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 主管单位: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 主办单位:陕西省东方美容文化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4-4949
  • 国内刊号:61-1231/R
  • 影响因子:0.21
  • 创刊:2012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医药卫生综合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杂志   2014年6期文献
  • 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从新入院即给予心理护理、肢体功能锻炼、语言训练等早期康复护理措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p <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作者:肖宏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晚期产后大出血的护理

    目的:探讨分析晚期产后大出血患者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晚期产后大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都采用清宫术及时进行抢救,并配合精心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一旦出现大出血应立即查找原因,采取针对性的个体化护理方案。结果:本组孕妇中行子宫全切者1例,其余19例孕妇均痊愈出院,治愈率达到95%。结论:科学、系统的护理配合可有效减少晚期产后大出血发生风险,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关义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层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护理

    随着现代化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患者对健康概念的认识在不断的变化,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患者除了要求更高地得到专业技术治疗外,更关心的是医疗全程全方面的人性化护理。人性化的护理是创造性、个性化、整体有效的一种现代护理模式。以往存在的患者与医护之间的纠纷问题有很多都是由护患关系处理不良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我科通过人性化护理服务患者,融入基层的临床工作中去,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彩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人性化管理理念应用于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的效果

    目的:观察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理念的实际效果。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我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存在的缺陷,于2013年6月~2014年5月实施人性化管理理念,观察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人性化管理理念后,我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由70%提升至92.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05)。结论:加强护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发挥其才能,可提高护理满意度,人性化管理理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医院门诊护理管理中推广。

    作者:向娅;赵永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患者的护理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是目前治疗前列腺增生较好的治疗方法,它具有创伤小、痛苦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精心的术后护理、密切的病情观察及全面的出院健康教育是保证手术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障。

    作者:叶华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急性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的病情观察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20例患者经治疗护理后,除2例合并肺部感染,心肺功能不全,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外,其余18例病情逐渐好转出院,临床治愈好转率为90%。结论: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死率极高,早期采用合理的治疗措施及严密的监测,护理及健康教育,有助于稳定急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

    作者:康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发性创伤的急诊护理研究

    多发性创伤在现代社会中是一种极为常见的现象,多发性创伤主要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人体同时具有两个以上的脏器受到了损坏,是一种很严重的创伤。随着科学技术以及医疗水平的提升,对于多发性创伤的诊断护理已经有所进步,但还是存在的一定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多发性创伤的临床资料、并发原因以及诊断失误的原因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提出了相关的急诊护理措施,加强多发性创伤护理的力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作者:张小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

    目的:研究门诊口腔科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管理,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采用回顾性总结的方法,总结相应的控制措施。结果大限度地控制了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保证了患者及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结论制度健全、人员重视、控制措施得当,门诊口腔科的医院感染得到了有效预防。

    作者:姚翠兰;巩亚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

    本文目的在于探讨产后出血的预防、观察与急救护理、策略。结合我院从2005年至2013年40例产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其结果是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本组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做好孕期保健、重视产前检查、严密观察产程和优质的护理工作,可有效地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刘锦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一例颅脑外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护理

    通过对1例颅脑外伤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病情观察、用药观察、心理干预、基础护理、呼吸机护理、呼吸道护理、并发症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针对性的护理,患者终康复出院。研究结果表明,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病情的预后及康复,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患者预后良好,病情康复快,为类似病例的临床护理研究提供借鉴。

    作者:付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Hp感染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性疾病的关系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与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病的关系,总结相应的减少交叉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1254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及胃粘膜组织学及幽门螺杆菌检测和14C-尿素呼气检验,统计分析Hp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结果:1254例患Hp阳性率65.56%,其中慢性胃炎69.26%,十二指肠溃疡68.37%,胃反流性疾病65.81%,明显高于其他类别。结论:Hp感染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反流性疾病有着密切关系,临床治疗中应加强护理措施,以达到根除Hp的目标。

    作者:高泽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透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

    目的:分析血透室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有效护理干预措施。方法近年来我科加强对血透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排查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以加强预防和控制血透室医院感染。结果每月透析550余人次,到目前为止,透析患者未发生1例医院感染,医护人员也无感染发生。结论血透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存在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只要提高医院感染防范意识,定期开展自查,及时查找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就能够防患于未然,避免医院感染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邵俊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急救护理方式。方法:选择2012.6-2013.6间消化性溃疡出血3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式,强化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强化基础、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停止出血时间、平均住院日、护理满意度及总有效率变化。结果:强化组的出血停止时间、平均住院日、护理满意度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统计学比较(P <0.05),有差异性。结论:强化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和治疗效果,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刘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

    疼痛既是主观的不适感,又是一种保护机制,还是患者向医护工作者所提供的信息。在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心理、生理反应就是术后疼痛,是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术后没有得到缓解的一些疼痛会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造成严重影响,使患者的治疗效果不理想,还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伴随现代护理的观念不断更新,怎样对术后疼痛进行有效的控制、对患者进行舒适的护理,是外科医护者长期以来需要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

    作者:刘亚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一例老年性痴呆病人的护理研究

    对1例老龄化及老年痴呆病人进行日常的生活护理,从饮食评价、排泄评估、皮肤护理、认知障碍等四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及护理,患者经过护理后病情得到很大改善,终出院。对护理病人进行情况跟踪,对患者家属进行专业护理知识的培训及普及,使家属掌握对该类病人的护理措施,患者预后良好,病情康复快,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付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措施

    [目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健康教育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和新生儿死亡。[结论]加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健康教育及护理能有效地降低其病死率和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袁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抑郁心理的影响

    目的:分析总结心理护理干预对晚期肺癌患者抑郁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科56例晚期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经心理护理干预6周后,观察组患者抑郁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实施合理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抑郁状态,提高预后生存质量。

    作者:刘丽;黄胜平;陈文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甲亢并发的临床护理体会

    妊娠合并甲亢的发病率为0.05%~0.12%。甲亢和妊娠可相互影响,对妊娠的不利影响为早产、流产、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死胎等,而妊娠时可加重甲亢病人心血管负担。因此,提高对甲亢妊娠的认识,及时恰当的诊治和护理,对母亲和胎婴儿的预后,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罗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ICU 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分析

    目的:对 ICU 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接诊的110例 ICU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予以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予以 GRV 测定,管路维护,观察并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9.1%明显低于对照组61.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合理的的管路维护及监测 GRV 可有效降低肠内营养并发症,有助于 ICU 患者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湘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患沟通在精神疾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在精神疾病护理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入院我院的86例精神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给予对照组单纯的常规治疗。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护患沟通护理治疗,2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转变状况和护患关系变化情况。结果:2个月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能力评定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的能力提高幅度更大,护患关系更加和谐,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护患沟通在精神疾病护理过程中应有效果明显,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能力评定水平和改善护患关系,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孙彩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示范病房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在儿科护理示范病房建立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儿科2012年3月-2014年3月诊治的124例住院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62例,予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对照组62例,予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护理质量达标率和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护理达标率和患儿及其家属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新型护理管理模式护理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儿科护理示范病房的建立,具一定推广和研究价值。

    作者:杨青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差错常见原因及防范措施

    护理差错是指已经发生在患者身上,但未造成后果(如漏服维生素),或虽有不良后果但不严重(如错点散瞳剂,但未引起失明)的现象。在护理工作中差错事故时有发生,对患者和家属及经济利益和对护理人员的形象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出台和举证倒置的实施,社会对医院增多了关注,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防范护理差错,改善医患关系,取得社会信赖,让病人放心治疗和护理,成为护理管理者所面对现实问题,因此,全面分析发生差错事故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减少差错事故的发生,确保医疗安全,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作者:王玉香;杨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如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目的:针对静脉留置针时产生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12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静脉留置时间分为三组,即Ⅰ组、Ⅱ组、Ⅲ组。对比三组患者的并发症几率,总结对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及预防方法。结果:121例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患者中,有7.44%(9例)患者出现皮下血肿,有4.96%(6例)患者发生套管阻塞,有5.78%(7例)患者发生液体渗漏,有6.62%(8例)患者发生局部静脉炎。结论: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常见并发症较多,并发症的几率会随着留置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作者:杜璐璐;惠欣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泌尿系梗阻引发脓肾早期护理及健康教育

    目的:探讨泌尿系梗阻引发肾脓肿早期的护理及健康教育重要性。方法:通过我科对43例脓肾患者早期治疗实施相应心理、饮食、对症及肾造瘘等护理及健康教育。结果:减少脓肾患者肾切除发生和脓肾复发率。讨论:脓肾患者只有早期的正规治疗护理,才能减少脓肾患者肾切除发生和降低脓肾复生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作者:沈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社区护理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社区护理体会。方法:择取2013.06-2014.06期间在我社区接受护理干预的76例患者,通过规避诱因、饮食护理、环境护理、运动锻炼、引导用药以及健康教育等方法,实施有效的社区护理干预。结果:本组76例患者中,12例患者病情得到稳定控制哮喘未复发,64例患者哮喘病情获得显著性改善,哮喘发作的频率明显降低,而且发作时症状也极大程度减轻。结论:社区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支气管哮喘的发作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杜佳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危重患者护理质量问题探索及策略

    危重患者是指病情严重,随时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患者?。危重病护理是研究危重患者对危及生命健康问题的各种反应,并用现代监测、护理手段予以医疗辅助和护理,以解决危重患者护理问题的临床实践科学。

    作者:樊学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产后尿潴留原因与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产后尿潴留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30例顺产后有尿潴留的产妇进行原因分析和实施护理对策。结果:通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有效提高了产妇对产后休养知识的正确认知水平,降低了尿潴留发生率。结论:积极有效的护理对策对预防顺产后产妇尿潴留有效。

    作者:李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血管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干预

    目的:观察脑血管患者的病情变化,分析、总结其脑血管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90例脑血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评估形式以及症状自评量表调查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的心理变化特征,积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根据脑血管患者的调查结果主要分为抑郁、孤独型,急躁、焦虑型,依赖型三种类型。经过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均取得满意效果。结论:根据脑血管患者的心理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患者保持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有利于患者尽快康复,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吴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循证护理对计划生育患者的应用效果

    目的:研究探讨循证护理对计划生育患者的应用方案与效果评定。方法:本次实验研究对象选取为我市计划生育服务处接收记录的计划生育患者100例,对其进行对比性试验研究,根据方案制定的差异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实验组,每组平均分配50例。观察组给予常规的知识教育,实验组则在观察组的工作上实施循证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循证护理方案的实施对于避孕效果中更加显效、安全,与观察组相比具有非常大的优势作用和使用性,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的总感染率明显少于观察组,可见循证护理的作用效果相对乐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针对计划生育患者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有效的减缓其疾病的发展与意外妊娠状况的发生,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使用方案,极具临床推广研究价值。

    作者:谢欧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疼痛护理满意度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目的:分析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有效护理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3年9月在我院接受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疼痛护理的84例患者的护理满意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护理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护理人员专业技术及护理服务态度是影响患者护理满意度的主要因素。结论:影响节置换术后患者疼痛护理满意度的因素主要为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患者术后焦虑程度及疼痛强度、术后疼痛期望值等。

    作者:韩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论手术室护理学生带教体会

    $目的:提高手术室教学质量,促进护理学生尽快掌握手术室护理技能。方法:对我院2013年到2014年的护理学生进行新的带教模式,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性,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及人际关系。结果:改进教学方法后,护理学生理论考核、操作考核成绩明显提高,对带教老师的满意度增加。结论:通过带教模式改革的实行,使在手术室实习的护理学生取得了很好实行成绩,同时使老师的带教水平也不断得到了提高,有利于为临床培养优秀的护理实用人才。

    作者:肖志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帕金森综合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探讨

    目的:探讨和分析帕金森综合症的治疗办法及临床护理干预效果,以有效的提高该类病症的治愈效果。方法回顾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45例帕金森综合症患者,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其临床效果,并对其方法进行了总结。结果患者获得了很好的治愈效果。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帕金森患者的治疗具有明显的效果,使患者的症状得到了很好的缓解,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徐涵翸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颅脑损伤并发癫痫护理措施和体会

    目的:归纳并总结小儿颅脑损伤并发癫痫的引发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与体会。方法:在本院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小儿颅脑损伤并发癫痫症患者当中选取30例患者的治疗资料作为分析对象。结果:所选患者在医护人员精心护理与治疗下,其病情均得到较好的控制。结论:对患者进行及时的治疗,并给与相应的护理与指导,对控制患者的病情有着重要作用与意义。

    作者:王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疆哈萨克族食管癌放疗患者的饮食护理

    目的:探讨哈萨克族食管癌放疗患者的护理。方法对食管癌患者在放疗期间采取科学的饮食护理及心理疏导。结果106例患者中除6例患者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外,其余100例患者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顺利完成了放射治疗。结论在放疗期间针对性的饮食护理及心理护理,能有效减轻放疗反应,增强机体抵抗力,使放射治疗能顺利完成。

    作者:王咏梅;张勤;毕祥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分泌性中耳炎中耳乳突患者手术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乳突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耳鼻喉科收治的86例(168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行中耳乳突手术,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90%,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耳乳突手术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陈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并探讨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总结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0例颅内脑出血昏迷患者护理过程和临床资料,总结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措施的重点和护理的效果。结果:例脑出血昏迷患者中,患者病情稳定10例,治愈出院的15例,未能治愈的5例。结论:由于脑出血昏迷患者的病情危重,而且病情变化快,患者的致残率与病死率较高,急诊抢救及时,患者经有效的护理后,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可逐渐恢复平稳。

    作者:李榆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分析创伤骨科病人护理的风险管控措施

    目的:讨论创伤骨科病人护理的风险管控措施。方法将我院医疗活动的人、物、技术以及服务等诸多因素入手,分析骨科护理潜在风险并提出防范与对策。结果在骨科护理管理中运用科学方法,帮助临床护理工作降低风险系数,制定应急预案,规避风险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结论医疗风险管理对于骨科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吴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脑出血的影响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据报道,我国高血压的患病率已达11.26%,随着我国高血压患病率的不断上升,该病已成为我国人群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脑出血是指因长期的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使脑内小动脉因发生病理性的改变而破裂出血。在各种非损伤性脑出血的病因中,高血压占60%左右,它是高血压病中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50-60岁的病人,北方多于南方,好发于寒冷季节,男性发病率稍高于女性。临床上以突然的头痛、眩晕、呕吐、肢体偏瘫、失语甚至意识障碍为其主要表现。由于此病残废和死亡率高,又是常见病,故应高度重视。

    作者:周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护理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多系统性炎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率及致残率较高,且缠绵难愈,反复发作。文章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护理措施进行总结,以作交流。

    作者:曾金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其临床特点是急性腹痛,发热伴有恶心,呕吐及血尿淀粉酶增高[1]。分两型,水肿型多见,症状轻,数日内自愈,出血坏死性则病情较重,易并发休克,腹膜炎等。死亡率高。

    作者:代玉芹;刘秀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经皮后凸成形术的护理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在老年人群中是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OVCF 引起的顽固性腰痛和背部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在手术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在脊柱外科也提出一种新的微创手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我院于2011年3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对33例骨 OVCF 患者采取 PKP 治疗,经过细心、完善的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倩;杨颖;陈曙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模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进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分成舒适护理模式组与临床常规护理组,各50例患者,以下简称舒适组与常规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舒适组50例患者中心率加快超过20%有27例,发生不良反应3例,常规组心率加快超过20%有41例,发生不良反应22例。舒适组临床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组临床护理效果(P <0.05)。结论:舒适护理模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好于常规临床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秦菊;徐娟;秦凌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外科急腹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急腹症是外科常见而又十分复杂的病症,对急腹症要尽量明确其原因,积极抢救重症病人,诊断未清楚前禁止使用止痛剂,给予禁食补液是必要的,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因此,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和护理,有利于早期诊断和予以正确的治疗,这对降低死亡率、及早康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黄弘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分析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体会

    目的:做好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护理。方法根据临床实践逐步掌握了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方法与技巧。结果使用静脉留置输液的患者大多数无任何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有并发症发生。结论静脉留置针输液这一新的护理技术操作逐步取代了头皮钢针,深受患者和护理人员的欢迎。

    作者:徐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整体护理对躁狂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整理护理对躁狂症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46例狂躁症患者,将其随机分为2组,护理组23例,常规组23例。护理组患者予以整体护理,常规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状况。结果:经护理干预之后,护理组有19例患者治疗依从性佳,占82.6%,4例患者为治疗依从性不佳,占17.4%。常规组有13例患者治疗依从性佳,占56.5%,10例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占43.5%,护理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好于常规组(P <0.05)。结论:狂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整体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促使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琳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夜班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病人不发生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管理是实现优质护理质量的关键,是防范和减少医疗事故纠纷的重要环节。在临床工作中,护士长往往更注重日班的护理工作,对护理工作检查也偏重于白班,造成了护理工作局限性,影响护理质量。如何规范夜班护理服务行为,强化质量、安全意识,积极探索导致夜班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并制定相应的防范对策,大限度地降低护理差错的发生,是护理管理者探索的课题。

    作者:朱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观察在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了解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的重要性,探讨手术室消毒隔离工作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过去2年的门诊手术室管理资料及现状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通过实施手术室消毒隔离技术管理的护理干预,对门诊宫腔镜进行彻底清洗、严格消毒和精心保养,我院的门诊手术室消毒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结论护理观察能调动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能对消毒隔离技术操作中的理由及时发现,给予指导性的改正措施,提升了护理质量,保证了护理安全。

    作者:谭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生儿窒息抢救方法以及护理措施分析

    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出生后1 min内尚不能建立规则有效的自主呼吸,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无自主呼吸或呼吸抑制、循环障碍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其是新生儿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也是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正确及时地抢救窒息新生儿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减少新生儿后遗症的关键。近年来国内报道其发生率占活产数的5%~l0%目。

    作者:梁燕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专项知识教育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专项知识教育对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防护产生的主要影响。方法调查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及防护的实际情况,将调查结果作为确定教育内容的依据,并同时在专项教育中重点培训护理人员的防护技能,选择护理人员易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知识教育。结果教育前后的职业防护情况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知识教育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与能力,可以在供应室中推广应用。

    作者:谢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急诊输液护理中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

    目的:探讨护患沟通技巧在急诊输液护理工作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6例急诊输液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护患沟通技巧进行护理工作,对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恐惧、焦虑情况、护患纠纷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优于对照组,其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方法将护患沟通技巧应用到急诊输液的护理工作中,大大降低了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使得医患关系得到显著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朱松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妇产科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妇产科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都会出现一些心理特征,从而影响手术的效果。文章通过对妇产科临床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临床心理护理措施,确保患者可以保持佳的状态进行手术,从而保证手术的治疗效果。

    作者:刘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癌症疼痛护理的研究分析

    目的:对癌症疼痛护理的具体措施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癌症病人6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与分析,研究癌症疼痛护理的具体对策。结果:经一系列针对性疼痛护理措施的有效实施,所有病人的疼痛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且在面对自身疾病时的心态较好,能够乐观、积极的配合医师治疗。结论:给予癌症病人针对性的疼痛护理对策,能有效降低病人身体与心理方面的压力,对于改善其生存现状与生活质量都具有显著的意义,值得各大医疗机构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白美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助产质量和产后出血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助产质量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产妇,将所有产妇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给予心理护理和环境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助产质量、产后出血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总产程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产后出血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对产妇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强治疗信心,提高助产质量,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利于产后快速恢复。

    作者:丁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便秘的护理体会

    便秘是便秘是消化系统症状之一,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坚硬、排便困难、肛周压迫感及排便不尽感等。除此之外,由于粪便在肠腔内长时间停留还可以引起腹胀和腹痛,并可引起异常发酵、腐败、产生大量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从而引起头痛、头晕、口苦、口腔内恶臭味、食欲不振等不适症状,可使患者原有疾病加重,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对便秘患者给予及时恰当的护理十分重要。

    作者:万爱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部手术病人术后疼痛的全科护理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病人在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自我院近两年来于我院进行腹部手术的60例患者,随机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传统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则采取术后疼痛的全科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护理效果的观察。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组的患者疼痛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改善,观察组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的患者。结论:在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术后给予全科护理,能够很好的对患者的切口疼痛起到了减轻的作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作者:耿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议传染病护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传染病护理工作对于控制传染病传播和传染病治疗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传染病护理中存在的防治意识缺乏、防治知识缺乏和防治技术和能力不足等问题,可以从强化传染病防治教育、提高医护人员防治技能以及人性化护理等方面予以改善。

    作者:冯新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广泛子宫全切术后尿潴留的预防及护理

    总结了广泛子宫全切术后尿潴留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预防护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疏导、术后导尿管管理、拔管后的排尿指导、排尿诱导、药物及康复治疗及导尿。认为良好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减轻或缓解尿潴留,利于广泛子宫全切后的恢复。

    作者:周苗;戴蝉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专科分诊护理小组在消化科门诊的应用

    目的:探讨建立专科分诊护理小组的意义。方法明确分诊护理小组的工作职责;定期开展护理小组活动;进行专科分诊护理知识培训;开展专科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学术交流;建立服务质量分析监控体系;修订并完善专科分诊护理操作规程质量考核;开展危重病应急预案;积极解决专科门诊实际问题。

    作者:董振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骨科疼痛的临床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在骨科领域中,对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疼痛进行护理时的护理特点。方法:对骨科患者第一时间内采取对症护理,大程度的缓解疼痛,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结果:患者的疼痛缓解减轻了,身体状态明显得到改善,身体的功能恢复也比较好。结论:及时有效地对骨科患者进行止痛护理能起到很好的成效,可以很大程度上促进患者疾病的痊愈,对患者身体的康复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刘洁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个性化护理干预在促进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干预用于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儿科病房收治的10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个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9%,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0%,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干预可促进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康复,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王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心梗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一般护理,饮食护理、临床观察、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42例心梗患者经积极合理的治疗以及护理,31例治愈,9例好转,2例死亡,冶疗效果及预后均较满意。结论:掌握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规律,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其护理,有效的护理及健康指导,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彦;沈永杰;张秀枫;陈艳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合并糖尿病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对合并糖尿病的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对78例合并糖尿病的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的临床症状、对症护理、一般护理、冠脉介入手术护理,总结经验。结果78例合并糖尿病的 UAP 患者均好转出院或达到临床治愈,未发现发生严重并发症。26例患者进行冠脉介入诊疗,无明显出血及渗血情况于血管穿刺部位,愈合情况良好。结论通过一般护理、整个过程观察各项体征、对症护理、冠脉介入手术护理等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使心绞痛并发症的发生得到大限度预防,使介入治疗的有效率得到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亚红;赵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临床护理观察与体会

    目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的临床观察与临床护理体会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2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症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分析2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在先兆子痫、子痫、剖宫产、新生儿体重、Apgar评分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妊娠高血压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明显降低患者先兆子痫及子痫发生率,有效提高母婴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牛尚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头面部皮肤严重毁损伴脑外伤游离皮瓣移植手术护理

    对1例被山林野猪咬伤致头面部皮肤严重毁损伴脑外伤的病人,行吻合血管的小腿内侧皮瓣游离移植手术一期修复创面,预防因创面暴露而致的局部和颅内感染,挽救了病人的生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耿凤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对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对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探讨其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10月到2013年4月我院普外科的手术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其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随机抽取2013年5月到2013年11月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45例作为实验组,对其采用优质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手术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优质化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手术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龙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伴癫痫护理体会

    目的:对特发性甲状旁腺技能减退症伴癫痫患者的护理措施及相关要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根据相关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某院对1例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伴癫痫患者进行了相关护理工作,并总结出一定的护理体会,为以后的护理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与相应的依据。结果:该院的这位患者经 CT 检查发现,有对称性的基底节钙化与小脑齿状核的钙化问题,其临床反应是伴有症状性的癫痫。在经过一定的护理之后,这位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与缓解。结论:特发性甲状旁腺技能减退症伴癫痫患者需要进行癫痫护理、心理护理、日常饮食护理等,使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得到充分的理解与关心。

    作者:李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诊输液护理护患沟通技巧的应用分析

    目的:研究急诊输液护理过程中护患的沟通技巧分析。方法:抽取医院急诊输液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常规组60例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60例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患沟通技巧护理。结果:实验组有效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常规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输液护理护患的沟通技巧应用于临床护理中能够有效改善护患关系,取得良好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谭华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并发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老年患者腹部手术近期的常见并发症及发生原因,探讨术后护理对策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增强手术治疗效果,促进患者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老年腹部手术患者54例,对其术后并发症的种类、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的患者19例(35.18%),其中因并发症严重2例不治死亡(3.7%),其余患者恢复良好,均康复出院,住院平均20d。结论:老年患者进行腹部手术后并发症较为常见,致死率高,应该给予严格的护理操作及精心照顾。

    作者:贾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肋骨骨折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

    &多发肋骨骨折对患者心肺功能影响大,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常常需要手术内固定。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肋骨骨折内固定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性地分析术前、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并给于总结。结果:这35例病人通过正确的护理,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病人都顺利治愈出院,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应。探讨:胸腔镜下肋骨骨折内固定术效果肯定、疗效好,但正确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提高疗效的重要保证。

    作者:张俊容;肖媛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放松式和激励式心理护理减轻美容整形手术疼痛

    目的:对采用放松激励式心理护理在整形手术疼痛方面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将我院接受美容整形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在术后分别接受不同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结果:接受放松激励式心理护理的患者组,其镇痛有效率明显高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组,其镇痛药物使用频率明显低于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组,p <0.05。结论:对于接受美容整形手术的患者来说,在术后对其实施放松激励式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手术疼痛,减少镇痛药物的使用,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美容整形手术效果。

    作者:刘海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护理中的应用评价

    本文从护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出发,分析了健康教育的作用以及健康教育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以期通过简要分析能够使护理人员认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旨在减少和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痛苦。

    作者:马雪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梗塞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和传统护理方法在脑梗塞恢复期患者中的运用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3年11月期间神经内科因脑梗塞入住治疗患者126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63例,分别在其恢复期予以康复护理(观察组)和传统护理法(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临床效果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轻度依赖87.3%明显高于对照组41.3%,患者及家属非常满意90.5%明显高于对照组42.9%,0不满意明显低于对照组38.1%。结论:康复护理在脑梗塞恢复期中应用疗效显著,满意度极高,适合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粟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护理外科的应用

    目的:针对人性化护理在外科护理中实际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使用某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全年所收治的共计1284例外科住院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为642例患者,观察组使用人性化护理措施,而对照组则使用普通护理措施,分析终结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所表现出的护理制样满意程度,实际上远远超出了正常的对照组。结论:外科护理利用人性化的护理措施,能够极大的提升患者护理质量,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作者:卢永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冬季门诊输液的护理与管理

    门诊输液室是医院的一个大窗口,工作的优劣直接反映医院的护理质量[1]。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门诊输液室每月要接待3500人次左右的输液患者,由于患者多、流动快,护士相对少,工作量大,繁忙紧张的工作给护理安全和患者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加之冬季的来临,天气寒冷,患病的人数逐渐增多,尤其是感冒发烧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升高,需要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也在不断增加[2]。门诊输液室随着输液量的急剧增加及冬季气温的影响,输液存在的安全风险日益突出。为了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保证病人安全,提高病人输液安全与舒适。针对以上问题,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作者:延桂兰;黄菲;张春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士角色转换与心因性护理失误防范

    护理失误的心理因素是指失误发生同护士的工作态度,职业素质等没有关系,而与其当时的身心状态有关[1]。护士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着一系列的社会角色,总是处于一种经常性的角色变迁中,当个体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时,不良情绪致使个体无法正确、及时的转换角色,在工作中把其角色带入护士角色,此时,即使是个非常尽心尽责的优秀护士,也难免会因心境失调而导致一些失误的发生。因此,控制心因性护理失误发生的关键是及时正确引导角色转换,成功塑造护士角色,以良好的心境胜任护理工作,减少失误的发生。

    作者:范玉玲;张祖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在五官科门诊患者的应用

    目的:探讨五官科门诊患者的心理问题,以指导临床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方法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用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结果通过对五官科门诊患者采用综合心理护理方法,达到较好的社会效益。结论五官科门诊护理人员应重视患者心理问题,并采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心理护理,让病人不仅身体疾病得到治疗,而且得到心理指导。

    作者:李彩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中的具体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份到2013年7月份收治的100例实施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将所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个组别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作用,P <0.05。结论:在血液透析过程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有利于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普及。

    作者:邓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个性化护理在整形美容手术围术期的应用及效果

    目的:分析研究整形美容围术期开展个性化护理工作的效果。方法:选取过去一年间在我院接受整形美容手术的围术期患者208名,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包括试验组患者96名,对照组患者112名。其中针对试验组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工作,针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工作,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在满意程度以及恢复时间的具体情况。结果:经统计发现,试验组病人在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情况的态度方面,都要比对照组表现得要好一些,两组数据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整形美容手术围术期间,开展个性化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水平,让病人对护理工作者的工作情况表示很满意,让患者在短的时间内恢复身体健康,这种方法应该在临床实践中普及开来。

    作者:黄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研究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时给予不同的护理措施,随机分组,实验组41例患者给予舒适护理措施,对照组32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对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给予观察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92.68%,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78.13%,护理效果有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给予舒适的临床护理干预,能够使疾病的治疗取得更为显著的效果,并明显减轻心绞痛的症状,使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周婷婷;张浪利;曾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目的: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治疗时出现的护理问题及采取的护理对策。方法4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积极临床治疗时给予全面的护理。结果45例患者痊愈出院38例,未愈自动出院5例,死亡2例。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在临床治疗同时加强临床观察和详尽的心理、饮食护理、临床护理可以促进上消化道出血早日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李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部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

    目的:对腹部手术后疼痛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2012年5月-2013年10月于本院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3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3例给予护理干预,再对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感、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对护理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将具有人性化、个体化、精细化理念的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于腹部手术中时,可明显的减轻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并进一步地为促进患者术后的伤口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谢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目的:为了提高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和探讨运用不同的护理方案的意义和价值。方法:按照双盲对照原则抽取13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案,其中治疗组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而观察组患儿给予一般护理服务,比较不同护理方案对患儿治疗结局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的患儿黄疸的好转率明显优于观察组的患儿,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应用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过程中给予优质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值得应用。

    作者:姚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太田痣术后护理

    目的:观察特殊波长激光对太田痣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特殊波长(Q1064及 Q755)的激光,根据太田痣病变的色泽、深度及密度分别治疗,每次治疗间隔为3-6个月。结果治疗6次以上、5次、4次、3次、2次和1次的显效率分别为:95%、90%、88.9%、83.1%、67.3%、37.8%。一般需治疗3~6次,4次以上的治愈率为40.7%,5次治愈率达85.7%。6次以上治愈率达96%结论特殊波长激光治疗太田痣有明显疗效,且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方便、易控制,比现有的常规治疗方法优点更多。

    作者:苟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生儿高血糖症的护理对策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对新生儿高血糖症的护理对策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回顾性的分析80例新生儿高血糖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在经过精心的治疗与护理之后,患儿的总有效率达到了96.25%。结论针对新生儿高血糖症患儿进行及早的治疗以及精心的护理,能够有效的促进新生儿脑损伤的减少以及病死率的降低。

    作者:张洁;师改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肾穿刺活检术质量的影响

    肾穿刺术是目前较普及的肾活检方法,它是通过穿刺取适量的肾组织做病理活检,以确定肾脏病的病理类型,对协助肾脏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1]。肾活检为又创性检查,可发生损伤、出血或感染,故正确的术前、术后护理显得尤其重要。传统观念要求患者术后卧床休息24h,术前6h必须仰卧于硬板床上,不可翻身。但是,临床上患者如果严格按照上述方法去做,往往感到非常的不舒适,且一个部位连续受压超过2h,就有发生压疮的危险。如何能够在不增加出血率的基础上,既让患者感到大的舒适又能预防压疮的发生,我院肾内科于2013年1~12月对30例肾穿刺术后24h内的患者采用被动翻身的方式进行护理,效果较好。现将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听芹;撒志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的术后护理

    目的: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患者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观察115例施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对疗效及术前、术后的护理要求,护理措施及体会进行整理,同时向患者详细介绍了术后注意事项,并发症的预防,饮食指导及坐浴的作用。结果:经手术及精心护理后,11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14天。肛门恢复正常,大便通畅,无复发。结论: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是经典的、传统的外科治疗方法,复发率低,费用低。术前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在预防出血、止痛、预防尿潴溜及抗感染方面加强护理,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张天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3月心内科住院并择期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及支架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取循证护理模式。对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介入术后6、12、24 h 的舒适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实验组患者的术前焦虑及术后腰痛、尿潴留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循证护理能够将理论直接应用于临床护理决策,充分地利用了各种医学护理资源,且能够显著地减少冠心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蓝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行微创术的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是对患者从入院到围手术期至出院以时间为纵轴,成立住院指南;第一入院宣教,第二术前一天准备,第三术后当天,第四术后第一天,第五术后一周,第六出院宣教。由责任护士依据这一路径对患者进行系统动态,系统连续而又针对性的指导和护理。对照组按照常规入院到围手术期的护理。结果: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天数,医疗费用方面的评价明显的优于传统的护理模式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治疗时间,避免科室床位紧张,使患者得到佳的医疗护理服务。

    作者:李媛媛;李丹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住院肺结核病人的心理活动分析及护理

    目的:了解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并根据其特点提供相应的心理护理,提高治疗效果,使肺结核患者尽早治愈。对象:2012年1月1日~4月30日住院的肺结核患者。方法:作者从心理因素方面对2012年1月1日~4月30日住院的肺结核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并分析。肺结核病人主要心理趋向分以下几型:①悲观型;②焦虑型;③抑郁型;④恐惧型;⑤基本正常型。心理护理:①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②帮助病人树立信心;③消除患者的自卑心理;④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进行不同的心理护理;⑤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和配合;⑥做好健康教育。结论:现代医学模式已转变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和精神的系统化整体化护理,人们越来越重视除临床以外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是护理人员通过语言和行为交流方式,达到消除病人痛苦,提高疗效的方法,达到增强体质,从而增强机体抵抗能力,以快速提高治疗效果的方法。

    作者:董延华;王妍;张宏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腰椎间盘突出围手术期的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马尾神经而引发的综合症,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和非手术两种。在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采取手术疗法。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环节,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压疮、便秘、神经根粘连等并发症。围手术期对患者进行系统科学的护理以及功能性锻炼,能够有效的提高术后的恢复效果。

    作者:袁芳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院外急救与护理分析

    目的:观察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院外急救与护理方法、效果。方法随机选取86例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研究组采用院外急救与综合护理,对照组采用院外急救和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急救有效率和死亡率。结果经院外急救和相应护理后,研究组急救有效率、死亡率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院外急救与综合护理,可取得显著的急救效果,能有效提高急救有效率,降低死亡率。

    作者:谢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留置针的使用与护理

    目的:分析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具体细节和护理。方法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原则及护理注意事项。结果静脉留置针的正确使用与护理已颇具成果。结论按正确方法使用与护理静脉留置针不仅可以减轻病人痛苦和创伤也可以使护理工作良好的进展。

    作者:郭振刚;万籽山;王琬琦;刘伟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30例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研究

    髌骨骨折是临床骨折的常见类型,根据生物力学原理,将张力带技术应用于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及护理能够取得满意的效果,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加快关节功能恢复速度。因此,本文着重探讨髌骨粉碎性骨折患者内固定术后早期康复护理方法及效果。通过对某院收治的30例髌骨粉碎性骨折行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均给予早期康复护理,主要包括心理、疼痛、饮食及预防并发症等方面的护理,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旨在提高髌骨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

    作者:陈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简易负压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和护理观察

    探讨简易负压引流术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首先全面控制血糖,做好心理护理,保持创面的清洁,及保持有效的负压吸引。方法:自2011年2月-2013年12月对5例老年糖尿病足皮肤溃疡患者采用简易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经全面护理监测,疗效显著。结论:简易负压吸引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安全有效,可明显缩短住院治疗时间,减少换药次数,有效避免交叉感染,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住院费用。

    作者:李继玲;郑桂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硬膜外血肿清除手术患者的护理

    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60例,男41例,女19例,年龄大67岁,小12岁,平均38岁。平均住院25天。2术前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协助做好 CT 等各项检查。准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注意有无中间清醒期出现,如伤后头痛加重,意识障碍逐渐加深。一侧瞳孔逐渐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对侧肢体瘫痪,应考虑有血肿形成。应立即通知医生。凡需手术者,要立即做好术前准备,如禁食,剃头,配血等。保持室内的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将患者置于空调房内。防止患者发热。以降低患者脑细胞的耗氧量。

    作者:朱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血管内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

    目的:主要分析心血管疾病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探讨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主要从病人自身、护理人员和医院等方面来分析心血管疾病内科护理中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针对以上的风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应对措施。结果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至患者自身的因素和护理人员的因素。结论针对以上三个因素,医院应强调医护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护理水平,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保证护理的质量,让患者轻松快乐地接受治疗。

    作者:额登格日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观察及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探讨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37例糖尿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40例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查看两组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的异同点和有效护理措施,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特点是主要是非典型胸痛、意识障碍等,与对照组不同。观察组经有效护理后,死亡率13.51%,生存质量评分(38.62±2.74)分,对照组死亡率15%,生存质量评分(28.31±1.85)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论: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时,首发症状可能被掩盖,临床工作中应根据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等变化,做出合理推断,对症治疗配合有效护理,可合理规避高危因素,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质量。

    作者:曾加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无痛人流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对无痛人流不良反应的观察与护理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从2013年5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900例行无痛人流患者,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手术时间在2min 到9min,时间平均为5.6min,离开手术室时间即结束手术5min 到60min。通过有效护理,成功完成手术,无意外情况发生。结论:对于不良反应加强观察与护理,有助于顺利进行手术,防止发生意伤害。

    作者:赵爱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强直性脊柱炎的行为治疗和护理干预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类风湿因子阴性,累及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该病发病率在炎症性关节炎中占第2位,可引起腰痛、晨僵、脊柱活动受限等关节外症状,是患者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病因之一[2]。该病好发于青年男性,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家庭生活,目前尚无根治方法。我们通过对26例 AS 的患者除采用药物控制、心理干预、运动指导等综合治疗,并实施了行为治疗和护理干预,收到了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作者:王永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骨折患者牵引的临床护理分析

    目的:针对相应骨折患者对其进行牵引时所取得临床护理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方法我院采用随机选取法将2013年2月~2013年8月选取80名患者作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并且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则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在除了对其施用常规护理的方面在对其施用十分个性化且系统化的相关护理干预;结果这期间观察组所取得的相应临床效果要显著优于对照组方的,且相关的各种并发症也十分明显的少于对照组,而且这期间在护理方面的满意度和焦虑方面的评分以及抑郁方面的评分也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所取得的相关数据,其差异十分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 <0.05)结论经过相关护理方面的干预发现,其很有助于改善相关患者的心理状态,这对临床上的治疗与护理是十分有促进作用的。

    作者:张顺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妇科患者的临床回顾性的护理分析

    妇科患者的医院护理,从医疗及护理的过程看,包括了入院护理、手术护理、出院护理;就护理本身的内容看,又融临床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为一体。因此妇科的医院护理管理具有综合性的护理特点,对妇科护理的管理己超出单纯的“技术性范畴”,它具有技术一人文的特点。作为医院护理的直接执行者,护士不仅要协助医生给予患者适宜的护理,同时也要面向妇科患者及她们的家属,努力争取她们的支持,本文针对妇科临床护理谈谈自己的工作体会。

    作者:雷文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发热患儿家属的心理分析与护理

    通过对300例发热患儿家属的心理调查,有98%家属认为发热时需要频繁测体温;95%家属认为发热必须服退热药;78%家属不知正常体温范围;69%家属认为发热是患了重病;51%家属认为患儿发热就会抽搐。

    作者:刘学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烧伤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在烧伤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158例烧伤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9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服务,比较两组经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患者满意度为97.5%,对照组为84.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P <0.05)。结论:在烧伤科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郑红艳;王春艳;张晓艺;黎晓;刘娜芝;黄海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脑外伤致意识障碍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各种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方法对本科脑外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采取各种不同护理措施。结果气管切开术可有效地减少脑外伤造成的并发症,使危重患者得以抢救成功,降低死亡率。结论加强气管切开术患者的护理,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致残率,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作者:耿学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鼻咽癌放射治疗皮肤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时皮肤反应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分析93例首次行鼻咽癌放疗的患者,判断其放疗后皮肤反应的临床分度,比较不同临床分级间的护理治愈疗效以及相关观察指标与皮肤反应临床分度间的关系。结果所有病例中,61例(65.6%)患者发生皮肤1级反应,25例(26.9%)发生皮肤2级反应,6例(6.6%)发生皮肤3级反应,1例(0.9%)发生皮肤4级反应。1级反应和2、3、4级反应患者在护理治愈显效率方面以及放疗剂量、放疗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 <0.05)。结论放疗中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能促进损伤皮肤的愈合,放疗次数、放疗剂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是导致放疗后皮肤反应程度加重的高危因素。

    作者:秦曼;黄胜平;陈文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脱敏治疗对湿疹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脱敏治疗湿疹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将85例湿疹患者随机分为2组,所有患者均行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脱敏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给予综合护理。结果:两组总有效率(观察组97.67%、对照组71.43%)、护理满意度(观察组95.35%、对照组6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湿疹患者在行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脱敏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可提高疗效,总有效率及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廖建芬;李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观察与护理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又称消耗性凝血病,去纤维蛋白综合征。DIC 是一种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为常见和严重的凝血疾病。可发生在许多疾病过程中,有些致病因素激活体内凝血系统,导致微循环系统发生广泛的微血栓,由于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大量消耗,临床上出现严重的出血倾向和血管内溶血。并因微血栓形成导致受损脏器功能障碍,进而继发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加重出血。

    作者:林文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雾化吸入在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应用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雾化吸入治疗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护理体会,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期间我院呼吸科收治的100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雾化组与对照组各50例,雾化组给予采取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通过系统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总结护理体会。结果:雾化组的显效率为68%(34/50),总有效率为96%(48/50);对照组的显效率为46%(23/50),总有效率为82%(41/50),雾化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应用超声雾化吸入,可以有效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给予正确、规范的护理,可以够提高雾化治疗的效果,保证治疗效果。

    作者:秦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内科住院病人的舒适护理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逐步提高,护理工作应注重“以人为本”的护理过程,所谓舒适就是指个体在其环境中保持平静、安宁的精神状态,是身心健康、没有疼痛、没有焦虑、轻松自在的感觉。舒适护理的目的是使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上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舒适护理模式”引起了护理界的重视,减轻病人痛苦,增进患者的舒适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活质量,是医院的重要职能,促进病人的舒适度,是目前护士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是提高病人满意度有效、直接的办法,这也是是护理学面临的重大考研,现将我科近期收治的50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陶娴;杨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足部病变的护理

    糖尿病足主要由末梢神经病变,慢性进行性波及肢体大、中、微血管特殊病变,以及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的足部病变。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的预防重于治疗,早期对糖尿病患者的预防教育及足部保健护理,可显著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及致残率。

    作者:华丽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喉癌患者术后放疗40例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术后放疗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我院喉癌需术后放疗患者40例,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法,观察其护理后效果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患者自主接受治疗92.5%,经过疏导后接受治疗7.5%,大部分患者未发生放疗后并发症,其中发生白细胞下降2例,干性皮炎1例,3例患者在及时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患者和家属的满意度为100%。结论:我院综合护理干预法对于喉癌患者术后放疗效果显著,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放疗效果。

    作者:黄胜平;陈文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产褥期保健模式在产后康复干预时的护理

    目的:为产褥期妇女提供包括生殖系统和形体恢复在内的人性化产后恢复治疗,设计应用产褥期保健模式,产后康复干预时应用效果进行肯定。方法:应用局部康复按摩技术配合产后康复治疗仪进行物理治疗,采用中成药配合子宫保健按摩对缓解产后女性的疼痛和不适。选择其中单项或多项,每治疗5次为一时段,并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产褥期保健模式产后康复干预应用效果,治疗前与治疗后统计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褥期保健模式,产后康复干预时应用,为女性提供了全新的、全面的产褥期保健服务,对提高母婴健康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作者:雷文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路径联合舒适护理在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分析在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中临床路径联合舒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72例梗阻性黄疸患者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研究组实施临床路径联合舒适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应用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前住院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疾病认知率、护理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 <0.05)。结论给予梗阻性黄疸介入治疗患者临床路径联合舒适护理,可取得显著的护理应用效果。

    作者:刘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临床特点与护理体会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众多疾病的基础上,致病因素损伤微血管体系,导致凝血因子激活,微血管中血栓形成,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继发纤溶亢进,终出现出血及微循环衰竭等综合征[1]。DIC 引起的产后出血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在我国并不高,但该病变化快、病程异常凶险,母婴病死率极高。我院2010年1月至2014年3月共有15例患者出现产科 DIC,现将其临床特点及护理重点介绍如下。

    作者:颜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个体化延续护理对改善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09月至2014年02月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两组患者常规降压治疗,血压稳定后离院。对观察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延续护理措施,对照组则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分别在治疗前和出院后3个月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比较两组差距。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血压下降幅度与生存质量上显著由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上对高血压患者采用个体化的延续护理方案,能够有效调节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状态,同时能够帮助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故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纪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重度产后出血的护理体会

    产后出血是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ml,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上升明显,产后出血是剖宫产的并发症之一,重度产后出血因循环血量骤减而引起周围循环衰竭而导致产妇死亡,因此,及早找到原因,早期诊断休克,并加以积极的抢救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才能提高抢救成功率,使产妇转危为安。

    作者:冯静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结核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结核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80例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6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护理过程中,观察组疾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7.21±1.05)d、(9.87±1.15)d,对照组分别为(9.56±1.13)d、(14.63±1.49)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医护人员护理工作中服务态度、护理技术、用药护理、巡房的满意度分别为94.44%、93.33%、94.44%、96.6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结核病护理工作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能快速且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使疾病得到有效控制,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文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诊病人清创护理及健康教育

    目的:交流总结对急诊清创缝合患者使用规范的健康教育,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促进伤口一期愈合。方法;针对患者诊疗时间短、对健康知识渴求强烈的特点,对患者有步骤地实施术前、术中、术后健康教育。结果:通过健康教育,290例清创缝合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对术后相关知识掌握率达93%,护士的满意度提高,投诉减少。结论运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对清创缝合患者实施规范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患者就医依从性和自护能力,同时能提升护士知识架构,丰富了急诊特色的健康教育。

    作者:李经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效果简析

    目的:探讨角色扮演法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0例高职护理学生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随机双盲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40例研究对象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方法进行教学,观察组40例研究对象则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理论考核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及实习成绩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理论考核成绩及操作考核成绩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研究对象的实习成绩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内科护理教学中对培养学生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金小千;卢淑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痛风的表现及护理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一种慢性代谢疾病,是体内尿酸产生过多或肾脏排泄减少导致体内血尿酸升高而发生的一种以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及肾脏病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

    作者:林文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创关节镜下结合内固定技术治疗膝关节内骨折的康复护理

    膝关节内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之一,由于损伤涉及关节面,常对膝关节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导致术后膝关节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受限。近年来,微创膝关节镜下监测治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膝关节内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骨折愈合快,能早期锻炼,有利于膝关节功能恢复等优点。我院在膝关节镜下监测治疗膝关节关节内骨折60例,制定并实施了手术前康复训练计划,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君霞;田文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后的自我护理

    随着医学的发展,剖宫产也越来越流行,其主要的原因是,剖宫产可以减少疼痛,但由于该手术伤口大,创面广,很容易产生术后并发症,所以,做好术后自我护理对产妇顺利康复非常重要。

    作者:叶晓芹;郑强霞;李晓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分析

    目的:总结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于我院接受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的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度达93.75%;上述患者住院时间9至21天,平均住院时间(10.05±1.01)天,护理效果良好,均治愈出院。结论:在做好一般护理的基础上,辅助心理护理,同时予以特殊护理,有助于患者病情康复,极大的缩短了住院时间,患者自身满意度也较高,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盛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干预方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的效果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2月-2013年12月期间因病需静脉输液小儿94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47例,分别给予其综合护理干预法(观察组)和传统护理法(对照组)两种不同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儿护理后穿刺配合情况、穿刺后疼痛评分和啼哭时间以及患儿家属满意率。结果:观察组在小儿配合度、一针穿刺成功、Wang -Baker 量表、穿刺后啼哭时间和家属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护理干预法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临床效果较好,小儿配合度高,家属满意率也较高,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龙榆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祖国医学在肿瘤病人“情志调护”中的应用

    自从希腊医生在研究中发现第一个癌细胞起,一场“人癌之战”便在世界医学科学舞台上拉开了帷幕,悠悠百年,人类却仍未从根本上掌握制伏癌魔的办法,而化疗首当其次作为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化疗药物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代谢的同时,也产生各种各样的不良反应。肿瘤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每年因肿瘤而死亡占全世界死亡总人数的第2位,但肿瘤并非“绝症”。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心理因素与生物因素一样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朱石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肺癌的术后护理方法

    目前梅毒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隐性梅毒作为无临床症状的梅毒携带者,容易被忽视,可运用血清学实验表现梅毒螺旋体抗体(+)。通过一例肺癌合并隐性梅毒术后护理病例,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并发症,重视心理护理,加强消毒隔离措施,胸外科常规术后护理等护理措施实施。达到促进康复,防止院内交叉感染,提高护理质量的目的。

    作者:刘文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泌尿外科长期留置尿管病人泌尿感染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探讨

    目的:分析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降低泌尿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40名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的方式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临床疗效,总结护理措施。结果患者在经过一系列的综合护理后取得良好的效果,仅有3例患者发生泌尿感染,感染率为7.5%,明显低于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的13%。结论长期留置导尿管很容易发生感染,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及预后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积极的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是降低感染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秦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产房助产师护理培训安全防范对策

    目的:论述产房助产工作性质以及护理对象的特殊性,探讨产房助产士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方法:通过分析产房助产士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安全管理措施,规范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法。结果: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规避潜在风险,提高了产科助产质量,减少了护理缺陷和医疗护理纠纷的发生率。

    作者:祝杏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护理方法以及各类并发症的有效预防以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糖尿病肾病患者180例,年龄为37~76岁。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90例,分别是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对比两组在护理中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临床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的血液透析中有着显著的疗效。因此,临床护理对糖尿病肾病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章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舒适护理在康复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康复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康复科收治的患者146例,根据护理方法的区别将146例患者分为两组,护理组73例与对照组7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康复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两组患者的质量效果进行对比,护理组患者的治疗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舒适护理在康复护理中应用可明显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海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妊高征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健康宣教、心理干预、药物护理、病情观察等措施,观察并比较两组产妇转归情况。结果:两组产妇顺产率、经阴助产率及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胎儿窘迫、宫缩乏力、新生儿窒息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妊高征产妇转归,提高母婴生存质量。

    作者:廖秀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针刀联合臭氧治疗颈椎病的护理体会

    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中老年多发,近年有向年青化发展的趋势[1],本类疾病多以颈部疼痛、上肢麻木,颈项活动不利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中医学认为本类疾病多属“痹证”多因卫气不固而感风寒湿邪,经络受阴,气血瘀滞,西医认为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邻近组织(脊髑,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受累是发生颈椎病的基本因素。近十年来国内外同行们不断探索,寻找更新、更有效的治疗颈椎病方法。我院骨伤科采用小针刀联合臭氧治疗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获得较满意的效果,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积极护理干预和健康宣教,对保证疗效、促进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罗丽珍;周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妇产科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分析对于临床妇产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干预)和对照组(采取传统常规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以及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纠纷事件发生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11.7%),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98.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妇产科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王淑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士审核医嘱常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我科自从启用医院信息系统以来,经过不断的磨合,系统的运行程序不断完善。现将我们在使用系统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作一小结,以供临床借鉴。

    作者:麦小凤;梁银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颅底骨折致脑脊液漏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

    目的:就颅底骨折致脑脊液漏保守治疗的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方法:我科自2006年5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颅底骨折致脑脊液漏患者共26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7例,年龄为19-56岁,平均36.6岁,脑脊液鼻漏患者16例,耳漏患者8例,鼻漏合并耳漏患者2例。本组患者均给予保守治疗。结果:经合理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后未出现颅内感染的并发症,均治愈出院。脑脊液漏分别于受伤后2-17天停止,平均5.8天。结论: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饮食,每日补充果汁或菜泥、香蕉等,也可用温开水冲适量蜂蜜口服以保持大便通畅。昏迷及年老体弱的患者可给予静脉营养。禁食过于干燥和刺激性食物。若出现便秘,可应用开塞露或缓泻剂以免用力排便导致颅内压升高,漏口裂开。

    作者:于晓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脑出血护理方法研究

    目的:对急性脑出血应用的护理方法与效果进行详细探讨。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6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实施包括心理护理、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护理以及预防并发症等多种护理方法,总结在急性脑出血中应用这些护理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66例急性脑出血通过急救和护理治疗后病情得以控制63例(95.5%),死亡3例(4.5%)。死亡原因以脑疝(1例,占1.5%)和脑干出血(2例,占3%)两种。治疗过程中有7例出现发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10.6%。所有患者短住院时间(13.5±2.9),长住院时间(26.1±1.5)。结论:在治疗急性脑出血过程中能够给予针对性且有效的护理服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疾病治愈率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应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黄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高血压患者行健康教育护理路径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应用于慢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诊治的96例慢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48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48例,采用健康教育护理路径,并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血压控制与各项护理指标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血压控制情况与按时用药、饮食控制、运动控制、心态乐观与健康知识掌握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慢性高血压患者行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血压控制情况较好,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秦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护理

    大家知道腰腿痛是腰部结构退变,失去平衡,对超越躯体与健康负荷无力代偿的结果。而手术损伤比如手术对肌肉、韧带剥离,椎间盘摘除,骨质咬除、关节突关节破坏等,肯定进一步破坏脊柱平衡,手术可解除神经根及脊髓同椎间盘及骨性组织位置关系,可使根性痛消失,但会加大腰椎不稳。腰椎临床不稳会产生腰痛、腿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机械不稳不一定都有异常异位,但都有临床症状,而且从临床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几乎全部或轻或迟或早有慢性腰痛,同时有一部分患者腰腿痛复发,严重疼痛可造成不能行走,这种痛苦长期影响患者生活与工作。

    作者:兰凤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水合氯醛灌肠联合局部浸润麻醉下小儿睑板腺囊肿手术31例护理经验报告

    目的:介绍水合氯醛灌肠麻醉下小儿睑板腺囊肿手术护理工作。方法:随即抽取我院收治行眼科睑板腺囊肿手术的31例患儿,在相关护理同时,予水合氯醛灌肠联合局部麻醉,评估患儿的手术配合率及术后满意度。结果水合氯醛灌肠麻醉下小儿睑板腺囊肿手术,可极大的减少患儿产生焦虑、恐惧、抑郁情绪,增加手术配合性,提高医患满意度。

    作者:徐婷婷;王燕萍;朱亚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重症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实施一系列的精心护理和观察。结果本组40例患者,34例抢救成功恢复良好转脑外继续治疗,6例因颅脑损伤严重死亡。结论一系列的精心护理和观察,可大大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人抢救成功率,使病人顺利度过危险期,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刘艳;刘俊英;刘莉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情观察与护理措施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的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或右心衰竭的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而该病往往导致患者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甚至出现肝脏肿大、胃肠道瘀血、全身浮肿等临床表现,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通过探讨慢性肺心病的临床特征及观察和护理体会。分析5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资料,通过对病情的观察,发现和及时处理并发症,并配以精心的护理,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治疗效果,降低患者死亡率。

    作者:付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围术期患者的影响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发展,过去以疾病为中心的治疗与护理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现在以人为中心、护理程序为核心的整体化护理是围术期患者所需求的[1]。围手术期是指从病人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经过术前、术中和术后直至基本康复。出院的全过程,又称手术全期,此期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较普遍,主要原因有:对手术缺乏了解,怀疑手术效果,担心发生麻醉和手术意外;害怕术中、术后疼痛难忍;担心发生并发症;害怕手术费用过高等等。这时可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心理准备,使患者顺利的通过手术和术后迅速的恢复,减少或避免术后并发症。

    作者:张锦;张敏;黄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体肋软骨联合 Medpor 耳支架行耳廓再造术的护理

    目的:总结自体肋软骨联合 Medpor 耳支架行耳廓再造术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科收治的20例先天性小儿畸形行耳廓再造术的患者,术前进行耳部皮肤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加强对患者的基础护理,饮食指导,密切观察患者术区伤口敷料及负压引流管的情况,以及做好患者出院后的健康宣教。结果:18例患者的再造耳均成活,术后效果满意。另2例中有1例因对 Medpor 耳支架产生排异反应,再造耳未能成活;1例因为患者瘢痕体质导致术后瘢痕增生,耳廓形态不佳。结论:自体肋软骨联合 Medpor 耳支架行耳廓再造术,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做好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则对手术的成功与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朱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及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外科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护理干预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与护理方法,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疼痛评估、止痛护理、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家庭和社会支持及康复护理等内容。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24h、72h,护理干预组 VRS 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护理干预组患者满意度为93%,而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实施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苏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

    通过总结本院21例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验,包括对患者实施接触性隔离、加强医护人员的手卫生、加强侵入性操作管理、个人防护、环境消毒等,认为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防止多重耐药菌的流行和传播。

    作者:潘少杰;尹国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前列腺增生患者的心理护理

    前列腺增生是男性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前列腺增生理想的治疗是手术摘除,主要方法有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我院为山区基层医院,目前主要采用开放性前列腺摘除术。笔者经过对我院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观察,发现患者多数来自农村,普遍存在对疾病缺乏知识,心理负担重,忧虑,精神紧张,经济条件差,担心术后效果等情况。经过我们的心理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韩志香;张祖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的老年患者中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2013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74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则给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10个月治疗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压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经10个月的治疗,观察组患者的动脉硬化的各项指标和血压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群中实施护理干预可延缓其动脉粥样硬化的过程,并且有利于稳定血压。

    作者:魏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牙周炎患者种植手术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种植手术的临床护理效果,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某医院所收治的73例牙周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其中有男51例,女22例,其年龄在28~76岁之间。对这些患者一共植入种植体200枚,其中上颌112枚,下颌88枚,对患者在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进行恰当有效的护理。结果所有患者的手术顺利,所植入的种植体200枚,在术后未发现切口撕裂、感染等并发症,且第一年累积存留率为99.5%,第二年累积存留率为98.5%,第三年累积存留率为96.5%。结论对牙周炎患者种植手术进行合理有效的护理配合有助于手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太田痣术后护理

    目的:观察特殊波长激光对太田痣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特殊波长(Q1064及 Q755)的激光,根据太田痣病变的色泽、深度及密度分别治疗,每次治疗间隔为3-6个月。结果治疗6次以上、5次、4次、3次、2次和1次的显效率分别为:95%、90%、88.9%、83.1%、67.3%、37.8%。一般需治疗3~6次,4次以上的治愈率为40.7%,5次治愈率达85.7%。6次以上治愈率达96%结论特殊波长激光治疗太田痣有明显疗效,且并发症少,操作简单、方便、易控制,比现有的常规治疗方法优点更多。

    作者:苟玲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护理措施观察

    目的:探讨影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的护理措施观察。方法:抽样选取104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均分为两组,一组给予正常化的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给予系统性的综合护理干预(实验组)。结果本文数据显示,实验组患者的疗效、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状况等等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如若结合系统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其治疗效果十分显著,对于患者治疗与预后都是极具意义的,值得推广。

    作者:钟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行择时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患者行择时护理路径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社区124例高血压患者,给予患者择时护理,分析实施前后患者的血压情况及心理状态。结果:实施后血压值和体重指数均明显改善(P <0.05),焦虑抑郁情绪与是实施前对比,明显好转(P <0.05)。结论:社区高血压患者护理中采用择时护理路径,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水平,改善负面情绪,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戴丽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外阴癌4例围手术期护理

    外阴癌较少见,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3%-5%。常见于60岁以上妇女,以外阴鳞状细胞癌常见。近年来有发病增高趋势。[1]由于手术范围广、创面大,极易感染,常常引起皮瓣坏死和延期愈合等并发症,因此,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对外阴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2013年6月一2014年4月,我院行外阴癌根治切除加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4例,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

    作者:胡艳;罗贝贝;黄根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甲状腺肿瘤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120例甲状腺肿瘤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疼痛度进行分析,并对患者住院时间给予记录分析。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疼痛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不仅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还可以缓解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具备推广价值。

    作者:杨丽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伴多脏器衰竭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并伴多脏器衰竭的护理。方法: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吸氧,改善肺功能,治疗及预防感染等。结果:15例患者中急性感染控制、心肺功能明显改善者13例,占86.7%;死亡2例,占13.3%。结论:通过正确有效排痰、合理给氧、行机械通气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控制感染等可以有效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潘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普外科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普外科术后病人疼痛的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我院普外科手术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分,并比较两组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24小时、48小时以及72小时的 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总满意度1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度90.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普外科术后病人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刘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护理对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体内胰岛素缺乏而引起的以高血糖,高酮血症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病变的综合征,是一种急性代谢性疾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心肌梗死、脑水肿、肾功能衰竭、严重感染和败血症等致命并发症,一旦出现酮症酸中毒,可危及患者生命,因此正确的护理事关重要。

    作者:林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会阴切开缝合术术后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分析和护理对策

    目的:对会阴切开缝合术术后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和护理对策进行分析,从而促进会阴切口愈合率的进一步提升。方法选择会阴切口愈合不良病例共计42例,与同期术后具有良好切口愈合的42例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导致会阴切口受到影响的主要因素为不到位的术后护理、缝合水平、产妇的阴道以及外因炎症、较多的阴检肛查次数、营养不良以及气候因素等。在上述的各项指标中,两组患者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上述因素通常与会阴切开缝合术术后愈合不良具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必须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并且将相关的护理工作做好。

    作者:黄艳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乳腺癌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癌术后有效的护理方法,总结临床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病情观察、功能锻炼、并发症预防护理等综合护理。结果:本组80例患者并无1例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25%,其中患侧上肢淋巴结水肿2例,皮瓣坏死2例,皮下积液5例。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采取系统、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邓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论构建护理人员职业道德的途经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前一部分护理人员的职业良心已每况愈下,社会对护理人员的职业良心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关注。高度重视护士的工作表现,不仅要在工作中给与护士更多的帮助和指导,而且还要给予护士更多的人文关怀,为护士排解生理以及心理上的疲劳,使得护士能够端正态度,认真工作,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本文从护理人员职业良心缺失的现状、原因和培养途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作者:毛相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外科腹外疝病人护理中快速康复理念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理念在外科腹外疝病人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腹外疝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快速康复理念对患者实施护理,并比较两组手术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 P <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在外科腹外疝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袁丽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老年患者的护理要点

    随着社会日益进步、医疗卫生科学的发展及世界范围内人口死亡率和出生率下降,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了社会问题,老年病人越来越多,老年病人的护理已成为护理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以来,我科平均住院年龄在68岁以上,高住院年龄达93岁。老年患者一般有多种慢性病,如慢支、肺气肿、各种心脏病、高血压、风湿类风湿、糖尿病、脑血管硬化、痴呆、腰腿痛及各种残障等等,特别是进入老年社会,老年骨折患者逐年增多,伴有慢性病的老年骨折患者,其住院及家庭护理尤为重要。下面浅谈老年患者的护理要点,供大家分享。

    作者:索伦高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风险管理和流程优化在563例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护理体会

    目的:旨在深入研究风险管理和流程优化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1月--2012年3月做静脉肾盂造影的患者563例,总结风险管理和流程优化在静脉肾盂造影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本组352例患者的检查中患者投诉率和风险性降低为零。结论运用风险管理和流程优化在此项检查中,有效地降低了风险系数,提高工作效益,使就诊患者得到安全、优质的治疗护理,体现了我院医疗护理的质量和综合实力。

    作者:赵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卵巢癌病人腹腔化疗的护理

    总结40例晚期卵巢癌病人腹腔化疗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化疗前的心理护理、腹腔化疗中的观察和护理、化疗后不良反应的观察、护理及相关的健康指导。通过精心的护理,40例病人腹腔化疗过程顺利,无并发症发生。

    作者:劳志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健康教育是一项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有评价的教育活动,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合理利用资源,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疾病和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健康教育作为传播卫生知识,建立卫生行为,增进自我保健能力,提高生命质量的有效手段,已成为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教育护理作用为了使健康教育发挥治疗效果并融于护理职责中,近年来我院更新观念,大胆实践,将工作重点从以疾病为中心转移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上来,建立起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健康教育的人文理念,运用相应的护理程序和良好的护患沟通技巧,将护理学知识融于健康教育,把健康教育贯穿于治疗、护理全过程,更全面更系统地了解每一名患者的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帮助患者大限度地达到生理与心理、社会的平衡与适应。在护理工作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收到了满意效果。

    作者:王玉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血脂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护理干预针对高血脂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月到2012年3月的50例高血脂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的护理方法以及临床护理资料进行总结,分析护理结果。结果:通过对患者的悉心护理,50例患者全部得到了非常好的康复效果,患者血浆中的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全部得到了明显好转,患者的临床各项数据和实施护理干预之前1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高血脂患者的病情得到积极的恢复与保障,不断增强护理方式,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能够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身体健康。

    作者:万小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循证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且将这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差异(p <0.05)。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在治疗一段时间以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来探讨循证护理在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中的作用。结果两组在治疗一段时间后通过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0%,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在老年冠心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运用循证护理安全可靠,并且明显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昌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治疗心理状态变化及影响

    目的:探讨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治疗中进行护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7月到2013年5月收治的采用胰岛素治疗的100例患者的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只进行一般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在护理前后对患者进行 SDS、SAS 测评,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对比。结果各组护理干预前比较 P >0.05无显著差异性;各组护理干预后与护理干预前评分比较 P <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治疗中进行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缓解心理障碍。

    作者:任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试谈妇科腹腔镜术后的有效护理

    腹腔镜治疗宫外孕、子宫肌瘤、畸胎瘤等疾病,具有不开腹、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点;而通过有效的护理,会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任忠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护理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对129例患者进行包括术前的询问、术后护理等方式,对患者的注意力进行分散。结果:使患者能够健康的进食,顺利的恢复,并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快速康复。结论:护理人员的高效工作和恰当的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亚平;蔡瑜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人心血管内科护理健康教育的应用

    当前,我国人口呈现老龄化趋势,随着老年人的不断增加,心血管疾病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心血管疾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一大杀手之一,但是,只要老年人长期接受健康教育,并且遵循科学的治疗方式和服药方法就会减少心血管病发的死亡率。本文主要探究了健康教育在老年人心血管内科护理的应用问题。

    作者:林丽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冠心病护理中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冠心病护理中社区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对患者遵医行为和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期间收治的2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实施10个月的社区护理干预,评判患者遵医行为和患者血脂的水平与对照进行相关数据比较。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率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 <0.05),观察组 TC、TG和 LDL -C 比对照组较低,而且两组数据差异较为明显(P <0.01)。结论社区干预在冠心病护理中对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降低血脂水平有显著作用。

    作者:顾丽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45例急性中毒患儿抢救与护理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和总结急性中毒患儿抢救和有效护理的措施,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总结分析我院自2012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5例急性中毒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中毒情况给予患儿及时的抢救措施和护理处理。结果:本组45例患儿轻度中毒38例,中度中毒6例,重度中毒1例,39例经消化道中毒,6例经呼吸道中毒,中毒时间为1h ~26h。经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44例治愈,1例抢救无效死亡。住院患儿住院时间为2 d ~14 d,治愈率为97.8%,存活率为97.8%。结论:积极的预防,有效急救和护理是治疗急性中毒患儿的关键。

    作者:王任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外科手术疼痛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普外科手术术后疼痛的护理。方法:对150例患者进行包括术前的询问、术后护理等方式,对患者的注意力进行分散。结果:使患者能够健康的进食,顺利的恢复,并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快速康复。结论:护理人员的高效工作和恰当的护理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并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福荷;张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化疗药物集中配置的防护管理

    目的:减少或防止药物在集中配置时污染环境和危害医务工作人员。方法:成立专门配置化疗药物中心,配置防护管理所用的用品和设施,使配置化疗药物的操作方法规范化,及时并按照规定处理废物,健全配置药物的规章制度。结果:7年中,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仅从未发生对医务人员造成伤害事件,而且从未造成环境污染。结论:在化疗药物集中配置过程中,严格合理的管理,齐全的设施可以有效避免人员受伤和环境污染的发生。

    作者:郭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无创呼吸机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患者的有效临床护理对策,提高临床护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48例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护理经验。结果本组48例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经有效的护理后,45例患者病情好转,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显著改善,呼吸频率减慢,血气分析结果改善,另有3例患者行气管切开治疗。所有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腹胀、面部损伤以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对无创呼吸机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陈露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血管疾病护理体会

    本文根据心血管内科疾病以及老年患者的特点,提出心血管科人性化护理的重点及干预办法,旨在有效地辅助治疗心血管疾病,减少急、危、重症的发生。

    作者:刘彦;赵桂贤;王春艳;杜青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在慢性肾衰竭(CRF)中应用中药结肠透析的效果,并提出一些护理措施。方法:对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48例 CRF 患者进行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24例,将实施常规治疗者设为对照组,将在上述基础施加中药结肠透析者设为观察组,评估两组的临床治疗结局,并给予相应护理。结果:观察组经治疗和护理后可取得95.8%的临床疗效,较之对照组的75.0%更为理想,比较差异明显(P <0.05)。结论:为 CRF 患者提供中药结肠透析有确切疗效,且治疗期间给予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于成功治疗本病有重要意义。

    作者:邱璐;唐珊珊;陈廷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ICU 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护理的相关性探究

    目的:探讨 ICU 危重患者预后与早期胃肠营养护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接收的100例 ICU 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肠胃营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后,体重指数、上臂围、淋巴细胞总数及血清白蛋白水平均较护理前有所提高,但实验组患者以上指标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ICU 危重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可为患者补充必要的营养,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帮助患者恢复胃肠功能,对于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温华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重耐药菌患者临床感染情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我院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MRB)患者感染情况,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以及护理对策,以减少患者多重耐药菌临床感染情况,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方法对2008-2011年我院患者中出现 MRB 感染的病例进行全程追踪调查,回顾性搜集分析2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原菌的分布、感染发生部位、科室来源等信息,并随机抽取我院的20名护理人员对其掌握多重耐药菌患者隔离措施情况进行调查。资料处理采用 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6例 MRB 感染患者平均住院24天,抗生素的平均使用时间为21d,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治疗性用药70%,预防性用药30%;病源菌多为大肠埃希氏菌15株(57.7%)和铜绿假单孢菌6株(23.1%);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和泌尿道,其中呼吸道感染的患者13例(50.0%),泌尿道感染的患者11例(42.3%);MRB 感染患者多源于我院的内科系统,占76.9%;20名护理人员掌握多重耐药菌患者隔离措施情况较好。结论加强 MDR 医院感染监测和管理,从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 MDR 的传播,对全院的医护人员做相关的感染防范知识教育,不断提高 MRB 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

    作者:李春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120例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了解鼓膜穿刺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接受鼓膜穿刺术治疗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68.75%),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行鼓膜穿刺术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而言,必须要强化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石秀;李海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外科急腹症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外科急腹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30例急腹症患者进行腹部体症观察、心理护理、胃肠减压、并发症预防等综合护理。结果本组30例急腹症患者,手术治疗有24例,保守治疗6例,全部治愈。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有1例,经过医护人员换药后好转;腹腔包裹积液患者1例,通过 B 超行穿刺后好转。没有出现1例死亡病例。结论正确的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急腹症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喻兴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分析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

    目的:对骨科患者的疼痛护理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12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60例,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及时解除患者痛苦、药物镇痛、技术性镇痛护理,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住院时间、VAS 评分等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比较均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研究组实施疼痛护理效果较为显著,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缩短住院的天数,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论宫颈糜烂的护理治疗

    宫颈糜烂是已婚女性常见病及多发病,占妇科门诊的首位,有4.56%的成年妇女患有此病。本文介绍了利普刀和聚焦超声两种治疗方法,并说明做好术前心理护理、术后健康指导,配合医护治疗,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内容。

    作者:吴英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护理

    目的:根据本文的资料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位患者,对他们均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而单独对观察组给予临床护理。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恢复良好,但两组的治疗效果存在较大的差异,观察组只有5例出现了感染情况,而对照组有多达15例出现了感染。结论:给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相应的临床护理后,有利于提高治疗效果和病人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陆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休克病人的护理

    休克是一种综合症,是人体对有效循环血量锐减或血管床聚然扩大的一种临床表现,使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和细胞缺氧,表现为循环、内分泌、代谢、神经系统的严重障碍。正确及时地治疗和适当的体位,可以防止由于微循环障碍而导致的心、脑、肺、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衰竭,有助于改善病情,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华丽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与护理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并总结相应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0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56例躁狂症患者,将其按照是否存在攻击行为分为两组,有攻击行为的躁狂症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为30例,无攻击行为的躁狂症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为26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并采用自制调查表对其进行逐项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精神症状发生率为73.3%,环境因素不良占70.0%,治疗依从性不佳为80.0,临床疗效差为86.7%,既往攻击史占70.0%;对照组分别为30.8%、34.6%、38.5%、42.3%和34.6%,观察组患者的精神症状、环境因素不良、治疗依从性不佳、临床疗效差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环境适应度低、临床治疗效果差及治疗依从性不佳和具有攻击史等,应及早予以患者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以降低攻击行为发生率,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促使患者康复。

    作者:粱小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老年冠心病中的护理对策和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分析研究健康教育针对老年冠心病中的护理对策和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10月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资料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使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之后3个月的抑郁情况以及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之后,患者的抑郁情况以及焦虑情况明显降低,同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负性情绪,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应该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万小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骨折患者手术后疼痛护理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至2013年我院收治的骨折患者86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3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其基础之上给予综合护理。结果:研究组护理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76.74%,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疼痛影响程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研究组护理干预前后疼痛影响程度评分比较也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骨折术后疼痛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不仅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疗效,且还能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疼痛影响程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何利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鼻咽癌同期化放疗所致白细胞严重减少的护理

    目的:研究鼻咽癌同期化放疗所致白细胞严重减少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50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研究发现,实施同期放化疗后,有82例患者出现了白细胞减少现象,随机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0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将其作为常规组,42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将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白细胞变化情况与并发症率。结果观察组白细胞数量恢复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率为4.8%;对照组中有8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率为20.0%,观察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鼻咽癌同期化放疗所致白细胞严重减少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永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剖宫产术疼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帮助剖宫分娩妇女缓解手术疼痛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于2012年6月-2013年3月间到我院接受剖宫分娩手术的妇女74例,将这些产妇平均分入观察、对照两组,给观察组妇女进行优质护理,给对照组妇女进行常规护理。收集74例妇女接受护理后的疼痛评级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受护理后,观察组妇女的疼痛感明显缓解,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采取优质护理措施给接受剖宫分娩手术的妇女进行护理,可以有效缓解妇女的术后痛感,应于妇科病房中全面普及。

    作者:丁垠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脑梗病人的护理体会

    脑梗塞是目前临床诊疗领域为常见的老年病症,占据相当的比例,因此及时、快捷、准确、合理的预防和治疗老年脑梗塞,尽可能控制脑梗塞发病率、改善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难题。本文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了老年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要点,并就脑梗塞病人的特点、治疗护理等有关情况作了总结,仅供同行工作参考。

    作者:李海珠;樊英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记录和分析我院2014年4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小儿哮喘患者的状况。将60例小儿哮喘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运用个性化管理的治疗护理方法,并且对小儿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对照组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4例,只进行常规的护理工作。观察两组小儿哮喘病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整体有效率分别为70.3%和95.7%,观察组在显效率、临床控制率和整体有效率方面都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护理的整体有效率、临床控制率和显效率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以促进小儿哮喘护理整体有效率的提高,健康教育对小儿哮喘的护理发挥着关键作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奚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家庭护理指导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的促进作用探讨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指导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20例,在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均给予家庭护理指导及家庭康复锻炼,以治疗前后 GMFM评分对所有患儿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施前 GMFM评分为(18.29±11.25);实施后 GMFM评分为(43.58±18.11);治疗前后 GMFM评分比较(P <0.05)。结论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给予家庭康复指导对患儿康复能够起到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值得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杜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肾盂切开联合钬激光碎石取石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肾盂切开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手术配合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肾盂切开应用钬激光碎石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的手术护理配合。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备齐术中所需器械、物品,熟练配合手术,掌握钬激光仪的使用。术中严格无菌操作。结果:8例患者术后原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护理操作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

    作者:林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甲亢病人并发症的护理

    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简称,患病人群以女性居多,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男女患甲亢病的比例为1:4[1]。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食量增多,逐渐消瘦、多汗畏热、极易激动、心慌心悸、突眼等,这种症状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高代谢引发的。对于原发性甲亢病而言,还有一种病因,即多器官累及,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程度不同的甲状腺肿大以及颈部血管杂音、神经及血管兴奋增强等。甲亢病严重时还可导致患者昏迷甚至死亡。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是目前治疗甲亢病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2]。但是,这种手术是存在一定风险的,随其而来的可能是并发症以及复发的危险。基于此,对甲亢患者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李娟;王耿熙;杨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角色扮演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自课程改改实施以来,学校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实践教学上,要求老师在讲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对护理专业来说,角色扮演在内科护理教学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该文章就就角色扮演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了角色扮演在内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谭小桂;屈淑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脂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脂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60例老年高血脂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30例采用护理干预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 TC、TG、LDL -C、HDL -C 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对老年高血脂患者给予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改善临床指标,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罗桂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在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冠心病患者96例,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优质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的不同。结果:护理组心绞痛发作(12.33±6.33)次,舒适度(106.33±1.94)分,护理满意度(92.86±2.28)分,住院时间(10.35±1.08)d,与对照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带给患者理想的康复效果,对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素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剖宫产后早期泌乳应用护理干预的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后早期泌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1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两组产后早期泌乳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组泌乳始动时间<24 h 者占87.9%明显高于对照组56.9%(P <0.05),24h -48h 间护理组比例为10.3%明显低于对照组37.9%(P <0.05),72h 后母乳充足者护理组比例为86.2%明显高于对照组55.2%(P <0.05)72h 后护理组母乳喂养达到87.9%明显高于对照组53.4%(P <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行针对性护理干预使产妇主观能动性提高,促进早期泌乳成功率,提高了母婴生存质量.

    作者:王军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呼吸衰竭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机体缺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作者:李华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论老年人的口腔保健与护理

    美不过夕阳红,我们常常在文字中在画面里看见这样的句子或景致,我国已经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上,人们的平均寿命也在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都学会了保健自己的身体,经常做些力所能及的锻炼活动,从而改善生活质量,促进长寿。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忽略了对口腔的护理保健问题,实际上,口腔对于人的生活影响是很大的,所以进行口腔的保健与护理就显得很重要了,本文主要讲的就是关于老年人的口腔保健和护理。

    作者:王士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直肠癌人工肛门患者的家庭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直肠癌人工肛门术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直肠癌人工肛门患者共5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针对出院25例干预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而对照组患者仅仅给予健康宣教及电话随访。采用造 El 相关知识调查问卷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QOL)对患者的人工肛门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指数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的人工肛门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前显著提高,SF36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结论:对出院直肠癌人工肛门患者对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大大加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提高自我护理能力水平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林海引;祝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理护理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

    疾病的痛苦及后果对一个人生活、事业、家庭、经济等多方面都会产生影响,患者产生焦虑、恐惧、悲伤、无助、自责、内疚、抱怨、生活无意义等负性情绪对本次疾病的康复,以及今后他的身心健康都会产生影响。这就需要护士应用护理心理学的理论及技能,帮助病人消除心理压力,减轻心理负担,渡过心理危机,使病人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正确对待疾病,正确面对疾病,使病人以良好的心态投入生活、融入社会。心理护理就是要起到调节患者社会角的作用,稳定患者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和心理应激,调节其情变化,帮助患者增强适应性能力。医学模式已从过去的生物医学模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健康的概念和内涵也随之发生改变,许多疾病的治疗和预后也与患者的心理状态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患者的各种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如何让患者得到佳的心理护理,成为临床护理的重要工作。

    作者:党茂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当前现实生活中的儿童大都是独生子女,一旦发病,父母格外紧张、焦虑,他们大都过分照顾,夸大病情,对医护人员提出过高要求。所以儿童病人的心理护理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家长的心理状态对儿童病人有着直接影响。例如家长对护士的不满意可以转化为病儿对护士的愤怒;父母的倾向可以变为儿童的倾向,如不要某护士阿姨打针等等。在临床,我们发现,家长与患儿在许多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几乎是相同的,例如家长的恐惧感、悲哀感、焦虑感等与患儿的这些心理表现是相互影响的;但家长与患儿对疾病的主体感受不同,又使家长有一些患儿没有的心理表现。便如希望角色转换,代替患儿接受痛苦的治疗等。在此我们对家长的不同心理表现以及针对这些心理表现进行护理的体会进行探讨。

    作者:石亚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试析对慢性病病人的护理

    老年人由于系统功能均有下降,很多都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病。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残疾。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在走下坡路,易出现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疾患,并易受各种感染性疾病的侵袭。出现各类并发症,再加上器官老化营养吸收不良,使得疾病迁延难愈。对此作为护理人员,要不断的加强自身修养,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修养,娴熟的护理操作技术,还要加强对护理新理论、新知识的学习,要了解有关心理、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加强情感交流的技能,全心全意护理每一位老人,及时发现问题,大限度的满足其安全、自尊、爱与归属感的需要。

    作者:杨传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鼻咽部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对鼻咽部手术患者提供优质护理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自我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鼻咽部手术患者共40例,以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有患者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接受优质护理。对比2组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护理之后产生的效果。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心理还有生理情况均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各项指标存在着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实施优质护理能够促进术后康复,体现并完善了“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内涵。

    作者:田文莉;马君霞;张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脑出血急救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临床观察和护理的效果。方法:对10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给予临床急救措施的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神志、各种神经反射的变化、生命体征、头痛和呕吐的变化及瞳孔变化;急救前告知患者家属护理措施,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常规护理和专科护理,辅助医师及时救治。结果:100例患者中基本痊愈82例,遗留肢体活动障碍和/或失语14例,死亡7例,无1例医疗纠纷发生。结论:进行科学合理的临床观察和护理,可以辅助医师准确判断病情,及时救治,极大地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致残率和病死率。

    作者:杨亚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BL 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生护理安全教学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 PBL 教学方式在手术室护生护理安全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于我院手术室实习的护生96名作为教学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PBL 教学组)及对照组(常规教学组),每组均为48名。观察组采取 PBL 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观察两组不同方法的教学效果。结果观察组应用 PBL 教学法教学后护理安全考试总分为(88.35±4.67),对照组常规教学教学后护理安全考试总分为(72.98±3.85),两组成绩差异明显(P <0.05);两组护生的满意程度差异明显(P <0.05)。结论 PBL 教学法在手术室护生护理安全教学中具有良好的作用,可以提高护理安全教学的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林晓燕;邓秋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Orem 自理理论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探讨 Orem 自理理论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笔者将自己所在医院自2013年5月到2013年12月的6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实验组合对照组,两组患者根据病情需要采取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进行血压控制治疗,且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而实验组同时由经过医院培训且通过考核的护理人员运用Orem 自理理论对患者的自理能力进行评估,同时采用不同的护理系统对患者进行护理及指导,统计两组患者对口服药物知识和胰岛素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作为护理效果的好坏的评价指标。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在口服药物知识和胰岛素知识掌握方面均呈现出显著差异,p <0.05。结论 Orem 自理理论能有效提高患者对糖尿病治疗和护理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临床上普遍推广。

    作者:王明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实施的探究

    目的: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探析。方法: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采取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护理人员的合理调配,是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基础;加强护理队伍建设,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是实施人性化护理的基本前提;为患者营造舒适的人性化护理服务环境;注重细节服务;加强护患沟通;重视健康教育。结论:护理工作中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切实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社会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体现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护士的人生价值。

    作者:刘香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中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中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综合护理敢于对临床上中年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作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对我院2013年8月-2014年1月来,明确诊断为高血压患者80名,平均年龄在45~52岁之间,对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定期随访,为期2年。结果:80例高血压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率、服药依从率、体重减轻率、血压控制率较综合护理干预之前均有明显增高,综合护理干预在中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有积极的作用。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中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疾病认知程度、服药依从、血压控制有很好的作用效果。在中年高血压患者治疗过程中有较好的作用,临床上在中年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应积极推广综合护理干预。

    作者:李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9年11月-2012年11月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症状和不良反应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34例患者,留置双腔导管时间9-48个月,平均时间为(30.1±3.5)个月,血液透析中血液流量平均为210mL/min,其中1例患者出现隧道口皮肤炎症反应,经局部给药处理和全身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炎症消除,可继续血液透析。结论长期留置双腔导管并发症少,操作方便,能提供稳定血流量,改善了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张文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外套管柔韧、刺激性小,不易刺破血管,可随意弯曲、不易脱出,便于肢体活动,在临床上应用静脉留置针可减少对病人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有利于危重病人的临床用药和抢救,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已越来越被广大病人及护士所接受。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周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成两组,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眼压、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围手术期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降低眼压,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具有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朱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手术护理

    目的:针对经尿道前列腺气化电切术的老年患者在围术期的护理进行探析。方法:选取自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48例男性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参照组和干预组。其中参照组患者在围术期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而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干预组总满意率为95.83%,参照组总满意率为62.5%。同时干预组患者的焦虑及抑郁状态状态明显优于参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即P<0.05。结论:在电切除术的围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具有可行性。

    作者:黎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产后出血的急救预防及护理心得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 者,80%以上发生在产后2小时之内,其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2%~3%,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往往来势凶猛,迅速发生失血性休克,急性肾衰,直接危及产妇生命;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的席汉综合症及产后感染,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应作好产后出血的防治与护理工作,以降低其发病率及孕产妇的死亡率。

    作者:孙香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神经内科夜班护理工作对护士身心健康的影响

    本文就神经外科夜班护士面临的工作压力、影响护士身心健康的问题进行探讨。沉重的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体力、情绪和精神上的疲惫感,导致护理质量下降、护理差错及护患纠纷增多,并严重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因此,护理管理者应通过各种措施并结合护士自身的努力,使夜班护士的工作压力减轻,维持高水平的护理服务质量,并保持其良好的身心健康。

    作者:杨梅;李娟;王耿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肿瘤核素治疗患者的心理及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患者核素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以提高治疗质量。方法:对我科不同疾病患者的核素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找出共性以指导护理工作。结果:针对核素治疗前、中、后找出不同治疗时期的护理方法。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及临床护理可以避免差错、降低患者的恐怖情绪,异常心理,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罗菊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研究

    目的:设计一套适合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肢体锻炼的渐进式康复操,并综合心理社会干预,对渐进式康复护理改善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后上肢肩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和生命质量的效果进行评价,观察乳腺癌根治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对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选择30例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采用配对原则分为两组,康复护理组术后当天即开始早期康复护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功能康复锻炼,辅以心理康复指导;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术后3~5天才开始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两组在年龄、疾病类型、分级、是否接受放化疗、文化程度及婚姻状况等方面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康复护理组通过早期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患肢水肿及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早期康复结合心理社会干预的综合护理,可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自我效能和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作者:赵丽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精细化管理模式在基层卫生院的实施

    实现精细化护理管理,提供优质化护理服务是现代医院的必然要求。在现实护理过程中碰到的护理事故、纠纷、护理投诉不断增多。推行精细化护理管理,通过强化理念,优化工作流程,坚持护理安全,提升专业知识,坚持奖惩分明,文明语言等方法,终实现“以人为本”的优质化护理服务。

    作者:陈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药物保留灌肠中舒适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药物保留灌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5例,对照组20例,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有针对性地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未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45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在治疗28天后评定治疗效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且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为100%,而对照组仅为55%。结论:在药物保留灌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过程中,舒适护理应用的治疗效果更明显,提高了治疗效率,同时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作者:潘海燕;李赫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应用与护理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rt -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对2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的0~4.5小时内进行阿替普酶(rt -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前准备、溶栓中密切配合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溶栓后加强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2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后均取得满意的效果,其中21例患者痊愈。结论严格掌握溶栓指征,缩短脑卒中患者发病至溶栓的时间是溶栓治疗成功的关键。同时,护士在溶栓治疗前后做好护理配合,进行严密观察是确保病人安全的前提和条件。护士应在溶栓用药期间积极配合医生,密切观察病情及并发症,提高 rt -PA 静脉溶栓治疗的成功率,对脑卒中患者的急救及康复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文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癫痫病人的护理心得

    癫痫是一种由大脑神经过度兴奋引起的异常放电所导致的短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俗称“羊癫疯、,是一种比较顽固的,发病率较高疾病,治疗往往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药物治疗外,癫痫患者护理工作做得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疾病的预后情况。

    作者:党茂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护理心得

    目的:研究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护理的16例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护理的16例患者中有14例疗效明确。结论: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护理应以综合护理效果较为理想。

    作者:王献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在肺炎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肺炎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体会,旨在为临床护理提供更多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7月收治的肺炎患者10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肺炎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黄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人性化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3月在本院进行手术的患者200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外加人性化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人性化护理在医院的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有很大必要,既能提升医院的对外形象和服务质量,促进医患之间的关系,又能帮助患者适应手术、减轻痛苦、恢复病情,值得在手术室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徐超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造影术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常用而且有效的方法,是种较为安全可靠的有创性诊断技术,现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作者:安华;张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通过对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临床护理问题的分析,总结出教训与经验,以提高对该病护理质量水平,提高疗效。方法:选取住院的 SAP 患者,观察并记录护理过程及措施,然后作出分析。结果:8例患者非手术治疗均痊愈。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治疗成功和降低死亡率的关键是给予正确治疗方法及高质量的护理。

    作者: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股骨胫骨折患者的护理体会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均由外旋暴力引起。多数脏腑功能衰退,气血亏虚;再因长期卧床,容易引起一些危及病人生命的合并症。2003年,我科收治股骨颈骨折病员78例。根据不同时期的证候,经辨证施护,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苗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老年心血管病患者77例,实施心理护理、用药护理、饮食护理、运动干预、健康教育等,与家属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对比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生存质量指标等。结果:干预后患者语言(11.2±1.7)分,粗大动作(18.6±0.4)分,精细动作(13.2±0.7)分,生存质量指标(34.2±1.6)分,焦虑-抑郁程度(7.7±0.4)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早期实施康复护理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语言、动作恢复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冷衍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门诊预检分诊的服务质量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增强,门诊就诊量不断增加,而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医疗工作的第一线,大多数病人都可以在门诊直接得到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所以门诊预检分诊的质量和服务显得愈加重要。在门诊工作的每一位护士都应具备亲切热情的服务态度、精湛的护理技术,因为只有为病人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才能留住病人,才能再次来我院就诊,才能得到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

    作者:李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患沟通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从以往的病患围绕着护士转换到现在的护士围绕着病患这样的模式,护患之间的沟通显得越来越重要。护患之间良好的沟通有助于改善护患的关系,反之则会恶化。本文对如何做好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护患沟通做了简要分析,旨在更好的提高护理的工作质量。

    作者:邓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消化内科患者院内感染的管理研究

    目的:观察和分析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整体情况和相关特点,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2月-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治的76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均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开展回归性分析,观察并分析患者的相关情况。结果:大于70岁的患者有31(40.79%)例,小于60岁的感染患者有18(23.68%)例;上呼吸道感染27(35.53%)例,下呼吸道感染21(27.63%)例,胃肠道感染17(22.37%)例;革兰氏阴性菌55(72.37%)株,真菌11(14.47%)株;住院时间在60天以上的患者为31(40.79%)例,30-60天的患者28(36.84%)例,30天以下的患者17(22.37%)例。结论:对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要严格执行隔离制度,坚持消毒灭菌操作,重点保护老年患者、住院时间久和病情较重患者,正确规范使用治疗抗菌药物,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率。

    作者:杨花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肝胆胰腺外科老年患者心里护理

    目的: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对肝胆胰腺外科老年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肝胆胰腺外科老年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患者分别为50例。两组病患均进行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焦虑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患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焦虑评分分别为82、65、30分。对照组病患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的焦虑评分分别为82、72、50分。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心理护理措施有效减少肝胆胰腺老年患者的心理焦虑感和消极情绪的产生,针对肝胆胰腺外科患者老年患者,有必要实施心理护理,有利于患者的治疗。

    作者:丁凤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在尿毒症并发左心衰患者中护理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尿毒症并发左心衰竭的患者应用血液透析时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尿毒症并发左心衰的行血液透析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回顾性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30例治愈成功29例,1例因病情过重治疗无效死亡。对照组30例治愈26例,4例治疗无效死亡。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尿毒症并发左心衰竭时血液透析是使患者心衰症状快速改善的有效方法,同时对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起到了纠正作用,加强血液透析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得的生命质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燕;田春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重症监护室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观察

    目的:总结重症监护室呼吸机通气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有效护理手段,观察护理效果。方法:从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于我院 ICU 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中选取70例病例,随机分成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35例)及在常规护理中使用并定期更换人工鼻,同时配合集束化护理的观察组(35例),比较两组 VAP 发生率、ICU住院时间、呼吸机通气时间,以此观察不同护理方式的预防 VAP 效果,从而找到切实有效的护理手段。结果:采用集束化综合护理的观察组,经护理干预后其 VAP 发病率为14.29%,远低于对照组的37.14%,此外观察组 ICU 住院时间及通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常规护理中通过人工鼻的应用及与集束化护理干预的配合,可显著缩短患者呼吸机通气及 ICU 住院时间,并减少 VAP 发生率,是一种有效的预防 VAP 护理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戴永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气管插管术后的护理

    气管插管术是急救工作中常用的重要抢救技术,对抢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且能够及时吸出气管内分泌物或异物,防止异物进入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进行有效的人工或机械通气,防止患者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但在治疗过程中,如果护理不当,可引起导管脱出或痰液堵塞,导致急性缺氧,甚至循环骤停,引起患者死亡。

    作者:姜崇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消渴目病辩证护理

    消渴目病是以视网膜血管闭塞性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致盲性眼病,是消渴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以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纤维化甚至牵引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对病人及家属的身心带来极大的痛苦,因此针对本病特点实施辨证护理,对减少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凤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应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应用综合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透析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血液透析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治疗前患者的紧张心理,降低病痛和治疗带来的不适感受,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罗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医院康复护理干预模式与效果。方法通过建立档案、定期体检、加强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对社区 DM患者进行饮食指导、运动疗法、遵医用药等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患者的遵医行为和血糖控制明显改善,与干预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康复护理可提高 DM患者的生活和生命质量。

    作者:孙庆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人工流产术应用利多卡因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目的:研究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人工流产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原则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不应用相关麻醉药物的情况下按常规进行手术,实验组在2%的利多卡因局部注射后进行手术,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术中出血量、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和人工流产综合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人工流产术中应用利多卡因并配合相应护理方案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建议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廖晨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无肝素技术在肾衰合并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及护理探讨

    目的:总结肾衰合并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治疗应用无肝素技术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进行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衰合并高危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共透析326次,透析器凝血0级共15次,占4.6%,Ⅰ级189次,占58.2%,Ⅱ级110次,占33.7%,Ⅲ级12次,占3.7%。结论:无肝素血液透析治疗合并高危出血肾衰竭,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做好临床护理工作,对于提高病人生存率,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作者:陈双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创临床路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讨论微创临床路径对心血管介入治疗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自2010年1月1日~2013年1月1日前来就诊的3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讨论对象,将其随机平均分配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人,观察组包括男性患者80人和女性患者70人,年龄范围在40~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8±1.2)岁,对照组包括男性患者85人和女性患者65人,年龄范围在45~79岁之间,平均年龄(58±2.2)岁,两组患者的平均病程均为5~7年,并且都排除其他重大疾病的干扰。两组患者在年龄因素、性别因素、病史因素和病程因素上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 <0.05),故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都进行护理干预,观察组的患者采用微创临床路径对心血管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经过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对基本治疗认知度、护理有效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的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不同方式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据数据统计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结论:通过对我院30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其中150例患者采用微创临床路径介入护理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有效的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了护理的有效率,增加了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加大了患者对护理干预的满意程度。

    作者:吴志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体脂肪移植面部年轻化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脂肪填充面部年轻化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本院近一年来的156例自体脂肪移植术后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56例患者,术后随访,效果满意。结论:通过加强自体脂肪移植术前准备、术后护理,重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以及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护理,手术者均得到满意的术后效果。

    作者:叶丽丽;章鑫;桂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和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4年2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60例并将其分为人数相等的观察组和对比组,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护理升级的优质护理服务,对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要高得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好,值得在手术室护理中大力推广。

    作者:袁翠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护理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是指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护理安全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护理工作点多、面广、琐碎、复杂,存在不安全因素,直接影响护理效果,护理安全重在务实,必须严格、细致地管理,才能确保护理安全。

    作者:曹文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有效应用

    目的:进一步探究预见性护理在骨科护理中的有效应用。方法:收集了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集的52例骨科创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研究,26对照组患者接受骨科常规护理,26例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预见性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2%)显著优于对照组(76.9%),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6.2%)显著优于对照组(76.9%),p <0.05,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大大提升了患者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几率,护理效果明显。

    作者:姚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

    目的:对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疼痛的护理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肝胆手术患者66例,对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接受了肝胆外科手术后出现疼痛的患者在接受了有效的护理后,患者术后的激反应显著降低,患者的痛苦得到缓解,患者恢复良好,没有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结论:科学合理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缓解患者的痛苦,对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有着提高的作用,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为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提供了保证。

    作者:袁周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产后大流血的预防干预及护理

    目的:探讨大流血的原因、高发时间及护理。方法是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共计在我院生产的产后大流血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从中总结出大流血的原因。对孕期、分娩期、产褥期、给予预防干预;针对病因采取止血,纠正失血性休克,控制感染,以降低产后大流血的发病率和孕产妇死亡率。

    作者:周厚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龄糖尿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高龄糖尿病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1年9月-2013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10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53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住院时间以及药物依从率。结果:予以不同护理后,两组患者血糖均有上升,且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餐后2h 血糖与药物依从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具统计学上的意义(P <0.05)。结论:高龄糖尿病患者予以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控制患者血糖意识,进而相对降低患者因糖尿病就医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书芳;林慧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胸部肿瘤手术后急性肺栓塞的护理

    肺栓塞是指因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主干和(或)其分支所引起的以肺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病理综合征,病死率高。开胸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大,卧床时间长,缺乏活动,使用止血药物,原发下肢血管性疾病或并有慢性心肺疾病等原因,血液循环处于淤滞状态,使已激活的凝血因子不易被抗凝物质抑制而形成纤维蛋白,极易发生深静脉血栓。当患者突然活动或用力过度时栓子即脱落而发生肺栓塞。2009年3月-2014年3月本科实施胸部手术151例,并发急性肺栓塞患者7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杨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内科护理学技能改革与探索

    内科护理学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知识整体性强,在临床护理学理论和实践中具有普遍意义,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临床专业课的关键。随着高等教育学校的扩建和病人维权意识的增强,出现了临床见习不足、教学手段落后等问题,使以临床见习为主要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建立能适应新型医疗形势的临床专业课实践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

    作者:赵喜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影响产妇泌乳不足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产妇泌乳不足状况,究其成因,主要为产妇的身体状况不佳、乳头凹陷、精神状态欠佳、以及一些产妇对哺乳和喂养的技巧掌握不牢等。提出须加强产妇营养的补充,纠正乳头凹陷现象,及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以及进一步强化母乳喂养常识的宣传工作,以真正解决产妇泌乳不足的问题,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

    作者:辛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血管内科病房的护理风险安全管理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内容,心血管内科病房患者多数年龄偏大,表面看似平静,却常常突然发病,病情危、重、急、险,护士工作紧张,压力大,而患者或家属认识不到疾病的危险性,发生病情变化时往往不能接受,导致护理风险系数增大。因而,加强心血管内科病房的护理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以上情况,在心血管内科病房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取得了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谭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延续性护理对早发冠心病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分析早发冠心病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86例早发冠心病患者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以延续性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主观幸福感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主观幸福感改善情况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发冠心病患者延续性护理,能有效改善主观幸福感。

    作者:李小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后循环缺血的病因及护理

    后循环又称椎基底动脉系统,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主要供血给脑干、小脑、丘脑、海马、枕叶、部分颞叶及脊髓。后循环缺血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缺血性卒中的20%。主要指后循环的 TIA 和脑梗死。

    作者:杨琴;杨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女性糖尿病患者甲状腺功能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分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甲状腺功能状态。方法对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游离T3(FT3)、游离T4(FT4)、促甲状腺激素(TSH)进行检测分析,并设正常对照220例。结果2型糖尿病组甲状腺功能提示TSH水平升高和FT3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型糖尿病患者中,甲状腺功能异常者占30%,其中甲状腺功能减退者20%。结论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并发甲状腺功能异常较常见,尤以亚临床甲减常见。2型糖尿病患者应常规筛查甲状腺功能,提高亚临床甲减的检出率。

    作者:连艳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试论胎儿大脑中动脉和脐动脉阻力指标检测在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监测

    妊娠期糖尿病是导致不良围生结局的常见原因,妊娠期血糖高可降低胎盘对胎儿血氧的供给,高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使胎儿耗氧量增多,致胎儿缺氧,严重时死胎。妊娠期糖尿病(GDM)并发酮症时,酮体进入胎儿体内,减少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加重胎儿缺氧和酸中毒。GDM时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增加也是导致围生儿死亡的原因之一[1]。GDM患者围生期胎儿宫内安危情况的判断对提高围生儿质量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应用胎心监测、生物物理评分等监测 GDM胎儿宫内情况,用这些指标判断胎儿宫内安危时经常出现与临床不符的情况,误诊率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MCA)和脐动脉(UA)阻力指标,用于 GDM患者围生期胎儿宫内情况的预测及判断,旨在探索一条与临床符合性高的监测途径,为临床处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作者:周菊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剂量肝素合并阿司匹林在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合并阿司匹林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Pregnancy induced hy pertension syndrome,PIH)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将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采用硫酸镁、心痛定、倍他乐克治疗,研究组则采用硫酸镁、心痛定、倍他乐克加用小剂量肝素和阿司匹林,对两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结果:治疗前两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无明显差异(t =0.32、0.64,P >0.05)。在治疗8周后,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t =3.99、3.31、4.01、3.05,P <0.05);但是研究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t =2.88、3.11,P <0.05)。研究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22.50%)明显低于对照组(70.00%),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8.15,P <0.05)。结论:在解痉降压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和阿司匹林治疗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较传统方法疗效更佳,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曾收治的1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患,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再进行中西医结合辩证分型;观察两组病患治疗10天后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病患者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病患总有效率为81.2%。对比两组病患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辨证分型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有较佳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作者:亓道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免疫调节剂卡介菌多糖核酸对青少年注意力影响的研究

    目的观察卡介菌多糖核酸对青少年注意力的影响。方法:124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例。治疗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1ml 隔日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西替利嗪10mg 1/日口服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后采用分别采用舒尔特表格法进行注意力测试。结果治疗组用药前测试成绩合格率85.48%,用药后为87.27%;对照组分别为87.10%和71.19%。治疗组用药后测试成绩较用药前无明显降低,未见显著性差异;对照组结果有明显降低,差异见显著性。结论卡介菌多糖核酸较西替利嗪未对本组学生的注意力未产生影响。

    作者:蒋生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强膝通痹汤内服联合膝痹方热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强膝通痹汤内服联合膝痹方热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6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30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强膝通痹汤内服联合膝痹方热敷可明显缓解膝关节的疼痛、肿胀等症状,改膝关节的功能活动。

    作者:梁治学;胡燕;丁永红;张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面积脑梗塞不同阶段头颅C T及MRI分析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塞不同阶段头颅CT及MRI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3年1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8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进行头颅CT及MRI检查,分析影像结果。结果:CT检查诊断脑梗塞的概率为78.57%,MRI检查诊断脑梗塞的概率为96.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大面积脑梗塞的诊断明显优于CT,特别是超急性期或者早期脑梗塞患者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早期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段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康妇特栓联合激光治疗重度宫颈糜烂疗效观察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特别是重度宫颈糜烂,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影响妇女身心健康,并与宫颈癌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应给予积极治疗宫颈糜烂,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生有重大的意义。2003年1至2006年12月我院采取康妇特栓联合激光治疗重度宫颈糜烂取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瑞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尿毒症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液灌流法。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β2-微球蛋白、血红蛋白、尿素氮以及甲状旁腺激素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尿毒症的临床症状减缓度以及 PTH 的清除效果要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尿毒症的治疗中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陈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切口愈合不良86例临床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应用致康胶囊治疗妇科恶性肿瘤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疗效。方法:选取86例妇科恶性肿瘤开腹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患者(脂肪液化组44例、感染组42例)纳入研究,再将上述2组分别分为致康胶囊治疗组和传统治疗组。以治疗时间和伤口愈合时间评价其疗效。结果:致康胶囊治疗组的平均治疗时间和平均切口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致康胶囊治疗能确切地促进切口愈合,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减少伤口炎症,节省患者的医疗费用及时间,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芦桂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胸片的临床投照方法分析

    目的:观察不同投照方法应用于小儿胸片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7月-2013年12月诊治的190例受检小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研究组95例,采用 CR 投照方法,对照组95例,采用传统屏胶片投照方法,并分析两组受检小儿相关胸片投照情况。结果:研究组投照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胸片图像资料均存在诸多影响问题(P >0.05)。结论:小儿胸片应用 CR 投照方法效果显著,废片率较低,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邓景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

    目的:观察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用于乳腺癌术后镇痛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12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 组)和对照组(C 组),每组60例。手术结束前30min 分别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 或生理盐水2ml;记录患者苏醒拔管时间,术后2、6、12、24小时 VAS 评分、镇静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P 组未延长患者苏醒拔管时间,术后2、6、12小时 VAS 评分小于 C 组(P <0.05)。结论帕瑞昔布钠40mg 静注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疼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能明显减轻手术创伤应激反应,且不增加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于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拟中药方熏洗治疗围手术期痔疮肛缘水肿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治疗围手术期痔疮肛缘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科室围手术期重度痔疮肛缘水肿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予术前和术后第二天开始坐浴,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天早、晚各1次。治疗组20例,采用自拟中药方进行肛周局部熏洗每天早、晚各1次。所有纳入病例均以5d 为评估周期。结果: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痔术后疗效标准,经统计学比较分析,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经临床研究对比,在治疗围手术期痔疮肛缘水肿,使用自拟中药方熏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高锰酸钾坐浴。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华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加替沙星中加替沙星的含量测定技术分析

    目的:测定注射用加替沙星中加替沙星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C18,ψ(乙腈∶甲醇∶醋酸-三乙胺缓冲液∶十二烷基磺酸钠)=30∶40∶30∶0.25 g 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 /min,检测波长为290 nm。结果加替沙星在8.05~161.0μg/mL 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0.9996),平均回收率为99.9%,RSD 为0.4%。结论本法准确、灵敏、可靠,能有效地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李锴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分型辨治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评价

    目的:探讨中医分型辩治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入院的40例患有小儿手足口病的患儿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结果:40例患儿均被治愈,其中12例患儿在5天以内被治愈,占30%;35例患儿在7天内被治愈,占87.5%;患儿的皮疹消退时间在5.10±2.49天;病患中有发热症状的儿童有25例,占62.5%,治疗后热消退时间为1.89±0.80天。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的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白冬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点阵激光治疗在面部疤痕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点阵激光治疗在面部疤痕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点阵激光治疗面部疤痕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面部疤痕进行点阵激光治疗,观察点阵激光治疗在面部疤痕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进行点阵激光治疗后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为4~15d,平均约10d;治愈率总计高达72%;有效率达100%。结论:点阵激光作为治疗面部疤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其效果明显可靠,面部外观改善明显,使患者恢复正常的日常生活,提高患者满意度,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艾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拟癌热清汤剂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自拟癌热清汤剂治疗癌性发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住院的癌性发热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予以萘普生缓释片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自拟癌热清汤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5%,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停药7天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5%,停药14天患者复发率为12.5%,停药7天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17.5%,停药14天患者复发率为37.5%,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5%,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自拟癌热清汤剂对癌性发热治疗效果确切,复发少,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素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女性性激素水平在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临床检测分析

    目的:探讨女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110例女性甲减患者进行血清性激素水平检测,同时检测正常女100例为对照组。结果甲减组女性患者 FSH、LH、PRL 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女性(P <0.01),而睾酮(T)和雌二醇(E2)水平明显下降(P <0.01),两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甲减可导致女性性激素水平紊乱,可能是引起女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连艳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显微喉镜下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临床分析

    小儿喉乳头状瘤是侵及喉部的一种非浸润性上皮瘤,为小儿常见的喉部良性肿瘤,主要症状为渐进性声嘶、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危及生命,对其治疗以手术彻底切除为主,同时可结合药物辅助治疗。我科自2001年7月---2011年12月在显微镜与支撑喉镜联合治疗小儿喉乳头状瘤15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作者:于西武;刘艳慧;司峰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外科手术综合治疗胰头癌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胰头癌外科治疗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外科手术治疗的112例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非手术治疗组(21例)、姑息性手术组(68例)、手术切除组(23例)。结果手术切除组1、3及4年术后生存率(78.26%、39.13%、17.39%,中位生存时间24.9个月),较姑息性手术组(30.88%、0、0,中位生存时间8.4个月)和非手术治疗组(4.76%、0、0,中位生存时间6.5个月)明显提高。结论外科手术切除主要用于胰头癌的治疗,特别是对性胰十二指肠的切除手术室保障治愈胰头癌治疗的唯一方式,与门静脉或者肠系膜上的静脉连接起来进行手术切除、半肝切除以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提升了胰头癌的实质性根治性切除率、增强临床治愈的可能性、加强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贺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空气波压力治疗仪在子宫动脉栓塞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经皮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科大出血,止血迅速、安全有效、创伤小,避免了以往需剖宫取胎终止妊娠及子宫切除才能治愈的各种复杂出血疾病,显著的减少了产后大出血的发生率。放射介人治疗在妇产科中的应用价值已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认可。血管介入疗法一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成为治疗产后出血越来越行之有效的方法,不仅能快速达到止血效果,抢救生命,而且可以保留子宫,避免因子宫切除造成产妇身心创伤[1]。

    作者:姜燕;唐素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毒宁胶囊中的绿原酸

    目的:建立丹毒宁胶囊中绿原酸的测定方法。方法:本次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 Agilent TG -C18(250mm ×4.6mm,5μm);检测波长324nm;流动相:甲醇-水-冰醋酸,比例为12:88:1;柱温30℃;体积流量为1.0mL /min。结果:在0。1267-0.760μg 上绿原酸线性关系良好,RSD 为0.6%,回收率为98.6%。结论:在对丹毒宁胶囊绿原酸进行测定时,选择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具有重现性好,准确、简便等多种优点,适用于丹毒宁胶囊的绿原酸测定。

    作者:杨晓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假阴性分析

    新生儿听力障碍是很常见的一种先天性儿童疾病。智力发育和后天性学习都会受到被听力障碍制约。早期发现听力障碍的有效手段就是听力筛查,通过对引起迟发性或先天性听力减退的因素进行筛查并进行积极治疗,以其达到减少迟发性听力减退和改善先天性听力障碍的目的,达到促进儿童正常成长的目的。

    作者:朱学珍;马惠军;吴学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重度萎缩颌骨患者的“三明治法”重建和牙种植修复

    【目的】观察“三明治法”结合牙种植修复重建重度萎缩颌骨的临床效果。【材料和方法】全麻下,对7例重度萎缩颌骨患者患者进行“三明治”手术(LeFort I +Inter-postion +Onlay 手术)进行颌骨重建。在重建后4-6月拆除内固定物,共植入79颗种植体。采用临床和放射学等手段观察种植体的愈合情况和修复效果。【结果】除1颗种植体脱落外,其余种植体骨结合良好,均完成固定修复;修复后追踪17-62个月,所以种植体功能正常;成功率98.73%。在重建后种植修复,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和面容。【结论】三明治法是重建严重萎缩颌骨的可靠办法。由于观察时间尚短,该方法的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作者:周苗;海德克·特海登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综合技能考核在护生临床带教中应用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技能考核在护生临床带教中应用效果。方法:试验组采用综合技能考核,内容包括护理病历和护理技术操作两部分,个人成绩和综合成绩各占50%为出科成绩。对照组以单项操作考核作为出科成绩。结果:试验组护生综合技能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生单项成绩(P <0.05)。结论:实践证明,在临床护生带教中实习出科考核采用综合技能考核方式有效可行,值得推广。

    作者:黄师菊;罗春晓;李晓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治疗方案在牙周炎治疗中疗效观察

    目的:不同治疗方案在牙周炎治疗中疗效观察。方法:选取于2009年04月至2013年04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80例患有牙周炎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患者利用明胶海绵甲硝唑复合制剂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40患者利用哌力奥〈盐酸咪诺环素软膏〉进行治疗。临床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只有83.33%,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哌力奥〈盐酸咪诺环素软膏〉治疗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好,方法比较简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膀胱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评价超声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膀胱镜检、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膀胱癌患者的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声诊断膀胱癌正确率96%,漏诊1例,误诊1例患者为膀胱炎。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膀胱癌能做出准确的诊断,是该疾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袁海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在急性肠胃炎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使用中西医联合治疗对于急性肠胃炎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在本院医治急性肠胃炎的10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进行常规奥美拉唑治疗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3.5%,研究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在症状治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适宜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急性肠胃炎的病情缓解会更有效果。

    作者:乌云塔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学护理中无菌技术的使用技巧分析

    在临床护理护理中,熟练掌握无菌技术的使用方法与技巧对于护士来说是非常重要一项必备职业技能,同时也是护士必须掌握且必须要非常认真对待的一项工作。作者从评估环境;入手并逐一对操作和使用物品等做了详细阐述,希望可以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唐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针灸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以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间收治的5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入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相同的推拿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为治愈和好转的忠者例数多于对照组,有效率较高。结论: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疗效确切,适宜推广。

    作者:李建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银质针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

    目地:探讨颈部银质针治疗在颈源性头痛中的作用。方法:对20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银质针导热治疗160例,对照组例:采用中药通窍活血汤治疗40例。比较治疗后患者的自觉症状(疼痛消失、好转、显效、无效)情况。结果显示:用银质针治疗治愈率为75%,中药药物治疗治愈率为37.5%。

    作者:李丽琼;李宣;王余燕;屈泽;黄元芳;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脑心综合征患者心肌缺血的疗效

    目的:应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脑心综合征的疗效及临床使用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86例脑心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进行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中,28例患者为显效,11例为有效,总有效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例、9例及67.4%,治疗组疗效更为突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对照组出现3例心动过速,1例心功能不全,2例室颤,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3.9%,明显高于治疗组的1例、0例和1例及4.7%,治疗组对于并发症的控制明显好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用于治疗脑心综合征较丹红注射液效果更为显著,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娇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快速血糖较静脉血糖检测是否可作参考依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然成为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而糖尿病病程超过10年,大部分病人合并程度不等的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结合临床,借助实验室的多项辅助检查诊断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红花逍遥片治疗气滞血瘀型瘾疹临床分析

    荨麻疹就是我们俗称的风疹块,它是皮肤黏膜常见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很多种因素都会致使皮肤粘膜血管发生暂时性炎性充血与大量液体渗出,从而造成局部水肿性的损害,表现在皮肤上就是一个个淡红色的风团,它是由不同原因所致的一种常见皮肤、粘膜血管反应性疾病。荨麻疹的病因比较复杂,尤其是慢性荨麻疹,仅有10%~20%的患者能够明确病因,可以归总为:内源性与外源性。内源性因素指遗传性疾病,内分泌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及神经精神因素,外源性因素指药物,食物,环境中吸入性接触物质,物理、生物感染因素,临床上以皮肤、粘膜的局限性、暂时性、瘙痒性潮红斑和风团为特征。中医学一般认为慢性荨麻疹系体内风邪炽盛,风善行面数变,发之于表,故成“风团”,风团者,游走不定之团块也。急性荨麻疹的发病机理比较简单,主要为风邪内袭,风善行,发于皮肤,是为“风团”,中医称为“瘾疹”。而慢性荨麻疹的主要发病机理为风邪炽盛,风善行而数变,易阻滞气机,导致气机运行不畅,气滞则血瘀,血瘀则脏腑功能失调,终致机体正气受损、阴气耗散,无力驱逐内袭之风,使风邪留恋不去,终致“风团”迁延不愈,既西医所讲慢性荨麻疹。目前发现西医西药治疗荨麻疹极容易复发,尤其是气滞血瘀型荨麻疹,西医药物治疗能够带来一定的效果,但也带来的很多副作用,如抗组胺药物可以控制大多数病人症状,迅速抑制风团的产生,但也存在着各种副作用,尤其高空作业的工人、驾驶员等工人要慎用,易因昏倦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作者:黄玲娟;钟江;王艺;冯杲;吴志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CEA 联合 CA125在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检测价值

    目的:了解 CA125、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卵巢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卵巢癌患者,6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及对照组110名健康妇女,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血清 CA125与 CEA 水平,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卵巢癌组血清 CA125、AFP 和 CEA 水平显著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P <0.01)。联合检测的灵敏度比单项检测的灵敏度有明显提高。结论联合检测 CA125和 CEA 对于卵巢癌和卵巢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连艳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结合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医学技术快速发展,人们对医学及其人文性的思考越来越多,对于生命的思考越来越深刻。人体解剖学不仅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医学生的基础课程,也是医学人文精神的课堂。本文将就临床医学专业的《人体解剖学》在教学中结合人文教育的必要性进行探讨。

    作者:王艳秋;曹园园;刘;王玮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饮食及运动干预对糖尿病血糖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饮食及运动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糖尿病患者,按门诊单双号平均分为 A、B 两组,给予 A 组患者常规护理,在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基础之上,给予 B 组患者饮食及运动干预,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糖尿病血糖水平。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之干预前均有显著变化,但 B 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压则比之干预前均没有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饮食及运动护理可显著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王海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针对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和探讨采用卡培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01月至2014年01月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顺铂进行治疗,分析和探讨采用卡培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0.00%(27/45),与对观察组的80.00%(36/45)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率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卡培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该方法的安全性能高,无明显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时长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肠内营养腹泻相关因素的分析及临床护理对策

    目的:ICU 患者应用肠内营养过程中出现腹泻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并总结其临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 ICU 内接受肠内营养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肠内营养过程中应用的种类、剂量、速度并调查患者自身病症,分析肠内营养腹泻的相关影响因素,并总结其护理体会。结果:患者依赖肠内营养的计量越大、输注速度越快,发生腹泻的几率越高,同时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患者也对肠内营养腹泻产生影响。结论:严格控制及合理选择肠内营养输注计量、速度,配制及应用过程中严格孤军操作可有效避免肠内营养腹泻的发生,对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张雪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病人临床结局的影响分析

    目的:研究营养支持对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7月~2013年7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记录其住院期间的营养支持应用情况,了解其感染性与非感染并发症及营养支持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50例患者中,86例无营养风险,总并发症发生率要远远低于有营养风险者。在有营养风险的病人中,营养支持组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无营养支持组。结论有营养风险病人应用营养支持,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有巨大裨益。

    作者:蒲小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报告

    目的:对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于我院进行疾病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而治疗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相较于对照组,治疗组中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减少,住院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较短,同时治疗组中患者术后镇痛药物使用较少,且并发症发生率较小,p <0.05。结论: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能见效创伤小、促进恢复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意义。

    作者:刘祯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牙体病症治疗修复研究

    现代社会,人们对外在美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细节到每一个牙齿。牙齿美容作为一种新兴的行业,在美容修复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通过介绍牙齿治疗中的相关原则,介绍全瓷贴面和光固化树脂两种牙齿美容的修复方式,实现牙体修复过后的自然、完整、美观的状态,消除牙体的疾患。

    作者:双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经内环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疝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内环下腹横纹微小切口,改变传统入路微创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至2011年收治的76例腹股沟斜疝患儿,经内环下腹横纹小切口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全部治愈。手术时间单侧15~20min,平均18min;双侧25~35min。随访6个月~3年,无一例复发。结论经内环下腹横纹小切口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花钱少、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任位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机械通气在重症胸外伤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观察研究机械通气对于重症胸外伤的应用效果。方法:从2011年8月到2013年8月于我院收治的重症胸外伤患者中选取30例因胸外伤致 ARDS 病例,通过机械通气对该组患者进行抢救,观察应用效果。结果:30例患者中26例抢救成功,4例死亡,抢救成功率为86.67%,死亡患者均为多器官及循环系统功能衰竭伴有弥漫性出血,引发败血症致死。结论:有效及时的机械通气及全身综合治疗可有效提升重症胸外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作者:李广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皮质激素联合 CO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色素疤痕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 CO2点阵激光治疗增生性色素瘢痕的临床疗效和操作注意事项。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来我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面颈部增生性色素瘢痕患者46名,按就诊时间先后随机分为 A、B 两组,每组均为23人,A 组为对照组,采用单纯 CO2点阵激光进行治疗,B 组为实验组,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 CO2点阵激光进行治疗,治疗后随访5-6个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9%;随访期间治疗有效者中实验组有2名患者遗留色素沉着,对照组有5名患者遗留有色素沉着;46名患者治疗和随访期间均为出现新的瘢痕;经过统计,两组间相比较,相关数据差异具有诊断学意义。结论:CO2点阵激光与糖皮质激素相联合在治疗增生性色素瘢痕上比单纯应用 CO2点阵激光临床效果更加理想,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黎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空间教学对本科护生媒介素养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空间教学对本科护生媒介素养的影响。方法抽取我校护理专业本科二年级6个班级共303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比较实施空间教学前后其媒介素养的差异。结果实施空间教学前本科护生媒介素养总均分2.98±0.68,其中获取媒介信息的能力与传播媒介信息的能力得分高,其次为对媒介素养的认知,运用媒介信息的能力、分析与评价媒介信息的能力得分低。实施空间教学后本科护生对媒介素养认知、分析与评价媒介信息的能力、运用媒介信息的能力、传播媒介信息的能力4个项目的得分均高于实施空间教学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本科护生媒介素养水平偏低,空间教学是提高本科护生媒介素养的重要途径。

    作者:李潘;张芡;朱颖菲;肖和平;贾长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50例诊治的体会

    目的:探讨伊曲康唑对甲真菌病的效果及后效应。方法:用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甲真菌病50例。结果:治疗结束时指甲真菌病临床有效率为50.0%,趾甲真菌病临床有效率为41.5%,用药第40周指甲真菌病有效率为90.2%,趾甲真菌病有效率为90.0%,用杨森制药厂生产的伊曲康唑间歇冲击疗法治疗,其临床诊治效果在统计学上有非常显著差异。结论:伊曲康唑治疗甲真菌病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章启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经阴道超声在剖宫产切口瘢痕早期妊娠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分析经阴道超声在剖宫产切口瘢痕早期妊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剖宫产切口瘢痕早期妊娠的2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彩超图像特征、临床转归、预后等情况。结果:本组22例诊断为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患者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证实19例为瘢痕妊娠,诊断灵敏度为86.36%。超声图像特征:8例单纯孕囊型患者表现为子宫增大、子宫下段切口处能见妊娠囊声像,且呈双环征。11例不均质团块型患者子宫下段切口瘢痕处能见到杂乱性回声团,其内能见到片状无回声区,且团块与肌层之间分界不清、回声非常紊乱。血流特征:7例患者血流丰富,其中6例频谱表现为高速低阻。6例患者团块及其周边探测到少许血流信号,6例患者未探测到血流信号。结论:经阴道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诊断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为制定临床干预措施提供有效指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针刀松解术配合膝痹方热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刀松解术配合膝痹方热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5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125例,治疗组给予针刀松解术配合膝痹方热敷治疗,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治疗后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刀松解术配合膝痹方热敷可明显缓解膝关节的疼痛、肿胀等症状。

    作者:梁治学;胡燕;丁永红;张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来氟米特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60例临床观察

    目的:来氟米特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60例患有过敏性紫癜肾炎的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30例,试验组30例。对照组采用环磷酰胺和雷公藤多甙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单采用来氟米特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治疗后30例过敏性紫癜肾炎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愈(试验组总显效率为16.67%,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显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16.47%、83.33%),比较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 <0.05);比较两组尿蛋白水平,试验组[(63.26±20.04)mg]低于对照组[(70.54±19.26)mg],此外,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为13.3%,低于对照组的23.3%,P <0.05。结论来氟米特治疗过敏性紫癜肾炎具有显著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通过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5.56%,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20.00%,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比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效果确定,不良反应发生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秦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麻醉与细胞因子平衡的应用研究

    本文基于麻醉与细胞因子平衡功能及内涵的探讨,结合临床实际从多个角度对麻醉过程中细胞因子平衡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对于提高术中麻醉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海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神经生长因子控释凝胶促进大鼠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研究

    目的:运用纤维蛋白胶(FG)结合神经生长因子(NGF)包裹 SD 大鼠坐骨神经断端,通过纤维蛋白胶控释 NGF 以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并减少神经吻合口瘢痕形成。方法:SD 大鼠24只,随机分为2组,每组12只。A 组: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神经外膜直接缝合,然后吻合口包裹 FG/NGF 凝胶,B 组:神经外膜直接缝合,吻合口未包裹凝胶。分别于术后第1、3、5、7周行术侧足迹实验检测,术后2月行术侧三头肌湿重恢复率测量、电生理测定、甲苯胺蓝染色、透射电镜分析等。结果:同一时间段两组间比较,各指标 A 组明显好于 B 组。结论:NGF 缓释凝胶可以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损伤的修复并防止吻合口与周围组织粘连。

    作者:王利兵;敖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按压攒竹穴治疗中风后呃逆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攒竹穴治疗中风后呃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符合条件的中风后呃逆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按压攒竹穴治疗,对照组给予巴氯芬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疗效、复发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之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按压攒竹穴治疗中风后呃逆临床疗效确切,且操作简单,复发率低,无任何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胰腺炎的药物治疗

    急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是临床诊疗中的主要猝死原因之一。但是由于这种病症处于内外科边界,在诊疗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分歧。就目前的急性胰腺炎诊疗分析,其中有九成以上的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而只有15%左右的患者采用了自限性痊愈方法。本文通过急性胰腺炎的概念以及临床诊疗特点,针对药物对重症胰腺炎的治疗效果展开了深入的阐述。

    作者:曲秀梅;樊英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薄层色谱法鉴别炉甘石呋喃西林洗剂中薄荷脑

    本文主要应用薄层色谱法来鉴别炉甘石呋喃西林洗剂中的薄荷脑,文中将实验方法数据等进行了一一详尽的说明,通过实验数据终得出有效结论。

    作者:张渝果;张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与脑出血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脑出血在临床上为常见病、多发病,二者均有共同病因: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高血脂但二者是否有因果关系,少有报道,本文对70例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合并发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应海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养老院听力障碍指数与听力学的研究结果对比:老年性耳聋研究

    目的:听力障碍在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不仅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而且对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听力评估包括纯音听力阈值评估、中耳功能的评估。但这些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涵盖所有方面的听力损失问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或电话调查的自我评估方法,是研究人群听力损失的简单的方法之一。方法在这项研究中,60位养老院住户(27名女性与33名男性)通过完成 NHHI 自我评估问卷(自测版)参与了调查,年龄从55至85岁不等,平均年龄为71±5.5岁,养老院工作人员也通过填写(员工版)的问卷参与了研究。结果个人版和员工版分数显示的听力损失程度的结果表明个人版结果中男性和女性的听力损失程度(P <0.05)与员工版结果有显著的关系。结论这个研究结果证明了 NHHI 问卷在评估老年人听力障碍方面的实用性,而且在进行治疗及护理时它也可以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

    作者:刘艳慧;王春利;周旭;郑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风险评估在神经内科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在神经内科中应用风险评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神经内科患者21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5例,对照组仅进行一般的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针对神经内科疾病的治疗及护理特点进行风险评估并进行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105例患者中,68例对护理服务表示满意,32例比较满意,5例不满意,满意率达到95.24%,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针对神经内科中常见的风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管理,对于减少风险事故的发生,提高治疗及护理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高丽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尖锐湿疣复发与其皮损中Li vi n表达的关系

    目的:研究尖锐湿疣复发与其皮损中Livin表达的关系,探讨CA的复发机制。方法根据CA患者治疗后的转归,将CA患者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Livin蛋白在22例复发组CA患者的复发疣体组织中的表达,并与24例未复发组CA患者和复发组CA患者的初发皮损组织中Livin蛋白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复发组CA患者的复发疣体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5.45%(21,22),未复发组CA患者和复发组CA患者的初发皮损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83%(17,24)、72.73%(16,22),前者与后两组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CA患者的复发疣体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多为(++)~(+++),未复发组CA患者和复发组CA患者的初发皮损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强度分别多为(+)~(++),前者与后两组的阳性表达强度差异分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复发组CA患者和复发组CA患者的初发皮损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83%(17,24)、72.73%(16,22),阳性表达强度分别均多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复发患者皮损组织中存在Livin过表达,提示CA的复发可能与其皮损组织中存在Livin过表达有一定关系。

    作者:赵卫华;罗立勇;解士海;黄小雄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液透析肌肉痉挛患者应用局部按摩的效果分析

    肌肉痉挛是血液透析中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约20%,发作时患者因肌肉剧烈疼痛难以忍受、使血液透析治疗不能顺利进行,从而影响患者透析的充分性。我科对3O 例血液透析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发生的肌肉痉挛,除停止超滤外,在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5O%葡萄糖注射液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按摩法,缓解患者痉挛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收到良好的疗效。局部按摩辅助治疗,此方法无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值得推广。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国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塞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天麻素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6-2013.6我院脑梗塞伴有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天麻素静滴,对照组给予胞二磷胆碱静滴,疗程为10天,同时进行认知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和运动功能评分(Fugl -Meyer)的评分。结果:观察组 Moca、Fugl -Meyer 评分为28.83±2.45、40.81±5.49,对照组为20.14±2.47、20.14±2.47。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采用天麻素治疗脑梗塞后认知功能障碍,能够提升患者的认知和运动能力,提高康复效果,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周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产后体形恢复分析研究

    瑜伽操与产褥操,护理审美理念,护理干预,肚皮舞操,中医调理,低频脉冲电治疗,益母草颗粒联合生化汤丸,早期康复锻炼,早期进固体饮食,中药足浴,情绪畅快,饮食适度,勤于活动,母乳喂养,科学睡眠有利于产后恢复。

    作者:孙淑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异丙酚、七氟醚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应用

    目的:探讨异丙酚及七氟醚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老年患者80例,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运用七氟醚麻醉,对照组患者运用异丙酚麻醉,对两组患者麻醉过程中的血压及心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在气管插管之后1分钟、气腹前、气腹后5分钟及手术结束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在拔管时间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上以及定向力恢复时间上相比没有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老年腹腔胆囊切除术麻醉当中,异丙酚和七氟醚均有着显著效果,其中,七氟醚能进一步减小血压和心率剧烈波动对患者所造成的不良影响,能使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一个平稳的状态,减少并发症出现。

    作者:王立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理支持在晚期癌症疼痛患者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心理支持在晚期癌症疼痛病患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晚期癌症疼痛病患100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患者分别为50例。两组病患均进行常规用药指导方式。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用药指导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支持。结果:临床观察发现,经心理支持和用药指导能够有效缓解病患的疼痛感。观察组50例病患中有45例疼痛有效缓解,部分缓解疼痛4例,疼痛无明显缓解1例。对照组26例疼痛感得到缓解,部分缓解20例,疼痛无明显缓解4例。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心理支持对晚期癌症病患的疼痛起到良好的缓解效果。有助于晚期癌症病患的身心健康,消除病患在治疗期间消极情绪的产生,有利于提高病患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表现。

    作者:曾威宁;黎果培;丁德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口腔修复前正畸治疗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在修复学中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使用正畸治疗后的30例修复体在形态、功能、美学等方面均达到了较完美的效果。结论:修复与正畸治疗配合,可以明显改善修复效果。

    作者:余迎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了解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0例患者中32例行保守治疗,治愈28例,4例患者基于保守治疗无效后行阑尾切除手术;另48例行阑尾切除手术,其中10例行阑尾切除+腹腔引流术阑尾周围脓肿引流术,治愈47例,其中1例因并发肺心病诱发中毒性休克性,术后出现心力衰竭而死亡。结论针对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而言,必须要强化临床早期诊断,合理择取治疗模式,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吴国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教学如何培养学员的审美理念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临床护理教学也应有更高的要求,如何为医院临床输送合格优秀的护理人才,培养学员的正确审美理念尤为重要。

    作者:于华明;侯佃波;高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与胎儿发育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通过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 thickness,NT)厚度评价其在胎儿发育异常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孕11~13+6周胎儿测量1053例 NT 厚度,并对增厚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及随访。结果发现36例 NT 增厚病例,其中22例为正常胎儿,14例异常胎儿。结论超声检测 NT 值对胎儿发育异常有一定的临床预测价值,对于NT 增厚者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染色体及胎儿形态学的超声筛查。

    作者:周遵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于神经外科手术中小儿麻醉的研究

    神经外科手术中,小儿的麻醉管理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功与否,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和药理代谢等与成人有一定差别,不能将用于成人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麻醉方法用于小儿身上,本文就小儿自身的特点对其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麻醉进行了研究。

    作者:苑广超;段海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 -proBNP)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在心力衰竭患者中 NT -proBNP 的水平变化,探讨 NT -proBNP 用于评价心功能异常的临床意义。方法:纳入不同心脏疾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197例,其中冠心病67例,高血压心脏病42例,心肌病37例,瓣膜性心脏病51例,以及健康对照20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 NT -proBNP 浓度,同时采用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末内径、左房内径及左室的射血分数,以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 法)比较 NT -proBNP 在不同心脏疾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不同 NYHA 分级间的差异。结果:在所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 NT -proBNP 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且 NT -proBNP 浓度随 NYHA 分级的升高而显著地升高(P <0.05);在冠心病,高心病,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NT -proBNP 浓度与左室射血分数(EF)呈负相关,即 NT -proBNP 浓度随 EF 值下降而上升(P <0.05),在瓣膜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发现 NT -proBNP 与射分数等指标间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不同心脏疾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 NT -proBNP 均显著升高,其水平值的高低可以反应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封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免疫检查结果研究分析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血清免疫检查结果研究分析。方法:选择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我院进行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的患者64例编为治疗组,所有患者均具有蝶形红斑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典型症状。另选取30名健康人为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后及与对照组的各项指标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经治疗前后血清免疫检查指标有差异,P <0.05,治疗组经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以上数据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血清指标免疫球蛋白(IgG)、抗核抗体(ANA)、补体3(C3)及抗双链 DNA 抗体(-dsDNA)等免疫检查指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有帮助。

    作者:袁福江;周凤伟;张海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肺结核防治中家庭干预模式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索应用家庭干预模式对肺结核防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12月在本院治疗的48例肺结核病患者,随机选择24例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护理的患者作为对照组,随机选择24例采用家庭干预模式进行干扰护理的患者作为观察组,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对患者进行回访和调查,对患者的依从性、自护能力、健康行为、满意度及临床治愈率情况进行统计,并将所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结果。结果:采用家庭干预模式进行干扰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0%、依从性、自护能力和健康行为等明显提高和改善,并且各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观察组有20例患者治愈,治愈率83.3%,对照组有13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54.2%,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家庭干预模式对肺结核患者的防治,在患者的满意度、依从性、自护能力和健康行为以及治愈率方面均优于采用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护理患者,并且家庭干预模式护理可以有效的加强医患关系,提高患者在治疗和护理时的配合程度,患者的满意度和疗效效果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在临床护理上推广。

    作者:甘金苑;汪家兴;李彬;姚剑锋;梁雪霞;卢银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孕妇女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与多胎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早孕妇女血清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水平与多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监测门诊20例早孕多胎(2胎及以上)妇女血清中β-HCG的变化,作为实验组,并随机选取同期门诊接受的20例单胎早孕妇女的监测结果作为对照,从孕第5周始到第11周,每2周分别检查一次血清中β-HCG的变化情况,观察相同孕周两组间β-HCG的水平差异。结果:孕第5-9周,多胎组孕妇β-HCG水平显著高于单胎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第11周,两组孕妇β-HCG的水平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孕孕妇经检测,若发现血清β-HCG水平升高,应警惕多胎妊娠发生。

    作者:鲁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诊断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诊断中的诊断价值及应用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本院2011年9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多普勒超声图像,分析其诊断效果。结果:本组患者30例,诊断符合25例,符合率为83.3%,误诊5例,误诊率为16.7%。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剖宫产子宫疤痕妊娠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选择上有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贾学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组方治疗慢性阑尾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辛温通阳法治疗慢性单纯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例慢性单纯性阑尾炎患者,内服自拟阑尾消痈汤治疗。结果:72例患者中,治愈55例,好转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0.28%。结论:阑尾消痈汤治疗慢性单纯性阑尾炎收效良好。

    作者:李光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结合我院实际研究临床检验质量控制的现状,并针对影响检验指标质量的各种因素采取对应综合措施。结果临床检验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样本因素、人体因素、操作差异、分析标准多种因素的影响,通过针对影响检验指标因素的有效控制,极大的提高了临床检验质量控制指标。结论医学临床检查的结果将成为临床医师诊断的客观依据,在一些疾病的诊治中具有决定性作用。为了保证医疗质量,减少误诊,必须提高检验质量,对分析的标本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防止在标本采集、化验过程中造成污染,而影响检查结果,不能真实客观地反应患者的病情。

    作者:谢世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于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处理的研究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方法:分析39例颅内动脉瘤麻醉资料,术中以静吸结合的方法,采用合适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以及施行控制性降压等措施防止颅内动脉瘤破裂及术后脑血管痉挛等不良反应,术中监测 ECG、MAP、HR、NIBP、SpO2和 PETCO2等。结果:麻醉及降压效果理想,无手术死亡病例,术中动脉瘤破裂1例。结论:选用合适的麻醉及控制性药物,术中注意血压骤升,控制性降压等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作者:孙银银;段海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透明质酸在鼻面部注射中引发缺血性障碍并发症的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总结透明质酸在鼻面部注射时引发缺血性障碍并发症的治疗体会,观察治疗效果。方法:从2012年6月到2013年2月于我院门诊治疗因鼻面部注射透明质酸引发缺血性障碍并发症的患者中选取6例病例,对所有患者实施抗炎扩血管对症治疗,并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经抗炎扩血管治疗后,于1周时间炎症及脓肿均基本消除,局部存在少量结痂,经预防瘢痕护理后,在术后3个月的随访中,不存在有明显疤痕的病例。结论:透明质酸应用于鼻面部美容时,可导致缺血性障碍等并发症,及时对患者采取抗炎扩血管对症治疗,可有效消除炎症,避免明显瘢痕产生。

    作者:陈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颌面部软组织缺陷修复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研究注射微整形技术在颌面部软组织缺陷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3年11月间125例颌面部软组织缺陷求美患者回顾分析,对其按治疗注射材料不同分组为1组肉毒杆菌毒素、2组透明质酸、3组自体脂肪、4组肉毒杆菌毒素+透明质酸、5组肉毒杆菌毒素+自体脂肪,进行微注射并对其治疗效果及满意度进行分析。结果:1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4%,2组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72%,3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0%。4组满意度96%,5组满意度96%。结论:1.微注射整形能够为面部畸形患者带来美的需求,且此术创伤小修复快在目前及未来颌面部软组织缺陷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应用价值。2.联合治疗效果及满意度明显较单一治疗方式高。

    作者:崔永芳;罗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综合康复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对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2年6月收治的80例脑卒中患者,把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且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两组患者出入院时均采用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检查(NCSE)量表、FIM量表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出院时 NCSE 和 FI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出院时 NCSE 和 FIM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恢复认知功能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漆靖;谌红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方法:将103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52例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1例给予单纯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15%)、HP 根除率(94.23%)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55%、HP 根除率70.5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胃炎,总有效率高,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根除 HP。

    作者:李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低能量激光熔脂联合负压振动抽脂的临床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低能量激光熔脂联合负压振动抽脂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1月于我院实施脂肪抽吸术的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采用低能量激光熔脂联合负压振动抽脂,对照组单纯行负压振动抽脂,比较两组每百毫升抽脂用时、抽出的脂肪含血量、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每百毫升抽脂用时及脂肪含血量分别为(1.75±0.33)min、(36.13±4.09)ml,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观察组皮下硬结不平整、吸脂区肿胀、皮肤淤斑、皮肤麻木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6.8%,对照组为56.6%,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1)。结论:低能量激光熔脂联合负压振动吸脂,抽脂省时省力,抽出的脂肪含血量少,效果好,且并发症少,更加安全,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赵广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在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胰腺炎患者72例,其中36例行肠内营养支持纳入肠内营养支持组,36例行肠外营养支持纳入肠外营养组,对比预后相关指标。结果:入院时、入院第4周,两组患者 BMI、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APACHEⅡ、Ranson、WBC、血淀粉酶、尿淀粉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入院第4周两组患者 BMI、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APACHEⅡ、Ranson、WBC、血淀粉酶、尿淀粉酶与入院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肠内营养组人均住院时间(25.5±10.6)d 低于肠外营养组(28.3±14.5),肠内营养组不良事件例次率33.33%低于肠外营养组63.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应用于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均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抑制病情进展;早期肠内营养相较于肠外营养治疗 SAP 更有助于降低患者感染、并发发生率,促患者转归,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

    作者:肖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老年患者口腔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的老年口腔疾病患者50例,对这些患者进行口腔健康检查,而后根据患者的病症进行治疗,分析出每种疾病的治疗特点,根据每位患者的疾病特点对患者进行不同的保养教育,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回访。结果:这50例老年患者中,平均缺牙5.0颗,34(68%)例患者是义齿的活动修复;14(28%)例为义齿的固定修复。从患者手术后的回访中发现,在患者经过活动义齿修复术修复以后,患者在一年之内并没出出现同类的口腔的问题。结论:老年患者口腔修复中主要使用的修复方式就是活动义齿修复,次要的方式为固定义齿。在患者进行口腔修复以后科学的进行义齿的保养和口腔疾病的防范,有助于提高义齿修复的成功率和延长义齿的使用时间。

    作者:康学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于椎间盘病变的影像诊断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临床对椎间盘病变的确诊率,分析和研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 X 线和 CT 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双盲的原则将来我院就诊的92例考虑椎间盘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 CT 组(观察组)和 X 线组(对照组),其中对照组的患者全部为传统的 X 线检查结果,而观察组为所有患者均采取螺旋 CT检查的结果,对比和分析两组方法的准确率及在诊断结果的诊断评分。结果:经过统计分析发现,观察组诊断的终确诊率(92.86%)和对照组的终确诊率(87.50%)相比明显占优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诊断平均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椎间盘病变患者的诊断中,CT 检查可放在第一位,不仅减轻患者的痛苦,而且操作简单,利于医师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赵宁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前牙根尖周囊肿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前牙根尖周囊肿行根管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将2011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的95例前牙根尖周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进行单纯根管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情况行外科根尖周囊肿切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3%;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较χ2=0.6959(p =0.40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前牙根尖周囊肿的患者行根管治疗后,再根据患者病情的恢复,进行外科根尖周囊肿手术,取得了显著的疗效,证实了根尖周切除并不是必须的治疗方式。

    作者:施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的相关因素、治疗及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静脉注封免疫球蛋白(IvI)G 无反应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探讨 IvGI 无反应型川崎病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对238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IVIG 无反应型川崎病37例,发生率16.67%。IVIG 无反应型川崎病男女性别比与 IVIG 反应型川崎病男女别比差异无显著性(p >0.05),但发病年龄明显低于 IVIG 反应型川崎病(尸<0.05)。WIG 无反应型与有反应型川崎病的临床特.点在热程、皮疹、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口腔及四肢改变无明显差别。但冠状动脉损及合并症发生率明显增高,血白细胞数特别是中性拉细差异有显著性(P <0.仍)。L〕gistic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小,血沉、C 反应蛋白、白细胞及中性拉细胞计数堆高、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水平降低是 IVIG 无反应的危险因素。IVIG 单次较分次用药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低。联合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结论 IVIG 无反应型川崎病不少见。年龄较小、白细胞及中性拉细胞计数、ESR 及 CRP 显著升高,白蛋白和血红蛋白明显降低是发生 IVIG 无反应型川崎病的危险因素,初治中宜采取 IVIG 单次治疗方法。无反应型性川崎病患儿在继续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中可重复应用大剂量 IVIG,仍无效可并用皮质激素。

    作者:罗刚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清尿酸对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采用腹腔注射氧嗪酸钾盐的方法复制不同水平高尿酸血症大鼠动物模型,Morris 水迷宫实验筛选48只大鼠,氧嗪酸钾干预8w 后,再次进行 Morris 水迷宫实验观察干预前后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变化,结果示血清尿酸水平过高可以加重大鼠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王君霞;刘庆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囊肿的价值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治疗肝囊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定位选择佳穿刺点、进针方向和深度,常规消毒铺巾,再次确认穿刺点,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点。结果212例315个囊肿均采用无水乙醇行硬化治疗,经随访长达3年,短3个月。3个月 B 超复查囊肿消失278个,3个月治愈率88%,6个月治愈率100%,无1例复发,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彩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治疗肝囊肿具有操作简单、疗效可靠,费用低廉、简便易行,是治疗肝囊肿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李玉玲;赵迎忠;帕提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外伤性胸腰椎椎管狭窄的 CT 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 CT 技术对外伤性胸腰椎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56例外伤性胸腰椎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了 CT 检测,并在病理和 CT 影像的基础上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56例患者中有65个胸腰椎椎管出现了狭窄,其中胸椎 T6~9共10个,胸腰断 T10~L2共42个,腰椎 L3~5共13个。结论通过采用 CT 技术可以有效的对外伤性胸腰椎椎管狭窄症状进行诊断,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苏宏伟;关景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药物性肝病53例病因和临床表现分析

    目的:为了了解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和临床表现,对53例因药物性肝病住院和门诊病例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药物性肝病的病因呈多样性,其中23例(43.3%)为抗结核药物所致,11例(20.7%)为抗肿瘤药引起,余19例为各类其它药物所致。27例(50.9%)伴有血清胆红素升高,2例死于肝功能衰竭均有乙型肝炎慢性感染病史。结论:使用损肝药物要严密监测肝功能。

    作者:李范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系统康复治疗对部队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研究

    目的:探讨系统康复治疗对部队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年来明确诊断精神病的患者进行系统康复治疗,终以各种量表及部队人员反馈情况评定他们的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结论系统康复治疗对恢复部队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功能明显增强。

    作者:谢荣仙;龚进红;张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焦磷酸钙沉积症的特点及治疗概述

    焦磷酸钙沉积症(CPDD)是发生在关节的局部钙盐沉积导致的关节病,以往多在颈椎、膝关节、腕关节等发生,近年来随着患病人数的增加,发生在颞下颌关节的焦磷酸钙沉积症患者也有出现,并引起容貌上的影响。焦磷酸盐沉积症由于发生机理上的特殊性,在早期诊断上应用影像学或病理学检测其敏感性是很低的,在流行病学调查中也无准确数据证实此病的发病率及治愈率,因而往往延误早期治疗。本文对此病做一综合介绍,以方便对此病的进一步认识,争取早期诊断及治疗,增加治愈几率。

    作者:孙莹;郗红;王亚斐;闫胜男;王贺;赵旭;李正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痹痛剂足浴法治疗消渴病痹证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痹痛剂治疗消渴病痹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37例。两组均在控制饮食及运动治疗基础上,予控制血糖、营养神经、抗凝、改善微循环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予痹痛剂(贵州华奥药械有限公司生产;规格:500ml /瓶;每次取本品100ml 加水3000ml 稀释,每日一次,每次30-40分钟)足浴治疗,每日一次,15天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选用热水足浴,方法、疗程、护理对策同治疗组,2组均治疗两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2%,对照组为54.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痹痛剂足浴法对消渴病痹证疗效肯定。

    作者:齐秀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疗效的研究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疗效。方法将130例2008年6月-2013年6月入住我院的更年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 A 组和 B 组,各65例。分别予以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差异不大,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 B 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显著优于 B 组。结论小剂量使用米非司酮能够有效治疗更年期功血症状,疗效显著、效果肯定、并发症发生率低,更好的缓解病人身体及心理上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苏婷;段然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研究临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针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制定并实施积极全面的急救、观察和护理方法;采取随机分类抽样法,对已经治疗过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以临床护理路径为主,以常规护理为辅;对照组则只进行常规护理。通过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患者满意度,患者知晓率、自我护理技巧以及自觉遵医行为等进行比对。结果两组患者在满意度,健康知识合格率及平均住院时间上,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高效的管理模式,既有效的提高了医疗质量,同时也降低了医疗费用,提高了患者的健康指数。

    作者:梅彩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采用双倍剂量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双倍剂量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双倍组(44例)和常规组(43例),双倍组予以双倍剂量氨溴索口服液,常规组予以常规剂量,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双倍组治疗效果为95.5%,常规组为81.4%,组间差异(P<0.05)。双倍组治疗后血糖与常规组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期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双倍剂量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疗效显著,安全有效,临床价值明确,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龙天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在鼻窦炎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在鼻窦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我院因鼻窦炎需行手术治疗患者90例,按计划分为2组,每组45例,分别予以鼻内窥镜微创手术(观察组)和传统手术(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治愈率8%明显高于对照组48.9%,满意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6%。结论:鼻内窥镜微创手术对于鼻窦炎的治疗临床效果好,患者满意度高,适合临床广泛应用推广。

    作者:谭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应用加味保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应用加味保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09年4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89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同时应用加味保元汤治疗。对比两组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功能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治疗后所有患者 LVEF、FS 均有所上升,其中实验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0.05)。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0.05)。结论应用加味保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今后可将其推广应用。

    作者:汤守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了解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宫颈疾病患者进行抽样,选取64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高频电波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75%)明显优于对照组(71.88%),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电波刀治疗宫颈疾病疗效颇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玉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晚孕妊高征患者抗凝血纤溶指标检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高征晚期妊娠孕妇抗凝血酶Ⅲ(AT -Ⅲ)、D -二聚体与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健康非孕女性、正常临产孕妇及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孕妇各65例 AT -Ⅲ、D -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正常临产孕妇组、妊高征孕妇组 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健康非孕组,AT -Ⅲ活性则低于健康非孕组(P <0.05)。妊高征孕妇组与正常临产孕妇组比较,AT -Ⅲ、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产孕妇 AT -Ⅲ、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联合检测对预防产后出血、血栓性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秀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上呼吸道患者并发低钾血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对上呼吸感染并发低钾血症的病因及其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所收治的上呼吸道感染并发低钾血症患者45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以了解上呼吸道并发低钾血症的原因与特征。结果通过治疗之后,全部患者的低钾血症的临床症状皆于24h之内消失;在接受48h的治疗之后,有26例患者的血钾回到正常范围,所占比例为57.8%,48~72h内,有13例血钾回到正常范围,所占比例为28.9%,72h后有6例血钾恢复正常,所占比例为13.3%。结论上呼吸感染患者并发低钾血症,与多种原因有关,加强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治疗前的血钾检查,对预防低钾血症是极为关键的。

    作者:普布卓玛;蒋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临床使用价值。方法:对我院自2011年至2012年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的问题进行观察分析,2012年后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对持续质量改进前后科室满意度、清洗合格率、交接准确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施后相较实施前科室满意度、清洗合格率及交接准确率均大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消毒供应中心质量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能够提高消毒质量,提高科室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价值。

    作者:陈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洪江市艾滋病初筛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洪江市艾滋病初筛结果,并分析检测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洪江市2003年5月至2013年5月间接受艾滋病筛查的体检者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标本58290份,利用 ELISA 法分析体检结果,并明确体检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阳性检出者192例,阳性率为0.3%。经进一步检查,得知有5份阴性标本,比例为2.6%。产生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不同试剂的使用对检测结果造成了一定影响。结论在艾滋病初次筛选中,要想保证检测准确性,必须使用合格的标本与试剂,严格执行相关操作,控制假阳性发生率,为患者疾病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彭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检查在腹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

    在腹部损伤的临床诊疗中,超声已成为一种常用的检查方法,它能迅速准确地显示损伤的腹腔脏器位置、范围和程度及出血量。现对本院428例腹部损伤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徐雪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螺内酯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发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螺内酯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发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高血压并发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共74例,将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采用螺内酯药物治疗。两组患者接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37例患者在接受上述治疗之后,显效患者17例(45.9%),有效16例(43.3%),无效4例(10.8%),总有效率为89.2%;对照组患者中显效患者共10例(27.0%),有效15例(40.6%),无效12例(32.4%),总有效率为67.6%。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老年高血压并发舒张性心力衰竭时,可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螺内酯药物治疗,优化患者的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周彦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反流性食管炎中药辅助治疗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辅助治疗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的实际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98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采用中药辅助治疗进行治疗,以及对照组49例,采用常规西医方案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对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应用中药辅助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改善明显优于使用常规西医方案进行治疗的对照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中药辅助治疗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好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压计袖带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抗凝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应用血压计袖带替代加压袋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中加压低浓度肝素盐水冲洗动脉测压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加压袋进行加压持续滴入低浓度肝素盐水,观察组采用血压计袖带包裹塑料输液瓶外进行气囊充气加压持续滴入低浓度肝素盐水。比较2组病人在监测过程中发生测压管道凝血堵塞的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值的变化。结果2组凝血堵塞发生率比较,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病人监测凝血功能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发现血压计袖带气囊可加压液体持续注入,并能保持一定的压力在有创血压监测中起冲洗动脉测压管,维持导管通畅的作用,而且血压计袖带取材容易,价格低廉,操作简单,在没有加压袋的情况下可以替代,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叶玲;肖永祺;李桂娇;李慧敏;农丹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于中医治疗盆腔炎的研究总结

    盆腔炎是女性生殖器及其周围的结缔组织、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根据其危急程度和进展分为急性盆腔炎和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病程长,反复发作,久治难愈,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不佳,易产生耐药性,中医毒副作用小,疗效卓著,通过标本兼治,内外合治达到抗菌消炎,提高机体免疫力及改善组织微循环的效果。近年来中医治疗盆腔炎按其临床表现来进行辨证施治,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其中医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曹俊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LPHP 和 PHILOS 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疗效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和比较自锁钢板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与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骨外科2012年05月至2014年05月收治的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 组采用自锁钢板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进行治疗,B 组采用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进行治疗,参照 ASES 评价标准评价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通过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术后定期回访,术后3个月时 A 组45例患者中骨性愈合23例,B 组45例患者中骨性愈合24例,术后6个月时,A 组骨性愈合患者31例,B 组骨性愈合患者30例,术后1年两组患者均全部骨性愈合。且两组患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康复评分等方面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临床上采用自锁钢板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与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两者差异不显著。

    作者:罗廷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两处小切口结合 MIPO 技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经两处小切口入路在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 LCP 钛板经肩前、肩外侧小切口入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25例。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进行3~12月的随访,平均5.5月。均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肩关节功能按照评分,优10例,良10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为80%。结论两处小切口结合MIPO 技术治疗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疗效比较满意。

    作者:郭明锋;王粟;韩秀英;王东军;田国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在体检人群中随机选择,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计算体质指数(BMI)及腰臀比(WHR),检测空腹血清血糖、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其中 B 超确定,询问病史确诊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59例,正常者64例做为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非酒精性脂肪肝组 BMI、WHR 及血甘油三脂更高(P =0.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更低(P =0.005),差异有统计意义。多元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具有影响的是 WHR 和胰岛素敏感指数。

    作者:高胜君;高文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胸腔内注射不同药物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胸腔内注射不同药物治疗肺癌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院肿瘤科肺癌且合并有胸腔积液的患者160例,根据胸腔注射用药方法不同,平均分为四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注射用顺铂),治疗组(注射用金葡素),观察组(注射用 IL -2),联合组(注射用顺铂和金葡素),观察四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联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95%,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67.5%、65%,可见治疗组和联合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分析四种注射药物方法治疗肺癌胸腔积液均有一定疗效,注射用金葡素和金葡素联合顺铂效果相当且优越,但后者更有实质性治疗意义。

    作者:赵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成人扁桃体挤切术临床探析

    目的:分析成人扁桃体运用挤切术的临床效果,研究挤切术在扁桃体治疗中的安全性、科学性,为临床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扁桃体患者40例,对其采用扁桃体挤切术,依据扁桃体的大小选择相应的挤切刀,术前采用表面麻醉,局部喷以1%丁卡因溶液,取其坐位。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均一次性成功,无中转患者,腺体不存在残留的状况,患者在手术中和术后没有强烈的不良反应。术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了渗血和1例局部残缺,经后期治疗整体治疗效果良好。除外没有一例并发症者,扁桃体症状明显缓解。结论:扁桃体挤切术操作方便,器械简便,是目前摘除扁桃体较为有效的方式之一,且并发症例数少,出血少,患者术中痛苦轻,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式。

    作者:童玲;朱国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胸痹患者饮食调护的具体做法及体会

    本文根据临床实践总结了胸痹患者饮食调护的具体做法,包括对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估,对病人饮食指导的三个重要阶段,纠正病人饮食的不良嗜好,调配营养膳食以及烹调方法。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抗衰老与延缓衰老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验证针刺拔罐发泡疗法延缓衰老的疗效,并且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衰老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采用针刺拔罐发泡疗法治疗,并与针刺拔罐不发泡疗法及针刺治疗组随机对照观察,10天为1个疗程。结果:3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针刺拔罐不发泡疗法组为70.0%,针刺组62.5%,后两组间比较,P >0.05,后两组与前一组比较,0.005<P <0.01。结论:针刺拔罐发泡疗法延缓衰老明显优于针刺拔罐不发泡疗法及针刺治疗法。

    作者:刘一儒;黄孔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MSCT 曲面重建在齿科正畸中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推广

    目的:探讨 MSCT 曲面重建在齿科正畸中的临床研究与应用推广。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齿科正畸初诊病历30例,先行 X 线检查,再行 MSCT 检查,并制作石膏模型,然后进行测量,将测量数据进行对照。结果 SSD、MIP、VR 等3种三维重建方法图像均可用于齿科正畸中,但相对而言,VR 重建方法在图像的清晰度、锐利度、细节显示等方面优于 SSD,MIP 法,MRP 在牙齿轴位、冠状位,失状位重建,在显示解剖细节上具有优势,因此,VR 结合 MPR 对畸形的诊断,数据的测量佳。结论螺旋 CT 三维成像技术在显示阻生牙,埋伏牙的位置,萌出方向,角度上明显优于 X 线头影,可以通过三维旋转多角度的进行观察,可以更生动,直观的显示牙列,提高正畸效果。

    作者:王新;杨丰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论泌尿内科疾病脾虚气虚证量表的研究

    脾虚气虚是较为常见的中医泌尿科疾病,该类疾病根源多来自脾肾和肝肾。目前,国内还没有成型的用于诊断的泌尿内科疾病脾虚气虚证量表,因此,制定标准、规范的泌尿内科脾肾气虚证量表意义重大,可使脾虚气虚疾病的诊断客观化、定量化,为中医学发展开创新天地。

    作者:丁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尼索地平及其片剂含量测定技术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尼索地平及其片剂含量。方法 SE30填充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样口温度250℃,检测器温度250℃,柱起始温度180℃,维持5 min后,以10℃/min 的速率升至220℃,维持25 min;气体流速:N250 mL /min,H250 mL /min,空气500 min /min,进样2μL。结果试验日内差平均 RSD 为0.86%,n =15,日间差平均RSD 为1.84%,n =15。线性范围10~100μg/mL,标准曲线:Y =0.0605ρ+2.03×10-3 r =0.9994,检测限:1μg/mL。平均回收率为98.6%,RSD 为132%,n =15。结论本法准确、方便、可靠。测定结果满意,可作为尼索地平及其片剂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赵明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粗针穿刺活检205例临床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205例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粗针穿刺活检病例资料,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检在诊断乳腺肿块性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4年4月在我院超声科接受乳腺肿块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活组织检查205例患者中199例患者的病理诊断结果及其中171例经手术患者的术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5例患者199例取材成功,6例取材失败(199/205)。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病理诊断结果:恶性病变165例(浸润性导管癌145例,导管内癌15例,浸润性乳头状癌2例,粘液癌2例,浸润性大汗腺样癌1例。)良性病变34例:炎性病变18例(肉芽肿性小叶炎5例,浆细胞性乳腺炎6例,化脓性肉芽肿性炎1例,急性化脓性乳腺炎1例,乳腺炎5例);乳腺结核1例;乳腺纤维腺病7例;乳腺纤维腺瘤8例。165例恶性病变患者中155例的粗针穿刺活组织检查的病理诊断结果与我院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6例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8例乳腺纤维瘤患者的粗针活组织检查的病理诊断结果与我院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符;2例乳腺肿块直径小于10mm 粗针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诊断结果为乳腺纤维腺病患者的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浸润性导管癌。5例肉芽肿性小叶炎,1例化脓性肉芽肿性炎,1例急性化脓性乳腺炎,5例乳腺炎及1例乳腺结核患者都经对症治疗,随访证实痊愈。5例乳腺纤维腺病经过追踪随访1年后病变无明显变化。10例恶性病变患者外院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证实为乳腺癌。结论超声引导下乳腺肿块粗针穿刺活检取材成功率高、穿刺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高,且安全有效,在乳腺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曾灵峰;李雪金;彭旭红;张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固定矫治器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固定矫治器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0例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固定矫治器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治疗。采用Downs 头影测量分析法测量患者治疗前后的ANB、SNA、SNB、NA-PA、Y轴角、Mp-FH、U1-AN值。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矫正治疗后,反颌关系均解除,牙列排列整齐,上前牙唇倾度恢复正常,前牙覆颌覆盖恢复正常。后牙呈中性关系25例,偏近中关系5例。患者矫治治疗后较治疗前,ANB、SNA、SNB、NA-PA、Y轴角、Mp-FH、U1-AN的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固定矫治器联合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恒牙早期骨性Ⅲ类错颌的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抑制患者下颌骨向前生长,且促进上颌骨的发育,从而纠正错颌。

    作者:葛蓓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常用和可靠的方法是无痛胃肠镜技术。由于其准确性高,在消化内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普通的胃肠镜检查技术,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在使用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程度的不适感,导致患者对其产生畏惧心理,给治疗带来一定的影响。为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治疗时的痛苦,致力于研究无痛胃肠镜的可行、高效、安全的检查方法。笔者就无痛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进行了探讨。

    作者:余吉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异位妊娠诊断中腹部B超与阴道B超的比较分析

    目的:比较分析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来我院就诊的96例疑为妊娠患者均进行腹部B超和阴道B超检查,观察两组B超声像图的表现。结果:阴道B超在对异位妊娠诊断中准确率更高,高达95.8%,而腹部B超的异位妊娠诊断率则为77.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阴道B超在对异位妊娠的诊断中更具优势,临床诊断价值较高。

    作者:卢艳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究慢性胃炎的治疗影响因素

    目的:对慢性胃炎治疗过程中存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4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共计70例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对慢性胃炎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使用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兼顾到治疗影响因素,经过一段时间的差异性治疗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康复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差异性治疗之后,治疗组患者在病情康复程度、病情康复速度、患者住院时间等方面,都要明显的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在对患者进行慢性胃炎治疗的时候,不仅要注重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治疗,同时也要重视治疗过程中影响治疗的因素,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学效果。

    作者:王加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 TUVP 联合 TURP 治疗前列腺增生症4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排尿功能恢复良好,术后5~26个月时随访,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平均8.3分,大尿流率(MFR)平均18.0ml /s,49例 B 超剩余尿量平均为15ml。术中发生电切综合征1例,输血1例。膀胱颈后尿道狭窄1例,术后假性尿失禁1例。结论联合应用 TUVP 和 TURP 治疗前列腺增生症具有效果好、安全性高及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切口非超生乳化与超生乳化用于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小切口非超生乳化与超生乳化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间在我院治疗的84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两组各个时期的平均视力、平均散光度数均高于治疗前,均具有显著差异(P <0.05),但两组各个时期的平均视力、平均散光度数相比则无显著性差异(P >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也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荣新;魏杏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切口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小切口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05月-2013年09月间收治的55例股骨干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小切口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并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对患者进行5至14个月的随访发现,患者的骨折均得到愈合,愈合时间为5至6个月,未出现感染、畸形愈合、骨不愈合和肢体短缩等症状。根据相关评定标准,治疗后运用功能优的有41例,运动功能良有12例,运用功能一般的有2例。总有效率为96.36%。结论:运用小切口开放复位带锁髓内钉对股骨干骨折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显著,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其顺应微创手术的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FNA 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 PFNA 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0例,对患者的病历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等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入院后,行 PFNA 治疗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谢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前列清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前列清瘀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间收治的112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前列腺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前列清瘀汤治疗,持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中有48例患者治疗治愈,6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6.4%,对照组中有40例患者治疗治愈,5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0.4%。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 NIH -CPSI 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采用前列清瘀汤对前列腺炎患者进行治疗,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控制疾病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立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肢体离断伤再植分析

    1996年10月~2001年3月,我们对11例肢体离断伤进行再植手术,术后随访 l.5~5年,功能恢复满意。

    作者:马维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全血胆碱酯酶表达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 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体内全血胆碱酯酶的表达情况。方法:择取2012.06-2014.06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COPD 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同时选取同期治疗的40例 COPD 患者(没有呼吸衰竭症状)、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研究对照。结果:呼吸衰竭组患者的全血胆碱酯酶表达水平显著性低于无呼吸衰竭组及健康组,差异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血胆碱酯酶的活力变化是预测老年 COPD 合并呼吸衰竭病情、预后的重要因子。

    作者:于洪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胃肠道手术患者全麻后插胃管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胃肠道手术患者行全麻后插胃管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普外科住院的胃肠道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各50例,对照组行清醒状态下的常规插胃管法,观察组行全麻后插胃管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一次插胃管的成功率为70%,观察组为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13,P <0.05);在插胃管过程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轻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742,P <0.01);两组插胃管需要平均时间方面,观察组一次插胃管平均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621,P <0.05)。结论:对于胃肠道患者实施全麻后插胃管方法,其插胃管成功率高,插胃管平均时间短,不良反应少,可有效减轻患者痛苦,适合临床推广。

    作者:邓小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创腋臭手术与电离子治疗腋臭疗效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分别使用微创治疗和电离子治疗腋臭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方法将我院2010年5月-2012年9月期间收治的需要进行腋臭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在与患者充分有效的沟通之后,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其中对治疗组的患者使用微创的手术方式,而对照组的患者使用电离子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的治疗有效率,创面的愈合时间。对两组患者随访6个月-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100%(20/20),,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0%(16/20),对患者进行随访对照组患者有5例复发,治疗组有1例复发,结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讨论使用微创的手术方式治疗腋臭不仅具有创伤小易恢复等优点,而且较电离子治疗的手术方式而言更加具有复发率低,治疗率高等优势,因此具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赵文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辩证施护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辩证施护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手法推拿同时配合辩证施护治疗,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94例患者通过中医治疗,有效72例,好转21例,无效1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8.9%。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采用手法推拿同时配合辩证施护治疗,临床有效率高,安全实用,适合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贺奇霞;李福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宫颈炎利普刀术前保妇康栓阴道上药治疗探讨

    目的:分析并探讨慢性宫颈炎利普刀术前保妇康栓阴道上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8例确诊为慢性宫颈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只接受LEEP 刀治疗,观察组除接受 LEEP 刀治疗之外还接受术前保妇康栓阴道上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有效率为82.3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宫颈炎利普刀术前保妇康栓阴道上药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发生并发症的几率小于不接受保妇康栓阴道上药治疗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晓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分析引起宫颈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期间行 HPV 检测阳性患者124例作为观察组,HPV -DNA 阴性患者124例作为对照组,采用 HC2法进行检测。对所有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使用单因素非条件 Logistic 回归分析资料。结果:子宫颈癌高危 HPV 感染同患者职业、社会经济状况、文化程度、结婚年龄、卫生习惯、被动吸烟、人工流产及分娩次数等有关。结论:加强人们对于 HPV 感染危险因素的了解,提倡健康的行为习惯,从而降低 HPV 感染率以及子宫颈癌的发病率。

    作者:楼芬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鞘内注射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及脑室管膜炎疗效观察

    目的:就鞘内注射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及脑室管膜炎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在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所收治的51例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及脑室管膜炎患儿,本组全部患儿都符合脑室管膜炎和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标准,且经3-5天常规静脉使用抗生素疗效不佳,病情进展。51例患儿依家属依从性分为两组,全部患者都先行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所选用的种类基于病史情况进行选择,如头孢菌素、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万古霉素等。实验组经家属知情同意,在此基础上鞘内注射1~2 mg/次地塞米松+5~10mg/次万古霉素或头孢曲松(罗氏芬)+5ml 生理盐水,每日1次,一个疗程为2-5次。对照组为不同意鞘内注射患儿。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平均住院天数、脑脊液血细胞降至正常时间、周围血象降至正常时间、体温降至正常时间都明显更加短一些,病死率明显降低,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鞘内注射治疗小儿难治性化脓性脑膜炎及脑室管膜炎有效,很少出现后遗症,基本也不会出现呼吸困难、抽搐、呕吐、头痛等不良反应,可推广应用。

    作者:蔡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版 GMP 下口服固体制剂的粉尘处理与物料输送

    根据目前口服制剂市场流通形势观察,有关粉尘处理的重要性地位已经得到特定部门的认同,并且逐步展开大面积的工序调节活动。本文主要借助新版 GMP 作为粉尘处理流程中的灌输节点,并结合项目开发总体价值目标对细致性生产工作做出细化认证;同时将粉尘隔离处理的有效原则查探清楚,维持产业规划的先进控制力度和前景规划格局。

    作者:徐慧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少见部位异位妊娠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了解超声检查技术在少见部位异位妊娠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站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2例少见部位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予以经腹部联合阴道超声检查,观察患者二维声像图特点,分析彩色多普勒检测结果,并综合手术病理结果予以对照分析。结果病理诊断32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3例宫角妊娠,13例宫颈妊娠,24例子宫瘢痕处妊娠;经腹部联合阴道超声诊断异位妊娠符合86例,误诊6例,其中29例输卵管间质部妊娠,21例宫角妊娠,13例宫颈妊娠,24例子宫瘢痕处妊娠。结论超声检查技术在少见部位异位妊娠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应用价值。

    作者:欧江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再矿化模型概述

    再矿化是龋病治疗的新方法,在再矿化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会使用到一些再矿化模型。本文就对再矿化模型进行了综述,包括非龋损模型,原位模型,根面龋模型等等。

    作者:郗红;王亚斐;闫胜男;王贺;赵旭;孙莹;石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0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常见的并发症,在消化道出血的各种病因中,消化性溃疡出血占首位。消化性溃疡中十二指肠溃疡更易发生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引起的临床表现取决于出血的速度和量。轻者仅表现为黑便。重者可出现周围循环衰竭,甚至低血容量性休克。

    作者:胡高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器在心脏疾病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为34例外科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者在术前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结果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后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麻醉和外科手术。结论为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者在行外科手术前置入临时心脏起搏器,不仅可提高麻醉、手术的安全性,也能降低围手术期严重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的发生率。

    作者:徐容;梁李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2月收治的180例白癜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其中对照组单独服用中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3.33%,对照组为51.11%,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为8.8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中药内服外用治疗白癜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海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70例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采用阿奇霉素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采用阿奇霉素实施治疗,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收治的70例患儿为参照对象,给予其红霉素治疗,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愈显率分别为94.29%、72.86%,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0.00%、22.8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以阿奇霉素为支原体肺炎患儿施治,具有较高疗效及安全度。

    作者:苏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理干预在整形美容医学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整形美容医学中的重要性。方法:随机选取在某整形医院整形美容外科就诊的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整形手术,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心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心理状态及满意度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研究组64例患者术后情绪平稳,心理状态及患者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整形美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各种术后情绪反应,改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任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气管切开时机对重型脑外伤的影响研究

    目的:探讨重型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时机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2年4月收治的513例患者中的100例,并根据患者病情将其分为早切组和非早切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不具统计学意义。结果:早切组哥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sgow Coma Scale,GCS)(7.41±2.09)高于非早切组(6.13±1.71),早切组低氧血症比率(14.0%)低于非早切组(34.0%),早切组肺部感染率(22.0%)低于非早切组(44.0%),早切组死亡率(16.0%)低于非早切组(36.0%)。结论:气管切开时机对重型脑外伤患者住院时间、术后 GCS 评分、肺部感染率及死亡率有直接影响,及早进行气管切开术对患者术后治疗和护理有积极意义。

    作者:肖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泵给药用于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微泵给药对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50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微量泵入尿激酶的治疗方法及相应的护理方法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微量泵应用指导等,观察患者的疗效。结果:50例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其中16例(32%)患者完全治愈,32例(64%)患者好转,2例(4%)无效,所有患者均无肺栓塞和出血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微量泵入溶栓剂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疗效显著,同时全方位的护理是成功治疗不可或缺的因素。

    作者:董永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 MRI 表现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比较复杂的乳腺炎症,因其炎症周围组织里有大量浆细胞浸润而得其名。临床也被称为“乳腺导管扩张综合征”、“闭塞性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及“慢性乳腺炎”等[1]。该病是因乳腺导管上皮不规则增生,分泌功能紊乱,乳头和乳晕下大乳管内含脂质类分泌物积聚,引起乳管扩张,以后积聚物分解,产生的化学物质不断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炎症。目前,MRI 已经较为广泛的应用于协助乳腺疾病的诊断,并且具有无辐射、无创伤、软组织间对比度明显等优势。

    作者:侯俊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路径在基层医院白内障盲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评价白内障临床路径用于基层医院的价值,探索适合基层医院的白内障临床路径设计、组织和实施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0.8-2011.8未实施临床路径的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2011.8-2013.5实施临床路径的患者250例作为实验组,通过对比两组平均住院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日及治疗效果的相关数据,评价白内障手术治疗临床路径的实施成效和质量,同时分析路径实施过程中发生变异的原因。结果:实验组平均住院日为(4.75+0.05)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日为(6.87+0.03)天,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30.1776,P =0.0000);实验组平均住院费用为(4150.3+18.78)元,对照组为(4430.2+16.63)元,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50.5188,P =0.0000);实验组的合并并发症5例,对照组的合并并发症3例,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卡方值=0.0000,P =1.0000);实验组与对照组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例因实施过程中发生变异而改变治疗方案退出临床路径,退出率32%。与患者主观因素有关的变异13例,占16.25%,与患者病情有关的变异67例,占83.75%。结论:在基层医院白内障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安全有效,但是实施过程中存在变异,需要多方面配合不断完善优化。

    作者:武荣;胡亭;闫常玉;刘永跃;张敬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创经皮接骨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经皮接骨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6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经皮接骨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和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研究组,其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接骨术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临床效果显著,术中出血量少,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马田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B超复检在腹部闭合性损伤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B超复检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113例B超复检的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诊断肝破裂例、脾破裂例、肾破裂例、胰腺损伤例、小肠损伤例、膀胱破裂例、卵巢囊肿破裂例,误诊1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为97.35%,高于单次B超检查的82.85%,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超复检能准确地判断腹部的损伤程度和性质,可提高诊断符合率,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治疗亦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国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卡式微柱凝胶法在血型鉴定中的应用

    目的:主要探讨卡式微柱凝胶法在血型鉴定中的作用。方法:将2500名献血者同时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法和传统的手工操作法来进行血型鉴定比较。结果:卡式微柱凝胶法正确率为100%,手工正定型法为98%。结论:卡式微柱凝胶法血型鉴定血型鉴定的常规方法。

    作者:曾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引导式教育对提升脑瘫儿童认知水平的实效性研究

    目的:探讨引导式教育对脑瘫儿童认知水平的提升作用。方法:对选取的84例患者进行分组治疗,治疗时间为两年。其中42例患者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治疗方法;另外42例患者为实验组,采取引导式教育与传统方法想结合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智力,记忆力以及表达能力做针对性的训练。结果:实验组患者疗效相对于对照组患者从智力水平,表达力水平等各方面均比较明显,实验组总有效率61.9%相对于对照组的19.0%有明显的效果(P <0.05)。结论:对于脑瘫儿童的治疗,应该将传统治疗与引导式教育治疗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

    作者:蔡燕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C3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

    目的:探讨 C3肾小球肾炎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关的病理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40例 C3肾小球肾炎患者,对4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等资料进行整理总结。结果(1)一般情况:40例患者中31例患者以水肿、尿常规异常为首发症状,比例77.5%,其余9例以肾外症状首发(22.5%);(2)临床表现:肾病综合征患者12例,尿检异常患者23例,急进性肾炎患者3例,反复肉眼血尿患者2例;平均尿蛋白定量为(3.2±2.3)g/d,28例患者蛋白尿>3.5 g/24h,低补体 C3血症患者23例,贫血患者14例;检查到 C3肾炎因子患者10例;(3)病理特点:40例患者中39例免疫荧光染色可见 C3呈颗粒状弥漫分布,30例患者膜增生样病变,17例患者系膜增生病变,15例患者伴少量上皮侧电子致密物沉积。结论 C3肾小球肾炎是近年来新认可肾脏疾病,无较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荧光染色以 C3沉积为主,目前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靳国田;袁伟;高三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手术治疗膝关节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7年6月~2012年4月收住入院行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手术治疗的106例膝关节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按Lysholm 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术前47.4±19.3分。结果:术后106例获随访1~38个月,随访时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5.6±10.6分,较术前明显提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结论:关节镜下等离子刀治疗膝关节疾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成志;张明;卓祥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高血压是我国的常见疾病之一,老年人更是高血压的高发人群,对于老年人自身的身体健康带来了极大地危害。在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中,患者自身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对于疾病的康复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了至关紧要的作用,因此,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极大的促进老年高血压患者获得有效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因如此,本文阐述并研究了高血压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行为之间的相关性,以期能够引起相应的思考,并提供一定得借鉴和思路。

    作者:邵缀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前列腺癌患者行内分泌治疗后 PSA 动态变化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前列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后 PSA 动态变化与疾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前列腺癌患者患者32例,测定这些患者内分泌治疗前以及治疗后三个月、半年、一年、18个月 PSA 的变化情况。结果经过内分泌治疗后23例患者的 PSA 明显下降,治疗半年后 PSA 达到谷值。结论 PSA 动态变化和患者的总体生存率等预后结局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SA 动态变化可以作为内分泌治疗效果的一个判定标准。

    作者:李君;丁亚娟;潘红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童与成年患者进行商环吻合器包皮环切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使用商环吻合器进行包皮环切术进行在儿童组与成年组之间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统计分析82例成人及222例儿童使用商环吻合器行包皮环切术的治疗情况,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手术中疼痛程度、手术后疼痛程度、外观满意率的情况。结果与成年组比较,儿童组进行商环吻合器包皮环切术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疼痛及术后外观满意度方面无明显差异。而术后疼痛更轻,切口愈合时间更短。结论儿童应用商环吻合器进行包皮环切术相对于成人具有愈合快,术后疼痛轻的优点,值得在儿童患者中推广应用。

    作者:涂旦;廖跃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路径的概念及临床应用

    临床路径是确保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优化医疗服务流程的管理工具。2009年我国卫生部开始面向全国医院推广临床路径管理。临床路径成功的实施,离不开医院各学科专业人员广泛的合作和密切的配合。本文借鉴国内外实施临床路径的经验,面向护理人员,介绍了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起源与背景,探讨了成功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关键环节、以及护理人员其中应发挥的作用。

    作者:徐春燕;卫金凤;杨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能窄谱红光联合胶原蛋白贴敷料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高能窄谱红光联合胶原蛋白贴敷料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科门诊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的78例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口服依匹斯汀10 mg,每日1次。治疗组同时进行高能窄谱红光照射面部治疗,2-3次/周,在治疗的前两周于每晚加用胶原蛋白贴敷料外敷,两周后隔天一次,疗程共12周。对照组仅进行高能窄谱红光照射治疗。分别观察治疗的第4周、8周、12周及治疗停止后的12周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治疗第8周、12周及治疗停止后12周的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在治疗的第12周的各项皮损评分皆明显优于治疗前(P <0.05);对照组在第12周时除了皮肤萎缩、脓疱评分之外,脱屑、丘疹、红斑等无明显好转(P >0.05)。结论:高能窄谱红光联合胶原蛋白贴敷料治疗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徐圣经;丁克云;杜素萍;赵志国;张彩萍;尹雪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环磷腺苷葡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血清 BNP 及 hs -CRP 的影响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 BNP、hs -CRP 水平的影响。方法:对90例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连续静脉应用1周,比较两组患者 BNP、hs -CRP 的水平。结果:治疗组的 BNP、hs -CRP 水平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 <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能明显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 BNP、hs -CRP 水平,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治疗作用。

    作者:潘欢军;徐丹蕾;徐云根;林扬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Bcl-2和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目的:观察癌基因Bc1-2和抑癌基因p16相关产物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Bc1-2和p16基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1-2和p16蛋白在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以胃黏膜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作对照。结果:Bc1-2蛋白在胃癌和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显著高于肠上皮化生(p<0.01);p16蛋白在胃癌、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组织中的表达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在胃癌组织中Bc1-2表达显著增高,而p16表达显著减低,提示两种蛋白表达变化可能与胃癌相关,Bc1-2可能是胃癌发生的早期指标,p16基因的缺失可能与细胞异型性有密切关系。

    作者:胡果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联合应用顺尔宁与舒利迭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顺尔宁片口服联合舒利迭气雾剂吸入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70例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于抗炎、止咳等一般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顺尔宁片1片(10mg),一次晚服,同时给予舒利迭气雾剂吸入,一日两次。观察临床症状和肺功能的改善情况。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咳嗽发作次数、发作程度以及肺功能的变化比较,观察组患者咳嗽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发作程度明显减轻,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顺尔宁片口服联合舒利迭气雾剂治疗咳嗽变异型哮喘,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疗效显著。

    作者:贾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胃炎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临床效果探讨

    目的:通过实验分组的方式来探讨中医辨证疗法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14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随机的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实验组采用的是西医治疗同中医辨证治疗相结合的方式,而参照组采用的是单纯的西医治疗方法。结果:实验表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2.9%,而参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的疗法来治疗慢性胃炎,可以减少治疗时产生的不良反应,确保治疗的安全和可靠,进一步地对治疗效果进行改善,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中进行进一步的推广。

    作者:庹进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

    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创伤小,操作方便,所需设备相对简单,患者费用较少,可早期下地活动,有较好的止痛效果。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从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的优点入手,详细阐述了经皮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手术方法和并发症,以期提高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效果。

    作者:谭于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宫腔镜下不同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不同治疗方式在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40例,按手术方式差异将其分成实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实验组患者行宫腔镜下电切术,对照组患者行宫腔镜定位后息肉钳夹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的手术效果更佳,实验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月经量均少于对照组,术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在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坚;林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与非甾体消炎药致消化性溃疡愈合和复发的关系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茵(Hp)的根除对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导致的消化性溃疡愈合和复发的影响。方法:将76例长期服用NSAID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Hp阳性奥美拉唑组26例,Hp阳性奥美拉唑加阿莫西林组26例,Hp阴性奥美拉唑组24例,3组的用药时间均为6周。结果:3组溃疡愈合率依次为69.2%、73.1%、62.5%(P>0.05)。追踪溃疡愈合者46例,并分为Hp根除组14例,Hp持续阳性组17例,Hp持续阴性组15例。均停用抗溃疡药物,继续服用NSAID 6个月后复查。累计溃疡复发率3组分别为28.6%、41.2%、26.7%(P>0.05)。结论:根除Hp不能提高NSAID致消化性溃疡的愈合率,亦不能降低其复发率。

    作者:张文涛;刘永田;贾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5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阑尾脓肿切口感染1例,坏疽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1例,全组内并没有在腹腔内发生出血及残余脓肿形成的现象,术后也没有肠瘘、粘连性肠梗阻及阑尾残株炎发生。结论急性阑尾炎易误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好手术时机进行阑尾切除术,防止在术后发生并发症。

    作者:李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耳穴压豆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观察

    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基础上由于多种后天因素的作用,正常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为探索高血压病的外治疗法,我们采用耳穴压豆法治疗高血压病,并与口服硝苯地平进行比较,证明前者疗效满意。

    作者:高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留置针在眼科留置时间的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静脉留置针安全留置时间的因素。方法:通过一年多通过临床实践,就影响留置针留置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结果:通过实践达到对留置针的护理有更好的了解。结论:实践中对留置针的认识护理有了更深的提高,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大大提高了工作质量、工作效率。

    作者:熊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高压氧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早期高压氧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采用高压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第7天(治疗前)与第90天(治疗后)GCS、残疾分级量表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 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 <0.05),但通过相关指标的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经过早期高压氧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刘凯;魏进旺;张弘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口腔修复中正畸治疗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口腔修复中正畸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收治疗的88例牙列间隙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正畸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袋探诊深度、前牙覆牙合、前牙覆盖、牙周出血指数等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患者牙槽骨高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将正畸治疗应用于牙列间隙患者的治疗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助于会修复患者的口腔功能,且美观性好,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及应用。

    作者:周海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归纳总结我院外科2002年8月~2011年10月间收治的32例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情况。结果:本组32例中,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0例,化脓性阑尾炎18例,坏疽性阑尾炎2例,穿孔性阑尾炎2例。全部实行阑尾切除术。结论:老年人急性阑尾炎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必须做好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尽早手术治疗为主。

    作者:邱光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通量血液透析在终末期肾脏病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高通量血液透析与低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尿毒症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例,观察组采用高通量血液透析器应用于尿毒症病人治疗,对照组采用低通量血液透析器应用于尿毒症病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素氮(BUN),肌酐(Cr),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素(PTH)、血红蛋白(HB)的情况。比较病人血压、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二组患者治疗1年后 BUN、Cr 水平均显著降低(P <0.05);二组患者组间 BUN、Cr 降低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二组患者治疗后 Hb 升高、β2-mG、PTH 降低程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血压、社会功能、总体健康等生活质量情况优于对照组。结论:高通量血液透析通过改变透析膜降低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改善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徐微微;樊桂娟;唐坚;许敏昭;严燕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纹横小切口45例患者的疝气手术临床观察

    目的:探索腹纹横小切口45例患者的疝气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指导以后的相关临床实践。方法:选取在2011年3月-2014年3月期间住院病人进行腹纹横小切口的疝气手术治疗的45例患者作为本次临床观察的研究对象,及时观察和记录腹纹横小切口进行疝气手术治疗后的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在进行腹纹横小切口的疝气手术治疗后,治疗效果较佳,患者术后恢复比较良好,精神状态也比较好,伤口愈合较快,切口为甲级,在观察和记录术后治疗效果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并发症状。结论:采用腹纹横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方法治疗疝气,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异常反应,治疗费用较少,切口较小,手术技术较为简便,没有出现切口感染的状况,与传统手术治疗方法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可以在基层医院进行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钠肽在预测心绞痛再发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在预测稳定型心绞痛再次发作中的临床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8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脑钠肽的浓度,对80例患者进行随访,直至心绞痛再发。结果在80例患者中共有12例患者出现心绞痛再发,发生率为15%;而68例未再发心绞痛的患者,在治疗后脑钠肽的浓度要显著低于治疗前的水平,差异显著(P<0.05);而再发心绞痛的患者治疗后脑钠浓度高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患者,在临床进行了积极合理的治疗后,其脑钠肽水平是显著低于治疗前,因此通过对脑钠肽水平的监测可以一定程度的预测心绞痛再发几率,意义重大,值得肯定。

    作者:高三亮;杨春光;靳国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相关因素的预防及治疗

    目的:分析产妇剖宫产术后影响伤口愈合的不良因素,并对其预防及治疗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剖宫产术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6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园区同期未出现切口愈合不良的患者6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因素包括:合并阴道炎、低蛋白血症、肥胖以及胎膜早破等。结论: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很多,只有加强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工作,才能有效缓解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吕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清 PA、CHE 联合 TBA 检测在肝硬化临床分期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分析血清 PA、CHE 与 TBA 联合检测在肝硬化临床分期中的诊断学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6月本院诊治的150例肝硬化患者作研究组,依据肝功能(CTP)评分,将49例 CTP 评分为5-6分患者作肝硬化早期组,51例 CTP 评分为7-9分患者作肝硬化中期组,50例 CTP 评分≥10分患者作肝硬化晚期组;选取同期在本院行健康检查正常者150例作对照组,比较血清3项指标测定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 TBA 水平比对照组高,血清 PA 与 CHE 水平比对照组低,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肝硬化早、中、晚期三组患者的血清 TBA、PA 与 CHE 水平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清 PA、CHE 与 TBA 可作为鉴别肝硬化临床分期的可靠诊断因子,具有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作者:曾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预后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分成观察组(预后不良)和对照组(预后良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意识障碍程度、脑出血量、发病至入院时间等情况,并分析这些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脑出血量、意识障碍程度、血肿破入脑室例数均比对照组等各项数据均比对照组患者更加严重(P <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预后不良患者较多,患者发病时的意识障碍程度,脑出血量多少,发病至入院时间的长短,病变时是否破入脑室等因素均有可能影响患者预后,临床治疗时应积极采取有效的对症处理,提高患者预后。

    作者:王国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独活寄生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椎病是临床骨科的常见疾病,而神经根型颈椎病又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多见于中年以上年龄。椐中医研究院骨科研究所统计:神经根型颈椎病占颈椎病的60%,其中47~70岁年龄段占66%,男女比例为1.27:1。[1]以肩、臂部疼痛,麻木,颈部活动不利为主要症状。疼痛向一侧或双侧上肢放射,多为酸痛,钝痛或刺痛,严重者患肢酸痛无力,握力减弱,肌肉萎缩为其临床表现,属于中医痹症范畴,因此气血运行障碍经络阻滞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心环节,现将近年来应用独活寄生汤治疗12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报告于后。

    作者:魏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68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急性发作期对照组应用莫西沙星,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盐酸氨溴索,缓解期均给予流感疫苗注射、呼吸训练等,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12%明显高于对照组70.59%(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与对照组14.71%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治疗应以综合治疗为主,防治结合,急性发作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可有效提高疗效,缓解期应做好预防措施,以大限度减少疾病复发。

    作者:张玉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抢救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抢救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78例因各种疾病所致的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资料,并对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度(SpaO2)、血气分析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结果:治疗成功并顺利脱机拔管73例,死亡5例,成功率93.5%。使用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后呼吸频率、SpaO2、血气分析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气管插管并人工机械通气是抢救严重急性呼吸衰竭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稀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肺炎合并腹泻疗效影响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肺炎合并腹泻疗效的影响。方法:218例婴儿肺炎合并腹泻患儿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按时和按需喂养指导。比较两组腹泻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及消化不良好转情况。结果:按时喂养组腹泻好转时间(3.6±0.8d)及住院时间(5.2±1.0d)较均较按需喂养组短,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消化不良情况较按需喂养组好转更明显。结论:婴儿肺炎合并腹泻时予以按时喂养饮食指导,可改善消化不良情况、明显提高疗效、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周泉丰;储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移位肱骨髁上骨折近期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对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于我院治疗的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患儿46例,应用手法复位石膏或夹板外固定治疗,对患儿术前、术后 X 线片进行分析,分级评定肘关节功能 Flynn 肱骨髁上骨折,并对发生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统计研究。结果46例患儿均随访成功,手法复位均成功,其中8例因肘关节产生张力性水疱而发生骨折再次移位,5例采取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4例采取尺骨鹰嘴牵引治疗方法。评定患儿 Flynn 肱骨髁上骨折:其中优16,良20,一般6例,差4例。结论治疗移位肱骨髁上骨折采取手法复位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重要的地位,临床应用时一定要对患肢多观察,及时对治疗策略进行调整避免发生并发症。

    作者:田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胃炎采用胃康汤治疗的临床体会

    目的:分析探讨慢性胃炎采用胃康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80例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患者行胃康汤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病症改善情况,总结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愈率为45.0%,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患者治愈率为20.0%,治疗总有效率为65.0%,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胃康汤治疗慢性胃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推广应用。

    作者:刘昆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饮食对常见疾病药物疗效的影响

    目的:研究分析饮食在常见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影响,以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方法对临床中常见的疾病治疗及饮食疗效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饮食因素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机理,并总结不同饮食对药物产生的疗效影响。结果饮食对药物疗效的影响机理主要表现为:对药物的促进作用,增加药物疗效;对药物作用的干扰,降低疗效;对药物排泄的影响,改变药效。结论饮食对药物的疗效具有一定的促进和干扰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用药特点给予相应的饮食干预。

    作者:张新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提壶揭盖法在便秘治疗中的应用

    提壶揭盖法是中医学发展过程中,根据取象比类的原理引入中医学理论并用于指导临床治疗的一种学术思想,通过开通上焦气机以通利下焦之闭塞。本文将从理论及临床应用两方面探讨此理论在便秘治疗中的指导应用。

    作者:刘进财;刘德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实时定量 PCR 与痰涂片检查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研究实时定量 PCR 与痰涂片检查在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20份痰液标本,通过实时定量 PCR 与痰涂片同步检测,比较两组方法的阳性率、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本组80份确诊标本中涂片法阳性率为31.25%(25/80),FQ -PCR 法阳性率为68.75%(55/80)。涂片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31.25%和95%,FQ -PCR法为68.75%和90%。结论:FQ -PCR 法和涂片法在结核病的诊断中具有各自的优势,是结核病实验诊断的重要手段,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

    作者:严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柏黛膏抗菌活性及其与青霉素的协同抑菌效能分析

    目的:探讨柏黛膏抗菌活性及其与青霉素的协同抑菌效能的分析情况。方法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进行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结果柏黛膏与青霉素会作用于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之上,抗菌活性良好,柏黛膏与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MIC50与 MIC90的值分别为0.5,4.0mg?L -1;0.5,3.0mg?L -1。结论柏黛膏抗菌活性及其与青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很好的协同抗菌功效,经济实惠疗效令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柳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与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与临床研究。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90例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手术方法需根据患者疾病类型及癌灶发病的部位而定,对于右半结肠癌所致急性肠梗阻患者实施 I 期根治性切除吻合术,对左半结肠癌及直肠癌引起的肠梗阻实施Ⅱ期吻合术。术后对断端可在使用碘伏消毒后行断端吻合术即可。结果:本研究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了手术治疗,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63.4±39.8)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96.7±26.8) ml。其中有82例患者行 I 期肠切除吻合术,其概率为91.11%;其余8例患者行Ⅱ期吻合术,其概率为8.89%。3例患者在围术期死亡,其死亡率为3.33%;术后有3例患者出现了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7.50%。结论:在对大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治疗时,外科手术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

    作者:赵健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壳聚糖口腔生物敷料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壳聚糖口腔生物敷料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各类口腔溃疡患者共14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7例,用壳聚糖口腔生物敷料治疗。对照组62例。结果总有效率达85.1%。结论本品具有疗效好、疗程短、给药方便、使用安全。口腔溃疡是临床的多发病、常见病,常以口服或外擦抗炎药物治疗,但由于病灶局部药物浓度低或药物在溃疡部位停留时间短,疗效均不理想。以抗菌、消炎、止痛,促进溃疡面愈合,增强免疫功能药物为依据,制备的壳聚糖口腔溃疡膜,临床治疗87例口腔溃疡患者,总有效率达85.1%,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易巧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体质指数(BMI)对糖尿病患病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体质指数(BMI)对糖尿病患病率的影响。方法:按照 BMI 数值,对某体检中心240名人群分为超重组(70名)、肥胖组(85名)和正常组(85名),对两组人群进行 BMI 检测,分析其血糖水平。结果:超重组、肥胖组的酗酒人数明显多于正常组,男性、女性腰围粗于正常组(P <0.05);正常组糖尿病发病率为10%,超重组为44.7%;肥胖组为57.4%;三组间差异明显(P <0.05)。结论:随着 BMI 的不断增加,会使糖尿病发生率增加。因此,需要加强对肥胖、超重人群的健康教育,有效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做好行为干预活动,使 BMI 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保证人们的健康水平。

    作者:张群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化疗与联合放化疗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对比观察

    目的:对恶性肿瘤化疗与联合放化疗动态心电图的改变情况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于2012年4月至2014年1月收治恶性肿瘤患者128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以60例行单纯放疗的患者为对照组,以68例行联合放化疗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检测情况。结果:观察组高心率、低心率及24h 平均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电图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室性期前收缩、房性期前收缩及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与单纯化疗相比,恶性肿瘤患者在接受联合放化疗时心率明显加快,患者容易出现 ST 段改变、传导异常及心律不齐现象,对患者的心脏毒性作用明显加重。

    作者:李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临床症状。方法回顾从2004年2月至2011年8月所治疗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的资料,并以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对照组,以青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该病的临床症状进行比较,主要从性别差异、疾病的诱发因素、高脂血症以及疾病的临床特点进行比较。并对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和心功能不全,室壁瘤形成等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通过两组的比较发现,女性的发病率较低,诱发因素较多,两组的合并高脂血症没有明显差异(P >0.05)。结论青年组与老年组的急性心肌梗死各有特点,在青年组中常出现持续性的胸痛,在常规的检测中应该做好心电图和心肌酶谱检查,从而更好地诊断该病。要针对心肌梗死发病诱因采取一定的措施做好急性心肌梗死的防治工作。

    作者:吕从改;孙明宇;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降压药物的选择分析

    目的:对老年人的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降压药物的选择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对于5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史、诊断结果以及药物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由此来统计和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有效的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病史的时间比较长,面对血压升高存在着一定的耐受性;其中主要是收缩压增高,脉压逐渐增大;血压的波动是比较大的;高血压的分级和危险因素主要是2、3级,其中高危和极危的比例是比较高的;老年高血压并发症的几率比较高;降压药物多种多样,且次数比较多;服药的依从性是比较差的。结论:老年高血压有着其自身的临床特点,需要结合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这两种方式;降压药物的选择要从小剂量开始;需要针对患者自身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药物;要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来提高其用药的依从性;根据病情的变化对药量进行调整。

    作者:刘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干预应用于乳腺纤维瘤手术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在乳腺纤维瘤手术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乳腺纤维瘤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各50例患者,首先对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护理手段,其次在常规护理手段基础上,干预组患者给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预组发生术后感染2例,常规组发生术后感染11例;干预组切口一期愈合48例,常规组切口一期愈合33例;干预组发生不良反应8例,常规组发生不良反应24例。干预组患者均对护理较为满意,满意率达100%,常规组患者满意程度为68%。即干预组的临床恢复效果显著,并且普遍好于常规组的临床恢复效果。结论:临床护理干预的护理方法相比较临床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术后的恢复及不良反应、感染的发生率均有较明显的干预作用。

    作者:郑静;秦凌云;徐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的研究

    颈动脉斑块破裂后的动脉-动脉栓塞是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血管壁炎症反应在动脉粥样硬化起始、进展和终末阶段即斑块去稳定性和斑块破裂中起关键性作用。对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价值。本文分析以颈动脉斑块形成机制和特点,以便早期识别具有潜在破裂倾向的易损斑块,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预防来说可能是一种更加合理和有效的方法。

    作者:于鹏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改进静脉输液针头固定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静脉输液针头不同固定方法效果的差异。方法观察两种固定方法输液流畅程度、输液渗漏率、病人满意率。结果观察组输液流畅度、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渗漏率低于对照组(均 p <0.01)。结论观察组采用的固定方法简单快捷,可以使输液更通畅,患者更满意。

    作者:苏世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成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两种不同免疫程序接种观察

    乙型肝炎(乙肝)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损坏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我国是 HBV 感染的高发区[1]。乙肝免疫策略成功降低了乙肝病毒感染水平,并且成人接种乙肝疫苗可影响整个人群的 HBV 感染模式[2],目前乙肝疫苗在成人中的应用逐渐增多,但是针对成人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相关报道很少,本研究通过开展成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两种不同免疫程序接种,探讨成人接种乙肝疫苗效果和安全性。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何梦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鼻窦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思考

    目的:研讨临床护理路径在鼻窦炎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82例鼻窦炎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的治疗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比较上 t 分别为25.8015、26.1320,p <0.05;在总并发症率及对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上χ2分别为4.0500、7.2000,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对鼻窦炎手术患者的护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促进患者的病情的转归,有效降低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开展运用。

    作者:谢四桂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发挥临床实验室信息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作用

    临床实验室为人类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及健康状况的评估提供重要的、有益的及科学的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大量的先进仪器和技术的采用,临床实验室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临床实验室已经成为医疗机构完成医疗任务重要的支持部门之一。很难想象一个医疗机构没有临床实验室提供信息能顺利完成医疗任务。因此,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室内质控及室间质评的完善作为一个科学、准确的临床技术部门必不可少。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须针对全员、全过程。如分析前医生开申请单要规范,标本采集前检验者要做好必要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运输、签收均要规范等。有调查显示60%以上的实验室错误发生在分析前阶段。分析阶段应注重人员、仪表、操作方法及校准等质量管理。做好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分析后应将结果与临床诊断、项目参考值、患者动态变化等对照。而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检验信息和咨询服务是检验医学发展的目标,临床实验室提供的检验信息占患者全部诊断、疗效等医疗信息的60%以上。现在的医学检验不应仅限于签发检验报告,还应开展临床咨询活动,加强与临床的沟通,更好地发挥临床实验室信息在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庞文晶;陈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的介入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8月-2013年8月本院诊治的120例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 DSA 表现及分流速度情况采取不同的介入栓塞治疗方法,分析患者分型、封堵情况及临床疗效等。结果:DSA 检查结果将患者分流情况进行分型后针对性治疗,患者一次封堵并成功率71.67%(86/120),肿瘤情况改善总有效率80.00%(96/120)。结论:肝癌合并动静脉分流应用合适的介入治疗方法封堵效果较好,且患者肿瘤改善情况较明显。

    作者:胡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针灸技术在治疗中风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针灸技术在治疗中风病中的主要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对在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中风病患者80例通过针灸技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80例患者中有50例患者治愈,占到了62.5%,19例患者有显著的好转,占到了23.75%,8例患者好转,占到了10%,3例患者治疗无效,占到了3.75%,总有效率为96.25%。结论针灸技术在治疗中风病中有着比较明显的效果,对于提升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身心功能都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因而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应用推广。

    作者:孙凤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阑尾炎性包块的早期手术诊治体会

    阑尾炎性包块的经典观点主张非手术治疗2~3个月后再择期手术。但其存在炎症消散时间长、易复发、需再次手术等情况。但主要认为是由于阑尾急性炎症反应后阑尾周围出现脓肿和炎性包块,多由细菌感染。阑尾炎性包块粘连型、脓肿型和肿块型。一般临床诊断较为容易,患者多有转移的疼痛,且腹痛是常见的早症状、胃肠道症状、乏力、发热,且病程在48h 以上者,经查体可触及右下腹包块。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阑尾炎性包块治愈的关键。本院为加强临床诊治手段,对30例阑尾炎包块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总结,现报告并分析如下。

    作者:张险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用化学教学的实效性研究

    医用化学是医学课程体系中一门十分重要的公共学科,是理论性和实验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感觉教与学都有一定难度,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医用化学教学是值得研究的课题。通过探索研究发现,在宽松的教学环境下,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形式的教学方法,能有效地提高医用化学教学效果。

    作者:赵明;李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正常妊娠妇女不同孕期血浆D-二聚体的变化及意义

    D -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是一个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记物。妊娠期妇女体内激素发生变化,导致机体凝血与纤溶系统发生明显改变,出现生理性妊娠期高凝状态,血浆 D -二聚体的含量也显著增加[1]。这种高凝状态有助于产后快速、有效地止血,但又使母体血液处于易发生血栓形成状态。

    作者:徐洁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在放射性肠炎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分析探讨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在放射性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例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放射性肠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前期治疗均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后过渡为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种不同营养支持方法下的营养支持效果。结果:与联合营养支持前相比,肠梗阻患者生化指标显著升高,支持前后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肠瘘患者联合营养支持前后生化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差异(P >0.05);与联合营养支持前相比,肠梗阻与肠瘘患者人体测量指标均高于联合营养支持前(P <0.05)。结论: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法可以切实改善放射性肠炎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营养支持效果十分显著,可以推广应用。

    作者:陈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频彩超在隆乳术后并发症诊治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高频彩超在隆乳术后并发症诊治的功效和价值,总结经验,提高实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高频彩超在某院临床检查的50例患者并发症情况的综合收集和整理,确定隆乳充填物的不同表现,并根据此制定手术方案,其得出的结果和高频彩超检查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查看高频彩超实际的应用效果。结果:通过对50例患者的超频彩超检查结果的分类整理发现,在全部患者中,采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为丰乳填充物的15例(20只)患者乳房出现明显变硬感,10例(12只)患者左右乳房出现不对称,注射的填充物出现了位移现象。13例(20只)患者乳房局部区域出现了硬结。采用硅凝胶作为填充物的隆乳患者中假体纤维出现囊性薄膜挛缩7例,硅凝胶填充物假体囊破裂3例,填充物位移患者2例。结论:高频彩超在对上述患者的隆乳(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硅凝胶假体)术后的并发症诊断结果和实际手术记过吻合,是诊治隆胸术后并发症有效科学的方法,能够为临床检查提供准确直观的诊治依据。

    作者:任俊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肝脏疾病患者的生化检验分析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分析在肝脏疾病的诊断中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肝脏疾病患者106例为观察组,与95例健康体检者组成的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生化检验,并比较各项生化指标。结果:急性肝炎 ALT、AST、TBA、GGT、BMG 生化指标明显升高,与慢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有显著差异,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显著(P <O.05)。结论:生化检验对于肝脏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国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剖腹产术后护理的有效措施研究

    目的:研究剖宫产手术后护理方法对产妇生理、心理的积极影响。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收治的528例剖宫产产妇进行护理。结果及时、科学、人性化的剖宫产产妇术后护理,能够有效的减缓剖宫产手术给产妇带来的不利影响。结论剖宫产术后护理有效措施的使用,保证了产妇的安全恢复,婴儿的健康生长。

    作者:李万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手法复位在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复位在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0年3月-2012年3月接诊的肱骨髁上骨折94例患者,治疗方法包括中医手法复位、夹板固定、功能锻炼和中药辅助治疗。观察和评估治疗效果并随访。结果:治愈78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达100%。结论:中医手法复位对于肱骨髁上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适合基层医院,值得推广。

    作者:谢勇庆;马盈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2014年5月接诊的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同时符合手术指征。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皆采取手术治疗,总结分析手术方法与效果。结果:80例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治愈率为85.00%(68/80),生命死亡2例,死亡原因为1例突发急性心梗、1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术后并发症10例,发生率为12.50%,主要包括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肾功能不全等,皆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好转。结论:针对老年胆囊炎胆石症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然后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与治疗时机,可取的比较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借鉴。

    作者:李术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rsisitent ectopic pregnancy,PEP)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01月至2013年12月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6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 PEP42例,对停经时间、包块大小、术前血β-HCG 水平、术式、术中使用甲氨蝶呤等进行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PEP 的发生与停经时间<40天、妊娠包块直径≥2.5cm、术前血β-HCG 水平≥3000mIU /ml、手术方式、术中使用甲氨蝶呤因素相关(P <0.05)。结论:腹腔镜下保守治疗输卵管妊娠,对有高危因素或术中未找到绒毛组织常规输卵管妊娠局部注射 MTX 可降低 PEP 的发生率,局部注射 MTX 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作者:祖拉牙提·加帕尔;狄丽努尔·热孜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降压疗效的临床研究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长期高血压会导致心、脑、肾等结构与功能的改变,致残率与致死率都相当高。本实验采取的是自我对照的研究方式,应用动态监测技术来评估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的降压疗效,同时监测实验前后各项化验指标来评价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分散片降压的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宝凤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治疗效果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实施护理干预治疗后,对其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4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既: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儿实施进一步护理干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6.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2%,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实施护理干预治疗,对患儿临床症状的缓解作用迅速,大大缩短了患儿治疗时间,对患儿家属的知识掌握以及配合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杨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于妊高症对母婴预后的临床影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症)是妊娠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威胁母婴安全,已成为孕产妇及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7例妊高症产妇与同期随机抽取60例无妊高症孕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以探讨妊高症对孕产妇及围生儿预后的影响。

    作者:陈淑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后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的分析报告

    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剖宫产术后流产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和对比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的优劣。方法: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来我院妇科住院治疗的600例剖宫产术后拟行流产术的患者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480例)和对照组(120例),观察组患者治疗上采取无痛人流技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药物流产技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观察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患者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的患者采取无痛人流技术进行治疗,不仅可以降低患者术中疼痛,而且防止术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荐。

    作者:罗定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堵塞引起的不孕应用体会

    目的:分析研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输卵管堵塞引起的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单位治疗因输卵管堵塞导致的不孕症患者9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治疗组,每组49人,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中药口服汤剂、外用热敷及灌肠治疗,治疗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5.51%,观察组为87.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输卵管堵塞引起的不孕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康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降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发生率

    选取本科1025例患者进行分析,1025例患才发生意外跌倒的有20例,意外跌倒的原因主要与患者年龄、疾病及患者家属对跌倒的认知度、病区环境、医护人员的防范意识等相关。因此,加强安全宣教、减少环境中不安全因素,加强护士安全防范知识培训等综合措施预防神经内科患者跌倒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作者:金婉玲;林莎莎;管君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影响和提高中成药质量的因素与对策

    中成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以中药材为原料,经过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为临床常用,具有效果显著,服用方便的优点。但随着中成药品种的日益增多,中成药的质量也有着参差不齐,这一问题也影响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笔者就这一问题,总结归纳一下几点因素。

    作者:朱茂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急诊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病死亡率高,应尽早进行病因学治疗。2010年8月至2013年12月,我科对59例颅内动脉瘤进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中慧;习志强;孙晓立;姚志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膀胱冲洗液温度对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

    目的:探讨膀胱冲洗中不同温度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影响。方法:将168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并发膀胱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4例。实验组患者用28℃-32℃的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对照组采用18℃-22℃的生理盐水冲洗膀胱。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持续冲洗期间膀胱痉挛的发生率、引流管堵塞情况。结果:实验组膀胱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大限度减轻前列腺术后膀胱痉挛,减少持续膀胱冲洗的时间。

    作者:蔡建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某市产褥期妇女产后保健知识认识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了解某市产褥期妇女产后保健知识认知现状,为后期进行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某市419名产褥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逐一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对乳房护理措施、产后健美方法、卫生与活动知识、营养膳食以及产后常见疾病的知晓率分别为16.47%、22.67%、35.80%、9.79%、38.66%。结论:某市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认知水平较低,保健人员应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产褥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产褥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作者:陈美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南江县农村家庭主妇碘缺乏病健康教育KAP问卷调查

    目的:了解南江县农村家庭主妇碘缺乏病 KAP 现状及需求,为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随机抽样原则抽取家庭主妇300人,入户以问卷方式进行相关调查。结果碘缺乏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9.00%,正确信念与态度持有率为91.50%,相关行为行为正确率为75.89%,相关知识主要(65.67%)是通过医生获得,知识获得愿望以知识讲座为主,碘盐覆盖率为100.00%。结论需有针对性地常态化开展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活动,有效提高广大群众防病意识,才能持续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标。

    作者:鲜季;周丹;丁雪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院前急救常见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

    院前急救风险分析一、急救现场不安全因素1、医生、护士专业技术不过硬,护士执行口头医嘱查对制度落实不严格,未能有效的建立静脉通道及准确的使用各种仪器设备,影响院前急救的质量。2、急救人员法律及维权意识淡薄,忽略了病人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未及时向家属或陪同人员交待病情及搬运转送过程可能出现的危险。3、院前急救服务对象大多是急、危、重病员,病人家属心情多较急躁。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不好,缺乏耐心,语言不文明、行动不迅速、表情不严肃等。

    作者:王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医学专业精神

    职业与专业有所不同。医学专业精神基于医学专业的特点而产生,起着维护医学专业的社会责任和规范医疗行为的作用。医学专业的核心理念是病人健康利益高于一切,且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与时代性的特点。医学专业精神首先依赖医生的自律,但同时也需要来自外界的社会调控。本文对于医学专业精神进行了确切表述、医学专业精神的核心原则及本质要素、将其作为完整体系的解读以及对其实践性特征的把握,中西学者有着相似或不同的观点,对这些观点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地理解医学专业精神。

    作者:胡刘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肺胸部X线癌诊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胸部 X 线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0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行胸部 X 线、CT 检查,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0例肺癌患者中胸部 X 线诊出26例,诊出率为65%,其中周围型肺癌诊断准确率75%,中央型肺癌诊断准确率为63.67%。CT 诊出36例,诊出率90%。CT 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胸部 X 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部 X 线主要用于肺癌初诊,需结合 CT 检查进一步诊断,提高肺癌临床诊断准确率,为肺癌早期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张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的构建思路探讨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路径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共88例,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其中对照组未用临床路径,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天数以及费用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明显较高,且住院费用明显减少(P <0.05)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结论: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能够有效提升患者治疗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罗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13年宜宾市翠屏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

    目的:分析宜宾市翠屏区2013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 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情况,评价 AEFI 监测系统运转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3年共报 AEFI 13例,涉及8种疫苗,其中甲肝疫苗报告发生率高(46.23/10万),反应类型以异常反应为主76.92%(其中过敏性皮疹占异常反应70%)。病例主要发生在1岁组人群(53.85%)。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8月(38.46%)和11月(30.77%),多在接种后24h 内发生(69.23%)。结论翠屏区 AEFI监测的完整性和敏感性比较高,但仍需要加强 AEFI 监测工作,规范预防接种操作,严格掌握禁忌症,减少 AEFI 发生。

    作者:周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五味”在中医学中的运用

    中医五行学说将五味归入人体五脏。本文根据五味生克乘侮规律与五味作用探讨了五味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用药、养生康复方面的运用。

    作者:贺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活血化瘀药对心血管事件的重新评价

    活血化瘀药治疗心血管疾病在古代已早有论述,所收载的方剂也较多,如:丹参饮,失笑散,血府逐瘀汤等。已远远不能和近几年所涌现出来的研究相比较,现代医学疾病研究分类之详细,如:心血管病分为心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率失常,病毒性心肌炎等,其研究之透彻,以致达到分子水平,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冠心病 CRP,CK, CK -MB 的影响,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心肌梗死 t -PA,PAI 和 GMP -140的影响等。所用方法越来越先进,视野也越来越广泛,有放射免疫法,免疫组化法等。药物研究方面越来越细致,已经达到各个药物的详细组成成分,以及对疾病所起治疗作用的主要成分,及其药理作用机理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所以应对活血化瘀药对心血管事件进行重新评价。

    作者:孔繁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化疗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的影响探讨

    目的:分析讨论化疗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的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于本院治疗的80例胃肠道肿瘤患者,根据肿瘤有无发生转移分为2组,转移组32例,无转移组48例,同时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者80例,将其定为对照组,分析对比各组患者化疗前后的各项凝血指标浓度。结果:转移组 FIB 化疗后为(3.22±0.74)g/L,化疗前为(3.92±1.02)g/L,无转移组 FIB 化疗后为(2.55±0.73)g/L,化疗前为(3.06±0.71)g/L,两组化疗后 FIB 均明显低于化疗前(P <0.05),转移组 FIB、D -D高于无转移组(P <0.05)。结论:胃肠道肿瘤患者具有显著高凝状态,随着出现转移灶可导致高凝状态加重,化疗可导致血栓形成出现一过性增加的风险,应明确患者高凝状态变化以进行有效的临床治疗。

    作者:李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甘肃某医院儿科电子处方录入错误现状分析与对策

    目的:调查我院儿科电子处方录入错误的数量和分类,探讨本医院嵌入用量限制模块自动干预录入错误的必要性。方法:分析我院2010年一月至三月份的不合理处方,并与其他综合医院的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电子处方录入错误比例高是各医院的共同特点。结论:医院应采用科学方法减少用量录入错误。医院信息系统中嵌入用量限制模块,可自动干预电子处方录入错误,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冯梅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层社区护理干预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基层卫生院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应用社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的64例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采用门诊随诊和社区护理干预两种方法,比较两组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和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评分。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症状自评量表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P <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采取社区护理干预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更年期综合症患者的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改善其临床症状和心理状态,值得在基层卫生院推广使用。

    作者:王冬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改良小切口在治疗腕管综合征中的应用

    目的: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周围神经卡压病症中常见的一种,在发病早期主要采取保守治疗,疗效不佳且进行性加重者应考虑手术治疗。设计及应用改良小切口作腕管切开术,并分析其治疗腕管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在手掌部第三指蹼与掌长肌腱尺侧缘的连线上,掌浅弓与屈肌支持带下缘之间作一约1.5~2.0cm 切口,直视下切开腕横韧带,显微松解正中神经。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3年,24例症状完全消失,18例大部分症状缓解。拇、示、中指指腹两点辨别觉恢复正常,术后6例大鱼肌萎缩者,肌萎缩明显改善,拇指对掌功能恢复正常。2例术后出现伤口疤痕痛,无一例产生尺神经及掌浅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小切口进行神经松解是治疗腕管综合征的一种疗效确切的方法。我院自2007年4月~2013年3月治疗腕管综合征5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仕林;郑有卯;吴立志;王成;易利奇;李博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点阵铒激光与超脉冲 CO2激光治疗睑黄瘤美容效果比较

    目的:讨论研究分别应用点阵铒激光术与超脉冲 CO2激光治疗睑黄瘤的临床疗效与价值。方法选取我院皮肤科睑黄瘤疾病患者50例并分为 A、B 两组。A 组25例患者应用点阵铒激光进行治疗;B 组患者使用超脉冲 CO2激光对睑黄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美容疗效评分及效果满意程度等指标。结果美容疗效评价比较显示 A 组患者应用点阵铒激光术其美容疗效评分显著高于超脉冲 CO2激光组(P <0.05)。治疗后美容效果比较显示治疗后应用点阵铒激光术组患者其美容效果满意人数显著多于应用超脉冲 CO2激光组患者(P <0.05)。结论临床应用点阵铒激光与超脉冲 CO2激光对睑黄瘤进行治疗均有显著疗效。点阵铒激光在治疗时能够有效减少由于激光气化所造成的热损伤且治疗效果显著,睑黄瘤去除彻底且不易残留疤痕。该治疗方式操作相对简单且安全系数高,可显著提高疾病治疗效率,美容效果较好并能够减少对瘤体周围组织的损伤,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常海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简析结核病的规划管理

    近年来,中国的结核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结核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身体健康的重大疾病。为了保障人们的健康,预防及治疗结核病的工作刻不容缓。笔者阐述了世界卫生组织及我国对结核病的相关管理措施,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通过研究结核病的致病机理以及治疗方法,对结核病进行合理的规划管理,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结核病,在结核病的防治工作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林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影响因素质性分析

    目的:对医院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质性分析。方法对本院急诊科一年以上工作经验的医护人员采取随机抽样法,随机抽取急诊医生和急诊护士各10名,对其进行相关性的访谈,并根据访谈结果制定问卷,进行影响程度评分。结果通过访谈得知,影响本院急诊科医护合作关系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医护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医务工作者责任心的欠缺;医务人员工作能力的局限;医院管理、监督、激励等机制的不健全。通过进行影响程度评分得知,急诊科医生和护士在医院制度方面得出的影响程度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在医护沟通方面、医护人员素质方面的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科医护人员应该加强其沟通与合作,培养其高度的责任心,并通过有关专业培训,提高其自身的工作能力;医院应建立健全的管理、监督、激励等体制,并落实到医院急诊科医护合作相关的各个环节中来。

    作者:龚登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湿润烧伤膏联合德国秀碧除疤膏治疗增生性切口瘢痕体会

    目的:观察湿润烧伤膏联合德国秀碧除疤膏治疗增生性切口瘢痕的疗效。方法:51例82处增生性切口瘢痕磨削后外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创面愈合后外用德国秀碧除疤膏防治瘢痕增生,四肢和关节处可配合加压疗法。结果:本方法治疗82处增生性切口瘢痕显效81.6%;有效15.6%;无效2.8%;总有效率达97.2%。结论:通过磨削手术一湿润烧伤膏一德国秀碧除疤膏综合治疗增生性切口瘢痕疗效好,易操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贾照志;周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药学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4月到2012年2月收治的1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治疗时采用药学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用药情况。结果:对照组用药依从性与指导满意度的平均分为(80.3±2.5)分和(75.6±2.9)分,实验组用药依从性与指导满意度的平均分为(96.0±3.1)分和(91.8±3.6)分,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用药依从率、指导满意率、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2.5%、48.8%、6.3%,实验组用药依从率、指导满意率、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6.3%、81.3%、2.5%,对比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药学干预,可以提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指导满意度,且能有效的降低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作者:葛荣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体会

    目的:探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体会。方法:通过消除糖尿病患者对使用胰岛素的不良心理反应,饮食及运动疗法对胰岛素应用的影响,胰岛素在治疗中剂量的掌握,不良反应处理方法等几个方面的阐述来说明胰岛素在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结果:正确的胰岛素使用方法,可以更好地稳定血糖。结论:正确地使用胰岛素,对糖尿病治疗会有更好的疗效。

    作者:李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神经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易发生跌倒原因分析

    脑血管疾病在神经内科临床上较普遍,神经内科住院老年病患不但有生理器官老化和功能衰退,并且大部分存在有机体病理因素,如此极大提高了住院老年病患跌倒几率。进行依照病患跌倒发生原因进行归纳分析。

    作者:闫永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诊科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急诊科是医院对外开放的窗口,是抢救生命的第一线,以病人多,急、重、危、人流量大、工作量繁重为特点,护患之间容易引起摩擦。此外患者及家属对急救知识缺乏,对病情变化难以理解,对突发事件难以接受;患者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增强。由此决定急诊科护理具有高风险性,也是护患纠纷高发区,怎样减少护患纠纷的发生,需要医院管理层和急诊科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现分析急诊科护患纠纷发生的原因,并给出相应对策。

    作者:郭彩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品管圈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及改进

    回顾本院消毒供应中心品管圈活动的实施和开展,进行总结分析和讨论,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环境,制定相应的具体改进措施,提高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品管圈是指同一工作现场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在自我启发、相互启发的原则下,用各种统计方法,以全员参加的方式不断地进行改善自己工作现场的活动。研究指出品管圈的运用加强了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集中管理,减少了病区护士对一次性无菌物品的管理时间,将护士还给患者,提高了病区的满意度。我院自2014年1月实施并开展了第一圈的品管圈活动,为期半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对本圈活动进行总结和探讨。

    作者:乌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良修复体极其危害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口腔义齿修复的目标逐渐向舒适、美观、耐用方向发展。一副设计合理、戴用舒适且符合口腔生物学要求的修复体,不仅可以恢复缺损及缺失的口腔软、硬组织,而且能够保护剩余口腔软、硬组织的健康,满足患者生理、心理的需要;用自凝塑料用不锈钢丝固定在两边牙冠上或固定在底部的残根上,再雕塑成牙冠外形的修复方法不符合生理学的特点,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修复体对口腔组织是一种不良刺激,产生多种并发症,给患者造成极大痛苦。

    作者:李金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鲜老年股骨颈骨折不同治疗方法及效果探讨

    目的:探究新鲜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不同治疗方法给患者带来的不同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A组(骨折容易复位者)行空心钉治疗与B组(移位骨折伴有碎块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两组患者经手术治疗后6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相比术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行空心钉手术治疗的患者,优良率达到62.5%,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优良率达到60.0%,两组患者手术后优良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骨折位移不大的患者采用空心钉治疗能较好的对患者骨折处进行复位,效果良好。对于骨折处位移较大的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早期骨折处闭合复位,术后采取内科疾病的对症治疗及二膦酸盐口服治疗,能有效防止骨质疏松引发的二次骨折,提高手术效果。

    作者:易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

    原发性肝癌是一种恶性的癌症,这种病直接威胁着患者的生命。随着医学技术地不断发展,可以选择佳的治疗方法来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起到很好地治疗效果,本研究将分析下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希望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张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于内科护理的安全管理的几点探讨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也逐渐发展,护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在护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问题,需要进行有效的预防。

    作者:金京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个体化饮食宣教在湿疹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饮食宣教适宜的方法,以提高湿疹疗效,优化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及满意度。对象与方法:将2013年在皮肤科住院部100名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同样的宣教材料(饮食处方卡)而选择不同的宣教方法进行饮食宣教,出院一月后对患者病情回访,对宣教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对饮食宣教内容掌握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根据患者的需要及个体差异反复多次个体化的宣教会提高饮食宣教的效果。

    作者:周道娟;白美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增强意识落实制度防范纠纷

    针对各法律的完善,人们自我保护及法律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就医过程中维护自我权利,因此医疗纠纷日益增强。为了防范医疗纠纷中牵涉的护理问题,护理人员必须增强法意识,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做好各环节的安全工作,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如要避免护理相关的医疗纠纷发生,提示加强法律教育,落实各安全制度可有效防范护理纠纷。

    作者:汪凤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乡镇卫生院高血压防治工作探究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的发病率正在随着我国老龄化的进程逐步攀升。作为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地区,乡镇卫生院由于其医疗条件以及设备的不足对于高血压无法做到全面、有效的防治工作,因此我国乡镇地区的高血压发病率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因此,为了改善这一状况,笔者结合现阶段乡镇卫生院的高血压防治工作现状,分析了有效开展乡镇卫生院高血压防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并对该工作的工作效果通过案例分析了其效果。

    作者:王绍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口腔固有条件对无牙颌修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口腔固有条件对无牙颌修复的影响。方法:抽取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佩戴全口义齿的患者,对他们进行口腔检查,包括牙槽嵴高度、唾液黏度以及黏膜厚度。结果:牙槽嵴高度、唾液黏度以及黏膜厚度对义齿的固位存在着直接的影响。结论:口腔固有条件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无牙颌修复,影响方面主要包括义齿的支持、固位、稳定等。

    作者:许常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推车改良有利护送途中抢救、监护病人

    推病人车改良,即在车上增加氧气筒和监护仪放置框,便于护送途中抢救和监护病人,这对途中抢救和监护危重病人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王长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留置尿管的精细化管理

    导尿是临床常用的有创护理技术操作之一,留置导尿伴随尿路感染(CAUTI)是临床常见的医院感染。国外报道,CAUTI 占医院感染的35-50*,居医院感染首位。国内报道,有导尿管或尿路机械操作的患者中20-60*的患者有尿路感染,占医院获得性感染约40*。如何降低 CAUTI 的发生率是临床医务人员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笔者工作在基层医院,发现临床上在留置尿管的管理中存在一些缺陷,通过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法明显降低 CAUTI 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建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防治卡托普利引起咳嗽的心得体会

    目的:探讨有效防治卡托普利引起的咳嗽的不良反应。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份-2013年12月份门诊确诊高血压病人进行筛选800例无用药过敏史,无哮喘类疾病患者进行疗效调查分析。结果:卡托普利引发的咳嗽可以有效被防治,效果令人满意。

    作者:邵加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房的用药安全

    目的:加强社区医院的药房用药安全。方法:对各类病人实施用药安全的措施和办法。结果:采取相应对策后,社区医院药房对用药安全工作将会上一个新台阶。结论:目前在新形势下,社区医院的药房用药安全还存在着不足。因此社区医院要积极采取多种应对对策。

    作者:叶晓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腋臭微创手术治疗防皮瓣坏死方法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微创腋臭手术中防皮瓣坏死的方法及疗效,预防并发症【方法】采用防皮瓣坏死处理的方法治疗腋臭150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48例痊愈,2例皮瓣小面积坏死,经治疗痊愈,腋臭复发率低。[结论]防皮瓣坏死技术疗效可靠,提高了手术治愈率。

    作者:戚东峰;杨玉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院内绝经取环手术的困难原因以及预防对策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绝经期妇女在取环手术中相关的困难因素以及原因分析,制定应对机制、完善取环手术的内容。方法:根据我院2000年1月-2014年2月所收治的98例绝经期行取环手术妇女的临床手术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对术中相关问题、取环成功率、取环困难因素等进行分析,并制定预防对策。结果:98例患者中,一次性取环成功者69人,二次手术成功者26人,取环失败3人。术中常见困难原因以及问题有:宫体收缩、环体粘连、断裂、包裹、嵌顿等。结论:绝经期妇女取环有一定的危险因素,在术中应对常见问题有所预见,制定相应的预防对策。手术外也提高带环女性对节育环的认识,注意观察自身的体质变化,营造良好的宫腔环境,及时取环。

    作者:陆显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从中医角度认识高血压

    高血压病,是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且日益年轻化的趋势。西医对本病的病因认识尚不明确,长期高血压可导致心、脑、肾等重要器官损害。

    作者:高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学生早餐行为及其食物种类组合情况研究

    目的:了解某高校大学生早餐就餐情况、早餐食物种类搭配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大学生早餐合理营养搭配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某高校各专业随机分层抽取学生共500名,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其每周早餐就餐次数、早餐就餐时间、早餐就餐地点、不吃早餐原因、早餐食物种类搭配情况。结果:500名被调查者中每天摄入早餐者占45.0%,早餐就餐时间为第一节课上及课后者占31.6%,早餐就餐地点为教室者占20.8%,大学生不吃早餐原因为起床较晚害怕来不及上课者占59.6%,早餐食物搭配仅为一类营养者占65.2%。结论:大学生存在早餐摄入不按时、早餐营养搭配单一、起床较迟的状况,学校应加强大学生合理营养搭配宣传、加强营养干预、以及加强常规检查减少学生赖床现象。

    作者:张承清;邹勇强;文笛;杨燕;庞美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输注药品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护理人员是患者用药的直接执行者,又是药品使用终把关人。护理人员给药安全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是保证医院护理安全的重要环节之一。文章对护理人员从医嘱的处理到给药的执行工作链中,对可能出现的给药安全问题进行了浅析,并就如何规范性、合理性的提高临床给药提出了防范措施和护理对策。

    作者:王耿熙;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国药典2010年版、2005年版一部收载毒性中药材与饮片比较分析

    本文在中国药典2010年版、2005年版毒性中药、中药材与饮片收载情况与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了毒性中药材禁用、忌用和慎用与剂量和注意事项的关系,总结并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作者:王晓燕;李梅;韩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生活事件及亲友自杀行为对大学生自杀未遂行为的影响

    目的:了解生活事件及亲友自杀行为对大学生自杀未遂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问卷(大学版一Ⅳ)》对重庆市随机抽取的 l1所大学的120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比较有无自杀未遂大学生生活事件调查问卷及所认识的人的自杀经历的调查的评估结果,分析生活事件及亲友自杀行为对大学生发生自杀行为的影响。结果收集有效问卷9808份,有自杀未遂的大学生目前仍有影响的生活事件明显多于无自杀未遂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自杀的危险性可能越大。有自杀未遂行为的大学生的直系亲属、其他血缘关系亲属及认识的人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与无自杀未遂的大学生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负性生活事件及亲友自杀行为对大学生自杀未遂的影响较大,应加强对出现负性生活事件及有亲友自杀行为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

    作者:何静澜;况利;艾明;陈建梅;牛雅娟;费立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实抓医院党建工作,促进医院和谐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医疗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进,医院的党建工作也面临了更多的机遇以及任务,所以对医院党建工作中的核心进行有效的把握,了解在党建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症下药”,这样才可以使党建工作具有的真正效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医院得到更好的发展。

    作者:肖正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三种常见中药的火试鉴别

    正中药火试鉴别是中药传统经验鉴别方法之一,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仍为目前常用的鉴别方法[1]。火试法对中药材的鉴别具有重要作用,为更加有效、安全的临床运用中药,保证药材质量,提供了一种快捷的途径,使广大临床医生及药房工作人员从中受益[2]。

    作者:施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童X线检查防护措施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已及各项科学技术手段的进步,医学影像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而人们在医疗诊断过程中对 X 线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也就意味着在接受诊断检查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不仅能够利用 X 线起到治疗的作用,同时受到 X 线的辐射作用也会随之增加。尤其是近年来儿童接受 X 线诊断治疗的病例越来越多,儿童对于 X 线较成人更为敏感,加上医院防护措施的不完善,增加了儿童受 X 线辐射的危害几率。因此本文就 X 线对于儿童不同部位的诊断治疗进行分析阐述,并且寻找出有效的 X 线防护措施,保障儿童的身体健康。

    作者:赵洪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牙髓牙周联合治疗逆行性牙髓炎的效果

    目的:为了进一步探究牙髓牙周联合治疗法对逆行性牙髓炎的治疗效果,完善院内对逆行性牙髓炎的治疗对策。方法:根据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所收治的149例(151颗)逆行性牙髓炎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采用牙髓、牙周双兼顾原则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效果。结果:149例(151颗)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132颗)87.42%,治疗无效率为(18颗)12.58%。治疗有效者不仅逆行性牙髓炎病症得到控制和改善,而且咬合情况、牙齿疼痛感等基本病症改善明显,较传统牙髓或牙周疾病单一治疗方案起效更快、治疗效果更好。结论:逆行性牙髓炎是由牙周组织感染而起,病发至牙髓,所以该病症同时涵盖牙周疾病和牙髓疾病的双重特征,采用牙周牙髓联合治疗方法不仅止痛、起效快,而且治疗较为彻底。

    作者:单反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碘伏冲洗和半管引流在防治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体会

    目的:探讨碘伏冲洗和半管引流对急性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的防治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实验组给予碘伏冲洗和半管引流防治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切口感染率分别为4.0%、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碘伏冲洗和半管引流对于防治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明显减少术后切口感染的机会,有效地降低感染发生率,值得推广和使用。

    作者:杨登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TBL 教学法在预防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预防医学课程是以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宏观与微观的技术手段,研究健康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规律,阐明外界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相互关系,制定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以达到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为目标的一门医学学科。传统的预防医学教学采取老师讲授、实训操作、期末考核的方式。多年的预防医学教学实践证明,单纯的讲授知识,向学生灌输知识的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形式单调,学生只是听课、记笔记,被动学习,师生间、同学间无良好交流互动,教学效果差,抑制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已不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了使学生将新的的知识信息同先前的医学知识有机结合,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预防医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作者:郑琳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略论新医改对医院药剂管理模式转变的影响

    7本文结合新医改相关政策,分析新医改对医院药剂管理模式转变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医院药剂管理在新医改背景下的发展方向。并结合目前医院药剂管理模式现状,对医改影响医院药剂管理模式进行分析,研究医改后医院药剂管理模式如何进行转变。医改是利国利民的措施,改变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使患者能够自主选择药物,同时降低了患者的看病的经济负担。改变了过去以药养医的政策,鼓励医务人员自主创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从而以技养医。医院应慢慢适应新的经营模式,面对医改后紧张的经济状况,医院可以自主研发药剂,增加收入,同时政府需要增加对公立医院的经济补贴,以保障其正常运作,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

    作者:侯书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在校同级本、专科护生批判性思维倾向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目的:调查在校2012级本、专科护生批判性思维倾向能力现状。方法本研究以在校2012级护理本、专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其进行中文修订版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倾向测试(CCTDI)。结果:2012级本科护生与专科护生相比其 CCTDI 总分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且 CCDTI 总分大多低于280分。两组护生的 CCDTI 亚项得分在寻找真理、分析能力、批判性思维自信心、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方面亦无统计学差异,但在开放思想(p <0.0001)和系统化能力(p <0.05)方面专科组护生得分显著高于本科组。结论2012级专科组护生批判性思维倾向在开放思想和系统化能力方面显著高于本科组护生。

    作者:贾小英;戴叶花;邓暑芳;曹西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方法

    分析化疗患者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分析及干预方法。

    作者:肖婷;曹嫄;王琳;肖虹;冯丽;马振华;范晓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不规范的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检验质量,使医院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水平降低,甚至有可能造成医疗事故,从而引起医患纠纷。因此,医院的检验部门负责人员应该对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进行重视和规范,以便提供准确及时的检验报告给临床,本文总结了关于检验样品采集过程中出现的影响检验结果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希望能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给医学研究方面的工作,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医学检验数据应应该具有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用检验质量控制来证实检验结果是真实的。检验工作中,只要检验人员不断提升自我的业务及专业水平,就能推动检验医学不断进步,使临床医学得到发展。

    作者:陈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学生手机依赖的护理行为和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学生手机依赖的护理行为及心理干预措施与效果。方法笔者对87名手机依赖中学生进行护理行为及心理干预。结果通过有效的护理行为和心理干预,87名手机依赖中学生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积极的护理行为及心理干预,对出现手机依赖倾向的中学生心理行为引导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蒋霏霏;王卓诣;周能;张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导学式教学法在解剖学教学中的尝试

    本文在边疆民族地区高职高专临床医学《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课程教学中,采用了导学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较,结果发现试验班与对照班成绩有显著差异,试验班成绩频率分布和平均分数明显优于对照班,说明此方法具有一定运用价值。

    作者:赵家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细辛用法用量考

    细辛是临床常用中药之一,临床常用于外感及内伤咳嗽、痹证、腹痛、头痛、牙痛、眼病等,用之得当,效如桴鼓。现代药理研究细辛具有抑菌、降压、局部麻醉等临床用途。但由于历史和传承方面的原因,细辛的用量受到了限制,没有很好地发挥治疗疾病的功效,现根据经典和临床对细辛的用法和用量进行考证,以期能够更好指导细辛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论护士在静脉配置中心的常见危害及防护对策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医院的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强度越来越大,繁重的医务工作让医师和护士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危害。尤其是在静脉配置中心的医务人员,由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他们承受着更大的危害。所以,对他们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的了解是十分有必要的。通过了解研究分析,以求寻找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和工作中承受的危害。

    作者:唐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人事工作中的作用及策略分析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思想政治工作是能使医院得以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和办事方式,同时思想政治工作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围绕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工作,树立和落实全面、协调、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在新医改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及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及时解决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医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良好的状态,塑造医院良好形象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思想政治工作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及策略进行分析。

    作者:毛凯丰;戴芳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学校腮腺炎爆发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学校腮腺炎爆发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生原因,从而对流行性腮腺炎防治工作进行指导。方法:对我校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374例腮腺炎患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首例发病患者有明确流行病学接触史,其爆发过程历时82d,其中6~15岁312例,占83.4%,为发病高峰年龄;病例分布于学校,所有患者均为疫苗免疫史,采取应急接种措施后,疫情能得以控制。结论:对疫情未及时报告,导致疫情控制错失佳时机;腮腺炎疫苗接种空白;易感人群积累,是导致疫情爆发的主要因素。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疫情,提高腮腺炎疫苗接种率是有效控制腮腺炎疫情爆发的主要原因。

    作者:杨孝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对血液透析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的探讨

    血透室护士是血液透析中心的支柱,透析室护理是一门技术性、专业性、责任心很强的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护士在从事体力消耗的同时,也承受着多种有害因素的威胁。因此,明确影响血液透析室护士身心健康的危害因素,做好自身防护十分重要。

    作者:王美芬;王竞华;陶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术前访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术前访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62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按手术日单、双号分成观察组32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由病房护士按常规术前准备及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由介入科护士进行的术前访视,测量入室前30分钟、入室后的焦虑值,记录术中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焦虑程度、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前访视,能减轻患者的焦虑程度,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手术的效率及护理质量。

    作者:陈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特点。方法从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儿童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随机选取5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常规心电图(ECG)检测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检测,然后比对 ECG、DCG 检测结果。结果儿童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主要有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Ⅰ度房室传导阻滞、Ⅱ度房室传导阻滞、QRS 低电压、ST -T 改变等表现,24小时动态心电图阳性率为86.54%,高于常规心电图阳性率55.77%。结论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相较于常规心电图更具有诊断价值,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及应用。

    作者:王德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九寨沟县2008~2012年血液管理应用现状及分析

    目的:了解九寨沟县2008~2012年血液应用和管理情况。方法对九寨沟县五年的成分血使用和血液管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九寨沟县五年的成分血输注率逐年递增,近三年达到100%;血液报废率较高,平均年报废达25.14%。结论九寨沟县成分输血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在品种应用、血液管理等方面依然还存在提升的空间。

    作者:张佳春;阮开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株洲市2002-2011年结核病流行特征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株洲市2002-2011年结核病防治规划的实施情况,分析结核病流行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株洲市2002-2011年间全市总人口为38556295人,以株洲市10年间结核病登记管理及相关统计报表数据为来源,分析株洲市的结核病疫情、流行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株洲市2002-2011年共登记管理肺结核病患者为14687例,占总人口的38.09/10万;新涂阳肺结核登记人数为8125人,占总人口的21.07/10万;男女比例为2.84:1;所有登记的患者年龄分布前三位的分别为25~岁组占21.63%(3172/14687),55~岁组占16.84%(2467/14687),45~岁组占16.14%(2365/14687);新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为93.92%(7631/8125);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治愈率为87.53%(842/962),涂阳肺结核患者平均治愈率为93.24%(8473/9087)。结论:株洲市2002-2011年实施结核防治规划后,结核病疫情得以有效地控制,涂阳患者的治愈率达到了规划的目标。今后,结核病防治工作,以男性和青壮年及流动人口为重点人群,加大医防合作,加强追踪和转诊工作。

    作者:陈新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根管治疗器械折断的原因分析

    随着根管治疗器械的发展,根管的成形能力和根管预备速度大大提高,镍钛器械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根管治疗的质量。但镍钛器械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的出现增加了器械折断的概率,使用者有必要了解器械折断的原因并且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器械的折断。本文就根管治疗器械折断的发生率、原因、以及如何避免作一综述。

    作者:赵旭;孙莹;郗红;王亚斐;闫胜男;王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良性卵巢肿瘤蒂扭转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良性卵巢肿瘤蒂扭转疗效对比。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良性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患者应用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施不同的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8.9%(32/36),其中显效18例,有效14例,对照组有效率为69.4%(25/36),显效10例,有效15例,两组有效率差异显著(P <0.05);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3例呕心、头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手术治疗良性卵巢肿瘤蒂扭转比保守治疗更具临床价值,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吴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留置针使用正压接头的优势

    正压接头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静脉留置针既减轻了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抢救病人时可随时进行输液治疗。为确保静脉留置针的使用安全又能延长留置时间,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物的性质、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等进行综合分析和护理干预[1]。

    作者:池佳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彩超对糖尿病高血压高压患者心功能的评价

    目的:探讨心脏超声检测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至2013年6月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55例,以上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我院同期单纯高血压患者55例为对照组。利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的左心室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观察组的左室内径、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质量、左室质量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105;观察组的舒张晚期二尖瓣大血流速度、E /A、射血分数、平均左室短轴缩短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糖尿病和高血压在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改变方面甚于单纯的高血压患者,可能长期高血糖加速了心脏功能障碍的进展。

    作者:袁海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前列腺增生药物冶疗比较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对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进行比较。方法选择2013年8月到2013年1月在我院的门诊、药房进行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的患者200例,对其使用的增生药物情况,即增生药物的种类、用法、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等进行准确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患者在使用化学药物治疗之后,其能大大减轻前列腺所导致的功能性梗阻症状,但是其有较大的不良反应。而使用中药治疗的患者虽然不良反应较少,但疗效较为缓慢。结论现今治疗前列腺增生的药物较多,药物治疗主要是改善和缓解前列腺增生的病症,但目前前列腺药物价格一般较高,应当加快研制物美价廉的新药物,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作者:蔡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消渴从厥阴论治浅析

    消渴病临床表现各异,大多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与《伤寒论》厥阴病有诸多相似或相符。作者根据临床经验,结合研读《内经》、《伤寒论》等经典理论的感悟,认为消渴病其位在厥阴,其病机关键在于阴竭阳郁,阳郁化热伤津,阴阳气不相顺接,其治疗大法应以养肝生津,寒温并用,通调阴阳为核心。以乌梅丸为主方加减,收效颇佳。

    作者:张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癌症患者疼痛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对癌症患者疼痛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癌症患者76例,平均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疼痛护理,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的总有效率84.21%,明显高于对照组73.69%;且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97.37%,明显高于对照组81.58%,组间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疼痛护理对癌症患者进行护理,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心理压力,且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艳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于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探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是层出不穷,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年升高,心脑血管疾病严重的危害着人类的健康,是21世纪主要的人类杀手之一,要想关注人类的健康就必须要关注心血管疾病,特别是这种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本研究对心血管疾病概述、中医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发展状况、优势以及局限性分析等进行了综述。

    作者:乐春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生命网”模式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运用“生命网”模式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3年3月至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1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传统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生命网”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比较。结果经采取“生命网”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糖尿病健康教育中采取“生命网”模式能明显提高患者对糖尿病健康知识的掌握度以及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作者:刘利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药房药品差错原因及防止措施

    差错原因及防止措施,分析出药品差错的原因,从而探索出相关的防治措施。

    作者:刘爱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气囊留置尿管的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气囊导尿管因在组织相容性、引流效果、固定方法方面优于传统导尿管,早在临床各科应用,如导尿操作护理不当,由此而引起医源性尿道损伤或并发症,导致医患纠纷,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注。现提出留置气囊导尿管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作者:姜崇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柴胡的功效与选方

    柴胡的主要功能是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本经》:"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

    作者:郭应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肺外临床表现74例分析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常见的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近年来 MP 感染的几率渐呈上升的趋势,MP 可引起肺炎、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一系列的呼吸道疾病,还可以累及其他系统而表现出肺外的临床表现。本文通过观察74例患儿支原体感染小儿的肺外表现,探讨其治疗方法及其临床疗效。

    作者:李秀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心内科治疗的62例心律失常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检测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的检查率。结果:动态心电图对于窦性心动过速和过缓、房性和室性早搏、阵发性室上速、房室传导阻滞及房性心动过速的诊断率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于房颤的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够24h持续动态监测心电变化情况,能够获得心律失常患者系统、全面的心电图资料,在心律失常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龚金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Simma 3G 情景教学在急性肺水肿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 Simma 3G 智能模拟人情景教学在急性肺水肿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学生以组为单位随机分组为 Simma 3G 情景教学组(简称试验组)和传统以病人为中心的实践组(简称传统组),采用问卷调查和理论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对两组进行评价。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试验组问卷调查总体满意度显著高于传统组(P <0.01)并且理论成绩试验组(78.8±10.1分)与传统组(74.2±9.2分)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imma 3G 情景教学能够达到急性肺水肿实践教学的目的,并且具有重复性和可操作性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兴趣,知识点掌握更加牢固,改善了教学的效果,克服了教学的瓶颈。

    作者:梁中书;蒋卫红;刘纪实;王二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职院校医务工作特征及应对策略

    高职院校医务工作主要是为学校师生的健康服务,正确理解和认识高职院校医务工作特征,才能满足高职院校医务工作的需要。

    作者:余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微创小切口埋线法重睑术的体会

    目的:微创小切口埋线法重睑术形成机制及适应症。方法采用微创切口对32例患者实施手术。结果32例患者术后肿胀反应轻,形态满意者30例。较满意者2例。结论此手术方式损伤小,恢复快,效果自然。

    作者:马良;胡志奇;张立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外科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外科牵涉的相关医疗领域比较广泛,并且占据着一定的医学位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外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着医学的全面发展,在医学领域中具有发展方面的重要性。文章就外科在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进行初步探讨,以期更好地对医学发展有所贡献。

    作者:宿涛;李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新时期如何应用蒙医药浴疗法

    蒙医药浴是蒙医临床外治法重要疗法之一,以冬青叶、刺柏叶、水柏枝、麻黄、小白蒿所组成称为五味甘露浴。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长久以来经久不衰而不断发展,特别是蒙医经典《甘露点滴》及《蒙医药选编》等著作对五味甘露浴的传统理论进行不断的完善,对它适应症和禁忌症作了明确记载。近年来在《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蒙医分册》对五味甘露浴的配伍、加减、施治操作等方法作了详细叙述。药浴所用的五味蒙药材,分别来自冬青叶为杜鹃花科植物照山白 Rhododendron micranthum Turcz.或兴安杜鹃 Rhododendron dauaicum L.的干燥枝梢及叶;刺柏叶为柏科植物杜松 Juniperus rigida Sieb.et Zucc.的细枝及叶;水柏枝为柽柳科植物河柏 Myricaria alopecuroides Schrenk.的干燥嫩枝及叶;麻黄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 Ephedra eguiseti-na Bunge 或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ink et C.A.Mey.的干燥草质茎;小白蒿为菊科植物冷蒿 Artemisia frigda WaLLd.的干燥地上部分。

    作者:孙义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胃脘痛中医证候与X线表现对照探讨

    目的:探讨胃脘痛中医症候和 X 线表现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50例胃脘痛患者,对所有胃脘痛患者行 X 线检查,检查前先确定中医症候,并记录 X 线表现,对 X 线诊断和中医症候进行对比。结果:临床辨证脾胃不和11例,肝胃不和15例,肝胃不和兼血瘀6例,脾胃不和兼血瘀5例,肝胃不和兼湿阻6例,脾胃不和兼湿阻5例,其他证候2例,可分为肝胃不和、脾胃不和两证,又分为无兼证、兼血瘀、兼湿阻等3兼证。X 线诊断,慢性胃炎35例,胃溃疡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例,胃癌3例。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结论:肝胃不和与脾胃不和证候差异显著,能支持临床上对两大主证分类,是辩证时主要依据。而胃下垂、胃溃疡和脾胃不和较为多见,在兼血瘀证占有较大比例,可作为中医临床辩证依据。

    作者:樊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从患者的角度来看待根管治疗术

    作为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主要技术方法-根管治疗术,其成功的指标及方法已被长期和广泛的研究了,影像学的表现也被广泛的应用为根管治疗术短期和长期的客观疗效评价指标,目前国内很少有从患者的角度如患者对根管治疗术的认知、是否愿意选择、接受根管治疗术及对治疗后的满意度等来整体评价根管治疗术,而本文就从患者的角度来谈谈成人根管治疗术的疗效。

    作者:闫胜男;王贺;赵旭;孙莹;郗红;王亚婓;刘富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对加强我国药品广告监管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国违法药品广告的大量存在对人民群众的安全用药产生了巨大的威胁。本文讨论药品违法广告屡禁不止的原因及规范药品市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几点建议,并提出了加强药品监管的对策,以期对我国的药品广告市场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作者:单红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影响患者静脉留置针的时间长短因素及对策

    静脉留置针输液现已广泛用于临床,其操作简单,套管在静脉内留置时间长,且不易穿破血管,从而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便于临床用药。影响留置针留置时间的因素较多,如血管及留置针的选择、护理人员的操作技术、固定方法、封管液的选择与封管技术、药物因素等等。在临床工作中,我科针对相关因素,采取了相应护理对策,从而延长了留置时间,保护了血管,提高了护理质量。

    作者:马振华;肖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目的:探讨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3月来我服务所进行免费孕前健康检查的1054例受检人员(本地人口和流动人口)全部建档,并对这1054例受检人员进行全面性的评估分析,全部受检人员均为之按照国家免费孕前优生检查规定进行检查,建立免费孕前检查家庭档案表,全程由经过孕前优生健康检测培训的医生、技师和护士联合检查并填写档案,并对受检人员进行优生指导的培训,此外按照国家规定对受检人员进行检查和护理。结果在此次参加免费孕前健康检查的1054例受检人群中,存在一定风险因素的人员322例,占30.55%,其中高危人数232例,占22.01%;其中男95例,女137例;存在着一定危险系数的人员90例,占8.54%,其中男40例,女50例。在检查中发现各受检人员的疾病人数为:家族中有遗传病史的12例,泌尿系统疾病36例,巨细胞病毒近期有感染者9例,肝功和乙肝五项异常74例,风疹病毒感染者1例,梅毒感染者1例,甲状腺功能亢进12例,甲状腺功能低下11例;肾功能异常15例,泌尿系统疾病18例,习惯性流产8例,营养不良15例;女性宫颈糜烂8例,阴道炎11例,附件囊肿9例,其他妇科疾病29例。结论在计划怀孕人口中,存在着认识不到位、服务人员与环境不合格、基层工作人员对此次项目不重视、服务的时间问题有缺陷、整体宣传不到位、参检人员把关不严和检后调查不及时等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如强化宣传,加大力度、提高乡村两级计划生育服务能力、服务方法多元化和规范服务,制定规范化、程序化的工作流程的方案。

    作者:张红五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 CT 影像学表现

    目的:通过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 CT 影像学特征,旨在为临床准确诊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患者56例,通过对 CT 影像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6例患者中共有65例病灶,病灶位于右肾上腺34枚,左侧肾上腺21例,双侧肾上腺10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35例,病灶平均直径为3.5cm,以圆形或卵圆形病灶居多,瘤体内坏死16枚,无坏死9枚,瘤体内钙化7枚,恶性嗜铬细胞瘤21例共22枚,平均直径7.9 cm,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11枚,不规则形10枚,瘤体均发生坏死及包膜浸润,不同程度瘤体内钙化,平扫均可见低密度区,瘤体包膜完整且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可见动脉期瘤体实质部分明显强化,静脉期瘤体强化持续但较动脉期略有减退,所有瘤体均可见1条或多条动脉血管供血。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 CT 影像学有特异性表现,通过对肾上腺区瘤体的大小、形态、坏死、周围浸润及转移情况进行 CT 扫面分析,能够精确定位并准确诊断疾病。

    作者:陈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刀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介绍超声刀在外科手术中的使用,确保手术安全、顺利进行。

    作者:喻愫炜;谢辉;钱立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校教师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中的工作总结

    本科教学合格评估是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次大检阅,对被评院校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高校的教学工作主要由教师来实施,因此教师在迎评促建工作中应位于主体地位,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有序的实施。

    作者:秦泗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病案管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在目前的医疗机构当中,病案管理的作用不仅仅在于能够对患者的病例档案进行归档管理,也能够从侧面促进我国医疗机构病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进程,通过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以及数据库的建立,将医疗机构病案管理从模式上进行显而易见的转变。但是,在这样一个良性的转变过程当中,随之而来的也将伴随着巨大的压力以及严峻的挑战,因此本次研究对病案管理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旨在提高我国医疗机构病理管理工作的力度。

    作者:李文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童龋齿病因综合分析与防治

    本文通过分析儿童龋齿发生的主要因素和社会因素,旨在探讨儿童龋齿的预防对策。

    作者:谷体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门诊输液室护理纠纷原因分析及防范

    目的:探讨门诊输液室护理纠纷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提高输液室的护理质量。方法对门诊输液室发生23例护理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对引起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有效的防范措施。结论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沟通技巧,增强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法律意识,是防止护理纠纷发生的有效措施。

    作者:陈秀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论脑血管疾病的医疗方式

    从官方数据调研显示,我国每年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不断增加,脑血管疾病在中老年人的发病率中一直占首位。因此,怎样有效的治疗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医疗界探讨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分析了脑血管疾病的一些预防和医疗方式,对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相应指导。

    作者:苏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上颌骨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比较概述

    髁突骨折在下颌骨骨折中比较常见,多以摔伤和交通事故伤为主要伤因,其中大多是因髁部受力所导致的间接骨折。因髁突是下颌骨的发育中心,因此下颌骨骨折不仅会引起口腔颌面部功能的障碍,对儿童及正在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也会产生严重的功能及外观影响。因此选择合适的骨折治疗方法是保证骨折正常复位,又不会引起后遗损害是很重要的。本文就髁突骨折的各种治疗方法做一总结,并对其优缺点进行统一讨论。

    作者:孙莹;赵旭;李正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谷氨酰胺对肝硬化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肝硬化患者肠粘膜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以肝硬化常规治疗,其中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1.0g,3次/d,服用6周后,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ALT 和 AST)、肠粘膜屏障血清标志物(D -乳酸、二胺氧化酶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两组患者 ALT、AST、血浆 D -乳酸、二胺氧化酶和血浆内毒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结论:谷氨酰胺能降低肝硬化患者肠道通透性,保护患者的肠道粘膜,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并促进肝功能恢复。

    作者:甘畅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公立医院整形门诊护士一站式优质护理服务流程体会

    目的:通过一站式服务让患者在公立医院整形就诊过程中享有私立的服务,从而提高就诊满意度。方法:对在整形外科工作5年以上的护士进行系统培训,选取2013年10月-12月随机选取门诊就诊患者500例实施一站式服务,就诊过程环环相扣。结果:患者在就诊过程中归满意度和便捷性得到提高。结论:通过一站式服务拉近患者与医护人员的距离,减少陌生感,可增进医患理解与沟通,减少医疗纠纷。

    作者:贾菲;刘志荣;杨琼;汤亚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糖尿病患儿家长中应用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慢性、代谢性疾病,对人类健康影响越来越大,儿童糖尿病绝大多数为1型,病情多较成人重,易引起酮症酸中毒。单纯依赖住院治疗和护理无法长期控制血糖及提高生活质量,而全面有效控制血糖,单靠药物是难以达到目的的。因此,我们对糖尿病患儿家长加强了健康指导,减轻或避免了患儿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

    作者:马学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婴幼儿胸部X线投照技术分析

    目的:对婴幼儿胸部X线的投照技术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到我院就诊的需要进行胸部X线投照的婴幼儿患者,共计40例为临床观察对象,让婴幼儿食用仰卧位,两个上臂保持内旋,并且要固定住头部与骨盆位置,选取佳的曝光时间进行曝光,整体曝光条件要奉行高千伏、高电流、短时间的原则进行投照。结果:采取上述方法对婴幼儿胸部进行X线投照,胸片的位置端正,患者两肩胛骨和患者的肺野没有发生重叠,并且不存在呼吸移动性,患者心后区当中存在的病变显示的比较明显。结论:找到正确的曝光时间是保证婴幼儿胸部X线投照质量的关键所在,同时采取仰卧位对婴幼儿进行投照,也可以大限度的满足婴幼儿自身生理体位,可以帮助制动。高千伏可以起到提升胸片对比度以及清晰度的作用,而且可以穿透心脏显示心后区的病变情况,而且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呼吸性移动进行有效控制。

    作者:赵洪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一次性根充用于牙髓炎治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牙髓炎患者使用一次性根充法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0月收治的93例牙髓炎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组,实验组48例采用一次性根充法的治疗,对照组45例选择传统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差异大,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患有牙髓炎的患者选择一次性根充法的治疗,可以得到更加显著的治疗效果。

    作者:晁红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防治误区及干预措施

    维生素D(VitD)是一组具有广泛的生理作用,维持人体组织细胞正常生长发育,同时也是脂溶性维生素类固醇衍生物,主要是维生素D2(麦角骨化醇)和维生素D3(胆骨化醇)两者。[1]维生素D受体在全身许多组织细胞表达,维生素D缺乏与人体免疫功能异常、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密切相关。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紊乱,导致儿童生长期的骨组织矿化不全,产生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全身性慢性营养性疾病。目前很多人包括临床医生均认为儿童的佝偻病在我国已经逐渐控制,儿童佝偻病不存在了。目前临床上典型的佝偻病的确很少见,但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特别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儿童仍然大量存在。所以预防佝偻病,应引起全社会重视,只有婴幼儿家长及儿保医生都了解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并做到“抓早、抓小、抓彻底”,才能减少和避免此病的发生。[2]

    作者:黄晓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于医院安全管理工作的研究

    安全管理作为医院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一旦管理不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是无法估计的,严重情况下还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医院安全管理的实施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文章以此为背景,重在对预控管理在医院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应用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

    作者:胡翠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童保健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探讨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儿童保健门诊接收的患儿124例,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62例和乙组62例进行相同的护理,并对乙组实施健康教育。观察、对比甲组和乙组的临床效果。结果:甲组护理满意度为80.65%,乙组护理满意度为98.39%。乙组护理满意度高于甲组,焦虑感评分下降情况优于甲组,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康教育在儿童保健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较大,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李岚;江明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制定和实施出院计划的探讨

    目的:探讨出院计划新模式对骨科老龄髋关节置换住院患者的实施。方法针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居家康复存在的健康问题进行院内指导。结果患者及照顾者均获得康复知识。讨论住院期间对老年髋关节患者制定实施出院计划能使患者得到延续护理。

    作者:李叶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正确选择疾病主要诊断满足 DRGs 分组要求

    目的:探讨准确书写病历主要诊断,确保编码准确性。方法明确目的熟悉原则。结果主要诊断选择不准确,解剖部位描述不清,手术名称、损伤外因、疾病的终末情况做主要诊断等方面问题及对策。结论加强对医师编码员 ICD 相关知识的培训,编码时认真阅读病案,针对问题与医师沟通交流,提高编码人员专业素质,确保疾病分类准确性。

    作者:曹丽萍;姚玉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过敏性耳鼻咽喉眼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探讨

    由于环境的污染造成过敏性疾病增加率越来越高。过敏性疾病的种类很多,而其中为常见的则是呼吸道和皮肤过敏。过敏性耳鼻咽喉眼疾病的症状较为多变且机制也很复杂。本文将对过敏性耳鼻咽喉眼疾病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作者:张福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精细化管理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应用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服务对象的需求不断提高,现代化医院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由原来的粗放式管理走向精细化管理。手术室在护理工作中逐步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目前,手术室作为医院多学科病人抢救治疗的特殊工作场所,其工作节奏快、任务繁重,接触人员多,工作环节复杂,护理人员任何一个细小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1],因此,加强手术室管理是确保病人安全的重要手段,是护理管理者应该探讨的重要课题。2012年我们把精细化管理应用于手术室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余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无保护会阴分娩法对会阴结局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保护会阴分娩法对会阴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无保护会阴法组和常规会阴切开方法组共332例产妇的产时及时会阴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保护会阴组在会阴切开率(P <0.05)、会阴疼痛(P <0.05)、产时出血量(P <0.05)、缝合材料用量(P <0.05)等方面明显少于常规会阴切开组;无保护会阴组会阴完整率明显优于常规会阴切开方法组(P <0.05);无保护会阴法组的总裂伤率及 I 度裂伤明显增加;结论无保护会阴分娩法产时及时会阴结局总体优于常规会阴切开分娩法。

    作者:王凤琴;张丰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重抓环节质量管理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医院管理水平决定了医院发展的状况,在抓医疗服务质量工作中,我们注重加强对环节质量的严格控制和管理,成立了以院领导为组长的环节质量督查小组,推行院、科两级电子交班系统,查找和发现环节质量缺陷,坚持环节质量的持续改进,用环节质量来保证终末质量,用环节质量管理来改进基础质量管理。

    作者:周晓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ICU 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

    目的:对 ICU 护理风险事件以及相应的防范策略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4月-2014年4月间我院收治的ICU 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的临床患者15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回顾性分析,探讨护理风险事件发生原因,总结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护理风险事件包括:管道脱落、意外拔管,意外受伤,发生压疮,药物使用不当,输液泵使用不当以及护患纠纷等。结论:临床护理工作中应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行强化,加强专业知识培训,对护理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从而避免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安全。

    作者:刘俊英;刘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

    计划免疫是我们国家从根本上防治传染病的一个经济、有效的方法,对儿童实施计划免疫是开展免疫工作的重中之重。儿童计划免疫的内容包括多种,一般在医院出生的新生儿预防接种工作开展的比较全面和顺利,当然影响接种率的因素依然存在。本文将从儿童计划免疫的内容和步骤、免疫合格标准及疫苗的接种率、影响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因素分析几方面进行讨论。

    作者:李景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血栓栓塞在骨科的预防与治疗

    近年来很多经历过骨科手术的病人相继患上了静脉血栓栓塞,这是一种在骨科手术中常见的并发症。这种病症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使患者在精神和肉体上饱受痛苦。本文简要介绍了静脉血栓栓塞症及其危害,并就如何对它进行预防与治疗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作者:何亮;李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70岁以上老年人胆囊切除的手术期处理

    目的:总结70岁以上老年人胆囊切除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通过对25例胆囊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25例手术21例痊愈,1例好转,1例二次手术。术前合并各种不同疾病和功能异2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与术前合并疾病有关。结论:年龄、心血管疾病、肺部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糖尿病及其它等因素是老年胆道手术的危险因素,具备多因素者危险系数更高。临床上应高度警惕,进行周密详尽的围手术期处理,老年人手术也能获得满意效果。

    作者:赵晓华;张文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助产工作中存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和防范措施

    目的:通过对助产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旨在为提高产妇分娩安全和新生儿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分娩并接受助产的孕妇266例,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孕妇给予医院常规助产,研究组孕妇首先分析助产工作中不安全因素并给予综合防范的助产方式,统计两组产妇生产出血量、剖宫产感染率、助产满意率及医疗纠纷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生产出血量为237.7 ml、剖宫产感染率为4.51%、助产满意率为97.74%、医疗纠纷率为2.99%,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助产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积极防范能提高助产有效率,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

    作者:陈玉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人际沟通技巧健康体检中的应用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体检量也有所增加。在体检护理过程中,沟通成为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所在。只有掌握正确的沟通技巧,才能不断优化体检流程,实现与体检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发生纠纷。本文结合健康体检护理的实际情况,对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具体技巧等问题进行分析与阐述。

    作者:郑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化妆品过敏的常见变应原及诊断

    化妆品作为一种常见的日用消费品,其作用是很多的,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过敏的现象。本文对导致化妆品过敏的常见的三种变应原:香料、防腐剂和对苯二胺展开研究,并结合前人的成果介绍了一些诊断的方法。

    作者:刘海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班主任工作之浅见

    加强班级管理工作,为学生塑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施展大学生本色。做一个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的人。

    作者:张芳妮;姚彦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我院实施院务公开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我院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近年来,医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落实省卫生厅关于深化院务公开工作的实施意见,以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公正便民、文明服务、廉洁行医为基本要求,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和“以职工为主人”这两个重点,认真开展以医院重大决议、医院财务收支、医疗收费价格、患者费用明细、药品器械采购、干部任免调动、人员录用解聘、职称评聘考核、违规处罚结果、基建项目购材等“十公开”为主要内容的院务公开工作。实践证明,院务公开工作,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推进了医院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了医院和谐发展。

    作者:凌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提高输血管理系统确保安全输血

    目的:通过研究分析改变前后的输血管理系统,比较分析先进的输血管理系统对安全输血的必要性。方法:随访和问卷调查。结果:在改变后,输血管理系统有明显提高,很大程度的改善了安全输血质量。结论:输血管理系统需要改善,以求更好的进行安全输血,保证血液的社会价值。

    作者:赵国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预防

    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由传统中药引起的 ADR 也日渐增多。因此,开展中药注射剂 ADR 的监测,定期对收集到得 ADR 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有利于提高医院的临床安全用药水平,减少 ADR 的发生。

    作者:王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疗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之建构

    在现行的医疗体制下,医疗卫生被定位为公益型福利事业,医疗机构以服务性、非营利性机构为主。由于单纯强调服务,不讲经济效益,许多医疗机构面临着严重危机:经费不足,设备落后,管理混乱,医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医疗纠纷大量发生。本文首先阐述了医疗纠纷面临的法律上的困境,然后提出了完善的建议,希望对相关行业者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作者:曾明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制压力指示糊剂在全口义齿初戴时的应用

    目的:研究自制压力指示糊剂在全口义齿初戴的作用。方法用隆力奇护手霜与氧化锌粉调成糊状,置于全口义齿的组织面,少量多次调磨,提高义齿与粘膜的密合性。结果在全口义齿初戴时应用自制的压力指示糊剂,可以使义齿与黏膜达到好的贴合。结论应用自制的压力指示糊剂,节约了成本,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史立红;胡瑞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

    对于医院来说,护理工作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患者来医院就诊需要有一个很好的治疗和护理,护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资料的效果。舒适护理是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比一般的护理要求更高,应用效果也更好,可以使患者在接受手术时感觉更加的舒适和安心。本文将结合舒适护理的内容,对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作者:张晓萍;李福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手术室中护理教学的实施策略分析

    目的:分析如何在手术室实施护生护理教学。方法根据医院手术室临床特点的不同,应对在医院手术室进行实习的护生,根据其实际的情况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教学。目的由于护理教学计划的科学规范,实习期满后96%以上的护生均能达到要求。结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使护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多、更全面的护理知识。

    作者:曹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消化性溃疡治疗方案的选择

    目的:探讨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有效治疗方案。以甲氰咪呱、奥美拉唑、果胶铋片等为主的治疗方案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可较好的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余可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美容人才培养若干问题与对策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也相应的促进了我国中医美容行业的发展,在中医美容人才培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依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于中医美容人才培养的若干问题与对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通过本文的探讨,旨在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医美容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中医美容领域的良好发展。

    作者:孙珊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气管切开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效果的比较

    目的:比较气道内间断滴入加湿法和微量泵控制持续滴入法的效果。将60例开放气道患者分为两组各30例,分别比较采用气道内间断滴入加湿法(对照组)和微量泵(观察组)控制持续滴入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微量泵持续湿化法效果优于间断滴入加湿法。

    作者:李晓亮;叶晓芹;石欣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尿液镜检在现代诊疗中的重要作用

    目的:探讨在现代临床诊疗中尿液分析仪广泛应用不应忽略与显微镜检测法相结合的重要性。方法对300列尿标本用 UriTeK -151型尿11项分析仪检测和尿沉渣显微镜检测法同时进行检测,并对其两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尿液分析仪与尿液镜检有明显差异。两者结果相符均为阴性的有246列;占82%。两者结论不符的有54列,占18%。结论尿液分析仪不能完全替代尿液检测;对可疑及阳性标本应与尿液沉渣镜检相结合非常重要,避免临床诊疗中漏诊误诊的出现。

    作者:祁贺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血透室护士工作压力及应对措施

    在血透室护士工作中压力无处不在,护理人员要认真分析压力源之所在,正确面对问题,合理解决,变压力为动力,以宽广的胸怀、精湛的业务水平去克服各种压力,保持身心健康,保证更好更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提高护理质量,让患者满意。本文分析了压力源的产生,并就如何通过自我调节来适应并消除工作中的压力,确保护士身心健康展开讨论。

    作者:蔡瑜玮;王亚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综合发展在儿童保健中的运用初探

    对于早期综合发展对于儿童保健的运用效果,应该进行具体的实践之后进行系统的评论,对于要进行整体研究的儿童,分成六百例,从而进行系统的观察,每组分成三百例,观察对照之后,对于三百例儿童进行早期综合发展的指导和干预,从而进行一系列的分析求证,对于另外的患者,应该进行常规的干预,从而对比两组的智商发育情况和整体营养状况,整体来说,不管是情商智商,还是社交和佝偻病等的发病率都减少了,这种早期综合发展的方式应该在全部的儿童保健中进行推广。

    作者:严幼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单纯疱疹在皮肤病临床中诊断与治疗的体会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在临床的诊断与治疗。方法通过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诊断进行全身及局部药物治疗。结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本病常以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有自限性,易复发。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特异方法检查予以诊断。中西医结合全身抗病毒药物及局部对症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

    作者:甘秋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护理工作者的压力因素及相关应对措施

    由于护理工作范围很广,要求护士密切接触病人和病人家属,对病人健康负有重要责任,护士既是病人的治疗执行者,又是日常医疗活动的管理者,事无大小,均需操劳,容易产生压力,而护理工作的平凡、琐碎、重复、繁重,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再加上经常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且生活无规律,使护士经常精力透支,日积月累对护士的健康产生伤害。由于护士每天面对的患者病情的不断变化,护士必须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并迅速做出反应,不容疏忽,否则直接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杜绝差错、事故地发生。因此,护理工作者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的工作。

    作者:曹文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营养与肿瘤

    随着肿瘤的全球化以及逐年上升的趋势,营养与肿瘤的研究是至今营养学中活跃的领域,而食物是人体联系外环境直接、经常、大量的物质,也是机体内环境及代谢的物质基础。因此,研究膳食营养与肿瘤的关系在探讨肿瘤的病因、找出肿瘤防治措施提高肿瘤病人生命质量等方面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作者:童晨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策略探析

    目的:对手术室护理的安全隐患以及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总结分析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58例患者中护理满意度为98.28%。结论:对手术室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处理措施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满意度。

    作者:杜宜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师决策查房工作流程的研究

    现行医生独立决策分级护理尚不能认为是佳决策方式,护理专家认为分级护理应由护士独立决策,医疗专家认为应由医护共同决策,医护共同决策的认同率高。运用 Delphi 法确定了分级护理决策护士的资质评定及培训大纲。同时2009年由卫生部颁布的《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试行)》中规定,护理级别可以由医生也可以由护士来确定,为护士决策分级护理提供一定的法规支持和依据。基于此,本研究选取山西省34名医护专家对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工作流程进行专家咨询,以期为今后护士决策分级护理的试点及实施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耿熙;陶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目的:调查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控制院内感染的感染率,防止发生爆发性感染。方法于2013年4月15号8点至20点期间对我院所有518名住院患者进行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我院感染率为2.75%。其中消化科2名,呼吸科6名,ICU3名,妇产科1名,骨科2名;抗菌药物使用率为63.1%。结论对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状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能够发现医院目前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张庆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妇产科的运用

    目的:运用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生儿听力筛查对先天性听力损伤通过早期发现、早期确认和干预,降低和减少病残率。

    作者:胡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蒙医药学特点及发展思路

    蒙医药学认为,人的生命节律与宇宙变化节律息息相关。人体是小宇宙,生命体恒动不息,但有始有终。内外协调则康,失调则病,紊乱则危,不相依则亡。蒙医药学说特点是指与西医学及其它医学体系相对而言,任何一种医学均以人体及疾病为其研究对象,这是所有医学具有的共性。然而,他们对人体的观察和研究方法则不相同,如在研究人体、病理、疾病的诊断和临床治疗上,有着各自的特点。

    作者:朝格吉布胡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食道癌供血动脉造影及灌注化疗初步探讨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部位食管癌供血动脉的来源。方法:我们对244例食管癌患者行血管造影并灌注化疗药物。结果显示:244.例患者中其供血动脉分别来自锁骨下动脉、支气管动脉、肋间动脉、胸廓内动脉、食管固有动脉、胃左动脉和膈动脉等。化疗有效率85.3%,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不同部位食癌癌动脉内 BAI 是安全、有效、简便的方法。

    作者:杨宝玉;张祖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置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静脉药物治疗配置中心出现医务人员和病人都有重要的意义,保障了医务人员的安全,优化了药师和护理人员工作配置;也保障了病人的用药安全,减少了医疗成本。静脉药物配置药物对配药人员的操作要求较高,否则对配药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配药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药物和载体的配伍禁忌、注意配药的加入顺序、以药物溶解标准规范配药操作规范药物配置过程中的操作,保证药物配置质量。

    作者:李文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农村计划生育宣传教育的新思考

    目前世界人口已突破70亿大关,地球资源的消耗与日俱增,人类生存的环境日益恶化。我国在三十多年前就已经意识到了人口的无节制增长对国家、对世界带来的负面效应,基于这个原因,我国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逐渐提出了一系列指导国民计划生育的政策规定,这一政策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从这三十多年的实际发展来看,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控制了国家人口的过快增长。

    作者:朱新华;冯雅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90例颈椎性肩周炎患者,分别采用针灸治疗和常规西医治疗。针灸治疗组为研究组,西医治疗组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分为45例。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32例,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5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果:研究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后,治愈有23例,有效有19例,总体有效率达到了91.3%。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愈有11例,有效有20例,总体有效率68.9%。研究组患者有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针灸治疗颈椎性肩周炎不仅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肩关节,而且还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孙文里;李生文;周秀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诊治胃溃疡合并穿孔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到2013年4月期间收治7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本组的75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中,28例患者给予胃大部切除手术,所占的比例是333%,47例患者给予穿孔修补手术,所占的比例是667%;其中病情恢复良好的患者63例,所占的比例是84%。结论:对于急性胃穿孔患者,给予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法,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洪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卫生检验菌种管理内容与策略初探

    标准菌种是在卫生检验中比较常用的一类标准参考物质,它对提高卫生检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几乎每个检测实验室中都保存着不同类型的标准菌种,以作不同的用途。本文主要针对卫生检验中标准菌种的管理工作内容进行探讨,提出提高标准菌种管理效率的策略。

    作者:向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影响儿科护患关系的因素及对策

    目的:儿科护士在护理行为过程中,要及时掌握和了解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并对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消除患儿及其家长的不良因素,用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作者:马秀花;郭金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论公共事业管理社会化的标志与动因

    近年来,公共事业社会化改革已成为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公共事业社会化是指主要通过社会各方力量,利用民间资源,主要依靠市场机制进行部分公共物品的生产与提供。毋庸置疑,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事业社会化管理体制,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

    作者:关长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BL 联合 CBL 在外科总论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采用 PBL 联合 CBL 的教学模式提高外科学总论课程的教学质量。方法:将27名学生随机分成2组,进行 PBL 联合 CBL 的教学模式及传统 LBL 教学模式的对照研究,通过理论及技能操作的考核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采用 PBL 联合 CBL 教学模式的1组理论及技能考核成绩好于采用传统 LBL 教学模式的2组。结论:PBL 联合 CBL 教学模式能有效的提高外科学总论点教学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教学方式。

    作者:陈静;谢玉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分析

    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伴随着各种高端科技在检验医学中的不断运用,有力地确保了临床检验的准确性、有效性。笔者结合自身从事检验工作的实践,浅谈如何加强临床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

    作者:王改红;焦志强;张祖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事业已经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人民对医疗条件水平的要求日趋提高。这对于广大医疗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大的考验。当前医疗工作中亟待需要大量符合社会要求、适应现代护理学的护理人员,而作为促进护理人员从理论教学到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手段,临床带教是课堂教学的极大延伸和深化,使护理人员能够通过实践掌握护理工作。本文对于当前临床护理带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并且基于相关理论和实践提出相应的对策。

    作者:马俊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提高西医院校中药学教学水平的研究

    中药学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是临床专业学生所学的《中医学》中的必修内容。它既是中医的基础课程之一,同时又是从基础过渡到临床的枢纽课程。现结合作者临床专业的中药学教学实践,就如何提高西医院校临床专业的中药学教学质量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推动临床专业的中药学教学工作予以整理和归纳,以方便同仁参考。

    作者:万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

    糖尿病是因体内糖利用障碍而导致高血糖状态的一种新陈代谢异常疾病。如果高血糖持续得不到控制,将会引起视网膜、脑、和肾脏等方面显著和广泛的病理改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临床上分为非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和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作者:孟淑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医院财务经济管理的对策

    医院财务管理是医院经济工作的核心,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疗市场竞争激烈的当下,医院财务管理直接影响医院发展,在此,医院采取有效措施加强财务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黄士勇;方月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深化门诊导医优质服务的实践探讨

    深化门诊导医优质服务有利于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是门诊导医服务发展目标和方向。通过信息化的建立,细致入微的工作作风,针对和拓展培训,持续提升门诊导医的工作内涵,不断的满足患者的需求。

    作者:黄惠萍;王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发挥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医院药学中的应用

    目的:为了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医院药学中的意义,还有就是对用药的影响。方法: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对医院药学工作的意义以及影响进行分析。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医院药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于医院药学要开展的临床医学工作以及提高静脉药物治疗水平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采用的是先进的静脉配液技术以及管理模式,这不仅对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护理水平,在此基础上,也加快了医院要学的发展进程,而且还提高了医院合理用药的水平。

    作者:陈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普外科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

    目的:探讨普外科老年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与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3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200例普外科老年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风险事件发生率指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风险因素认知率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普外科老年患者中应用风险管理,有利于增强患者与护理人员对风险因素的认知程度,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率,提高患者满意程度,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董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太原市小店区二次供水卫生安全现状及对策

    目的:了解小店区二次供水设施和水质卫生状况及存在问题,为制定保障饮用水安全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检查、问卷调查和抽样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店区61个二次供水单位,共88个二次供水设施的卫生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数据用 SPSS13.0录入建库分析。同时采集61份二次供水水样进行检测。结果88个二次供水设施中,设施构造为蓄水池+增压泵的占调查总数的43.18%,水箱材质类型以水泥为主,占调查总数的59.09%。二次供水水质合格率为72.1%,结论小店区二次供水水质仍存在安全隐患,有关部门应严格依法行政,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卫生质量,保障饮用水安全。

    作者:孟庆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论心脑同病

    7本文为探讨心血管病与脑血管病交叉学科形成的心脑同病中医证治规律与特点,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结合现代医学临床与实践,通过对同时合并出现的心、脑血管这一类病症的临床特点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这一类疾病在临床上存在着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与一定的中医证候与治疗规律,总结提出"心脑同病"这一新概念,认为心脑同病的基本或核心病机是风瘀痹阻,治以熄风通络,活血化瘀,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宋文茜;郦永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

    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是农村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农村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为起点,从落后地区基层视角观察和分析农村当前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对策探讨与思考。

    作者:李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电针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

    目的:寻找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通过不同的电针波形对患者进行治疗和对其面神经损伤程度进行测定的方法,为临床提供优化治疗方案。方法:将11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均选用电针治疗。治疗组选用:地仓和颧$、阳白和太阳、迎香和鼻通、下关和口禾$、牵正和夹承浆一组,五组同时应用,选用疏密波,频率0.8HZ /100HZ 治疗;对照组选用相同的穴位,穴位不分组,选用连续波,每日一次,留针40min,10次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通过观察患侧口轮匝肌、额肌、提口角肌、面颊肌的收缩,能判断面神经功能,预测周围性面瘫的预后,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面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论: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疏密波的使用明显优于连续波,即可提高临床疗效,又可预测预测患者恢复情况。

    作者:杨丽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输血管理与用血安全

    随着医疗事业的飞速发展,输血医学也得到了大幅度进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事业单位对输血管理与用血安全提出了新要求,临床用血规范化、安全化程度显著的提高。但是,受到工作人员传统输血观念、输血规范的影响,临床输血的管理制度还有待规范、用血安全还有待提高。本文就输血管理与用血安全要点做了详细的探讨,旨在提高血液质量和输血技术,确保血液使用安全。

    作者:迟佳庆;韩丽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院会计基本职能的认识与思考

    会计管理成为医院经营管理的中枢,职能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会计职能就是会计本身所具有的功能。本文针对会计核算和监督这一基本职能进行了探讨。

    作者:方月会;黄士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和治疗体会探讨

    目的:探讨针对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患者进行的管理以及治疗方式与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被确诊的、管理的10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强化管理方式进行管理,同时在患者饮食、运动、用药、心理等方面进行强化指导,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同时进行药物治疗及一般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治疗费用。结果:经过管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对 TC、TG、HDL -C 等糖尿病指征方面的控制要好于对照组患者,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费用为(192.3±26.5)元,对照组为(257.8±23.9)元,观察组患者的治疗费用明显要比对照组治疗费用少,P <0.05表示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采用社区管理治疗,并在心理、饮食和运动等方面进行强化指导,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经济实惠,值得在临床、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庭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学生校园环保教育中的问题探析

    大学生是校园环保的生力军。环境保护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然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对环境保护教育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要求,校园环保教育也应是环保教育的一部分。文章着重分析了大学生校园环保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大学生环保的现状,增强大学生对校园环保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作者:肖亮亮;刘汉群;郭晨微;康亚斌;钟韵;郝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基层儿童保健工作对农村儿童的生长发育非常的重要,但是通过相关的调查资料表明,我国的基层儿童保健工作还存在管理率低、管理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儿童保健工作关系着国计民生大事,我国政府应该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提高我国基层儿童保健能力。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基层儿童保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改善基层儿童保健工作的现状提出了几点思考。

    作者:陈维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发展中的难题和对策

    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单孔腹腔镜技术在手术通路、器械等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难,虽然已经逐步发展出了相关的解决办法,但仍存在一些尚未彻底解决的问题。这种方法为患者大大减轻手术痛苦和风险,并且使术者的操作简单化。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单孔腹腔镜技术乃至整个腹腔镜技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会推动微创医疗技术的进步。

    作者:刘沛锭;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反复吸毒戒毒人员心理特点及干预措施分析

    随着我国近年来禁毒斗争的深入开展,对吸毒人员的强制戒毒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由于强制戒毒时间为3~6个月,在强制戒毒期内,戒毒人员主要进行生理脱毒,而在走出戒毒所后,社会教育帮助和心理戒毒没有配套建设,因此从戒毒场所返回社会后,85%以上的戒毒人员会再次吸毒,部分地区的这一比例甚至高达95%以上[1-2],本文对我戒毒所2011年-2013年收治的强制戒毒人员356例进行调查,其中复戒人员达217例,占60.96%,实际上这一比例更高,因为部分复吸复戒人员存在隐瞒真相和更换姓名的行为。复吸复戒人员的心理是复杂的,为此必须对其心理特点进行分析,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矫正策略,从而确保戒毒效果。

    作者:曾仁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手术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析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6例我院接诊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肝癌切除联合门静脉取癌栓术,其中30例患者手术后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为观察组,另外16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1、2、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50%、31.25%、12.5%、6.25%,观察组为85%、60%、46.67%、26.67%,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19年,观察组患者为2.22年,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 <0.05);对照组的肿瘤复发率为50%,对照组为30%,两组差异显著(P <0.05)。46例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结论:对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采取肝癌切除术联合门静脉取癌栓术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术后继续接受 TACE,可以显著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刘春城;卢艳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为我国教育改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医学高等专科院校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因此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本人通过在医学高专学校的教学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包括在制作多媒体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及注意事项。并且对提高多媒体在医学教学中所发挥的作用提出一些建议,以更好的促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课堂效率。

    作者:侯文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继续医学教育持续发展呼唤继续教育立法

    继续教育立法是成人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各国政府干预、管理和控制成人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比较欧美主要国家的继续教育立法情况与我国继续教育立法现状,重点阐述了实行继续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今后我国继续教育立法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曲素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切口选择对乳腺癌根治手术预后的影响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选择不同切口对乳腺癌根治术预后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7月到2013年7月在我院使用手术治疗的乳腺癌病患68人,将这些病患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病患34人,为治疗组中的病患使用横行切口,为对照组中的病患使用纵行切口,使用统计学方法对比两组病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中病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8%,对照组中病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6.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横行切口手术适合使用在各分期乳腺癌病患中,可以满足各种根治要求,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低,为术后病患乳房再创造提供良好条件,在临床治疗中应推广使用。

    作者:倪曙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探究儿科护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及相关干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4年1月儿科护理出现不安全事件的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作出干预措施。结果本次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安全因素包括护理人员因素共28例(35.0%),患儿自身因素共25例(31.25%),医疗设备因素共11例(13.75%),沟通因素共10例(12.5%),其他因素共6例(7.5%)。结论儿科护理工作中需要做好儿童、家长、护理人员之间的工作,能明显提高护理满意度,所以护理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与责任心,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

    作者:何立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定岗职业康复培训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恢复的作用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定岗职业康复培训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作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从2011年10月到2013年10月收治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7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在观察组进行定岗职业培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干预前与干预后0.5年、1年以及2年的PSP 总分情况。结论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干预前与对照组患者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的评定(PSP)总分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的0.5年、1年以及2年的 PSP 总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 <0.05)。结论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定岗职业康复培训具有比较明显的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值得广泛运用。

    作者:张士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疼痛管理在骨科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疼痛对围手术期患者生活质量及康复预后的影响,做好围手术期的疼痛管理。方法:根据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流程,完善的疼痛评估体系,制订个体化的镇痛方案,将疼痛小化,减少各种并发症。结果:以患者为中心,使患者安全、舒适的度过围手术期和功能康复期,全面提高手术的效果及满意度。结论:通过综合性的多模式、多元化镇痛护理,骨科患者术后疼痛可得到显著减轻。

    作者:黄达;徐长玉;张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详审病机,小儿感冒三步论治

    小儿感冒是小儿常见病,目前大多以风热、风寒论治;但笔者认为因为小儿生理病理的特殊性,和社会的变迁,小儿感冒不能简单以风热、风寒治疗,而应根据小儿的生理特性,辩证用药,笔者以疏风、清热、健脾益气三步论治治疗小儿感冒,效果良好。

    作者:张国辉;聂忠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抗菌药物静脉滴注给药方案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目的:针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设计临床配伍应用。方法:对有关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分类、临床配伍稳定性等进行了综述分析。结果:在输液时需要按照一定的配伍原则。温度、药物浓度、pH、放置时间及光照等因素是该类药物配伍稳定性的关键,是保证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结论: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具有毒副作用用小、抗菌谱广、疗效高等优点,自从20世纪60年代问世一来,一直受到受到医生青睐,为治疗人类细菌感染做出巨大贡献。但因其具有β-内酰胺环不稳定易被水解,因此,找寻事宜的配伍方式,制定合理给药方案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姜晓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从以人为本视角出发谈医院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医疗卫生单位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救死扶伤的医疗卫生单位---医院,必须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坚持以人为本,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为病人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促进医院的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从以人为本视角出发,重点探讨了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旨在为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李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住院病人静脉输液风险管理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方法,也是护士基础的护理操作。但由于“简单”的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涉及人多、物多、环节多、持续时间长和应用范围广等诸多因素,更重要的是静脉输液是一项侵袭性操作。因此,只有预见、识别护理风险,才能有效地防止护患纠纷的发生。

    作者:谢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的意义

    在医疗环境变化的今天,临床技能竞赛对各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它反映出临床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高了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推进临床医学教育不断改革创新。

    作者:袁乐;薛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的生成及其与临床病理和预后的关系

    目的:讨论研究子宫内膜癌组织内淋巴管生成及对其预后造成影响。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指标提供有利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妇科子宫内膜癌患者标本共100例。使用免疫组化SP法对组织中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的淋巴管密度进行检测并分析LVD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远期存活率等指标。应用Kaplan-Meier法以及Log0rank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肿瘤周边微淋巴管密度与肿瘤中心微淋巴管密度同肿瘤分化程度、病理类型、激素受体及基层侵袭无明显关联。肿瘤周边区为淋巴管密度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管转移情况有关。结论淋巴管密度是造成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作者:廖凌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对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创伤骨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创伤骨科患者78例,将其分为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疼痛护理管理,并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术后疼痛评分、平均住院天数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创伤骨科病房中应用疼痛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较为确切,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的症状,提升患者生活的质量,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开展膏方制剂的经验体会

    本文回顾了笔者从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遵处方进行加工制作膏方共73料68人,效果良好。我们的体会是,搞好膏方加工服务要做到:一是必须与处方医师、患者沟通协作,选定合宜的方药。二是要严格遵守制作工艺质量要求,每个细节都要如法制作。三是灵活选用矫味添加剂。

    作者:李昌红;张宝林;刘耀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质量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作为医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验证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理论知识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和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者从丰富课堂教学手段,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自身修养,加强实验课环节管理四个方面,谈谈强化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教学效果的教学体会。

    作者:赵改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类型胃溃疡外科治疗

    胃溃疡是我们常见的外科疾病,发病率较高,发病的年龄一般在50岁左右,较十二指肠溃疡的发病年龄高,以男性多见。胃的任何部位都可见溃疡,但以胃窦部为多见,约占90%,并以胃体与胃窦交界处胃窦一侧的小弯侧和近幽门前方胃溃疡为多见。后壁溃疡、高位溃疡和复合性溃疡比较少见。不同类型的胃溃疡,根据胃溃疡的部位和溃疡面积大小的大小,类型不同,采用外科或者内科治疗方案也有所区别。

    作者:舒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透过急诊医疗暗查探索急救医疗服务

    目的:通过由市卫生局委托医院协会组织专家对15家二三级医院急诊医疗服务暗查,发现服务薄弱,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方法:检查者模拟普外科急腹症病人就诊,制订“医疗机构急诊科救治能力检查记录表”,逐项督查。结果:高96分,低52分,均78.5分。讨论:首先建立急诊急救体系,健全各项制度和操作流程,采取先进管理机制,更新理念,杜绝“急诊不急”现象;其次医护合作流程培训和考核,人人过关,提高急救技能;后强化急救器械物品管理,落实责任人,确保齐全和完好率100%

    作者:府晓萍;邬国英;常荣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卒中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常见性难治性疾病,是人类第二大致死原因和首要致残原因,也是我国国民死因的首位。随着我国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明显改变,加上我国即将严重人口老龄化,脑卒中的发病率将进一步上升,且发病年龄渐趋于低龄化,形势非常严峻。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一些有效的治疗方法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脑卒中的致残率和病死率,但并不能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国内外研究证明,脑卒中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有效的预防是降低脑卒中负担的佳途径,而一级预防值得关注[1],脑卒中一级预防干预的主要措施是健康教育,本文作者从目前脑卒中健康教育的定义;实施机构、人员;接受脑卒中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脑卒中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场所等方面对脑卒中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作者:王雪芹;李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疗风险评估制度对基层医疗工作的指导意义

    医疗风险评估制度,是医疗改革后基层医院执行的一项医疗核心制度,随着制度的逐步落实,杜绝了医疗事故,保障了医患双方的利益,现将我院的具体做法及指导意义作粗略的探讨。

    作者:顾英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人际沟通技巧在门诊护患关系中的应用

    护患沟通是促进病人健康,减少医疗纠纷的重要基础,是双方在医疗护理活动中的一种信息传递过程,它能有效地表达患者对医疗护理活动的理解、意愿和要求。良好的护患沟通,将产生良好的护患关系,这是减轻患者身心痛苦的需要,也是促进护患之间的理解和支持,提高护理效果的需要,更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树立医院良好形象的的需要。

    作者:苏晓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拜新同分别与氢氯噻嗪及雷米普利联合应用对高血压患者血压及生化指标的影响

    高血压是我国成人常见的疾病之一,如果不进行早期积极控制,危害极大。调查显示当前我国高血压患者至少有2.3亿,但是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较低[1]。高血压是可以治疗及控制的疾病,若治疗合理,坚持长期治疗,可以有效降低血压水平,更能减低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保护人民健康,降低国家对疾病的支出。

    作者:宝凤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体会

    目的:评价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于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的79例腹股沟疝患者行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治疗效果,采用的巴德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的定型产品。结果:79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无一例切口感染,伤口积血1例,阴囊水肿2例。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而且该法适用范围广、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恢复快。行术时需要彭正防止补片,避免损伤生殖神经。

    作者:阿卜杜巴柯·伊德日斯巴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442株老年肺部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回顾性分析某院呼吸内科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应用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 VITEK -2 Compact 系统鉴定细菌,K -B 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统计、分析老年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1542份痰标本分离出病原菌442株,革兰阴性杆菌332株,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多见;念珠菌属85株,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25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均对亚胺培南敏感,对复方磺胺甲恶唑都有一定程度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有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老年肺部感染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较高,临床应加强耐药性监测,合理选用抗生素。

    作者:李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实习护生带教体会

    实习带教是毕业生从学校迈向社会工作的桥梁,是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重要环节。护生要在实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工作能力,以便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因此做好护生带教工作已经是临床护理教学的重要课题。毕业生的理论知识、心理素质及学习能力不尽相同,所以我们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更多优秀的护理人才。本文对如何做好实习生的带教浅谈几点体会。

    作者:陈温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分析基层妇产科对宫颈癌知识认知现状和干预

    目的:为了解基层妇产科对宫颈癌知识认知的现状和干预手段,为基层的医院应对宫颈癌的防治和培训工作提供的参考。方法:自行设计一张调查问卷,对妇产科医生进行宫颈癌相关知识的调查,再通过相应的培训措施去进行有效的干预。结果:在有效的干预之后,所有的调查对象对宫颈癌的相关知识的认识得到了很大一步的提升,宫颈病变的诊断程序的知晓率上升了16.5%,宫颈癌发病的高位知晓因素上升了30.8%。结论:对基层妇产科对宫颈癌知识认知进行有效的培训,可以很好的提高认识水平,达到很好的效果,对基层的宫颈癌的防治工作提供很重要的保证。

    作者:黄红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临床探析

    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的临床特征,找出相关因素以及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入院治疗的200例急性心肌梗死经治疗后存活的患者,以患者是否出现早期心绞痛为依据,把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148例和观察组52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的发病率为26%,发病相关因素中有无 Q 波坏死、高血压及高血脂等因素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心电图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出现早期心绞痛通常在2周以内,其中心功能不全者和高血脂、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较高,及早发现并合理选择治疗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患者的死亡率。

    作者:高娟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贵州省黔南州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情况分析

    对黔南州43000名自愿孕前检查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了解黔南州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情况,可以为从源头上减少出生缺陷儿提供依据,检出的内科疾病前三次依次为:血糖异常、乙肝病毒感染、肾功能异常。检出的妇科疾病前三位依次为:白带异常,妇科超声常规检查异常。从而得出结论必须大力宣传孕前检查重要性,提高孕前检查的参与率。

    作者:杨明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糖尿病饮食治疗

    饮食治疗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膳食平衡是饮食治疗的根本要求。饮食治疗的原则和内容有热能供给,蛋白质每日摄入量,脂肪供给量,摄入糖类的质量,维持适宜血糖,维生素、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摄入,膳食纤维的摄入,餐次分配,食材称重。糖尿病人还要对饮食中的一些误区加以注意。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状况调查及影响因素

    目的:探讨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状况与影响因素,为有针对的进行职业心理干预,改善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医护人员倦怠状况提供依据与建议。方法采取 Maslach 职业倦怠量表对我市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统计医护人员职业倦怠情况。结果被调查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职业类别低、参与工作时间短、收入低、工作压力大、单位管理制度差的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程度较为严重。结论基层计划生育服务站医护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尤其是情绪衰竭上,应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职业倦怠程度严重的人员,需提升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构建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

    作者:周维善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形势下护士的心理压力

    长期以来,面对发展和竞争,护士的角色功能不断扩大,在服务过程产生了多种困惑;感到职业的价值受贬值;由于不良工作环境和不规律生活方式的影响加重了护士心理负担。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新形势下护士心理压力作以下分析。

    作者:李娟;王耿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手术时机行老年颅脑外伤手术的治疗效果对比

    目的:对不同手术时机行老年颅脑外伤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老年颅脑外伤疾病患者,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患者出现昏迷、瞳孔散大时进行手术,实验组在患者昏迷前、瞳孔未改变时进行手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致残率与死亡率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分别进行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7.62%)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1.91%),且实验组患者的致残率(7.14%)与致死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致残率(35.71%)与致死率(28.58%),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颅脑外伤患者在患者昏迷前、瞳孔未改变时进行手术治疗,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可以广泛应用。

    作者:朱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内镜下止血夹对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

    目的:探讨内镜下止血夹对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测内镜下止血夹止血成功率。结果首次止血成功率百分之百,使用止血夹147枚,在完成止血的七十二小时中出现再出血患者2例,再出血率3.33%,所有患者皆未转自外科治疗,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消化道出血通过内镜下止血夹实施止血治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再出血率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有效提升止血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丽红;徐银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高专临床专业预防医学教学思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为适应人们的健康要求,开展及加强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知识教育越来越重要。本文分析了当前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了对临床专业学生实施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并提出改善预防医学教学的措施,以期对预防医学教学有借鉴作用。

    作者:赫金凤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胆囊息肉样病变(GBPL)的超声检查与治疗

    在长期的超声检验工作中,我深刻的体会到超声检查对于疾病的确定及治疗的意义,近年来胆囊息肉样病变(GBPL)呈现多发态势,因此,如何诊断和治疗该病成为大家关心的问题。胆囊息肉样病变(GBPL)是胆囊粘膜隆起性病变的统称。随着超声诊断水平的提高 GBPL 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对其是否会发生恶变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仍是临床较为关心的课题。为此,本文讨论其远期病情演变与治疗方法的关系。

    作者:梁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应用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促进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0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采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2010年60例早产儿为对照组,按一般综合治疗配合鼻饲喂养。于营养支持第7、14、21天比较两组患儿的体重及喂养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体重增长较对照组明显,喂养并发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可使早产儿获得更多营养支持,促进生长发育。

    作者:梁桂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颈椎病的诊治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又称颈椎综合征,它严重地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逐渐发生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或颈椎正常生理曲线改变后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颈部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症状。为达到较佳的治疗效果,宜早期治疗,大部分患者通过非手术治疗症状得以控制或治愈,对于脊髓型颈推病,或保守治疗无效者需行手术治疗。

    作者:邹立学;刘军;鲁厚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女性肥厚上睑的重睑成形术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女性肥厚上睑的重睑成形术效果分析。方法:对2012年10月~2013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4例肥厚上睑女性患者行重睑成形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取得41例患者随访记录,其中37例对术后效果满意,4例术后效果一般,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满意率为90.2%。结论:重睑成形术治疗女性肥厚上睑效果显著,可有效矫正肥厚的上睑,并重塑眶睑沟和眶鼻沟,进而有效增强眼部的立体感,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作者:高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人口腔余留牙去留效果探讨

    目的:评价老年人口腔余留牙的去留价值及其效果。方法:对123位老年人口腔余留牙进行治疗及义齿修复,对其疗效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老年人口腔余留牙的及时治疗和义齿修复,极大地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结论:老年人口腔余留牙的及时的治疗和义齿修复意义显著。

    作者:庞文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火针治疗难治性周围型面瘫的治疗体会

    目的:为了建立起难治性周围型面瘫患者的治疗信心,寻找一种短期内见效的治疗方法。方法运用火针疗法,观察患者10天内的疗效。结果48例患者,显效8例(16.7%),有效30例(62.5%),无效10例(20.8%),总有效率79.2%。结论火针疗法对难治性周围型面瘫短期内有明显疗效。

    作者:张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年龄阶段口腔患者就诊心理分析

    口腔疾病以龋病和牙周病常见,主要症状为牙痛,牙病一般进展缓慢,病程可长达几个月、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可以反复发作,没有自愈性和终身免疫性。所以大多数人并不重视牙病,这也是口腔疾病不够重视的结果。本文将在口腔就诊的患者大致分为三类:儿童组、中年组和老年组,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对他们进行心理分析。

    作者:方尚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本文从高血压不仅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如果血压控制不佳它还是并发充血性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肾功能衰竭主动脉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而老年人又是高血压的主要群体,要想有效治疗老年高血压,就要了解它的特点,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作者:叶秀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既济汤治疗高血压肾病之体会

    高血压肾病系原发性高血压引起的良性小动脉肾硬化和恶性小动脉肾硬化并伴有相应临床表现的疾病,多有常年的高血压病史,有肾小球、肾小管的损害,临床可出现血压高伴随双下肢水肿、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等症状,日久失治,将会出现心脑血管的损害及肾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之险症,该病可归属于中医的“水肿”“眩晕”“心悸”“虚劳”等范畴,多表现为阳亢于上而阴亏或阴脱于下致阴阳不相携之态,病因多端,有脾肾阳虚、肝肾阴虚、气滞血瘀、湿热瘀阻等等,或虚、或实、或虚实夹杂,笔者在治疗该病的过程中,多采用近代中医学大家张锡纯先生自创之既济汤进行加减,以制已亢之阳,敛既脱之阴,达阴阳既济之的,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呈现于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张艳萍;洪国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结肠镜检查前不同肠道清洁方法的效果观察与比较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大肠疾病有效的方法,检查前的肠道准备是决定检查成败的关键,清洁的肠道是顺利插镜、观察结肠粘膜、活组织标本的准确留取及其他相关治疗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2013年1月~2013年12月,对180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3种不同方法进行肠道准备,对清洁效果及不良反应并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秋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全麻患者插胃管时机的选择

    目的:全麻患者插胃管时机选择的探讨。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普外科住院需要术前插胃管的择期全麻手术患者1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在麻醉师插入气管导管后,在麻醉师协助下,利用喉镜直视下插胃管,对照组则在麻醉师完成气管插管并妥善固定,接上螺纹管装置供氧后,由护士采取直接置管法即盲插方式插胃管。结果:观察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对照组(P <0.0l);平均插管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P <0.05)。结论:全麻后直视下插胃管的方法简便易行,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兰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心脏外科术后肺部并发症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心脏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及其危险因素,减少心脏外科手术术后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628例外科心脏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对数据进行单因素分析,并选择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628例患者中75例患者发生心脏外科手术后肺部并发症。肺部并发症的术后危险因素包括女性(OR =1.09),吸烟(OR =1.65),冷心脏停搏液(OR =1.78)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支持(OR =2.09),二次开胸(OR =2.12),主动脉内球囊反搏(OR =2,31),胸腔积液(OR =2,.57),术后脑血管意外(OR =5.61),膈神经损伤(OR =8.09)及术后肾功能衰竭需用肾透析(OR =9.79)。结论心脏外科术后多种危险因素增加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特别是脑血管意外、膈神经损伤及术后肾功能衰竭需用肾透析为明显。对此类患者需特别注意保护肺功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高致炳;杨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小儿肺炎80例对比观察

    目的:对比观察小儿肺炎患儿应用氨溴索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儿科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氨溴索治疗,根据给药方式的不同将80例患儿分为口服组(20例)、静脉滴注组(30例)、雾化吸入组(30例),对比观察三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静脉滴注组与雾化吸入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明显高于口服组(P<0.05);静脉滴注组与雾化吸入组患儿肺部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口服组(P <0.05),且雾化吸入组患儿相关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短于静脉滴注组(P <0.05)。三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静脉滴注、雾化吸入给药方式相比口服给药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均可作为小儿肺炎治疗的有效手段,雾化吸入给药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时间更短,有利于患儿尽早康复,可作为氨溴索治疗的理想给药方式。

    作者:奉鹏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制水枕在双侧髋关节同期置换术后预防压疮的护理研究

    目的:探讨自制水枕预防双侧全髋关节同期置换术后压疮发生的效果。方法:将84例双侧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骨科常规护理的基础采用自制水枕预防压疮,评价两组预防压疮的效果。结果:对照组Ⅰ期压疮5例,Ⅱ期压疮1例,压疮发生率14.3%;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发生压疮,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872 P =0.0342)。结论:自制水枕可预防双侧全髋关节同期置换术后患者压疮的发生,保证手术效果,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苏荣锦;赖桂凤;谢艳兰;杨媛媛;李桂萍;卢庆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学高校教学医院教务管理人员必备素质的体会

    作为高校教学医院,教学工作是医院的重要任务,教务管理工作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工作过程中,教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秩序。因此,教务管理人员的高素质是保证教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也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者:耿金玲;刘芙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声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颈动脉

    目的:采用多普勒超声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颈动脉管径和斑块。方法以100例短暂性脑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普勒超声观察颈动脉血管腔内径、斑块生长位置、大小及性状。结果63例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狭窄。结论多普勒超声检查具有方便、快捷、无创性和可重复操作等优点,在 TIA 患者颈动脉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两种麻醉方式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8例的比较

    目的:比较静脉全麻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择期 LC 病人48例,随机均分为静脉全麻(对照组)24例和静脉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24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全麻药总量及术毕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所用的麻醉药总量明显小于对照组。结论:观察组较对照组行 LC 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静脉麻醉药总量较少,术后苏醒较快,且经济安全。

    作者:鲜中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在眼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7月在眼科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随机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眼科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接受眼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安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理论合格人数为39例、护理技术操作合格人数36例、满意患者38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出现护理差错的人数也只有1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出现护理差错的人数,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的患者分别为36例和35例,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安全护理干预在眼科护理管理中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护理安全值得在眼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推广。

    作者:刘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体检中心采血室护士针刺伤护理风险管理与防范

    护理风险管理是对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风险事件及预防方法的识别、评价,并寻求处置对策和科学管理,是确保护理质量的核心决策。随着医院的发展及疾病谱的改变,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静脉采血检查已成为体格检查,疾病诊断的一项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之一。采血室作为体检中心窗口单位,是体检人员流量大,护患接触频繁的地方,也是容易发生护理风险的主要场所。

    作者:冯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风险管理在预防骨科手术后老年置管患者管道滑脱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预防骨科手术后老年置管患者管道滑脱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常规护理的骨科手术后老年置管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以采用风险管理的骨科手术后老年置管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管道滑脱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尿管、腰部引流管及深静脉置管滑脱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骨科手术后老年置管患者采用风险管理能提高护士管道护理水平,有效地降低管道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张利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观察不同时机运用中医补益法协同化疗抗结肠癌的有效性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

    目的:探究在不同时机运用中医补益法协同化疗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对80只裸鼠实施人结肠癌LoVo细胞移植手术,建立裸鼠结肠癌模型。经过8天的培养成瘤后,随机选取移植成功的60只结肠癌裸鼠,并随机分为六个不同的组别:模型组,中药组,化疗组,提前干预组,同步干预组,延后干预组。在16~23天给予中药组补益汤方剂的中药治疗;给予化疗组,提前干预组,同步干预组,延后干预组5-Fu腹内注射的化疗;另外,在8~15天给予提前干预组补益汤方剂的中药治疗,在16~23天给予同步干预组化疗的同时,给予中药治疗,在24~31天给予延后干预组中药治疗;同时给予模型组腹内注射生理盐水。用药结束后,在第32天,选取所有小组的裸鼠各一半,摘除眼球法处死,分理出体内的结肠肿瘤,测量每组裸鼠肿瘤的平均体积,平均体重,肿瘤组织经处理后做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观测其相关凋亡蛋白Bcl-2和Bax的光密度。剩余的裸鼠继续观察其生命体征,记录其平均生存期。结果:肿瘤的平均体积结果显示,除了中药组外,其他组的平均体积都明显小于模型组,而且有提前干预组和延后干预组要明显小于化疗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的平均重量比较显示,除了中药组外,其他组的平均重量都小于模型组,延后干预组要明显小于化疗组;各组的生存期比较显示,除中药组外,其他各组生存期都长于模型组,以延后干预组和提前干预组为长;对于相关凋亡蛋白光密度的测定,除中药组外,其他组的都与模型组有差别,提前干预组和延后干预组与化疗组和同步干预组的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以化疗作为结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时,以中医补益法在化疗前后进行协同治疗能够抑制肿瘤发展,延长生存期,其机制可能与中药治疗提高了肿瘤细胞对化疗的敏感性,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崔娜妮;侯瑶;佘俐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及一次性宫颈扩张棒终止12~18周妊娠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12-18周妊娠采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及联合一次性宫颈扩张棒应用的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12-18周妊娠需行终止治疗的患者40例,均为我院妇产科2012年3月至2013年6月收治,随机分组,就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并联合一次性宫颈扩张棒的应用效果(观察组,n =20)与羊膜腔注射依沙吖啶(对照组,n=2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用药致宫缩、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 <0.05),产程无明显差异(P >0.05),引产成功率为95%,对照组为80%,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12-18周妊娠采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配伍,并与一次性宫颈扩张棒联合应用,可起到较佳的终止效果,安全性和有效性均居较高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红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药学诊断在临床药学实践中的应用

    目的:探究与分析药学诊断在我国的临床药学实践中的作用与影响。方法通过药学诊断的内容、含义、临床实践意义以及临床药学工作的讲解,总结药学诊断在临床的药学实践应用中的价值。结果可以帮助药剂师更好地掌握药剂之间的关联系,提高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结论药学诊断对我国的临床医药学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较大程度提高了医院的临床药学工作质量。

    作者:焦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肿瘤患者及家属心理弹性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弹性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诊治的晚期肿瘤癌患者50例,应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EORTC QI,Q -C30),分析对比在给予患者及家属心理弹性后,50名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在给予心理弹性后,肺癌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明显好转,而症状及特异性项目减轻。结论:运用医学心理学知识及沟通技巧,及时发现肿瘤患者及家属的心理问题、针对原因采取有效的心理弹性措施,可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大程度延长患者的生命。

    作者:唐明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于乳腺癌术后引流方式的改进及皮下积液的防治体会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它的发生可导致病程的延长,影响患者的术后康复,而且延误患者的后续治疗。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乳腺肿瘤科自2011年1月-2012年3月间,行乳腺癌根治性手术162例,在传统引流的基础上,改进了引流方法,加强了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张春苗;何铁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体会

    通过对冠状动脉造影的观察与护理,降低并发性反应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痛苦,扩大手术的成功率。方法:选择近期100例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在进行介入性治疗手,做出后进行评价。结果:全部病例中有4例患者发生出血或渗血、血栓,5例患者发生尿潴留,术后护理效果满意。结论:冠状动脉造影术是当今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在术后进行精确的护理,可明显减少并发性反应的发生,提高术后患者的恢复能力。

    作者:董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析临床检验的血常规检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飞速进步,人类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对身体方面的健康也倍加关注,其中临床检验的结果在对疾病的诊断、预防及治疗过程中,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血液常规的检查,现已成为我国临床研究的重要检验指标,所以引起了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

    作者:左金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羊水栓塞的临床分析和急救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羊水栓塞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2例羊水栓塞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羊水栓塞原因、临床表现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2例死亡,10例患者抢救及时,护理得当转危为安。结论:羊水栓塞发病凶险,死亡率高,在助产和护理工作中,产程中的密切监护,尽早诊断,尽早完善综合护理措施,是抢救羊水栓塞患者的关键。重视产前保健、加强孕期知识宣教、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加强农村、社区、个体诊所的医务人员产科知识培训是预防羊水栓塞的重要方法。

    作者:唐慧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吡柔比星鞘膜内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700例的观察研究

    $目的:观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吡柔比星行神经鞘膜内注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7-12~2010-7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4医院口腔科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700例,其中男性356例,女性344例,均采用手术显露神经支后行鞘膜内注射吡柔比星。并在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12个月及术后24个月分别对患者进行口头数字化分级表(VNRS)评估。结果将术后四个时间段记录的VNRS分数,分别与术前VNRS分数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四个时间段记录的VNRS分数相互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神经鞘膜内注射吡柔比星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赵和平;朱晓瑜;张建英;董潇;陈小燕;赵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分析米非司酮联合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晚期的效果

    目的:为了分析联合使用米非司酮与伍米索前列醇终止早孕晚期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5月到2011年5月在我院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晚期孕妇74例,将这些孕妇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共有孕妇37人,两组孕妇均使用米非司酮与伍米索前列醇,但用药方法不同。每天早上七点为对照组中的孕妇提供米非司酮,连续口服3天,第四天7点为孕妇提供伍米索前列醇,口服。治疗组中的孕妇在第一天早上七点口服米非司酮,第三天早上7点为孕妇提供伍米索前列醇,口服,并用氯化钠将伍米索前列醇湿化后,放进孕妇阴道内。使用统计学方法观察两组孕妇的治疗效果、出血量、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中孕妇的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中孕妇的总有效率为86.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同时,治疗组中孕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意义。结论:临床终止早孕晚期妊娠孕妇时,联合使用米非司酮与伍米索前列醇不仅治疗效果好,而且安全有效,具有花费时间少、疼痛轻、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出血量少等优点,可以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陆显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光子嫩肤技术在皮肤美容临床应用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本文就嫩肤技术应用于皮肤美容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108例皮肤病患者根据皮肤病症分为 A 组(色素沉着组,n =36)、B 组(皮肤衰老组,n =34)和 C 组(毛细血管扩张组,n =38)。对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美容满意度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三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不显著(P >0.05);三组患者对本次美容效果的总满意度差异不显著(P >0.05)。结论:光子嫩肤技术应用于皮肤美容中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皮肤状态,值得推广。

    作者:黄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观察

    目的:验证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近期效果较好,且毒副作用偏小。方法将76例经病理检验确诊为恶性肿瘤,且TNM分期为Ⅲ-Ⅳ期,影像学有可测量病灶的患者按入院前后顺序分为联合组及化疗组,均38例。化疗组单纯应用化疗治疗,根据肿瘤发生的位置及其病理制定相应方案,联合组在化疗的第一天即开始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结果经治疗,在近期疗效方面联合组有效率52.6%,显著高于化疗组31.6%,经统计学软件分析P<0.05,有意义;两组治疗后毒副作用发生均以白细胞减少及胃肠道反应为著,经统计学分析P<0.05,有差异;余不良反应发生在血红蛋白减少、血小板降低及肝功能、肾功能损害,组间比较均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针对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中,选择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疗效明显,症状改善明显,毒副反应偏小,具有明显优势,易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顾文欣;王琳;孙焕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模式康复锻炼措施在高龄膝关节置换术护理中的应用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高龄人群(年龄≥65岁)患膝关节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发病率日趋增加。有资料显示[1],6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达50%,其中超过1/3有严重的症状,75岁以上的患病率为80%,且基本上均有疼痛等症状。对于这类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选择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进行治疗为终极治疗手段,而只有正确、系统、科学的围手术期康复锻炼才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TKA 的远期疗效[2]。为此,我们借鉴既往经验,提出了多模式康复锻炼的综合康复方案,包括术前康复教育、术后康复锻练以及出院后的锻炼措施,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凌艳燕;刘艳;韦燕萍;赵婷婷;黎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液细胞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目的:探讨在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过程中,对终血液细胞的检验质量造成影响的相关因素,终有效将临床血液细胞的检验质量进行提高。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血液细胞检验标本总计300份进行具体的研究。根据有关血液标本的放置时间、标本的放置温度以及具体的采血部位来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比终检查结果存在的差异。结果:血液标本放置的时间过长,放置的温度没有达到要求以及具体的采血部位都会对终的血液细胞检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对比各个组别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 <0.05)。结论:在进行临床医学血液细胞检验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因素会对终的检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标本放置的温度、采血的部位以及标本的放置时间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做好每一个环节的控制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作者:许福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疾控中心犬伤门诊免疫预防人群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目的:通过对狂犬病暴露人群流行特征、免疫接种现状、伤者伤口处理方式等进行分析,探讨如何降低狂犬病发病率。方法:选择我门诊处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147例犬伤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犬伤人群大多分布于青壮年,受伤区域主要以主城区为主,147例占124例(84.4%),受伤后12h 内就诊患者98例(66.7%),犬类伤害占82.3%,受伤部位主要在四肢,III 级暴露是普遍受伤程度。结论:暴露后采取规范化处理措施,对患者采取规范化处理措施,帮助患者提高基础免疫力和免疫依从性,加强落实狂犬病健康教育,为对狂犬病实施预防的关键。

    作者:宋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晚期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中健康宣教指导方法

    目的:探讨晚期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全过程的健康宣教指导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3例接受全程放射治疗的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形体外放射治疗与腔内放射治疗,对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并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有20例出现骨髓抑制,17例出现胃肠道反应,8例出现皮肤及阴道炎症反应,5例出现泌尿系统反应,经健康宣教指导后所有患者的并发症均得以有效治疗。结论:采用健康宣教指导方法对晚期宫颈癌患者放射治疗全过程进行辅助治疗,能够大大降低放射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刘臣旭;葛荣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治疗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1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主要采用常规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口服阿托伐他汀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所下降(P <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显著性,同时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均有所改善(P <0.05),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治疗中应用效果显著,安全性和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杨素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资源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监测分析与相应对策探究

    目的:回顾近十年来我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工作进展,对我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分析,并对此提出改善我县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相应对策。方法:抽取近十年资源县5000名7-18岁男女中小学生的体检报告,分别算出2003年~2008年各年中小学健康体检数据的平均值与2009年~2013年各年中小学生健康体检数据的平均值,以此来对我县男女中小学生的体格检测的数据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结果:近年资源县中小学生视力平均值呈下降趋势,到2013年达到5.0以下,从身高体重方面来看,中小学生得肥胖率有所增加,在肺活量方面,同年龄组男女学生水平均不如2003年的水平,经 X2检验计算,其差异非常明显(P <0.01)。结论:我县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状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并且近年来更加明显。

    作者:雷学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胎儿超声心动图产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妊娠>20周,有高危倾向的孕妇及会诊病例共315例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胎儿四腔心切面、左右室流出道切面、左室长轴及主动脉根部短轴切面、主动脉弓切面、动脉导管弓切面、三血管切面及上下腔静脉长轴切面、双房及双室短轴切面,观察心脏大小、结构、大血管的位置、走行等;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各瓣口及间隔、大血管内血流情况。结果共发现32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其中单心室2例;单心房1例;右心双出口1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8例,左心发育不良2例;三尖瓣闭锁2例;法洛四联症4例;主动脉瓣狭窄1例;肺动脉瓣狭窄3例;单纯室间隔缺损8例。漏诊房间隔继发孔缺损2例;漏诊肺动脉狭窄1例;敏感性91%,特异性100%。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是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的无创性诊断技术,对围产期临床正确处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卫云峰;丁倩;张海峰;路秋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重度子痫前期合并脑静脉血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究重度子痫前期与脑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患有重度子痫前期的孕妇3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100例同样孕期的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孕妇的神经影像学特征(磁共振、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CT、CT 静脉血管成像等)和实验室检测指标(脑脊液、颅内压、血常规),并比较差异。结果:观察组的36例患者中有11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大脑出血、出血性梗死或脑水肿;19例患者的颅内压>300mmH2O,9例患者的脑脊液蛋白异常,5例脑脊液中存在红细胞;12例患者的白细胞数显著增高,9血小板数量显著变化,出现凝血功能异常。而对照组孕妇的颅内压、脑脊液成分均正常,仅1例患者出现脑水肿,5例患者的血常规检测中白细胞偏高,1例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结论: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与脑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相关性,有效地预防及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病对脑静脉血栓的形成和治疗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张云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患者的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超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于2011年9月~2014年3月收治的子宫腺肌病患者60例,分别口服米非司酮,每日5mg,连续服用6个月,并且对比分析患者服药前、后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患者的痛经的疼痛程度、影响活动程度以及痛经分级等指标具有明显地下降。两组数据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 <0.05)。患者的月经周期、月经量以及经期等指标具有明显地下降,且趋于正常水平。两组数据经过分析比较,具有显著的差异(p <0.05)。结论超小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徐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氨甲喋呤单次肌注加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氨甲喋呤单次肌注加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收治的异位妊娠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单独采用氨甲喋呤单次肌注治疗,而研究组则采用氨甲喋呤单次肌注加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32例患者中痊愈30例,其痊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1.87%),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8,P <0.05)。知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包块直径和血β-hCG 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而在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包块直径和血β-hCG 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下降,另外研究组在治疗后包块直径和血β-hCG 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明显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21、8.92,P <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无发生严重的药物相关性不良反应发生,而且经肝肾功能检测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差异。结论:氨甲喋呤单次肌注加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石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damon 自锁托槽在矫治双颌前突患者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 damon 自锁托槽在矫治双颌前突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选择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科进行双颌前突矫治的12例患者,将其予以自锁托槽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定期随访,观察矫治前后上下颌的尖牙与磨牙的深度、宽度变化情况。结果:与矫治前比较,矫治后患者上下颌的尖牙、磨牙无论是深度还是宽度均增加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damon 自锁托槽矫治器可对于双颌前突患者的上下牙弓具有较好的扩弓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吴宏锦;盘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改良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34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34例改良式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34例眼内容剜除术后患者Ⅰ期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术中不剪断四条直肌不破坏眼眶内脂肪组织,利用自体巩膜腔后1/2容纳义眼台,前1/2自体巩膜包裹缝合,眼台内点滴渗入地塞米松磷酸钠和盐酸妥布霉素,术后不行眼台打栓子手术。结果随诊6个月~3年,术后一周无眼痛或有轻度眼痛的占97.1%,上眶区均饱满,与对侧眼相比外观无明显差异,切口一期愈合,义眼活动良好,矫正外形满意,未发现其他并发症。结论改良式羟基磷灰石义眼台1/2自体巩膜腔内植入术痛苦小,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较为理想的眼眶美容术式。

    作者:杨锐;高燕;韦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4℃生理盐水冷敷减轻眼睑拆线疼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4℃生理盐水冷敷减轻眼睑拆线疼痛的效果。方法术后5天,将69例双侧眼睑术者左右眼睑随机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常温生理盐水湿敷10min拆线,观察组4℃生理盐水湿敷10min拆线,根据WHO疼痛分级,由患者自己评估两侧眼睑拆线疼痛情况并记录。结果观察组和的对照组拆线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799 P =0.0OO)。结论4℃生理盐水冷敷可减轻眼睑拆线疼痛程度。

    作者:邹富珍;范鹏举;胡平成;曾智辉;吴艳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慢性肺心病的疗效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老年慢性肺心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9月来我院接受慢性肺心病治疗的患者7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基础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使用 SPSS 13.0软件包对比较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 <0.05;两组患者的不良法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提高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对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朱云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及 MRI 诊断进展

    甲状腺结节是甲状腺疾病常见的异常表现,近年来,随着体检时影像学诊断应用到甲状腺的检查中,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不断增加。甲状腺结节的影像诊断方法常用的有超声、及 MRI,这2种检查方法各有优势,本文将就超声及 MRI 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琼;何翠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柏硝祛毒洗剂熏洗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80例

    目的:探讨柏硝祛毒洗剂熏洗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肛肠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治疗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及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组采用柏硝祛毒洗剂熏洗坐浴并配合相应护理,疗程10天,治疗结束后观察创面水肿指标,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189例,显效10例,总有效率99.5%,对照组痊愈101例,显效52例,总有效率76.5%。经χ2检验,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柏硝祛毒洗剂熏洗坐浴对治疗肛肠术后肛缘水肿有较好疗效,良好的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韩小静;丛坤;戴毓;李春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饮食护理对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

    目的:分析饮食护理对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作用。方法:临床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实施治疗的100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将其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上饮食护理,对两组患者生活方式上的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平稳度、血糖平稳度以及生活舒适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治疗中实施饮食护理,能够对患者的生活方式进行良好的改善,帮助患者构建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确保其血压和血糖的稳定性。

    作者:庞彩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紫杉醇缓释微囊的制备及体外释放特性初探

    目的:制备紫杉醇缓释微胶囊,测定其包封率,对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初探。方法:以高分子材料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囊壁,紫杉醇微粒为囊芯,采用静电吸附层层自组装技术(LBL 法)制备紫杉醇缓释微胶囊。结果:紫杉醇微胶囊包封率较高,达到80.49±0.59%;不同包裹层数的微胶囊在体外释放速度不同,随着囊壁层数的增加,缓释效果越来越明显。结论:用 LBL 法制备的紫杉醇微胶囊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明显的缓释特性,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思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流行性腮腺炎30例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特征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首先都应用利巴韦林、清热解毒口服液,然后对实验组的30名患者增加去刺的仙人掌、冰片,搅碎伴水调匀后敷在腮腺处。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愈率好于对照组,且无任何副作用。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比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显著。

    作者:彭鹂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原发性痛经临床治疗

    原发性痛经指功能性痛经,表现为月经期痉挛性疼痛,常集中在下腹部,多伴有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只发生于经期和行经前后。是一种妇科常见病。无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常伴发血紫暗有血块、头晕心悸、恶心呕吐、四肢厥冷等。临床多采用口服止痛药或应用抗生素输液治疗。

    作者:王艳;李军霞;王冬蕊;官莉;裴志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合并支气管哮喘者的临床体征的比较

    目的:对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体征进行比较,为其临床诊治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两组患者各45例,对其临床体征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结果比较发现,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体征表现为肺部无音、单纯湿音、干湿音并存,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临床体征只表现为单纯哮鸣音,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很少见单纯哮鸣音,主要以湿性音或与干性音并存;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则常表现为几种肺部音同时存在,且变化复杂。

    作者:张云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健康宣教对糖尿病患者提高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

    目的:观察健康宣教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糖尿病患者148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采取健康管理护理干预,记录并分析两组相关情况。结果:研究组肾功能衰竭、昏迷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三项分值都较对照组更高(P <0.05)。结论:健康宣教对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玉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药物治疗脑梗塞后遗症的方法分析

    目的:临床对脑梗塞后遗症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法和效果分析。方法临床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实施治疗的78例脑梗塞后遗症患者,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联合络活喜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上立普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10.26%、58.97%,和对照组的0%和30.77%相比,明显偏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则为0%,对照组则为7.69%,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塞后遗症实施阿司匹林、络活喜联合立普妥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建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治疗慢性胃炎方法及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临床治疗慢性胃炎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160例慢性胃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奥美拉挫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口服法莫替丁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75%(75/8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72.5%(58/80),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3.75%(3/80)明显低于对照组10.0%(8/8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采用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慢性胃炎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童森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急救中应用解毒剂、复能剂与积极的护理措施对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5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资料。结果:轻、中度中毒者全部治愈,重度中毒患者抢救成功率达96%以上。结论:对口服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与细致的观察与护理至关重要,可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杨裕红;黄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冠心病患者护理工作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2例冠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优质护理服务)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常规护理服务),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率、收缩压、住院时间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发作(32.3%)明显低于对照组(58.1%),观察组患者心率及收缩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自我监测、饮食规范、用药合理、社会功能以及生理功能等方面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减少心绞痛发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向寒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运动处方对 AMI 患者康复护理的意义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入院后早期使用运动处方进行康复护理的意义。方法2014年至今40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实施运动处方康复护理和常规护理方案。结果两组在并发症方面统计学无差异性(P >0.05),在术后心理、生理上的恢复和舒适方面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运动处方对 AMI 术后患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刘灿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

    目的:研究分析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4月到2012年5月收治的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病患100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的病患分别为50例。对观察组病患给予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方法,对照组实施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有效32例,治疗显效9例,治疗无效9例,治疗有效率为82%,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对照组内固定术治疗有效20例,治疗显效14例,治疗无效16例,治疗有效率68%。数据符合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采用髋骨关节置换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治疗方式有助于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恢复,是一种良好的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方法。有利于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作者:吴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人血钾水平与心血管疾病入院率及预后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血钾水平与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入院及其预后的关系,有助于老年人健康指导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方法收集2013年1月-12月资兴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年龄在65~92岁老年住院患者入院首次的血钾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平均血钾水平为3.66±0.45 mmol /L,数值在正常范围;结论血钾水平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值得临床医生高度关注。

    作者:王光辉;丁赛良;周熹;杨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妇产科护理教学改革初探

    中职护理教育强调职业岗位的针对性,培养适应医院、社区和家庭护理需求,能够从事临床、社区和家庭护理的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人才。改革现存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与临床切实对接,是我校在国家中职示范校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妇产科护理作为一门专业性、实践性很强的护理专业主干课程,在示范校课程建设中我们从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作者:马星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责任制助产护理对产科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探讨

    目的:对责任制助产护理对产科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在我院分娩的产妇130例,并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的产妇分娩的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服务方式,观察组的产妇生产过程中应用的是责任护理的助产方式,对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果表明,观察组的产妇的剖腹产率及胎吸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并且观察组的产妇的产程持续时间、新生儿窒息率、胎儿窘迫率、生产之后的出血量明显的少于对照组。结论:产科产妇分娩的过程中,责任制助产护理,能够有效的降低剖腹产数量,对于改善母婴结局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住院精神病人自杀原因防范

    住院精神病人的自杀率是评价一个精神病院护理服务管理质量的硬性指标。精神病人自杀不仅给医院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对患者家庭和今后的生活也带来了困难。因此,加强病房管理和关心病人是精神科护士必须做到位的工作,真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丰富工作内涵。

    作者:翁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应用于产科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温馨助产护理干预在产科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产科护理的96例患者,将其按照年龄、病情等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温馨助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患者高,试验组患者的产后出血率较对照组患者低,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讨论:产科中应用温馨助产护理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产程,提高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降低患者的产后出血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赖春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人胎盘组织液治疗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人胎盘组织液用于治疗慢性盆腔炎、附件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人胎盘组织液用于治疗盆腔炎、附件炎的临床结果。结果人胎盘组织液能够有效地治疗盆腔炎、附件炎等症。结论人胎盘组织液治疗盆腔炎、附件炎等症是安全、快速、有效的。

    作者:王玉娟;廖前芬;韩绍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成药质量标准中显微鉴别项存在的问题及讨论

    目的:对中成药检验中发现的一些显微镜鉴别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中成药检验和质量标准制定针对性的参考意见,使中成药的质量标准更加的规范。方法用光学显微镜对中成药进行显微镜的鉴别和检验,并对中成药鉴别的合理化和规范化进行检查。结果中成药质量标准中纤维鉴别存在几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书写格式不规范、文字描述不正确;特征选择不合理以及对特征变化未进行考察等几方面的问题,导致检验的结果呈假阴性。结论针对中成药质量标准中显微镜鉴别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应该提出针对性的改正意见,并要求相应的单位加强对标准的审核,减少错误的发生,提高中成药质量标准的规范性。

    作者:陈仲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抗菌类药物不良反应的探析

    目的:按患者年龄、性别、抗菌药物种类及使用率、ADR 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

    作者:宗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艾迪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 NSCLC 的临床效果,探讨提高治疗 NSCLC 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选择诊断为晚期 NSCLC 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多西紫杉醇+顺泊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临床疗效、生活质量(Kamofsky 评分)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临床疗效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在治疗后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方面比较,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艾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 NSCLC,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毒副反应,增强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提高对化疗的依从性。

    作者:贺亮;黄凌杉;蒙荣钦;虞晓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康复训练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进行规范康复训练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我科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住院患者84例,为康复组,给予系统康复训练程序;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住院患者74例,为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护理及随意的训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2周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价恢复优良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结论: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系统、规范的康复训练,能有效预防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良好恢复。

    作者:朱乐全;何德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基层医院治疗痔疮套扎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和观察

    目的:痔是消化外科常见病,Ⅲ、Ⅳ期脱垂性内痔的治疗既往多采取外剥内扎术,术后肛门部位疼痛时间长,创面愈合慢,肛门失禁以及肛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与传统外剥内扎手术相比该手术的大优点是:①由于不切除肛垫,术后精细控便能力不受影响;②由于肛门部皮肤及痔核不予切除,肛管及肛门部皮肤没有创面,术后没有传统手术后常见的肛门部疼痛、水肿、肛门狭窄等并发症,术后患者能够很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因为没有哪一种疼痛比肛门部的疼痛更多样化和更具主观性,患者对减轻疼痛的期望值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下探讨吻合器痔环状切除术(PPH)治疗重度痔的价值和手术技巧。

    作者:阿德力·托呼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麻醉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急诊手术的麻醉处理以及其临床效果,总结相关经验,为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1月间收入的96例接受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分析麻醉效果。结果:96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有5例死亡,死亡率5.2%。16例致残,伤残率16.7%。并发症共计14例,包含4例中枢呼吸衰竭,2例消化道出血,2例腹泻,6例术后继发性出血致使脑疝,病症发生的概率为14.6%。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麻醉处理力求快速、平稳。应准确评估患者的病情,针对患者的病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对麻醉方法、麻醉药物的选择要合理。术中适度过量通气,避免患者脑部缺血、缺氧,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降低手术风险,极大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刘丽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金双歧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腹泻6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金双歧与思密达联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儿科在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腹泻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和思密达治疗,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腹泻消失时间为(3.3±0.5)d,总有效率为96.7%,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且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金双歧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腹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居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尿激酶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ADVT)的溶栓效果及护理。方法:对35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患者经足背静脉注射尿激酶。结果:溶栓后行患肢多普勒 B 超检查,治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7例,无效2例,且溶栓过程中未发生出血征象及其他不良反应。结论:经患肢注射尿激酶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作者:马丽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VP 和 PKP 术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的研究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一种骨科微创方法,与传统手术比,其手术时间短,效果显著,病人比较满意;主要用于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转移瘤、椎体血管瘤及骨髓瘤等疾病。这两种术式都向病椎推注骨水泥,达起到增加椎体强度、恢复椎体高度、预防椎体塌陷、稳定椎体、迅速止痛、改善患者活动状况、局部杀灭肿瘤等作用。因此,手术也伴有并发症,了解 PVP 和 PKP 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发病率及其防治措施,总结前人经验,避免或减少类似情况发生,对临床应用有一定意义。

    作者:梁衍祥;高启龙;陈建琨;吴继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0例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腔镜腔镜下甲状腺良性肿瘤切除术后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科10例患者术前做好全面的宣教和准备工作,术后作好病情观察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结果10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恢复良好,出血量约45~90ml,无手术并发症发生,4-6天出院,颈部无疤痕,美容效果好。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良好的心理护理,加上术后密切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展,是成功手术的保证。

    作者:马加红;陈柏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外科护理中的护理评价标准

    目的:为了进一步完善外科护理评价标准,提高医护工作人员的护理水平,从而为患者的护理质量提供保证。方法:制定融合护理操作技能和知识技能在内的外科护理评价标准,该标准在临床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该标准实施后进行随机调查,了解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结果:医院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护理质量,而护理评价标准又是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体现。结论:该标准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的整体素质,解决护理人员面临评估评价时的困惑并且能够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作者:王雪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方法使用抗凝全血充分混匀,取血小板检测结果异常血液标本100例,使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检测,采用显微镜进行手工计数;另外取血小板检测结果正常血液标本100例作为对照,使用显微镜手工计数,比较分析两种方法结果,做好详细记录。结果血小板小于100×109/L血液标本80例,血小板大于300×109/L 血液标本50例,血小板在100×109/L 至300×109/L 之间的血液标本70例。结论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试剂质量、药物等因素均可对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精度产生影响,故需排除检测过程中干扰因素,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可靠的参考数据。

    作者:刘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健康教育干预后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干预)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10%)、复发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33.3%)、(2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复发,有利于患者尽早康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林常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46例疗效探究

    目的:对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收治的胃溃疡合并出血患者92例,随机将他们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从而比较这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25%,对照组的为82.7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奥美拉唑对于治疗胃溃疡合并出血具有显著的疗效,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因此,值得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江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泻黄散加味治疗40例小儿胃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泻黄散加味治疗小儿胃炎疗效的临床研究。方法:将40例符合研究条件的小儿慢性胃炎患者列入临床观察表,于治疗前后均按照观察表中所列的项目进行检查,并如实详细记录所有检查结果,于疗程结束后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患儿胃炎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胃炎症状消失时间和用药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应用泻黄散随证加减方案对患有胃炎的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阮俊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我院2011-2013年院内中药制剂应用分析

    目的:结合我院专科专病的特点,分析我院院内中药制剂的应用情况及趋势,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1-2013年院内中药制剂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及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院内中药制剂的销售金额和 DDDs 均逐年增加,其中丁桂活络膏、郑氏舒活酊在我院院内中药制剂中占主导地位,近三年各个药物 DDC 均保持稳定,用药同步性较好。结论:我院院内中药制剂的应用基本合理,疗效显著、价格合理的品种在临床中占据优势,应用前景广阔,但个别品种仍需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规范。

    作者:李儒杰;刘中均;温慧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五官科护理安全管理体会

    护理安全应受到每个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点,是护理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五官科专科性较强,治疗多而复杂,存在的安全隐患多,要求护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操作技术、扎实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具备处理各种风险预案的能力,才能为患者提供安全满意的服务。

    作者:李彩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又称胰岛素敏感性下降,是指胰腺分泌的胰岛素不能发挥应有的生物学效应以满足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及反应性降低,引起血糖升高,胰岛代偿性增加胰岛素分泌,出现高胰岛素血症。

    作者:黄娟娟;陈睿;黄玲(综述);马静(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口服治疗)和对照组(单独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口服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75%),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肝、肾功能及血尿常规均正常,并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何彩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OSAHS 患者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因“打鼾”到医院口腔科、耳鼻喉科科、内科就诊被诊断为 OSAHS 的108例患者,记录其 OSAHS 家族史、高血压患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心律失常病史、脑梗塞病史、中风病史、吸烟、饮酒、饮茶习惯及睡眠姿势,并进行定性分析;记录其年龄、BMI、颈围、腰围、收缩压、舒张压、低通气指数(HI)、呼吸暂停指数(AI)、呼吸紊乱指数(AHI)、低血氧饱和度(SaO2),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08例 OSAHS 患者中,有吸烟、饮酒、饮茶、喝饮料史及高血压病史者所占比重较大,白天嗜睡、头昏、疲乏无力者也占有较大比重。而患者的 BMI、颈围、腰围、血压、HI、AI、AHI 及 SaO2等定量分析指标均值均偏高、偏大,变异范围较大,多数患者的测定指标偏高,仅极少数患者的测定指标较低。结论:吸烟、饮酒、饮茶、喝饮料及高血压病史、BMI、颈围、腰围等因素与 OSAHS 有一定的关系。颈围及 BMI 的增加是0SAS 的危险因素,肥胖尤其是上身肥胖是发生 OSAS 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易春艳;邱芸;李德宏;张乐;杨向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透明质酸面膜护理雀斑激光术后创面的临床评价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面膜对雀斑激光术后皮肤创面修复能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40例接受雀斑激光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激光术后及观察期间按医生指导使用透明质酸面膜或金霉素软膏做为术后护理产品,分别于治疗后即刻,冷敷20分钟后、治疗后第3天以及第5天,记录两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同时记录创面愈合情况。结果:雀斑激光术后20例患者经过透明质酸面膜冷敷后,术后刺痛、烧灼、紧绷感等主观症状较对照组得到效缓解,红斑、水肿等不良反应减轻,皮损创面修复较对照组快,痂壳脱落后创面光滑,整个治疗过程无过敏等不良反应。结论:透明质酸面膜可用于改善激光术后刺痛、烧灼等主观症状,减轻红斑、水肿等不良反应,可促进皮肤创面快速修复,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激光术后修复治疗手段。

    作者:严蕾;刘刚;王芳;谢军;杨超;袁晓慧;张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风险管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内科护理中发生护理风险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建立护理风险评价体系及科学的管理机制,研讨防范护理风险对策,提高抗风险意识。结果:提高了护士的护理风险意识,改善了护患关系,加强了整体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更好地保障了患者的安全。结论:内科病房应加强护理风险管理,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进行。通过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监控,能有效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

    作者:张艳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乳腺叶状肿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分析

    目的,通过对乳腺叶状肿瘤 X 线、超声及 MRI 的检查,分析探讨其各自表现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影像学表现:其中23例均行超声检查、15例行 X 线检查、MRI 超声检查8例。结果:23例乳腺叶状肿瘤中,良性9例,交界性6例,恶性8例;15例 X 线检查: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2例)及分叶状(13例),密度较均匀的致密影、边缘清晰的分叶状肿块12例,2例肿块内见钙化灶;23例超声不均匀中低回声18例,血流较丰富、,8例 MRI 检查平扫 T1WI 均呈等信号或较低信号,T2WI 及 DWI 均呈高信号,2例呈低信号分隔。

    作者:周飞;于小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临床药学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与疾病知晓率的影响

    目的:分析临床药学指导对糖尿病患者用药依从性与疾病知晓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本社区收治的11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临床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药学指导,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用药依从性与疾病知晓率情况。结果:对照组的疾病知晓率为76.36%,用药依从性良好的百分率为63.64%,而观察组的疾病知晓率为92.73%,用药依从性良好率为90.91%,观察组患者的疾病知晓率和用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开展药学指导,可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疾病知晓率,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史岳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气管切开病人 ICU 内肺部感染的分析和护理观察

    目的:了解气管切开病人 ICU 内肺部感染原因与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76例气管切开 ICU 内出现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并培养所有患者的深部疾液,开展药物敏感试验,分析感染菌种、药敏性及其分布等信息,探究出现感染的原因与护理措施。结果通过提取并培养深部疾液发现,32例肺炎链球菌,4例溶血性链球菌,10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26例铜绿假单胞菌,4例鲍曼不动杆菌;气管切开患者 ICU 内肺部感染多因 ICU 病房无菌环境平衡状态被打破、呼吸机使用不当、呼吸道内防御系损伤等所;通过精心的临床护理后,28例治愈,38例显效,10例有效。结论深入探讨气管切开患者 ICU 内肺部感染诱因,强化 ICU 内环境管理,合理应用湿化呼吸机,重视感染预防,有助于防控肺部感染。

    作者:刘婵;井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养血荣筋丸治疗老年伴低钙血症肌肉痉挛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养血荣筋丸治疗老年伴低钙血症肌肉痉挛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伴低钙血症肌肉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养血荣筋丸,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7%、78.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血荣筋丸治疗老年伴低钙血症肌肉痉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郄玉梅;吴玉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诊治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处妊娠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8例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病例的临床表现、检查和治疗方法。结果18例妊娠均经 B 超确诊,94.4%(17/18)经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加清宫术保守治疗成功,1例因误诊为不全流产,行清宫术,术中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术。结论剖宫产史妇女再次妊娠时,孕早期应常规行阴道超声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甲氨蝶呤联合米非司酮加清宫术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主要方法,可有效避免子宫切除。

    作者:王元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老年卧床病人便秘的因素及中医护理

    便秘是以排便次数减少,大便排出困难,大便间隔时间延长,常伴有排便不尽感及肛门下坠感为主要表现。老年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手术,及环境改变等原因使便秘的发生率达90%,而便秘的长期存在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麦海芬;欧艳;李尔勤;全小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献血者HIV抗体ELISA筛查结果与确证结果比较分析

    目的:了解HIV抗体检测中,ELISA筛查结果与确证结果之间的关联情况。方法对献血者标本采用2个不同厂家的ELISA试剂联合检测HIV-1和HIV-2抗原和抗体,阳性标本送交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证实验室进一步确证。结果双试剂阳性标本确证结果皆为阳性,单试剂阳性标本确证结果阳性皆为阴性或不确定。结论2种ELISA试剂敏感度无差异,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黄才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两种根管内封药方法对慢性牙根尖周炎瘘管闭合疗效的比较

    目的:对碘仿和甲醛甲酚两组根管内封药方法治疗慢性牙根尖周炎瘘管闭合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于我科治疗的慢性牙根尖瘘管闭合患者共180颗患牙,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取根管预备后置碘仿糊剂的封药方法,对照组采取甲醛甲酚封药方法,观察1周,对两组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完全闭合55例(61.1%),瘘管缩小21例(23.3%),瘘管仍存在14例(15.6%),对照组闭合28例(31.1%),瘘管缩小21例(30.0%),瘘管仍存在14例(38.9%),观察组的愈合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用碘仿糊剂的封药方法对慢性根尖周炎瘘管闭合进行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杨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脑卒中后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探析

    目的:探析脑卒中后抑郁及其对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抽取从2012年6月到2013年6在本院就诊的8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44例。观察组采用氟西汀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并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明显要优于对照组,两者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用药期间没有明显的不良情况发生,并且在各项身体指标的检查上,跟对照组比较起来,具有很明显的优势。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对神经功能康复会造成尤为严重的影响,对患者进行脑卒中临床治疗的时候,应该需要充分重视患者的抑郁症的治疗。

    作者:金良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健康健康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综合护理治疗)和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10%)、复发率(6.7%)明显低于对照组(33.3%)、(20%),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加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减少复发,是提高临床治疗疗效的重要手段,值得推广。

    作者:韩丹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舒芬太尼应用于静脉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的效果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应用于静脉术后镇痛及临床麻醉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手术患者12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A组采用芬太尼静脉术后镇痛治疗,B 组接受采用舒芬太尼静脉术后镇痛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术后镇痛、麻醉并发症等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 A 组对比,我们发现 B 组患者术后6h、12h、24h、48h 等时间点 VAS 评分明显较低,恶心、呕吐、嗜睡等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 <0.05)。结论舒芬太尼应用于静脉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且麻醉并发症少,今后可将推广应用。

    作者:周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8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症状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3年10月妇产科收治的180例妊娠期贫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全部作为观察组。另选在本院治疗妊娠期无贫血病症的18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分娩异常率、胎儿宫内窘迫率、胎膜早破率、产后感染率、产后出血率以及病死率等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仅出现5例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妊娠期贫血症状对妊娠结局具有极大的不良影响,对母婴也具有较大的危害,应当进一步改善临床医学治疗措施,从而保障母婴的健康。

    作者:杨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450例高危妊娠孕妇管理回顾性分析

    目的:为加强高危孕产妇酌管理,提高管理质量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我区2013年10月-2014年4月间的筛查出高危孕产妇在册材料进行分析。结果:9600名孕妇筛查出高危2450名,筛查率25.52%,前3位高危因素为流产史≥2次或自然流产≥3次、年龄<18岁或≥35岁、疤痕子宫。结论: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提高保健工作质量才能有效降低孕产妇、围产儿死亡率,确保母婴安全。

    作者:余倩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分析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应用于急诊面部外伤中的处理方法以及原则

    目的:对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应用于急诊面部外伤的处理方法和原则进行分析,并评定其应用于急诊面部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一年内收治的80名急诊面部外伤患者,应用整形美容外科技术的处理方法和原则进行急诊治疗,在治疗后对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观察治疗的结果。结果:面部伤口均无感染和血肿,5-7天拆线,为一期甲级愈合,6个月后,所有面部外观与功能均恢复良好,无畸形和瘢痕增生的现象发生。结论:将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应用于急诊面部外伤的治疗中,不仅能使患者面部功能得到良好的修复,而且还能有效的恢复患者外观及功能,避免瘢痕增生导致外观及功能畸形,起到良好的整形美容效果。

    作者:陈伟鹏;范智凌;曾庆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早期 CKD 病人与正常老年人物质排泄率比较

    目的:研究健康老年人生理性肾功能减退与相应 eGFR 水平早期 CKD 患者尿酸、钙、镁、磷、钾、尿酸等物质排泄情况的差异。方法选取2012年-2013年青岛市立医院肾内科以糖尿病为原发病的 CKD 早期(1-2期)病人(CKD 早期病人),正常老年组选取查体后筛选无肾脏病的70岁以上老年人,分别检测空腹血清中肌酐、尿酸、钙、镁、晨尿中肌酐、尿酸、钙含量,计算 eGFR 及各物质排泄分数(FE),进行对比。结果 CKD 早期病人较健康老年人血肌酐有显著差异(p <0.01),eGFR 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 >0.05)。血清尿酸,血清镁,血清磷,血清钾较健康老年人有显著性差异(P <0.05,p <0.05,p <0.01,p <0.01),FECa,FEUA 无明显差异。结论70岁以上健康老年人与以糖尿病为原发病的早期CKD 病人肾小球滤过率相当,但物质排泄存在差异,两者为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临床上需区别对待。

    作者:范新迎;施旭新;万美燕;夏平;邹作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临床探析

    目的:分析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诊断方法,出现原因以及治疗方法,进而为减少甚至避免并发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6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出现白内障的原因,从为减少甚至避免术后并发白内障提供参考。结果:青光眼术后出现并发症的临床原因比较多,涉及患者自身原因、手术因素以及后期感染;对于白内障的治疗主要有药物和手术两种,但是手术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结论:手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比较显著,但是术后并发症白内障的几率也很高,导致术后并发症白内障的因素很多,要求我们做好围手术期各种因素的预防。

    作者:朱国伟;童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 SPARC 含量及其意义

    目的:研究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 SPARC 蛋白的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例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标本及5例对照组结膜组织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胬肉及正常结膜组织内 SPARC 蛋白的表达及空间分布,并探讨 SPARC 蛋白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结果 SPARC 在原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的66.67%,平均计分为2.47±1.30,与结膜组织无显著性差异(U =25.00,P =0.261)。SPARC 分布于结膜组织上皮基底层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少量内皮细胞也存在染色。SPARC 与微血管密度存在负相关性(rSPARC =-0.551,P =0.0333)。结论 SPARC 的低表达可能参与了原发性翼状胬肉中的血管生成。

    作者:宋寅伟;陈冬玲;张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乳腺微创旋切系统应用于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乳腺微创旋切系统应用于乳腺纤维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0-2012年期间符合纳入标准的乳腺纤维瘤切除术300例,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传统手术方式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腺体,切除纤维瘤,观察组采用乳腺微创旋切系统在超声引导定位下使用空心针微创活检术摘除纤维瘤,对比观察分析两组病人术中精确定位率、创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瘢痕、美容效果、切口愈合情况等多项指标。结果:(1)两组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呼吸均无明显差异,切口甲级愈合率均达到100%。(2)观察组在术中病灶的精确定位率高出14%,平均每台术中出血量减少约14ml、创口长度约短36mm、手术时间节约10min,3月后门诊随访,对照组术后瘢痕长宽均值与切口长度相当,观察组部分病人切口瘢痕不明显、部分病人与切口长度相当,总体美观性较佳。结论:乳腺微创旋切系统术中定位精确、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切口微小,美容效果好。

    作者:黄登会;李时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六味地黄丸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患者66例,随机分为西药组与联合组各33例,前者给予葡萄糖酸钙治疗,后者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对比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自发性疼痛、处压痛、活动痛评分分别为(3.05±1.59)分、(4.27±1.50)分、(2.07±1.49)分低于西药组(4.44±2.58)分、(5.82±1.48)分、(4.20±2.05)分,联合组显效率66.67%、总有效率93.94%高于西药组30.30%、63.64%,无效率3.03%、恶化率0.00%低于西药组24.24%、12.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六味地黄丸联合葡萄糖酸钙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症状,抑制病情进展。

    作者:杨玉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标准化调印模材及灌模对口腔修复的影响

    目的:四手操作,标准化调印模材及灌模可提高修复质量。方法:四手操作护士协助医生按照标准化的流程调印模材及灌模。结论:掌握标准化调印模材、灌模技术及四手操作配合,不仅提高了修复质量,而且减少了医生患者的操作治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马爱丽;杨向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医保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与对策分析

    目的:恶性肿瘤患者经济负担较重,通过分析和研究恶性肿瘤医保患者住院医疗费用的增长情况和影响因素,探讨建立合理、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进一步深入与完善医疗保险工作和制度建设。方法分析近三年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出院人次和床日费用增长情况,运用 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恶性肿瘤医保患者药品、检查、治疗、床位、其他费用等进行描述性分析,以住院费用因变量 Y,治疗费、检查费、药品费、床位费、其他费用为自变量,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以 P 值和标准化回归系数为依据,分析各种费用对住院费用的影响。结果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床日费用均在千元以上,住院医疗费用逐年递增,医疗费用中治疗费、检查费、药品费、床位费、其他费用均对医疗费用有正向影响,其中药品费用影响大,是影响医疗保险费用的主要因素。结论通过分析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近三年恶性肿瘤医保患者住院费用增长情况和影晌因素.完善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维护患者利益,促进医院、医疗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沈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回顾性总结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程的观察及护理措施

    目的:探究和总结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程中的观察结果以及护理的措施。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1年4月到2013年9月在本院诊治和生产的65例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患者,将这65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治疗组3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护理干预;治疗组在护理干预期间有针对性的进行硫酸镁、硝苯地平、地西泮、呋塞米等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 值小于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进行干预护理的过程中,相应的结合药物治疗,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等,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作者:来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维持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行为原因及其护理措施

    目的:探讨维持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吸烟行为原因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以来收治的168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吸烟行为。结果:患者 PANSS 阴性症状分量表得分与 FTND 总分呈负相关,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剂量均与 FTND 总分成正相关。结论: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吸烟行为干预应持续进行,同时还应结合正性情绪强化治疗,提高控烟效果。

    作者:孙倩倩;陈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有效急救措施。方法:将8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分别标记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予以急诊抢救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咳嗽、喘息及肺部体征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且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0.00%,两组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诊抢救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魏文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胫骨 Pilon 骨折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 Pilon 骨折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60例胫骨 Pilon 骨折患者,均为我院骨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n =30)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n =30)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经统计示临床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仅1例皮肤感染,对照组畸形愈合、骨折移位7例,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采用微创经皮内固定术治疗胫骨 pilon 骨折,可加快骨折愈合进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对保障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蒋政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多种介入联合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经皮多种介入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采用 CT 引导多种介入(经皮肺穿刺微波靶向消融、无水乙醇靶向消融)结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结果25例不愿或不能接受外科手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7个病灶(直径2-6CM)接受了介入联合化疗治疗。31个病灶完全坏死,坏死达83%,6个有部分残留的肿块均为直径较大且贴近或侵犯纵膈、心包或者肺门的。无1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少量咯血,少量气胸,少量胸腔积液,低热,给予对症支持处理后均缓解。所有病人均行 GP 方案化疗。治疗后1月增强 CT 显示瘤体缩小,31个完全坏死病灶无强化。6个病灶部分强化,显示残留。3月后,瘤体进一步缩小,一年后完全消融病灶部位仅见少量纤维化影。未完全消融坏死者部分病灶增大。随访3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结论多种介入结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安全,疗效可靠。

    作者:张正信;文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宫颈癌患者卵巢移位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观察分析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行腹腔内卵巢移位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26例宫颈癌患者为研究组,均予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同时行腹腔内卵巢移位术。同时选取年轻的早期宫颈癌患者30例为对照组,行宫颈癌根治术或全子宫切除术,术中原位保留卵巢,术后未行放疗、化疗等任何治疗。术后随访并比较2组患者卵巢功能变化及围绝经期症状。结果:(1)研究组80.8%(21/26)患者保留了卵巢功能,对照组96.7%(29/30)患者保留了卵巢功能,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1,P >0.05)。(2)单侧和双侧卵巢移位术、左侧和右侧卵巢移位术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3)研究组有15例患者行术后辅助放疗,33.3%(5/15)出现了围绝经期症状,均伴血清 FSH 异常,4例 E2异常;未行辅助放疗的患者11例,没有人出现围绝经期症状。卵巢移位术后行辅助放疗和未行辅助放疗的患者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4)15例行辅助放疗的患者中,14例测量了移位卵巢的位置,位于脐上3 cm 水平以下的4例患者均出现了围绝经期症状,而位于脐上3 cm 水平以上的10例患者,无一例出现围绝经期症状。术后行辅助放疗患者移位卵巢位置位于脐上3 cm 以上者和位于脐上3 cm 以下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5)研究组和对照组保留卵巢的并发症及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腹腔内卵巢移位术保留的卵巢功能与原位卵巢功能基本一致,提高了年轻患者的生活质量;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中将卵巢移位于脐上3 cm 以上水平,可防止术后放疗损伤卵巢功能。

    作者:韦露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烧伤湿性医疗技术治疗小儿头面颈部Ⅱ度烧伤护理体会

    婴幼儿及小学儿童好奇心及无自主行为能力常发生烧伤,颜面部常见。我科自2001年至今对131例小儿头面颈部Ⅱ度烧伤患儿采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暴露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郭金香;马秀花;王巧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胸腔镜与开胸切除肺叶治疗肺癌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并分析胸腔镜辅助与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治疗肺癌的对比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早期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8.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组数相当,无明显差异(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置管引流天数较对照组少,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显著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患者痛苦小,术后恢复快。

    作者:靳振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寻常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红光和蓝光交替照射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32例中重度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70例应用红蓝光交替照射,每周2次,口服丹参酮胶囊,外用姜黄消痤搽剂,疗程4周;对照组62例口服丹参酮胶囊,外用姜黄消痤搽剂,疗程4周。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为77.4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中重度寻常痤疮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借鉴和推广应用。

    作者:余兵;高君;肖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于无痛护理技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关于无痛护理技术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择期手术的患者8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患者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无痛护理技术进行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各项指标也优于对照组患者指标。结论:无痛护理技术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东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国慢性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慢性前列腺炎(CP)是好发于男性青壮年的一种常见病,由于该病症状多变,其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尚不统一,病因和发病机理目前还未完全明确。患者虽然长期治疗,但效果不理想,加之其易导致男性不育和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本文就慢性前列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作者:刘沛锭;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府逐瘀汤口服加外洗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例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搪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发病率高、出现较早的特点,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常见原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多表现为下肢麻木、发凉、烧灼感、刺痛,多为双侧对称性,有的患者有踩棉花样感觉,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表现为全身游走性疼痛且夜间加重甚至影响睡眠。

    作者:高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母亲与其子同为O型发生新生儿溶血病1例报告

    产妇女34岁血型 O 型,于2012年12月20日经剖宫产产下一 O 型血的男婴。12H 后发现其皮肤、巩膜黄染,肝功能中总胆红素340.60μmol /,采其静脉血2ml 于EDTA 抗凝的真空管中做新生儿溶血病检测。

    作者:李敬;于红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针刺(疗法配合耳穴按压)治疗顽固性失眠验案1则

    顽固性失眠为常年间断性失眠且服用镇静催眠药效果不佳者。申鹏飞主任医师运用针刺疗法配合耳穴按压成功治愈一名病程长达24年的顽固性失眠患者。对于心脾两虚型失眠,申鹏飞医师在重镇安神的同时,注重顾护中焦,健脾养血,培本固元,临床收到良效。

    作者:陈丹丹;申鹏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例主动脉夹层病例个案调查

    主动脉夹层的基础病理变化是遗传或代谢性异常导致主动脉中层的囊样退行性病变,部分患者伴有结缔组织异常的遗传性先天性心血管病,但大多数基本病因并不清楚,主动脉内的血液经内膜撕裂口灌注动脉壁内,造成内膜与中层和外膜之间隔离形成一个假腔,假腔可以顺向也可以逆向扩展至主动脉的各个分支而出现相应脏器的灌注不足、心包填塞等综合征或者瓣叶的关闭不全。【目的】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意识【方法】调查患者本人及住院资料。

    作者:马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药熏洗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80例

    目的:观察柏硝祛毒洗剂熏洗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采用柏硝祛毒洗剂熏洗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柏硝祛毒洗剂高锰酸钾稀释液熏洗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柏硝祛毒洗剂熏洗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痊愈速度治疗组亦优于对照组。结论柏硝祛毒洗剂熏洗配合护理干预治疗混合痔术后肛缘水肿疗效肯定,有推广价值。

    作者:施慧;丛坤;李春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胰管结石22例临床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和分析胰管结石的临床诊治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5月到2013年2月收治的22例胰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胰管结石的具体部位将患者分为4种类型,I 型:结石主要集中于胰体头部,共9例;II 型:主要集中于胰体部主胰管,共7例;Ⅲ型:结石主要集中于胰体尾部,共4例;Ⅳ型:广泛分布在胰体头部、体部、尾部,共2例。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结石位置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结果22例患者,其中20例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其中采取胰管切开取石、胰管空肠侧侧 Roux-en-Y 吻合术的患者13例;单行胰体尾部切除术3例;胰十二指肠切除2例;激光碎石2例;其余2例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式。全部患者均治疗效果良好,症状缓解后出院。讨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适应证和治疗方式。

    作者:黄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68例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研究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到我院治疗的168例被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并随机分为 A、B 两组,A 组为治疗组,B 为对照组。对 A 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抗炎治疗同时采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对 B 组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抗炎治疗。结果经过我院的细心治疗,患者的咳嗽、声音的嘶哑程度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 A 组的84例患儿中,治愈24例,好转20例,无效、加重均为0例,总的有效率为52.3%。在 B 组的84例患儿中,治愈18例,好转15例,无效2例,加重1例,总的有效率为39.3%两组数据对比,A 组明显高于 B 组(P <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黄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肝总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变异一例

    目的:在观察一具172cm 老年男性标本时,发现其肝总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并双胆囊动脉走行变异。方法:使用游标卡尺(0.02mm)测量血管外径及长度,米尺测量身高(cm)。结果:肝总动脉自肠系膜上动脉起始处走行23.70mm 肝总动脉;胆囊动脉起自肝右动脉,走行9.06mm 处分为上、下两支。讨论:观察可知肝总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伴有双胆囊动脉,经查阅文献该型变异较为罕见,为国人解剖学积累数据和临床腹部手术提供变异参考。

    作者:谢东东;张智锋;刘婷婷;谭琴文;王娟;田凤娟;孙建永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损伤控制骨科在骨科损伤患者70例中的应用

    目的:对损伤控制骨科在骨科损伤患者70例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到我院骨科收治的骨科损害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损伤控制骨科,从一般资料、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疗效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的天数、死亡率、伤口愈合的时间、并发症发生的时间以及 ISS 评分等指标的比较中,研究组住院的天数、死亡率、骨折愈合的时间以及 ISS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损伤控制骨科技术对骨科损伤患者,尤其是比较严重且大出血的骨伤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提升其手术的耐受性,降低病死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作者:曹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20例中药敷贴联合离子导入治疗小儿哮喘的疗效评价

    目的:探讨分析中药敷贴联合离子导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日至2013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40例哮喘患儿的临床记录资料。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9.09%,高于对照组的79.09%,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哮喘次数、喘息程度均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中药敷贴联合离子导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作者:王秀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狼疮性肾炎27例误诊探析

    目的:对狼疮性肾炎27例误诊进行探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64例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资料。结果:64例患者中有27例发生了误诊,经过后诊治,所有患者均已恢复出院。结论:提高诊断技术等能够有效提高对狼疮性肾炎的诊断效果,提高治疗质量。

    作者:彭红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臂丛交通支变异两例

    发现:在解剖158cm 老年男性尸体和148cm 中年女性尸体时,发现左侧臂丛的肌皮神经和正中神经内侧根以及外侧束与正中神经存在交通支等变异。方法:使用定位针,用游标卡尺(0.02mm)测量神经外径及长度,用米尺(cm)测量身高。结果:肌皮神经发出后走行71.38mm 发出一支交通支与正中神经相连,交通支长度144.50mm 讨论:可见本例标本为臂丛分支变异,经查询国内相关文献未见报道,为国人解剖学积累数值和临床臂丛手术提供变异参考。

    作者:陈俊毅;张智锋;陈豪龙;周平安;陈翱;田凤娟;孙建永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严重多发伤并闭合性肾损伤38例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和总结严重多发伤患者合并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2008年3月-2013年12月期间严重多发伤合并闭合性肾损伤38例临床资料,总结多发伤合并闭合性肾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体会。结果本组38例闭合性肾损伤中,肾挫伤21例,肾裂伤12例,肾蒂血管伤1例,其他4例,38例均伴其他重要脏器损伤。血尿36例,占94.74%,B 超阳性率84.21%,CT 阳性率100%。保守治疗32例,手术治疗6例,死亡8例。结论严重多发伤合并肾损伤易忽视,抢救时应常规留置导尿,尿液检查,床旁 B 超检查应作为诊断和筛查肾损伤的常规检查方法,病情允许 CT 是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的检查手段,治疗方法主要取决于肾脏损伤类型、伤情程度及合并伤情况。保守治疗是多发伤合并肾损伤重要的治疗方法。

    作者:莫志强;李玉玲;韩靓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左右髂总静脉高位汇合成下腔静脉1例

    目的:在解剖一具87cm 女童尸体时,发现左右髂总静脉高位汇合成下腔静脉,并伴有肾静脉与膈下静脉多处变异。方法:使用定位针,用游标卡尺(0.02mm)测量神经外径及长度,用米尺(cm)测量身高。结果:左、右髂总静脉汇成下腔静脉时注入处外径分别为12.68mm、8.48mm,汇入时形成52.7°分叉角度。下腔静脉汇合处距腹主动脉分支处距离为50.54mm。讨论:可见本例标本为左右髂总静脉高位汇合成下腔静脉,导致肾静脉与膈下静脉汇入异常,经查询国内相关文献未见报道,为国人解剖学积累数值和临床腹部手术提供变异参考。

    作者:陈翱;张智锋;刘宁;李俊;谢东东;田凤娟;孙建永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58例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诊断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害(DILI)的临床诊断特点,以及其病理学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8月收治的58例药物肝损害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使用因果关系评价法作统计,对患者血生化指标与自身抗体检测结果、病理学特点仅分析。结果:58例患者中,肝细胞损伤型48例,占82.8%,胆汁淤积型6例,占10.3%,混合型4例,占6.9%。RUCAM评分≥3分患者有49例,占84.5%;经实验室检查显示,ALT >400U /L 混合型患者,其所占比例显著高于胆汁淤积型、肝细胞损伤型,差异显著(P <0.05);经肝组织病理学显示,有7例(12.1%)呈发展为自身免疫性肝病趋势;6例(10.3%)因慢性肝炎,经病理改变后诊断为 DILI,胆汁淤积行显著高于肝细胞损伤型(P <0.05)。结论:RUCAM评分、病理学检查具有良好一致性,能够作为临床诊断的主要依据。

    作者:徐贤雄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子宫肌瘤68例中医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子宫肌瘤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给予对照组应用中成药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应用中药方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20例,显效率58.8%,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治疗显效14例,显效率41.1%,总有效率为67.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可推广应用。

    作者:张智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热化疗治疗肺部恶性肿瘤80例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热化疗治疗肺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8月收治的80例肺部恶性肿瘤患者进行热化疗治疗(观察组),另选取同期80例肺部恶性肿瘤作对照研究(对照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对照组采用标准化疗,而对照组采用热化疗治疗肺部恶性肿瘤,观察两组的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5%、50%,两者比较有差异性(P <0.05),两组血清 CEA、TSGF 水平治疗后均下降且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热化疗治疗肺部恶性肿瘤在近期有良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湖南省娄底市中心医院 湖南 娄底 417000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85例脐带扭转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脐带扭转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2年6月我院发生脐带扭转85例的病人资料。结果:85例脐带扭转产妇,分娩过程中出现胎儿窘迫共30例,出现羊水粪染(II /III 度)13例,新生儿轻度窒息1例,胎死宫内5例,行剖宫产40例,因胎儿窘迫剖宫产17例,产钳助娩11例,因胎儿窘迫行产钳术6例胎儿宫内发育迟缓2例。结论:脐带扭转对围产期有一定影响,对围生儿的预后有一定影响,宜提高对脐带扭转的认识,积极发现影响围产儿预后的不良因素,进一步降低围产儿不良预后。

    作者:朱丽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56例改良z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重睑术体会

    目的:寻求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内眦赘皮矫正与重睑成形同期完成的手术方法。方法对56例伴有不同程度的内眦赘皮的单睑或者内双患者,进行重睑成形术同期联合改良Z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结果56例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患者内眦处切口均无明显瘢痕,无复发,重睑形态自然美观,患者对上睑外形比较满意。结论改良z成形内眦赘皮矫正术联合重睑术对于美化东方人上睑不失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高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对照组均选择常规化疗治疗,给予顺铂+依托泊甙+依托泊甙联合化疗;治疗组均选择孕早期或者孕中期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行囊肿剥除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具备创伤小、疼痛少、出血量少等多种优点,且可以降低患者早产及流产的发生率,安全性高,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适用。

    作者:吴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社区预防分析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社区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将某社区86例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患者。干预组实施积极的健康宣传、心理辅导、饮食指导等措施,对照组未干预,半年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发病率。结果干预组心绞痛发生5例,发病率11.62%;对照组心绞痛发生17例,发病率39.53%。干预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社区的预防和干预,能有效降低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发病率,对患者重拾信心,恢复身体健康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德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90例泰利必妥滴眼液滴眼治疗细菌性角膜炎的效果分析

    研究探讨泰利必妥滴眼液在细菌性角膜炎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眼科进行治疗的细菌性角膜炎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卡那霉素滴眼液进行滴眼治疗,观察组给予泰利必妥滴眼液进行滴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90例细菌性角膜炎患者中,痊愈49例,显效26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44%,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泰利必妥对细菌性角膜炎进行治疗,药理作用明显,能够对多种细菌产生抑制作用,且不易产生耐药性,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丁艳红;殷志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百草枯中毒患者急救48例分析

    目的:通过对百草枯中毒患者进行急救分析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百草枯中毒的患者经预后处理的客观因素进行探讨,为百草枯中毒的临床防治工作提供相关依据。方法:回顾本院在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4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中毒后28天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中毒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内科的常规治疗即进行彻底的洗胃并在静脉处使用大剂量激素以及抗自由基药物。结果:4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26例死亡,22例存活;存活组中中毒距洗胃时间(min)、中毒剂量(ml)、WBC(*109/ML)、BUN(nmol /L)、CO2CP 等指标进行监测。结论:在对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急救的早期处理过程中首先要彻底的清理胃肠道内的毒物,尽可能的减少毒物对内脏重要器官的侵害,做好口腔护理工作以及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工作,这样也有助于提高中毒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

    作者:贺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针罐合治脾胃湿热型痤疮33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针罐联合治疗脾胃湿热型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抽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收治的脾胃湿热型痤疮33例将其作为观察组,行针罐联合治疗,取同期入院治疗的脾胃湿热型痤疮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取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皮损评分症状。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皮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脾胃湿热型痤疮患者入院后,行针罐联合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73例地高辛治疗心衰患者的临床用药分析

    目的:对地高辛给药的心衰患者进行治疗监测及临床用药作用分析。方法:从我院2010年7月~2012年2月诊疗的心衰患者中抽取73例给予地高辛药物治疗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地高辛血药浓度高于2.0ng?ml -1的患者8例,占总病例数的11.0%;血药浓度低于0.5ng?ml -1的患者12例,占总病例数16.4%。心电图(ECG)检查显示,房室传导阻滞占11.0%,房颤占27.4%,室性早搏占26.2%。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高于2.0ng?ml --1或低于0.5ng?ml -1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包括合并用药、肾功能损害等因素。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监测,应当与患者临床症状相结合,以此得出用药是否过量或者不足的结论。

    作者:姜乐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乳腺癌术后内分泌治疗90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探讨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患者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180例,分为内分泌组和对照组,均采用常规手术及化学治疗,内分泌组在化疗后给予内分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5年内总生存率及发生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毒副作用情况。结果:5年内,内分泌组患者的生存率为84.44%,无病生存率为80.00%;对照组的生存率为71.11%,无病生存率为66.67%,差异明显。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内分泌治疗,对于减少术后复发转移,延长无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田锦玲;张欢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难治性癫痫80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难治性癫痫病的典型特点,并且分析其治疗方法,治疗难治性癫痫病,预防早期的癫痫病发生。方法:根据随机性原则抽取2010年10月20日-2014年01月20日入住我院的难治性癫痫病患者80例,随机抽取入住我院的80例普通癫痫病患者。第一组称为分析组,第二组称为对照组。将两组癫痫病患者的临床试验资料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难治性癫痫病患者症状性比较明显,并且初次发病的年龄要比普通癫痫病患者早,发病的次数明显增多,发作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在进行药物治疗的时候难以控制,用药的种类也明显更多。不仅如此,难治性癫痫病患者的脑电图异常、影像学异常变化等等。结论:难治性癫痫病患者较普通癫痫病患者而言的发病时间早、初次发病次数多、发病形式多样、伴随智障的发生、影像学异常、患者的脑电图极度异常、采用多种药物进行治疗、疗效不明显等等。

    作者:陈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58例老年2型糖尿病的特点与治疗分析

    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及时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可以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避免不良事件发生。方法:资料选自2010年6月-2010年12月在我院就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9例患者,研究组进行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仅进行药物治疗;从患者一般资料情况和疗效这两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无死亡例数,成功率达80%,对照组有2例死亡,成功率是60%,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非药物治疗结合药物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疗效确切,相对安全。

    作者:赵琳;李岚;贾晓炜;贾贺堂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阑尾炎96例临床观察

    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疾病,在县级医院诊治率比较高,为目前临床普外科为常见的一种急腹症,约占外科住院患者的10%~15%。阑尾切除术是外科医生基本手术,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手术切口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笔者近几年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9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段荣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胃湿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9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胃湿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胃食管反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90例,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治疗组用胃湿汤联合奥美拉唑进行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患者胃、食管粘膜症状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1%;对照组临床疗效77.8%,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胃、食管粘膜症状明显较治疗前好转(p <0.05)。治疗组治疗胃食管反流临床疗效肯定,效果优于奥美拉唑。

    作者:王方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104例慢性盆腔炎的中西医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和直肠给药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慢性盆腔炎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直肠给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94.12%;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0%,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直肠给药中西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慧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60例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体会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在卵巢囊肿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12年8月9日-2014年4月10日我院收治的60例卵巢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两组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34%;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45%。两组患者均无腹膜炎、脏器损伤等症状。结论:对于卵巢囊肿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疼痛小、安全性高、创伤小、并发症少等多种优点,可加快机体康复,值得在医疗医学中推广使用。

    作者:张明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汪悦教授辨治复发性口腔溃疡验案五则

    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因复杂,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且近年来的发病率逐年增长。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可能跟免疫、感染、病毒、精神因素等有关,治疗上无特效药,常采用消炎、止痛类、腐蚀类等药物局部对症治疗,但效果不令人满意,复发率较高。汪悦教授发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特点,临床上灵活运用加味泻黄散、导赤散、清胃散、龙胆泻肝汤、甘草泻心汤、玉女煎等中药方剂化裁治疗本病,临床效果显著。笔者通过对其门诊病例的整理、分析,现将其治疗该病验案五则介绍如下。

    作者:何静;汪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四联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对除幽门螺杆菌(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50例均经胃镜诊断、胃黏膜组织学检查及14C 尿素呼吸实验(14C -UBT)均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应用枸橼酸铋钾,奥美拉唑,四环素,甲硝唑四联治疗2-4周,于治疗2周、4周及治疗结束后1一6个月复查内镜及14C -UBT,判定疗效。结果治疗2周溃疡愈合率70%,HP 转阴率84%;治疗4周溃疡愈合率84%,HP 转阴率92%。停药后1一6个月复查溃疡无一例复发,溃疡总治愈率88%,HP 终根除率达90%。结论枸橼酸铋钾、奥美拉唑、四环素、甲硝唑四联治疗 HP 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溃疡愈合率、HP 根除率均较理想,尤其适用于阿莫西林过敏的患者,值得推广。

    作者:盖艳;史衍杰;张通普;李晓旭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医联合治疗玫瑰糠疹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联合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玫瑰糠疹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每次lOmg,每天1次;维生素C,每次0.2g,每天3次;同时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随证加减治疗。7天为一疗程,共2~4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76.6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联合治疗玫瑰糠疹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及探讨。

    作者:才亨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00例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加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肛肠科2014年1月~2014年4月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采用四君子汤加味内服法,对照组采用单纯美沙拉嗪栓纳肛法,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四君子汤加减内服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满意,有推广前景。

    作者:张茹;余海平;李春耕;张拉春;单利芳;刘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胎盘早剥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胎盘早剥症状的发病诱因、临床特点、临床诊断,总结有效预防及治疗方法,提高母婴的生存质量以及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6例胎盘早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整理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临床处理及其对母婴预后的影响。结果:胎盘早剥的主要病因是妊娠期高血压以及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脐带异常以及创伤等也是重要影响因素。胎盘早剥常常会发生产后出血、子宫胎盘卒中、围产儿死亡、凝血障碍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结论:及早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可有效降低母婴围产期的死亡率。

    作者:黄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穴位注射等三联疗法治疗98例白癜风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驱虫斑鸠菊注射液穴位注射等三联疗法治疗白癜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驱虫斑鸠菊穴位注射,外用祛白灵、卤米松乳膏,并配合照射窄波紫外线;对照组仅外用祛白灵、卤米松乳膏及窄波紫外线照射。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3.67%,痊愈率为42.86%;对照组有效率为62.5%,痊愈率为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驱虫斑鸠菊穴位注射联合自制祛白灵搽剂、卤米松软膏外涂及窄波紫外线照射,三联疗法治疗白癜风有效。

    作者:程传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蓝光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76例寻常型痤疮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评价蓝光联合异维 A 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经临床确诊的寻常型痤疮患者152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和对照组76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给予蓝光联合异维 A 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异维 A 酸红霉素凝胶外涂。结果:4周后两组患者皮损均有明显好转,其中治疗组有效率为82.90%,对照组为55.5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蓝光联合异维 A 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寻常型痤疮安全有效。

    作者:冯华;倪文琼;陈自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乳腺放射性瘢痕18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及鉴别

    目的:探析乳腺放射性瘢痕的病理特征及临床鉴别。方法我院2005年-2013年收治乳腺放射性瘢痕患者18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结果乳腺放射性瘢痕患者的中间年龄是48岁(23-75岁),有6例患者因乳腺肿块就诊;在18例患者中,单纯性的乳腺放射性瘢痕2例(11.1%),伴有其他乳腺良性病变的患者7例(38.9%),伴有乳腺癌的患者9例(50.0%)。单纯和伴良性病变的患者4例给予超声检查,5例给予 X 线检查,临床初诊的误诊率55.6%,超声诊断的误诊率33.3%,X 线检查的误诊率37.5%,冰冻病理诊断的符合率100%。伴乳腺癌的患者给予各种辅助检查,均显示为乳腺癌。18例患者均实施手术手段治疗,术后进行随访6-60个月,患者均健在,无局部的复发及继发乳腺恶性病变。结论乳腺放射性瘢痕患者临床上多伴有其他的乳腺疾病,术前检查容易与乳腺癌混淆,目前与乳腺癌的关系不明确,局部的手术切除仍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张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生儿窒息4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窒息发病的相关因素,总结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6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导致新生儿窒息中常见的产科因素为早产(31.6%),其次为羊水过少(15.2%)、胎位异常(10.9%)、脐带因素(8.7%)、产程异常(8.7%)、巨大儿(8.7%)、胎盘早剥(6.5%)、妊高征(6.5%)、宫内生长迟缓(6.5%)、新生儿畸形(2.2%)及其他因素。胎吸产新生儿容易发生新生儿窒息。结论:应做好孕产妇的产前检查以及孕期保健工作,应重点监测具有窒息高危因素孕妇的胎心变化,尽可能做到及早发现,早治疗,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作者:王海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绝育术后13年宫内宫外同时受孕一例

    患者42岁,以停经53天,下腹痛7天,加重3小时入院于2013年5月6日,患者平素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13年3月23日,停经后无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于7天前无诱因自觉右下腹撕裂样疼痛,后渐感整个下腹胀痛,于2小时后略有缓解。于当地私人诊所诊断盆腔炎给予静点抗生素7天,自觉仍下腹疼痛,于3小时前自觉疼痛加剧,伴肛门坠胀感急来我院。病来无头晕、心悸、晕厥、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婚育史:23岁结婚,顺产二次,子女体健。29岁行绝育术。体格检查 T.36.8℃,P.96次/分,R.23次/分,BP.100/80mmHg.痛苦面容,扶入病室,贫血貌。心肺听诊无异常,下腹肌紧张阳性,肝脾未触及,整个下腹压痛阳性,以右下腹为著。移动性浊音阳性。妇科检查:外阴已婚已产型,阴道畅,白带稍黄,无血,后穹隆饱满,宫颈光滑,举痛摆痛均阳性,子宫前位增大约孕50天,于右下腹接上及条索状包块4.03.0cm 大小,压痛显著。辅助检查:尿 HCG 阳性,血 HCG 待回报,WBC:14.6109/L,血小板216109/L,血红蛋白83g/L,凝血指标正常,给予后穹窿穿刺,抽出5ml 不凝血。妇科彩超回报:子宫前位略大,宫腔内可见3.02.5cm 大小妊娠囊,可见胎芽及胎心搏动,右附件区可见4.22.6cm 大小混合性包块,血流丰富,盆腔积血5.36.8cm.提示:早孕,附件区混合性包块--异位妊娠待除外,盆腔积血。入院诊断:宫内宫外同时妊娠。诊疗计划:立即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探查术。因患者无生育要求,要求同时行人工流产术。腹腔镜术中所见:腹腔内积血及凝血块约800ml,子宫前位增大孕50天大小,左侧附件正常,右侧卵巢正常,右侧输卵管壶腹部4.03.0cm 大小包块,表面紫蓝色,可见一破裂口活动性出血。术中行右侧输卵管切除术,纵向切开输卵管可见完整绒毛组织。同时给予人工流产术,可见另一个完整绒毛组织。标本皆送病理,病理回报:右侧输卵管妊娠,宫内妊娠。

    作者:王雅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中重度痤疮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对中重度痤疮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5%ALA 外敷于面部皮损处,全面部封包1小时,后用635nm 半导体激光器照射,输出功率100mW/cm2,照射总能量50~60J/cm2,治疗3次为1个疗程,每次治疗间隔7~14天。结果:32例患者中23例经 ALA -PDT 治疗有效,5例治疗后好转,2例无明显疗效,2例治疗1次后因各种原因失访。有效率86.67%。结论:低浓度5-ALA、短时间封包、红光为光源的光动力疗法对中重度痤疮是一种起效快,疗效好,不良反应轻的治疗新途径。

    作者:孙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30例内分泌疾病中时间护理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索时间护理在内分泌疾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0例内分泌疾病患者进行观察监测对比;结果:时间因素对于此类疾病护理有良好的效果;结论:时间护理渗透于疾病治疗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护理的效果,须引起护理界的高度重视。

    作者:王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肝总动脉与胰背动脉起源异常并交通支一例

    发现:在解剖一具身长66cm 女婴标本时,发现肝总动脉与胰背动脉起源异常并交通支的标本。方法:使用定位针,用游标卡尺(0.02mm)测量血管外径及长度,用米尺(cm)测量身长。结果:腹腔干长度7.30mm,腹腔干起始处外径3.62mm。讨论:可见本例标本为肝总动脉与胰背动脉起源变异,并伴有交通支,经查询国内相关文献未见报道,为国人解剖学积累数值和临床腹部手术提供变异参考。

    作者:王娟;张智锋;肖时美;李俊;王宇龙;田凤娟;孙建永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西药联合治疗哮喘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中西药联合治疗哮喘100例的临床分析。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单独给予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50/250ug,每次1吸,每日2次,30d 为一疗程。实验组在吸入沙美特罗替卡松粉的基础上,加服哮喘散每日一剂,再结合定喘贴,贴敷于定喘穴、肺俞和足三里穴,每日1次,10d 为一疗程,每月进行1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跟踪观察3个月。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96%,而对照组为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1);实验组治疗哮喘在增高 FEV1和降低lgE 优于对照组(P <0.01)。结论:穴位贴敷能够增高 FEV1和降低 lgE 的表达,治疗哮喘临床疗效可观,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世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卵巢囊肿扭转坏死1例

    病例:冯×,女,9岁,持续性腹痛2+天,行口服药物及肌注止痛治疗无明显好转于2014年1月26日16时入院。体检:无特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64×109L,血小板计数435×109L,腹部彩超提示:双侧卵巢显示不清,盆腔宫旁6.4×4.1×3.6cm囊性团块,全腹CT平扫+增强+三维重建结果显示:子宫后方囊性占位,囊壁较厚并局部钙化及周围渗出、积液,考虑右侧卵巢囊肿,不除外合并感染或扭转。临床诊断:卵巢囊肿扭转。1月16日20时在全麻下接受剖腹探查,右侧卵巢囊肿切除术。术后护理主要针对预防感染、疼痛对症治疗和促舒适。

    作者:颜艳;黄小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四指推法推拿结合刮痧治疗股外侧皮神经炎35例

    股外侧皮神经炎,又称感觉异常性股痛,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皮神经炎。主要症状为大腿外侧面感觉异常,如蚁走感、烧灼感或麻木感、针刺感等,也可出现局部感觉过敏、感觉缺失或疼痛。笔者自2012年以来临床采用四指推法推拿结合中医刮痧治疗此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石龙;陈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扶正安神通督针刺法治疗颈性眩晕80例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扶正安神通督针刺法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6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病例,观察组采用扶正安神通督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有23例患者治愈,6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中有18例患者治愈,5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76.7%。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采用扶正安神通督针刺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周定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产前超声诊断58例胎儿肾积水及出生后动态观察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积水及出生后动态观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58例(79只肾)的胎儿肾积水发生的时间、肾血管阻力指数(RI)、肾实质的厚度、积水程度、有无伴随畸形及羊水指数等进行随访分析,按肾盂前后径值(APD)法进行分级(I 级-V 级)。结果 I 级33例(41只肾)与 II 级12例(18只肾)积水消退。III 级7例(10只肾)手术治疗。IV 级4例(7只肾)手术治疗。V 级2例(3只肾)手术治疗。结论对于胎儿肾积水产前及产后 I 级、II 级肾积水可自然消退,III 级以上胎儿肾积水大多数需要手术治疗。

    作者:马少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胎膜早破58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胎膜早破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2月~2013年2月所收治的1342例孕妇中58例胎膜早破患者进行分析,同时选取58例正常分娩孕妇与之对照,对比观察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以及母婴妊娠结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产妇产褥感染率、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于胎膜早破患者需要加强孕期保健,实施相应的处理措施,同时要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重视胎膜早破患者的保健和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使母儿的患病率得到有效降低,同时对预产儿的预后效果有提高作用。

    作者:陈玉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2例

    例1.患者,23岁,未婚。因急性左下腹痛1天于2011年10月5日急诊入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则,既往体健,否认性生活史一妇科检查:左侧附件区触及约直径10 cm 包块,压痛明显,B 超检查示:子宫左侧弱回声区,大小108 mm ×101mm ×95 mm,部分呈中等回声,周边见彩色血流,提示子宫左侧囊性为主混合块,附件来源可能。肿瘤标志物血清学检测均在正常范围内。术前诊断:腹痛待查,左侧卵巢囊肿蒂扭转可能。急诊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检查术,术中见子宫前壁下段官颈峡部膀胱子宫反折腹膜处约直径10 cm 大小囊性肿块,呈灰黄灰白色,局部见暗褐色陈旧性出血,双侧卵巢输卵管外观无异常。遂行腹腔镜下子宫肿块切除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示:纤维组织性囊壁组织,未见恶性病变。术后病理检查示:肿瘤细胞围绕血管排列,肿瘤细胞多呈圆形,部分为梭形;细胞形态较规则,异型性不明显;细胞质部分透亮,有的为淡嗜酸性颗粒状,核仁不明显,肿瘤间质玻璃样变性,未见核分裂象,未见坏死及血管浸润。免疫组化:HMB45(+++),Desmin(+).Ki -67(2%,+),P53(一),Vimentin(一),CDl0(-),CD34(一),ER(一), AEl /AE3(一)。病理诊断:(子宫)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患者术后5天痊愈出院。未行放化疗,术后随访11个月,未见疾病复发转移。

    作者:王怀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PPH 术治疗直肠黏膜松弛型便秘35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治疗直肠黏膜松弛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一次性肛肠吻合器对35例直肠黏膜松弛患者进行 PPH 治疗。结果35例患者术后经1年以上随访,治愈34例,好转1例,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PPH 治疗直肠黏膜松弛效果确切,并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

    作者:高艳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胃右动脉与卵巢静脉变异一例

    目的:在解剖一具80cm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左卵巢静脉汇入左髂总静脉,并有胃右动脉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多处变异。方法:使用定位针,用游标卡尺(0.02mm)测量血管外径及长度,用米尺(cm)测量身高。结果:胃右动脉起自胃十二指肠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起始处外径3.00mm)自起点走行2.88mm处发出胃右动脉(起始处外径1.58mm)讨论:该标本卵巢静脉注入了左髂总静脉,胃右动脉起于胃十二指肠动脉变异,经查询国内相关文献未见报道,为国人解剖学积累数值和临床腹部手术提供变异参考。

    作者:李俊;张智锋;罗青蒲;王娟;陈俊毅;田凤娟;孙建永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口腔正畸治疗30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至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牙周病至前牙移位患者,均在基础治疗后实施口腔正畸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结果:本组30例患者通过口腔正畸治疗后,全部矫正成功。且与治疗前相比,在前牙覆盖、前牙覆牙合、前牙槽骨高度、牙周袋深度以及牙周出血指数等方面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能够改善牙齿松动程度,复位效果显著,保持牙齿美观大方。

    作者:张万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0例 III ~IV 期带入压疮患者发生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通过对20例 III ~IV 期带入压疮患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护士有针对性的进行护理干预,加强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居家主要照顾者的护理能力,以促进压疮愈合,预防和减少带入压疮的再次发生和加重。

    作者:王巧玲;田美琴;郭金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40例子宫肌瘤手术的麻醉方法分析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手术的麻醉方法。方法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对40例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将40例子宫肌瘤患者病例按照麻醉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结果两组子宫肌瘤患者经过治疗之后,观察组子宫肌瘤患者四大生命体征、疼痛反应、疼痛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子宫肌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显著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降低了患者术后的疼痛时间与疼痛程度,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孟红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来曲唑治疗74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来曲唑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临床疗效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至2012年3月诊治的74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将其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对治疗组患者采用来曲唑治疗,对对照组采用醋酸甲羟孕酮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效果。结果:治疗组在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的转化率及副作用三方面上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患者在子宫内膜厚度改变情况上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来曲唑治疗子宫内膜增生临床疗效显著,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江滨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8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观察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在应用注射胰岛素与口服二甲双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符合此次临床研究的80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普通胰岛素注射组及口服二甲双胍降糖药组。经系统的对症治疗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变化、患者的相关生化指标、总有效率等,了解注射胰岛素与口服二甲双胍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结果:胰岛素注射组的血糖控制,肺部感染的相关生化结果,肺部感染治愈率等明显优于口服二甲双胍降糖药组,(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治疗的首要措施是降血糖治疗,注射胰岛素模拟了人体胰岛素的正常生理分泌,更适合于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

    作者:崔梦钊;马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26例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左心衰竭的发生机制及其具有的临床特征。方法:26名病人在选择住院治疗的2周内都进行二维超声心电图诊断,对病人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房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开展严密观察,通过 NYHA 分级标准对病人的住院以及出院的心功能状况进行等级评定。结果:26名中,急性非 Q 波性梗死的病人有22(92.31%),无痛性梗死的患者有20(76.92%),有并发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病人有3例(11.54%);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患者中 LVEF 不小于40%的有12例,小于40%的9例。对其中的15例病人进行随访,有5名病人在半年里死亡,占11.54%。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多属于无痛性梗死,在检测心电图时大部分患者的图像显示为急性非 Q 波性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左心衰竭的机制是患者的左室收缩、舒张的功能遭到很大的损害。

    作者:陈业雄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74例综合治疗分析

    目的:观察综合疗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法。方法对7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运用综合疗法。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随访六个月,总有效率90.5%;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综合治疗法效果满意。

    作者:李彩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应用麻杏汤治疗慢性咽炎100例临床观察

    慢性咽炎为耳鼻喉科常见病,治疗方法及治疗药物很多。2013年笔者应用自制的麻杏汤治疗慢性咽炎取得较好效果。1、对象和方法共治疗100例,女性71例,男性29例,年龄17-77岁,平均47岁。病程长短不一,长者达一年余。主要症状为咽痒,咽干不适,异物感,干咳或少量白痰。方法:治疗时停用其它药物,给予麻杏汤50毫升,一天四次含服,即分次缓慢咽下使其在咽部稍有停留。用药时间为3-15天。疗效观察:显效65例,自觉症状全部消失,局部体征明显减轻;有效30例,自觉症状减轻,局部体征减轻;无效5例,自觉症状及体征无减轻。

    作者:张显庆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5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

    目的:探讨保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母婴生存质量。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50例妊高征产妇实施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用药护理,基础护理等护理措施。结果:50例妊高征患者经积极治疗和精心的护理,母婴均安全康复出院。结论:实施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保证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母婴生存质量。

    作者:吴桂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82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体会

    目的:探究患有髋关节疾病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7月-2013年10月收治的82例髋关节疾病的患者,给予髋关节置换的治疗方法,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得到89.0%的治疗优良率,治疗效果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患有髋关节疾病的患者采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进行治疗,能够使患者治疗效果提高,并发症情况较少。

    作者:王清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60例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对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60例慢性盆腔疼痛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采取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使用中医辨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显效患者19例,占63.3%,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治疗显效患者11例,占36.7%,总有效率为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取中医治疗法对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症进行治疗,其疗效显著,且治疗方法简单,有利于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田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探讨50例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究阿莫西林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50名患有呼吸道感染的儿童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这50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总结。并且把这50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4人,实验组26人;对照组只单独的使用阿莫西林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阿莫西林结合利巴韦林喷雾剂进行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显著效果的人数为16名,所占的比率为66.67%,有效果的人数为4人,所占的比率为16.67%,治疗没有明显效果的人数为4人,所占的比率为16.67%;实验组治疗有明显效果的人数为19人,所占的比率为73.08%,治疗有明显效果的人数为7人,所占的比率为26.92%,资料没有明显效果的人数为0人,所占比率为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3.33%,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100%,治疗结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无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莫西林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这种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作者:任建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82例消化性溃疡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总结护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方法回顾分析82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根除治疗期间的护理资料和护理的体会。结果通过用药和饮食指导、心理护理、并发症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使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心理护理、用药和饮食指导是消化性溃疡护理中的重点,值得推广。

    作者:李潇潇;井玉芳;房庆华;于金玲;杨丽华;邵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清热燥湿法治疗肛肠科术后排尿困难200例

    目的:观察五苓散加味内服治疗肛肠科术后排尿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筛选河北省唐山市中医医院肛肠科2013年11月~2014年6月术后排尿困难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00例,对照组100例。治疗组采用五苓散加味内服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热敷,诱导排尿等物理方法,判定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五苓散加味治疗肛肠科术后排尿困难疗效肯定,有推广价值。

    作者:李春耕;李淑娟;袁羽;董惠贤;郝立艾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胫骨平台骨折30例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 Schatzker V、VI 型胫骨平台骨折老年患者采用外侧钢板固定和双侧钢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膝关节屈曲度、膝关节稳定性及并发症,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18例优、10例良、2例可,膝关节屈曲度75°~130°,胫骨平台内翻角末次随访时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外侧锁定钢板及双钢板均可有效治疗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手术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邵志松;徐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36例诊治体会

    随着社会老龄人口增多,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率也相应升高,患病时有其自身的特点。本人2004.1-2013.12期间收治老年人急性阑尾炎患者36例,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60-85岁,平均年龄67岁。急性阑尾炎8例,化脓性阑尾炎20例,坏疽性阑尾炎6例,穿孔性阑尾炎2例。

    作者:朱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普乐安治疗前列腺增生20例观察

    随访观察前列腺增生患者应用普乐安的治疗效果。临床资料:经过直肠指诊和 B 超检查确认诊断所有患者为 BPH,患者年龄为48~73岁,中位年龄为59.5岁。治疗方法:口服普乐安,服用三个月,每天三次每次三片。观察:夜间排尿状况及程度、有无副作用。判定:在服药7日之后,如果排尿有力无尿液滴沥判定为“控制”;如果排尿较为有力尿液滴沥现象较为缓解判定为“有效”;如果尿频不明显或者尿液滴沥现象减轻判定为“显效”;如果患者临床表现毫无好转判定为“无效”。结果:患者发现病情有所缓解并且并发症大量减少。20例中有3例控制;有效9例;显效6例;无效2例;所有口服普乐安之后的前列腺增生患者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王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45例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应用硫酸镁治疗妊娠高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索如何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45例妊高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妊高征患者经硫酸镁治疗后的血压水平的变化,临床症状出现情况、治疗效果。具体分析硫酸镁在妊高征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结果:运用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患者血压水平明显好转(p <0.05)。临床症状出现率大大下降(p <0.05)。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93.33%。结论:产妇在生产过程中,身体十分脆弱,当患有妊高征后,便会出现很多较为危险的临床症状,危害产妇与胎儿的身体健康。产妇的心理也会产生焦躁情绪,给围产期的治疗带来相应的难题。本次实验证明硫酸镁在妊高征的治疗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减少临床症状、大大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谢露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33例 Pilon 骨折的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 Pilon 骨折的常用治疗方法及临床治疗要点。方法33例胫骨 Pilon 骨折患者,均手术切开复位,给予钢板内固定或其它手术方法固定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2年,骨折愈合时间大约为8-16周。其中优28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3.94%。33例胫骨 Pilon 骨折患者中,有1例出现胫前肌腱外露,1例关节僵硬,无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结论胫骨 Pilon 骨折患者要根据骨折类型、软组织损伤程度等情况,经过综合衡量,选取合适的固定方式以及手术时机对预后起十分关键的作用。

    作者:朱军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40例胎膜早破患者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40胎膜早破患者,均给予精心护理。分析40例患者的终护理效果。结果:给予胎膜早破患者精心护理后,足月分娩的孕妇有18例,其中剖宫产有11例,阴道分娩有7例;早产有22例,在早产中有16例剖宫分娩,6例阴道分娩,所有的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 Apgar 评分都是7.9分,所有早产儿都未出现死亡现象。结论:给予胎膜早破患者精心护理,有效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张远芝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双侧肾周围血管变异1例考察

    在实验中发现1例双侧肾周围血管变异的标本。有关肾动脉变异的临床报道资料比较多,但双侧肾周围血管变异的报道较少,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亚慧;冯志鹏;李婷;雷婷;王程;唐顺胜;胡明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大叶性肺炎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表现、流行病特点以及致病源等,为提高临床治疗效率提供资料。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月到2013年4月收治的40例大叶性肺炎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40例患儿的临床表现、流行病特点以及致病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患儿其中呼吸急促的患儿15例,占37.5%;胸痛患儿有7例,占17.5%;咳嗽的患儿有32例,占80%;40例患儿经过病毒检测、痰培养检测以及支原体抗体检测,共有27例阳性,占67.5%,肺炎支原体抗体共有20例患儿,痰培养阳性的患儿有3例,病毒检测阳性的患儿有5例,混合感染的患儿有8例;40例患儿经过治疗后,39例患儿临床症状如发热、咳嗽、肺部湿哕音、呼吸困难等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并逐渐消失,直至出院,1例患儿肺不张转上级医院治疗。讨论:肺炎是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青少年及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之一,大叶性肺炎是主要类型之一,因此应对大叶性肺炎提起重视,临床医生需要不断更新知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运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泮托啦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78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泮托啦唑治疗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74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止血或输血、扩容等抗休克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加用泮托拉唑静滴治疗,对照组加用奥美拉唑静滴治疗。观察两组给药后3天及7天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7.44%,对照组为89.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副作用小。结论: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有效,且无毒副反应,安全性好。

    作者:马玉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深刺翳风结合疏密波牵拉治疗周围性面瘫91例

    目的:探讨深刺翳风穴为主配合电针疏密波牵拉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门诊周围性面瘫病例91例,采用深刺翳风为主穴,地仓透颊车、迎香透四白为配穴,结合电针疏密波牵拉治疗。结果91例周围性面瘫患者经本法治疗后,痊愈79例,显效8例,有效4例,有效率达100(。结论深刺翳风加透刺结合电针疏密波治疗周围性面瘫,选穴少,见效快,操作简便。

    作者:朱广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共干变异一例

    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发现一老年尸体的肠系膜上动脉与腹腔干共干,腹腔干发自肠系膜上动脉。

    作者:伏辉;王佳鹏;陈萍;陶诗雨;王麟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胎盘早剥44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发病诱因及其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提高产科工作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1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800例分娩产妇中发生胎膜早剥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早剥的发生率达到0.92%,44例胎盘早剥患者的发病诱因主要为妊高征高血压症,其次米索引产和催产素的使用、机械性外伤、胎膜早破以及脐带异常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其中轻型胎盘早剥患者在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子宫胎盘卒中等方面情况均明显低于重型胎盘早剥患者(P<0.05)。结论:胎盘早剥严重危害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及早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措施是降低母婴围产期死亡率的关键。

    作者:符琼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珍珠化纤颗粒治疗慢性肝炎肝纤维化440例临床疗效观察

    全世界肝硬化人群平均发病率十万分之17.1,其中25%-40%是由慢性肝纤维化发展成为肝硬化,全世界范围,有数千万肝纤维化患者。慢性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发展至肝硬化的必经阶段,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大量研究表明肝纤维化是可逆的过程,经过适当的治疗可以减轻或治愈。但若病因持续存在,肝纤维化逐渐加重,肝脏的正常结构遭到破坏,假小叶形成即发展为肝硬化。如能在演变成肝硬化之前,通过某种手段阻断或逆转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将在各种慢性肝病的治疗上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提高慢性肝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其生存期。因此,抗慢性肝纤维化药物研究已逐渐成为慢性肝病治疗学上的热点问题,受到国内外肝病界学者的高度重视,临床有效抗慢性肝纤维化的药物。

    作者:杨洪波;郭佩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补中益气汤联合黄体酮治疗早期先兆流产56例临床观查

    早期先兆流产指妊娠12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伴有腰酸腹痛,下腹坠胀或阴道少量出血等症,但无妊娠物排出,早孕反应尚存,妊娠试验仍为阳性。中医称为“胎漏”“胎动不安”,常为堕胎、小产的前兆。笔者采用补中益气汤联合黄体酮治疗先兆流产,取得较好临床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丽虹;杨欣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脾脏梗死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60岁,畏寒发热一周,起初体温高达39℃,发热第一天门诊体检:咽部无充血,心肺(-)腹软,无压痛,肝脏肋下未扪及,脾脏肋下4cm,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增高明显,红细胞与血小板减少。腹部 B 超检查:肝脏为血吸虫肝病表现,门静脉1.4cm,胆系未见明显异常,胰腺正常,脾肋间厚5.0cm,脾静脉0.8cm,腹腔未见异常。B 超诊断:血吸虫肝病。脾大。门诊以抗菌素治疗后一周,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

    作者:李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护理干预对妇科腹腔镜手术50例围手术期的疗效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随机将5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25例,分别予以常规护理及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组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且心率、血压波动较小。结论:围手术期进行护理干预有助于消除患者心理负担,稳定心率和血压,减少并发症。

    作者:任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33例多指离断再植手术配合

    多指离断是指两指以上同时离断的损伤。很多原因均可引起手指的离断。如切割伤、碾压伤、机器绞伤等。对有条件的患者进行断指再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断指的早期处置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断指能否再植成功。由于多指离断,伤情复杂,再植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因此对手术护理的配合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5月,对33例多指离断病人施行再植手术,经早期急诊处置及护理,均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喻兰兰;邬国英;吴艳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3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收治的33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收治的33例急性脑卒未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脑卒中特点、病死率,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心肌酶谱。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比例较高,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死率较高,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电图改变比例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患者中,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心肌酶谱异常比例高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发生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可能和脑卒中的类型有关,急性脑卒中并发脑心综合征的病死率较高,临床应加强患者的心电图、心肌酶谱监测,并给予积极有效的对症治疗。

    作者:雷源标;李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60例临床观察

    目的:对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室上性心率失常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150mg/d 首次使用剂量,静脉滴注10min 后,将滴速调整为1.0mg/min,静脉滴注6h 后,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逐渐减少药物剂量,可减至0.5mg/min。结果60例快速室上性心率失常中,32例显效,22例有效,6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0.0%。结论胺碘酮能够安全有效的治疗快速室上性心率失常,值得推广。

    作者:杨春光;高三亮;袁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32疗效观察

    研究在急性脑梗死中使用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式:选择我院收治的64名急性脑梗死病人,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常规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选择疏血通治疗,而对照组则选择灯盏细辛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均进行2周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是90.6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7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1),两组患者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急性脑梗死中使用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效果,并且有很高的安全性,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作者:黄学鸿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静脉溶栓治疗41例体会

    目的:总结急诊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体会、疗效。方法:对于2010-2013年到我院急诊的4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口服阿司匹林(前三天300mg/d),用生理盐水溶解尿激酶(100ml :150万 U),静脉滴注30分钟;6h 后注射低分子肝素(7500U /次/12)h 一周;第四天开始持续性口服阿司匹林(100mg/次/d);复查心肌酶(1次/周)、心电图(1次/天),观察其变化;计算冠状动脉再通率。结果:溶栓后,41例患者中,冠脉再通率为80.49%(33/41),治疗效果良好。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良好,操作简便,方法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袁伟;靳国田;杨春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一例小儿川崎病合并手足口病的护理

    川崎病又称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免疫机制介导的全身血管炎综合征,以全身广泛性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尤以心血管系统损害为广泛和严重,主要引起冠状动脉病变。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出疹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手、足皮肤疱疹以及口腔内黏膜溃疡,大多数患儿临床症状轻微,预后良好,但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作者:徐晓红;马宏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完整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患者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5月在本院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右半结肠癌患者40例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情况、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淋巴结清扫情况等情况。结果: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住院天数(13.8±3.4)d,肛门排气(4.3±1.3)d、肛门排便(6.2±1.4)d。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均顺利康复出院。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17.8±6.6)枚,患者系膜根部淋巴结阳性10例。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手术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其远期疗效需更长期的随访来验证。

    作者:杨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上消化道癌内镜筛查220例恶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了解我县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2014年3月在我院行胃镜检查4740例中检查出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220例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内镜筛查可明显提高早期恶性肿瘤检出率。结论:内镜结合病理组织学诊断是发现上消化道肿瘤的有效方法,确诊率很高,不能忽略青年胃癌的发生,必须提高早期诊断率。

    作者:于素香;李艳涛;杨亮;仝玲;侯冰洁;马孝民;敦华;邸玉然;王斌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800例婴幼儿啼哭的临床观察和护理探讨

    目的:通过观察800例婴幼儿的啼哭现象,探索其啼哭的原因和护理方法。方法:选取800例婴幼儿,认真观察记录其啼哭的过程现象,探讨其原因和护理方法。结果:病理性的原因可能引起婴幼儿的啼哭,生理性的原因也可能引起婴幼儿的啼哭,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后,啼哭现象有所缓解。结论:婴幼儿的啼哭主要由生理性和病理性的原因引起,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能够有效的缓解婴幼儿的啼哭现象。

    作者:向玉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42例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临床观察

    目的:对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方法收集住院急性阑尾炎患者共42例,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有否并发症为观察指标。结果手术时间(48.15±5.1)min,术中出血(6.15±3.1)mL,抗生素使用时间(3.1±0.8)d,住院时间(4.2±0.7)d。无切口感染、肠粘连、肠管损伤、粪瘘等并发症。结论采取腹腔镜阑尾炎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值得肯定。

    作者:乃远命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四手操作在根管治疗术中的三例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四手操作在根管治疗术中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三例患者,共计五颗患牙,采用四手操作配合进行根管治疗术,统计分析患者的每牙每次治疗时间及窝洞唾液污染情况等数据。结果:在根管预备时间、根管消毒时间、根管填充时间及窝洞唾液污染情况等方面,四手操作均具有显著优势。结论:四手操作缩短了每牙每次治疗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窝洞唾液污染,提高了治疗成功率,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作者:涂碧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辩证治疗30例 lgA 肾病的病例分析

    目的:通过中医辩证施治的原则对30例 lgA 肾病患者进行中医药辩证分析治疗,观察临床治疗的结果。方法:30例患者分别属气阴两虚、肝肾阴虚、脾肾两虚、湿热下注、血瘀下阻5型。均采用辩证中医药治疗,疗程3月-3年的疗程不等。结果:本组30例,治疗后获显效12例占40%,有效15例占50%,无效3例,占10%。总有效率为90%。结论:中药是治疗 lgA 肾病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途径。

    作者:冯晓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治疗168例痤疮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方法对痤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8月诊治的168例痤疮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对对照组采取苦参片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23%),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法治疗痤疮效果明显,具有方法简单、费用低、不易复发等特点,易被广大患者接纳,值得临床治疗的广泛推广。

    作者:裴智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从质量互变规律分析药物的耐受性

    目前医疗问题成为21世纪人们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保证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医务工作,从药品的研发、生产、流通,再到患者用药,药品的安全保障无疑是倍受关注的环节。本文通过阐述质量互变规律与药物耐受之间的关系,从质量互变规律角度分析解释药物耐受性的客观原因,并提出相应剂量调整,人群针对性,为用药患者制定个性化给药方案等解决意见,有望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

    作者:宋新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通心络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心绞痛发作时可临时含服硝酸甘油片,治疗组加服用通心络胶囊,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及心电图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通心络胶囊合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治疗证心绞痛疗效优于单用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中药制剂。

    作者:陈彩莲;马民凯;陈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内分泌病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在内分泌病症的临床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36例内分泌病症患者,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与显效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无效率低于对照组,其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仅出现1例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对内分泌病症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使患者的临床病症得到有效改善,应当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李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六味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六味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的患者随机分为六味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后分别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74.3%,有效率为94.2%,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5%,72%)(P <0.05),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六味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脑梗死效果显著。

    作者:胡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盐酸左氧氟沙星用于盆腔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目的:研究探讨盐酸左氧氟沙星在盆腔炎治疗过程中的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盆腔炎患者14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研究组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氧氟沙星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7%,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2.86%;在不良反应方面,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14%,对照组为22.86%,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治疗盆腔炎,临床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尼莫地平联合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联合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间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将其分为2组,1组进行常规治疗,2组进行尼莫地平联合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者为11例,治疗有效者为13例,治疗无效患者6例。2组患者中治疗效果显著者为21例,治疗有效者为6例,治疗无效者为3例。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腰椎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且风险较低,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作者:黄文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硫糖铝与阿莫西林联合治疗胃溃疡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硫糖铝与阿莫西林联合治疗胃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18岁至60岁之间成人随机均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西咪替丁0.2g/次,4次/d,睡前加倍剂量;阿莫西林0.25g/次,3次/d;两种药物均是餐后服用。观察组40例,给予硫糖铝1g/次,4次/d,空腹口服;阿莫西林0.25g/次,3次/d,餐后服用,疗程为一个星期。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5%,观察组有效率为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此试验中并无药物不良反应。结论:阿莫西林联合硫糖铝比西咪替丁联合阿莫西林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黎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六神丸对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六神丸对口腔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份到7月份收取的80例口腔溃疡患者,对其分别通过涂抹六神丸和服用维生素 C 治疗。涂抹六神丸组为实验组,共40例患者,口服维生素 C 组为对照组,共40例患者。两组患者接受治疗5天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对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两者患者年龄、性别等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果:实验组治疗期间,患者溃疡面积不断缩小,一个疗程后有24例患者溃疡面消失,疼痛消失,10例患者有明显好转,治疗无效患者只有6例,总体有效率达到了85%。对照组患者痊愈只有12例,有效有9例,无效19例,总体有效率52.5%。两组患者治愈效果差异显著,实验组治愈效果要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六神丸在治疗口腔溃疡上能够促进溃疡面愈合,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夏勇;戴晶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米索前列醇阴道给药用于绝经后取环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米索前列醇对绝经后妇女取环的临床效果,为医院在此类操作的药物选择上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我院进行绝经取环的患者中,选择宫颈萎缩的患者80例,将患者随机平均的分成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患者各40例,对实验组的40名患者在进行取环术前,患者阴道给米索前列醇600 mg,在3-4小时进行常规的取环手术;对对照组的40名患者在进行取环手术前,不做处理,直接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取环。比较两组患者的取环成功率、取环所使用的时间、患者在取环手术中的出血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在两组患者进行取环的手术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患者的子宫穿孔等等手术并发症,实验组的40患者在与对照组40患者在手术时间、取环成功率以及患者的出血量方面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实验组的手术时间更短,取环成功率更高,出血量更少,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使用米索前列醇妇女的绝经后取环,能够提高取环手术的成功率,以及能够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值得医学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克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剂量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分析小剂量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入我院治疗的100例使用小剂量药物联合治疗的高血压疾病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式分析,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以及小剂量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的可行性。结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存在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有明显变化(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药物联合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突出,其不但有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成本费用较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沙开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胰岛素泵在糖尿病治疗中的疗效研究

    目的:研究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探讨其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2014年入住我们医院的糖尿病患者中的120人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成员60例,第一组称为对照组,按照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糖尿病;第二组称为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将两组的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数据结果存在明显差异,观察组通过采取胰岛素泵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病员血糖含量下降的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糖尿病的时候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安全有效。

    作者:王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卡维地洛在心血管内科应用临床研究

    卡维地洛(达利全,上海罗氏有限公司出产)是一种新的非选择性的第三代β受体阻滞剂,兼有选择性阻断α1受体,且具有明显的抗自由基、抗氧化损伤作用,高浓度时还能阻滞钙通道。在心脑血管内科临床应用中,卡维地洛可减慢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过程,对治疗心力衰竭、原发性高血压、心绞痛以及其它心肌缺血性疾病有独特的疗效,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重要药物。本文主要对卡维地洛在心血管内科临床应用中做出分析及研究,以期进一步证明卡维地洛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作者:高娟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醒脾泄热颗粒剂对不同证型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醒脾泄热颗粒剂对“脾虚胃热组”和“其他组别”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纳入研究的患者辨证分型,证候属“脾虚胃热”者为观察组(16例);其他组别(肺热津伤、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等)为对照组(27例)。观察2组血糖达标时间、空腹及餐后2小时 C 肽变化的区别。结果:1)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观察组治疗后餐后2小时 C 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作者:李伟;丁煜;苏兆田;陈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碘酊与酒精在治疗带状疱疹中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一种治疗带状疱疹安全有效且简便易行的方法。方法:共收治了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带状疱疹患者,予以碘酊搽拭、酒精湿敷、口服阿昔洛韦片、复合维生素B片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阿昔洛韦片、复合维生素B片口服;两组治疗期间常规使用青霉素预防感染。结果:治疗组40例总有效率达95%,对照组有效率为7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皮疹消退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采用治疗组方法治疗带状疱疹能明显提高疗效,经济实惠,缩短病程,且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杨登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的观察

    探讨参松养心胶囊对冠心病并发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作者:陆启霞;岳翠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的效果。方法:我院2008年1月~2013年12月共收治孕16~28周引产患者33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利凡诺尔100mg 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实验组口服米非司酮50mg ,bidx2天(总量200mg ),同时经腹羊膜腔内注射利凡诺尔100mg。结果: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术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量及宫颈裂伤,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米非司酮配伍利凡诺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较利凡诺尔单一用药效果好、安全有效。

    作者:徐硝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肺炎患儿1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两组各50例,即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静滴阿奇霉素进行临床小儿肺炎治疗,对照组静滴红霉素进行临床小儿肺炎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阿奇霉素进行临床治疗的观察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采用红霉素进行临床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具有显著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临床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疗效,不良反应较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任建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四种抗生素方案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药学分析

    目的:探析采用四种抗生素方案对下呼吸道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对其药学-成本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阿奇霉素、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唑肟钠治疗,对比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学-成本情况。结果:四组患者分别采用阿奇霉素、头孢曲松钠、左氧氟沙星与头孢唑肟钠进行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B 组与 C 组患者的药物花费均明显低于 A 组和D 组的患者,B 组与 C 组患者的治疗方案显著优于 A 组和 D 组,对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采用头孢曲松钠钠与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显著优于头孢唑肟钠、阿奇霉素不仅疗效显著,并且性价比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到临床应用中。

    作者:贺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目的:研究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116例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经心电图以及24h 动态心电图检查,所有患者均被确诊为快速型心律失常。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小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明显的可比性。两组患者均进行冠心病常规治疗,观察组口服胺碘酮及稳心颗粒治疗。对照组口服胺碘酮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3.10%,对照组总有效率82.76%。结论:稳心颗粒联合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韩敬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加味泻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

    目的:分析探讨加味泻黄散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102例,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维生素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加味泻黄散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加味泻黄散进行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毛静;杨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用于产后出血预防的效果观察与护理策略的影响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与护理方法。方法对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产妇的临床数据进行系统分析,将80例产妇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给予催产素,实验组组在传统方法基础上再给予米索前列醇,并给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产后出血率、产后不同时间的出血量以及不良反应情况上的差异。结果结果比较发现,实验组的产后出血率和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第三产程的时间上也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临床中使用米索前列醇联合催产素的方法,对于预防产后出血以及控制出血量上都有良好的效果,能够缓解胃肠扩张,有效控制肠管内体液,同时增强胃肠蠕动,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玄翠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三七总皂苷的药性分析

    文章对三七总皂苷的药理作用进行了分析。

    作者:张立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青霉素的药理作用分析

    论文青霉素是一种抗生素,具有抗菌性,各种相关的青霉素的制剂都会产生一些过敏反应,且表现为交叉性。继发性的不良反应很难判断,且非常少见。青霉素属于一种应用广泛、低毒且高效的重要的抗生素。本文针对青霉素发展、分类、药理、作用和产生的各种的过敏反应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临床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青霉素药理作用是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青霉素的结构与细胞壁的成分粘肽结构中的 D -丙氨酰-D -丙氨酸近似,可与后者竞争转肽酶,阻碍粘肽的形成,造成细胞壁的缺损,使细菌失去细胞壁的渗透屏障,对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作者:张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药免煎颗粒外用治疗皮肤病

    中药免煎颗粒是国内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中药新剂型,能做到辩证施治、随证加减,符合中医特色,具有用药方便、剂量准确等优点。我科医师在临床中摸索出中药颗粒剂的多种应用方法,除了普遍的口服,还研究出外洗、湿敷、面膜、敷脐、绿色染发剂等多种特色疗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刘久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作用研究

    目的:对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作用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通过对氨甲环酸的作用机制以及应用情况的研究分析,从而揭示氨甲环酸具有治疗黄褐斑的作用。结果在治疗黄褐斑的时候氨甲环酸具有十分明显的疗效,其能够使酪氨酸酶失去活性,终能够实现使色素消退并且使黄褐斑得到治疗的目的。结论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具有十分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林燕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半夏泻心汤化裁临证之妙用

    由半夏泻心汤加减而成的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黄连汤均有苦降辛开,调治寒热之功,为调和肠胃之方。临证使用上述诸方应注意药味、药量的把握。本文主要对半夏泻心汤临证化裁的妙用进行研究,展现苦降辛开法的精义。

    作者:王彦如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复方雷公藤茶饮剂治疗类风湿的疗效观察

    目的:对应用复方雷公藤茶饮剂对患有类风湿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患有类风湿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3例。采用尼美舒利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尼美舒利与复方雷公藤茶饮剂联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类风湿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类风湿疾病症状消失时间和接受药物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药物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类风湿疾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复方雷公藤茶饮剂对患有类风湿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罗益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盐酸右美托咪啶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超前镇痛作用

    目的:探讨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啶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超前镇痛的作用。方法:将在我院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10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啶超前镇痛)和对照组(术毕前30min给予盐酸右美托咪啶),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T0)、拔管时(T1)、拔管后30min(T2)、拔管后1h(T3)各时点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指标变化情况以及拔管后T2、T3时刻VAS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T0、T1、T2、T3各时点的HR、DBP、SBP等指标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T2、T3时点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配合盐酸右美托咪啶超前镇痛的作用显著,患者的应激反应较小,安全性、有效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陈道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依托咪脂静脉复合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依托咪脂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小时内小儿短小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麻醉用依托咪脂复合芬太尼及小剂量氯胺酮;一组麻醉为单纯氯胺酮。记录两组手术过程中的生命体征,并发症及苏醒时间等。结果:依托米脂组一例因明显的抽搐排除统计之外。两组手术顺利完成,依托咪脂组患者较氯胺酮组呼吸平稳,分泌物较少,术中体动少,术后苏醒快,术后无不良反应。结论:依托咪脂复合静脉麻醉适于小儿短小手术。

    作者:李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儿童发热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对儿童发热临床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取得的疗效。方法:选取近来两年多来到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诊就诊观察的发热症状的儿童100例,随机分为 AB两组,其中 A 组应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B 组应用乙酰氨基酚口服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A 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 B 组,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 B 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发热儿童临床应用布洛芬混悬液治疗,退热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各医疗机构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武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在我院接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6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患者,观察组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单纯实施多西紫杉醇治疗。结果观察组共31例患者,其中患者近期治疗有效的为27例,有效率为87.1%,患者生存期一年或以上的有25例,一年生存率为80.6%,有9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对照组共31例患者,其中患者近期治疗有效为24例,有效率为77.4%,患者生存期一年或以上的有20例,一年生存率为64.5%,15例出现不良反映,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8.4%,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显著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付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曼月乐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2年的子宫内膜、月经量变化及子宫出血类型,以助于临床应用及咨询工作。方法对同期是三甲妇幼保健院曼月乐治疗的80例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PBAC 评分法比较治疗前后焦虑症状评分子宫内膜厚度改变月经量的改变,并分析。结果:放置后焦虑改变 SAS 评分较放置前明显减少;子宫内膜厚度,月经量的改变:治疗前后相比,PBAC 评分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 <0.01。放置曼月乐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放置曼月乐能有效地缓解焦虑,减少月经量,子宫出血变化,表现为不规则出血逐渐转向正常月经、闭经,使围绝经期女性顺利过渡到绝经期,不良反应小,可避免手术切除子宫,是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永毅;黄春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观察

    有研究认为,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持续硬膜外镇痛(PCEA)可有效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1〕。但两者复合的适浓度,目前仍存在争议,实验结果也不尽相同〔2〕。本文通过近年我院采用不同浓度甲磺酸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复合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观察结果,探讨两者复合的适宜浓度,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杜诚;王碧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氟喹诺酮类药物不合理使用

    氟喹诺酮类(FQNS)药物是一类全合成的杀菌剂。具有抗菌谱广、药代动力学特性好、作用机制独特、高效低毒等特点,因此其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对我院门诊2012年5月至10月不合理使用该类药物处方作统计分析,以便为门诊医师提供用药参考。

    作者:岳翠云;陆启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马来酸桂哌齐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马来酸桂哌齐特对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不稳定心绞痛住院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治疗冠心病常规药物,治疗组在给予对照组常规药物基础上,同时加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4天,治疗终止后观察心绞痛缓解情况,分析心电图ST-T改变。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缓解情况方面,有效率87.5%,在心电图ST-T改善情况方面,有效率90.6%,,两组与对照组比较,均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马来酸桂哌齐特可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肌缺血。

    作者:刘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中药免煎颗粒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免煎中药颗粒在临床中的应用,总结经验,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分析免煎中药颗粒存在的优势、缺陷以及展望前景。结论:免煎中药具有溶解性好,容易吸收,携带和保存方便,药量易于控制,质量标准控制严格等优势,随着制剂技术的发展,未来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杨开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急诊医学的发展与发展中的急诊医学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急诊医学就正式进入了专业的医学领域当中,占据了第23个专科位置。80年代初,我国首个急诊科在北京协和医院正式成立,至今还在不断挖掘存在的作用与未来发展方向。在急诊医学的服务体系当中,包括院前急救、灾害医学、院内急诊以及加强治疗等方面,在实际的运用当中能够体现与其他学科所不同的特点,包括时效性、临床决策特殊性、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的关联性等。本文将针对发展当中的急诊医学提出建议,改进政府以及医院运用急诊医学的临床应用举措,通过政策的改良、制度的建立、专业医师的培养、风险的分摊以及保障制度等,将急诊医学在我国的发展进行积极的促进与推动。

    作者:吕飞静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护理进展

    低血容量休克是指大出血或体液丢失,或体液积存于第三间隙,导致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组织器官血液灌注不足,进而发生微循环和细胞代谢功能障碍。由于其病理过程能够迅速引起或导致引起神经、内分泌、循环和代谢等重要功能紊乱或障碍,故休克又可称为是一种全身细胞急性缺氧的综合征[1]。低血容量性休克为外、妇科常见病例,具有病情危重、失血量大、进展迅速等特点,而抢救有效的手段是尽早手术止血[2]。手术室作为救治休克患者重要的部门,伤后得到救治时间的长短与预后有密切关系,因此,在短时间内予以救命性治疗与系统性病因治疗,是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的关键[3],现将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手术室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杨兰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中医辨证治疗研究进展

    本文从病因病机,辩证论治(包括中药,针灸,推拿)阐述了近5年来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研究进展。病因病机分3方面:先有消渴后产生高血压;糖尿病与高血压两者常互相影响,相互为患;分阶段阐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病因病机,逐步加重的过程。辩证论治中列举了近来常用的治疗方药及针灸,推拿治疗。总结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医药也是一种理想的选择。为临床治疗提供更有力的帮助。

    作者:丁康钰;张斌霞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

    中医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优势。本文基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研究现状,对其中医治疗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作者:张宝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小儿肺炎恢复期音难消的研究进展

    小儿肺炎的恢复期目前尚无统一的标准,一般是指急性肺炎经过一周左右西医正规治疗后,临床症状可明显好转,但遗留有诸如咳嗽、乏力、痰多、自汗、食欲不振、大便不调、舌苔腻等症状者。中医对于小儿肺炎恢复期诸症迁延难愈的病机及治法认识多种多样,但究其本质,总属正虚邪恋,病理因素多为痰热、瘀血。

    作者:刘晓冉;潘瑛;张建玉;王武强;杜光瑜;於志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进展

    髋关节置换术是用人造髋关节置换所有或部分髋关节以重建关节运动功能的一种修复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DVT)是髋关节置换术常见的并发症。国外文献报道,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45%~57%,且发生肺栓塞的风险为10%~20%,死亡率高达2%[1]。有效医疗预防护理干预可减少 DVT 发生。现将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苏荣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浅谈中医现代化的进程和趋势

    中医药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几千年来同疾病作斗争的产物,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必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认识和思维的更新,有人认为中医药已不符合当今社会对产品的要求,甚至于不愿意使用。本文将村中医现代化的进程和趋势谈一些看法。

    作者:王献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关于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相关研究进展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是临床上常见的,且较难同时取得理想侧貌与良好咬合关系的畸形之一。此类错牙合畸形在临床上常表现为开唇露齿,深覆合,深覆盖等,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上下颌骨垂直向和水平向不调。对于其机制及治疗前后软硬组织变化,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研究,也存在很多争议。本文就上颌单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相关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王亚斐;闫胜男;王贺;赵旭;孙莹;郗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Waveone 单支锉镍钛系统的研究进展

    随着镍钛旋转器械的发展,根管的成形能力和根管预备速度大大提高,特别是在弯曲根管中。镍钛器械的广泛使用,使其更容易获得统一的根管锥度。但旋转镍钛系统也有它的局限性,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更换器械,操作较为繁琐耗时,也容易造成器械的折断。为了克服这些缺点,使根管预备更加方便和安全,单根锉根管预备系统应运而生。本文就 waveone 这种新型的镍钛器械作一综述。

    作者:赵旭;孙莹;唐宇欣;闫胜男;刘富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低血容量性休克应用中的护理现状

    低血容量性休克分为失血性休克及创伤性休克,对于非控制性创伤失血性休克,即有活动性出血的休克,液体复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液体复苏,强调即刻大量快速补液,使机体收缩压迅速上升至90mmHg以上,但在大量液体复苏过程中常遇到出血量增多的情况,死亡率较高。休克期液体复苏是一项关键性工作,是否补液得当与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的全面熟练掌握和应用有密切的关系,要求护士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加强专科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与技能,提高救护质量。本文就限制性液体复苏在低血容量性休克应用中的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邓小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我国托幼机构的卫生保健与消毒工作研究进展

    托幼机构是指0~6岁婴幼儿数在10人及以上的单位和个人(包括公立和私立)场所[1]。托幼机构是机体免疫力及身心各方面均未发育健全的儿童人群集中的场所,儿童由于身体发育尚未健全,对病原体的免疫力等抵抗力还不强,是传染病的高发人群,极易发生手足口病、流感、水痘、伤寒、菌痢等呼吸道、肠道传染病的群体性暴发、流行。目前,除了免疫预防等措施外,预防性消毒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之一,而对消毒效果的监测和正确评价是保障这一措施能有效实施的重要一环。2008年以来在我国出现的手足口病的大规模流行,给婴幼儿群体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主要原因除了病原体(病毒)的致病因素外,与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和消毒工作的有效与否有极大的关系。托幼机构是3~6岁幼儿人群聚集生活、活动、学习的重要场所,应归入公共场所范畴,其卫生保健工作是公共卫生的一个领域,是我国儿童保健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托幼机构的内、外环境、大型玩具,特别是室内设施、装饰等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断的改变和增加,除了带来各种病原体等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外,还带来了化学性的污染[2,3,4],故托幼机构的消毒卫生保健工作和相应的卫生标准要求也应该与时俱进,增加室内空气污染、微小气候等监测指标,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值和监测管理办法。

    作者:钟柳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牙列拥挤的矫治现状

    目的:牙列拥挤是常见的错牙合畸形表现,其形成原因错综复杂,大多数学者认为以遗传因素为主,受环境因素以及牙齿大小与牙弓大小不协调所致为其主要原因。其矫治方法多种多样,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颌面部发育状况、牙列拥挤程度及咬合关系等多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合理的矫治方案,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马小雯;王小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体位管理与产程进展

    目的:研究产程中进行体位管理对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入产房分娩的孕妇620例作为研究组,产程中选择自由体位,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产房分娩的孕妇580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分娩体位,观察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2小时出血量、新生儿 Apgar 评分。结果研究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平均时间、剖宫产率、产后2小时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O.05);研究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较对照组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O.05)。结论在产程中应用体位管理,可以明显缩短产程,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

    作者:洪桂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医药对 JAK/STAT 信号转导通路调控作用的研究进展

    JAK 家族是一种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STATS 家族是 JAKs 激酶的底物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和基因表达的调控因子。Jak /STAT 在介导的生长因子和炎性因子信号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1]。

    作者:葛世杰;顾立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骨破坏机制的研究进展

    OPG/RANKL /RANK 系统信号通路对调节破骨细胞分化与骨吸收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破骨细胞形成、分化和骨吸收调节的关键调节物 OPG/RANKL /RANK 系统信号通路,在骨质疏松、骨硬化病、类风湿性关节炎、Paget’s 病、牙周病以及口腔正畸牙移动等生理或病理过程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作者:敏杰;达林泰;乌兰其其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宫外孕破裂出血患者的护理进展

    宫外孕即异位妊娠(Ectopie Pregnancy,EP)指受精卵着床于正常子宫体腔以外的部位,可发生于任何生育期年龄的妇女,是临床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1]。常见到的宫外孕发生在输卵管异位妊娠,大约占宫外孕95%[2]。宫外孕破裂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若不及时诊断与积极治疗,严重者可导致大出血而危及生命。本文就宫外孕破裂出血的护理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廖秀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新时期整形外科的发展与展望

    整形外科被包含在外科学之中,它的设立目的是为了修复或者再造治疗,治疗手段多为手术,实现过程是将与病情有关的健康组织移植到需要修复的部位,使受损的部位和器官重新恢复活力,终帮助患者改进、恢复相貌或者健康机能。本文通过从时间推进的视角下,实现对我国整形外科发展历程的分析,其中有新时期背景下的新技术的应用,进而对我国整形外科发展开展了展望。

    作者:李鸿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手术的风险评估

    目的:本文对阻生下颌第三磨牙(Mandibular Third Molar Impaction,以下简称 M3)的流行病学、病因学、临床应用解剖、影像学检查、并发症及拔除术的手术风险进行文献综述。方法:通过 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对关键字进行搜索,搜索的关键字为 mandibular third molar,lingual nerve injury third molar,inferior alveolar nerve injury third mo-lar,impacted mandibular third molar,时间从1970年到2014年出版。结果:回顾并总结了大量的英文文献,并从多角度深入理解 M3的相关知识,总结了 M3拔除的手术风险。结论:M3拔除的难度与其在下颌骨内的三维解剖位置相关,通过解剖学及影像学的观察,可以有效的评价 M3的拔除风险。另外临床医生还应该考虑到比如年龄、性别、全身状况等,对包括根周膜宽度或者软组织性质的影响,还有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临床医师本身的经验水平,只有综合各个因素,才能为患者提供一个有效的治疗方案,提高医师的业务水平。

    作者:胡敬华;林涛;何畔;杨涛源;王冠勋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研究进展

    呼吸衰竭是临床上比较常见且病情相当严重的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地采取救护措施,患者很容易窒息死亡,现在医院一般采用机械通气来抢救该类患者,但是有创通气会带来很多的并发症,而无创通气拥有着诸多的优点。因此,本研究将浅谈下无创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研究进展,希望对急救呼吸衰竭患者有一定的帮助。

    作者:于秀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牵引治疗颈椎病的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也逐渐增大,导致颈椎病患者逐渐年轻化。目前临床治疗颈椎病的主要方法是牵引治疗,笔者通过回顾颈椎病牵引治疗的临床研究以及相关文献,总结了近年来颈椎病牵引治疗的方式和方法。

    作者:李尚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骨膜蛋白在伤口愈合作用的研究进展

    细胞外基质(ECM)的完整性是维护结缔组织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的必要条件。近根据表达模式和在组织发展和伤口修复中的作用,也将骨膜蛋白列为细胞外基质蛋白中。从根本上,骨膜蛋白影响胶原成纤维形成,进而影响细胞行为,因此,在健康和病态时的结缔组织中应加以控制其结构和功能。骨膜蛋白是与DF-1同源的新型细胞外基质蛋白,现就骨膜蛋白的结构、调节因子及伤口愈合中的作用加以综述。

    作者:王贺;赵旭;孙莹;郗红;王亚婓;尹硕;李雯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从痰、瘀论治老年痴呆研究进展

    老年痴呆是一种神志异常的疾病,以呆傻愚笨,智能低下,善忘等为主要临床表现[1]。Alzheimer'sdisease(AD)是老年痴呆的一个主要类型,患病人数约占老年痴呆患者总人数的2/3[2]。AD 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1907年由德国的神经病学专家兼神经病理学家 Alois Altheimer 报道而得名。目前,AD 在发达国家己随着人口的迅速老龄化与心脏病、癌症和脑血管病一起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3]。中医药对 AD 的防治有其特点,本文综述了中医从痰、瘀论治老年痴呆研究进展。

    作者:高嘉骏;林秋平;郑涵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进展

    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标准、找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达到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目的。

    作者:刘芳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慢性肾小球肾炎(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CGN),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临床表现的肾小球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病程长,病情迁延,病变缓慢持续进展,终至慢性肾功能衰竭[1]。慢性肾炎根据其临床表现,辨病属于中医的“虚劳”、“水肿”、“腰痛”、“血尿”等范畴,主要病因为阴阳、脏腑、经络、气血多方面的失调。中医学在《素问。水热穴论指出》:“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跗肿”“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金匾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热在下焦者,则尿血。”又名溺血、溲血,如《素问·气厥论》有:“胞移热于膀肤,则癃,溺血。”中医近年对其颇有研究,从对病因病机的认识,到临床治疗效果的观察都有大量的文献报导,现综述如下。

    作者:罗立媛;张春艳;郑金梅;吴净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血脂及载脂蛋白检测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

    近几年,伴随着科研进展,不少新的心血管健康检查项目在临床崭露头角,如何对众多的检查项目进行正确选择,是患者所关注的问题。随着血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生理、生化、病理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迅速发展与深入,有关血脂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边缘学科--脂类学(Lipidology)。血脂分析不仅对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已经渗透并应用于其他诸多临床相关专业疾病的研究,本文就血脂及载脂蛋白检测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李鑫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心静脉置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s,CVC)是使用人体大静脉,如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等,能直接快速输注大量液体进入循环或需长期静脉营养或经静脉抗生素治疗而留置的静脉导管,是一种介入性操作和治疗手段。无论是哪一种途径置管,导管头必须位于上腔静脉、下腔静脉或右心房,系指末端位于大的中心静脉的任何导管[1]。

    作者:柏贵红;陈薇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预防及护理进展

    早产儿,尤其是胎龄小于34周,体重低于2000g 的早产低体重儿,由于胃肠功能发育不成熟,在喂养中容易产生喂养不耐受,因营养滞后,其生长发育常落后于正常新生儿,同时由于先天不足,与正常新生儿相比,其生长发育需要一个追赶过程。如何通过干预加快其生长发育,降低低出生体重的危害是一个重要的优生优育问题[1]。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指出生体重<1500g 的活产婴儿。由于 VLBWI 胃肠功能不成熟。吞咽、排空,消化、吸收能力差,容易引起并发症,造成喂养困难。因此合理的喂养成为治疗 VLBWI 的重要部分。随着 NICU 的建立,VLBWI 的救治水平不断提高,解决喂养问题是提高存活率及生存质量的关键。近年来,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NNS)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喂养方法的选择医护人员做了大量的研究。笔者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梁桂玲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糖尿病肾病的防治进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它的主要危害在于其慢性并发症。糖尿病可以引起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糖尿病患者的心、脑血管的并发症比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更常见而且重要的是引起糖尿病肾病导致肾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症。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鉴于其危害性,我们更要关注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作者:王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老年痴呆症的研究进展及治疗前景

    老年痴呆症可分为三类:AD,阿尔茨海默病;VaD,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见的、主要的老年痴呆症,它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认知和记忆功能不断恶化,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性减退,并有各种神经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对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研究主要包括对临床症状的研究深入;探寻该疾病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等的影响因素;中西医治疗领域的发探新与发展以及对于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作者:卫金凤;梁程;杨章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分析

    儿科病房医院感染是引起患儿病情反复、加重、病程延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了总结,并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周晓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CT设备使用管理分析

    基层医院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医疗设备的有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着医院能否持续、健康地发展,为患者更好地服务。本文主要介绍了基层医院 CT 设备使用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实现基层医院 CT 设备管理的有效措施,后就基层医院 CT 设备的管理提出了一些感悟和体会,希望对实践的管理有所帮助。

    作者:黄显浩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院药库的管理体会

    为了更好的保证临床用药的合理结构,进一步规范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及时了解各类药品的使用情况,特对我院药库药品的购进、药品的库存保管、药品的出库和药品使用后的信息管理进行综合性管理。管理人员的水平、高效的信息系统和完善的制度有助于做好医院药库的管理工作,值得在管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李桂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从加强医院管理的角度谈应对医患矛盾纠纷

    目的:探讨羊水栓塞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对我院12例羊水栓塞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总结羊水栓塞原因、临床表现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2例死亡,10例患者抢救及时,护理得当转危为安。结论:羊水栓塞发病凶险,死亡率高,在助产和护理工作中,产程中的密切监护,尽早诊断,尽早完善综合护理措施,是抢救羊水栓塞患者的关键。重视产前保健、加强孕期知识宣教、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加强农村、社区、个体诊所的医务人员产科知识培训是预防羊水栓塞的重要方法。

    作者:刘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体会

    目的:为做好基层医院感染工作,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对本院几年来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采取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加强人员培训和消毒隔离管理及开展相关监测等措施。结果使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大大降低,收到一定成效。结论基层医院感染管理工作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了医疗质量,效果明显。

    作者:张大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分析关于医院人事工作的改进途径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加大对各种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资金投入,如教育、就业医疗等。医院作为一种公共事业服务场所,其主要职能是为人们提供基本的医疗服务,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近几年,随着国家人事制度和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医院人事工作也被提上日程。人事工作是医院行政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医务人员的聘用、调动、辞退、离职、退休等工作。医院人事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性系统性工作,应引起医院管理人员的高度重视。针对目前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特提出改进建议,仅供参考。

    作者:谢丹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医院药房科学化管理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企业的库存管理也逐步科学化。作为医院的药房,是医院重要的场所之一。药房不但要提供给病人合格的药品,更要确保病人能够安全有效的使用药品。药房科学化管理不仅能更加快捷、准确的为病人提供所需药品,更能保证病人安全、有效的使用药品,医院药房科学化管理势在必行。本文就针对医院药房的科学化管理进行探讨,力图为医院药房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作者:刘学坤;刘文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自体脂肪源性干细胞在面部整形美容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了解自体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术在面部整形美容中的效果和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接诊的59例面部整形手术患者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面部整形美容完美者22例,有效者30例,一般者5例,无效者2例,有效率为96.6%。结论:自体脂肪源性干细胞移植术在治疗各类型面部畸形、凹陷、疤痕方面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叶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美容缝合技术在面部外伤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面部外伤中应用美容缝合技术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3年10月接诊的面部外伤患者390例作为研究对象,皆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随机分为研究组(200例)与对照组(190例),研究组采取美容缝合技术处理,对照组采取常规缝合技术处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甲级愈合率、伤口感染率及随访期需二期整形手术率的情况,并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伤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随访期需二期整形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前述指标组间对比差异皆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面部外伤属于头面部常见的损伤,采取美容缝合技术处理,能明显减轻术区瘢痕程度,大限度的恢复了患者面部形态,值得推广。

    作者:刘强;苏德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眼部整形美容术后冷疗法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冷疗法在眼部整形美容术后的应用情况。方法抽取我院于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期间行眼部整形美容手术患者38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冷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以及肿胀好转时间。结果观察组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肿胀症状好转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患者行眼部整形美容术后,行冷疗法治疗,能够缓解术后疼痛感,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刘志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探讨应用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技术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164例(312颗牙)接受前牙美学修复手术的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 Dyract AP 复合体修复技术,观察组采用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技术。结果:对照组患者前牙牙冠修复成功率为70.73%,龋洞修复成功率87.80%,牙间隙修复成功率76.35%,观察组三项指标分别为90.24%、92.68%、82.9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复合树脂直接粘接修复技术安全性高、治疗效果明显、操作难度小,是目前前牙美学修复临床手术中的理想修复技术。

    作者:蔡毅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双眼皮美容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对照研究常规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和睑缘切口重睑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行重睑成形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5例行常规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对照组),35例行睑缘切口重睑成形术(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的总满意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非常满意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9%,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重睑成形术相比,睑缘切口重睑成形术的切痕更隐蔽,重睑持久、可靠、牢固,适应范围广,是一种理想的双眼皮美容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孙如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眼部整形美容术后冷疗法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眼部整形美容术后冷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自2012年3月至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80例行眼部整形美容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90例术后均采用冷疗法,对照组术后仅予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止痛药使用率、术后肿胀及淤血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无明显疼痛或仅有局部轻微疼痛,基本不需口服止痛药,术后需1-2周肿胀及淤血完全消退;对照组术后2小时局部疼痛明显,大部分需用止痛药,术后需1-2月肿胀及瘀血完全消除,两组患者疼痛评分、止痛药使用率、术后肿胀及淤血恢复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眼部整形美容手术后冷疗具有止痛、减轻组织肿胀、缩短术后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且使用方便的优点,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童大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口腔种植技术在口腔美容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口腔种植技术在口腔美容中的临床运用。方法对本院2012年1月到2014年1月这个时间段所治疗的962例口腔种植患者进行抽取并分析这些口腔种植患者的治疗信息,如植入的方法和患者的部位以及所使用的修复办法等,而且定期的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本院运用德国 BEGO 种植系统对口腔患者进行种植,口腔种植的患者随着年数在不断地递增。在这些患者里面采用植骨手术的有730个,有232个没有采用植骨手术。下唇麻木和出血的现象在进行种植手术的时候患者都有部分出现过,其中采用植骨手术出现的比例达到9.7%,没有采用植骨手术的比例达到1.3%,其中采用植骨手术的口腔种植患者有1.2%的比例出现了牙龈炎和感染病发,没有采用的也达到了1.7%的比例。结论对于口腔患者来说口腔种植技术能够对其重建牙齿功能的需求进行满足,更甚的是能够保持牙齿的美观性。因而,在口腔美容中值得推广口腔种植技术。

    作者:王秋艳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口腔美学设计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口腔美学设计是口腔临床中的热点,在前牙美学修复中,检查获取患者的前牙信息从而分析患者美学缺陷中存在的问题就成为美学修复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三维成像在前牙美学修复中的应用,阐述口腔美学设计中数字化设备应用的优势与患者参与设计的必要性,进而对数字化口腔美学设计辅助前牙美学修复的前景。

    作者:蔡文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颏部美容整形手术探讨

    目的:就颏部美容整形100例临床体会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我院进行颏部美容整形的患者100例,男29例,女71例,年龄21~54岁,平均年龄(43.02±0.31)岁,根据患者颏部畸形情况来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结果:100例颏部美容整形患者,只有1例患者在进行硅胶假体隆颏术之后,出现一侧的下唇和颏部感觉迟钝,术后2个月恢复感觉。其余病例全部愈合。术后随访6-12个月,颏唇沟明显,颏部外形满意,无下唇外翻等畸形现象出现。结论:颏部的美学形态是圆形伴有轻度前倾,鼻尖与颏部连线正好接触红唇,如果颏部过于前凸或者后缩,均会影响脸型的完美,应该进行颏整形术予以调整。

    作者:文臣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整形美容门诊受术者实施整形护理的方法探讨

    目的:分析整形美容门诊受术者实施整形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月期间诊治的整形美容门诊受术者20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0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指导和随访等综合护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中有865名受术者表示非常满意,134例表示满意,1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99.9%;对照组中有712名受术者表示非常满意,156例表示满意,132例不满意,总满意率为86.8%,试验组受术者对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整形美容门诊受术者实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指导和随访等综合护理模式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能有效提高受术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作者:邓楠;潘虹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贴出来的美牙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在社会交往中,谁不想拥有明眸皓齿,在生活工作中绽放自信的笑容。据统计,80年代以来,在就诊牙科的人群中,以美学原因作为就诊主诉的人已占半数以上。本文即介绍什么是贴面修复,什么样的患者适合选用。

    作者:席月 刊期: 2014年第06期

  • 中药美容研究概述

    概述常用的传统美容中药及其作用机制,并对常见影响容貌的皮肤疾病和中药美容制剂作简要介绍。

    作者:毛爱民 刊期: 2014年第06期