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 主管单位: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 主办单位: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6-1959
  • 国内刊号:61-1278/R
  • 影响因子:0.16
  • 创刊:198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52-98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1996年获陕西省科技期刊一等奖
  • 医药卫生综合
医学信息杂志   2017年2期文献
  • 甲状腺素对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患者心功能及预后影响的Meta分析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甲状腺素对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从而指导临床用药。方法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收录的从数据库建库以来一直到2015年10月有关甲状腺素治疗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的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了5个研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指数(CI)、外周循环阻力(SVR),术后房颤发生率(AF),术后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感染、死亡率的效应合并量(95%可信区间)分别为:1.43(-0.08~2.95)、-1.20(-2.83~0.44)、0.1495(0.07~0.22)、-116.58(-186.33~-46.82)、0.56(0.33~0.96)、0.58(0.23~1.47)、1(0.19~5.13)、0.55(0.20~1.46)、0.83(0.23~2.99)。结论在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中予补充T3可更加显著的低外周循环阻力及提高心输出量,同时可以降低术后房颤的发生,对于其他并发症以及死亡率未见明显的改善。

    作者:徐海龙;吴靓;齐敦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人工流产骶韧带麻醉与主韧带麻醉的临床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人工流产术中应用骶韧带阻滞麻醉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早孕患者,并随机分成研究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对照组给予宫颈旁主韧带麻醉,按照常规人工流产术操作。研究组给予骶韧带注射利多卡因阻滞麻醉,比较两组出血量、镇痛效果。结果比较两组出血量,研究组、对照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2.3 ml、21.2ml,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因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比较两组镇痛效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7.9%,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在人工流产术中,骶韧带阻滞麻镇痛效果佳,副作用少,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国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连续血液净化用于重症脓毒症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对重症脓毒症患者予以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剖析。方法遵循随机原则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于我院接受诊疗的重症脓毒症患者76例,并将其以每组38例平均分为普通组与特殊组。给予普通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特殊组患者则在前者治理基础上进行连续血液净化,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疗效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特殊组患者痊愈21例,改善17例,不存在失效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而普通组患者痊愈11例,改善18例,失效9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6.32%,前者疗效明显大于后者,且两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特殊组与普通组患者在各项生命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方面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前者优于后者,P<0.05)。结论采用常规治疗结合连续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进行深入治疗,除可获得理想的疗效外,亦可同时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孙晗高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减少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临床应用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实施对于减少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例持续性非卧床性腹膜透析并发腹膜炎患者,给予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评价其实施效果。结果分析并发腹膜炎的相关诱因中操作不当所占比例高,其次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经济因素所占比例低。结论分析腹膜炎发生的原因,并针对性提供护理干预,可减少腹膜炎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刘金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连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中大肠息肉漏诊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连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中大肠息肉漏诊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选自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73例,对这73例患者采用连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连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大肠息肉能够提高检出率,且大肠息肉的漏诊率与其所在位置、大小以及具体类型有关,横结肠、降结肠、直肠、息肉直径小于5 mm以及无蒂息肉是导致大肠息肉漏诊的主要因素。结论连续高质量结肠镜检查大肠息肉能够有效的降低漏诊率,该种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徐元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肝功能异常肝功能指标变化对孕妇早产发生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伴肝功能一样指标变化对孕妇早产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肝功能异常的乙肝孕妇临床资料,测定孕妇的TBIL(总胆红素)、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冬氨酸氨基转移酶)、TBA(血清胆汁酸)。结果对比早产孕妇和非早产孕妇的ALT、AST、TBA以及TBIL均数,早产组均高于非早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孕妇肝功发生异常,早产的发生率也随之提高,肝功中度以上的升高组,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度升高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晚期妊娠血清中ALT、AST、TBA、TBIL水平与早产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作者:罗秋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人性化护理应用于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对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措施的方法及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将100例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康复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治疗,研究组则使用常规护理配合人性化护理方式,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SAS评分、临床疗效以及遵医行为。结果治疗后,各个组别的患者均发生好转情况,然而研究组的疗效相比对照组来说更为明显,除此之外,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控制等要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SAS评分、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遵医行为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适宜的护理措施对于经皮肾镜碎石术后并发尿脓毒血症治疗患者满意率及保持患者心情平稳是有帮助的。

    作者:王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伊立替康TACE治疗胃癌异时性肝转移的疗效评价

    目的:评价伊立替康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胃癌异时性肝转移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42例胃癌异时性肝转移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给予伊立替康与5-Fu肝动脉栓塞灌注化疗,1 w后再予以FOLFIRI方案全身化疗,对照组予以FOLFIRI方案全身化疗。每间隔4 w为一个周期,2~6个周期后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53.3%,卡氏评分提高率6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3%,卡氏评分提高率为39%,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小于0.05);观察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对照组为9个月,二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伊立替康TACE联合全身化疗治疗胃癌异时性肝转移较单纯全身化疗疗效明显增加,毒副反应无明显增加。

    作者:刘振华;蔡联明;谢小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妇科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慢性盆腔炎患者的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随机分成两个小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是常规的西医抗炎治疗加上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只是采用常规的西医抗炎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5.83%,而对照组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08%,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结论相对于常规的治疗方法,即只是用常规的西医抗炎治疗,结合常规治疗方法和中药灌肠治疗之后,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提高,所以这种方法可以在临床上推广,为慢性盆腔炎患者提供一个更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东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社区治疗及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实施社区治疗及管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方法将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及指导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社区个体化治疗和规范化管理,两组患者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认知、行为及血压指标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管理后DBP和SBP测定值均低于对照组,疾病知识知晓率(92.5%)、不良行为改善率(87.5%)、治疗依从率(87.5%)及血压控制率(90.0%)均高于对照组(75.0%、70.0%、72.5%、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治疗及规范化管理,有助于改善其认知和行为,提升血压控制效果。

    作者:刘过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复方地芬诺酯灌胃的家兔功能性便秘模型制作

    目的:探讨复方地芬诺酯复制功能性便秘家兔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模型组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经口灌胃15 d,空白组予以相应量的蒸馏水灌胃。观察家兔首粒黑便时间、24 h粪便颗粒数以及24 h粪便质量,以判断模型的复制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家兔比较,模型组家兔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明显延长,粪便重量减轻,粪便颗粒数减少,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精神状态的改变。结论复方地芬诺酯灌胃可用于制作家兔功能性便秘模型,但在造模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作者:王欣月;李思宇;罗芳丽;张微;师维;黄活石;李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研究

    目的:探究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选出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48例进行本次研究。应用抽签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个小组,一组为观察组,一组为对照组,每个小组有4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宫腔纱条填充的方式进行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采用欣母沛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产褥病发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概率。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观察组92.83%,对照组81.25%),观察组的产褥病发率以及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概率均优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较少,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采用欣母沛联合宫腔纱条填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朱红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有手术适应证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取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讨有手术适应证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取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72例均随机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筛选而出,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研究组采取手术治疗。将两组治疗结果纳入对比讨论中。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1.67%比对照组72.22%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56%比对照组22.22%要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手术适应症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取手术治疗,其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大。

    作者:陈昌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肌内效贴的网格形贴法和爪形贴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部消肿影响的比较

    目的:从消除肿胀程度的角度观察两种贴扎方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肿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60例,分别进行网格形贴扎和爪形贴扎治疗,随即采取前后肿胀体积差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手部肿胀在7 d内和14 d内肿胀的体积均有明显的减少;且消除肿胀差值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贴扎方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手部肿胀均有良好的效果,且效果差异不明显。

    作者:吴晓琳;张艳正;尹海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合并肝硬化胆囊结石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究临床治疗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患者的过程中,应用腹腔镜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其安全性,为临床肝胆治疗奠定基础。方法自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4例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患者,对比患者应用不同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予以不同治疗方案后,对试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的各项临床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如出血量、手术、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等,差异显著(P<0.05)。对试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的术后7 d各项生化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如TBIL、ALT、PT等,差异显著(P<0.05)。且试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3.12%,1/32)显著低于对照组(18.75%,6/32),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治疗肝硬化并发胆囊结石患者的过程中,腹腔镜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加速患者的康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应广泛推广。

    作者:唐凡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县市级质控中心对中医医院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县市级护理质控中心对中医医院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县级市中医医院进行护理管理培训、临床护理技能培训、疑难病例护理讨论、护理难点问题咨询等,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定期组织考核反馈,以提高专科医院护理质量。结果通过二年的管理实践,市直中医医院护理质量组织体系框架全面构建,规章制度、质量控制、院感控制逐步完善,中医医院内部护理质量提升0.94~5.26%,中医医院与市直医疗机构年度考核护理质量提升6.7~18.75%。结论县市级护理质控中心推动了中医医院护理管理规范化的进程,提升了中医医院护理质量。

    作者:汪文炼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亚低温治疗重症脑卒中并高热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重症脑卒中并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重症脑卒中并高热患者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80例患者均在2015年2月~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将其命名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我院收治的80例重症脑卒中并高热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重症脑卒中并高热患者均采用常规疗法,同时给予观察组患者亚低温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肛温、心率、血压基本恢复正常,治疗后神经功能损伤明显减轻,且治疗有效率高达90.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亚低温治疗重症脑卒中并高热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鸿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消化性溃疡穿孔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单纯修补术加术后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4年7月收治的46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死亡病例,46例均治愈出院,效果良好。39例穿孔单纯修补术,35例随访时间1~3年,溃疡病已治愈,经胃镜确诊溃疡复发4例,均经再次抑酸、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后症状缓解。结论行单纯修补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术后行正规抗溃疡及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能有效降低溃疡复发率,效果满意,是基层医院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王兴江;甘筱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孤立肾合并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孤立肾并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孤立肾并输尿管结石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42~68岁,平均(53.5±11.5)岁,左侧9例,右侧7例,术前肌酐168~562 umol/L,平均(346.3±108.9)umol/L,其中12例术前留置D-J管未成功后8例行输尿管碎石失败,4例未成功后直接改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其余4例术前未行其他治疗,结石直径15~28 mm,平均(16.9±6.7)mm。结果6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6~132 min,平均(78.6±12.1)min;术中出血量20~60 ml,平均(32.6±5.3)ml,一次手术清石率100%。术后2~4天拔除腹膜后引流管,无1例漏尿。术后复查卧位腹平片未见残留结石,双J管位置良好;随访3~24月,5例肾功能恢复正常,11例明显改善。未发现结石复发及输尿管狭窄。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孤立肾并输尿管上段结石疗效确切,损伤小,大限度的保护肾脏功能。对于孤立肾并输尿管结石可作为首选方法。

    作者:苑海波;王强;王领军;韩刚;刘同伟;殷晓松;李春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浦东新区大团镇小型医疗机构环境荧光检测量化评估

    目的:研究浦东新区大团镇小型医疗机构环境荧光检测量化评估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6年9月间东新区大团镇16所村卫生所等小型医疗机构的诊室、治疗室、卫生间以及医疗器械的的1743个清洁接触面进行荧光标记定向环境清洁评价,同时对保洁员实施现场指导和培训,比较实施干预前后的清除率。结果通过对16所卫生所诊室、治疗室、卫生间,1037个接触清洁面进行检测,清除率仅仅达到36.3%,通过实施干预培训教育后,接触清洁棉清除率达到65.0%,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调查医疗器械清洁面的清除率42.0%,病床为40.2%,卫生间为15.9%;实施干预措施后,分别为73.1%,68.9%,4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型医疗机构实施环境荧光检测量化评估能够充分反映出保洁人员的操作质量,同时还能够有效提升诊室、治疗室、卫生间等环境,达到要求的清洁水平。

    作者:文素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外周血清中NO的影响和相关性研究

    目的:观察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及其免疫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12月门诊收治的30例肺气虚型AR患者为试验组,予玉屏风散口服治疗1个月,以症状、体征和血清NO水平为评判指标,并与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血清中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予玉屏风散口服治疗1个月后,试验组血清中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NO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试验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血清NO参与了AR患者的免疫发病过程,它可以为AR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玉屏风散能阻断NO的免疫作用,改善AR患者的临床表现,且无毒副作用。

    作者:张国庆;陈宇;叶火铨;唐月英;曾屹生;许亚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激光透明带穿孔和激光透明带削薄对冻融小鼠卵子受精率的影响

    目的:探讨激光透明带穿孔和激光透明带削薄对玻璃化冷冻复苏后小鼠卵子受精率的影响。方法将玻璃化冷冻复苏后的KM小鼠卵子分为4组,前3组为经透明质酸消化处理后脱去颗粒细胞的卵子,其中第1组对透明带进行激光穿孔处理,第2组对透明带进行激光削薄处理,第3组未做激光处理,而第4组为未经透明质酸消化带有颗粒细胞的卵子,同样未做激光处理。此后,在同一时间点使4组卵子与雄鼠精子进行体外受精,次日观察受精结果,比较各组受精率。结果4组冻融卵子的受精率分别为52.1%(25/48),25.0%(12/48),21.3%(10/47)和17.0%(8/47)。激光透明带穿孔组的卵子受精率要显著高于其余3组, P<0.05。而激光透明带削薄组的受精率与未作激光处理的两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激光透明带削薄虽然对卵子造成的损伤较小,但不能有效提高受精率,而激光透明带穿孔能克服冻融造成的透明带硬化及糖蛋白结构改变等问题,显著提高冻融卵子复苏后的受精率。

    作者:饶金鹏;邱枫;钱小红;蔡益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对预防控制水痘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对预防控制水痘的影响。方法选取我中心登记的需接受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的幼儿90例来进行统计分析,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均等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幼儿不接受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观察组幼儿则接受,观察两组幼儿的水痘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45例幼儿均接受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随访期间统计结果显示:不良反应发生率8.9%(4/45)。观察组水痘感染发生率4.4(2/45),对照组水痘感染发生率24.4%(11/45),观察组幼儿水痘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对预防控制水痘效果突出,因此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强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力度,全面推进适龄儿童进行接种,实现水痘感染的有效控制。

    作者:刘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康复训练配合药物治疗颈椎病疗效分析

    目的:为了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佳治疗方法,本研究使用两种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即传统药物治疗和模拟康复训练配合药物疗法。方法将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则使用模拟康复训练配合药物的治疗方式,比较不同组别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治疗情况。结果治疗后,各个组别的患者均发生好转情况,然而研究组的疗效相比对照组来说更为明显,除此之外,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控制等要优于对照组。结论模拟康复训练配合药物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来说疗效佳,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症状,为佳疗法之一。

    作者:赵雪田;史亚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措施

    目的:对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和诊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重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3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重型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临床特征以及诊治措施。结果通过对本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知,重型小儿手足口病一般是发生于年龄<3岁的儿童,重型小儿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病毒为EV71型肠道病毒,对于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关键措施是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同时给予利巴韦林、丙种球蛋白,辅以糖皮质激素对其治疗,效果明显,本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100.00%,且预后良好。结论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主要致病病毒为EV71型肠道病毒,易发于<3岁儿童,在临床上对该病症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治疗效果普遍较好,且预后良好。

    作者:张爱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排痰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的排痰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100例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同时接受排痰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58%,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结论老年肺结核合并肺部感染接受常规联合排痰护理,有助于其治疗效果的巩固。

    作者:吕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灯盏花素治疗老年肺心病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灯盏花素治疗老年肺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肺心病患者8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灯盏花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和血流动力学变化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比容均有所变化,且观察组变化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灯盏花素应用于老年肺心病患者的治疗中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浆粘度,对于提高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甘国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疗法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疗法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4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n=47)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疗法,对照组(n=47)应用常规疗法,对比2组疗效。结果①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是6.38%,低于对照组患者的19.15%(P<0.05);②治疗组乙肝病毒DNA转阴率是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38%(P<0.01);③治疗组患者AST、ALT、TBi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ChE水平则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疗法在乙肝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显著,可借鉴。

    作者:杨建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探讨不同蓝光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目的:研究和探索不同蓝光照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接收的新生儿黄疸患儿130例,均为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高病例,随机平均分组使用持续蓝光照射和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患儿,对比和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患儿显效29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9.23%;对照组患儿显效26例,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7.69%。观察组患儿皮疹7例,发热4例,呕吐腹泻11例,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85%;对照组患儿皮疹10例,发热6例,呕吐腹泻18例,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31%。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具有临床参考价值。结论间歇蓝光和持续蓝光照射治疗均能够明显地改善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症状,在临床治疗效果方面没有明显差异,但是间歇蓝光照射治疗能够明显地降低患儿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方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MM-C在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治疗单纯性鼻泪管堵塞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在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治疗单纯性鼻泪管堵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80例单纯性鼻泪管堵塞患者随机分为丝裂霉素+泪道探通组(A组)、泪道探通组(B组)和泪道激光成形组(C组)。其中A组行泪道探通后,局部使用丝裂霉素C后再置管;B组行泪道探通后直接置管;C组行泪道激光成形后直接置管。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手术成功率。结果丝裂霉素+泪道探通组与单纯泪道探通组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泪道探通组与泪道激光成形组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泪道探通联合置管术中使用MM-C能提高手术成功率;而在单纯性鼻泪管手术治疗中,是否使用激光,对手术成功率并无实质影响。

    作者:张厚洪;朱凌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东阳市5类恶性血液病患者增长情况统计分析

    文章分别统计了2005年度和2015年度,在东阳市人民医院新确诊的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和再生障碍性贫血这5类常见的恶性血液病病例数、10年间患者上升例数和增长率。发现10年间这5类恶性血液病的总病例数上升了81例,增长了231.4%,其中白血病的绝对病例数多、恶性淋巴瘤的上升例数多、多发性骨髓瘤的增长率高。

    作者:单明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评估及报道分析

    目的:分析进展期胃癌患者使用新辅助化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7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单纯手术治疗方案,而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的基础上使用新辅助化疗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标准胃癌切除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手术状况,并对其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例数26例,占比74.29,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例数18例,占比51.4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总切除率为77.14%,对照组手术总切除率为57.1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存在不良反应对照组患者不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相对理想,能够有效地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手术总切除率,改善患者的治疗状况。但是,会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故而需要加以注意。

    作者:朱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延续性护理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健康行为的作用

    目的:对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患有心力衰竭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心力衰竭疾病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采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干预前后健康行为评分改善幅度、对心力衰竭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心脏疾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在干预后能够自我护理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干预前后健康行为评分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对心力衰竭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心脏疾病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延续性护理模式对患有心力衰竭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唐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心肾综合征维持性透析患者顽固性低血压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心肾综合征维持性透析患者顽固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慢性心肾综合征维持性透析合并顽固性低血压患者20例临床资料,对患者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结果20例患者治疗12 w后低血压发生率15%较治疗前11 w发生率明显降低,治疗13 w SBP、DBP水平较治疗前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心肾综合征维持性透析患者顽固性低血压临床效果显著,价值确切。

    作者:徐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癌痛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口服与直肠给药两种途径治疗癌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锦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肿瘤科2010年9月~2015年9月128例癌痛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将128例患者分为口服给药组和直肠给药组每组64例,比较两种给药途径的缓解疼痛的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口服给药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2.18%,直肠给药组有效率为93.75%,两组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给药不良反应65.62%,直肠给药不良反应39.06%,两组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给药与口服给药止痛效果相当,直肠给药不良反应少,对于口服困难的患者不失为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韩秋月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PFNA、股骨头置换及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股骨头置换(FHR)和解剖型锁定钢板(ALP)三种手术方法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13例分别接受PFNA、FHR和ALP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PFNA组39例,ALP组37例,FHR组37例。对三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并发症及Harris髋关节功能等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13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9个月,平均12.7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三组间比较,F值为49.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比较F为437.637,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部分负重时间:ALP组>PFNA 组>FHR 组,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Harris评分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FNA、FHR和ALP均可获得较满意疗效,其中PFNA组具有创伤小、固定可靠、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作者:朱向东;王刚;钱立标;徐自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宁夏耐多药结核病患者和非耐多药患者生存情况的比较分析

    目的:监测、比较宁夏耐药结核病患者和非耐多药患者生存情况。方法收集、整理2013年4月~2014年4月宁夏地区耐药基线调查期间确诊的菌阳肺结核患者和经药敏实验确诊的耐多药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治疗信息,调查耐多药患者和非耐多药患者2年后的生存情况,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宁夏地区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初次就诊于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以外的综合医疗机构的比例高于非耐多药患者;同时耐多药患者与非耐多药患者相比在治疗过程中多次治疗、治疗时间>1年的患者比例高;与非耐多药患者相比耐多药患者更多的死于肺结核。结论我国各地耐多药患者的治疗结果存在差异,原因是评价标准和观察结果的时间标准不同,同时存在治疗和管理的方案也不同,但是总体来看,成功治疗的水平有待提高。

    作者:潘莉;初乃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天津市武清区2005~2015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天津市武清区2005~2015年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现状,为病毒性肝炎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天津市武清区2005~2015年的病毒性肝炎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15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4001例,其中乙肝3230例,占80.73%。平均发病率42.64/10万,死亡2例,病死率0.05%。2005~2007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007~2015年总体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乙肝、戊肝和未分型肝炎呈逐年下降趋势,甲肝和丙肝呈波浪式变化。病毒性肝炎全年都有病例,季节性不明显。29个乡镇均有病例,发病率高的是汊沽港镇,其次是杨村镇,杨村镇也是报告病例数多的。报告病例以农民居多,占总病例56.14%,男女发病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字2=47.129,P<0.00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年龄分布主要是青壮年。结论通过近些年的健康宣教和疫苗接种的推广,武清区病毒性肝炎的疫情已经在逐步控制,今后要把进一步把防控工作落实到基层,加强农民工聚集地和农村地区的防控工作以及疫情监测工作,从而更全面的控制住病毒性肝炎的疫情。

    作者:陈银苗;李平;卫沛楠;王海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预见性护理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效果探讨

    目的:研究预见性护理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在我院实行阴道分娩的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与常规组。常规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在常规组护理基础上加以预见性护理。记录并对比两组产妇在产后的出血发生率以及产后2 h、24 h的出血量。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常规组产妇的产后出血发生率(22.5%);实验组产妇2 h出血量和24 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常规组产妇相应时间的出血量。以上三项数据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显著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以及出血量,提高产妇的分娩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谭延红;李蒲;张心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TNF-α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通过检测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中TNF-α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在AS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AS活动期患者、AS非活动期患者及健康人血清TNF-α、CRP、ESR水平。结果 AS活动期患者、AS非活动期患者血清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人,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S活动期患者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AS非活动期患者,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NF-α的表达与CRP呈正相关,与ESR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TNF-α是与AS发病相关的细胞因子,可作为AS的实验室诊断指标以及AS活动期临床疗效的监测指标。

    作者:彭琪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清Hcy、MMP-9及颈动脉IM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11opro teinases-9,MMP-9)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40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22例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为观察组,同时以健康者28例为对照组,测定其Hcy、MMP-9浓度和颈动脉IMT厚度。结果 ACS组、SA组血清Hcy、MMP-9及颈动脉IM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ACS组血清Hcy、MMP-9水平明显高于SA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清Hcy 、MMP-9浓度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冠心病患者血清Hcy、MMP-9及颈动脉IMT三者间有明显的相关性(r分别为0.351、0.573、0.612,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Hcy、MMP-9及颈动脉IMT水平明显升高;血清Hcy、MMP-9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粥样斑块的不稳定性且与冠脉病变的范围相关,联合检测三者对冠心病的诊断及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轶州;杜娟;韩自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静脉和口服补铁纠正肾性贫血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和口服补铁纠正肾性贫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住院部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60例肾性贫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分析,随机将其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分别通过静脉注射和口服途径给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口服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各项贫血指标结果显著改善,且明显优于静脉组,由此可见,口服途径给药效果明显优于静脉注射给药治疗(P<0.05)。结论肾性贫血患者通过口服途径补铁,且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且明显优于静脉途径给药。

    作者:徐代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住院治疗股骨头坏死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和探讨分析住院患者治疗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选取我院从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88例股骨头坏死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为研究样本,对其病例和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汇总分析,包括一般背景情况,诱发因素以及诊断治疗情况。并总结影响其股骨头坏死治疗的相关因素。结果在本次研究的188例样本中,男性122例,女性66例。年龄18~77岁,平均年龄(45.7±2.1)岁。病发因素中,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共30例,酒精性股骨头坏死共107例,外伤性股骨头坏死22例,骨质疏松性股骨头坏死29例。在初次诊断股骨头坏死分期后,Ficat I期占2.6%(9例),II期占19.7%(37例),III期占29.2%(55例),IV期占52.6%(99例)。双侧同时发生股骨头坏死占25.0%(47例),单侧股骨头坏死占75.0%(141例)。结论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见,男性相比于女性更容易引发股骨头坏死,其多发年龄为中年。无节制的酒精摄入是导致股骨头坏死的大诱因。这些研究结论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研究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现状,从而分析和研究其针对措施和治疗方案。

    作者:吴治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妇科常见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宫腹腔镜联合手术治疗妇科常见疾病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124例妇科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法分为宫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每组62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宫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血象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宫腹腔镜组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开腹组3例出现切口感染,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腹腔镜联合手术在诊断妇科常见疾病的同时可进行治疗,并且创伤小、恢复快、出血少、并发症少,整体手术效果良好,有效解决了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局限性,可作为临床治疗妇科常见疾病的新方法。

    作者:何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光疗法在银屑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严重影响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光疗法在银屑病治疗中效果突出,副作用小,成为临床治疗的佳选择。本文将关注光疗法在银屑病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包括紫外线对皮肤免疫的影响、紫外线光疗法的高效和安全性,联合光疗法治疗中重度的银屑病等。

    作者:魏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退变性脊柱侧弯研究进展

    退变性脊柱侧弯是一种好发于老年患者的退行性病变,病变部位主要在椎间盘、椎间小关节,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病变复杂,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不同患者的表现有明显差异,治疗方法、分型不同,选择的治疗方式也有明显差异。本文就退变性脊柱侧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疾病分型、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提供借鉴经验。

    作者:付宇萌;霍洪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枯否细胞在肝衰竭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免疫介导的损伤在肝衰竭发病机制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与肝衰竭过程中的肝细胞坏死和疾病临床预后密切相关。枯否细胞(Kupffer,KC)是免疫系统中著名的角色之一,定植于肝脏血窦内皮之间,具有高度活性,它可以吞噬和清除从肠道来的微生物,又可被细菌脂多糖或细胞超抗原激活,释放炎症介质进入血液中,激活众多的炎性细胞,参与肝脏的炎症反应。本文就KC在肝衰竭中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田光敏;刘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eNOS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在眼部常见并发症,微血管的病变导致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视觉和生活质量。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作为血管内皮细胞代谢中的限速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疾病进展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汪权志;夏媛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治疗进展研究

    虽然手术技术以及内植入物不断发展,但是对于肱骨踝间骨折治疗依旧存在困难。肱骨远端C型骨折由于累及肱骨远端关节面,主要患病人群为骨折疏松患者。当骨折线位置较低时,稳定固定效果越难,并且骨折粉碎现象越严重,解剖复位越困难。伴随骨折治疗的的不断完善以及发展,大多数学者经研究后认为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应以恢复肘关节功能为主。

    作者:廖春雨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丹参脂溶性成分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丹参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有效成分根据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成分和脂溶性成分。现代药理学的研究表明,丹参脂溶性成分具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如具有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心肌兴奋性和传导性、对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还具有抗菌消炎、抗氧化、抗肿瘤、改善肾功能、改善学习记忆以及对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本文就丹参脂溶性成分的药理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陈兢;周静;李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化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护理进展

    本文探讨了老年肺结核患者对化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针对其影响因素阐述了护理对策,以期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化疗的依从性,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许培娥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与护理研究进展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of lower extremity,DVT)是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有逐年增多趋势并严重危及患者健康。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涉及范围广,随着近年来诊疗护理技术的进步,人们对DVT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及时发现DVT形成的高危因素、预防DVT发生,加强临床治疗及护理,是降低DVT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就DVT的高危因素及预防与护理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陈美仙;高秀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CRRT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治疗进展

    近些年来,脓毒血症的发病率在逐年的提高,其已经严重威胁到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造成的伤害较大。脓毒血症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其与重症急性肾损伤有关,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因此,临床上应给予脓毒血症高度的重视,并采取高效的治疗方法,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据调查,近些年来,CRRT在治疗脓毒血症疾病方面取得了较大的突破,获得的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主要对CRRT在脓毒血症患者中的治疗进展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研究。

    作者:陈立焕;韩付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脓毒血症的中医辨证及中西医结合治法

    脓毒血症是西方医学所提出的概念,中医学没有出现相关的辨证体系。近年来,临床一直在寻求佳的脓毒症诊治方法及规范的治疗和干预方案。根据其特点,亦可用中医辨证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

    作者:于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互联网+时代医院图书馆的精准信息服务

    全新的网络背景,需要图书馆通过变革求发展,以全新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本文介绍了医院图书馆在互联网时代下的精准信息服务,包括完善与充实电子资源、升级信息素养培训课程、面向医院管理层的《简报》与《动态》、学科化服务、移动互联网服务、及建设吉林省区域医学信息资源共享空间等。目的是大限度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各种需求,不断提高医院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高歌;李正红;高海亮;伦志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真实世界的糖尿病健康教育数据仓库的设计

    健康教育是提高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有效的手段。本文基于真实世界科研方法学,采集、处理并分析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相关信息,构建数据仓库,分析不同健康教育方式、运动处方与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的关联关系,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支持。

    作者:宋伟;刘春;忻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病案亟待数字化信息管理

    病案不仅是法律依据,也是证明材料,需求量极大。在病案室人力缺乏、工作量大、存储空间有限的情况下,病案数字信息化管理成为趋势并且亟待落实。病案数字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提高病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并且能够提高病案室的服务质量,为电子病历打下基础,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张佳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录像式教学模式引入医学形态学切片学习课程

    教学模式有效的创新方法应用,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可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医学形态学切片学习包括组织石蜡切片制作和组织切片显微观察,在基础的教学中,探讨加入教师及学生的录像式教学模式,以提高实验过程的直观性和有效性。使得组织细胞知识有效整合,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临床专业教学中全面开展录像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专业学习的整体水平。

    作者:段小君;陈文婧;郝兴霞;张东泽;王金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利用大数据对抗医院号贩子的探索

    本文论述了在大数据条件下,如何利用系统中已有的预约和诊疗数据,分析区分正常患者和号贩子的行为特征,并制定相应规则,对号贩子在网上的抢号和虚假预约行为进行防范,进而规范预约挂号秩序的措施。

    作者:沈宁乔;姜熳;孙赟;方涛;范晓薇;余春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妇科门诊护理创新服务的分析

    随着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和人们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对医院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挑战,医院必须打造人性化、人情化、人文化的服务护理品牌,通过护理服务满足患者身心需要,为患者实施佳的护理,使患者体验到高质量、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从而提升护理内涵,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升医院知名度,从而赢得医疗市场。门诊,作为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门和窗口单位,其服务质量如何,不仅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和反映了医院的综合服务水平,而且也给患者以直观和深刻的印象。因此,提高门诊的护理工作质量,给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对提高医院的信誉和社会认知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作者就妇产科门诊护理的创新服务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作者:李春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讲授法在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讲授法是古老而又经典的教学方法,它的优点很多,所以在护理教学中常用,但不是所有的护理教学都适合用讲授法,它也有自身的缺陷,要科学的运用讲授法,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和讲授技巧,并把讲授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并与其他教学方法联合使用,将是今后护理教学的一种发展趋势。

    作者:刘永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OA办公系统在医院图书馆中的应用

    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OA的建立和实施,改变了图书馆的工作模式,探讨OA在图书馆的所发挥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院OA办公系统的主要功能的介绍,将OA办公系统应用到医院图书馆的工作管理中的方法。解决了图书馆文献信息存贮、管理、传递等一系列的问题,减轻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大量繁琐、重复的手工操作程序,提高了图书管理水平和图书馆员的工作效率,使医院图书管理走向办公自动化、标准化、规范化、集群化管理。

    作者:丘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信息化管理在药品采购管理中的应用

    为了更加了解信息化管理在医院药品采购工作环节当中的具体运用,本文就医院当前普遍使用的信息化管理药品采购系统进行了分析,针对当前使用信息化药品采购管理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具体意见,旨在为医院更好的运用信息化管理药品采购提供宝贵经验。

    作者:李登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探讨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管理策略

    目的:探索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管理的一些可行性办法。方法分析当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的管理现状、存在问题、未来展望以及探索一些职称晋升管理办法,建立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管理体制,为医疗机构以及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结果按照已经开始实施职称晋升省份的先进管理办法全面推广,将对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是一次重大变革,必将加快推进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实施职称晋升的步伐,改变以往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晋升职称的尴尬局面。结论强化了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职称晋升管理,提升了为医疗机构服务保障的能力。

    作者:王宗定;冯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诊疗并发症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80例接受冠心病介入诊疗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实验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2.50%,对照组介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0.00%,通过数据进行比较,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可显著减少冠心病介入诊疗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孙敏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内镜下胆道内射频消融(RFA)联合胆管引流术治疗胆管癌的护理分析

    目的:分析内镜下胆道内射频消融(RFA)联合胆管引流术治疗胆管癌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胆管癌患者5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干预组、对照组(各28例),干预组为综合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率。结果并发症率:干预组为3.57%,对照组为21.43%,干预组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病患的生活质量各指标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胆管癌患者经RFA联合胆管引流术后,还需给予综合护理巩固手术疗效,降低并发症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前置胎盘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8例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研究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观察指标比较,研究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妊娠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前置胎盘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患者的临床情况,也能提高新生儿情况,有利于降低妊娠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推广。

    作者:张良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无痛胃镜检查的护理要点研究

    目的:探讨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行无痛胃镜检查患者60例,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法分为每组患者均占据3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无痛胃镜检查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无痛胃镜检查在此基础上采取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检查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分别为(3.89±1.85)min和(4.57±1.43) 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患者,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率更高(P<0.05)。结论在无痛胃镜的检查中,采取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缩短患者的检查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耿佳颖;聂珊珊;单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口腔门诊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服务在口腔门诊患者中的效果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口腔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治疗时间为2014年9月~2015年9月,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1例)和实验组(31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服务,实验组在其基础上行优质护理服务,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投诉情况。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77%,投诉率为0.00%,与对照组的77.42%、19.35%均存在显著差异,且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口腔门诊患者中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徐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正强化干预提高护理实习生手卫生依从性效果调查

    目的:了解护理实习生洗手现状,探讨在正强化干预措施下快速提高护理实习生手卫生意识和实际操作规范,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对在本科实习的68名护理实习生,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进行传统的教学手卫生的培训,如手卫生知识讲座培训、教学老师的监督指导后,采集他们对手卫生的依从性的各种数据。干预组除采用传统的手卫生教育外,增加了正强化干预措施,科内采用标题为“今天你增加几次洗手”鼓励表扬的互动交流方式,以及积极参与护理部组织的“全球洗手日”文艺节目排练等,加强护理实习生的手卫生意识。两组均采用问卷调查和在单盲等时刻状态下进行手卫生的操作情况调查,评价手卫生执行情况,分析比较正强化干预前后手卫生依从性的差异。结论通过正强化干预,干预组的手卫生认知答对率及手卫生相关操作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正强化干预对手卫生各项操作起到了强化作用。

    作者:陈美娜;张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特点及护理探析

    目的:探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特征与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90例)的临床资料,收治时间为2014年1月~2016年1月。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儿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5例),干预组患儿的护理模式为优质护理,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模式为常规护理,观察患儿的发病特征,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结果①发病特征:患儿在冬春季发病率较高,夏秋季患病率低,大部分患儿于夜间发病。②护理优良率:干预组为97.78%,对照组为82.22%,对比有差异(P<0.05)。结论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的临床表现多样,通过辅以优质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改善患儿的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国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在肿瘤科护理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个体化SBAR沟通模式在肿瘤科床头交接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15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建立肿瘤科SBAR床头交接班沟通模型,经过系统培训,于2015年1月起实施,以实施前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施后效果明显,有效减少了医疗不良事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结论 SBAR沟通模式在肿瘤科床头交接班中的应用,提高了护士临床思维和沟通能力,有效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作者:王云;叶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及护理

    目的:小儿手足口病重症征象的早期识别及护理。方法从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治疗的小儿手足口病重症患儿中选择100例进行研究,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给予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分析小儿手足口病重症患儿早期识别的征象。结果100例患儿住院时间为6~14 d,平均是10 d;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0%,且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对小儿手足口病早期重症征象进行识别,并积极采取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对于成功治疗小儿手足口病重症患儿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新生儿HIE的早期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新生儿HIE(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早期护理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30例HIE患儿分为护理组(20例)和对照组(10例),分别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和给予常规基础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组MDI指数、PDI指数和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护理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总有效率和家长护理满意率分别为25.0%、95.0%、80.0%,对照组为50.0%、80.0%、60.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HIE患儿治疗期间给予针对性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智力、运动及行为神经发育状况,提高临床护理成效和患儿家长满意度。

    作者:李军颖;马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精神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精神科护理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从本院精神科2015年7月~2016年7月接收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中,选择9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在患者的临床护理过程当中应用人性化的护理护理,比较实施护理前后患者及家人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总结究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了,90例患者接受人性化护理之后,无论是护理质量评分还是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护理前(P<0.05),对比具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运用。

    作者:徐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手术护理路径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手术护理路径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2月收治的100例行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的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循证护理的基础上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护理措施。观察统计两组患者手术前平均准备时间、手术过程平均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8.0%,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前平均准备时间和手术过程平均时间均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手术前平均准备时间和手术过程平均时,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护理路径在内镜微创保胆取石手术配合中的应用效果良好,能有效缩减患者在手术前平均准备时间和手术过程平均时间,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作者:梁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人文关怀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人文关怀理念在妇产科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在妇产科医护人员中树立以人为本,医学人文关怀的相关理念。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分娩产妇110例,随机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观察组采用。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产妇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由医护人员给予精心的人文关怀,对比两组产妇的满意度、分娩情况及情绪变化等。结果观察组产妇对护理的满意度达,术中出血量较少,顺产率较高,焦虑评分较低,相对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理念能够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提升产妇的顺产率,受到了住院人员的广泛欢迎。

    作者:田淑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

    目的:探讨小儿护理中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11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还需根据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家长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①家长满意度:观察组为98.18%,对照组为83.64%,对比有差异(P<0.05);②并发症:观察组为1.82%,对照组为14.55%,前者低于后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护理工作中,通过根据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对患儿采取护理措施,改善其病情,控制并发症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国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胸心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

    目的:了解我科多重耐药菌情况,探讨更佳的防控措施。方法选取我科室2015年1月~12月内的44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对44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44例患者从分离出的51株多重耐药菌中,革兰氏阳性菌19株(37.25%);革兰氏阴性菌32株(62.75%)。结论在医护协助的基础上,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对多重耐药菌进行有效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陈亮;唐文凤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老年脑溢血患者行精神护理和心理治疗干预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中老年脑溢血患者运用精神护理和心理护理治疗干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25例患有脑溢血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有55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有70例患者,采用精神护理和心理治疗干预的方式。结果观察组的心理状态和日常自理能力都比对照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精神护理和心理治疗干预后,中老年脑溢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黄莉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麻醉恢复室的护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麻醉恢复室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12月23例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全部采用全身麻醉,术后进入恢复室,通过创造舒适的环境,加强监测,保持呼吸道通畅,准确及时执行医嘱,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管通畅,详细记录引流物的颜色、性质、量,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卧位,确保转运途中的安全。结果全部患者恢复顺利,其中2例出现疼痛,1例出现寒战,经过积极处理病情稳定后送回病房。结论麻醉恢复室严密、及时有效的观察及护理是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安全度过麻醉恢复期的重要保证。

    作者:朱儒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带状疱疹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数字法,将我科在2015年6月~12月收治的90例纳入临床路径的带状疱疹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实验组按临床护理路径流程进行护理,对照组按国家卫计委下发的临床路径进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优质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以及患者的遵医行为。结果实验组的优质护理满意度为(99.11±2.07)%、健康教育知晓率为98.78±3.01%,患者的遵医行为92.44%;对照组的优质护理满意度为(93.84±8.34)%、健康教育知晓率为(94.10±6.52)%,患者的遵医行为81.27%,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带状疱疹患者通过两种护理方法的比较发现按照临床护理路径流程进行护理,能有效的提高患者满意度、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患者的遵医行为,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甘琳;田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胺碘酮治疗心衰并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护理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治疗心衰并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效果,为相关工作人员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室性心律失常60例急诊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7~85岁,平均年龄(62.5±1.35)岁,对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用药的同时,持续心电监护,判断疗效并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完善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结果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后,并且心率、血压下降,呼吸波动范围为18~26次/min,意识逐渐恢复,心电监护记录室性早搏情况明显减少,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或)频发多源性室性早搏消失。抢救成功56例,占93.33%,死亡4例,占6.67%,患者或家属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针对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在进行药物治疗抢救的同时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全面提升护理效果,可保障患者预后,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治疗的并发症。

    作者:莫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在老年精神患者治疗康复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老年精神患者康复护理的特点及总结佳护理方式,探讨护理干预在精神科患者护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老年康复科82例患者,分组进行护理,对照组32例,采用精神科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50例采用护理干预模式;采用精神科评分标准对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两组疗效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依据BPRS评分、SANS评分、IRPOS评分和NOSIE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组中干预前后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疗效的满意度也比未干预的情况好。结论依据老年精神科患者康复护理的特点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患者康复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金玉;张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分级护理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防控效果

    目的:探讨分级护理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皮肤瘙痒的防控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进行血液透析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中的3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基础之上采用分级护理的方式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疼痛状况评分(VAS),记录两组患者的干预后皮肤瘙痒状况。结果干预后1 w实验组患者的SF-36评分中总体健康和生命活力得分分别为(35.3±2.2),(37.8±1.3),干预后1 w对照组患者的SF-36评分中总体健康和生命活力得分分别为(46.2±1.4),(49.8±2.1),分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具有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之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具有显著的差别,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重度瘙痒者1例,中度瘙痒者2例,轻度瘙痒者2例;对照组患者重度瘙痒者6例,中度瘙痒者8例,轻度瘙痒者8例,两组患者患有皮肤瘙痒的例数具有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护理管理模式可以减轻血液透析患者的疼痛,可以改变患者的一些生理指标来达到防控皮肤瘙痒的效果。

    作者:张思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颅脑术后并发严重脑水肿的护理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颅脑术后发生严重脑水肿的护理观察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颅脑术后发生严重脑水肿的患者一共有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手术以后极易引发脑水肿,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使患者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

    作者:马颖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致过敏反应的急救护理

    目的:探讨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致过敏反应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1~12月收治的5例破伤风脱敏注射致过敏反应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行健康教育、急救(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药物治疗)、心理护理等急救护理干预,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结果本组患者经及时急救护理后好转,留院观察24 h后出院。结论破伤风抗毒素脱敏注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过敏反应,为此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应全面观察,发生过敏反应后及时急救,保证患者安全。

    作者:李芬;才战军;孔令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心理疏导对初产妇分娩时的临床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心理疏导对初产妇分娩时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分娩的92例初产妇,按照入院顺序单双号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46例。参照组产妇进入产房后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产妇进入产房后,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心理疏导,对比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率、各产程时间、产后2h出血量以及新生儿窒息率。结果经不同护理方法后,实验组产妇剖宫产率为17.39%显著低于参照组剖宫产率36.96%,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初产妇的总产程时间为(382.8±91.0)min。显著低于参照组的总产程时间为(587.8±100.1)min,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初产妇的产后2 h出血量为(182.7±22.6)ml显著低于参照组初产妇产后2 h出血量为(254.6±28.7)ml,P<0.05,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新生儿窒息率8.70%显著低于实参照组新生儿窒息率,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初产妇分娩时,予以心理疏导效果显著,能够提高顺产率,缩短产程,减少出血量及新生儿不良事件,具有较高的临床实践价值。

    作者:蔡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预防性护理在减少腹腔镜妇科手术并发症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预防性护理在减少腹腔镜妇科手术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在我院进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8.00%,远远高于观察组的5.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进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的护理中,使用预防性护理,能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临床推广价值高。

    作者:刘丽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治疗妊娠呕吐的效果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于治疗妊娠呕吐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分组形式进行观察,对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一年间我院收入诊治的90例出现妊娠呕吐孕妇进行观察,将其按照护理方式分为普通组和干预组,两组均有45例孕妇。对普通组的孕妇实施普通护理,干预组则在普通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孕妇的护理效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对两组护理效率分析可知,普通组82.22%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干预组95.56%的总有效率;且普通组的护理满意度有84.44%,而干预组的满意度则达到97.78%,可见干预组的数据明显优于普通组,且经专业软件分析可知观察数据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治疗妊娠呕吐可起到较为良好的作用,并可提高孕妇的护理满意度,可在临床上积极推广应用该项护理方式。

    作者:张洁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结果的影响,提高筛查率和初筛通过率。方法以2014年1月~6月出生的1060例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未进行护理干预;以2014年7月~12月出生的1130例足月新生儿为观察组,进行一系列的护理干预,对两组听力筛查率和初筛通过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初筛率为100%,其通过率为92.30%;对照组初筛率为80.49%,通过率为80.75%。两组初筛率及其通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新生儿听力初筛率及通过率。

    作者:熊丽;蒋明珉;何娅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肾脏疾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给予肾脏疾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2016年收治的肾脏疾病患者88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心理状态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DS和SAS评分水平基本相似,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DS和SAS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肾脏疾病患者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增强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作者:杨琼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甘露醇致静脉炎原因分析与护理思路

    目的:探讨临床使用甘露醇脱水治疗颅内高压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新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经甘露醇治疗的颅内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出现静脉炎的病例进行原因分析。结果14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经积极对症处理未造成不良后果。结论在使用甘露醇脱水治疗颅内高压时严格无菌操作,合理选择静脉输液工具,加强巡视观察,积极做好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可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作者:付梅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品管圈在ICU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在提高ICU管道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以提高管道安全管理为主题,通过现状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及实施等步骤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品管圈实施后护士管道安全管理意识增强,专科知识和操作能力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管道安全管理能力,显著降低了不良事件发生率。

    作者:王明华;刘其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溢血患者术后的康复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高血压脑溢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高血压脑溢血的患者68例进行分析,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采用早期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的效果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溢血疾病治理的过程中,患者的肢体很快恢复功能,并且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刘珊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延续护理对肾结石患者术后复发的干预作用效果

    目的:分析延续护理对肾结石患者术后复发的干预作用效果。方法本文选取120例肾结石患者,随机划分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和延续护理方式,对比两组的护理疗效、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6.67%(58/60),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80%(48/6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开展延续护理工作后,对于术后预防疾病复发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可以更好的改善医患关系,减少医疗成本支出,降低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压力,提升临床护理疗效。

    作者:钟长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探析

    康复锻炼在顾客患者术后护理过程中意义重大,可以有效避免消除水肿、肌肉萎缩,预防关节僵硬与粘连,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医患双方对康复锻炼都缺乏足够的重视,引发较为严重的术后并发症,基于此笔者对于康复锻炼在骨科护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探讨。

    作者:宋建荣;何雪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风险管理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析在妇产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2月在我院妇产科实施风险管理的4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视为观察组;选取2015年3月前在我院妇产科未实施风险管理的43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态度和防范风险意识、健康宣教和管理工作等评分情况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关于护理满意度情况相比,风险管理实施后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风险管理的实施,既能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增强护患间关系,也能使医护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作者:冯咏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和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究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ICU病房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在ICU病房患者的临床护理中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提高治疗积极性,值得推广。

    作者:温琴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全方位护理在高压氧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高压氧的治疗与全方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共7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5例,接受高压氧及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36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全方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结合全方位护理,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齐东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整体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创伤性骨折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整体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创伤性骨折中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5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参与本次医学研究。应用随机分配小组的方法将此52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每个小组均有26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整体化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两个小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患者预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15%,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3.08%,可知观察组的数据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数据,并且观察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两个小组之间产生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化护理联合常规护理在创伤性骨折中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作者:曹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优质护理对阑尾炎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与临床价值

    目的:在临床中对阑尾炎患者行以优质护理所具备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收治的78例阑尾炎患者,根据患者入院时间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9例,研究组行以优质护理方法,对照组行以常规护理方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与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84.62%),护理总有效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79.49%),经计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优质护理在临床中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满意度与总有效率,临床应用意义显著。

    作者:吴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情感护理法对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精神状态及生活能力的影响分析

    目的:对情感护理法应用于中度老年痴呆患者中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60例中度老年痴呆患者,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研究组给予情感护理,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研究组的MMES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远远优于参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度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中实施情感护理法,有利于患者精神状态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效果较佳。

    作者:郑晓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前臂骨间背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术后的护理

    目的:探讨前臂骨间背侧动脉穿支蒂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术后的护理。方法对32例患者实施体位护理、严密观察皮瓣血运、疼痛管理、预防血管痉挛等护理措施。结果32例穿支蒂皮瓣均成活。结论正确的体位护理、及早发现血管危象及时处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血管痉挛可提高术后皮瓣成活率。

    作者:刘淑英;胡长青;景微;陆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应用PDCA循环管理降低住院老年病科跌倒坠床发生率

    通过PDCA循环管理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保证护理安全。收集临床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不安全因素,分析相关原因,制订相应的培训、考核、持续改进计划。PDCA循环管理通过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降低了住院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率。

    作者:杨彩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护理应对风险措施在普外护理工作的影响

    目的:分析研究普外护理应对风险的措施。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2013年在职的6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护理应对风险措施分为干预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日常工作,干预组采取护理应对风险措施,对其之间的干预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两组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患者满意度为98.13%,对照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患者满意度为90.75%,两组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护理风险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不但可以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还可以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降低普外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使科室乃至整个医院持续、良好的发展。

    作者:胡金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开展优质护理工作的临床效果概述

    总结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后取得的临床效果,从整体上讨论我国现阶段优质护理服务的进展,为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提供临床参考依据。

    作者:刘学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围产期孕妇保健中使用孕期营养指导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和评价围产期孕妇保健中使用孕期营养指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在2013年10月~2016年2月收治的116例孕妇为研究主体。分成A组和B组,A组59例,B组57例。 A组给予围产期孕期营养指导,B组未给予营养指导。对比两组的微量元素摄入量和围产期并发症情况。结果 A组的微量元素摄入量高于B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围产期并发症几率是11.86%,B组是43.86%,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围产期孕妇保健中,使用孕期营养指导可以加强孕妇对微量元素的摄入量,减少其发生并发症,并且能够保证母婴安全,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李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品管圈在提高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品管圈的方法提高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采用对本病区177份运行护理病历不规范情况通过分析原因、目标设定、制定并实施对策等措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病房护理文书质量的合格率由56.50%上升83.05%。结论品管圈管理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作者:陈巧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存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存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行对症用药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再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采用自拟问卷调查患者治疗的依存性,采用GQOLI-74量表评估患者生存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依存性日常生活、服药行为、遵医嘱行为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领域、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和社会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存性,病情稳定性和生活质量具有有效性。

    作者:张越;马丽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脑溢血患者开颅术后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脑溢血患者开颅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溢血患者90例进行分析,患者都接受了开颅手术,将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接受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溢血患者进行开颅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采用舒适护理,可以完善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姚佳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老年髋部骨折合并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髋部骨折合并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5年1月在我院接收的老年髋部骨折合并脑血管意外的患者一共有42例,对42例患者围术期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对其干预效果给予探讨。结果在42例患者当中,38例均治愈康复,恢复自理能力,4例患者可以在助行器下地活动,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在老年髋部骨折合并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围手术期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使治疗效果明显提高,有效促进病情恢复和预后,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周丽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门诊药师窗口发放华法林钠对患者用药交待内容的探讨

    华法林是经典的口服抗凝药,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华法林的治疗安全范围狭窄且易与药物和食物发生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华法林的抗凝效果。本文在查阅有关华法林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文献,为门诊药师窗口发放华法林进行用药交待提供参考。

    作者:雷礼姣;吴君;冯立娅;彭素文;胡梦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地佐辛超前镇痛对患者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

    目的:观察地佐辛超前镇痛对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PCA)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ASAI或II级,随机均分为两组;超前镇痛组(A组),于麻醉前10min缓慢静脉推注地佐辛5 mg;对照组(B组),于麻醉前15 min缓慢静脉推注生理盐水1 ml。两组患者均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A),镇痛液为1.0 mg/kg芬太尼、0.15%布比卡因和0.2 mg/kg地佐辛用,采用设置为负荷剂量5 ml、背景剂量2 ml/h、追加剂量每次1 ml的LCP模式锁定时间10 min,镇痛48 h。分别记录伤口疼痛的VAS评分,开启PCA泵后各时段PCA泵的按压次数(D)、Ramsay镇静评分、患者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PCA期间48 h布比卡因、芬太尼和地左辛用量A组明显低于B组(P<0.05),A组术后1、2、4、6、8及12 h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在2~4 h、4~6 h、6~8 h时段中A组患者D明显少于B组。结论在麻醉前10 min静注地佐辛超前镇痛可有效增强下肢骨折手术患者硬膜外PCA的术后镇痛效应,减少PCA镇痛药量,镇痛时间延长,不良主反应较少,为术后镇痛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作者:段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络活喜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研究给予高血压患者络活喜治疗后的动态血压变化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9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高血压患者6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硝苯地平缓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络活喜治疗,观察并测量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动态血压变化情况;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采用络活喜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3.94%,远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75.76%,且观察组的动态血压的平均降幅程度大于对照组,两组间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出现2例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6.06%,远远低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8.18%,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络活喜能够有效地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且与采用硝苯地平等降压药物治疗相比较,具有降压效果好、降压平稳,并发症发生率低,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刘钰;周小波;寇双庆;渠慎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的45例患者视为观察组,将应用阿托伐他汀单药治疗的另外45例患者视为对照组,将两组治疗后的临床表现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心绞痛、心律失常、神志障碍和心力衰竭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超敏C-反应蛋白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超敏C-反应蛋白得到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55%和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在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血脂水平、炎症状态和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值得推广。

    作者:王定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通心络对肺心病缓解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分析通心络治疗肺心病缓解期的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现代医学常规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52%,两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通心络对于肺心病缓解期的治疗优于对照组疗法。

    作者:郭红节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探究

    目的:研究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4年5月-2016年6月胃溃疡疾病患者90例为对象进行分组。甲氰咪胍组甲氰咪胍治疗,奥美拉唑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胃溃疡疾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胃镜下胃溃疡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并发症;给药前和给药后患者炎性介质分泌水平、症状积分的差异。结果奥美拉唑组跟甲氰咪胍组比较,胃溃疡疾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奥美拉唑组相较于甲氰咪胍组胃镜下胃溃疡完全愈合时间、住院治疗时间更短, 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似,P>0.05;给药前两组炎性介质分泌水平、症状积分相似,P>0.05;给药后奥美拉唑组相较于甲氰咪胍组炎性介质分泌水平、症状积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疾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速溃疡愈合,降低炎性介质分泌,缩短住院时间,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钟劲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Vitapex糊剂在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的应用

    目的:探讨Vitapex糊剂在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瘘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64例175颗牙齿进行本次医学探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患者82例88颗牙齿,对照组患者82例87颗牙齿。对于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患者选择Vitapex糊剂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瘘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使用Vitapex糊剂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进一步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肖秋月;傅隆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腰硬麻醉对老年髋关节手术应用效果

    目的:探析舒芬太尼与盐酸罗哌卡因联合应用于老年髋关节手术腰硬麻醉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髋关节手术的7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麻醉,观察组应用舒芬太尼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腰硬麻醉。比较2组临床麻醉效果。结果对照组不良反应率23.33%,高于观察组0.0%;观察组大Bromage 分级(0.93±0.44)级,优于对照组(2.35±0.84)级;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盐酸罗哌卡因腰硬麻醉,应用于老年髋关节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良好,麻醉时效长,无不良反应,值得采纳与推广。

    作者:卢敏;杨晶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观察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此类药物的特点。结果本组125例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4.40%(118/1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15/125),其中8例胃肠道反应、4例神经系统反应、3皮肤反应。口服剂型占76.00%,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DDDs高,第3代与第4代孢菌素类抗生素的DDDc高于其他抗生素。结论临床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满足了患者治疗需求,用药基本合理,但为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细菌耐药性,实践中应加强药物规范与管理。

    作者:顾宇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研究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儿科接收的肺炎患儿一共有10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对患儿采取常规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采取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给予对比。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患儿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肺炎采取喜炎平注射液进行治疗,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进而使患儿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潘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美沙拉嗪联合金双歧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疗效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应用美沙拉嗪与金双歧联合治疗的效果及其对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溃疡性结肠炎采用数字随机法均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4例,分别应用美沙拉嗪联合金双歧治疗、美沙拉嗪单独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与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81.48%;治疗后实验组的症状评分、疾病活动指数及IL-10高于对照组,IL-18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复发率为1.85%,低于对照组的18.52%(P<0.05)。结论美沙拉嗪与金双歧联合应用能够调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细胞因子水平,降低疾病活动度,改善临床症状并提高临床疗效,且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静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烧伤合并脓毒症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对烧伤合并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9例烧伤合并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中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中降钙素原(PCT)变化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前后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乌司他丁是可改善烧伤脓毒症患者病情的治疗方案之一。

    作者:张祖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患者80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使用,具有非常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马珍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右美托咪定在ICU病房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在ICU病房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2013年11月~2015年8月,我院应用应用右美托咪定对ICU病房患者进行镇静镇痛51例,列为实验组,选取同期行咪达唑仑镇静镇痛的患者51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右美托咪定进行镇静镇痛,对照组应用咪达唑仑镇静镇痛,观察两组患者的唤醒时间和疼痛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Ramsay评分维持在2~4分时,实验组VAS评分为(2.84±0.82)分,唤醒时间为(0.17±0.03)h,咪达唑仑组VAS评分为(5.74±0.54)分,唤醒时间为,(1.52±0.53)h,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实验组共13例发生低血压,14例发生心动过缓,对照组4例发生低血压,5例发生心动过缓,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右美托咪定在ICU重症患者中镇静镇痛效果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亚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阿司匹林预防膝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

    目的:比较阿司匹林和低分子肝素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015年2月~2015年8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矫形骨科初次行单侧TKA的120例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后12 h,阿司匹林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拜阿司匹林)150 mg/d,低分子肝素组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齐征)2500 AxaIU(0.2 ml)/d,两组均应用14 d。对两组DVT发生率、显性及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下降量、血肿发生率及感染发生率进行比较,评价阿司匹林预防TKA术后DVT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阿司匹林组,出现有症状性DVT 4例(6.7%),低分子肝素组术后出现有症状性DVT 3例(5.0%),两组均未出现疑似或者确诊的肺栓塞。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值为0.136)。阿司匹林组出血量、血红蛋白下降量、血肿发生率、感染发生率为(331.2±41.5)ml、(19.2±6.0)g/L、1例(1.6%)、0例(0%),低分子肝素组为(452.1±53.3)ml、(29.2±8.6)g/L、3例(5.0%)、1例(0.17%),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是0.226、0.421、0.325、0.268)。结论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相比抗凝效果和术后失血量及出血并发症无差异,但阿司匹林药剂制备成熟,服用方便,价格便宜,对栓塞性疾病的预防作用具有一定优势,可作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抗凝治疗的一部分,安全有效。

    作者:刘泽朋;荣绍远;李春洪;李建华;李玉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吡柔比星膀胱内灌注对膀胱原位癌早期诊断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THP(吡柔比星)给予膀胱内灌注后行普通膀胱镜活检下膀胱原位癌的阳性检出率,避免漏诊。方法患者膀胱完全排空后行50 mg THP膀胱灌注,保留15 min后排出,置入膀胱镜检查,观察肿瘤组织及周围膀胱粘膜染色情况,并随机留取活检,肿瘤蒂旁2 cm处及膀胱其他部位非染色区域组织作为随机对照,分析比较染色结果。结果明显病变组织及染色区共留取黏膜组织346块,全部为染色橘黄色,其中病理回报证实膀胱原位癌(CIS)组织288块,非典型增生组织12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移行上皮癌(Ta、Tis、T1)组织20块,慢性膀胱炎组织26块;非染色区留取黏膜组织140块,其中病理回报证实CIS组织8块,非典型增生组织4块,慢性膀胱炎组织20块,正常膀胱组织108块。(308/346)比(8/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吸收THP的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7.5%、77.7%,均顺利完成检查。结论 THP可提高了对膀胱内微小病变和扁平病变尤其是原位癌的检出率,经济、安全、适应性广。

    作者:汤磊;赵亚伟;马柳疆;李志坤;王剑;马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性胃癌的临床评价

    目的:研究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性胃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10例进展性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多西他赛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静脉滴注多西他赛注射液联合顺铂注射液辅助化疗方法,对两组的总有效率、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的辅助化疗方法治疗进展性胃癌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永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氟伐他汀治疗中、重度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在中、重度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以2014年4月~2016年7月我院中、重度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患者84例作为对象进行分组研究。A组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干粉剂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增加氟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治疗前后呼气峰值流速、第1s用力呼气容积、哮喘控制测试分值;药物安全性。结果 B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显著比A组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呼气峰值流速、第1s用力呼气容积、哮喘控制测试分值差异不显著, P>0.05;B组治疗后呼气峰值流速、第1s用力呼气容积、哮喘控制测试分值显著比A组好,P<0.05;两组患者药物安全性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氟伐他汀在中、重度慢性持续期支气管哮喘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无不良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韩阳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我院的8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就诊时间在2015年8月~2016年8年,根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40例,参照组接受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观察组给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血压情况、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远高于参照组的77.5%,另外该组的高血压控制情况均优于参照组,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经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联合贝那普利治疗的效果确切,可有效控制血压,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借鉴。

    作者:刘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的临床评价

    目的:评价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在郑州欣奕中医院与欣奕除疤,挑选200例各类新伤口患者(创面愈合,已无渗液),分为两组,试验组:创面正常治疗护理,愈合后使用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对照组:创面正常治疗护理,愈合后不使用任何产品,观察3个月,通过对瘢痕类型、瘢痕颜色、瘢痕隆起的高度、瘢痕硬度、瘢痕瘙痒、触痛这6个方面分别进行评分,综合评定其疗效及安全性同时随访患者治疗结束后的副作用,随访至1年。结果试验组平均总评分为1.52,对照组平均总评分为3.18,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的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平均总评分降低了52.20%,终形成的瘢痕更接近皮肤,且均未发现任何毒副作用。结论与对照组相比,壳聚糖季铵盐硅凝胶抑制瘢痕形成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丁军;闵昌敏;丁利营;王艳;陈凯凯;李红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上腹痛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析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上腹痛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上腹痛综合征患者作为此次探讨分析的对象,并按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甲、乙两个小组,每组各有患者45例。乙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钠肠溶药进行治疗,甲组患者则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治疗后,甲组临床症状评分的下降幅度与乙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的总有效率(91.11%)明显高于乙组(7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上腹痛综合征患者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安全性好,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吕剑平;刘艳秋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葡萄糖酸锌联合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肠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儿肠炎患儿联合应用葡萄糖酸锌和醒脾养儿颗粒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84例小儿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92例)和观察组(29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蒙脱石散+阿莫西林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葡萄糖酸锌+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观察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止泻、止吐、脱水纠正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是85.27%,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7.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肝肾功能正常。结论小儿肠炎患儿联合应用葡萄糖酸锌和醒脾养儿颗粒的疗效确切,起效快,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杨珂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研究,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血清SOD水平、MDA水平。结果①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1%)显著高于对照组(76.5%),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OD水平、MDA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SOD水平、MDA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7±1.5)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3.7±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力维;粟劲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纳络酮合并血塞通治疗老年性脑梗塞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对应用血塞通与纳洛酮两种药物联合用药方案对患有老年性脑梗塞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药物控制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老年性脑梗塞疾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血塞通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单一药物治疗;采用血塞通与纳洛酮两种药物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联合用药治疗。对比两组在老年性脑梗塞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老年性脑梗塞疾病药物控制总有效率、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老年性脑梗塞药物治疗总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老年性脑梗塞药物治疗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老年性脑梗塞疾病药物控制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脑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老年性脑梗塞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血塞通与纳洛酮两种药物联合用药方案对患有老年性脑梗塞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药物控制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胡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替尼类抗肿瘤药物专利分析

    通过对在华申请的替尼类抗肿瘤药物专利进行检索,从专利的申请量、申请人、技术主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专利布局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国内研发机构和相关企业对替尼类抗肿瘤药物的后期开发、专利保护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王艳卓;李正红;魏鹏飞;于双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多索茶碱缓释片在Beagle犬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目的:进行受试制剂多索茶碱缓释片与参比制剂多索茶碱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明确其是否具有缓释特征,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两制剂两周期交叉试验方法,12只Beagle犬分别经口给予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400 mg,采用LC-MS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中多索茶碱的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经DAS 2.0统计软件计算获得。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4.9±0.6)和(8.4±2.1)μg/mL,Tmax分别为(2.5±0.5)和(1.7±0.4)h,T1/2分别为(1.4±0.4)和(1.0±0.3)h,AUC0-12分别为(14.0±1.7)和(14.4±2.9)μg/mL×h。受试制剂在达峰浓度上明显小于参比制剂,达峰时间延迟,半衰期延长,具有缓释制剂特征。结论受试制剂多索茶碱缓释片具有缓释特征。

    作者:郭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在急诊外伤手术麻醉中应用

    目的:对应用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两种药物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急诊外伤疾病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急诊外伤疾病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1例。采用瑞芬太尼对对照组患者实施麻醉;采用舒芬太尼对观察组患者实施麻醉。对比两组急诊外伤疾病手术麻醉效果、麻醉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事件、术后完全苏醒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急诊外伤疾病手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麻醉药物原因导致的不良事件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术后完全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舒芬太尼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急诊外伤疾病患者实施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赖克发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本科室接收的患冠心病心绞痛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共有50例,以阿托伐他汀经口服用药治疗;观察组共有50例,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治疗完毕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且观察患者的血脂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参照组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G、TC、LDL-C等指标较治疗前与参照组显著更低,HDL-C指标显著更高(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郭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讨论神经节苷脂治疗脑出血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入选方式为随机抽取法,从我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疾病者中,抽取84例纳入到研讨领域中,84例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42例对照组(胞二磷胆碱治疗)和42例研究组(神经节苷脂治疗),将两组治疗状况进行对比研讨。结果对比治疗后NIHSS评分,研究组(9.5±1.5)分比对照组(15.3±2.1)分要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DL评分,研究组(60.3±2.3)分比对照组(48.3±2.4)分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和ADL评分,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总疗效,研究组92.86%比对照组71.43%高21.43%,数据有统计学意义(χ2=15.6557,P=0.0000)。结论临床治疗脑出血疾病可考虑采用神经节苷脂药物治疗,疗效突出,可显著提升其神经功能,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质量,作用明显。

    作者:黄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3年8月~2015年9月我院行硬膜外阻滞的84例行下腹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行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对照组罗哌卡因复合生理盐水麻醉,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良好26例,好14例,差2例,总有效率95.23%;对照组良好15例,好17例,差10例,总有效率76.1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4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在下腹部手术中应用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8月来我院就诊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3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给予抗心绞痛常规药物治疗,如静脉注射硝酸酯类药物,口服阿司匹林、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等;观察组6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4 ml腹壁皮下注射,1次/12 h,连用7 d。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和心电图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尚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阿立哌唑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慢性精神分裂应用阿立哌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63例纳入对照组给予利培酮治疗,另63例纳入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的PAN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催乳素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慢性精神分裂应用阿立哌唑治疗,保证了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常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中麻醉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剖宫产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进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选取的观察对象均于2015年10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分娩。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单双号来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患者。其中, A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B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麻醉。分别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并用数据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比较,分析两种麻醉方案的差异。结果将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可知,A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均要更短,镇痛维持的时间更长,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P<0.05);同时,A组中,产妇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A组中新生儿Apgar评分要显著低于B组,二者比较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起效的时间快且镇痛时间长,有效减轻了产妇的痛感,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7月住院部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共76例,将其按照简单随机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8例。其中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培美曲塞联合顺铂进行治疗,对照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培美曲塞进行治疗,对比2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97.37%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5.26%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并且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卢娜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阈下剂量氯碘酮复合异丙酚用于严重烧伤患者麻醉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阈下剂量氯碘酮复合异丙酚用于严重烧伤患者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从2013年3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共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纳入患者62例,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采用芬太尼-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采用阈下剂量氯碘酮-异丙酚复合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不同时刻的MAP及HR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MAP、HR变化不明显(P>0.05),对照组患者在插管后、手术后MAP较麻醉前显著降低,手术开始后、手术中继拔管后HR较麻醉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阈下剂量氯碘酮复合异丙酚用于严重烧伤患者麻醉时血流动力学稳定,效果较好,临床值得推荐。

    作者:张金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雌激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分析并研究雌激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萎缩性阴道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2年5月~2016年5月期间选择我院接受治疗的114例萎缩性阴道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甲硝唑治疗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在甲硝唑治疗的从基础上联合使用雌激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阴道清洁度。结果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25%,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0.18%,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阴道清洁度1级和2级所占比例91.23%,对照组患者阴道清洁度1级和2级,所占比例42.11%,观察组患者阴道清洁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萎缩性阴道炎患者采用雌激素与甲硝唑联合治疗,可以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阴道清洁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邹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5年1~12月将某社区214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单独治疗,研究组给予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FBG、PBG、HbA1c等指标均明显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5.44、5.13、6.59、6.86、3.21、3.19,P<0.05)。治疗后,对比两组血糖、HbA1c变化情况可以发现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FBG、PBG及HbA1c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t=3.82、3.65、3.22,P<0.05)。研究组患者中无一例发生低血糖,而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发生轻微低血糖,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低血糖。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或心功能异常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拜糖平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老年社区糖尿病的疗效显著,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春英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药饮片的处方用药不合理状况及对策

    目的:探讨中药饮片的处方用药不合理状况及对策。方法在医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开具的中药饮片处方中抽取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412份,参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通过的《中药处方格式及书写规范》以及《中国药典》中标准,分析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的具体不合理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结果本组412份不合理中药饮片处方中,中药饮片剂量不当、应用方法不当和重复用药为其主要不合理因素,其中中药饮片剂量不当所占比例高,为35.68%(P<0.05)。结论医院存在中药饮片用药不合理情况较多,要求临床医师用药时应谨慎,尽可能避免饮片剂量不当、用法不当、重复用药以及配伍禁忌等情况,从而降低医院中药饮处方用药不合理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黄白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醒脑静注射液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醒脑静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方面,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较好,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出血患者而言,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较好,可以起到减轻脑水肿,促进血肿吸收和恢复神经功能的作用,值得进一步加强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郭力维;粟劲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以及研究。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2月~2015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患者中选取60例,通过动态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联合猪肺磷脂注射液进行治疗,探究治疗相关指标的差异性。结果通过本文研究中可以看出,在治疗相关指标(使用呼吸机时间、吸氧时间、住院时间)的比较中,观察组患者的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猪肺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提高预后,促进治疗效果,可应用推广。

    作者:李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临床效果及肺功能指标分析

    目的:分析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小儿哮喘临床效果及肺功能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111例哮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单纯予布地奈德治疗,研究组(60例)联合顺尔宁治疗,比较两组肺功能指标变化及炎症因子水平。结果两组肺功能指标较治疗前均改善,且研究组改善幅度优于比对照组,差异显著具统计意义(P<0.05);研究组炎症因子指标均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意义(P<0.05)。结论小儿哮喘行顺尔宁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肺功能,并促使其气道炎症反应得以改善,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作者:黄德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头孢噻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对头孢噻肟与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新生儿败血症的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2016年7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噻肟治疗,观察组给予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头孢噻肟治疗组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组血培养病原菌的种类主要为溶血葡萄球菌、头状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比例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头孢噻肟对抑制革兰阴性菌作用效果更好,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较头孢噻圬的抗菌谱更加强大,其对临床上几乎全部的细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是给予新生儿败血症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治疗效果更加显著,总有效率较高,因而值得我们日后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王思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血同型半胱氨酸与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同型半胱氨酸检测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6年7月心血管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96例作为实验组,同年龄段健康体检人群10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测定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实验组与对照组血同型前胱氨酸测定水平进行比对与分析。结果实验组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呈高度正相关,在治疗过程中连续监测其浓度水平的变化,对疾病的疹治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小儿厌食症应用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60例小儿厌食症患儿,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葡萄糖酸锌片治疗,观察组,联合葡萄糖酸锌片与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4%,对照组为8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厌食症,联合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江玉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16排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与价值

    目的:探究16排螺旋CT诊断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35例胃癌患者进行本次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来诊断。与此同时,此30例胃癌患者实施常规增强CT灌注扫描以及常规CT扫描。结果此35例患者中有22例出现淋巴转移,有13例未出现淋巴转移,患者的淋巴转移概率为62.86%。淋巴转移患者的肿瘤直径与无淋巴转移患者的肿瘤直径之间产生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转移患者的BV以及PS高于无淋巴转移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诊断出现淋巴转移的患者有22例,未出现淋巴转移患者有8例,和手术病理进行对比,16排螺旋CT诊断胃癌患者淋巴转移的敏感性为75.86%,特异性为88.89%。结论16排螺旋CT诊断拥有更好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在临床中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庆乐;万赵伟;李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孕妇产前不规则抗体检测对诊断非ABO-HDN的意义

    目的:探讨孕妇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对诊断非ABO-HDN的意义。方法对3628例孕妇的血清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对不规则抗体阳性孕妇检测抗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类型、效价,并对不规则抗体阳性孕妇所生的新生儿做新生儿溶血病检测。结果3628例孕妇中检测出特异性不规则体15例(占0.41%),抗体特异性分别为抗-C 2例,抗-E、C 1例,抗-D 4例,抗-E5例,抗-M1例,自身抗体2例;其中8例新生儿红细胞被来自母体的不规则抗体所致敏。结论检测孕妇不规则抗体对诊断非ABO-HDN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崔俊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Rh血型系变异型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德州地区献血人群Rh血型分布及表现型,能及时的为临床用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实验室血型检测不仅是筛选出健康、安全的血源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实际上也是输血前检验,所谓血型相容性试验的一部分,采供血机构准确测定献血者的ABO、RhD及相关抗体,同样是临床输血安全的前提。对一个地区献血者血型分布调查可以让采供血机构对本区各型血源的现状心中有数。结果保障了ABO、RhD阴性血型临床用血的及时、安全、有效。结论建立了一支相对稳定的RhD阴性献血者队伍,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一宝贵的资源,可有效指导安全输血工作。

    作者:时俊霞;于立英;高凯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两阶段区域生长法的肝内血管分割算法分析

    本文设定了一种以两阶段区域生长法为基础的肝内血管分割算法,其中,第一阶段通过三维区域生长法,由CT图像序列获取肝脏,并由方差双阈值和均值确定区域生长法的生长准则,后利用中值滤波和形态学运算实施肝脏序列的降噪处理。第二阶段在已经获得的三维肝脏图像序列中,通过区域生长法进行血管分割,仅由均值决定区域生长法的生长准则。三维重建两阶段区域生长法获得的实验结果,相比常规的区域生长法三维重建结果,其准确性较高。

    作者:赵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临床变化。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需要大量输血的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患者输血前后的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变化。结果患者输血前后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凝血活酶时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量输血后患者的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被溶解,血小板计数水平显著下降,值得临床工作人员的重视,并制定对应措施。

    作者:田燕;朱艳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小儿胆总管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16例小儿胆总管囊肿的声像图表现及超声诊断胆总管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患儿行超声检查观察肝脏实质、胆囊、肝内以及肝外管道系统内有无异常回声、管道扩张与梗阻等情况,随后进行追踪与随访并分析临床应用价值。结果16例患儿经超声检查诊断为胆总管囊肿并经手术证实15例。结论超声检查对诊断小儿胆总管囊肿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具有无创、简便、可重复性好等优点,是临床医师常用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唐树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高龄孕产妇与适龄孕产妇围生期血液学检验指标变化及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究高龄孕产妇与适龄孕产妇围生期血液学检验指标变化及妊娠结局。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60例患者纳入本次的实验研究,依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30例高龄孕产妇设置为实验组,适龄孕产妇30例设置为常规组,对比两组孕产妇的围生期血常规指标与生化指标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差异。结果实验组孕产妇围生期生化指标变化情况差异显著,比较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C与TG水平相比常规组更高,围生期实验组BG与HDL-C水平明显高于常规组。结论临床上应加强对高龄孕妇妊娠期的重点管理,对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指标水平进行严密监测,从而有效改善妊娠结局,临床意义重大。

    作者:于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析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和尿常规干化学法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7月我院检验科做尿常规检验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检验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即甲组(n=300,给予尿沉渣镜检)、乙组(n=300,给予干化学法检验),丙组(n=300,给予尿沉渣镜检联合干化学法检验),观察比较患者白细胞、红细胞的检验阳性率。结果甲组检验白细胞阳性率是16.3%,红细胞阳性率是19.3%;乙组检验白细胞阳性率是15.3%,红细胞阳性率是20.3%;丙组检验白细胞阳性率是23.0%,红细胞阳性率是27.3%,甲组、乙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均明显高于甲组、乙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常规检验中,尿沉渣镜检和干化学法检验各具优势,二者联用可提高白细胞、红细胞检验阳性率,进而提高检验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春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膝类风湿性关节炎MRI早期诊断价值与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和研究膝类风湿性关节炎MRI早期诊断价值与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治疗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膝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2例,术前均采用MRI行早期诊断,并采用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治疗,将患者诊断与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诊断结果:以病理检查结果为准,32例患者中,MRI诊断符合率为94.1%。治疗效果:32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膝功能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32例患者治疗6个月后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检测值与治疗前相比有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RI早期诊断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检出准确率较高;采用关节镜下全滑膜切除术治疗膝关节风湿性关节炎,其不仅可改善膝关节活动功能,而且还可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对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林耀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层疾控中心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及特点分析

    本文从建立预案、材料准备、人员培训、现场调查、样品采集与优势菌观察、检验方法选择等几个方面为基层疾控中心如何做好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工作提出了一套系统规范的工作流程,对缩短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周期及提高检测率提供参考策略。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特定蛋白分析仪测定尿微量蛋白的性能分析

    目的: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尿微量白蛋白排出量的增加是疾病早期的改变,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临床意义[1]。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尿微量白蛋白是预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血管损伤的敏感指标[2]。目前国际上十分重视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认为这项指标对早期治疗原发病、分析病程进展、评价相关危险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我院原先使用日立7060生化仪测定尿微量蛋白,现为了节约成本引进NEPHSTAR特定蛋白分析仪,对此在重复性、精密度、污染评估等方面的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其对临床的参考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取中、高水平两组,各获得20例数据,对其日间、批内的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进行计算,从而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性能分析。1/4允许误差范围为批内不精密度判断限,1/3允许误差为天间不精密度判断限。小于或等于判断限的,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属可接受;大于判断限的表示不精密度不符合要求。并与日立7060生化仪进行对比,通过进行t检验,了解其可比性。设计干扰试验、线性试验,测定检出限。结果通过对抽样的两组中水平和高水平的尿微量蛋白的20组数据进行计算,求得中、高水平批内、天间的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允许误差EA为10%,通过统计学公式求得中水平:批内1.48%<2.5%;天间2.46%<3.3%;高水平:批内2.17%<2.5%;天间2.5%<3.3%。数据都小于判断限,即检测系统的不精密度属于可接受范围。而于日立7060生化仪的对比,通过计算t检验可知,两者间数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0~2000 mg/L范围内的线性良好。检出限1.48 mg/L。甲苯浓度在10 mg/L以下对该法测量无显著干扰。结论通过对NEPHSTAR特定蛋白分析仪的性能评估。从重复性、精密度、线性评估、干扰实验等各方面及与日立7060生化仪的对比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学的比较,得知其性能的稳定结果的可靠,因此对测得的尿微量蛋白数据质量有所保证。

    作者:朱懿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评价彩超诊断甲状腺肿瘤效用,分析良性者肿瘤的彩超特征,总结诊断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以2010年1月~2015年12月,医院筛查并经手术、活检穿刺病理诊断证实的甲状腺肿瘤性疾病患者143例,良性115例,恶性28例,对于彩超血流形态学、动力学特征。结果彩超诊断敏感性92.56%(26/28),特异度74.78%(86/115),阳性预测值47.27%(26/55),阴性预测值97.73%(86/88),符合率78.32%(112/143);良性肿瘤血流形态分级与恶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者0级、Ⅰ级高于恶性者,Ⅲ级比重低于恶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者甲状腺上动脉Vmax、Vmin、RI低于恶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效用高,血流形态学、动力学指标都有较高的定性诊断价值。

    作者:吴玉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高千伏胸片诊断煤工尘肺的质量控制分析

    目的:分析高千伏胸片对煤工尘肺诊断影响因素。方法对阳煤集团下属各煤矿企业2015年1月~2016年5月期间参加诊断的526例疑似尘肺病职工胸片进行回顾性调查,将此期间高千伏胸片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结果阳煤集团2015年1月-2016年5月期间参加诊断的526例疑似尘肺病胸片进行质量对比,煤工尘肺诊断结果受高千伏胸片质量影响较高。结论高千伏胸片的摄片质量在煤工尘肺诊断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高千伏胸片的质量,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作者:郝德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64层螺旋CT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采用64层螺旋CT来诊断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了2014年10月~2016年8月的60例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64层螺旋CT和常规的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检查,观察并分析两种方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准确率和特异性。结果两次诊断的结果符合率是92.7%。64层螺旋CT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以及准确率均高于常规动脉造影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更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的诊断分析,而且这种方法给患者带来的痛苦较少,费用低、也更为安全。因此,64层螺旋CT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官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子宫内妊娠组织残留的腹部B超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讨论子宫内妊娠组织残留的腹部B超诊断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医院接受治疗并经病理检查和手术证实的90例子宫内妊娠组织残留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腹部B超检查,根据超声图像进行分组,观察两组患者宫腔内的变化情况和子宫内膜回声,比较两类超声图像的诊断符合率。结果62例混合声像图患者中,有60例患者的结果与病理学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为96.77%。在38例光点回声图像患者中,有30例患者的结果与病理学检测结果一致,符合率为78.95%,混合声像图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光点回声图像组,且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腹部B超检测,能明确诊断子宫内是否存在妊娠组织残留物,且能准确反映残留物的大小、位置以及与相邻组织结构间的关系,给清宫术提供引导作用,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洪秀红;彭洁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对比

    目的:探究超声心电图对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和肥厚性心肌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45例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患者,作为LVH组;选同一时间内的肥厚性心肌病中的45例,作为HCM组;另选取自愿参与研究的正常人群45例为参考组;观察三组超声心电图结果。结果参考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LVSTd)、LVST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LVPWTd)、左室心肌重量(LVmass)、明显优于HCM组、LV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LVH组与HCM组的心动图各项指标相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高血压性左心室肥厚与肥厚性心肌病的临床诊断中,超声心电图存在显著地临床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世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部超声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对腹部超声在急腹症诊断中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和剖析。方法以我院自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收的确诊为急腹症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腹部超声检查,观察组患者采取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对两组患者诊断准确率及超声诊断和临床诊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诊断准确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且观察组患者超声诊断时间(16.78±1.62)显著长于对照组(10.42±1.50),临床诊断时间(1.97±0.26)显著短于对照组(2.77±0.36),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面腹部超声检查应用于腹部超声的诊断准确率较高且超声诊断时间及临床诊断时间较短,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大浩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的螺旋CT诊断效果分析

    目的:综合分析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Rupture and perforation of abdominal cavity organs)的螺旋CT诊断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2月~2016年7月收治的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患者临床资料1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17例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患者的CT表现和手术证实。结果17例腹部空腔脏器破裂穿孔患者中有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占47.06%)、5例肠结核穿孔(占17.65%)、2例腹部外伤致空回肠穿孔(占29.41%)、1例异物致乙状结肠穿孔(占5.88%),各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CT征象表现为:①10例剑突下隐窝积气;②15例肝下肝圆韧带间隙积气;③9例网膜囊积气;④7例穿孔脏器周围局限性积气;⑤15例腹腔积液;⑥3例腹膜后间隙积气;⑦6例肠壁增厚。结论 CT可以直观地显示脏器穿孔异物以及破裂口等,继而准确判断出腹腔游离气体的多少以及游离气体的有无,为临床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能够作为腹部X线片的重要辅助手段。

    作者:陈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目的:研究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CHD)心律失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50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入院后先进行常规心电图(ECG)检查,再接受动态心电图(DCG)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动态心电图较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要显著高于常规的心电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在室性早搏单发及成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短阵室上速、房性早搏单发及成对、房性早搏二、三联的阳性率明显优于常规心电图(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优于常规心电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周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多组织阳性对照蜡块的制作及应用

    目的:建立多组织对照,使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对照获取更方便,结果更可靠。方法选择正常的阑尾、扁桃体、胰腺、肝脏组织制作成石蜡块,然后选择4~6 mm直径的空心管在组织块上打孔,分别包埋于一个蜡块中建立多组织对照蜡块。预先切取对照片干燥后保存备用,常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染色后不同组织呈不同分布或表达,且对照组织中至少有一个组织显示阳性。结论此多组织对照蜡块可用于常见的多种抗体的对照,相比于不设置对照,结果更可靠;相比于单组织对照和组织芯片,也更为方便实用。

    作者:马晓菁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探讨导致体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分析导致体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本研究所选择的15328例体液标本为我院2015年3月~2016年7月所收集,对其检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不合格标本,并调查分析体液检验中的每一环节,分析导致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具体原因,同时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结果在全部15328例标本中,尿液标本的检验不合格率高,其次则为前列腺液、痰液。分析发现影响尿液标本检验质量的因素主要为标本被污染;而标本污染和送检时间较长则是影响前列腺液标本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送检时间较长和送检标本为唾液是影响痰液标本检验质量的主要原因。结论分析发现有很多因素都可能影响体液标本的检验质量,临床中应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工作,详细告知患者和体液检验相关的知识,并对体液检验工作人员的操作步骤进行规范,促进其增强工作责任心,以有效降低体液标本检验不合格的发生几率。

    作者:罗怀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甲状腺肿瘤的临床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高频超声对于诊断甲状腺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甲状腺肿瘤患者63例,对比超声检查结果和病理结果,分析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超声诊断特点。结果经超声诊断63例患者,其中多发结节患者40例,单发结节患者23例;所有患者中21例患者经超声诊断为恶性肿瘤,42例患者经诊断为良性肿瘤,这其中亚急性甲状腺炎5例、甲状腺囊肿2例、囊性病变2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其中经病理活检为甲状腺癌,但经超声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2例,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6.83%(61/63)。由于恶性肿瘤的内部血流信号丰富,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检出率较高。结论对于甲状腺肿瘤患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高频超声检查,能够快速准确地确诊患者的病情情况,给予临床确诊甲状腺恶性肿瘤给予了关键性信息,并且不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不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相三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彩超诊断联合血清HE4、CA125在卵巢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经彩色多普勒经超声联合血清HE4及CA125检测在卵巢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50例卵巢癌患者(癌症组)45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良性肿瘤组)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超声评分和血流阻力指数(RI)、血清HE4及CA125的水平差异。结果癌症组在超声评分、血流阻力指数(RI)、血清HE4及CA125与良性肿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与各单项检测相比,三项联合检测在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升高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超诊断联合血清HE4及CA125检测可以提高卵巢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对卵巢癌诊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伟;鲍光进;吴铭;侍东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Foley导尿管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Foley氏导尿管在冠脉搭桥患者桥血管与主动脉近端吻合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从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我院6例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使用Foley氏导尿管行主动脉近端吻合。结果无死亡,无脑部栓塞并发症,术后无桥血管堵塞。6例手术时间120~240 min,平均170 min。术中出血150~600 ml,平均230 ml。术后住院时间8~15 d,平均9.7d。结论在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应用Foley导尿管行主动脉近端吻合,操作简单、实用,有利于降低患者脑栓塞的发生率及桥血管堵塞率,有一定应用价值。

    作者:许家君;陈世雄;郭颖;闵科;陈胜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观察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医院诊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患者均确诊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和CT检查,根据影响结果进行诊断,比较MRI、CT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8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MRI检查确诊742个病灶,显著高于CT检查确诊145个病灶(P<0.05);MRI检查额叶、丘脑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2种检测方法顶叶、基底节、脑干检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内囊检测率,显著低于CT(P<0.05);MRI检查<5 mm病灶数为256个,检出率为34.50%,显著高于CR的<5 mm病灶数为3个,检出率为2.07%(P<0.05)。结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和CT检查效果理想,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

    作者:卫志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标本溶血对重氮法测定胆红素的影响

    目的:探讨标本溶血对重氮法测定胆红素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者的血标本检测溶血前和溶血后总胆红素、直接和间接胆红素的测定值。结果溶血时标本的总胆红素测定值与不溶血时的测定值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时标本的直接和间接胆红素测定值与不溶血时的测定值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重溶血对直接和间接胆红素的测定结果影响显著。

    作者:韦晓星;杨丽珍;杨况甜;韦雪丹;黎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64排螺旋CT低剂量在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筛查和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低剂量在高危人群早期肺癌筛查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我院进行体检的高危人群1307例作为观察对象,对其均实施X线扫描与CT低剂量扫描做早期肺癌筛查。由2名医师对扫描获得图像进行分析并做疾病诊断,观察两种诊断方式对肺部结节检出情况与肺癌检出率。结果分析可见,X线对肺部结节检出率为9.64.%,可见明显低于CT检查20.81%的检出率;加之CT检查的肺癌检出率为2.83%,明显高于X线检查1.07%的肺癌检出率;研究数据其软件分析结果皆为P<0.05,数据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64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针对高危人群做早期肺癌筛查与诊断时可起较良好的应用价值,可利用其为早期肺癌诊断提供良好的指导信息。

    作者:夏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探讨人类白细胞B27检测方法改良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B27(HLA-B27)检测方法的改进,及其实际应用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4月门诊及住院患者379例,患者检测人类白细胞B27应用原有方法及改进方法,进行对比试验。记录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将检测结果分阴性组、阳性组和不确定组,共三组。对不确定结果由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加以确定。结果两组结果显示,结果阴性组303例,方法学改进前后符合率100%。阳性组63例,方法改进前后符合率100%。不确定组13例,对此13例患者标本,再送至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加以确定。结果阳性6例,确定结果与方法改进后完全符合(6例/6例)。阴性7例,确定结果与改进方法学检测结果符合6例,仅有1例不符合(7例/6例)。结论人类白细胞B27检测方法的改进,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检测结果可靠性好、准确率高,有效提高了人类白细胞B27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王新元;祝靓;许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对比CT与核磁共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析CT与核磁共振在股骨头坏死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所收治的8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本次研究对象,以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其中对照组43例,采用CT检查,观察组43例,采用核磁共振检查。对两组患者的检查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在临床检出率上,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91.36%>74.3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为股骨头坏死患者提供核磁共振检查,可确保其诊断的有效性,其临床价值值得肯定。

    作者:周升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应用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病理诊断中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卵巢肿瘤患者的卵巢肿瘤标本60例,均行冷冻切片和细胞学涂片检查,观察检查结果并分析。结果冷冻切片诊断卵巢肿瘤的准确率为93.3%,细胞学涂片的诊断准确率为95.0%,冷冻切片结合细胞学涂片的诊断准确率为96.7%。结论冷冻切片和细胞学涂片诊断卵巢肿瘤均有较高的准确率,二者结合可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晓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12月接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对象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取针灸治疗,研究组40例采取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总分,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VAS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总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分别为(2.54±1.04)分、(26.77±0.32)分,对照组依次为(4.32±1.75)分、(19.84±1.3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灸联合推拿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以更好地缓解疼痛、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值得借鉴。

    作者:罗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药结合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药结合针灸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将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周围性面瘫病变发展过程,以中药结合针灸的方法,将疗程按急性期、中期、恢复期,分别采用祛风解毒、活血祛瘀和补气扶正三种不同的治法辨证治疗。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54例(90.00%);显效4例(6.67%);有效2例(3.33%),总有效率100%。结论周围性面瘫的分期辨治疗效果好、治愈率高、病程短、后遗症少。

    作者:袁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齐刺重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目的:采用齐刺重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腰椎间盘156例。方法将1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78例,治疗组采用齐刺重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8%,对照组8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刺重灸配合中药熏洗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无不良反应。

    作者:全昕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柴胡舒肝散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胃炎肝郁气滞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柴胡舒肝散联合奥美拉唑对慢性胃炎肝郁气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4例慢性胃炎且辨证符合肝郁气滞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柴胡疏肝散加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治疗,8 w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在改善临床症状积分上,治疗组有效率为79.03%,,对照组为66.12%。胃镜表现上,治疗组有效率为80.65%,对照组为62.9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柴胡舒肝散联合奥美拉唑对肝郁气滞型慢性胃炎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李建一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肌力训练联合穴位艾灸治疗膝关节劳损疗效解析

    目的:对应用肌力训练与穴位艾灸方式联合对患有膝关节劳损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膝关节劳损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单纯采用肌力训练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肌力训练与穴位艾灸方式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膝关节劳损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肌力训练与穴位艾灸方式联合对患有膝关节劳损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刘章凯;余昳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桂枝汤加桑叶治疗自汗证中医原理探讨

    该文通过对自汗证营卫不和病机论述发现胃气不和是该证的之本。篇接上述,分析桂枝汤调和营卫的方义发现:其调和营卫的治法本在调和胃气;然后通过对相关古籍医案考证,论述了桑叶可对症止汗及对症治疗是符合仲景辨证论治思想的。后该文对前言所述启发笔者作出本篇论述的医案进行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观点,得出调和胃气是调和营卫治疗自汗症的关键点之一及中药汤剂应重视对症用药两个结论。

    作者:彭良;李应昆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理气消瘿汤治疗桥本甲状腺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理气消瘿汤对桥本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门诊7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两个月后进行效果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理气消瘿汤可明显降低TPO-Ab、Tg-Ab抗体值,减少疾病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凤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及临床疗效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70例糖尿病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70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应用中医外治治疗与中医综合治疗,比较两组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2.86%,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患者应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法疗效理想,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而且患者耐受性较好,易于为患者接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蒋建鹏;施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28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6例患儿选择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及症状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具有疗效佳,疗程短等优点。

    作者:吴玉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应用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现状与分析

    目的:探讨与分析应用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临床研究现状及效果。方法2014年4月~2016年4月,选择我院收治的146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将14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3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不择期方法进行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择期针灸治疗方法,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以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3.5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没有患者因为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将针灸择期治疗方法应用在周围性面谈临床治疗中,治疗效果明显,具有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李淑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从离卦探讨黄帝内经心系组成依据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黄帝内经》对人体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的解释和规范都建立在此基础上。本文以离卦卦象阐释心系的归类依据和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生理病理联系。

    作者:韦敏;钱海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熄风定震汤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研究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提供熄风定震汤治疗的应用效果及对机体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6月~2016年5月间收治的74例帕金森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划分为常规组37例与观察组37例,常规组患者接受美多芭药物治疗,观察组接受熄风定震汤联合美多芭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常规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为79.41%,观察组为91.89%,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两组患者用药前血清SOD、MDA等指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接受药物治疗后,观察组SOD值呈现上升趋势、MDA等指标值下降,P<0.05。结论为此类患者采用美多芭联合中药熄风定颤汤治疗,患者血清中SOD呈现上升表现,疾病治疗效果较好,体内氧化应激速度降低。

    作者:牟欣;杨颖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燔针劫刺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燔针劫刺法治疗颈肩肌筋膜炎的疗效。方法选取颈肩肌筋膜炎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燔针劫刺法组42例,针刺对照组42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及综合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及组间疼痛指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燔针劫刺组优于针刺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比较,燔针劫刺组改善优于针刺组(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燔针劫刺法组疗效优于针刺组(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燔针劫刺法对颈肩肌筋膜炎有良好疗效。

    作者:张剑飞;黄艳霞;盛正和;刘芙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按摩配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新生儿腹泻的效果

    目的:观察按摩配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新生儿腹泻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02月于我院儿科就诊的120例新生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按摩配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持续治疗1w。观察两组患儿经过相应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摩配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新生儿腹泻相较于常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著,能有效减轻新生儿腹泻患者临床症状、增强体质,值得大面积的推广以及继深入研究。

    作者:钱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加减肾气丸对预防阴式子宫全切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尿潴留的作用

    目的:降低阴式子宫全切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方法将30例行阴式子宫全切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后第一天开始口服中药加减肾气丸,观察尿管拔除后患者排尿情况,并结合B超测定残余尿量对疗效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P<0.05)。结论中药加减肾气丸能有效预防阴式子宫全切及阴道前后壁修补术后尿潴留。

    作者:程亮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药配合辩证施膳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血尿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辩证施膳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血尿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医学理论将71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血尿患者分别辩证为邪热内蕴、迫血妄行;气阴两虚、下焦湿热;肾阴亏耗、相火妄动;脾肾两虚、失于固摄4个证型,按照不同中医证型,给予中药辩证方配合药膳疗法综合治疗。经过3个月治疗,观察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血尿临床疗效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中医症候疗效临床总有效率78.9%、尿红细胞数显著降低。结论中药配合辩证施膳治疗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血尿能有效改善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减少尿红细胞数。

    作者:王艳芳;韩四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胸痹中医诊疗方案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胸痹中医诊疗方案的临床疗效,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根据胸痹的诊疗方案,对收集的100例胸痹心绞痛患者进行中医辨证论治,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气阴两虚型、气虚血瘀型较多,痰阻血瘀型、气滞血瘀型较少。通过治疗后,患者胸闷、胸痛等症状明显得到改善,总有效率为92%;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8.0%。结论对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应用胸痹中医规范诊疗方案进行中医辨证及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为胸痹的中医诊断与治疗奠定了基础。

    作者:张永乐;张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对《伤寒论》中刺期门穴治热入血室证的探讨

    本文在对《伤寒论》中143条与216条刺期门穴治疗热入血室证原文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期门穴与血室的本义,并通过医案分析,提出针刺期门应注意的三条原则:根据患者健康状况选择不同的针刺方法;若患者体表未有症状表现,则可直接针刺期门穴;若患者发作急迫、严重,期门穴周围毛细血管怒张,则应因势利导,采用静脉放血疗法治疗。为临床期门穴的应用提供借鉴。

    作者:罗伟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1例重症中暑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的护理体会

    根据笔者在血透室的护理经历,本文针对横纹肌产生的原因、及治疗期间CRRT的护理、及护理时的一般注意事项作了比较详细的讲解。

    作者:黎芳芳;黄江燕;熊艳;秦秀珍;周青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腹腔镜下良性神经鞘瘤切除报告1例

    1临床资料我院2016年4月19日收入一名男性患者,53岁。上腹部胀痛不适1 w来我院就诊,门诊行腹部CT检查提示腹主动脉下段左侧包块,腹膜后占位性病变。遂收入院。入院查体:T 36.2℃,P 76次/min,R 20次/min,BP 135/75 mmHg,皮肤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性啰音,心脏听诊各瓣膜听诊区未闻病理性杂音。腹部平坦,无肠型及蠕动波,上腹部脐周轻压痛,反跳痛(-),肌紧张(-),未及肿物包块,肝脏、脾脏未及肿大,肠鸣音4次/min,双下肢无水肿。化验检查:血常规HB 101 g/L,凝血功能正常,免疫三项(Anti-HBC,Syphilis T,HIV)正常,肿瘤标记物(AFP,CEA, CA-125,CA-199,CA-153)正常。腹部CT报告:腹主动脉下段左侧不均匀软组织密度团块,约4 cm×3.4 cm×5.0 cm,边界清楚,肿瘤左外侧缘临近左侧输尿管,见图1。入院诊断:腹膜后占位性病变,腹膜后神经鞘瘤。患者于2016年4月26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腹膜后肿瘤切除术,见图2、图3。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仰卧位,左侧躯体垫高,距离肿物右侧缘5 cm取10 mm切口,穿刺针置入腹腔制造气腹,压力微持12 mmHg,置入10 mm Trocar,穿入腹腔镜探查,肿瘤来源于后腹膜,位于腹主动脉的左侧,分别于右中腹、右下腹、左中腹部围绕肿瘤呈扇形取三个切口,置入5 mm Trocar,助手通过左中腹部Trocar操作孔置入无损伤钳将左侧降结肠牵向右侧,显露左侧结肠旁沟,术者用超声刀沿降结肠外侧分离融合筋膜,将降结肠完全游离,并将其推向右侧,显露肿瘤表层,后在Toldt筋膜层游离找到左侧输尿管,沿输尿管从下向上游离,找到肿瘤的左侧缘,超声刀沿肿瘤包膜进行切割分离,由肿瘤的外上、外侧、外下向肿瘤内侧分离,直至肿瘤与腹主动脉左侧致密处,分离时遇到较粗的血管用Hemolock阻断血管。然后助手用无损伤钳将肿瘤牵向左侧,显露肿瘤与腹主动脉左侧致密处组织间隙,超声刀紧贴肿瘤包膜将肿瘤自腹主动脉旁完整切除。切下肿物约4.5 cm×4 cm×4 cm,置入取物袋取出肿瘤,术中冰冻回报腹膜后神经鞘瘤。检查腹腔无活动性出血,腹主动脉波动良好,左侧输尿管蠕动正常,腹腔放置引流管,术毕。术中失血20 ml,手术时间112 min,术后第3 d拔除腹腔引流管,患者住院8 d出院。术后病理报告腹膜后神经鞘瘤,见图4。

    作者:赵玉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PICC置管患者并发湿疹及化脓1例原因分析和护理

    报告1例PICC置管患者并发湿疹及化脓的原因和有效的护理。通过严格的无菌操作、强化护理技能、加强患者的健康宣教,患者并发的湿疹及化脓完全消退,12 d后康复出院。

    作者:刘如南;季晓君;王杨;李静;孙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系统性硬化病重叠综合症的护理

    重叠综合征是指至少2种结缔组织病同时或不同时发生在同一患者所形成的疾病状态[1]。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系统性硬化症较少见[1]。我科室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系统性硬化病1例,经综合治疗和细致护理,患者好转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芳芳;郑军;孙雪利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