健康宣教后对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疾病的了解情况及钙补充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患者对健康宣教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常规护理,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宣教在高龄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可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良好的生活方式、及时补充钙可降低此类疾病的发生。

    作者:时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慢传输型便秘中医治疗的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并总结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治疗方法。方法:慢传输型便秘的中医治疗主要分为分型证治、中药敷脐治疗、针灸推拿治疗、行为疗法、饮食疗法、外科治疗等。结果:根据临床观察表明,运用中医综合疗法辩证分析对症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显著。结论:中医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具有独特的疗效,具有潜在而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张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人的护理干预评价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实施微创清除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术前术后实施的精心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的恢复效果。结果:所有行微创清除术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通过本医院的细心护理干预,术后并发症率为14%,死亡率为0,患者的满意度比较高。结论:微创清除术是目前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的方法,术前和术后护理干预非常关键,不仅降低了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而且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林莎莎;张紫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混合局部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治疗头颈部海绵状血管瘤

    目的:探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混合局部注射联合手术切除治疗头颈部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头颈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确诊后首先应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混合局部注射,待瘤体明显缩小,质地韧硬,边界清楚后再行手术切除。结果:所有患者瘤体切除均>90%,皮肤和皮瓣移植均成活。术后均未出现明显的组织器官的缺损或畸形。随访1~8年,平均2年,3例患者复发后再次入院治疗,其余患者均未见复发,治愈率为94.8%。结论: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混合局部注射联合手术切除头颈部海绵状血管瘤可以达到彻底治愈和改善畸形的目的,疗效令人满意。

    作者:周长友;刘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梧州市社区高血压病人服药依从性调查与分析

    目的:了解梧州市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2年,以辖区内300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自行研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其服药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结果:社区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好的117人,占39.3%。对各调查因素进行x2检验,显示经济收入、服药种类等8个因素对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血压监测、社会支持等10个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生建议患者长期用药(P=0.001),患者的高血压知识高知晓率(P=0.000),对社会支持利用度高(P=0.000)是保护因素,服药需要帮助( P=0.022)危险因素。结论:医生诊病时建议患者长期用药,提高患者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和患者对社会支持利用度有助于提高服药依从性,而服药需要帮助则会降低服药依从性。

    作者:李华;李雅华;叶小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除痹通络方联合依托考昔治疗96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除痹通络方联合依托考昔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4年3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148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96例,对照组采用依托考昔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除痹通络方联合依托考昔进行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52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77%,观察组96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65%。2组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除痹通络方联合依托考昔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喉癌根治术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预防性护理

    目的:总结喉癌根治术患者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43例喉癌根治术患者提供良好的病室环境、加强呼吸功能锻炼、给予正确的卧位,有效的吸痰、合理的湿化、正确的内套管消毒、预防误吸等预防性护理措施。结果:预防性护理措施应用后,43例喉癌根治术患者无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提高了喉癌患者生存质量。结论:加强预防性护理措施落实,对控制喉癌根治术呼吸道医院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徐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自体趾长伸肌腱修复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行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法,为临床治疗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疾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方法:对60例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部分趾长伸肌腱重建术,60例仅行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随访8~24个月,平均13个月。根据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Baird和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疼痛、关节稳定性、行走能力、跑步能力、踝关节活动范围、踝关节X线测量)[1],重建组中优39例,良14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88.3%;非重建组中优31例,良9例,可14例,差6例,优良率66.6%。重建组疗效明显优于非重建组疗效( 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行切开复位内固定+趾长伸肌腱重建下胫腓韧带术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贾福;白力承;孙瑞芬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入我院妇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螺旋CT检查,观察组接受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2种检查方法对常见妇科急腹症的诊断准确率。结果:观察组异位妊娠、黄体破裂、卵巢囊肿蒂扭转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急性盆腔炎的检出率低于对照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诊断总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和诊断准确率高等优点,在妇科急腹症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雷雩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前瞻性护理在急腹症分诊中的价值应用

    目的:探讨前瞻性护理在急腹症分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92例急腹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46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方法分诊,观察组采取前瞻性护理分诊。比较2组分诊准确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正确率、急救成功率(93.15%、90.41%)、患者对护理人员沟通能力、心理指导、护理技术操作熟练程度、巡视及态度评分(97.32±8.45、95.24±8.10、96.42±7.34、94.15±8.57、97.26±8.3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3.42%)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急腹症分诊中应用前瞻性护理,可提高分诊正确率及急救成功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钟楚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黛力新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黛力新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4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对照组和治疗组均47例。所有患者均应用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对照组在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谷维素片治疗;治疗组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黛力新治疗,2组患者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HAMD评分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HAMD、HbA1C比较,未见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HAMD、HbA1C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黛力新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李晓红;王学军;吕晓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人工关节治疗技术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Lysholm评分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治疗技术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疼痛、Lysholm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的5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乱数表法随机分成复位内固定组(B组,n=29)和人工关节置换术(A组,n=29)2组。记录其术后VAS(疼痛评分)及Lysholm(膝关节评分)结果。结果:(1)治疗后,2组VAS评分结果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A组疼痛指数降低幅度大于B组(P<0.05);(2)治疗前,2组膝关节评估情况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优良率为79.31%,明显高于B组的48.28%,组间对比差异明显( P<0.05);(3) A组术后生活质量评估BP、MH及GH3项标准均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 P<0.05)。结论:对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疗效显著,可助患者尽快恢复膝关节功能、减轻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丁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7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心理护理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老年科诊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躯体护理,实验组则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予以心理护理进行干预,时间为2个月。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收缩压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收缩压平均值在心理护理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正确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更好的控制血压,有益于患者预后。

    作者:谢建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辽宁省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进展分析

    目的:了解辽宁省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的进展情况。方法:对辽宁省孕前检查信息系统中导出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人群高风险率和知情同意签署情况等指标分析全省项目开展情况。结果:全省高风险发生率比较高,为29.13%;男性高风险检出率为22.55%;女性高风险检出率为34.37%,女性高于男性;单独女方的知情同意签署率为20.89%,单独男方的签署率仅为0.93%,有更多的男性未接受孕前健康检查。结论:国家免费孕前健康检查项目在辽宁省的试点工作进展比较顺利;根据各指标的结果,建议相关部门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积极调整工作思路和方案,以保证该项目在辽宁省的可持续发展,并收到预期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的效果。

    作者:冯文霄;金瑛;韩维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心理护理对老年人CT下经皮肺部穿刺安全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老年人CT下经皮肺部穿刺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2011年1月~2014年6月间进行CT下肺部穿刺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给予特殊的心理干预及知识宣教,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比较两者之间情绪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的患者心理护理后焦虑情绪缓解,气胸的发生率明显降于对照组。结论: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消除或缓解老年人CT下肺部穿刺的焦虑情绪,能主动的配合穿刺,使穿刺并发症,气胸的发生率降低。

    作者:刘雪艳;卢雨零;袁晓茜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直肠癌术后结肠造瘘口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针对直肠癌术后结肠造瘘患者,观察对其给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直肠癌术后结肠造瘘患者52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所有结肠造瘘患者的随机分组。A2组(对照组26例):针对结肠造瘘患者选择常规护理的方法;A1组(观察组26例):针对结肠造瘘患者给予临床护理干预。对比2组结肠造瘘患者完成护理后在临床护理满意度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2组结肠造瘘患者全部成功完成手术,在A1组结肠造瘘患者中,表现为造瘘口坏死的患者1例,针对患者实施肠断切除术以及实施造瘘口重建手术,全部有效痊愈。于造瘘口周围表现出皮炎的患者1例,对患者实施局部皮肤护理以及换药后有效痊愈。在A2组患者中,表现为造瘘口坏死的患者6例,于造瘘口周围出现皮炎的患者5例,同A1组患者进行比较,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临床护理满意度方面,A1组结肠造瘘患者高于A2组患者明显(P<0.05)。结论:完成手术后针对结肠造瘘患者给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疾病的恢复,成功凸显临床护理干预的应用价值。

    作者:臧晓凤;李彩燕;曹馨媛;张晓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护理措施探讨

    目的:探讨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入院期间对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生活质量及SCL-90评分上的差异。结果:本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生活质量上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并且在忧郁、焦虑、强迫症状、敌对情绪等的SCL-90评分上,干预后的效果也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适当且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提高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疾病症状,控制不良情绪,对患者的透析治疗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作者:郭亚萍;马媛;石小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眼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的眼科护理工作分为2个阶段,选取2013年1月~6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其进行传统护理服务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其按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对2组护理质量指标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知晓率均明显优于观察组( P<0.02)。结论:在眼科病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提高眼科护理服务的水平,降低诊疗护理服务成本,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落实,提高患者对健康教育知识的知晓率,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推动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值得推广。

    作者:张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胃肠道息肉患者在内窥镜治疗的临床护理

    目的:研究观察在内窥镜下治疗的胃肠道息肉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探讨临床护理在内窥镜下治疗的胃肠道息肉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在我院接受内窥镜治疗的78名胃肠道息肉的患者,将这78名患者根据不同的护理方法分成2组,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常规的专科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加强护理干预方法。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后的并发症,调查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通过加强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少内窥镜治疗胃肠道息肉患者的并发症,而且患者对加强护理干预的满意度高,充分的认可了加强护理干预在内窥镜治疗胃肠息肉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润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分析

    目的:研究甲状腺手术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效果研究。方法:将我院152例行甲状腺手术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基本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采取并优质护理模式,对比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另观察护理方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58%,较对照组30.26%低,满意度97.67%,较对照组75.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效果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较对照组76.32%显著增高(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甲状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可提高手术效果,应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申丹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饮食护理应用于糖尿病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饮食护理应用于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行血液透析的5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25例。在治疗过程中,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饮食护理,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相关生理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干预前的空腹血糖、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上述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饮食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每天每公斤体质量摄入的平均蛋白质为以及平均热能为无明显差异,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每天每公斤体质量摄入的平均蛋白质为以及平均热能摄入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予以饮食干预和营养指导是有必要的。

    作者:张萍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患者康复的影响与分析

    目的:探讨观察剖宫产患者运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0例剖宫产产妇及早进行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通过观察对剖宫产患者护理干预,有效防止了术后并发症。结论:通过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大大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产妇和胎儿的安全,缩短产妇术后恢复时间,促进了产后康复。

    作者:郭鑫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开胸术后并留置引流管的98例患者分成2组,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结果:干预组的留置时间为74.5±8.9小时,对照组的留置时间为95.7±10.8小时,干预组的留置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明显缩短血气胸术后胸腔引流管的留置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崔晶;张统水;于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儿科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在儿童门诊输液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儿科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在儿童门诊输液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资料随机选择2013年7月~2013年12月儿科门诊行静脉输液的患儿350例,作为对照组,行常规输液管理;于2014年1月~2014年6月随机选择医院儿科门诊静脉输液的患儿350例,作为研究组,推行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应用;重点对2组门诊输液管理的效果及静脉留置针在儿童门诊输液治疗中的应用作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流程等待耗时、输液等待耗时、输液的满意度以及静脉输液脱管、堵管、脱管出血、静脉炎等不安全因素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门诊输液治疗中推广儿科门诊输液流程管理及静脉留置针应用,可缩短患儿的输液等待时间、提高输液满意度、减少静脉输注缺陷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关景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疾病的外科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疾病的外科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外科感染疾病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症状彻底消失时间和临床外科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对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疾病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患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疾病的外科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吴少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腹腔镜胆囊完全切除术中的舒适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全切患者术后舒适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0例腹腔镜下胆囊全切除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其中按照患者护理要求,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临床护理。实验组50例,采用术中舒服护理,比较2组患者手术用时、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对护理的满意度进行比较,同时对2组患者的心理、生理因素进行评分。结果:2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p值均>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手术过程中心理、生理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62%,实验组患者满意度为92%,实验组患者对舒适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全切除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治疗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极大地降低医患矛盾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围产结局的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孕妇及围产儿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9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和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小时内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巨大儿概率、剖宫产率以及胎儿宫内窘迫情况明显高于观察组,2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围产结局影响显著,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血糖水平,改善妊娠质量以及保障孕妇和新生儿安全的重要手段,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作者:郝春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围术期护理干预在2型糖尿病病人胃转流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胃转流术围术期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科2010年1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拟行胃转流术的患者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均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42例患者另采取围手术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焦虑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自我管理合格率、空腹及餐后血糖值。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值为(5.31mmol/L ±0.74mmol/L),较对照组(6.54mmol/L ±0.49mmol/L)明显较低(P<0.05),餐后2小时血糖值(9.14mmol/L±2.97mmol/L)vs(11.10mmol/L±0.84mmol/L),观察组显著较低(P<0.05);观察组焦虑率、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满意度、自我管理合格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值,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降低并发症,提高自我管理合格率,并能够得到患者的认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齐书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开胸手术患者的呼吸道护理

    目的:加强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呼吸道护理。方法:我科对2011年3月~2011年9月施行开胸手术的64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呼吸、咳嗽训练,积极进行术前呼吸道准备,术后采取多种措施,促进患者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结果:术后发生肺部感染3例,肺不张2例,全部治愈,其余患者均无肺部并发症。结论:良好的呼吸道护理可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保持术后呼吸道通畅,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作者:赵春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宫外孕甲氨喋呤保守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及体会

    目的:对宫外孕甲氨蝶呤保守治疗中的护理方法及体会进行阐述,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宫外孕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2组患者均进行保守治疗,对患者应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观察组显效患者为45例(75.0%),有效患者为13例(21.7%),无效患者仅有2例(3.3%),出现并发症患者为1例(1.7%);对照组显效患者为30例(50.0%),有效患者为10例(16.7%),无效患者为20例(33.3%),出现并发症患者为5例(8.3%)。结论:宫外孕对患者产生的负面影响较大,采取甲氨蝶呤保守治疗,可减少患者的病痛,并且促进患者顺利生产。但是,护理方面应尽量选择综合护理,对患者给予更多的保护和疏导,为孕妇的孕期治疗以及生产、后续恢复提供帮助。

    作者:王淑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侵蚀性葡萄胎患者骨髓抑制期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侵蚀性葡萄胎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期的护理及特点。方法:对5例侵蚀性葡萄胎患者进行心理、药物、化疗后的不良反应等护理。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及护理使5例患者顺利完成化疗。结论:侵蚀性葡萄胎患者经过科学的合理化疗,精心的临床护理,使患者化疗成功率与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者:周贺丽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并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针对患者采用2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结果:实验组采用的综合护理的方式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中的总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采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的总有效率为66.03%,2组差距较明显p<0.05,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的方式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的护理效果较好,且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焦虑状况,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较为满意,因此,这一方式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应用。

    作者:杨志敏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人性化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及其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患有糖尿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由于这些患者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以下2组,即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而对干预组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通过为期2个月时间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95.56%,而对照组患者的总满意率为64.44%,由此可以看出,2组患者之间的总满意度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干预组患者中治疗依从40例(88.89%),不依从5例(11.11%);而对照组患者中治疗依从26例(57.78%),不依从19例(42.22%),因此,干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P<0.05,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干预组的临床护理方法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结论:通过本研究结果得知,干预组患者的临床人性化护理模式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传统常规性护理模式,因此,对糖尿病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以及提升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故人性化护理模式值得在相关临床活动中应用与推广,从而帮助患者尽快恢复病情。

    作者:李忠静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护理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8例糖尿病足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医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中医结合护理,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可明显提高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可以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桂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分娩时预防新生儿骨折的助产护理要点分析

    目的:探析分娩时预防新生儿骨折的助产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86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助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针对性助产护理,对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产妇均顺利完成分娩,观察组新生儿骨折的发生率为4.66%,而对照组新生儿骨折的发生率为23.27%,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妇分娩的过程中,给予针对性助产护理措施,不仅可以确保分娩顺利进行,在一定程度上还能降低新生儿骨折发生率,确保新生儿健康。

    作者:桑李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62例临床内科护理经验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内科护理措施。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经过临床治疗和护理,结果62例患者中,经临床护理干预后,治愈43例,好转16例,无效6例。结论: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桂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探讨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应用沟通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3年10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平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15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护理+沟通技巧,并对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护患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应用沟通技巧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护患纠纷。

    作者:王玉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慢性创面的机制探讨及护理思路

    目的:研究分析封闭式负压吸引应用于慢性创面的机制及护理措施。方法:择取2014年10月~2015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的96例慢性创面患者,将其按照抽签法则随机性分成2组,一组48例患者采取封闭式负压吸引进行治疗作为试验的观察组;一组48例患者采取创面换药治疗作为试验的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83%(46/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33%(40/48),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创面愈合时间、疼痛持续时间、疼痛强度、医疗费用等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封闭式负压吸引疗法能够有效促进慢性创面的愈合,减少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患者的医疗费用,并且操作简便、疗效非常理想。

    作者:邱海芳;李冬冬;陈少碧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ICU胸外伤患者急救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对胸外伤的急救效果和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改善急救护理措施,减少胸外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使临床治愈率有所提高。方法:以2012年2月~2012年10月收治的80例重症胸外伤患者为例,通过对这80例患者实施有效的急救,并在急救后对患者实施程序化急救护理,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减少患者痛苦,加快患者康复速度。结果:患者全部采用程序化急救护理,对80例胸外伤患者进行治疗护理,治愈患者68例,好转11例,因抢救无效死亡1例,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在临床护理中,程序化急救护理的技术成熟,采用该方法能够准确地对伤者病情进行判断,及早发现病情变化、维持呼吸功能、有效组织抢救,使胸部外伤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减少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及死亡率,使临床治愈率有所提高,完善急救措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周银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骨髓移植病人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研究骨髓移植患者采取预防感染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进行骨髓移植的病人一共有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病人发生感染的几率给予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护理干预以后,观察组病人发生感染的几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骨髓移植病人预防感染采取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以使病人感染发生率明显减少,使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何泉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浅谈小儿水痘护理的方法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临床水痘治疗护理方式。方法:我们将接收的水痘患儿进行隔离,使用炉甘石洗剂和阿昔洛韦软膏来对患儿的外部症状进行改善,若是存在瘙痒感,可以配合抗组胺药物口服治疗。并且对患儿提供全面的临床护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结果:42例患儿治疗7天后痊愈23例,痊愈率为54.76%,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78.75%,治疗14天后痊愈37例,痊愈率为88.1%,总有效率42例,总有效率为100.00%。皮疹面愈合良好,无瘢痕形成。结论:为水痘患儿提供精心的护理,配合临床的外用药物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副作用少,也是目前治疗小儿水痘的优秀方法之一。

    作者:潘文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为降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探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佳护理方法。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4年6月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4例老年患者加强护理,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34例患者都全部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护理可明显提高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成功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杨少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循证护理在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78例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2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行循证护理,对2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2组护理后神经症状评分、神经缺陷评分、腓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伴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孟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将2013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74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成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天数及再出血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住院天数,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提高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降低住院天数及再出血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晓晖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宫颈癌根治术21例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目的:观察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疗效,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我们医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1例宫颈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出现1例切口感染,2例尿潴留。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和精心的术后护理是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李云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老年急性左心衰竭43例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积极的抢救和全方位精心的护理,43例患者中抢救成功40例,3例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规范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

    作者:马咏秋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医情志护理对胸痹患者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对胸痹患者负性情绪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3年10月我院中医科收治的90例胸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分组方法将其分成以常规护理的为对照组和以中医情志护理的为观察组,每组45例,2组均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治疗与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组则需多加入中医情志护理,以1个月为1个疗程,再分别采用遵医行为表、护理满意度表、HAMA、SDS对2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的遵医行为89.43±8.65分,护理满意度93.45±7.6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6±5.34分、81.34±4.65分,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HAMA14.32±2.35分,SDS15.23±3.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5±3.67分,26.63±4,86分,2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合理运用中医情志护理,可以显著减轻对胸痹患者的负面影响,遵医行为表现的更好,增加对护理的满意度,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对疾病的快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学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个体化护理用于血液透析诱导期间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个体化护理在血液透析诱导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1日~2014年1月30日期间我院的6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临床护理,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个体化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的护理干预结果,并统计患者的的临床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70.00%),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3.33%)高于对照组(33.33%),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个体化护理在血液透析诱导中的效果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透析护理中可考虑加以推广应用。

    作者:张艳;杨蕊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40例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密切监测和控制血糖,合理应用利尿剂,加强饮食指导及营养支持,注意低血糖反应的护理和运动指导。结果:39例患者症状好转出院,1例死亡,病死率为2.5%。结论: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同时,做好糖尿病护理,能够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改善,患者病死率较低。

    作者:杨伟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无创通气病人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方法:所选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严重呼吸道疾病需要进行无创通气患者,共60例,同时排除不能耐受麻醉或者进行无创通气治疗患者。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无创通气,观察组患者在无创通气的同时给予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初次下床活动情况;记录2组患者术后初次排气时间和2组患者尿管的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初次下床活动时间、初次排气时间、胸部切口愈合时间早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无创通气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郭亚军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功能锻炼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脑内科临床上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功能锻炼的临床疗效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偏瘫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表方法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临床上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入功能锻炼干预,分析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结果:经过临床护理,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较好的改善,其中对照组患者痊愈9例,显效12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76.00%(38/50);观察组患者痊愈16例,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5例,临床护理的总有效率为90.00%(45/50)。2组数据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的Fugl-Meyer评分为68.7±3.8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ugl-Meyer评分为79.7±3.5分,观察组患者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脑内科临床上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给予功能锻炼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效果,患者的肢体肌力恢复显著较对照组好,从而有效改善和提高了脑梗死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孙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心理调节技能训练在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的情况研究

    目的:研究心理调节技能训练在我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的状况以及对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从2012年1月至今在我院进行抗精神病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0例,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均为60例。实验组在正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时并对患者实施心理调节技能训练,对照组只进行正常抗精神病药物治疗。9个月之后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和依从性。结果:心理调节技能训练之前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患者PANSS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2,P>0.05);治疗后3个月,6个月以及9个月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P<0.05;x2=6.86,P<0.05;x2=6.76,P<0.05),患者临床疗效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P<0.05),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x2=7.98,P<0.05)。结论:心理调节技能训练联合常规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时,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疗效,还对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了显著提高。

    作者:张德华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探讨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对产后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对不同时间康复护理在产后妇女盆底功能恢复中的作用进行分析与探究。方法:选自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所收治的产妇150例,按随机表法将其分成3组,即甲组、乙组以及丙组,分别对其予以产后45天、产后60天以及产后90天的康复护理,然后对3组产后妇女的盆底功能情况加以观察与比较。结果:甲组盆底压力情况明显优于乙组、丙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产后妇女的阴道横断面肌力、盆底肌纤维肌电压以及盆底肌纤维疲劳指数等均明显优于乙组、丙组,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产后妇女尿失禁发生率显著低于另外2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妇女而言,在产后45天开始进行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盆底功能,降低尿失禁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楚玉芹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辅助步行机器人对偏瘫患者步态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辅助步行机器人对偏瘫患者步态恢复的影响。方法:42例偏瘫恢复期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2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徒手辅助步行训练,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的基础上增加辅助步行机器人的步行训练。治疗前后对2组患者步态中的步长、步频和步速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步长、步频和步速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下肢步长、步频和步速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步行机器人联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步长、步频和步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利芳;徐建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孕前保健对孕产期母亲和胎婴儿影响及干预研究

    目的:认识并了解孕前保健在预防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保障母亲安全发挥的确切作用。方法:以随机抽样的方法采用调查问卷和检查检验相结合方式。调查夫妇双方共同接受孕前保健服务、仅女方接受孕前保健服务和未接受孕前保健服务的妇女及其新生儿。结果:夫妇双方共同接受孕前保健服务并进行系统孕产期保健服务后其感染性疾病、合并内外科疾病、胎婴儿发育缺陷与异常及新生儿病理性疾病发生等方面均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孕前保健对孕产期母亲和胎婴儿发育可产生有利影响,应采取有力措施推广夫妇双方共同接受孕前保健服务,维护母儿安康。

    作者:闻汇;王丽芬;赵静;宋玉华;韩淑杰;刘杰;蒋艳红;类成荣;郑金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护理中的作用探究

    目的:分析在老年性高血压中实施健康教育护理的临床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门诊收治的5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进行临床研究。将其按就诊先后顺序均分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护理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系统性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对照观察2组病患的健康知识掌握率、血压下降率。结果:干预后,研究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率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的血压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系统性健康教育,可显著改善其血压,提高其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增强其配合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宋劭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危机护理干预对放射科护理纠纷发生率及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研究危机护理干预在放射护理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抽取我院放射科收治的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双号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危机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护理纠纷、护理差错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并利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SF-36)评估其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护理纠纷发生率分别为1.25%、0.0%均较对照组低,护理满意度为98.75%,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针对性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SF-36评分为92.62±4.26分,较对照组评分78.03±5.28分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危机护理干预在放射科中的应用,不仅能够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率,还有利于提高医院整体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丽;张荣恒;朱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分析健康体检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现象及危险因素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现象及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2年12月于本院门诊行健康体检的780例体检者情况,总结其中出现的不安全现象以及危险因素,并以此为依据采取相关预防措施。结果:体检过程中,780例体检者不安全现象发生率为32.7%(255/780),其中晕针、晕血发生几率高,占12.1%(94/780),其次为低血糖发生率8.3%(65/780),还包括高血压急症、心律失常、针刺、伤跌倒,分别4.7%、2.1%、4.1%、1.4%。结论:体检过程中可因个体差异出现晕针、低血糖等不安全现象,需得到体检人员的重视,采取相关措施进行干预,并通过安全教育提高体检者自我保护意识,减少不安全现象的发生。

    作者:杨喜春;潘承法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医院获得性肺炎的预防

    HAP感染源来自医疗设备、环境,通常在患者-患者和患者-医务人员中传播。吸入口咽分泌物或经气管插管套囊周围渗漏的细菌是细菌进入下呼吸道的主要途径。50%~70%健康人睡眠时可有口咽部分泌物吸入下呼吸道。带菌气溶胶吸入是NP的另一发病机制。预防:对呼吸治疗器械要严格消毒、灭菌,尽量使用无创通气预防VAP,手部清洁和洗手时预防NP简便而有效的措施等。

    作者:孙仲萍;马卓;张秋菊;贺亮;高笑梅;李玉霞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护理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9月本院心血管内科高血压冠心病患者28例,心肌梗死患者32例,供60例患者进行病历回顾,通过调查总结分析,总结并归纳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内容和患者自身的不安全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方法。结果:总结出来的改进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额不安全因素有提高自身的护理水平,加强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加强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结论:安全护理的终极目标就是保证患者的安全,也渐渐成为衡量护理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所以,作为护理人员不仅要加强自身安全知识的学习,还应对护理工作中所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和隐患进行正确的评估和分析,从而保障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

    作者:康荣叶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高年资护士管理中实施护理管理的方法及可行性研究

    目的:探讨高年资护士管理中实施护理管理的方法以及可行性。方法:通过对管理方法的实施,明确高年资护理管理岗位职责。且在护理过程中的相关工作中,比如:查房、护理等,采用人性化管理方式,以便更加合理的安排其护理工作。结果:高年资护士护理过程中对专业进行拓展,不但能体现护士护理专业的相关价值,还能在某种程度上充分保证护理质量。结论:高年资护士管理中实施的护理管理方法的运用,体现了护理价值和专业度,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作者:陶风英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新型抗心绞痛药物雷诺嗪的研究

    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产生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腔隙狭窄引起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从而心肌出现暂时性缺血、缺氧,继而心前区出现疼痛感的一系列综合征。心绞痛具有前胸压榨性阵痛并伴有其他症状的特点,疼痛部位主要集中于胸骨后部,辐射区可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病在患者情绪激动或劳动时,持续时间大约几分钟,可通过休息或者服用硝酸酯制剂缓解或消失。常见诱因有劳累、饱食、受寒、情绪激动、机体循环衰竭等,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现今的治疗药物主要有硝酸酯类、钙通道拮抗剂、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等,但这些药物会对患者的已经衰弱的心脏造成进一步的损伤,有较大的副作用。因此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有效又无副作用的药物来缓解心肌缺血。

    作者:郑效坤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浅谈彩超对早期乳腺癌诊断的重要意义

    近几十年来,全球的乳腺癌的发病率正在逐年提高,中国虽然不是全球乳腺癌的高发国家,但是中国近几年来的增长速度相较于高发国家高于1%-2%左右。所以中国应该加大对乳腺癌的重视程度。乳腺癌有已经严重危害了女性的健康,早发现、早治疗才能够更快的恢复健康。早期乳腺癌是指肿瘤直径<3cm,同侧腋窝淋巴结没有转移或仅有微小转移。彩超对于早期乳腺癌的发现、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彩超技术可以直观、清晰的观察乳腺肿块的大小、边界、纵横比、内部回声、有无钙化斑等,结合血流与各项参数,有效的提高了临床诊断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在研究中,2年的时间内大约有10000人的女性,彩超诊断早期乳腺癌89例,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12%和84.10%,准确性为80.10%。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浅谈对痔的几点认识

    痔:是痔病的总称,是一类常见的、多发的肛门疾病,是人类所特有的疾病,根据其发生部位的不同,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1关于痔的概念1.1传统的概念:痔是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的静脉团。1.2现代的概念:痔是肛垫的病理性肥大、移位和肛周皮下血管丛血液淤滞形成的团块。1.3对上述2种概念的认识:就其定义的正确与否暂且不论,单从对某一疾病的定义上讲,显然存在着不合理性和片面性。不合理性:他们是把痔做为一个独立的疾病来加以定义,把发生在不同的解剖部位,不同的病理改变总结在一起,来定义某一疾病,显然是不合理。片面性:按既往痔的发生位置,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2种概念只能定义内痔和静脉曲张性外痔,不能解释其它性质的痔,显然两种痔的概念存在着片面性和不全面性。

    作者:吕宝东;侯绪春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糖尿病的中医饮食调护

    目的:探究中医饮食的调护对糖尿病的作用,并对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饮食调护的方法和措施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采取辩证施食及饮食护理的方法。结果:糖尿病是一种与饮食密切相关的疾病,糖尿病的中医饮食调护通过辩证施食、辨体质施食,遵循糖尿病患者营养摄入原则,选用适宜的食材进行调护,更符合中国人的体质和饮食习惯。对中医饮食护理效果有影响的因素包括患者的依从性;文化程度;认识程度;医护人员的知识状况。结论:中医的饮食调护在改善糖尿病患者症状和饮食治疗护理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临床上,应该增加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和个性化的辨证施膳宣传指导和教育,此外,还需加强对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以便能够提高糖尿病在中医饮食护理上的质量。

    作者:袁晓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肺炎链球菌抗菌素耐药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抗菌素耐药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肺炎链球菌感染患者228例,回顾性分析其治疗经过及疗效,探讨肺炎链球菌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为临床更好的治疗肺炎链球菌提供依据。结果:近年来世界各国肺炎链球菌耐药性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以亚洲地区为严重。肺炎链球菌多重耐药,以对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为显著。结论:肺炎链球菌耐药现象需引起临床重视,增强耐药性监测,深入研究、临床合理用药,可有效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崔建林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中医养生理论与健康保险实务相融合初探

    将中医养生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管理融入健康保险,从动形、静神、调气、固精等不同方面进行顺时调养、未病先防。通过对被保险人进行科学的养生指导、健康体检,以防止或减少亚健康状态、慢性疾病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被保险人的健康维护和保险机构的稳健经营无疑都是利好,也是现代健康保险价值之所在。

    作者:江乐盛;金志英;王素珍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刊首语--浅谈伤残医学

    伤残绝非是受伤造成的残,它的内涵很深,不能从字面解释,需不断学习,逐渐加深理解。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文明,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伤残的预防与康复治疗。我国自“残疾人保障法”颁布以后,对伤残、残疾的预防、康复治疗人才的培养、康复医疗机构的设置等都有明确规定。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编写的“伤残的预防与康复”一书中的有关内容,征求有关专家意见,并结合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就伤残医学的几个问题简要报导如下。

    作者:中国伤残医学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